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卷二十九
[029-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卷二十九   宋 章如愚 撰
  禮門
   廟制類
昔者先王感時代謝思親立廟曰宗廟因新物而薦享
以申孝敬逺祖非一不可徧追故親盡而止唐虞立五
廟其祭尚氣先迎牲殺於庭取血告於室以降神然後
奏樂尸入王祼以鬰鬯夏后因之殷制七廟周制小宗
[029-1b]
伯掌建國之神位左宗廟王立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
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逺
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去祧為壇去壇為墠壇則有
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曰鬼
廟制舜典曰禋于六宗張髦以為三昭三穆/商書曰七
世之廟可以觀徳鄭康成謂惟周七廟且引禮緯云唐/
虞五廟親廟四始祖廟一夏四廟至子孫而五商五廟/
至子孫而六周六廟至子孫而七然則以書考之天子皆/
[029-2a]
七廟非特周也/禮記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
而七鄭康成注曰此周制也七者太祖文武與親廟四
也文武受命其廟亦不毁故為二祧唐元稹曰三廟不/
遷其餘成康已降盡為祧廟故周禮守祧注云先公之/
祧附于后稷之廟先王之祧附于文武之廟若以為後/
代有功有徳者盡為不遷之廟則成康刑措宣王中興/
平王東周之始王豈為不祧之廟耶/䘮服小記曰王者
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廟庶子王亦如
[029-2b]
韋𤣥成立四廟為始受命而王者於理或然盖始受/
命而王者不必備事七世故立四廟止於髙祖而已其/
上親盡不祭可也/鄭氏之說似不為無據王肅難鄭康
成云文王受命非常廟之數商之三宗宗其徳而存其
廟不以為數荀卿云有天下事七世又云自上而下降
殺以兩今天子諸侯並親廟四而止則君臣無乃不别
乎又祭法云王下祭殤五及五世来孫則下及無親之
孫而上不及無親之祖不亦詭哉陳禮書曰父昭子穆
[029-3a]
而有常數者禮也祖功宗徳而無定法者義也周於三
昭三穆之外而有文武之廟魯於三昭三穆之外而有
魯公之世室觀春秋傳稱襄王致文武胙於齊侯史記
稱顯王致文武胙於秦孝公方是時文武固已逺矣襄
王顯王猶且祀之則其廟不毁可知矣王舜劉歆韓退
之之徒皆謂天子祖功宗徳之廟不在七世之列時康
成以周禮守祧有八人䘮服小記王者立四廟則謂周
制七廟文武為二祧親廟四而已是不知周公制禮之
[029-3b]
時文武尚為近廟其所以宗之之禮特起於後代也果
所以宗之者在七廟内使繼世間有豐功盛徳不下文
武復在可宗之列則親廟又益殺乎理必不然馬昭難
王肅云禮緯周尊后稷宗文王武王則七廟禮器云周
旅酬六尸一人發爵則周七尸七廟明矣今使文武不
在七數旣不同祭又不享嘗豈禮也哉白虎通云周以
后稷文武特七廟張融謹按周禮守祧職奄八人自太
祖以下與文武及親廟用七人姜嫄用一人若除文武
[029-4a]
則奄少二人曽子問孔子説周事而云七廟無虚主如
王肅之說則與文武而為九廟主當有九孔子何云七
廟無虚主乎然則以周孔之言為證則七廟之制可知
左傳秦西從衞来聘曰寡君願徼福于周公魯公世/
數雖逺而魯公之廟猶在也/
漢宗廟郡國亦立恵帝時叔孫通請立原廟又文帝自
作顧成廟景帝尊孝文廟為太宗廟所常幸郡國各立
太祖廟至宣帝太始二年復尊孝武廟為世宗凡所廵
[029-4b]
守亦立焉凡祖宗在郡國者六十八合百六十七所而
京師自髙祖下至宣帝與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
立廟悼皇考宣帝之父即史皇孫也/并為百七十六又
園中各有寢便殿凡言便殿室者皆非正大之處也寢/
者陵上正殿若平生路寢矣便殿者寢側之别殿/日祭
於寢月祭於廟時祭於便殿寢日四上食廟嵗二十五
漢儀宗廟一歳十二祠如閏加一祠與此十二十五/
祠也/便殿歲四祠又月一遊衣冠而昭靈后武哀王昭
[029-5a]
哀后孝文太后孝昭太后衞思后戾太子戾后各寢與
諸帝合凡一嵗初上食二萬四千四百凡十五用衞事/
四萬五千一百二十九人祝宰樂人一萬二千一百四/
十七人飬犧卒不在數/貢禹言古者天子七廟今孝恵
孝景皆親盡宜毁及郡國廟不應古禮宜正定天子是
其議未行而禹卒後丞相韋元成等奏議曰禮王者受
命諸侯始封之君皆為太祖以下諸廟皆迭毁毁廟之
主藏於太祖廟五年而再合祭一禘一祫也祫者毁廟
[029-5b]
與未毁之主合食於太祖父為昭子為穆孫復為昭古
之正禮也今髙帝為太祖文帝為太宗世世不毁餘則
五廟迭毁景帝為昭武帝為穆昭帝與宣帝俱為昭皇
考廟親未盡陳禮書曰漢宣以從孫繼昭帝患昭穆之/
體一也於是立悼皇廟以當一代之穆固不合禮若特/
立廟乃庶子王子之所當立者謂不當立誤矣/於是罷
昭靈后武哀王昭哀后衛思后戾太子戾后園皆不奉
祠裁置吏卒守焉罷郡國廟時丞相韋元成等曰臣聞/
[029-6a]
唯聖人為能饗帝孝子為能饗親立廟京師之居躬親/
承事春秋之義父不祭於支庶之宅君不祭於臣僕之/
家臣等以為宗廟在郡國宜勿復脩奏可/以髙皇帝為
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孝景皇帝為昭孝武皇帝為穆
孝昭皇帝與孝宣帝俱為昭皇考廟親未盡太上孝恵
廟皆親盡宜毁太上廟主宜瘞園孝恵為穆主遷於太
廟寢園皆罷脩
後漢光武皇帝建武二年立髙廟於雒陽髙帝為太祖
[029-6b]
文帝為太宗武帝為世宗如舊三年正月立親廟雒陽
祀父南頓君以上至舂陵節侯節侯名買買生欝林太/
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即光武父/
㓂賊未平祖儀未設至十九年議立平哀成元帝廟代
今親廟兄弟以下使有司祠宜為南頓君立皇考廟祭
上至㫪陵節侯羣臣奉祠時五官中郎将張純太僕朱/
浮等奏議禮為人之子事太宗降其私親今親廟四孝/
宣皇帝以孫後祖為父立廟於奉明曰皇考廟獨羣臣/
[029-7a]
侍祠願下有司議先帝四廟當代親廟者及皇考廟事/
下公卿議時從大司徒戴陟奏/詔曰以宗廟處所未定
且祫祭髙廟其成哀平且祠祭長安故髙廟其南陽舂
陵歳時各且因故園廟祭祀園廟去太守理所逺者在
所令長行太守事侍祠宗廟在章陵南陽太守稱使者/
往祭不使侯王祭者諸侯不得祖天子凡臨祭宗廟皆/
為侍祠/惟孝宣皇帝有功徳其上尊號曰中宗於是雒
陽髙廟四時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西廟成哀平三
[029-7b]
帝王四時祭於故髙廟東廟京兆尹侍祠冠衣車服如
太常祠陵廟之禮皇考南頓君以上至曽祖祭皆就園
長編又云禮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毁廟之主陳於太/
祖未毁廟之主皆升合食於太祖父為昭南向子為穆/
北向父子不並坐而孫從王父後以三年冬祫五年夏/
禘之時但就陳祭毁廟之主而已謂之殷太祖東靣恵/
文武元帝為昭景宣帝為穆恵景昭三帝非殷祭時不/
祭按周制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至此則革周制/
[029-8a]
明帝以光武撥亂中興更為起廟上尊號曰世祖廟蔡/
邕曰孝明帝立世祖廟以明冄受命祖有功之義後嗣/
遵儉不復改立皆藏主其中聖明所制一王之法也自/
執事之吏下至學校莫能知所以兩廟之意/以元帝於
光武為穆故雖非宗不毁也後遂為常明帝遺詔遵儉
無起寢廟藏主于世祖廟更衣孝章初不敢違以更衣
有别上尊號曰顯宗廟間祠於更衣四時合祭於世祖
廟章帝遣詔無起寢廟如先帝故事
[029-8b]
和帝初不敢違上尊號曰肅宗後帝承遵皆藏主于世
祖廟積多無别是顯宗但為陵寢之號靈帝時京都四
時所祭髙廟五主世祖七主未詳所謂/三陵殤帝質帝/
少帝/追尊后三陵安帝追尊祖妣宋貴人曰敬隐皇后/
皇妣左氏曰孝徳皇后順帝追尊皇妣李氏㳟愍皇后/
凡牲用十八太牢皆有副倅故髙廟三主親毁之後亦
但殷祭之嵗奉祠毁廟之主藏于始祖之廟一世為祧/
祧猶四時祭之二世為壇三世為墠四世為鬼祫而祭/
[029-9a]
之有禱亦祭之祫於始祖之廟末則迎主出陳於壇墠/
而祭吏事訖還藏故室迎送皆蹕/獻帝初平中董卓與
蔡邕等以和帝以下功徳無殊而有過差不應為宗及
餘非宗者追尊三后皆奏毁之四時祭於髙廟一祖二
宗及近帝四凡七
魏文帝受禪追尊大父曰大皇帝諱嵩後魏太尉大長/
秋曹騰飬子也/考曰武皇帝以洛京宗廟未成乃祠武
帝於建始殿親執饋奠如家人禮按禮将營宮室宗廟/
[029-9b]
為先庶人無廟故祭於寢帝者行之非禮甚矣/
魏明帝時有司奏以武皇帝為魏太祖文皇帝為魏髙
祖明帝為魏烈祖三祖之廟萬世不毁孫盛論曰夫謚
以表行廟以存容未有當時而逆制祖宗未終而豫自
尊顯魏之羣司於是乎失正矣
晋武帝即位追尊皇祖宣王為宣皇帝伯考景王為景
皇帝考文王為文皇帝權立一廟後用魏廟追祭征西
將軍章郡府君頴川府君京兆府君與宣帝景帝文帝
[029-10a]
為三昭三穆是時宣皇未升太祖虛位所以祠六代與
景帝為七廟廟制於中門外之左通為屋四阿殿制堂
髙三尺隨見廟數為室代滿備遷毁太常博士孫毓議/
云考工記左祖右社孔子曰周人敬鬼神而逺之近人/
而忠焉禮諸侯三門立廟宣在中門外之左宗廟之制/
外為都宮内各有寢廟别有門垣太祖在北左昭右穆/
次而南今宣為殿皆如古典/太康元年靈夀公主脩麗
祔于太廟六年廟䧟當改修創羣臣議奏曰古者七廟
[029-10b]
異所自宜如禮又曰古雖七廟自近代以来皆廟七室
於禮無廢於情為叙亦隨時之宜也東晋元帝上繼武
帝於禮為禰時西京神主䧟於虜庭江左建廟皆更新
造尋登懐帝之主又遷頴川府君于時三祖毁主權居
别室大興三年将祭愍帝之主乃更定制還復章郡頴
川于昭穆之位元帝崩則章郡復遷至明帝崩而頴川
又遷猶十室也于時續廣太廟故三遷主並還西儲名
之曰祧以准逺廟成帝咸康五年始作武倬皇后神主
[029-11a]
祔廟配享世祖成帝崩而康帝承統以兄弟一代故不
遷京兆始十一室也康帝崩穆帝立京兆遷入西儲同
謂之祧如前三祖遷主之禮故正室猶十一也穆帝崩
而哀帝海西並為兄弟無所登除咸安之初簡文皇帝
上繼元皇帝於是頴川京兆二主復還昭穆之位簡文
崩潁川又遷孝武帝太元十二年始改作太廟殿正室
十四間東西儲各一間合十六間棟髙八丈四尺備法
駕遷神主于行廟征西至京兆四主及太孫各用其位
[029-11b]
之儀服四主不從帝者儀是與太康異也及孝武崩京
兆又遷如穆帝之世四祧故事
宋武帝即尊位祠七代為七廟永初追尊皇考為孝皇
帝皇妣趙氏為穆皇后三年孝懿蕭皇后崩又祔廟髙
祖崩神主升廟猶昭穆之序如魏晉之制虚太祖之位
文帝元嘉初追尊所生胡媫妤為章皇太后立廟于太
廟西其後孝武昭太后明帝宣太后並祔章太后廟
齊髙帝追尊父為宣皇帝母為昭皇后七廟
[029-12a]
梁武帝受禪遷神主於太廟為三昭三穆凡六廟追尊
皇考為文皇帝皇妣為徳皇后廟號太祖皇祖以上皆
不追尊擬祖遷於上而太祖之廟不毁與親廟為七皆
同一堂共庭而别室
陳依梁制七廟如禮初文帝入嗣而皇考始興昭烈王
廟在始興國謂之東廟天嘉中徙神主祔于梁之小廟
改曰國廟祭用天子儀
後魏之先居於漠北鑿石為祖宗之廟於烏洛侯國西
[029-12b]
北明元帝永興四年立太祖道武帝廟於白登山嵗一
祭具太牢帝親奉無常月又於白登西太祖舊遊之處
立昭成獻明太祖廟常以九月十月之交帝親祭牲用
馬牛羊又親行貙劉之禮孝文太和三年六月親謁七
廟十五年四月改營太廟詔曰祖有功宗有徳後者不
得擅祖宗之名居二祧之廟今述遵先志宜制祖宗之
號烈祖有創業之功代祖有開拓之徳宜為祖宗百代
不遷而逺祖平文功未多於昭成然廟號為太祖道武
[029-13a]
建業之勲髙於平文廟號為烈祖比校似為未允朕今
奉尊道武為太祖顯祖為二祧餘皆以次而遷平文既
遷廟惟有六如今七廟一則無主惟當朕躬此事亦臣
子所難言朕以不得忝承洪緒若宗廟之靈獲全首領
以沒於地為昭穆之次心願畢矣必不可先設可垂文
示後八月詔郡國有時果可薦者並送京師以供廟享
其白登山雞鳴山廟惟遣有司行事十一月釋禫祭太
和廟帝衮冕與祭者朝服丁卯遷廟之神主于太廟百
[029-13b]
官陪從奉神主於齋車至新廟有司升神主於太廟諸
侯五牧守蕃附等各以其職来祭十月詔先王制禮經
綸萬代白登廟者有為而興昭穆不次太祖有三層之
宇已降無方丈之室又常用季秋躬駕䖍祀今授衣之
月享祭明堂立冬之始奉烝太廟若復齋白登便為一
月再駕緬詳二理謂宜省一可廢東山之祀成此二享
之敬可勑有司但命内典神者攝行祭者獻明道武各
有廟稱可具依舊式自太宗諸帝昔無殿宇因停之十
[029-14a]
九年遷都洛邑二月詔曰太和廟已就神儀靈主宜時
奉寕可尅五月奉遷於廟其出金墉之儀一准出代都
太和之式入新廟之典可依近至金墉之軌其威儀鹵
簿如出代廟百官奉遷宜可省之但令朝官四品以上
侍官五品以上宗室奉迎
北齊文宣帝受禪置六廟獻武以下不毁以上則遞毁
並同廟而别室既而遷神主於太廟文襄文宣並太祖
之子文宣初疑其昭穆之次欲别立廟衆議不同至二
[029-14b]
年秋始祔太廟五祭同梁制
後周閔帝受禪而右宗廟追尊皇祖為徳皇帝父文王
為文皇帝廟號太祖擬祖以上三廟遞遷至太祖不毁
其下相承置二穆為五焉明帝崩廟號代宗武帝崩廟
號髙祖並為祧廟不毁
隋文帝受命遣兼太保宇文善奉䇿詣同州告皇考桓
王廟兼用女巫同家人禮追尊號為武元皇帝皇妣為
元明皇后迎神歸于京師改立左宗廟未言始祖又無
[029-15a]
受命之祧自髙祖以下置四親廟同殿異室一皇髙祖
太原府君廟二皇曽祖康王廟三皇祖獻王廟四皇考
太祖武元皇帝廟擬祖遷於上而太祖之廟不毁至煬
帝立七廟太祖各一殿惟周文武二祧與始祖而三餘
並分室而祭始及祧之外從迭毁之法旣營洛邑後有
司奏請於東京建立宗廟帝謂秘書監抑𧦬曰今始祖
及二祧已具今後子孫處何所又下詔惟議别立髙祖
之廟屬有行役復寢
[029-15b]
唐武徳元年追尊髙祖曰宣簡公曽祖曰懿王祖曰景
皇帝考曰元皇帝法駕迎神主祔於太廟始享四室貞
觀九年髙祖崩増脩太廟中書侍郎岑文本議曰祖鄭
𤣥者則陳四廟之制述王肅者則引七廟之文貴賤混
而莫辨是非紛而不定春秋榖梁傳及禮記王制祭法
禮器孔子家語並云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
一廟尚書咸有一徳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徳至於孫卿
孔安國劉歆班彪父子孔昆虞憙于寶之徒商較今古
[029-16a]
咸以為然故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是以晋宋齊梁皆依斯義立親廟六豈有國之茂典不
刋之休烈乎然若使違羣經之正說從累代之疑議背
子雍之篤論述康成之舊學則天子之禮下逼於人臣
諸侯之制上僣於王者非所謂尊卑有序名位不同者
也臣等叅詳請依晋宋故事立親廟六其祖宗之制式
遵舊典制從之於是増修太廟始崇𢎞農府君及髙祖
神主并舊四室為六室 漢魏立廟旣不合古至晋採
[029-16b]
周官定七廟之數而虚太祖之室隋興但立髙曽祖禰
唐初因其制始立四廟正觀中從朱子奢虚太祖一室
之議而廟以六室中宗時以景皇帝為始祖由是始有
七室開元中制増太廟為九室范祖禹唐鑑已論其非/
及其後也禮官又以兄弟不相為後不得為昭穆於是
以敬文武為一代故終唐之世為九代十一室焉
宋朝廟議建隆元年太常禮院請下百官議立宗廟兵
部尚書張昭等言得權判名表主客郎中任徹狀言按
[029-17a]
堯舜禹皆立五廟蓋二昭二穆與其始祖也有商建立
六廟蓋昭穆親廟之外祀契與湯也周立七廟蓋親廟
之外祀太祖及文武也漢初立廟悉不如禮魏晉採周
官始復七廟之制江左相承不改然而七廟之中猶虚
太祖之室斯皆考法於前古定議於一時隋文代周平
陳愽採两朝羣議但立髙曽祖禰四廟而已唐因隋制
廟止四親蓋由始興之君有功之祖皆在親之中故隋
唐之初定二昭二穆立為四廟自唐梁而下至於前朝
[029-17b]
定廟之規不易其法有司立議無能異同諒由稽古之
制不可改也臣以為建四廟深合禮文臣等據任徹所
云云/其所立太廟七室及追尊四親廟請如其議制
曰恭依 咸平元年三月判太常李宗訥等言伏見僖
祖稱曽髙祖順祖稱髙祖翼祖稱曽祖宣祖稱祖太祖
稱伯詳觀近典叅考舊儀爰自唐朝降及五代咸有稱
祖及伯之文聖朝因之遂為定制按爾雅云父為考父
之考為王父王父之考為髙祖王父又曰父之兄弟先
[029-18a]
生為世父後生為叔父以此觀之惟父得稱考已上皆
稱王父伯則稱曰世父今之稱號未合禮經欲望僖祖
止稱廟號順祖而下即依爾雅之文詔下尚書省議張
齊賢等曰按王制天子七廟書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徳
三代以下迄至於今所謂不刋之典也其間或有兄弟
繼立亦移昭穆之列是以漢書曰為人後者為之子故
為所後服斬衰三年所以尊夲祖而重正統也安得宗
廟中有伯氏之稱乎其唐朝及五代有稱者蓋禮官之
[029-18b]
失非正典也請自今有事於太廟則太祖并諸祖宗稱
孝孫孝曽孫太宗室稱孝子如此則昭穆之位允合大
倫其爾雅之文蓋周公著以教人使知父祖親踈之節
夲不謂宗廟言也詔僖祖止稱廟號太祖并諸祖宗稱
孝孫孝曽孫令太常禮院别加詳定禮院言按左氏傳
文公二年躋僖公正義云禮父子異昭穆同此明閔僖弟兄
繼統同為一代又魯威公隠公繼立皆當穆位又按江
都集禮晉建武中惠懷二王兄弟同位異座以正昭穆
[029-19a]
又唐書中宗睿宗皆處昭位欽宗文宗武宗序昭穆而
位定請自今朝享僖祖室曰曽髙祖順祖室曰髙祖翼
祖曰曽祖皇帝並稱孝曽孫宣祖室依禮記正文曰皇
祖考自稱孝孫太祖室依唐徳宗故事曰皇伯考每大
祭太祖太宗昭穆同位自稱孝子太宗室請依禮記曰
皇考自稱孝子其别廟稱呼亦依此詔令都省集两制
尚書省四品已上官叅議旣而上言伏以英武聖文神
徳皇帝受天明命開國成家恢復土疆撫寕億兆固已
[029-19b]
為皇宋帝者太祖矣神功聖徳文武皇帝纉承大寳臨
御四方混一寰區交修禮樂固已為帝者太宗矣古者
祖有功宗有徳皆先有其實而後正其名今二聖相承
功業謚號固已定矣謂之太祖太宗則百世不祧之廟
矣豈有祖宗之廟已分二世昭穆之位翻同一代其所
以如此者由兄弟繼統故爾若如前儀引漢書云為人
後者為之子以正父子之道以定昭穆之義則至公而
無疑也必若以兄弟繼統同為一代則是太宗不得自
[029-20a]
為世數也不得自為世數則何以得為宗乎不得為宗
則何以得為百世不祧之主乎云云/今太祖為開基之
祖太宗為繼統之君二帝相承僖宗以降四廟為六世
以六世一昭一穆言之則上無毁廟之嫌下有善繼之
美於禮為大順於時為合宜何嫌而謂不可乎又太祖
室依徳宗在位故事曰皇伯考按唐自明皇至徳宗父
子相傳無兄弟繼立徳宗在位何得有皇伯考之稱臣
等以為宜為昭穆於禮為順云云/翰林學士宋湜等上
[029-20b]
言伏以百王之制以功徳為祖宗七廟之中以父子為
昭穆聖賢垂範典禮具存恭惟太宗盛徳大業垂於無
窮百代不遷固其宜矣然今定昭穆之位則太祖皇帝
之弟也三代而卞至於唐兄弟相繼則多昭穆異位未
之見也今詳所議臣切疑焉欲望重下有司審加詳定
如前代帝王有兄弟相繼而昭穆異位及天子於伯父
叔父有稱孝孫者則依據遵行如其不然望依歴代之
義庶無差失詔令禮院詳都省及两部所議再檢討典
[029-21a]
故以聞禮院言禮統曰祭有昭穆所以别父子逺近長
幼親踈之序而無亂也通禮義纂曰父為昭居上子為
穆居下父子異位以崇本也孫以祖烈遞為昭穆斯則
長幼之節親踈之序得而正之明上下也晋賀循議兄
弟不合繼位昭穆云商人親廟四并契湯而六此有兄
弟四人相襲為君者便當上毁四廟乎如四代親盡無
復禰之神矣又商紀湯為君合十二代而正代惟六以
此言之明兄弟不為正代也通典明皇朝禘祫儀布昭
[029-21b]
穆之座於户外皇伯考中宗皇考睿宗並在於南廂北
向同列穆位又唐郊祀録徳宗朝祝文以中宗為髙伯
祖續曲臺禮云正元十九年陳京議祫祭圗中宗睿宗
俱列昭位户部尚書王紹等五十六人同亰議始與禮
合詔從之切以七廟之制百王是尊至於祖有功宗有
徳則百世不遷之廟也父為昭子為穆則萬世不刋之
典也今議者引漢書曰為人後者為人子又曰安得宗
廟有伯氏之稱自今皇帝有事於太廟則太祖室稱孝
[029-22a]
孫則是以太宗為太祖後也殊不知弟不為兄後子不
為父孫春秋之深旨也父謂之昭子謂之穆禮記之明
文也為人後之説豈可施之於先帝乎臣等又按太宗
享祀太祖三十有三載稱曰孝弟此前朝不易之制又
安可追改乎唐明皇謂中宗為皇伯考徳宗謂中宗為
髙伯祖伯氏之稱復何不可請自今合祭自太宗與太
祖依典禮同位異座仍舊稱孝子餘並依舊制詔可康
㝎元年十二月判太常寺宋祁言准中書送下直秘閣
[029-22b]
趙希言奏太廟自来有寢無廟因堂為室東西十六間
内十四間為七室两頭各一夾室按禮天子七廟親廟
五祧廟二共為七廟今又不遷僖順二祖若以太宗太
祖兄弟繼立亦可遷僖祖一室皆不顯著廟號云云/
按周制有廟有寢以象人君前有朝後有寢也廟藏木
主寢藏衣冠至秦乃出寢於廟側故陵上更稱寢殿後
世因而不改今宗廟無寢蓋夲於兹鄭康成謂周制立
二昭二穆與太祖文武共為七廟此一家之說未足援
[029-23a]
正自大儒荀卿王肅等皆云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
士二降殺以两之義則國家定七世之數不用康成之
說也僖祖至真宗方及六世不合便立廟祧/自周漢每
帝各立廟晋宋以来多用同殿異室之制國朝以七室
代七廟祖宗相承行之已久即同一之制不可輕改云/
云/詔如祁所奏嘉祐八年六月禮院言仁宗神宗
祔廟請以太祖太宗為一世増一室以備天子事七世
禮詔两制為禮官考議孫抃等議曰禮云三昭三穆與
[029-23b]
太祖之廟而七書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徳曰世與昭穆
云者據父子之正而言也若兄弟則昭穆同不得以世
數之矣商之祖丁之子曰陽甲曰盤庚曰小辛曰小乙
四人者皆有天下而商之廟有始祖有太祖有太宗有
中宗若以一君為一世則小乙之祭不及其父祖丁是
古之兄弟相及昭穆同而不以世數數之明矣故晋之
廟十一室而六世唐之廟十一室而九世中宗睿宗之
於髙宗㳟宗文宗武宗之於穆宗同居穆位國朝太祖
[029-24a]
為受命之祖太宗為有徳之宗此萬世不遷者也故太
祖之室太宗稱孝弟真宗稱孝子仁宗稱孝孫而禘祫
圗太祖太宗同居昭位南向真宗居穆位北向蓋先朝
稽用古禮而著之於祀典矣今仁宗祔廟請増一室為
八室以備天子事七世之禮詔從之於是盧士宗司馬
光等議曰按禮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而太祖之廟萬世不毁其餘昭穆親盡則毁示有終也
自漢以来天子或起於布衣以受命之初太祖尚在三
[029-24b]
昭三穆之次或祀七世或祀六世其太祖以上之祖雖
屬尊於太祖親盡則遷故漢元之世太上廟主瘞於寝
園魏明之世處士廟主遷於園邑晉武祔廟遷征西府
君恵帝祔廟遷豫州府君自是以下大抵過六世則遷
其神主蓋以太祖未正東向之位故止祀三昭三穆若
太祖已正東向之位則并三昭三穆為七世矣唐髙祖
初立四世太宗増祀六世及太宗祔廟則遷洪農府君
神主於夾室髙宗祔廟又遷宣皇帝神主於夹室皆祀
[029-25a]
六世此前世之成法也惟明皇九室祀八世事不經見
難可據依今若以太祖太宗為一世則仁宗祔廟之日
僖祖親盡當遷於西夹室祀三昭三穆更不須展一室
詔抃等再議議曰先王之禮自王以下降殺以两故有
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自漢以来諸儒𫝊禮
者始有夏五廟商六廟之說出於不見商書之言而承
用禮學之誤蓋自唐至周廟制不同而大抵皆七世王
制所謂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是也今議者疑僖
[029-25b]
祖旣非太祖又在三昭三穆之外以為於禮當遷如此
則是以有天下之尊而所事止於六世不稱先王制禮
降殺以两之意自議者言僖祖當遷者以為在三昭三
穆之外則於三代之禮未嘗有如此而不遷者臣以為
三代之禮亦未嘗有所立之廟出太祖之上者也後世
之變旣與三代不同則廟制亦不得不變而從時且自
周以上所謂太祖亦非始受命之王特始封之君而已
今僖祖雖非始封之君要為立廟之始祖方廟數未過
[029-26a]
七世之時遂毁其廟遷其主考三代之禮亦未有如此
者也漢魏及唐一時之議恐未合先王制禮之意臣切
以為存僖祖之室以備七世之數合於經傳事七世之
文詔恭依 治平四年三月太常禮院言准嘉祐詔書
定七世八室之制今英宗威神在天崇祔有日請以神
主祔太廟第八室 僖祖依唐故事祧藏於西夹室奉
置西壁石室中自仁宗而上至順祖以次升遷其祧藏
之主每遇禘祫即如典禮請依故事下两制待制以上
[029-26b]
叅議張方平等議曰天子七廟著於尚書春秋𫝊禮記
王制祭法禮器諸子之說歴代之議詳矣故昭穆所以
序世系之正禘祫所以極仁義之本三代以降惟漢晋
唐以其統祚之長得及祧遷之議國家繼天而王列聖
重光盛徳在人必百世祀云云/周堂八室廟制已定僖
祖當祧合於典禮請依禮院所奏詔恭依
 
 羣書考索卷二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