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卷六十四
[064-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卷六十四   宋 章如愚 撰
  地理門
   田制類
黄帝
八家為井井開四道而分八宅鑿井於中則井田之原
其來逺矣
唐堯
[064-1b]
堯遭洪水天下分絶使禹平水土别九州
 冀州土白壌旡塊曰壌/  田中中田第五/
 兗州土黑墳色黑而墳起/ 田中下田第六/
 青州土白墳      田上下田第三/
 徐州土赤埴墳土粘曰埴/ 田上中田第二/
 揚州土塗泥地泉濕/   田下下田第九/
 荆州土塗泥      田下中田第八/
 豫州土惟壌下土墳壚壚疏也/田中上田第四/
[064-2a]
 梁州土青黎色青黑沃壌也/田下上田第七/
 雍州土黄壌      田上上田第一/
虞夏殷三代
凡一千餘載其間定墾書册不存鄭康成云昔夏少康
在虞思有田一成有衆一旅一旅之衆而田一成則井
牧之法古先然矣
周井田之制
六尺為步百步為畝百畝為夫三夫為屋三百畝三屋
[064-2b]
為井九夫九百畝十井為通九十夫九千畝十通為成
百井九百夫九萬畝十成為終百通千井九千夫九十
萬畝十終為同百成千通萬井九萬夫九百萬畝十同
為終千成萬通十萬井九十萬夫九千萬畝十封為畿
百同千終萬成
[064-3a]

[064-4a]
          終十為同圗
          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
          十為終終十為同
          同中容四都六十四成方八十里出田稅縁
          邊為澮
[064-5a]
 
 
 
 
 
 
 
 
[064-5b]
畫野為井周禮地官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
縣為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税斂之事鄭司農注云
井牧者春秋𫝊所謂井衍沃牧隰臯者也𤣥謂隰臯之
地九夫為牧二牧當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
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當一是謂之井牧九夫為井田
方一里九夫所治之田也此制小司徒經之匠人為之
溝洫相包乃成耳邑丘之屬相連比以出田税溝洫為
[064-6a]
除水害四井為邑方二里四邑為丘方四里四丘為甸
甸之言乗也讀如衷甸之甸甸方八里旁加一里則方
十里為一成積百井九百夫以六十四井五百七十六
夫出田税三十六井三百二十四夫治洫四甸為縣方
二十里四縣為都方四十里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里
乃得方百里為一同也積萬井九萬夫其中四千九十
六井三萬六千八百六十四夫出田税二千三百四井
二萬七百三十六夫治洫三千六百井三萬二千四百
[064-6b]
夫治澮井田之法備於一同今止於都者采地食者四
之一其制三等百里之國凡四都一都之田税入于王
五十里之國凡四縣一縣之田税入於王二十五里之
國凡四甸一甸之田稅入于王地事謂農牧虞衡也貢
謂九穀山澤之材也賦謂出車徒給徭役也司馬法曰
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
十為通通為匹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為成成
百井三百家革車一乗士十人徒二十人十成為終終
[064-7a]
千井三千家革車十乗士百人徒二百人十終為同方
百里萬井三萬家革車百乗士千人徒二千人或曰文/
王在岐作司馬法及周公攝天子位從而增損之以為/
周禮賈公彦曰齊穣苴作司馬法至齊威王大夫等又/
附於穣苴/ 賈公彦曰井十五通十井之内有九十夫
之内而止云三十家者葢宫室塗巷三分去一唯有六
十夫地又不易一易再易通率三夫受六夫之地唯有
三十家使出馬一匹士徒三十家共出三人通十為成
[064-7b]
一成之内有九百夫之地宫室塗巷三分去一不易一
易再易通率二而當一故一成惟有三百家革車一乗
士十人徒二十人下皆倣此大率三十家出一馬一士/
二徒當以類推/
百乗千乗萬乗之别故丘有戎馬一疋牛三頭甸有戎
馬四匹兵車一乗牛十二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一同百里提封萬井戎馬四百匹車百乗此卿大夫采
地之大者是謂百乗之家 一封三百六十六里提封
[064-8a]
十萬井定出賦六萬四千井戎馬四千匹車千乗此諸
侯之大者謂之千乗之國 天子之畿内方千里提封
百萬井定出賦六十四萬井戎馬四萬匹兵車萬乗戎
卒七十二萬人故曰萬乗之主
任民之法小司徒之職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
其數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
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乃經土
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
[064-8b]
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税歛
之事 前漢志曰周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
三為屋屋三為井井方一里是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
私田百畝公田十畝是為八百八十畝餘二十畝為廬
詩曰中田有廬疆埸有𤓰是也/民受田上田夫百畝
中田夫二百畝下田夫三百畝農民已受田其家衆男
為餘夫孟子曰餘夫二十五畝亦以口受田工商家受
田五口乃當農夫一人若山林藪澤等地各以肥磽為
[064-9a]
差民年二十受田六十歸田在野曰廬在邑曰里一里
八十戸八家共一巷春將出民里胥坐於右塾入者必
持薪樵冬民既入女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 薛士龍
曰班固既有此言而何休注公羊范甯解穀梁趙岐注
孟子皆以為然於理則不通何者言井九百畝其中為
公田則中央百畝共為公田不得家取十畝又言八家
皆私百畝則百畝為屬公矣何得更以二十畝為廬舍
也言同養公田是八家共理公事何得家分百畝自治
[064-9b]
之也若家得百畝自治安得謂之同養也若二十畝為
廬舍則二畝半亦入私矣何得謂八家皆私百畝此俗
儒之謬 周禮上地家七人而王制孟子則上食九人
其次八人中地家六人而王制孟子則中食七人其次
六人下地家五人而王制孟子下食亦五人葢先王之
於民養之欲其富保之欲其安故家七人者必授以九
人之上地家六人者必授以七人之中地下地則以地
稱人而已凡欲下地之民生齒之繁以及中上者而後
[064-10a]
旡歉此富而庶之術
任田任地之法民受田上田夫百畝中田夫二百畝下
田夫三百畝嵗耕種者為不易上田休一嵗者為一易
中田休二嵗者為再易下田三嵗更耕之自爰其處農
民戸人已受田其家衆男為餘夫亦以口受田如比士
工商家受田五口乃當農夫一人此謂平土以肥磽多
少為差民年二十受田六十歸田七十以上上所養也
十嵗以下上所長也十二以上上所強也孟子曰夫仁
[064-10b]
政必自經界始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 按
司馬法曰王國百里為郊二百里為州三百里為野四
百里為縣五百里為都杜子春以五十里為近郊百里
為逺郊鄭康成以二百里為甸地三百里為稍地四百
里為縣地五百里為都地周禮亦曰五百里為都/ 載
師職曰以㕓里任國中之地遂人分田里夫一㕓是也/
以場圃任園地以宅田致仕者受/士田仕者即受圭田/
賈田賈人所受/任近郊之地以官田庶人在官者受/
[064-11a]
賞賜之田/牛田牧田牧人所受/任逺郊之地去國五/
十里為近郊一百里為逺郊置六鄉萬二千五百家自/
場圃至牧田皆六鄉之外餘地也/以公邑之田任甸地
置六遂萬六千五百家以為公邑/以家邑大夫家邑/
田任稍小也/地以小都之田任縣地卿之采地/以大都
之田任畺地公之采地/ 薛曰王國九里興命疏云方/
二十里/去國五十里曰近郊一百里曰逺郊共四同之/
地/置六鄉去國二百里曰甸十二同之地/置六遂餘為
[064-11b]
公邑去國三百里曰稍二十同之地/其中五十里之國
六十三為大夫家邑餘為公邑去國四百里曰縣二十/
八同之地/其中七十里之國二十一為卿之采地餘為
公邑去國五百里曰都三十六同之地/其中百里之國
九為公之采地餘為公邑出租税納王由此觀之公邑
有四而載師特曰公邑之田任甸地者言公邑始立於
此也葢公邑甸田天子使大夫治之自甸至縣使大夫/
治之都使下士治之/ 遂人治野分為九等上上田百
[064-12a]
畝旡萊上下田萊二十五畝上中田萊五十畝此舉上
地之上也中上萊七十五畝中中萊百畝中下萊百二
十五畝此舉中地之中也下上萊百五十畝下中萊百
七十五畝下下萊二百畝此舉下地之下也若夫司徒
造都鄙不易家百畝舉上上也一易家二百畝舉中中
也再易家三百畝舉下下也亦以九等為率葢大司徒
與遂人其法一同皆以二十五畝振之曰旡可疑者而
説者自見其同異耳唐/ 周禮於都鄙言易不易者地
[064-12b]
事也於鄉言所食者地利也於遂言地田萊者地力也
都鄙以政為主故以地事言之鄉以人為主故以地利
言之遂以地為主故以地力言之惟遂人上地有萊五
十畝為異於鄉與都鄙以鄉之地狹於遂而都鄙之地
又輕於遂故也禮書/
鄉遂異同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
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
為州使之相賙五州為鄉使之相賔六鄉也/遂人五家
[064-13a]
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鄼五鄼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
六遂也/ 一鄉五州二十五黨百二十五族五百閭
二千五百比自比長下士以上其官三千一百五十六
鄉之官凡一萬八千九百三十六一遂五縣二十五鄙
百二十五鄼五百里一千五百鄰自里宰下士以上其
官六百五十六六遂之官凡三千九百三十六揔一萬
二千二百七十二人學者固疑財不足以祿之葢王圻
受天下之財貢六鄉六遂乃軍之所在而邦家之本係
[064-13b]
焉是雖祿養之繁先王不以為費也遂官各降鄉一等
故鄉大夫卿而遂則中大夫州長中大夫而縣則下大
夫其官亦降焉故州謂之長而縣與黨同謂之正黨謂
之正而鄙與族同謂之師以至在鄉者謂之民則以禮
義為之主故鄉大夫待之以教法在遂者謂之甿則以
事功為之主故遂大夫齊之以政令自相保至相賔鄉/
遂皆然而遂獨不言者鄉以教為主遂以耕為主故也/
鄉學加遂一等故謂之庠庠者養也所以養人材遂學
[064-14a]
降鄉一等故謂之序序者射也所以攷藝事凡此鄉遂
之辨也夫鄉遂雖有内外之别然遂之相保相賙相葬
相賔不異於鄉鄉之相糾不異於遂鄉之田法同於遂
遂之軍法同於鄉先王之於家既以五家為比為鄰積
而上之至於萬二千五百家為鄉為遂其於人也既以
五人為伍為兩積而上之至於萬二千五百人為軍而
又十家為聨以聮其居十人為聨以聨其事鄉則聨之
以八里如此則居作相友戰守相衞有同心而無離徳
[064-14b]
也管仲相齊使居則五家為軌十軌為里十里為連十
連為鄉出則五人為伍十人為戎十戎為卒十卒為旅
葢倣先王之遺制也禮書/ 鄉遂之制上公之國三鄉
三遂諸侯之國二鄉二遂子男之國一鄉一遂書曰魯
人三郊三遂魯大國也故三郊三遂大宗伯頒祀于邦
國都家鄉邑大司馬簡稽鄉民以用邦賦則邦國亦有
鄉遂明矣 按大司徒施教法于邦國都鄙使之各以
教其所治民而繼之以比閭族黨州鄉者則是比閭族
[064-15a]
黨之法通行于邦國都鄙可知矣不獨六鄉也只看軍
法便可知凡制軍萬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
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一軍便是王賦所供者如軍行
師從卿行旅從二千五百人為師校之五黨為州相似
五百人為旅校之五族為黨相似此見是法通行於邦
國都鄙之間可知矣
制鄉之法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
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
[064-15b]
為州使之相賙五州為鄉使之相賔
受田於鄉大司徒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溝封之以其
室數而制之不易之地家百畝一易之地家二百畝再
易之地家三百畝注云不易之地嵗種之地美故家百/
畝一易之地休一嵗乃復種地薄故家二百畝再易之/
地休二嵗乃復種故家三百畝/
鄉之教令鄉師各掌其所治鄉之教而聽其治 鄉大
夫各掌其鄉之政教禁令萬二千五百家為鄉/ 正月
[064-16a]
之吉受教法於司徒退而頒之于其鄉吏各以其所治
以考其徳行察其道藝 州長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
之法二千五百家為州/ 正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
讀法以考其徳行道藝而勸之以糾其過惡而戒之
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五百家為黨/及四時之孟
月吉日則屬民而讀邦法以糾戒之 族師各掌其族
之戒令政事百家為族/月吉則屬民而讀邦法書其孝
悌睦婣有學者 閭胥各掌其閭之政令二十五家為/
[064-16b]
閭/凡春秋祭祀役政䘮紀之數聚衆庶既比則讀其法
書其敬敏任䘏者 比長各掌其比之治
制遂之法遂人掌邦之野注曰郊外曰野此野謂甸稍/
縣都/以土地之圗經田野造縣鄙形體之法五家為鄰
五鄰為里四里為鄼此管反/五鄼為鄙五鄙為縣五縣
為遂皆有地域溝樹之注曰鄰里鄼鄙縣遂猶郊内比/
閭族黨州鄉也異其名示相變爾遂之軍法追胥起徒/
役如六鄉/
[064-17a]
受田於遂遂人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頒田里
上地夫一㕓田百畝萊五十畝餘夫亦如之中地夫一
㕓田百畝萊百畝餘夫亦如之下地夫一㕓田百畝萊
二百畝餘夫亦如之注萊謂休不耕者鄭司農云戸計/
一夫一婦而付之田其一戸有數口者餘夫亦受此田/
也㕓居也𤣥謂㕓城邑之居孟子所云五畝之宅植之/
以桑麻者也六遂之民各受一㕓雖上地猶有萊所以/
饒逺也/
[064-17b]
遂之教令遂人掌邦之野郊外曰野五縣為遂/使各掌
其政令刑禁以嵗時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簡其兵器
教之稼穡凡治野以下劑致氓以田里安氓以樂昏擾
氓以土宜教氓稼穡以興鋤利氓以時噐勸氓以疆予
任氓以土均平政注變民言氓異内外也氓猶懵懵然/
旡知貌也致猶㑹也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及會之以/
下劑為率謂可任者家二人樂昏勸其昏姻疆予謂民/
有餘力復予之田若餘夫然政讀為征/遂師各掌其遂
[064-18a]
之政令戒禁以時登其夫家之衆寡六畜車輦辨其施
舍與其可任者經牧其田野辨其可食者今年所可耕/
者/周知其數而任之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時
事 遂大夫各掌其遂之政令以教稼穡以稽其功事
正嵗簡稼噐修稼政 縣正掌其縣之政令五鄙為縣/
以頒田里以分職事掌其治訟趣其稼事而賞罰之
鄙師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五酇為鄙/凡作民則掌其
戒令以時數其衆庶而察其媺惡而誅賞 酇長各掌
[064-18b]
其酇之政令四里為酇/以時登其夫家比其衆寡以治
其䘮紀祭祀之事凡嵗時之戒令皆聽之趣其耕耨稽
其女工 里宰掌比其邑之衆寡與其六畜兵噐治其
政令以嵗時合耦于耡以治稼穡趣其耕耨行其秩叙
注二耜為耦兩人相助耦而耕/隣長五家為隣/掌相糾
相受
不妨農時夏官司馬中春教振旅中夏教茇蒲末反/
中秋教治兵中冬教大閲因以蒐田 左𫝊曰春蒐夏
[064-19a]
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
不廢農力記曰古者用民之力嵗不過三日
勸之使耕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穀于上
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御間帥
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
驅之使耕載師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職而待其
政令凡任地國宅无征園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逺郊
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皆旡過十二唯其漆林之征二十
[064-19b]
而五凡宅不毛者有里布田不耕者有屋粟凡民旡職
事者出夫家之征以時收其賦閭師凡旡職事者出夫
布凡庶民不畜者祭旡牲不耕者祭旡盛不樹者旡槨
不蠶者不帛不績者不衰
貸歛以時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注野謂/
逺郊之外也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税/
粟也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三夫之税粟閒粟閒民旡/
職事者所出一夫之征粟閒音閑/而用之以質劑致民
[064-20a]
平頒其興積施其恵散其利而均其政令注以質劑致/
民案入税者名會而貸之興積所興之積謂三者之粟/
也均其政令者皆以國服為之息而音若積子賜反/
用粟春頒而秋歛之
遷徙有法地官比長五家為比鄉老之屬/各掌其比之
治徙于國中及郊則從而授之注徙謂不便其居也或/
國中之民出徙于郊或郊民入徙國中皆從而付所處/
之吏明旡罪惡/若徙於他則為之旌節而行之注謂出/
[064-20b]
居異鄉也授之者有節乃達/若旡授旡節則唯圜土内
注鄉中旡授出鄉旡節過所則呵問係之圜土考辟/
之也呵呼何反/ 鄰長五家為鄰遂人之属/掌相糾相
受徙于他邑則從而授之 旅師凡新氓之治皆聽之
使旡征役以地之媺惡為之等注新氓新徙來者也治/
謂有所求乞者也使旡征役復之也以地媺惡為之等/
七人以上授以上地六口授以中地五口授以下地/
緩急相親門族師以邦比之法率四閭之吏以時屬民
[064-21a]
而校登其族之夫家衆寡辨其貴賤老㓜廢疾可任者
及其六畜車輦五家為比十家為聫五人為伍十人為
聨四閭為族八閭為聨使之相保相受刑罰慶賞相及
相共以受邦職以役國事以相葬埋 比長各掌其比
之治五家相受相和親有罪竒衺則相及
有旡相濟鄉師正嵗稽其鄉噐比共吉㓙二服閭共祭
噐族共䘮噐黨共射噐州共賔噐鄉共吉㓙禮樂之噐
注吉服者祭服也凶服者弔服也比長主集為之祭噐/
[064-21b]
者簠簋鼎爼之屬閭胥主集為之䘮噐者夷槃素爼楬/
豆輁軸之屬族師主集為之民所以相共也射噐者弓/
矢楅中之屬黨正主集為之為州長或時射於此黨也/
賔噐者尊爼笙瑟之属州長主集為之為鄉大夫或時/
賔賢能於此州也吉噐若閭祭噐者也凶噐若族䘮噐/
者也禮樂之噐若州黨賔射之噐者鄉大夫備集此四/
者為州黨族閭有故而不共也此鄉噐者旁使之相共/
則民旡廢事上下相補則禮行而教成/鄰長遂人之屬/
[064-22a]
掌相糾相受凡邑中之政相贊長短使相補助/
諸儒言井田不同鄭康成以小司徒有邑甸縣都之别
而其名與采邑同匠人有遂溝洫澮之别而多寡與
遂人異故言采地制井田鄉遂公邑制溝洫又謂鄉遂
公邑之吏或從民以公使不得恤其私諸侯専國之政
或恣為貪暴税民旡藝故畿内用夏貢法邦國用商助
法賈公彦之徒遂以載師自國中園廛以至甸稍縣都
皆旡過十二是鄉遂及四等公邑皆用貢而旡助以明
[064-22b]
鄉遂為溝洫而已然先王之為井田也使所飲同井所
食同田所居同廛所服同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
相扶持鄕遂六軍之所寓豈可授之田而不為井乎大
田之詩言曾孫來止而歌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噫嘻之
詩言春夏祈穀于上帝而歌駿發爾私終三十里亦服
爾耕十千維耦周官遂人言興耡旅師有耡粟比鄉遂
井田之事鄭氏以鄉遂旡井田而又以遂人之法釋詩
以一井之法釋旅師是自戾也孟子曰鄉田同井請野
[064-23a]
九一而助則鄉遂之為井田可知也薛/李泰伯曰司馬
法與周禮其言頗異意者文王在岐作司馬法及周公
攝天子位從而増損之以為周禮乎當以周禮為定司
馬法有步畮夫屋井周禮如之但不别為屋爾司馬法
十井為通十通為成周禮則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
為甸一甸旁一里為成司馬法十成為終十終為同周
禮則四甸為縣四縣為都旁加十里為同又司馬法止
為一制旡逺近之殊周禮則三百里以外都鄙為井田
[064-23b]
二百里以内鄉遂為十夫百夫千夫萬夫則是殊制矣
故當以周禮為定
 
 
 
 
 
 羣書考索卷六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