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白田雜著 > 白田雜著 卷五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田雜著卷五
             寳應王懋竑撰
  讀史漫記
范雎以秦昭王之四十一年為相周赧王之四十九年
也魏齊即以是年奔趙匿平原君所昭王四十二年秦
誘執平原君魏齊與虞卿亡走魏後五年秦破趙長平
則昭王之四十七年而赧王之五十五年也雎𫝊所叙
[005-1b]
最為詳明考之虞卿𫝊則卿為趙計事皆在長平敗後
與雎𫝊不合故古史疑魏齊死後虞卿復歸相趙史畧
不言耳然如所云則史窮愁著書之言亦無所當矣通
鑑叙誘執平原君事於赧王之五十六年則與卿𫝊合
然秦以赧王五十六年正月罷兵至九月復圍邯鄲此
數月之中秦未必能誘平原君以來而平原君亦未必
敢往且考異亦無他據其與古史所云亦未知孰是也
姑記於此
[005-2a]
長平之敗趙王與樓緩虞卿論事戰國䇿皆樓緩語史
記虞卿𫝊以前為趙郝語後為樓緩語考其文義戰國
䇿為順通鑑從史而前後刪削太多於意未盡竊謂當
從戰國䇿
戰國䇿秦攻趙於長平大破之引兵而歸未嘗即圍邯鄲
史記秦本紀趙世家白起𫝊六國年表皆同獨戰國䇿前
章有軍果大敗王入秦秦留趙王而後許之講此飾說也
下有既解邯鄲之圍趙王入秦使趙郝約事於秦割六縣
[005-2b]
而講文義不屬而又明與章旨不合呉本有之注云脱簡/史以為章首今本無
按秦未嘗即圍邯鄲趙王亦未嘗入秦此自戰國䇿之
誤史記虞卿傳秦既解邯鄲圍而趙王入朝使趙郝約
事於秦此承戰國䇿之誤而未及正通鑑但云使趙郝
約事於秦而去邯鄲入朝二語通鑑是也
秦自誘執楚懐王天下視秦真如虎豹豺狼之不可嚮邇
故趙與秦㑹澠池亷頗請三十日不還立太子以絶秦望
其畏秦也如此況自長平敗後秦有滅趙之心趙王安敢
[005-3a]
入朝於秦且既入朝又何以使趙郝約事於秦此必無之
理趙世家不言入朝而云趙王還不聽秦還字上無所承
葢其誤也秦本紀四十八年十月韓獻垣雍而不言趙獻
六城疑因虞卿之言而止此所謂不聽秦者而邯鄲之圍
亦以此史文多錯誤而尚有可考者考異亦不盡及也
蘇代主從約未嘗入秦史白起𫝊韓趙使蘇代以厚幣
說秦相應侯據戰國策只云謂應侯曰不云蘇代也又
戰國䇿蘇子謂秦王言從之不可成不知何蘇子亦似
[005-3b]
非代屬也䇿末言秦兵不出於境諸侯二十九年不相
攻皆虛辭無實通鑑從史作蘇代而蘇子之云則略之
戰國䇿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臺魯君避席擇言按嬰
即惠王罃魯君以時考之當是共公此䇿猶有先王禮
義之遺在戰國中為景星鳳凰之見矣魯雖微弱不振
而先世禮義之傳猶在亦不可不表而出之通鑑以其
無所附而削不載非也當補於魯其公薨之下
通鑑多載孔叢子語朱子孝經刋誤後跋嘗辨其誤而
[005-4a]
綱目仍通鑑之舊葢未及正也綱目成於壬辰而刋誤
之作在丙午相距十有四年故前後所見不同朱子晚
年嘗欲更定綱目而未及其載於黄李二公所述者可
考也
秦始皇十七年始滅韓至二十五年六國盡滅秦兵所
至如獵狐兔無敢當者惟楚為少用力至齊以四十餘
年不被兵而兵卒入臨淄莫之或格然則非秦之能滅
六國六國之自滅也其時李牧獨能與秦亢然使不死
[005-4b]
亦支持嵗月之間耳朱子謂天下之勢至此雖使聖賢
復生未知何以安之也通鑑以命魏斯趙籍韓䖍為諸
侯周天子自壞其紀綱而朱子以為昧於先幾故曰天
下勢而已矣書曰一日二日萬㡬又曰予臨兆民懍乎
若朽索之馭六馬葢誠有見於此也
漢髙帝嫚而侮人然於留侯不敢輕也稱之必曰子房
尤憚周昌後亦稱王陵四皓之來乃大驚曰吾求公數
嵗公避逃我其重之如此然則髙帝所嫚侮者叔孫通
[005-5a]
隨何輩耳漢廷無一儒者所以不足啓髙帝之敬畏也
髙帝臨崩吕后問以蕭相國後何人可代帝歴舉曹參
王陵陳平周勃其時留侯見在而不及之何也豈其多
病方道引辟榖度其不久於世而不及之乎此事前人
未有論及之者
髙帝崩吕后四日不發喪謀誅諸將以酈商而止通鑑
以其言為妄削不載然帝崩四日不發喪此必有故史
所傳非妄也陳平之在滎陽樊噲之在代以前後事連
[005-5b]
言之耳灌嬰屯滎陽髙帝紀嬰𫝊皆無其事僅見於陳
平世家亦不詳何時疑自破布歸即屯滎陽也史以無
事故略之綱目依史記補入
王陵以爭王諸吕髙后遷之為帝太傅實奪之相權陵
怒謝病免杜門竟不朝請七年卒其卒當在髙后之七
年也人臣之義以王陵為正而言不用即以病歸不復
出亦得大臣之節通鑑僅云謝病免而刪杜門竟不朝
請七年而卒語似失其實當補入又當依絳侯例於髙
[005-6a]
后七年補書帝太傅王陵卒
周昌以伉直為髙帝所憚其為趙王如意事謝病不朝
三嵗而卒雖不能全趙王然亦無負於髙帝矣當與王
陵同書而通鑑並謝病不朝亦削不書
王陵謝病不朝七嵗而卒漢書七作十誤也七嵗則卒
於髙后之世若十嵗則文帝之立久矣不應漫不及陵
也七誤作十與汲黯𫝊同
史記惠帝崩吕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辟疆謂丞相曰云
[005-6b]
云是時王陵陳平為丞相漢書外戚𫝊謂丞相陳平若
王陵必不聴其計也通鑑不載此事以髙后病甚始令
吕産吕禄居南北軍不應八年前巳居南北軍也又此
時吕釋之尚在吕禄未侯故疑其語非實而刪之案漢
書無吕禄字荀紀作為將監南北軍事葢此時周勃為
太尉吕産以將監南北軍事未嘗専制至髙后病甚始
以南北軍専屬之産禄而太尉不得入軍中主其兵但
史所叙不詳耳綱目依史記補入此事吕氏權由此起故
[005-7a]
不可刪而仍從史記書將南北軍竊謂當從荀紀為是
綱目留侯子子誤作孫書法謂此條通鑑於誅吕産禄及
之不知通鑑所書乃後事非補叙前事也前人讀史每
多不詳當正之
髙后元年正月除三族妖言令詔曰前日孝惠皇帝言
欲除三族罪妖言令議未决而崩今除之則此本惠帝
之意通鑑不載此詔是沒惠帝之美而反移之於吕后
也綱目依通鑑未及補
[005-7b]
綱目凡例凡賢臣之卒特書前漢如賈誼董仲舒汲黯
劉向皆不書卒疑缺文賈誼之卒在文帝十一年汲黯
之卒在武帝元封二年劉向之卒在成帝綏和二年惟
董仲舒史不載其卒之年無可考賈汲劉之卒通鑑皆
不書綱目因之所當補入
汲黯𫝊以諸侯相秩居淮陽七嵗而卒漢書七作十黯
以元狩五年出為淮陽太守至元鼎二年以諸侯相秩
居淮陽元封二年卒史自元鼎二年計之故曰七年漢
[005-8a]
書通計之故曰十年然以文義考之當從史或漢書七
誤作十通鑑綱目皆從漢書
梁懷王薨無子則梁太傅亦罷矣誼後嵗餘乃卒不知
何官豈仍以梁太傅卒乎此不可考
通鑑於宣帝甘露二年書營平侯趙充國薨而神爵二
年不書典屬國蘇武卒此缺文也綱目因之蘇武之節
豈不得與營平比乎是亦所當補也
綱目正誤謂於漢文帝十一年補書絳侯周勃卒余因
[005-8b]
其語推之略舉數條通鑑創始為之義例繁多不無遺
漏而綱目之作一依通鑑未及重脩此有待於後人之
補正者也
梁王武使人殺袁盎所謂直書其事而義自見者袁盎
以奉常使呉巳以楚相罷免家居然不書故奉常者貶
據鮑宣書故司𨽻/楊惲書故平通侯盎多計數其陳説雖切皆有所承
迎如引郤慎夫人坐以悦母后而於鄧通未嘗一言及
之也阻梁王之議亦順帝意而於臨江王未甞一言及
[005-9a]
也既以計殺晁錯而使呉不疑呉王故厚遇盎其以誅
錯報亦呉王之所樂聞必無圍守欲殺之事特遣盎還
報而盎自撰諸妄語以幸脱其罪景帝既悔殺錯則當
誅盎而卒賴竇嬰之力免於誅而仍為楚相盎巳罷免
疑不過因魏其以成其議史言大臣及盎等則盎必昌
言之以専其功故及於禍此亦天也綱目不書故官葢
亦貶之書法謂不書官為薄梁罪又謂不以失刑病帝
支離之甚可笑也
[005-9b]
袁盎諫趙談參乗本為正論而史載袁種語於前則其
所由有不然者贊謂其善傅㑹葢窺其微矣又史謂好
聲矜賢竟以名敗則盎昌言之自専其功尤為切證也
孔臧為太常見於百官表而辭御史大夫則漢史無其
事至言禮賜如三公武帝時無有三公止丞相御史大
夫耳其語之妄自明朱子孝經刋誤跋語中曽辨之以
通鑑為誤而綱目不之削者門人所編未及更定也
以公孫𢎞為御史大夫奏罷滄海郡予之也請罷西南
[005-10a]
夷而専奉朔方𢎞雖希世然此舉亦不為無益矣故節
取之賜淮陽王几杖無朝賜衡山王賜書不朝毋朝不
朝一也各從其本文爾賜呉王濞几杖不朝通鑑叙於
呉楚反時而前則缺故綱目亦缺不書書法曲説穿鑿
非綱目意也下條侯獄治渭陽五帝廟遺詔短䘮皆直
書之獨以賜呉王几杖為文帝諱乎無理曲説此為甚

酷吏張湯王溫舒皆書有罪自殺義縱亦酷吏也而書
[005-10b]
殺不去其官葢不以其罪殺之也縱以楊可告緡為亂
民捕其為可使者此一事有直臣之節足以贖其罪矣
故書殺而不去其官
酷吏郅都為禍首然有忠直節非他酷吏比其殺之不
以罪乃太后意非景帝意也故略之
公孫𢎞以希世取相位而其議卜式及郭解兩事有大
臣之風卜式本末無足言者而烹𢎞羊一語致堂亦節
取之則𢎞語未可略也通鑑於議卜式語不載綱目補
[005-11a]
書之當矣
卜式為人本末無足言者其以家財輸邊以致告緡之
令毒徧天下史特載其烹𢎞羊一語以結正𢎞羊之罪
非有取於式也公孫𢎞雖以希世取相位然與卜懸絶
矣班氏謂公孫𢎞卜式皆以鴻漸之翼困於燕雀比而
言之葢失其實至擬之飯牛版築則𢎞且不敢當況式
乎又云質直則汲黯卜式黯乃與式為伍其顛倒何至
於此而世未有言其非者使卜式之罪不大白於天下
[005-11b]
後世則班氏之過也
桑𢎞羊子遷事皆出杜延年𫝊延年𫝊少府徐仁廷尉
王平皆論棄市百官表少府徐仁自殺廷尉王平棄市
通鑑平與左馮翊賈勝胡皆要斬與漢書不合當别有
據綱目書廷尉王平要斬依通鑑而賈勝胡以不知所
坐故畧之綱目書少府徐仁自殺廷尉王平要斬葢深
譏之是時霍光専政譏不在昭帝也光以私意枉殺大
臣則夷滅之禍不獨顯禹雲山之罪而亦光有以致之
[005-12a]
矣愚謂當從漢書作廷尉王平棄市
又漢書霍光𫝊任宣言廷尉李种王平左馮翼賈勝胡
及車丞相女壻少府徐仁皆坐逆將軍意下獄死則李
种賈勝胡與王平徐仁非一事也通鑑或别有據然入
賈勝胡於此語無所承却未分明
通鑑宣帝即位尊皇大后曰太皇太后綱目因之考證以
為誤當刪此九字考證言也按漢書昌邑王即位尊皇后
曰皇太后宣帝入未央宫見皇太后巳而即位皇太后歸
[005-12b]
長樂宫元帝即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帝紀所載分明可
考惟外戚上官后傳宣帝即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此
因上有立宣帝字傳寫之訛遂誤以元為宣非外戚傳之
本然也通鑑據外戚𫝊故於此増入九字而於元帝即位
又書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前後違錯其誤亦自分明劉
氏漢書刋誤既不之及胡注亦畧不言惟考證能辨之而
未詳其致誤之由至考異反謂元帝即位再書尊皇太后
為重出羨文是并漢書而未之見也合以考證為正
[005-13a]
漢宣帝令皇后擇後宫家人子得元城王政君送太子
宫此家人子非宣帝之宫人也唐詔立武才人以政君
為比此文飾之辭不可以欺兒童者而考異乃以為據
謂當先書以宣帝宫人為婕妤章句之儒不曉大義至
於如此所當痛斥者也
蕭望之為御史大夫左遷太子太傅又為前將軍録尚
書事免為庶人復賜爵關内侯給事中朝朔望官已見
前又不可書故官故止書蕭望之自殺非削之也又堪
[005-13b]
卒二字提要有之今綱目刋本漏其與張猛皆不書官
亦以官巳見上非削之也望之堪皆為元帝傅雖昧於
不可則止之義然與貪慕爵位者異矣綱目不應盡削
其官葢本於官巳見之例而書法發明妄為之説此非
綱目意也
劉向以得淮南枕中鴻寳苑秘書鑄黄金幾死及對成
帝猶謂甘泉汾隂雍五畤當復通人之蔽至於如此向
之賢而此一事則不及谷永逺矣
[005-14a]
元后傳成帝發怒責問王商立根等此恐出王音意王
氏惟音為脩整商立根等奢侈放縱音所不能制故言
於帝以此恐之耳使出成帝縱使不誅音卒後必不委
商根以政事矣帝故昏弱必不為此也
許后為王氏所忌卒廢殺之以許氏尊盛日久恐為所
間趙后起微賤故不之忌趙后姊弟之狂亂什倍於許
后而恣行自若張放淳于長之寵皆白罷遣之而於趙
后姊弟未嘗問也暫推谷永再言之而不聴即止班氏
[005-14b]
云趙氏内亂外家擅朝葢由趙氏内亂而後外家擅朝

谷永對策言納宜子婦人毋避嘗字此必王鳳欲進其
小妻弟張美人故永預言之以為張本建始四年距陽
朔元年僅五年必鳳於谷永對後進之也如淳謂永為
鳳洗前過則非是而此論實為鳳言仲鴻論亦非也
王商以永始四年十一月庚申罷賜令安車駟馬次年
正月壬戌復位相距僅六十二日其免其復皆自為之
[005-15a]
與成帝無與也胡注商去年免今復位而不著其相距
之近似失之
龔勝節義彪炳天壤而書法發明僅以為别於莽臣之
書死者其可笑如此
莽始建國四年大司馬甄邯死綱目不書此缺文王舜
甄邯同為莽大臣王舜書死而甄邯不書非其例也
邯孔光女壻於甄豐不知何屬豐之誅不及於邯疑非
近族也
[005-15b]
太皇太后王氏崩此如春秋公在乾侯之例不書新室
文母不予莽之改也以漢之太皇太后而崩於莽之始
建國五年莽之簒元后實成之雖有不忘漢之心然亦
末矣所謂不待貶絶而其義自著者也以為予之誤矣
更始為新市平林所立畧與盆子同雖能遣將討莽而
以疑忌殺伯升光武亦幾不免又卒於破敗而降赤眉
故綱目直以元書之不成之為君也孺子嬰為王莽所
立後方望以之稱帝其為更始所殺綱目以擊斬書之
[005-16a]
孺子嬰且然又何疑於更始乎吕后立恒山王義文帝
殺之綱目書誅此可以得綱目之權衡矣
通鑑建武十九年上行幸南陽進幸南頓復南頓田租
一嵗復増一嵗范書復南頓田租嵗上無一字劉注謂當
作五嵗史缺文也先復五嵗後増一嵗共六嵗後二十
年復濟陽六嵗顯宗復元氏六嵗皆依此例案下父老
言願給復十年若止一嵗不應逺請十年劉注是也胡
注亦不及此綱目復南頓田租二嵗此因通鑑而誤
[005-16b]
陳夀志荀彧以憂卒通鑑從范書孫盛魏晉春秋書飲
藥而卒以為彧之死魏武隱其誅不書飲藥而卒後世
人君將謂隠誅可得而行至綱目則直書曰自殺以此
例之翟方進之死成帝亦隱其誅當正名之曰自殺而
今綱目書卒亦從通鑑葢未及正也
司馬懿宻謀誅曹爽本以傾魏爽誅而簒奪之形成矣
於此當嚴其詞綱目一依通鑑其辭有未盡者宜書曰
魏主芳謁髙平陵曹爽等從司馬懿舉兵矯太后令閉
[005-17a]
城門分據諸營奏免爽等官遂殺爽何晏等幷桓範皆
夷其族懿自為丞相加九錫復辭不受凡例曰凡書簒
國隨事異文而尤謹其始以此推之今綱目所書尚未
為定論也至懿自為丞相則提要巳明綱目刋本偶誤
耳書法以懿為知節真可為夢語矣
  魏志餘論
通鑑曹爽用何晏丁謐鄧颺之計遷太后於永寧宫胡
三省注據陳夀志太后稱永寧宫非遷也意者晉諸臣
[005-17b]
欲増曹爽之惡故以遷字加之按陳志文徳郭皇后稱
永安宫明元郭皇后稱永寧宫其例正同郭后傳既不
言遷曹爽𫝊亦不之及司馬懿奏事稱永寧宫皇太后
令亦無偪遷之文則胡注是也通鑑用魏畧晉書宣帝
紀五行志語而未考其實綱目因之當依胡注改正
魏畧丁謐𫝊奏使太后出居别宫皆謐之計晉書宣帝
紀曹爽用何晏鄧颺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宫五行
志爽遷太后於永寧宫帝與太后涕泣而别案魏畧止
[005-18a]
言丁謐而宣帝紀増何晏鄧颺以其同黨故耳五行志
又誤以齊王廢時事以附益之恐皆非其實當以陳夀
志為正
蔣濟髙柔孫禮王觀皆魏之大臣激於曹爽之専政而輔
司馬懿以誅爽爽誅懿専政而簒弑之形成矣濟葢深悔
之故發病而沒干寳晉紀謂病其言之失信未盡然也孫
禮逾年亦卒髙柔王觀以老夀在朝髙官厚禄與懿師昭
相終始其視齊王之廢髙貴鄉公之弑漠然無所動於心
[005-18b]
繩以春秋之義其能免於黨惡之誅乎齊王之廢柔以一/元大武告廟髙貴
鄉公之弑柔與司馬昭司馬孚連名具奏而髙貴鄉公常/道鄉公之立柔觀皆進爵增封邑非特無所與而已也
蔣濟為太尉在羣臣之右而懿以髙柔行大將軍據爽
營以王觀行中領軍據羲營以濟從屯洛水浮橋葢刼
與之同是柔觀與謀而濟不與謀也其上永寧宫奏首
稱太尉臣濟此懿自為之耳濟讓爵表曰語謀則臣不
先知語戰則非臣所率葢自明其非懿之黨而於爽之
誅力言曹真之勲不可無後則猶能與懿異也懿誅爽
[005-19a]
後篡奪之勢巳成濟固知之而力不能制故不三月發
病而卒考其始末與孫禮髙柔王觀不同而為魏史者
皆晉人未能辨明其事宜表而出之
髙柔以黄初四年為廷尉在位二十三年轉太常旬月
遷司空又徙司徒考其時在正始六年後正曹爽執政
之日也懿誅爽時以柔行大將軍據爽營是與懿同謀
者自是遂為司馬用矣柔在文帝明帝時以直諫顯名
至曹爽執政乃黙無一語而迄與懿同謀殺之前後較
[005-19b]
若兩人當懿誅爽時柔已七十有六矣柔卒於景元四/年逆計之正始
九年柔年/七十六嵗使年七十餘而死不當為魏之名臣耶陳夀
評其保官二十年元老終位葢深譏之人固有不幸而
不死者如髙柔是也王觀名位次於髙柔而終始於司
馬畧同孫禮以亮直稱而以爭界之事為爽所黜遂為
懿畫誅爽之策其後入為司隸校尉遷司空封亭侯凡
歴二載史不著其一語盧毓亦有名稱而與爽不協以
司𨽻校尉治晏等獄葢皆為懿用矣懿之篡魏劉放孫
[005-20a]
資導之於前而髙柔王觀孫禮盧毓與傅瑕助之於後
俱有力焉不獨賈充陳騫之儔也余是以詳著之
司馬懿與曹爽各領兵三千人更宿殿内是年轉為太
傅而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如故但不言録尚書事然
懿至正始八年始謝病不與朝政則前此固未甞不與
也正始二年四月懿出拒呉五年爽出征蜀彼此出入
未有疑忌自爽出無功晏等乃有猜防之意六年以羲
領中壘中堅營七年與懿異議八年五月懿謝病葢巳
[005-20b]
定誅爽之計特以稔其惡而斃之耳懿受文帝遺詔輔
政已有不臣之心東禽孟達西拒諸葛威名甚盛迨遼
東之役大肆誅殺藉以服衆爽之愚騃晏等之浮華夫
豈其敵懿葢玩之於股掌之上而猶遲而後發誅爽之
後自為丞相加九錫儼然以操自居而俛仰之間國祚
已移矣即使爽用桓範言奉天子詣許昌不過稍延月
日之期終必為懿禽滅葢懿之隂謀巳久威勢巳成内
外諸臣皆為之用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005-21a]
晉書景懷夏侯后傳明帝時宣帝居上將之重諸子並
有雄才大畧后知帝非魏之純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
深忌之青龍二年遂以鴆崩此因舊史必有所據而通
鑑以為非實其㫖未可詳也
懿既擁兵而子師為中領軍亦執兵柄其誅爽也師勒
兵鎮遏中外陰養死士三千人一朝而集昭亦率衆衞
宫此直舉兵稱亂伺間以取人之國而以誅爽為名耳
當文帝明帝時君之失政多矣懿受腹心之託膺社稷
[005-21b]
之重寄不聞一言之諫爭而且隂結劉放孫資以為内
主卒以傾魏陳矯之對明帝曰朝廷之望也社稷未之
知也葢亦知其有不臣之心矣通鑑所云似未然也
劉放孫資排燕王宇曹肇而薦曹爽司馬懿卒以亡魏
而放資復為中書監令凡八年至九年春始遜位是時
曹馬之隙巳成八年懿始謝病而放資即以次年遜位
葢預知其謀而又逆料爽之非懿敵矣爽死後復以孫
資為中書令則於資之黨於司馬可見也劉放𫝊黄初/中改秘書為
[005-22a]
中書以放為監以資為令各加給事中又俱加侍中其/領監令如故曹爽誅後復以資為侍中領中書令而不
及放其下即言嘉平二年放薨資復遜位三年薨詳其/文曹爽誅後復以下當有劉放為侍中領中書監九字
史不言者/葢脱文也
司馬孚位為上公歴事四世於師昭為尊屬於齊王之
廢髙貴鄉公之弑無能有所匡正僅流涕痛哭而已且
父子尊官厚禄榮寵終其身未嘗有所辭讓以云魏之
純臣其無愧乎梁之朱全昱亦然然全昱田野之人不
知書其不能辭爵宜也君子於孚不能無惜焉綱目書
[005-22b]
官書爵葢節取之與王祥同也晉書司馬順宣帝弟通
之子初封習陽亭侯武帝受禪順歎曰事異唐虞而假
為禪名遂悲泣由是廢黜順雖受罪流放守意不移而
卒以孚視之逺不逮矣按史言孚以尊屬師昭不敢偪/之順亦武帝之從叔父也武帝
寛厚又非師昭比其得罪必更有/他語不苐以悲泣故史弗詳耳
曹爽𫝊桓範不應太后召南奔爽宣王知曰範畫策爽
必不能用範計干寳晉紀桓範出赴爽宣王謂蔣濟曰
智囊往矣濟曰智則智矣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晉
[005-23a]
書宣帝紀蔣濟言於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與範内踈
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與晉紀互異以陳
志考之疑以晉書為是懿以太后令召濟刼之與同屯
洛水浮橋濟非為懿用者而爽之愚闇懿固久知之矣
不待濟言也通鑑從晉紀考異亦無他證
曹爽為大將軍司馬懿為太尉太尉在大將軍之下轉
為太傅則在大將軍之上矣陳志所云以宣王年徳俱
髙恆父事之不敢専行此正其實而外以名號尊之欲
[005-23b]
使尚書奏事由已此特晉人之辭耳何晏鄧颺素與司
馬師昭互相稱譽其進用亦未必盡出爽意也其後權
勢相軋始相疑貳故陳志叙其事於五年後接於八年
宣王謝病不與政晉書宣帝紀八年帝於是與爽有隙
則前此固未嘗異也何晏鄧颺為尚書司馬孚為尚書
令爽弟羲為中領軍懿子師亦為中領軍爽弟彦為散
騎常侍懿子昭亦為散騎常侍固相參用爽非能専制
者懿之忮狠爽晏輩自在其掌握之中然使其轉太傅
[005-24a]
時已有専制之意懿豈不覺之豈遲至十年而後發乎
晉志魏初惟置太傅位増三司景帝為大將軍叔父孚/為太尉始奏改大將軍在太尉下裴注所載爽表亦自
分明太傅太尉官有尊卑而職位不異其答詔劉放孫/資為之乃懿黨也故知所云使尚書奏事由已者恐未
必/然
桓範與曹爽僅鄉里之舊其赴爽也葢逆知懿之必篡
魏矣而不能識爽之無成何也然人臣之義當以桓範
為正 範初出即曰太傅謀逆謂爽等曰坐汝族滅被
收曰我亦義士前後語自分明懿以太后詔召範乃矯
[005-24b]
詔也矯詔豈可從乎懿勒兵先據武庫師屯司馬門直
舉兵稱亂耳其遣髙柔據爽營王觀據羲營必不謀之
非倉卒間事也既以王觀行中領軍何復以中領軍召
範此直脅之使隨已同屯洛水耳範之出也司農諸吏
皆止之不聴非僅聴兒子言者其見懿叩頭不知有無
然範嘗曰我寧作卿向三公長跪則平時見懿當拜亦
非為畏死而叩頭也懿收張當考問又令司蕃自首皆
以大逆誅滅之魏書晉臣所作不敢盡其辭而微見其
[005-25a]
意通鑑多因舊史綱目分注亦未及改正是不能無待
於後人也以太后詔當云矯太后詔黄門張當奏當云/懿使廷尉誣奏當與爽隂謀為逆通鑑所叙
亦自分明俱未/直截説破耳
蔣濟桓範皆魏之大臣非懿黨也幸則為蔣濟不幸則
為桓範必無自全之理矣故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魯芝楊綜之不死而反遷官此以安朝臣之心所謂盜
亦有道者既滅晏等之族又遷芝等之官慶賞刑威皆
其所専擅矣芝綜不能辭官而反為懿用此其人絶無
[005-25b]
足取竊謂此事可削不書
髙柔行大將軍據爽營王觀行中領軍據羲營此起兵
時事爽罷免後柔仍為司徒觀仍為太僕觀𫝊復為尚
書是自太僕為尚書也兩營兵不知何屬豈懿自領之
與師後為衞將軍抑師領之與魏晉書皆無可考
何晏鄧颺丁謐李勝當懿起兵時不知何在若在外從
行史無一語及之自是不從行也素為爽黨至此乃坐
視以圖倖免其視桓範逮不逺矣 晏等浮華相扇憑
[005-26a]
藉權勢惟以割分産業因縁求欲為事晏謐颺為尚書
軌司隸校尉勝河南尹皆未為要職而懿父子擁兵其
視晏等直几上肉耳一日變起束手相視俱就死地亦
非不欲為爽謀也
蔣濟素有重望不在陳羣之下其諫明帝信任近臣也
則不合於劉放孫資其諫何晏等變亂制度也則不合
於曹爽而於曹爽之誅夷為言曹真不可無後則不合
於司馬懿此為能自立者特以身為太尉於曹馬之隙
[005-26b]
知亂之將起而不能辭位以去以致為懿所脅不能自
免此為失耳然視髙柔王觀孫禮則已逺矣通鑑於桓
範之事從晉紀以懿言為濟言而又削表不載又不載
濟爭曹真語似以濟為合於懿者而著其失言於爽發
病而卒於是濟之始末不得以明而幾與髙柔孫禮之
徒同類而棄之也 詳濟之始末不與髙柔王觀同而
桓範之死亦不與何晏鄧颺同綱目多因通鑑於此未
及詳定也晉書宣帝紀收曹爽兄弟誅之蔣濟曰曹真/之勛不可以不祀帝不聴干寳晉紀蔣濟以
[005-27a]
曹真之勲勞不宜絶祀故以熙為後按正始十年四月/己丑改元嘉平丙子蔣濟卒而陳志云嘉平中紹功臣
世封真族孫熙奉真後則/非以濟言也當從晉書
綱目於魏臣書卒者三人徐邈髙堂隆陳羣而管寧為
變例其他一切削之然如楊阜之直諫似當附書而所
書既畧情節頗有未詳而髙柔王觀等之變節逆黨其
罪亦不著矣後之君子所宜詳考也
王祥以至孝稱而濡跡於魏晉之際不能去位與呉之
孟宗同君子不能無惜焉綱目於王祥書卒葢節取之
[005-27b]
髙堂隆之卒𫝊不著其年通鑑附書於景初二年綱目之/建興十
五/年綱目因而書之楊阜之卒𫝊亦不著其年通鑑不書故
綱目亦缺非削之也通鑑載阜疏於青龍三年綱目之建/興十三年
竊謂宜附書其後隆傳景初中帝使郎吏從隆等受經/數年隆等皆卒則隆未必卒於景初
二年特附書耳阜/亦可用其例也
  蜀志餘論
陳志曹公征荆州劉琮迎降諸葛亮勸攻琮荆州可有
先主曰吾不忍也夫跨有荆益乃隆中之本計而以當
[005-28a]
日事勢揆之恐諸葛公未必出此是時曹操巳在宛軍
勢甚盛先主以羇旅之衆乗隙以攻人之國縱琮可取
操其可禦乎先主之欲南據江陵人衆數萬操以五千
騎追之不戰而敗至棄妻子而走其不能拒操也决矣
孔衍漢魏春秋或説備刼劉琮得荆州人士南據江陵
而不言諸葛公之計其語為是通鑑盡載其語而不從
陳志然參用陳志二語謂攻劉琮荆州可有據孔衍書
或説乃刼劉琮得荆州人士南據江陵耳非攻琮遂能
[005-28b]
奄有荆州也朱子論此謂先主不攻劉琮而取劉璋為
經權俱失先主之取劉璋自非是乃出於不得己之計
若不攻劉琮則固未為失也此亦朱子未定之論耳
  呉志餘論
潘濬𫝊劉備領荆州以濬為治中從事備入蜀典留州
事孫權殺關羽并荆土拜濬輔軍中郎特授以兵楊戲
季漢諸臣贊列濬於麋芳傅士仁郝普陳注濬亦與關
羽不協孫權襲羽遂入呉按濬為昭烈治中又典留州
[005-29a]
事職任葢不輕矣與士仁共守公安士仁之叛降濬豈
得不知之自典留州事而聴其迎降可乎即如江表傳
所言亦僅稱疾不見而已及權慰勞之遽下地拜謝更
為權用且樊伷以武陵郡從事誘導諸夷圖以武陵附
備為不失舊臣之義而濬自請兵往斬平之此豈有人
心者與樂毅所云終身不敢謀趙之徒隸迴乎異矣故
濬當與麋芳傅士仁同戲之譏貶自不為過通鑑盡載
江表傳語而削陳志注與關羽不協之云其事遂不著
[005-29b]
故附論之
通鑑景初二年冬十月太常潘濬卒吳王以鎮南將軍吕
岱代濬綱目書冬十月呉遣將軍吕岱鎮武昌而不書
濬卒代濬葢削之也太和五年呉主假太常潘濬節督軍
討五溪蠻綱目書呉遣潘濬擊五溪蠻不書官亦貶之
魯肅首建議拒操周瑜與之同而肅欲與昭烈協力瑜
意則少異瑜卒肅勸權借荆州至吕蒙直欲圖取關羽
葢與肅反矣瑜薦肅自代而肅不薦蒙自代也肅卒代
[005-30a]
者自在吕蒙而權更用嚴畯畯書生不閑軍旅固辭然
後以授蒙葢或肅之遺意抑欲以誤羽也肅卒時年四
十六使肅不死則樊圍必無後患而操可蹙北方可圖
曹丕不敢稱帝矣故諸葛表曰呉更違盟關羽毁敗秭
歸蹉跌曹丕稱帝其事勢如此亦天為之也 綱目書
冬十月吕蒙襲取江陵十二月蒙卒而削其官葢快之

孫權所用皆智謀勇力之士陸口重地不當以付嚴畯此
[005-30b]
必肅舉畯以自代肅之意欲協和呉蜀以拒操而不用
吕蒙之計也權雖用其言而意實不在畯畯亦知之故
力辭而卒以授吕蒙史謂衆嘉畯之能以實讓葢以肅
之薦畯為非是乃諱之而不著其語此其情事曲折雖
於諸史畧無所見而千百載後猶可以意度之也
孫策創業江東自藉攻戰之力而於張昭張紘虞翻俱
待以師友之禮委而用之所謂爪牙信布腹心良平不
専以武力也至權時張昭張紘雖見尊禮而不復任用
[005-31a]
昭且㡬不免而翻竟以竄死惟顧雍潘濬輩從容諷議
得安其位陸遜有大功而以數直諫憤恚而卒周瑜魯
肅幸以早死不與陸遜同禍而亦恩不及嗣其所愛重
者惟吕蒙凌統甘寧周泰輩以視策萬萬不逮矣其保
有江東者以有吕蒙輩為之用得其死力而其不能廓
大基業上窺中原者亦以此孫盛之評葢得其實矣而
通鑑不著其語故附論之
 
[005-31b]
 
 
 
 
 
 
 
 白田雜著卷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