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卷六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巻六     宋 章如愚 撰
  六經門
   春秋類
[006-2a]
春秋始末孔子因魯史作春秋十二篇始隠公終獲麟
而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備矣西漢藝文志曰仲尼有
所褒諱貶損不可書見口授弟子弟子退而異言邱明
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論本事而作傳明夫子
不以空言説經也春秋序曰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
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所以紀
逺近别同異也故史之所以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
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周禮有史官掌邦國四方
[006-2b]
之事達四方之志諸侯亦各有國史大事書之於䇿小
事簡牘而已孟子曰楚謂之檮杌晉謂之乗而魯謂之
春秋其實一也仲尼因魯史䇿書成文考其真偽而志
其典禮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將來之法其教之
所存文之所害則刋而正之以示勸戒其餘則皆即用
舊史史有文質辭有詳略不必改也仲尼曰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此制作本意也歎曰鳯鳥不至河不出圖
吾已矣夫盖傷時王之政也麟鳯五靈王者之嘉瑞也
[006-3a]
今麟出非其時虛其應而失其歸此聖人所以為感也
絶筆於獲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為終也而微
言獨傳於子夏太史公猶謂其不能賛一辭彼公穀之
書方出於漢雜載尸子等之語而其師承豈獨專於子
夏宜其駁而不純也初漢興張蒼賈誼張敞劉公子皆
修春秋左氏傳賈誼亦為左氏訓詁授貫公以至賈護
護授陳欽欽以左氏授劉歆漢初胡母生治公羊春秋
與董仲舒同業公孫宏亦頗受焉其后有嚴彭祖顔安
[006-3b]
樂之徒顔之後有泠豐任公筦輅冥都之學初瑕丘江
公受穀梁春秋於申公孝武時江公時與仲舒議不如
仲舒而丞相公孫宏本為公羊學卒用董生上因尊公
羊家詔太子授公羊由是公羊大興太子既通公羊而
後私問穀梁而善之宣帝即位聞衛太子好穀梁春秋
以問丞相韋賢及夏侯勝史髙皆魯人也言穀梁子本
魯學公羊乃齊學宜興穀梁時以穀梁並設上前上善
穀梁甘露五年召五經名儒蕭望之大議殿中平公羊
[006-4a]
榖梁同異各以經處是非望之等多從穀梁由是穀梁
之學有尹更始胡常申章昌房鳯之學漢初有公羊穀
梁鄭氏夾氏四家並行王氏之亂鄭氏無師夾氏亡書
而三傳所授並各有師自河間獻王獻左氏而劉歆之
引傳文以本經之相發明由是章句義理備焉儒林賛
曰初立博士惟春秋公羊而已宣帝世復立穀梁平帝
時又立左氏然則左氏比三家為最後顯光武時諸儒
廷議立左氏范升以為不宜立賈氏陳元請立博士賈
[006-4b]
逵言五經家皆無以證圖䜟明劉氏為堯後者而左氏
獨有明文范㑹自秦還晉其處者為劉氏明漢家堯後
也故卒立博士雖選李孝封㑹封卒左氏復廢史通云
和帝元興十一年鄭興父子請重立學官至魏晉漸行
隋劉炫撰春秋述議專解杜預左氏傳唐孔頴達為正
義陸淳撰集傳春秋纂例淳事趙匡匡師啖助淳傳二
家之學舘閣書目/
詁訓傳授公羊戴元傳序云子夏傳之公羊髙髙傳其
[006-5a]
子平平傳其子地地傳其子敢敢傳其子夀至漢景時
夀乃與弟子胡母子都著以竹帛其傅董仲舒以公羊
顯于朝又四傳至何休為經傳集詁其書遂傳鄭元曰
公羊明䜟休注引䜟最多 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時
為博士本傳/謹按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於正正
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為也正者王之所為其意曰
上承天之所為而以正其所為正王道之端云爾 臣
謹按春秋謂一為元之意一者萬物之所從始也元者
[006-5b]
辭之所謂大也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也春秋
深探其本而反自貴者始 仲舒治國以春秋灾異之
變推隂陽所以錯行 公孫宏治春秋不如仲舒以宏
為從䛕 仲舒説春秋事得失有舉玉杯蕃露清明竹
林之屬復數百篇十餘萬言並同上/ 胡母生字子都
齊人也治公羊春秋為景帝博士與董仲舒同業仲舒
著其徳年老歸教於齊齊之言春秋者宗事之公孫宏
亦頗受焉而董生為江都相弟子蘭陵褚大東平嬴公
[006-6a]
廣川叚仲温吕歩舒出本傳/ 禇大至梁相出胡母生/
傳/ 吕歩舒丞相長史出胡母生傳/ 嬴公守學不失
師法為昭帝諫大夫授東海孟卿魯眭孟 孟卿東海
出本傳/ 魯眭孟為符節令坐説灾異誅出胡母生/
傳/ 嚴彭祖字公子東海下邳人也與顔安樂俱事眭
孟孟弟子百餘人唯彭祖安樂為明賛問疑誼各持所
見孟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孟死彭祖安樂各專門教
授由是公羊春秋有顔嚴之學彭祖為宣帝博士至河
[006-6b]
南東郡太守以髙第入為左馮翊遷太子太傅竟以太
傅官終受琅邪王中出本傳/ 王中為元帝少府家世
傳業受同郡公孫文東門雲出嚴彭祖傳/ 東門雲為
荆州刺史坐為江賊拜辱命下獄誅注逢見賊而拜也/
 出嚴彭傳/ 公孫文為東平太傅仝上/ 顔安樂字
公孫魯國薛人也眭孟姊子也官至齊郡太守丞後為
仇家所殺安樂授淮隂冷音零/豐次君淄川任公由是
顔家有冷任之學出本傳/ 冷豐為淄川太守出顔安/
[006-7a]
樂傳/豐授馬宮琅邪左咸仝上/ 任公為少府出顔安/
樂傳/ 貢禹事嬴公成於眭孟至御史大夫出顔安樂/
傳/禹授頴川堂谿惠仝上/ 疏廣事孟卿至太子太傅
廣授琅邪筦輅出顔安樂傳/明春秋為九傳本傳/ 筦
輅為御史中丞出顔安樂傳/輅授孫寶仝上/ 堂谿惠
授太山𡨕都仝上/ 𡨕都丞相史與筦輅又事顔安樂
故顔氏復有筦𡨕之學出顔安樂傳/ 孫寶為大司農
仝上/ 左咸為郡守九卿徒衆尤盛官至大司徒仝上/
[006-7b]
 王接注公羊接常謂何休訓釋甚詳而黜周王魯大
體乖繆且志通公羊而往往還為公羊疾病接乃更注
公羊春秋多有新義接惠帝時補尚書殿中郎/
穀梁穀梁受經於子夏為經作傳故曰穀梁傳傳荀卿
荀卿傳魯人申公 申公魯人也卒以詩春秋授瑕丘
江公能盡傳之徒衆最盛本傳/ 瑕丘江公受穀梁春
秋及詩於魯申公傳子至孫為博士其後浸微惟榮廣
皓星公二人受焉本傳/ 榮廣能盡傳其詩春秋髙才
[006-8a]
敏㨗與公羊大師眭孟等論數困之故好學者復受穀
梁蔡千秋周慶丁姓皆從廣受出江公傳/ 蔡千秋又
事皓星公為學最篤宣帝即位問丞相韋賢等言穀梁
子本魯學也公羊氏乃齊學也宜興穀梁時千秋為郎
召見與公羊家並説上善穀梁説擢千秋為諌大夫給
事中後有過左遷平陵令復求能為穀梁者莫及千秋
上愍其學且絶廼以千秋為郎中戸將選郎十人從受
仝上/ 尹更始本事蔡千秋為諌議大夫長樂户將又
[006-8b]
受左氏傳取其變理合者以為章句傳子咸及翟方進
琅邪房鳯仝上/ 翁君本事蔡千秋江公傳/ 周慶千
秋死徴江公孫為博士江博士復死乃徴周慶丁姓待
詔保宮少府屬官也/使卒授十人自元康始講至甘露
元年積十餘年皆明習仝上/ 丁姓字孫至中山太傅
授楚申章昌仝上/ 申章昌字曼君姓申章名昌/為博
士至長沙太傅徒衆尤盛江公傳/ 尹咸至大司農江/
公傳/ 翟方進至丞相江公傳/ 房鳯字子元不其人
[006-9a]
琅邪之縣也其音基/以射䇿乙科為太史掌故仕至
青州牧始江博士授胡常常授蕭秉王莽為講學大夫
由是穀梁春秋有尹胡申章房氏之學房鳯傳/ 范寗
徐邈注解范寗以春秋穀梁未有善釋遂沉思積年為
之集解其義精當為世所重既而徐邈復為之注亦稱

左傳劉向别録左邱明授魯申魯申授呉起呉起授子
期子期授楚人鐸椒鐸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
[006-9b]
抄撮九卷授荀卿卿授張蒼漢興北平侯張蒼及梁太
傅賈誼京兆尹張敞大中大夫劉公子皆修左氏春秋
傳誼為左氏傳訓故授趙人貫公為河間獻王博士子
長卿為蕩隂令蕩音湯/授張禹禹與蕭望之同時為御
史數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書數以稱説後望之
為太子太傅薦禹於宣帝徴禹待詔未及問㑹疾死授
尹更始更始傳子咸及翟方進胡常常授黎陽賈護哀
帝時待詔為郎授蒼梧陳欽以左氏授王莽至將軍而
[006-10a]
劉歆從尹咸及翟方進受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賈護劉
歆 前漢傳左氏者有張蒼賈誼尹咸張敞劉歆後漢
有鄭元鄭衆馬逵馬融延篤彭仲博許惠卿服䖍頴宛
之徒各為訓詁魏世則董遇王肅為之注然其間有取
公羊穀梁以釋左氏者惟晉世杜元凱專取邱明之傳
以釋經義疏有沈休文蘇寛劉炫然沈氏於義例粗得
於經傳極疎劉光伯於數經之内實為翹楚然好短左
氏之失凡一百五十餘條 杜預左傳集解晉杜預元
[006-10b]
凱集劉子駿賈景伯父子許惠卿頴子嚴之經分經之
年與傳之年相附其發明甚多古今稱之然其弊則棄
經信傳如成公十三年麻隧之戰傳載秦敗績而經不
書以為晉直秦曲則韓役書戰時公在師復不告克㨗
有功亦無所諱於左傳之例皆不合不曰傳之謬而猥
稱經文缺漏其尤甚者至如此 汲冢師春杜預左氏
後序云汲冡師春純集疏左氏傳卜筮事上下次第及
其文義皆與左傳同師春純集者人名也 春秋纂例
[006-11a]
文宗好左氏令翰林侍讀學士髙重分諸國名為書引
名經傳要略藝文志有春秋纂例四十卷乃是 服氏
傳解何休嘗以春秋駁漢事六百餘條妙得公羊本意
服䖍又以左傳駁何休之所駁漢事六十條又作春秋
左氏傳解 于令升獨美左傳于令升史議歴詆諸家
而獨歸美左傳云邱明能以三十卷之約括囊二百四
十年之事斯盖著作之良模也當春秋時諸侯大事見
知於它國者或因假道而方聞或以同盟而始赴如秦
[006-11b]
燕之據有西北楚越之大啓東南人罕通於上國故載
其行事多有闕如且其書自宣成已前三紀而成一卷
至襄昭已下數年而占一篇是知國阻隔者記載不詳
年淺近者撰録多備此邱明隨聞見而成傳何有故為
簡約者哉 注士爕十卷 賈逵三十卷 王肅三十
卷 董遇三十卷 孫毓二十八卷 杜預四十五卷
 音曹髦三卷 嵇康三卷 杜預二卷 李軌三卷
 荀訥四卷 徐邈三卷 義沈約 蘇寛 劉炫
[006-12a]
春秋三傳之學此在傳授之外者/主父偃學春秋主父
學長短縱横術晩乃學春秋百家之言本傳/ 夀王傳
受春秋夀王詔使董仲舒傳受髙材通明本傳/ 于定
國學春秋于定國迎師學春秋身執經北面備弟子禮
本傳/ 文翁通春秋文翁少好學通春秋本傳/ 雋不
疑治春秋雋不疑治春秋為郡文學本傳/ 馮奉世學
春秋奉世學春秋渉大義 鍾興受春秋鍾興從丁恭
受嚴氏春秋本傳/ 盖文達明春秋盖文達明春秋三
[006-12b]
本傳/
春秋正經古春秋書春秋家者其先出於三代案汲冢
𤨏語記太丁時目為夏商春秋孔子曰疏通知逺書教
也屬辝比事春秋教也知春秋始作與尚書同時𤨏語
又有晉春秋獻公十七年國語云晉羊舌肸習於春秋
悼公使傳其太子左傳昭公二年晉韓宣子來聘見魯
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墨子曰吾見百國春秋盖皆指
此也 孔子生平昌鄉陬邑其先宋人也名丘字仲尼
[006-13a]
姓孔氏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稱焉吾
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於後世哉乃因史記作春秋上
至隠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
三代約其文辝而㫖博故呉楚之君自稱王而春秋貶
之曰子踐土之㑹實召周天子而春秋諱之曰天王
狩于河陽推此以繩當世貶損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
子懼焉孔子在位聴訟文辝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
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賛一辝弟
[006-13b]
子受春秋孔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罪丘者以春秋
史記孔子世家/ 太史公曰周道將廢孔子為魯司㓂
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
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表儀貶天子退諸侯
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
事之紀别嫌疑明是非存亡國繼絶世補弊起廢王道
之大者也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文成數萬其指
數千萬物之聚散在春秋故有國者不可不知春秋前
[006-14a]
有䜛而弗見後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不知春秋
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為人君父而
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者而不
通春秋之義者必䧟簒弑之誅死罪之名其實皆以為
善為之不知其義被之空言而不敢辭故春秋禮義之
大宗也出史記太史公自序/ 夫子祖述堯舜之道而
制春秋以文武之法度中庸注/ 孔子曰吾志在春秋
 世衰道微邪説暴行又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
[006-14b]
父者有之孔子懼而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
曰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孟子/ 孔
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質諸人情參之於古考之於
今故春秋之所譏灾異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惡怪異之
所施也書邦家之過兼灾異之變故春秋變古則譏之
董仲舒策/ 春秋有灾異皆列終始推得失攷天心以
言王道之安危也翼奉傳/
春秋五始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共惟春秋發五始之要
[006-15a]
在乎審已正統而已注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
者受命之始正月政教之始即位者一國之始
春秋書王正次王王次春董仲舒傳/ 詔曰春秋於春
每月書王重三正謹三微也注三正者天地人之正三
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故王道取法焉漢章帝紀/
所書之王即平王也春秋序/ 春秋一書書王正月者
十有三王二月者二十一王三月者一十九無事有時
亦冠以王之一字
[006-15b]
春秋始隠公杜氏謂平王東周之始王隠公遜國之賢

春秋侯國之數大數總百二十四國 正國百十五附
庸之國九 爵姓具者四十七國 有姓無爵者十有
八國 有爵無姓者一十七國 爵姓皆無者三十三
國 盟者三十四國 亡國五十有二 諸侯有謚者
一十二國
㑹盟戰數盡春秋經傳凡二百二十五年/ 㑹凡一百
[006-16a]
有二大㑹四十四/ 小㑹五十八/ 盟二百有八大盟/
六十/ 小盟百四十八/ 戰凡五十有八大戰五/ 次/
戰二十九/ 小戰一十四/
晉悼公九合諸侯襄五年㑹于戚 㑹于城棣救陳也
 七年㑹于鄬 㑹于邢邱 同盟于戲 十年㑹于
柤 㑹于伐鄭 十一年盟于亳北㑹于蕭魚
春秋釋例盟㑹圖長歴杜預參攷衆家譜第謂之釋例
虞摰賞之曰左邱明本為春秋作傳而左傳遂自孤行
[006-16b]
釋例本為傳設而所發明何但左傳預又作盟㑹圖春
秋長歴備成一家之學此老乃成其長歴
春秋條例晉劉寔篤學尤精三傳辨正公羊以為衛輙
不應辝以止父祭仲失為臣之節又撰條列二十卷
春秋調人晉劉兆嘗以春秋一經而三家殊塗諸儒之
議是非紛然乃思三家之異合而通之取周官調人之
義作春秋調人七萬餘言皆論其首尾使大義旡乖時
有不合者取其長短以通之
[006-17a]
春秋解詁何休覃思不闚門十有七年作春秋解詁
春秋繁露漢董仲舒作説春秋事得失今其書有楚莊
王玉杯竹林等五十六篇
竹書紀年劉知幾子貺以竹書紀年序諸侯列㑹皆舉
謚後人追修非當時正史如齊人殱于遂鄭棄其師皆
孔子新意師春一篇録卜筮事與左傳合知按春秋經
傳而為也唐書傳/
春秋未諭者十二趙孟以無辝伐國貶號為人杞伯以
[006-17b]
夷禮來朝降爵稱子虞班晉上惡貪賄而先書楚長晉
盟譏無信而後列此論人倫臧否直道而行奚為齊鄭
楚國有弑君各以疾遂皆書卒昭元年公子圍弑其君/
麋襄七年鄭子駟弑其君髠頑哀十年齊人弑其君悼/
公而春秋但書曰楚子卒鄭伯髠頑卒齊侯陽生卒/
惡之情豈其若是其所未諭一也 按齊荼野幕之弑
事起陽生楚靈乾谿之阨禍由常夀而春秋捐其首謀
捨其親弑反歸罪於乞比齊陳乞楚公子比/如是則邾
[006-18a]
之閽者私憾射姑行欺激怒傾瓶水以沃庭俾廢燼而
爛卒奚不書弑其所未諭二也 善惡必書斯為實録
觀夫子脩春秋多為賢者諱狄實㓕衛因威恥而不書
河陽召王成文美而稱狩書法如是豈不使人靡惮憲
章其所未諭三也 哀八年及十三年公子再與呉盟
而皆不書桓二年公及戎盟戎實豺狼非我族類非所
諱而仍諱其未諭四也 諸國臣子非卿不書必以地
來奔則雖賤亦志如陽虎盗入于讙擁陽關而外叛傳
[006-18b]
具其事經獨無聞何哉未諭五也 案諸侯世嫡嗣業
居䘮既未成君不避其諱此春秋之例也何為般野之
没皆書以名而惡祝之殂直曰子卒其未諭六也 君
謂之弑卿士以上通謂之殺又春秋之例按桓二年宋
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僖十年又曰晉里克弑
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夫臣當為殺而稱及與君弑同
科未諭七也 邦之為孔醜諱之可也如公書宋葬公
與呉盟為齊所止為邾所敗盟而不至㑹而後期並諱
[006-19a]
而不書豈非煩碎之甚且按汲冢竹書其晉春秋及紀
之載事也如重耳出奔惠公見獲書其本國皆無所隠
推魯春秋之紀其國也則未然未諭者八也 夫子之
脩春秋皆遵彼乖僻習其訛謬凡所編次不加改者矣
何為其間則一褒一貶時有弛張或㳂或革曽無是正
未諭九也 定六年書鄭滅許以許男斯歸而哀元年
書許男與楚圍蔡夫許既滅矣而能重列諸侯舉兵圍
國者何哉未諭十也 案虞自魯閔公以來通上國僖
[006-19b]
二年滅下陽已降漸見於春秋盖始命行人自達於魯
也而𤨏語晉春秋載魯國閔公時事言之甚詳斯則聞
事必書無假相赴當時國史他皆倣此至於夫子所修
則不然凡書異國皆取來告而闕之用使巨細不均繁
省失中未諭十一也 君子以博聞多識為工良史以
實録直書為貴而春秋記他國事必慿來者之辝而來
者所言多非其實或兵敗而不以敗告或君弑而不以
弑稱或秋葬而冬赴春崩而夏聞遂使真偽莫分是非
[006-20a]
相亂未諭十二也
春秋虛美者五古者國有史官具列時事觀汲冡所記
皆與魯史符同如殺其大夫執我行人鄭棄其師隕石
于宋其三事並出竹書紀年唯鄭棄師出𤨏語晉春秋
諸如此句多是古史全文則知夫子所修但因其成事
就加彫飾仍舊而已加以史䇿有缺文時月有失次皆
存而不正而太史公云夫子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
夏之徒不能賛一辝其虚美一也 按宋襄公執滕子
[006-20b]
而誣之以罪楚靈王弑郟敖而赴之以疾亡春秋皆承
告而書曽無變革求諸勸戒其義安在左丘明論春秋
之義云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善人勸焉其虚
美二也 春秋本以褒貶為主國語晉司馬侯對其君
悼公曰以其善行以其惡戒可謂德義矣公曰孰能曰
羊舌肸習於春秋至董狐書法而不隠南史執簡而累
進又寗殖出君而卒自憂名在䇿書故知當時史臣各
懐直筆自夫子之修春秋也他邦之簒弑其君有三謂/
[006-21a]
齊鄭楚已解於上/本國之殺逐其君者七隠閔般惡祝/
五君被殺昭哀二主被逐/莫不缺而不録而孟子曰孔
子成春秋亂臣賊子懼無乃烏有之談歟虛美三也
太史公曰孔氏著春秋隠桓之間則彰至定哀之際則
微言其切當世之文而亡褒諱之辝也斯則危行言遜
以免禍而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其虚美四也
案趙穿弑君而稱宣子之弑江乙亡布而稱令尹所盗
此則春秋之世莫不微婉其詞而班固云仲尼殁微言
[006-21b]
絶觀微言之作豈獨宣父者其虛美五也
五傳仲尼没而微言絶故春秋分為五前藝文志/邱明
論本事而作傳及末世口説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鄒郟
之傳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於學官鄒氏無師郟氏未
有書人執所見各不同也上文注/ 夫子約魯史記而
脩春秋因謂之魯史春秋學開五傳者謂各專已學以
相教授分經作傳凡有五家開則分也五傳者案漢書
藝文志云左氏傳三十卷左邱明魯太史也公羊傳十
[006-22a]
一卷公羊子齊人名髙穀梁傳十一卷名赤魯人鄒氏
傳十二卷郟氏傳十一卷孝經序注/
三傳總論漢胡母生董仲舒之徒出而公羊興申公蔡
千秋之學盛而穀梁起業左氏者又有賈護劉歆之屬
故得並立學官三家異論接迹而出是非互有所私注
釋之意多縁其流杜元凱則拘以赴告何休則渉以䜟
偽范寗雖務探經而博采諸説然未盡詳唐世啖趙陸
淳亦精焉春秋㑹義序杜諤作/
[006-22b]
三傳異同汲冢書杜預以為所説與左傳符同異於公
羊穀梁則知此二書近世穿鑿非春秋本意審矣莊公
二十八年書臧孫辰告糴于齊左氏則曰禮也公羊則
曰諱稱使以為臧孫辰之私行也穀梁則為内諱也惟
唐趙氏譏其為政而無備得之矣 莊公八年書甲午
治兵左氏則曰治兵于廟禮也公羊則曰祠兵為乆穀
梁則曰治兵習戰繼之以善陳 僖公三年書王正月
不雨盖春秋之義凡經時不雨告廟則書而左氏謂之
[006-23a]
不為灾公羊謂之記異穀梁曰勤雨也誤矣
三傳得失三家言其長則事莫備於左氏例莫明於公
羊義莫精於穀梁以言其短則或失之誣或失之亂或
失之鑿如載惠公元妃繼室及仲子之歸于魯則隠公/
兄弟嫡庶之辨攝位之實可接而知也此左氏叙事見/
本末處若夫來賵仲子以為預凶事則誣矣/ 王正月/
之為大一統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此公羊之明於例/
也若夫母以子貴媵妾許稱夫人則亂矣/ 叚弟也弗/
[006-23b]
謂弟公子也弗謂公子賤叚而見鄭伯之處心積慮成/
於殺也此穀梁之精於義也若夫曲生條例以大夫曰/
卒為正則鑿矣/ 武夷録/左氏載諸侯之事或詳或略
其尤詳者每出一師具列將佐或因廢興並舉六卿如
子産晏嬰之流併其士族世家亦或詳備而夣卜雜占
小説諷誦縱横滑稽之言無所不有其於叙事可謂繁
矣然以辭勝於事則其解釋經意乃或滅裂公穀二家
隨經解釋事為之説比附日月曲生條例義有不合亦
[006-24a]
復强説踳駁不倫首尾矛楯雖其釋經密於左氏至其
説之繁碎抑又過之盖左氏之説經少則其失亦少二
傳之解經多則其失亦多然則釋經之失少載事之得
多左氏之學不賢於公穀乎了齋/ 光武時尚書令韓
歆上疏欲立左氏博士范升奏以左氏淺末不宜立且
條左氏之失十四事啖助愛公穀以左氏解義多謬此
嗜公穀者則指左氏之疵也范升奏左氏不可立而陳
元詣闕上書以言邱明至賢親受孔子而公穀傳聞於
[006-24b]
後世賈逵亦條上左氏長於三傳者三十餘事謂左氏
深於君父公羊多任權變此喜左氏者則譏二子之踳
駁也 左氏艶而富其失也誣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辨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誣清而不短裁而
不俗則深於其道者也 左氏公羊以正月為周正惟
穀梁子以為夏正然晉杜預作長歴唐浮屠一行推歩
日食皆以為春秋用周正此又不能無疑也桓公十四
年春無冰成元年二月無冰襄公二十八年春無冰經
[006-25a]
於春書無冰左氏公羊以為周正似亦有所合也然桓
公八年冬十月雨雪果以為正則雨雪於秋八月也穀
梁子之説似亦未可廢也
三傳之失公羊之失謂求金求車為非禮而不知責諸
侯之不貢也以大閲大蒐為罕書是不知譏列國之僣
天子也以築舘為舍禮而不知仇敵之不可通也穀梁
之失謂正月己卯烝為不時是不知周之正月乃夏之
十一月在建子之月而冬祭不為不時謂秋蒐于紅以
[006-25b]
為正是不知蒐春田而用於秋非正也不納子紏為内
惡是仇敵可得而容也左氏之失以郎之狩而為禮是
不知其廢國務而逺田獵也以築王姬之舘為正是不
知仇讎敵之不可交也四國伐鄭以為圍鄭狄人入衛
以為滅衛經何以不書圍與滅也
春秋左氏全綜劉兆又為春秋左氏解名曰全綜公羊
穀梁皆納經傳中朱書以别之
春秋釋疑汜毓合三傳為之解注撰春秋釋疑
[006-26a]
春秋總例韋表微病諸儒執一㮣是非紛然著三傳總
例通理經趣
集傳例統啖助考三家短長縫綻漏闕號集傳復攝其
綱條為例統弟子趙匡與助之子異裒録所為春秋集
注總例請趙匡損益陸質纂㑹之號集傳統例墨守膏
盲廢疾初李育少習公羊春秋知名太學甞讀左氏傳
雖樂文采然不謂得聖人深意以謂前世陳元范升之
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圖䜟不據理體於是作難左氏義
[006-26b]
四十一事建元初舉方正拜博士四年詔與諸儒論五
經於白虎觀育以公羊義難賈逵往反皆有理證何休
乃與其師羊弼追述李育之意以難二傳故作公羊墨
守左氏膏育穀梁廢疾
公羊公羊子名髙齊人也受經於子夏 傳春秋者非
一其中多非常異議不經之論至使賈逵以謂公羊可
達左氏可興公羊春秋序/ 何氏之意以為三科九㫖
是止一物若總而言謂之三科科者叚也若析而言之
[006-27a]
謂之九㫖㫖者意也公羊疏/ 公羊多任於權變後賈/
逵傳/ 公羊辭義清雋㫁决明審荀崧傳/
穀梁穀梁子名淑字元始魯人也一名赤受經於子夏
為經作傳故曰穀梁傳 於時則接乎隠公兹因以託
始該二儀之化育賛人道之幽變舉得失以彰黜陟明
成敗以存勸戒拯頽綱以繼三五鼓芳風以扇游塵一
字之褒寵踰華衮之贈片言之貶辱過市朝之撻穀梁/
序/ 穀梁善於經鄭元六藝論/
[006-27b]
二傳五短穀梁公羊生於異國長於後來語地與魯國
相逺論時則與宣尼不接安得以傳聞而與親見者先
爭乎其短一也 左氏述臧哀伯諌納鼎周内史美其
讜言王子朝告于諸侯閔馬父嘉其辨説亦猶史記載
樂毅李斯之文漢書晁錯賈生之筆觀二傳所載有異
於此其録人言也語乃齟齬文皆𤨏碎盖彼得史臣之
簡書此傳流俗之口其短二也 左氏載諸大夫詞令
行人應答其文典而美其語博而奥如僖伯諌觀魚富/
[006-28a]
辰諌王納帶王孫論九鼎季札觀樂/述近古則委曲如
如郯子官名季孫行父舉八元八凱魏絳引虞箴子/
革誦祈招/證近代則循環可覆二傳者記言載事失彼
菁華尋源探本取諸胷臆理甚迂僻言多鄙野比諸左
氏不可同年其短三也 二傳雖以釋經為主其缺漏
不可殚語其短四也 論語有曰夫子不為衛君而公
羊釋義反以衛輙為賢是違夫子之教其短五也
左氏左丘明魯人也為魯太史出論語公冶長注/伊川
[006-28b]
曰古之聞人也 左邱明受經於仲尼以為經者不刋
之書也故傳或先經以始事或後經以終義或依經以
辯理或錯經以合異隨義而發其例之所重舊史遺
文畧不盡舉非聖人所脩之要故也身為國史躬覽載
籍必廣記而備言之 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
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仲尼從而脩之以成一經之
通體其微顯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舊例而發義指行
事以正褒貶諸稱書不書先書故書不言不稱書曰之
[006-29a]
類皆所以起新舊發大義謂之變例然亦有史所不書
即以為義者此盖春秋新意故傳不言凡曲而暢之也
其經無義例因行事而言則傳直言其歸趣而已非例
也故發傳之體有三而為例之情有五一曰微而顯文
見於此而起例在彼稱族尊君命舍族尊夫人梁亡城
縁陵之類是也二曰志而晦約言示制推以知例參㑹
不地與謀曰及之類是也三曰婉而成章曲從義訓以
示大順諸所諱辟璧假許田之類是也四曰盡而不汙
[006-29b]
直書其事具文見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車齊侯獻㨗之
類是也五曰懲惡而勸善求名而亡欲盖而章書齊豹
盗三叛人名之類是也推此五體以尋經傳觸類而長
之附于二百四十二年行事王道之正人倫之紀備矣
序/ 左邱明因聖言以攄意托王義以流藻其淵源深
大沉懿雅麗可謂命世之才國語/
左氏三長韓宣子見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
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春秋之作始自姬旦成諸
[006-30a]
仲尼邱明之傳知有筆削及發凡例皆得周典其長一
也 按哀三年魯司鐸宮名/火南宮敬叔命周人出御
書之時魯文籍最備邱明躬為太史博覽羣書如鄭書
晉志之類凡此諸籍莫不畢觀每事皆詳其長二也
論語子曰左邱明恥之丘亦恥之以同聖之才而膺授
經之託上詢夫子下訪其徒凡所采摭實廣見聞其長
三也
左氏叙事左氏之叙事也述行師則簿領盈視哤䀨沸
[006-30b]
騰論備大則區分在目修飾峻整言勝㨗則收獲都盡
記奔敗則披靡横前申盟誓則慷慨有餘稱譎詐則欺
誣可見談恩恵則温如春日紀功烈則凛若秋霜發興
邦則滋味無量陳亡國則凄凉可憫或腴辭潤簡編或
美句入詠歌跌宕而不羣縱横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將
工侔造化思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絶於二傳之叙
事也榛蕪溢句疣贅滿行華多而少實言拙而寡味
元經子謂董常曰吾欲修元經稽諸史論不足證也吾
[006-31a]
得皇極讜義焉文中子王道篇/春秋以天道終乎故止
於獲麟元經以人事終乎故止於陳亡於是乎天人備
出述史篇/ 文中子曰天下無賞罰三百載矣自晉/
恵帝至隋開皇十年凡三百載/元經可得而不興乎薛
收曰始於晉恵何也子曰昔者明王在上賞罰其有差
乎元經褒貶所以代賞罰也其以天下無主而賞罰不
明也出王道篇/ 子述元經皇始之事歎焉後魏初年/
門人未達叔恬曰夫子之歎盖歎命矣書云天命不于
[006-31b]
常惟歸乃有徳戎狄之徳黎民懐之三才其捨諸出王/
道篇/ 子曰元經其正名乎正帝名/皇始之帝徴天以
授之也皇始後魏道武帝號也始有中原建天子旌旗/
得正統此天授之也/晉宋之王近於正體東晉至劉宋/
中國無真主則江南以為正體故曰近/於是乎未忘中
晉宋皆舉兵中原有復一之制/穆公之志也晉陽公/
作政大論言帝王之道元經所以帝元魏而斥齊梁盖/
其志也/齊梁陳之徳斥之於四夷也以明中國之有代
[006-32a]
大和之力也後魏孝文太和元年宋蒼梧王元徽五年/
也時江南衰替中國始尊/ 出問易篇/ 薛生曰殤之
後帝制絶矣元經何以不興乎子曰君子之於帝制并
心一氣以待也傾耳以聴拭目而視故假之以歳時桓
靈之際帝制遂亡矣文明之際魏制其未成乎魏文帝/
明帝未能平呉蜀一制天下/太康之始書同文車同軌
晉武太康元年平呉天下同一/君子曰帝制可作矣而
不充振故永熈之後君子息心焉曰謂之何哉太康十/
[006-32b]
一年武帝崩楊駿矯詔輔政改元永熈賈后殺駿天下/
大亂/元經於是不得已而作也出問易篇/ 文中子曰
春秋作而典誥絶矣元經興而帝制亡矣出問易篇/
文中子曰小雅盡廢而春秋作矣小化皆衰而天下非
一帝續詩有大化小化亦大小雅之義也及其衰也四/
夷僣帝號故曰非一帝/元經所以續而作者其衰世之
意乎出禮樂/ 董常曰元經之帝元魏何也子曰亂離
斯瘼吾誰適歸天地有奉生民有庇即吾君也且居先
[006-33a]
王之國受先王之道予先王之民矣謂之何哉董常曰
敢問皇始之授魏而帝晉何也魏太祖入長安始有中/
原是歳丙申皇始元年當東晉孝武帝盡太元二十一/
年也然元經尚以安恭紀年/子曰主中國者將非中國
也我聞有命未敢以告人則猶傷之者也傷之者懐之
也董常曰敢問卒帝之何也魏至孝文方得紀帝/子曰
貴其時大其事於是乎用義矣子曰穆公來王肅至而
元魏達矣穆公虬宋順帝升明二年奔魏王肅字恭懿/
[006-33b]
齊明帝建武四年亦奔魏並魏孝文時也出述史篇/
叔恬曰敢問元經書陳亡而具五國何也子曰江東中
國之舊也衣冠禮樂之所就也永嘉之後江東貴焉晉/
懐帝永嘉二年琅邪王叡自徐州移鎮建業中國衣冠/
往依焉/而卒不貴無人也齊梁陳於是乎不與其為國
也及其亡也君子猶懐之故書曰晉宋齊梁陳亡具五
以歸其國且言其國亡也嗚呼棄先王之禮樂而至是
乎叔恬曰晉宋亡國乆矣今具之何謂也子曰衣冠文
[006-34a]
物之舊君子不欲其先亡宋有樹晉之功有復中國之
志亦不欲其先亡也故具齊梁陳以歸其國也其未亡
則君子奪其國焉曰中國之禮樂安在其已亡則君子
與其國焉曰猶我中國之遺人也書五國並時而亡盖
傷先王之道盡墜故君子大其言極其敗於是乎掃地
而求更新也期逝不至而多為䘏汝知之乎此元經所
以書也出述史篇/ 文中子曰元經有常也所正以道
於是乎見義元經有變也所行有適於是乎見權常若/
[006-34b]
五始不可移易是也變若與奪南北以尊中國是也/
義舉而皇極立矣出魏相篇/ 文中子曰春秋一國之
書也其以天下有國而王室不尊乎故約諸侯以尊王
政以明天命之未改此春秋之事也元經天下之書也
其以無定國而帝位不明乎徴天命以正帝位以明神
器之有歸此元經之事也出魏相篇/ 董常曰執小義
而妨大權春秋元經之所罪歟子曰斯謂皇之不極同/
上/ 子曰元經之專斷盖藴於天命吾安敢至哉天命/
[006-35a]
未改於晉祚則元經㫁之於江南天命有歸於中國則/
元經㫁之於後魏/ 魏相篇/ 文中子曰褒表不及仁
元經至隋開皇而止矣不及仁夀四年煬帝弑立/
恬曰何謂也子泫然曰仁夀大業之際其事忍容言耶
出立命篇/ 子曰吾於續書元經也其知天命而著乎
傷禮樂則述章志正歴數則㫁南北感帝制而首大熈
元經首於大熈盖感帝制之絶而特振之也/尊中國而
正皇始晉宋卒不振則歴數㫁歸北朝以後魏孝文皇/
[006-35b]
始年都洛陽始得中國也出關朗篇/ 子謂叔恬曰汝
為春秋元經乎春秋元經於王道是輕重之權衡曲直
之繩墨也失則無所取𠂻矣出事君篇/
唐續春秋開元中裴光庭拜侍中兼洪文舘學士又引
夀安丞李融拾遺張琪著作佐郎司馬利賔直洪文舘
撰續春秋經傳自戰國訖隋請天子修經光庭作傳書
乆不就
十六國春秋魏世黄門侍郎崔鴻乃考覈衆家辨其同
[006-36a]
異除煩補闕錯綜綱紀易其國書曰録主記曰傳都謂
十六國之春秋先是前趙有漢趙記平輿子和苞撰/
趙有上黨國記趙書徐光等撰/鄴都記趙紀燕田融等/
撰/前燕有燕紀杜輔撰/後燕有後書董統撰後申秀等/
取二燕合成一史/南燕有南燕録趙郡王景暉撰/漢有
漢書華陽國志漢乃蜀李勢也二書並常璩撰漢書後/
入晉秘閣改為蜀李書/前凉有凉國春秋索綬作/凉記
劉慶作/凉書索暉劉昞作/前秦有秦記車頻纂裴景仁/
[006-36b]
刪/後秦有秦史姚和都作/夏有國書趙思羣等作/西凉
西秦北燕之史或當代所書或他邦所録至崔鴻乃著
為十六國春秋
虞氏春秋虞卿説遊之士困於梁乃著書上採春秋下
觀近世由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凡八篇以刺譏國家得
失世傳之曰虞氏春秋
吕氏春秋吕不韋為丞相是時魏有信陵楚有春申趙
有平原齊有孟甞皆下士喜賔客以相傾不韋以秦之
[006-37a]
强羞不如亦招士厚遇之是時多辨士如荀卿之徒著
書布天下吕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
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
事號吕氏春秋布咸陽市門垂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
賔客有客増損一字者予千金
呉越春秋趙景/楚漢春秋陸賈/漢春秋後漢春秋魏春
孔衍/魏氏春秋晉陽春秋孫盛篤學不倦自少至老
不釋卷著魏氏春秋晉陽春秋詞直而理正咸稱良史
[006-37b]
焉既而桓温見之怒謂盛子曰枋頭誠為失利何至如
尊君所説若此史遂行自是當君門之事其子請刪改
盛大怒諸子遂改之盛冩兩本寄於慕容雋太元中孝
武博求異聞始於遼東得之考校多有不同書遂兩存
晉漢春秋唐春秋韋述呉兢/習鑿齒歸襄陽是時桓温
覬覦望鑿齒在郡著漢晉春秋以裁正之起後漢光武
終晉愍帝於三國之時蜀以宗室為正魏武雖受漢禪
晉尚為簒逆至文帝平蜀乃為漢亡而晉始興焉凡五
[006-38a]
十四卷
後史凖左傳體晉樂資春秋後傳 荀悦漢紀 張璠
後漢紀 劉璠梁典 孫盛春秋 干寶晉紀 裴子
野宋畧 呉均齊春秋 何之元梁典 王劭齊志
孔子没經傳不作于時文籍唯有戰國䇿及太史公書
而已至晉著作郎樂資乃追采二史撰為春秋後傳其
書始以周平王續前傳魯哀公于後至赧王入秦又以
秦文公之繼周終於二世之㓕合成三十卷漢獻帝命
[006-38b]
荀悦為編年體依附左傳著漢紀三十篇自後漢至於
髙齊如張璠孫盛干寳徐賈裴子野呉均何之元王劭
等其所著書或謂之紀或謂之畧或謂之志雖名各異
大抵皆依左傳以為的凖
 
 
 
 羣書考索巻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