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後集卷三十九
[105-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後集卷三十九
             宋 章如愚 編
  兵門
     上凖東漢安帝紀注
 
 
 
[105-1b]
     下凖東漢百官志衛尉注
[105-2a]
 
 
 
 
 
 
 
 
[105-2b]
漢興天下既定踵秦置材官於郡國京師有南北軍之
 屯
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
 晉灼曰凡八校尉胡騎不常置故云七也
外有樓船皆嵗講𨽻武備云
至元帝以貢禹議始罷角牴而未正治兵振旅之事刑/
法志/
 孟堅志刑法而不志兵取古者大刑用兵之義而以
[105-3a]
 兵附刑然述之不詳使一代之制無攷焉漢初兵民
 不甚分如馮唐謂吏卒皆家人子弟起田由從軍而
 後漢禮儀志謂罷遣之士必勸以農桑由是觀之兵
 農尚未分
京師有南軍北軍
 漢舊儀曰殿外門署衛尉殿内郎署屬光祿勲南軍
 將
陵寢有衛士中尉有材官騎士中都有戍卒有官徒水
[105-3b]
衝有楫櫂士武帝置期門羽林兵有佽飛有彀者置八
校尉兵城門有兵長樂有兵此京師屯兵之大凡也兵/
制/
南軍衛尉主之
 顔曰衛尉等在宫内胡廣云主宫闕之門内
按百官表衛尉掌宫門下屯兵而髙后紀言周勃既入
北軍尚有南軍乃令平陽侯告衛尉無納吕産
 吕禄為將軍掌北軍産為相國掌南軍太尉已入北
[105-4a]
 軍然尚有南軍未敢誦言誅産也已告衞尉無納
 相國産殿門産欲入未央宫為亂弗得入為産所將
 南軍當在殿廬之内故外人不得以入
 宣帝用張安世為衛將軍兩宫衛尉城門北軍兵屬
 焉不言南軍蓋衛尉即南軍也戾太子變時京師兵
 盡發獨不聞發南軍葢衛士從上在甘泉也
以此知南軍為宫城兵而衛尉主之也 古者扈衛有
二等宫伯則領貴游子弟宫正則領宫徒役事漢有衛
[105-4b]
郎亦此制歟
 衛尉衛郎中令
武帝更名郎中令為光祿勲掌宿衛宫殿門户其屬有
諸郎掌守門户出充車騎
 凡郎官皆更直執㦸宿衛出充車騎惟議郎不在直
 中
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將
 車户騎三將見百官表
[105-5a]
至武帝又置期門羽林屬焉羽林郎乃選六郡良家子
補之又取從軍死者子孫養之羽林敎以五兵號曰羽
林孤兒
蔡質漢儀曰羽林有左監主羽林左騎八百右監主右
騎九百人
平帝又更期門為虎賁主宿衛此光祿勲所領之兵也
 南軍有郎衛兵衛掌天子宿衛北軍止於䕶城輕重
 不侔矣漢世凡大䘮自諸郎衛皆發而宣帝之葬霍
[105-5b]
 光光武之𦵏呉漢則詔以北軍䕶送章懐太子曰不
 以南軍重之也又王國人不得宿衛親屬犯法人不
 得宿衛如龔勝為楚王常侍三舉孝亷以王國不得
 宿衛蕭望之以甲科為郎坐從弟犯法則不得宿
 衛季冬或正月天子行幸曲臺臨饗衛士勸以農桑
 令就田里必觀角牴而後遣則南軍之重可知矣
北軍中尉主之按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廵徼京師屬宫
有中壘寺丞武庫兵器所○都船四令丞又式道左右
[105-6a]
候候丞及左右京朝都尉尉丞卒兵皆屬焉是中尉所
職乃廵檄京師以此知北軍為京城兵而中尉主之也
自武帝增置八校而更名中尉為執金吾
 百官志注云執金吾秦官緹騎五百二十人光武常
 曰仕宦當作執金吾言徒役盛也
及帝用兵四夷發中尉之卒逺擊南載恐内無重兵或
致生變於是創置七校尉募知胡人事者為胡騎知越
人事者為越騎又取中尉屬官所謂中壘者進為校尉
[105-6b]
湊成八校
 按武帝八校為北軍表不言屬中尉疑中壘自專此
 統北軍與中尉異司而北軍始不屬中尉矣武帝既
 增校尉恐中壘之權太重又於光禄勲之下旋理㑹
 添置於是増羽林期門大意欲南北二軍之勢均胡
 廣曰衛尉廵行宫中則執金吾徼於宫外為表裏唐
 李揆曰漢以南北軍相制此也
 按百官表雖不明言八校尉為北軍攷之百官志
[105-7a]
光武中興省中壘但置北軍中候一人掌五營胡騎并
長水虎賁并射聲並掌宿衛兵故東漢累有北軍五校
之稱是知武帝之八校正北軍也南軍守宮北軍䕶城
雖漢舊制然國有大變則北軍亦繞宫屯衛故官志有
五校之兵為宿衛之兵云
 漢初南北軍亦自郡國更畨調發來何以言之黄霸
 為京兆尹坐發騎士詣北軍馬不適士劾乏軍興則
 知自郡國調上衛士一嵗一更則知更代畨上初無
[105-7b]
 定兵自武帝置八校則募兵始此置羽林期門則長
 從始此 古者圻兵不出漢初猶得古意京師之兵
 不以出征髙帝十一年發中尉卒軍灞上文帝三年
 發中尉材官屬衛將軍軍長安則中尉之兵未始遠
 出武帝元鼎六年發中尉卒擊吕嘉則失之矣至宣
 帝又以羽林佽飛諸兵逺赴𦍑事甚者至發汝南汝
 南去金城幾何而騷動至此乎
南軍在漢世往往重於北軍
[105-8a]
東漢自明帝至順帝南軍凡二出北軍凡六出
 明帝永平中鄧鴻率五營士屯鴈門章帝建初二年
 馬防耿恭將北軍五校擊𦍑吾章和二年竇憲將北
 軍五校伐北匈奴和帝永元六年遣鄧鴻將左右羽
 林北軍五校士擊降胡反出塞者安帝永初五年朱
 寵將五營士屯孟津順帝永和五年且凍𦍑冦三輔
 遣馬賢將左右羽林五校屯漢陽盖左右羽林南軍
 五校五營皆北軍
[105-8b]
自宫城門内皆南軍衛尉主之自京城門内皆北軍中
尉主之城南 皇城之中有中尉兵宫闕之内有衛尉
兵宫殿之内有郎衛羽林期門兵
城門兵城門初無兵自戾太子事後始置以城門校尉
一人領之十二城門各有候王商以特進孔光以太傅
領城門兵得舉吏如五府兵制 按漢兵郎無員數虎
賁千五百人而多不過千人羽林左八百人右九百人
八校各七百人至東漢不過三千五百三十六人執金
[105-9a]
吾一騎五百二十人至東漢亦不過六百人衛尉所領
諸宫掖門都候劔㦸衛士至東漢不過二千五百人十
二城門兵不見數然亦不過門置一候以掖門司馬考
之多至百八十人少或三十八人則城門領於一校大
約可見中都兵葢僅盈乃杜佑通典謂漢重兵悉在京
師非也歴代/兵制
郡國兵郡國有材官騎士樓船有更卒有犇命有弩宫
邊郡有戍卒有田卒有羌胡騎此郡國屯兵之大凡也
[105-9b]
按列郡王國侯國三者其兵不殊郡有都尉
 佐守典武卒天下郡國凡百有三置都尉者九十三
 輔外郡十三置特多於列郡者重京師而為衛也
王國中尉北都尉侯國相比天下令長每嵗郡守衛教
兵則相令長同預
 官儀曰八月太守都尉令長相丞尉會都試課殿最
 是也
其王國封内之兵皆屬天下不可擅用漢官儀曰高祖
[105-10a]
命天下選能引闗蹶張材力威猛者以為輕車騎士材
官樓船皆於正卒中選而為之一嵗而滿
 班固曰踵秦置材官特言其略爾
平地用車騎山阻用材官澤國用樓船三者各用所宜

髙帝十一年發上郡北地隴西車騎巴蜀材官
武帝元鼎六年發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騎士又按
地理志廬江郡有樓船官卜式傳曰願與博昌習樓船
[105-10b]
者擊吕嘉伍被傳曰有潯陽太守朱買臣為會稽太守
詔到郡治樓船用此參攷則巴蜀三河潁川諸處有材
官上郡北地隴西諸處有車騎而廬江㑹稽潯陽諸處
有樓船三者之兵豈非因其宜哉
 刑法志武帝外有樓船疑武帝始置也及攷嚴安書
 曰秦皇帝使尉署睢將樓船之士攻越則樓船葢秦
 制也漢因之漢官儀以為出於髙宗豈其然哉
調兵漢官儀云民生二十三為正一嵗為衛士二嵗為
[105-11a]
材官騎士習射御騎馳戰陳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為
庶民就田里如淳亦曰律年二十三傳之疇官髙不滿
六尺二寸以下為癃罷
 漢民凡在官三十二年自二十三以上為正卒每一
 嵗當給郡縣官一月之役其不役者當錢二千入於
 官以顧庸者已上戍中都官者一年為衛士京師者
 一年為材官騎士樓船郡國者一年三者隨其所長
 於郡縣中發之然後退為正卒就田里以待畨上調
[105-11b]
 發
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有過更古者正卒無常人皆
迭為之一月一更是為卒更也貧者欲得顧更錢次直
者出錢顧之月二千是為踐更也天下人皆直戍邊三
日亦名為更律所謂繇戍也雖丞相子亦在戍邊之調
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當自戍三日不可往便
還因便往一嵗一更諸不行者出錢三百入官以給戍
者是謂過更也
[105-12a]
 此亦秦制漢因之見前
發兵漢初以羽檄徵兵於郡國
孝文時則以龍虎符顔師古曰檄者以木簡為書長尺
二寸以召兵其有急則加鳥羽示速也應劭曰銅虎符
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聽
受之解題曰吕氏之難齊王欲發兵中尉曰非有虎符
驗也襄平侯通乃持節矯内太尉北軍朱虚已殺産
少帝命謁者持節勞朱虚侯朱虚侯欲奪節信謁者不
[105-12b]
肯朱虚侯與載節信馳斬長樂衛侯吕更始然則節京
師固可以制兵事特郡固非虎符則不可發兵耳故莊
助以節發㑹稽兵而太守欲拒不為發兵是也
 七國敗龔髙侯詰膠西王卬曰未有虎符擅發兵王
 自圖之淮南王盗冩虎符終以此敗之
兩漢沿革
髙祖之世南北二軍不出而民兵散在郡國有事以羽
檄召材官騎士以備軍旅
[105-13a]
文帝始以銅虎符代檄當時各因其地以中都官號將
軍將之
 如魏遫為北地將軍周竈為隴西將軍
事已而罷京師止南北軍及中尉緹騎郎中令諸郎城
門校尉屯兵北軍屬太尉南軍屬衛尉 武帝更太尉
為大司馬大將軍以罷將軍至以中尉材官出擊恐京
師無重兵而生變於是分北軍為八校以中壘領之又
恐北軍之權太重故於光祿勲增羽林期門之兵此武
[105-13b]
帝以南北軍相制之意唐人葢知之矣異時南北軍皆
郡國畨上無定在之兵也自武帝置大校大抵以習知
胡越人充之則寡兵始自期門羽林皆家世為之則長
從始此
 期門父死子代羽林孤兒乃子孫見表志
葢自是有養兵之病而京師之兵制壊矣元狩以後兵
革數動民多買復調發之士益鮮於是發及謫吏次及
謫民次及謫戍次及七科謫異時以𨽻于都尉者充兵
[105-14a]
故其伍符甚整也及常兵不足調及他衆甲伍必紊而
郡國之兵制又壊矣是以昭宣以來其弊日甚 始元
元年募民及發犇命者擊益州 元鳳元年遣太常三
輔徙免刑擊氐五年發三輔及郡國惡少吏有告劾亡
者屯遼東 本始二年又選郡國吏三百石伉健習騎
射者從軍 神雀元年又發三輔中都官徒弛盡及應
募佽飛射士孤兒胡越騎詣金城以益邊兵去募及犇
可調及惡少發及刑徒選及三百石吏而又以羽林佽
[105-14b]
飛胡騎越騎從事是南北軍出矣紛紛無復舊制皆自
武帝啓之
 按武帝時事越則㑹稽豫章擊朝鮮則舉遼東闗西
 南夷則巴蜀南北軍猶未出至宣帝擊𦍑而始出矣
及光武一起而變之兵制蕩然矣按光武以幽冀并州
立定天下始於黎陽立營領兵騎常千人以謁者監之
號黎陽兵而京師南北軍如故於北軍則并胡騎虎賁
二校為五營以北軍中候易中壘以監之於南軍則光
[105-15a]
祿勲省車户騎三將及羽林令都尉省旅賁及衛士一
丞 建武六年欲罷郡國都尉并職太守無都試之法
惟京師𨽻兵如故明年罷天下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
及軍酒吏悉還民伍惟更賦如故 九年省闗中都尉
十三年罷左右将軍 二十二年罷諸邊郡亭候吏卒
然終建武之世已不能守前法罷尉省校輒復臨時補

 七年罷長水射聲二十校十五年復更増屯騎校九
[105-15b]
 年省闗都尉十九年復置函谷闗都尉
其後天下亦往往置都尉
明帝以後又嵗募郡國中都官死罪繫囚出戍聽從妻
子自占邊縣以為常凡徙者皆給弓弩衣糧於是北胡
有變則置度遼營明帝/南蠻或叛則置象林兵和帝/
犯三輔則置長安雍二尉安帝/鮮卑冦居庸則置漁陽
安帝/其後又盗作緣海稍稍増兵順帝/而魏郡趙國
常山中山六百一十六塢河内通谷衝要三十三塢扶
[105-16a]
風漢陽隴道三百塢西羌傳置此多矣
 武罷都試而外兵不練雖疆場之間廣屯増戍列營
置塢而國有征伐終𨽻京師之兵以出葢自建武迄于
漢衰匈奴之冦鮮卑之冦嵗嵗有之或遣將出擊或移
兵留屯
 如永平中伐匈奴留兵伊吾廬城至肅宗二年罷之
 之類是也
連年暴露奔命四方而禁旅無復鎮衛之職矣
[105-16b]
安帝永初間募入錢榖得為虎賁羽林緹騎營士而營
衛之選亦衰矣
成帝延熹間詔减羽林虎賁不任事半俸則京師之兵
亦单弱矣外之士兵不練而内之衛兵不精設若盗起
一方則羽檄被於三邊興發甲卒取辦臨時戰非素具
每出輙北於是羌冦轉盛移兵赴逺民不堪命 永和
二年交趾九真二郡之兵至於反叛無以罷於犇命之
過歟此其興兗豫之卒擊象林萬里之冦李固所以力
[105-17a]
爭也三年永建間方且令郡舉五人教習戰射又方
募為䧟陳
 羌傳任尚募以擊羌
召為積射
 鮮卑傳鄧逺以擊鮮卑
召為義從
 東漢有羌胡義從葢取西邊羌胡之願從者為兵也
 董卓正以羌胡義從兵入亂京師
[105-17b]
大抵創立名號蕩無良法桓靈之世雖能委任叚紀眀
以盡滅諸羌而中平元年黄巾遂作所在盜賊不
可勝數於是置八闗都尉
五年望氣者言京師當有大兵兩宫流血何進於是勸
靈帝大發四方兵講武於平樂觀躬擐甲介焉稱無上
將軍以厭之是嵗始置西門八校尉以小黄門蹇碩統
之雖大將軍亦屬焉又改刺史為州牧然是時也黄巾
諸賊亦就殱滅而蕭墻之禍深可寒心葢自中世以後
[105-18a]
令下房帷
 鄧后臨政始任宦官
而政歸臺閣戚宦更領兵權
 戚謂竇武何進
迭相傾奪然五營畏服中人陳蕃竇武等欲誅宦官北
軍不助武等而助宦官故族滅焉何進袁紹不勝其憤
且懲竇武之事故欲藉分兵以除之於是内置園校陽
尊閹宦外重州牧實召邊將
[105-18b]
 卓正以并州牧將兵
閹宦雖除而董卓之禍已成義兵四起羣牧爭政漢遂
三分原漢盛衰皆兵之由而光武實為之
 光武徒見自西都之季都試或以為患韓延壽以試
 士僣擬不道誅而翟義之討王莽李通之勸光武皆
 因秋試之日因勒軍旅誅守長號令起軍遂罷都試
 之法
三國蜀初置五軍其將校略如漢而兵有突將無前賨
[105-19a]
叟青羌散騎武騎之别諸葛亮卒蜀兵耗矣
 諸葛亮傳戮謖以謝衆上疏注曰漢晉春秋曰云云/
 自臣到漢中中間朞年耳然䘮趙雲陽羣馬玉閻芝
 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
 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
 内所紏合四方之精鋭非一州之所有
吳多舟師而兵有解煩敢死兩部
 孫權傳魏命曹休等出洞口權遣吕範等督五軍以
[105-19b]
 舟車拒休等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
 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没溺者亦數千人權數挑
 戰公堅守不出權乃自來乗輕船從濡須口入公軍
 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
 見吾軍部伍也勅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權行
 五六里廻環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
 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周瑜傳曹公赤壁瑜部將黄葢曰冦衆我寡難與持
[105-20a]
 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
 鬬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
 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定走舸各繫大船
 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葢降
 葢發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
 之烟燄漲天人馬燒溺死者甚衆軍遂敗
 吕蒙傳權先遣蒙在前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
 中使白衣揺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
[105-20b]
 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遂到南郡
 蔣欽傳權討闗羽欽督水軍
 徐盛傳魏當大出横江盛與諸將俱赴討時乘蒙衝
 遇迅風船落敵岸下諸將恐懼未有出者盛獨將兵
 上突斫敵敵披退走有所傷俟風止便還
 魏文帝大出有渡江之志盛建計從建業築圍作薄
 落圍上設假樓江中浮船諸將以為無益盛不聴固
 立之文帝到廣陵望圍愕然彌漫數百里而江水盛
[105-21a]
 長便引軍退
 胡綜傳權以見兵少使綜科諸縣得六千人立解煩
 兩部徐詳領左部胡綜領右部
 韓當傳韓當遷昭武將軍領冠軍太守後加都督之
 號將敢死及解煩兵討丹陽賊破之
車下虎士
 甘寧傳建安二十年從攻合肥會疫疾軍旅皆已引
 出唯車下虎士千餘人
[105-21b]
丹陽青巾
 沈瑩事孫皓傳孫皓天紀四年丹陽太守沈瑩等所
 在戰克注云沈瑩領丹陽鋭卒刀楯五千號曰青巾
 兵前後屢䧟堅陣
交州義士
 歩騭傳延康元年權遣吕岱代隲隲將交州義士萬
 人出長沙
及健兒武射之名非一調度亦無法
[105-22a]
 凌統傳權復征江夏統為前鋒與所厚健兒數十人
 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數十里行至右江斬黄祖將張
 碩盡獲船人還以白權引軍兼道水陸並集甘寧傳
 寧雖麄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
 兒健兒亦樂為用命
 駱統傳出為建忠郎將領武射兵三千人及凌統死
 復領其兵
大率强者為兵羸者補户
[105-22b]
 陸遜傳權遣遜討棧棧支黨多而壯兵少遜乃益施
 牙幢分布鼔角夜潛山谷間鼓譟而前應時破散遂
 部伍東三郡强者為兵羸者補户得精卒數萬人宿
 惡盪除所過肅清
至有二百餘家輙皆科取以他郡羸民遷補其處其後
又以五子分將而昊遂亡
 陳武傳嘉禾三年諸葛恪領丹陽太守討平山越以
 表領新安都尉與恪參勢初表所受賜復人得二百
[105-23a]
 家在㑹稽新安縣表簡視其人皆堪好兵乃上疏陳
 讓乞以還官充足精鋭詔曰先將軍有功於國國家
 以此報之卿何得辭焉表乃稱曰今除國賊報父之
 仇以人為本空枉此勁鋭以為僮僕非表志也皆輙
 科取以充部伍所在以聞權甚嘉之下郡縣科正户
 羸民以補其處
魏制畧如東漢南北軍如故
 時遣南北軍衛張郃
[105-23b]
初曹公置武衛營於相府以領軍主之
文帝増置中營於是有武衛中壘二營以領軍將軍併
五校統之改漢乘之名曰治兵是時有中左右前軍各
一帥又有中護中領軍領䕶軍將軍各一人自操納司
馬之言黄初中復令州郡典兵州置都督尋加四征四
鎮將軍之號又置大將軍都督中外兵兵柄世在司馬
氏而魏祚移矣
晉自文王置二衛
[105-24a]
 中衛後衛
三部司馬
 前驅由基强弩
以中領之軍領之
武帝以伐魏遂分左右各一將軍又置羽林虎賁上騎異
力四部皆領於驍騎又有左右前後四軍四䕶軍領之
凡二衛左右前後驍騎七軍皆以中軍將軍羊祐領之
 祐罷改七軍中候
[105-24b]
帝始懲魏氏孤立大封同姓大國三軍兵五千人次國
二軍兵三十人小國一軍兵千五百人呉平之後即詔
天下刺史悉去州郡兵大郡纔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
人州縣無備而晉遂東遷矣
元帝南渡有大將軍都督四鎮四征四平之號然調兵
不出三呉大發毋過三萬毎議出討率取奴兵
 自用刁協議後皆以奴為兵王道子發諸郡奴號曰
 樂屬更翼發六州奴北伐是也
[105-25a]
百姓怨嗟有戰輙敗及後魏天和中闔門之責除於崔

 崔挺傳時以犯罪配邊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
 犯罪逋亡闔門充役挺上書以為周書父子罪不相
 及以一人犯罪延及闔門豈不哀哉辭甚雅切帝納之
三長之制立於李冲
 通鑑云魏無鄉黨之法惟立宗主督護民多隱冒三
 五十家始為一户内秘書令李冲上言宜凖古法五
[105-25b]
 家立鄰長五鄰立里長五里立黨長取鄉人强謹者
 為之鄰長復一夫里長二夫黨長三夫三載無過則
 升一等其民調一夫一婦帛一匹粟二石大率十匹
 為公調二匹為調外費三匹為百官俸此外復有雜
 調民年八十已上聽一子不從役孤獨癃者篤疾貧
 窮不能自存者三長内迭養食之書奏詔百官通議
 中書令鄭議等皆以為不可太尉丕曰臣謂此法若
 行於公私有益但方有事之月校比户口民必勞怨
[105-26a]
 請過今秋至冬乃遣使者於事為宜冲曰民可使由
 之不可使知之若不因調時民徒知立長校户之勤
 未見均徭省賦之益心必生怨宜及誅謫之月令知
 賦税之均既識其事又得其利行之差易羣臣多言
 九品差調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擾亂文明太后
 曰立三長則課調有常凖䕃附之户可出僥倖之人
 可止何為不可甲戌初立黨里鄉鄰三長定民户籍
 民始皆愁苦豪强者尤不願既而課調省費十餘倍
[105-26b]
 上下安之
屯兵興於薛虎子而戍兵資絹自隨之困省
 魏以薛虎子為徐州刺史時州鎮戍兵資絹自隨不
 入公庫虎子上表以為國家取江東先須積穀于彭
 城竊唯在鎮之兵不减數萬資糧之絹人十二匹用
 度無凖未及代下不免饑寒公私損費今徐州良田
 十萬餘頃水陸肥沃清汴通流足以灌溉若以兵絹
 市牛可得萬頭興置屯田一嵗之中且給官食牛兵
[105-27a]
 芸殖餘兵屯戍且耕且守不妨捍邊一年之收過於
 十倍之絹三時之耕足充數載之食於後兵資皆貯
 公庫五稔之後穀帛俱溢非直戍卒致豐飽亦有吞
 敵之勢魏人從之虎子為政有惠愛兵民懐之
世業定於李安世而豪强䕃附逃役之弊均
 魏初時司馬氏多䕃附䕃附者皆無官役而豪强徵
 斂倍於公賦給事中李安世上言歲饑民流田業多
 為豪右所占奪雖桑井難復冝更均量使力業相稱
[105-27b]
 又所爭之田宜限年斷事又難明悉歸今主以絶詐
 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議均田十月詔遣使者循行州
 郡與牧守均給天下之田其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
 四十畆婦人二十畆奴婢依良丁牛二頭受田三十
 畆退止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
 供耕作及還受之盈縮人年及課則受田老免及身
 没則還田奴婢牛隨有無以還受初受田者夫給二
 十畆課種桑五十桑田皆為出業身終不還恒計見
[105-28a]
 口有盈者無受無還不足者受種如法盈者得賣其
 盈諸宰民之官各隨近給公田有差更代相付賣者
 坐如律
定都中洛選武勇之士十五萬人為羽林虎賁以充宿

 魏孝武帝紀乙巳詔選天下勇士十萬人為羽林虎
 賁以充宿衛
分建六鎮優復府户鬰然可觀有太平之風永平之後
[105-28b]
良法浸隳矣
髙齊别為内外領之二曹
 外兵曹門騎兵曹
雖十八受田二十充兵六十免役頗追古意然武帝之
際政以賄成一時領軍至二千人無謂甚矣
府兵之制始於西魏
西魏大統中宇文泰用蘇綽始倣周典置六軍籍六等
之民擇魁健材力之士以為之首盡蠲租調而刺史以
[105-29a]
農隙教之合為百府每府一郎將主之分屬二十四軍
開府各領一軍大將軍凡十二人毎一將軍統二開府
一柱國主二大将軍復加持節都督以統焉凡柱國六
員衆不滿五萬人此蘇綽之請也
周至克齊之後并相各置六府而東北别為七總管自
此𨽻户有還奴虜有免隱丁有誅府兵有復丁以十二
取役以一月代粮蓄以六家偹民力日裕矣
隋之兵制大抵乃周齊府兵之舊而加潤色焉其十二
[105-29b]
衛曰翊衛曰驍騎衛曰武衛曰屯衛曰禦衛曰侯衛各
分左右皆置將軍以分統諸府之兵附有郎將有副部
將坊主團主以相統治其外又有驃騎車騎二符皆有
將軍後有驃騎曰鷹揚郎將軍騎曰副郎將别置折衝
果毅此府兵之大畧也
文帝取江南之役凡總管兵合五十一萬八千而散之
要害之地者凡八所或出於六合晉王廣/或出於襄陽
秦王俊/或出於永安王素/以至江陵劉仁恩/蘄春王世/
[105-30a]
積/廬州韓擒虎/廣陵賀若弼/東海燕榮/皆列兵分戍旌
旗舟楫横亘數千里然其節度則總之晉王其元帥帥
長史則屬之髙熲而各相統攝焉此髙祖御兵之意也
自煬帝不綱府兵之制不講至伐髙麗之役而平壤之
會四方兵集凡一百十三萬三千八百人是以逺近騷
動士卒死亡而遼東浪死之歌作蒐平民補簿隋遂亡

 
[105-30b]
 
 
 
 
 
 
 
 羣書考索後集卷三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