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湛園札記 > 湛園札記 卷三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湛園札記卷三
          翰林院編修姜宸英撰
顧亭林日知錄曰嶽頂無字碑世傳為秦始皇立因取
 史記反復讀之知為漢武帝所立也史記秦始皇本
 紀云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其下云刻所立石是秦石
 有文字之證今李斯碑是也封禪書云東上泰山泰
 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巔上遂東
[003-1b]
 巡海上四月還至奉高上泰山封而不言刻石是漢
 石無文字之證今碑是也又云始皇刻石之處凡六
 史記書之甚明無不先言立後言刻者古人作史文
 字之宻如此使秦皇别立此石秦史焉得不紀使漢
 武有文刻石漢史又安敢不錄乎按顧氏之言辨矣
 然史記封禪書漢書武帝本紀引風俗通曰石廣二
 丈一尺刻之曰事天以禮立身以義事父以孝成民
 以仁四海之内莫不為郡縣四夷八蠻咸來貢職與
[003-2a]
 天無極人民蕃息天禄永得云此古制也則武帝已
 用之矣又後漢書張純傳帝乃東巡岱宗以純視御
 史大夫從并上元封舊儀及刻石文若無文字則不
 當云刻石又不當増文字也
金初制杖罪至百則臀背分決及海陵庶人以脊近心
 腹禁之雖主決奴婢亦論以違例海陵凶暴而此舉
 暗合唐文皇
後唐張文寳知貢舉進士有覆落者下學士院作詩賦
[003-2b]
 貢舉格學士李懌曰予少舉進士登科蓋偶然耳後
 生可畏來者未可量假令予復就試禮部未必不落
 第安能與英俊為凖格聞者多其知禮金明昌中禮
 部尚書張行簡轉對言擬作程文本欲為考試之式
 今㑹試考試官御試讀卷官皆居顯職擢第後離筆
 硯久不復常習今臨試擬作之文稍有不工徒起謗
 議詔罷之此二段議論皆得體蘇子瞻曰麻衣如再
 著墨水真可飲前輩虛心如此亦是實理今制試錄
[003-3a]
 不用程文是也而淺學小生紛紛擬作必為二君含
 笑於地下矣
金宗室表右宣宗子與末帝凡四人按宣宗子哀宗諱
 守緒非末帝也末帝諱承麟哀宗本紀云内族承麟
 金制疎族稱完顔明昌後避睿宗諱稱内族則承麟
 本疎族非宣宗子也今以哀宗為末帝既大誤又不
 譜哀宗世系并承麟不知何出史官之紕繆極矣
劉歆作遂初賦自以朝政多失作遂初賦以歎往事而
[003-3b]
 寄巳意其辭曰處幽潛德含聖神兮抱奇内光自得
 真兮寵幸浮寄奇無常兮寄之去留亦何傷兮大人
 之度品物齊兮舍位之過忽若遺兮求位得位固其
 常兮守信保巳比老彭兮其言頗似曠達而為莽佐
 命終致夷滅視孫綽之義正桓温相去何啻霄壤
遼史職官志引宋刁約詩押宴額爾欽疑額爾欽亦是
 執政重臣予讀金史禮儀志凡行省來宴回宴之押
 宴官皆從行省定差就借以文武高爵長官之職以
[003-4a]
 為轉銜之光想此即遼遺制雖在朝廷亦借銜也
金遼史記事多重複天祚天慶二年駕幸混同江頭魚
 酒酣上命諸酋長歌舞女直阿固達直視云云見樂
 志又見天祚本紀又見蕭奉先傳帝命耶律義先對
 蕭革巡擲大罵事一見義先傳一見革傳鴨子河頭
 鵞事一見樂志又載納巴河又屢見他傳語皆無詳
 畧至蕭足克布與蕭博廸為欽哀皇后所誣而殺蕭奉
 先傳復云欽哀弑仁德皇后奉先與蕭足克布博廸等
[003-4b]
 謀居多一事而互相矛盾尤大謬宜改正
金書忠義列傳云聖元詔修纂遼金宋史史臣議凡前
 代之忠於所事者請書之無諱朝廷從之嗚呼仁哉
 聖元之為政也此事今修明史當引以為例
詩有五際四始四始者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
 始也嘉魚在已火始也鴻鴈在申金始也此緯家之
 言四始與詩序較異
酒名三白取豐年之兆蝗蟲一雪入地三尺三雪則入
[003-5a]
 地九尺故三白為豐年之兆也
宋朱彧可談記都下市井謂不循理者為乖角又謂作
 事無據者為没雕當喪禮冐摺發以一竿揭之名乖
 角衛士順天幞頭有一脚下垂者其儕呼為雕當今
 吾郷亦有無雕當之稱宋當讀作去聲吾鄉則入聲
 耳
吾鄉諺語看三色三色字出於韓嬰詩傳吕氏春秋
吕子昔者禹一沐而三握髮一食而三起以禮有道之
[003-5b]
 士周公吐握之說見於荀子人罕稱禹也
張僧繇於江陵天皇寺圖孔子十哲之像或謂不宜僧
 繇笑曰吾誠偶然安知不利於後人者莫知其旨及
 後周滅二教惟此寺有宣尼像得不毁吳仲圭將卒
 自題其墓曰花光和尚之墓後楊連珈遍發人塚見
 仲圭之表疑為僧墓不發二君非解術數者豈非用
 志不紛乃疑於神耶
明制命婦入朝贊行四拜禮皆下手立拜惟謝賜時一
[003-6a]
 跪叩頭耳而民間婦女俯伏稽首與男子無異何哉
兄弟之子與父之兄弟其稱謂不見於經大扺從父而
 推者皆得蒙父稱從子而推者皆得蒙子稱故父之
 昆弟先生為世父後生為叔父父之從父昆弟為從
 父父之從祖昆弟為族父蓋謂我父者我謂之子謂
 我祖者我謂之孫朱子云兄弟之子稱從子自曽祖
 而下三代稱從子自高曽四代而下稱族子是也若
 姊妹於兄弟之子則推而逺之矣故爾雅曰女子謂
[003-6b]
 昆弟之子為姪謂姪之子為歸孫然姪亦女子之
 號因娣姪而得名者非男子之正稱也無已則對姑
 而稱之斯已耳按僖十五年左傳載晉史蘇之占曰
 姪其從姑註謂我姪者我謂之姑謂子圉質秦此正
 男子對姑之稱也其子姪叔姪之稱於後世者史記
 魏其傳云田蚡乃為諸郎侍酒跪起如子姪謝安石
 云聖賢去人其間亦邇子姪未之許是也然亦有徑
 稱子者史記二疏傳云父子相隨出關後漢書蔡邕
[003-7a]
 傳將作大匠楊球飛章言邕及質邕上書自陳如臣
 父子欲相傷陷云云晉書朝議欲以謝𤣥為荆州刺
 史謝安自以父子名位太重云云南燕慕容輿根謂
 慕容寳叔父德曰昔蒯瞶出奔衛輙不納春秋是之
 以子拒父猶可况以父拒子乎是皆以叔姪為父子
 也至韓退之為元少尹房君墓志子曰次卿述其弟
 或之言曰子與吾兒次卿遊是竟稱姪為兒矣此則
 唐以前猶為近古者也南史王球傳王履深結劉湛
[003-7b]
 誅湛之夕履徒跣告球其叔/父也球曰阿父在汝亦何憂
 註江南人謂叔父伯父為阿父為叔伯父者以自呼
 宋惟黄魯直上叔父夷仲詩曰更懷父子東歸得手
 種江頭栁十尋按古者卿大夫五十不稱字别以伯
 仲天子稱同姓曰伯父叔父是稱也達於天下蓋伯
 叔者長幼之稱也若去父止稱伯叔則是以長幼為
 次序而以父之昆弟同於凡人之稱矣禮惟婦稱夫/之兄弟曰伯
 叔見/後此後之失禮之甚者也然豈獨此哉左傳云無
[003-8a]
 女而姊妹及姑姊妹疏引樊光曰春秋傳云姑姊妹
 若父之姊為姑姊父之妹為姑妹列女傳梁有節姑
 妹入火而救其子又左傳季武子以公姑姊妻邾庶
 其疏曰或曰是父之姊是也蓋稱姑者有二一為婦
 於其夫之母一為姪於其父之姊妹今以男子而稱
 父之姊妹為姑亦何以自别於婦人哉故知古人稱
 謂之間字必有義後人日趨便易不悟其失良可嘅
 也
[003-8b]
母之昆弟為舅而男子謂姊妹之子曰出然左氏公羊
 率謂之甥也爾雅妻之父為外舅謂我舅者吾謂之
 甥故孟子曰帝館甥於貳室是翁壻亦得甥舅稱之
 矣稱於王母昆弟曰彌甥見於左傳哀二十三年宋
 景曹卒季康子曰以肥之得備彌甥註父之舅氏故
 稱彌甥亦曰從孫甥見於哀二十五年衛夏戊之女
 太叔疾之從孫甥也註姊妹之孫為從孫甥其稱王
 母之昆弟未有聞後漢書郭况族姊為皇祖考夫人
[003-9a]
 見光武光武大喜曰乃今得大舅乎然則漢之稱王
 母之昆弟為大舅也妻稱夫兄弟曰伯叔伯叔猶兄
 弟之稱也亦曰兄公見爾雅夫之兄為兄公夫之弟
 為叔夫之姊為女公夫之女弟為女妹漢書薛宣傳
 敬武長公主曰嫂何為取妹曹大家女誡亦云嫂妹
 是也夫兄之妻姒也亦通謂之嫂漢張負以女孫嫁
 陳平戒曰汝事兄伯當如父事嫂當如母今俗稱夫
 之女兄弟曰姑是從女之稱因亦有稱妻之兄弟曰
[003-9b]
 舅者皆謬也朱子語錄曰據前輩但以兄弟稱之據
 此夫之女兄弟通稱姊妹於古亦合
左傳凡諸侯有命告則書不然則否杜註云承其告辭
 史乃書之於䇿若所傳聞行言非將君命則記在簡
 牘而已不得記於典䇿此蓋周禮之舊制按䇿書存
 國之大體故宜畧簡牘載四方之傳聞故宜詳二者
 之史缺一不可後世實錄則䇿書之類也而簡牘無
 聞焉實錄所書又不實然後野史以興究其原亦簡
[003-10a]
 牘之類與
凡作事必量力以豫為其後來可以收拾之地楚之僭
 王其大罪也昭王之死非楚之罪以管仲之知豈其
 見不及此而乃執此以相詰何也蓋自量其力不能
 去楚之稱王而姑舉其久逺無據之事以詰之使楚
 可為辭然後與之盟而去之而勝勢在我矣君其問
 諸水濵管仲已先辦此一言為楚人解釋之地雖楚
 使與桓公皆隂入其機彀而不覺也蓋管仲一生之
[003-10b]
 相業智數大扺類此
左傳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杜氏曰管仲之後於
 齊没不復見傳亦舉其無驗昨舉示友人閻子百詩
 為予檢史記管仲傳註引世本云莊仲山産夷吾夷
 吾産武子云云共十世皆有諡惟末世景子步耐生
 㣲無諡耳此几案間書而杜孔諸君皆不及知亦可
 怪也
魏叔子贈新例為官者有云張釋之之政事司馬相如
[003-11a]
 之文學皆以貲為郎百詩引漢制駁之按釋之傳註
 以貲為郎蘇林曰雇錢若出穀也如淳曰漢制貲五
 百萬得為常侍郎師古曰如說是也又司馬相如傳
 亦曰以貲為郎師古曰以財多得為郎也是兩人俱
 是以貲中格得郎非捐納之例惟黄霸初以納錢補
 謁者後納穀補卒史然左馮翊猶以霸納粟得官不
 署右職則當時之所尚可知矣但司馬傳又云家徒
 壁立不知五百萬安在或武帝偶有納例史失載耳
[003-11b]
鄭執天子之二使不得謂小忿為周之計當告於大國
 聲其罪而致討之不當用狄兵以伐同姓耳富辰之
 諌亦未為至當
門焉有二義晉人圍曹門焉與門於桔柣攻門也文十
 五年門於勾鼆守門也
楚滅庸晉滅狄皆縱而後殪之蓋小國之志驟勝則易
 驕也
陳殺其大夫洩冶註洩冶直諌於淫亂之朝以取禍故
[003-12a]
 不為春秋所貴然則龍逄比干亦有罪乎此誣經之
 甚者也
華元夜入楚師直登子反之牀其將可襲而取也子反
 之用兵亦疎矣先儒謂亞夫使軍中夜驚猶為未善
 况於延敵使入如無人之境乎
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以師悝師觸師蠲歌鐘二肆及
 其鎛磬女樂二八十五年賂宋以師筏師慧可見鄭
 聲之淫其為諸侯所貴重如此
[003-12b]
齊崔杼生成及彊而寡注偏喪曰寡是失妻亦稱寡也
季札觀樂使工歌之初不知其所歌者何國之詩也聞
 聲而後别之故皆為想象之辭曰此其為衛風乎其
 周之東乎其太公乎其周公之東乎其周之舊乎其
 有陶唐氏之遺民乎皆從想象而得之者也至於見
 舞則便知其何代之樂直據所見以贊之而已不復
 有所擬議也
字書幘音責皆釋以冠幘之義余按左傳定九年齊侯
[003-13a]
 賞犁彌犁彌辭曰有先登者晳幘而衣貍製杜註幘
 齒上下相值此又一義字書不載
太宗末新羅立女善德為王國人號聖祖皇姑善德死
 贈光禄大夫而妹真德襲王永徽元年攻百濟破之
 遣春秋子敏入朝真德織錦為頌以獻死贈開府儀
 同三司此時正武后得政之時中外一時皆奉女主
 竒事也
倭傳建中元年使者真人興能獻方物真人蓋因官而
[003-13b]
 氏者也興能善書其紙似繭而澤人莫識此即今高
 麗紙
唐長孫無忌以烏羊皮為渾脫氊㡌人多效之謂之趙
 公渾脫今京師傔從人㡌皆用烏羊毛此亦渾脱之
 遺製也宋史徐徽言傳羊皮皮渾脫亂流以掩敵此
 渾脫又似以羊皮為脫而渡者
高宗亦有姨韓國夫人武后之姊宫中相傳章懷太子
 賢其所生也女亦寵號魏國夫人
[003-14a]
唐德宗以順宗子謜為第六子以孫為子今吳下多有
 之謂之過房
陸雲有笑疾見張華多姿致又帛纒須大笑不能自巳
 東都事畧劉温叟傳劉好笑雖在人主前不能自
 巳也
太平興國中梁周翰言今崇政殿長春殿皇帝宣諭之
 言侍臣論列之事依舊中書修為時政記其樞宻院
 事涉機宻亦令纂修每至月終送史館自餘百司凡
[003-14b]
 干封拜除改沿革制置之事悉備編錄仍令郎與舍
 人分值崇政殿以記言動别為起居注先進御後降
 付史館起居注進御自周翰始也
宋駙馬尚主多易其名使與父同行王貽正之子克明
 尚太宗女鄭國長公主賜名貽永李崇矩之子繼昌
 繼昌子朂尚太宗女萬壽公主真宗特於其名上益
 遵字陞為崇矩之子焉王稱曰英宗以前公主廢舅
 姑之禮主壻升行次同諸父英宗特思所以釐正之
[003-15a]
 至神宗即位詔公主出降皆行舅姑禮 英宗本紀
 帝語神宗曰國家舊制士大夫之子有尚帝女皆升
 行以避舅姑之尊朕常思此寤寐不平云云
宋湜字持正名字與皇甫俱同詩註湜湜持正也
宋真宗時知制詔周起患貢舉之弊建議糊名以革之
 糊名之制始此
仁宗康定二年㕘知政事李若谷罷為資政殿大學士
 提舉㑹靈觀宫觀置提舉自若谷始也
[003-15b]
文彦博高若訥墓銘丁秦國憂哀訴祈終三年喪故事
 待制以上遭喪類卒哭起復今許終服自公始也宋
 大臣終喪自高若訥始其人與范歐諸賢為讐有此
 一大節足當末減明初大臣亦多起復者自羅一峯
 疏㕘李賢後人知終制矣
楊傑劉之道墓銘開國以來嫡孫有諸叔而承重者自
 之道始之道為制作郎遭祖母喪乞解官承重服府
 尹王贄惜而留之之道不從以其事奏於朝下禮官
[003-16a]
 議以為然乃聽其去之道名煇即歐陽公知貢舉以
 茁軋被黜者後再舉歐公得其卷奇之仁宗擢甲科
 第一 神宗時孫覺以祖母亡解官下太常議不可
 而覺已持喪矣服除改官
吕溱為翰林學士疏論宰相陳執中仁宗還其疏溱請
 付執中令自辨還疏之事僅見於此
元史祭祀志因俗舊禮祥和署掌雜把戲男女一百五
 十人至元七年起每歲二月十五日於大殿啟建白
[003-16b]
 傘蓋佛事移文樞密院八衛撥擡舁監壇漢關將軍
 神轎軍及雜用五百人
太平廣記㑹昌元年戎州水漲浮木塞江刺史趙士宗
 召水軍接木修開元寺後月餘有夷人逢一人如猴
 著故青衣云關將軍遣來採木被此州接去不知為
 計要須明年却來收云云戎州蜀地此唐時關將軍
 已著靈爽矣事見三百/三十六卷
虞集廣智禪師塔銘當陽玉泉景德禪寺者智者大師
[003-17a]
 道場也相傳有神自稱漢前將軍關某没而藏神於
 此願佐師遂建伽藍焉自隋歴唐至宋主之者皆名
 世之士觀此則漢壽亭侯之䕶持佛法自梁時已然矣
 此時即建關將軍廟於寺側
元衮冕之制始自憲宗壬子年秋八月祭天於日月山
 用冕服成宗大德六年春三月祭天於麗正門外丙
 地命獻官以下諸執事各具公服行禮是時大都未
 有郊壇大禮用公服始此至英宗親祀太廟復置鹵
[003-17b]
 部服衮冕文宗繼之制度漸備矣
宣聖廟執事儒服黄鞓角帶元制士子通用之服也其
 他又有紅藍鞓帶云
至元初選七品以上朝官子孫為國子生隨朝三品以
 上官得舉民間之俊秀入學為陪堂生伴讀故至今
 俗語有陪堂之稱以陪堂為伴讀猶元魏時之有博
 士也
元世累朝故事先皇帝御容置寺以奉之其制隆重營
[003-18a]
 建之費動縻數十萬繪畫佛像及土木刻削之工則
 有梵緣提舉司秩正五品織佛像提舉司秩亦如之
 財用所秩正七品掌寺中糧草諸物營膳司設達嚕
 噶齊掌營造工像寺僧衣糧徴收房課之事䕶國仁
 王寺有鎮遏提舉司大都民佃提領所普安寺大智
 全寺有起運提㸃所至大四年建大聖壽萬安寺置
 萬安規運提㸃所延祐二年陞都總管府秩正三品
 即唐太清宮宋儲祥宮之遺意而増華者也
[003-18b]
元以科目取士自延祐至元統凡七科而罷至元二年
 復舉行至二十六年凡九科
元世祖敦本重農中統元年命各路宣撫司擇通曉農
 事者充隨處勸農官二年立勸農司以陳邃崔斌等
 八人為使至元七年立司農司以左丞張文謙為卿
 是年又頒農桑之制一十四條其可法者縣邑所屬
 村疃凡五十家立一社擇高年曉農事者為之長増
 置百家者别設長一員不及五十家者與近村合為
[003-19a]
 一社仍擇數村之中立社長官司長以教督農桑為
 事凡種田者必牌橛於田側書某社某人於某上社
 長以時㸃視誡不率教者籍其姓名以授提㸃官責
 之其有不敬父兄兇惡者亦然仍大書其所犯於門
 俟其改過自新乃毁如終歳不改罰其代充本社夫
 役社中有疾病凶喪之家不能耕種者衆為合力助
 之一社之中災病多者兩社助之凡為長者復其身
 郡縣官不得以社長與科差事此制有三代通力合
[003-19b]
 作遺意而禁郡縣不得科差社長尤為良法史稱其
 仁宜矣武宗三年申命大司農除牧養之地聽民秋
 耕仁宗皇慶二年申秋耕之令蓋秋耕之利掩陽氣
 於地中蝗蝻遺種皆為日所曝死次年所種必盛於
 常禾也秋耕之法今無言及者
憲宗命雅爾噶鼐恊理斷事官事以燕故城為治所雅爾噶鼐
 科民丁於中原凡業儒者試通一經即不同編户著
 為令甲儒人免丁者實雅爾噶鼐始之也
[003-20a]
蘇秦洛陽人所居乗軒里
北齊司徒楊椿家𢎞農闔門孝友四世同居見於本傳
 者甚悉朱子採之以入小學然遭爾朱之亂舉宗被
 戮僅遺姪愔為高洋相復為其所誅愚嘗謂天道福
 善之理至此頗爽後讀周書忽悟其故備書於此以
 為世戒周書冦儁傳華州民史底與司徒楊椿訟田
 長史以下以椿勢貴皆言椿直欲以田給椿曰史
 底窮民楊氏横奪其地見使雷同未敢聞命遂以田
[003-20b]
 還史又泉企傳企為雍州刺史部民楊羊皮椿之從
 子恃托椿勢侵害百姓守宰多被凌侮皆畏而不言
 企將取戮之於是宗族詣闕請恩夫家法嚴整而使
 子弟宗族猶得豪横鄉里侮慢守令此禍之所以不
 免也必如唐栁玭之戒其子弟凡門第高可畏不可
 恃膏粱子弟學宜加勤行宜加慎僅得比於常人數
 語纔得免於驕恣之患然楊氏一家孝弟禍尚如此
 况在他人可不知警戒耶 附録冦儁字祖儁上谷
[003-21a]
 昌平人兄祖訓祖禮並有志行閨門雍睦白首同居
 父亡雖久而猶於平生所處堂宇備設帷帳几杖以
 時節列拜垂涕陳薦若宗廟焉吉凶之事必先啟告
 逺行往返亦如之少為司徒崔光所知命其子勵與
 儁結友儁每造光清言移日小宗伯盧辨恒語人曰
 不見西安君煩憂不遣
周書不立志故八柱國見於獨孤信傳依周禮新定官
 制見於盧辨傳錄用元魏之後見於元偉傳周世祖
[003-21b]
 保全元氏分布庶職是帝王盛事隋遷周鼎宇文之
 後靡有孑遺作史者寄慨深矣
明王府音樂院有色長樂初奏皆色長跪啟見正德二/年四月實
 録/
曾魯字得之有六一居士集正訛南豐類稿辨誤
臨川過源字道源陸象山弟子嘗謂黄鍾極清一陽之
 始當以長孫無忌三寸九分為據吕子斷竹兩節間
 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黄鍾之宫在李文利前
[003-22a]
 已有主此說者矣
宋制士大夫得乞便地就養明初猶有此風胡儼南昌
 人為長垣教諭乞便養又改餘干因著為令許人乞
 便地自儼始也後此制寢不行矣
左傳使封人慮事註慮事無慮計功又註廣雅無慮都
 凡也師古漢書註無小思慮而大計也按趙與時賓
 退錄曰諺謂物多為無萬數漢書成帝紀語也嶧山
 碑記云世無萬數無萬即左傳所謂無慮吾四明諺
[003-22b]
 語至今稱多曰無萬
宋孔季恭子靈符於永興立墅周回三十三里水陸地
 二百六十五頃含帶二山又有果園九處審爾則古
 王公之苑囿不大於此矣恐傳之者失實
蔡曇知鄉里號蔡曽子廬江何伯璵兄弟鄉里號何展
 禽
豐草庵蠶豆詩誰賦田園雜興題琅玕記取夏初垂喜
 看桑底新懸莢恰值蠶眠未吐絲細雨賣茶聲過後
[003-23a]
 竹烟燒笋火停時沙瓶漆櫑分前咏豌豆今逢第二
 詩自註誠齋集蠶豆詩有沙瓶新熟西湖水漆櫑分
 嘗曉露餘又言蠶豆未有賦蓋豌豆也吳人謂之蠶
 豆按吾鄉以吳人蠶豆為豌豆而以吳人所謂寒豆
 者謂之蠶豆至今猶然
劉禹錫代祭栁員外文曰篋盈草𨽻架滿文篇鍾索繼
 美班揚差肩則子厚亦工於書法矣惜其字不傳而
 見於與劉唱和詩多有之
[003-23b]
史記蒯通曰狡兔死走狗烹而漢書改為野禽殫走狗
 烹此新唐書以篠驂易竹馬迅霆易疾雷之濫觴也
聘禮賔受棗大夫二手授栗註受授不游手慎之也疏
 初兩手俱用旣授棗而不兩手共授栗則是游暇一
 手不慎也世通語所謂游手者當作此解
喪服疏繩菲今時不借也周時人謂之屨子夏時人謂
 之菲漢時謂之不借此凶屨不得從人借亦不得借
 人皆是異時而别名也按不借本是喪屨後人有遊
[003-24a]
 山雙不借之句於是遂以不借代芒屐用之亦誤矣
海人驗候云山擡風潮來海唑風雨多擡謂海中素迷
 望之山忽皆在目唑讀鹺萬喙聲也
韓文公詩題有寄第三㕔閣老注王沂公言行錄記楊
 大年呼沂公為第四㕔閣老疑前世遺俗稱呼按楊
 綰傳故事中書舍人年久者為閣老云
隋殷紹表臣述九章數家雜要復以先師和公所注黄
 帝四序經文三十六卷專說天地隂陽之本其孟序
[003-24b]
 九卷說隂陽配合之原仲序解四時氣王休煞吉凶
 叔序明日月星辰交㑹相生為表裏季序具釋六甲
 刑福禍德仰奉明㫖謹審先所見四序經文抄撮要
 畧當世所須吉凶舉動集成一卷上及天子下至庶
 人吉凶所用罔不畢舉其四序堪輿遂大行於世按
 此即今監頒厯日通書之所祖也厯家之刑福禍德
 始於淮南子而闡明於殷紹遂為百代不刋之典矣
宋文帝欲犯河南謂行人曰云云太武帝聞而大笑曰
[003-25a]
 龜鱉小豎自顧不暇何能為也南龜鱉小豎可對北
 龍虎大王
古人露宿明日相見問無恙鄭周禮行人註問問不恙
 也
唐有天下幾二百載而文章三變初則廣漢陳子昂以
 風雅革浮侈次則燕國張公說以宏茂廣波瀾天寳
 以還則李員外蕭功曹賈常侍獨孤常州比肩而作
 其道益熾此補闕李翰集梁肅之序韓退之肅所取
[003-25b]
 士是時韓栁之文未行故以蕭李之徒當之至韓栁
 文盛而無三變之論矣
古者車皆立乘唯安車與女人則坐吕氏春秋貴因篇
 至秦者立而至有車也適越者坐而至有舟也秦越
 逺途也竫立安坐而至者因其械也高誘註立猶行
 也非是且立如何替得行字所謂竫立者猶正立執
 綏耳
近有欲補編廿一史志者廿一史中惟三國志及北齊
[003-26a]
 後周梁陳書無志三國志蜀無史官其制度缺如固
 無足怪魏之典故散見於晉宋齊書此猶可掇拾為
 之者若吳則竊據江表東晉之燕石苻姚耳於史例
 皆不當得志也齊周梁陳書咸成於唐初史臣之手
 其時命魏徵修隋書命長孫無忌修五代史志志成
 即入隋書故隋書志兼齊周梁陳之事而李百藥令
 狐德棻姚思廉遂不復贅四代之事於其史中當時
 發凡起例必有成說今欲補志亦不過析唐書所載
[003-26b]
 以分𨽻各史耳是亦不可以已乎隋書志題長孫無
 忌紀傳題魏徵後歐陽公不欲與宋景文共事而分
 纂志傳亦本於此五代史志當時亦單行於世
左傳晏子對景公和如羮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
 疏此言和羮而不言豉古人未有豉也禮記内則楚
 詞招魂備論飲食而言不及豉史游急就篇乃有蕪
 荑鹽豉蓋秦漢以來始為之耳按此所謂豉即今之
 醬也說文叔即鹽豉之豉許氏曰配鹽茮也叔古菽
[003-27a]
 也發豆使腐而以鹽配之謂之幽菽今為醬者以豆
 發之是已若周禮膳夫醬百有二十罋合醢六十罋
 醯六十罋而言皆用肉合成非今醬之類故天官之
 屬有醯人醢人鹽人而無醬人内則論語所稱皆是
 醯醢也韻府羣玉云有肉醬之醢有鹽豉之醢鹽豉
 非腥安得云醢自佛入中國人多持素鹽豉之用廣
 矣三代時未有素食者也
左傳老者家父桓八年來求車若卽作誦之人則已為
[003-27b]
 百歲上人矣故註疑之僖三十一年鄭洩駕惡公子
 瑕註隱五年洩駕距此九十年疑非一人長狄榮如
 以魯桓十六年死至宣十五年一百三歲其兄僑如
 猶在蓋百三四十外人矣齊鮑國吳延州來年皆近
 百歲尚見經傳
昭二十五年宋公享昭子賦新宫此時夫子年已三十
 五矣新宫尚在安得刪詩之時便亡而亡亦不能記
 憶也明笙詩有聲無辭註逸詩恐未是
[003-28a]
叔向謂襄王王一歲而有三年之喪二焉註天子絶期
 惟服三年故后雖期通謂之三年喪此說太渾正義
 云喪杖期章内有父在為母傳曰何以期屈也至尊
 在不敢伸其私親也父必三年然後娶達子之志也
 父以其子有三年之戚為之三年不娶有三年之義
 故可通謂之三年之喪按天子諸侯后夫人死即以
 娣姪繼之安得有再娶之事晉靈公再求婚於齊此
 末世之亂法也不可以證先王之禮愚謂妻之喪期
[003-28b]
 間月而禫共十五月亦得占三年故通謂之三年之
 喪若叔伯之喪則不徒禫而除矣况天子諸侯絶旁
 期則后喪之得稱三年無疑也
莊十八年秋有正義云洪範五行傳曰如鱉三足
 生於南越南越婦人多淫故其地多淫女亂之
 氣所生也此不經之說魯女多淫至於生其地亦
 太甚矣而鄭衛之淫者尤甚不見書何與
哀公艾陵之戰公使太史臣歸國子之元寘之新篋褽
[003-29a]
 之以元纁加組帶焉褽音/尉註褽薦也史記褽薦本此
韓退之自稱昌黎朱子引衆說而衷之云今河内有河
 陽縣韓氏世居之故公每自言歸河陽省墳墓而女
 孥之銘亦曰歸骨於河南之河陽韓氏墓張籍祭公
 詩亦曰舊塋孟津北則知公為河内之南陽人然朱
 子謂皇甫墓志不言鄉里今考志首叙事即云三月
 癸酉葬河南河陽則不待張籍祭詩而葬地始顯也
 又公集息國夫人志李欒/妻葬河南河陽又云乞銘於
[003-29b]
 其鄰韓愈則公之為河南河陽人益信矣今修一統
 志遂啟總裁附其說於志内又皇甫志内知人罪非
 我計朱子疑之改為人知人罪非我所計今考文萃
 曰知與罪非我計不但文意明白上下皆四言成句
 而此獨少變其體尤為生動云
有為顧愷之贋書者云漢武帝起柏梁臺羣臣應詔作
 七言詩召能繪事者繪焉一時文臣如宗室劉安廷
 尉杜周郭舍人等俱能以圖見生此字不明/疑是重字嗣後文
[003-30a]
 臣如谷永王嘉毛延壽張衡諸葛孔明皆能丹青造
 其妙而龔寛在諸賢之間尤為傑出其言不倫而以
 毛延壽為文臣雜於諸名臣中益可怪恐贋書者并
 其言而贋之
元最重馬乳自天子下各以脫羅氊置撒帳為取乳室
 車駕還京師太僕卿先期遣使徵馬五十醖都來京
 師醖都者承乳車之名也御用曰細乳黒馬乳也
大砲興於宋末元初其初猶用石也元史阿木哈𫝊太
[003-30b]
 祖嘗問攻城畧地兵仗何先對曰攻城以砲石為重
 力重而能及逺故也此論石/砲可知帝悅即命為砲手至元
 十年修立正陽東西二城置砲二百餘座傳子及孫
 皆為砲手千萬户薛塔喇海來歸太祖命為砲水手
 從征回回河西等國俱以砲立功亦傳國至子及孫
 賈塔爾琿總砲手軍此皆用石為砲也夏世家有砲
 手一百人號撥喜陡立旋風砲於槖駝鞍縱石如拳
 則此時亦無火砲也阿爾哈雅傳㑹有西域人亦思
[003-31a]
 馬因獻新礟法新礟用/火可知因以其人來為礟攻樊破之
 時又命隋世昌立礟簾於城外又張榮從軍下漢江
 至沙洋以火砲焚樊城中民舍幾盡遂破之按此皆
 礟之用火攻者也金史持嘉喀齊喀傳其攻城之具名
 震天雷者鐵罐盛藥以火㸃之砲起火發其聲如雷
 聞百里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㸃著甲鐡皆穿又飛
 火鎗注藥以火發之輙前燒十餘步人不敢近此火
 砲火鎗之制金元之際已有之自明永樂間通西洋
[003-31b]
 其藥器盡入中國萬厯間用紅夷火藥砲齎以攻城
 此砲一發而流血成溝骨肉糜爛雖有韓岳之將百
 萬之師無所用其巧矣至其甚也將吏外通賊至一
 砲不發而反以資敵人之用其害可勝道哉
托爾楚傳至元十一年朝議淮上諸郡宋之北藩城堅兵
 精攻之不可猝下徒老我師宜先渡江剪其根本留
 兵淮甸絶其救援則長江乗虛而渡也於是以托爾楚
 為淮西行省㕘知政事云云按元之取宋巴延統師
[003-32a]
 從大江東下直取建康而留索多駐兵瓜洲絶淮南
 北之救援時宋重兵皆在揚州據𤓰洲以扼其吭於
 是巴延之兵得一意以取臨安而宋遂亡矣其廟算
 之先定如此
范椁傳閩俗素汙文繡局取良家子為繡工無别尤甚
 椁作歌詩一篇述其弊廉訪使取以上聞皆罷遣之
 其弊遂革閩俗之汙元時已然矣椁詩載集中
董搏之見殺頸無血惟見白氣冲天王巴延知福寧州
[003-32b]
 為賊帥王善所殺頸斷涌白液如乳暴尸數日色不
 變一時死節之臣有此兩異
元史錯繆莫甚於姚燧傳其文大抵掇拾燧所自為送
 暢純父序而前後倒置散亂不明以虛為實以寓言
 為正意不獨與史法乖迕於文字語氣亦直謂之不
 通可也今具列於後以俟讀者參之至燧旣立傳則
 姚樞傳末但曰猶子燧自有傳足矣而必贅之曰燧
 官至某某諡文通亦非書法馬祖常傳亦然 傳曰
[003-33a]
 年十三見許衡於蘇門十八始受學於長安時未嘗
 為文視流輩所作唯見其不如古人則心弗是也二
 十四始讀韓退之文試習為之謂有作者風稍就正
 於衡云云按序云余冠首時視流輩所作唯見其
 不如古人者雖不敢輕非諸口而亦未嘗輕是於心
 也退而自思人之能者余操慮持論且然然余不能
 之何以免人無嫉妬之譏乎年二十四始取韓文讀
 之捉筆試為持以示人譬如童子之鬭草彼能是余
[003-33b]
 亦能是彼有是余亦有是特為士林禦侮之一技焉
 耳云云且就正於先生先生賞其辭而戒之曰云云
 按未嘗輕是於心亦文家常語何必引入此謂以虛
 為實其文意在何以免人嫉妬之意以起下不知者
 感慨今乃引作實据此謂以寓言為正意也即許衡
 一段不消認真 傳曰或謂世無知燧者曰豈惟知
 之讀而能句句而得其意者猶寡燧曰世固有厭空
 桑而思聞鼓缶者乎然文章以道為輕重道以文章
[003-34a]
 輕重彼有班孟堅書表古今人物九品中必以一品
 置歐陽子則為去聖也有級而不逺其文雖無尹謝
 之知不害於行後豈有一言幾乎古而不聞之將來
 乎按或謂下又著曰設問答不知誰指後又著燧曰
 不知是燧自言是對或問序曰純父自言得余一字
 隻言不棄而錄之又言世無知公者豈惟知之讀而
 能句句而得其意猶寡嗚呼世豈厭空桑之瑟而思
 聞鼓缶者乎按語氣嗚呼下亦是純父語意帶感慨
[003-34b]
 今作燧答非是且分世無知燧者曰豈惟知之作問
 答語文中有是乎令人讀之茫然序起手云歐陽子
 為一代儒宗一時所交海内豪俊之士計不十百而
 止及謝希深尹師古者紀序集古錄遂有無尹謝知
 音之論嗚呼豈文章也作者難而知之者尤難歟故
 後應之云世復有班孟堅者書表古今人物九品之
 中必以一等置歐陽子則為去聖賢也有級而不逺
 其文雖無尹謝之知不害於行後猶以失之為悲下
[003-35a]
 下之外豈别有等置余哉則為去聖賢也無級而絶
 逺其文如風花之逐水霜葉之委土朝夕腐耳豈有
 一言之幾乎古可聞之將來乎純父獨信之自余不
 可不謂之知巳足為百年之快恐純父由此而取四
 海不知言之非也按此文章自有次序今突出及尹
 謝之知又遺却自身一段不知所說謂何此所謂前
 後倒置散亂不明也蓋史家欲見燧作文原委即當
 採入此序不宜零星掇拾致此荒謬 傳又云燧之
[003-35b]
 學得於許衡由窮理致知反躬實踐為世名儒後云
 每來謁文必廣置燕樂燧則為之喜而援筆否則不
 易得也頗恃才輕視趙孟頫元明善輩此可謂之窮
 理致知反躬實踐者乎其自相矛盾甚矣至如史天
 澤董文炳兩家傳盡取其家碑銘虛語勦襲成文猶
 弗論也
 
 湛園札記卷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