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卷五十五
[055-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卷五十五   宋 章如愚 撰
  歴數門
   歴類
古今歴名調歴黄帝/顓帝歴虞歴夏歴殷歴周歴
魯歴以上歴謂之古歴皆以四分起數若同六歴/
則不數虞歴/太初歴西漢武帝時鄧平所作/三統
西漢末劉歆推說此歴/四分歴本古歴法東漢/
[055-1b]
以太初疏闊章帝元和間用之/乾象歴東漢靈帝/
時劉洪作/黄初歴曹魏文帝初韓翊作/景初歴曹魏/
明帝時楊偉作/泰始歴即景帝初歴晉武帝改此名/
正歴西晉武帝時劉智作/春秋長歴杜預作/乾度歴
西晉初年李脩王顯用杜預歴論作/通歴東晉穆/
帝時王朔之作/三紀甲子元歴姚秦姜岌作/七曜
宋何承天表言徐廣有此歴不知作者/元嘉歴
宋文帝時何承天作/大明歴宋孝武時祖冲之作/
[055-2a]
梁歴武帝大同中命虞作/凉太史趙作/
光歴北魏孝明宗時崔光合九家歴作/興和歴東魏孝/
静帝命李業興更修正光歴/天保歴北齊文宣帝初宋/
景業作/甲寅元歴北齊董復鄭元偉作/劉孝孫歴北齊/
後主時/張孟賔歴北齊後主時/明克譲歴北周明帝時/
天和歴北齊武帝時甄鸞作/丙寅元歴北周静帝時馬/
顯作/張賔歴隋文帝開皇初/張胃元歴隋開皇十七年/
皇極歴隋劉焯作/戊寅元歴唐髙祖初傳仁均作/麟徳
[055-2b]
甲子元歴唐髙祖時李淳風作/經緯歴唐髙宗時瞿曇/
羅上/光宅歴武后命瞿曇羅作/乙巳元歴中宗時南宫/
說作/開元大衍歴𤣥宗時僧一行作/九執歴來自西域/
至徳歴肅宗時韓頴作/寳應五紀歴代宗詔郭獻之作/
建中正元歴徳宗時徐承嗣楊景風作/元和觀象歴憲/
宗時徐昴上/長慶宣明歴穆宗初詔日官作/景初崇𤣥
昭宗時邊岡等作/符天歴唐建中時曹士薦作/調元
石晉時馬重績作/明𤣥歴五代周太祖時王延訥作/
[055-3a]
萬分歴五代時民間有此歴/永昌歴前蜀王建時胡秀/
林作/正象歴亦蜀人作/齊政歴南唐時陳咸勲作/顯徳
欽天歴五代至周世宗時王朴作/
 以上五十七歴
立元黄帝調歴辛夘/顓帝乙卯/丙午/丙寅/甲寅/
丁巳/庚子/太初丁丑/三統庚戍/四分庚申/乾象己/
丑/景初壬辰/
 以上十二歴立元各不同必始以甲子
[055-3b]
正朔之通歴自此歴始以甲子為上元/祖冲之大明歴
自此歴始立論以為作歴上元必當以甲子/曹士薦符
天歴此歴始不立上元而以近出唐顯宗五年庚申起/
起數古之七歴皆以十九嵗為一章有七閏積章月二
百三十五
 一嵗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十之一是名月分/
 一月凡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
太初歴始變古法以八十一為日法以一千五百三十
[055-4a]
九為統法
 一嵗凡三百六十五日一千五百三十九分日之三
 百八十五
 一月凡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其一嵗餘則増四分法多六千一百五十六分日之
 一故積六千一百五十六年則増多四分之法之一
 日
 然猶以十九嵗為一章
[055-4b]
東漢四分歴即古歴耳 乾象歴始减斗分 以五百
八十九為紀法百四十五為斗分 亦猶以十九嵗為
一章
大明歴始破章法 不復以十九嵗為一章
 乃以三百九十一嵗為一章有一百四十四閏積章
 月四千八百三十六 雖斗分章法盡變古法併日
 法度法兩者並立則猶無異於古也 日法者約朔
 周之法 度法者約嵗周之法
[055-5a]
麟徳甲子元歴至此歴始併日法度法為一而立總法
 總去一千三百四十
 一嵗三百六十五日一千三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三
 十八
 一月二十九日一千三百四十分日之七百十一
施用乆近黄帝至周凡二千四百一十四年而歴止七
黄帝顓帝虞夏殷周魯/ 漢四百年而歴始改初用/
顓帝武帝用太初章帝用四分/ 景初一歴自曹魏明
[055-5b]
帝始盡魏渉兩晉至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始改凡用
二百八十年 元嘉歴用於宋渉齊至梁凡六十五年
大明歴用於梁終梁訖陳凡八十年 唐始終二百九
十餘年而歴九改唐志序云八改及考志中乃凡九改/
 戊寅元 麟徳甲子元 脫元大衍 至徳 寳應
 五紀 建中正元 元和觀象 長慶宣明 景初
 崇𤣥
宋朝方二百六十餘年而歴十餘改
[055-6a]
 應天 乾天 儀天 崇天 明天 奉天 觀天
 占天 紀元 統元 乾道 淳熈 㑹元 統天
  大抵古歴用之乆後世之歴改之頻
因襲三統襲太初 四分襲古歴一黄初景初俱襲
乾象一張賔依何承天法 張胃元歴竊劉焯術 戊
寅元歴祖術張胃元稍以劉孝孫術參之 麟徳歴因
劉焯皇極法増損所宜 寳應五紀歴用麟徳元紀為
大衍舊術 建中正元歴以後三四歴皆因大衍舊術
[055-6b]
 調元歴用符天法立元用宣明法推氣朔用崇元法
推五星
創改乾象始創月行遲疾法 黄初始課日蝕 景初
始有交蝕起虧術 元嘉始改斗分為室分  大明
又改室分為虚分始立嵗差法 馬顯丙寅元歴始推
交蝕定小餘 張胃元始立五星入氣加減法始立日
應食不食術 皇極始有推黄道月道術 大衍始立
歩中朔術始以九服逺近推軌漏交㑹創立嵗星差合
[055-7a]
術 崇𤣥始立相减相乘法以求黄道月道 欽天始
變五星法令遲疾留行舒亟有漸
精宻太初上元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清䑓課校太/
初第一/乾象方於前法轉為精宻鄭𤣥徐岳並觧釋之
 自黄初以後改作歴術皆斟酌乾象所减斗分朔餘
 月行疾徐以求折𠂻洪術為後代推歩之師表
大明歴本宋祖冲之所作宋不及用至梁武帝天監中
冲之子祖常上其父術詔與元嘉歴參校起八年十一
[055-7b]
月訖九年七月冲之歴皆密元嘉歴皆疎
張胃元歴與古不同者三超古獨異者七 皇極歴術
士或稱其妙 麟徳歴當時以為宻 大衍歴較經史
所書氣朔日名宿度可考者皆合
 因南宫說陳元景䓁言其九執術詔李麟䓁較靈䑓
 候簿大衍十得七八麟得纔三四九執一二焉自太
 初至麟徳歴有二三十家與天雖近而未宻也至一
 行宻矣其倚數立法固無以易也後世雖有改作者
[055-8a]
 皆依倣而已
宣明歴自大衍歴後法制簡易合望宻近旡能出其右

自譽楊偉作景初歴上表云雖使研桑心筭𨽻首運籌
 重黎司晷羲和察景以考天路歩驗日月䆒極精微
 盡術數之極皆未能並臣如此之妙也
姜岌作三紀甲子元歴其畧云圖䜟皆云三百嵗斗歴
 改憲今治新歴上可以考合於春秋下可以取驗於
[055-8b]
 今世此法乃可千嵗用之豈三百年歴改憲者乎
馬顯作丙寅元歴上表云謹案史曹舊簿及諸家法數
 棄短取長共定今術兩曜虧食五星伏見參校積時
 最為精宻
劉焯作皇極歴自言於皇太子曰頋循記注自許精㣲
 秦漢以来无所與譲尋聖人之迹悟曩哲之心則七
 曜之行得三光之度正諸氣朔成一歴象㑹通今古
 符元經𫝊稽於庻類信而有徴
[055-9a]
王朴作欽天歴奏云包萬象以為法齊七政以立元測
土箭以候氣審朓朒以定朔明九道以歩月校遲疾以
推星考黄道之斜正辨天勢之昇降而交食詳焉
陳舛顓帝歴漢初用之朔晦月見弦望滿虧多非是三
統歴方於四分六千餘年輙益一日何承天以為歆幾
乎不知而妄言者杜預考古今歴以驗春秋知三統之
最踈 四分歴施用至魏日蝕率常在晦 乾象法魏
太史令許攸云劉洪月行術用以来且四十餘年以後
[055-9b]
覺失一辰有竒 韓翊以為乾象减斗分太過後當先
失 景初歴晉改名泰始而用之其推五星尤疎闊晉
元帝更以乾象五星法代之 姜岌云殷歴斗分麄故
不可施於今乾象斗分細故不可通於古景初斗分雖
在麄細之中而日之所在乃差四度宋何承天云景初
二至差三日五時 元嘉歴既施用祖冲之上表云日
月所在覺差三度二至晷影幾失一日五星伏見至差
四旬 梁時與祖冲之參校元嘉歴踈 張賔歴既行
[055-10a]
劉孝孫劉焯並稱其失凡六條如冬至日守常度五星
不同元等事 丙寅元歴劉焯以為日躔莫辨緩急月
離妄為兩種月道交㑹去極晷滿立術之疎不可紀極
隨事紏駮凡五百三十六條 戊寅元歴施行至武徳
三年正月望二月八日朔當蝕比不効 麟徳歴施行
至開元九年曽署日蝕比不効 至徳歴施行至寳應
元年六月望戊夜月蝕三之一至徳加時在日出後有
交不署蝕不與天合 五紀歴施行至徳宗時五紀歴
[055-10b]
氣朔加時稍後 觀象歴測驗不合 宣明歴施行至
昭宗時數亦漸差 調元歴行之五年輙差不可用
舎而復用四分西漢初用顓帝歴即四分法武帝改太/
初/ 東漢章帝復用四分/ 崇𤣥唐昭宗時始用崇𤣥/
至石晉髙祖始用調元行之輙差不可用而後用崇𤣥/
二歴參用東漢用四分後以劉洪月行術參之 西晉
用泰始至東晉元帝以乾象五星法參之 唐髙宗用
麟徳歴以瞿曇羅經緯歴參之
[055-11a]
歴家争辨太初西漢既用太初二十七年至元鳯三年
太史令張壽王執古調歴與之争詔課清䑓太初歴第
一壽王課比下有司劾壽王所執乃殷歴非調歴又壽
王改易黄帝以来帝王世代竟以下吏自太初歴初起
至元鳳六年而是非堅定
四分東漢既用四分至安帝延光中謁者亶誦言當用
甲寅元順帝漢安中邊韶言當復用太初歴靈帝熹平
中馮光陳晃復議四分五元之非欲用甲寅為元每有
[055-11b]
異論輙集衆議尚書令忠稱甲寅之失於先太史用虞
恭辨太初之非於中議郎蔡邕斷四分之是於後是以
終東漢一代四分不易
元嘉何承天上新歴宋文帝詔付外詳之太史令錢樂
之等奏皆如承天所上唯月有頻數比月法乖異請宜
仍舊詔可
大明祖冲之表上新歴宋孝武帝下之有司使内外博
議時人少觧歴數竟无異同之辨唯太子旅賁中郎將
[055-12a]
戴法興立議六條其改立章法一議其歳日度嵗差一
議其歴元甲子一議其七曜同元一議其改移辰次一
議其遲疾隂陽異率一議冲之隨辨析之各有條理時
法興方有權寵議者皆附之唯中書舎人巢尚之是冲
之之術
天保北齊用宋景業天保歴至後主時董峻鄭元偉皆
立議非之遂上甲寅元歴又有廣平人劉孝孫張孟賔
名為歴術趙通嚴又更盈縮争論未定遂國亡
[055-12b]
張賔歴賔歴既行劉孝孫劉焯並稱其失凡六條遂上
孝孫歴法時賔有寵劉暉附㑹之共短孝孫等斥罷之
後賔死孝孫訟其事帝令與賔歴參校
張胃元歴張胄元亦短賔歴異論鋒起乆之不定帝令
參考日食事楊素等奏賔歴无驗胄元孝孫所尅皆中
帝於是引見孝孫等勞徕之孝孫請先斬劉暉乃可定
歴帝不懌而罷
皇極歴及孝孫卒楊素牛𢎞復薦胄元帝召見因言日
[055-13a]
長景短之事帝大恱令定新術劉焯聞胄元進用又増
損孝孫歴法更名七曜新術以奏之袁充與胄元害之
焯又罷至開皇十七年胄元歴成劉暉與國子助教王
頗等執舊術與司歴劉宜援据古史駁難胄元言合朔
晷影月見虧蝕等事胄元不能盡下迭相駁雜不决㑹
通事舎人顔敏楚上書云漢改太初言後八百年當有
聖人改之今七百餘年胄元其是矣帝遂廢退劉曄等
而施用胄元歴 開皇二十年帝命皇太子召歴筭之
[055-13b]
士集東宫議歴事劉焯復増修其書名曰皇極歴太子
嘉之未獲考驗以官不滿意稱疾歸至仁壽四年焯言
胄元之失於皇太子以為胄元之歴實竊焯歴前本遂
紏駁其失凡五百三十六條胄元復難劉焯以為既定
朔不應復有歳月平率若值三小猶减三五為十四值
三大猶増三五為十六皆非三五之正互難不决焯又
罷歸煬帝大業四年太史奏日食無效帝召焯欲行其
歴袁充方幸於帝左右胄元共排焯歴又㑹焯死歴竟
[055-14a]
不行 戊寅元唐髙祖既用戊寅元歴至太宗貞觀初
李淳風䟽論十八事詔崔善為課之其七條改從淳風
 麟徳貞觀十四年太宗將親祀南郊戊寅元歴以十
月癸亥朔甲子冬至而李淳風新術以甲子合朔冬至
國子祭酒孔頴逹等議請從淳風十八年淳風又上言
仁均歴有三大二小云日月之蝕必在朔望十九年九
月後四朔頻大詔集諸觧歴者詳之不能定庚子詔用
仁均平朔
[055-14b]
大衍一行作大衍歴善筭瞿曇羅譔者怨不得與改歴
事開元二十一年與陳元景奏大衍冩九執歴其術未
盡南宫說亦非之詔侍御史李麟等較靈䑓候簿大衍
十得七八九執纔一二乃罪說等而是否决
𫝊會太初本於律 三統說易春秋 四分之元在圖

通歴以上元為開闢之始天保用圖䜟三十五數 大
衍依於易
[055-15a]
假歴天保因北齊文宣受禪遂假托圖䜟以為握圖元
命包言齊受禄之期當魏終之紀得乘三十五以起數
張賔歴隋文帝作輔於周張賔揣知其欲受禪之意欲/
得進用而主此歴/
張胄元歴表之言日行上道書長晷短張胃元依附之/
戊寅元歴因唐髙祖以戊寅年授禪遂以戊寅為元/
乙巳元歴因唐中宗以乙巳年及位遂以乙巳為元/
   閏餘類
[055-15b]
閏易曰歸竒於扐以象閏五嵗再閏故再扐而後掛西
漢志曰黄帝考定星歴正閏餘自三苗亂徳重黎之官
廢而閏餘乖次堯命羲和以閏月定四時成嵗周春官
太史正嵗年以序事頒告朔于邦國閏月詔王居門終
注云閏所以正中朔也中朔小大之不齊正之以閏/
記玉藻天子𤣥端閏月則闔門左扉立于其中春秋𫝊
曰文公閏三月非禮也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
於中歸餘於終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舉正於中民則不
[055-16a]
惑歸餘於終事則不悖此聖王之重閏也杜元凱釋例/
自文公十一年三月甲子至㐮公二十七年凡七十一/
年當有二十六閏而長歴推得二十四閏是再失閏襄/
公哀公事見歴序/
㐮公二十八年書春無氷說者謂去年覺其失於是頓
置兩閏以應天正去年謂二十七年見前/建子之月無
氷乃書以記災一嵗兩閏果是其理乎哀公十二年冬
十二月螽季孫問仲尼曰聞之火伏而後蟄者畢心星/
[055-16b]
也火伏在今十月/今火猶西流司歴過也注云失閏自
秦用顓帝歴以十月為嵗首常以九月為閏自以為得
歸餘於終之說而不知其非也漢興因之乆而不革至
武帝元封中乃悟其謬更造太初歴校中朔所差以正
閏分𫝊曰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
是乎在則閏可不重乎又曰歴數以閏正天地之中西/
漢晉志/杜預曰閏月無中而北斗斜指兩辰之間所以
異於他月
[055-17a]
筭閏法竊求之二十八宿循天而左行一日一夜一周
天周天之外更行一度計一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也日一日行一度則是一嵗一周天也月一日行
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凡二十七日而周天一匝更行
十九度半餘逐於日與之㑹以所次之辰故𫝊曰日月
相㑹謂之辰周天之度各分為九百分則嵗之變凡有
三十三萬一千七百分一日九百分一年而餘小盡六
日得五千四百分又計五百四分度之四凡有四千七
[055-17b]
百分并之而為一萬一千七百分以當十一日半弱兩
嵗則餘二萬三千四百分以當二十二日半小弱前劇/
一百分跨一日故曰弱此添剩四百分故曰小弱/三嵗
則餘二萬四千六百分以當三十四日小强凡四百五/
十分為判此六百政日小强/所以歴家於三年置一閏
用以歸受此三年之餘分也然三年一閏故用二十九
日約周天之餘度二萬六千一百分耳尚更剩前二年
中八千五百分通後第四年所餘一萬一千七百分而
[055-18a]
二萬零二百分以當二十三日半小弱餘四萬分故曰/
小弱/及五年則三萬一千九百分以當二十四日半强
改五嵗再閏也此三十四日猶有餘分又積歸後年置
閏若前年且閏之月大餘則後閏大餘分也姚說同禮
者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一嵗凡十二
月除月之小者而計其餘積三十二月而適得一月之
數故三年而一閏五年而再閏八年而三閏十年而四
閏十三年而五閏十六年而六閏十九年而七閏
[055-18b]
大衍歸竒以象閏說大衍之數五十說曰天一地二合
而為五位每位各衍為十故曰大衍其用四十有九說
曰虚其一以象太極 分而為二以象兩說曰兩者天
地也 掛一以象三說曰掛者以着歸小指間三者人
也人與天地為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說曰揲者數
也四時春夏秋冬也 歸竒於扐以象閏五嵗再閏故
再扐而後掛說曰竒者四揲之餘也或一或二或三或
四扐指間也先揲左以其竒歸於中指无名指之間一
[055-19a]
扐也次揲右以其竒歸于中指食指間再扐也五嵗再閏
者一變之中自有五節掛焉為一節揲左為二節歸左之
竒於扐為三節後復以所餘之蓍合而為一焉第二變
再分再掛再揲也不言分二不言揲四而獨言掛一者
明第二變不可不掛也 古註係辭皆韓康伯註惟此/
章之註其首云王弼曰日用時當記/
王弼曰演天地之數所頼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則
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數而數以之成則易
[055-19b]
之太極也四十有九數之極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
於有故常於有物之極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竒說於
四揲之餘不足復揲也分而為二既揲之餘合掛於一
故曰再扐而後掛凡閏者十九年七閏為一章五嵗再
閏者二故畧舉其凡也 易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
十有九歸竒於扐以象閏五嵗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前
志曰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統三也四時四也合
而為十成五體以五乘十大衍之數也而道據其一其
[055-20a]
餘四十九所當用也故蓍以為數曰象兩兩之又以象
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又歸竒象閏十九嵗有陶分滿/
十九則為閏也/及所據一加之因以再扐兩之是為月
法之實如日法得一則一月之日數也而三辰之㑹交
矣至五位乘㑹數而朔旦冬至是為章月四分月法為
周至是乘月法以其一乘章月是為中法參分閏法為
周至官乘月法减中法而約之則六扐之數為一月之
閏其餘七分此中朔相求之法也
[055-20b]
閏惟正時尚書正義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而日行一度則一朞三百五十五日四分度之一六歴
諸緯與周髀皆云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
七為每月二十九日過半日之於法分為日九百四十
分日之四百九十九即月有二十九日半强為十二月
六大之外有月分三百四十八是除小月無六月又大
嵗三百六十六日小嵗三百五十五日則一嵗所餘无
十二日全之十三日者當以大率據釐而計之其實一
[055-21a]
嵗所餘止十一日弱也以為十九年七閏十九年二十
一月則三百九日其七月四九二分猶二百七日况无
四大乎為毎年十一日弱分明矣所以弱者以四分日
之一於九百四十分則二分為二百三十五分少於小
月餘分三百四十八以二百三十五减三百四十八不
盡一百一十三是四分日之一餘矣皆以五日為率其
小月雖无嵗日殘分所减猶餘一百一十三則實餘尚
无六日就六日抽一月為九百四十分减其一百一十
[055-21b]
三分不盡八百二十七分以不抽者五日并三百六十
日外之五日為一百其餘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
七為每嵗之實餘今十九年二十日得整日一百九十
又以十九乘八百二十七分得一萬五千一百一十三
以日法九百四十除之得十六日以并一百九十日為
二百六十日不盡六百七十三分為日餘今為閏月得
七每月二十九日七日為二百三日又每四百九十九
分以七乘之得三千四百九十三以日法九百四十分
[055-22a]
除之得三日以二百三日亦為二百六日不盡亦六百
七十三為日餘亦相當矣所以无閏時不定嵗不成若
以閏无三年差一月則以正月為二月每月皆差九年
差三月即以春為夏若十七年差六月即四時相反時
何由定嵗何由成乎
至朔同日說按太初歴元自十一月夜半甲子朔旦冬
至以牽牛之星居於子為日月初躔之紀積而至於七
閏是為一章自一章既至却與紀之之初復以十一月
[055-22b]
朔旦冬至是謂至朔同日然其分刻又不能无差故但
云至朔同日謂之章是以班固作歴志述孝武造漢太
初歴晦朔弦望皆宻且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為
淵盖亦其紀元章㑹無差故也
積餘分置閏說按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
定四時成嵗盖以周天之度推之此特人事參考上天
故以二十八宿分其度及星辰次舎循環一位乃知上
天之度有三百六十五度外只四分度之一只此四分
[055-23a]
度之一有差乃一嵗尅出六日為剩又一嵗抽出六月
小故得六日揍尅出六日遂一嵗合得十二日積三年
已得三十六日即置一閏又積至二年後得二十四日
揍前閏所剩六日又得三十日足於是再閏所謂三年
一閏五年再閏職此之由也閏既成則春夏秋冬四時
從而定矣故曰閏以定四時成嵗
閏月斗指兩辰間說閏月斗指兩辰間古今之所常驗
大槩以閏月無中氣亦非常月所可比而斗之居中央
[055-23b]
臨四方分隂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在遷固
等史必云皆係於斗者的以斗之所指未嘗有差故也
是以月令取昏旦之中星以王弼文必以月建之辰為
取信者不無謂也
失閏左𫝊文元年閏三月非禮也先王之正時也履端
於始序則不愆舉正於中民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不
悖 文六年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𫝊曰閏月不告朔
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
[055-24a]
乎在不告閏朔是棄時政也何以為民杜預注云四時
漸差前置閏以正之 榖梁𫝊云閏者附月之餘分也
積分而成於月 㐮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
之辰在申司歴過也再失閏矣 㐮二十八年春無氷
杜預注曰前年知其再失閏頓置兩閏以應天正此年
正月建子得以無氷為灾 哀十二年冬十二月螽杜
預注曰周十二月今十月是嵗置閏而失不置雖書十
二月實今之季月司歴誤一月九月之初尚温故得有
[055-24b]
螽𫝊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丘聞之火伏而後蟄者畢
火猶西流司歴過也杜預曰火心星也火伏在辰今十
月猶西流言未盡没
詔王居門說禮記外𫝊云明堂古天子布政之宫在國
南十里之内七里之外南方陽明之地故謂之明堂太
廟青陽三者之制同也即周制/唐虞時為五府府聚也/
合五帝之神而祭之/夏謂太廟為世室言世世不毁/
人謂路寢為重屋周人謂五府為明堂為其形制同故
[055-25a]
再舉其名夏氏一堂之上為五室木室在東北火室在
東南金室在西南水室在西北土室在中南陛三堦三
靣九一五室者象天地裁五行生於四時故每室有四
逹四窓相對一室有八窓象八節夾室之窻/周人上有
圓屋即太廟之宣室/今以月令言之則十二室依十二
辰以應其月之令四隅有八室各以左右个言之个者/
隅也各自室不相通也今之東西廟亦以个名/中央正
靣各當四神之月正子正邜正午正酉也/通謂之廟東
[055-25b]
則青陽太廟西則總章太廟南則明堂太廟北則𤣥堂
太廟每室各有垣夏后氏卑其宫室堦崇一尺制則九
尺矣室中之廣夏時度以歩歩廣八尺/三代不同尺有
長短也商人度以尋尋亦八尺/周人度以几几即三尺/
堂上度以筵筵即八尺/四靣各五門三代制不同此以/
古尺度之/此閏月詔王居門即玉藻云每月就其時之
堂而聽朔焉若閏月則闔門左扉而聽朔於明堂門中
還處路寢門終月是也周官太史注亦謂門路寢門也
[055-26a]
鄭司農云月令分十二月在青陽明堂總章𤣥堂左右
之位惟閏月無所居居于門故於文王在門為閏外𫝊
又云天子五門自外入内第一曰皐門其二庫門其中
雉門其四應門極内則路門又云路門即路寢之門然
閏月必取寢門為言者盖閏月聽朔則亦明堂門中還
處則路寢終月故也 周禮圖云閏非四時之正而四
時不得則不正太史必於閏月詔王居門盖嵗月日時
固有常矣而置閏則無常無常者變也有常者待是而
[055-26b]
後成王於是乎居門以門者一闔一闢而無常利用出
入有常者待是而後成也盖有常以為利無常以為用
者天道之自然王之所為凡所以承天而已法於四時
春則青陽夏則明堂秋則總章冬則𤣥堂其居固有常
矣而閏月居門凡以明此而已
   時令類
時令堯典曰分命羲仲宅暘谷平秩東作以正仲春申
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以殷仲夏分命和仲宅西昧
[055-27a]
谷平秩西成以正仲秋申命和叔宅朔方平在朔易以
正仲冬夏至仲康羲和廢時亂日𦙍后征之曰先王克
謹天戒每嵗孟春遒人以木鐸狥于路惟時羲和俶擾
天紀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昏迷天象以干先王之
誅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
夏小正按禮記曰我欲觀商道吾得夏時焉鄭康成記
曰夏四時之書也其書存者有小正大戴禮有夏小正
一篇盖戴徳取以為正隋志云夏小正一卷戴徳撰詳
[055-27b]
矣宋朝紹興初𫝊崧卿見閔澮所藏戴禮别定一篇列
正文於其前而以戴氏𫝊附之中興館閣書目/
吕氏春秋秦吕不韋所作一曰孟春紀其别有四曰本
始生者天地飬而攖之謂天子/曰重已有五星而反/
害之者不逹乎性/曰貴公聖王治必先公/曰去私無私/
也/其二曰仲春紀其别有四曰貴生耳目口鼻生之役/
也害於生則止/曰情欲天生人有欲聖人修性以止/
染絲墨子見素絲而嘆也/曰功名由其道功名致/其三
[055-28a]
曰季春紀其别有四以下皆有四/曰盡數聖人察隂陽/
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精神安而年夀/曰先已事之/
本先治身/曰論人太上反諸己其次求諸人/曰圜道天/
貟地方聖人以立上下/其四孟夏紀曰勸學曰尊師紀
十聖神農黄帝顓帝嚳堯舜禹湯文武也/六賢齊桓晋/
文秦穆楚莊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未有不尊師者也曰
誣徒逹教之師使弟子得之/曰用衆假人之長以補其/
短/其五曰仲夏紀曰大樂音生於度量本於太一/曰侈
[055-28b]
亂世之樂/曰適音樂在和心在適/曰古樂叙自朱㐮
以来炎帝别號也/其臣士逹於五弦瑟以来隂氣葛天
氏之樂三人摻斗尾投足以歌八闋戴氏元鳥逐草木/
奮五殳叙天常逹帝功依地徳總萬物之極/樂非一世
之造其六曰季夏紀曰音律叙十二律之相生三分益/
一以上生三分去一以下生/曰音初夏后氏孔甲破斧
之歌始為東音禹為塗山氏反歌始為西音秦穆作為
秦音始為南音有娥氏二女作歌一終始為北音曰制
[055-29a]
觀王樂於至治/曰明理帝王盡於樂也/其七曰孟秋
紀曰蕩兵一作用兵叙古有義兵无偃兵/曰振亂世濁/
矣有賢主則其義兵矣/曰禁塞兵茍義則攻守亦可救/
守亦可/曰懐寵叙君子中理然後說士當人然後議/
八曰仲秋紀曰論威義勝之也/曰簡選兵勢兵器欲便/
利角材士民欲精習/曰决勝兵有本義智勇/曰愛士憐/
困窮則國士得矣/其九曰季秋紀曰順民順民心故功/
成/曰知士髙節守義者/曰審已不察存亡審其所以/
[055-29b]
精通聖人以愛民為心號令未出而天下延頸精通乎/
民/其十曰孟冬紀曰節䘮曰安死曰異寳古人知義所/
惡為己所喜此其寳所以異乎俗也/曰異用桀紂用其/
材亡湯武用其材王/其十一曰仲冬紀曰至忠逆耳者/
曰忠亷曰當務貴辨曰為論貴信曰遵理貴勇曰行義/
貴法曰當務/曰長見智相過也/其十二曰季冬紀曰士
當理不避難臨患忘利/曰介立以富貴易以貧賤/
誠廣受於天者/曰序意一作亷孝志以身為人重也/
[055-30a]
漢宣帝時魏相采易隂陽及明堂月令奏之曰東方之
神太昊乘震執規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離執衡司夏
西方之神少昊乘兊執矩司秋北方之神顓帝乘坎執
權司冬中央之神黄帝乘坤艮執䋲司下土兹五帝所
司各有時也東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
以治北方春興兊治則饑秋興震治則華冬興離治則
曵夏興坎治則雹明王謹于尊天飬人故立羲和之官
以乘四時授民事髙皇帝令群臣議天子所服何昌陵
[055-30b]
通等議春夏秋冬天子所服當法天地之數請申謁者
趙堯舉春李舜舉夏倪湯舉秋貢禹舉冬四人各執一
時制曰可願陛下選明經通隂陽者四人各主一時時
至明言所職以和隂陽相𫝊東漢則太史讀四時令魏
晉齊宋皆行之唐則讀時令之儀具于開元禮國家因
仍未暇建明章聖皇帝祥符中嘗欲因四時首月入閣
讀時令之儀而不果行之仁宗景祐中亦嘗詔儒臣講
定時令一篇未幾亦罷時孫殊請詔禮官博士再定讀
[055-31a]
時令之儀選明經術通知隂陽者各主一時時至明言
其職經緯集/ 唐㑹要曰貞觀十四年正月命有司讀/
春令於太極殿長安四年崔融日讀時令自魏晉創有/
此禮每嵗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讀時令又命韋/
韜每月進月令一篇坐而讀之肅宗乾元中春讀春令/
徳宗正元四孟月迎氣之日令讀時令/
後世時令書月令章句東漢蔡邕撰/分十二月以中央
附夏季之末合十三篇各以章句觧之今一卷非邕全
[055-31b]
書也又唐𤣥宗刪定月令李林甫等注有序又李林甫
有注觧月令其序與刪定月令同而所序十二月専紀
節候及氣令變異之應
隋杜䑓卿有玉燭寳典以禮記月令分冠諸篇引經𫝊
百家之說以釋之唐韓鄂有嵗華紀麗探經史嵗時雜
事述以駢儷之語韋行規有月錄凡飲膳服餌種藝盖
藏之法皆附本月書之李綽有秦中嵗時記紀唐室朔
望薦獻及嵗時宴賞之事一名輦下嵗時記一名咸鎬/
[055-32a]
嵗時記/李邕撰金谷園記採𫝊記小說嵗時雜事五代
南唐徐諧撰嵗時廣記掇古今𫝊記并前賢詩文隨日
以甲子編類凡時政風俗耕農飬生之事悉載
國朝賈昌朝撰國朝時令初景祐中丁度等承詔約唐
時令為國朝時令以備宣讀最後昌朝又參以蔡邕髙
誘李林甫諸家月令之說為集觧劉安靖撰時鏡新書
以四時分十二月各繫其事孫㞯撰備閱時令見賈昌
朝所奏時令見失紹興中雖訪得之非復舊本乃以景
[055-32b]
祐歴書考日月之合䟽列分度併取一二名數注字音
於下以備閱時之宜焉並中興舘閣書自修/
月令疑孔頴逹正義曰按鄭云名曰月令者以其紀十
二月政之所行也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紀之首章也以
禮家好事私合之後人因名曰禮記或云周公所作其
中官名時事多不合周法此卷觧者不同今且申鄭㫖
釋之按吕不韋集諸儒首著為十二月紀合十餘人言
名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與此文同是一証也又周
[055-33a]
旡太尉惟秦有之况月令乃云命太尉此是官名不同
周法二証也又秦以十月建亥為嵗首而月令云為来
嵗受朔日即是九月為嵗終十月為受朔此是時不合
周法三証也又周有六冕郊天逆氣則用大裘乘玉輅
建太常日月之章而月令服餙車旂並依時色此是事
不合周法四證也則月令不韋之作明矣按秦始皇十
二年吕不韋死十六年并天下然後以十月首用十月
時不韋已死而不韋不得以十月為正又云周書先有
[055-33b]
月令何得為不韋所造又秦并天下為郡何得云諸侯
又秦以好兵毒天下何能布徳施惠春不興兵旣如此
不同而鄭氏必謂不韋作者何也盖不韋集諸家作為
一代大典亦採擇善事遵立舊章但秦自不能依行何
怪不韋所作也禮記正義/明堂月令論東漢蔡邕作也
謂之月令所以順隂陽本四時效氣物立王政也成法
各從時月藏之明堂所以示承祖考神明明之不敢褻
凟之義故以明堂名者其篇自天地立位其象聖帝明
[055-34a]
王也世有紹襲盖以成大業非惟一代之事也易正月
之卦曰益其經曰王用享于帝者盖孟春月令曰乃擇
元日祈榖于上帝顓帝歴曰天元正月己巳朔旦立春
正月俱起於天廟營室五度月令曰日在營室堯典曰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歴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月令曰
乃命太史守典司天日月星辰之行易曰不利為冦利
用禦冦月令曰兵戎不起不可從我始書曰嵗二月同
律度量衡中春令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此皆合於
[055-34b]
大歴古歴唐政戴記夏小正𫝊曰隂陽生物之後王事
之次則夏之月令也商人无文及周而備文義深逺冝
周公之所著也官號職司與周官合周書七十二篇而
月令第五十三則月令周書明矣秦相吕不韋著書取
月令為記號淮南王安亦取以為第四篇改名曰時則
故偏見之徒或云月令吕不韋作或曰淮南作皆非也
蔡中郎集/吕氏春秋十二紀漢儒論次其月令措諸禮
為大法焉其言十有二月七十有二候迎月歩氣以追
[055-35a]
寒暑之序類其物冝而逆為之備聖人之作也然而聖
人之道不窮異有以為神不引天以為髙利祿人備於
事而已觀月令之說茍以合五事配五行而施其政令
去聖道亦逺矣凡政令有俟時而行之者有不俟時而
行之者是故孟春修封疆相土宜仲春止田獵備蚕氣
孟夏旡起土功季秋休百工孟冬築城郭仲冬伐木取
竹箭季秋誨武習射御也固俟時而行所謂敬授人時
者也其餘郊廟百祀亦古之遺典不可廢誠使古之為
[055-35b]
政者非春无以布徳和令非夏无以行爵出禄非秋无
以任有功誅暴慢非冬无以賞死事恤孤寡則其缺政
以繁矣斯固不俟時而行之者也變天之道絶地之理
亂人之紀舎孟春則可以有事乎作滛巧以蕩上心舎
季春則可以為之乎又曰反時令則飄雨暴雨是特瞽
師之語非出於聖人者也然則夏后周公之典逸矣柳/
文/
 羣書考索卷五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