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事物紀原 > 事物紀原 卷二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事物紀原卷二      宋 髙承 撰
  公式姓諱部八

 三代而上王言有典謨訓誥誓命凡六等其總謂之
 書漢初定儀則四品其四曰戒勅今勅是也自此帝
 王命令始稱勅至唐顯慶中始云不經鳳閣鸞臺不
 得稱勅勅之名遂定于此
[002-1b]
黄勅
 唐髙宗上元三年以制勅施行既為永式用白紙多
 為蟲蛀自今已後尚書省頒下諸州諸縣並用黄紙
 勅用黄紙自髙宗始也

 劉勰文心雕龍曰古者有命無制周禮太祝作六辭
 以通上下其二曰命是也蘇氏演義曰制也主也禁
 也斷也言君上用人或制斷而行之或禁制而止之
[002-2a]

 文心雕龍曰有熊唐虞同稱曰命其在三王事兼誥誓
 詔誥也教也所以告教百姓三代無文起于秦漢史
 記秦始皇二十六年李斯議命為制令為詔
鳳詔
 後趙石季龍置戲馬觀觀上安詔書用五色紙銜于
 木鳳口而頒之今大禮御樓肆赦亦用其事自石季
 龍始也
[002-2b]

 尚書湯黜夏作誥漢初太上皇稱之今太后亦稱之
 又所以命官授職皆為誥以成湯為之始蘇氏演義
 曰誥告也言布告王者之令使四方聞之今言告身
 者謂己身受其告令也
冊命
 漢儀四品一曰䇿書䇿簡也今冊命即是蓋始于漢
 書顧命曰丁卯命作冊書則漢縁周事也
[002-3a]
宣麻
 唐書百官志曰開元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為學士
 專掌内命凡拜免將相號令征伐皆用白麻則宣麻
 之始自明皇世也
宣頭
 筆談曰宣頭所起按唐故事中書舍人職掌誥詔皆
 寫四本一為底一為宣謂出行耳未以名書也晚唐
 樞宻使自禁中受㫖出付中書即謂之宣中書承受
[002-3b]
 録之于籍謂之宣底梁置崇政院專行宻命後唐復
 樞宻使以郭崇韜安重誨為之始分領政事不關中
 書直行下者謂之宣如中書之勑也是則宣頭之始
 出于晩唐而定于後唐也

 漢制王侯及郡守長吏于所部其指令皆稱教取敬
 敷五教之義今猶皇后稱教㫖疑始于漢王侯長吏
 之稱教也
[002-4a]

 堯咨四嶽舜命九官並陳詞不假書翰則敷奏以言
 章表之義也漢乃有章表奏駮四等則表蓋漢制也
 蘇氏演義曰表者白也言以情㫖表白于外也按衣
 外為表論語必表而出之以披露于意雜事曰漢定
 禮儀則有四品
上書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作書以戒此上書之始也七國
[002-4b]
 時臣子言事于其君皆曰上書秦改曰奏今亦有上
 書之事又通于臣下者也
轉對
 唐書薛珏傳珏為京兆尹司農供三宫蓄茹不足請
 市時韋彤為萬年令珏使禁賣徳宗怒奪彤俸帝疑
 下情不逹詔延英坐日許百司長官二員言闕失謂
 之巡對唐會要曰貞元中詔每御延英令諸司長官
 二人奏本司事常㕘官每巳二人引見訪以政事謂
[002-5a]
 之巡對宋朝因之曰轉對

 文心雕龍曰始于劉歆移太常孔稚圭因有北山移文今
 有移牒之名宜始此也

 又曰始于周穆王令祭公謀父為威譲之辭以責狄
 人也戰國䇿謂始于張儀檄楚誤矣蘇氏演義曰顔
 師古注急就章云檄激也以辭㫖慷慨發動之意又
[002-5b]
 曰邀檄也

 唐㑹要曰唐制諸司相質問三曰關開通其事也蓋
 始于唐宋朝神宗行官制用唐事
露布
 隋書志曰後魏每征戰尅㨗欲天下聞知乃書帛建
 于漆竿之上名為露布露布自此始也其後相因施
 行通典亦云爾按後漢桓帝時地數震李雲乃露布
[002-6a]
 上書移副三府注謂不封之晉代桓温北伐須露布
 文喚袁宏宏倚馬濡染不輒筆俄得七紙則露布晉
 已有矣
祝文
 自伊耆氏始為八蜡則有之其文曰土反其宅水歸
 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是也禮記云

 周制大夫已上有諡士則有誄是誄起于周也禮檀
[002-6b]
 弓魯莊公及宋戰縣賁父死之公誄之士之有誄自
 此始也按周禮六辭以通上下親踈逺近六曰誄注
 謂積累生時徳行以賜之命是也
殿下
 漢以來皇太子諸王稱殿下漢之前未聞唐初百官
 于皇太后亦稱之百官洎東宫官對皇太子亦呼之
 今雖親王亦避也始于漢續事始曰漢以前未有此
 呼魏志太祖定漢中杜襲始呼之時操封魏王故襲
[002-7a]
 呼殿下按此自杜襲始也酉陽雜俎曰秦漢以来于
 天子言陛下皇太子言殿下將言麾下使者言節下
 轂下二千石長吏言閤下父母言膝下通類相呼言
 足下
閤下
 沈約宋書三公黄閤共事前史無文按禮士韠與天
 子同公侯大夫即異注謂三公與天子禮數相亞故
 黄其閤示謙不敢斥尊疑是漢制疑閤下之呼出自
[002-7b]
 此矣故今呼三公曰閤下
足下
 異苑曰介之推逃禄抱樹燒死文公拊木哀嗟伐而
 製屐每懐其功俯視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稱當
 縁此爾史記戰國之士或上書時君或談説君前及
 相與論難多相斥曰足下蓋自七國相承至今也
下官
 通典曰宋孝武帝多猜忌諸國吏人于本國君不得
[002-8a]
 稱下官事在孝武孝建中本為王國避臣之稱而今
 人或以自謂也

 張璠漢記曰董卓呼三臺尚書以下自詣啟事然後
 得行此則啟事得名之始也魏國牋記始云啟末云
 謹啟晉宋以来與表俱用今止臣下以相往来也

 詩出車曰畏此簡書簡書者治行煞青作簡以書爾
[002-8b]
 今人直用紙名曰簡以通慶吊問候之禮取簡書之
 義尺牘類也錦帶前書曰書版曰牘書竹曰簡

 舜曰書用識哉春秋子家吊宣孟以書漢曰入牘陳
 遵所善是也故今曰書尺名雖見于有虞而實始于
 春秋
題緘
 事始曰唐元和中李趙公權傾天下四方緘翰日至
[002-9a]
 蒲路帥郤士美有珍獻趙公報書敘殷勤誤入振武
 封中振武阿跌光進知其誤還之公因命書吏凡有
 書題各籖官號以送之于今為式曰題緘也
門狀
 又曰漢初未有紙書名于刺削木竹為之後代稍用
 名紙唐武帝時李徳裕貴盛百官以舊刺禮輕至是
 留具銜候起居之狀至今貴賤通用謂之門狀稍貴
 禮隔者如公狀體為大狀
[002-9b]
名紙
 釋名曰書名字于奏上曰刺後漢禰衡初遊許下懐
 一刺既無所之適至于刺字漫滅蓋今名紙之制也
 則名紙之始起于漢刺也

 通厯洎帝王五運厯年記人皇之後有五姓四姓七
 姓十二姓紀則姓之始疑起于此而帝王世紀至太
 昊始曰庖犧氏風姓也易類是謀曰黄帝吹律定姓
[002-10a]
 疑姓自太昊始而黄帝定姓者因生賜姓之始也陸
 法言引風俗傳云張王李趙為黄帝賜姓

 春秋左氏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蓋命氏之原尚矣天皇而降皆稱雖盤古之初亦曰
 氏也
族望
 筆談曰世人以氏族相髙雖從古有之然未著盛自
[002-10b]
 魏氏銓摠人物以氏族亦不專任門地惟四夷則全
 以為貴賤如天竺以刹利婆羅門為貴種自餘為庶
 姓是也國主大臣各有種姓茍非貴種國人莫肯歸
 之庶姓雖有勞能亦自甘居大姓之下後魏據中原
 此俗遂盛于中國唐末方衰息也

 帝王世紀曰神農母名女登春秋鈎命決曰任姒感
 龍生帝魁注云魁炎帝名左傳曰太皥以龍紀官故
[002-11a]
 為龍師而龍名又太皥之母名華胥則名疑始于伏
 犧氏之前

 禮記郊特牲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冠而字成人之
 道也字所以貴名帝王世紀曰少皥帝名摯字青陽
 則自金天氏始為字也

 周禮小史之職有事詔王之諱注云先王之名禮卒
[002-11b]
 哭以木鐸徇于路捨故而諱新注故髙祖之諱新新
 死者之諱春秋左氏傳曰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
 之則是諱名自周人始也禮祭義云文王稱諱如見
 親
花押
 古者書名破真從草取其便于書記難於模倣唐書
 曰韋郇公陟每書陟字自號五雲體俗浸相緣率以
 為常後有不取其名出于機巧心法者此押字之初
[002-12a]
 也其原宜自韋陟始云
  禮祭郊祀部九

 禮記曰禮始諸飲食蓋自大昊取犧牲以供庖厨制
 嫁娶以儷皮為禮始也王子年拾遺記曰庖犧崇禮
 教以遵文通典曰伏羲以来五禮始彰堯舜之時咸
 備揚子法言曰法始乎伏羲而成乎堯匪伏匪堯禮
 義哨哨也
[002-12b]
祭祀
 王子年拾遺記曰庖犧使鬼物以致羣祠以犧牲登
 薦百神則祭祀之始也黄帝内傳曰黄帝始祀天祭
 地所以明天道史記曰髙陽潔誠以祭祀髙辛明鬼
 神而敬事之也
齋戒
 春秋命誠圖曰黄帝請問太一長生之道太一曰齋
 六丁可以成功内傳曰帝誓翦蚩尤乃齋三日以告
[002-13a]
 上帝此齋戒之始也
壇墠
 左氏注曰除地為墠築土為壇書金縢武王有疾周
 公為三壇同墠黄帝内傳乃有築壇墠事是為其制
 起自黄帝
郊丘
 通典曰黄帝封禪天地則郊丘之始矣又黄帝内傳
 曰王母既會帝于蓬莱帝歸乃築圓壇以祀天方壇
[002-13b]
 以祭地則圓丘方澤之始也
禘郊
 禮記祭法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
 則茲禮始于虞舜也
三嵗郊
 史記封禪書曰漢武即位之明年初至雍郊見五畤
 後常三嵗一郊則郊以三嵗自漢武帝始也
合祀
[002-14a]
 祀天于南郊祭地于北郊古今之通義也通典曰漢
 平帝立王莽頗改祭禮云天地有合有别有合者孟
 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親合祀天地于南郊于是始
 同祀于圓丘今南郊之合祀自王莽始也黄圖載元
 始四年嘗以嵗孟春親郊祭天南郊以地配望秩山
 川徧于群神天地位皆南鄉同席地差在東是也
明堂
 尸子曰黄帝曰合宮有虞曰總章商曰陽館周曰明
[002-14b]
 堂管子曰黄帝有明堂之議通典曰黄帝拜祀上帝
 于明堂唐虞祀五帝于五府夏后享祖宗于世室商
 人曰重屋周人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周禮又
 曰夏后世室商人重屋漢時公王帶畫黄帝明堂圖
 則明堂要自黄帝始也而孟詵錦帶前書紀鄭康成
 匠人夏世室注云上五室法五行木室處東北曰青
 陽火室東南曰明堂金室西南曰總章水室西北曰
 元堂土室中央曰太室蓋夏以不毁為名故曰世室
[002-15a]
 商加重檐故曰重屋周以明布政令故曰明堂餘見
 禮記月令也
封禪
 史記封禪書曰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無懐氏
 為之始蓋在太昊前也管子亦云遁甲開山記則太
 昊之後自女媧至無懐凡十五代乃在太昊後炎帝
 前也
神州
[002-15b]
 王者所居卜吉土五千里内之地名也通典于周制
 方丘篇始録之則是神州之祭自周人始也

 禮記曰社祭土而主陰氣左氏曰共工氏有子曰勾
 龍為后土實始為社漢書髙祖十年春有司奏令縣
 道常以春二月祀社稷以羊彘蓋自三代以来社稷
 為諸侯命祀秦罷侯置守故諸侯之職歸守令漢始
 以郡縣祀社稷也
[002-16a]

 禮稷為五穀之長昔烈山氏之子曰柱夏以上祀之
 實始為稷周棄為唐虞稷官湯既勝夏遷社而祀棄
 故自商以來祀之其州縣祭社稷儀蓋自皇朝祥符
 中始定之云

 臘蜡者嵗十二月合聚百物而索饗之也禮記郊特
 牲曰伊耆氏始為蜡又曰蜡之祭主先嗇而祭司嗇
[002-16b]
 先為田報祭也詩疏云伊耆神農並與大庭為一也
山川
 通典曰黄帝祭于山川典禮為多則山川祀秩始自
 黄帝氏也舜典望秩于山川也
籍田
 周制天子孟春躬耕籍田國語虢文公言之詳矣其
 事亦見于周官甸師之職及禮記則其禮周制也禮
 記武王耕籍田然後諸侯知所以敬
[002-17a]
先農
 漢文制春始耕于籍田官祀先農以一太牢則其祀
 由漢興也
先蠶
 周禮内宰詔王后蠶于北郊齋戒享先蠶禮亦雜記
 其事然禮之所紀多商周之制及其餘群小祀俱周
 典云
五祀
[002-17b]
 世本曰商湯作五祀井竈中霤行至周而七曰門行
 厲户竈司命中霤也
髙禖
 五經要義曰髙禖先王子孫之祀也注云髙辛妃簡
 狄吞燕卵而生契後王以為禖官典曰鄭注俱云後
 王不知起于何代也
靈星
 漢有天下髙祖制詔御史令天下立靈星祠蓋祈穀
[002-18a]
 也時漢興八年矣通典曰周制仲秋祭靈星于國之
 東南則非漢始祀之也
夀星
 通典曰周立夀星祠在下杜亳時奉焉宋朝㑹要曰
 景徳三年七月王欽若言禮記月令八月命有司秋
 分享夀星于南郊唐開元二十四年七月勅所司置
 夀星壇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今百神咸秩而獨略
 夀星望俾崇祀禮院言夀星南極老人星也爾雅云
[002-18b]
 夀星角亢也注云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云唐開元
 中上封事者言月令八月日月㑹于夀星居列宿之
 長請八月社日配夀星于太社壇享之當時遂勅特
 置夀星壇也
周伯
 宋朝㑹要曰大中祥符二年九月邢中和言景徳三
 年周伯星出角亢之下按角亢為泰山之根果符上
 封之應望于親郊日置周伯星于亢宿間禮院言司
[002-19a]
 天元奏周伯星出氐三度氐亢相去不逺並夀星之
 次乃設位于氐星之間
九宫
 又曰景徳三年九月王欽若言九宫貴神天寳立祀
 咸平四年三月杜鎬言唐明皇天寳中述九宫貴神
 次昊天上帝明皇肅宗皆嘗親祀又景祐二年四月
 章得象言唐天寳中術士蘇嘉慶始置九宫神壇于
 城東祭以四孟隨嵗改位行棊謂之飛位按唐㑹要
[002-19b]
 曰天寳三載十月十六日蘇嘉慶上言請于城東置
 九宫貴神壇每嵗四孟月祭也
大火
 又曰康定元年十月胡宿言按春秋士弱對晉侯曰
 古之火正或食于木陶唐火正曰閼伯居商丘祀大
 火焉説文曰火正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後世以
 為火祖相土契之曽孫代閼伯宋其後也商丘今南
 京則閼伯之神主祀大火願列祀官祭大火禮官議
[002-20a]
 曰閼伯為髙辛火正實居商丘主祀大火後世因之
 為貴神配火侑神功謂宜因作壇兆秩大火以閼伯
 配然則大火之祀始于帝嚳而宋朝仁宗復其典也
后土
 按西漢祭天于甘泉泰畤祭地于汾隂后土後漢始
 定南北郊然則汾隂后土本漢祀地祇之所也
宗廟
 禮緯元命包曰唐虞五廟沿革亦云昔唐虞五廟夏
[002-20b]
 后因之至商而七書咸有一徳曰七世之廟可以觀
 徳是也周兼文武二祧故九廟由唐虞推而上之明
 其前有至堯舜乃祭五廟爾
廟號
 王者祖有功宗有徳始自有虞祖髙陽而宗堯故舜
 典有歸格于藝祖受終于文祖大禹矢謨亦有受命
 于神宗之文商有天下太甲號太戊為中宗武丁為
 髙宗始列宗廟之號故漢氏因之西京有太宗世宗
[002-21a]
 東京有顯宗肅宗而唐室諸帝乃例稱之盖其事原
 于虞舜而備于商人也
朝獻
 筆談曰唐制有事於上帝則百神皆預祭吿惟太清
 宫太廟則上親行謂之奏吿止南郊為正祠天寳九
 載詔以吿者上吿下之詞今後太清宫宜稱朝獻太
 廟宜稱朝饗自此失奏吿之名又皆為正祠其禮自
 唐始也
[002-21b]
配天
 有虞為禘郊之禮以祀昊天上帝始有配食之事祭
 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是也虞以上尚徳用有徳
 者夏商稍用其姓代之先後至周始嚴父配天故孝
 經曰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周公郊祀后
 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注謂以父配
 天之禮始自周公蓋配天侑食肇于有虞而明堂之
 嚴父配帝則自周公始也
[002-22a]
配饗
 尚書盤庚之吿其臣曰兹予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
 與享之則功臣配享之禮由商人始也周禮有功者
 書于太常祭于大烝司勲詔之也趙簡子記祀董安
 于廟魏祀曹真于太祖廟又祫祀功臣二十一人也
木主
 典禮曰措之廟立之主曰帝檀弓曰商王綴重蓋廟
 所以蔵主宜始為廟即立主也
[002-22b]
版位
 宋朝㑹要曰景徳二年九月二日上封者言郊立天
 地神位不嚴望令重造詔王欽若詳閲修製十一月
 一日版位成貯以漆匣舁床覆以黄縑帕壇上四位
 以朱漆金字第二神位黒漆金字第三黒漆黄字第三以
 降黒漆朱字天地祖宗為一匣餘十二陛為一匣
牙盤
 又曰乾徳六年和峴言唐天寳中享太廟禮料外每
[002-23a]
 室加常食一牙盤五代遂廢詔自今親享廟别設牙
 盤食禘祫時享皆同之按唐㑹要曰天寳五載四月
 十六日詔享太廟宜料外每室加常食一牙盤則享
 廟之設牙盤食自唐明皇始也
獻菓
 史記叔孫通傳孝惠曾春出遊離宫通曰古者有春
 嘗菓今櫻桃熟可獻願因出取獻宗廟帝從之云諸
 菓之獻由此興也按禮記有天子羞含桃薦之寢廟
[002-23b]
 又似周制非始于通也
飲福
 宋朝會要曰乾徳元年十二月以南郊禮畢大宴于
 廣徳殿自後凡大禮畢皆設宴如此例曰飲福宴蓋
 自此其始也
青城
 又曰天聖二年三月太常禮院案周禮幕人掌帷幕
 幄帟綬之事鄭注云王出宫則有是事在傍曰帷在
[002-24a]
 上曰幕皆以布為之四合象宫室曰幄王所居之帳
 也帟若握中坐上承塵皆以繒為之綬組所以繫帷
 也又掌次云王大旅上帝則張氊案設皇邸祀五帝
 則張大次小次注曰次幄也大幄初徃所止居也小
 次既接祭退俟之處聖朝自太祖以來每行郊禮皆
 營青城幄殿即周禮大次也又于東壝門外設更衣
 殿即小次也是則宋朝之設青城自周制也
内寺
[002-24b]
 僧史略曰謂之道場内起于後魏得名于隋煬帝改
 僧寺曰道場置于宫中故曰内今宋朝洪福等殿安
 佛經聲鐘為内寺此其初也唐代宗始有其事
  崇奉褒冊部十
玉皇號
 宋朝㑹要曰大中祥符七年正月真宗詣玉清昭應
 宫率天下臣庶奏吿上玉皇聖號真宗實録曰大中
 祥符七年九月上對侍臣曰自元符之降朕欲與天
[002-25a]
 下臣庶同上玉皇聖號至天禧元年正月辛丑朔帝
 詣太初殿恭上玉皇大天帝聖號曰太上開天執符
 御厯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惟是疑會要所紀奏吿
 是八年事云章衡紀年通載曰大中祥符八年正月
 壬子朔上玉皇大帝號
聖祖號
 御製靈遇記曰景徳初王中正遇司命真君傳藥金
 法上之四年十一月降劉承規之直舍五年始奉上
[002-25b]
 徽號曰九天司命天尊真宗實録曰大中祥符五年
 十月十七日上夢景徳四年先降神人傳玉皇命云
 今汝祖趙有名此月二十四日降如唐真元事至日
 天尊降延恩殿閏十月己巳詔上九天司命保生天
 尊聖號曰聖祖上靈髙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闕/
                 保生天尊
 曰東岳司命上卿佑聖真君初封禪畢詔上司命天
 尊之號至是以聖祖臨降名稱相類故改上焉天禧
[002-26a]
 元年正月壬寅帝詣景靈宫天興殿恭上也然實録
 之記聖祖加號前後不同故備述二年中事云章衡
 紀年通載曰天禧元年辛丑朔上玉皇聖祖號寳冊
聖母號
 宋朝㑹要曰天禧元年三月六日冊上聖祖母懿號
 曰元天大聖后先是大中祥符五年制加上聖祖母
 號俟兖州太極觀成擇日奉上至是詔王旦等行冊
 禮也
[002-26b]
採訪號
 筆談曰廬山太平觀乃九天採訪使者祠自唐開元
 中創建元豐二年道士陶智仙門人陳若拙發地銅
 錢有應元保運四字至四年有詔進號九天採訪使
 者為應元保運真君遣内侍廖維持御書殿額賜之
 乃與錢文同符
黒煞號
 楊億談苑曰開寳中有神降于終南山進士張守真
[002-27a]
 自言我天之尊神號黒煞將軍與真武天蓬等列為
 天之大將太宗即位築宫終南山隂太平興國六年
 封翊聖將軍翊聖傳曰建隆之初鳳翔府盩厔縣民
 張守真遊終南山聞空中有召之者曰吾髙天大聖
 玉帝輔臣授命衞時乗龍降世太宗遣王守節王龜
 從就終南山下築宫興國初詔封翊聖將軍真宗受
 元符封泰山後大中祥符七年詔加號曰翊聖保徳
 真君
[002-27b]
真武號
 宋朝㑹要曰天禧二年閏四月詔醴泉所立觀曰祥
 源六月詔加真武號曰真武靈應真君
孔子封
 唐禮樂志曰明皇開元二十七年詔夫子稱先聖可
 諡曰文宣王遣三公持節冊命唐㑹要曰開元二十
 七年八月二十四日追諡孔子為文宣王其後嗣改
 封嗣文宣王二十七日命裴耀卿等就國子監冊命
[002-28a]
 宋朝㑹要曰大中祥符元年詔追諡𤣥聖文宣王五
 年十二月改諡至聖避聖祖諱也
孔子父
 宋朝㑹要曰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日勅叔梁紇
 宜追封齊國公顔氏追封魯國太夫人
孔子妻
 又勅亓官氏追封鄆國夫人
十哲封
[002-28b]
 唐㑹要曰開元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詔十哲並
 宜褒贈顔子亞聖須優其秩顔子封兖公閔子費侯
 等是也
七十子
 又詔七十子並宜追贈曽參贈成伯顓孫師陳伯是
 也制曰十哲之外曽參之倫未有稱謂宜䟽五等之
 封俾與先聖咸膺盛禮
周公封
[002-29a]
 宋朝㑹要曰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詔周文公旦可
 追封文憲王于兖州曲阜縣建廟春秋委州長吏致
 祭
太公封
 唐書肅宗紀曰上元元年閏四月己卯追封太公為
 武成王宋朝㑹要曰大中祥符元年十月詔維師尚
 父實贊隆周宜加諡昭烈武成王仍于青州建祠廟
老子號
[002-29b]
 又髙宗紀曰乾封元年二月己未追號老子太上𤣥
 元皇帝唐㑹要曰天寳二載正月十五日加號大聖
 祖八載六月十五日加號大道𤣥元皇帝十三載二
 十七日加號大聖祖髙上大道金闕𤣥元天皇大帝
 宋朝㑹要曰大中祥符六年八月十一日制謹奉上
 真元皇帝聖號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徳皇帝真宗寳
 録云六年七月庚午制也紀年通載云大中祥符七
 年正月戊申奉上太上老君尊號冊寳也
[002-30a]
李母號
 又武后紀曰光宅二年九月甲寅追尊老子母曰先
 天太后唐會要則云文明元年九月冊𤣥元皇帝妻
 為先天太后二説未知孰是
列子號
 唐會要曰天寳元年三月十九日李林甫奏列子號
 沖靈真人宋朝會要曰景徳二年二月九日詔沖靈
 真人宜進號冲虚至徳真人列子廟在圃田至是真
[002-30b]
 宗車駕經過故有此詔
莊子號
 又唐會要曰天寳元年二月十二日追贈莊子南華
 真人三月十九日李林甫奏文子列子莊子庚桑子
 其書各從其號為真經
文子號
 又曰天寳元年三月十九日李林甫奏文子號通𤣥
 真人庚桑子號洞靈真人宋朝會要曰大中祥符五
[002-31a]
 年十月二十六日禮儀院請改文子為通元真人
五嶽號
 唐㑹要曰垂拱七月一日封嵩嶽為神嶽大中王萬
 嵗通天元年四月一日又尊為皇帝神龍元年復為
 王先天二年八月二十日又封西嶽為金天王開元
 十三年封太山為天齊王天寳五載正月封中嶽為
 中天王南嶽司天王北嶽安天王宋朝㑹要曰大中
 祥符元年十月十五日詔泰山天齊王加號仁聖天
[002-31b]
 齊王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加號西嶽曰順聖金天王二十
 六日又詔加號中天王為崇聖中天王五月加上中嶽曰
 中天崇聖帝東嶽曰天齊仁聖帝南嶽曰司天昭聖帝西
 嶽曰金天順聖帝北嶽曰安天元聖帝
五鎮號
 隋書開皇十四年立冀鎮霍山祠開元禮惟祭四鎮
 開寳後益霍山為五唐天寳十載正月二十三日始封東
 鎮沂山為東安公南鎮㑹稽山為永興公西鎮呉山為
[002-32a]
 成徳公中鎮霍山為應聖公北鎮醫巫閭山為廣寧公
嶽后號
 宋朝會要曰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詔加
 上東嶽淑明后南嶽景明后西嶽肅明后北嶽靖明
 后中嶽正明后之號
四海號
 唐會要曰天寳十載正月二十三日封東海為廣徳公
 南海廣利公西海廣潤公北海廣澤公宋朝會要曰
[002-32b]
 康定二年十一月詔封東海為淵聖廣徳王南海洪
 聖廣利王西海通聖廣潤王北海沖聖廣澤王
四瀆號
 又唐㑹要曰天寳六載正月十二日封河為靈源公
 濟為清源公江為廣源公淮為長源公宋朝㑹要曰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詔河瀆進號為順聖
 靈源公康定二年詔封四瀆皆為王按三代命五嶽
 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唐始加其等也
[002-33a]
水府號
 宋朝㑹要曰大中祥符二年九月十七日詔江州馬
 當上水府廣祐寜江王宜封福善安江王太平州采
 石中水府濟逺定江王封順聖平江王潤州金山下
 水府虛肅鎮江王封昭信泰江王舊封江南保大中
 偽號至是始易之
追贈
 自武王克商追王太王王季故後代有追諡追尊之
[002-33b]
 典兩漢逮今人臣亦有追贈之制
追封
 漢書張賀傳賀為掖庭令宣帝以皇曽孫収養掖庭
 恩甚宻及帝即位追思賀封恩徳侯此則追封之始
 也
   樂舞聲歌部十一

 山海經曰祝融生長琴是處揺山始作樂風注云創
[002-34a]
 樂風曲也通典曰伏羲樂名扶來亦曰立本神農樂
 名扶持亦曰下謀隋樂記曰伏羲有網罟之歌伊耆
 有葦籥之音葛天八闋神農五絃其來尚矣吕氏春
 秋曰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捉足歌八闋則非長
 琴始為樂也世本曰伏犧造琴瑟是始為樂至黄帝
 命伶倫考八音調和八風為雲門之樂則其事于是
 乎備
樂府
[002-34b]
 通典曰漢武立樂府蓋始置之也樂府之名當起于
 此
胡部
 唐禮樂志曰自周陳以上雅鄭淆雜而無别隋文始
 分雅俗二部今俗樂二十八調是也又有倍四本冩
 樂形類雅音而曲出于胡部此名胡部之始也復有
 銀字中管之别皆前代應律之器後人失其傳而更
 異名故俗部諸曲悉源于雅樂筆談曰外國之聲前
[002-35a]
 自别為四夷樂唐天寳十三載始詔法曲與胡部合
 奏自此全失古注以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
 清樂合胡部為宴樂
教坊
 唐明皇開元二年于蓬萊宫側始立教坊以𨽻散樂
 倡優曼衍之戯餘見教坊使條
鈞容
 宋朝㑹要曰鈞容軍樂也太平興國三年詔籍軍中
[002-35b]
 之善樂者命曰引龍直每廵省逰幸則騎導車駕而
 奏樂端拱二年又選捧日等軍曉暢音律者増多其
 數蕃臣以樂工進亦𨽻之淳化三年改名鈞容直取
 鈞天之義
雲韶
 又曰雲韶部者黄門樂也開寳中平嶺表擇廣州内
 臣之聰警者得八十人令于教坊習樂賜名簫韶部
 雍熈初改名雲韶舊唐志曰武徳以來置内教坊于
[002-36a]
 禁中則天改曰雲韶府會要曰如意元年五月二十
 八日也則雲韶之名已見于是矣
律法
 通典曰伏犧氏作易紀陽氣之初以為律法此蓋其
 肇也
律吕
 吕氏春秋曰黄帝命伶倫自大夏之西阮隃之陰取
 竹于解谷以生空竅厚均者斷兩節間長三寸九分
[002-36b]
 而吹之以為十二筒聽鳳鳴以為十二律雄鳴六為
 律雌鳴六為吕月令章句曰上古聖人本陰陽别風
 聲乃截竹為管謂之律晉律厯志曰黄帝令伶倫造
 律吕也
二變
 通典曰商以前但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自周加文武
 二聲謂之二變孟詵錦帶前書曰變宫變徵自商以
 前皆用五聲以配十二辰至周武王克商之時從午
[002-37a]
 至子天有七助故加文武二變聲是為七音五聲為
 體二變為和依此相生迭為之宫尚書大傳云七始
 為七其五聲為正二聲為變然則變宫變徵乃始于
 周也按國語周景王問七律伶州鳩曰武王伐商嵗
 在鶉火月在天駟星在天黿姬氏出自天黿自鶉及
 駟七列南北之揆七同凡神人以數合之以聲昭之
 然後可同也故以七同其數而律和其聲故有七律
 此蓋其始也
[002-37b]
諸調
 筆談曰宫商角為正聲徵羽為變聲加變徵則從變
 之聲已瀆矣隋鄭譯始調具之均展轉相生為八十
 四調清濁溷淆紛亂無綂並流為新聲自後有犯聲
 側聲主煞寄煞偏字傍字雙半字之法然則今胡部
 諸調皆源于鄭譯
三臺
 三十拍曲名也劉公嘉話録曰三臺送酒蓋因北齊
[002-38a]
 文宣毁銅雀臺别築二箇臺宫人拍手呼上臺因以
 送酒李氏資暇曰昔鄴中有三臺石季龍遊宴之所
 樂工造此曲促飲也又一説蔡邕自御史累遷尚書
 三日之間歴三臺樂府以邕曉音律製此曲以悦之
 未知孰是
小詞
 筆談曰古詩皆詠之然後以聲依之詠以成曲謂之
 協律詩外有和聲所謂曲也唐人乃以詞填入曲中
[002-38b]
 不復用和聲此格雖云自王涯始然貞元元和之間
 為之者已多有在涯前者又小曲有咸陽沽酒寳釵
 空之句李白作花間集乃云張泌所為莫知孰是楊
 繪本事曲子云近世謂小詞起于温飛卿然王建白
 居易前于飛卿久矣王建有宫中三臺宫中調笑樂
 天有謝秋娘咸在本集與今小詞同花間集序則云
 起自李太白謝秋娘一云望江南又曰近傳一闋云
 李白製即今菩薩蠻其詞非白不能及此信其自白
[002-39a]
 始也劉斧青瑣集隋海記中有望江南調即煬帝世
 已有其事也
鼓吹
 唐樂志曰黄帝使岐伯作鼓吹以揚徳建武蔡邕禮
 志亦云然唐紹傳曰紹謂鼓吹本軍容黄帝戰涿鹿
 以為警衛也
凱歌
 蔡邕禮志曰黄帝使岐伯作軍樂凱歌今廻軍有樂
[002-39b]
 即其遺意也
女樂
 列女傳曰夏桀既棄禮義淫于婦人求四方美女積
 之後宫作爛漫之樂晉獻公欲伐虞遺以女樂二八
 左傳鄭略晉侯以女樂論語齊人歸魯女樂自周末
 皆有而桀為之始

 漢元帝時京房造準中瑟而十三絃隠開九尺中央
[002-40a]
 一絃下有盡分寸六十律之節宋朝仁宗時阮逸胡
 瑗輩復用其制作之

 山海經曰夏后開上三嬪乎天得九歌九辯以下焉
 又曰帝俊有子八人是始歌舞夏侯𤣥辯樂論曰伏
 犧有網罟之歌吕氏春秋有葛天氏歌八闋一曰載
 人二𤣥鳥三逐草木四奮五穀五天帝六達帝功七
 依地徳八物禽獸之極則歌以太昊為始蓋太昊之
[002-40b]
 後十三代有葛天氏故也

 山海經曰刑天與帝爭神帝㫁其首乃以乳為眼以
 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又曰帝俊八子是始為舞孟頻
 引教坊記曰昔隂康氏次葛天氏元氣肇分災沴未
 弭民多重膇之疾思所以通利關節是始制舞然則
 舞自康氏始也吕氏春秋曰陶唐氏之始隂多滯伏
 民多壅閼故為作舞以宣導之誤矣孟詵錦帶前書
[002-41a]
 則云舞樂之興始于黄帝故周用六代之樂越取黄
 帝以謂始舞可尊也周禮六舞五曰人舞注無所執
 以手䄂為威儀祀星辰舞之即今代之舞出于此也

 月令章句曰上古聖人本隂陽别風聲審清濁不可
 以文載口傳于是始鑄金作鐘以主十二月之聲山
 海經曰炎帝之孫岐伯因鼓遂為鐘又曰岐伯生鼓
 延是始為鐘吕氏春秋曰黄帝命伶倫鑄十二鐘世
[002-41b]
 本曰黄帝工人垂所造皇圖要紀曰帝嚳造鐘磬禮
 曰垂之和鐘鄭康成云垂堯時鐘工也
鎛鐘
 隋音樂志曰鏄鐘即黄帝所命伶倫鑄十二鐘和五
 音者也宋朝㑹要載馮元等議曰昔黄帝命伶倫與
 營援鑄十二鐘以調月律今鏄鐘是也

 禮記明堂位曰土鼔蕢桴伊耆氏之樂也帝王世紀曰
[002-42a]
 黄帝煞䕫以其皮為鼓黄帝内傳曰帝與蚩尤戰𤣥
 女為帝製䕫牛鼓又請帝製鼓鼙以當雷霆世本曰
 夷作鼓蓋起于伊耆氏之土鼓也
鼓足
 又明堂位曰夏后氏之鼓足鄭注云足是四足毛公
 詩注曰夏后氏足鼓隋音樂志曰建鼓夏后氏加四
 足謂之鼓足
建鼓
[002-42b]
 同前又曰商楹鼓詩商頌曰置我鞉鼓毛公注云商
 人置鼓鄭箋云其改夏之制乃始植我商家之鼓楹
 謂之柱楹貫植鞉雖不植貫而搖之商人柱貫之謂
 之楹鼓近代相承植而員之謂之建鼓蓋商所作也
 又棲翔鷺于上不知何代所加或曰鵠取其聲揚而
 逺聞或曰鷺鼓精越王勾踐大鼓于雷門以厭呉晉
 時移于建康有雙鷺哾鼓而飛入雲或曰皆非也詩
 云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古之君子悲周道
[002-43a]
 之衰頌聲輟飾鼓以鷺存其風流未知孰是
懸鼓
 明堂位曰周懸鼓按周頌有瞽之詩曰應田懸鼓周
 禮雷靈路晉鼛等鼓皆有簨簴以懸之隋音樂志曰
 建鼓周人懸之謂之懸鼓

 説文曰無勾氏作磬世本亦云又曰叔所造不知何
 代人古史考曰堯時人也樂録曰磬叔傳作禮記曰
[002-43b]
 叔之離磬皇圖要紀曰帝嚳造鐘磬通禮義纂曰黄
 帝使伶倫造磬也
簨簴
 禮記曰夏后氏龍簨簴蓋樂之制自造鐘磬則宜有
 簨簴而飾之以龍則自夏后氏始也
方響
 通典曰梁有銅磬則今方響也方響以鐵為之以代
 磬唐書禮樂志曰方響體以應石審此則是出于編
[002-44a]
 磬之制而梁始為之者也

 文選西都賦曰伏犧作琴世本曰伏犧造琴琴操曰
 伏犧作琴長三尺六寸六分琴書曰伏犧氏王天下
 削桐為琴廣雅曰伏犧氏琴長七尺二寸説文曰琴
 神農所造桐越練朱五絃至周文增其二帝王世紀
 曰炎帝作五絃之琴桓譚新論曰神農氏始削桐為
 琴繩絲為絃又曰周文王武王各加一絃廣雅又云
[002-44b]
 神農琴長三尺六寸六分止有五絃文王增二絃隋
 音樂志曰琴神農制為五絃周文王加二絃為七者
 也髙氏小史曰炎帝教人作五絃之琴通禮義纂曰
 堯使母勾作琴五絃揚雄琴清英曰舜彈五絃琴堯
 加二絃山海經曰帝俊生晏龍是始為琴禮記曰舜
 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雖諸家記所始長短增絃不
 同要之以太昊作之為是趙惟暕又云琴始自伏犧
 爾雅曰大琴曰離二十絃傳此是伏犧所制
[002-45a]
一絃琴
 通典曰一絃琴有十二柱柱如琵琶晉紀曰孫登居
 白鹿蘇門二山彈一絃琴按拾遺記云師延商樂工
 也商時摠修三皇五帝之樂撫一絃之琴或作瑟則
 地祇皆升是商代則有矣今瞽者撫之以擬曲者是
擊琴
 通典曰擊琴栁惲所作惲嘗為文思有所屬援筆誤
 中琴因以管承絃又以竹片約而束之使絃急而聲
[002-45b]
 亮舉以擊之以節曲按南史栁惲傳初父世隆彈琴
 為士流第一惲每奏父曲嘗感思復變體備冩古曲
 嘗賦詩未就以箄捶琴坐客過以筯扣之惲驚其哀
 韻乃制其雅音後傳擊琴自于此今世俗有彈獨絃
 琴以竹作扣擊之節疑此也馬明生别傳曰明生隨
 神女入石室金床玉几彈琴有一絃五音並奏

 世本曰伏犧造瑟王子年拾遺記曰庖犧氏絃桑為
[002-46a]
 瑟世本又曰庖犧氏作瑟五十絃後黄帝使素女鼓
 瑟哀不自勝破為二十五絃具二均聲帝王世紀曰
 伏犧作瑟三十六絃隋音樂志曰瑟二十七絃伏犧
 所作者也髙氏小史曰太昊作二十五絃之瑟西都
 賦曰神農造瑟吕氏春秋曰朱襄氏之王天下多風
 陽氣畜積果實不成故士達作五絃之瑟髙誘曰士
 達朱襄之臣瞽叟制為十五絃舜益以八絃為二十
 三絃山海經曰晏龍始為瑟數説雖異以世本之説
[002-46b]
 為得

 通典曰秦琵琶也武后時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銅
 器似琵琶而圓時人莫識之元行沖曰此阮咸所造
 命匠人以木為之行沖以其形似月聲合琴名月琴
 社佑以為晉竹林七賢圖阮咸所彈與此同因謂之
 阮咸李氏資暇曰唐中宗朝元行沖為太常少卿有
 人于古塜獲銅鑄樂似琵琶而圓獻于元公元曰此
[002-47a]
 阮仲容所造命工以木為之音韻清朗頗難名之權
 以仲容姓名呼焉阮公昔賢豈可以其名氏號樂器
 乎元以其形似月聲合琴因是名月琴自是知之者
 不以舊名呼或謂咸豐肥創此器以移琴聲四絃十
 三柱倚膝摐之謂之璧以代撫琴之艱也今人但直
 曰阮也
箜篌
 釋名曰師涓所作靡靡之樂耳蓋空國之侯所好也
[002-47b]
 晉應劭曰漢武令侯調始造此器史記封禪書漢武
 禱祠太一后土如用樂作空侯杜佑曰或云侯暉其
 聲坎坎應節故曰坎侯訛為空侯侯者因樂人姓耳
 謂師延作非也風俗通曰漢武令樂人侯調依琴作
 坎侯宋臨川守劉義慶空侯賦曰侯牽化而始造通
 典説其形似瑟而小用撥彈之非今器也又有云空
 侯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三絃抱于懐
 中兩手齊奏之謂之擘正今物也續漢書曰靈帝胡
[002-48a]
 服作胡空侯隋音樂志曰立箜篌出自西域非華夏
 舊器也

 陸法言切韻曰箏秦蒙恬所造風俗通曰箏秦聲也
 而五絃今十三絃不知誰作傅𤣥箏賦序曰或以謂
 蒙恬造亡國之臣蓋不能關思也隋音樂志曰箏十
 三絃所謂秦聲蒙恬所作也又風俗通曰按禮樂記
 箏筑身今箏形如瑟不知誰改傅子曰上圓象天下
[002-48b]
 平象地中空凖六合絃柱十二擬十二月乃仁智之
 器阮瑀箏賦曰長六尺應律數晉陶融妻陳氏箏后
 䕫創制子野考成也
琵琶
 風俗通曰琵琶近代樂家所作不知其始樂府雜録
 曰始自烏孫公主造馬上彈之王諐期終幕祠儀曰
 出于絃鼗傅𤣥琵琶賦序曰故老云漢遣烏孫公主
 嫁昆彌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箏筑空侯之聲
[002-49a]
 作馬上之樂以方語目之曰琵琶釋名曰本起于胡
 中馬上所鼓石崇以謂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
 作樂以慰其思隋音樂志曰曲項琵琶出自西域非
 華夏舊器也事始云或云碎葉國所獻
嵇琴
 杜摯賦序曰秦末人苦長城之役絃鼗而鼓之記以
 為琵琶之始按鼗如鼓而小有柄長尺餘然則繫絃
 于鼓首而屬之于柄末與琵琶極不彷彿其状則今
[002-49b]
 嵇琴也是嵇琴為絃鼗遺象明矣唐禮樂志曰琵琶
 體圓修頸而小號秦漢子蓋絃鼗之遺製出于胡中
 傳為秦漢所作今人又號嵇琴為秦漢子通典亦云
 秦漢子本出胡中俗傳是漢制兼以秦制者蓋兼用
 秦漢之法而諸家皆記為琵琶之始何也或曰嵇琴
 嵇康所製故名嵇琴雖出于傳誦而理或然也

 通禮義纂曰伏犧作簫十六管事始云女媧造風俗
[002-50a]
 通曰舜作竹簫其形參差以象鳳翼十管長尺二寸
 世本亦曰舜造長二尺隋音樂志曰簫十六管長二
 尺舜所造者也各不同而古今以為舜作

 世本曰蘇成公所造古史考謂成公善篪耳又曰暴
 辛公所造舊制一曰管不知辛公何代人然非舜前
 明矣舜時西王母獻管則辛公安得造也隋書音樂
 志曰篪長尺四寸八孔蘇公所作者也通厯曰帝嚳
[002-50b]
 平共工之亂作鼗鼓控揭塤篪故樂記以為聖人作
 為徳音之音也
觱篥
 説文曰乃羌人所吹屠觱以驚馬樂録曰笳管也何
 承天纂文曰羗胡樂器出于胡中其聲悲本名悲栗
 通典亦云或曰胡人吹之以驚中國馬後乃以笳為
 首以竹為管樂府雜録曰本龜兹國樂唐編鹵簿名
 為笳管用之雅樂以為雅管六竅則為鳳管令狐揆
[002-51a]
 樂要曰篳栗出于胡中或云龜兹國也徐景山云本
 胡人牧馬截骨為筒用蘆貫首吹之以驚群馬因而
 為竅以成音律今胡部在管音前故世亦云頭管

 馬融長笛賦序曰此器起于近代本出羗中風俗通
 曰漢武時丘仲所造長尺四寸七孔京房曰丘仲工
 其事不言所造廣雅曰籥謂之笛有七孔而周官笙
 師教龡音/滌藝文類聚有宋玉笛賦則笛前于丘仲
[002-51b]
 逺矣隋書音樂志曰笛漢武帝時丘仲所作者也京
 房備五音有七孔以應七聲太平御覽曰黄帝使伶
 倫伐竹于昆溪斬而作笛吹之作鳳鳴筆談曰有雅
 笛有羗笛其形制所始舊説皆不同後漢馬融所賦
 長笛空洞無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出其背正似今尺
 八李善為之注云七孔長一尺四寸此乃今横笛耳
 鼓吹部謂之横吹非融所賦者融賦云易京君明識
 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
[002-52a]
 五音畢沈約宋書亦云京房備其五音周禮笙師注
 杜子春云乃今時所吹五空竹以融約所謂論
 之則古不應有五孔子春之説亦未為然也三禮
 圖亦横設而五孔不知出何典據樂要曰笛自丘
 仲以七孔一尺四寸之長六帖曰笛本四孔京房加
 以一按馬融賦云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
 已龍鳴水中不見矣截竹吹之聲相似易京君明識
 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
[002-52b]
 五音畢

 禮記曰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注云伊耆古
 天子號則籥蓋伊耆氏所作也

 杜摯笳賦序曰昔伯陽避亂入戎懐土遂建斯樂一
 名長離舊録有其物不記所出本末云胡人卷蘆葉
 吹之故曰胡笳亦云李伯陽入西戎所造
[002-53a]

 禮記明堂位曰女媧之笙簧簧笙中之簧也世本曰
 女媧作笙簧髙氏小史亦云曹植女媧贊曰造簧作
 笙隋音樂志曰笙竽並女媧之所作也

 世本曰隨作竽注云隨女媧之臣也通禮義纂曰漢
 武帝時丘仲作竽笙三十六管而韓子有齊宣王好
 吹竽之事則竽非丘仲所作明矣世本之説是
[002-53b]

 又曰壎暴辛公所作宋均云周平王時諸侯通典曰
 不知何代人周之畿内有暴國豈其人乎承謂世本
 所記當是以詩有暴公為卿士而譛蘇公蘇公作何
 人斯以絶之其詩云伯氏吹壎仲氏吹篪以言其俱
 為王臣恩如兄弟故謂伯仲耳其相應和如壎篪也
 便謂暴公作壎蘇公造篪云按樂記曰聖人作為鞉
 鼓控掲壎篪此六者徳音之音也言聖人作為則明
[002-54a]
 非暴公所能作矣隋音樂志亦謂壎六孔暴辛公之
 所作非也通厯曰帝嚳造王子年拾遺記乃云庖犧
 灼土為壎也
擊甌
 吕氏春秋曰堯使質以麋絡魚缶而鼓之詩宛丘曰
 坎其擊缶史記秦趙會澠池秦王擊缶則古有擊缶
 為樂者擊甌蓋擊缶之遺事也唐大中初郭道源善
 之用越甌邢甌十二旋加減水以筯擊之其音妙于
[002-54b]
 方響昔人于此記其法疑其自道源始也

 吕氏春秋曰帝嚳使倕作鼗通厯曰帝嚳平共工之
 亂作鼗鼓
羯鼓
 羯鼓録曰以戎羯之鼓故曰羯鼓唐禮樂志曰蓋本
 戎羯之樂其音太蔟一均明皇帝稱八音之領袖諸
 樂不可方也通典曰以出羯中故號羯
[002-55a]
柷敔
 禮樂記曰聖人作為控掲注云謂柷敔也通厯曰帝
 嚳平共工之亂作控掲
拍板
 樂府雜録曰明皇令黄幡綽撰拍板譜綽曰但有耳
 道則不失其節奏通典有擊以代抃抃擊節也因其
 聲以節舞拍板蓋出于擊節也又晉魏之代有宋識
 善擊節然以板拍之而代擊節是則拍板之始也鄴
[002-55b]
 城舊事曰華林園齊武成時穿池為北海中有宻作
 堂以船為脚作木人七一拍板則此器已見于北齊
 矣

 通典曰鈸亦名銅盤出西戎及南蠻其圓數寸隱起
 如涇漚貫之以韋相擊以和樂南蠻大者圓數尺或
 謂齊穆王素所造
  輿駕羽衞部十二
[002-56a]
鹵簿
 炙轂子曰車駕行羽儀導䕶謂之鹵簿自秦漢始有
 其名後漢胡廣作天子出行鹵大楯也所以扞敵部
 伍之次皆著之簿儀其五兵獨以楯為名者行道之
 時甲楯居外餘兵在内故但言鹵簿五禮精義曰鹵
 大盾也以大盾領一部之人故名鹵簿

 西京雜記漢朝輿駕有象車鼓吹十三人中道晉輿
[002-56b]
 服志曰象車漢鹵簿最在前晉諸公讚曰晉時南越
 獻馴象為作車令越人騎之帝行則以試橋梁通典
 曰晉武帝太康中平呉南越獻馴象詔作大車駕之
 使越人騎之大駕鹵簿行則試橋梁宋朝㑹要曰漢
 鹵簿象最在前晉作大車駕之以試橋梁皇朝象亦
 居先設木蓮花坐金蕉葉然則象之先導自漢始也
駕頭
 筆談曰正衙法座香木為之加金飾四足墮角其前
[002-57a]
 小偃織藤冒之每車駕出幸則使老内臣馬上抱之
 曰駕頭
虞候
 春秋時晉有候正主斥候又有原候候奄則虞候之
 名蓋因此齊晏子云藪之薪蒸虞候守之本山澤望
 候之官李靖兵法有左右虞候名同而職異矣
佽飛
 漢百官表曰少府官屬秦有左弋武帝太初元年更
[002-57b]
 為佽飛吕氏春秋曰荆有兹非渡江兩蛟繞舟兹非
 拔劔殺之荆王任以執圭後世以為勇力之官兹佽
 音相近許慎曰佽便利也顔師古以謂取勇力人以
 名官亦取其便利輕捷若飛故號佽飛今大駕鹵簿
 備此二者以為儀衛
指南
 樂臺注鬼谷子曰肅慎還周公恐其迷路造指南車
 送之古史考亦云周公作或曰管仲作崔豹古今註
[002-58a]
 曰舊説周公所作周公致太平越裳氏重譯來獻使
 者迷其歸路周公錫以軿車五乗皆為司南之製按
 黄帝内傳曰𤣥女為帝製司南車當其前志林曰黄
 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人皆
 惑帝令風后法斗機作指南車以别四方古今註又
 曰指南車起于黄帝戰蚩尤作大霧迷四方于是作
 指南車也
記里
[002-58b]
 古今註曰大章車所以識道里也起于西京亦曰記
 里車黄帝内傳曰𤣥女為帝製司南車當其前記里
 車居其右則是其制始自黄帝造之非西漢所作也
白鷺
 通典曰隋置一名鼓吹車車上施層樓樓上有翔鸞
 棲焉宋朝㑹要曰隋所制也柱杪刻木為鷺銜鵞毛
 筩
鸞旗
[002-59a]
 通典曰鸞旗車漢制編羽旄列繫幡傍胡廣曰以銅
 作鸞鳥于車衡上宋朝會要曰漢制為前驅上載赤
 旗繡鸞也皇祐大饗明堂記曰景祐五年重制此旗
 赤質繡鸞載以車也
崇徳
 宋朝會要曰崇徳車本秦辟惡車也上有桃弧棘矢
 所以禳却不祥乾徳元年八月改今名中載黄旗太
 卜令在車執旗古今註曰辟惡車秦製也桃弓葦矢
[002-59b]
 所以祓除不祥故曰辟惡
皮軒
 通典曰皮軒車漢制以虎皮為軒宋朝會要曰漢制
 前驅車也取曲禮前有士師則載虎皮之義也
相風
 黄帝内傳有相風烏制疑黄帝始作之也拾遺記曰
 少昊母曰皇娥游窮桑之浦有神童稱為白帝子與
 皇娥讌戲汎于海以桂枝為表結芳茅為旌刻玉為
[002-60a]
 鳩置于表端言知四時之候今之相風烏亦其遺像
 古今註曰相風為夏禹所作周遷輿服雜事曰相風
 周公所造即鳴鳶之象禮曰前有塵埃則載鳴鳶後
 代改為烏沈約輿服志曰相風烏秦制
鐘鼓輿
 宋朝㑹要曰隋大駕鐘車鼓車也隋大業雜記曰大
 駕羽衛有行漏車鐘車鼓車今為輿
行漏
[002-60b]
 又宋朝㑹要曰隋大業行漏車也蓋隋制
十二神
 宋朝㑹要又曰開寳新定禮所増大饗明堂記曰十
 二神輿載十二月之神象自鉦鼓漏鐘及神輿舊禮
 令無文開寳通禮新加
儀馬
 今導駕有御馬分左右按自漢有之西京雜記漢朝
 輿駕祀甘泉汾隂罼䍐左右及節十六後乃有御馬
[002-61a]
 三則儀馬之設自漢始也
香鐙
 宋朝㑹要曰香鐙唐制也
腰輿
 通典曰唐有腰輿大駕先五輅行
五輅
 隋書禮儀志曰輅虞氏謂之鸞車夏后謂之鉤車商
 謂之大輅周謂之乗輅按此則謂之輅者自商人始
[002-61b]
 也周人初制五輅金玉象革以飾諸末木無飾後漢
 加文晉兩廂加鵾翅時亦謂之鵾車注旂旗于左
 加棨㦸于右皆槖藏之㦸韜以繡黻
大輦
 宋朝㑹要曰周官巾車氏有輦車以人組挽之宫中
 從容所乗建隆四年南郊陶穀為禮儀使創意造為
 大輦也
芳亭
[002-62a]
 通典唐制輦七其五曰芳亭輦蓋始以為大駕羽衛
 也
鳳輦
 又曰唐輦有七一曰大鳳輦前世無文疑唐所造也
 今止曰鳳輦
小輿
 又通典曰按小輿今犢車軿車之流宋制小輿形如
 軺車小行幸則乗之
[002-62b]
五牛輅
 通典曰東晉過江副車遺缺有事權以馬車代之建
 旗其上後制五色木牛象五時車立旗于背行則使
 人輿之牛取負重致逺而安旗常纒而不舒所謂徳
 車綏旌晉書輿服志曰五牛旗平呉後所造以五牛
 建旗車設五牛青赤在左黄在中白黑在右周遷輿
 服雜事亦云晉平呉後造非過江始為也
副車
[002-63a]
 禮記有貳車鄭康成云副車又有佐車然則副車亦
 周事也通典曰秦平天下以諸侯之車為副又周禮
 戎車五倅有戎輅及廣闕苹輕等車之倅倅副也則
 輅車有副周制然也
金根
 古今註曰秦制也秦并天下閲三代之輿服謂商得
 瑞山車一曰金根故作金根之車乃増飾而乗御漢
 因為乗輿董巴輿服志曰商瑞山車金根之色商人
[002-63b]
 以為大輅于是秦始皇作金根之車漢承秦制為乗
 輿孔子所謂乗商之輅也然則金根之制蓋出于商
 人大輅之法大戴禮曰昔成湯郊祀因有山車之瑞
 亦謂桑根秦謂金根商輅矣
耕根
 通典曰漢制如副車有三蓋一曰芝車置耒耜之
 箙上親耕所乗晉駕駟隋以青質羽葆雕裝軾平青
 嚢盛耒耜而加之也
[002-64a]
進賢車
 安車也通典曰周致仕之老及后乗之漢有五時安
 車各以方色宋朝㑹要曰進賢古安車也乾徳元年
 八月改
明逺
 宋朝㑹要曰古四望車也駕以牛乾徳元年八月改
 仍駕四馬制如屋上層四面垂簾通典曰齊四望車
 亦曰皇輪車以加貴臣按齊已上無文便為齊制明
[002-64b]
 矣又曰唐始駕四馬也
羊車
 通典曰晉制宋朝㑹要曰古輦車也亦為畫輪車駕
 以牛隋駕果下馬今亦駕以二馬景祐五年九月賈
 昌朝上言羊車本漢晉之代乗于後宫隋大業中增
 金寳之飾駕以小駟馭以丱童自是以來遂為法從
 宋綬議引後漢劉熈釋名曰羸車羊車各以其駕名
 之隋禮儀志曰漢氏或以人牽或駕果下馬此乃漢
[002-65a]
 代已有晉武偶取乗于後宫非特為掖庭制也然則
 羊車漢儀非晉始有也
黄鉞車
 宋朝㑹要曰黄鉞車漢制乗輿建之唐初元貞觀後
 始加古今註曰金斧黄鉞也三代用之斷斬金以黄
 為乗輿之飾武王以黄鉞斬紂故王者以為戒通典
 以為晉制
豹尾
[002-65b]
 古今註曰周禮也所以象君子豹變尾言謙也古軍
 正建之今惟乗輿得建謂晉代也通典曰漢制大駕
 法駕出屬車最後一乗懸豹尾豹尾以前比省中宋
 志按徐廣淮南子軍正執豹皮以正其衆禮記前有
 士師則載虎皮乗輿豹尾以其義類宋朝㑹要曰唐
 貞觀後始加此車于鹵簿内
屬車
 周末諸侯有貳車九乗貳車即屬車也亦周制所有
[002-66a]
 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八十一乗
建旂
 沈約輿服志曰車服以庸著在唐典夏建旌旂辨其
 尊卑通典曰夏后氏俾車正奚仲建旂旐尊卑上下
 各有等級則車輅之建旂常始于禹也通典曰黄帝
 設五旗夏后奚仲為車正建旗斿旐以别尊卑等級
 也

[002-66b]
 易言黄帝服牛乗馬則馬駕之初也至陶唐氏始乗
 彤車白馬則齊毫之始也通典以堯乗白馬駕馬之
 始古史考以禹時奚仲駕馬誤矣世本曰黄帝之臣
 臣胲作服牛相土作駕馬吕氏春秋曰乗時作駕主
 永作服牛也髙氏小史云太昊服牛乗馬

 通典曰昔人皇乗雲駕六羽出谷及五龍氏乗龍上
 下以理此乗之始也
[002-67a]
駕六
 昔人皇駕六羽史記曰秦并天下自以水徳故始駕
 六馬按夏書五子之歌曰若朽索之御六馬則駕六
 之制夏后已然非自秦始皇起也逸禮王度記曰天
 子駕六馬諸侯四大夫士二庶人一易京房春秋公
 羊説皆云天子駕六許慎亦云而周禮四馬為乗詩
 天子至大夫同駕四頋命時諸侯皆布乗黄朱後漢
 輿服志劉昭補注云今帝者駕六此自漢制與古異
[002-67b]
 爾
大安輦
 宋朝㑹要曰乾興元年九月禮儀院奏周守恩狀奉
 聖㫖製造皇太后御座檐子乞詳定制度所稱名曰
 詔以大安輦為名

 通典曰夏后末代制輦商曰胡奴車周曰輜車隋制
 輦而不施輪以人荷之注云人牽為輦正義曰秦始
[002-68a]
 皇去其輪而輿之漢代遂為人君之乗亦曰秦也
 
 
 
 
 
 
 
[002-68b]
 
 
 
 
 
 
 
 事物紀原卷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