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日知錄 > 日知錄 卷十五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日知錄卷十五    崑山 顧炎武 撰
  陵
古王者之葬稱墓而已左傳曰殽有二陵其南陵夏后
皋之墓也書傳亦言桐宮湯墓周官冢人掌公墓之地
並言墓不言陵及春秋以降乃有稱丘者楚昭王墓謂
之昭丘趙武靈王墓謂之靈丘而呉王闔閭之墓亦名
虎丘蓋必其因山而髙大者故二三君之外無聞焉史
[015-1b]
記趙世家肅侯十五年起壽陵秦本紀惠文王葬公陵
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壽陵始有稱陵者後漢書東/平憲王蒼
傳言園邑之興始自彊秦/通典襄陵有晉襄公之陵 至漢則無帝不稱陵矣宋
施㝛㑹稽志曰自先秦古書帝王墓皆不稱陵而陵之
名實自漢始非也
  墓祭
太甲之書曰王徂桐宮居憂此古人廬墓之始曽子問
宗子去在他國庶子無爵而居者可以祭乎孔子曰祭
[015-2a]
哉請問其祭如之何孔子曰向墓而為壇以時祭若宗
子死告於墓而後祭於家此古人祭墓之始史記周本/紀武王上
祭於畢馬融曰畢文王墓地/名也此緯書之言不可信記言古不墓祭宗子去在
他國事之變也將祭而為壇禮之權也秦興西戎宗廟
之禮無聞而特起寝殿於墓側見漢官儀皆宋書禮志/漢氏諸陵 有園寝者
承秦所為也説者以為古前廟後寝以象人君前有朝/後有寝也廟以藏王四時祭祀寝有衣冠象生之其以
薦/新漢之西京已崇此禮叔孫通傳言為原廟渭北衣冠
月出游之師古曰從髙帝陵寝出衣/冠游於髙廟每月一為之韋𤣥成傳言園中
[015-2b]
各有寝便殿日祭於寝月祭於廟時祭於便殿寝日四
上食廟歲二十五祠便殿歲四祠此皆承秦之制故/黷於祭祀如此
漢明帝永平元年春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於原陵如
元㑹儀而上陵之禮始興蔡邕記曰昔京師在長安時/其禮不可盡得聞也光武即
世始葬於此明帝嗣位踰年羣臣朝正感先帝/不復聞見此禮乃帥公卿百寮就園陵而創焉每正月
上丁祀郊廟畢以次上陵百官四姓親家婦女公主諸
王大夫外國朝者侍子郡國計吏㑹陵八月飲酎禮亦
如之雒陽諸陵皆以晦朔二十四氣伏臘及四時祠廟
[015-3a]
日上飯太官送用物園令食監典省其親陵所宮人隨
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陳妝具貢禹奏言武帝取好女數/千人填後宮及棄天下昭
帝幼弱霍光專事不知禮正皆以後宮女置於園陵今/杜陵有宮人數百外戚傳許后上疏有杜陵梁美人又
云成帝崩班倢伃充奉園陵薨因葬園中而張厰書言/昌邑哀王歌舞者張脩等十人無子又非姬俱良人無
官名王薨當罷歸太傅豹等擅留以為哀王園中人不/當罷翼奉亦言諸侯王園宜出其過制者是諸侯王園
亦有之矣是以安帝尊母孝德皇元妃耿氏為甘陵大/貴人桓帝尊母匽氏為博園貴人靈帝尊母董氏為慎
園貴人皆以陵園為名向程氏演繁露曰魏武置宮人/銅雀臺令月朝十五輒 帳作伎陸機為文譏之不知
其來有/自矣而十七年正月明帝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
[015-3b]
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即案厯明旦日吉遂率百官
及故客上陵其日甘露降於陵樹帝令百官采取以薦
㑹畢帝從席前伏御牀視太后鏡奩中物感動悲涕令
易脂澤妝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焉此特士庶人之孝
而史傳之以為盛節故陵之崇廟之殺也禮之瀆敬之
衰也明帝遺詔無起寢廟藏主於光烈/皇后更衣别室而七廟之制遂廢蔡邕以為天子
事亡如存之意禮有煩而不可省者殆曲為之説也魏
武帝葬髙陵有司依漢立陵上祭殿至文帝黃初三年
[015-4a]
乃詔曰先帝躬履節儉遺詔省約子以述父為孝臣以
繼事為忠古不墓祭皆設於廟髙陵上殿屋皆毁壞車
馬還廐衣服藏府以從先帝儉德之志及文帝自作終
制又曰壽陵無立寝殿造園邑晉宣王遺令子弟羣官
並不得謁陵猶為近古宋書禮志晉宣帝遺詔子弟羣/官皆不得謁陵於是景文遵旨
至武帝猶再謁崇陽陵一謁峻平陵然遂不敢謁髙原/陵至惠帝復止也逮江左初元帝崩後諸公始有謁陵
辭陵之事蓋由眷同㕛執率情而舉非雒京之舊也成/帝時中宮亦年年拜陵議者以為非禮於是遂止以為
永制睠晉書王導傳自漢魏已來羣臣不拜山陵導以/元帝 同布衣匪惟君臣而已每一崇進皆就拜不勝
[015-4b]
哀戚由是詔百官/拜陵自導始也梁武帝後周明帝始皆謁陵唐太宗
𤣥宗亦並行之唐書彭景直傳景龍末為太常博士時/獻昭乾三陵皆日祭景直請罷不從
開元二十年敇寒食上墓宜編入五禮永為恒式胡三/省曰
唐開元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寖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埽禮蓋但許士庶之家行之而人君無此
禮也五代㑹要言後唐莊宗每年寒食出祭謂之破散/其後襲而行之歐陽公五代史所謂寒食野祭而焚紙
錢即謂/此也而陵寝亦有衣冠嬪御之制杜子美橋陵詩宮/女晚知曙祠官朝
見/星韓退之豐陵行曰臣聞神道尚清靜三代舊制存諸
書墓藏廟祭不可亂欲言非職知何如蓋深非之也若
[015-5a]
明代之制無車馬無宫人不起居不進奉亦庶幾得禮
之中者與
古人於墓之禮但有奔喪去國二事記曰奔喪者不及
殯先之墓北面坐哭盡哀主人之待之也即位于墓左
婦人墓右成踊盡哀又曰若除喪而後歸則之墓哭成
踊束括髮袒絰拜賔成踊送賔反位又哭盡哀遂除於
家不哭又曰奔兄弟之喪先之墓而後之家為位而哭
所知之喪則哭於宫而後之墓又曰去國則哭於墓而
[015-5b]
後行反其國則不哭展墓而入魯昭公之孫于齊也與
臧孫如墓謀遂行呉延州來季子之於王僚也復命哭
墓是則古人之至於墓皆有哭泣哀傷之事而祭者吉
禮也無舍廟而之墓者也
孟子言孔子没子貢築室於塲獨居三年然後歸曲沃
衞萬曰古人為廟以依神無廬墓之事門人既不得奉
其廟祀而但廬於冡上以盡其情此亡於禮者之禮也
漢以來乃有父母終而廬墓者不知其置神主何地其
[015-6a]
奉之墓次歟是野祭之也其空置之祠堂歟是視其體
魄反過其神也而慤者以此悖先王之禮偽者以此博
孝子之名至於今而此風猶未已也且孝如曽子未嘗
廬墓孔子封防既反而弟子後至古人豈有廬墓之事

史記孔子世家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祀孔子冢史言/上冢
者自孔子留/侯二世家始而諸儒亦講禮鄉飲大射於孔子冢孔子
冢大一頃故所居堂弟子内後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
[015-6b]
車書夫禮教出於聖人之門豈有就冢而祭至鄉飲大
射尤不可於冢上行之蓋孔子教於洙泗之間所葬之
冢在講堂之後孔子既殁弟子即講堂而祀之且行飲
射之禮太史公不達以為祭於冢也
漢人以宗廟之禮移於陵墓有人臣而告事於陵者蘇
武自匈奴還詔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是也有上冢而
㑹宗族故人及郡邑之官者樓護為諫大夫使郡國過
齊上書求上先人冢因㑹宗族故人班伯上書願過故
[015-7a]
郡上父祖冢有詔太守都尉以下㑹是也有上冢而太
官為之供具者董賢為侍中駙馬都尉上冢有㑹輒太
官為供是也有贈諡而賜之於墓者陰興夫人卒肅宗
使五官中郎將持節即墓賜䇿追諡興曰翼侯是也有
人主而臨人臣之墓者光武至湖陽幸樊重墓霍峻葬
成都先主率羣寮臨㑹弔祭因留宿墓上是也有庶民
而祭古賢人之墓者曹昭東征賦蘧氏在城之東南兮
民亦饗其丘墳文選作尚水經/注引此作饗是也人情所趨遂成習
[015-7b]
俗其流之弊有如楊倫行喪於恭陵者矣有如趙宣葬
親而不閉埏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餘年者矣陳蕃/傳
乃市賈小民相聚為宣陵孝子者數十人皆除太子舎
人而禮教於斯大壞矣
招魂之葬於古未聞三輔黃圖言漢太上皇陵在櫟陽
北原在東者太上皇在西者昭靈后髙帝母起兵/時死於小黃則疑
其始於此矣晉東海王越柩為石勒所焚妃裵氏渡江
欲招魂葬越元帝詔有司詳議博士傅純曰聖人制禮
[015-8a]
以事縁情設冢槨以藏形而事之以凶立廟祧以安神
而奉之以吉送形而往迎精而還此墓廟之大分形神
之異制也至於室廟寝廟祊祭非一處所以廣求神之
道而獨不祭於墓明非神之所處也今亂形神之别錯
廟墓之宜違禮失義莫大於此於是下詔不許
唐髙宗顯慶三年十一月伊麗道行軍副總管蕭嗣業
擒阿史那賀魯至京師甲午獻於昭陵總章元年十月
司空李勣破髙麗俘髙藏男建男産等至京師獻於昭
[015-8b]
陵許敬宗言古者軍凱旋則飲至於廟未聞獻馘於陵
者然陛下奉園寝與宗廟等可行不疑此亦所謂自我
作古者矣
唐時陵寝嘗有鷹犬之奉𤣥宗開元二年四月辛未詔
曰園陵之地衣冠所游凡厥有司罔不祗事頃者别致
鷹狗供奉山陵至於料度極多費損昔戒禽荒既非尋
常所用遠惟龍馭每以仁愛為心彼耕象而耘鳥且増
哀慕豈飛蒼而走黃更備畋獵有乖儀式無益崇嚴諸
[015-9a]
陵所有供奉鷹狗等並宜即停
天寶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誠敬之心薦新者
所以申霜露之思自流火届期商風改律載深追遠感
物增懷且詩著授衣令存休澣在於臣子猶及恩私恭
事園陵未標典式自今以後每至九月一日薦衣於寝
陵貽範千載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無典實傳之淺
俗遂乃移風況乎以孝道人因親設教感游衣於漢紀
成獻報於禮文宣示庶寮令知朕意今闗中之俗有所
[015-9b]
謂送寒衣者其遺教也今俗乃用/十月一日
  厚葬
晉書索綝傳建興中盜發漢霸杜二陵文帝覇陵/宣帝杜陵多獲
珍寶帝問綝曰漢陵中物何乃多耶綝對曰漢天子即
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供宗廟一供賔客
一充山陵武帝享年久長比崩而茂陵不復容物其樹
皆已可拱赤眉取陵中物不能減半於今猶有朽帛委
積珠玉未盡此二陵謂霸/杜是儉者耳亦百世之誡漢書/王莽
[015-10a]
傳赤眉發掘園陵/惟霸陵杜陵完按史記孝文紀言治霸陵皆以瓦器
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而劉向諫昌陵疏亦以孝文薄
葬足為後王之則然攷之張湯傳則武帝之世已有盜
發孝文園瘞錢者矣蓋自春秋列國以來厚葬之俗雖
以孝文之明達儉約且猶不能盡除而史䇿所書未必
皆為實錄也
左傳成公二年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益車馬
始用殉重器備椁有四阿棺有翰檜君子謂華元樂舉
[015-10b]
於是乎不臣臣治煩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爭今二子
者君生則縱其惑死又益其侈是棄君於惡也何臣之

呂氏春秋節喪篇曰審知生聖人之要也審知死聖人
之極也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生之謂也知死也者不
以害死安死之謂也此二者聖人之所獨決也凡生於
天地之間其必有死所不免也孝子之重其親也慈親
之愛其子也痛於肌骨性也所重所愛死而棄之溝壑
[015-11a]
人之情不忍為也故有葬死之義葬也者藏也慈親孝
子之所慎也慎之者以生人之心慮以生人之心為死
者慮也莫如無動莫如無發無發無動莫如無有可利
則此之謂重閉古之人有藏於廣野深山而安者矣非
珠玉國寶之謂也葬不可不藏也葬淺則狐貍抇之抇/讀
為/掘深則及於水泉故凡葬必於髙陵之上以避狐貍之
患水泉之濕此則善矣而忘姦邪盜賊宼亂之難豈不
惑哉譬之若瞽師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觸杙也狐貍水
[015-11b]
泉姦邪盜賊宼亂之患此杙之大者也慈親孝子避之
者得葬之情矣善棺椁所以避螻蟻蛇蟲也今世俗大
亂之主愈侈其葬則心非為乎死者慮也生者以相矜
尚也侈靡者以為榮儉節者以為陋不以便死為故而
徒以生者之誹譽為務此非慈親孝子之心也民之於
利也犯流矢蹈白刃渉血盩肝以求之盩古/抽字野人之無
聞者忍親戚兄弟知交以求利今無此之危無此之醜
其為利甚厚乘車食肉澤及子孫雖聖人猶不能禁而
[015-12a]
況於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含珠口實也鱗/施施玉於死者
之體若/魚鱗也玩好貨寶鐘鼎壺濫以冰置水漿於其/中為濫取其冷也轝馬衣
被戈劒不可勝數諸養生之具無不從者題湊之室室/椁
也題湊/復累棺椁數襲積石積炭以環其外姦人聞之傳以
相告上雖以嚴威重罪禁之猶不可止且死者彌久生
者彌疏生者彌疏則守者彌怠守者彌怠而葬器如故
其勢固不安矣安死篇曰世之為丘壟也其髙大若山
其樹之若林其設闕庭為宫室造賔阼也若都邑以此
[015-12b]
觀世示富則可矣以此為死則不可也夫死其視萬歲
猶一瞚也瞚古/瞬字人之壽久之不過百中壽不過六十以
百與六十為無窮者之慮其情必不相當矣以無窮為
死者之慮則得之矣今有人於此為石銘置之壟上曰
此其中之物具珠玉玩好財物寶器甚多不可不抇抇
之必大富世世乘車食肉人必相與笑之以為大惑世
之厚葬也有似於此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也無不
亡之國是無不抇之墓也以耳目所聞見齊荆燕嘗亡
[015-13a]
齊湣王楚平/王燕王㑹宋中山已亡矣趙魏韓皆亡矣作書之/時秦初
并三/晉其皆故國矣自此以上者亡國不可勝數上猶/前也
故大墓無不抇也而世皆爭為之豈不悲哉君之不令
民父之不孝子兄之不悌弟皆鄉里之所釜䰛者而逐
䰛鬲同史記蔡澤傳入/韓魏遇奪釜鬲於塗憚耕稼采薪之勞不肯官人
事而祈美衣侈食之樂智巧窮屈無以為之於是乎聚
羣多之徒以深山廣澤林藪扑擊遏奪又視名丘大墓
葬之厚者求舎便居以㣲抇之日夜不休必得所利相
[015-13b]
與分之夫有所愛所重而令姦邪盜賊宼亂之人卒必
辱之此孝子忠臣親父交㕛之大事堯葬於穀林通樹
之舜葬於紀市不變其肆禹葬於㑹稽不變人徒變動/也言
無所興造/不擾民也是故先王以儉節葬死也非愛其費也非惡
其勞也以為死者慮也先王之所惡惟死者之辱也發
則必辱儉則不發故先王之葬必儉必合必同何謂合
何謂同葬於山林則合乎山林葬於陵隰則同乎陵隰
此之謂愛人夫愛人者衆知愛人者寡故宋未亡而東
[015-14a]
冢抇東冢文公冢也文公厚葬故冢/被發也冢在城東因謂之東冢齊未亡而莊公冢
莊公名購僖公之/父在位六十四年國安寧而猶若此又況百世之後
而國已亡乎故孝子忠臣親父交㕛不可不察於此也
夫愛之而反危之其此之謂乎魯季孫有喪孔子往弔
之入門而左從客也主人以璠璵收此季平子意如之/喪也主人桓子斯
也收/斂也孔子徑庭而趨歴級而上曰以寶玉收譬之猶暴
骸中原也言必/發抇徑庭歴級非禮也雖然以救過也
  前代陵墓
[015-14b]
漢髙帝十二年十二月詔曰秦皇帝楚隱王師古曰/陳勝也
安釐王齊愍王趙悼襄王皆絶亡後其與秦皇帝守冢
二十家楚魏齊各十家趙及魏公子無忌師古曰即/信陵君也
五家令視其冢復亡以與他事魏明帝景初二年五月
戊子詔曰昔漢髙創業光武中興謀除殘暴功昭四海
而墳陵崩頽童兒牧豎踐蹋其上非大魏尊崇所承代
之意也其表髙祖光武陵四面各百歩不得使民耕牧
樵采宋武帝永初元年閏月壬午朔詔曰晉世帝后及
[015-15a]
藩王諸陵守衞宜便置格其名賢先哲見優前代或立
德著節或寧亂庇民墳墓未遠並宜灑埽主者具條以
聞南齊明帝建武二年十二月丁酉詔曰舊國都邑望
之悵然況乃身經南面負扆宸居或功濟當時德章一
世而塋壟欑穢封樹不修豈直嗟深牧豎悲甚信陵而
已哉昔中京淪覆鼎玉東遷晉元締構之始簡文遺詠
在民而松門夷替埏路榛蕪雖年代殊往撫事興懷晉
帝諸陵悉加脩理并増守衞梁武帝天監六年詔曰命
[015-15b]
世興王嗣賢傳業聲稱不朽人代徂遷二賔以位三恪
義在時事寖遠㝛草榛蕪望古興懷言念愴然晉宋齊
三代諸陵有司勤加守護勿令細民侵毁作兵有少補
使充足前無守視並可量給文選載任昉為卞彬/謝脩卞忠貞墓啟魏髙
祖太和二十年五月丙戍詔漢魏晉諸帝陵各禁方百
歩不得樵蘇踐藉孝明熈平元年七月詔曰先賢列聖
道冠生民仁風盛德煥乎圖史暨厯數永終迹隨物變
陵隧杳靄鞠為茂草古帝諸陵多見踐藉可明敕所在
[015-16a]
諸有帝王墳陵四面各五十歩勿聽樵牧隋煬帝大業
二年十二月庚寅詔曰前代帝王因時創業君民建國
禮尊南面而厯運推移年世永久丘壟殘毁樵牧相趨
塋兆堙蕪封樹莫辨興言淪滅有愴於懷自古以來帝
王陵墓可給隨近十户蠲其雜役以供守視唐太宗/詔見下
𤣥宗天寶三載十二月詔自古聖帝明王陵墓有頽毁
者宜令管内量事脩葺仍明立標記禁其樵采古人於
異代山陵必為之脩護若此陳書淳于量傳坐就江陰/王蕭季卿買梁陵中樹季
[015-16b]
卿坐免量/免侍中
宋熈寜中興利之臣建議前代帝王陵寝許民請射耕
而唐之諸陵悉見芟削昭陵喬木翦伐無遺宋史鄧/潤甫傳
小民何識自上導之靡存愛樹之思但逐樵蘇之利吁
非一朝之故矣
金太宗天㑹二年二月詔有盜發遼諸陵者罪死七年
二月甲戌詔禁醫巫閭山遼代山陵樵采金史斡魯古/孛堇傳乾州
後為閭陽縣遼諸陵/多在此禁無所犯獨元之世祖縱楊璉真伽發宋㑹
[015-17a]
稽攢宫不問此自古所無之大變也元史楊璉真伽為/江南釋教總統發
掘故宋趙氏諸陵之在錢塘紹興/者及其大臣冢墓凡一百一所
實錄洪武九年八月己酉遣國子生周渭等三十一人
分視歴代帝王陵寝命百歩内禁人樵牧設陵户二人
守之有經兵燹而崩摧者有司督近陵之民以時封培
每三年一遣使致祭其後每登極詔書並有此文而有
司之能留意者鮮矣
魏髙祖太和十九年九月丁亥詔曰諸有舊墓銘記見
[015-17b]
存昭然為時人所知者三公及位從公者去墓三十歩
尚書令僕九列十五歩黃門五校十歩各不聽殖陳
文帝天嘉六年八月丁丑詔曰梁室多故禍亂相尋兵
甲紛紜十年不解不逞之徒虐流生氣無頼之屬暴及
徂魂江左肇基王者攸宅金行水位之主木運火德之
君時更四代歲逾二百若其經綸王業搢紳民望忠臣
孝子何世無之而零落山丘變移陵谷咸皆翦伐莫不
侵殘玉杯得於民間漆簡傳於世載無復五株之樹罕
[015-18a]
見千年之表自天祚光啓恭惟揖讓爰暨朕躬聿脩祖
武雖復旂旗服色猶行把宋之封每車駕巡游眇瞻河
雒之地故橋山之祀蘋藻弗虧驪山之墳松柏恒守惟
戚藩舊壟士子故塋掩殣未周樵牧猶衆或親屬流𨽻
負土無期子孫冥滅手植何寄漢髙留連於無忌宋祖
惆悵於子房丘墓生哀性靈共惻者也朕所以興言永
日思慰幽泉惟前代侯王自古忠烈墳冢被發絶無後
者可簡行脩治墓中樹木勿得樵采庶幽顯式暢稱朕
[015-18b]
意焉
唐太宗貞觀四年九月壬午詔曰欽若稽古緬想往册
英聲茂實志深褒尚始兹巡省眺矚中塗漢氏諸侯北
阜斯託寂寥千載邈而無祀歴選列辟遺迹可觀良宰
名卿清徽不滅宜令所司普加研訪爰自上古洎於隋
室諸有明王聖帝盛德寵功定亂弭災安民濟物及賢
臣烈士立言顯行緯文經武致君利俗丘壟可識塋兆
見在者各隨所在條録申奏每加巡簡禁絶芻牧春秋
[015-19a]
二時為之致祭若有毁壞即宜脩補務令周盡以稱朕
意是則不獨前代山陵即士大夫之丘墓並為封禁亦
興王之一事可為後法者矣
  停喪
停喪之事自古所無自建安離析永嘉播竄於是有不
得已而停者常煒言魏晉之制祖父未葬者不聽服官
晉書慕容/儁載記而御史中丞劉隗奏諸軍敗亡失父母未知
吉凶者不得仕進宴樂皆使心喪有犯君子廢小人戮
[015-19b]
通/典生者猶然況於既殁是以兖州刺史滕恬為丁零翟
所殺尸喪不反恬子羡仕宦不廢論者嫌之南史鄭鮮/之傳 鮮
之議引楊臻七年不除/喪三十餘年不關人事齊髙帝時烏程令顧昌𤣥坐父
法秀宋泰始中北征尸骸不反而昌𤣥晏樂嬉游與常
人無異有司請加以清議南齊書/本紀振武将軍丘冠先為
休留茂所殺喪尸絶域不可復尋世祖特敕其子雄方
敢入仕河南氏/羌傳當江左偏安之日而猶申此禁豈有死
非戰場棺非異域而停久不葬自同平人如今人之所
[015-20a]
為者哉晉書賀循傳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囬
避歲月停喪不葬者循皆禁焉舊唐書顔真卿傳時有
鄭延祚者新書朔/方令母卒二十九年殯僧舎垣地真卿劾
奏之兄弟終身不齒天下聳動册府元龜後周太祖廣
順二年十一月丙午敕曰古者立封樹之制定喪葬之
期著在經典是為名教洎乎世俗衰薄風化陵遲親殁
而多闕送終身後而便為無主或羈束於仕宦或拘忌
於陰陽旅櫬不歸遺骸何託但以先王垂訓孝子因心
[015-20b]
非以厚葬為賢只以稱家為禮埽地而祭尚可以告䖍
負土成墳所貴乎盡力宜頒條令用警因循庶使九原
絶抱恨之魂千古無不歸之骨搢紳人士當體兹懷應
内外文武臣僚幕職州縣官選人等今後有父母祖父
母亡殁未經遷葬者其主家之長不得輒求仕進所由
司亦不得申舉解送而宋史王子韶以不葬父母貶官
劉昺兄弟以不葬父母奪職並本/傳後之王者以禮治人
則周祖之詔魯公之劾不可不著之甲令但使未葬其
[015-21a]
親之子若孫搢紳不許入官士人不許赴舉則天下無
不葬之喪矣
張稷若爾岐采皇甫謐之名作篤終論其下篇曰葬之
習於侈也於是有久而不克葬者是徒知備物豐儀之
為厚其親而不知久而不葬之大悖於禮也先王之制
喪禮始死而襲襲而斂三日而殯殯而治葬具其葬也
貴賤有時天子七月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踰月先時
而葬者謂之得葬後時而葬者謂之怠喪其自襲而斂
[015-21b]
自斂而殯自殯而葬中間皆不治他事各視其力日夕
拮据至葬而已以為所以計安親體者必至乎葬而始
畢也襲也斂也殯也皆以期成乎葬者也殯則不可不
葬猶之襲則不可不斂斂則不可不殯相待而為始終
者也故不可以他事間也今有人親死踰日而不襲踰
旬而不斂踰月而不殯茍非狂易喪心之人必有痛乎
其中者矣至於累年而不葬則相與安之何也殯者必
於客位所以賔之也父母而賔之人子之所不忍也而
[015-22a]
為之者以将葬故賔之也所以漸即乎遠也殯而不葬
是使其親退而不得反於寝進而不得即於墓不猶之
客而未得歸歸而未得至者與非人事之至難安而人
子之大不忍者與晏子春秋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憂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喪服
小記曰久而不葬者惟主喪者不除其餘以麻終月數
者除喪則已孔氏曰久而不葬謂有事礙不得依月葬
者則三年冠服身皆不得祥除主喪者謂子為父妻為
夫臣為君孫為祖父殁/持重皆為喪主不得除也其餘謂期
[015-22b]
以下至緦也劉世明曰衆子雖非喪主亦不得除盡張/憑謂已嫁之女猶不得除天性難可 奪
疑則/從重孔叢子司徒文子問於子思曰喪服既除然後乃
葬則其服何服子思曰三年之喪未葬服不變除何有
司馬溫公/葬論亦云乃知古之人有不幸有故不得葬其親者
雖踰三年不除服其心所痛在於未葬以為與未及三
月者同實也與未及三月者同實斯不得計時而即吉
矣何也喪之即吉始於虞而成於禫虞之為禮起於既
葬送形而往迎精而反故為虞以安之未葬則無所為
[015-23a]
而虞不虞則卒哭而祔皆無所為而舉卒哭與袝不得
舉又何為而可以練何為而可以祥且禫故雖踰三年
與未及三月者同實也未及三月而欲舉祥禫之禮行
道之人弗忍矣喪服小記三年而後葬者必再祭注云/謂練祥也葬月虞明月練又明月祥劉
世明曰禮虞而柱梋翦屏練而毁廬居堊室祥而席禫/而牀今此虞及練祥雖為局促猶追償其事若在異月
以其本異歲也練祥之服/變除之宜宜如其節也斯其所以可以除而弗除與
斯其所以寧斂形還葬縣棺而封而必不敢為溢望奢
求以至於久而不葬也與由是言之則人子之未葬其
[015-23b]
親者未可以虞未可以卒哭也未可以虞未可以卒哭
而可以服官乎反末代之澆風舉百王之墜制必有聖
人起而行之者
陳可大曰以麻終月數者期以下至緦之親以主人未
葬不得變葛故服麻以至月數足而除不待主人喪後
之除也然其服猶必收藏以俟送葬也夫未葬之喪期
已下至緦之親且不得變葛而為之子者乃循葬畢之
制而練而祥而禫是則今之人其無父母也久矣
[015-24a]
魏劉仲武娶毌丘氏生子正舒正則及毌丘儉敗仲武
出其妻司馬師夷儉三/族故仲武出妻更娶王氏生陶仲武為毌丘氏
立别舎而不告絶及毌丘氏卒正舒求祔葬陶不許正
舒不釋服訟於上下泣血露骨衰裳綴絡數十年弗得
以至死亡宋海虞令何子平母喪去官哀毁踰禮屬大
孝武帝/年號末東土饑荒繼以師旅八年不得營葬晝夜
號哭常如袒括之日冬不衣絮夏不就清涼一日以米
數合為粥不進鹽菜所居屋敗不蔽風日兄子伯興欲
[015-24b]
為葺理子平不肯曰我情事未申天地一罪人耳屋何
宜覆蔡興宗為㑹稽太守甚加矜重為營冢壙朱子采/入小學
善行/篇梁殷不佞為武康令㑹江陵䧟而母卒道路隔絶
不得奔赴四載之中晝夜號泣及陳髙祖受禪起為戒
昭將軍除婁令至是四兄不齊始迎喪柩歸葬不佞居
處禮節如始聞喪若此者又三年唐歐陽通為中書舍
人丁母憂以歲凶未葬四年居廬不釋服冬月家人密
以氊絮置所眠席下通覺大怒遽令撤之元孫瑾父喪
[015-25a]
停柩四載衣不解帶此數事可為不得已而停喪者之

近年亦有一二知禮之士未克葬而不變服者而或且
譏之曰夫飲酒食肉處内與夫人間之交際往來一一
如平人而獨不變衣冠則文存而實亡也文存而實亡
近於為名然則必并其文而去之而後為不近名耶子
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嗚
呼夫習之難移久矣自非大賢中人之情鮮不動於外
[015-25b]
者聖人為之弁冕衣裳佩玉以教恭衰麻以教孝介胄
以教武故君子恥服其服而無其容使其未葬而不釋
衰麻則其悲哀之心痛疾之意必有觸於目而常存者
此子游所謂以故興物而為孝子仁人之一助也奚為
其必去之也今呉人喪除服則取冠衰履杖焚之服終/而未葬則藏之柩旁待葬而服既葬服以
謝弔客而後除且焚此/亦餼羊之猶存者矣詩曰庶見素韠兮我心藴結兮
聊與子如一兮哀公問曰紳委章甫有益於仁乎孔子
作色而對曰君胡然焉衰麻苴杖者志不存乎樂非耳
[015-26a]
弗聞服使然也家/語後之議禮者必有能擇於斯者矣
又攷實録永樂七年七月甲戍仁孝皇后喪再期皇太
子以母喪未葬禫後仍素服視事至几筵仍衰服八年
七月乙巳仁孝皇后忌日以未葬禮同大祥十一年二/月葬長陵
夫天子之子尚且行之而謂不可通於士庶人乎
侈於殯埋之飾而民遂至於不葬其親豐於資送之儀
而民遂至於不舉其女於是有反本尚質之思而老氏
之書謂禮為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則亦過矣豈知召南
[015-26b]
之女迨其謂之周禮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而夫子之告子
路曰斂首足形還葬而無槨稱其財斯之謂禮何至如
鹽鐵論之云送死殫家遣女滿車齊武帝詔書之云斑
白不婚露棺累葉者乎馬融有言嫁娶之禮儉則婚者
以時矣喪祭之禮約則終者掩藏矣林放問禮之本孔
子曰禮與其奢也寧儉其正俗之先務乎宋史孫覺傳/知福州閩俗
厚於婚喪其費無藝覺裁為中法使資裝無得過百千/令下嫁娶以百數葬埋之費亦率減什五元史干文傳
傳為婺源知州婺源之俗男女昏聘後富則渝其約有/育其女至老死不嫁者親喪貧則不舉有停其柩累數
[015-27a]
世不葬者文傳下車即召其耆老使/以禮訓告之閲三月而婚喪俱畢
  假葬
晉武帝太康中前太子洗馬郄詵寄止衛國文學講堂
十餘年母亡不致喪歸便於堂北壁外下棺謂之假葬
魏志曹共傳年十餘歲喪父時天下亂宗族各散去鄉/里獨與一客擔喪假葬攜將老母渡江假葬字始見於
此/三年即吉詔用為征東參軍論者以為不合禮鄭志
曰趙商問主喪者不除今人違離邦族假葬異國禮不
大備要亦有反土之意三年闋矣可得除否荅曰葬者
[015-27b]
送親之終假葬法後代巧偽反可以難禮乎
  改殯
古人改殯之禮必反於宫寢不拘即遠之制齊莊公以
襄公二十五年為崔杼所弑葬諸士孫之里二十八年
崔慶既死十二月乙亥朔齊人遷莊公殯於大寝以其
棺尸崔杼于市二十九年二月癸夘齊人葬莊公于北
郭夫自郭外之葬歴三年之久出而遷之路寢為之改
殯不以宫廷為忌不以兵死為嫌古人送往慎終之禮
[015-28a]
如此景公莊/公之弟漢和帝以梁貴人酷殁斂葬禮闕乃改殯
於承光宫追服喪制蓋附身附棺之物人子所宜自盡
若宋之髙宗於梓宫入境即承之以椁上以欺其先人
下以欺其百官兆姓誠千古之罪人矣
册府元龜載後唐莊宗同光二年八月遣宗正少卿李
瓊往曹州簡行哀帝陵寢三年正月丙申敕曰朕顧惟
寡德獲嗣丕圖奉先之道常勤送往之誠靡怠爰自重
興廟社載展郊禋旋蕩滌於瑕疵復涵濡於慶澤蓋憂
[015-28b]
勞靜國曠墜承祧御朽若驚渉川為懼由是推移歲月
鬱滯情懷恭念昭宗晏駕之辰少帝登遐之日咸罹虺
毒遽殞龍䫇委冠劒於仇讎託山陵於梟獍靜惟規制
豈叶度程存愴結以彌深固寢興而増惕䖍思改卜
式慰允懷宜令所司别選園陵備禮遷葬貴雪幽明之
恨以申追慕之心凡百臣寮體朕哀感雖有是命以年
饑財不足而止
  火葬
[015-29a]
火葬之俗盛行於江南自宋時已有之宋史紹興二十
七年監登聞鼔院范同言今民俗有所謂火化者生則
奉養之具惟恐不至死則燔爇而捐棄之國朝著令貧
無葬地者許以官地安葬河東地狹人衆雖至親之喪
悉皆焚棄韓琦鎮并州以官錢市田數頃給民安葬至
今為美談然則承流宣化使民不畔於禮法正守臣之
職也事關風化理宜禁止仍飭守臣措置荒閒之地使
貧民得以收葬從之景定二年黃震為呉縣尉乞免再
[015-29b]
起化人亭狀曰照對本司久例有行香寺曰通濟在城
外西南一里本寺久為焚人空亭約十間以罔利合城
愚民悉為所誘親死即舉而付之烈𦦨餘骸不化則又
舉而投之深淵哀哉斯人何辜而遭此身後之大戮耶
震久切痛心以人㣲位下欲言未發乃五月六日夜風
雷驟至獨盡撤其所謂焚人之亭而去之意者穢氣彰
聞冤魂共訴皇天震怒為絶此根越明日據寺僧發覺
陳狀為之備申使府蓋亦幸此亭之壞耳案吏何人敢
[015-30a]
受寺僧之囑行下本司勒令監造震竊謂此亭為焚人
之親設也人之焚其親不孝之大者也此亭其可再也
哉謹案古者小斂大斂以至殯葬皆擗踊為遷其親之
尸而動之也況可得而火之耶舉其尸而畀之火慘虐
之極無復人道雖蚩尤作五虐之法商紂為炮烙之刑
皆施之於生前未至戮之於死後也展禽謂夏父弗忌
必有殃既葬焚煙徹於上或者天實災之然謂之殃則
凶可知也楚子期欲焚麇之師子西戒不可雖敵人之
[015-30b]
尸猶有所不忍也衛侯掘褚師定子之墓焚之於平莊
之上殆自古以來所無之事田單守即墨之孤邑積五
年思出萬死一生之計以激其民故襲用其毒誤燕人
掘齊墓燒死人齊人望之涕泣怒十倍而齊破燕矣然
則焚其先人之尸為子孫者所痛憤而不自愛其身故
田單思之五年出此詭計以誤敵也尉佗在粤聞漢掘
燒其先人冢陸賈明其不然與之要約亦曰反則掘燒
王先人冢耳舉至不可聞之事以相恐非忍為之也尹
[015-31a]
齊為淮揚都尉所誅甚多及死仇家欲燒其尸尸亡去
歸葬説者謂其尸飛去夫欲燒其尸仇之深也欲燒之
而尸亡是死而有靈猶知燒之可畏也漢廣川王去淫
虐無道其姬昭信共殺幸姬王昭平王地餘及從婢三
人後昭信病夢昭平等乃掘其尸皆燒為灰去與昭信
旋亦誅死王莽作焚如之刑燒陳良等亦遂誅滅魏文/帝終
制略曰喪亂已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柙金鏤骸骨并盡是焚如之刑也豈不重痛哉東海
王越亂晉石勒剖其棺焚其尸曰亂天下者此人也吾
[015-31b]
為天下報之夫越之惡固宜至此亦石勒之酷而忍為
此也王敦叛逆有司出其尸於瘞焚其衣冠斬之所焚
猶衣冠耳惟蘇峻以反誅焚其骨楊𤣥感反隋亦掘其
父素冢焚其骸骨慘虐之門既開因以施之極惡之人
周禮秋官掌戮凡/殺其親者焚之然非治世法也隋為仁壽宫役夫死
道上楊素焚之上聞之不悦夫淫刑如隋文且不忍焚
人則痛莫甚於焚人者矣蔣元暉瀆亂宫闈朱全忠殺
而焚之一死不足以盡其罪也然殺之者當刑焚之者
[015-32a]
非法非法之虐且不可施之誅死之罪人況可施之父
母骨肉乎世之施此於父母骨肉者又往往拾其遺燼
而棄之水則宋誅太子劭逆黨王鸚鵡嚴道育既焚而
揚灰於河之故智也慘益甚矣而或者乃以焚人為佛
法然聞佛之説戒火自焚也今之焚者戒火耶人火耶
自焚耶其子孫耶佛者外國之法今吾所處中國耶外
國耶有識者為之痛惋久矣今通濟寺僧焚人之親以
罔利傷風敗俗莫此為甚天幸廢之何可興之欲望台
[015-32b]
慈矜生民之無知念死者之何罪備牓通濟寺風雷已
壞之焚人亭不許再行起置其於哀死慎終實非小補
然自宋以來此風日盛國家雖有漏澤園之設而地窄
人多不能偏葬相率焚燒名曰火葬習以成俗謂宜每
里給空地若干為義冢以待貧民之葬除其租税而更
為之嚴禁焚其親者以不孝罪之庶乎禮教可興民俗
可厚也嗚呼古人於服器之微猶不敢投之於火故於
重也埋之於杖也斷而棄之況敢焚及於尸柩乎茶毗
[015-33a]
之教始於沙門塞外之風被於華夏辛有之適伊川其
亦預見之矣為國以禮後王其念之哉列子言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
其親戚死聚柴積而焚之熏則煙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為孝子荀子言氏羌之民其俘也不憂其係纍而憂其
死不焚也蓋西/羌之俗有之
宋以禮教立國而不能革火葬之俗於其亡也乃有楊
璉真伽之事
漏澤園之設起於蔡京不可以其人而廢其法
  期功喪去官
[015-33b]
古人於期功之喪皆棄官持服通典安帝初長吏多避
事棄官乃令自非父母服不得去職攷之於書如韋義
以兄順喪去官楊仁以兄喪去官譙𤣥以弟服去官戴
封以伯父喪去官馬融遭兄子喪自劾歸陳實以期喪
去官賈逵以祖父喪去官又風俗通云范滂父字叔矩
博士徵以兄憂不行劉衡碑云為勃海王郞中令以兄
琅邪相憂即日輕舉圉令趙君碑云司徒楊公辟以兄
憂不至則兄喪亦謂之憂也曹全碑云遷右扶風槐里
[015-34a]
令遭同産弟憂棄官則弟喪亦謂之憂也度尚碑云除
上虞長以從父憂去官楊著碑云遷髙陽令遭從兄沛
相憂篤義忘寵飄然輕舉則從父從兄喪亦謂之憂也
陳重傳云舉尤異當遷為㑹稽太守遭姊憂去官則姊
喪亦謂之憂也古人凡喪皆謂之憂其父母喪/則謂之丁大憂見北史李彪傳王純碑
云拜郞失妹寧歸遂釋印紱晉陶淵明作歸去來辭自
序曰尋程氏妹喪於武林情在駿奔自免去職則已嫁
之妹猶去官以奔其喪也晉嵇紹傳拜徐州刺史以長
[015-34b]
子喪去職則子之喪亦可以去官也後漢末時人多不
行妻服荀爽引據大義正之經典雖不悉變亦頗有改
者晉泰始中楊旌有伯母服未除而應孝廉舉博士韓
光議以宜貶又言天水太守王孔碩舉楊少仲為孝廉
有期之喪而行甚致清議而潘岳悼亡詩曰亹亹期月
周戚戚彌相愍又曰投心遵朝命揮涕强就車是則期
喪既周然後就官之證今代之人躁於得官輕於持服
令晉人見之猶當耻與為伍況三代聖賢之列乎
[015-35a]
晉書傅咸傳惠帝時司𨽻荀愷從兄喪自表赴哀詔聽
之而未下愷乃造太傅楊駿咸奏曰死喪之威兄弟孔
懷同堂亡隕方在信宿聖恩矜憫聽使臨喪詔旨未下
輒行造謁急謟媚之敬無友于之情宜加顯貶以隆風
教張輔傳梁州刺史楊欣有姊喪未經旬車騎長史韓
預彊聘其女為妻輔為中正貶預以清風俗劉隗傳世
子文學王籍之居叔母喪而婚東閣祭酒顔含在叔父
喪嫁女隗並奏之廬江太守梁龕明日當除婦服今日
[015-35b]
請客奏伎丞相長史周顗等三十餘人同㑹隗奏曰夫
嫡妻長子皆杖居廬故周景王有三年之喪既除而宴
春秋猶譏況龕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肅喪紀之
禮請免龕官削侯爵顗等知龕有喪吉㑹非禮宜各奪
俸一月從之謝安傳期喪不廢樂王坦之以書喻之不
從衣冠效之遂以成俗世頗以此譏焉當日期功之喪
朝廷猶以為重是以上挂彈文下干鄉議史記魏其武/安傳丞相語
灌夫曰吾欲與仲孺過魏其侯㑹仲孺有服索𨼆/曰服謂期功之服是則漢時有服不預宴㑹之證舊唐
[015-36a]
書王方慶傳奏言令杖期大功喪未葬不預朝賀未終
喪不預宴㑹比來朝官不遵禮法身有哀容陪預朝㑹
手舞足蹈公違憲章名教既虧實玷皇化伏望申明令
式禁斷唐時格令未墜前經今則有説齊衰而入大夫
之門停殯宫而召親朋之㑹者至乃髽踊方聞衿鞶已
飾敗禮傷教日異歲深嗚呼有人心者則宜於此焉變

裵庭裕東觀奏記大中朝有前鄉貢進士楊仁贍女弟
[015-36b]
出嫁前進士于瓌納函之日有期喪仁贍不易其日憲
司糾論貶康州參軍馳驛發遣册府元龜後唐明宗天
成二年九月敕原州司馬聶嶼擢從班列委佐親賢不
守條章彊買店宅細詢行止頗駭聽聞喪妻未及於半
年别成姻媾棄母動逾於千里不奉晨昏令本處賜死
唐季五代之時其法猶重
册府元龜唐薛膺為左補闕弟齊臨陣為飛矢所中卒
膺聞難不及請告馳馬以赴與弟褒庠處喪如禮膺去
[015-37a]
左補闕庠去河南縣尉直𢎞文館與褒皆屏居外野布
巾終喪蹈名教者推之
宋史王巖叟為涇州推官聞弟喪棄官歸養吕祖儉監
明州倉將上㑹兄祖謙卒部法半年不上者為違年祖
儉必欲終期喪朝廷從之詔違年者以一年為限自祖
儉始然史之所書亦寥寥矣
漢人有以師喪去官者如延篤孔昱後漢/書劉焉蜀/志並見
於史而荀淑之卒李膺時為尚書自表師喪則朝廷固
[015-37b]
已許之矣其亦子貢築室於場二三子羣居則絰之遺
意也與
  緦喪不得赴舉
宋天禧三年正月乙亥諸路貢舉人郭稹等四千三百
人見於崇政殿時稹冒緦喪赴舉為同輩所訟上命典
謁詰之引服付御史臺劾問殿三舉同保人並贖金殿
一舉今制非三年之喪皆得赴舉故士彌躁進而風俗
之厚不如昔人遠矣
[015-38a]
  喪娶
春秋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齊納幣公羊傳納幣不書
此何以書譏何譏爾喪娶也娶在三年之外則何譏乎
喪娶三年之内不圖婚何休注曰僖公以十二月薨至
此未滿二十五月又禮先納采問名納吉乃納幣此四
者皆在三年之内故云爾然則納幣猶譏而況於昏嫁
乎唐髙宗永徽中衡山公主將出降長孫氏議者以時
既公除合行吉禮于志寧上疏言禮記曰女子十五而
[015-38b]
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而嫁鄭𤣥云有故謂遭喪也
春秋書魯莊公如齊納幣杜預云母喪未再期而圖婚
二傳不譏失禮明故也此則史䇿具載是非歴然斷在
聖情不待問於臣下其有議者云準制公除之後湏並
從吉漢文帝詔曰天下吏民毋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此漢文創制其儀為
天下百姓至於公主服是斬衰縱使服隨例除無宜情
隨例改心喪之内方復成婚非惟違於禮經亦是人情
不可伏惟陛下嗣膺寶位臨統萬方理宜繼美羲軒齊
[015-39a]
芳湯禹𢎞奨仁孝之日敦崇名教之秋伏願遵髙宗之
令軌略孝文之權制國家於法無虧公主情禮得畢於
是詔公主待三年服闋然後成禮豈非有國之典本於
天經地義故守禮之臣猶得引經而爭者哉
晉書載記言石勒下書禁國人不聽在喪嫁娶時勒號/所部為
國/人金史章宗紀承安五年三月戊辰定妻亡服内昏娶
聽離法七月癸亥定居祖父母喪昏娶聽離法今人多
不講此
[015-39b]
實録正統十三年四月楚王季埱奏弟大冶王季堧擇
武昌護衛指揮同知翟政妹為妃昏期在邇不意叔崇
陽王孟煒薨逝季堧應持服未敢成昏上命禮部議言
王於崇陽王當服期年緣崇陽王未薨之先君命已下
節册到日合令妃翟氏拜受候服滿成昏從之正月乙/未遣永
肅侯徐安等持/節册封王妃
天順三年十月庚戌瀋王佶焞奏父康王存日擇潞州
民李剛女為弟永年王妃李磐為妹長平郡主儀賔巳
[015-40a]
受封册未及成昏而父王薨今父喪已越大祥陰陽書
謂明年為弟妹婚不利乞允於今年擇日嫁娶禮部侍
郞鄒榦言三年之喪禮之大者服内成親律有明禁今
瀋王與郡王郡主俱父喪未終乃惑於陰陽之説而欲
廢此喪制乞行長史司啓王俾待服闋成禮上曰是長
史不能輔導之罪也其命廵按御史執問如律
十月癸丑廣靈王遜薨癸酉敕靈丘王遜烇曰所奏
第四子第五子俱鎮國將軍并女臨城縣主俱已奏報
[015-40b]
欲於本年九月後成婚且爾兄初喪正哀戚不暇之時
乃欲為男女成婚以廢大禮是豈所忍為哉不允所奏
憲廟大婚在天順八年之七月雖託之遺詔而士大夫
多以為非故南京禮部右侍郞章綸有請待來春之奏
  衫帽入見
唐書李訓傳文宗召見訓以衰麄難入禁中令戎服號
王山人宋史蔡挺傳仁宗欲知契丹事召對便殿挺時
有父喪聽以衫帽入則唐宋有喪者不敢假公服也今
[015-41a]
人干謁官長輒易青黑與常人無異是又李訓之不如

  奔喪守制
記曰奔喪者自齊衰以下是古人於期功之喪無有不
奔者太祖實錄洪武二十三年閏四月甲戍除期年奔
喪之制先是百官聞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喪俱得奔
赴至是吏部言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皆期年服若俱
令奔喪守制或一人連遭數喪或道路數千里則居官
[015-41b]
日少更易繁數曠官廢事今後除父母及祖父母承重
者丁憂外其餘期服不許奔喪詔從之此出於一時權
宜之政沿習以來至三百年遂以不奔喪守制為禮法
之當然而倍死亡哀多見於搢紳之士矣
實錄又言二十七年四月署北平按察司事監察御史
陳德文奏言嫁母劉氏卒乞奔喪許之德文四歲喪父
家貧隨母嫁陳氏後年長歸宗至是其母卒時已除奔
喪之制德文懇請甚至上特憐而許之是太祖雖依吏
[015-42a]
部之奏而仍通於人子之情固未嘗執一也
三代聖王教化之事其僅存於今日者惟服制而已喪
亂以來浸已廢墜竊謂父母之喪自非金革不得起復
著之國典人人所知其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之喪並
依洪武初年之制許令解官奔赴姊妹妻子雖期/喪不必解官服滿
補職其他雖持重服而不去官者唐制為嫡子斬衰/三年而不去官
大功以下喪者京官許以素服朝叅不預慶賀唐書王/方慶傳
見上奏𤣥宗開元二十五年十一月丁亥御史大夫李/適之 每當正旦及緣大禮應朝官并六品清官並衣
[015-42b]
朱衣六品已下並許通著袴褶朔望日文武朝集使並/服袴褶如有慘故準式不合著朱衣袴褶者其日聽不
入朝期暢當傳入公門變/服今 喪已下慘制是也在外諸司素服治事公服之/内仍用
麻/葛祭祀宴㑹俾佐貳攝之未任之官無得謁選生員但
歲考不赴科舉庶人之家不許嫁娶十五月禫後復故
其有期功喪宴㑹作樂者官員罷職士子黜退仍書之
申明亭以示清議庶幾民德歸厚若夤縁干請之風亦
不待禁而衰止矣
洪武十一年二月廣西布政使臧哲以母喪去官上思
[015-43a]
之特遣人賜米六十石鈔二十五錠自後凡官以父母
喪去職而家居者皆有賜焉十七年正月命吏部凡官
員丁憂已在職五年廉勤無贓私過犯者照名秩給半
禄終制在職三年者給三月全禄
  丁憂交代
昔時見有司丁父母憂聞訃奔喪不出半月近議必令
交代方許離任至有欠庫未補服闋猶不得歸者是則
錢糧為重倫紀為輕既乖宰物之方復失使臣之禮其
[015-43b]
弊之由始於刻削太過蓋昔者錢糧掌於縣丞案牘掌
於主簿税課掌於大使余家有嘉靖年買地文契皆/用税課司印萬歴後用縣印
令者稽其要而無所與焉又皆俸足以贍其用而不取
之庫藏故聞訃遄行無所留滯而亦不見有那移侵欠
之事今則州縣之中錐刀之末上盡取之而大吏之誅
求尤苦不給庫藏罄乏報以虛文至於近年天下無完
庫矣即勒令交代亦不過應之以虛文徒滋不孝之官
而無益於國計盈虛之數也嗚呼君人者亦知養廉為
[015-44a]
致孝之源乎
陶侃謂王貢曰杜弢為益州刺史盜用庫錢父死不奔
喪卿本佳人何為隨之也天下寧有白頭賊乎貢遂來
降而弢敗走今日居官之軰大半皆如杜弢然如此之
人作賊亦不能成也
史言梁髙祖丁文皇帝高祖父丹/陽尹順之憂時為齊隨王鎮西
諮議參軍在荆鎮髣髴奉問便投劒星馳不復寢食倍
道前行憤風驚浪不暫停止及居帝位立七廟月中再
[015-44b]
過每至展拜常涕泗滂沱哀動左右然則明王孝治天
下而不遺小國之臣必有使之各盡其情者矣
洪武八年八月戊辰詔百官聞父母喪者不待報許即
去官時北平按察司僉事吕本言近制士大夫出仕在
外聞父母之喪必待移文原籍審覈俟其還報然後奔
喪臣竊以為中外官吏去鄉或一二千里或且萬里及
其文移往復近者彌月遠者半年使為人子者銜哀待
報比還家則殯葬已畢豈惟莫覩父母形體雖棺柩亦
[015-45a]
有不及見者揆之子情深可憐憫臣請自今官吏若遇
親喪許令其家屬陳於官移文任所令其奔赴然後覈
實庶人子得盡送終之禮而朝廷孝理之道彰矣上然
之故有是命
  武官丁憂
晉書言姚興下書將帥遭大喪非在疆場險要之所皆
聽奔赴及期乃從王役宋岳飛乞終母喪以張憲攝軍
事歩歸廬山元史言成宗詔軍官除邊遠出征其餘遇
[015-45b]
祖父母父母喪依民官例立限奔赴然則明制武官不
丁憂非一道同倫之義也國史言洪武二十八年蘭州
衛指揮僉事徐遵等以父及祖母病卒奏乞扶柩歸葬
鄉里廷議勿許上特可之豈非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者耶
  居喪宴飲
唐憲宗元和九年四月癸未京兆府奏故法曹陸賡男
慎餘與兄博文居喪衣華服過坊市飲酒食肉詔各決
[015-46a]
四十慎餘流循州博文遞歸本貫册府/元龜十二年四月辛
丑駙馬都尉于季友坐居嫡母喪與進士劉師服宴飲
季友削官爵笞四十忠州安置師服笞四十配流連州
于頔以不能訓子削階舊唐書/本紀以禮坊民而法行於貴
戚此唐室之所以復振也
姚興時有給事黃門侍郞古成詵每以天下是非為己
任京兆韋髙慕阮籍之為人居母喪彈琴飲酒詵聞而
泣曰吾當私刃斬之以崇風教遂持劒求髙髙懼而逃
[015-46b]
匿終身不敢見僭亂之國猶有此人
  匿喪
後唐明宗天成三年閏八月滑州掌書記孟昇匿母憂
大理寺斷流奉敕朕以允從人望嗣守帝圖政必究於
化源道每先於德本貴持國法以正人倫孟昇身被儒
冠職居賔幕比資籌畫以贊盤維而乃都昧操脩但貪
榮禄匿母喪而不舉為人子以何堪瀆汚時風敗傷名
教五刑是重十惡難寛將復投荒無如去世可賜自盡
[015-47a]
其觀察使判官錄事參軍失於糾察各有殿罰
  國恤宴飲
春秋傳言呉公子札自衛如晉將㝛于戚衛大夫孫/文子邑
鐘聲焉曰異哉夫子獲罪於君以在此文子以/戚叛懼猶不
足而又何樂夫子之在此猶燕之巢於幕上君又在殯
獻公卒/未葬而可以樂乎遂去之文子聞之終身不聽琴瑟
漢魏以下有山陵未成而宴飲者漢書元后傳司隷校
尉解光奏曲陽侯王根骨肉至親社稷大臣先帝山陵
[015-47b]
未成公聘取故掖庭女樂五官殷嚴王飛君等置酒歌
舞無人臣禮大不敬不道以根嘗建社稷之策遣就國
其兄子成都侯況免為庶人歸故郡魏書甄楷傳除祕
書郞世宗崩未葬楷與河南尹丞張普惠等飲戲免官
是也有國喪未期而宴飲者晉書鍾雅傳拜尚書左丞
奏言肅祖明皇帝棄背萬國尚未期月聖主縞素百寮
慘愴尚書梅陶無大臣忠慕之節家庭侈靡聲伎紛葩
絲竹之音流聞衢路宜加放黜以整王憲是也時穆后/臨朝特
[015-48a]
原不問然/百僚惮之有國忌而宴飲者舊唐書德宗紀貞元十二
年五月丁巳駙馬都尉郭曖王士平及曖弟煦暄坐代
宗忌日宴飲貶官歸第是也此皆故事之宜舉行者禮
者君之大柄可聽其頽弛而不問乎
  宋朝家法
宋世典常不立政事叢脞一代之制殊不足言然其過
於前人者數事如人君宫中自行三年之喪一也外言
不入于梱二也未及末命即立族子為皇嗣三也不殺
[015-48b]
大臣及言事官四也此皆漢唐之所不及故得繼世享
國至三百餘年若其職官軍旅食貨之制冗襍無紀後
之為國者並當取以為戒
 
 
 
 
 日知錄卷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