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却掃編 > 却掃編 卷上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却掃編卷上       宋 徐度 撰
漢初因秦官置丞相太尉武帝罷太尉不置乆之置大
 司馬而以為大將軍之冠成帝復罷丞相御史大夫
 而取周官六卿司徒司空之名配大司馬以備三公
 而咸加大稱後漢建武二十七年復改大司馬為太
 尉而司徒司空並去大字自後歴代因之政和中始
 盡遵周官置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太師太傅太保
[001-1b]
 為三公而以太尉為武官禮秩同二府大略如昔之
 宣徽使而不以授文臣而必以冠節度使為異耳
唐開元中始聚書集賢院置學士直學士直院總之又
 置大學士以寵宰相自是不廢其後又置𢎞文館亦
 以宰相為大學士本朝避宣祖諱易為昭文然必次
 相遷首相始得之其後惟王章恵隨龎莊敏籍韓獻
 肅絳皆初拜直除昭文故王岐公行獻肅制詞有曰
 度越徃制何愛隆名之私者葢謂是也
[001-2a]
文臣簽書樞宻院始於石元懿初稱樞宻直學士簽書
 樞宻院事竟以本院學士而簽書院事而已至張公
 齊賢王公沔皆直以諌議大夫為之不復帶學士自
 是不復除至熈寜八年曽公孝寛始復自龍圗閣直
 學士起居舎人樞宻都承㫖拜樞宻直學士簽書樞
 宻院事而不遷官不賜毬文帶未幾以憂去位至服
 闋乃以端明殿學士判司農寺元祐三年趙公瞻自
 中散大夫户部侍郎六年王公巖叟自左朝奉郎龍
[001-2b]
 圗閣待制權知開封府七年劉公奉世自左朝請大
 夫寳文閣待制權户部尚書皆拜樞宻直學士簽書
 樞宻院事不遷官趙公明年乃遷中大夫同知樞宻
 院事王劉二公至罷皆除端明殿學士是四公於從
 班中資品尚淺而躐遷執政故有是命葢不盡以執
 政之理畀之而必帶樞宻直學士者正用石元懿故
 事也紹聖以還又復除淵聖受禪之初亟擢宮僚耿
 南仲為執政而西府適無闕員故復自徽猷閣直學
[001-3a]
 士太子詹事拜簽書未幾復欲命一執政使金而在
 位者皆不可遣遽以兵部尚書路公允廸為簽書而
 行先是樞宻直學士已廢不置改為述古殿直學士
 故二公皆超拜資政殿學士雖簽書帶職猶用故事
 而非本意矣自是遂相踵成例凡簽書者必帶端明
 資政之職至六曹尚書翰林學士皆執政之亞徑遷
 同知可也然初拜亦必為簽書而帶學士職疑非是
武臣簽書樞宻院始於楊守一端拱元年自内客省使
[001-3b]
 宣徽北院使為之二年張遜自鹽鐵使亦以宣徽北
 院使為之景徳三年韓崇訓自樞宻都承㫖四方館
 使以檢挍太傅為之同時馬正恵公知節自樞宻都
 承㫖東上閣門使以撿挍太保為之天禧三年曹武
 穆公瑋自華州觀察使鄜延副總管以宣徽北院使
 為之明道二年王武恭公徳用自歩軍副指揮使福
 州觀察使以撿挍太保為之治平三年郭宣徽逵自
 殿前都虞候容州觀察使以撿挍太保為之建炎三
[001-4a]
 年王淵自嚮徳軍節度使御營都統制直以節度使
 為之
童貫之始入樞府也官已為開府儀同三司而但以為
 權簽書樞宻院河西北面房公事頃之乃進稱權領
 葢以謂所掌止邊防一事且姑使為之而已又數月
 乃正稱領樞宻院事自是不復改其後蔡攸以少師
 居樞府亦稱領鄭太宰居中以故相居樞府亦稱領
 宣和間凡官品已髙而下行職事者皆稱領如蔡行
[001-4b]
 以保和殿大學士領殿中省髙俅以開府儀同三司
 領殿前司王革以保和殿大學士領開封尹之類是
 也靖康間何丞相栗以資政殿學士李丞相綱以資
 政殿大學士皆領開封府職事而别置尹初貫之不
 稱知而稱領者非尊之也葢猶難使之正居執政之
 位故創此名然鄧樞宻洵武以少保知院而實居其
 下慶歴間呂許公以首相兼判樞宻院事論者以為
 判名太重未幾改兼樞宻使元豐官制廢樞宻使不
[001-5a]
 置則知院為長官今領居知上則判院之任也按漢
 制有領尚書有平尚書領尚書則將軍大司馬特進
 為之平尚書則光禄大夫諫大夫之徒皆得為之則
 領之為重也乆矣
字文樞宻虛中自資政殿大學士以本職簽書樞宻院
 事自陳職名太髙於是除去大稱而直以學士為之
國朝中書宰相㕘知政事多不過五員兩相則三叅三
 相則兩㕘咸平中呂文穆李文靖向文簡三相也王
[001-5b]
 文正王文穆兩叅也景祐間呂文靖王文正曽兩相
 也宋宣獻綬蔡文忠齊盛文肅度三叅也至和中文
 潞公劉丞相沆富文忠三相也王文安堯臣程康穆
 戡兩㕘也熈寜中曽魯公陳秀公升之兩相也王荆
 公韓康公唐質肅三叅也
父子秉政國初至靖康元年凡十二家王恵獻化基叅/知政事
 子安簡舉正㕘/知政事呂文靖宰/相子恵穆公弼樞/宻使正獻公著/宰相
 石元懿樞宻/使子文定中立叅/知政事陳給事恕叅知/政事子恭公
[001-6a]
 宰/相韓忠獻億叅知/政事子獻肅絳宰/相持國門下/侍郎莊敏緽宰/相
 范文正㕘知/政事子忠宣宰/相彜叟尚書/右丞曹武恵彬樞/宻使子武
 穆瑋樞宻/副使蔡丞相確/子懋尚書/左丞蔡太師宰/相子攸領樞/宻院
 事/韓忠獻宰/相子儀公宰/相曽宣靖宰/相子令綽簽書樞/宻院
 侍郎博文同知/樞宻院子忠簡疇樞宻/副使呂文靖之老也以司
 徒監脩國史兼譯經潤文使毎有軍國大事與中書
 門下樞宻院同議以聞正獻之老也復以司空同平
 章軍國事曽令綽之為簽書宣靖猶康寜遂就飬東
[001-6b]
 府士林尤以二家為盛事
兄弟秉政國初至政和凡七家陳文忠尭叟樞/宻使弟文恵
 堯佐/宰相三韓已/見二呂已/見二范已/見呉正肅育叅知/政事弟正憲
 充宰/相蔡太師弟元度卞知樞/宻院鄧觀文洵仁尚/書右丞弟少保
 洵武知/樞宻院
祖孫秉政國初至紹興凡四家梁丞相適孫才甫子羙/中書
 侍/郎呂正獻孫舜徒好問尚/書右丞富文忠孫季申直柔同/知樞宻
 儀公孫似夫肖胄簽/書樞宻
[001-7a]
叔姪秉政國初至大觀凡三家呂文穆䝉正/宰相姪文靖已/見
 胡文恭宿/姪宗愈尚書/右丞林文節希同知/樞宻姪攄中書/侍郎
初置觀文殿大學士也詔自今非嘗歴宰相不除著為
 令宣和七年先公自北門召為上清寳籙宮使忽有
 此授方引故事退避㑹北鄙之警有詔復留明年京
 師解嚴復召為中書侍郎遂拜相時前告猶寄北京
 左藏庫淵聖遣中使取以賜先公先公復力辭曰臣
 今忝備宰輔於此告受與不受未有損益然所以終
[001-7b]
 不敢當者葢以除授之日猶未經歴其於彜制終有
 所妨重失此名於天下也儻聽臣言使中外聞之知
 朝廷於祖宗法度無有大小率循惟謹顧不美乎上
 終不許先公不得已受之謝表略曰知章兩命之兼
 榮足為盛事張説大稱之獲免有媿前脩葢謂是也
唐以宰相兼太清宮使本朝祥符間亦以首相領玉清
 昭應宫使又置景靈宫㑹靈祥源觀使以次相及樞
 宻使次第領之執政為副使侍從為判官天聖初昭
[001-8a]
 應宫災始罷輔臣宮觀等使名政和中詔天下咸建
 神霄玉清萬壽宮復置使宰相使相領之執政為副
 使侍從為判官判官惟盛章嘗以開封尹領之它未
 嘗命而天下郡守皆兼管句通判兼同管句雖前二
 府領州亦如之葢欲重其事也
輔臣既罷領宫觀使其後惟以使相節度宣徽使為之
 無所職掌奉朝請而已熈寜間又有以使居外者王
 荆公以使相領集禧觀使居金陵張文定公以宣徽
[001-8b]
 南院使領西太一宫使居睢陽之類皆優禮也元祐
 間梁左丞燾罷政事除資政殿學士特創同醴泉觀
 使之名以命之梁公言故事無以學士領宫觀使者
 且同使之名前所未有力辭不受然自是前二府徃
 徃以學士直為宫觀使而同使之名不復除矣
故事非宰相不為僕射雖樞宻使必嘗歴宰相乃得之
 天禧三年南郊親祠禮畢輔臣咸進官時丁晉公以
 吏部尚書㕘政事當遷乃以撿挍太尉兼本官為樞
[001-9a]
 宻使而端揆之尊不可得也神宗即位覃㤙時王懿
 恪拱辰以端明龍圗兩學士吏部尚書留守北京當
 遷乃以為太子少保而兩學士如故官制行僕射為
 特進崇寜間許沖元太尉始以中書侍郎為之其後
 踵之鄭太宰鄧少保皆以知樞宻院為之薛肇明以
 門下侍郎為之靖康初復祖宗法度時薛獨存因改
 授金紫光禄大夫
王銍言周世宗既定三關遇疾而還至澶淵遲留不行
[001-9b]
 雖宰輔近臣問疾者皆莫得見中外恟懼時張永徳
 為澶州節度使永徳尚周太祖之女以親故獨得至
 臥内於是羣臣因永徳言曰天下未定根本空虛四
 方諸侯惟幸京師之有變今澶汴相去甚邇不速歸
 以安人情顧憚朝夕之勞而遲囬於此如有不可諱
 奈宗廟何永徳然之承間為世宗言如羣臣㫖世宗
 問曰誰使汝為此言永徳對羣臣之意皆願如此世
 宗熟視乆之歎曰吾固知汝必為人所教獨不喻吾
[001-10a]
 意哉然吾觀汝之窮薄惡足當此即日趣駕歸京師
 嗚呼天命方有所属固非人謀之所能間也
五代之亂天下無復學校皇朝受命方削平四方故於
 庠序之事亦未暇及宋城富人曹誠者獨首捐私錢
 建書院城中前廟後堂旁列齋舎凡百餘區既成
 楚丘戚先生主之先生名同文生唐天祐中歴五代
 入本朝皆不仕以文學行義為學者師及是四方之
 士争趨之曹氏益復買田市書以待來者先生乃制
[001-10b]
 為學規凡課試講肄勸督懲賞莫不有法寜親歸沭
 與親戚還徃莫不有時而皆曲盡人情故士尤樂從
 焉由此書院日以寖盛事聞京師有詔賜名應天府
 書院先生沒門人私諡為正素先生其子綸復以儒
 學顯歴事太宗真宗兩朝官至樞宻直學士先生之
 規後傳於時及建太學詔取以㕘定學制予㓜時猶
 及見之書院即今之國子監也
唐節度使初皆領一道故以本道為名若河西河南劔
[001-11a]
 南關内之類是也厥後分鎮寖多所領不能盡有一
 道則以其地為名若安西朔方渭北隴右之類是也
 又有合數州以為名者若魏博淄青澤潞徐泗之類
 是也或因其有功則錫軍號以旌之若振武鎮國天
 雄定難之類不可悉數由五代以還至於國朝所錫
 益多凡曰節鎮皆曰某軍某軍而孟州曰河陽三城
 襄陽府曰山南東道太原府曰河東鳯翔府曰鳯翔
 揚州曰淮南江陵府曰荆南成都府曰劔南西川潼
[001-11b]
 川府曰劔南東川興元府曰山南西道總九州府獨
 因舊以為名亦出於偶然本不以地望有所輕重然
 凡建節者反以是數州為重非親王尊屬與勲望重
 臣莫或得之故韓魏公以司徒領淮南曽魯公以司
 空領河陽三城文潞公以太師領河東皆以為重也
唐之方鎮得專制一方甲兵錢穀生殺予奪皆屬焉權
 任之重自宰相之外它官葢無與比故其始拜也降
 麻告廷與宰相同而賜節鑄印之理又為特異誠以
[001-12a]
 其任重故寵之本朝既削方鎮之權節度使不必赴
 鎮但為武官之秩間以寵文臣之勲舊内則為宫觀
 使外則别領州府而已至宗室戚里又止於奉朝請
 無復職掌而告廷賜節鑄印之禮猶踵故事至於今
 循之不革諸路經略安撫使雖非唐方鎮之比然亦
 大將之任也而命之與列郡守臣畧等間命宣撫使
 葢古之元帥也直以勑授尤為失之
國初節度使猶有赴治所者謂之歸鎮以為異禮仁宗
[001-12b]
 朝夏鄭公以平章事領三城節為西京留守以洛陽
 地當孔道日有將迎之勞表請歸鎮略曰凡叨建節
 之行頗以歸鎮為重葢謂是也
蘇子容丞相始為南都從事時杜正獻公方致仕居南
 都見蘇公大噐之為道其平生出處本末甚詳曰子
 異時所至亦如老夫願勉旃自愛蘇公唯唯謝之先
 是鄭獻公既罷政出知兖州未㡬請老遂以太子少
 師致仕復三遷為太師而薨享年八十其後蘇公更
[001-13a]
 踐中外其先後蚤晚多與杜公相似至免相也亦出
 知揚州未㡬請老復召為中太一宫使請不已乃以
 太子少師致仕遷太保而薨享年八十有二年壽官
 品又略同焉又熈寧間蘇公以集賢院學士守杭州
 時梁況之左丞方以朝官通判明州之官道出錢塘
 蘇公一見異之留連數日待遇甚厚既别復遣介至
 津亭手簡問勞且以一硯遺之曰石硯一枚留為異
 日玉堂之用梁公莫喻其意亦姑謝而留之自爾南
[001-13b]
 北不復相見亦忘前事矣元祐六年梁公在翰苑一
 夕宣召甚急將行而常所用硯誤墜地碎倉卒取他
 硯以行既至則面授㫖尚書左丞蘇某拜右僕射梁
 公受命退歸玉堂方抒思命詞涉筆之際視所攜硯
 則頃年錢塘蘇公所贈也因恍然大驚是夕梁公亦
 有左丞之命他日㑹政事堂語及之蘇公一笑而已
 世謂貴人多識貴人葢以謂閲人多而識之然窮逹
 壽夭則或有可知之理而能纎悉如是二事者殆不
[001-14a]
 可測也
劉噐之待制對客多黙坐徃徃不交一談至於終日客
 意甚倦或請去輙不聽至留之再三有問之者曰人
 能終日矜莊危坐而不欠伸欹側者葢百無一二焉
 其能之者必貴人也葢嘗以其言騐之誠然
韓康公王荆公之拜相也王岐公為翰林學士被召命
 詞既授㫖神宗因出手札示之曰已除卿㕘知政事
 矣國朝以來因命相而遂用草制學士補其處如此
[001-14b]
 者甚多近嵗亦時有之世謂之潤筆執政
本朝節度使雖不赴鎮然亦别降勅書宣諭本鎮軍民
 而為節度使者亦自給牓本鎮謂之布政牓親王亦
 翰苑為之近不復見矣
元豐官制雖以侍中中書令尚書令為三省長官然未
 有為之者元祐初既召文潞公還朝以其名位已崇
 難所以處之者時司馬温公已拜左相而右相韓玉
 汝適去位宣仁后遂欲以潞公為右相謀之温公公
[001-15a]
 曰文某歴事累朝年踰八十且其再為相時臣猶為
 小官今顧居其上不可因請自為右相而請以潞公
 為左相宣仁復難之於是用呂許公故事以本官同
 平章軍國重事且詔一月兩赴經筵六日一入朝因
 至都堂與執政商量事如遇有軍國機要事即不限
 時並令入預㕘决其餘公事只委僕射以下簽書發
 遣其後呂申公為右相請退甚力宣仁欲堅留之顧
 憐其老欲以為攝太保同平章軍國事手札以問范
[001-15b]
 忠宣忠宣以為攝字從來止施於祠祭非所為官稱
 若别更一字而使毎至都堂不限時出東府執政有
 議事於便門過就之若議事遲乆令堂厨具食如此
 則事皆曲盡稱國家尊賢優老之意矣宣仁復手札
 謂以呂某徳望欲使兼一保傅官務要外恊人望實
 益勸講然其官去保傅甚逺欲以為行太保事如何
 忠宣復對曰謹按國朝典故天禧中宰臣王旦元是
 太保平章事以病乞退加太尉侍中今公著官是光
[001-16a]
 禄大夫職是右僕射若以僕射加司空則與王旦相
 近於典故不逺若欲有益勸講則平章事乃是執政
 自當十月一赴經筵不必帶行太保事四字矣於是
 始定議云
國朝宰相樞宻使必以侍郎以上為之若官舊尊則守
 本官官卑則躐遷侍郎官制行初相止除大中大夫
 崇寜後必超進數官政和以後至有徑遷特進者靖
 康初呉少宰敏初相自中大夫躐遷銀青光禄大夫
[001-16b]
 引故事自言於是改大中大夫就職
慶歴間賈文元為昭文相陳恭公為集賢相㑹乆旱引
 東漢䇿免三公故事自言是時呉正肅為㕘知政事
 與文元不恊數争議上前及此中丞髙若訥以為大
 臣不肅故雨不時若而文元亦自請故與正肅偕罷
 而恭公進位昭文猶申前請乃降授給事中而輔政
 如故二㕘宋元憲自給事中降諫議丁文簡自工部
 侍郎降中書舍人數月而復云
[001-17a]
國朝㕘知政事樞宻副使必以諫議大夫為之權御史
 中丞亦然熈寜中始有本官帶待制權中丞者官制
 後初拜執政遷中大夫而中丞不復遷官矣
祖宗時侍從官或被寄任徃徃優進職名不復計資望
 之淺深慶歴中歐陽文忠公為知制誥纔數月出為
 河北都轉運使即拜龍圗閣直學士其有既命而以
 事不行者則隨亦改授他職紹聖間猶如此彭器資
 尚書自權吏部尚書授寳文閣直學士知成都府辭
[001-17b]
 行乃改待制知江州權尚書補外正合得待制故也
按歐陽文忠公慶歴制草序曰除目所下率不一二時
 已廹丞相出故不得專一思慮工文字以盡道天子
 難喻之意而還誥命於三代之文又劉原甫侍讀墓
 誌稱其文章尤敏贍嘗直紫徽閣一日追封皇子公
 主九人方將下直為之立馬却坐一揮九制凡數千
 言文辭典雅各得其體由是言之則是除目既下必
 用是日草詞且不得從容下直而為之也元祐初林
[001-18a]
 子中樞宻除中書舎人言者論其非因及張邃明中
 書曰昨日聞主者督撰希告詞甚急意璪之為謀欲
 希早受命成其姦黨也則命詞之限當元祐時已不
 得如前者之廹矣翟公㢲資政居政和間詞命獨為
 一時之冠然文思遲澀尤惡人趣之有趣之者輒黙
 誌其旁凡一趣則故遲一日有遷延至旬餘者其後
 人稍聞之莫敢復趣矣
帝者之女謂之公主葢因漢時之舊歴代循焉未之有
[001-18b]
 改也政和間始采周之王姬之稱而改公主曰帝姬
 郡主曰宗姬縣主曰族姬議者謂姬葢周姓猶齊女
 曰齊姜宋女曰宋子皆因其姓而繫之國不曰周姬
 而曰王姬者葢别於同姓諸侯魯姬衛姬耳國家趙
 氏乃當曰帝趙不得曰帝姬若以姬為婦人之美稱
 則尤不可漢書髙五王傳諸姬生趙幽王友顔師古
 注曰諸姬總言衆妾之稱又非所以稱帝女也命婦
 封號亦政和間所改始因夫人之名而凡謂之人獨
[001-19a]
 孺人者本稱婦人之名其它則見於書傳者皆通謂
 男子至碩人俁俁有力如虎執轡如組又非所以為
 婦人之號也小君之稱稽據甚明設欲多其等級者
 莫若采魏晉間鄉君亭君之目而増之則猶為有據
 也公主之號建炎初已復之予在司封欲援此為例
 并復命婦封號而或者以謂非事之急故止
舊制諌議大夫積十一轉而至僕射二府乃七轉及官
 制行大中大夫七轉至特進而不分庶官與二府元
[001-19b]
 祐中始令正議光禄銀青光禄金紫光禄大夫並置
 左右分為二資於是復十一轉而至特進紹聖以後
 因之不改政和中増置通奉正奉宣奉三階而罷分
 左右止十轉至特進而庶官二府並循此制葢祖宗
 以來二府不磨勘故毎優遷紹興新書乃并二府有
 磨勘法然亦未嘗舉行也
石林公言吳中俚語若等人易得乆瞋人易得醜雖鄙
 亦甚有理
[001-20a]
祖宗時凡官僕射及使相以上領州府則稱判元符末
 章僕射罷相以特進守越州止稱知葢謫也宣和中
 余太宰深以少傳節度使守福州復稱知靖康初白
 太宰時中守壽春府李太宰邦彦守鄧州始復故事
 稱判建炎中呂僕射頥浩以使相守池守潭守臨安
 皆稱知趙丞相鼎官本特進再罷相初以節度使守
 紹興後改本官守泉皆稱知近嵗孟郡王忠厚以使
 相守鎮江亦稱知後改婺州㑹髙開府世則亦守温
[001-20b]
 州稱判而孟亦改判婺州云
國朝翰林學士多以知制誥乆次而以稱職聞者為之
 劉原甫居外制最乆既譽望髙一時故士論咸以為
 宜充此選而劉亦雅自負以為當得之然乆柅不得
 進逮出典兩郡還朝復居舊職且十年矣終不用乆
 之復請外補於是以翰林侍讀學士知永興軍頗怏
 怏不自得一日顧官屬曰諸君聞殿前指揮使郝質
 乎已拜翰林學士矣或以為疑者徐笑曰以今日之
[001-21a]
 事凖之固當如此耳
國家之制食邑滿萬户乃封國公惟見任宰相與官為
 三公者則通計實封滿萬便封國公杜正獻公既致
 仕因郊祀當加恩而食邑未滿萬户特詔封祁國公
 葢異禮也其後遺表有曰非萬户而忝賜履之封自
 三少而席司成之重葢謂是云
楊文公億初入館時年甚少故事初授館職必以啓事
 謝先逹時公啓事有曰朝無絳灌不妨賈誼之少年
[001-21b]
 坐有鄒枚未害相如之末至一時稱之
故事臣僚封贈母祖母不問生歿並加太字曰太夫人
 太君政和間待制劉安上建言太者事生之尊稱也
 封母而别之所以致别於其婦既沒並祭於夫若加
 之尊稱則是以尊臨其夫也以尊臨夫於名義疑若
 未正自是始詔命婦追封並除去太字逮紹興新書
 復仍舊制晏尚書敦復領吏部援劉待制之言申明
 且引漢文帝紀七年冬十月令列侯太夫人夫人無
[001-22a]
 得擅徴捕注謂列侯之妻稱夫人列侯死子復為列
 侯仍得稱太夫人葢此義也於是追封始不復稱太
 云按帝者之祖母稱太皇太后既升祔皆止稱皇后
 正此比也
舊制執政以上始服毬文帶佩魚侍從之臣止服遇仙
 帶世謂之横金元豐官制始詔六曹尚書翰林學士
 並服遇仙帶佩魚故東坡謝翰林學士表曰寳帶重
 金佩元豐之新渥葢謂是也然武臣節度使班翰林
[001-22b]
 學士上六曹尚書下至今止横金迨拜太尉則毬文
 佩魚葢㤙禮視執政故也
元豐官制侍從官給事中以上乃服金帶中書舎人以
 下皂帶佩魚與庻官等大觀間始詔中書舍人諌議
 大夫待制皆許服紅鞓犀帶佩魚建炎間復置權六
 曹侍郎亦如之
舊制借服不佩魚故繫銜止稱借紫借緋政和中王詔
 延康始建請借服皆佩魚如賜者從之然差勅止仍
[001-23a]
 舊云可特差某職任仍借緋或借紫而已而其後繫
 銜者多自稱借紫金魚袋若借緋魚袋然終無所據
 也
凡知州軍通判提㸃刑獄轉運判官知三京赤縣皆借
 緋知州提㸃刑獄自服緋者仍借紫轉運使副知節
 鎮州雖不服緋亦借紫謂之隔借自節鎮轉運副使
 改授列郡亦借紫謂之帶借中間嘗厯他官則不
舊制凡特賜緋章服皆服塗金寳瓶帶三日職事官唯
[001-23b]
 侍御史初除則例賜緋餘非特恩未有賜者
本朝封爵徒為虛名户累數萬雖號實封者亦初無其
 實故有司亦不甚以為輕重若非自請則文臣例封
 文安武臣例封武功宗室例封天水名號重複不可
 稽考予以為雖異於古之裂地而封者然馭貴之意
 則均也謂宜略依古制非有功不封已封之縣不再
 以封則庻㡬其稍重矣故事文臣官至卿監官武臣
 官至横行而勲加至上柱國乃加封邑其後罷勲官
[001-24a]
 而寄禄纔至奉直大夫横行以上便加封邑則宜其
 衆也
集賢院學士初無班品與諸直館頗同然自執政侍從
 皆通為之如吳正肅公育自資政殿大學士改授集
 賢院學士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劉原父自翰林侍讀
 學士改集賢院學士判南京留司御史䑓皆以職閒
 無事故也其後李周自權侍郎罷除集賢院學士始
 有㫖曽任六曹侍郎者立班在大中大夫之上奏薦
[001-24b]
 班列並同待制紹聖元年又詔曽任權侍郎以上者
 立班雜壓封贈在中㪚大夫之上其餘恩數儀制並
 依中㪚大夫餘人立班雜壓在中㪚大夫之下䕃補
 依朝議大夫官髙者從本條二年罷館職易為集賢
 殿脩撰政和中改集賢殿為右文今右文殿脩撰是
 也
許少伊右丞宣和間初除監察御史夜夢緑衣而持䨇
 玉者隨其後未幾劉希范資政珏繼有是除靖康初
[001-25a]
 為太常少卿復夢緋衣而持䨇玉者隨其後未幾劉
 亦繼為奉常時劉以淵聖登極恩初易章服也
舊制宰相官僕射以上勑尾不書姓葢用唐故事也元
 豐官制僕射為宰相故不計寄禄官之髙下皆不書
 姓云
本朝公卿多有知人之明見於擇壻與辟客葢趙叅政
 昌言之壻為王文正旦王文正之壻為韓忠憲億呂
 恵穆公弼呂恵穆之壻為韓文定忠彦李侍郎虛已
[001-25b]
 之壻為晏元獻殊晏元獻之壻為富文忠弼楊尚書
 察富文忠之壻為馮宣徽京陳康肅堯咨之壻為賈
 文元昌朝曾宣靖公亮王文正曽守鄆辟龎荘敏籍
 為通判龎荘敏守并辟司馬温公為通判范文正公
 為陜西招討使辟田樞宻況孫威敏沔並為判官歐
 陽文忠公為掌書記歐陽公辭不就復請張文定公
 方平亦辭富文忠公守并請韓黄門維為屬王文安
 公堯臣安撫陜西辟蔡樞宻挺自隨如此之類甚多
[001-26a]
 不可悉數皆㧞於稠人之中故其人居位風節徃徃
 相似前代所不及也
童貫既敗籍其家貲得劑成理中丸幾千斤他物稱是
 此與胡椒八百斛者亦何異邪
舊制進士登科人初官多授試秘書省校書郎故至今
 新擢第人猶稱秘校祖宗朝進士上三名皆授將作
 監丞通判故至今猶稱狀元為監丞
唐東都有尚書省留守兼判其餘百司略如京師居其
[001-26b]
 官者謂之分司大抵皆閒秩故當時有詩云猶被妻
 孥教漸退莫求致仕且分司是也
本朝三京雖置御史䑓國子監執政侍從庻官迭居之
 職事甚簡御史䑓則行香拜表日押班國子監則出
 納錢糧而已故未置宫觀時士大夫多自請以為休
 息之地官制行後士大夫猶有自請分司者近嵗唯
 責降而已然不必居本京葢無供職之所故也
舊制文臣丁憂起復必先授武官葢用墨縗從戎之義
[001-27a]
 示不得已也故富鄭公以宰相丁憂起復初授冠軍
 大將軍餘官多授雲麾將軍近嵗起復者直授故官
國朝創立諸閣以藏祖宗御製毎閣皆置學士直學士
 待制謂之侍從官然學士直學士例以閣名為官稱
 惟天章難以為稱初置時嘗以王贄為直學士其後
 不復有止除待制而已初諸閣唯龍圗有直閣館職
 之乆次與帥臣監司之有勤勞者乃得之然初無班
 綴也其後諸閣例置始編入雜壓與諸修撰通謂之
[001-27b]
 貼職為之者衆矣
范文正公為陜西招討使也以邊兵訓練不精葢無專
 任其責者又部署鈐轄等權任相亞莫相統一故毎
 有事宜職卑者付以懦兵逼逐先出位髙者各據精
 兵逗留不進是以屢致挫敗於是首分鄜延路兵以
 為六將將各三千餘人選路分都監及駐泊都監等
 六人各監教一將兵馬又選使臣指揮使十二人分
 𨽻六軍專掌教閲毎指揮選少壯勇健者二十五人
[001-28a]
 先教之以弓弩短兵俟其技精則補為教頭毎人却
 俾分教十人以次相授一季之後盡成精兵遇有冦
 警少則路分都監將所部先出多則鈐轄都署領兩
 將或三將以出更出迭入約束既定總領不貳勞逸
 又均人樂為用邊偹寖修宼不敢犯矣其後諸路皆
 用此制熈寜將法葢本范公之遺意也
唐之政令雖出於中書門下然宰相治事之地别號曰
 政事堂猶今之都堂也故號令四方其所下書曰堂
[001-28b]
 帖國初猶因此制趙韓王在中書權任頗專故當時
 以為堂帖勢力重於勅命㝷有詔禁止其後中書指
 揮事凡不降勅者曰劄子猶堂帖也至道中馮侍中
 拯以左正言與太常博士彭惟節並通判廣州拯位
 本在惟節之上及覃恩遷員外郎時冦萊公為叅知
 政事知印以拯為虞部惟節為屯田其後廣州又奏
 仍使馮公繫銜惟節之上中書降劄子處分升惟節
 於上仍特免勘罪至是拯封中書劄子奏呈且論除
[001-29a]
 授不當并訴免勘之事太宗大怒曰拯既無過非理
 遭降資免勘雖萬里之外争肯不披訴也且前代中
 書有堂帖指揮公事乃是權臣假此名以威福天下
 太祖已令削去因何却置劄子劄子與堂帖乃大同
 小異耳張洎對曰劄子是中書行遣小事文字猶京
 百司有符牒關刺與此相似别無公式文字可指揮
 常事帝曰自今但干近上公事湏降勅處分其合用
 劄子亦當奏裁方可行遣至元豐官制行始復詔尚
[001-29b]
 書省已被㫖事許用劄子自後相承不廢至今用之
 體既簡易降給不難毎除一官逮其受命至有降四
 五劄子者葢初畫㫖而未給告先以劄子命之謂之
 信劄既辭免而不允或允又降一劄又或不候受告
 而俾先次供職又降一劄既命其人又必俾其官司
 知之則又降一劄謂之照劄皆宰執親押欲朝廷之
 務簡難矣然予觀近代公卿文集中凡辭免上章止
 云准東上閤門告報則是猶未有信劄也今諸路帥
[001-30a]
 司指揮所部亦用劄子其體與朝廷略同然下之言
 上其非狀者亦曰劄子名同而實異不知其義何也
國朝之制凡降勅處分事皆有詞其體與詔書相類知
 制誥行皆用四六文字元豐官制行罷之
富韓公之薨也訃聞神宗對輔臣甚悼惜之且曰富某
 平生强項今死矣誌其墓者亦必一强項之人也卿
 等試揣之已而自曰方今强項者莫如韓維必維為
 之矣時持國方知汝州而其弟玉汝丞相以同知樞
[001-30b]
 宻院預奏事具聞此語汗流浹背於是亟遣介走報
 持國於汝州曰雖其家以是相囑慎勿許之不然且
 獲罪先是書未到富氏果以墓誌事囑持國既諾之
 矣乃復書曰吾平生受富公厚恩常恨未有以報今
 其家見託義無以辭且業已許之不可食言雖因此
 獲罪所甘心也卒為之初持國年幾四十猶未出仕
 㑹富公鎮并門以帥幙辟之遂起其相知如此
國朝故事文臣必帶直學士職乃服金帶熈寧中薛師
[001-31a]
 正樞宻方以啇利被眷自天章閣待制權三司使始
 特膺是賜未幾韓荘敏丞相以龍圖閣待制為樞宻
 都承㫖繼得之政和宣和之間至有以庶官被賜者
 紛紛甚多不可殫紀名器之濫於是為極云
傅獻簡公在英宗朝以諌官與吕獻可諸公論濮園稱
 號事甚切章凡十餘上未止㑹出使契丹既還而諸
 公皆已坐異議謫去而公獨遷侍御史知雜事公固
 辭曰臣今不獨不能與建議者同列於朝至如茍隨
[001-31b]
 妄計者臣且不忍張目視之况與之同臺共職哉於
 是出知和州後數年丁憂服闋至京府時王荆公用
 事素善公謂公曰方今紛紛俟公來乆矣方議以待
 制知諌院還公公謝曰新法世不以為便誠如是當
 力論之平生未嘗欺敢以告荆公大怒乃以為直昭
 文館判流内銓未幾補外再閲嵗凡六徙困於道塗
 知不為時所容遂自請提舉西京崇福宫未幾復坐
 事奪官稍復監黎陽倉公日視事必親不以嘗清顯
[001-32a]
 自待雖家人不見其憂愠色任滿管勾中嶽廟築室
 濟源盤谷蒔竹木㳺詠其間一時名士為之賦詩者
 甚多許洛舊老與之徃來悠然自適若將終身者再
 任管勾崇福宫元祐初還朝益不苟合乆之乃自吏
 部尚書遷中書侍郎凡二年薨于位
皇祐初胡文恭公宿為知制誥封還楊懐敏復除内侍
 副都知詞頭不草翊日上謂宰相曰前代有此故事
 否文潞公對曰唐給事中袁髙不草盧杞制書近年
[001-32b]
 富弼亦曽封還詞頭上意乃解而改命舎人草制已
 而䑓諌亦論其非其命遂寢而舍人封還詞頭者自
 爾相繼葢起於富成於胡也
左右史雖日侍上側然未嘗接語欲有所論必奏請得
 㫖乃可元豐中王右丞安禮權脩起居注始有詔許
 直前奏事左右史許直前奏事葢自此始
蘇黄門子由熈寧二年以前大名府推官上書論事神
 宗覽而悦之即日召對便殿訪問乆之面擢為條例
[001-33a]
 司屬官故事選人未得上殿者自此遂為故事云
吕申公素喜釋氏之學及為相務簡静罕與士大夫接
 惟能談禪者多得從容於是好進之徒徃徃幅巾道
 袍日逰觀寺隨僧齋粥談説禅理覬以自售時人謂
 之禪鑽云
進士以累舉推恩特召廷試已而唱名次第賜進士或
 同學究出身或試監主簿諸州文學長史四門助教
 攝諸州助教謂之特奏名自景徳二年始是嵗進士
[001-33b]
 第一人李文定丞相也其後亦有補三班借職者逐
 時不同然試而不中選罷歸職也顧憐其老而無成
 而遂捐一官與之此葢國朝忠厚之政也故事進士
 唱名宰執從官侍立左右有子弟與選者唱名之次
 必降階稱謝搢紳間頗以為榮事建炎初車駕在揚
 州㑹放進士時楊中立龍圗以侍讀侍立而其子遹
 以特奏名預唱名中立亦降階稱謝時遹之年已五
 十餘中立七十餘矣前此所無也
[001-34a]
 
 
 
 
 
 
 
 
[001-34b]
 
 
 
 
 
 
 
 却掃編卷上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