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卷十一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卷十一    宋 章如愚 撰
  諸子百家門
   百家類 雜家
雜者兼儒墨之道通衆家之意以見王者之化無所不
冠者也古者司史歴記前言往行禍福存亡之道然則
雜者蓋出史官之職也放此爲之不求其本材少而多
學言非而傳是以雜錯漫羡而無所指歸 雜家者流
[011-1b]
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
無不貫此其所長也及盪者爲之則漫羡而無所歸心
漢志/
新語漢陸賈撰本傳髙帝謂賈曰試爲我著秦所以失
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敗之國賈凡著十二篇每
奏一篇帝未嘗不稱善稱其書曰新語今存二卷
新書漢賈誼撰雜論治道國體及經學胎教本七十二
篇劉向刪定爲三十八篇今皆存本傳所載治安䇿今
[011-2a]
釐爲數篇各立題目雜見于新書隋志以賈子名
淮南子鴻烈解漢淮南王安撰安與蘇飛李尚左吳田
由雷被等八人共講論道德總統仁義而著此書
新序漢劉向撰遠至舜禹次及周秦古人嘉言善行悉
採摭序載總一百六十三章本朝曽鞏校其差誤爲之

説苑漢劉向撰采傳記百家所載行事之迹凡二十篇
按崇文總目今存五篇餘亡後曽鞏得十五篇與舊合
[011-2b]
二十篇而爲之序
論衡後漢王充撰凡八十五篇釋物類同異正時俗嫌
王充論衡之自紀也述其父祖不肖爲州閭所鄙而/
已荅以瞽頑舜神鯀禹惡聖夫自序其世家固當以孝/
親爲主而乃盛矜於已厚辱其先責以名教罪莫大焉/
史通/
風俗通後漢應劭撰辨物類名號釋時俗嫌疑後世服
其洽聞
[011-3a]
昌言後漢仲長統撰論説古今及時俗行事因著論名
昌言凡三十四篇今存十六篇
申鑒後漢荀悦撰悦志在獻替乃作申鑒五篇其所論
辨通見政體既成而奏之今所載政體時事俗嫌雜言
上下凡五卷本傳止載政體一篇
中論後漢徐幹撰幹病辭人工麗美之文乃著中論二
十篇闡宏大義以示學者其書雜論治道脩身學問之
要旁及厯家壽夭之説
[011-3b]
博物志晉張華撰采錄雜説異聞名類不一而足多所
攷正
劉子題劉晝撰泛論治國脩身之要雜以九流之説凡
五十五篇唐志云劉勰撰今袁孝政序云劉子者劉晝
字孔昭傷已不遇播遷江表故作此書時人莫知謂劉
歆梁劉勰劉孝標作
俗書南唐宋齊丘撰凡百十篇言道與術中卷言德與
仁下卷言食與儉
[011-4a]
古今注晉崔豹雜取古今名物各爲攷釋凡八門
䜟緯漢順帝陽嘉三年太史令張衡以中興之後儒者
爭學圖緯上書言春秋元命包有公輸班與墨翟事見
戰國又言别有益州益州之置在於漢世又劉向父子
領校祕書閣定九流亦無䜟錄則知圖䜟成於哀平之
際皆虚僞之徒以要世取貲不宜收藏圖䜟一禁絶之
則朱紫無所眩典籍無瑕玷矣
   農家
[011-4b]
農九家百一十四篇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
榖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
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爲之以爲無所事聖王欲
使君臣並耕誖上下之序漢志/ 農者所以播五榖藝
桑麻以供衣食者也書叙八政職任萬民其一曰三農
生九榖地官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稑之種周知
其名與其所宜地以爲法而懸于邑閭是也鄙者爲之
則棄君臣之義徇耕稼之利而亂上下之序
[011-5a]
神農二十八篇六國時諸子疾時怠於農業道許行事
託之神農師古曰劉向别錄云疑李悝及啇君所説藝文/
志/
汜勝之十八篇成帝時爲議郎師古曰劉向别錄云使
教田三輔有好田者師之徙爲御史藝文志/
   小説
小説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聴塗説者之所
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也致遠恐泥是以君
[011-5b]
子弗爲也然亦弗㓕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
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小説者
街説巷語之説也傳載輿人之誦詩美詢于芻蕘古者
聖人在上史爲書瞽爲詩工誦箴諫大夫規誨士傳言
而庶人謗孟春徇木鐸以求歌謡巡省觀人詩以知風
俗過則正之失則改之道聴塗説靡不畢紀周官誦訓
掌道方志以詔觀事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而訓
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與其上下之志誦四方之傳道
[011-6a]
而觀衣物是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
隋志/
   兵家
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鴻範八政八
曰師孔子曰爲國者足食足兵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明兵之重也易曰古者弦木爲弧剡木爲矢弧矢之利
以威天下其用上矣後世燿金爲刄割革爲甲器械甚
備下及湯武受命以師克亂而濟百姓動之以仁義行
[011-6b]
之以禮讓司馬法是其遺事也自春秋至於戰國出竒
設伏變詐之兵並作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
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諸吕用事而盗取之
武帝時軍政楊㒒捃摭遺逸紀奏兵錄猶未能備至于
孝成命任宏論次兵書漢志/ 兵者所以禁暴靜亂者
也周官大司馬掌九伐之法以正邦國是也然皆動之
以仁行之以義故能誅暴靜亂以濟百姓下至三季恣
情逞欲爭伐尋常不撫其人設變詐而㓕仁義至乃百
[011-7a]
姓離叛以致於亂隋志/
權謀者以正守國以竒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隂
陽用技巧者也
形勢者靁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
輕疾制敵者也
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闗以立攻守之勝
諸家總論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
旣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蠭
[011-7b]
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説取合諸侯其言
雖殊辟猶水火相㓕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
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今
異家者各推所長竆其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
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
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
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愈於野乎
若能脩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
[011-8a]
通萬方之義矣
   字學
易曰上古結繩以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
萬民以察蓋取諸夬夬揚于王庭言其宣揚於王者朝
廷其用冣大也古者八嵗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
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
本也師古曰象形爲畫成其物隨體詰屈日月是也象/
事即指事也謂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象意即/
[011-8b]
㑹意也謂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象聲即形聲/
謂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轉注謂建類一首同/
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謂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漢興蕭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風書九千
字以上乃得爲史又以六體試之課冣者以爲尚書御
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輙舉劾六體者古文
竒字篆書𨽻書繆篆蟲書師古曰古文謂孔子壁中書/
竒字即古文而異者也篆書謂小篆蓋秦始皇使程邈/
[011-9a]
所作也𨽻書亦程邈所獻主於徒𨽻從簡易也繆篆謂/
其文屈曲纒繞所以摹印章也虫書謂爲虫鳥之形所/
以書幡信也/ 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
也古制書必同文不知則闕問諸故老至於衰世是非
無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今亡矣
夫蓋傷其寖不正史籕篇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與
孔氏壁中古文異體蒼頡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
爰歴六章者車府令趙髙所作也博學七章者太史令
[011-9b]
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籕篇而篆體復頗異所謂
秦傳者也是時始造𨽻書矣起於官獄多事茍趨省易
施之於徒𨽻也漢興閭里書師合蒼頡爰歴博學三篇
斷六十字以爲一章凡五十五章并爲蒼頡篇武帝時
司馬相如作凡將篇無復字元帝時黄門令史㳺作急
就篇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作元尚篇皆蒼頡中正字
也凡將則頗有出矣至天始中徴天下通小學者以百
數合各記字於庭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順
[011-10a]
續蒼頡又易蒼頡重復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復續揚雄
作十三章韋昭曰臣班固自謂也作十三章後人不敢/
疑在蒼頡下章三十四章中/ 凡二百三章無復字六
藝羣書所載畧備矣蒼頡多古字俗師失其讀宣帝時
徴齊人能正讀者張敞從受之傳至外孫之子杜林
作訓故并列焉漢志/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謂書字名
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説者以爲書之所起
起自黄帝蒼頡比類衆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著
[011-10b]
於竹帛謂之書故有指事象形形聲㑹意轉注假借六
義之别古者童子示而不誑六年教之數與方名十嵗
入小學學書訖二十而冠始習先生之道故能成其德
而任事然自蒼頡訖于漢初書經五變一曰古文即蒼
頡所作二曰大篆周宣王時史籕所作三曰小篆秦時
李斯所作四曰𨽻書程邈所作五曰草書漢初作秦世
既廢古文始用八體有大篆小篆刻符摹印蟲書署書
殳書𨽻書漢時以六體教學童有古文竒字篆書𨽻書
[011-11a]
繆篆蟲鳥并藁書楷書懸針垂露飛白等二十餘種之
勢皆出於上六書因事生變也魏世又有八分書其字
義訓讀有史籕篇蒼頡篇三蒼埤蒼廣蒼等諸篇章訓
詁説文字林音義聲韻體勢等諸書自後漢佛法行於
中國又得西域胡書能以十四字貫一切音文省而義
廣謂之婆羅門書與八體六文之義殊别今取以附體
勢之下又後魏初定中原軍容號令皆以夷語後染華
俗多不能通故錄其本言相傳教習謂之國語今取以
[011-11b]
附音韻之末今後漢鐫刻七經著於石碑皆蔡邕所書
魏正始中又立一字石經相承以爲七經正字後魏之
末齊神武執政自洛陽徙于鄴都行至河陽值岸崩遂
没于水其得至鄴者不盈大半至隋開皇六年又自鄴
京載入長安置於祕書内省議欲補緝立于國學尋屬
隋亂事遂寢廢營造之司因用爲柱礎貞觀初祕書監
臣魏徴始收聚之十不存一其相承傳授之本猶在祕
府并秦帝刻石附於此篇以備小學
[011-12a]
魏衛恒撰四體書勢自秦用篆書焚燒先典而古文絶
矣漢武帝時魯共王壞孔子宅得尚書論語孝經時人
已不復知有古文謂之科斗書漢藏祕府希得見之魏
初傳古文者出於邯鄲淳衛敬侯冩淳尚書後以示淳
而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經轉失淳法因科斗之
名遂效其法太康元年汲縣民發魏襄王冡得策書十
餘萬言敬侯所書猶有髣髴敬侯謂覬也其序篆曰秦
時李斯號爲工篆漢建初中扶風曹喜少異於斯而亦
[011-12b]
稱善邯鄲淳師焉畧究其妙韋誕師淳而不及也漢末
又有蔡邕采斯喜之法爲古今雜形然精密閑理不如
淳也其序錄𨽻書已畧見武紀又曰師宜官爲大字邯
鄲淳爲小字其序草書曰漢興又有草書不知作者姓
名至章帝時齊相杜度號善作篇後有崔瑗崔寔亦皆
稱工杜氏殺字甚安而書體微瘦崔氏甚得筆勢而結
字小疏洪農張伯英因而轉精甚巧韋仲將謂之草聖
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穎梁孔達田彦和及
[011-13a]
韋仲將之徒皆伯英弟子有名於世然殊不及文舒也
 案説文蓋衣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著於
竹帛謂之書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聲
四曰㑹意五曰轉注六曰假借古者子生六嵗而教數
與方名十嵗入小學學六甲書計之事則文字之謂也
自黄帝至三代其文不改秦焚燒先典乃廢古文更用
八體一曰大篆周宣王史籕所作也二曰小篆始皇時
李斯趙髙胡母敬所作也大小篆並簡冊所用也三曰
[011-13b]
刻符傳也四曰摹印亦名繆篆/施於印璽也五曰蟲書
爲蟲鳥之形施於幡信也六曰署書門題所用也七曰
殳書銘於戈㦸也八曰𨽻書始皇時程邈所定六行公
府也漢氏因之至王莽居攝使甄豐刋定六體一曰古
文二曰竒字三曰篆書四曰𨽻書五曰錄書六曰蟲書
當代以教學童焉又衛恒四體書勢曰漢興又有草書
不知作者蓋兩漢銘勒雜以古文篆籕及八分爲之魏
晉以還𨽻文遂盛蕭子良古今篆𨽻文體有藁書楷書
[011-14a]
蓬書懸針書垂露書飛白書填書奠書鳥書虎爪書偃
波書鶴頭書象形篆尚方大篆鳳鳥書科斗蟲書龍虎
書仙人書芝英書十二時書倒薤書龜書麒麟書金錯
書蚊脚書凡數十種皆出於六文八體之書而因事生
變者也
崔瑗草書體書體之興始自頡皇冩彼鳥跡以定文章
爰暨末葉典籍彌繁人之多僻政之多權官事荒蕪勦
其墨翰惟作左𨽻舊字是刪草書之法蓋先簡畧應時
[011-14b]
諭㫖周於卒迫兼功並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

蔡邕篆書體鳥遺迹皇頡循聖作則制斯文體有六篆
爲真形要妙巧入神
公緩𨽻書體皇頡作文因物構思觀彼鳥迹遂以成章
閲之後嗣存載道義綱紀萬事俗所傳述實由書記時
變巧易古今各異蟲篆既繁草藁近僞適之中庸莫尚
於𨽻規矩有則用之簡易
[011-15a]
漢許叔重作説文解字按後漢許叔重其字也叔重自
序云叙篆文合以古籕博采通人稽撰其説不相雜厠
凡五百四十部南唐徐諧作説文解字繁𫝊又作説文
解字韻譜 玉篇梁大同中顧野王撰 廣韻不知作
者初隋陸法言作切韻唐孫愐從而増之是爲廣韻此
合法言愐兩書列諸家増字訓釋名字於卷首崇文總
目云蓋後人博采附見故多叢雜宋朝王安石元豐間
上字説二十四卷序云許叔重又於書之意時有所悟
[011-15b]
因序錄其説與門人所推經義附之並館閣書目/ 晉
宋隋唐風流之士攦指於墨池曽不如兩漢經師之詁
訓又不如周家之篆籕有禆於國家而訓詁發明於墳
典銀鈎玉筯之難工何益於事爲哉已上策㫁/
卦演龍圖文開鳥迹周宣博雅史籕興古篆之文秦氏
剗㓕古文爰創𨽻書自著秦文肇興八體刻符兼於大
篆摹印逮乎𨽻書兩漢因之張敞杜業講學於前揚雄
豐甄校理於後魏晉以降始造新字字畫無端平之體
[011-16a]
魚鳥増奔放之容唐大詔令武后改元載初赦/
蒼頡訓詁杜林撰/ 三倉李斯撰/  郭璞解凡三卷/
三倉訓詁    埤倉張挹撰/  廣倉樊恭撰/
訓纂成帝元延中召天下通小學者以爲數各令記字
於庭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嗣續蒼頡中重之字
凡八十九章班固復續揚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凡
古今六藝羣書所載畧備矣蒼頡多古字俗師失其讀
宣帝時有齊人能正讀者張敞從受之傳至外孫之子
[011-16b]
杜林爲作訓詁
急就章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篇藝文志/皆蒼頡中正字
至隋唐經籍志始謂之急就章館閻書目/唐顔師古爲
之注
吕向連錦書唐吕向工草𨽻能一筆環冩百字若縈髪
然世號連錦書
張旭草書文宗時旭大醉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
醒自視以爲神不可復得也旭自言始見擔夫爭道又
[011-17a]
聞鼓吹而得筆法觀舞劒器得其神后人論書歐虞禇
陸皆有異論至旭無非短者傳其法惟崔邈顔真卿云
 唐太宗出御府金帛求天下古本命魏徴虞世南禇
遂良定真僞凡得羲之真行二百九十紙爲八十卷又
得獻之張芝等書以正觀字爲印開元五年敕陸元悌
魏哲劉懷信檢校分益卷帙元宗自書開元自爲印
唐書學唐取士之科有明字科學館諸生試書凡書
學石經説文字林先曰試通乃墨試説文字林二十條
[011-17b]
通十八爲第
許謹説文解     字林吕帆字林/
字統楊承統/     字苑馮幹括/
玉篇梁大同九年顧野王撰本唐正元元年富春秋増
加三十卷祥符六年陳彭年校勘増廣
書苑景祐三年十月國博士周越上所纂集古今書所
更體法名曰書苑凡二十九卷
雍熙廣韻太宗端拱二年六月丁丑詔以字書之學歴
[011-18a]
代編錄爲繆實多命太常博士向中正著作郎吳鉉等
考古今之同異究篆𨽻之根源其新定雍熙廣韻一百
篇宜付史館
雍熙重脩説文雍熙三年十一月右散騎常侍徐鉉等
表獻新校定説文三十卷先是上留心字學以説文差
繆學者無㨿乃詔鉉與向中正重加刋正至畢上覽嘉
之故爲下詔賜器幣有差
温公類編如玉篇而釋注加詳
[011-18b]
   韻學類
聲韻李登撰唐藝文志/
韻集吕靜撰見唐藝文志/
韻畧陽休之撰唐藝文志/
四聲韻畧夏侯詠撰凡十三卷唐藝文志/
四聲部二十卷張諒撰唐藝文志/
韻篇趙氏撰唐藝文志/
切韻五卷陸慈撰唐藝文志/
[011-19a]
切韻十卷李舟撰唐藝文志/
韻音二十卷蕭鈞撰唐藝文志/
顔真卿著韻海鑑源三百六十卷唐藝文志/
周思言音韻
李季節音韻
杜臺卿韻畧此二書見廣韻序唐藝文志不載/
廣韻隋陸法言取諸家音韻而定之爲切韻五卷劉臻
顔之推等同撰集長孫訥言箋注闗亮薛峋孫愐等増
[011-19b]
加字宋朝景德四年刋正大中祥符元年命儒臣増損
改爲重修廣韻
孫愐唐韻五卷出唐藝文志即廣韻也其序曰陸生切
韻盛行於世然注有差錯文復漏誤乃補遺闕具爲訓
解名曰唐韻
切韻切韻者本乎四聲紐以雙聲疊韻欲使文章麗則
韻調精明於古人爾
吳棫毛詩叶韻補音序曰少聞元城宰臧謀之言曰詩
[011-20a]
韻無不恊者如來之爲釐慶之爲差馬之爲姥之類詩
音舊有九家唐陸德明始以見定爲一家之學今釋文
是也至開元中脩五經文字我心慘慘書爲懆音七到
反伐鼔淵淵書淵爲鼘者於巾切皆與釋文音訓有異
乃知明德之學在當時亦未必盡用而詩音之亡或有
所自矣
廣韻序凡二萬六千一百九十四言注一十九萬一千
六百九十三字
[011-20b]
陸法言撰本  長孫訥言箋注 儀同三司劉臻
外史顔之推  著作郎魏淵  武陽太守盧思道
散騎常侍季若 國子愽士蕭該 蜀王諮議參軍辛德源
吏部侍郎薛道衡已上八人同撰集
郭知𤣥拾遺緒正更以朱箋三百字
關亮増加字  薛峋増加字  王仁煦増加字
祝尚丘増加字 孫愐増加字  嚴寶文増加字
裴務齊増加字 陳道固増加字
[011-21a]
更有諸家増字及義理釋訓悉纂畧備載卷中勒成一
部進上以今聲調既自有别諸家取捨亦復不同吳楚
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傷重濁秦隴則去聲爲入梁益
則平聲似去
文字聿興音韻乃作蒼頡爾雅爲首詩頌次之則有字
統字林韻集韻畧述作頗衆得失互分惟陸生切韻盛
行於世然隋珠尚纇虹玉仍瑕注有差錯文復漏誤若
無刋正何以討論
[011-21b]
輙罄䛕聞敢補遺闕兼習諸書具爲訓解州縣名號亦
據今時字體從木從才著彳著亻施殳施支安尒安禾
並悉具言庶無紕繆其有異聞竒怪傳説姓氏原由土
地物産山河草木鳥獸蟲魚備載其間皆引馮據隨韻
編紀添彼數家勒成一書名曰唐韻蓋取周易周禮之
義也及按三蒼爾雅字統字林説文玉篇石經聲韻聲
譜九經諸子史漢三國志晉宋後魏周隋陳宋兩齊書
本草姓苑風俗通古今注賈執姓氏英賢傳王僧儒百
[011-22a]
家譜周何潔集文選諸集孝子傳輿地志及武德已來
創置訖開元三十年並列注中
六十字祖  因煙 人然 新鮮 餳涎 疑妍
零連 清遷 賓邊 經堅 神禪 秦前 寧年
寅延 真氊 娉偏 亭田 澄纒 平便 擎䖍
輕牽 稱燀 丁顛 興掀 興掀 汀天 汀天
精箋 民眠 聲羶 刑賢
顧野王撰玉篇總三十卷陸法言著廣韻幾四萬言五
[011-22b]
音之呼吸四聲之清濁毫釐靡差纎悉備載然其正韻
反音罕有知者今舉其宏綱撮其樞要纔六十字而四
字無文止五十六字而已便而易見簡而易知學者當
留心熟讀周流萬遍將見隨觸而長不約而至雖求字
於篇韻之外豈難知哉
 
 
 羣書考索卷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