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後集卷三十六
[102-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後集卷三十六
            宋 章如愚 編
  士門
   分類總考
   貢舉
周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徳二
 曰六行三曰六藝
[102-1b]
 鄉大夫三歲大比攷其徳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鄉
 老及鄉大夫帥其吏與其衆寡以禮禮賓之厥明鄉
 老及鄉大夫羣吏獻賢能之書于王王再拜而受之
 登于天府内史貳之退而以鄉射之禮五物詢衆庶
 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興舞此謂
 使民興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使治之
 州長三年大比則大考州里贊卿大夫廢興
 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徳行道藝以歲時涖校
[102-2a]
 比及大比亦如之
 族師月吉屬民而讀邦法書其孝弟睦婣有學者
 閭胥既比則讀法書其敬敏任恤者並地官詳見選/
 舉門/
秦自孝公納商鞅策富國強兵為務仕進之途惟闢田
 與勝敵而已
 始皇遂平天下通典/
漢高祖十一年詔曰賢士大夫既與我定有天下而
[102-2b]
 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有能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
 以布告天下
後漢章帝建初元年詔曰夫鄉舉里選必累功勞今刺
 史守相不明真偽茂材孝亷歲以百數每尋前代舉
 人貢士或起畎畝不係閥閲敷奏以言則文章可採
 明試以功則政有異迹文質彬彬朕甚嘉之始復用
 前漢丞相故事以四科辟士通典/
魏文帝立九品中正法擇州郡之賢有識鑒者為之區
[102-3a]
 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 黄初三年始除漢限年之
 制令郡國貢舉勿拘老幼儒通經術吏達文法則皆
 試用通典/
東晉元帝制揚州歲舉二人諸州各一人時以天下䘮
 亂務存慰勉遠方孝秀不復䇿試到即除署既經略
 粗定乃詔試經有才不中舉者免其太守其後孝秀
 莫敢應命送至京師皆以疾辭通典/
宋制丹陽呉會稽呉興四郡歲舉二人餘郡各一人凡
[102-3b]
 州秀才郡孝亷至皆䇿試天子或親臨之及公卿所
 舉皆屬吏部叙才銓用通典/
 文帝元嘉中限年三十而仕通典/
 孝武即位仕者不復拘老幼通典/
齊尚書都令史駱宰議䇿秀才格五問並得為上四三
 為中二為下一不合與第通典/
梁初無中正制年二十有五方得入仕通典/
 天監中又制凡九流常選年未三十不通一經者不
[102-4a]
 得為官若有才同甘顔勿限年次至七年州置州重
 郡置郡崇鄉置鄉豪各一人專典搜薦無復膏粱寒
 素之隔通典/
 普通七年詔凡州歲舉二人大郡一人
 敬帝太平二年復令諸州各置中正仍舊訪選舉皆
 須中正選上然後量授不然則否
陳依梁制凡年未三十不得入仕唯經學生䇿試得第
 後魏州郡皆有中正掌選舉其秀才對䇿第居中正
[102-4b]
 上表叙之
北齊選舉多沿後魏之制凡州縣皆置中正其課試之
 法中書䇿秀才集書策考貢士考功郎中䇿亷良天
 子常服乗輿出坐於朝堂中楹秀孝各以班草對字
 有濫誤者呼起立席後書有濫劣者飲墨水一升文
 理孟浪者奪席脱容刀
隋文帝開皇中制諸州歲貢三人工商不得入仕
 煬帝始置進士科
[102-5a]
唐貢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歲三人中郡歲二人下郡
 一人有才能者無常數其常貢之科有秀才有明經
 有進士有明法有書有算自京師郡縣皆有學焉並
 具學篇通典/○毎歲仲冬郡縣館監課試其成者長
 吏會屬僚設賓主陳爼豆備管絃牲用少牢行鄉飲
 酒禮歌鹿鳴之詩徵耆艾叙少長而觀焉既餞而與
 計偕其不在館學而舉者謂之鄉貢○又制取士之
 科大要有三由州縣者曰鄉貢皆升于有司而進退
[102-5b]
 之○自是士族所趣嚮惟明經進士二科而已其初
 止試䇿並通典/
 太宗貞觀八年詔加進士試讀經史一部通典/
 高宗調露二年劉思立始奏二科並加帖經其後又
 加老子孝經使兼通之通典/
 武后長夀二年自製臣軌兩篇令貢舉習業停老子
 同上/
 中宗神龍二年二月制貢舉人停臣軌依舊習老子
[102-6a]
 同上/
 舊制以考功郎中監試貢舉貞觀後以考工員外郎
 專掌同上/
 𤣥宗開元二十一年新注老子成詔天下每歲貢士
 減尚書論語䇿而加老子焉○二十四年制移貢舉
 於禮部以侍郎掌之同上/二十五年其進士停 經
 天寳元年帖既通而後試文試賦各一篇文通而後
 試䇿凡五條三試皆通者為第一進士有甲乙二科
[102-6b]
 自武徳以來進士惟乙科而已先試之期命舉人謁
 于先師有司十日宿張于國學宰輔以下皆㑹而觀
 焉博集羣議講論而退之禮部閲試之日皆嚴設兵
 衛荐棘圍之搜索衣服譏訶出入以防假濫焉其進
 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
 開元以後四海宴清士無賢不肖恥不以文章達其
 應詔而舉者多則二千人少猶不減千人所收百纔
 有一並同上/
[102-7a]
 肅宗乾元中禮部侍郎李揆病取士不考實徒務搜
 索進所披而迂學陋生且不能自惜干詞乃陳書庭
 中進諸儒約曰上選士第務得才可盡所欲言由是
 人人稱美本傳/
 寶應二年禮部侍郎楊綰奏諸州毎歲貢人依鄉舉
 里選察秀才先是進士試詩賦
 徳宗建中二年趙贊以箴論表贊代詩賦
 文宗太和八年復試詩賦○從内出題以試進士謂
[102-7b]
 侍臣曰吾患文格浮薄昨日出題所試差勝乃詔禮
 部歲取登第三十人茍無其人不必充數
 鄭覃疾進士浮薄屢請罷之文宗曰淳厚浮薄色色
 有之進士科取人二百年矣不可遽罷唐志/
 武宗即位李徳裕論進士不根藝實朝廷顯官須公
 卿子弟為之唐志/
宋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丙戌先是中書舍人安次扈䝉
 權知貢舉庚寅奏進士合格者十九人姓名二年二
[102-8a]
 月癸酉權知貢舉竇儀奏
 三月丙子權知貢舉王著奏進士合格者十五人九月
 丙辰詔及第舉人不得呼知舉官為恩門師門及自
 稱門生並見㑹要/
 乾徳元年二月辛亥權知貢舉薛居正奏進士合格
 者八人八月壬辰詔禮部貢院所試九經舉人落第
 宜依諸科舉人例許令再試九月丙子詔禮部貢舉
 人自今朝臣不得更發公薦違者重寘其罪故事毎
[102-8b]
 歲知舉官將赴貢院臺閣近臣得薦抱至藝者號曰
 公薦然去取不能無所私至是禁止 乾徳三年三
 月丁酉權知貢舉陶榖奏進士合格者八人九月癸
 未權知貢舉盧多遜言諸州所薦士數益多乃約用
 顯徳之制定發解條例及殿罰之式以懲濫進詔頒
 行之 乾徳三年二月丁巳權知貢舉盧多遜奏進
 士合格姓名凡七人 乾徳四年二月辛酉權知貢
 舉王祜言進士合格者六人諸科合格者九人上恐
[102-9a]
 其遺才復令於不中選人内取其優長者䇿而升之
  乾徳五年二月壬申權知貢舉盧多遜奏進士合
 格者十人復詔参知政事薛居正於中書覆試皆合
 格乃賜及第 開寳元年三月癸巳權知貢舉王祜
 擢進士合格者一人陶榖子邴名在第六翌日穀入
 致謝上謂左右曰聞榖不能訓子邴安得登第遽命
 中書覆試而邴復登第因下詔曰造士之選匪植私
 恩世祿之家宜崇素業如間黨與頗文衡公器豈宜
[102-9b]
 欺濫自今舉人凡闗食祿之家委禮部具析以聞當
 覆試長編/
  前輩謂進士一科為將相科王曽/則其人可知也
  當時取士兼採譽望廷唱或先審人物有以翰林
  學士之子而命覆試者陶榖之子昞有以宰相参
  政之子弟而皆罷之者李昉之子宗吕蒙正之弟
  蒙亨有以升黜未公而再行考試者王曽等言有
  以取舎非當至擊鼓自陳者徐士庶有以賦落韻
[102-10a]
  特取之者李迪有以注疏異説而特黜之者賈邊
  有以上書可用而通榜皆為通判者張齊賢有以
  儀状秀偉而召見擢為第一者蔡齊國初取士之
  際猶不拘於法也或欲罷封彌之法范仲淹范鎮
  等或欲隆學校之教歐陽修或欲還田里之選趙
  師民或欲置經明行修之科司馬光皆欲考其素
  履兼採譽望如國初之制然時異事變難於卒行
  則亦相視太息而已
[102-10b]
 開寳三年二月甲子權知貢舉趙逢奏進士合格者
 十人安徳裕等/
  此據㑹要登科記其日丁卯是春車駕親征不知
  何緣不停舉趙逢尋亦為隨車轉運使豈即於行
  在所取士乎
 冬十月丁亥詔西川山南荆湖等道自今發遣舉人
 徃來並給劵 開寳三年三月壬寅朔詔禮部貢院
 閲進士諸科十五舉以上曽經終場者以名聞甲辰
[102-11a]
 得司馬浦等六十三人庚戌復取十五舉未經終場
 者四十三人並賜出身仍詔自今勿得為例權知貢
 舉扈蒙擢進士合格者八人 開寳四年二月辛卯
 知制誥盧多遜權知貢舉扈蒙奏合格者十人 開
 寳五年閏二月壬辰權知貢舉扈蒙奏合格進士京
 兆安守亮等十一人諸科十七人上召對於講武殿
 始詔制放牓新制也十一月己巳詔諸道舉人自今
 並於本貫州府取解不得更稱寄應如從化外至者
[102-11b]
 先投牒開封府奏請得㫖方許召試 開寳六年三
 月辛酉新及第進士雍邱宋準等十人詔科二十八
 人詣講武殿謝上以進士武濟川材質最陋應對失
 次絀去之濟川翰林學士李昉鄉人也昉時權知貢
 舉上頗不悅會進士徐士亷等擊登聞鼓訴昉用情
 取舎非當上以問翰林學士盧多遜曰頗亦聞之上
 乃令貢院籍終場下第者姓名得三百六十人癸酉
 皆召見擇其一百九十五人并凖以下及士亷等各
[102-12a]
 賜紙札别賦詩賦命殿中侍御史李瑩左司員外郎
 侯陟等為考官乙亥上御講武殿親閲之得進士二
 十六人士亷與焉五經四人開元禮七人三禮三十
 八人三傳二十六人三史三人學究十八人明法五
 人皆賜及第又賜凖錢二十萬以張宴會責昉為太
 常少卿考官右贊善大夫楊可法等皆坐責自兹殿
 試遂為常式 夏四月乙酉詔諸州考試官令長吏
 精選僚屬有才學公正者充知貢舉與考試官同看
[102-12b]
 詳義卷定其通否否即駁放不得優假虚至終場申
 禁私薦屬舉人募吿者其賞有差舉人勒還本貫重
 役永不得入科場 開寳七年三月詔權停貢舉開
 寳八年二月丁卯知制誥王祐權知貢舉知制誥扈
 蒙左補闕梁周翰祕書丞雷徳驤並權同知貢舉命
 權同知貢舉始此戊辰上御講武殿覆試王祐等所
 奏合格舉人王式等因語之曰向者登科名級多為
 勢家所取致塞孤貧之路甚無謂也今朕躬親臨試
[102-13a]
 以可否進退盡革疇昔之弊矣式等皆頓首謝於是
 内出詩賦題試得進士王宗以下三十人諸科三十
 四人八月辛酉詔停今年貢舉十二月甲子詔貢士
 之下第者特免將來請解許直詣貢部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正月丙寅上初即位以疆宇至
 逺吏員益衆思廣振淹滯以資其缺顧謂侍臣曰朕
 欲博求俊乂於科場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二三
 亦可為致治之具矣先是諸道所發貢士凡五千三
[102-13b]
 百餘人命張洎石熙載試進士侯陶等試諸科侯涉
 監之禮部上所試合格人名戊辰上御講武殿出詩
 賦題覆試進士賦韻平仄相間依次用命翰林李昉
 扈蒙定優劣為三等得河南吕蒙正以下一百九人
 庚午覆試諸科得二百七人並賜及第詔禮部閲貢
 籍得十五舉以上進士及諸科一百八十四人並賜
 出身九經七人不中格上憐其老特賜同三傳出身
 凡五百人時先賜綠袍鞋笏錫宴開寳寺上自為詩
[102-14a]
 章賜之唐時禮部放牓之後醵飲於曲江號曰聞喜
 宴五代多於佛舎名園周顯徳中官為主之上命中
 使典領供帳甚盛第一第二等進士并九經授将作
 監丞大理評事通判同出身進士及諸科並送吏部
 免選優等注擬初資職事判司部尉龍章殊異厯代
 所未有也
 初太祖幸西京洛陽人張齊賢獻下并汾富民封建
 敦孝舉賢太學籍田選良吏懲奸謹刑十䇿太祖召
[102-14b]
 見問之齊賢以手畫地條陳太祖善其四䇿齊賢堅
 執其餘䇿皆善太祖怒令衛士曳出及還語上曰我
 幸兩京惟得一張齊賢我不欲遂官爵之汝異時可
 官以自輔齊賢舉進士上决欲置之高等而有司第
 其名適在數十人後上不悅乃詔進士盡第二等及
 九經凡一百三十人悉與超除葢為齊賢故也十月
 癸未詔權停貢舉一年 興國三年八月甲戌上恐
 場屋間有留滯者乃詔諸州去年已得解者除三禮三
[102-15a]
 傳學究外餘並以秋集禮部九月甲申上御講武殿
 覆試禮部合格人進士加論一首自是常以三題為
 準得渤海以下七十四人乙酉得諸科七十人並賜
 及第始賜宴於迎春苑授官如二年之制故事禮部
 惟春放牓至是秋試非常例也詔自今禮部試進士
 律賦並以平仄依次用韻十二月甲戌是冬諸州貢
 舉人並集會将親征河東罷之自是毎間一年或二
 年乃置貢舉 興國四年十一月丙戌詔進士及諸
[102-15b]
 科引試日並以律文疏卷問義又詔張詠冦準同赴
 大名舉議将首薦詠詠以同郡張覃素有文行即率
 冦公請以覃為冠士論多之 興國五年閏三月甲寅
 上御講武殿覆試權知貢舉程羽等所奏合格進士
 得銅山蘇易簡以下百一十九人諸科五百三十三
 人並分第甲乙賜宴始有直史館陪坐之制進士第
 一等授將作監丞通判藩郡次授大理評事知令錄
 事諸科受初等職事及判司簿尉 興國五年夏四
[102-16a]
 月丁丑趙國昌者求應百篇舉癸未上親試之出雜
 題二十字令各賦五篇篇八句逮至日旰僅成數十
 首率無可觀上以此科久廢特賜及第以勸來者仍
 詔有司自今應百篇舉約此為題長編/ 興國七年
 九月癸丑上以諸道進士猥雜或挾書假手僥倖得
 官所至多觸憲章欲懲革之甲寅詔所在貢舉等州
 自今長吏擇官考試合格許薦送仍令禮部自今解
 貢舉人依吏部選人例毎十人為保有行止違踰為
[102-16b]
 他人所吿者同保並當連坐不得赴舉 興國八年
 正月壬戌兩京諸道州府貢士一萬二千六十人甲
 子命中書舎人宋白等十人權知貢舉三月丙子上
 御講武殿覆試禮部貢舉人擢進士長沙王世則以
 下百七十五人諸科五百一十六人並賜及第進士
 五十四人諸科百七十七人同出身賜宴始就瓊林
 苑其後遂為定制登科記是年始分甲按國史志分
 第甲乙乃五年等也六月戊申上因謂侍臣朕親選
[102-17a]
 多士殆忘飢渴召見臨問以觀其材拔而用之庶使
 嵓野無遺佚而朝廷多君子爾十二月癸卯上謂宰
 相曰邇來場屋混淆頗聞有僧道還俗赴舉者此輩
 不能專一科教他日在官必非亷潔之士先須通經
 過周孔之教或止習浮淺文章殊非務本之道當下
 詔切戒之甲辰令諸州禁還俗僧道赴舉進士免貼
 經只試墨義二十道皆以經中正文大義為問題又
 增進士及諸科各試法書墨義十道又詔諸道下第
[102-17b]
 舉人依舊重請文解不得準近例常赴貢部
 雍熙二年正月癸亥翰林賈黄中等九人權知貢舉
 上謂宰相曰夫設科取士之門最為㨗要然而近年
 籍滿萬餘人得無濫進者乎己巳詔自今諸科並令
 量定人數相参引試分科隔坐命官廵察監門謹視
 出入有以文字往覆與吏為奸者寘之於法私以經
 義相敎者斥出科場伍保預知亦連坐進士倍加研
 覆貢舉人勿以曾經御試不考而薦始令試官親戚
[102-18a]
 别試者此九十八人又罷進士試律復貼經三月己
 未上御崇政殿覆試禮部貢舉人得進士須城梁灝
 等百七十九人庚申得諸科三百一十八人並唱名
 賜及第唱名自此始據登科記 宰相李昉之子宗
 諤及参知政事吕蒙正之從弟蒙亨鹽鐵使王明之
 子扶度支使許仲宣之子待問舉進士皆入等上曰
 此並勢家與孤寒競進縱以藝升人亦以朕為有私
 也皆罷之青州人王從善應五經舉年始踰冠自言
[102-18b]
 通誦五經文注上厯舉本經試之其誦如流特賜九
 經及第面賜綠袍銀帶錢三萬時左右獻言尚有遺
 材壬戌復試又得進士上元洪湛等七十六人癸亥
 得諸科三百二人並賜及第甲子詔御前下等人有
 十五舉以上者及貢院第四等人凡八十四人並賜
 大科及第 雍熙三年三月庚寅詔權停貢舉 雍
 熙四年十一月庚寅雍熙初貢舉人集闕下者殆踰
 萬計禮部考合格奏名尚不減千人上自旦及夕臨
[102-19a]
 軒閲試累日方畢十二月庚寅朔詔自今歲命春官
 知貢舉如唐室故事應已得解者明年春集闕下未
 得解者許至秋取解知貢舉宋白等請已得解在千
 里内者委本處重加考試乃發遣千里外者就西京
 仍乞戒勵試官務令精覈從之端拱元年閏五月先
 是翰林禮侍宋白知貢舉放進士程宿以下二十八
 人諸科一百人牓既出而謗議鋒起或擊登聞求别
 試上意其遺才壬寅召下第人覆試於崇政殿得進
[102-19b]
 士馬國祥以下及諸科凡七百人令樞宻院用白紙
 為牒賜之以試中為目令權知諸縣簿尉謂樞宻副
 使張宏曰朕自即位以來親選貢士大者為棟梁小
 者為榱桷今封疆萬里人無棄材六月丁巳上既擢
 馬國祥等猶恐遺材復命右正言王世則等召下第
 進士及諸科於武成王廟重試得合格數百人丁丑
 士覆試詩賦又拔進士葉齊以下三十一人諸科八
 十九人並賜及第 端拱二年三月庚寅知貢舉蘇
[102-20a]
 易簡等固請御試壬寅上御崇政殿試合格舉人得
 進士閬中陳堯叟晉江曾㑹等一百八十六人諸科
 孫何等四百五十人並賜及第七十三人同出身賜
 宴始令兩制三館文臣皆預賜堯叟等箴一首勉以
 修身謹行稽古効官之意堯叟及會並授光祿寺丞
 直史館第三以下分授職事州縣官越州進士劉少
 逸年十三中選既與宴則又賜御題賦詩數章皆有
 趣授校書郎令於三館讀書時中書令史守當官陳
[102-20b]
 貽慶舉周易學究及第既而上知之令追奪所授勅
 牒釋其罪勒歸本局謂侍臣曰科級之設待士流也
 豈容走吏冒進竊取科名哉乃詔自今中書樞宻院
 宣徽學士院京百司諸州係職人吏並不得離局應
 舉 又詔貢舉人試科業畢並令試讀律其有不能
 離經辨句及呼字乖繆者皆駮放如有通念一部與
 本科及第是歲又申明舉人並請本貫文解之制鄉
 里在聲教未通之地者許於兩京寄應又貢舉人中
[102-21a]
 有工賈雜類或被廢疾及曾罹刑責不得薦送其雜類
 中有茂材異等卓然秀出者許之
 淳化元年三月乙未詔權停貢舉 淳化二年吏部
 吕蒙正以為取士之門無出貢部天下解薦頗失精
 研望條制以懲謬濫上曰取士擇材國之令典不可
 不謹寳訓/ 淳化三年正月丙申朔諸道貢舉人萬
 七千三百皆集闕下辛丑命蘇易簡等同知貢院既
 受詔徑赴貢院以避請求後遂為常制三月戊戌上
[102-21b]
 御崇政殿覆試合格進士先是胡旦蘇易簡王世則
 梁灝陳堯叟皆以所試先成擢上第由是士爭習浮
 華尚敏速或一刻數詩或一日十賦將作監丞陳靖
 上疏請糊名考校以革其弊上嘉納之詔兩省三館
 文學士始令糊名考校第其優劣以分等級得孫何
 以下凡三百二人並賜及第五十一人同出身上諭
 之曰爾等各負志業中我廷選効官之外更勵精文
 翰勿墜前功也何等旅拜辛丑又覆試諸科擢七百
[102-22a]
 八十四人並賜及第百八十人出身就宴賜御製詩
 三首箴一首進士孫何而下四人皆授將作監丞大
 理評事通判諸州餘及諸科援故事州縣官入謝於
 長春殿上謂宰相曰天下至廣藉羣材共治之今嵗
 登第者又千餘人皆朕所選擢此等但能自撿清美
 替而歸則馴致亨行未易測也時詔刻禮記儒行篇
 賜近臣及京城朝官與在外者并以賜何等令為座
 右之誡初内殿坐書以賜御侍以寵之至陳堯叟始
[102-22b]
 易以箴用敦勉崇及孫何則詩論並賜時論榮之内
 出巵言日出無數見者駭異不能措詞頒率扣殿檻
 上請會稽錢易時年七十日未中所試三題皆就言
 者指其輕俊特黜之 淳化四年三月乙亥詔權停
 貢舉十二月辛丑詔三史及通禮科舊制各試三十
 場今但試十五場毎場令貢舉官取三卷發其端俾
 之詩能曉大義及識竒字方為合格
 至道二年三月丁卯是春詔權停貢舉 至道三年
[102-23a]
 五月壬午詔今歲貢舉宜令有司精校能否無或因
 循如覆試有不合格者當行嚴罰毎進士一百人許
 解二十人明經以下諸科共有一百人解二十人如
 不及一百人亦約此數解送仍十分中只取二分仍
 須合格有藝不必依所定分數
  會要云進士百人解二十九人恐九字誤特加詳
  考本志無此按孫何九月壬午議云貢士新規十
  取其二然則進士及明經諸科毎百人各取二十
[102-23b]
  人
 舊制國子監開封府舉人有與發解官親戚者止兩
 司更互考試上慮涉私徇是秋特選官别試十月癸
 丑命錢若水等覆考開封府得解進士試卷故事京
 府解十人已上謂之等甲非文業優贍有名稱者不
 處時以髙輔堯為首錢易次之易頗為流輩所推許
 意不平遂上書指陳發解官所試朽索馭六馬賦又
 詩論䇿題意涉譏訕又進士數百輩詣府訟薦送不
[102-24a]
 當輔堯亦投牒遜謝請以易為首開封府以聞上以
 為士流紛競不可啓其端且欲鎮壓浮俗乃詔若水
 等擢文行兼著者一人為首乃以孫暨為第一輔堯
 第二易第三
 咸平二年春正月乙丑命禮部尚書温仲舒知貢舉
 御史中丞張泳刑部郎中師頏同知貢舉刑部員外
 郎董龜太常博士正涉同考試及封印卷首仍當日
 入院禮部貢院封印卷首自此始三月癸亥詔今年
[102-24b]
 舉人頗衆若依去年人數取合格者慮有所遺可增
 及七十人諸科增及百八十人禮部尋以孫暨等二
 百五十人名聞並賜及第五月丙戌詔天下貢舉人
 應三舉者今嵗俱免取解自餘依例舉選必求實藝
 無使遺賢當竢奏名朕親臨試 咸平三年三月辛
 亥翰林王旦等三人權知貢舉三月戊寅詔禮部所
 試合格舉人有權要親族者具名以聞禮部上合格舉
 人甲午上御崇政殿親試命翰林宋白等與館閣王
[102-25a]
 府三司官二十一人於殿後西閣考覆國子博士
 雷說著作佐郎梅詢封印卷首親覽入等者賜陳堯
 咨以下二百七十一人進士及第一百四十三人同
 本科及三傳學究出身堯咨堯叟弟也又命翰林邢
 昺等十五人考校諸科得四百三十二人賜及第同
 出身又試進士五舉諸科八舉及嘗經御試或年逾
 五十者論一篇得進士二百六十人諸科六百九十
 七人賜同出身及試校書郎将作監主簿賜宴日以
[102-25b]
 御詩褒寵之以堯咨等五人並為将作監丞通判第
 一等並九經為大理評事知大縣第二等為節察防
 團推官餘為判司簿尉試御者守選四月戊辰詔自
 今兩京諸路所解舉人宜先察訪行實或藝文可採
 而操履有虧投書匿名冒濫欺罔之類並嚴加懲斷
 勒歸鄉縣課役永不得就本貫收試解送所由官吏
 必當論罪仍御史糾之五月辛卯詔曰去歲天下舉
 人數踰萬計考覈之際謬濫居多葢其薦送之時輙
[102-26a]
 容僥倖合申憲典以儆官司自今濫有解送及遺落
 孤寒藝實之士並從覆試有不當者輙論如律庚子
 詔權罷貢舉一年 先是詔劉蒙叟等試河北青齊
 等州舉人得合格者五百八十二人上親試之賜進
 士齊革等十三人諸科三百四十五人及第同出身
 有下第求試武藝及量材錄用者五百餘人各賜裝
 錢慰遣之命禮部叙為一舉若能捍冦即賞以官秩
  咸平五年三月己未上親試禮部舉人得進士王
[102-26b]
 曾以下三十八人九經諸科百八十一人並賜及第
 先是貢舉人集闕下者萬四千五百六十二命吏部
 陳恕知貢舉恕所取士甚少以王曾為首糊名考校
 曽復得甲科時議稱之舊制試經科復舊場第始議
 進退恕初試一場即按通不去留之以是諸州舉送
 官吏皆被黜責譴累甚衆江南恕鄉里所斥無多人
 用怨讟競為謡詠譏刺或刻木像其首塗血擲於庭
 又縳葦為人題恕姓名列置衢路過輙鞭之
[102-27a]
 景徳二年正月癸亥命翰林趙安仁等五人權知貢
 舉三月甲寅上御崇政殿親試禮部奏名舉人得進
 士李迪以下二百四十六人第為五等第一二三等
 賜及第第四五等同出身又得特奏名五舉以上一
 百十一人第為三等賜同進士三傳學究出身翌日
 試諸科得九經以下五百七十人第為三等並賜本
 科及第出身同出身又得特奏名諸科三禮以下七
 十五人第為三等賜同學究出身授試銜官
[102-27b]
  此據會要與實錄數略不同按七月戚綸奏是年
  諸道進士僅三千人諸科萬餘人
 上謂宰相曰昨親閲考官所定試卷意其入末等者
 過多即别令詳考往往合格比緣臨試多士糊名校
 覆務於精當而考官不諭朕意過抑等第欲自明絶
 私甚無謂也迪與賈邉皆有聲場屋及禮部奏名而
 兩人皆不與考官取其文觀迪賦落韻邉論當仁不
 讓於師師衆與注疏異特令就御試參知政事王旦
[102-28a]
 議落韻者失於不詳審耳捨注疏而立異論趣不可
 許恐士從今放蕩無所準的遂取迪而黜邉夏四月
 丁酉樞宻直學士劉師道責授忠武行軍司馬知制
 誥陳堯咨責授單州團練副使先是師道弟幾道舉
 進士禮部奏名將廷試近制悉糊名校等堯咨為考
 官教幾道於卷中宻為識號幾道既擢第或告其事
 詔落籍永不預舉五月己未先是詔禮部貢院别試
 河北貢舉人其曾援城者進士雖不合格特許奏名
[102-28b]
 諸科例進二場至二場者許終場五舉及經御試并
 年五十者並以名聞雖不更城守應比舉年六十及
 瀛洲有勞効者亦如之庚申上御崇政殿親試凡七
 日得進士范昭等五十一人賜及第四十五人出身
 諸科賜及第同出身特奏名進士諸科賜及第出身
 至攝助教𨽻殿侍者六百六十一人上以去歲河北
 用兵民甚驚擾其乘城捍冦奮勇力者多出士人欲
 廣示甄采所問經義有兩出者或具引為對考官將
[102-29a]
 黜去上親為發眀焉特奏名進士李正辭論文武先
 後以為文者主乎静武者主乎動動以止亂而至乎
 静則先後可知上嘉其近理將擢上等會有言其嘗
 犯杖刑遂補三班奉職六月丁丑朔詔應進士科舉
 同出身試將作監主簿者並令守選故事登科皆有
 選限近制及第即命以官咸平三年初郊廷試賜出
 身者亦免選至是䇿名之士尤衆多設等級以振淹
 滯雖藝不及格悉賜同出身試秩解褐故令有司循
[102-29b]
 用常調以示甄别又下詔勸學權停貢舉二年時命
 兩制各撰勸學詔趙安仁所作最切於科試之病特
 俾用之七月丙子待制戚給與禮部貢院上言今歲
 諸道進士僅三千人諸科萬餘人其中文理紕謬經
 義十不九不者甚衆苟非特行約束必恐益長因循
 又慮官吏坐此殿罰因而避事全不薦人載惟取士
 之方今垂經遠之制今請諸色舉人各歸本貫取解
 不得寄應及權買甲産立户諸州取發寄應舉人長
[102-30a]
 吏以下請依解十不入例科罪其開封府委官吏覺
 察犯者罪如之鄉里遐遠久住京師者許於國子監
 取解仍須本鄉命官委保判監司驗乃得附學發解
 日奏請差官考試近年進士多務澆浮不務實學惟
 鈔略古今文賦懐挾入試昨者廷試以正經命題多
 懵所出舊勅止許以篇韻入試今請除官韻略外不
 得懐挾書策令監門巡捕官潛加覺察犯者即時扶
 出仍殿一舉咸平三年詔㫖進士就試不許繼燭每
[102-30b]
 嵗貢院雖預牓示然有達曙未出者今請除書案外
 不将茶厨蠟燭等入如酉後未就者駮放之仍請戒
 勵專習經史自今開封府國子監諸路州府據秋賦
 投狀舉人解十之四如藝業優長或荒謬至甚則不
 拘多少開寳通禮義纂請改為義疏今後通禮每場
 問本經四道義疏六道六通為合格本經二義疏通
 三亦同今歲秋試止解舊人新人且令習學西川廣
 南舊取解舉人並許免解今後及第三史通禮三禮
[102-31a]
 三傳除官日比學究明法望授月奉多處貴存激勸
 上以分數過少約束過嚴恐阻仕進之路乃詔兩制
 知貢舉官同詳定以聞於是翰林晁逈等上議令諸
 州約數解送或自來舉子止有三兩人者欲聽全解
 或其間才業卓然不羣者别以名聞南省引試前一
 日分定坐次牓名曉諭勿容移徙遠人無籍者令召
 命官保識就京府取解文武陞朝官嫡親許附國學
 先寄應今還本貫者不得叙理前舉尚書周易學究
[102-31b]
 明法經業不廣宜各問疏義六道經注四通六通為
 合格三禮三傳所習浩大精熟尤難請問經注六道
 疏義四道以疏通三以上為合格餘如戚綸等條奏
 從之十二月己卯禮部貢院言昨詳進士所納士卷
 多假借他人文字或用舊卷裝飾重行或為庸書人
 易換文本是致考校無準請自今並令舉人親自投
 納仍於試紙前親書家状如将來程試與公卷全異
 及所試文字與家状書不同並駮放之或假用他人
[102-32a]
 文字辨認彰露即依例扶出永不得赴舉其知舉官
 亦望先一月差入貢院考校公卷分為等第如事業
 殊異者至日更精加試驗所冀抱異者不失搜羅躁
 進者難施偽濫又言尚書周易學究近年并為一科
 欲請試本經日毎十道而二經各問五道仍雜問疏
 義五道經注五道以為定式向來明法止試六場請
 依尚書例試七場第一場第二場試律第三場試令
 第四場第五場試小經第六場試令第七場試律仍
[102-32b]
 於試律日雜問疏義五道三禮三傳經業稍大難為
 精熟請毎十道義中問經注六道疏義四道以六通
 及疏通二經注通三為合格詔翰林學士邢昺與國
 子監官同議可否昺等言尚書周易學究明法經籍
 不多望名問疏義六道經注四道六通者為合格其
 三禮三傳請如貢院所奏並從之 景徳三年二月
 己卯詔貢舉人因事殿舉及永不得入科場非被杖
 者並許復應舉 景徳四年冬十月乙巳翰林學士
[102-33a]
 晁逈等上考試進士新格詔頒行之初陳彭年舉進
 士輕俊喜謗主司宋白知貢舉惡其為人黜落之彭
 年憾焉於是更定條制多意白舊事而設闗防所取
 士不復揀擇文行止較一日之藝雖杜絶請託然置
 甲等者或非人望自彭年始也十二月壬寅先是上
 嘗問輔臣以天下貢舉人數王旦曰萬三千有餘約
 嘗例奏名十一而已上曰若此則當黜者不啻萬人
 矣典領之臣必須審擇晁逈兢畏當以委之周起王
[102-33b]
 曾陳彭年皆可參預拯曰封印卷首若朝廷遣官主
 之於理亦順尤宜用素有操守之人旦曰滕𤣥晏於
 士大夫間少交遊上曰今當以宋巽代周起知舉令
 起與𤣥晏同掌封印事於是命翰林晁逈知制誥宋
 巽王曾陳彭年同知貢舉既受詔上諭以取士之道
 務在至公推寒進有藝者又命監察御史嚴穎張士
 遜監貢院門喬顔鄭彜陳既濟廵試舖任隨陳覃㸃
 檢進士程試馬龜符等交考較諸科程試又命滕𤣥
[102-34a]
 晏封印舉人卷首用奉使印李道監封印院門進士
 諸科試卷首送知舉官考校仍頒其式知舉官既考
 定等級復令封進入送覆考所考畢然後參校得失
 凡禮部封印卷首及㸃檢程式别命官皆始此乙巳
 詔諸科舉人皆理場第自今不合格者須至復場方
 得落下癸丑先是上降詔牓下禮部貢院序所以杜
 絶私請搜剔寒秀之意舉人見者咸喜丙辰上與王
 旦等言及之旦等曰昨頒考校新格周行中頗有論
[102-34b]
 議且言中書不能守科場大體但疑春官有私及詔
 牓出天下乃知陛下務盡至公恐多遺材故更此條
 貫也
 
 
 
 
 羣書考索後集卷三十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