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春明夢餘錄 > 春明夢餘錄 卷三十二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明夢餘録卷三十二
          吏部左侍郎孫承澤撰
  翰林院
翰林院在東長安門外北向其西則鑾駕庫東則玉河
橋元之鴻臚署也正統七年始建為院初為三品衙門
後改正五品定學士一人侍讀學士二人侍講學士二
人為正官侍讀侍講各三人五經博士五人侍書二人
[032-1b]
待詔一人為屬官修撰二人編修四人檢討四人為史
官而孔目為首領官其院事主於内閣大學士而掌印
則以學士或侍郎詹事等官兼學士或春坊官署掌内
閣行移用翰林院印而各衙門章奏文移亦止曰行翰
林院學士之職掌詞翰禮文草誥勅詳正圖籍考議制
度以文學備顧問出入侍從參謀議凡經筵日講修書
皆承受而統領焉講讀職專勸講經史五經博士業專
經佐學士講讀待詔主應對以四體侍上書於唐為供
[032-2a]
奉官典籍守古今四庫書籍史官掌修國史凡天文地
理宗潢禮樂兵刑諸大政上所下詔勅書檄謹籍而記
之以備實録為上心簡注者得入内閣預機務兩直𨽻
鄉試禮部㑹試充考試官萬歴初申飭日講史官從閣
臣後記注起居及宻勿謀議别㨂史官分曹纂諸司章
奏題覆月封送内閣藏之當洪武初設文華堂擢張唯
等為編修上政暇幸堂考業而光禄日給饌皇太子諸
王日迭主焉賜冬夏衣賜白金鞍馬其敦崇如此
[032-2b]
  翰苑考
  周禮内史掌八柄之法以詔王治凡命諸侯及孤
  卿大夫則䇿命之蓋八柄詔於冡宰内史復掌以
  詔王呉澂謂内史翰林之職猶今學士院之草制
  詔也然謂之史乃掌文書賛治之名今制倂史館
  於翰林其亦此意也
  唐文皇開天䇿府而始有學士之目武后中復置
  北門學士間以親暱充之如漢鴻都而加重其後
[032-3a]
  至徳宗朝始定設學士繫衘於翰林與中書舎人
  對掌内外制然無定品徃往寄䘵於他官其資深
  者至散騎諌議而淺者僅拾遺叅軍尚不能與舍
  人埓獨其長一人最貴曰承㫖往往竟拜宰相其
  次亦不失三司觀察卿監至宋一切因之而益加
  重然不為定品如故元豐制行自是稍稍有恒秩
  又按端明殿學士之設起於唐明宗時明宗目不
  知書四方奏事皆令安重誨讀之重誨亦不能盡
[032-3b]
  通乃選文學之士與之共事有宋因之遂為華選
  唐宋以來名卿碩輔多出其中然不輕授必敡歴
  中外聲華大著者始預其選彼時即殿試大元亦
  必歴試民事乃召入禁掖故其得人為盛
  元翰林國史院記世祖皇帝中統元年初設翰林
  學士承㫖官止三品至元元年乃建翰林國史院
  而備學士等官八年院升從二品成宗皇帝大徳
  九年院升正二品仁宗皇帝親攬御筆㸃定置立
[032-4a]
  學士承㫖六員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直學士
  各二員皇慶元年院升從一品迄今永遵為制先
  是蒙古新字及伊斯題喇卜並教習於本院翰林國
  史集賢兩院合為一仍兼起居注領會同館知秘
  書監而國子學以待制兼司業興文署以待制兼
  令編修官兼丞俱來𨽻焉其後新字旣析置翰林
  院而復立集賢院如故今興文署已廢本院於起
  居注㑹同館秘書監國子學之事悉無所預回回
[032-4b]
  學士亦省而伊斯題喇卜以待制兼掌之今上皇帝
  建宣文閣而不設學士詔以經筵崇文監皆歸於
  本院崇文監言其非便而止惟於學士承㫖而下
  摘官判署經筵之文移頃因纂修后妃功臣傳又
  以執政兼學士承㫖等官而無常員此建置沿革
  之大畧也
  明太祖初下江南庶事草創有所聘擢僅寓名以
  備顧問而已元年五月始置院學士正三品侍講
[032-5a]
  讀學士正四品直學士正五品修撰典簿正七品
  編修正八品二年正月定學士承㫖正三品學士
  從三品侍講學士正四品侍讀學士從四品直學
  士正五品典簿正七品待制從五品修撰正六品
  應奉正七品編修正八品典簿從八品九年閏九
  月詔承㫖與六部尚書同然班在其上十四年罷
  承㫖直學士待制應奉檢閱典簿十八年三月始
  定置學士一人正五品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各二
[032-5b]
  人從五品孔目為首領一人未入流侍讀侍講各
  二人正六品五經博士五人正八品典簿二人從
  八品侍書二人正九品待詔六人從九品皆稱屬
  又修撰三人從六品編修四人正七品檢討四人
  從七品别為史官亦係屬焉是歳侍讀始列侍講
  前建文初大有所更置然於職事無損益永樂初
  仍高帝舊尋擢史官解縉而下七人入内閣預機
  宻典綸綍然自學士王景卒解縉胡廣楊榮輩猶
[032-6a]
  相繼領院篆洪熙之歳大學士士竒等驟遷至三
  孤踞六曹上遂不復領院矣第文淵内署與六曹
  異文移往復猶以翰林行之今雖稍稍變革而猶
  有一二存者如史宬焚草中貴傳㫖猶傳大學士
  為翰林學士翰林公署中左設大學士三座學士
  一座而講讀學士東西對列是也
  明改學士院為翰林院夫學士代言之官講讀經
  筵之職五經博士典籍則前代秘書之屬侍書待
[032-6b]
  詔則前代著作起居之任也倂屬於翰林至於陞
  轉之例初明編修九年陞侍講檢討九年陞修撰
  既陞侍講修撰矣與状元徑授修撰者又皆九年
  方陞中允成化二年童緣以修撰陞諭徳後遂為
  例至𢎞治中改正必二十六七年方陞五品學士
  此載在楊文襄召對錄者故當時詞臣廻翔禁林
  曉暢典故及至宣麻卓有可觀
  學士一官在唐居五品之上直學士居六品之上
[032-7a]
  武后時以宰相兼領中宗景隆中始置大學士自
  是宰相皆帶𢎞文集賢大學士及宋王欽若罷叅
  知政事眞宗眷遇未衰特置資政殿學士以寵之
  時冦凖在中書定其班位依雜學士在翰林學士
  下欽若訴於上眞宗為特置大學士班在翰林學
  士上明設翰林學士及講讀學士而殿閣則設大
  學士其秩亦止五品旣重其任而又輕其秩遲其
  陞設官良有深意宣徳後大學士始加保傅非制
[032-7b]
  也
  正統間以學士一人在内閣專管誥勅後乆不設
  𢎞治七年復設至用尚書兼學士如石瑤侍郎兼
  學士如賈詠輩掌管至嘉靖六年以張璁議始停
  不補
  翰林由别衙門改用者如王子沂以御史改左春
  坊司直陳顥徐敬李賢劉子春周幹韓守善皆以
  御史陞中允歐陽兼以御史改編修金臯以給事
[032-8a]
  中改檢討張衮胡經俱御史改編修儀智以右通
  政改右春坊右中允許誥以南京右叅議改侍讀
  學士盛端明以南京尚寳卿改左庶子兼侍讀鄒
  濟以吏部郎中改左庶子王道彭澤俱以文選司
  郎中改右諭徳任翰以考功司郎中改春坊司直
  兼檢討鄒守益以南京考功郎中改洗馬李維鼎
  以儀制郎中改賛善劉球以儀制郎中劉鉉以兵
  部主事俱改侍讀尹昌隆以刑部主事陞中允王
[032-8b]
  一寧以工部主事改修撰歐陽崇一以刑部郎中
  改編修韓邦竒以考功郎中改左庶子嘉靖十一
  年唐順之李學詩陳束虞淮王汝孝陳節之屠應
  埈葉察吕懷王愼中金潞楊淪皆以科道部屬改
  編脩王大任姜儆俱以御史陞侍讀學士宣徳正
  統初陳叔綱邵宏譽俱以與修實録改修撰
  翰林陞改别衙門及外官者除考察降調外正統
  元年劉永清以侍講學士陞廣東右布政陳文升
[032-9a]
  以侍講學士陞雲南右布政𢎞治十六年李州以
  侍講學士陞浙江右布政後亦有以史官徑轉兩
  司者不具載洪武中羅公願以編修改都水郎中
  張顯宗以編修為太常寺丞宣徳中徐允逹以中
  允陞鴻臚少卿高巽志以侍講學士陞太常寺少
  卿迮原霖以修撰陞通議黄觀以修撰陞尚寳卿
  盧原質以編修陞太常寺少卿金問以修撰陞太
  常寺少卿正統初陳珣以侍讀謫安陸州知州尋
[032-9b]
  召為大理寺少卿巡撫大名孔公恂以修撰改大
  理寺丞巡撫貴州天順中林文李紹俱以左庶子
  改尚寳司卿李太以中允改尚寳司丞柯潛以洗
  馬改尚寳少卿成化中羅璟以洗馬改禮部員外
  郎孫賢劉珝以中允陞太常寺少卿𢎞治中李繼
  以諭徳陞南太常少卿傅珪以中允陞太常少卿
  正徳中靳貴以學士改光禄卿黄諌以編修陞尚
  寳司卿黄琮以左庻子改宗人府經歷許彬以修
[032-10a]
  撰陞大理少卿徐穆以編修改南禮部員外郎嘉
  靖中張春以侍讀改南太僕寺丞秦鳴夏以中允
  在告起為兵部主事萬歷中張一桂以諭徳調兵
  部員外郎范應期以諭徳調南刑部郎中崇禎中
  以編修楊廷麟改兵部職方司主事監軍
  翰林兼科道者洪武中夏原吉范顯祖以太子賓
  客兼治書侍御史永樂中李凖以太子賔客兼吏
  科都給事中嘉靖庚戍趙貞吉以左春坊左諭徳
[032-10b]
  兼河南道御史己丑夏言以侍講學士兼吏科都
  給事中萬歷己未徐光啓以少詹事兼河南道御
  史其實改科道者永樂中孔諤以中允改御史洪
  熙初侍讀李時勉羅汝敬俱以言事改御史正統
  中金幼孜子檢討逹改給事中成化中檢討李昊
  改南禮科給事中洪武中編修馬亮任敬王璉王
  輝陳敏張唯俱改御史正統己巳徐珵以侍讀改
  浙江道御史楊鼎以中允改河南道御史檢討王
[032-11a]
  玊改江西道御史崇禎中金聲以編修改御史張
  縉彦以侍讀改兵科俱以知兵改任翰林改教授
  者永樂乙未進士第二人李貞以編修改高州府
  敎授第三人陳景以編修改福州府教授
  鼎甲不入翰林洪武四年狀元呉伯宗授禮部員
  外郎第二郭翀第三呉公逹授吏部主事丁丑狀
  元陳䢿謫戍第三劉鍔補鴻臚寺司賔署丞第二
  尹昌隆授禮部主事嘉靖壬辰第二孔天𦙍以王
[032-11b]
  親授陜西按察司僉事萬歷己未莊際昌廷試卷
  誤書醪字為膠言者劾之請告歸
  詞臣以諌諍著譽者如修撰羅倫疏争李賢不冝
  奪情起復貶福建市舶副使編修章懋黄仲昭檢
  討莊㫤疏言上元張燈賦詩非盛徳事又時四方
  多故乞將烟火一切停罷以省煩費充兵餉忤㫖
  各廷杖調外任時稱為翰林四諌其後疏争張居
  正奪情有編修呉中行檢討趙用賢杖革時許文
[032-12a]
  穆國為庶子鐫玊杯一日斑斑者何卞生淚英英
  者何藺生氣追之琢之永成器以贈中行鐫犀盃
  一曰文羊一角其理沉黝不惜剖心寧辭碎首黄
  流在中為君子壽以贈用賢又其後疏争楊嗣昌
  奪情為少詹黄道周修撰劉同升編修趙士春各
  降斥有差皆翰苑中之祥麟威鳯也
  成化間鄒公智幼貧居龍泉庵焚葉照讀或通宵
  不寐丙午領四川鄉試第一郡人聚觀於㑹江門
[032-12b]
  外公馬上口占曰龍泉山上苦書生偶竊三巴第
  一名世上尚多難了事鄉人何用大相驚時年方
  弱冠耳及入庶常因星變抗章極斥宦官遂下詔
  獄其冩懷曰人到白頭終是盡事埀青史定誰眞
  夢中不識身猶繫又逐東風入紫宸其辭朝曰盡
  披肝膽知何日望見衣裳只此時但願太平無一
  事孤臣萬死更何悲舒公芬及第入翰苑未幾以
  建言出為福建提舉賦詩曰金榜題名墨未乾寸
[032-13a]
  心耿耿向長安九重殿闕金門鎻萬里江山赤子
  寒午夜人爭揺狗尾一封誰肯犯龍顔生來戅直
  懷孤憤不作肓聾喑啞官
  洪武中諭侍讀張信等曰官翰林者雖以論思為
  職然既列近侍旦夕左右凡國家政治得失生民
  利病當知無不言昔唐陸贄崔羣李絳之徒在翰
  林皆能正言讜論補益當時顯聞後世爾等當以
  古人自期又諭詹同曰古人為文明道徳通世務
[032-13b]
  如典謨皆明白易知無怪異險僻之詞至出師表
  誠意溢出近文士卽過相如揚雄何禆實用今翰
  林但取通道理明世務無事浮藻
  經筵
  王文恪鏊疏國家經筵之設其盛矣乎天子自正
  朝輦御文華公侯九卿大臣盛服侍列羽林之士
  亦皆環列以聽經筵一開天下欣欣焉傳之以為
  希濶之典故曰其盛矣乎然一歳之間寒暑皆歇
[032-14a]
  春秋月分日不過三三日之間風雨則免遇事有
  妨則免講之日夙具講章至期講訖綸音賜宴儼
  然而退上下之情未見其親且宻也至於日講可
  謂親矣然體分猶過於嚴上有疑焉未嘗問也下
  有見焉未嘗獻也昔傅說之告高宗曰學於古訓
  乃有獲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遜者遜其志
  如有所不能敏者敏於學如有所不逮成王訪落
  於羣臣曰學有緝熙於光明弼時仔肩示我顯徳
[032-14b]
  行緝熈者繼續而光明之示我顯徳行者冀群臣
  有以開示之也商周之君其學如此之切夫人主
  一日萬幾固不暇如儒生學士日夜孜孜然而帝
  王精一之傳治天下之大經大法古今治亂之迹
  天人精微之際自非遜敏緝熙亦安望其有得而
  今也濶畧如是暴之之日少寒之之日多傅之之
  人寡咻之之人衆未見其能得也且不獨商宗周
  成為然也漢光武雖在軍中投戈講藝息馬論道
[032-15a]
  至夜分乃罷唐太宗延四方文學之士房杜禇薛
  輩十八人分番直宿討論經籍或至夜分今貞觀
  政要與魏徵所論亦可見矣宋世賢君宫中消日
  惟是觀書居常禁中亦有日課翰林侍從日寓直
  禁中以備顧問我太祖高皇帝甫得天下開禮賢
  舘與宋濓劉基章溢輩日相講論其後聖學高明
  詔誥天下皆出御製睿翰如飛羣臣拱視今御製
  文集是也仁宗皇帝臨御建𢎞文館於思善門之
[032-15b]
  右文學之臣數人入直時至館中講論孝宗皇帝
  經筵之外兼觀永樂大典又常索太極圖西銘等
  書於宫中玩之尤嗜故學士沈度之書日臨數過
  夫自古帝王之學如此祖宗之學如此陛下睿哲
  自天春秋鼎盛講明聖學正其時也臣愚特望於
  便殿之側修復𢎞文館故事妙選天下文學行藝
  著聞者七八人更番入直内閣大臣一人領之如
  先朝楊溥故事陛下萬幾有暇時造館中屛去侍
[032-16a]
  從特霽天威從容訪問或講經或讀史傳或論古
  今成敗或論民間疾苦閒則游戲翰墨詩文之類
  亦惟所好而不禁蓋亦日講之義而加親焉大畧
  如家人父子上有疑則必問下有見則必陳日改
  月化有不知其然而然者時御經筵所以昭國家
  之盛典日造𢎞文所以崇聖明之實功如是不已
  則聖徳日新又新高宗成王不得專美於前矣
  楊守陳疏陛下冝遵祖宗舊制開大小經筵以講
[032-16b]
  學當御蚤午二朝以聽政其大小經筵則必擇端
  介博雅之儒臣侍班進講陛下聽講之際凡所未
  明輙賜清問若復有疑更加詳詰講官或訥則侍
  班諸臣佐之而覆觧詳釋旁引曲喻必待聖心洞
  然明悟而後已凡聖賢之㫖帝王之道與夫理欲
  危微之所以辨知行精一之所以盡以及人臣何
  者為賢何者為否政事何者為得何者為失天下
  因何而治亂歴代為何而興亡若此之類皆必講
[032-17a]
  之明而無疑乃可行之篤而無懈凡四書五經祖
  宗典訓及歴代諸史百官題奏皆當聚文華殿日
  輪内閣大臣一員講官二員使居前殿之右廂陛
  下退朝常御後殿或前殿以養心窮理裁决庶務
  一遇經書題奏或有可疑奥義則録講官示之使
  解或召問使對一日之間陛下居文華殿之時多
  處乾清宫之時少則慾寡而心清惑少而理明當
  夫萬幾閒暇之際旦氣清明之時湛然凝思常恐
[032-17b]
  欲心長而理心微邪佞進而忠良退以致政事多
  失天下不安凡一念之萌一事之作愓然警省必
  務除人欲而循天理遠小人而親君子以致政事
  皆得天下乆治心常得其正事常執其中則陛下
  之得於内者深如堯舜而出治之本立矣
  薛文清瑄疏近有請開經筵以緝熙聖學者未見
  施行蓋欲候軍旅事平之日以開講也臣愚以為
  當聖主中興之時天歩維艱之日正講論為學為
[032-18a]
  治之道不可一日而緩焉者也昔漢光武躬擐甲
  胄討除羣兇猶且投戈講藝息馬論道軍旅之間
  未嘗一日廢學故能除羣盗如鴻毛復大業猶反
  掌此講學所以有資於成大功也唐太宗興義兵
  掃除冦亂一時潛邸從龍之臣皆文學智謀之士
  日夕相與論為學致治之道乙夜之覽身忘其倦
  故能剗刮僭偽拯濟生民此講學所以有資於戡
  大難也近者漠北雖稱兵深入而内外禦侮各有
[032-18b]
  其人堂堂天下號令一施風行草偃非至如漢唐
  草昧之秋也顧可以斯時而少緩講學之事乎伏
  望皇上命廷臣集議經筵儀式務從簡約不尚奢
  華仍博選公卿侍從文學之臣有學術純正持己
  端方謀慮深遠才識超卓通逹古今明練治體者
  一二十人使之更代入直恭遇皇上視朝之暇日
  御便殿卽召各臣進講其所講之書先大學論語
  孟子中庸兼講尚書春秋諸史則資治通鑑綱目
[032-19a]
  務要詳細陳說聖賢修己治人之要懇切開告帝
  王端心出治之方以至唐虞三代漢唐宋以來人
  君行何道而天下致治失何政而天下乖亂與夫
  賞善罸惡之典任賢去邪之道莫不備陳於前如
  此則勸講之臣庶可日修其職講讀官之職旣修
  雖皇上聰明上智之資實由於天錫而朝夕緝熙
  啓沃之力亦有益於聖心聖學日新聖徳日明於
  以修治道則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
[032-19b]
  百官以正萬民而治道有修明之效於以禦外侮
  則修軍政以簡將帥簡將帥以練士卒練士卒以
  備不虞而烽燧有銷灌之期此講學有資於成大
  功戡大難冝急行之而不冝緩焉者也且漢光武
  唐太宗一時英主也猶能勤講學於搶攘之時以
  收戡靖之績伏惟皇上有唐堯虞舜之聖徳將以
  立殷周中興之大功誠於此時舉行開講之事以
  緝熙聖學則神功聖徳高出千古矣又豈漢唐二
[032-20a]
  主之可比哉
  倪岳䟽近者伏聞聖㫖勤御經筵日講不輟講明
  聖賢之格言圖維治平之要道緝熙之功啓沃之
  益於是為大三代之治端在今日宗社之幸生民
  之幸也臣等竊惟朝廷日講之制必以宋儒眞徳
  秀所著大學衍義次第進講書云知之非艱行之
  惟艱徒讀其書而不求其意亦無益也考之衍義
  所載首言格物致知之要必以帝王知人之事為
[032-20b]
  先其於辨人材之論尤惓惓焉蓋任賢圖治乃人
  君之職故所任之得失賢否則天下之治亂安危
  係之非細故也伏望聖明因今日所講之書驗之
  古人已行之事獨運於聖心之微以謹夫用人之
  道於凡内外文武之臣左右前後之職其間果有
  忠實不欺淳謹可託特立而不為黨與之私勤敏
  而足為治理之助者俯推委任之誠而不輕為揺
  奪曲施保全之恩而不易為間阻其有立心私邪
[032-21a]
  制行奸詭執左道以變亂倡異端以熒惑以土木
  營繕為奉承以禱祠祈禳為忠愛費財而不顧勞
  民而不恤以至依阿循黙以茍容而不知竊位之
  恥奔競冐昧以希進而不知枉己之辱若是者皆
  足以僨事而害政違天而虐民所冝迸逐而不留
  扼絶而遠去庶朝廷為之永清天意為之昭格災
  𤯝可弭政務可修而太平之治必在此矣
  制誥
[032-21b]
  張孚敬疏臣竊惟制誥者王言也知制誥者臣職
  也知制誥而使王言不重則不得其職矣臣按國
  初以來成化以前制誥之體猶為近古明敡履歴
  宣昭事功其于夲身者不過百餘字其覃恩祖父
  母父母并妻室者不過六七十字言之者無費辭
  受之者無媿色近來俗習干求文尚誇大藻情餙
  偽張百成千至有子孫讀其祖父母父母誥勅莫
  自知其所以然者卒使萬乘之尊下譽匹夫匹婦
[032-22a]
  之賤良可惜也孔子曰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
  下無道則辭有枝葉今當聖明之世可使制誥之
  文為枝葉之辭哉伏乞勅下内閣自今以後凡有
  誥勅必須復古崇實一切枝葉浮誇之辭盡行刪
  去庶王言重而人知所勸矣
  張居正疏竊照閣臣之職專一視草代言故其官
  謂之知制誥若制詞失體以致輕䙝王言則閣臣
  為不職矣謹按舊規凡官員應給誥勅該部題奉
[032-22b]
  欽依手本到閣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詳改定
  謄冩進呈候批紅發下撰述官用關防掛號然後
  發中書舎人冩軸用寳此定制也至於制命之詞
  貴在簡嚴荘重乃為得體查得成化𢎞治年間誥
  勅叙本身履歴功績不過百餘字祖父母父母及
  妻室不過六七十字至於慶典覃恩則其詞尤簡
  蓋以恩例槩及比之考績不同故以賚被為榮不
  必詳其閱歴此制體也近年以來俗尚干求詞多
[032-23a]
  浮靡撰述官沿襲宿弊往往不候進呈先將文稿
  傳示於人其中詞語又過為誇侈多至數百千言
  或本無實行虚為頌美或事渉幽隐極力宣揚臣
  等方欲為之更定而本官已先得稿登軸矣夫誥
  勅者朝廷所以誥諭臣下者也臣諛其君猶謂之
  佞况以上諛下是何理乎
  倪元璐姚翰長代言序夫雲霞者非天之為也山
  澤之氣蒸而歸文於天是地之忠天者也後王法
[032-23b]
  之以使臣子代為君上之文章宋人曰得知制誥
  一日足不恨當宋之時環玦雲泥皆厪書命道總
  褒誹其義則史今言絲萃於旌纁字衮依其鞶帶
  無譏有奬以明至仁且夫遇物稱佳敷歡四座毫
  毛茂茂化為醴脂此氣士之難居者也以孟堅之
  才為其大臣上哦主徳猶病伊優今使天子執平
  交之分涌如泉之詞媚於卿士不亦悖乎是故觀
  夫百爾之道察其難為雖調匕横戈無如視草者
[032-24a]
  矣而以姚孟長先生為之其難益甚先生之為難
  者二望峻而文行遠望峻則今之人必以其言為
  山龍不得則怨文行遠則後之人必以其言為蓍
  蔡不核則譏近怨遠譏此二者不兩弭之術也故
  使聖人今日以是事命臣元璐必大怖啼泣請辭
  而先生居之夫先生之居之則亦天意也往五六
  年間璫禍熾興醜徒干紀凌撼椒庭冀離肺腑黨
  鈎正士不漏平原裭脱纓組如風擊籜北寺塡門
[032-24b]
  踵不得下戎行牖下等於三山天地既𠖇陵谷將
  變聖人廼作行其大僇氛盡旭出道介長消奮椎
  黨碑極命輪轂萇𢎞之血祓以膏蘭胥靡閭氓悉
  還車服號綍並汗木鳯為疲而先生方召自英州
  再升玊局聖人顧之貴其峻整以為精微前坐賈
  生側陳里革進則資其甘盤之學退則役其燕許
  之才先生於是奮筆致能體天貎物章霆露之功
  别愷凶之道表方中之晷揚大來之符引伏戎之
[032-25a]
  憂厲揚廷之義著首肱之愛呼敬應之心發言如
  雷軯訇天下若此者非先生孰可使為之乎先生
  之與聖人通徳譬水合雨而冠領正人引衾發氣
  如芝荃之幷馨斯能鼓吹大謨青黄羣直雖或光
  廻綺合小命春華而義鬚鬇然搴壮岸出史狐之
  能於斯不墜矣昔蔡襄之歌景祐陳瓘之論元符
  非為巽牀巫紛歸榮一氏之業也以先生之鯁固
  多怪少可使修譽命之辭適及泰征之會嚶鳴之
[032-25b]
  求託音節足故曰天意斯不誣焉子瞻縱筆一世
  唯為五銘先生典制二年亦不盈牘端人之心可
  以知己詩曰倬彼雲漢為章於天又云螮蝀在東
  莫之敢指夫以文人之滛氣上干日星螮蝀之與
  雲霞豈得無其辨乎
  史職
  大學士陳於陛疏臣考史家之法大者有二一曰
  編年之體以事繫日月而統之年者是已一曰紀
[032-26a]
  表志傳之體凡君臣事跡朝家大政各自為始終
  者是已左馬以來代有述作兩者並行而宋世去
  我朝為近制度尤彪炳可考自建隆後編年之書
  謂之曰歴卽所稱採百司奏對事實為時政紀取
  柱下見聞為起居注䫫次而潤色之為日歴修而
  成之為實録以備史官之採擇者是已其紀表志
  傳之書謂之正史如眞宗祥符間王旦等撰進太
  宗兩朝正史為紀六卷志五十五列傳五十九仁
[032-26b]
  宗天聖間吕夷簡等増入眞宗朝名三朝國史為
  紀十卷志六十列傳八十者是已此外又有輯録
  祖宗宏謨要政分門析類以便御覽禆帝學之書
  如王曾取三朝聖語政事分政體聽㫁謹災省費
  等類為寳訓三十卷范祖禹撰仁皇訓典六卷自
  聖孝至爱物凡三百十七條以備邇英進讀與國
  史實録並行者是已以上三書體裁殊致各有取
  義乃有國之不可闕者恭惟我朝建立法制事事
[032-27a]
  超越前代而史書獨有列聖實録蔵之金匱石室
  似只依倣宋世編年日歴之體但可謂之備史未
  可謂之正史至於大明㑹典屢修頒布凡六曹政
  務因革損益之冝雖已該載而廟堂之謨猷冊誥
  臣工之議論文章不與焉但可謂之國家典制百
  司遵行之書而非史家之體葢本朝紀表志傳之
  正史經二百餘年來學士大夫踵襲因循闕畧不
  講在今日似不可不亟圖者然斯事體固甚大亦
[032-27b]
  非有獨剏特起之難何者國家著書自實録會典
  外玊版琅函鏤之尚方播在寰㝢者焜燿日星未
  易悉舉其諸朝野各家撰次典故之書高文竑議
  可偹正史採擇者又無慮數十百種臣本膚學見
  聞寡陋畧以耳目所覩記者言之如實録有聖徳
  之總叙寳訓皆列聖之淵猷此外有御製文集有
  聖政記有皇明詔制及諸臣所編如大政記昭代
  典則孤樹裒談憲章録鴻猷録之類叅以三朝聖
[032-28a]
  諭録前後北征録天順日録燕對宣召視草宸章
  等録更加採輯藻潤卽可以為列聖大紀帝系宗
  譜有玊牒公侯紹封有兵曹底簿封爵考叅以吾
  學編同姓異姓王侯内閣典銓表及列卿表之類
  更加考訂增益卽可以為累朝年表制書如一統
  志官制大明律例大明集禮洪武禮制明倫大典
  之類諸司列布者如宗藩軍政條例㑹計録太倉
  考漕河圖志海運編太學馬政鹽法志之類四方
[032-28b]
  形勢如廣輿圖九邊圖說星槎勝覧瀛涯勝覽炎
  徼紀聞殊域周咨録之類折𠂻以實録㑹典所紀
  載叅以衍義補名臣經濟録疏議諸書吾學編中
  天文地理三禮百官四裔邉防諸考述卽可以為
  國家諸大志實録中有后妃事跡廷臣自三品以
  上有小傳益以開國靖難功臣録羣志備遺録名
  臣言行録名臣紀殿閣詞林紀琬琰録文獻備遺
  之類其諸高逸學節等目更採摭於郡國志卽可
[032-29a]
  以為國史之列傳特諸書散佚浩瀚未經裒聚櫽
  括茫無統紀是以昭代乆虚之典必須聖明在上
  力為表章整輯然後可以包舉藝文總一流畧勒
  成鉅編垂著萬世此眞千載一時也臣愚伏思本
  朝得國之正功高千古卜歴之長將綿萬禩聖祖
  躬造而臨御最乆列聖纘紹而謨烈重光以是禮
  樂規模明備閎遠品式樞機精詳周愼掞天揭日
  之文煥焉足述銘鍾書帛之賢不可勝載今且二
[032-29b]
  百三十年奎章玊簡傳之萬世者卽在冊府麟䑓
  之上未得盡觀遂使聖徳鴻猷辭多散見而無統
  名賢舊徳事或湮墜而不收豈所以昭聖朝之景
  鑠宣國羙於無疆哉
  大學士張居正䟽國初設起居注官日侍左右紀
  録言動實古者左史紀言右史紀事之制迨後詳
  定官制乃設翰林院修撰編修檢討等官蓋以紀
  載事重故設官加詳原非有所罷廢但自職名更
[032-30a]
  定之後遂失朝夕記注之規以致累朝以來史文
  闕畧
  一議分管責成照得史臣之職以紀録起居為重
  顧宫禁邃嚴流傳少實堂亷遠隔聽睹非眞則何
  以據事直書傳信垂後看得日講官宻邇天顔見
  聞眞的又每從閣臣之後出入便殿卽有宻勿謀
  議非禁宻不可宣露者閣臣皆得告語之合令日
  講官日輪一員專記注起居兼録聖諭詔勅冊文
[032-30b]
  等項及内閣題稿其朝廷政事見於諸司章奏者
  另選年深文學素優史官六員專管編纂事分六
  曹以吏户禮兵刑工為次每人專管一曹俱常用
  在館供事不許别求差遣及託故告假等項致妨
  公務
  一議史官侍直謹按禮儀定式凡遇常朝記事官
  居文武第一班之後近上便於觀聽卽古螭頭載
  筆之意洪武二十四年定召見臣下儀以修撰編
[032-31a]
  修充侍班官卽古隨使入直紀事之意今冝遵照
  祖制除陞殿例用史官侍班外凡常朝御皇極門
  卽輪該日記注起居并史官共四員列於東班各
  科給事中之上午朝御㑹極門列於御座西稍南
  專一記注言動凡郊祀耕耤幸學大閱諸典禮亦
  令侍班隨從紀録至於不時宣召及大臣秘殿獨
  對者恐有機宻不必用史官侍班但令入對大臣
  自記聖諭奏對始末封送史館詮次其經筵日講
[032-31b]
  則講官卽記注起居亦不必另用侍班
  一議纂輯章奏照得時政所寄全在各衙門章奏
  今除内閣題稿并所藏聖諭詔勅等項該閣臣令
  兩房官録送史館外其各衙門章奏該科奉有㫖
  意發抄到部卽全抄一通送閣轉發史館至於欽
  天監天文祥異太常寺祭祀日期各令按月開報
  其抄本不必如題奏揭帖格式但用常行白紙宻
  行楷書不論本數多寡倂作一封送入
[032-32a]
  一議紀録體例照得今次紀録祗以備異日之考
  求俟後人之刪述所貴詳核不尚文詞宜定著體
  式凡面奉上諭直書天語聖諭詔勅等項備録本
  文若諸司奏報一應事理除𤨏屑無用文義難通
  者稍加刪削潤色外其餘事有關係不妨盡載原
  本語渉文移不必改易他字至於事由顚末日月
  先後務使明白無致溷淆其間事蹟可垂勸戒者
  但俱據事直書羙惡自見不得别以己意及輕信
[032-32b]
  傳聞妄為褒貶
  一議開設館局照得東西十館原係史臣編校之
  所宻邇朝堂紀述為便今合用東館近上四所令
  史臣分直其中一起居二吏户三禮兵四刑工除
  典守謄録人役隨同供事外一應閑雜人等不許
  擅入其合用紙劄筆墨酒飯等項俱照纂修例給
  一議收藏處所照得國史古稱為金匱石室之書
  蓋欲收藏謹嚴流傳永乆今冝稍倣此意月置一
[032-33a]
  小櫃歳置一大櫃俱安放東閣左右房内每月史
  官編完草稿装為七冊一冊為起居六冊為六曹
  事蹟仍於冊靣記年月史官姓名送内閣驗訖即
  投入小櫃用文淵閣印封鎻歳終内閣同各史官
  開取各月草稿收入大櫃用印封鎻如前永不開
  視
  一議謄録掌管照得史館紀録所用謄録典守官
  吏見今纂修實録即可通融選用合將各館謄録
[032-33b]
  官選取勤謹善書者二員專謄秘宻文字行吏部
  選撥善書貼寫辦事吏十二名專寫各衙門章牘
  撥當該吏四名專管文冊及朝夕啓閉館常川供
  事滿日各照常送部撥補不給恩典
  一議補修記注伏覩聖明踐阼之始卽召見輔臣
  於平臺二年之春召見計吏亷能卓異者靣賜奬
  諭邇者以吏兵二部奏除文武職官又親臨選銓
  皆古帝王之盛節三年之間鴻猷善政不可縷數
[032-34a]
  兹者曠典復修亦合將二年以前事蹟追書謹録
  用傳萬世擬各官除每月照前供事外兼將二年
  以前起居初政亦照月分曹以次纂録其詔勅等
  項内閣查付各衙門章奏行六科照月類抄一冊
  送内閣轉發
  焦太史竑修史四事
  一本紀之當議國朝實録代修如建文景泰二朝
  少者四年多者七八年向無專記景帝位號雖經
[032-34b]
  題復而實録附載未為是正夫勝國之君人必為
  紀以其臨御一時猶難冺沒所謂國可滅史不可
  滅也况在本朝乃使之孫蒙祖號弟襲兄年名實
  相違傳信何據此所當創為者一也徳懿熙仁四
  祖本朝發祥之始列於高廟本紀之首如漢高之
  述太公光武之述長沙已無可議至睿宗獻皇帝
  似當一遵此例不必另紀蓋位終北靣猶人臣之
  列事屬追王無編年之體此所當附見者二也或
[032-35a]
  當分而不必合或當合而不必分蘭䑓石室之中
  自有定論但須經聖㫁乃可遵行
  一列傳之當議竊聞舊例大臣三品以上乃得立
  傳夫史以褒貶人倫豈論顯晦若如所聞高門雖
  跖蹻亦書寒族雖夷鰌並詘何以闡明公道昭示
  來兹謂當貴賤並列不必以位為斷一也世傳吾
  學編名臣録之類多係有名公卿至權姦誤國之
  人邪佞欺君之輩未一紀述今循此例使巨惡宵
[032-35b]
  人幸逃斧鉞史稱檮杌義不其然謂當善惡並列
  不必以人為斷二也累朝實録禀於總裁茍非其
  人是非多謬如謂方正學為乞哀于肅愍為迎立
  褒貶出之胸臆羙惡係其愛憎此類實繁難以枚
  舉至於野史小說尤多不根今歷世既多公論乆
  定冝乘此舉亟為改正三也
  一職官之當議國初修書多招四方文學之士不
  拘一途近日内閣題請實合此意但世道日衰人
[032-36a]
  情不羙未得學行之人徒為奔競之地其於纂修
  無益有損况今承明著作之廷濟濟多士供事有
  餘寧須外索中惟星歴樂律河渠三項非專門之
  人難於透曉宜移文省直訪有精通此學者或召
  其人或取其書史官就問大加刪潤以垂永乆此
  外决當謝絶勿啓倖門至史館兩房中書本供繕
  寫今始事之日方繙閱遺文蒐討故實下筆之期
  茫無影響謄録之官安所用之似當暫為停止俟
[032-36b]
  他日脱稿之後經總裁改定方可取用量為資給
  不但冗費可裁而亦僥倖少抑
  一書籍之當議古之良史多資故典薈萃成書未
  有無因而作者卽今金匱石室之中當備有載籍
  以稱昭代右文之治臣向從多士之後讀中秘之
  書見散佚甚多存者無幾卽合班馬名流何以藉
  手考之前漢郡國計書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後漢
  公卿所撰初集公府亦上蘭䑓史官所修於是為
[032-37a]
  備國初聖祖伐燕屬大將軍收秘書監圖書典籍
  太常法服祭器儀衞及天文儀象地里户口版籍
  旣定燕詔求遺書散民間者永樂初從解縉之請
  令禮部擇通知典籍者四出購求遺書合無倣其
  遺意責成省直提學官加意尋訪見今板行者各
  印送二部但有蔵書故家願以古書獻者官給以
  直不願者亦抄寫二部一貯翰林院一貯國子監
  以待纂修誦讀之用卽以所得多寡為提學官之
[032-37b]
  殿最書至置立簿藉不時稽查放失如前者罪之
  不貸此不但史學有資而於聖世文明之化未必
  無補
  董其昌薦李惟楨修史疏天啓二年八月初五日
  吏部一本奉聖㫖董其昌題充纂修官俟㤗昌實
  録稿成前往南京採輯邸報等冊以備叅訂供用
  就彼支給完日回館供事該部知道欽此臣聞命
  自天感恩無地於十月前往南京將河南道所蔵
[032-38a]
  邸報摘其未奉㫖者一一録出太常寺祠祭司督
  遣僧道助冩僅得十分之三縁事出創見應天府
  例無工食而其書充棟就結為難臣仍歸里大集
  書傭給以紙筆雖奉有支給之㫖不敢破用官帑
  先差中書沈僎亦録七年通共若干張装為三百
  本但據原本對録以備史官取材徵實無所㸃竄
  隨蒙欽命翰林院待詔宋啓明中書朱正色守催
  實以私家作事孑身獨力侵尋歳月不自知其罪
[032-38b]
  莫逭也但臣有刪繁舉要之義兹四十八年留中
  之疏有事因疏而傳言不以人而廢凡關於國本
  藩封人材風俗河渠食貨吏治邊防議論精鑿可
  為後事師者别為選擇倣史贊之例每篇系以筆
  㫁而其他請朝講請祭祀請起遺佚請罷礦稅請
  下章奏請補廢官請蠲内帑昔之所急章滿公車
  者皇上勵精圖治皆見施行今之謀國尤有進於
  此者畧存一二而已共四十卷目録一卷别表進
[032-39a]
  呈外抑史之所重者筆削耳善人勸焉惡人懼焉
  所係匪細故也每朝纂録於三品以上大臣皆有
  小傳寂寥數行衮鉞斯在如世廟實録於郭希顔
  胡宗憲唐順之等多有貶詞未協輿論夫正史所
  書不公則私史之所記益雜何以起信於萬世哉
  計四十八年之中大臣當立傳者何止百數雖三
  長之史詞苑如林然生旣後時莫詳本末竊見南
  京太常寺卿李維楨出入四朝囊括百代且與諸
[032-39b]
  臣同朝同世習見習聞若就陪京之日歷抒腹笥
  之春秋其文直其事核非大典之光哉臣又聞司
  馬光纂資治通鑑受詔得自徵辟故劉恕范祖禹
  為之佐前後十九年其書始成成祖朝纂修性理
  大全所聘名流百餘人不以為濫况兹實録比於
  通鑑性理孰重孰輕而神祖作養之史材皇上掄
  簡之髦士顧多逸於事外刻印銷印聖人無我賜
  環賜玦又何成心臣一念朴忠所日幾幾望之者
[032-40a]
  也至臣五技已窮二䜿相廹中道乞骸情無矯飾
  乞勅下吏部允其休致自此與含哺鼓腹之民戴
  堯天而永永矣
  倪元璐薦黄道周疏奏為學行第一詞臣宜留史
  局微臣自揣不如懇恩換職以全器使事臣聞常
  才易得竒士難求故席前宣室有吾乆不見之言
  賦奏上林興安得同時之歎彼皆中主有此勤拳
  况以陛下理學文明首出千古龍雲道合適有其
[032-40b]
  人而坐使淹沈實可惋惜伏見原任右春坊右中
  允今聽䧏黄道周學行雙至今代所稀觀其嫉俗
  多忤至清絶塵禁近十年日益貧寂瓶鮮儲粟厨
  或無煙此皆中朝所共知信執母之喪廬墓摧毁
  里衆見者並云會閔復生其學原本六經博極羣
  史旁串百氏澤於仁義所為文詞宏深竒典上凌
  數代西漢而後莫有其傳然又精洞時冝務為經
  世有用之學自天文歷算禮樂名法邊籌財賦往
[032-41a]
  代今朝典常興革出其胸中悉有成謀陛下試以
  清讌之暇召見文華或給筆札使條所蓄自可倚
  馬萬言坐躋董賈如道周者誠天下竒才天為陛
  下生此一人使之仰佐天章□□一代不可謂之
  偶然也在今一時聞臣此說者或以為疑所謂世
  人貴耳賤目若道周死後數十年天下之推之必
  有甚於臣言者臣雖愚悖豈敢以身觸雷霆過情
  奬物即陛下釋之不誅臣亦懼為後世所非笑所
[032-41b]
  以推舉本繇至誠耳道周前因䟽捄舊輔錢龍錫
  忤㫖䧏調未幾而其言卒行是則陛下之知道周
  乆矣當道周抗䟽之時同輩聞之並為危慄而道
  周以為惟聖主可與忠言侃然進説此誠至難臣
  謂陛下今日用人惟當取其伉直有氣者今人多
  畏禍重其身家又閒者中使啣憲四出動以威倨
  上官之體加於庻司臣懼海内士大夫之氣必化
  為繞柔陛下又可不式怒蛙重摧折之乎然自道
[032-42a]
  周旣獲罪而一時論者遂有摘其試録議及科塲
  以其經史為子書以其精詳為孟浪此可歎也又
  臣仰窺陛下勞於求賢睿懷孜急曰安得不貪財
  不愛官不狥情面實心任事之臣而用之然以臣
  所知道周而外又有如原任順天府尹劉宗周清
  恬鯁介正類道周而宗周居尹釐之職盡力尹釐
  道周守文史之官致精文史以此二臣仰符側席
  猶圭璋之合而今宗周旣以骯體投閒道周亦以
[032-42b]
  蹇諤承貶天下本無人得其人又不能用如此安
  望天下有為陛下奮其忠能者乎此皆諸臣之過
  非昧則忮不以告陛下耳臣聞制世之道非有他
  端其上用必當材使必稱器其下愚者遜智拙者
  推能則天下自治臣自量庸劣遠遜道周從道周
  蒙譴以來臣内愧氣失因其有科塲事未結縮黙
  至今頃經部覆奉㫖是臣披胸見心之日矣誠以
  臣在詞垣有如鳬鴈若道周者使之大承顧問小
[032-43a]
  效編摩必有補益度越時賢陛下幸聽臣言還道
  周原官而出臣於外承道周所應降官級此猶棄
  珷玞得良玊也昔孔璋請為李邕代死栁宗元以
  劉禹錫母老願以栁易播今道周所遭不至死徙
  而其才又遠過李劉即臣自處亦實羞出孔璋宗
  元之下且臣自為聖朝用人及史局需材之計非
  為道周惟聖明垂察
  庶吉士
[032-43b]
  洪武六年詔天下鄉貢舉人罷會試開文華館禁
  中命選舉人年少質羙者肄業其中河南解額内
  選張唯等四人山東選王璉等五人并各省共一
  十七名上召見便殿親命題賦詩稱㫖皆擢翰林
  編修命入堂中讀書詔儒臣宋濓桂彦良等分教
  之
  永樂三年正月上命學士解縉等於新進士中選
  材質英敏者俾就文淵閣進學至是縉等選修撰
[032-44a]
  曾棨編修周述周孟簡庻吉士楊相劉子欽彭汝
  器王英王眞余鼎章敞王訓柴廣敬王道熊直陳
  敬宗沈升洪順章材余學䕫羅敬汝盧翰湯流李
  時勉段民倪維哲袁天禄呉紳楊勉二十八人入
  見上諭勉之曰朕不任爾以事文淵閣古今載籍
  所萃爾各食其禄日就閣中恣爾玩索務實得於
  已庶國家將來皆得爾用不可怠惰以負朕期待
  之意時庶吉士周忱自陳年少願進學上喜曰有
[032-44b]
  志之士也命増忱二十九人遂命司禮監月給筆
  墨紙光禄給朝暮膳禮部月給膏燭鈔人三錠工
  部擇近第宅居之
  宣徳五年命楊士竒等曰新進士多年少其間豈
  無有志於古人者朕欲循皇祖時例選擇俊秀十
  數人就翰林教育之俾進學勵行工文章以備他
  日之用卿等可察其人選文詞之優者以聞於是
  士竒等選薩琦逯端葉錫陳璣林補王振許南傑
[032-45a]
  江淵八人以聞上命行在吏部俱改為庶吉士送
  翰林進學給酒饌房舍月賜燈油鈔悉如永樂之
  例復命兵部各與皂𨽻上又顧士竒等曰後生進
  學必得前輩老成開導之卿等日侍左右無餘閒
  其令學士王直為之師常提督教訓所作文字亦
  為開發改竄卿等或一兩月或三月一考閱使有
  進益如一二年怠惰無成則黜
  𢎞治六年准奏每科一選不拘地方不限年歳待
[032-45b]
  進士分撥辦事之後行令有志學古者各録其平
  日所作古文十五篇以上限一個月裡投送禮部
  禮部閱試訖編號分送翰林院考訂文理可取者
  按號行吏部該司仍將各人試卷記號糊名封送
  内閣照例於東閣前出題試之每科取選不過二
  十人留不過三五人
  嘉靖八年己丑大學士楊一清題請教庶吉士官
  帝曰改選庻吉士命官教習乃太祖之制在當時
[032-46a]
  固為盡善邇年以來祗為大臣市恩無益於國此
  後不必選留一體除用中外諸臣果有學行卓異
  者吏部訪奏入翰林以備擢用方獻夫上言館閣
  乃儲材之地賢相名臣多出其間邇年以來選留
  不能盡公所教或非其道樹恩立黨於國無益誠
  如聖諭所云者吏部訪收信得其要編修檢討於
  主事御史給事中評事中書行人博士助教推官
  知縣學官進士内訪補講讀修撰於郎中員外都
[032-46b]
  左右給事寺正寺副太僕光禄丞同知知州通判
  内訪補其學士諭徳庶子贊善洗馬等官亦論資
  序遷庻事體畫一經乆可行帝從之
  崇禎四年辛未考館後因内閣票擬䟽中有何况
  二字誤以為人名票出上摘而詰譲之遂有翰林
  内外兼用之㫖甲戍丁丑皆不選館以俸深候考
  知推選授編檢等官至庚辰廷試召對親㧞趙玉
  森等授以檢討命蔣徳璟王錫衮教習之
[032-47a]
  崇禎癸未十一月十五日召輔臣陳演蔣徳璟魏
  藻徳來徳政殿先是集九卿科道於文華殿令舉
  堪任户兵二部官是日出各臣薦單欲用何楷為
  兵部堂上官及㐮城伯宻奏欲鄭芝龍捐餉等事
  畢陳演奏今日閱考館試卷業奉明㫖矢公矢愼
  臣等㑹同吏禮二部在東閣設立髙皇帝牌位同
  誓如有私狥天誅地滅上黙然者乆之曰須選得
  文行兼優的方好演對士先器識而後文藝上曰
[032-47b]
  正是演奏今次俱經各九卿翰林科道開送必有
  學行的方敢開來今既糊名只憑文取進上曰也
  有私記徳璟奏旣糊名實無從知上曰卽知亦何
  妨魏藻徳奏前工部尚書范景文有疏奉㫖兩畿
  並重今考廣西只二人雲貴亦只二人如照壬戍
  例則廣西一名雲貴一名似太濫或照工臣奏添
  北直一名璟奏且看廣西雲貴卷如何如不佳卽
  以一名增北直上曰然是科北直與南直俱四人
[032-48a]
  大學士徐溥疏云庶吉士之選自永樂二年以來
  或閒科一選或連科屢選或數科不選或合三科
  同選初無定限每科選用或内閣自選或禮部選
  送或㑹吏部同選或限年歳或拘地方或採譽望
  或就廷試卷中查取或别出題考試亦無定制自
  古帝王皆以文章闗乎氣運而儲才於館閣以教
  養之本朝所以儲養之者自及第進士之外止有
  庶吉士一途凡華國之文與輔世之佐咸有頼於
[032-48b]
  斯然而或選或否則有才者未必皆選而所選者
  又未必皆才若更拘於地方年歳則是已成之才
  或棄而不用而所教者又未必皆有成請自今以
  後立為定制一次開科一次選用待新進士分撥
  各衙門辨事之後俾其中有志學古者各録其平
  日所作文字如論䇿詩賦序記之類限十五篇以
  上於一月之内赴禮部呈獻禮部閱試訖編號封
  送翰林考試其中詞藻文理有可取者按號行取
[032-49a]
  夲部仍將各人試卷記號糊封姓名印送照例於
  東閣前出題考試其所試之卷與取投之文相稱
  即收以預選若其詞意鈎棘而詭僻者不在取列
  中間有年二十五以下果有過人資質雖無宿搆
  文字能於此一月之間有新作五篇以上亦許投
  試若果筆路頗通其學可進亦在備選之數每科
  不必多選所選不過二十人每選不必多留所留
  不過三五輩如此則所選者多是已成之才有所
[032-49b]
  論撰便堪供事將來成就必有足頼者如是則預
  列者無狥私之弊不預者息造言之謗臣等皆出
  自此途引進後賢儲之館閣以報國厚恩乃其職
  也
  萬歷中管志道疏二祖始選庶吉士皆令肄業文
  淵閣讀中秘書常親視校試驗其進修務在通逹
  國體薰陶徳性以儲異日之用自正統以後掄選
  多非出自聖意而從閣臣議請舉行亦不得讀中
[032-50a]
  秘書而以唐詩正聲文章正宗為日課不知將來
  所以備顧問贊機宻者果用此糟粕否乎事固有
  以祖宗宏深之美意而翻成末流偏重之敝習者
  此舉是也臣謂自今以後如復選庶吉士則當求
  二祖作養之初意若止如今日之所教所習則莫
  若停止此途一二十年翰林員缺亦如先朝將各
  衙門之有器識者對品改入假以歳月明習典章
  何患侍經筵典制誥及纂修校士之乏人哉嘉靖
[032-50b]
  中㑹曠十餘年弗選聖慮良遠且今以偏重而暫
  止後以特㫖而復開猶善法祖宗鼓舞豪傑之便
  計也
  崇禎初給事中瞿式耜疏竊聞昔賢云天序日月
  星辰以自光聖人序爵禄以自明天子之置三公
  蓋法上天之三光也臣嘗稽古之三公論道而不
  與政漢之三公治事而不論道惟我朝之設閣臣
  旣論道而又與政入則論思啟沃關君徳之汚隆
[032-51a]
  出則定事决疑首百官之善敗任莫重焉然臣見
  近日政府立身非禮公論共排譏刺滿身顔甲以
  出横口潑詈等於市徒竊嘆官至揆席豈復更有
  加之者縦不為一身名節惜獨不為官常愛大體
  乎反覆尋繹其故蓋由發軔之途不清樹藝之種
  不愼也臣考國初宰相不專㧞於翰林累朝相沿
  途徑猶寛至世廟以來則枚卜之舉大抵俱屬翰
  林矣是庶常之官卽他日平章軍國之人今日卽
[032-51b]
  愼選行修言道之士尤恐他年晚節未惬初盟豈
  有始進之時先叢物議而異日立朝能為國家樹
  光明俊偉之業者臣初入班行卽聞長安自殿試
  之後其介然不茍之士誠不乏人而一種躁競之
  夫日夜講求謀所以必得館選之法鑽求百出敗
  檢難言或機關預設妄希張鷟之青錢或根柢先
  容冀受和凝之衣鉢又排人益己無風作波伏影
  射於含沙利相持於鷸蚌甚有以心期共許之友
[032-52a]
  祗以睂睫之得失顯作猜疑隂相傾軋世風如此
  良可感嘆孔子曰尊賢則不惑敬大臣則不眩以
  翰林而漸臻講讀師傅不可謂不尊矣以翰林而
  馴至宅揆亮采不可謂不敬矣夫豈已惑未清而
  能清紫宸之惑已眩已甚而能定國是之眩者乎
  以是人而當是非溷淆之日必將佐非亂是主持
  之擔誰肩以是人而當隂陽相戰之時必將扶隂
  抑陽燮理之能誰寄凡諧臣媚子之態翻出於禮
[032-52b]
  宗而稱功頌徳之詞逓見於元老皆此患得患失
  之人貽之也且今之時何時也聖人出御天地清
  寧値龍飛之首科尤萬方之瞻仰豈可不蕩一時
  之陋習端始進之臣心臣謂今年館選宜照殿試
  法皇上臨軒而試之令考試諸臣即於御前定其
  去取正額之外多備副卷以聽聖裁其彀外諸卷
  亦當盡數函呈間有遺珠不妨特㧞凡若此者所
  以抑躁進之人知此番之試無畫然必得之法又
[032-53a]
  所以來高㓗之士使知聖天子之雅意求賢當振
  筆一吐胸中之竒不必拂衣遠引避館試如浼也
  其試士之題臣愚謂冝倣古制考以今日吏治民
  生經邦強國之䇿不必盡依舊例以風雲月露之
  詞費精神於無用也濟濟多士豈無有董仲舒賈
  誼之流以應皇上眷求者乎臣考洪武癸丑命翰
  林張唯等入禁中文華肄業詔宋濓為之師高皇
  帝聽政之暇輙取其文親評優劣可見選俊儲才
[032-53b]
  簡自帝心聖祖已有行之者矣又古者左史記言
  右史記動凡以天子一時言動卽萬世法程慮或
  湮遺故以史臣必專其事凡天子召見羣臣商議
  時政則史臣必隨之今皇上再舉召對海宇欣瞻
  而臣等侍從之臣反有未能詳知者雖閣部大臣
  於陳謝䟽中微有條叙亦似約畧言之伏乞今後
  凡遇召對即令史臣二人簮筆入侍記注詳核隨
  於次日具䟽奏呈一面發抄一面宣付史館庶四
[032-54a]
  海快若親承而萬世垂為永憲并望俞詔施行
  大學士徐階示新庶吉士條約
  一君子之道必本諸身今朝廷作養諸士固將責
  以治平之業使非卓然以古聖賢為師修身以立
  其本他日何由措諸政事光佐治平故諸士宜致
  力於此辨義利審好惡使此心純乎天理之公庶
  幾他日事業有可觀者
  一文章貴於經世若不能經世縱有竒作已不足
[032-54b]
  稱况近來浮誕鄙庸之辭乎故諸士冝講習四書
  六經以明義理專觀史傳評隲古今以識時務而
  讀文章正宗唐音李杜詩以法其體制並聽館師
  日逐授書稽考庶所學為有用其晉唐法帖亦須
  日臨一二副以習字學
  一每月館師出題六道内文三篇詩三首月終呈
  稿斤正不許過期初二日十六日仍各赴内閣考
  試一次
[032-55a]
  一入館之後各冝謝絶人事專心學問以求進益
  附記
  學士李東陽程敏政教庶吉士至院閱㑹簿悉註
  病假而去乃賦一絶云回廊寂寂鎻齋居白日都
  消病厯餘竊食大官無寸補瀛洲亭上勘醫書
  館選散授不拘内外如永樂乙未沈晹知縣戊戍
  莫珪孔友諒知縣宣徳癸丑傅綱知縣正徳甲戌
  王邦瑞知州嘉靖丙戍李元陽王格張鐸連鑛知
[032-55b]
  縣己丑孫光輝推官楊祐安如山知州其為行人
  評事者不可勝計
 
 
 
 
 
 春明夢餘録卷三十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