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識遺 > 識遺 卷一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識遺卷一        宋 羅璧 撰
余舊為册記凡經𫝊所得家庭所講師友所聞莫不筆
識以備遺忘嵗乆成帙追憶舊牘間於是編有考暇日
因剔繁纂要萃為一書曰識遺庶幾往者之筆力不徒
爾嘿畊羅璧子蒼甫
  成書得書難     經題籖
  筆史        孔子師
[001-1b]
  文繁省       書史訛名
  雉釋文       孔門多才
  孔子諱魯      理根本
  曹參不伐      有國二權
  孟子談王      十六相四㐫
  姬周姓
   成書得書難
易更四聖而始備書厯二千餘年存者僅五十八篇詩
[001-2a]
之刪也夫子十取其一春秋魯史之名記者非一人其
後夫子修之左氏𫝊之又其後劉歆杜預合經𫝊而一
之然後經以𫝊明事以類著經之成亦難矣周衰極文
之世晉韓宣子適魯然後見易象與春秋吳季札聘上
國始聞詩之風雅頌楚獨有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
八索九丘士生其時得全見六經者無幾商頌至正考
父纔得十二篇於周太師孔子周旋把宋間欲究夏
商遺禮而不得劉歆言漢經秦火書惟有易至孝
[001-2b]
文時伏生始口授尚書孝武時壁出者皆朽腐散絶
詩之萌或𫝊雅或𫝊頌合而成詩其後得書二十篇
以為尚書大𫝊謂為不𫝊春秋唐孔頴達曰劉向班
固劉歆賈逵馬融鄭𤣥服䖍杜預皆不曾見今尚書
建安蔡氏謂揚雄亦未見尚書余按書出孔壁者皆科/斗文字凡二十五篇漢
號古文出伏生口授者三十四篇其後夏侯勝等𫝊之/洛陽石經刻之漢號今文孔壁初出孔安國上之官承
詔總為五十八篇著𫝊𫝊成會國有巫蠱事不獲上壁/書復堙行於漢者伏生三十四篇而已故壁書世儒多
不見後有張覇者習聞書五十八篇之説偽造二十五/篇足伏書為五十八篇缺 緯曹起覇弋釣其
[001-3a]
中後鄭𤣥注書依用之因多乖異晉興壁書漸出至梅/賾為豫章内史全得孔書盡上之官為施行壁書方大
𫝊猶缺舜典江左蕭齊建武四年姚方興始獻舜典孔/𫝊五十八篇始備隋開皇間始流河朔詳見書疏但漢
武至前晉幾五百餘年間歆向父子披羣書甚精不應/孔書皆不𫝊直逮晉始得之故或者亦疑梅賾之偽
楊誠齋序易曰韓起聘魯見易象而喜然起之所見者
羲文之易而已非夫子之易也今乃得見起之所未見
子貢在三千七十之中嘗嘆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
得而聞今夫子之易性與天道之言也乃得聞子貢之
所不聞其述古人不得多書而讀之備矣韓栁未出歐
[001-3b]
陽公得韓文六卷於漢東李堯輔弊箧中脱落顛倒
無次序乞歸讀之後官洛陽與尹師魯補綴方成全
書穆伯長叙栁文謂栁初不全見於世亡字失句闕墜
為甚凡用力二紀文始成定今讀韓栁者未必察也
司馬溫公進資治通鑑表曰臣之精力盡在此書又
與宋次道書曰光自到洛之日專以修資治通鑑為
事於今六年僅了得晉宋齊梁陳隋六代奏御唐文
字尤多缺/范夢得將諸書年月編次為草卷每四丈
[001-4a]
截為一卷自課三日刪一卷有事故妨廢以夜補日
自前秋始刪到今已二百餘卷纔至大厯末年向後卷
數增倍於此共計不減六缺/ 更須三年方可粗成編
文須細刪所存不過數十卷而已公閒居洛十五年朝
廷許開局自隨辟官授廩命史給札故成此書使無如
許嵗月及官主其上未必成也蔡氏云古書自篆籀變
而為𨽻竹簡變而為縑素縑素變而為紙紙變而為模
印模印便而書益輕後生童子習見以為常與器物等
[001-4b]
藏之者祗觀美而已余謂書少而世不知讀固可恨書
多而世不知重尤可恨也唐末書猶未有模印多是𫝊
寫故古人書不多而精審作冊亦不解線縫只疊紙成
卷後以幅紙槩黏之猶今佛/老經其後稍作冊子後唐明宗
長興二年宰相馮道李愚始令國子監田敏校六經板
行之世方知鐫甚便宋興治平以前猶禁擅鐫必須申
請國子監熙寧後方盡弛此禁然則士生於後者何其
幸也
[001-5a]
   經題籖
題籖經目雖小節古人亦審朱文公見題伊川易𫝊者
謂題周易程氏𫝊方是盖後𫝊先經得尊經之意且言
漢晉諸儒經注皆如此余按古𫝊春秋者三家而曰春/秋左氏𫝊春秋公羊𫝊春秋穀
梁𫝊皆先/春秋經但先儒又有大名居下之説大名易詩書禮
𫝊是也易以文王序加周字周岐陽地名姬先代所封/詩曰周原膴膴是也後為
代號因/以名易書以上古書加尚字孔壁只得虞夏商周之書/孔安國序書伏生之下經
曰以其丄古之書謂之/尚書則尚字伏生加詩以毛萇𫝊加毛字傳詩者初/四家曰齊
[001-5b]
魯毛韓今之詩𫝊自漢博士毛/萇因目詩曰毛詩以别三家禮述周制加周字禮出/劉歆
題周/必歆𫝊以左氏作加左字以别公榖/未詳所始後來班固漢書陳
壽三國志皆大名居下取法於經也若伏羲始畫八卦
重為六十四卦鄭𤣥以為神農孫盛以為夏禹史遷以
為文王惟王弼孔頴達以為伏羲自重盖説卦曰昔者
聖人之作易也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伏羲
作易之人已言兼三畫六而成卦則重卦伏羲無疑也
但上繫言伏羲以來之制作十三卦皆云盖取則卦名
[001-6a]
伏羲前已有矣矧畫前有易理且素具乎况於伏羲前
言易皆泛曰聖人盖有深意董淑嘗面問朱文公以卦
設名之始公答以無所考 詩名之説或謂國史或謂
子夏毛萇而書金縢曰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
則詩名乃作者自定至分為風雅頌説者以為始於孔
子自衞反魯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不知吳季札聘魯在
孔子未反魯之先而魯太師已為札歌風歌雅歌頌則
夫子乃正衰周之僭禮樂者爾周禮雖有太師摯六詩之
[001-6b]
説然先儒謂禮出劉歆則六詩安知非後世依倣而托
之者余按魯駉詩序曰於是季孫行父請命於周而史
克作是頌禮記曰人不能無亂先王耻其亂故制雅頌
之聲以道之史記曰微子過殷墟而作雅觀此則雅頌
亦作者自别也 孔子序書以置篇端始孔安國 左
𫝊春秋初各一書後劉歆治左傳始取傳文解經晉杜
預註左傳復分經之年與𫝊之年相附於是春秋左傳
二書合為一因𫝊解經事見歆傳左𫝊春秋合為一見
[001-7a]
杜預左𫝊序
   筆史
范蔚宗東漢黄憲𫝊述諸人敬慕之説而憲之美無可
尋至今讀者欽其賢慕其器唐史於房杜觧善謀善斷
外事迹亦不多見但王魏善諫英衞善兵例推為房杜
功項羽殘暴班固書之曰羽西屠咸陽曰所過無不殘
滅曰嘗攻襄城無噍類語不激而羽之暴十分著露此
史筆之妙至於叙列人物𫝊褒之者贊貶之贊稱美者
[001-7b]
𫝊無載按史著贊始遷固實法左傳左𫝊每於事終斷/以仲尼曰孔子曰君子曰故遷固法而為贊史
臣曰太史公曰/臣某曰之類盖人非堯舜安能盡美作史之道當爾
勸懲之意因寓焉蘇老泉曰馬遷𫝊㢘頗本傳不載其
議閼與之失而見於趙奢𫝊𫝊酈食其本𫝊不載其謀
撓楚權之繆而載之留侯𫝊𫝊周勃本𫝊不載其汗出
沾背之耻而載之王陵傳𫝊董仲舒本𫝊不載其和親
之疏而載之匈奴𫝊盖四臣若功十而過一不欲因一
以疵十乃與善之意也論蘇秦曰其智過人論北宮伯
[001-8a]
子愛人長者班固贊張湯曰推賢揚善盖四人者過十
而功一併其一者廢之是塞人自新之路而堅其肆惡
之心懲惡不已甚乎後之讀者寧復識哉
   孔子師
孔子師老聃之説肇於莊子莊子師老子故其著書譏
侮古今聖賢獨推老子甚至假借孔子言語譽之後來
漢儒輯禮記承其言曰聞諸老聃司馬遷史記老子傳
復増許多老子訓誨孔子言語孔鮒作家語著孔子事
[001-8b]
實因據以為證家語後有晉王肅/所加故益難據信由是益堅後學之信
不知莊子一書多駕空寓言時去孔子未逺知天下崇
信其學故託言世之最重者尊其師庶幾聃之道益隆
此莊子抑孔子尊老子之迹也後儒不察禮記家語史
記出莊子後見孔子萬世師表不應禮樂無所自來而
問禮老聃一語又備見諸書未詳始自莊子不知老子
之教主於清浄無為其著書厭薄禮樂曰禮者忠信之
薄而亂之首也莊子𫝊其學從而有掊斗折衡攘棄仁
[001-9a]
義焚符破璽絶聖棄知等論則聃之學何禮之可問耶
太史公謂道家以虛無為本因循為用有法無法有度
無度故後之宗者蕩棄禮法蓬首垢面䘮酒弔肉晉代
可證已豈有以禮訓孔子而朂其徒則廢棄耶孔子於
人之有善若管仲之仁子産之惠皆亟稱不暇豈有聃
其師而故沒之耶故愚謂莊子寓言無疑余嘗謂孔子
師表蓋推周公彼其夢想猶冀見之孟子去孔子未逺
且曾思之傳最的論孔子派接不過文武周公使孔子
[001-9b]
果師聃於莊子輩爾聃缺/  非莊子述而傳之足矣
何必假孔子言明之此其借孔子尊師可見也後之衞
道者缺/ 孔子分説未以寓言及尊師之意照破莊子
之妄爾若孔子從聃之事莊子外篇著聃為周藏史藏
史書所或者聃所職多書孔子因往問聃焉容有此理
不然魯論何無一言及聃而聃之禮何不盡傳其後而
甘為棄名檢蕩禮教之罪人耶東坡嘗謂莊子雖排孔
子實尊孔子書末叙百家之學興曰譬如耳目鼻口各
[001-10a]
有所明而不能相通故墨翟禽滑釐彭蒙田駢慎到闗
尹老聃以至莊周皆列叙名之至鄒魯之士搢紳先生
其在詩書禮樂多能明之則推而不敢斥此又可見莊
子前之推老聃者借孔子也余舊輯素王事記只據諸/書纂集未暇辨禮今輙附
此/
   文繁省
司馬遷史記叙三千年事五十萬言班固漢史叙二百
年事八十萬言晉張輔以此優劣班馬王逢原觧論語
[001-10b]
夫子為衞君章曰賢兄弟譲知惡父子争矣包咸觧子
見齊衰者章曰哀有䘮尊有爵矜不成人朱文公括富
與貴是人之所欲也章曰君子審富貴而安貧賤視若
稽古三萬言者有間矣左𫝊叙晉獻公殺申生事曰君
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飽禮記檀弓約以四字曰君安驪
姬公榖叙晉使齊事曰郤克眇季孫行父禿孫良夫跛曹
公子手僂齊使眇者逆眇者跛者逆跛者秃者逆秃者
僂者逆僂者劉知幾史通曰宜除眇者以下句但云各以類
[001-11a]
逆足矣此句煩也漢書張蒼年老口中無齒史通曰冝
去年口中三字但云老無齒足矣此字煩也朱文公云
家藏歐陽公醉翁亭記草前數行鋪叙滁州之山忽大
圈了但注環滁皆山也缺/  安記武陵桃源事曰洞
中人問今乃何代後歴幾何漁人黄道真曰今晉代秦
後復為漢魏矣至陶淵明但曰尚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司空圖曰辨於味而後可以言詩江嶺之南凡資於適
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於酸而已鹺非不鹹也止於鹹
[001-11b]
而已華人以之充飢而遽輟者知其酸鹹之外醇矣有
所之爾彼江嶺之人習之而不辨也東威約之曰梅止
於酸鹽止於鹹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嘗在酸鹹外
然皆只中庸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之説莊子山
木篇曰豐狐文豹棲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夜行晝居
戒也雖飢渴隠約猶且胥疏於江河之上而求食焉定
也然且不免於網羅機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為
之災也至應帝王篇但一語曰虎豹之文來田列子叙
[001-12a]
少壯老死曰其在嬰孩志氣専一物不傷焉徳莫加焉
其在少壯則血氣飄逸欲慮充起物所攻焉徳故衰焉
其在老耄則欲慮柔焉體將休焉物莫先焉其在死亡
則之於息矣反其極矣莊子約以四句曰大塊載我以
形勞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列子叙人壽無幾曰
百年壽之大劑得百年者千無一焉設有一者抱孩以
逮昏老居其半夜眠之所弭晝覺之所遺又幾居其半
疾痛哀苦亡失憂懼又幾居其半量十數年之中逍然
[001-12b]
自得亡介焉之慮者亦亡一時之中爾莊子叙此則曰
人上壽百嵗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䘮憂患其
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視列語明
省多少詩中如介父眠分黄犢草后山一身當三千之
句前輩嘗評其善約然語簡又湏意足李白壽裴晉公
詩曰見説風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時叙其壽康功
業三事於兩句中楊誠齋挽張魏公詩曰出晝民猶望
囘軍敵尚疑叙其出督去國内得人心外懾夷狄四事於
[001-13a]
十字中歐陽公上杜祁公詩曰貌先年老因憂國事與
心違始乞身祁公年四十即髪白當朝以權倖不恱未
及七十謝事故祁公謂此兩句道盡他一生心事所以
意足方見簡之工也歐陽子謂簡而法惟春秋可當之
後學之立言法乎宋景文修唐史務簡而竒如震霆不
及掩聰之類皆以竒而舛若其猶有未當者桞子厚段
太尉逸事狀曰吾帶吾頭來矣宋史削去下一吾字曰
吾帶頭來矣河南邵氏謂去下一吾字帯頭來果誰頭
[001-13b]
耶豈知叚之不懼正以自請一死詞之工正在下一吾
字此則不詳文義而省者
   書史訛名
堯舜禹湯或以為四聖人名或以為諡或以為號以為
諡者諡法始周古未有也以為號者索之舊説謂孟子
稱堯曰放勲舜曰都君屈原稱舜曰重華孔頴達尚書/疏曰書遭秦
火舜典最後出江左蕭齊時姚方興獻舜典重華句乃/方興所加不知離騷先秦古書已有嗟重華之不可遌
就重華而陳辭等語/則孔疏亦難盡慿書中候稱禹曰文命盖放勲謂堯
[001-14a]
能依倣上世之功化重華謂舜繼堯重光文命謂禹布
文徳為則堯舜禹湯為號無義名或近是况堯命舜之
辭曰咨汝舜舜命臣曰咨汝禹若稷契則知舜禹盡名
也湯名論語著曰予小子履世本乃謂湯名天乙皇甫
謐世紀謂名履字天乙不知商代帝王以甲乙丙/丁為次則天乙乃湯别號至舜
命棄為稷養官也在當時以稷與禹臯陶並稱名已覺
混及他書凡稱棄者並曰稷不知夏以前杞柱為稷殷
興始廢柱以棄代謂稷可代棄名非也殷史帝乙崩子
[001-14b]
辛立是為紂則紂名辛非受也尚書西伯戡黎及武成
皆言商王受二孔釋書謂受紂音相亂鄭𤣥謂紂轉為
受及立政曰其在受徳孔文釋受徳紂字余按殷人名
其惡曰紂其轉紂為受或者偽書者過也至諡法以殘
善損義為紂亦未詳殷無諡法而妄爾列子注伊尹生
伊水之上故姓從其地屈原離騷孫武兵書呂不韋春
秋孔頴達詩書疏皆著伊尹名摯謂之尹者正也言能
正天下鄭𤣥注尹言正/孔安國注尹字故號伊尹而太甲伊訓等篇述
[001-15a]
其言曰惟尹躬克左右厥辟曰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
曰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徳皆指尹為自稱之名君前臣
名以號與字表可乎史記索隱著太公望姓名曰姜子
牙故左傳毛詩齊例稱姜姜先封呂他書復稱呂尚以
可師可尚也孫子兵書存其名猶稱呂牙謂之太公望
者史記曰文王遇呂尚于渭濵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
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耶吾太公望子乆矣則太
公非爵望亦非名也後世不察繆曰呂望呂尚盖緣史
[001-15b]
記以太公望與周公旦並稱又曰太公望北海人也讀
者從而亦訛
   雉釋文
左𫝊都城過百雉周禮名城以五雉七雉九雉釋者謂
一雉之墻長三丈高一丈其取以名文之義未詳公羊/五堵
而雉則/二百尺山陰陸氏著埤雅謂雉性妬壟䕶疆飛不越分
界之内以一雄為長潘安仁雉賦曰畫墳衍以分畿者
此也其飛崇不過丈修不過三丈所以以雉記丈也禮
[001-16a]
記晉太子申生縊死鄭𤣥注曰雉經晉語亦曰申生雉
於城廟孔氏釋雉性耿介被獲必屈折其頭而死言申
生以介死也因思城之文有取於雉有望於耿介死守
封疆之臣豈泛然哉
   孔門多才
孔門弟子可使治賦可使為宰可使從政可使與賔客
言子華之使冉求之藝子路良孺之勇左𫝊㣲虎宵攻/吳師卒二百有
若與焉冉求郊之戰樊/遲為戎右則勇非一人子貢辭命外善貨殖公冶長能
[001-16b]
缺/ 言語徳行文章外無往不有聖人從而以道徳禮
樂陶鎔之譬由天地間生生職職各正性命所以為萬
古大化冶聖人歴聘列國雖以道徳所宗亦多因弟子
而重楚謀欲以書社封孔子子西忌之曰王之輔相有
如顔囘者乎王之帥師有如子路者乎王之使列國有
如子貢者乎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其後季孫啓哀
公聘孔子亦以冉求之勝學軍旅於孔子也史記言仲
尼沒後弟子大者為諸侯師小者為卿相盖其平日琢
[001-17a]
磨使有用非止章句之末也漢藝文志曰孔子沒羣弟
子各編成一家之言名曰九流一儒二道三陰陽四法
五名六墨七縱横八雜九農則孔門之學何所不參孔
子之教何所不講所以為聖而當時共慕至歿而弟子
異旨故曰孔子歿而㣲言絶異端起而大義乖春秋之
後無聖人戰國孟嘗平原輩亦皆聚客數千書之史者
雞鳴狗盗袖椎竊符縱横狙詐賈生民之禍而已下是
惟珠履玳瑇以雄其國所以士益衆世益卑近世伊洛
[001-17b]
學興始以修齊治平為教故胡氏謂伊洛發明然後人
知孔孟可學而至視漢晉以來第以詞學名儒者有間
矣至紫陽集諸家之大成其精本之義理其粗究之經
濟嘗書儲才之説曰有天下者必諏詢咨問取之無事
之時而參伍折衷用之有事之日方其事之未及也無
旦暮倉卒之需則親之得以乆無利害紛拏之擾則察
之得以精誠心素著則可得之多嵗引月長則所蓄獨
富乆且精故知其長短而不謬多且富故更迭為用而
[001-18a]
不竭今人平居不以才為意及臨事倉卒始泛然求之
所以用之欲稱其任難哉又曰不以小惡揜大善不以
衆短棄一長不以近遺逺不以小加大則其聚一時英
彦講之者豈直曰文為而已又當參堯禪舜舜禪禹皆
是積嵗程年稷契䕫龍之任曰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
明則决非以驟致也若傅説起於版築膠鬲舉於魚鹽
管夷吾舉於士漢祖倉卒羅致販繒屠狗吹簫織薄皆
為用則短不可棄長小不可揜大又可騐也况物有不
[001-18b]
求未有無物之嵗人有不用未有無才之時特患教無
孔子而取之之説又不大公爾
   孔子諱魯
北魏史著魏之祖詰汾牧山澤見軿自天而下有美婦
人稱天女受命與詰汾偶期年復來果以生男授詰汾
曰此若之子也自此世為帝王竊詳古帝王受命之符
未有神異如此者考之當時魏太武嘗命崔浩撰國記
浩書魏先世事詳列通衢事皆直筆北人見者無不忿
[001-19a]
恚浩以暴揚國惡身滅族夷乃知詰汾之偶史官懲浩
失而飾之者也古以訐直取禍不一若史權所在尤嫉
之招矧國諱乎故班固蔡邕皆不得其死聖人值亂邦
安得不以孫言為貴孔子在春秋凡魯失多為諱護詩
三百例録變風魯獨著頌與商周等論語禘自既灌而
往者曰吾不欲觀之矣或問禘之説曰不知也夫子禮
樂所宗豈不明禘者朱文公謂禮不王不禘魯侯國舉
禘實僭故夫子託以不知鄭𤣥謂禘則序昭穆魯以僖
[001-19b]
公為閔公庶兄躋僖閔上有逆祀之失故夫子不欲觀
余考躋僖閔上乃文公二年孔子仕定公時陽虎/已順祀先公無緣尚為逆祀不觀禘𤣥未詳爾
姜通淫於齊書㑹于禚之類雖不泯其實及文姜與弑
桓公不容於魯書夫人之歸曰孫于齊言若孫讓而去
之義桓閔二公皆弑死經例書曰薨成公適晉為所留
經沒不書其諱國惡也審矣昭公娶吳姬姓泰伯之後
也陳司敗之問正以娶同姓之醜夫子寧受以為己過
而不列為辨辭至春秋書孟子歸曰夫人至自吳及其
[001-20a]
死也書孟子卒不表夫人之為某氏盖若狥昭公之失
書孟子凡皆為魯諱也皇甫氏謂孔子若不受司敗之
議則千載之後遂永信我言謂昭公果知禮是亂禮之
事從我始今得司敗見非受以為過則他人不謬所以
幸也孔頴達謂孔子於魯事不可為法者不奪其所諱
亦不為之過諱每事諱護則為惡者無復忌憚後世安
知所懲故為魯諱禮也不為魯隐為世教也公羊𫝊春
秋諱例曰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為中國諱左
[001-20b]
氏曰諱國惡禮也魏史著崔浩才比張良而稽古過之
惜未稽仲尼之法也
   理根本
秦據崤函事耕織修戰守復取蜀為富饒之本卒滅六
國漢高委蕭何治闗中光武委冦恂保河内曹操撫河
濟屯許下俱濟大業唐興因隋闗中之資宋興藉周之
富視高光特易者根本有素也若項羽之敗全是漢遣
彭越等入楚地謀撓楚故兵疲食盡以此不支羽恃其
[001-21a]
勇悍日事外攻略不於根本究心一旦兵敗方有無面
目見江東父老之語大槩根本不立則進退無據耕織
不偏廢然後表裏可以交敷高宗南渡胡致堂進計乞
措置荆襄為根本安存所謂老小者陛下分部諸將謹
斥堠治盗賊自以精兵為輿衞巡歴往來征伐四出如
高祖在滎陽成臯京索而留蕭何於闗中光武戰臨淄
壠坻而置冦恂於河内又言置行宮或建康南昌江陵
一處安太后六宮量留兵將為營衞陛下提兵按行周
[001-21b]
旋彼此不為定居又言既定議講武其餘素常日力不
暇給者别置行臺區處之此建炎規恢一大議論也惜
當時玩其説盖一身在外則足以禦冦而根本之地不
加傷矣於事務之大素常日不暇給者置行臺處之則
可一意講武圖所謂興創之大功有志天下者致堂此
説萬世法程也
   曹參不伐
山谷以韓信勝趙不自驕而師李左車為武夫悍將所
[001-22a]
難詠以詩曰功成千金募降虜東面置坐師廣武雖云
晚計太疎畧此事亦足垂千古信事固難矣若曹參佐
漢祖起兵未有韓彭輩戰勝攻取多出於參異時論功
争以參為第一者此也高祖先項羽入闗參功為最逮
得韓信參已封建成侯一旦舉信為大將不聞參有軋
己之嫌雖信竒才然參視之實為後出至信擊魏擊趙
參皆與俱擊齊參以相國屬焉則參不特不忌信乃降
心出其下此於士君子不足道而見之參則難矣其謙
[001-22b]
讓不伐不待舍蓋公隨蕭規而後然宜其善終於葅醢
之世參本𫝊言韓信破趙東擊齊參以左丞相屬焉又
言信立為齊王引兵東與漢王共破項羽討齊未服者
漢王即帝位徙信王楚參歸相印觀此則參終始出信
下噫難哉
   有國二權
國之大權二政與兵而已政權宜専不宜分分則事無
統兵權宜分不宜専専則亂生成王將終命大臣相康
[001-23a]
王時掌兵者齊侯呂伋宰臣召公奭迎嗣子命仲桓南
宮毛取二干戈虎賁百人于伋先儒謂齊侯掌兵而不
可發召公發兵而必資仲桓南宮毛則其權之不統屬
也尚矣西漢郡置守一人掌政置都尉一人掌兵二者
不復相統置南北兩軍亦不相攝高后時周勃以太尉
掌宿衞初得北軍而不得南可證也唐季府衞制壞兵
聚方鎮卒以取亡宋興鑒其弊郡置通判貳太守道置
轉運貳制使有兵權者錢賦不之寄有錢穀者兵無所
[001-23b]
預思慮視古人益宻矣内則政事歸於中書故外戚不
得撓宦官不得干兵典以樞宻宰相可知之而不可總
之三帥可總之而不可發之發兵之權歸樞宻而樞宻
置使必置副欲彼此相制也州兵典以指揮隨郡大小
為員多少每指揮四五百人給餉在運司統制領守倅
神宗嘗言藝祖養兵只三十萬京師十餘萬諸道十餘
萬使京師之兵足以制諸道則無外亂諸道之兵足以
當京師則無内變此又内外相制也
[001-24a]
   孟子談王
萬事古今有一定之理亦有隨時之宜湯武征伐雖不
若唐虞揖讓然桀紂之暴如是非湯武伐而除之天下
何時得安乎所以伊川讀易先明辭次識時如孔子作
春秋尊王孟子七篇之書教諸侯為王以時觀之孔子
時王室政教猶行列國禮義相尚使有桓文復出王室
猶可扶持也至孟子時七國日事戰争周君曽不能為
時重輕而民生憔悴虐政日甚一日故孟子以王道曉
[001-24b]
諸侯亦明時者也張南軒曰君子救世時宜而已孔子
作春秋文王事殷之心也孟子勸時君行王攻湯武順
天之心也惜伯夷缺/ 李旴江常語司馬公疑孟等作
似非識時者然有武王孟子之書又不可無後世旴江
温公之説乃扶持世變之一端唐高祖稱義兵伐隋隋
煬之惡視紂尤甚高祖為隋方伯有湯武之資當時聲
煬之罪義旗東指為天下除殘民心響應舉動豈不正
大乃竊臣突厥遥尊煬帝别立代王徐行禪譲之禮所
[001-25a]
以胡致堂謂正大之舉反委曲行之皆不明時者也孟
子有獨夫紂之説南軒曰王者天下之義主民以為王
則謂之王民不以為王則獨夫而已况所謂王者以其
能生殺能廢置能弭亂争紂煬雖苛暴為獨夫生殺廢
置猶在也若衰周二君無紂煬之惡而安於衰弱使文
武徳澤斬盡制度大壞付天下於自盛自衰自存自亡
於世治亂茫然不與焉亦安得不謂之獨夫哉
   十六相四㐫
[001-25b]
五運厯譜載黄帝之子相承四百年次顓帝即髙/陽氏在位
七十八年次帝嚳髙辛在位七十年次唐堯在位七十
年以其數考之意子孫至舜時已六百一十餘年缺/
   稱舜舉十六相去四㐫族蒼舒至叔達八人為
高陽氏之才子天下謂之八元如厯譜之數八人至舜/時已二百一十餘年
伯奮至季貍八人為髙辛氏之才子天下謂之八愷如/歴
譜之數八人至舜/時已一百四十年少皥有不才子曰窮竒至舜時已一/百六十餘年
帝鴻氏有不才子曰渾敦厯譜曰帝鴻氏黄帝孫/與顓帝同缺顓頊
[001-26a]
氏有不才子曰檮杌至舜時皆二/百一十餘年縉雲氏有不才子曰
饕餮歴譜曰縉雲氏黄帝臣/至舜時亦六百餘年竊意舜時未必皆尚有其
人雖古人多壽然數人者不皆壽縱壽亦未必如此其
乆也若曰自其世濟美惡者言之綿歴六百餘年之逺
未必代代皆元愷人人為㐫類也夫謂之世濟者世代
相仍積累皆然也不思堯舜大聖生朱均瞽鯀頑圮生
舜禹父子相去一間聖愚懸隔禹治水可謂有大功於
世啓少康之外咸無可稱文武之興后稷稼穡之休烈
[001-26b]
猶有存者成康宣王外可數無幾焉以帝王之胄猶若
此彼十六相世為元凱四㐫族代為惡人吾不信也况
更歴六百餘年謂之元凱其間豈無一凶徳敗祖宗之
美謂之凶族其間豈無一良善掩前人之愆謂皆自其
世濟而言之亦非也
   姬周姓
左傳晉平公以同姓四人備嬪御鄭子産聘晉言於叔
向曰今君内實有四姬焉盖指四人别同姓之醜非目
[001-27a]
賤妾為姬也按古婦人皆有字與諡或國名下繫其姓
先儒謂其不忘本且别他族今考字下繫姓如周女曰
伯姬叔姬齊女曰孟姜季姜宋女曰孟子仲子狄女曰
叔隗季隗是也諡下繫姓如齊女曰宣姜莊姜宋女曰
聲子秦女曰文嬴楚女曰文芉杞女曰定姒是也國下
繫姓如秦女曰徐嬴梁嬴陳女曰息媯之類豈惟姬姓
後世以目賤人戰國曰幸姬如姬漢史曰諸姬薄姬愛
姬釋者不辨其為用如薄曰姬音怡臣瓚曰漢内官也
[001-27b]
秩比二千石位媫妤下惟顔師古謂漢内官無稱姬者
周姓貴於衆國之女故婦人美號皆稱姬宋大觀間公
主易號曰帝姬貴之也若世例以目妾豈反賤乎然則
姬女貴而以姓著反不若齊宋女不辱其姓之為愈
 
 
 
 識遺卷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