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識遺 > 識遺 卷二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識遺卷二        宋 羅璧 撰
  擔頭上㸔花     經根人事作
  史闕文       子夏子思
  崛竒可味      寅正非夏
  改朔        厯代帝陵
  兩韓信非      三策中原
  川陜江河上游    子冠氏上
[002-1b]
  三大處置      大横
  十二州
   擔頭上㸔花
九師興而易道晦三傳作而春秋散齊韓毛鄭詩之
末也大戴小戴禮之衰也古經為後儒所斷者多矣
況去籍於周壊於秦雜於漢魏晉後儒惟鄭王諸
儒臆説是拘於是根本不立故魏鶴山云人須將三
代以前規模在胷次一一從聖經㸔來庶親到地位
[002-2a]
涉厯可以自得若只在諸儒脚下盤旋終不濟事緣
擔頭上㸔花終不若樹枝頭天然活精神也此語盖
為舍六經泥訓詁者發朱文公亦謂詩易之類多為
先儒穿鑿所壊使人不見當時立言本意人須是虛
心平氣於本文之下不要留一字先儒舊説及他是
何人所尊所敬所憎所惡一切閣置惟本文本意是
求則聖賢之指得矣皆自亂經學以先入之説汨之
也今人學文者不參六經而拾韓栁歐蘇之緒餘
[002-2b]
筆史者不本春秋而希馬遷班固之近似賦詩者不能
三百篇離騷之雅奥而唐人章句之是尋故皆只襲古
人脚迹不能專門名家者此也近時蜀士董君可曰
文字用事要去元出處推究不可只扯拽他人見事
來使譬如賈物出産處得來既可擇其美惡又可兼
貨並畜若只他人擔上販來不惟美惡不辨亦得少而
售狹矣姑即莊子大鵬事言之就全篇討究則知鯤
以魚大而化鵬鵬徙南溟曰天池擊水三千里去以六
[002-3a]
月息摶扶揺羊角之風來蜩鳩斥鷃之笑出齊諧志怪
之書是多少曲折筆端自然活動若見他人用大鵬事
已亦從而大之則事狹而意促矣此亦不欲擔頭上㸔
花也
   經根人事作
司馬遷謂古人有激而作書曰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
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作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孫子臏脚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𫝊呂覽韓非囚秦説
[002-3b]
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遷罹腐刑故
有此言即其言推之太康失邦而五子作歌太甲不眀
而伊尹有訓三監亂周而周公作誥孟子不遇齊梁患
楊墨而述七篇仲舒劉向下獄而著説苑新序繁露玉
杯等書栁子厚劉禹錫李白杜甫皆崎嶇厄塞發為詩
章遷之言信而有證也然考六經語孟皆根人事作周
易著吉凶悔吝之理春秋録是非善惡之迹毛詩載政
教美刺之亂尚書推唐虞三代之懿禮記威儀之詳備
[002-4a]
周禮制度之纎悉論語立身行已之大方孟子發明王
道之極致無有空言者所謂補治道而為經豈専舒憂
洩憤之為哉
   史闕文
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寅邵康節十二㑹謂氣運
至子方有天未有地至丑方有地未有人至寅方有人
三代皆即天地人始處建正當堯時在已今在未到戌
當人物都消盡經世書以十二萬四千五百年/為一會自開闢至堯正當中数詳此則
[002-4b]
戌亥子丑乃古今一日之夜實天地混沌閉塞之時堯
至宋歴三時凡三千餘年上此寅至巳歴四時當幾五
千年但孔子書斷自唐虞茫昧者不究詰後儒因只據
聖經為説史家雖上及三皇然皆裒取後人僻書雜𫝊
而成之非真有得於當時事實也但以康節堯舜上猶
有四時説推來帝皇前世代綿歴如莊子叙伏羲上猶
十一氏鄭𤣥六藝論譙周古史皇甫謐帝王世紀羅泌
路史及廣雅皆述伏羲前帝王數十百氏年踰數萬所
[002-5a]
謂肇自伏羲特就其所推者言之爾又以易繫參之伏
羲黄帝堯舜以來之制作十三卦皆云盖取則離渙豫
隨等卦伏羲前有矣卦畫不専伏羲始也司馬遷史記
劉道原通鑑外紀又皆遺伏羲只斷自黄帝始不思周
易萬世文字之祖經秦火獨完備者也大𫝊言伏羲氏
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黄帝堯舜氏作叙三五𫝊次甚
明二史不然故東漢張衡近代朱文公皆咎遷春秋不
王吳楚以尊周室所以嚴正偽之辨也後世史官徒知
[002-5b]
狥編年之説周史厲王流彘之後繫之共和者十四年
而周統中絶遷固漢史惠帝崩紀呂后為政者八年歐
陽公厠武后於唐本紀司馬温公黜蜀帝魏皆拘於編
年説也定奪於文公綱目然後正偽分而統紀明豈史
氏𤨏𤨏之見哉但秦後項梁與諸侯共立楚懐王孫心
為義帝當時合書義帝為正統然後繼以漢王莽簒漢
漢史為新者十八年張衡謂時漢元后猶存只當為元
后本紀編年月紀災祥而莽簒事第著之莽本𫝊更始
[002-6a]
居位光武嘗為之將後始即真則光武初亦當以更始
為正文公綱目俱不與以漢昭烈之例豈以其君人之
道有未足耶
   子夏子思
司馬温公通鑑著魏文侯師卜子夏於周威烈王二十
三年來歴本戰國策以史記考之子夏少孔子四十四
嵗則子夏乃周敬王十二年魯定公二年生孔子卒周
敬王四十一年魯哀公十六年實七十三嵗子夏時二十
[002-6b]
九嵗後十一年魯哀公卒繼元王九年貞定王二十八
年考王十六年威烈王二十三年子夏當一百一十六
嵗五王更代之際年有重疊不過差之三四年如史記
則子夏當威烈王二十三年亦百零四嵗孔子既沒子
夏已有老西河之説但不知果得如許嵗數否桞子厚
論孔子弟子曽參最少曽子之死孔子弟子略無存者
論語出於有子曽子門人已有曽子啓手足之事則子
夏死曽子先矣通鑑書周命三晉為諸侯於威烈王二
[002-7a]
十年魏之始侯文侯斯也或子夏無如許嵗數温公以
師子夏為文侯美事繋之然當加初字以著其始史記
世家曰盗殺晉幽公魏斯立其子烈公烈公立十九年
始命三晉為侯則師子夏未必魏斯既侯以後事也通
鑑又著子思言衞侯事於周安王二十五年來歴本孔
叢子時去孔子卒一百一十二年伯魚先孔子卒五年
缺/ 伯魚最末年言衞侯事時亦已一百一十七年
凡此疑皆往事追書之但温公缺/  某年必有實據
[002-7b]
   崛竒可味
駢儷貴整散文忌律各有當也尚書禹貢叙九州地理
之分畫山水之離合物産之參差貢賦之髙下功力之
作止鋪叙随之而異更不淆雜顧命叙成王導揚之語
儀文之列去之千百載而讀者尋文可辨此千古文章
之妙故東坡嘗推禹貢曽子固諭后山學文且讀顧命
周禮文字之竒不一而狀物最精内饔曰牛夜鳴則庮
羊泠毛而毳羶犬赤股而躁臊鳥皫色而沙鳴貍音/爵
[002-8a]
盲眡而交睫腥馬黑脊而般臂螻六者各物之病與臭
也郤行仄行連行紆行蚓蠏魚蛇之行各態也以脰鳴
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胷鳴者
物之鳴各處也厚唇弇口出目短耳大胷燿後大體短
脰與夫鋭喙决吻數目顅脰小體騫腹等語臝羽之屬
各形也皆隨其異而筆之又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
而則必撥爾而怒茍撥爾而怒則於任重宜爪不深目
不出鱗之而不作則必頽爾如委茍頽爾如委加任
[002-8b]
焉必將廢措狀飛走翕張之勢缺/   力輕重可以
想見此猶有形狀可寫也若無形無影之聲模寫最難
禮記樂記曰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槀木倨中矩
句中鈎纍纍乎端如貫珠何啻親聆其抑揚高下之聲
後來昌黎聽琴等作雖寫此而費辭矣經後文字之竒
推莊子大木異竅穴之衆聲天籟變為八聲之妙至厲
風濟則衆竅為虚一語又自有聲入無聲乃古人狀物
之至叙物之逓逓相生曰種有幾得水則為㡭得水土
[002-9a]
之際則為鼃蠙之衣生於陵屯則為陵舄得欝棲為烏
足烏足之根為蠐螬其葉為蝴蝶蝴蝶胥也化為蟲生
竈下其狀若脱其名為鴝掇鴝掇千日為鳥鳥之名曰
乾餘骨乾餘骨之沬為斯彌斯彌為食醯頥輅生乎食醯黄
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箰乆竹生青
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人又反入於機物生凡十
八變而句法十五易妥律中雜屈曲是以其語可味後
人以東西南北行文者甚多平鋪直叙外更無委曲東
[002-9b]
坡獨不然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逺若近庶幾有
隠君子乎而其東則盧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
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威之功烈猶有存者北俯
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弔其不終鋪叙四顧而
文法四易味其語殆非一索可竭也後來如洪景盧文
多尚此記馬遂良怡齋曰方吾家居入怡顔以事父母
出怡色以與兄弟處暇時讀書以怡吾心食與口怡寢
與體怡叙五怡事而句四易又養拙堂記曰人必有所
[002-10a]
養以直養氣以蒙養正以智養怡以寡欲養心以静養
正以義方養子以善養民以學養士以法制養兵以節
養財養木於山養禾於田養牛羊於牢養雞於塒養魚
於淵養龍於江湖養萬物於天地由書契以來亘古今
之理具是矣一失所養則位養驕勢養敖侮養高酒食
養四體養姦以誇養盗以竊養虎以貽害養稂莠以蠧
苗養蟣蝨以蕃瘙養癰疽以戕身反正偹論養字之義
文亦四變又短中攙長皆懼其律也景盧如此甚多姑
[002-10b]
録一二以見前輩文法
   寅正非夏
易曰帝出乎震震東方之卦其行為木建朔合從寅始
堯以中星定四時尚書二月五月巡東南八月十一月
巡西朔皆寅正仲月故孔安國王肅皆謂自夏之前建
缺/ 月劉道原通鑑外紀因書禹即位仍有虞以建
寅為嵗首書湯即位乃改正朔缺/    非専夏正
也孔子曰行夏之時曰吾得夏時焉盖就三代比較言
[002-11a]
之非推本而言之後商建丑周建子秦建亥漢興因秦
至武帝太初元年始復用建寅為嵗首而寅遂不改朱/文
公曰孔子取夏正以陰陽之氣終始著明也盖子月雖/一陽生時則陽氣未出於地寅則陽出地上而温厚之
氣從此始巳月六陽雖偹而温厚之氣未終至未月復/窮而温厚之氣始盡五月一陰生時則陰氣末出於地
申則陰出地上而嚴凝之氣從此始亥月六陰雖偹而/嚴凝之氣未終至丑月冬窮而嚴凝之氣始盡盖地中
之氣難見地上之氣可騐夫子所以取寅正也但/自子亥為日一周日以子始嵗以寅始亦有可議
   改朔
三代建正大抵改朔後人不深考遂謂并改月號王肅/謂古
[002-11b]
厯遭戰國/及秦而失夫月改則二月紊其經時改則四時易其位
月可强改時有定序可改乎余以經求之無缺/ 正尚
書舜二月五月巡東南八月十一月巡西朔隨四仲月
以巡方月何嘗改缺/ 以正仲冬曰平在朔易朔北方
訓盡也萬物至此盡而復蘇蘇則皆當改易則嵗一周
之理也是猶曰未有子丑寅建正之説若商以丑為正
曰惟元祀十有二月商謂缺/  太甲嗣位改元而稱
十二月為首其後桐宮服闋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亳
[002-12a]
告新君始亦曰惟三祀十有二月朔月不改也或疑伊/訓序稱
太甲元年又曰三年復歸于亳/不知序作於周世所以年異祀又曰服田力穡乃亦有
秋時亦不改也周建子書亦曰/秋大熟未穫周以子為正毛詩稱首
嵗雖曰一之日然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之後繼之
曰無衣無褐何以卒嵗則未嘗不以十二月為嵗終又
十月蟋蟀之後言曰為改嵗則嵗雖改而十月之號不
改也至四月維夏六月徂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八月
其穫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一與今之氣序合亦不
[002-12b]
改時也周禮大司徒曰正月之吉始和中春詔内外命
婦始𧖟于北郊上春詔王后六宫之人生穜稑之種正
嵗十二月斬氷賈公彦釋正嵗是夏正月若徇周建子/即今十月氷未堅不得斬之以此推之
諸言正嵗/皆建寅月籥章於仲春仲秋逆暑逆寒司裘於仲秋季
秋獻裘與夫春蒐夏苗秋獮冬狩春祠夏禴秋甞冬烝
賈釋周禮祭祀/田獵皆用夏正亦與今之氣序合不曰子正而改也禮
記月令所紀四時亦皆夏正漢魯恭謂書出秦呂不韋
而實周世書所據皆夏正改者惟服色犧牲名號器械
[002-13a]
而已此猶以秦焚之前論若秦焚後史最可證史記書
秦改年始朝賀皆十月朔秦以建亥為正故秦史書年
之下皆首書十月漢書文頴觧云周火徳秦以水承火
建亥之月水得位故以為嵗首此亦為改朔不改月之
證又秦厯應置閏者皆在嵗末左𫝊歸餘於終之義也
史記及漢書凡未改秦厯之前屢書後九月盖閏月在
嵗終也顔師古謂不然則徑謂之十月矣此又可見秦
以九月為嵗終也月令曰季秋之月合諸侯制百縣為/來嵗受朔日秦建亥戌月言為來嵗
[002-13b]
受朔又可見月/令秦世書也胡文定公引商書元祀十有二月及漢
史建正之下即書冬十月明周改正不改月朱文公謂
杜元凱後序載汲冡竹書皆古昔史記以建寅為嵗首
又嘗曰改月者後王之彌文不改時者天時不可改獨
疑孟子七八月之間旱為建午建未之月及十二月輿
梁成之語於是門人問答多曰闕疑但春秋建正伊川
以為只周正建子月非春而書春則夫子行夏時之意
胡文定傳春秋皆建子正且曰夫子以夏時冠周月垂
[002-14a]
法後世以周正紀事示無其位不敢専余以春秋𫝊本
文考之則又不然蜀士王容谿嘗著説曰周果以建子
為正時月與之俱改則春秋何以書春三月己亥焚咸
丘乎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乎秋八月公及戎盟于唐
乎十二月祭伯來乎凡此紀四序皆合寅正/可見夫子只用夏時杜預注乃
曰四月夏二月七月夏五月秋乃今之夏冬乃今之秋
夫月可改也時可改乎又隱三年𫝊書四月鄭祭足帥
師取温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四月取麥秋取禾夏時
[002-14b]
明矣杜預乃訓取為芟踐以附會周正之説隠九年經
書三月庚申大雨雪三月當五陽之月而大雪書之非
時也杜預乃謂夏之正月正月有雪亦豈異哉經又書
秋大水無麥苗秋種麥生苗水忽漂之記異也杜預注
五月謂之秋漂殺熟麥及五榖之苗經言麥苗而預言
五穀之苗不知四月小滿麥已登場五月又安有麦之
可漂耶桓八年春正月乙卯烝烝冬祭春而烝非時也
杜預注夏之仲月威四年經書正月公狩于郎冬獵曰
[002-15a]
狩書之正月重公失狩也而左氏曰時禮也大率左氏
杜氏把持周正之説故每牽合周時亦有知經用夏正
處甚多不知何前後反覆如此余謂堯命羲和敬授人
時𤾉谷南郊昧谷幽都定之方中出日納日占之昏旦
東作南訛西成朔易測之時氣日中永短齊之晷刻鳥
火虚昴定之中星析因夷隩察之民事孳革毨氄騐之物
𩔖然後中氣定而四序正此其氣序不差雖巧厯莫違
杜預乃移易四序以附會周正豈理也哉後世魏景初/復建丑唐載
[002-15b]
復建子未幾俱復寅正/盖氣序不可得而移者
   歴代帝陵
西漢劉向疏曰黄帝葬橋山堯葬濟陰丘壠皆卧葬典
甚微舜葬蒼梧二妃不從葬蒼梧之説見禮記與竹書/然孟子先秦古書云舜生於
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鳴條衛晉地實今河中府安/邑無緣葬蒼梧况蒼梧在堯五服外虞夏為荒服之境
或曰陟方乃死不知舜享年百有餘嵗晚乃𫝊位於禹/十七年而後崩則巡狩晚當為禹舜未必耄年猶任奔
走也考河中紀地有舜墓疑象/封有庳正今道州或象冢也禹葬會稽不改其兆殷
湯無葬處崔駟薛瓚言湯冡在濟陰亳縣皇覽云在亳/城北缺 在梁國蒙縣北薄伐城中漢書
[002-16a]
湯冡𨽻扶風縣湯冡/數出何言無處耶文武周公葬於畢秦穆公葬雍槖
泉祈年館缺/樗里子葬於武庫皆缺/ 隴之處惠文武
昭襄五王皆大作丘隴多其瘞藏後盡發掘始皇葬驪
山墳髙五十丈周廻五里餘石槨為逰館人膏為燈油
水銀為江海黄金為鳬鴈珍寳之藏機械巧變不可勝
載又多殺宮人埋工匠其後項籍焚毁宮宇繼以發掘
餘空藏牧兒亡羊其中持火索羊遺火燒其捾夫死者
無終窮而國家有廢興明君智士逺慮無窮故甘薄葬
[002-16b]
之誠乃奉安之道也余按周禮言天子之䘮歛用珪璋
璧琮璜琥皆為渠眉鄭司農注開渠為眉令汙得流去
也鄭𤣥注渠眉玉飾之溝堟也以組聨六玉溝堟中以
斂尸珪在左璋在首琮在右璜在坭璧在背琥在腹漢
舊儀曰帝崩唅以珠纒以緹繒十二重以玉為䙱妃鋀
狀連縫以黄金縷腰以下玉為押長一尺二寸半下至
足亦縫以黄金縷陵制用地七頃方中用地一頃深十
三丈堂壇髙三丈墳髙十二丈皇覽曰漢家之葬方中
[002-17a]
百歩已穿築為方城開四門容大車六馬錯渾雜物東
漢禮儀志紀載甚備具言藏明器數目笥八甕三甒二/瓦鐙一彤弓一
彤矢八巵八甗八豆八籩八酒壺八槃匜几杖各一盆/一鍾磬各十六鼓四簫四塤箎笙祝敔琴瑟竽筑坎侯
干戈笮甲胄各一輓車九乘芻靈三十六瓦缶二瓦釡/二瓦甑一瓦鼎十二匏杓三瓦豋九瓦大杯十六小杯
三十瓦飯槃/十瓦酒尊二後王彌文益甚且持不以天下儉其親之
説周禮漢制未必餘也經王莽亂赤眉發前漢諸陵其
玉匣斂者率如生呂后至遭汙辱獨覇陵完光武美文
帝之儉東都首以薄葬送終令陵但逺流水與丘隴同
[002-17b]
明帝亦然然古今注載光武陵制山方三百二十歩高
六十餘丈垣四出丹墨門寢殿鍾虡皆在周垣内隄封
十二頃五十七畆八十五歩明章以下陵制不甚相逺
遭董卓亂呂布盡發諸陵取珍寳觧金縷探含璣魏文
帝懲之故終制曰世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䘮
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燒取玉匣金縷尸骸殆
盡是古焚烙之刑也豈不痛哉呂不韋生戰國末言荆
齊燕宋中山韓趙魏自此以下亡國不可勝數其大墓
[002-18a]
無不掘者故呂氏春秋曰知生者不以物害生知死者
不以財害死凡生必有死孝子重其親故有送終之義
葬者藏也以生人之心為之慮則死莫若無動莫如無
利又曰死者彌乆則生者彌踈彌踈則守者彌怠而藏
器如故理勢必掘今有銘墓曰此中有金寳不可掘也
而為之闕庭以自表何以異彼哉又曰欲利而反害之
欲安而反危之孔子止季孫以璠璵斂為無窮慮也司
馬遷史記貨殖傳田叔以掘冡致富大槩䘮亂之後民
[002-18b]
無生業國典復隳而名丘大墓雄麗自競豈達幽冥哉
唐世十八陵五代周高祖西征見無不發者按温韜/發唐陵
遺令世宗曰我死當以紙衣葬宋興藝祖詔諸道檢校
前代帝陵各製禮衣一副常衣一襲具棺槨缺/ 於是
西京鳳翔雍耀等州奏周文武成康秦始皇漢髙祖文
景武元成哀七帝後漢宣帝西魏文帝後周太祖文帝
唐高祖太宗肅代徳順文武宣懿僖昭十二宗凡二十
八陵並曽經開發容齋五筆辨諸陵地理異正/史又漢文陵㨿所書後亦發宋藝祖
[002-19a]
至哲宗七陵葬西洛靖康之變亦皆不免紹興中宗臣
士㒟同張燾往省燾歸奏高宗曰願陛下萬世無忘此
賊時惟昭陵無恙哲宗猶暴骨初樞宻樓炤同往炤歸
述昭陵之制曰陵因平岡種柏成道周以棖橘闕閣樓
觀環之神闗内列石人羊虎駞馬等像神台三層髙二
丈俱植柏下廣十五為水道有五大門門外石人對立
其號下宮者乃酌獻之地餘陵皆然昔人謂葬金玉而
墳是為盗標識其處帝陵不加標識猶將慮盗况闕觀
[002-19b]
環之乎下是官庶刻銘勒誌亦未免有類金玉之標識
劉向曰丘隴彌髙宮廟彌麗發掘彌速要之葬也者藏
也藏也者欲人之不得見也安事外飾以為身累乎漢/武
曰古帝王之葬不使人知其處孔子曰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
尺則墳乃是孔子始按墓是葬/塋墳則封土爾雅曰墳高也
   兩韓信非
司馬遷班固漢史韓信傳贊中皆稱兩韓信據其説韓
王古韓國之後項羽殺其父成復立信為韓王都晉陽
[002-20a]
與淮陰侯韓信不同劉知幾史通闢遷固之繆曰韓王
名信都古韓國後姓姬則名信都者非姓韓亦不單名
信二史不别姬韓兩姓且失韓王名信都字遂與淮陰
侯韓信無辨余考班馬誤姬為韓誠如劉説但謂韓王
名信都劉知幾亦差按王充潛夫姓氏論云沛公起張
良屬焉沛公使韓信略定韓地立横陽君成為韓王而
拜良為信都又曰信都者司徒也或為勝徒漢功臣表
云張良以廐將從起下邳以韓申都下韓楚漢春秋
[002-20b]
作信都信音申史記亦作韓申徒良𫝊直作韓司徒盖
信都申徒昔賢謂司徒之聲轉然則信都乃張良官名
即非韓王名知幾之説亦未免繆何班馬責乎
   三策中原
周公瑾勝曹操於赤壁進計孫權乞由蜀結韓遂馬超
於闗中時超遂反/操於闗中還由襄陽取宛洛北方可圖也諸葛
孔明説先主亦曰天下有變命一上將將荆州之衆向
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秦川闗中/别號二説皆欲由
[002-21a]
闗以搗魏之裏由襄以制魏之表使之腹背受敵則中
原可舉公瑾謀之不及行孔明行之不及竟又公瑾之
謀蜀非吳有孔明舉事荆非蜀有所以罔功宋南渡張
徳逺出帥川陜實祖周葛遺策全有吳蜀又孫劉所無
而竟如是可見興廢有天善乎誠齋之言曰天與時相
遭則以百敗之漢髙取百勝之項羽天與時相違則以
諸葛之雄傑熟視孱弱之曹丕
   川陜江河上游
[002-21b]
昔人謂川陜繫南北重輕盖其勢各占天下上游得之
則可順流收下流之利黄河南注永興秦鳳實居其上
故據陜則可順黄河之險下漢之險下瞰吳楚而取中
原也易張徳逺圖復宋祚首身任川陜計盖出此而以
富平一跌棄之豈知公之所以勝者哉
   子冠氏上
子者男子通稱孔子大聖孟子大賢例只稱子孔子復
號夫子者邢昺孝經䟽云孔子嘗為魯國大夫故弟子
[002-22a]
連官稱尊之以别餘人也後之尊師者因例曰夫子近
時朱文公稱周程特曰子周子子程子復於姓上繫子
按公羊𫝊曰子沈子子公羊子子司馬子何休釋云加
子姓上名其為師也若非師而但有徳者不以子冠氏
上朱子於周程盖師尊之
   三大處置
漢初病於諸侯强大主父偃建分王諸侯子弟之説諸
侯遂弱唐衰病於藩鎮跋扈趙普建收其精兵制其錢
[002-22b]
穀之計藩鎮遂消宋南渡息兵張韓劉岳擁兵方面不
釋秦檜各除樞宻使召之由是兵權去手偃之説賈誼
發之普之説烏重𦙍發之檜之策范同言之但偃普忠
謀檜則姦謀也
   大横
二禮灼龜之法卜人占坼漢文入立卜兆曰大横庚庚
余為天王應劭注龜文正横也而横所以吉之義未詳
按占人賈氏疏云灼龜灼其腹骨近足高處占其坼兆
[002-23a]
直向背為木直下向足為水斜向背為火斜向下為金
横者為土朱文公觧易因謂漢文兆得横木得土也所
以吉
   十二州
黄帝畫野分州封域不經見漢書地理志統言得百里
之國萬區史紀黄帝土地東至海西至空桐南至江北逐熏
鬻封域皆九州内舜肇十二州孔安國傳書謂析青為
營析冀為幽并鄭氏因疑析青析冀之説謂王制言四
[002-23b]
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七十里之
國六十五十里之國百有二十此時井地法行州有定
域國有定制不可得而増減者也今曰析青為營析冀
為幽并則二州地削於七州古制紊矣况冀為天子之
都豈可削哉先儒謂王制言國與五經背馳難盡慿但/冀為王畿乃制度所當先定者不應泛然
在可増可/削之列或者九州外别建營并幽三州且流共工於
幽州正以罪人屏之荒服外之窮處若析冀為幽則近
在王畿何取為流竄哉今按書正文幽州之州從洲左
[002-24a]
傳叙四㓙投之四裔裔逺也逺則非近冀之幽矣况流
四㐫在治水前時未析營并幽無幽州之名孔氏書疏
著鄒衍説曰中國於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一爾中國名
赤縣内有九州禹所叙是也中國外如赤縣者亦有九
漢書顔師古注亦謂九州外别有營并幽三州余謂天/下之𫝊
乆矣竟莫究三州所在故疑二説荒誕但地鏡書括地/著地中脊曰崑崙其東南方曰神州賈氏禮疏曰崑崙
在西北别統九州其神州東南一州至禹分為九又曰/神農上有大九州曰桂州神州之類今惟有神州分為
九後漢書注崑崙在肅州酒泉縣西南地之中也博物/志崑崙赤水出其東南陬河水出其東北陬黑水出其
[002-24b]
西北陬刺水出其西南陬河水入東海三水入南海山/海經曰崑崙有五水環其墟其東南流為中國河朱文
公曰地形猶饅頭崑崙山猶揚尖處其水四分合以山/勢求之黄河始崑崙瀉入中國不應偏居一隅三隅亦
有水焉據禹貢導山導河導江皆始於西則中國特崑/崙一面九州外之州必有無限不特營并幽之名也
𫝊記言人皇兄弟九人掌九州共工氏覇九州帝嚳制九
州則九州古地益為十二則始舜禹平水復仍為九故
商以來但言九圍九有周禮職方氏亦只列九州鄒衍/言水
中可居曰洲堯遭洪水地之高可居者有九故州以洲/名古州惟十有二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名遂次於洲
十二州非古制明矣但析九為十二不無紊井制之疑
[002-25a]
意黄帝肇封地之廣容有封制未盡者舜因其隙復創
三州故三州與九州並列不盡九州析也鄭疑盖拘孔
𫝊若王制難慿亦謂以今九州幅員計之百里七十里
五十里之國須數十倍建置可也豈三十六十百二十
國之所能限哉王制盖又拘地方千里之論若流共工
於幽州盖為北裔水居之洲近冀之幽非也
 
 
[002-25b]
 
 
 
 
 
 
 
 識遺卷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