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後集卷二十五
[091-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後集卷二十五
            宋 章如愚編
  官制門
   官兵士風田賦刑法厯法
法乆而必弊天下必然之勢也弊乆而必變人主更新
之治也昔者聖人作易論黄帝堯舜之治而乃歸之於
通其變使民不倦夫當累聖相承之日而聖人通變之
[091-1b]
說乃或出於其間是豈所以為繼承之訓哉盖自古人
之治天下有繼承之規有因仍之弊故守繼承之規者
固不可有輕變之心處因仍之弊者則不可無通變之
道官之日以冗也兵之日以衆也士風之日以浮薄也
田賦之日以重也刑法或不能以勝人之情偽也厯法
或不能以合乎天象也是皆治道之大綱國體之所重
而人主實維持而運轉之其可坐視其弊而不思所以
變而通之者乎聖人於易丁寧其說曰化而裁之存乎
[091-2a]
變推而行之存乎通正欲天下萬世通行而無弊也愚
嘗歎是說之不明於世也乆矣漢之官以三公分掌九
卿而侍御史分制守相然有事則御史下相國相國下
諸侯王御史中執法下郡國制官非不善也至於後世
増置加官而近臣盛入財為郎而郎選衰置刺史建水
衡郡國出鹽多者置鹽官有工多者置工官故漢之官
日趨于弊漢之兵京師則有南北軍郡國有材官騎士
民年二十則傅于籍而嵗及立秋則嚴兵法之𨽻制兵
[091-2b]
非不善也至於後世内増七校外置樓船城門則有兵
六郡則有良家子隴西北地則有戍卒而調發之數及
於七科謫故漢之兵日滋於弊詣丞相府書行義年詔
下郡國孝亷具舉其取士之法可知也至其弊也上書
自鬻者日以千數而功令擇士顧乃誘以利禄士風烏
得而如古十五稅一視古為輕租稅之減或及其半其
田賦之法可知也至其弊也假民之田者則有稻田使
者掌其賦池苑之所田則有水衡都尉以掌其入田賦
[091-3a]
烏得而復古自三章而九章禁㒺踈濶而民重犯法不
為不要矣及張湯趙禹之流更法定令奏報録囚殆不
可以數計見知故縱之法出而人始不得以安其生矣
刑於是而又弊自顓帝至于太初以律起數而得九九
之數不為不精矣及四分厯行而其名乃出於圗䜟至
乾象厯雖鄭𤣥以為精宻而或者以為減斗分太過厯
於是而又弊夫以六者之弊漢家皆不免而竟未有起
而振之而使之無弊此更新之治所以不復見於漢也
[091-3b]
唐之官以三省長官為宰相臺省寺監上下相承中書
造命門下審覆尚書奉行制官非不善也至於後世斜
封墨敕其濫為甚諸使之名紛然四出督賦税則以租
庸為之使急財用則以鹽鐵為之使故唐之官日趨於
弊唐之兵番上諸府而𨽻於諸衛折衝果毅以季冬防
團火隊等級相統無事則耕於野有事則命以出兵解
輒罷置兵非不善也至於後世當役更代多不以時所
謂侍官委假充役州縣調發壮勇而富者以財免貧者
[091-4a]
雖老弱亦不得而逃故唐之兵日趨於弊由學館者曰
生徒由鄉貢者曰貢舉至於制舉則天子自詔其取士
之法可知也至其弊也明經者但記帖括進士者皆誦
當代之文而不通經史士風烏得而如古以口分世業
授之田以租庸調制其賦其田賦之法可知也至其弊
也兩稅之法乃定於大厯科率最多之嵗而其後折納
和市之法開至比大厯又再倍焉田賦安得而復古自
武徳之十二條而貞觀遂定之以律令格式條目森列
[091-4b]
不為不審矣及周興來俊臣之徒日以嚴酷從事至其
後如所謂開元格後勅者大抵繁冗而吏反夤縁而為
姦此豈非刑之弊乎自武徳戊寅厯至於大衍以易
起數而本於天地之二中不為不精矣至元和觀象厯
則無蔀章之法而測驗不合邊圉崇元厯雖號善筭而
乃用簡㨗超徑之術無復古法矣此豈非厯之弊乎夫
以六者之弊唐皆不免未有能振而起之使之無弊者
此更新之治所以不復見於唐也 請以周明之周之
[091-5a]
成王亦繼承之主也當累聖相承之後方且定都中土
以肇新其治以言其官則董正治官設官分職舉天下
之事率屬於三百六十之中故官不冗而事以舉以言
其兵則師旅伍旅兩定於司徒四時教戰掌之司馬故
兵不冗而國以強於族師書孝弟睦婣於黨正書徳行
道藝於鄉大夫三年大比則舉賔興之典以作天下之
士而士風日盛司徒掌任地之法載師掌近郊之賦而
九賦九貢則冢宰又總統之以均天下之財而田賦日
[091-5b]
輕司冦有議親議功之法士師有五禁五戒之辨至於
布憲以憲邦之刑禁宣布于四方則其於刑也何患乎
畧馮相之辨四時之叙保章之志日月星辰至於太史
則正嵗年以序事頒告朔于邦國則其於厯也何患乎
差舉是數者皆舉而更新之此所以能覲文王之耿光
揚武王之大烈也大抵繼成之治初非茍安於因循變
通之義初非有戾於遵守自後世執繼承之說而不深
明聖人變通之義此所以處天下之積弊而常患其多
[091-6a]
弊也愚以為天下之弊不足慮也於繼成之初而一掃
天下之積弊而更新之是乃聖治又新之日也王氏通
曰通其變天下無弊法湯之盤銘曰日日新愚敢以是
為今日獻
   監司
古者五國以為属属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
以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故冢宰施
典于邦國則必首之以設其牧職方氏邦國小大之相
[091-6b]
維則必始之以王設其牧此則古之監司也
秦罷封建而置郡縣有御史以監諸郡漢刺史無常員
時遣丞相史分刺諸州黜陟賢否斷理寃罪武帝始置
十三部刺史秩六百石專以六條察二千石郡守秩二
千石而部刺史為之監臨秩不過六百石其秩卑其權
重故能激昂而自奮也朱博為冀州刺史行部不察黄
綬吏民有言縣丞尉者令各詣郡何武為揚州刺史所
舉奏二千石長吏必先露章服罪為虧除免之而已是
[091-7a]
二者可謂得刺史之體至於鮑宣舉措煩苛代二千石
署吏聴訟所察過詔條則勢逼郡國侵預其事矣成帝
時何武翟方進奏刺史位下大夫而臨二千石輕重不
準乃更為州牧秩真二千石哀帝復為刺史元夀復牧
後漢光武復置十二州刺史其一則属于司𨽻校尉舊
制州牧奏二千石長吏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吏按
驗然後黜退光武重刺史之權故不復委三府按驗矣
李膺為青州刺史守令畏威賈琮為冀州刺史百城聞
[091-7b]
風振竦唐分為十道置廵察使其後改為按察使姚崇
在開元時云今擇十使猶患未得人亦可見其遴選矣
慶厯初仁宗開天章閣俾二三元老條陳當世之務而
富公弼范仲淹請二府通選按察使為對於是張温之
王素沈邈分道按察黜陟幽明而政令一新范祖禹曰
祖宗剗削藩鎮收鄉長鎮将之權悉歸於縣收縣之權
悉歸於州收州之權悉歸於監司收監司之權悉歸於
朝廷上下相維輕重相制民自徒罪以上吏自罰金以
[091-8a]
上皆出於天子
   守令
古者分土為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各治
其國之民而縣有縣正各掌其縣之政令而賞罰之自
秦罷侯置守而守之名立漢萬户以上為令而令之制
詳文景之時河南守吳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謹身率先
居以亷平孝武時董仲舒兒寛公孫𢎞居官可紀孝宣
拜刺吏守相輒親見問常稱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
[091-8b]
政平訟理與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以為太守吏
民之本也數變易則下不安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輒以
璽書勉勵増秩賜金公侯闕選諸所表以次用之是以
漢世良吏於是為盛若趙廣漢韓延夀尹翁歸之属皆
稱其位召信臣之守南陽朱邑之守渤海皆以治行第
一稱魏相以茂陵令最而遷刺史焦延夀以小黄令最
而被増秩西漢之守令何如哉光武以細書賜方國自
臨宰邦邑者競能其官杜詩之守南陽則有杜母之號
[091-9a]
郭伋之守潁川則有賢太守之名以至卓茂之為宻令
而教化盛行王煥之令洛陽而寛猛得宜東漢之守令
何如哉唐太宗嘗曰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故録刺
史於屏風又詔内外官五品以上舉任縣令於是官得
其人𤣥宗開元時復詔三省侍郎闕擇嘗任刺史者郎
官闕擇常任縣令者張九齡言於𤣥宗亦曰不歴刺史
不得任侍郎不歴縣令不得任臺郎給事是以賈頥之
在冀州鄭徳之在瀛州薛文鼎之在滄州皆有治理行
[091-9b]
故時號為河北三刺史賈實之令饒陽則政尚清淨張
允濟之令武陽則孜孜於愛民何易于之令益昌則以
俸入而代輸賦唐之守令何如哉慶厯初天子銳意致
治而富公弼范仲淹首以守宰不職請二府通選按察
使為對切攷轉運之職置於開寳提㸃刑獄之司置於
淳化至于嘉祐而轉運復分運判之目熈寧更新治具
増置提舉常平之官彼皆使者也茍監司得其人則守
令之不稱其職無有也昔范公祖禹作唐鑑因姚崇擇
[091-10a]
十使之事而有及於守宰監司之弊而其說曰十使者
擇刺史縣令而置之則君不勞而天下治
   冗官
周建六官属各六十總之為三百六十焉其間如掌葛
掌茶之属說者則以為必兼官無事則未必置也行司
馬輿司馬之属說者以為非專官臨事而後置也至於
冢宰嵗終之詔廢置又有所廢者焉司士之嵗登下其
損益之數則又有所謂損者焉夫以三百六十之職以
[091-10b]
待天下之才而其中又為之省約曽又如此則天下之
官安得而冗漢初建官以三公統九卿以丞相史分刺
郡國衛将軍屯或至詔罷即問决獄或責之廷尉是以
量吏禄度官用以賦於民而嵗漕關中粟以給中都官
初未見其冗也自武帝以好大喜功之心承文景積累
之餘故治財之官既有大司農矣而又有水衡都尉焉
既有少府矣而郡國又置鹽鐵之官焉治兵之官既有
衛尉矣而羽林期門復置焉既有中尉矣而越騎胡校
[091-11a]
尉復置焉廷尉之外又有京師三十六獄則治獄之吏
冗刺史之外又有綉衣直指之使則分刺之官冗光武
中興於是為之減省吏員併縣置四百餘吏十置其二
能禁錢而去水衡併七校而罷都尉三十六苑止置一
苑黎陽五營止存一營漢世冗官之弊於是而遂革唐
初太宗省内外官制為七百三十員曰吾以此待天下
賢才足矣故三省而下繼以六部六部而次繼以九寺
臺有御史而獨司糾察監有八監而互以相繼是以唐
[091-11b]
世號為簡易之法官不冗而禄易給初未見其冗也自
中睿而後斜封墨敕之弊分散四出而車載斗量之譏
日以滋甚加以開元天寳之間兵興多事於是靡然無
度水陸則有使矣而租庸又置使焉度支既有使矣而
鹽鐵又置使焉木炭則又使青苗則又使羣牧置使而
太僕之職冗户口置使而户部之職冗李吉甫以為内
外官仰俸廪者無慮萬員財日寡而受禄多官有限而
調無數於是減省冗官凡八百矣李徳裕之相武宗亦
[091-12a]
以為省官不如省吏於是請罷郡縣吏凡三千餘員唐
世冗官之弊於是而遂革蘇軾以為近世以來吏多而
闕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
者又一人
   乆任
古者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官府六屬屬各六十天官之
掌邦治地官之掌邦教而治教不相紊也宗伯之掌邦
禮司馬之掌邦政而禮政不相亂也司㓂之掌邦刑司
[091-12b]
空之掌邦事而刑之與事又各有職也其掌之也專其
任之也乆故三百六十之職皆終其身而不易其事是
以嵗終各正其治受其會三嵗則大計群吏之治夫然
後可以責其成也漢之任官猶有古意吏居官者或長
子孫以官為氏其二千石長吏亦安官樂職莫有茍且
之意如夏侯嬰自髙祖時為太僕至文帝世不易其職
張釋之十年不更其任于定國為廷尉凡十八年外而
郡守有治理效則璽書褒美増秩賜金不以輕易有為
[091-13a]
京兆尹九年如張敞有為刺史五年如何武有為郡太
守八年如黄霸此所以治効可觀也晉宋以來元嘉之
政守宰以六朞為任及後世乃有三年不滿之制而古
意失矣自唐以資格任人而士懷茍且之習州牧更易
或一二嵗或三五月則盧懷慎言之以亟去之官臨茍
且之民則陳祥道實論之宋朝任官不肯輕易李漢超
守關南則十七年郭進在山西十二年然猶曰将帥之
任用者然也及魏不一之典作坊亦十餘載不易故器
[091-13b]
械精辨劉溫叟之為御史中丞亦二十年而不改故以
方正顯名以至陳恕之任三司使十七年陳堯佐之為
太常丞亦十三年皆祖宗任用之要術也昔司馬溫公
論至治之要亦以為人之才性各有所宜而官之職業
各有所守唐虞命官各守一職終身不易而荆國王文
公亦謂方今用人今日使治財明日使典獄已而又使
典禮夫以一人之身而責之以百官所為備宜其人才
之難為也
[091-14a]
   爵禄
周冢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有曰爵以馭其貴禄以馭
其富司士掌羣臣之版而曰以徳詔爵以功詔禄載師
之職有士田賞田而卿大夫之采邑則有大都小都之
田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禄之外而公侯伯子男則
有九命五命之制内而公卿大夫則有四命八命之别
是古人未嘗以妄授也自春秋之時吳越之君僭號於
中國而古人列爵之意遂亂戰國之時諸侯惡其害己
[091-14b]
而皆去其籍故司禄之職遂闕今其遺制僅見於王制
孟子之書自公一位而至於子男同一位者皆爵也自
君十卿禄而至於下士在官者之禄皆禄也秦置二十
等爵自公士以上至於列侯以比古之卿大夫士漢初
因之如樊噲以舍人有斬首之功賜爵大夫已而列大
夫増而至於賜食邑夏侯嬰以太僕常奉車有降敵之
功賜爵五大夫已而至執帛増而至食邑其一職一戺
截有紀序間有超遷越轉則出於上之特恩至武帝時
[091-15a]
又有武功爵自造士而至於千牛而至於軍衛用以賞
軍功爾若夫封侯之爵則有二等同姓而封者謂之諸
侯王異姓而以功封者謂之徹侯大者不過萬家小者
五六百户此其畧也自三公而下至百石吏禄亦各有
差其見於百官表之注皆以榖計也至於所謂丞相大
将軍俸錢月止亦六萬是漢禄益多而錢少貢禹為諫
議大夫秩八百石而俸錢月止九千二百盖寛饒擢為
司𨽻校尉俸錢月數千當時號為禄厚加之節臘有賜
[091-15b]
士大夫足以養亷而無冒恥干禄之態惟小官卑秩稍
禄既薄而賞賜不及焉則不能以自奉此東方朔所以
借侏儒而諷上也宣帝憫小吏之勤事於是益百石以
下俸十五自是小吏稍優光武中興其千石以上減於
西京舊制二百石以下不改西京舊秩是光武之減吏
禄未嘗減小吏之俸也唐之封爵凡有九等掌於司封
自子男而上至於王給禄之制視其品數方貞觀時從
褚遂良之言罷公廨捉錢令史而本府仍給月俸所以
[091-16a]
養其亷也其後定制京諸司則有公廨田諸州則有職
田亦各有差至於月俸之制常衮嘗為裁限李泌又量
其閑劇而請増之此唐之大畧也宋朝懲藩鎮之弊而
封爵之制寄之虚名太祖始定添支之制太宗増實俸
之給咸平定職田之制嘉祐定禄令之格元豐改官制
以唐文階易省部寺監官歸釐本職號階官為寄禄官
而食其俸以領内外任使削憲銜留勲十二轉此亦得
古人制爵禄之意也
[091-16b]
   賞罰
周之八柄有予以馭其幸誅以馭其過而内史詔王亦
曰予曰奪司勲掌六卿之賞地以等其功士師之職以
五戒先後刑罰冡宰嵗終則令百官府致事而詔王廢
置三嵗則大計群吏而誅賞之此古人賞罰之大畧也
春秋之時賞罰之權不明於上而夫子特以是而寄之
春秋之書戰國齊威王猶能用其權其烹阿也非惟及
於大夫而又及於左右之嘗譽者其封墨也非止於大
[091-17a]
夫而又及於左右之嘗毁者此其所以公也秦誅名而
不責實為善者未必賞而犯惡者未必刑見於公孫𢎞
之䇿漢髙祖不以舊怨而封雍齒不以私恩而靳丁公
此亦有公天下之意宣帝勵精為治信賞必罰見於詔
令者有曰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堯舜不能化天下然
而趙盖韓楊之誅罰非所當罰王成偽増户口之賞賞
非所當賞諸葛亮在蜀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
慢者雖親必罰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纎而不罰此所以
[091-17b]
號為治國也唐太宗誅封徳彛以明天下之義用魏鄭
公而忘平日之讎裴寂貨賂公行雖故舊亦行貶斥蕭
瑀劾李靖之過而乃録其功而賞之故嘗謂房𤣥齡曰
有功則賞有罪則刑誰敢不竭心盡力以修職業然以
䜟言而誅李君羡以譖言而殺劉洎以外戚而封長孫
無忌以受賂而賜長孫順徳不能盡出於公故魏徴有
曰刑賞之本在於勸善而懲惡天子所與天下畫一不
以親疎貴賤而輕重也今之刑賞或由喜怒或出好惡
[091-18a]
者正謂是爾太祖創業之初王仁贍以下蜀而輒開府
庫不免責降曹彬平江南而清謹亷潔遂蒙升擢節鉞
之除未嘗輕以賞将帥而三班殿直妄訴邀賞則即日
誅之
   銓選
古者鄉大夫舉賢能而賔其禮司徒教三物而興諸學
司馬辨官材以定其論太宰詔廢置而持其柄内史贊
與奪而貳於中司士掌群臣之版嵗登下其損益之數
[091-18b]
此皆古之法也漢以郡縣守相之髙第者然後為二千
石二千石之有治行者然後為九卿九卿之稱職者然
後為御史大夫然張釋之十年不得調揚雄三世不徙
官至有太僕立功自髙及文猶未離乎舊職賈誼超遷
嵗中至太中大夫公孫𢎞徒歩數年至宰相封侯未始
有資格之拘成帝建始四年始置常侍曹尚書一人主
公卿二千石曹尚書一人掌郡國而選曹之制遂始於
此光武改常侍曹為吏部曹而專主選舉所用者必加
[091-19a]
嵗月先後之次而尚書從而簡試之此光武之法也其
後簡試之法壊而復變惟毛玠之典選其所進用皆清
正之士雖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於是而
有名於魏山濤之典選每一官闕輒擇才資可為者擬
數人甄㧞人物各為題目而奏之故於是而有名於晉
後魏崔亮奏為格制不問士之賢愚專以停解日月為
斷而魏之失人自崔亮始唐文選則吏部主之武選則
兵部主之皆為三銓之法在尚書則典其一在侍郎則
[091-19b]
分其二其擇人之法有四曰身曰言曰書曰判四者皆
在所可取則以徳行先之徳均則以才才均則以勞其
得者為留不得者為放自五品以上則不試于選自六
品以下始集而試觀其書判已試而銓察其身言己銓
而注詢其便利己注而唱則以類而聫其名先簡于僕
射而乃上于門下給事中讀之黄門侍郎省之侍中審
之不審者則駁其非既審者則以聞自是而外又有所
謂小選南選東選之名而所以擇之法則一也自裴行
[091-20a]
儉設長名榜引銓注法復定升降之等而銓法始變張
仁偉造姓厯改状様銓厯之式而銓法遂宻裴光庭作
循資格而賢愚一槩而銓法遂變姚崇宋璟患斜封墨
敕之濫也乃合三銓而通掌之於是有通銓之事宇文
融患吏部選舉之不公也欲精其選而分掌之於是有
十銓之名其後楊國忠以右相而兼吏部悉唱注於都
堂以誇神速而門下過官三銓注官之法遂一旦而盡
廢此法之所以壊也宋朝太祖文武常參官非有勞未
[091-20b]
嘗進秩考滿叙遷之法稍不復舉是時典選之職自分
為四文選曰審官東院曰流内銓武選曰審官西院曰
流外銓元豐定制以審官東院為尚書左選流内銓為
侍郎左選審官西院為尚書右選三班院為侍郎右選
於是吏部有四選之法
   諫諍
古者諫無常員知無不言故益虞官也而戒舜曰㒺失
法度㒺遊于逸臯陶士官也而戒舜曰元首叢脞哉股
[091-21a]
肱墮哉三代之時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太僕之命
亦曰繩愆糾謬格其非心師氐以媺詔王保氏之掌諫
王惡司諫之攷鄉里之治内史之詔王聴治皆諫官也
秦人惡天下之議已思有以遏絶其路故置諫大夫之
官而言路始狭漢髙祖好謀能聴從諫如流酈生之諫
輟洗聴之子房之謀吐哺聴之躡足之諫随即聴納排
闥之諌笈以優容孝文止輦受言而郎官得以進諌袁
盎卻坐而宫闈亦不忘於納諫武帝聞汲黯戇直之言
[091-21b]
而不以為怒聞吾丘夀王上林之諫而不以為過徐樂
嚴安以布衣而諫伐匈奴而不次除擢東方朔以詼諧
而諷諫左右而未嘗譴斥然狄山以諫用兵而見棄顔
異以腹誹而見誅則聴諫果何如耶唐太宗詔諫官隨
中書門下及三品入閣而又導人使諫每群臣奏事則
必假以辭色張𤣥素之諫營繕則嘆賞而加賜李大亮
之諫求鷹則賜詔而褒美魏徵之諫通西域則從之王
珪温彦博之諫責祖孝恭則又從之然而皇甫徳叅之
[091-22a]
諫未免於譴怒禇遂良髙麗之諫竟棄之而不納揺指
書空之意停昏仆碑之事乃於末年見之徳宗詔延英
坐曰許百司長官廵對若好諫者然姜公輔一言忤㫖
則反疑其賣已陸贄之忠誠論諫數十百篇而輒棄之
於患難已平之後故貞元之十八年史臣書之於紀者
曰罷正衙奏事而元稹奏疏於元和之初亦曰近年以
来正衙不奏事庶官罷廵對而諫路自是塞矣宋朝諫
官以左右分𨽻兩省中書同為一區正欲於造命之地
[091-22b]
彌縫其闕雍熈中置左右司諫慶厯中増置諫官四員
太宗時冦準奏事力爭手攬御衣欲决其事仁宗歐蔡
余王論事無所避而俱賜章服
   考課
成周時冢宰既受百官府之會聴其致事而詔王廢置
三嵗則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矣而司徒則又自考
其属正要會而致事司冦則又命於其属入會乃致事
下至宫正則會其行事而自考其一職之所統内宰則
[091-23a]
稽其功事而自考其一職之所統雖毉事之微而醫師
亦於嵗終稽其毉事此各考於其所属也上下逓察而
冢宰實提其大綱至於會計之煩則又專設司會一職
以察之司會之職曰以逆羣吏之治而聴其會計以參
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嵗會攷嵗成以周知四國
之治以詔王及冢宰廢置此可見成周之時各攷於一
職之長既攷於一職之長而後攷於一官之長攷於一
官之長始盡攷於司會而後達於冢宰歟各攷其属於
[091-23b]
下則寡而難欺提其綱於上則簡而易見而又總考於
司會則精詳而徧察而可以防其隱蔽也漢考課猶有
古意郡守辟除守長得自課第刺史得課郡國守相而
丞相御史得雜考郡國之計書至天子則受丞相之要
以史攷之王尊為郡决曹太守察尊亷補鹽官長是令
長之職多郡守自辟置也茂陵令蕭育為漆令請扶風
恕曰君課第六裁自脫何暇為左右言是令長之職守
相得自課第也刺史廵行所部郡國考課最嵗盡詣京
[091-24a]
師奏事是刺史得課守相也谷永薦鮑宣曰左馮翊宣
考課功績簡在兩府則御史得雜攷郡國明矣丙吉曰
殺傷横道京兆尹職當禁止嵗竟丞相課其殿最奏行
賞罰而已觀課殿最之言則丞相雜攷郡國之計書明
矣觀奏行賞罰之言則天子受丞相之要又明矣然漢
之課吏皆每事而攷韓延夀為東郡决獄為天下最此
刑獄課也尹翁歸守右扶風盗賊課常為三輔最此盗
賊課也兒寛為内史租稅不入當免後民爭輸租而課
[091-24b]
利以最此租稅課也後志注曰令長嵗盡計縣户口墾
田錢榖盗賊上其簿於郡課校其功則户口墾田錢榖
亦各有課也雖然張蒼明習天下圗書計籍髙祖令以
列侯居相國領主郡國上計為計相其後計相之職不
置併掌於丞相故石慶見詰於武帝曰今流民愈多計
文不改君其繩責長吏宣帝黄龍之詔曰上計簿具文
而已務為欺謾以避其課三公不以為意朕将何賴則
郡國上計實主於丞相而漢之責宰相以課吏不為不
[091-25a]
嚴矣然而膠東偽増流民户口至于萬餘而守相王成
反蒙褒賞臨淮郡國界誤至減田四百頃而匡衡自領
計簿不能正則漢之上計雖役役於簿書期會而未免
於具文也
   循吏
太史公循吏序曰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姦也
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嘗亂也奉職循理亦
可以為治何必威嚴哉故所紀者如孫叔敖以楚民之
[091-25b]
不便於更幣出一言而郢市復子産之在鄭班白不提挈
道不拾遺公儀休之㧞葵石奢之不敢廢法李離之不
敢傅罪下吏止數人而已漢興之初反夫秦之敝與民
休息凡事簡易禁網疏濶而蕭曹以寛厚清淨為天下
帥民作畫一之歌孝恵垂拱髙后女主不出房闥而天
下晏然民務稼穡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風易俗是
時循吏如河南守吳公蜀守文公之属皆謹身率先居
以亷平不至於嚴而民從化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用
[091-26a]
法度民用彫敝姦宄不禁時少能以化治稱者惟江都
相董仲舒内史公孫𢎞兒寛居官可紀三人皆儒者通
於世務明習文法以經術潤飾吏事天子器之仲舒數
謝病去𢎞寛至三公孝武幼冲霍光秉政承奢侈師旅
之後海内虚耗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至於始元元鳳
之間匈奴鄉化百姓益富舉賢良文學問民所疾苦於
是罷酒𣙜而議鹽鐵矣及至孝宣繇側陋而登至尊知
民事之艱難自霍光之後始躬萬幾勵精為治五日一
[091-26b]
聴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職而進及拜刺史守相輒親見
問觀其所繇退而考察所行以質其言有名實不相應
必知其所以然常稱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忘歎息
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
乎以為太守吏民之本也數變易則下不安民知其将
乆不可欺㒺迺服從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輒以
璽書勉勵増秩賜金或爵至關内侯公卿缺則選諸所
表以次用之是故漢世良吏於是為盛稱中興焉若趙
[091-27a]
廣漢韓延夀尹翁歸嚴延年張敞之属皆稱其位然任
刑罰或抵罪誅王成黄霸朱邑龔遂鄭𢎞召信臣等所
居民富所去見思生有榮號死見奉祀此凜凛焉庶幾
徳遜君子之遺風矣以傳攷之如文翁之興學於蜀王
成之有治聲於膠東黄霸之在潁川務耕桑而獨以寛
和名朱邑之在桐鄉有遺愛於民龔遂之治渤海捕盗
勸民農桑召信臣之為民興利通溝瀆以灌溉此皆西
漢之循吏也光武長於民間頗達情偽見稼穡艱難百
[091-27b]
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務用安静身衣大練色無重綵耳
不聴鄭衛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宮房無私愛左右無
偏恩建武十三年異國有獻名馬者日行千里又進寳
劒賈兼百金詔以馬駕鼙劔賜騎士損上林池禦之官
廢騁望弋獵之事其以手迹賜方國者皆一札十行細
書成文節約之風行於上下數引公卿郎将列于禁坐
廣求民瘼觀納風謡故能内外匪懈百姓寛息自臨宰
邦邑者競能其官若杜詩守南陽號為杜母任延錫光
[091-28a]
移變邊俗斯其績用之最章章者也然建武永平之間
吏事刻深亟以謡言單辭轉易守長故朱浮數上諫書
箴切峻政鍾離意等亦規諷殷勤以長者為言而不能
得也所以中興之美盖未盡焉自章和以後其有善績
者往往不絶如魯恭吳祐劉寛及潁川四長荀淑韓韶/陳寔鍾皓
並以仁信篤誠使人不欺王堂陳寵委任賢良而職事
自理王堂任陳蕃/陳寵任王渙斯皆可以感物而行化也邊鳳延篤
先後為京兆尹時人以比前世趙張又王煥任峻之為
[091-28b]
洛陽令明發姦伏吏端行止雖導徳齊禮有所未充亦
一時之良能也以史攷之衛颯守桂陽而修庠序之教
任延教越駱之民以嫁娶之禮王景之修汴渠秦彭之
守山陽以禮訓人而不任刑罰王煥之令洛陽得寛猛
之宜許荆守桂陽而使民知禮禁孟嘗辨上虞孝婦之
寃第五琦之守張掖嵗飢開倉而不待上報劉矩以禮
遜化雍丘之民劉寵之令山隂特選一錢之受仇覽謂
鷹鸇之不如鸞鳳童恢之令不其而有呪虎之異此皆
[091-29a]
東漢之循吏也唐興擇用州刺吏縣令太宗嘗曰朕思
天下事丙夜不安枕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故録姓
名於屏風卧興對之得才否狀輒疏之下方以擬廢置
又詔内外官五品以上舉任縣令者於是官得其人都
督刺吏其職察州縣間遣使者循行天下劾舉不職始
都督刺史皆天子臨軒冊受𤣥宗開元時復詔三省侍
郎缺擇嘗任刺史者郎官缺擇嘗任縣令者至宰相名
臣莫不孜孜言長人不可輕授亟易是以授受之間雖
[091-29b]
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與漢相埓以史攷之如韋仁夀
髙祖時/之治越巂人人安悅陳君賔太宗/在鄧加意勞
徕而儲倉充羡為政之善卓卓可稱以至賈敦實太宗/
之政清静為常棣碑韋丹之憲宗/教民耕織築堤扞江
在江/西李惠登明皇/之在隋州興利除害暗與古合政自
清淨田畆闢户口増盧明洪宣之政元和中/自簡省張
允濟貞觀時/有路不拾遺之政薛大鼎開屯田浚無棣
渠而有滂被之徳韋京駿神龍中/有教導之政何易于
[091-30a]
自挽舟而不肯妨民其令益昌也不奉植茶之詔而下
户賦役或以俸代輸如此者班班可見此唐循吏之可
見者也然序言循吏大抵稱太宗明皇之治攷之於傳
太宗之吏見名者不盈十而明皇則無有焉盖新史循
吏僅十五傳舊史良吏四十餘傳若倪若水之政尚清
淨潘好禮之為政孜孜崔隠甫之人頌善政李清之稱
為良吏去職有遺愛皆開元吏治也今於舊史有攷而
新史缺焉宋璟之在廣易茅茨而使有棟宇之利廣人
[091-30b]
於是有遺愛之頌則載於璟之傳○初張九齡言於𤣥
宗曰古者刺史入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欲治之本莫
若重守令凡不厯都督刺史雖有髙第不得任侍郎不
歴縣令雖有善政不得任䑓郎給舍
 前漢循吏稱守不稱令豈以其職為甚輕耶攷之班
 史可稱紀者非一若趙廣漢之在陽翟治行尤異焦
 延夀之令小黄三老上書願留王尊為虢令轉守槐
 里兼行美陽而以髙第見擢朱博為櫟陽令徙雲陽
[091-31a]
 平陵三縣亦以髙第獲遷是以循良之治有足觀者
 而史不載之循吏至於義縱之作縣少温籍尹賞之
 三輔髙第特其嚴毅之所致而非善治之可稱者乃
 備録于酷吏以時見其美何也文帝時郡縣皆循吏
 所以無循吏之名借曰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傳無
 可紀之功班固止附於賈誼篇首而已至宣帝乃有
 循吏可稱才說循吏必有酷吏區列於其間西漢之
 有循吏止為宣帝而作東漢之循吏范曄為明帝而
[091-31b]
 作户口有最則王成刑獄有最則張敞盗賊有最則
 尹翁歸租稅有最則兒寛漢初治三輔多取厚樸寛
 恕之人考百官表髙惠文景之世皆無顯顯可稱道
 者武帝初年石慶鄭當時猶為之最汲黯為右内史
 引大體不拘文法不以微文殺無知之民兒寛為左
 内史卑體下士務得人心與民相假貸及負租課殿
 當免民輸租稅不絶課更以最及武帝以後頗以刑
 法整齊臣下始引用義縱咸宣之徒使為左右内史
[091-32a]
 於是謂郡牧守相倣而奸宄始不勝而繡衣之使始
 出沉命之法始行宣帝選用能吏如趙廣漢韓延夀
 尹翁歸之徒相繼守三輔向之浩穰之俗悉化為鬼
 魅矣宣帝初年王成在膠東時勞来不怠户口鼎盛
 自張敞以治膠東名不過盡力摧挫令民轉相捕斬
 而已向時黄霸在河南處議常法而吏民愛敬自
 嚴延年以治河南名不過會論府上流血數里而已
 所謂良吏無顯顯可竒之功黄霸之在潁川召信臣
[091-32b]
 杜詩之在南陽賈敦頥之於洛所謂勸農桑以養民
 者也文翁之於蜀衛颯之於桂陽卓茂之於宻所謂
 興教化以厚民者也龔遂之於渤海郭伋之於漁陽
 虞詡之於朝歌所謂除盗賊以安民者也
   薦舉
舜命禹為司空而禹則遜之稷契臯陶命垂為共工而
垂則遜於殳斨伯與益之遜於朱虎熊羆伯夷之遜于
䕫龍與四岳之薦鯀此皆古之薦舉也春秋時趙簡子
[091-33a]
貢賢不避讎祁奚之兩舉其子不以私而害公漢初薦
士無定法韓信則蕭何薦之陳平則魏無知薦之賈誼
則河南吳公薦之宰相薦士或起家至二千石甚者趙
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皆自田竇推轂之功武
帝欲殺其權遂置加官出入内庭以薦導人物如司馬
相如朱買臣主父偃之徒皆侍中之所薦而丞相遂不
得薦士公孫𢎞雖開東閣而亦不聞薦士也光武詔三
公至州牧舉茂才孝亷郡國守相未滿嵗不得薦舉則
[091-33b]
薦舉漸有法矣三國周瑜之薦魯肅吕蒙之薦陸遜各
惟其才而後舉唐常何之薦馬周一聞其名而即日促
詔婁師徳之薦狄仁傑狄仁傑之薦張柬之張說之薦
張九齡之為祕書裴度薦李徳裕之才堪宰相裴垍不
以故人之求舉而傷朝廷之至公徳宗疑諸司所舉必
親故而陸贄拳拳言之且欲請䑓省長官各舉所属此
唐薦舉之大畧也祖宗時於簿尉舉幕職於幕職舉京
官皆親閱班簿擇舉主而任之而舉官初無常員也選
[091-34a]
人磨勘率一嵗僅數十人是薦舉無定數也仁宗時尤
以選人遷官為重陳琪用薦者十餘人知其為龎籍之壻
則抑之胡宗堯用薦者十餘人知其為胡宿之子則抑之
 漢薦舉之制河南守舉賈誼益州守舉王褒是郡守
 薦士也四府舉辛湯五府舉段會宗是公府薦士也
 暴勝之以直指薦雋不疑閻崇以執金吾薦龔勝何
 其薦士之寛也至於嚴延年舉獄吏贓不入已猶坐
 貶秩何武舉方正者槃辟失禮有司以為詭衆虚偽
[091-34b]
 左遷盖漢薦舉之路廣而同坐之法嚴也
 
 
 
 
 
 
 羣書考索後集卷二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