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日知錄 > 日知錄 卷六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日知録卷六     崑山 顧炎武 撰
  毋不敬
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脩己以敬也安民哉脩己以安
人也儼若思安定辭何以安民子曰危以動則民不與
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詩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
不改出言有章行歸于周萬民所望
  女子子
[006-1b]
女子子謂己所生之子若兄弟之子言女子者别於男
子也猶左氏言/女公子古人謂其女亦曰子詩曰齊侯之子衞
侯之妻論語曰以其子妻之是也此章言男女之别故
加女子於子之上以明之下乃專言兄弟者兄弟至親
兄弟之於姊妹猶弗與同席同器而況於姑乎況於女
子子乎不言從子不言父據兄弟可知也喪服小記言
女子子在室為父母杖然則女子子為己所生之子明
胡氏謂重言子衍文黄/氏以為女子之子皆非
[006-2a]
内則曰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則不待已嫁而反矣
  取妻不取同姓
姓之為言生也左傳昭四年問其/姓對曰余子長矣詩曰振振公姓天地
之化專則不生兩則生故叔詹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晉語曰同姓不/昏懼不殖也而子産之告叔向云内官不及同姓美
先盡矣則相生疾晉司空季子之告公子曰異德合姓
鄭史伯之對桓公曰先王聘后於異姓務和同也聲一
無聽物一無文是知禮不娶同姓者非但防嫌亦以戒
[006-2b]
獨也故曲禮納女于天子曰備百姓吳語句踐請一介/嫡女執箕帚以晐
姓於/王宫而郊特牲注云百官公卿以下也百姓王之親也
呂刑官百族姓傳/族同族姓異姓易曰男女暌而其志通也是以王御
不叅一族其所以合隂陽之化而助嗣續之功者微矣
古人以異姓為昏婣之稱大戴禮南宫縚夫子信其仁
以為異姓謂以兄之子妻之也周禮司儀時揖異姓鄭
氏注引此
姓之所從來本於五帝五帝之得姓本於五行則有相
[006-3a]
配相生之理故傳言有媯之後將育於姜又曰姬姞耦
其生必蕃而後世五音族姓之説自此始矣晉嵇康論
曰五行有相生故同姓不昏舊唐書呂才序宅經謂五/姓之説本無所出惟堪輿
經黃帝對於天老乃有五姓之言今攷漢書王莽傳卜/者王況謂李焉君姓李李者徵徴火也後漢蘇竟與劉
龔書五七之家三十五姓彭秦延氏不得與焉李雲上/書髙祖受命至今三百六十四嵗君期一周當有黃精
代見姓陳項虞田許氏不可令此人居太尉太𫝊典兵/之官五姓之説始見於此葢與䜟記之文同起於哀平
之際而京房傳房本姓李推律自定為京氏白虎通曰/古者聖人吹律定姓以記其族爾雅翼曰古者司商協
名姓人始生吹律合之定其姓名易是謀類曰黃帝吹/律定姓論衡言孔子吹律自知殷宋大夫子氏之世則
[006-3b]
古人以律推姓亦必有法潜夫論言凡姓之有音也必/隨其本生祖所出也大皥木精承嵗星而王夫其子孫
咸當為角神農火精承熒惑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徴/黃帝土精承填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宫少昊金精承
太白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商顓頊水精承辰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羽雖號百變音形不易此則五姓所以
分屬五音之説與春秋裨竈史趙史伯諸人之論大抵/相同不可謂其無本 宋時猶尚五音之説雲麓漫鈔
言永安諸陵皆東南地穹西北地垂/東南有山西北無山角音所利如此
春秋時最重族姓至七國時則絶無一語及之者正猶
唐人最重譜諜而五代以後則蕩然無存人亦不復問
此百餘年間世變風移可為長歎也已
[006-4a]
  父不祭子夫不祭妻
父不祭子夫不祭妻不但名分有所不當而以尊臨卑
則死者之神亦必不安故其當祭則有代之者矣此别
是一條説者乃蒙上餕餘不祭之文而為之解殆似山
東人作不徹薑食不多食義即謂不多食薑同一謬也
此謂平日四時之祭若在/喪則祥禫之祭未嘗不行
  檀弓
讀檀弓二篇及曾子問乃知古人於禮服講之悉而辨
[006-4b]
之明如此漢書言夏侯勝善説禮服蕭望之從夏侯勝
問論語禮服唐開元四部書目喪服傳義疏有二十三
部昔之大儒有專以喪服名家者其去鄒魯之風未逺
也故蕭望之為太傅以論語禮服授皇太子宋元嘉末
徵隠士雷次宗詣京邑築室於鍾山西巖下為皇太子
諸王講喪服經齊初何佟之為國子助教為諸王講喪
服陳後主在東宫引王元規為學士親授禮記左傳喪
服等義魏孝文帝親為羣臣講喪服於清徽堂而梁書
[006-5a]
言始興王憺薨昭明太子命諸臣共議從明山賓朱异
之言以慕悼之辭宜終服月梁陳北齊各有皇帝皇后/太子王侯巳下喪禮之書
謂之/凶儀夫以至尊在御不廢講求喪禮異於李義府之言
不豫凶事而去國恤一篇者矣舊唐書李義府傳初五/禮儀注自前代相沿吉
凶畢舉太常博士蕭楚材孔志約以皇室凶禮為豫備/凶事非臣子所宜言義府深然之於是悉刪而焚之
裵守真傳為太常博士髙宗崩時無大行凶儀守真與/同時博士韋叔夏輔抱素等討論舊事創為之 宋史
章衡傳熙寜初判太常寺建言自唐開元纂修禮書以/國恤一篇為豫凶事刪而去之故不幸遇事則捃摭墜
殘茫無所据今宜為厚/陵集禮以貽萬世從之
[006-5b]
宋孝宗崩光宗不能執喪寧宗嗣服巳服期年喪欲大
祥畢更服兩月監察御史胡紘言孫為祖服已過期矣
議者欲更持禫兩月不知用何典禮若曰嫡孫承重則
太上聖躬亦已康復於宫中自行二十七月之重服而
陛下又行之是喪有二孤也詔侍從臺諫給舍集議時
朱熹君前/臣名上議以紘言為非而未有以折之後讀禮記
正義喪服小記為祖後者條因自識於本義之末其略
云準五服年月格斬衰三年嫡孫為祖謂承/重者法意甚明
[006-6a]
而禮經無文傳云父歿而為祖後者服斬然而不見本
經未詳何據但小記云祖父卒而后為祖母後者三年
可以傍照至為祖後者條下疏中所引鄭志乃有諸侯
父有廢疾不任國政不任喪事之問而鄭荅以天子諸
侯之服皆斬之文儀禮喪服篇不杖章為君之祖/父母下疏亦引此趙商問荅方見
父在而承國於祖之服向日上此奏時無文字可檢又
無朋㕛可問故大約且以禮律言之亦有疑父在不當
承重者時無明白證驗但以禮律人情大意荅之心常
[006-6b]
不安歸來稽攷始見此説方得無疑乃知學之不講其
害如此而禮經之文誠有闕略不無待於後人向使無
鄭康成則此事終未有所斷決不可直謂古經定制一
字不可增損也昔人謂讀書未到康成/不敢輕議漢儒以此嗚呼若曾子子
游之倫親受學於聖人其於節文之變辨之如此其詳
也今之學者生於草野之中當禮壞樂崩之後於古人
之遺文一切不為之討究而曰禮吾知其敬而已喪吾
知其哀而巳以空學而議朝章以清談而干王政是尚
[006-7a]
不足以闚漢儒之里而何以升孔子之堂哉
論語之言斯者七十而不言此檀弓之言斯者五十有
三而言此者一而已大學成於曾氏之門人而一卷之
中言此者十有九語音輕重之間而世代之别從可知
爾雅曰兹斯此也今攷尚書多言兹/論語多言斯大學以後之書多言此
  太公五世反葬于周
太公汲人也聞文王作然後歸周史之所言已就封於
齊矣其復入為太師薨而葬於周事未可知使其有之
[006-7b]
亦古人因薨而葬不擇地之常爾記以首丘喻之亦已
謬矣乃云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夫齊之去周二千餘
里而使其已化之骨跋履山川觸冒寒暑自東徂西以
葬於封守之外於死者為不仁古之葬者祖於庭塴於
墓反哭於其寢故曰葬日虞弗忍一日離也使齊之孤
重趼送葬曠月淹時不獲遵五月之制速反而虞於生
者為不孝且也入周之境而不見天子則不度離其喪
次而以衰絰見則不祥若其孤不行而使卿攝之則不
[006-8a]
恭勞民傷財則不惠此數者無一而可禹葬㑹稽其後
王不從而殽之南陵有夏后皋之墓豈古人不達禮樂
之義哉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故古之事其先人於廟而
不於墓聖人所以知幽明之故也然則太公無五世反
塟之事明矣水經注淄水下有胡公陵青州刺史傅𢎞/仁言得銅棺𨽻書處胡公太公之𤣥孫未
嘗反葬/於周
  扶君
扶君卜人師扶右注卜當/為僕射人師扶左君薨以是舉此
[006-8b]
所謂男子不死於婦人之手也三代之世侍御僕從罔
非正人綴衣虎賁皆惟吉士與漢髙之獨枕一宦者臥
異矣春秋傳曰公薨於小寢即安也魏中山王衮疾病
令官屬以時營東堂堂成輿疾往居之其得禮之意者

  二夫人相為服
從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為服從母之夫與謂吾從
母之夫者相為服也舅之妻與謂吾舅之妻者相為服
[006-9a]
也上不言妻之姊妹之子下不言夫之甥語繁而冗不
可以成文也聞一知二吾於孟子以紂為兄之子言之
  同母異父之昆弟
同母異父之見弟不當有服子夏曰我未之前聞也此
是正説而又曰魯人則為之齊衰則多此一言矣狄儀
從而行之後人踵而效之今之齊衰狄儀之問也以其
為大賢之所許也然則魯人之前固未有行之者矣是
以君子無輕議禮
[006-9b]
廣安游氏曰後世所承傳之禮有出二代之末沿禮之
失而為之者不喪出母古禮之正也孔氏喪出母惟孔
子行之而非以為法今禮家為出母服齊衰杖期此後
世之為非禮之正也同母異父之昆弟子游曰為之大
功魯人為之齊衰亦非禮之正也昔聖人制禮教以人
倫使之父子有親男女有别然後一家之尊知統乎父
而厭降其母同姓之親厚於異姓父在則為母服齊衰
期出母則不為服後世既為出母制服則雖異父之子
[006-10a]
以母之故亦為之服矣此其失在乎不明父母之辨一
統之尊不别同姓異姓之親而致然也及後世父在而
升其母三年之服至異姓之服若堂舅堂姨之類亦相
縁而升夫禮者以情義言也情義者有所限止不可徧
給也母統於父嚴於父則不得不厭降於其母厚於同
姓則不得不降殺於異姓夫是以父尊而母卑夫尊而
婦卑君尊而臣卑皆順是而為之也今子游欲以意為
之大功此皆承世俗之失失之之原其來寖逺後世不
[006-10b]
攷其原而不能正其失也
  子卯不樂
古先王之為後世戒也至矣欲其出而見之也故亡國
之社以為廟屏穀梁/傳欲其居而思之也故子卯不樂檀/弓
下/稷食菜羹玉/藻而太史奉之以為諱惡王制王鄭氏注/諱先 名惡子
夘/日此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之義也漢以下人
主莫有行之者惟崔琰諫魏世子/田獵曽引此義後周武帝天和元年
五月甲午詔曰道徳交喪禮義嗣興褒四始於一言美
[006-11a]
三千於為敬是以在上不驕處滿不溢富貴所以長守
邦國於焉乂安故能承天靜地和民敬鬼明並日月道
錯四時朕雖庸昧有志前古甲子乙卯禮云不樂萇𢎞
表昆吾之稔杜蕢有揚觶之文自世道喪亂禮儀紊毁
此典茫然已墜於地昔周王受命請聞顓頊廟有戒盈
之器室為復禮之銘矧伊末學而能忘此宜依是日省
事停樂庶知為君之難為臣不易貽之後昆殷鑒斯在
春秋莊公二十一年春王正月肆大𤯝公羊傳作大省/何休注謂子卯日也先王常以此日省吉事不忍舉又
[006-11b]
大自省敕得/無有此行乎
子甲子也卯乙卯也古人省文但言子卯翼奉乃謂子
為貪狼卯為隂賊是以王者忌子卯禮經避之春秋諱
焉此術家之説非經義也
  君有饋焉曰獻
仕而未有祿者君有饋焉曰獻使焉曰寡君示不純臣
之道也長樂陳氏曰賓之而弗臣故有饋焉不曰賜而/曰獻其將命之使不但曰君而曰寡君若子思
之仕衞孟子之仕齊是也注/以君有饋為饋於君者非故哀公執摯以見周豐而
[006-12a]
老萊子之於楚王自稱曰僕荀子周公自言所/執贄而見者十人葢古之
人君有所不臣故九經之序先尊賢而後敬大臣尊賢
其所不臣者也至若武王之訪于箕子變年稱祀不敢
以維新之號臨之恪舊之心師臣之禮又不可以尋常
論矣
  邾婁考公
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注考公隠公益之
曾孫考或為定按隠公當魯哀公之時傳至曾孫考公
[006-12b]
其去春秋已逺而魯昭公三十年呉滅徐徐子章羽奔
楚楚沈尹戍帥師救徐弗及遂城夷使徐子處之是巳
失國而為寓公其尚能行王禮於鄰國乎定公在魯文
宣之時作定為是
  因國
有勝國有因國周禮媒氏凡男女之隂訟聽之於勝國
之社喪祝掌勝國邑之社稷之祝號士師若祭勝國之
社稷則為之尸書序言湯旣勝夏欲遷其社又言武王
[006-13a]
勝殷左傳凡勝國曰滅之文公十/五年是也左傳哀公十三/年今吳王有墨
國勝乎注國/為敵所勝王制天子諸侯祭因國之在其地而無主
後者左傳子産對叔向曰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
因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昭公/元年齊晏子對景公
曰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
氏因之而後太公因之昭公二/十年是也都宗人注都或有/山川及因國無主
九皇六十/四民之祀
  文王世子
[006-13b]
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寢
門外不獨文王之孝亦可以見王季之其勤也為父者
未明而衣則為子者雞鳴而起矣茍宴安自逸又何怪
乎其子之惰四支而不養也是以小宛之詩必曰夙興
夜寐而管寧三日晏起自訟其愆古人之以身行道者
如此
  武王帥而行之
文王之孝可謂至矣武王帥而行之不敢有加焉如三
[006-14a]
朝食上色憂復膳之節皆不敢有過於文王此中庸之
行而凡後人之立意欲以過於前人者皆有所為而為
之也故樂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
母而不得吾情吾惡乎用吾情
  用日干支
三代以前擇日皆用干郊特牲郊日用辛社日用甲書/召
誥丁巳用牲于郊戊午乃社于新邑而月令擇元日命/民社鄭注謂春分前後戊日則郊不必用辛社不必用
甲/矣詩吉日惟戊既伯既禱穀梁傳六月上甲始庀牲十
[006-14b]
月上甲始繫牲月令仲春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仲丁
命樂正入學習樂季秋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春秋秋
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易蠱卦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㢲九五先庚三日後庚三日之類是也秦漢以下始多
用支如午祖戍臘三月上巳祓除張衡南都賦於是暮/春之禊元巳之辰
及正月剛卯之類是也月令擇元辰躬耕帝藉盧植説
曰日甲至癸也辰子至亥也郊天陽也故以日藉田隂
也故以辰蔡邕月令章句云日榦也辰支也有事於天
[006-15a]
用日有事於地用辰此漢儒之説攷之經文無用支之
夏小正二月丁亥萬用入學二月不必皆有丁亥葢/夏后氏始行此禮之日值丁亥而用之也猶郊特牲
言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言周人/以日至郊適值辛日謂以支取亥者非
  社日用甲
月令擇元日命民社注祀社日用甲據郊特牲文日用
甲用日之始也正義曰召誥戊午乃社于新邑用戊者
周公告營洛邑位成非常祭也墨子云吉日丁夘周伐
祝社疑不可信禮外事用剛/日丁卯非也漢用午魏用未晉用酉各
[006-15b]
因其行運潘尼皇太子社詩孟月渉初旬吉日惟上酉
則不但用酉又用孟月唐武后長夀元年制更以九月
為社𤣥宗開元十八年詔移社日就千秋節皆失古人
用甲之義矣
  不齒之服
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出乎吉則入乎凶惰游之士縞
冠垂緌不齒之人𤣥冠縞武以其為自吉而之凶之人
故被之以不純吉而雜乎凶之服
[006-16a]
  為父母妻長子禫
禫者終喪之祭父母之喪中月而禫固巳妻與長子何
居夫不有祖父母伯叔父母及昆弟乎曰夫為妻父為
長子喪之主也服除而禫非夫非父其誰主之若祖父
母伯叔父母及兄弟則各有主之者矣故不禫
父在為母則從乎父而禫
  為殤後者以其服服之
為殤後者以其服服之殤無為人父之道而有為殤後
[006-16b]
者此禮之變也謂大宗之子未及成人而殤取殤者之
兄弟若兄之子以為後則以為人後之服而服之如父
不以其殤而殺重大宗也若魯之閔公八嵗而薨僖為
之後是巳夫禮之制殤所以示長幼之節而殺其恩也
大宗重則長幼之節輕故殤之服而有時不異乎成人
不以宜殺之恩而虧尊祖之義此所謂權也若曰服其
本服云爾記何必言之而亦烏有為殤後者哉
  庶子不以杖即位
[006-17a]
古之為杖但以輔病而已其後以杖為主喪者之用喪
無二主則無二杖故庶子不以杖即位
夫為妻杖則其子不杖矣父為長子杖則其孫不杖矣
雜記曰為長子杖則其子不以杖即位其子長/子之子
  婦人不為主而杖者
無杖則不成喪故女子在室父母死而無男昆弟則女
子杖其曰一人明無二杖也
姑在為夫杖必其無子也母為長子削杖必其無父也
[006-17b]
此三者皆無主之喪故婦人杖
  庶姓别於上
庶姓者子姓也特牲饋食禮言子姓兄弟注曰所祭者
之子孫言子姓者子之所生玉藻喪大記並言子姓注
曰子姓謂衆子孫也玉藻縞冠𤣥武子姓之冠也正義/曰姓生也孫是子之所生故云子
姓/故詩言公姓以繼公子而同父之變文則云同姓此
所云庶姓别於上者亦子姓之姓與周禮司儀之云土
揖庶姓者文同而所指異也注以始祖為正姓髙祖為/庶姓意亦不殊然多此兩
[006-18a]
姓之/目
  愛百姓故刑罰中
人君之於天下不能以獨治也獨治之而刑繁矣衆治
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窮天下之民也是故
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間宗子治之有其不善之
萌莫不自化於閨門之内而獨有不帥教者然後歸之
士師然則人君之所治者約矣然後原父子之親立君
臣之義以權之意論輕重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别之
[006-18b]
悉其聰明致其忠愛以盡之夫然刑罰焉得而不中乎
是故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輔人君
之治罔攸兼于庶獄而民自不犯於有司風俗之醇科
條之簡有自來矣詩曰君之宗之吾是以知宗子之次
於君道也
  庶民安故財用足
民之所以不安以其有貧有富貧者至於不能自存而
富者常恐人之有求而多為吝嗇之計於是乎有爭心
[006-19a]
矣夫子有言不患貧而患不均夫惟收族之法行而嵗
時有合食之恩吉凶有通財之義本俗六安萬民三曰
聯兄弟而鄉三物之所興者六行之條曰睦曰恤不待
王政之施而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矣此所謂均
無貧者而財用有不足乎至於葛藟之刺興角弓之賦
作九族乃離一方相怨而缾罍交恥泉池並竭然後知
先王宗法之立其所以養人之欲而給人之求為周且
豫矣宋范文正公蘇州義田至今/裔孫猶守其法范氏無窮人
[006-19b]
  術有序
學記術有序注術當為遂聲之誤也周禮萬二千五百
家為遂按水經注引此作遂有序周禮遂人之職五家
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酇五酇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
遂皆有地域溝樹之使各掌其政令遂人中大夫二人/遂師下大夫四人
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遂大夫毎遂中大夫一人又按月令審端徑
術注術周禮作遂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徑小溝也春秋
文公十二年秦伯使術來聘公羊傳漢書五行志並作
[006-20a]
遂管子度地篇百家為里里十為術術十為州術音遂
此古術遂二字通用之證陳可大集説改術為州非也
周禮州長㑹民射于州序陳氏禮書曰州曰序記言遂
有序何也周禮遂官各降鄉官一等則遂之學亦降鄉
一等矣降鄉一等而謂之州長其爵與遂大夫同則遂
之學其名與州序同可也
  師也者所以學為君
三代之世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而教之以治國平天
[006-20b]
下之事孔子之於弟子也四代之禮樂以告顔淵五至
三無以告子夏而又曰雍也可使南面然則内而聖外
而王無異道矣其繫易也曰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
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
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
見大人君徳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
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故曰師也者
所以學為君也
[006-21a]
  肅肅敬也
肅肅敬也雍雍和也詩本肅雍一字而引之二字者長
言之也詩云有洸有潰毛公傳之曰洸洸武也潰潰怒
也即其例也
  以其綏復
男子以車為居以弓矢為器故其生也桑弧蓬矢以射
天地四方其死也設決麗于掔比葬則弓矢之新沽功
有弭飾焉亦張可也以射者男子之事也如死於道則
[006-21b]
升其乘車之左轂以其綏復注改綏為緌謂旌旗之旄/也以旄復死不切於事廣
陵胡氏曰此復魂既/在車當是執綏之綏以車者男子之居也晉書祖逖傳/論災星告釁
笠轂徒/招用此
升車必正立執綏徐鉉曰綏者/所執轡之總以其綏復者象其行也
象其行所以逹其志也於是有朝聘而終以尸將事之
禮矣左氏哀公十五年傳刑聘禮賓死以棺造朝介將/命 宋史章頻傳為 部郎中使契丹至紫濛館
卒契丹遣内侍就館奠祭命接伴副使吳克荷䕶其喪/以錦車駕橐駝載至中京斂以銀飾棺具鼓吹羽葆吏
士衞送/至白溝邾婁復之以矢猶有殺敵之意焉此亡於禮者
[006-22a]
之禮也
  親喪外除兄弟之喪内除
親喪外除者祥為喪之終矣而其哀未忘故中月而禫
兄弟之喪内除者如其月日而止
  十五月而禫
期之喪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孔氏曰
此言父在為母亦備二祥節也葢以十月當大喪之一
周踰月則可以練矣故曰十一月而練以十二月當大
[006-22b]
喪之再周踰月則可以祥矣故曰十三月而祥必言十/一月十
三月者親/喪外除又加兩月焉則與大喪之中月同可以禫矣
故曰十五月而禫
父在為母其禫也父主之則夫之為妻亦當十五月而
禫矣晉孫楚除婦服詩但以一周而畢葢不數禫月
其他期喪祥禫之祭皆不在巳則亦以十一月而練十
三月而除可知故鄭氏曰凡齊衰十一月皆可以出弔
  妻之黨雖親弗主
[006-23a]
姑姊妹其夫死而夫黨無兄弟使夫之族人主喪妻之
黨雖親弗主夫若無族矣則前後家東西家無有則里
尹主之此文以姑姊妹發端以戒人不可主姑姊妹之
夫之喪也夫寧使疏逺之族人與鄰家里尹而不使妻
之黨為之主聖人之意葢巳逆知後世必有如王莽假
母后之權行居攝之事而篡漢家之統而豫為之坊者
矣别内外定嫌疑自天子至於庶人一也或曰主之而
附於夫之黨是惡知禮意哉
[006-23b]
  吉祭而復寢
禫而從御吉祭而復寢互言之也鄭注巳明而孔氏乃
以吉祭為四時之祭雖禫之後必待四時之祭訖然後
復寢非也禫即吉祭也豈有未復寢而先御婦人者乎
  如欲色然
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能以慕少艾之心而
慕父母則其誠無以加矣正義云王肅解欲色為如欲/見父母之顔色鄭何得比父
母於女色馬昭申云孔子曰吾未見好徳如好色者/是亦比色於徳張融云如好色取其甚也於文無妨
[006-24a]
  先古
祭義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先古先祖也詩曰以似
以續續古之人亦謂其先人也近曰先逺曰古故周人
謂其先公曰古公
  博愛
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左右就養無方謂之博愛
  以養父母日嚴
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孩提之童知愛而已稍
[006-24b]
長然後知敬知敬然後能嚴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故鷄初鳴而衣服
至於寢門外問衣燠寒疾痛苛養而敬抑搔之出入則
或先或後而敬扶持之敬之始也詩云戰戰兢兢如臨
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敬之終也日嚴者
與日而俱進之謂
  致知
致知者知止也董文清槐以知止二節/合聽訟章為格物傳知止者何為人
[006-25a]
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
慈與國人交止於信是之謂止知止然後謂之知至君
臣父子國人之交以至於禮儀三百威儀三千是之謂

詩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孟子曰舜明於庶物察於人
倫昔者武王之訪箕子之陳曾子子游之問孔子之荅
皆是物也故曰萬物皆備於我矣
惟君子為能體天下之物故易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
[006-25b]
有恒記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物
以格物為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則末矣知者無不知
也當務之為急
聽訟者與國人交之一事也
  顧諟天之明命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其在於人日用而不知莫非命也
故詩書之訓有曰顧諟天之明命又曰永言配命自求
多福又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又曰惟克
[006-26a]
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而劉康公之言曰民受天地
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
命也彼其之子邦之司直而以為舍命不渝乃如之人
懷昏婣也而以為不知命然則子之孝臣之忠夫之貞
婦之信此天之所命而人受之為性者也故曰天命之
謂性求命於冥冥之表則離而二之矣
予迓續乃命于天人事也理之所至氣亦至焉是以含
章中正而有隕自天匪正之行而天命不祐
[006-26b]
  桀紂帥天下以暴
仲虺之誥篇曰簡賢附勢實繁有徒多方篇曰叨懫日
欽劓割夏邑此桀民之從暴也微子篇曰殷罔不小大
好草竊姦宄卿士師師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獲小民
方興相為敵讎此紂民之從暴也故曰幽厲興則民好
暴古之人所以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而不使民之陷
於邪僻者何哉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天保
之詩皆祝其君以受福之辭而要其指歸不過曰民之
[006-27a]
質矣日用飲食羣黎百姓徧為爾德然則人君為國之
存亡計者其可不致審於民俗哉
  財者末也
古人以財為末故舜命九官未有理財之職周官財賦
之事一皆領之於天官冢宰而六卿無專任焉漢之九
卿一太常二光禄三衞尉四太僕五廷尉六鴻臚七
宗正八大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農九少府應邵曰少者小也/師古曰大司農供
軍國之用少/府以養天子大農掌財在後少府掌天子之私財又最
[006-27b]
後唐之九卿一太常二光禄三衞尉四宗正五太僕六
大理七鴻臚八司農九太府大略與漢不殊而户部不
過尚書省之屬官故與吏禮兵刑工並列而為六至於
大司徒教民之職宰相實總之也罷宰相廢司徒以六
部尚書為二品非重教化後財貨之義矣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
治化之隆則遺秉滯穗之利及於寡婦恩情之薄則耰
鉏箕帚之色加於父母故欲使民興孝興弟莫急於生
[006-28a]
財以好仁之君用不畜聚斂之臣則財足而化行人人
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矣
  君子而時中
記曰禮時為大順次之體次之宜次之稱次之堯授舜
舜授禹湯放桀武王伐紂時也天地之祭宗廟之事父
子之道君臣之義倫也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體也
喪祭之用賓客之交義也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太牢而
祭不必有餘此之謂稱也古之聖人内之為尊外之為
[006-28b]
樂少之為貴多之為美是故先王之制禮也不可多也
不可寡也惟其稱也此所謂君子而時中者也故易曰
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舜之大孝文王之無憂武/王周公之達孝皆所謂時
中/也
  子路問强
洪範六極六曰弱鄭康成注愚懦不毅為弱故子路問

  鬼神
[006-29a]
王道之大始於閨門妻子合兄弟和而父母順道之邇
也卑也郊焉而天神假廟焉而人鬼饗道之逺也髙也
先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脩之為經布
之為政本於天殽於地列於鬼神達於喪祭射御冠昏
朝聘而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若舜若文武周公所謂
庸德之行而人倫之至者也故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
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人之有父母也雞鳴問寢左右就養無方何其近也及
[006-29b]
其既亡而其容與聲不可得而接於是或求之隂或求
之陽然後僾然必有見乎其位然後乃憑工祝之傳而
致賚於孝孫生而為父母歿而為鬼神子曰為之宗廟
以鬼享之此之謂也論語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洋洋乎如在其上
如在其左右由順父母而推之也
記曰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
於寢門外問内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豎曰安
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
[006-30a]
不安節則内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王季
復膳然後亦復初食上必推視寒煖之節食下問所膳
命膳宰曰末有原應曰諾然後退又曰文王之祭也事
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稱諱如見親
祀之忠也如見親之所愛如欲色然其文王與詩云明
發不寐有懐二人文王之詩也夫惟文王生而事親如
此之孝故歿而祭如此之忠而如親之或見也茍其生
無養志之誠則其歿也自必無感通之理故曰惟孝子
[006-30b]
為能饗親而夫子之告子路亦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是故庸徳之行莫先於父母之順而郊社之禮禘嘗之
義緣之以起明此而天下國家可得而治矣
在上位者能順乎親而後可以祀天享帝在下位者能
順乎親而後可以獲上治民
程子曰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張子曰鬼神
者二氣之良能也用以解易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一
章斯為切當如二子之説則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
[006-31a]
者鬼神也其可見可聞者亦鬼神也今夫子但言弗見
弗聞知其為祭祀之鬼神也
質諸鬼神而無疑猶易乾文言所謂與鬼神合其吉凶
謙豐二彖亦以鬼/神與天地人並言
  期之喪達乎大夫
喪服自期以下諸侯絶大夫降者説者以為期已下之
喪皆其臣屬故不服然制禮之意不但為此古人有喪
不祭諸侯有山川社稷宗廟之事不可以曠故惟服三
[006-31b]
年而不服期大夫亦與於其君駿奔在廟之事但人數
多不至於曠故但降之而已此古人重祭之義後人不
知但以為貴貴而已正義曰期之喪達乎大夫謂旁親/所降在大功者得為期喪還著大
功之服若天子諸侯/旁期之喪則不服也
諸侯亦有期服如始封之君不臣諸父昆弟封君之子
不臣諸父而臣昆弟且亦有大功服如姑姊妹嫁於國
君尊同則不降記特舉其大槩言之爾
  三年之喪達乎天子
[006-32a]
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即解上三年之喪達乎天子一
句此舉其重者而言然三年之喪不止父母左氏昭公
十五年傳王一嵗而有三年之喪二焉謂穆母與太子
王后謂之三年者據達子之志而言其實朝也是天子
亦有期喪
  達孝
達孝者達於上下達於幽明所謂孝弟之至通於神明
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者也與達道達德/之達同義
[006-32b]
  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
無豐于昵祖已之所以戒殷王也自八以下衆仲之所
以對魯隠也以客為臣子游之所以規文子也親親之
道賴賢人而明者多矣漢哀帝聽冷褒叚猶之言而尊
定陶共皇唐髙宗聽李勣之言而立皇后武氏不知人
之禍且至於斁倫亂紀而不顧可不慎哉
人倫之大莫過乎君父而子夏先之以賢賢易色何也
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也
[006-33a]
父子之親長幼之序男女之别非師不明教人以禮者
師之功也故曰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誠者天之道也
誠者天之道也故天下雷行物與无妄而先王以茂對
時育萬物
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
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莫非
誠也故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006-33b]
  肫肫其仁
五品之人倫莫不本於中心之仁愛故曰拜稽顙哀戚
之至隠也稽顙隠之甚也又曰其送往也茫茫然汲汲
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如有求而弗得
也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求而無所得之也入
門而弗見也上堂又弗見也入室又弗見也亡矣喪矣
不可復見已矣故哭泣辟踊盡哀而止矣心悵焉愴焉
惚焉愾焉心絶志悲而已矣此於喪而觀其仁也喪三
[006-34a]
日而殯凡附於身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
而葬凡附於棺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又曰且
比化者無使土親膚於人心獨無恔乎此於葬而觀其
仁也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
思其所嗜齊三日乃見其所為齊者祭之日入室僾然
必有見乎其位周還出戸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出户
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歎息之聲是故先王之孝也色
不忘乎目聲不絶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又曰祭之
[006-34b]
明日明發不寐饗而致之又從而思之祭之日樂與哀
半饗之必樂已至必哀此於祭而觀其仁也自此而推
之郊社之禮所以仁鬼神也射鄉之禮所以仁鄉黨也
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而
天下之大經畢舉而無遺矣故曰孝弟為仁之本
 
 
 日知録卷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