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卷二十一
[021-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卷二十一   宋 章如愚 撰
  文章門
   文章縁起類
梁太常卿任昉彦升集六經素有歌詩誄箴銘之類尚/
書帝庸作歌毛詩三百篇左傳叔向貽子産書魯哀公/
孔子誄孔悝鼎銘虞人箴/此等自秦漢以来聖君賢士
沿著為文章名之始故因暇録之凡八十五題抑以新
[021-1b]
好事者之目云耳
 三言詩   晉散騎常侍夏侯湛所作
 四言詩   前漢楚王傅韋孟諫楚夷王戊詩
 五言詩   漢騎都尉李陵與蘇武詩
 六言詩   漢大司農谷永作
 七言詩   漢武帝柏梁殿連句
 九言詩   魏髙貴鄉公所作
 賦     楚大夫宋玉所作
[021-2a]
 歌     荆軻作易水歌
 離騷    楚屈原所作
 詔     起秦時
 璽文    秦始皇傳國璽
 筞文    漢武帝問三王筞文
 表     淮南王安諫伐閩表
 讓表    漢東平王蒼上表讓驃騎將軍
 上書    秦丞相李斯上始皇書
[021-2b]
 書     漢太史令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對賢良策  漢太子家令晁錯
 上疏    漢中大夫東方朔
 啓     晉吏部郎山濤作選啓
 奏記    漢江都相董仲舒詣公孫𢎞奏記
 牋     漢䕶軍班固說東平王牋
 謝恩    漢丞相魏相請公車謝恩
 令     漢淮南王有謝羣公令
[021-3a]
 奏     漢枚乗奏書諫吳王濞
 駮     漢侍中吾丘夀王駮公孫𢎞禁民不
        得挾弓弩議
 論     漢王褒四子講徳論
 議     漢韋𤣥成奏罷郡國廟議
 反騷    漢揚雄作
 彈文    晉冀州刺史王深集雜彈文
 薦     後漢雲陽令朱雲薦伏湛
[021-3b]
 教     漢京兆尹王尊出教吿屬縣
 封事    漢魏相奏霍氏專權封事
 白事    漢孔融主簿作白事書
 移書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論左氏春
        秋
 銘     秦始皇登會稽山刻石銘
 箴     漢揚雄九州五官箴
 封禪書   漢文園令司馬相如
[021-4a]
 讚     司馬相如作荆軻讚
 頌     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
 序     漢沛郡太守作鄧后序
 引     琴操有箜篌引
 志録    揚雄作
 記     揚雄作蜀記
 碑     漢恵帝四皓碑
 碣     晉潘尼作潘黄門碣
[021-4b]
 誥     漢司𨽻從事馮衍作
 誓     漢蔡邕作艱誓
 露布    漢賈𢎞為馬超伐曺操作
 檄     漢丞相祭酒陳琳作檄曺操文
 明文    漢泰山太守應劭
 樂府    古詩
 對問    宋玉對楚王問
 傳     東方朔作非有先生傳
[021-5a]
 上章    後漢孔融上章謝大中大夫
 解嘲    揚雄作
 訓     漢丞相主簿繁欽祠其先主訓
 辭     漢武帝秋風辭
 㫖     後漢崔駰作達㫖
 勸進    魏尚書令荀攸勸魏王進文
 喻難    漢司馬相如喻巴蜀并難蜀父老文
 誡     後漢杜篤作女誡
[021-5b]
 弔文    賈誼弔屈原文
 告     魏阮瑀為文帝作舒告
 傳贊    漢劉歆作烈女傳贊
 謁文    後漢别部司馬張超謁孔子文
 祈文    後漢傅毅作髙闕祈文
 祝文    董仲舒祝日蝕文
 行狀    漢丞相倉曺傅朝幹作楊元伯行狀
 哀策    漢樂安相李尤作和帝哀策
[021-6a]
 哀頌    漢會稽東部尉張紘有陶侯哀頌
 墓志    晉東陽太守殷仲文作從弟墓誌
 誄     漢武帝公孫𢎞誄
 悲文    蔡邕作悲温舒文
 祭文    後漢車騎郎杜篤作祭延鍾文
 哀詞    漢班固梁氏哀詞
 挽詞    魏光禄勲繆襲
 七發    漢枚乗作七發
[021-6b]
 離合詩   孔融作四言離合詩
 連珠    揚雄作
 篇     漢司馬相如作凡將篇
 歌詩    漢枚臯作麗人歌詩
 遺命    晉散騎常侍江統作
 圖     漢河間相張人作𤣥圖
 勢     漢濟北相崔瑗作草書勢
 約     漢王褒僮約
[021-7a]
右文章縁起一卷梁新安太守樂安任公書也按隋經
籍志公文章縁始一卷有録無書郡之為郡且千嵗守
將不知幾人獨公至今有名字並城四十里曰村曰溪
皆以任著旁有僧坊亦借公為重則遺愛在人盖與古
循吏比後公六百年而造為州嘗欲㑹稡遺文刻識木
石以慰邦人無窮之思而不可得三館有集六卷悉見
蕭氏歐陽氏類書中疑後人掇拾傳著於所𫝊亡益獨
是書僅存世所𫝊墓誌皆漢人大𨽻此云始於厝日盖
[021-7b]
丘中之刻當其時未露見也洪适題
   評文類
文章者孔子曰煥乎其有文章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
得而聞也盖詩言志歌永言不歌而誦謂之賦古者登
髙能賦山川能祭師旅能誓喪紀能誄作器能銘則可
以為大夫矣三代之後篇什稍多又訓誥宣于邦國移
檄陳于師旅箋奏以申情理箴誡用弼違邪讚誦美於
形容碑銘彰於勲徳諡冊褒其言行哀弔悼其淪亡章
[021-8a]
表通於下情牋疏陳於宗敬論議平其理駮難考其差
此其畧也
易賁卦文明以止人文也注云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
明人之文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注云
處賁之時止物以文明不以威刑故君子以明庶政而
無敢折獄疏云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聖人觀察
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當法此教而化成天下
[021-8b]
論語曰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
之東里子産潤色之
國語能文者必得天地盖文之數凡十有一天六地五
之數也其數有以合於天故得天其數有以合於地故
得地經之以天緯之以地經緯不爽文之象也
揚子法言曰或問屈原智乎曰如玉如瑩爰變丹青李
斯注曰夫智者逹天命如玉如瑩磨而不磷今屈原放
逐感激爰變雖有文采丹青之論耳
[021-9a]
史記曰雕龍奭談天衍鄒衍之文飾之若龍文故號雕
龍 枚臯王粲為文疾司馬相如左太沖為文遲其為
當世膾炙一也 陸機文成而作者欲焚筆王粲才髙
作者皆閣筆 潘岳謂夏侯湛之文温潤而見孝悌之
性張說謂許景先之文豐美而得中和之氣可謂善觀
文者也 栁子厚之於文也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
剽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弛而不嚴也未
嘗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昩没而雜也未嘗敢以矜氣作
[021-9b]
之懼其偃蹇而驕也抑之欲其奥揚之欲其明疏之欲
其通亷之欲其節激而發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
魏文帝典論曰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
而致 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竒氣然粲匹也 夫
文本同而末異盖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
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斯七子者於學無
所遺於辭無所假咸自騁騄驥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王粲長於辭賦陳琳阮瑀之章表書記今之俊也
[021-10a]
魏文帝與吳質書仲宣獨自善於詞賦惜其體弱不足
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無以逺過 公幹有逸氣但未
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絶時人
摯虞文章流别論曰今賦以事形為本以義正為助也
王隠晉書曰阮籍見華鷦鷯賦以為王佐之才成公綏
亦推華文義勝也
曺植與楊修書曰劉季緒才不能逮於作者而詆訶文
章掎摭利病
[021-10b]
抱朴子曰五典為笙簧三墳為金玉
劉義慶世說曰孫興公曰三都二京五經之鼓吹
曺植與楊修書曰孔璋之才不嫻詞賦而多自謂能與
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成反為狗也
陸士衡文賦曰於是沈詞怫恱若游魚銜鉤而出重淵
之深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其會意也尚巧
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陳琳
答東阿王牋曰清詞妙句炎絶煥景譬猶飛為流星越
[021-11a]
山越海龍驥所不追况駑馬可得齊足哉 傅𤣥敘連
珠曰班固喻美詞壯文章𢎞麗最得其體也
李充翰林論曰潘安仁之為文也猶翔禽之羽毛衣被
之綃縠
揚雄劇秦美新論曰昔司馬相如作封禪一篇以彰漢
氏之休
程曉與傅𤣥書曰文公詠周孔父述殷聲揚千載業傳
後嗣
[021-11b]
梁簡文帝答張讚謝示集書少好文章於世五年矣竊
嘗論之日月星辰山龍黼黻尚且著於𤣥象彰乎人事
而况文辭可止謳謌可輟乎不為壯夫揚雄實小言破
道非謂君子曺植亦小辨破言論之科則罪在不赦至
如春庭落景轉蕙承風秋雨朝晴簷梧初下浮雲生野
明月入樓時命親賓乍動嚴駕車渠屢酌鸚鵡驟傾伊
昔三邊久留四戰胡霧連天征旗拂日時聞鳴笛遥聴
塞笳或鄉思悽然或雄心慎薄是以沈吟短翰衲綴庸
[021-12a]
音寓目寫心因事而作
文中子子謂文士之行可見謝靈運小人哉其文傲君
子則謹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則典鮑照江淹古
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吳筠孔珪古之狂者也其文怪
以怒謝莊王融古之纎人也其文碎徐陵庾信古之夸
人也其文誕
晉陸機傳制曰機雲文藻宏麗獨歩當時言論慷慨冠
乎終古髙詞逺映如明月之垂光疊意迴舒若重巖之
[021-12b]
積秀千條析理則電折霜開一緒連文則珠流璧合其
詞深而雅其義博而顯故逺超枚馬髙躡王劉百代文
宗一人而已
隋文學序江左宫商發越貴於清綺河朔詞義正剛重
乎氣質氣質則理勝其辭清綺則文過其意理深者便
於時用文華者宜於詠歌此其南北詞人得失之大較

王勃傳王勃楊盈川盧照鄰駱賓王天下稱王楊盧駱
[021-13a]
盈川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崔融與張說評勃等曰
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盈川照鄰可以企之說曰不
然盈川文如瀉河酌之不竭優於盧而不減於王恥居
後信然愧在前謙也 開元中說與徐堅論近世文章
說曰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
可富嘉謨如孤峯絶岸壁立萬仞濃雲鬱興震雷俱發
誠可畏也若施於廊廟駭矣閻朝隠如麗服靚妆燕歌
趙舞觀者忘疲若類之風雅則罪人矣堅問今世奈何
[021-13b]
說曰韓休之文如太羮𤣥酒有典則薄滋味許景先如
豐肌膩理雖穠華可愛而乏風骨張九齡如輕縑素練
實濟時用而窘邊幅王翰如瓊盃玉斚雖爛然可珍而
多玷缺堅謂篤論云
文學序李諤以屬文之家體尚輕薄遞相師效流宕忘
反上書曰江左齊梁其弊彌甚遺理存異尋虚逐微競
一韻之竒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
盈箱唯是風雲之狀梁自大同之後雅道淪缺漸乖典
[021-14a]
則爭馳新巧簡文湘東啓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揚鑣
其意淺而繁其文匿而彩詞尚輕險情多哀思隋文初
統萬幾每念斵琱為璞發號施令咸去浮華然時俗詞
鑣猶多淫麗
唐陳子昂傳髙鍇權知貢舉文宗自以題畀有司錯以
籍上帝詩侍臣曰比年文章卑弱今所上差勝於前鄭
覃曰陛下矯革近制以正頽俗而鍇乃能為陛下得人
帝曰諸領表奏太浮華且責掌書記以誡流宕李石曰
[021-14b]
古人因事為文今人以文害事懲弊抑末誠如聖制即
以鍇為禮部侍郎閱二嵗頗得才實
張昌齡傳昌齡以文自鳴舉進士為考功王師旦所絀
太宗問其故答曰昌齡等華而少實其文浮靡非令器
也取之則後生勸慕亂陛下風雅
周庾信趙國公集序竊聞平陽擊石山谷為之調大夏
吹筠風雲為之動與夫含吐性靈抑揚詞氣曲變陽春
光迴白日豈得同年而語哉柱國趙國公發言為論下
[021-15a]
筆成章逸態横生新情掞起風雨爭飛魚龍各變方之
珪璧塗山之會萬重譬以雲霞赤城之巖千文文參厯
象即入天官之書韻步絲桐咸歸總章之觀論其壯也
則鵬起半天語其細也則蟭巢蚊睫豈直熊羆朝上層
城抱日月之輝光燄宵飛南斗觸蛟龍之氣昔者屈平
宋玉始於哀怨之深蘇武李陵生於别離之代自魏建
安之末晉太康以来彫蟲篆刻其體三變人人自謂握
靈虵之珠抱荆山之玉矣公斟酌雅頌諧和律吕若使
[021-15b]
言乖節目則曲臺不顧聲出操縵則成均無取而遂得
棟梁文囿冠冕詞林大雅扶輪小山承盖
老泉上田樞密書洵退居山野自分永棄與世俗日踈
闊得以大肆其力於文章詩人之優柔騷人之清深孟
韓之温淳遷固之雄剛孫吳之簡切投之所嚮無不如
意常以為董生得聖人之經其失也流而為迂鼂錯得
聖人之權其失也流而為詐有二子之才而不流者其
惟賈生乎惜乎今之世愚未見其人也
[021-16a]
上歐陽内翰書孟子之文語約而意盡不為巉絶斬刻
之言而其鋒不可犯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
魚黿蛟龍萬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見
其淵然之光蒼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視執事之文
紆餘委備往復百折而條達疎暢無所間斷氣盛語極
急言竭論而容與閑易無艱難勞苦之態此三者皆斷
然自為一家之文也惟李翺之文其味黯然而長其光
油然而幽俯仰揖讓有執事之態陸贄之文遣言措意
[021-16b]
切近的當有執事之實而執事之才又自有過人者盖
執事之文非孟子之文韓子之文而歐陽子之文也
東坡歐公集序宋興七十餘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
天聖景祐極矣而斯文終有愧於古士亦因陋守舊論
卑而氣弱自歐陽子出天下爭自濯磨以通經學古為
髙以救時行道為賢以犯顔納諫為忠長育成就至嘉
祐末號稱多士歐陽子之功為多嗚呼此豈人力也哉
非天其孰能使之
[021-17a]
樂全先生文集序孔北海志大而論髙功烈不見於世
然英偉豪傑之氣自為時所宗其論盛孝章郗鴻豫書
慨然有烈丈夫之風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開物
成務之姿綜練名實之意自見於言語至出師表簡而
盡直而不肆大哉言乎與伊訓說命相表裏非秦漢以
来以事君為恱者所能至也常恨二人之文不見其全
今吾樂全先生張公安道其庶幾乎
鳬繹先生詩集序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
[021-17b]
借人乗之今亡矣夫史之不闕文與馬之不借人也豈
有損益於世者哉然且識之以為世之君子長者日以
逺矣後生不復見其流風遺烈是以日趨於智巧便佞
而莫之止是二者雖不足以損益而君子長者之澤在
焉則孔子識之而况其足以損益於世者乎昔吾先君
適京師與卿士大夫遊歸以語軾曰自今以往文章日
工而道將敗矣士慕逺而忽近貴華而賤實吾已見其
兆矣以魯人鳬繹先生之詩文十餘篇示軾曰小子識
[021-18a]
之後數十年天下無復為斯文者也 先生之詩文皆
有為而作精悍確苦言必中當世之過鑿鑿乎如五穀
必可以療饑斷斷乎如藥石必可以伐病其遊談以為
髙枝詞以為觀美者先生無一言焉 論文吾文如萬
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乎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
無難及其與石山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
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
他雖吾亦不能知
[021-18b]
潁濱上樞密韓太尉書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
而能氣可以養而致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
其文章寛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太史
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
其文疎蕩頗有竒氣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
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
文而不自知也
李漢昌黎先生文集序先生生於大厯戊申幼孤隨兄
[021-19a]
播遷韶嶺兄卒鞠於嫂氏辛苦来歸自知讀書為文日
記數千百言比壯經書通念曉析酷排釋氏諸史百子
搜決無隠汗瀾卓踔奫泫澄深詭然而蛟龍翔蔚然
而虎鳳躍鏘然而韶鈞鳴日光玉潔周情孔思千態萬
貌卒澤於道徳仁義炳如也洞視萬古愍惻當世遂大
拯頽風教人自為時人始而驚中而笑且排先生益堅
終而翕然隨以定
韓文公上襄陽于頔書足下負超卓之竒才蓄雄剛之
[021-19b]
俊徳渾然天成無有畔岸而又貴窮乎公相侔動乎樞
極天子之丞諸侯之師故其文章言語與事相侔變化
若雷霆浩汗若河漢正聲諧韶濩勁氣沮金石豐而不
餘一言約而不失一辭其事信其理切孔子曰有徳者
必有言信乎其有徳且有言也揚子雲言曰商書灝灝
爾周書噩噩爾信乎其能灝灝而是以噩噩也
答李翊書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
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
[021-20a]
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劉禹錫唐栁先生文集序八音與政通而文章與時髙
下三代之文至戰國而病涉秦漢復起漢之文至列國
而病唐興復起夫政寵而土裂三光五嶽之氣分太音
不完故必混一而復大振初貞元中上嚮文章昭回之
光下飾萬物天下文士爭執所長與時而奮粲然如繁
星麗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者五行而已河東栁子
厚斯人望而敬者歟
[021-20b]
栁子厚吳君文集序其為詩歌有交王公大人之義其
為誄誌弔祭有孝恭慈仁之誠而多舉六經聖人之大
㫖發言成章有可觀者
楊評事文集後序文之用辭令褒貶導揚諷諭而已雖
其言鄙野足以備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動
時聴夸視後學立言而朽君子不由也故作者抱其根
源而必由是假道焉作於聖故曰經述於才故曰文文
有文道辭令褒貶本乎著述者也導揚諷諭本乎比興
[021-21a]
者也著述者流盖出於書之謨訓易之象繫春秋之筆
削其要在於髙壯廣厚詞正而理備謂宜藏於簡冊也
比興者流盖出於虞夏之詠歌殷周之風雅其要在於
麗則清越言揚意美謂宜流於謡誦也
答友人求文章書古今號文章為難足下知其所以難
乎非謂比興之不足恢拓之不逺鑽礪之不工頗纇之
不除也得之為難知之愈難耳茍或得其髙明探其深
賾雖有蕪敗則為日月之蝕也大圭之瑕也曷足傷其
[021-21b]
明黜其寶哉且自孔氏以来兹道大闡家修人礪刓精
竭慮者幾千年矣其間耗費簡札役用心神者其可數
乎登文章之籙波及後代越不過數十人耳其餘誰不
欲爭裂綺繡手攀日月髙視於萬物之中雄視於百代
之下乎率皆縰曳而不克躑躅而不進大䠞思窮吞志
而沒故其得之為難嗟乎道之顯晦幸不幸繫焉談之
辨訥升降繫焉鑒之頗正好惡繫焉文之廣狹屈伸繫
焉則彼卓然自得以奮其間者合乎否乎是未可知也
[021-22a]
而又榮古陋今者比肩疊跡大抵生則不遇死而垂聲
者衆焉揚雄沒而法言大興馬遷生而史記未振彼之
二才且猶若是况乎未甚聞著者哉固有文不傳於後
祀聲遂絶於天下者矣故曰知之愈難而為文之士亦
多漁獵前簡戕賊文史抉其意抽其華置齒牙間遇事
蠭起大金聲玉耀誑聾瞽之人激一時之聲雖終淪棄
而其奪朱亂邪為害己甚是其所以難也
王荆公上邵學士書非夫誠發乎文文貫乎道仁思義
[021-22b]
色表裏相符者其孰能至於此哉因環列書室且欣且
慶升有厚也公義之然也安石嘗患近世之文辭弗顧
於理理弗顧於事以覈積故實為髙以雕繪語句為精
新譬之擷竒花之英積而玩之雖光華馨采鮮縟可愛
求其根柢濟用則蔑如也
張右史答李推官書足下之文可謂竒矣捐去文字常
依力為瓌竒險怪務欲使人讀之如見數千嵗前科斗
鳥跡所記弦匏之歌鍾鼎之文也足下之所嗜者如此
[021-23a]
固無不善者抑未之所聞所謂能文者豈謂其能竒哉
能文者固不以竒為主也夫文何為而設也知理者不
能言世之能言者多矣而聞者獨傳豈獨傳哉因其能
文也而言益工因其言工而理益明是以聖人貴之自
六經以下至於諸子百氏騷人辨士論述大抵皆將以
為寓理之具也是故理勝者文不期工而工理愧者巧
為粉澤而隙間百出此猶兩人持牒而訟直者操筆不
待累累讀之如破竹横斜反覆自中節目曲者雖使假
[021-23b]
詞於子貢問字於揚雄如列五味而不能調和食之於
口無一可惬何况使人玩味之乎故學文之端急於明
理夫不知為文者無使復道如知文而不務理求文之
工世未嘗有是也夫決水於江河淮海也水順道而滔
滔汩汩日夜不止衝砥柱絶吕梁放於江湖而納之海
其舒為淪漣鼓為濤波激之為風飇怒之為雷霆蛟龍
魚黿噴濤出沒是水之竒變也而水初豈如此哉順道
而決之因其所遇而變生焉溝瀆東決而西竭下滿而
[021-24a]
上虚日夜激之欲見其竒彼其所至者蛙蛭之玩耳江
河淮海之水理達之文也不求竒而竒至矣激溝瀆而
求水之竒此無見於理而欲以言語句讀為竒之文也
六經之文莫竒於易莫簡於春秋夫豈以竒與簡為務
哉勢自然耳傳曰吉人之辭寡彼豈惡繁而好寡哉雖
欲為繁而不可得也自唐以来至今文人好竒者不一
甚者或為缺句斷章使脈理不屬又取古書訓詁希於
見聞者衣被而說合之或得其字不得其句或得其句
[021-24b]
不得其章反覆咀嚼卒亦無有此最文之陋也足下之
文雖不若此然其意靡靡似主於竒矣故預為足下陳

劉隋司馬温公文集序公出於去聖數千嵗之後其公
忠直亮根于性質之自然非勉而中思而得者見於修
身踐言則孝悌忠信雖蠻貊而可行在屋漏而不愧至
其施諸政事則開百聖而不慙蔽天地而不恥而發為
文章則探隂陽造化之賾以豐其源躬仁義禮樂之實
[021-25a]
以沃其膏酌聖賢出處之正以厲其操通古今因革之
變以博其施非徒載之虚言也是文也君天下者得之
足以鑒興衰通治體公卿大夫得之足以勸忠嘉盡臣
節士庶人得之足以檢身厲行為君子之歸以至山顛
水涯幽人放客得之則浩歌流詠斟酌厭飫隨取隨足
夫丹青可渝而公之文不可朽也金石可磨而公之文
不可磷也山可摧澤可涸而公之文愈久愈新垂世而
亡窮也公又嘗著資治通鑑備論前世君臣善否之蹟
[021-25b]
與其理亂興亡之證别為一書公非有意於立文者然
將以鼔吹六經羽翼名教則肆筆為言不約而成章古
語曰木有文而水有波雖與更之無奈之何韓愈曰仁
義之人其言藹如也昔顔淵死孔子曰噫天喪予憫王
道之無傳也公立朝大節輔相勲庸凜然在人耳目公
雖云亡斯文未喪學者傳誦非獨得其言得其書而已
文集凡八十卷為二十八門其間詩賦章奏制詔表啓
雜文書傳無所不備
[021-26a]
 
 
 
 
 
 
 
 
[021-26b]
 
 
 
 
 
 
 
 羣書考索卷二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