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卷十二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卷十二    宋 章如愚 撰
  正史門
   史記類
太史公名談/仕於建元元封之間愍學者不達其意而
師誖師古曰誖惑也各習師法成於所見誖者布内反/
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曰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
而殊塗張晏曰大傳謂易繫辭/夫隂陽墨儒名法道德
[012-1b]
此務爲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師古曰/
言發迹雖殊同歸於治但學者不能省察昧其端緒耳/
直猶但也/嘗切觀隂陽之術大詳而衆忌諱使人拘而
多畏李竒曰隂陽之術月令星官是其技葉也師古曰/
拘曲礙也/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
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
列夫婦長幼之别不可易也師古曰易變也/墨者儉而
難遵是以其事不可徧循師古曰言難盡用/然其强本
[012-2a]
節用不可廢也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
不可改也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師古曰劉向别錄云/
名家者流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曰/
必也正名乎/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
專一動合無形澹足萬物師古曰澹古贍字/其爲術也
因隂陽之大順采儒墨之書撮名法之要師古曰撮總/
取也音于活反/與時遷徙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
宜指約而易操事小而功多遷生龍門蘇林曰禹所鑿/
[012-2b]
龍門也師古曰龍門山其東則在今秦川龍門縣北其/
西則在今同州韓城縣北而河從其中下流/耕牧河山
之陽師古曰河之北山之南也/年十嵗則誦古文二十
而南游江淮上㑹稽探禹宂窺九疑張晏曰禹巡狩至/
㑹稽而崩因塟焉上有孔穴民間云禹入此穴九疑舜/
墓在焉師古曰㑹稽山名本茅山也禹於此㑹諸侯之/
計因名曰㑹稽九疑山有九峯解見司馬相如傳/浮沅
師古曰沅水出牂牁湘水出零陵二水皆入江/北渉
[012-3a]
汶泗師古曰汶泗兩水名在地理志汶音問/講業齊魯
之都觀夫子遺風鄉射鄒嶧師古曰鄒縣名也嶧山名/
也近曲阜地也於此行鄉射之禮嶧音懌/阨困蕃薛彭
師古曰蕃縣名也音坡/過梁楚以歸於是遷仕爲郎
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畧卭筰昆明師古曰筰方各反/
還報命是嵗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
如淳曰周南洛陽也張晏曰洛陽而謂周南者自陜以/
東皆周南之地也/不得與從事師古曰與讀曰豫/發憤
[012-3b]
且卒而子遷適反見父於河雒之間太史公執遷手而
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虞夏典天
官事後世中衰絶於予乎汝復爲太史則續吾祖矣今
天子接千嵗之統封泰山而予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
也夫予死爾必爲太史爲太史毋忘吾所欲論著矣且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後世以顯父
母此孝之大也幽厲之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脩舊起
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自獲麟以來四百
[012-4a]
餘嵗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絶今漢興海内一統明主賢
君忠臣義士予爲太史而不論載廢天下之文予甚懼
焉爾其念哉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
次舊聞不敢闕卒三嵗而遷爲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
鐀之書且余掌其官廢明聖盛德不載㓕功臣賢大夫
之業不述墮先人所言師古曰墮毀也謂不脩之也音/
火規反/罪莫大焉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傳非所作也
而君比之春秋謬矣於是論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
[012-4b]
禍幽於纍紲師古曰纍繫也紲長繩也纍音力追反紲/
音先列反/乃喟然而嘆曰是余之師古曰喟然嘆息/
貌也音丘位反/夫身虧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師古曰惟/
思也/夫詩書隠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師古曰隠憂者/
約屈也/卒述陶唐以來至于獲麟網羅天下放失舊聞
王迹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畧三代錄
秦漢上記軒轅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並
時異世年差不明作十表師古曰並時則年歴差殊異/
[012-5a]
代則難以明辨故作表也/禮樂損益律歴改易兵權山
川鬼神天人之際承敝通變作八書二十八宿環比辰
三十輻共一轂運行無窮孟康曰象黄帝以下三十家/
也老子言車三十輻運行無窮以象王者如此也師古/
曰此説非也言衆星共繞北辰諸輻咸歸車轂若文武/
之臣尊輔天子也/輔弼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
主上作三十世家輔義俶倘不令已失時師古曰俶倘/
大節也俶吐歴反/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傳凡百三
[012-5b]
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爲太史公書序畧以拾遺
補載成一家言孟康曰二音揲謂裳下壊偞李竒曰藝六/
藝也師古曰李説是也藝古藝字/恊六經異傳齊百官
雜語藏之名山副在京師師古曰藏於山者備亡失也/
其副貳本乃留京師也/以竣後聖君子第七十師古曰/
竢古俟也/遷之自叙云爾師古曰自此前皆其自叙之/
辭也自此以後乃班氏作傳語也/而七篇缺有錄無書
遷既被刑之後爲中書令尊寵任職 漢書舊儀注曰
[012-6a]
司馬遷作景帝本紀極言其短及武帝過武帝怒而削
去之後坐舉李陵降匈奴故下遷蠶室漢書注曰蠶室/
乃腐刑所居涅密之室也謂推致蠶室之中也/有怨言
下獄死援班固漢書遷本傳云遷遭刑之後尊寵任職
爲中書令此云下獄死不知何據漢書音義曰十篇缺
有錄無書張晏曰遷没之後失景紀武紀禮書樂書律
書漢興已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
靳蒯列傳元成之間禇先生補缺作武帝紀三王世家
[012-6b]
龜策日者列傳言辭鄙陋非遷本意 十二紀以序帝
王年表以貫嵗月八書以紀政事三十世家以序公侯
七十列傳以志士庶上下三千餘載凡爲五十二萬六
千五百言晁志/
紀遷紀五帝或以爲遷好竒之過殆未深攷五帝紀多
采之大戴禮尚書孟子當漢初異端紛亂之時而遷乃
卓然有見於聖賢之餘論其贊曰百家言黄帝其文不
雅馴又曰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此豈淺見之所能識
[012-7a]
哉或曰孔子叙書㫁自唐虞而遷紀於黄帝然觀三代
世表則帝王之世皆出黄帝此其㫖歟又曰遷紀遺羲
農而黜少昊蓋黄帝髙陽髙辛子孫代有天下而少昊
之後不傳周禮六樂亦無少昊之樂易叙古先帝王亦
不道也五帝紀大抵皆述其上敬天時下敬民事使萬
物各得其所其與書所載羲和之事同一意也 其贊
夏紀序孔子正夏時其贊啇紀序孔子善商輅豈非夫
子損益四代之意乎氏族古之大事夏商二紀贊皆言/
[012-7b]
之/ 周紀自平王東遷以前皆紀周事東遷以後方與
諸侯雜記凡齊威晉文秦穆楚莊晉悼之事莫不具載
此所以見伯統與王室相爲盛衰者也雖然孔子何與
於周室其卒也亦與威文並書何也蓋孔子之存亦足
以維持周室至於孔子之卒則周室可知也 五帝本
紀既歴叙其世糸相因之本末而三代世糸之所自出
復總而叙於五帝之末篇以見帝王之治體相承而出
於一也至秦始皇則别而爲二紀者其矜武任力恣行
[012-8a]
弗顧無復三代之源流五帝之爲一紀分而合者也秦
之爲二紀合而分者也 列后項羽之列於本紀何也
懐王既泯而項羽主命惠帝幼弱而呂氏擅朝從其實
而紀之也然羽紀乃以髙帝紀年明天命之有所歸也
呂紀以惠帝紀年明母后之不得專國也
表史遷雖變編年之法而編年之意吾於表猶有攷焉
 十二諸侯年表叙晉阻三河齊負東海楚界江淮秦
國雍州之固則知先王名山大澤不以封之意 髙祖
[012-8b]
功臣表正欲見初之所以封後之所以廢至太初而見
侯五人則其待勲舊而興㓕繼絶者可見矣髙祖侯者
則以功臣言景武以來則但書侯者其意深矣而班固
表槩曰功臣其未思乎
書禮樂律書其叙具在禮書云宰制萬物役使羣動豈
人力哉以見禮非外來因人性而品節之也樂書言唐
虞賡歌之戒成王作頌有懲艾之心以見樂非以爲樂
所以節樂也律書之附兵即師出以律之㫖而六律所
[012-9a]
以爲萬事之根本也三書皆有其叙自叙而下草具而
未成者也河渠書大抵謂河之患可以疏導而不可以
壅塞此所以悲瓠子之事而作河渠書封禪書所以見
武帝之欺天平凖書所以見武帝之窮人天人之間俱
受其害則其所以譏武帝者不待武帝紀而已可見矣
平準書大抵叙武帝承富庶之後不能制欲始開邊隙
國用既竭復斂於民斂之既足又復出師費耗已甚又
復重斂此所以致海内之虛耗也武帝將厚斂於民故
[012-9b]
必嚴刑於先遷所以雜紀刑法於此書者其意深矣孟
子曰省刑罰薄税斂蓋税斂薄則刑罰可省耳不然則
痛刑以威之然後可以奪民生衣食之命欲斡鹽鐵則
行左趾之令欲告緡錢則無平反之獄蓋二者常相闗
太史公深識此意不傳𢎞羊孔僅乃於張湯傳言興利
之事不於用刑處説張湯杜周變法之因而於平準書
説張湯杜周與𢎞羊更進用事之迹
世家之始於周何也封建之道成於周也首吳以著王
[012-10a]
迹之興起於太伯之遜也次齊以著王業之成基於尚
父之謀也次魯次燕以著王室之所由固而嘉周召靖
管蔡之難也秦無封建之議故其臣不得列於世家孔
子陳涉世家之作史遷之特筆也自春秋以來夫子維
持王道之志不遂不極乎涉不止也漢世家首外戚以
見自古治亂皆由乎内也楚漢之際諸呂之變七國之
禍封建之助俱多諸王次於外戚而漢興功臣反屈於
其後此周以宗强之意也蕭何之曰蕭相國曹參之曰
[012-10b]
曹相國張良之曰留侯陳平之曰陳丞相周勃之曰絳
侯又太史公深嘆將相侯王之權重而惜其後之不能
繼也五宗三王之封辭少貶矣所以傷漢家藩屏之缺
蕭曹平勃皆爲世家而張蒼乃列於傳申屠嘉附於/
傳後自嘉以後皆不書矣/ 傳伯夷居傳之首貨殖爲
傳之末至於序孟子一傳則首歎功利之弊以爲利誠
亂之原也觀乎此則豈退處士而進奸雄崇富貴而羞
貧賤者乎 屈原賈誼之同傳或曰曠百代而相通者
[012-11a]
心也或曰史遷感憤怨懟托人以見意也是未必然也
離騷湘鵩之賦豈徒悼志業之未遂壽命之不長哉楚
之亡也以不聴屈原而漢事之缺以賈誼之天二子之
存亡所繫何如哉 匈奴傳贊云惟在擇任將相哉而
繼以衛霍公孫洪傳者明武帝之將相若此也又繼以
主父偃徐樂嚴安傳者以三子皆以伐匈奴諫也彼三
子者武帝猶不加罪焉以是見帝之猶可言也而公孫
衛霍之深可罪耳司馬相如之厠西南夷傳後張騫之
[012-11b]
附大宛傳後是皆遷之深意也 酷吏傳始於晁錯以
見漢初寛大之意始變也郅都固異於錯而公廉不私
之意尤足尚寗成郅都而廉不如其後事益多而民巧
法此一時也自趙禹張湯定律令而用法益刻不特吏
深刻而法益峻此又一時也趙禹張湯以深刻爲九卿
然其治尚輔法而行自義縱王温舒之徒以斬戮爲常
至流血十餘里無復用法矣觀太史傳其次第可攷也
 太史讀功令而嘆蓋以古者教人非區區以利祿誘
[012-12a]
天下也髙祖未遑庠序文景尚刑名武帝慨然有興儒
學之意而公孫𢎞以春秋爲三公而天下向風則亦不
免甘心於利祿然太史公於諸儒中自申公而下所取
者亦七八人蓋以爲漢儒固不足取然分章析句使六
藝之傳不泯數子之功也班固贊儒林説五經傳授之
盛歸於勸以官祿夫豈知固之所美乃遷之所嘆者歟
日者龜策一事也而異傳何哉日者以志其人也龜策
以志其事也 史記君臣謀議將相功勲紀多不書必
[012-12b]
俟其臣没而備載於傳是人臣得專自可謀議功勲也
尚書雖無編年之法君臣之事年代有序羲和之業固
載於堯典稷契臯䕫之功固載於舜典三代君臣之事
亦猶是焉又遷創紀傳所紀一事或分爲數處比於編
年則文繁矣不若編年體正而文簡也係唐論序/
諸家論史記得失索隠曰按景紀取班書補之武紀專
取封禪書禮書取荀卿禮論樂書取禮樂記兵書亡不
補畧述律而言兵遂分歴述以次之三王糸家空取其
[012-13a]
策文以續此論 本傳贊曰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
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于大漢其言秦漢
詳矣至於采經摭傳師古曰摭拾也音之亦反/分散數
家之事甚多疏畧或有牴牾如淳曰牾讀曰迕相觸迕/
也師古曰牴觸也牾相支柱不安也悟音悟/亦其涉獵
者廣愽貫穿經傳馳騁古今上下數千載閒斯以勤矣
又其是非頗繆於聖人師古曰頗普我反/論大道則先
黄老而後六經序㳺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傳貨殖則
[012-13b]
崇勢利而羞賤貧此其所蔽也然自劉向揚雄愽極羣
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
不俚劉德曰俚鄙也如淳曰言雖賢猶不如閭里之鄙/
言也師古曰劉説是也俚音里/其文直其事核師古曰/
核堅實也/不虚美不隠惡故謂之實錄應劭曰言其錄/
事實/嗚呼以遷之愽物洽聞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極
刑幽而發憤著書傷矣 叙㳺俠之談而論六國之勢
則土地甲兵以至車騎積粟之有差可謂辨矣而莫不
[012-14a]
各當其實是得於辨而不華也叙貨殖之資而比封侯
之家則棗栗漆竹以至籍藁之數可謂質矣而莫不各
飾以文是得於質而不俚也上自黄帝下迄漢武首尾
三千餘年論著纔五十餘萬言豈非得於文之直乎紀
帝王則本詩書紀列國則據左氏言秦兼諸侯則采戰
國策言漢定天下則述漢楚春秋豈非得於事之核乎
伯夷古之賢人則冠之於傳首晏嬰善與人交則願與
之執鞭兹得於不虚美也陳平之謀略而不諱其受金
[012-14b]
之奸張湯之薦賢而不畧其文深意忌之酷兹得於不
隠惡也 世家所以紀系緒也臯陶雖封於六仲山甫
雖封於樊申伯雖封於謝而子孫功烈不多見於春秋
伊尹則由陟而下無聞傳説則神騎箕尾而去至召虎
則似召公焉加之世代綿逺經傳無可考故遷皆不敢
輕爲之傳况世家耶若周公之後封於曲阜召公之後
封於朝鮮皆傳數十世魯至戰國而始微燕至秦世而
始㓕其家緒之傳可得而攷遷安得而不爲之立世家
[012-15a]
耶此遷之史見於特書者然耶傳者所以紀事實也管
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子胥又吳之忠臣其功烈
暴白於天下其姓名焜燿於當時遷皆爲之立傳固宜
矣至子産之相鄭其事業概見於鄭之世家又見於循
吏傳是不可謂没其實矣史遷復爲之立傳則是子産
二傳也范蠡之相越其事業槩見於越之世家又見於
貨殖傳是不可謂没其實矣史遷復爲之立傳則是范
蠡二傳也此遷之史見於附書者也伯夷聖之清栁下
[012-15b]
惠聖之和其制行一也然伯夷則崇遜以立教采薇而
全節寥寥千載之下聞其風者猶能律貪化頑故韓退
之特爲之作頌而謂聖人萬物之標準此則伯夷故當
冠列傳而下惠則有所不必書也列禦冦之學老𣆀莊
周之學列禦冦其傳道一也然老莊之書一則齊物我
一則應世變出入吾儒之道而反畔之至禦冦則流風
遺書類多冲虚之説故仲淹言虚無長而晉室亂亦止
及老莊如此則老莊固當列於傳而禦冦則有所不必
[012-16a]
書也墨子之道固不足取然善守禦足財用遷亦嘗附
書於荀卿之傳後以小道可觀固耳至别之六家者豈
遷之意以其兼愛無父故擇名實之似使之不得以亂
吾道之真然則遷不爲之立傳誠知其有所不可也丘
明之書誠有可取故是非與聖人同嘗見取於劉歆矣
然書可取而史不之錄者豈遷之意以其依經作傳能
自標致故人將讀其書而知其爲人又何待於作傳而
後顯然則遷之不爲立傳誠知其有所不可也雖然遷
[012-16b]
之史爲例如此矣豈偶然者耶攷之他傳與世家皆然
也若太公之封於齊康叔之封於衛是亦周召作世家
之意也若司馬相如之次西南夷汲黯鄭當時之次循
吏傳曰是亦子産范蠡附見鄭越世家之意也三仁一
也微子抱祭器以歸周以存商祀遷列之宋世家者豈
不猶伯夷獨冠於列傳而下惠不錄歟陳軫犀首亦説
客也蘇秦張儀以縱横取功名遷列之傳而軫首不傳
豈不猶列禦冦不錄歟楊朱與墨翟同害教朱之不傳
[012-17a]
翟之不傳也宜矣丘明與公榖同釋經公榖之不傳丘
明之不傳也亦宜矣夫遷以良史之才其爲史每每如
此孰謂其脱畧耶三山要畧/ 太史公進孔子於世家
班老𣆀於申韓意非黨於黄老首夷齊於列傳意非抑
於處士也如吳太伯爲世家之首伯夷居列傳之先至
於貨殖傳在傳之末平準書在書之終此正是孟子意
思 昔司馬遷述史記自皇帝至於獲麟成一家之言
其論大道先黄老而後六經所以矯漢氏之尚黄老也
[012-17b]
其序游俠退處士而進奸雄所以矯羣臣之齷齪也其
述貨殖則崇勢利而卑貧賤所以激武帝之興利也蓋
遷雖横就刑戮處汚俗之中困於心横於慮憤激之氣
形於簡策故其言每過直而不自知焉雖然遷之矯枉
過直而未嘗不微見其意焉其叙傳固先黄老矣而又
曰先人有言孔子卒有能紹而明之正易傳繼春秋本
詩書禮樂之際其在兹乎此所以見尊六經之本意也
其傳游俠固進奸雄矣而又曰原憲獨行不合於世蔬
[012-18a]
食不厭四百餘年而弟子志之不倦所以見其進處士
之本意也其傳貨殖固崇勢利矣而又曰俗之所漸民
久矣雖戸説以眇論終不能化所以見其輕利勢之本
意也 論六家於儒不深取論道家甚詳不無所病意
者習見漢初之事曹參以清凈治天下而百姓無擾自
後儒者出來變更紛紛擾擾而卒無補太史之所以病
儒者非果以儒爲非乃陋漢儒耳不然則太史公説詩
書禮樂春秋以爲學者至今則之夫豈以儒者爲無益
[012-18b]
哉觀史遷與董生論春秋一段亦可謂識得儒者 唐
劉知幾史通曰史記者紀以包舉大體傳亦委曲細事
表以譜列年爵書以總括遺漏此所以爲長也若乃同
爲一事分在數篇㫁續相離前後屢出又編次同類不
求年月此所以爲短也黄池之事世家先晉而周紀先/
吳齊王傳云齊王使侃午治琅琊王發其兵而琅琊王/
傳云瑯琊引兵與齊王合謀/ 紀稱虞舜見阨空而
出文王隂謀脩德以傾商政傳言宣尼既殂門人推奉
[012-19a]
有若如此之類皆遷之失遷采摭尋訪文獻之備如此
魏世家則以因遊大梁於墟中感而得之如作伯夷傳
則因登箕山之上見許由冢而悲之過梁而求問東門
可以知魏公子焉入楚而立觀故宫可以知春申君焉
如傳荆軻云始公孫季公董生與夏無且由具知其事
爲余道之此以董生而傳荆軻之事也如言蘇建語余
曰吾嘗責大將軍擇賢人將軍謝曰人臣遵職而已此
以蘇建而傳衛青之事也如欲傳張良而見其畫圖狀
[012-19b]
貌如欲傳韓信而見淮隂人言以至據國語采世本約
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此乃采摭尋訪文獻之備如此三/
場指南/ 姬自后稷至于西伯嬴自伯翳至于莊王實
乃諸侯而名𨽻本紀項籍僣盗而死未得成君安得諱
其名字呼之曰王春秋吳楚僣擬書如列國假使羽竊
帝號正可抑同羣盗况其國曰西楚號止霸王者乎陳
勝起於羣盗稱王六月子孫不嗣而以世家爲稱三晉
之與田氏自未爲君而前齒列陪臣前後一統俱歸世
[012-20a]
家齊列東帝抗衡西秦髙祖六國而没其本號惟以田
元制名 葛洪有云司馬遷發憤作史記三百篇伯夷
居列傳之首以爲善而無報也項羽列於本紀以爲居
髙位者非闗有德者按史之所書有其事則記其事無則
闕尋遷之馳騖古今上下數千載考其先後隨而編次
斯則理之常也烏可怪乎必謂子長以善而無報推爲
傳始若伍子胥大夫種孟軻墨翟賈誼屈原之徒或行
仁而不遇或盡忠而受戮何不求其品類同其一科而
[012-20b]
乃異其篇目分爲數卷也
索隠述贊曰太史良才寔纂先德周遊歴覽東西南北
事覈事簡是稱實錄報任投書申李下獄惜哉殘缺非
才妄續 班固曰迹其所以自傷悼小雅巷伯之倫
太史公撰孔子世家多采論語舊説至管晏列傳則不
取本書以管子晏子以爲時俗所有故不復更載按論
語行於講肄列於學官重加編勒祗覺繁費如管晏者
諸子雜家經史外事棄而不錄可取而不取未覩厥義
[012-21a]
至述儒林則不取㳺夏文學著循吏則不言冉季政事
於貨殖傳獨以子貢居先掩惡揚善既忘此義成人之
美不其缺如 史記本紀曰瞽瞍使舜穿井爲匿空旁
出難曰其意以爲舜若左慈易質爲羊劉根竄形入壁
之類非若姬伯拘於羑里孔子厄於陳蔡茍識事如斯
難以語夫聖道太史公曰黄帝堯舜佚事時時見於他
説余擇其尤雅者著爲本紀書首若如所述豈可謂雅
耶仲尼弟子傳曰孔子既没以有若似聖人有若無以
[012-21b]
應雨具之問弟子起曰此非子之坐難曰有若名不𨽻
於四科素無階於十哲尼父既没取以爲師不荅所問
始令避席何見之晩乎且退老西河取疑夫子猶使投
杖謝愆何肯公然自相欺詐此乃童兒相戲非復長老
所爲觀孟軻著書首陳此説馬遷作史仍習其言曽無
先覺悲夫 揚雄病其多變好竒 文中子曰史之失
自遷固始
張守節正義序紹太史繼春秋括文魯史而包左氏國
[012-22a]
語采世本戰國策而摭楚漢春秋貫紬經傳旁搜子史
上起軒轅下暨大漢作十三本紀帝王興廢悉詳三十
世家君國存亡畢著八書贊隂陽禮樂十表定代糸年
封七十列傳忠臣孝子之誠備矣筆削冠於史籍題目
足於經邦 次舊史之㫖兼音解注引致旁通凡成三
十卷名曰史記正義
司馬貞索隠此書殘缺雖多實爲古史忽加穿鑿難允
物情今止探求異聞採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
[012-22b]
申釋文演注又重爲述贊凡三十卷號曰史記索隠
太史公好竒而詞省故事覈而文徴矣徴可信也/學者
多未究班氏依遷而述所以條流更明兼采衆賢羣理
畢備其㫖富其辭文近代諸儒共所鑽仰
史記音義集解晉宋間徐廣作音義裴駰作集解合八
十一卷出司馬貞索隠後序/
劉伯莊音義劉伯莊以正觀初於𢎞文館講授作音義
三十卷音乃周備義則更畧
[012-23a]
司馬貞補史記今輙採按古今仍以裴爲本兼自見愚
管重爲之注號小司馬史記本序/ 太史公古之良史
也家承二正之業謂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太史公/
乃其後也/人當五百之運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
必有名世者/兼以代爲史官親當圖籍慨春秋之絶筆
傷舊典之闕文爰自黄帝訖于漢武漁獵則窮於百氏
筆削乃成於一家父作子述其勤至矣夫以首創者難
爲功因循者易爲力自左氏之後未有體制而司馬公
[012-23b]
補立紀傳規模别爲書表題目如本紀叙五帝而闕三
皇世家載列國而有外戚謂外戚不當在世家/邾許春
秋次國畧而不書邾姬姓許姜姓二國亦多有攻戰㑹/
盟事/張吳敵國蕃王抑而不載吳爲長沙王吳芮傳國/
數世太史公不書張則未詳/並編錄有闕切所未安及
列傳所著有管晏及老子韓非管晏乃齊之賢卿即如
其例則吳之延陵鄭之子産晉之叔向衛之史魚盛德
不闕何爲蓋闕謂管晏既書此數君子亦不可不書也/
[012-24a]
伯陽清虚爲教伯陽老子也/韓子峻刻制法韓非也/
躁不同德刑斯舛靜德謂老子躁刑謂韓非/今宜柱史
共漆園同傳柱史老子也漆園莊周也謂此二人宜同/
傳/公子與申君並列公子謂韓非諸公子及申不害與/
商君同傳/可不善歟然其網絡古今網絡猶網羅也/
述懲勸異左氏之微婉杜預左傳叙曰春秋之稱微而/
隠志而晦達而成章懲惡而勸善/有南史之典實左傳/
齊崔杼弑莊公太史書曰崔杼弑其君杼殺之兄弟死/
[012-24b]
者二人兄弟又書乃舎之南史氏聞太史盡殺執筆以/
往聞已書乃還/所以揚雄班固等咸稱其有良史之才
蓋信乎其然也
蘇子由古史因遷之舊上觀詩書下考春秋及秦漢雜
錄記伏羲神農訖秦始皇帝爲七十紀十六世家二十
七列傳謂之古史
裴駰集解考校此書文句不同有多有少徐廣研核衆
本爲作意義具列異同今増演徐氏采經傳百家并先
[012-25a]
儒之説豫是有益悉皆抄内譬彗星之繼朝陽飛塵之
集華嶽以徐爲本號曰集解本序/
 徐廣史記音義     鄒誕生史記音釋
 裴駰集解史記     許子儒注史記
 劉伯莊史記音義    徐堅注史記
 李鎮注史記義林二十卷 陳伯宣注史記
 韓琬續史記一百三十卷 司馬正史記索隠
 劉伯莊撰史記地名   張守節史記正義
[012-25b]
 竇羣史記名臣疏    裴安時史記纂訓
 衛颯史記要傳     張瑩史記正傳
 譙周古史考      葛洪史記鈔
 
 
 
 
 羣書考索卷十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