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通雅 > 通雅 卷十三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雅卷十三      明 方以智 撰
  地輿方域/
   陸文裕曰予嘗欲取今之州縣推而上之以㑹/於禹貢之命名因以著古今離合遷改之實為
   一書宋浦江倪朴文卿嘗作輿地㑹元志四十/卷惜當時以布衣著書力不能傳其自叙有曰
   今學者急於利禄專務時文故不識者不肯目/而識者未暇覩也悲夫元符中蜀人税安禮撰
   地理指掌圗臨江呉澥著宇内辨智皆不得見/郭景純注山海縣寓冩意耳酈道元注水經身
   未得至南方也嘗覽朱考亭沈存中呉虎臣范/公稱王伯厚及楊升菴章本清馮嗣宗各有所
[013-1b]
   辨欲以朱思本畫方配里法倣謝莊之截木分/合就各地古事編圖㑹括諸志于修攘考一時
   不及姑鈔記所知以俟/崇禎癸未夏方以智記
河東河西河南河北河內河東淮北淮西江北江南山
東陜西章潢所采宋人之論詳矣 有兖州之河東有
幷州之河東黄河舊道三代以前自宋衛州之黎陽縣/近折而北流故北京及河北東路諸州在
河之東即古兖州之域故周禮職方河東曰兖州爰自/周定王時黄河舊道漸以湮塞秦漢以還河堤屢壊乘
上游之勢決而東下故兖州之域隔在河北而河東之/名乃移在幷州戰國以來子史中乃謂河東之地皆指
宋朝河東路而言之即古幷之/域也智按此北京謂大名府有雍州之河西有凉州
[013-2a]
之河西黄河源自崑崙傍積石北流餘二千里至於宋/銀夏之交稍折而東流不盈千里而折而南流
故宋永興軍路鄜坊丹延諸州在河之西而河湟之間/鄯凉甘肅諸州亦在河西戰國之際所稱西河地即指
鄜房丹延之間而言在雍州之域也西漢以來/所稱河西地即指河湟而言古凉州之域也有中土
之河南有邊境之河南有中國之河北有邊方之河北
黄河大勢如覆斗之狀而闗中正在斗間中原適當如/衡故宋之京畿西路在河之南斯中土之河南也而綏
銀勝夏諸州亦在河南即邊境之河南也河北東西路/在河之北斯中國之河北也而隂山揜海之間有秦長
城外地亦在河北即邊方之河北也三代以前河南之/稱止在中土秦漢而下奪外國南牧之地列為郡縣亦
名之曰河南陳隋以前河北之稱止在中國李唐之初/塞外突厥之地悉為郡縣亦名之曰河北春秋傳中所
[013-2b]
稱河南河北之地皆指邊境/等地而言與前史至不相侔有指一郡而言者有指一
州而言者有指一道而言者如中土河南之地今古一/名而兩漢河南之稱惟指
一郡而言即宋京西屬縣兼鄭孟二周之境而已姬周/河南之稱則指一州而言即宋東西二京及京西南北
路之地李唐河南之稱則指一道而言包古青徐兖豫/四州之境奄黄河以南皆是也宋為東西南三京及京
畿四州/之地故周之河內異乎漢之河內周禮職方河内曰/冀州即宋河北東
西路地漢之河内乃右/郡宋懐衛二州是已漢之河東異乎唐之河東漢河/東郡
即宋河中府及慈隰晉絳解五/州唐河東道乃宋河東路地古之淮北乃宋之淮南
宋宿亳二州自開國以來至於/李唐皆在淮北宋乃移屬淮南而宋之河北乃古之河
[013-3a]
宋朝河北東路之地/三代以前屬河東淮西一名也有在京東有在京
西淮道自西而東時折而北流故淮北之地間名淮西/如漢封劉交為楚王王淮西則宋京東西路之地也
唐裴度身督戰遂平淮/西則宋西北路之地江西一名也有在江北有在江
江道自西而東時折而北流故江北之地間名江西/而魏志武帝紀稱江西遂空則宋淮南東路之地也
晉紀稱石勒陷江西壁壘百餘則宋京西南路之地/也至五代史稱鍾傅據有江西乃今江南西路之地
南一地也有稱江左有稱江右金陵居長江下流前朝/有江南者皆都之據金
陵而言則江南居左四瀆之流皆自西而東天下之形/勢亦然以中原而言則江南之地居右故前史兩稱之
山東一名也有指河南而言者有指河北而言者前史/有山
[013-3b]
東之稱者皆據華而言之則其所謂在華山之東也其/地正在河南而稍及河北之近河南者至杜牧之罪言
則所稱山東之地/專指河北而言也陜西亦一地也虞夏曰雍州商周曰
西土春秋為秦國戰國稱闗中楚漢之際謂之三秦兩
漢又名山西宋始為陜西路耳書稱河亶甲居相即今
之相州也春秋衛侯燬滅郉即今之郉州也楚子入陳
楚師滅陳皆今之陳州也齊師滅萊即今之萊州也楚
子圍鄭即今鄭州之新鄭縣也齊侯侵蔡即今蔡州之
上蔡縣也若此類未易概舉葢履其地不敢沒其名也
[013-4a]
然而遷徙不常考証或疎至有巳非其地而空存其名
者如春秋呉師入郢近于今之郢州而非也古郢城在/今之荆南
府界去郢州餘三百/里宋郢州即承天秦師入滑近於今之滑州而非也
古滑國今在西京偃師縣/之鄉去滑州餘四百里楚人滅舒近於唐宋之舒州
而非也古舒國今在廬州之舒/城縣去安慶餘三百里楚人滅黄近於今之黄
州而非也古黄國今在光州定城/縣去黄州四百五十里楚人伐徐近於今之
徐州而非也古徐州今在泗州臨淮縣之/徐城鎮去徐州埀五百里傳稱允姓之
戎居於瓜州近於今之瓜州而非也古瓜州地在今汝/州去瓜州埀三百
[013-4b]
里/有西亳南亳北亳而皆非今之亳州也西亳在今偃/師南亳在穀
熟縣北亳/在考城縣有東虢西虢南虢而皆非今之虢州也東虢/在鄭
州榮陽縣西虢在鳯翔府虢/縣南虢在南陵軍升陸縣有東楚西楚南楚而皆非
宋之楚州也東楚今蘓州西楚今徐/州南楚即今荆州府古之酒泉在河南
而今之酒泉在河西左傳王與虢公酒泉之邑實在于/河南而西漢而下迄于今有酒泉
郡漢屬河西/今在徼外古之丹陽在荆南而今之丹陽在江東左/傳
稱楚子邑于丹陽今在荆南府/枝江縣内今丹陽郡乃潤州也古之豫章在江北今之
豫章在江南而皆呉楚之境也古之澶淵在河南今之
[013-5a]
澶淵在河北而皆宋衛之郊也襄二十年諸侯㑹于澶/淵實宋古都所謂澶淵
聚者即其地正屬河以南而趙宋之/澶淵乃在河北天雄今大名府開州
樂蟠始臧毛氏新喻中廬丹陽匡山謝陽之譌皆王楙
之説也 慶州有樂蟠縣本漢畧畔道地後訛為樂番
鎮戎軍有笄頭山隗囂使王元猛塞雞頭道即此也後
訛為訮屯山凉州有姑臧縣河西舊事謂舊塞外葢藏
城也後訛為始臧婺州長山縣本長仙縣其地赤松子
採藥之所後訛為長山北京館陶縣有屯氏河漢溝洫
[013-5b]
志謂河北於館陶分為屯氏河後訛為毛氏河臨江
新喻縣本新渝縣葢有渝水故名而唐天寳後相承作
新喻隰州石樓縣本漢吐軍縣後魏置吐京縣亦音語
之訛也楚鬻熊始封丹陽則在今歸州秭歸縣後楚文
王徙都江陵府枝江縣亦曰丹陽漢於宛陵置丹陽郡
隋于丹州置丹陽郡唐于京口置丹陽郡其地不一而
西漢志乃以曲阿之丹陽為楚所封誤矣漢文帝封淮
南王長子陽周侯賜為廬江王應劭曰廬子國即盧庸
[013-6a]
之地按左傳盧戎自在宜城山中劭誤以中廬之廬為
廬江之廬矣舜漁雷澤正城陽之雷澤而周處風土記
乃以呉之太湖大雷山小雷山為舜漁之所子胥之胥
山在嘉興東南而張晏乃以太湖之承胥二山為子胥
之山李白少讀書于匡山正綿州大小匡山而寰海舊
注乃指江州匡廬山為白讀書之所或白遊處焉耳後
漢樊丹封謝陽侯正詩所謂申侯番番既入于謝之謝
地也而傳乃以為射陽按射陽在山陽西即髙祖封項
[013-6b]
纒之地非丹封地也樊毅碑曰謝陽之孫此可驗也
韓退之南陽在修武非鄧州也 南陽懐州修武縣有
南陽城左傳曰晉於是始啓南陽即此智按韓退之正
修武人今為懐慶府修武縣孟縣亦有韓愈别墅俗呼
韓莊金石志載孟縣皇甫湜撰韓碑世人以鄧州之南
陽為退之之里誤矣其稱昌黎者其先昌黎人也愈封
昌黎伯今永平府昌黎縣有韓祠馬融曰晉地自朝歌
以北至中山為東陽朝歌以南至軹為南陽應劭曰秦
[013-7a]
改名修武臣瓚云韓非書秦昭越趙長平而伐修武時
秦未兼天下修武之名乆矣秦昭紀魏入南陽以和張
儀傳魏絶南陽白起傳攻南陽太行道絶之輿地廣記
修武本商之寗邑武王伐紂勒兵于寗更名修武
蕭何南陽之酇在楚之光化非沛之酇也 當時在南
陽者今在襄陽之光化縣此蕭何封邑也沛縣之酇本
作□音嵯今亦不在沛縣在歸德府考城縣之鄉間尚
有酇城橋古今分畫境界學者一時未考宜其隨聲聽
[013-7b]
訛耳余嘗論之曰漢地理志載南陽酇縣侯國不言沛
之□為侯國非明驗乎沛之□為酇誤于班固之碑王
莽之改水經注之引也班固泗水亭碑曰文昌四友漢
有蕭何序功第一就封于酇合溪曰孟堅必知封地則
南陽之酇有嵯音智直謂古時韵粗班固亂叶耳江統
徂淮賦言何封于沛矣水經注渙水逕酇縣故城南襄
十年公㑹諸侯及齊世子光於酃王莽之酇治矣朱謀
㙔曰字誤三傳皆作㑹于柤古文柤通□應劭曰作
[013-8a]
嵯漢地志沛郡酇縣注本作□王莽曰酇治故遂以□
為酇古人讀書己浮何怪今人邪又曰沔水過酇縣謂
之酇頭髙帝五年封蕭何薛瓚曰今南鄉酇頭茂陵書
曰在南陽王莽更名南庾沔水又過筑陽東師古曰南
陽蕭何封邑音贊本春秋隂國唐為懐州隂城縣有何
廟何薨髙后封何夫人同為酇侯小子延為筑陽侯文
帝罷同封封延元時為光化軍今則為縣屬襄陽府酇
字本義則百家為酇音贊寒韵存此則聲轉而廣韵收
[013-8b]
之歌韵有酇註曰封邑則誤矣升菴弱侯定以沛□為
蕭何封邑而云師古無據者大謬也一統志載永城縣
有酇侯城為何食邑以訛傳訛亦猶承天府之陽春亭
以宋玉生此郢州耳總之漢志分侯國延為筑陽侯二
證最確而班固之韵乃古通轉之口齒猶攢之从贊難
之讀娜也恕先云江淮以韓為何京山云閒介之轉為
个此可推矣
詩六月篇之鎬非豐鎬之鎬也 靈夏等地即六月所
[013-9a]
謂侵鎬及方也有什賁故城漢置朔方五原郡孔氏曰
劉向疏云吉甫之歸周厚賜之其詩曰來歸自鎬鎬去
京師千里王肅以為鎬京王基駁之朱氏曰劉向以為
千里之鎬疑即朔方也
昆明池正鎬京地也 潘岳闗中記曰昆明池曰靈池
堯治水訖停船此地葢堯已有池漢因而深廣之智按
此説大謬昆明滇池名漢武開以名之曰習水戰已為
鑿説况堯停舟乎徐廣曰豐鎬相去二十五里通典曰
[013-9b]
京兆長安縣西北靈臺鄉豐水上是也鎬今昆明池鎬
陂是也昆明鑿而鎬京為池隋城亡而漢都為苑稱引
古昔者豈可不一覈耶
陶令八十日之彭澤非今小孤前之彭澤也 古彭澤
縣在今湖口縣東三十里漢置晉隋因之凡左蠡而北
大孤而東皆其地也唐武德五年改彭澤為浩州遷于
浩山下至今湖口九都號五栁鄉八都號彭澤鄉有三
學寺祀淵明有洗墨池玩月臺呉草廬為記南唐始析
[013-10a]
五栁彭澤二鄉之地為湖口縣見九江志若以小孤江
之彭澤縣為淵明解綬地則非矣
大别在漢陽非安豐也 孔氏言大别在壽州霍山縣
宋之六安也史記索隠云在安豐縣此誤矣其實在漢
陽府亦曰甑山魯山左傳楚拒呉濟漢而陳自小别至
於大别小别在汊川今漢口世傳大别龜山黄鶴樓磯
蛇山也智又考水經云□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别山
注云俗名檀山峴即安豐西南葢大别有同名而注尚
[013-10b]
書者誤
嵞山有四古㑹稽竝轄淮南塗山實在壽春非山隂也
淮水過當塗縣非今太平之當塗也 塗山在壽春東
北濠州鍾離縣西九十五里禹㑹諸侯周穆亦㑹智又
按晉常璩巴志言禹娶塗山今江州塗山是也江州縣
郡治塗山有禹王廟及塗后祠北水有銘曰張太守於
此仙去有粉水世謂江州墮林粉也水經注引哀十年
禹㑹諸侯于塗山杜預曰塗山在壽春東北史記索隠
[013-11a]
又以塗山在今九江余按國語仲尼曰禹致群臣于㑹
稽防風後至殺之其骨專車劉向王肅竝有此説則酈
君似以塗山在㑹稽王伯厚確以為在壽春或者禹所
至山别有㑹稽之名乎地理志當塗侯國也淮水過之
禹娶塗山即其地吕覽曰江淮以辛壬癸甲為嫁娶日
此足證也太平之當塗乃僑立名耳杜預所謂塗山在
壽春縣東説者云今濠州是也呉越春秋亦以㑹稽有
塗山又兼載塗山之歌應劭云塗山在永興北或云蕭
[013-11b]
山縣是已疑矣蘇鄂演義云塗山有四一㑹稽二渝州
三濠州四當塗皆有禹跡葢傅㑹耳章本清謂栁子厚
塗山銘蘇子由塗山詩指在濠州皆非是此疑未決耳
王楙引翠㣲考異以宣之當塗正禹之娶所則楙猶無
識矣當是古之㑹稽所轄者大如戰國之楚則徐州南
京皆是也句踐滅呉則呉地皆越故通稱㑹稽漢分為
呉郡㑹稽郡故又合言呉㑹或曰濠州之塗山甚小豈
能容諸侯不知古言其㑹地豈直在山上耶
[013-12a]
壽春有荆山因遷郢而名也 楚自昭王之後又歴十
一傳至考烈王始徙都壽春韓非子所載卞和獻玉事
乃在厲武文三王之際昭王上接武王已越十世當三
王時鍾離何嘗屬楚而彊謂卞和至此山邪新序又謂
抱玉而泣在共王時雜記又謂在懐王及其子平王時
平王乃昭王父下距懐王九世共王上至武王六世差
矣陳霆尚以懐逺荆山為卞和獲璧處更誤
首陽有三 一蒲坂二隴西三洛陽王勉夫以夷齊在
[013-12b]
洛陽論語註謂在蒲坂非也夷齊令支人冡在肥如漢
志遼西令支有孤竹城水經注雷首名獨頭山夷齊所
隠都穆謂中條為雷首下有水曰雷澤
歴山有五 一河中府二齊州歴縣三冀州四濮州雷
澤縣五紹興曽南豐齊州堂記云舜耕歴山漁雷澤陶
河濱作什器於壽邱就時於負夏鄭康成釋歴山在河
東雷澤在濟隂負夏在衛地皇甫謐釋壽邱在魯東河
之北河濱在濟隂定陶西南陶邱亭耕稼陶漁皆舜之
[013-13a]
初事在一時地宜相近孟子又謂舜東夷之人吕覽舜
葬于紀市按鳴條在今贛榆縣有蒼梧山近莒之紀也
歴山在齊者是圖記謂南山為歴山以濼水出歴縣也
世因河東雷首山一號歴山溈水所出舜娶堯女所居
謂歴山為雷首之别號附㑹也陸魯望云世謂舜田歴
山象耕鳥耘聖徳感之非也葢耕深似象步耘疾如鳥
啄李石載周處記舜葬上虞始寧剡縣多柞呉㑹以柞
為櫪故曰櫪山此尤附㑹
[013-13b]
趙之扞闗非楚之扞闗也 趙扞闗在陸道楚扞闗在
水道楚肅王四年為扞闗以拒蜀
李牧所取方城非汝葉之方城也 左傳之方城在汝
州葉縣西南唐勒論作萬城万之訛邪漢廣陽郡方城
縣後漢屬涿郡一曰燕方城縣唐貞觀時自章信城移
固安縣治此李牧伐燕取方城王肅曰今涿郡方城縣
有韓侯城又上庸堵水東逕方城此亭名也上庸今竹
山縣有方城山堵水注于漢曰堵口下有澇灘
[013-14a]
下蔡為硤石城非獨陜州之硤石也 通典梁大同中
于硤石山築城拒東魏天監十五年魏崔亮攻硤石即
今潁州下蔡也水經曰淮水逕山硤謂之硤石周世家
克壽州徙州治此魏諸葛誕舉事王昶據硤石以通誕
即此城又晉胡彬援壽春既陷退保硤石亦此城也
鍾離非今中都城 郡縣志濠州阻淮帶山晉淮南郡
鍾離縣安帝立鍾離郡宋兼置徐州為重鎮蕭惠休蕭
坦之昌義之康絢所守是也隋唐為濠州通典鍾離縣
[013-14b]
東四里有古鍾離城即魯昭四年楚城鍾離又縣東一
里有小東城秦始皇築之以鎮濠州者終犂即鍾離史
伍子胥傳呉拔楚鍾離居巢注古鍾離子之國世本作
終犂
石城非石頭城也 羊祜傳呉石城守去襄陽七百餘
里祜以詭計令呉罷守祜以孟獻營虎牢而鄭人懼晏
弱城東陽而萊子服乃進據險要開建五城收膏腴之
地石城以西盡為晉有郡縣志郢州長壽縣城本古之
[013-15a]
石城背山臨淮水呉於此置牙門戍城羊祜亦置戍焉
郢州西北至襄陽三百餘里水經注沔水南逕石城西
城羊祜所立元康元年分江夏西部置竟陵郡治此即
今之承天也郢本為荆州承天為郢州則自北周改名
而唐因之耳庾亮欲移鎮石城蔡謨曰沔水之險不及
大江非廟算之勝亮不果移樂府有石城莫愁郢有莫
愁村弱侯爭以為白下石頭城女子誤矣河中之水歌
是又一莫愁也且石城非一魏牽招傳孔明在祁山遣
[013-15b]
使結連軻比能比能至故北地石城與相首尾又高州
府贑州府皆有石城叙州府金華府永康縣皆有石城
山山名石城石門者不可勝數孫權初都京京口也十
七年權作石頭城臨江歐陽公于役志言次江口夜大
風次清凉則今之洲乃數百年間事也
石頭有四 韓退之有次石頭驛寄江西王中丞閣老
詩故今洪州石頭驛皆以為證大觀三年汪藻彦章為
江西提學作石頭驛記呉曽言江西有兩石頭石頭遷
[013-16a]
住南嶽地名石頭與白下石頭為四
姑蘇或作姑胥姑餘 巵言曰王順伯高徳基謂姑蘇
乃姑胥也凡山與臺皆以伍胥得名呉人鄉語以鬚為
蘇故誤曰姑蘇後遂為蘇州按續圖經紀云姑蘇臺一
名姑餘史記正義云在呉縣西南三十里山水記闔閭
作又云夫差作越絶書云闔閭造九曲路以遊姑胥之
臺然則姑蘇之或謂姑胥或謂姑餘不可知而始于闔
閭成于夫差豈得云因伍胥而誤也姑蘇自是故名第
[013-16b]
古以名臺今名驛而正徳中纂志書者冠以姑蘇卻大
可笑
畨麗梅里也 太伯居梅里今之横山
滸墅本為虎疁 因唐諱虎錢王諱鏐而改虎邱劍池
四字世傳顔魯公書乃譌也魯公無不諱虎者唐人修
晉書巳稱武邱武林神武門矣
皋橋皋奉卿居也蛇門梅福所隠也岝㟧支硎也 俱
見呉地志漢議郎皋伯通字奉卿居皋橋梅福隠蛇門
[013-17a]
或稱夷門支硎山支道林所居白馬升雲而去今名岝
㟧山越中新昌縣天姥對峙沃洲山亦云支遁居之
語兒亭當為禦兒 雋里地縣南有語兒亭言蠡與西
施通生一子此附㑹最可笑者而陳晦伯胡元瑞乃引
以駁升菴西施沈死之説豈不更可笑邪按呉語曰吾
用此禦兒臨之韋昭注禦兒越北鄙在今嘉興言呉邊
兵若至吾以禦兒之民臨敵之元瑞未讀此乎
雅宜山舊名娜如 元美曰娜如山元虞伯生改為雅
[013-17b]
宜凡夫曰南朝張廷尉女曰雅兒死葬處訛為雅宜呉
士王寵字履吉别字雅宜今其山又改為笯筎
干言二地而今為一山 詩干與言二地曹氏以為發
干縣隋志邢州内邱縣有干言山今北直順徳府唐山
縣西北四里有干言山
汝陽之天中山天之中也 輿地以河南為中而汝寧
又居河南之中故汝陽縣北三里有山曰天中云測影
植圭莫凖于此然則取黍于上黨亦偏矣或曰或言此
[013-18a]
地夏至日中無影非也此地距北陸黄道十度日晷恒
在南廣州則無影耳
醋溝在山氏城北 岑參詩雁塞通鹽澤龍堆接醋溝
方囘云醋溝不知何地升菴按闞駰十三州志山氏城
北為髙踰淵又東北醋溝水出焉水在中牟郭縁生述
征記醬魁城至醋溝十里鹽澤見穆天子傳即鹽池
盧睾即盧溝 呉起云夏桀之國盧睾在其北升菴曰
即盧溝也睾古皋字則今桑乾河矣
[013-18b]
春秋之江黄非今黄州九江也 江國在汝南安陽縣
安陽故城在蔡州新息縣西黄國在汝南弋陽縣今光
州定城縣水經注黄水入淮曰黄口有黄城
公瑾破曹在烏林非坡公之赤壁也 韓子蒼知黄州
訪栖鶻之危巢不復存矣詢赤壁乃赤磯也顧起元
曰赤壁有五漢陽漢川黄州江夏惟嘉魚西南八十里
江濱烏林南岸赤壁是也杜牧有寄岳州李使君詩云
烏林芳草逺赤壁徤帆開此則是矣或曰謝疊山猶于
[013-19a]
嘉魚南岸石崖間見赤壁二字
出弗其山之汶非水經壽張入濟之汶也蜀之汶則岷
矣又有遼東汶城 淮南子曰汶出弗其髙誘云弗其
山名在朱虛縣東酈氏曰是乃東汶非水經所謂入濟
者也汶出太山萊蕪縣原山過奉髙縣博縣無鹽縣自
桃鄉四分曰四汶左二水雙流至無鹽郈鄉平陸故城
合為茂都澱次一汶至壽張故城為渚右一汶逕舊宿
國與洽鄉注長直溝然今不可考惟汶上縣水至明若
[013-19b]
秦宓所云汶山江出其腹即岷也又有遼東之汶城盛
輔之曰即孤竹國也遼東音文山東音問四川音民貉
逾汶則死岷山也今一統志列為三曰塹汶徐汶青汶
本清曰入濟之汶見禹貢論語之汶上書傳謂之北汶
即今大清河入濰之汶見漢書入沂之汶見水經齊有
三汶清河為大述征記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
柴汶牟汶皆源别流同又在三汶之外升菴云古作南
㟭北㟭或曰王又新汶志言汶遏于南旺戴壩甚詳
[013-20a]
留侯封邑在沛非陳留也 張良封留侯留在徐州沛
縣今留城鎮有留侯廟存焉或以陳畱為子房封處廟
貌巍然誤也王洙曰宋武北征過陳畱下教修復其失
已乆矣按傅亮為劉裕修張良廟教云塗次舊沛停駕
留城本謂沛縣之留城一統志巳載之王洙語誤
沛之蘄非江夏之蘄也 苞水入漁逕蘄縣蘄縣漢屬
沛郡洨水潼水蘄水皆注于淮陳涉起兵於蘄大澤即
此也江夏有蘄春縣有蘄水出五蠻中晉改蘄陽縣即
[013-20b]
今之蘄州也
漢中有沔陽城非今之沔陽州也 水經沔水逕沔陽
故城南注蕭何所築昭烈即漢王位於此城南對定軍
山有孔明廟習隆表召伯甘棠范蠡金像而立者也今
沔陽州則屬承天府
父城非城父酈道元誤引為一 漢地理志潁川有父
城縣而沛郡有城父縣水經注言汝水逕郟縣故城合
滶水滶出晉陽將孤山東入父城縣與柏水㑹逕賈復
[013-21a]
城此正潁川之父城乃忽引楚平王大城城父居太子
建杜預曰襄城之城父也此誤矣一統志汝州寳豐縣
有父城古蹟云即左傳楚之城父城
郢鄢即荆襄 鄢襄陽府郢荆州府也正義曰鄢故城
襄州率道縣南九里郢城在荆州江陵縣東北六里楚
又自丹陽徙郢後九世平王城郢後十世秦拔郢徙陳
呉曽曰郢江陵之紀南城是也春秋有鄢水左傳楚屈
瑕伐羅及鄢亂次以濟是也其後曰夷水謂之漢水又
[013-21b]
曰蠻水道元所云避桓温名改者也白起壅灌拔鄢為
縣漢惠改曰宜城春秋有數鄢其曰郾者戰國䇿作鄢
楚昭陽伐魏取郾漢屬潁川唐郾城縣屬蔡州宋屬潁
昌府此時屬開封府許州即漢之潁川也鄭伯克段于
鄢周語注妘姓國為鄭武公所滅漢陳畱有鄢縣應劭
曰克段此地也升菴引趙匡曰鄢當作鄔在緱氏縣南
為近後漢鄢屬梁國又晉敗楚鄢陵漢潁川有鄢陵縣
注云六國曰安陵宋東京鄢陵縣也此時屬開封之鄢
[013-22a]
陵鄭邑戰國安陵也郡縣志故鄢在宋州寧陵縣南五
十二里鄭伯克段於此今寧陵屬歸徳府莒亦有鄢陵
公孫敖逆婦于莒郊鄢陵登城見之美其曰郢亦不一
楚徙壽春亦命曰郢其為郢州者竟陵古鄖國郡縣志
云在今郢州長壽界竟陵大城是也今為承天府明初
安陸州也三國魏曰郢州晉分江夏西部置竟陵郡後
周以其地置郢復二州武昌府劉宋時亦曰郢州宋孝
武分荆湘江三州之八郡為郢州鎮夏口此武昌府也
[013-22b]
隋平陳改為鄂州今郢都白雪概多誤用而承天古蹟
且有白雪樓陽春亭其誤已乆沈存中皆以安陸為郢
他可知矣哀郢曰顧龍門而不見孰兩東門之可蕪注
云楚都南門三門一名龍門一名修門兩東門郢都東
闗有二門也今分荆鄢音焉鄢城音偃又有三荆通典
獨孤信略定北荆州即今河南府伊陽縣東荆州後改
曰淮州今唐州西荆州今鄧州北史獨孤信都督三荆
州是也經外雜鈔曰東晉王忱督荆州始于江陵營城
[013-23a]
府曽南豐言襄州韓公井即昭王井有楚故城謂之故
牆即郢也
西鄂鄧州東鄂武昌 傳曰翼九宗五正逆晉侯於隨
內諸鄂音/咢晉人謂之卾侯杜氏曰晉别邑紂時鄂侯或
此地乎輿地記曰今卾州武昌楚之東鄂也漢為江夏
鄂縣孫權改為武昌鄧州南陽漢之西鄂張衡西鄂人
今南陽有平子墓鄂君之歌則東鄂也
邾鄒一也 邾陟輸/切側鳩/切聲轉春秋邾莒用夷故邾
[013-23b]
謂之邾婁婁亦兩音力俱切者合邾婁之音為邾力溝
切者合邾婁之音為鄒也輿地廣記曰淄州鄒平縣古
鄒國也兖州鄒縣邾文公所遷本繹邑也楚宣王滅邾
遷之江夏故江夏有邾城今為黄州黄岡縣
扈鄂一也 書曰啓與有扈戰于甘説文曰鄠縣有扈
谷甘亭輿地記今京兆鄠縣有甘水出南山甘谷此入
渭今鄠縣屬西安府秦曰甘亭魯莊㑹齊侯于扈征南
曰鄭地在滎陽卷縣西北元為鄭州原武縣近朝原武
[013-24a]
縣不𨽻鄭州而屬開封漢之卷平/聲縣屬河南郡又有扈
瀆在今上海縣北十里本海鹽之東堰晉袁山松築壘
以禦孫恩者西安府洛南縣有𤣥扈山古讀扈如虎
鞏之鄩非斟鄩也 元凱曰北海平壽縣有鄩音/尋亭今
在青州濰縣即斟鄩也周子朝之亂二師圍郊鄩潰杜
注河南鞏縣西南有地名鄩中水經注云洛逕偃師縣
南鄩鄩水注之有上鄩下鄩又有鄩地周大夫鄩肸之
舊邑九江為尋陽今作潯又廣西有潯州府音皆同或
[013-24b]
曰與鄩通非也嘗按古輿圖志考曰地志青州壽光縣
古斟灌城北海縣斟鄩城大康營陽夏相徙商丘相近
而依之非居也
鄎新息也 魯㑹呉伐齊師于鄎音/息説文姬姓之國在
淮北今汝南新鄎近時汝寧府有息縣是新息正當單
作息鄎乃齊地也後漢書馬文淵封息侯亦單作息
白馬之口定胥之口 韓非初見秦王曰决白馬之口
以沃魏氏張儀説趙曰守白馬之津後漢注屬東郡今
[013-25a]
滑州白馬縣有白馬山在縣東北水經注黎陽東㟁有
故城竹書紀年梁取枳道與鄭鹿鄭鹿即是城也故亦
曰鹿鳴津又曰白馬袁紹攻劉延于白馬即此處又名
黎陽津黎陽今濬州也慕容徳從滑臺至黎陽津氷合
夜濟改為天橋津周世宗北征命學士為文祭白馬祠
訪于尹拙拙歴數郡國祠白馬者凡十餘處杜牧曰黎
陽距白馬津三十里五代屬澶州今之開州也濬滑皆
為大名縣定胥之口正義曰淇水出衛州清淇縣東至
[013-25b]
黎陽入河魏志云武帝于清淇口東因宿胥故瀆開白
溝道清洪二水入焉水經注宛水東南入淇水右合宿
胥故瀆瀆受河于頓邱縣遮害亭東黎山西北立石堰
遏水東北注魏武嘉其功故蘇代曰決宿胥之口即指
是瀆也通典曹公于水口下大枋木成堰遏淇水入白
溝時人號枋頭溝洫志黎陽遮害亭西十八里至淇水
口晉桓温敗于枋頭即此苻洪歸枋頭遣使來降謝尚
使戴施據枋頭後魏移汲郡治此頓丘今亦在開州地
[013-26a]
又延津逕滑臺城今開封府延津縣即酸棗曹公遣于
禁守延津曹公又北救劉延至延津即其地一名靈昌
津即左傳之廪延也
黄卷坂桃林塞即新安潼闗也潼衝也 潼闗在華州
華隂東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晉使詹嘉處瑕以守
桃林之塞注云華隂東潼關關西一里有潼水秦函谷
關在漢𢎞農縣即陜州靈寳縣西南十一里漢元鼎三
年楊僕為樓船將軍本宜陽人恥居闗外請以家僮七
[013-26b]
百人徙闗于新安帝從之初平二秊董卓脅帝出函谷
闗自此以其闗竝在新安至建安十六年曹公破馬
超於潼闗是中閒徙於今所河之北岸則風陵津北至
蒲闗六十餘里黄卷坂在虢州閿鄉縣西北即潼闗路
水經注河水自潼闗東北流水側長坂曰黄卷通謂之
函谷闗今攷古函谷闗在陜州靈寳縣西南潼闗在華州
華隂縣自潼闗至函谷歴陜華二州之地俱謂之桃林塞
項羽坑秦卒在新安世民入闗先破新安今仍為河南之
[013-27a]
屬縣名潼音昌容切謂河水自龍門南流衝激華山故名
衝闗後訛為潼闗智按潼即有衝之音義非衝訛為潼也
尋陽原在江北柴桑在江南晉曰江州温嶠之所移也
 尋陽漢屬廬江通典舊縣在江北蘄州界晉温嶠移
於江州柴桑漢屬豫章晉志有湓口闗今為九江府
廬江郡以大江望廬山名敷淺原廬山也 禹貢表山
豈彭蠡髙山如廬而不表之邪古華作旉如華不注山
以此稱之唐韻淺流疾兒猶漸嶃之類勿泥深淺也原
[013-27b]
古源字廬山瀑最多其為敷淺原乎廬江今為一縣秦
漢以名郡必以廬山為望明矣水經廬江出三天子都
謂彭蠡出饒而源于徽之大鄣率山也率山名三天子
鄣鄣一作都或曰敷淺原在德安朱子辨之一統志崇
陽縣西百一十里雲谿山是敷淺原亦附説也廬山在
山海經為柴桑之山張孟奇曰廬山舊名柴桑山因匡
君廬而稱廬山郭璞註曰柴桑山與廬山相連據後世
淵明柴桑里山為廬山之麓而言也
[013-28a]
東興即東闗也 巢湖在巢縣西周迴五百里南出于
東闗口北至合肥界東南有石渠是名闗西相傳云夏
禹所鑿嘉平四年諸葛恪於東闗作大堤遏巢湖巢一
名焦後漢記作漅東闗今在和州含山縣西九十里含
山東晉龍亢地
慎陽當作滇陽 荀淑至慎陽見袁閎師古曰慎字本
作滇音真後誤為慎耳今獨有貞丘徳陽縣此時有真
陽縣屬汝寧府固當日之汝南也闞駰曰永平五年失印
[013-28b]
更刻誤以水為心今猶有真丘
沙漒洮嵹之漢也 吐谷渾復興沙漒皆附之洮水出
嵹臺山東北逕吐谷澤中自洮嵹南北三百里中莫草
皆是龍鬚而無樵柴謂之嵹川與漒通渠良切
海先零之水也 楊軌降于烏孤西奔海漢書有
西羌曰先零音憐金城郡令居亦力延切令零實相
通遐荒之地名記者隨音而記之耳
士雅山因祖逖而名也 梁武遣馬仙琕救義陽元英
[013-29a]
結壘上雅山胡三省注上雅當作士雅水經注義陽之
東有大木山即祖逖將衆避難所居也智又見魏書中
山王英傳于士雅山結壘與曹景宗相抗温公誤作上
宋人小説以祖士雅為士稚陳眉公以為確然今據此
仍是雅矣
沮中即柤中也 沮亦音柤呉赤烏四年諸葛瑾取柤
中朱然傳征柤中柤中在上黄界去襄陽一百五十里
魏夷王梅敷兄弟屯此沔南之膏腴郡縣志柤山在襄
[013-29b]
州南漳縣漢臨沮界東北一百八里房陵東山沮水所

八陣圗凡四 郡縣志在夔州奉節縣西七里薛氏曰
圗之可見者三一在沔陽之髙平舊壘即漢中府西縣
東南十里一在新都之八陣鄉即成都府新都縣北十
九里李膺益州記曰稚子闕北五里其一在魚復永安
宫南江灘水上魚復即今奉節縣現今府學是也即白
帝城白帝因公孫述時白龍見城與赤甲山接東臨瀼
[013-30a]
溪山上尚有魚復城古蹟成都圗經云在䕫者六十有
四方陣法也在彌牟者一百二十有八當頭陣法也新
都縣有彌牟鎮在棋盤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營法也
南市一名棋盤市與元志西縣亦有之則八陣圗凡四
薛氏曰漢都肄已有孫呉六十四陣竇憲勒八陣擊北
軍晉馬隆又用八陣復涼州是則武侯之前有八陣後
亦未嘗亡也桓温曰是常山蛇勢徒妄言耳魏刁雍表
采諸葛八陣李靖對太宗曰臣本亮八陣法也孔明受
[013-30b]
封武鄉谷在南鄭縣葬定軍山在沔陽故城南今漢中
府沔縣
㝠阨之塞即鄳阨也 魏攻㝠阨即此吕覽淮南九塞
其一也定四年楚左司馬戍曰還塞大隧直轅㝠阨春
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楚世家楚人對項襄王
曰涉鄳塞而待秦之倦也戰國䇿荘辛曰穰侯受命秦
王填黽塞之口而投己于黽塞之外蘇氏殘均陵塞鄳
阨均陵即均州鄳申州羅山縣申州宋為信陽軍此時
[013-31a]
改州羅山其屬縣即漢鄳縣也塞鄳黽並音萌戴氏音
鄳為毋杏切信陽州在漢為平氏縣魏為義陽後魏郢

入川有四棧道三谷舊志以為一者非也 何仲黙三
秦記曰自秦入蜀有三谷四道三谷者其西南曰褒谷
南曰駱谷從洋入東南曰斜谷從郿入其所從皆殊舊
志謂首尾一谷非是其棧道有四從成和階文出者為
沓中隂平道鄧艾伐蜀由之從兩黨出者為故道漢髙
[013-31b]
帝攻陳倉由之從褒鳯出者為今連雲棧道漢王之南
鄭由之從城固洋縣出者為斜谷道武侯屯渭上由之
此四道三谷者關之險阨攻取所從來固矣舊志云駱
谷黨谷同一谷褒谷斜谷同一谷
馬鳴閣道利州棧道也 徐晃傳與夏侯淵拒劉備于
陽平備遣陳式等絶馬鳴閣道水經注褒水出衙嶺山
逕大石門歴故棧道下谷俗謂千梁無柱孔明與兄瑾
言云前趙子龍退軍燒壊赤崕以北閣道縁谷一百餘
[013-32a]
里其閣梁一頭入山腹其一頭立柱於水中今水大而
急不可安柱此其窮極不可強也又曰頃大水㬥出赤
崖以南橋閣悉壊時趙子龍與鄧伯苖一戍赤崕屯田
一戍赤崕口但得縁崖與伯苖相聞而已此即褒斜道
一名石牛道子房燒絶者魏延先退而焚亦是道也後
修路者無復水中柱楊平關在漢中褒城縣西北與江
關白水闗為三蜀闗今在寧羌州類要馬鳴閣在利州
今保寧府廣平縣即秦葭萌地輿志昭化縣有馬鳴閣
[013-32b]
劍州有劍閣棧道褒城謂之連雲棧
郙閣李翕所修西峡閣道也 漢武都太守李翕建寜
五年立碑曽南豐跋辨永叔郙閣頌跋之失
西陽石陽 滿寵知呉必襲西陽西陽在黄岡縣東南
石陽故城在黄陂縣西呉征江夏圍石陽不克而還劉
表使黄祖于此築城鎮遏因名黄城鎮晉志魏文分汝
南立弋陽郡治西陽宋之光山縣也晉為弋陽郡治黄
州黄岡永嘉後始移西陽置故邾城上流五里輿地廣
[013-33a]
記黄岡本漢西陵地故今人多穪之而陸抗破步闡陸
遜所守之西陵則今之夷陵州也蜀分南郡立宜都呉
孫休分宜都立建平通典峽州楚夷陵魏武置臨江郡
蜀改宜都呉黄武元年破蜀改夷陵為西陵邾城在黄
岡東南百二十里呉克邾城使陸遜以三萬人城而守
之陶侃不肯分兵鎮邾城亦是一見庾亮以毛寳戍之
果敗
下溠戍鄧塞也 通典在隨州棗陽東南隋志漢東郡
[013-33b]
唐城縣西魏改㵐西為下溠莊四年楚除道梁溠營軍
臨隨注溠水在義陽厥縣西東南入鄖水今棗陽縣屬
襄陽府隨州屬徳安府義陽今信陽州也通典又云襄
陽三百里是魏馬圏鎮陳顯達攻圍不拔在鄧州穰縣
北鄧州即所穪沔北也楚豫連接分割易混王昶言屯
宛去襄三百里急不相赴遂從屯新野宋之穰縣此時
仍為新野縣屬南陽府南陽即宛也宛平聲春秋稱申
南陽今有唐縣古時唐縣大故漢兼下溠之地而今小
[013-34a]
耳唐近楚楚之重鎮在魯山魯山為襄蔽漢之堵陽今
之裕州汝州即楚之方城也魏時重樊郡縣志襄州臨
漢縣本漢鄧州古樊城也今襄陽府志古蹟現在仲山
甫之國也一曰鄧塞呉陸士衡稱下江漢之卒浮鄧塞
之舟是也曹操救樊駐軍摩陂摩陂在潁川郟縣宋之
潁昌府郟縣也智按宋潁昌是今開封之許州而郟縣
乃屬汝州
郇陽在鄖漢之間非順陽新陽也 漢中旬陽縣旬水
[013-34b]
南入沔酈商攻旬闗正義曰在金州金州後漢末為西
城郡魏改魏興申儀為太守屯洵口蘇秦所謂郇陽即
洵洵旬郇三字通徐廣以為順陽順陽在鄧州穰縣西
新野也索隠以為新陽新陽在蔡州真陽縣西南汝寜
也皆非也今漢中興安州魏之金州也楚與秦盟黄棘
秦復與楚上庸正義括地志云今房州竹山縣及金州
是項襄十九年割上庸漢北地予秦正義謂割金房均
三州及漢水之北今漢中府之石泉縣亦漢上庸也丁
[013-35a]
度云洵水在晉陽
涂唐今滁州也 涂音滁滁州也晉瑯琊王佃出滁中
即此地呉赤烏十三年作堂邑滁塘以淹北道漢堂邑
屬臨淮後漢屬廣陵九域志真州六合縣楚之棠邑也
今名瓦梁河晉咸和議作涂塘祖約曰棄我也太元四
年謝石師行師屯涂中
東陽不一 劉裕滅廣固築東陽城沈文秀守之而陷
即青州府治東城荀羡鎮下邳屯田東陽石鼈固是同
[013-35b]
名漢臨淮郡有東陽縣是也按即邳州今浙又有東陽
縣清河郡亦有東陽縣清河桓帝改甘陵唐之貝州宋
之恩州今恩縣屬東昌府左傳趙勝帥東陽之師以追
齊是也今廣平府清河縣屬唐貝州
散闗南北之界也 寳雞南二十里為大散闗和尚原
在焉山自西來即秦嶺一支不獨為秦蜀之界亦中國
南北之界也凡水在嶺南者南行通名曰江水在嶺北
者北行通名曰河朱子釋河亦曰北方流水之通名
[013-36a]
 
 
 
 
 
 
 
 
[013-36b]
 
 
 
 
 
 
 
 通雅卷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