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義門讀書記 > 義門讀書記 卷十九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十九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前漢書
趙充國傳充國常以逺斥候為務至/先計而後戰 此
所謂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也
虜以畜産為命至/虜必震壊 明之邉帥但知有此策
留弛刑應募 漢已有應募從軍之人但如能使絶域
[019-1b]
之比不在尋常調發之數
所善浩星賜迎說充國曰至/卒以其意對 如張安世
當此必從浩星賜之言矣營平乃真社稷臣雖託孤寄
命可也
初破羗將軍武賢在軍中至/下吏自殺 中郎將雖為
武賢所䧟然大將當重任宜以壯侯為法卬之得禍自
坐不慎非徇衆而不為國家圗萬全遂可以智免也
辛慶忌傳然性好輿馬號為鮮明唯是為奢 唯是為
[019-2a]
奢非奢於衆人也在慶忌則此之為已奢矣
傅介子傳公卿將軍議者咸嘉其功 光所遣也故無
異議
常恵傳烏孫皆自取鹵獲至/烏孫人盗恵印綬節 烏
孫一有功則鹵獲皆自取并校尉之印綬節使盗竊之
以去其不足信仗明矣
大將軍霍光風恵以便宜從事 大將軍前遣介子又
風常恵時去武帝未乆猶慕逺略不深計萬一生事起
[019-2b]
釁也
鄭吉傳鄭吉㑹稽人也 謝承後漢書鄭宏㑹稽山隂
人其曽祖父本齊國臨淄人官至蜀郡屬國都尉武帝
時徙强宗大姓不得族居將三子移居山隂因遂家焉
長子吉雲中都尉西域都䕶按吉出自卒伍未必有官
閥但為宏之從祖居在山隂或可信也
陳湯傳吉上書言中國與夷狄至/竟殺吉等 吉書辭
頗壯漢自張騫通西域之後應募使絶域者率不顧死
[019-3a]
亡邀功生事必不可聴許也
兵來道逺至願單于與大臣審計策 示弱以堅之使
毋走下郅支所云不如堅守漢兵逺來不能乆攻為此
語所紿也
諸鹵獲以畀得者 此云諸鹵獲以畀得者則湯無私
焉下云湯素貪所鹵獲財物入塞多不法豈丞相御史
固誣枉之歟
石顯匡衡以為延夀湯 匡衡之上冠以石顯史家之
[019-3b]
辭嚴矣
揚威昆山之西 昆山當指崐崘而言
贊陳湯儻至/故備列云 陳湯為劉向所稱又自能
屬文其誅郅支單于事紀載必詳故此傳亦如生在焉
雋不疑傳諸君何患於衛太子至/遂送詔獄 定大事
非此不可此權也豈必果應經意
于定國傳于公以為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必不殺
也 十餘年則安於孝節矣故知殺姑為必無也
[019-4a]
定國乃迎師學春秋身執經北面備弟子禮 黄霸于
定國皆晚嚮經術故起獄吏致宰相而無曹人維鵜之
刺如丙吉則尤能施於有政者也
冬月請治讞 冬月請讞似今之秋審
薛廣徳傳縣其安車傳子孫 公羊家說縣輿與此異
義見仍叔之子來聘䟽中
平當傳周公既成文武之業至/孝之至也 此臨川新
安廟議所本然后稷始封之君有粒民之功太王肇基
[019-4b]
王迹王季其勤王家太上皇未可援此為比孟子但言
以天下養非文王之聖周公亦不敢以配天也
言勃海鹽池可且勿禁以救民急 弛鹽禁亦救荒一
法不假轉饋賑濟之勞 勃海亦可謂之鹽池今人獨
以稱解鹽
子晏以明經歴位大司徒 再世皆明經故至宰相
彭宣傳朕唯將軍任漢將之重至/非國之制 此亦宣
之踈謬也
[019-5a]
贊薛廣徳保縣車之榮至/異乎茍患失之者矣 師古
注贊言當宣二人立操有異於此按贊并廣徳言之讀
序傳可見
王貢兩龔鮑傳漢興有園公綺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至/不亦寳乎 以諸人事迹不備故總序之於傳首盖
亦傳也以此為論者未讀序傳耳體與後牽連薛方郭
蔣諸人例同
有邪惡非正之問至/各因勢導之以善 易不可以占
[019-5b]
險斯正理也
王吉傳臣聞古者師日行三十里篇 其言凛乎可畏
復藹然可親真醇儒心聲
非所以全夀命之宗也 宗本也
皇帝仁聖至/未有所幸 孝昭天資之美如此其不克
夀者得氣薄也
臣聞聖王宣徳流化至/夀何以不若髙宗 可與伊訓
說命相表裏漢廷書䟽未有能過之者也
[019-6a]
復遣使者弔祠云 弔祠即後兩龔傳中韓福故事
初吉兼通五經能為騶氏春秋 騶氏春秋至班史時
已成絶學有錄無書故於兼通五經之下復特著之
駿子崇以父任為郎 王吉請除任子之令而王駿任
其子為郎此駿之失也
貢禹傳今大夫僭諸侯至/在於陛下 天子過天道非
經生無此言
又皆以後宮女置於園陵 宮人奉陵自孝武茂陵始
[019-6b]
昭宣循之遂為故事
陛下烏有所言 謂諒闇不言也
審察後宮擇其賢者留二十人餘悉歸之 僅留二十
人則不足以給使令如昏義之數可也
獨杜陵宮人數百誠可哀憐也 獨杜陵一處已有數
百矣茂陵平陵不言者已多老死也
自城西南至山西至鄠皆復其田以與貧民 即武帝
所起上林苑地
[019-7a]
民産子三嵗則出口錢故民重困至於生子輙殺甚可
悲痛 是殺人子多矣宜乎戾園之敗也
孝文皇帝時貴㢘潔至/海内大化 孝文寛而有制所
以異於仁柔
自見功大威行至/誅不行之所致也 自秦為無道風
俗大壊昔者賈生所痛哭也文景相繼導以忠厚武帝
復壊之至是盖又一秦矣讀貢公之書吾亦為之痛哭
兩龔傳漢兄子曼容 曼容名丹見儒林傳
[019-7b]
勝自知不見聴至積十四日死 勝已謝事歸老漢亡
可以無死故五威存問外仍安之即講學之徴亦僅稱
疾不應及使者再至印綬加身要以必行五日起居守
之不去然後明語門人餓死報漢可謂從容中道不辱
其身者也朝服對使以愚老遜辭下無累及子孫善哉
鮑宣傳奏宣舉錯煩苛至為衆所非 此賢者之過欽
言是也
始隃麋郭欽至平帝時遷南郡太守 郭欽能奏董賢
[019-8a]
又不仕莽雖與鮑宣同異何害為君子也
贊守死善道勝實蹈焉 言見㡬先去為莽所廹卒又
死之合於孔子之經也
韋賢傳夢我瀆上立於王朝 易曰再三瀆言夢中猶
諫之也上謂王
時賢七十餘至/丞相致仕自賢始 父知恥故子亦能
讓然當其自少府入相已宜引年乞身矣
元成父賢以宏當為嗣故敇令自免宏懐謙不去官
[019-8b]
宏先有讓徳宜韋氏之熾以昌也
與宗家計議 漢去古未逺韋氏世傳經業宜有宗法
則宗家者其宗子也非師古所云同族之謂
而東海太守宏子賞至/列為三公 韋氏餘子復以明
經列於三公然則世祿之家欲為子孫計奈何不務傳
經反蹈䟽傅損志益過之戒哉
又園中各有寢便殿 後書祭祀志云古不墓祭漢諸
陵皆有園寢承秦所為也古宗廟前制廟後制寢秦始
[019-9a]
出寢起於墓側漢因而弗改
盖聞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徳至其正禮儀 此詔獨取
許嘉尹更始二議得之 於義一體言不得復顧私親
以皇考廟上序於昭穆
又以為孝莫大於嚴父至/尊祖嚴父之義也 此指孝
文太后孝昭太后言
而孝武廟親未盡故未毁至/唯郡國廟遂廢云 孝武
㡬亂天下豈得復居不祧之列夏侯長公始議廟樂者
[019-9b]
韙矣建昭詔書乃病困不擇音也
於是光祿勲彭宣至不宜毁 彭宣等五十三人議是
舜歆伸尹忠之議為元帝誅斬郅支單于得稱髙宗之
地耳
一方有急三靣救之 非當時實事
以奪其肥饒之地 此指朔方及開河西四郡
功業既定至/其規橅可見 以輪臺晚盖一節盡冺其
虚耗中國之迹
[019-10a]
禮記王制及春秋穀梁傳天子七廟至/與太祖之廟而
五 匡衡五廟之說似尤深然合隂陽五行數之則可
以七為斷矣
以七廟言之至/則不可謂無功徳 但以七廟言之斯
可矣
聖人於其祖至/失禮意矣 遷則不必復毁此亦近情
至平帝元始中大司馬王莽奏至/罷南陵雲陵為縣
此奏合禮雖王莽為丁傅衛氏發難然不以人廢與東
[019-10b]
京之末董卓蔡邕議和帝以下不應為宗奏同
贊考觀諸儒之議劉歆博而篤矣 歆議廟制可謂深
博武帝稱宗則非篤論固當區别觀之也
魏相傳大將軍用武庫令事遂下相廷尉獄 責過之
是也下之獄則喜怒之偏鄰於作威矣遂為子孫他日
之憂可不慎哉
相因平恩侯許伯奏封事 因許伯乃得直至帝前也
御史大夫已列三公位舉大事猶慎密如此其不因王
[019-11a]
史而因許者専欲發其弑許后之謀也
子復為大將軍 大將軍當作右將軍
又故事諸上書者皆為二封至/宣帝善之 此一時制
霍山之權計後遂行之則失虞廷命納言之意矣
間者匈奴嘗有善意至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 史
遷作匈奴傳深疾徼權納讇以便偏指人主因以决策
建功不深而歸本於擇任將相假使馬邑始禍之時丞
相即能為弱翁之納諫何為有三十餘年兵連不解之
[019-11b]
患哉
今郡國守相至/而在蕭墻之内也 此伊周之用心非
徒治黄老者所能知漢相識治體無逾弱翁此奏宋李/文靖
頗得此/奏遺意
臣愚以為隂陽者王事之本至/而觀於先聖 在天為
隂陽在人為仁義此深探治本之言但前後所陳却别
是一種漢學
中謁者趙尭舉春李舜舉夏兒湯舉秋貢禹舉冬 師
[019-12a]
古曰髙帝時自有一貢禹也按此趙堯亦非髙帝時為
御史大夫者也
丙吉傳吉奏記光曰將軍事孝武皇帝至天下幸甚
丙公不以文采自曜奏記所言皆合體要真能學詩禮
者也
掾史有罪臧不稱職至/公府不案吏自吉始 因以為
故事則姦吏遂無所懲艾矣丙公當宣帝之朝方練羣
臣核名實不妨時有寛舍可否相濟耳
[019-12b]
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續志西曹主府史署用
召東曹案邉長吏 續志東曹主二千石長吏遷除及
軍吏
夏侯勝傳長信少府勝獨曰至/不宜為立廟樂 勝此
議不愧經生
為勝素服五日以報師傅之恩 太后猶素服五日則
後之為師服者士庶當服小功亦因時而以義起者歟
京房傳得除用它郡人 欲上下相伺故除用他郡人
[019-13a]

拜上封事曰辛酉以來至/令不得乗傳奏事者 房封
事率如囈語其不足以回主意也决矣
初淮陽憲王舅張博至/皆持東與淮陽王 庸鄙之人
不可因親昵而漏言如此 徐立中官也故後獨得免
房本姓李推律自定為京氏 任臆誣祖以術亡身其
始兆矣
翼奉傳二隂並行是以王者忌子夘也二陽並行是以
[019-13b]
王者吉午酉也 忌子卯吉午酉相對而言翼氏專主
二隂二陽與賈氏所云夏殷興亡異義張氏相刑之說
亦失本意
虚静以待物至 蘇子瞻赴定州狀本其意
臣奉竊學齊詩至/適所習耳 此語實非謙也
臣又聞未央建章甘泉宫才人各以百數至/出其過制
者 貢禹以前翼奉先言之以太皇太后誥放先帝園
宫人處置亦得體 按成帝紀永始四年京師火災屢
[019-14a]
降出杜陵諸未嘗御者歸家去奉奏封事時初元二年
已三十五年矣
國家之費當數代之用 當數代之用即此可以明國
祚脩短之數矣功徳薄而福饗已泰未有不敗者也
李尋傳五經六緯尊術顯士 言緯者始見於此故張
衡謂䜟始哀平
徳列王道 泰誓孔子取之故云徳列王道
乆汙玉堂之署 漢時待詔於玉堂殿唐時待詔於翰
[019-14b]
林院至宋以後翰林遂幷蒙玉堂之號
故日將旦至有常節 此亦古書相傳之語讀之皆有

大司空師丹執政諫争 政當作正執守也
夫過而不改至皆蠲除之 哀帝此等語尚非亡國之
主故獲保令終
贊 此贊在當時與桓譚諫光武不當聴納䜟記之言
相發
[019-15a]
趙廣漢傳又教吏為缿筩 孟康曰如今官受密事筩
也按孟康曹魏時人已有受密事筩則廣漢此法歴代
施用不至於武后始行廣漢亦祖/王温舒
廣漢為二千石至/即時伏辜 廣漢以㢘潔通敏下士
為名其天資大抵與張湯相近
郡中盗賊至/皆知之 知其根株窟穴所在則可以不
煩而理然破柱捜轑非明主在上安可盡行其意耶
廣漢奏請令長安游徼獄吏秩百石其後百石吏皆差
[019-15b]
自好不敢枉法妄繋留人 此事特可法
初大將軍霍光秉政至廣漢由是侵犯貴戚大臣所居
 廣漢始欲以此自逺於霍氏耳因帝善之而遂以為
務則謬矣
司直蕭望之劾奏廣漢摧辱大臣至下廣漢廷尉獄
此廣漢應得之罪
威制豪强小民得職 為京兆止此八字訣但勿效趙
君私論榮畜詐脅魏相即無患耳非貴戚大臣不可侵
[019-16a]
犯舉天討皆不行於豪强也
尹翁歸傳縣縣各有記籍自聴其政 必皆自聴此能
吏欲為名髙非政體也
豪强有論罪至扶風大治 此威嚴之過後陳咸效之
而加甚焉
韓延夀傳乃歴召郡中長老至/為吏民行喪嫁娶禮
此亦非能吏不可若徒襲偽迹則王莽之治天下矣
又置正五長至/吏輙聞知 置正五長即今保甲之法
[019-16b]
此賢於尹扶風之以名籍推迹所過抵逺矣故為政不
可無法度也 按後書百官志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
惡以告其互相檢察本漢制也豈必得如長公者為之
乃有實效歟
在東郡三嵗令行禁止斷獄大減為天下最 扶風以
盗賊課為三輔最東郡以斷獄大減為天下最能吏將
何從
延夀不得已行縣至髙陵至不敢犯 惟不輕出偶㑹
[019-17a]
此事推誠動之足為表勸若屢屢嘗試即兒戲矣此亦
兵法中之田單火牛也嚴詡之為潁川可鑒戒
延夀代蕭望之為左馮翊至/廪犧官錢放散百餘萬
廣漢犯魏禍由已作韓則直為蕭公所䧟矣然胡不少
忍之閉閤思過能施之吏民獨不可使曲盡歸他人乎
移殿門禁止望之 嚴延年傳注張晏曰故事有所劾
奏並移宫門禁止不得入
張敞傳其治京兆至天子數從之 參趙京兆韓馮翊
[019-17b]
之意用之處大議時似雋不疑則本治春秋之力也
敞聞舜語至/冬月已盡延命乎 收之是也殺之過矣
必反其語則兒戲矣漢人尚氣不學率如此
敞孫竦王莽時至郡守封侯 竦事詳莽傳及游俠傳
杜鄴傳
王尊傳春正月美陽女子告假子不孝至/吏民驚駭
非常之變故於春正月殺之
後上行幸雍過虢 劉原父曰自長安上雍不過虢過
[019-18a]
美陽虢字是史氏誤按劉說是也尊已轉守槐里不為
虢令矣
毋持布鼓過雷門 㑹稽擊鼓聲聞洛陽乎此流俗妄
談不當引以注史况西漢㑹稽治吳與越何與
又正月行幸曲䑓至/皆不敬 此二事不當并言之失
輕重矣故御史丞得目為飾成小過也
尊曰治所公正 師古曰謂司𨽻官屬為治所者尊之
也若今謂使人為尚書矣按治所即謂司𨽻治所非使
[019-18b]
人尊稱
尊撥劇整亂至/名將所不及 趙子都威制豪强小民
得職王子贛撥劇整亂誅暴禁邪孫寳為京兆尹三嵗
京師稱之然橈於定陵不敢取杜穉季故不得列諸公
後也
王章傳章曰非女子所知也 毁石顯撃王鳯皆為國
家扞禦大慝巨奸即免官誅死復何所避果非女子所
知也假使徒以巧宦自肥則仲卿亦一朝廷尊貴人矣
[019-19a]
盖寛饒傳方今聖道寖廢至則不居其位 四語自切
中當時之弊惜其非信而後諫也稱引易傳不類遂如
王生所揣
上無許史之屬 屬當讀之欲反謂屬托也應說是以
下文直道而行多讐少與之語求之自見
諸葛豐傳使尚書令堯賜臣豐書曰至順經術意 元
帝若行許章之罰而後以此書賜豐則得之矣今以禁
門為邪臣逋藪而空以中和戒奉公之吏是後世所謂
[019-19b]
和事天子也
上不許是後所言益不用豐復上書 去其節而不用
其言豐當去矣何以復上書為
鄭崇傳逆隂者厥極凶短折 逆隂之論惜乎不詳
尚書令趙昌佞讇至/請治 大族尤易為人誣構得禍
有甚於子游者矣亦賴崇遂死禍止及一家小人欲傾
人以自固何所不至
建武中錄舊徳臣以寳孫伉為諸長 寳橈定陵是其
[019-20a]
㣲過然不附王氏始終一節亦何武鮑宣之儔故建武
中錄其後也
母將隆傳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至/但與隆連名奏事
 隆失於不能争耳乃莽以私怨并中之然此大事豈
可輕署名其間但以事非由己為苟容乎
何竝傳先是林卿殺婢壻 殺其壻而納以為婢非如
師古所云外人與其婢姦者也
罪在弟身與君律 廷尉典法之官三尺是掌故曰君
[019-20b]

死雖當得法賻勿受 法賻猶不受則豈肯賦歛送𦵏
為妻子産業計觀原渉傳讓賻顯名志節彌堅矣
贊然母將汙於冀州 母將之事本非其罪然名則難
解也故止曰汙
蕭望之傳望之以為烏孫絶域信其美言萬里結婚非
長策也 望之所論邉事皆守文時長筭逺計不可忽
之為迂
[019-21a]
望之以為單于非正朔所加至/天子采之 觀王莽以
易璽啓釁自知望之所見之深長非宣帝天資絶出不
能采用 春秋榖梁傳曰貫之盟管仲曰江黄逺齊而
近楚楚為利之國也若伐而不能救則無以宗諸侯矣
事雖殊意則同
盖聞五帝三王至/贊謁稱臣而不名 大哉此詔以五
帝三王為師而不惟乃曽祖之法可謂謙而彌光矣
望之以為中書政本至/白欲更置士人 此誠急務然
[019-21b]
發之太驟人主未能真見其失持疑不斷小人廹而合
以謀我反為所擠而事終不成矣故孟子欲定國必先
格君心也
出劉更生為宗正望之堪數薦名儒茂才以備諫官㑹
稽鄭朋隂欲附望之 人不易知遽求推賢進士之名
不深察歴試則必有小人雜出其間内相攻矣一更生
人得出之於外亦何暇於數薦哉
雲者好節士勸望之自裁至竟飲鴆自殺 如使不死
[019-22a]
就獄㳟顯其遂已乎徒舉生平而盡棄之耳朱雲之勸
未可云非望之之失在主意未堅教子上書自速羣小
致死於我也
馮奉世傳少府蕭望之獨以奉世奉使有指至/奉世不
宜受封 望之之議正論也但奉世因莎車攻刼南道
發兵攻㧞之以解危難非要功生事可比封之足為後
法不可以不權其事勢也 若莎車不㧞則鄯善以西
皆絶不通所送大宛諸國客何以得達是矯制發兵正
[019-22b]
以全使指也 奉世似當與傅鄭諸人合傳以諸子皆
有名迹野王又不可附之外戚傳中故特立此傳也
野王在位多舉野王至以昭儀兄故也 野王為石顯
所間故不得為三公當以佞幸傳叅觀之帝之引嫌顯
所教也
參字叔平學通尚書至/甚可觀也 馮氏父子兄弟各
通一經獨少禮耳而叔平復恂恂可觀得禮意矣
宣元六王傳楚孝王囂子紆嗣王莽時絶至/立為天子
[019-23a]
 紆子般後書有傳范氏稱自囂至般積累仁義世有
名節而紆尤慈篤般子愷復以讓爵顯盖宣帝有功徳
於民而元帝以後國統三絶其餘慶在楚矣
中山哀王竟無子絶太后歸居外家戎氏 既立為國
君則不當殤矣乃不為置後使其母歸居外家失禮甚
矣豈當時謬引子卒夫人姜氏歸於齊之文耶
定陶共王康上以太子奉大宗後不得顧私親至/徙定
陶王景為信都王云 楊廷和不知先為興王立後故
[019-23b]
啟異日紛紜若成帝已有此舉哀帝復蔑大宗而顧私
親且徙景封其悖甚矣宜享國之不永也
中山孝王興御史大夫孔光以為尚書有殷及王兄終
弟及 師古注謂兄死以弟代立非父子相繼故言及
按公羊曰臣子一例也及謂次第及之然未嘗不如父
子相繼之禮三綱五常三代相因周如是則殷亦如是
顔注惑於後儒之說耳
太皇太后以帝為成帝後故立東平思王孫桃鄉頃侯
[019-24a]
子成都為中山王奉孝王後 此孔光知太后王氏追
怨哀帝遂不復主及王之議使哀帝絶嗣也
匡衡傳臣聞治亂安危之機至/正家而天下定矣 衡
為少傅數年乃遷光祿勲時建昭元年也則上此疏時
在初元三四年間按宣帝不好儒術任用法律而中書
宦者用事元帝初立蕭望之周堪以師傅受遺輔政選
白劉更生金敞拾遺左右四人同心謀議勸道以古制
多所欲匡正以中書政本欲更置士人中書令宏㳟石
[019-24b]
顯與車騎將軍史髙表裏常獨持故事不從望之等初
元二年十二月遂譖望之令自殺堪更生等皆廢衡本
因史髙進此疏所謂遵制揚功者盖與髙顯等隂為唱
和務堅帝以率由宣帝故事所謂釋樂成之業虛為紛
紛巧偽之徒不敢比周而望進皆以杜塞堪更生復進
之路如得其情雖夷之誦六藝以文姦言可也後條言
慎妃后别適長則以身為師傅禍福共之石顯又常擁
佑太子髙子丹帝命䕶太子家故衡敢以為言且兩事
[019-25a]
並陳聴者尤不之疑耳
孔光傳莽以光為舊相名儒至/令上之 細尋莽傳當
元始初政非光為言則莽猶不能必得之於元后也踰
耆之叟甥舅相與雷同以助成莽之聲勢死何面目見
先聖乎
光常稱疾至/固稱疾辭位 莽之即真王舜劉歆未嘗
不内懼甄豐不恱覺而見誅失之於始即憂懼孰可解
免輸人宗社之罪哉
[019-25b]
馬宫傳本姓馬矢宫仕學稱馬氏云 宫與平晏事莽
尤儒之賤者 著此以别於他馬如執金吾馬適建奉
使馬宏之屬馬適亦兩字姓王莽傳有鉅鹿男子馬適

贊彼以古人之迹見繩 古人之迹謂以道事君不可
則止
薛宣傳大率咎在部刺史至未必不由此也 五舅封
侯黄霧四塞而宣懐王鳳一薦之徳輙以部刺史舉錯
[019-26a]
煩苛當嘉氣尚凝之咎雖所言似在職任所總實姦之
大者罪在谷永杜欽先也
初宣有兩弟明脩至/皆是廷尉 中丞議是也
朱博傳常令屬縣各用其豪桀為大吏至以是豪强慹
服 此於今齊俗尤宜然非徤吏惡能利其銜策哉
部掾以下亦可用漸盡其餘矣 以未獲三人責部掾
以下也今法獲賊過半即免處分王卿之負可以釋矣
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二語得律意矣
[019-26b]
議者多以為古今異制至/無益於治亂 王莽蘇綽宋
神宗皆昧此理然吾家汜鄉君公謂不可以丞相獨兼
三公之事則可採也
常有野烏數千棲宿其上 按顔氏家訓文章篇野烏
當作野鳥
臣請罷刺史更置州牧以應古制至/置刺史如故 罷
刺史而置州牧東漢遂以此亡非特功效陵夷也子元
議是當合後書百官志注中劉昭語觀之
[019-27a]
故事居部九嵗至/咸勸功樂進 每嵗盡詣京都奏事
則天下之情上通居部九嵗則所部利病周知中興以
後但因計吏不復自詣京師與天子隔逺權寄輕矣
翟方進傳為朔方刺史再三奏事遷為丞相司直是有
異材功效著者輙登擢不必滿九嵗限也吾家汜鄉侯
為揚州刺史五嵗入為丞相司直前此則黄霸為揚州
刺史三嵗遷潁川太守
然好樂士大夫至/然終用敗 子元快吏趙京兆尹扶
[019-27b]
風之亞少而與蕭陳結交慕用為侠未有不致敗者况
位逾其量乎
博曰已許孔鄉侯有指至/請皆免為庶人 子元為相
猶行匹夫然諾又不審其事之邪正并奏汜鄉武詭譎
罔上哀哉為大臣可不聞聖人道耶彼徒内計上順東
朝之指撃排放廢之臣可以萬全必得豈知哀帝亦欲
自攬威福之權一朝見疑凡彼所謂利者即所以為害
者也是故不恤身後之名者常速及身之禍哀哉
[019-28a]
贊又見孝成之世至/博亦然哉 贊得其隱如王鳳之
䧟王商廢馮野王是也
翟方進傳竊聞政令甚明至/其後少㢮威嚴 此即丙
吉所以戒魏相者然居官則死其職使豪强不戢小民
無告雖致宰相何取焉况亦有命耶
及後母終至/不敢踰國家之制 後書安帝紀元初三
年初聴大臣二千石㓨史行三年䘮注云文帝遺詔以
日易月於後大臣遂以為常至此復遵古制方進之事
[019-28b]
是其徴也
方進知能有餘至/以固其位 翟子威心術亦朱子元
儔也儒雅過之吏事不及居相位九嵗挾私報復剝䘮
元氣足以感召災變卒坐自殺非不幸也
奏請一切増賦至/變更無常 此又其禍之及民者為
詔書中已詳故史家不重敘
上祕之至/禮賜異於他相故事 以方進塞變故秘之
而加殊禮也
[019-29a]
攝皇帝若曰大誥道 應劭曰言以大道告於諸侯以
下也按道書作猷當訓為言非大道之謂
天亦惟勞我民 師古注言天欲撫勞我衆勞音来到
反按勞當讀如字書曰天亦惟用勤毖我民也
信父故東平王雲至/後雲竟坐大逆誅死 莽以義等
傳檄郡國言其鴆弑孝平皇帝故反以此言誣信父雲
莽於是自謂大得天人之助至其年十二月遂即真矣
史家書此以終義之事其予義至矣
[019-29b]
谷永傳帥舉直言 作師舉為是
絶郤不享之義 義當作儀
誠敕正左右齊栗之臣 齊當讀側加反
百官盤互 師古注互字或作牙按互古字作㸦與牙
不同顔後觧頗乖小學
是則車騎将軍秉政雍容於内而至戚賢舅執管籥於
外也 此語直構㑹平阿宜車騎之終身不平也
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 時嬖幸小人亦有參錯於玉
[019-30a]
堂待詔之中者故竝舉椒房玉堂言之
杜鄴傳吉子竦又幼孤從鄴學問亦著於世尤長小學
 按郊祀志吉父敞好古文字辨羙陽鼎所刻欵識吉
盖傅其家學也
何武傳遷揚州刺史至/州中清平 敬待二千石之效
王嘉傳中詳之西京部刺史莫如君公之莅揚州者此
後世監郡所當法也
莽從弟成都侯王邑為侍中至/太后竟自用莽為大司
[019-30b]
馬 莽之矯偽自哀帝時已發露矣而舉朝猶承順元
后之指同聲舉之君公為令免歸王音實舉方正為守
免歸王根復薦得徵至安危之際獨守親疏相錯之議
不肯為王氏用所以為貞臣也
不宜令異姓大臣持權 師古注異姓謂非宗室及外
戚按非宗室及外戚則泛指異姓下文禄與君公不當
互相舉矣周禮司儀注異姓婚姻也庶姓無親者也
南陽彭偉杜公子 彭杜亦頼不附莽而傳稱至今
[019-31a]
王嘉傳加食邑千一百户 按朱博傳云故事封丞相
不滿千户此千一百户故云加
於是嘉與御史大夫賈延上封事言至/思報厚恩也
按哀帝使晏先持詔書示嘉延正欲丞相御史分封賢
之謗耳二人不正言其不可而教以延問公卿大夫博
士議郎則是又欲諉過於下賢猶在可封之數特大臣
不肯為天子任其咎也其何以卒奪之哉
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務聰明以銷厭未萌之故 嘉
[019-31b]
當以此時被責乞骸骨去矣
制詔免相等皆為庶人至/臣竊為朝廷惜此三人 此
三人當俟事稍白乃徐為言
師丹傳丹議獨曰聖王制禮至/非所以尊厚共皇也
此議真天理人情之至附之經可也
太皇太后詔大司徒大司空曰夫褎有徳至/封丹為義
陽侯 此詔文自當理不以莽廢
 義門讀書記卷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