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日知錄 > 日知錄 卷二十一
[021-1a]
欽定四庫全書
 日知録卷二十一   崑山 顧炎武 撰
  作詩之㫖
舜曰詩言志此詩之本也王制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
此詩之用也荀子論小雅曰疾今之政以思徃者其言
有文焉其聲有哀焉此詩之情也故詩者王者之迹也
建安以下洎乎齊梁所謂辭人之賦麗以滛而於作詩
之㫖失之遠矣
[021-1b]
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曰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
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爲時而
著歌詩合爲事而作又自叙其詩關於美刺者謂之諷
諭詩自比於梁鴻五噫之作而謂好其詩者鄧魴唐衢
俱死吾與足下又困躓豈六義四始之風天將破壊不
可支持邪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聞於上邪嗟
乎可謂知立言之㫖者矣
晋葛洪抱朴子曰古詩刺過失故有益而貴今詩純虛
[021-2a]
譽故有損而賤
  詩不必人人皆作
古人之會君臣朋友不必人人作詩人各有能有不能
不作詩何害若一人先倡而意已盡則亦無庸更續是
以虞廷之上臯陶𢋫歌而禹益無聞古之聖人不肯爲
雷同之辭駢拇之作也栢梁之宴金谷之集必欲人人
以詩鳴而蕪累之言始多於世矣
堯命厯而無歌文王演易而不作詩不聞後世之人議
[021-2b]
其劣於舜與周公也孔子以斯文自任上接文王之綂
乃其事在六經而所自爲歌止於龜山彼婦諸作何寥
寥也其不能與夫我則不暇與
宋邵博聞見後録曰李習之與韓退之孟東野善習之
於文退之所敬也退之與東野唱酬傾一時習之獨無
詩退之不議也石林詩話人之才力有限李翶皇甫湜/皆韓退之髙弟而二人獨不傳其詩不
應散亡無一篇存者計或非其所長故不作耳二人/以非其所長而不作賢於世之不能而强為之者也
師魯與歐陽永叔梅聖俞善師魯於文永叔所敬也永
[021-3a]
叔與聖俞唱酬傾一時師魯獨無詩永叔不議也
五子之歌適得五章以爲人各一章此又後人之見耳
渭陽秦世子送舅氏也而晉公子無一言尹吉甫作崧
高之詩以贈申伯烝民之詩以贈仲山甫韓弈之詩以
贈韓侯而三人者不聞其有答是知古人之詩不以無
和答爲嫌
  詩題
三百篇之詩人大率詩成取其中一字二字三四字以
[021-3b]
名篇故十五國並無一題雅頌中間一有之若常武美
宣王也若勺若賚若般皆廟之樂也其後人取以名之
者一篇曰巷伯自此而外無有也雨無正篇韓詩篇首/有雨無其極傷我稼
穡二/句五言之興始自漢魏而十九首並無題郊祀歌鐃
歌曲各以篇首字爲題又如王曹皆有七哀而不必同
其情六子皆有雜詩而不必同其義則亦猶之十九首
也唐人以詩取士始有命題分韻之法而詩學衰矣
杜子美詩多取篇中字名之如不見李生乆則以不見
[021-4a]
名篇近聞犬戎遠遁逃則以近聞名篇徃在西京時則
以徃在名篇歴歴開元事則以歴歴名篇自平宫中吕
太一則以自平名篇客從南溟來則以客從名篇皆取
首二字爲題全無意義頗得古人之體
古人之詩有詩而後有題今人之詩有題而後有詩有
詩而後有題者其詩本乎情有題而後有詩者其詩狥
乎物
  古人用韵無過十字
[021-4b]
三百篇之詩句多則必轉韻古人但謂之音不謂之/韻今姑從俗名之耳
晉以上亦然宋齊以下韻學漸興人文趨巧於是有强
用一韻到底者終不及古人之變化自然也
古人用韻無過十字者獨閟宫之四章乃用十二字使
就此一韻引而伸之非不可以成章而於義必有不達
故末四句轉一韻是知以韻從我者古人之詩也以我
從韻者今人之詩也自杜拾遺韓吏部未免此病也
葉少藴石林詩話曰長篇最難魏晉以前詩無過十韻
[021-5a]
者葢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序事傾盡爲工至老杜述
懷北征諸篇窮極筆力如太史公紀傳此固古今絶唱
然八哀八篇本非集中高作而世多尊稱之不敢議如
李邕蘓源明詩中極多累句余嘗痛刋去僅各取其半
方爲盡善然此不可爲不知者言也
詩主性情不貴竒巧唐以下人有强用一韻中字幾盡
者有用險韻者有次人韻者皆是立意以此見巧便非
詩之正格
[021-5b]
且如孔子作易彖象傳其用韻有多有少未嘗一律亦
有無韻者可知古人作文之法一韻無字則及他韻他
韻不恊則竟單行聖人無必無固於文見之矣
  詩有無韻之句
詩以義為主音從之必盡一韻無可用之字然後旁通
他韻又不得於他韻則寜無韻茍其義之至當而不可
以他字易則無韻不害漢以上徃徃有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吏詩兩韻也至當不可易
[021-6a]
下句云老翁踰墻走老婦出門看則無韻矣亦至當不
可易古辭紫騮馬歌中有舂榖持作飯採葵持作羮二
句無韻李太白天馬歌中有白雲在青天邱陵遠崔嵬
二句無韻野田黄雀行首二句逰莫逐炎洲翠棲莫近
呉宫燕無韻行行且游獵篇首二句邉城兒生年不讀
一字書無韻
  五經中多有用韻
古人之文化工也自然而合於音則雖無韻之文而往
[021-6b]
往有韻茍其不然則雖有韻之文而時亦不用韻終不
以韻而害意也三百篇之詩有韻之文也乃一章之中
有二三句不用韻者如瞻彼洛矣維水泱泱之類是矣
一篇之中有全章不用韻者如思齊之四章五章召旻
之四章是矣又有全篇無韻者周頌清廟維天之命昊
天有成命時邁武諸篇是矣說者以爲當有餘聲然以
餘聲相恊而不入正文此則所謂不以韻而害意者也
孔子賛易十篇其彖象傳雜卦五篇用韻然其中無韻
[021-7a]
者亦十之一文言繫辭說卦序卦五篇不用韻然亦間
有一二如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
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
之望此所謂化工之文自然而合者固未嘗有心於用
韻也尚書之體本不用韻而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
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伊訓聖謨
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
之百殃爾惟德㒺小萬邦惟慶爾惟不德㒺大墜厥宗
[021-7b]
太誓我武惟揚侵于之疆取彼凶殘我伐用張于湯有
光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
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
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皆用韻又如曲禮行前朱鳥而
後𤣥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揺在上急繕其怒禮運𤣥
酒在室醴醆在戸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犠牲備其
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皷修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
祖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
[021-8a]
是謂承天之祜樂記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
而五榖昌疾疢不作而無妖祥此之謂大當然後聖人
作爲父子君臣以爲紀綱中庸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
不可以不知天孟子師行而糧食饑者弗食勞者弗息
睊睊胥讒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爲
諸侯憂凡此之類在秦漢以前諸子書並有之太史公
作賛亦時一用韻而漢人樂府詩反有不用韻者
[021-8b]
  易韻
易之有韻自文王始也凡卦辭之繁者時用韻蒙之瀆
告解之復夙震之虩啞艮之身人是也至周公則辭愈
繁而愈多用韻疑古卜辭當用韻若春秋傳所載懿氏
之鏘姜卿京驪姬之渝羭蕕臭伯姬之貺償相姬旗
師丘孤弧姑逋家虛鄢陵之䠞目孫文子之陵雄衛侯
之羊亡竇踰又如國語所載晉獻公之骨猾捽史記所
載漢文帝之庚王光漢書元后傳所載晉史之雄乘崩
[021-9a]
興皆韻也故孔子作彖象傳用韻葢本經有韻而傳亦
韻此見聖人述而不作以古爲師而不苟也郭璞註爾/雅釋訓篇
本經有韻/註亦用韻
彖象傳猶今之箋註者析字分句以爲訓也繫辭文言
以下猶今之箋註於字句明白之後取一章一篇全書
之義而通論之也故其體不同
  古詩用韻之法
古詩用韻之法大約有三首句次句連用韻隔第三句
[021-9b]
而於第四句用韻者關雎之首章是也凡漢以下詩及
唐人律詩之首句用韻者源於此一起卽隔句用韻者
卷耳之首章是也凡漢以下詩及唐人律詩之首句不
用韻者源於此自首至末句句用韻者若考槃清人還
著十畝之間月出素冠諸篇又如卷耳之二章三章四
章車攻之一章二章三章七章長發之一章二章三章
四章五章是也凡漢以下詩若魏文帝燕歌行之類源
於此自是而變則轉韻矣轉韻之始亦有連用隔用之
[021-10a]
别而錯綜變化不可以一體拘於是有上下各自爲韻
若兎罝及采薇之首章魚麗之前三章卷阿之首章者
有首末自爲一韻中間自爲一韻若車攻之五章者有
隔半章自爲韻若生民之卒章者有首提二韻而下分
二節承之若有瞽之篇者此皆詩之變格亦莫非出於
自然非有意爲之也
  古人不忌重韻
杜子美作飲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
[021-10b]
古無此體遂欲分爲八章以爲必分爲八而後可以重
押韻無害也不知柏梁臺詩三之三治二哉二時二來
二材已先之矣東川有杜鶻西川無杜鶻涪萬無杜鶻
雲安有杜鶻求其說而不得則疑以爲題下注不知古
人未嘗忌重韻也故有四韻成章而唯用二字者胡爲
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是也有二韻成章而
惟用一字者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
女子之祥是也有三韻成章而惟用一字者苟日新日
[021-11a]
日新又日新是也湯濩曰儀禮祭侯辭惟若寜侯母或/若女不寜侯左傳虞叔引諺匹夫無
罪懐璧其罪曹子臧引志聖逹節次守節下失節晏子/引諺非宅是卜惟隣是卜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史記天官書欲終日有雨有雲有風有日月當/其時者深而多實無雲有風日當其時淺而多實有雲
風無日當其時深而少實皆/古人以本字自爲韻者也如采薇首章連用二玁狁
之故句正月一章連用二自口字十月之交首章連用
二而微字車牽三章連用二庶幾字文王有聲首章連
用二有聲字召旻卒章連用二百里字又如行露首章
起用露字末用露字又如簡兮卒章連用三人字那連
[021-11b]
用三聲字其重一字者不可勝述漢以下亦然如陌上
桑詩三頭字二隅字二餘字二夫字二鬚字羅敷字在/下句末三
見/焦仲卿妻作三語字三言字二由字二母字二取字
二子字二歸字二之字二君字二門字又二言字蘓武
骨肉縁枝葉一首二人字結髮爲夫婦一首二時字陳
思王棄婦詞二庭字二靈字二鳴字二成字二寧字阮
籍詠懐詩灼灼西隤日一首二歸字張協襍詩黑蜧躍
重淵一首二生字謝靈運君子有所思行二歸字梁武
[021-12a]
帝撰孔子正言竟述懐詩二反字任昉哭范僕射詩二
生字三情字沈約鍾山詩二足字然則重韻之有忌其
在隋唐之代乎
諸葛孔明梁父吟云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又云誰
能爲此謀國相齊晏子用二子字古人但取文理明當
而已初不避重字也今本或改作田疆古冶氏失之矣
潘岳秋興賦宵耿介而不寐兮獨展轉於華省悟時嵗
之遒盡兮慨俛首而自省用二省字
[021-12b]
初唐詩最爲嚴整而盧照鄰長安古意别有豪華稱將
相轉日囘天不相譲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
相用二相字今人謂必字同而義異者方可重用若此
詩之二相固無異義也且詩曰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其
下文又曰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有何異義哉
李太白高陽歌二杯字廬山謡二長字杜子美織女詩
二中字奉先縣詠懐二卒字兩當縣呉十侍御江上宅
二白字八哀詩張九齡一首二省字二境字園人送𤓰
[021-13a]
二草字寄狄明府二濟字宿鑿石浦二繫字韓退之此
日足可惜詩二光字二鳴字二更字二城字二狂字二
江字王摩詰故太子太師徐公輓歌重/用二名字施之律詩則爲非體
詩有以意轉而韻須重者如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
子兮如此良人何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兮猶求
友聲有杕之杜其葉萋萋王事靡盬我心傷悲卉木萋
止女心悲止於論皷鐘於樂辟廱於論皷鐘於樂辟廱
又若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此皆承上文而轉者不容别
[021-13b]
換一字
  七言之始
昔人謂招魂大招去其些只卽是七言詩余考七言之
興自漢以前固多有之如靈樞經刺節眞邪篇凡刺小
邪日以大補其不足乃無害視其所在迎之界凡刺寒
邪日以温徐徃徐來致其神門戸已閉氣不分虛實得
調其氣存宋玉神女賦羅紈綺繢盛文章極服妙絲照
萬方此皆七言之祖
[021-14a]
素問八正神明論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
然獨悟口弗能言傑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
雲故曰神三部九候爲之原九鍼之論不必存其文絶
似荀子成相篇
  一言
緇衣三章章四句非也敝字一句還字一句若曰敝予
還予則言之不順矣且何必一言之不可爲詩也
呉志歴陽山石文楚九州渚呉九州都楚字一句吳字
[021-14b]
一句亦是一言之詩
  古人未有之格
語助之外止用四字成詩而四字皆韻古未之有也始
見於莊子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是也三章章各二句而
合爲一韻古未之有也始見於孟嘗君傳長鋏歸來乎
食無魚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長鋏歸來乎無以爲家是

  古人不用長句成篇
[021-15a]
古詩有八言者胡瞻爾庭有縣貆兮是也有九言者凛
乎若朽索之馭六馬是也然無用爲全章者不特以其
不便於歌也長則意多冗字多懈其於文也亦難之矣
以是知古人之文可止則止不肯以一意之冗一字之
懈而累吾作詩之本義也正義引顔延之云詩體無九/言者將由聲度闡緩不恊金
石/知此義者不特句法也章法可知矣七言排律所以
從來少作作亦不工者何也意多冗也字多懈也爲七
言者必使其不可裁而後工也此漢人所以難之也
[021-15b]
  詩用疊字
詩用疊字最難衛詩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
鮪發發葭菼掲掲庶姜孽孽連用六疊字可謂複而不
厭賾而不亂矣古詩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盈盈樓
上女皎皎當窓牖娥娥紅粉粧纎纎出素手連用六疊
字亦極自然下此卽無人可繼
屈原九章悲囘風紛容容之無經兮㒺芒芒之無紀軋
洋洋之無從兮馳逶移之焉止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
[021-16a]
遥其左右汜潏潏其前後兮伴張弛之信期連用六疊
字宋玉九辯乘精氣之搏搏兮騖諸神之湛湛驂白霓
之習習兮歴羣靈之豊豊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蒼龍之
躣躣屬雷師之闐闐兮通飛亷之衙衙前輕輬之鏘鏘
兮後輜乘之從從載雲旗之委蛇兮扈屯騎之容容連
用十一疊字後人辭賦亦罕及之者
  次韻
今人作詩動必次韻以此爲難以此爲巧吾謂其易而
[021-16b]
拙也且以律詩言之平聲通用三十韻之中任用一韻
而必無他韻可易一韻數百字之中任押五字而必無
他字可易名爲易其實難矣先定五字而以上文凑足
之文或未順則曰牽於韻爾意或未滿則曰束於韻爾
用事遣辭小見新巧卽可擅塲名爲難其實易矣夫其
巧於和人者其胸中本無詩而拙於自言者也故難易
巧拙之論破而次韻之風可少衰也
嚴滄浪詩話曰和韻最害人詩古人酬唱不次韻此風
[021-17a]
始盛於元白皮陸本朝諸賢乃以此而闘工遂至往復
有八九和者
按唐元稹上令狐相公啓曰稹與同門生白居易友善
居易雅能爲詩就中愛驅駕文字窮極聲韻或爲千言
或爲五百言律詩以相投寄小生自審不能有以過之
往往戱排舊韻别創新詞名爲次韻葢欲以難相挑耳
江湖間爲詩者或相倣斆或力不足則至於顚倒語言
重復首尾韻同意等不異前篇亦目爲元和詩體而司
[021-17b]
文者考變雅之由往往歸咎於稹是知元白作詩次韻
之初本自以爲戱而當時即已取譏於人今人乃爲之
而不厭又元白之所鄙而不屑者矣
歐陽公集古録論唐薛苹倡和詩曰唐書薛苹河中/寳鼎人長於詩
間馮宿馮定李紳皆唐顯人靈澈以詩名後世然詩皆
不及苹葢倡者得於自然和者牽於强作可謂知言
朱子答謝成之書謂淵明詩所以爲髙正在不待安排
胸中自然流出東坡乃篇篇句句依韻而和之雖其高
[021-18a]
才似不費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
凡詩不束於韻而能盡其意勝於爲韻束而意不盡且
或無其意而牽入他意以足其韻者千萬也故韻律之
道疏宻適中爲上不然則寜疏無宻文能發意則韻雖
疎不害
  栢梁臺詩
漢武栢梁臺詩本出三秦記云是元封三年作而考之
於史則多不符按史記及漢書孝景紀中六年夏四月
[021-18b]
梁王薨諸侯王表梁孝王武立三十五年薨孝景後元
年其王買嗣七年薨建元五年平王㐮嗣四十年薨文
三王傳同又按孝武紀元鼎二年春起柏梁臺是爲梁
平王之二十二年而孝王之薨至此已二十九年又七
年始爲元封三年又按平王㐮元朔中以與太母争樽
公卿請廢爲庶人天子曰梁王㐮無良師傅故陷不義
乃削梁八城梁餘尚有十城漢書言削五/縣僅有八城又按平王㐮
之十年爲元朔二年來朝其三十六年爲太初四年來
[021-19a]
朝皆不當元封時又按百官公卿表郎中令武帝太初
元年更名光禄勲典客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
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臚治粟內史景帝後元年更名大
農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農中尉武帝太初元年
更名執金吾内史景帝二年分置左內史右內史武帝
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左內史更名左馮翊主爵中尉
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風凡
此六官皆太初以後之名不應預書於元封之時又按
[021-19b]
孝武紀太初元年冬十一月乙酉栢梁臺災夏五月正
厯以正月爲歳首定官名則是栢梁旣災之後又半歳
而始改官名而大司馬大將軍青則薨於元封之五年
距此已二年矣反覆考證無一合者葢是後人擬作剽
取武帝以來官名及梁孝王世家乘輿駟馬之事以合
之而不悟時代之乖舛也
按世家梁孝王二十九年表孝景/前七年十月入朝景帝使使
持節乘輿駟馬迎梁王於闕下臣瓉曰天子副車駕駟
[021-20a]
馬此一時異數平王安得有此
  詩體代降
三百篇之不能不降而楚辭楚辭之不能不降而漢魏
漢魏之不能不降而六朝六朝之不能不降而唐也勢
也用一代之體則必似一代之文而後爲合格
詩文之所以代變有不得不變者一代之文沿襲已乆
不容人人皆道此語今且千數百年矣而猶取古人之
陳言一一而摹倣之以是爲詩可乎故不似則失其所
[021-20b]
以爲詩似則失其所以爲我李杜之詩所以獨高於唐
人者以其未嘗不似而未嘗似也知此者可與言詩也
已矣
  書法詩格
南北朝以前金石之文無不皆八分書者是今之眞書
不足爲字也姚鉉之唐文粹吕祖謙之皇朝文鑑眞德
秀之文章正宗凡近體之詩皆不収是今之律詩不足
爲詩也今人將繇眞書以窺八分繇律詩以學古體是
[021-21a]
從事於古人之所賤者而求其所最工豈不難哉
鄞人薛千仞岡/曰自唐人之近體興而詩一大變後學
之士可兼爲而不可專攻者也近日之弊無人不詩無
詩不律無律不七言又曰七言律法度貴嚴對偶貴整
音節貴響不易作也今初學後生無不爲七言律似反
以此爲入門之路其終身不得窺此道藩籬無怪也
  詩人改古事
陳思王上書絶纓盜馬之臣赦楚趙以濟其難註謂赦
[021-21b]
盜馬秦穆公事秦亦趙姓故互文以避上秦字也趙至
與嵇茂齊書梁生適越登岳長謡梁鴻本適呉而以爲
越者呉爲越所滅也謝靈運詩弦高犒晋師仲連郤秦
軍弦高所犒者秦師而改爲晋以避下秦字則舛而陋
矣李太白行路難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安足
道杜子美諸將詩昨日玉魚蒙塟地早時金盌出人間
改黄犬爲蒼鷹改玉盌爲金盌亦同此病
自漢以來作文者即有囘避假借之法太史公伯夷傳
[021-22a]
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顔淵雖篤學附驥尾
而行益顯本當是附夫子耳避上文雷同改作驥尾使
後人為之豈不為人譏笑
  庾子山賦誤
庾子山枯樹賦云建章三月火按史記武帝太初元年
冬十一月乙酉柏梁臺災春二月起建章宫西京賦柏
梁既災越巫陳方建章是經用厭火祥是災者柏梁非
建章而三月火又秦之阿房非漢也哀江南賦云栩陽
[021-22b]
亭有離别之賦夜聽擣衣曲云栩陽離别賦按漢書藝
文志别栩陽賦五篇詳其上下文例當是人姓名姓别
名栩陽也以爲離别之别又非也
  于仲文詩誤
隋于仲文詩景差方入楚樂毅始遊燕按漢書高帝紀
徙齊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懐氏齊田氏五姓關中與
利田宅景駒注文頴曰/楚族景氏駒名王逸楚辭章句三閭之職掌王
族三姓曰昭屈景然則景差亦楚之同姓也而仲文以
[021-23a]
爲入楚豈非梁陳已下之人但事辭章而不詳典據故

梁武帝天監元年詔曰雉兎有刑姜宣致貶此用孟子
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而不知宣王乃田氏非姜後
也與此一類
  李太白詩誤
李太白詩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
去不歸按史記言囟奴左方王將直上谷以東右方王
[021-23b]
將直上郡以西而單于之庭直代雲中漢書言呼韓邪
單于自請畱居光禄塞下又言天子遣使送單于出朔
方雞鹿塞今在河/套内後單于竟北歸庭乃知漢與囟奴徃
來之道大抵從雲中五原朔方明妃之行亦必出此故
江淹之賦李陵但云情往上郡心畱鴈門而玉關與西
域相通自是公主嫁烏孫所經太白誤矣顔氏家訓謂
文章地理必須惬當其論梁簡文鴈門太守行而言日
逐康居大宛月氐蕭子暉隴頭水而云北注黄龍東流
[021-24a]
白馬沈存中論白樂天長恨歌峨眉山下少人行謂峨
睂在嘉州非幸蜀路文人之病葢有同者
梁徐悱登琅邪城詩甘泉警烽候上谷抵樓蘭上谷在
居庸之北而樓蘭為西域之國在玉門關外即此一句
之中文理已自不通其不切琅邪城又無論也
  郭璞賦誤
郭璞江賦總括漢泗兼包淮湘淮泗並不入江豈因孟
子而誤邪
[021-24b]
  陸機文誤
陸機漢高帝功臣頌侯公伏軾皇媪來歸乃不考史書
之誤漢儀注高帝母兵起時死小黄後於小黄作陵廟
本紀五年即皇帝位於汜水之陽追尊先媪爲昭靈夫
人則其先亡可知而十年有太上皇后崩乃太上皇崩
之誤文重書而未删也侯公說羽羽乃與漢約中分天
下九月歸太公吕后並無皇媪
  字
[021-25a]
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如左傳於文止戈爲武故文反
正爲乏於文皿蟲爲蠱及論語史闕文中庸書同文之
類並不言字易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詩牛羊腓字之
左傳其僚無子使字敬叔皆訓爲乳書康誥于父不能
字厥子左傳樂王鮒字而敬小事大大字小亦取愛飬
之義惟儀禮士冠禮賓字之禮記郊特牲冠而字之敬
其名也與文字之義稍近亦未嘗謂文爲字也以文爲
字乃始於史記秦始皇琅邪臺石刻曰同書文字說文
[021-25b]
序云依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文者象物之
本字者孳乳而生孝經援神契/亦有此語周禮外史掌達書名於
四方註云古曰名今曰字儀禮聘禮註云名書文也今
謂之字三國志注孫亮時有山隂朱育/依體像類造作異字干名以上此則字之名自
秦而立自漢而顯也與
許氏說文序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
文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以篆書謂之文
𨽻書謂之字張揖上博雅表凡萬八千一百五十文唐
[021-26a]
𤣥度九經字様序凡七十六部四百廿一文則通謂之

三代以上言文不言字李斯程邈出文降而爲字矣二
漢以上言音不言韻周顒沈約出音降而爲韻矣
  古文
古時文字不一如漢汾隂宫鼎其葢銘曰汾隂供官銅
鼎葢二十枚二十字作十十鼎銘曰汾隂供官銅鼎二
十枚二十字作牛其末曰第二十三二十字作廿一器
[021-26b]
之銘三見而三不同自唐以後文字日繁不得不歸一
律而古書之不復通者多矣
  說文
自𨽻書以來其能發明六書之指使三代之文尚存於
今日而得以識古人制作之本者許叔重說文之功爲
大後之學者一㸃一畫莫不奉之爲規矩而愚以爲亦
有不盡然者且以六經之文左氏公羊榖梁之傳毛萇
孔安國鄭衆馬融諸儒之訓而未必盡合况叔重生於
[021-27a]
東京之中世所本者不過劉歆賈逵杜林徐廵等十餘
人之說楊愼六書索隠序曰說文有孔子說楚莊王說/左氏說韓非說淮南子說司馬相如說董仲舒
說京房說衛宏說揚雄說劉歆說桑欽說杜林說賈逵/說傅毅說官溥說譚長說王育說戸□說張林說黄顥
說周盛說逯安說歐陽僑說寗嚴/說爰禮說徐廵說莊都說張徹說而以爲盡得古人之
意然與否與一也五經未遇蔡邕等正定之先傳寫人
人各異今其書所收率多異字而以今經校之則說文
爲短又一書之中有兩引而其文各異者如汜下引詩/江有汜洍下
引詩江有洍逑下引書旁逑孱功僝下引書旁救/僝功卺下引詩赤舄己巳掔下引詩赤舄掔掔後之
[021-27b]
讀者將何所從二也鄭𤣥常駮許愼五經異義顔氏家/訓亦云說文中有援引經傳與今
乖者未/之敢從流傳旣乆豈無脫漏即徐鉉亦謂篆書堙替日
乆錯亂遺脫不可悉究今謂此書所闕者必古人所無
别指一字以當之如說文無劉字後人以鎦字當之無/由字以甹字當之無免字以絻字當
之/改經典而就說文支離囘互三也今舉其一二評之
如秦宋薛皆國名也秦從禾以地宜禾亦已迂矣宋从
木爲居薛从辛爲辠此何理也費誓之費改爲䉾訓爲
惡米武王載斾之斾改爲坺訓爲臿土威爲姑也爲女
[021-28a]
隂殹爲擊聲困爲故廬普爲日無色此何理也貉之爲
言惡也視犬之字如畫狗狗叩也豈孔子之言乎訓有
則曰不宜有也春秋書日有食之訓郭則曰齊之郭氏
善善不能進惡惡不能退是以亡國不幾於勦說而失
其本指乎居為法古用爲卜中童爲男有辠㐮為解衣
耕弔爲人持弓會敺禽辱爲失耕時臾爲束縛捽抴罰
爲持刀罵詈勞爲火燒門宰爲辠人在屋下執事㝠爲
十六日月始虧刑爲刀守并不幾於穿鑿而遠於情理
[021-28b]
乎武師之而制字荆公廣之而作書不可謂非濫觴
於許氏者矣若夫訓參爲啇星此天文之不合者也訓
亳爲京兆杜陵亭此地理之不合者也書中所引樂浪
事数十條而他經籍反多闕畧此采摭之失其當者也
今之學者能取其大而棄其小擇其是而違其非乃可
謂善學說文者與後周書黎景熈其從祖廣太武時爲/尚書郎善古學嘗從吏部尚書崔𤣥
伯受字義又從司徒崔浩學楷篆自是家傳其法景熈/亦傳習之頗與許氏有異可見魏晋以來傳受亦各不
同/
[021-29a]
王莽傳劉之爲字卯金刃也正月剛卯金刀之利皆不
得行食貨志/亦云又曰受命之日丁卯丁火漢氏之德也卯
劉姓所以爲字也光武告天祝文引䜟記曰卯金修德
爲天子公孫述引援神契曰西太守乙卯金謂西方太
守而乙絶卯金也是古未嘗無劉字也趙䆠光曰說文/無劉字但作鎦
今按漢書卯金刀之䜟及古印流傳者/劉姓不下數十百面並作劉無鎦字魏明帝太和初
公卿奏言夫歌以詠德舞以象事於文文武爲斌臣等
謹製樂舞名曰章斌之舞魏去叔重未遠是古未嘗無
[021-29b]
斌字也徐鉉較定說文前/列斌字云是俗書
說文原本次第不可見今以四聲列者徐鉉等所定也
切字鉉等所加也趙古則六書本義曰漢以前未有反/切許氏說文鄭氏箋註但曰讀若某
而已今說文反切乃朱/翺以孫愐唐韻所加旁引後儒之言如杜預裴光遠
李陽氷之類亦鉉等加也又云諸家不収今附之字韻
末者瀰/下亦鉉等加也眸字下云說文直作牟趙宧光曰/詳此則本書雜出衆人之手審矣
安得不蕪穢也凡参訂經傳必以/本人名冠之方不混於前人耳
始字說文以爲女之初也已不必然而徐鉉釋之以至
[021-30a]
哉坤元萬物資始不知經文乃是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若用此觧必從男乃合耳
  說文長箋
萬厯末吳中趙凡夫宧光作說文長箋將自古相傳之
五經肆意刋改好行小慧以求異於先儒乃以靑靑子
衿為滛奔之詩而謂衿即衾字詩中元有衾字抱/衾與裯錦衾爛兮如此
類者非一其實四書尚未能成誦而引論語虎兕出於
柙誤作孟子虎豹出亏□兕/下然其於六書之指不無管
[021-30b]
闚而適當喜新尚異之時此書乃盛行於世及今不辯
恐他日習非勝是為後學之害不淺矣故舉其尤剌謬
者十餘條正之
舊唐書文宗紀開成二年宰臣判國子監祭酒鄭覃進
石壁九經一百六十卷九經者易書詩三禮春秋三傳
又有孝經論語爾雅其實乃十二經又有張參五經文
字唐𤣥度九經字様皆刻之於石今現在西安府學凡
夫乃指此為蜀本石經又云張参五經文字唐𤣥升九
[021-31a]
經字様亦附蜀本之後但可作蜀經字法今此石經末
有年月一行諸臣姓名十行大書開成二年丁巳歳凡
夫豈未之見而妄指為孟蜀邪
又云孫愐唐韻文殷二韻三聲皆分獨上聲合一咸嚴
洽業二韻平入則分上去則合按今廣韻即孫愐之遺
文殷上聲之合則有之咸嚴洽業則四聲並分無併合

切者兩字相摩以得其音取其切近今改為盜竊之竊
[021-31b]
於古未聞豈凡夫所以自名其學者邪
𤓰分字見史記虞卿傳漢書賈誼傳戰國䇿注分其地/如破𤓰然 鹽鐵
論隔絶羗胡/𤓰分其地竈突字見漢書霍光傳今云𤓰當作瓜突
當作突然則鮑昭蕪城賦所謂竟𤓰剖而豆分魏𤣥同
䟽所謂𤓰分瓦裂者古人皆不識字邪按張參五經文
字云突徒兀反作突者訛
顧野王陳人也而以爲晉之虎頭颼下頭顧長康/為虎 將軍陸龜
䝉唐人也而以爲宋之象山乙下山陸九淵/號象 先生王筠梁人
[021-32a]
也而以爲晉蜺下雌梁書王筠傳沈約以郊居賦示筠/讀至 霓連踡約撫手欣忭今引此事謂
之晋王筠約既梁人/安得與晋人語哉王禹偁宋人也而以爲南朝稱/下
眞所謂不學墻面者與
晉獻帝醉虞侍中命扶之扶/下按晉書虞嘯父傳為孝武
帝所親愛侍飲大醉拜不能起帝顧曰扶虞侍中嘯父
曰臣位未及扶醉不及亂非分之賜所不敢當帝甚悅
傳首明有孝武帝字引書者未會全讀但見中間有貢
獻之獻適與帝字相接遂以爲獻帝而不悟晉之無獻
[021-32b]
帝也萬厯間人看書不看首尾只看中間兩三行凡夫
著書之人乃猶如此
恂字箋漢宣帝諱而不知宣帝諱詢荀悅曰詢/之字曰謀非恂也
衍字箋漢平帝諱而不知平帝諱衎荀悅曰衎之字曰/樂師古曰衎音口
旱/反非衍也
後漢書劉虞傳故吏尾敦於路刼虞首歸葬之註尾姓/敦名
引之云後漢尾敦路刼劉虞首歸之莽若以敦路為人
名而又以葬為莽是劉幽州之首竟歸之於王莽也
[021-33a]
左氏成六年傳韓獻子曰易覯則民愁民愁則墊隘說
墊二字兩引之而一作阨者古隘阨二字通用也
箋乃云未詳何出野下引左傳身横九野不知其當爲
九畝又榖梁傳之文而非左氏也
鵲鶪醜其飛也㚇㚇/下此爾雅釋鳥文箋乃曰訓辭未詳
然非後人語驠馬白州也驠/下本之爾雅釋畜白州驠註
州竅也謂馬之白尻者箋乃云未詳疑誤
中國之稱夏尚矣今以爲起於唐之夏州其説之荒唐
[021-33b]
悠謬可發一笑姑未遑逺徵即以尚書論語言之其所
稱夏吾不知唐虞三代其時已有夏州乎又按夏州本
朔方郡赫連勃勃建都於此自號曰夏後魏滅之而置
夏州亦不始於唐也
云唐中晚詩文始見簿字前此無之譜/下不知孟子言孔
子先簿正祭器史記李廣傳急責廣之莫府對簿張湯
傳使使八軰簿責湯孫寳傳御史大夫張忠署寳主簿
後漢輿服志毎出太僕奉駕上鹵簿馮異傳光武署異
[021-34a]
爲主簿而劉公幹詩已云沈迷簿領書回回自昬亂矣
眊字云字不見經若言五經則不載者多矣何獨眊字
若傳記史書則此字亦非隱僻晉語被羽先升註繫於
背若今將軍負眊矣劉畧劉備性好結眊呉志甘寧傳
負眊帶鈴梁劉孝儀和昭明太子詩山風亂采眊初景
麗文轅
禰衡爲皷吏作漁陽撾摻摻乃操字操/下按後漢書衡方
爲漁陽參撾蹀𨄌而前註引文士傳作漁陽參搥王僧
[021-34b]
孺詩云散度廣陵音參冩漁陽曲自註云參音七紺反
乃曲奏之名後人添手作摻後周庾信詩玉堦風轉急
長城雲應闇新綬始欲縫細錦行湏篸聲煩廣陵散杵
急漁陽摻隋煬帝詩今夜長城下雲昬月應暗誰見倡
樓前心悲不成摻唐李頎詩忽然更作漁陽摻黄雲蕭
條白日暗正音七紺反今以爲操字而又倒其文不知
漢人書操固有借作摻者而非此也
叩京兆藍田鄉箋云地近京口故从口叩/下夫藍田乃今
[021-35a]
之西安府屬而京口則今之鎮江府此所謂風馬牛不
相及者凡此書中㑹意之解皆京口之類也
寸十分也漢書律厯志一黍爲一分十分爲一寸本無
可疑而増其文曰析寸爲分當言十分尺之一寸/下夫古
人之書豈可意爲増改哉
  五經古文
趙古則六書本義序曰魏晉及唐能書者軰出但㸃畫
波折逞其姿媚而文字破碎然猶頼六經之篆未易至
[021-35b]
天寶間詔以𨽻法冩六經於是其道盡廢以愚考之其
説殆不然按漢書藝文志曰尚書古文經四十六卷又
曰孝經古孔氏一篇皆出孔氏壁中又曰有中古文易
經而不言其所出後傳儒林傳言東萊費直傳易授/琅邪王横本以古字號古文易
曰禮古經五十六卷春秋古經十二篇論語古二十一
篇但言古不言文而赤睂之亂則已焚燒無遺後漢書
杜林傳曰林前於西州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常寳愛
之雖遭艱困握持不離身出以示衛宏徐巡曰林流離
[021-36a]
兵亂常恐斯經將絶何意東海衛子濟南徐生復能傳
之是道竟不墜於地也古文雖不合時務然願諸生無
悔所學宏巡益重之於是古文遂行是東京古人之傳
惟尚書而已晉書衛恒傳言魏初傳古文者出於邯郸
淳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經轉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
其形後漢書儒林傳誤以三/體書法為熹平所刋未知所立㡬經而唐初魏
徴等作隋書經籍志但有三字石經尚書五卷三字石
經春秋三卷註云梁有/十二卷則他經亦不存矣册府元龜唐
[021-36b]
𤣥宗天寳三載詔曰朕欽惟載籍討論墳典以爲先王
令範莫越於唐虞上古遺書實稱於訓誥雖百篇奥義
前代或亡而六體竒文舊規猶在但以古先所制有異
於當今傳冩浸訛有疑於後學永言刋革必在從宜尚
書應是古體文字竝依今字繕冩施行其舊本仍藏之
書府是𤣥宗所改亦止於古文尚書而不聞有他經也
夫諸經古文之亡其已乆矣今謂五經皆有古文而𤣥
宗改之以今豈其然乎
[021-37a]
孔安國書序曰科斗書廢已乆時人無能知者以所聞
伏生之書攷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爲𨽻古定正義曰就/古文體而
從𨽻定之故曰𨽻古/以雖𨽻而猶古也更以竹簡冩之是則西漢之時所
云古文者不過𨽻書之近古而共王所得科斗文字乆
已不傳𤣥宗所謂六體竒文葢正始之書法也
宋晁公武古文尚書序曰余抵少城作石經考異之餘
因得此古文全編於學宫乃延士張倣吕氏所鏤本
書丹刻諸石方將配孝經周易經文之古者附於石經
[021-37b]
之列末書乾/道庚寅今其石當已不存而摹本亦未見傳之人
間也世無好古之人雖金石其能保與今有廣信楊時/喬所刻周易古
文恐亦後人以意為/之不必有所受也
  急就篇
漢魏以後童子皆讀史游急就篇晉夏侯湛抵疑鄉曲
之徒一介之士曽諷急就習甲子魏書崔浩表言太宗
即位元年勑臣解急就章劉芳撰急就篇續注音義證
三卷陸暐擬急就篇爲悟蒙章又書家亦多冩急就篇
[021-38a]
晁氏讀書記曰自昔善小學者多書急就章/故有鍾繇皇象衛夫人王羲之所書傳于世魏書崔浩
傳浩既工書人多託冩急就章從少至老初不憚勞所
書葢以百數儒林傳劉蘭始入小學書急就篇家人覺
其聰敏北齊書李繪六歲未入學伺伯姊筆讀之閒輙
竊用未㡬遂通急就章李鉉九歲入學書急就篇月餘
便通自唐以下其學漸㣲明初武官誥勅用二十八宿/編號永樂中字盡奉㫖用漢
急就/章字
  千字文
[021-38b]
千字文元有二本梁書周興嗣傳曰高祖以三橋舊宅
爲光宅寺勅興嗣與陸倕製碑及成俱奏高祖用興嗣
所製者自是銅表銘栅塘碣北伐檄次韻王羲之書千
字竝使興嗣爲之蕭子範傳曰子範除大司馬南平王
户曹屬從事中即使製千字文其辭甚美命記室蔡薳
注釋之舊唐書經籍志千字文一卷蕭子範撰又一卷
周興嗣撰是興嗣所次者一千字文而子範所製者又
一千字文也陳書沈衆傳是時梁武帝制千字詩衆/為之注解是乂不獨興嗣子範二人矣
[021-39a]
隋書經籍志云千字文一卷梁給事郎周興嗣撰千字
文一卷梁國子祭酒蕭子雲注梁書本傳謂子範作之
而蔡薳爲之注釋今以爲子雲注子雲乃子範之弟則
異矣宋史李至傳言千字文乃梁武帝得鍾繇書破碑
千餘字命周興嗣次韻而成山堂考/索同本傳以爲王羲之
而此又以爲鍾繇則又異矣隋書舊唐書志又有演千
字文五卷不著何人作隋書文苑傳秦王俊/令潘徽為萬字文
淳化帖有漢章帝書百餘字皆周興嗣千字文中語東
[021-39b]
觀餘論曰此書非章帝然亦前代人作但錄書者集成
千字中語耳歐陽公疑以爲漢時學書者多爲此語而
後村劉氏遂謂千字文非梁人作誤矣黄魯直䟦章草
千字文曰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非章帝書也
  草書
褚先生補史記三王世家曰至其次序分絶文字之上
下簡之參差長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謹論次其真草
詔書編于左方是則褚先生親見簡䇿之文而孝武時
[021-40a]
詔即已用草書也魏志劉廙傳轉五官將文學文帝器
之令廙通草書則漢魏之間箋啟之文有用草書者矣
晉書郄鍳傳帝以鍳有器望萬機動静/輙問之乃詔特草上表疏以從簡易故草書之可通
於章奏者謂之章草
趙彦衛雲麓漫鈔言宣和中陜右人發地得木簡字皆
章草乃永初二年發夫討畔羌檄米元章帖言章草乃
章奏之章今攷之既用於檄則理容概施於章奏葢小
學家流自古以降日趋於簡便故大篆變小篆小篆變
[021-40b]
𨽻比其乆也復以𨽻爲繁則章奏文移悉以章草從事
亦自然之勢張懐瓘書斷曰章草者漢黄門令史游所/作也王愔云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解
散𨽻體漢俗簡惰漸以/行之是也此又一説故雖曰草而𨽻筆仍在良繇去
𨽻未遠故也右軍作草猶是其典刑故不勝爲冗筆逮
張旭懐素軰出則此法掃地矣
北齊趙仲將學渉羣書善草𨽻雖與弟書字皆楷正云
草不可不解若施之於人似相輕易若與當家中卑幼
又恐其疑是以必湏𨽻筆唐席豫性謹雖與子弟書疏
[021-41a]
及吏曹簿領未嘗草書謂人曰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或曰此事甚細卿何介意豫曰細猶不謹而况巨邪栁
仲郢手鈔九經三史下及魏晉南北諸史皆楷小精真
無行字宋劉安世終身不作草字書尺牘未嘗使人代
張觀平生書必爲楷字無一行草類其爲人古人之謹
重如此舊唐書王君廓爲幽州都督李𤣥道爲長史君
廓入朝𤣥道附書與其從甥房𤣥齡君廓私發之不識
草字疑其謀已懼而奔叛𤣥道坐流嶲州夫草書之釁
[021-41b]
乃至是邪
  金石錄
金石錄有宋公䜌餗鼎銘云按史記世家宋公無名䜌
者莫知其爲何人今考左傳宋元公之太子欒嗣位爲
景公漢書古今人表有宋景公兜欒而史記宋世家元
公卒子景公頭曼立是兜欒之音訛爲頭曼而宋公䜌
即景公也宗均之誤爲宋不必證之碑及黨錮傳即南
蠻傳云㑹援病卒謁者宗均聽悉受降爲置吏司羣蠻
[021-42a]
遂平事與本傳合而南蠻傳作宗本傳作宋其誤顯然
註未及正黨錮傳註宗資字叔都南/陽安衆人祖父均自有傳
房彦謙高祖法夀自宋歸魏封壯武侯子孫承襲魏隋
唐三書皆同獨碑作莊武按漢膠東國有壯武縣文帝
封宋昌爲壯武侯正義曰括地志云壯武故城在萊州
即墨縣西六十里後漢志壯武故夷國左傳隱元年紀
人伐夷是也賈復傳封膠東侯食郁秩壯武等六縣晉
張華亦封壯武侯字竝作壯獨此碑與左傳杜氏註作
[021-42b]

  鑄印作減筆字
太原府徐溝縣有同戈驛其名本取洞渦水此水出樂
平縣西四十里陡泉嶺經平定州壽陽榆次至徐溝縣
入汾今徐溝縣北五里洞渦河其陽有洞渦村是也水
經洞渦水出沾縣北山西過榆次縣南又西到晉陽縣
南西入於汾酈道元注劉琨之爲并州也劉淵引兵邀
擊之合戰于洞渦即是水也舊唐書昭宗紀天復元年
[021-43a]
四月氏叔琮營于洞渦驛五代史唐/本紀同新唐書地理志太
原郡有府十八其一曰洞渦宋史曹彬傳爲前軍都監
戰洞渦河北漢世家李繼勲敗繼㤙兵於洞渦河唯魏/書地
形志晉陽下云同過水出木𤓰嶺一出沾嶺一出大亷/山一出原洞祠下五水合道故曰同過西南入汾則又
作同過字異有又按上/文止四水或 脱漏後人減筆借書同戈字而今鑄
印遂作同戈以減借之字登於印文又不但馬文淵所
言成皋印㸃畫之訛而已
今驛多用古地名者洪武九年四月壬辰以天下驛傳
[021-43b]
之名多因俚俗命翰林考古正之如揚州府曰廣陵驛
鎮江府曰京口驛凡改者二百三十二徐溝無古地名
故以水名之
  畫
古人圖畫皆指事爲之使觀者可法可戒上自三代之
時則周明堂之四門墉有堯舜之容桀紂之象有周公
相成王負斧扆南面以朝諸侯之圖孔子/家語楚有先王之
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僪佹及古賢
[021-44a]
聖怪物行事王逸楚/辭章句秦漢以下見於史者如周公負成
王圖霍光/傳成慶畫景十三王傳所猶言成/慶圖非成慶 畫也紂醉踞妲己
叙/傳屏風圖畫列女宋𢎞/傳戴逵畫南都賦圖世/説之類未
有無因而作逮乎隋唐尚沿其意唐藝文志所列漢王
元昌畫漢賢王圖閻立德畫文成公主降蕃圖玉華宫
圖闘雞圖閻立本畫秦府十八學士圖凌煙閣功臣二
十四人圖范長壽畫風俗圖醉道士圖王定畫本草訓
戒圖貞觀尚/方令檀智敏畫游春戯藝圖振武/校尉韋無沗
[021-44b]
畫皇朝九聖圖高祖及諸王圖太宗自定輦上圖開元
十八學士圖開元/人董蕚畫鞶車圖開元人/字重照曹元廓畫後
周北齊梁陳隋武德貞觀永徽間朝臣圖高祖太宗諸
子圖秦府學士圖凌煙圖武后左/尚方令楊昇畫望賢宫圖安
祿山真張萱畫伎女圖乳母將嬰児圖按羯皷圖鞦韆
竝開元/館畫直談皎畫武惠妃舞圖佳麗寒食圖佳麗伎女
圖韓幹畫龍朔功臣圖姚宋及安祿山圖相馬圖𤣥宗
試馬圖寧王調馬打毬圖大梁人大/府寺丞陳宏畫安祿山圖
[021-45a]
𤣥宗馬射圖上黨十九瑞圖永王府/長史王象畫鹵簿圖田
琦畫洪崖子橘木圖德平子汝/南太守竇師綸畫內庫瑞錦對
雉闘羊翔鳯游麟圖字希言太宗秦王府諮議/相國錄事參軍封陵陽公韋鶠畫
天竺胡僧渡水放牧圖鑾/子周昉畫撲蝶按筝楊真人降
真五星等圖字景/𤣥各一卷唐文粹有王藹記漢公卿祖
二疏圖舒元輿記桃源圖通鑑蜀嘉州司馬劉賛獻陳
後主三閣圖皆指事象物之作王維傳人有得奏樂圖
不知其名維視之曰此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好事者
[021-45b]
集樂工按之無差自實體難工空摹易善於是白描山
水之畫興而古人之意亡矣
宋邵博聞見後錄云觀漢李翕王稚子高貫方墓碑多
刻山林人物乃知顧愷之陸探㣲宗處士軰尚有其遺
法至呉道𤣥絶藝入神然始用巧思而古意少減矣况
其下者此可為知者道也
宋徽宗崇寧三年立畫學考畫之等以不倣前人而物
之情態形色俱若自然筆韻高簡為工此近於空摹之
[021-46a]
格至今尚之
謝在杭五襍俎曰自唐以前名畫未有無故事者葢有
故事便湏立意結構事事考訂人物衣冠制度宫室規
模大畧城郭山川形勢向背皆不得草草下筆非若今
人任意師心鹵莽滅裂動輙託之冩意而止也余觀張
僧繇展子䖍閻立本軰皆畫神佛變相星曜真形至如
石勒竇建德安祿山有何足畫而皆冩其故實其他如
懿宗射兔貴妃上馬後主幸晉陽華清宫避暑不一而
[021-46b]
足上之則神農播種堯民擊壌老子度關宣尼十哲下
之則商山采芝二疏祖道元逹鏁諫葛洪移居如此題
目今人郤不肯畫而古人爲之轉相沿倣葢繇所重在
此習以成風要亦相傳法度易於循習耳
  古器
洪氏隨筆謂彞器之傳春秋以來固已重之如郜鼎紀
甗之類歴歴可數不知三代逸書之目湯有典寳武有
分器而春官有典庸器之職祭祀出而陳之則固前乎
[021-47a]
此矣故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宻湏之皷闕鞏之甲
班諸魯公唐叔之國而赤刀𢎞璧天球河圖之屬陳設
於成王之顧命者又天子之世守也然而來去不恒成
虧有數是以寳珪出河左傳昭二/十四年九鼎淪泗武庫之劍
穿屋而飛越絶書亦載/湛盧去呉事殿前之鐘感山而響銅人入夢
鐘虡生毛則知歴世乆遠能爲神怪亦理之所必有者
隋書文帝開皇九年四月毁平陳所得秦漢三大鐘越
二大皷十一年正月丁酉以平陳所得古器多為禍變
[021-47b]
悉命毁之而大金國志載海陵正隆三年詔毁平遼宋
所得古器亦如隋文之言葢皆恣睢不學之主而古器
之銷亡為可惜矣
讀李易安題金石錄引王涯元載之事以爲有聚有散
乃理之常人亡人得又胡足道未嘗不歎其言之逹而
元裕之好/問作故物譜獨以爲不然其説曰三代鼎鐘其
初出於聖人之制今其欵識故在不曰永用享則曰子
子孫孫永寳用豈聖人者超然遠覧而不能忘情於一
[021-48a]
物邪自莊周列禦冦之説出遂以天地爲逆旅形骸爲
外物雖聖哲之能事有不滿一吷者况外物之外者乎
然而彼固未能寒而忘衣饑而忘食也則聖人之道所
謂備物以致用守器以為智者其可非也邪已上櫽括/元氏之文
春秋之於寳玉大弓竊之書得之書知此者可以得聖
人之意矣
 
 
[021-48b]
 
 
 
 
 
 
 
 日知錄卷二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