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學齋佔畢 > 學齋佔畢 卷一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學齋佔畢卷一
            宋 史繩祖 撰
  易太極兩儀生四象而不及五行太極圖先五行
  後四時
或問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而不言五行周
子太極圖云無極而太極一動一靜而生隂陽分隂分
陽兩儀立焉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
[001-1b]
時行焉何與易相戾也余應之曰不相戾也易是河圖
數四十五土無成數五行不備故不言五行然五位相
得而各有合至五十五而土之生成數備為洛書數故
洪範初一曰五行是也易雖無五行字而五位字即五
行也故曰相得而各有合蓋天一與地六合而為水居
北地二與天七合而為火居南天三與地八合而為木
居東地四與天九合而為金居西天五地十合而為土
居中央此五位者乃五行也易有太極兩儀生四象以
[001-2a]
天地生四方言其體也極圖以兩儀分隂分陽變合而
生五氣以行四時者言其變化之用也雖言五行而槩
曰四時矣五行以土而分王四時亦由五常以信而分
配四端五行相生者也故曰五氣順布四時行焉土雖
分王於四季而月令中央土必次於季夏之後而孟秋
之先蓋冬為水水生木為春春為木木生火為夏夏為
火火生土而克金而土實生金故次中央土於季夏之
後使火生中央之土而土生孟秋之金金為秋而復生
[001-2b]
冬之水也是極圖之妙用也土能生金亦如五常之信
近於義耳學者當以理推之
  土居中央王於季夏之後
或曰子謂土雖分王於四季而月令中央土次於季夏
之後孟秋之前則與極圖水火木金土之序不合而子
謂乃極圖之妙用何耶荅曰朱子之義詳矣其言曰以
質而論其生之序則曰水火木金土以氣而論其行之
序則曰木火土金水此乃五氣順布四時行之序也且
[001-3a]
横渠張子亦謂土當王於夏秋之間此乃坤奠位於西
南而易繋所謂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兊後天八
卦致用之序則五行之妙又顯然於易繫矣
  無極而太極即易有太極
周元公無極而太極一句朱文公之義詳矣而象山陸
子靜獨以為無字分明只是老氏之言與朱文公強辨
徃反十餘書凡數千言竟不以無字為經言余因作太
極圖演義舉易繋辭本注謂夫有必始於無太極者無
[001-3b]
稱之稱不可得而名取其有之所極況之太極者也又
云太極無也此即周子所云太極本無極也是周子本
諸經㫖易有太極一句而言非自立無極之說也一時
諸儒皆服余之舉經注為證則陸象山數千言不辯而
自明然尚有以易字非無為疑者余因舉蔡節齋淵得
文公晚年之說以證之云易有太極易者變易也夫子
所謂易無體也太極至極也言變易無體而有至極之
理此自無而有之確論也又曰夫子言有者主易而為
[001-4a]
言主易則易無體故曰有主極則極有形故曰無曰有
曰無由所主不同此有無互根而有必始於無之證也
或者又以陸氏言易書不曽以無字加有字及有字不
與無字作對為疑余應之曰易書以無加有不是一處
如地道无成而代有終是以無加有而為對也又有无
妄然後可蓄伊川又謂无妄則為有實則又以無與有
為對體未嘗以老氏之說闢之也至如繋辭云易之為
道上下无常而終以既有典常則龜山解以始雖無施
[001-4b]
而可終亦有時而用是又以無加有而有無為對也豈
老氏無名有名之說哉疑者咸喻矣
  稱物平施
遂寜府九月朔直學張季南賛講易係乾之䇿二百一
十有六坤之䇿百四十有四當期之日二篇之䇿萬有
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以為四營成易乾老陽之
數九為策三十六四其九為三十六是乾䇿也坤老隂
之數六為策二十四四其六為二十四是坤策也以乾
[001-5a]
之老陽爻一百九十二每爻以三十六衍之則積成六
千九百一十二策以坤之老隂一百九十二每爻以二
十四衍之則積成四千六百單八此乾坤二篇之䇿緫
計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此老陽老隂乾坤大父母九六
之䇿推筭也若以六子之策推筭亦可蓋震坎艮少陽
其數七四其少陽七數為二十有八以乘陽爻一百九
十二則積成五千三百七十六策也巽離兊少隂其數
八四其少隂八數為三十二以乘隂爻一百九十二則
[001-5b]
積成六千一百四十四策也此以六子少陽少隂七八
之數推之亦合成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是雖康節漢上
推演之數然舉之的切矣惟是當萬物之數一語以為
特舉其盈數而槩論之却未精密余嚮作五量銘及易
菴記凡再舉而言之今請再舉易象稱物平施一句以
推其妙蓋稱即后世稱字乃權衡也今之稱自銖而兩
兩而斤斤而三十斤為一鈞銖者殊也萬物散殊也兩
者以數言之則兩地二地四之數而為六六者坤數也
[001-6a]
兩其六而為十二象月數也兩其十二為二十四象二
十四氣乃坤之二十四爻之數而應一兩二十四銖之
數又兩八卦之數為十六而應一斤十六兩之數凡一
斤十六兩計三百八十四銖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
爻之數三十斤為鈞凡萬有一千五百二十銖以當萬
物之數鈞者均也孟子所謂鈞是人也是矣言平均以
當萬物之數耳故賈誼謂大鈞播物坱圠無垠其曰大
鈞播物即稱物平施耳至後漢天文志云中外官為星
[001-6b]
二千五百而海上占未存㣲星之數蓋萬有一千五百
二十萬物咸得係命焉則其以星數而證物數精且切

  八卦四朞之數
或問曰子之五量銘既以三十斤為鈞象一月之日數
又以四鈞為石取象四時凡重一百二十斤又為十有
二月之象而復歸于子於銖數得無差乎曰不然也吾
之所舉以斤數而論故槩舉四鈞為一年之月數若夫
[001-7a]
以銖數而準日則是積三十二年凡萬有一千五百二
十日乃是八卦有四朞之日之數蓋老陽之數四九三
十六老隂之數四六二十四少陽之數四七二十八少
隂之數四八三十二老陽三十六老隂二十四合凡六
十以六乘之得六六三百六十當朞之日少陽二十八
少隂三十二合亦六十若以六乘之亦得六六三百六
十亦可當朞之日凡八卦有四朞之日孔子止言乾坤
之策舉其一而四隅可推所以不言坎離震巽艮兊之
[001-7b]
策只言乾坤而六子可知矣由是以知八卦有四朞之
日四而八之為三十二年則是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日
為萬物之成數若以四鈞為石而當一年之數則亦合
於此蓋有嵗陽嵗隂陽年子寅辰午申戌年是也隂年
丑卯己未酉亥年是也陽年取四陽卦乾之九數震坎
艮各七合二十一加乾之九為三十即當一鈞三十斤
之數四其三十而老陽少陽之數足矣隂年取四隂卦
坤之六數巽離兊各八合二十四加坤之六為三十亦
[001-8a]
當一鈞三十斤之數四其三十而老隂少隂之數亦足
此應八卦有四朞之數也
  中孚起於甲子非卦起於中孚
或者又問曰子之易菴記謂上經起乾之甲子至節卦
為六十凡三百六十爻爻當一日而盡一年之候故曰
天地節而四時成此說當矣但節之後中孚等四卦以
為中孚復起甲子其說安在余應之曰先儒言卦起中
孚非也中孚復起於甲子耳蓋由揚雄作太元以初卦
[001-8b]
準中孚故先儒誤以為卦起中孚耳夫六十四卦首之
以乾坤何以言起於中孚耶夫子分上下經而上經三
十卦始於乾坤終於坎離下經三十四卦始於咸恒終
於既濟未濟且乾配甲而起於子坤配乙而起於丑故
六十四卦歴乾之甲子泰之甲戌噬嗑之甲申至坎離
凡三甲而上經三十卦盡矣又歴咸之甲午損之甲辰
震之甲寅至節而周凡六十卦為六六三百六十爻一
年之日周矣而中孚小過既濟未濟之四卦繼節之後
[001-9a]
謂中孚復起甲子可也謂卦起中孚不可也且乾為十
一月之卦而起甲子節為十月之卦而得癸亥由是知
上經三十卦是陽生於子而終於已下經三十卦是隂
生於午而終於亥至中孚而陽氣復生於子故亦為十
一月之卦自乾之起甲子至節六十卦而終是四其河
圖十五之數為三百六十爻爻當一日而為六十卦一
年之候也自中孚之起甲子至未濟四卦而終是四其
六子之數凡二十四爻而爻當一氣為二十四氣應一
[001-9b]
年之候也或又曰何取於四其六子之數應之曰中孚
巽上兊下小過震上艮下併既未濟坎離互體為六子
少陽少隂六子之氣分布於四時故四之以應二十四
氣耳亦應四其河圖十五數而日當一卦凡六十日為
六十卦一年之候也其淵妙如此
  以三乘倍易數起律吕之妙
世儒皆知祖康節之學以四數乘倍筭易以為得四營
成易之妙而鮮有以三數乘倍之為尤妙也蓋三乃太
[001-10a]
極函三為一大衍掛一象三才之數天一也三其一而
為三才地二也三其二而六爻三其天三則應洛書九
疇之數矣三其地四則應十二月周朞之數矣三其天
五之中數則為河圖十五錯綜之數三其地六之中數
則應十有八變成卦之數此乘倍為易數也至若太極
函三之數則行於十二辰而為律吕相生之法始動於
子黄鍾之宫子天一也參子之一於丑而為三參丑之
三於寅而為九參寅之九於卯而為二十七參卯之二
[001-10b]
十七於辰而為八十一參辰之八十一於已而為二百
四十三參已之二百四十三於午而為七百二十九參
午之七百二十九於未而為二千一百八十七參未之
二千一百八十七於申而為六千五百六十一參申之
六千五百六十一於酉而為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參
酉之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於戌而為五萬九千四十
九參戌之五萬九千四十九於亥而得十七萬七千一
百四十七此乃前後漢律厯志注以為京房六十律相
[001-11a]
生之妙而為隂陽變化之備數焉以三乘倍精密有如
此者
  三數乘倍乾坤之策以當朞之日
世舉知以四數乘倍乾坤之䇿以當朞之日矣亦鮮知
三數乘倍之尤精也蓋伏羲始畫八卦皆只三爻及因
而重之方為六爻乾之策三十六坤之策二十四今以
三爻之數乘乾之策三箇三十六合為一百單八又以
三爻之數乘坤之策三箇二十四合為七十二二篇之
[001-11b]
策計一百八十若以倍數言之則合因重六爻之數二
篇之策合凡三百六十當朞之日而應易係之說蓋大
傳作於因重之後以三乘倍起於初畫之前也
  三數乘倍八卦隂陽以成歲功
世舉知以四乘老陽老隂少陽少隂之數為三百六十
而成歲功矣然亦鮮知三數乘倍之為尤精密也八卦
始畫皆只三爻先當以三乗之乾之數九老陽之數也
三其九為二十七坤之數六老隂之數也三其六為十
[001-12a]
八合成四十五應河圖錯綜之數震少陽之數七三其
七為二十一巽少隂之數八三其八為二十四亦合成
四十五亦應河圖錯綜之數坎少陽之數七離少隂之
數八三之如前亦四十五艮少陽之數七兊少隂之數
八三之如前亦四十五三其八卦老隂老陽少隂少陽
之數合凡一百八十謂三箇老隂陽為四十五又三箇/六子少隂陽計一百三十五合凡
一百八/十也凡得三甲而為一百八十日倍其數則應因重
六爻之數而為六甲三百六十日以成歲功以三乘倍
[001-12b]
律吕固見於傳矣若夫以三乘倍易變及乾坤之策八
卦隂陽之數實昉於余之積筭也
  天生神物
易繫是興神物以前民用又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
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余嘗
考神物莫蓍龜若也史記言下有神龜上有稠蓍稠即
叢也凡下有龜而上有蓍者一叢必四十九莖以應大
衍五十虚一之數又龜殻無問巨細背上中間一行五
[001-13a]
窠以應五行兩岸八窠以應八卦裙兩邉二十四窠以
應二十四氣通成三十七以應乾之策三十六而太極
居中不動之一數底板下為地凡十二窠以應十二州
分野之數通背上三十七計四十九窠即合大衍虚一
之數此蓍龜之所以為神物也卜筮以定吉凶淵乎哉
  天地數止於九
張横渠曰天地之數止於九其言十者九之耦也揚雄
亦曰五復守於五何者蓋地數無過天數之理孰有地
[001-13b]
大於天乎故知數止於九九是陽極也十也者姑為五
之耦焉耳此繋辭精義天一至地十之解也或有問余
曰數止於九是天一至天九凡四十五為河圖之數明
矣若不加地十之數則洛書何以為數五十有五耶予
應之曰然此正揚雄所謂五復守於五而横渠所謂十
者為五之耦合於中央而為五行之成數以足五位相
得而各有合耳若夫天地自然之數則止於乾元用九
三而三之厯十二辰至於十有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
[001-14a]
以之起律起厯而萬物之數大備無復加矣土無成數
故坤止用六而云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且洛書之數
雖曰五十五而箕子推洛書以明洪範只止於九疇而
無復十數故九疇次五曰皇極以為用中之數謂前四
後四則五皇極居中皇極乃大中也若過九而加至十
則五之極烏得為中耶問者喻而退
  易爻二五為上下體之中
或問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
[001-14b]
也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其
柔危其剛勝伊川指以為謙六四居多懼之地在賢臣
之上張横渠以為柔之用近又以為進徳徙義必精矧
如二先生指以為謙之一卦何故言多字又謙之六四
曰無不利撝謙初不言懼為疑余答曰是固然矣然又
當主居中而為說逐卦皆然故曰多不必専指謙之一
卦二先生舉一卦而言之他可推矣盖每卦二五兩位
二為下三爻之中五為上三爻之中二與四雖俱為隂
[001-15a]
耦之數然二居下體之中而多譽隂為柔故曰其用柔
中也四則居上爻之初牽於柔而不及故多懼也五居
上體之中而多功陽為剛而剛得中也故曰其剛勝耶
三則居下爻之上而過亢故多凶也此君子所以立多
凶多懼之地必憂乎過與不及必協於中而求為多譽
多功非要譽要功也以進徳也故横渠以為進徳徙義
必精其說當矣
  易繋卑髙義
[001-15b]
余昔侍坐於鶴山魏先生先生方與諸生講易至上繫
首章忽掩卷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陳貴賤位
矣何不曰髙卑而曰卑髙諸家之解莫有及者其各思
之余退而精思終夕翌早復於先生曰此豈謂畫卦之
勢自下而上歟故曰以陳陳列也言卦畫自下而陳列
至上則六爻之位自定而貴賤之位得矣貴賤者如第
二爻為臣位在下第五爻為君位在上也孔子係易首
以乾坤而定天地之尊卑次遂發明畫卦之體此其是
[001-16a]
乎先生曰子之說得之矣
  乾復仁字
先儒謂仁如桃仁杏仁之說蓋本於碩果不食故生生
不窮仁者天地生物之心也仁者不是死底物事故碩
果不食遇一陽而便復如桃杏核子裏的人種之即生
故謂之仁易六十四卦惟有復卦及乾卦言仁字復之
初九不逺復無祇悔元吉此克己復禮為仁故獨許顔
子一人而已六二休復以下仁也謂當休飬生息以厚
[001-16b]
仁之發用如乾元為善之長而體仁足以長人又曰仁
以行之是自復而至乾六陽全體妙用皆歸於乾也故
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又太史公謂堯仁如天極於全
體也
  雷風恒風雷益
余講學規至遷善改過余因舉朱文公謂風雷益者莫
疾乎風莫決乎雷遷善當如風之速改過當如雷之決
或有問曰風雷益與雷風恒何故在大象異義予應曰
[001-17a]
雷震位風巽位先震而後巽方位之序順而有常故君
子體之而立不易方若夫風雷益則是先巽後震此為
變動故君子體之以遷善改過耳
  洪範商書
左傳襄三年君子謂祁奚於是能舉善矣商書曰無偏
無黨王道蕩蕩其祁奚之謂矣注云商書洪範也余按
洪範今在周書而當時謂之商書豈以箕子為商人耶
抑不知當時編在商書而經秦火之後編入周書耶但
[001-17b]
箕子雖商人而洪範之篇實成於武王訪問之日只當
作周書為正矣
  經言
漢桓寛著鹽鐡論引孔子曰吾於河廣知徳之至也又
引孟子堯舜之道非逺人也而人不思之耳今皆不見
所出又劉向乞封甘延夀等䟽引司馬法曰軍賞不踰
月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今禮記中自有此句向號博
洽乃捨經而引兵書何耶
[001-18a]
  逸詩句
論語子夏問詩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
謂也今考之碩人詩中無下一句或曰此乃刪去也余
曰不然刪詩為三百篇恐不刪句又況夫子以繪事後
素而答子夏又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而美子夏
禮後乎之說似不應刪此句蓋詩經秦火之後逸此一
句而毛韓諸家不暇證據魯論而増入耳余既為此說
矣後觀三山陳善子兼著捫蝨新話論及素以為絢兮
[001-18b]
一句以為孔子删去且謂子曰繪事後素蓋詩人以素
比質以絢為禮夫君子不可斯須離禮而曰繪事後素
則是禮為後乎此其害禮者惟子夏知之故曰起予者
商也今詩中無此一句是夫子因而删之矣噫陳善之
說何其無稽也今考論語古注云絢文貌初不以絇比
禮又注謂孔子言繪事後素子夏聞而備知以素比禮
故曰禮後乎初不以素比質今以古注證經則是子謂
繪事後素蓋謂美女雖有倩盼美質亦須禮以成之則
[001-19a]
素以為絢兮一句正是一章之結語要當其義與衣錦
尚褧惡其文之著也意合孔子以後素而發明子夏以
禮後而答問而孔子以為起予楊龜山謂非得詩於言
意之表有所不能朱晦庵語解亦謂素以為絢兮一句
此逸詩也豈可謂之删去耶陋儒穿鑿經㫖以傅㑹其
臆說真不自量也
  魚須笏辯
禮記玉藻云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
[001-19b]
竹士竹本象可也注球美玉也文飾也大夫士飾竹以
為笏不敢用純物也須音班謂以魚頒文飾竹之邉也
而後之俗儒承訛襲誤至馮鑑事始乃謂球玉為珠玉
不知珠豈可以為笏耶又謂大夫用魚鬚文士以竹既
誤以須為鬚於文字下又去竹字殊失本義而李賀詩
云往還誰是龍頭人公王遣秉魚鬚笏以鬚對頭失之
甚矣又漢制列侯夫人以魚須為㰅長一尺為簮珥則
直以魚須為象耳尤可笑也
[001-20a]
  君子懐刑
論語君子懐刑先儒皆釋以為畏法竊嘗妄謂懐字恐
非畏字可解而刑字亦難拘以法字為斷切意刑字當
解作儀刑如儀式刑文王之徳及刑于寡妻之刑又當
作典刑如尚有典刑及百辟其刑之之刑蓋君子所懐
者儀刑典刑可則而效之小人則直惠利之是懐耳
  朔月吉月
詩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注云朔日也而乃謂朔月蓋月
[001-20b]
朔之反辭也亦猶書之月正元日乃正月元日之比也
又論語吉月必朝服而朝注謂吉月月朔也如詩二月
初吉注月朔謂之吉吉月亦猶朔月也
  滅烕異音
毛詩正月云燎之方揚寜或滅之赫赫宗周襃姒烕之
注烕滅也義同而字異音亦異烕武劣反音/血列反
今或作襃姒滅之誤也然史傳亦多有誤作滅字者矣
  與命與仁别句
[001-21a]
論語謂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古注及諸家皆以為三者
子所希言余獨疑之利者固聖人深耻而不言也雖孟
子猶言何必曰利況孔聖乎故魯論中止言放於利而
行多怨及小人喻於利之外深斥之而無言焉至如命
與仁則自乾坤之元孔子文言已釋為體仁矣又曰乾
道變化各正性命曷嘗不言且考諸魯論二十篇問答
言仁凡五十三條張南軒已集為洙泗言仁斷之曰言
矣又命字亦言之非一如道之將行命也將廢命也公
[001-21b]
伯寮其如命何又曰亡之命矣夫又曰五十知天命又
曰死生有命又曰不幸短命又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是豈不言哉蓋子罕言者獨利而已當以此句作一義
曰命曰仁皆平日所深與此句别作一義與者許也論
語中與字自作兩義如吾與㸃也吾無行而不與二三
子者又與其進與其潔也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義
之與比吾不與易也吾不與也等字皆其比也當以理
推之
[001-22a]
  義利兼言
或者又曰子既言孔子不言利而言仁舉易四徳文言
為證何故亦言利者義之和余應之曰此正深斥乎利
也聖賢言利必兼義而言之故文言謂利者必得義而
後和舍義則四徳之利字無所主而繋辭又曰理財正
辭禁民為非曰義是於利上必欲辭正言順方為義於
語則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子思子於大學末章
乃合仁義而言之曰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又
[001-22b]
明義利之辨曰故治國者不以利為利而以義為利也
孟子學於子思故於七篇首章合仁義以賤利曰王何
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實繼大學末章之章指也孔
孟之傳淵矣哉
  孟荀揚言性之所本
孟子性善之說實本於孔子繋易一隂一陽之謂道繼
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朱文公謂性善之理至孟子而
益明其源實出於此是也蓋聖賢之學必有所本繩祖
[001-23a]
謂孟子學於子思本於孔子繋易及中庸大學之書故
道性善得其正也及荀卿言性惡揚雄言善惡混意其
亦必有所本及觀告子問性然後知荀揚二子之說實
本於告子也告子謂性猶杞栁義猶桮棬以人性為仁
義猶以把栁為桮棬謂人性本無仁義若杞栁本非桮
棬必強用力矯揉而後就荀子得其說而謂人之性惡
其善者偽也至傳於李斯遂指天下之人為惡嚴刑峻
法以待之極於大亂之道斯固孟子謂禍仁義者必子
[001-23b]
之言明驗矣告子又謂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
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猶水之無分
於東西揚子得其說而謂人之性也善惡混其害至於
莽移漢祚莫知適從而著劇秦美新以賛之斯又體認
不明之甚則又孟子謂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之明
辯晳也孟子序謂有外書四篇性善辯居其一惜其不
傳若夫荀揚則醇未見其大而疵豈小耶當反韓子之
言而云荀與揚小醇而大疵也
[001-24a]
  詩人風刺
龜山楊中立語録云作詩者不知風雅之意未可以言
詩蓋詩尚譎諌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乃有所
補若涉於訕謗聞者怒之何補之有觀東坡詩只是譏
誚朝廷殊無溫柔敦厚之氣以此時人得而罪之若是
伯淳詩則聞者自然感動謂明道也予每味此言以為
深於詩教因筆其一二以發明之且詩之六義以風為
首國風之作下以風刺上也如君子偕老刺衛夫人淫
[001-24b]
亂不過盛陳其副笄六珈象服是宜而終之以子之不
淑云如之何而已如叔于田之詩刺莊公而反言叔也
洵美且仁且好且武而巷無居人以從叔且叔豈仁且
好哉言人之從之以微婉見意而已如株林之詩刺陳
靈公馳驅以淫乎夏姬也夏南乃夏姬之子不曰從夏
姬而曰從夏南蓋禮寡婦之子不有見焉弗與為友言
從夏南而事可知矣此皆温柔篤厚意微而㫖深語類
尚多難徧舉也如東坡則雄節邁倫髙氣蓋世故不深
[001-25a]
於詩只如作唐韓文公廟碑可謂發揚蹈厲然作書詆
佛譏君王一句大有節病君王豈可譏耶詩三百篇只
有刺而無譏如刺者與譏字義不同詩注云風刺謂譬
喻不斥言也豈譏斥之謂歟若改譏字作規君王取沔
水規宣王之義豈不善哉當有知言者不以予言為陋
  稷契永世臯䕫絶世
孟子謂擇術不可不謹信哉斯言余嘗於聖賢事業而
有感焉堯舜禹授受以有天下蓋舜以孝絶徳禹以功
[001-25b]
絶徳矣而唐虞在廷稷契臯夔為四大臣亘古今萬世
以為言今細評之稷以播時百穀烝民乃粒而拯天下
之飢後世通祀以配后土之社至其孫子本支百世而
繼世以有天下卜世三十卜年八百匪獨此也篤生文
王文公周公/也傳聖道於天下后世遂郊祀后稷以配天
周公於六經遂為先師此教民稼穡功用之報如此契
以敬敷五教在寛使百姓親而五品遜是生成湯以有
天下凡六百年而賢聖之君六七作不寜惟是篤生孔
[001-26a]
聖傳道萬萬世為斯文宗主升為大祀此敷教之功用
也至如臯陶亦以謨絶徳矣然以明刑弼教故雖淑問
如臯陶而後世卒不能有天下左傳又載臯陶廷堅不
祀則以刑名絶世雖臯陶尚爾況不臯陶若者乎后䕫
制樂以和神人教胄子可謂有益於教然左傳亦云有
仍氏生女而美名𤣥妻樂正后夔取之生伯封而豕心
謂之封豕有窮后羿滅之夔是以不祀則以聲色絶世
雖后䕫猶爾況不后夔若者乎稷契萬世而祀臯䕫繼
[001-26b]
世而絶擇術之不可不謹如此
  詩人詠物
東坡謂詩人詠物至不可移易之妙如桑之未落其葉
沃若是也故坡之詠橄欖詩云紛紛青子落紅鹽蓋凡
果之生也必青及熟也必變色如梅杏半傳黄朱果爛
枝䌓是也惟有橄欖雖熟亦青故謂之青子不可他用

  傳注竒語
[001-27a]
羣書注䟽解說多有竒語異事不可忽略看過如鄭氏
月令注引農書曰土上冒橛陳根可拔耕者急發又引
孝經說曰地順受澤謙虚開張含泉任萌滋物歸中此
數語甚竒又如董仲舒救日食祝曰炤炤大明纎滅無
光奈何以隂侵陽以卑凌尊見於周官太祝注又漢司
徒府有大㑹殿亦云百官朝㑹殿見於周禮朝士槀人
注又漢瓉槃見於周官典瑞注此皆史事而見於經注
蓋鄭𤣥干寳皆漢人故引用與今云云皆漢事也至如
[001-27b]
經事而見於史注則前漢志舜修五禮五樂顔師古注
謂尚書五禮五玉五玉即五瑞也伏生年老聲之訛耳
且列五樂之名之用於其下甚詳經史可以互見故不
可忽至如李善文選秋胡詩注引易歸藏曰君子戒車
小人戒徒亦可以見亡書之語
  笛見於經
宜黄李郛子經博洽之士也綴緯文瑣語其間云馬融
作長笛賦云近世雙笛從羌起而風俗通以為漢武帝
[001-28a]
時丘仲所作則非出於羌人矣然西京雜記髙帝初入
咸陽宫笛長二尺三寸六孔又宋玉在漢前而有笛賦
不始於武帝時丘仲所作此李子經之辨足以破世俗
之疑矣以余觀之馬融之妄固可嗤李子經亦為未詳
余攷之史記云黄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谿而作笛吹之
作鳳鳴是起於帝世矣藉曰太史公之言未足以深據
盍不觀周禮笙師掌教龡竽笙塤籥簫箎篴管以教祴
樂鄭司農注謂箎七孔音池而杜子春謂讀篴為蕩滌
[001-28b]
之滌六孔即笛之古字也經言可證如此後世不深考
而為說紛紛可勝歎哉
  立人達人
論語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立者自立之立非
成立之謂如三十而立如有所立卓爾之立達者達徳
之達非聞達之謂如子所云質直好義察言觀色慮以
下人之為達言已欲立欲達必以此望人猶盡己推己
成己成物之謂今之士夫每於干舉干闕則必以立人
[001-29a]
達人為辭是可羞惡也
  仕學先後
李主簿有𫝊問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何故
不首言學而先及仕余答之曰重在學也政恐其仕之
優則廢學故先曰仕而優則無廢於學又恐其學未優
而入仕故次曰學而優則方仕此正漆雕開吾斯之未
能信是也李曰善
  利人利己
[001-29b]
禮記云事君大言入則望大利小言入則望小利所謂
利者蓋利人也非自利也今之君子反是何必事君者
其事長亦然揚文之名止文之過得寶于外者皆是也
否則繼之以怒而勃以沽名矣可歎也
  夏屋非屋宇之屋
詩夏屋渠渠注夏屋大具也渠渠勤勤也言於我設禮
食大具以食我其意勤勤然初不指屋宇也經言夏屋
惟此而已至揚子雲法言乃云震風凌雨然後知夏屋
[001-30a]
之帡幪也則誤以為屋宇矣蓋由漢人言廣夏大夏已
差忒矣
  儒釋老之異
易繋辭云生生之謂易生生兩字疊言之此大易之妙
而吾儒根極用功處易者變易也所謂生生者變化無
窮生意不息纔終於冬復生於春纔盡於剥旋生於復
靡有間斷人之一身消息盈虚死生得喪萬事萬變無
出此理而道家者流乃謂修證長生若使人皆長生而
[001-30b]
不死物皆長存而不亡則一氣之消息盈虚滅矣世無
此理也釋氏又謂證無生忍法經云不生不滅則是使
天下皆絶生意人人物物塊然如死灰槁木豈有是事
哉方之吾儒生則烏可已之言生生之謂易之語蓋覺
夢之異也世之昧者捨正學而流異端何必昧者皆然
雖儒者亦間溺其説矣哀哉
  中庸大學言小人各有闕文一字
中庸第二章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蓋承上
[001-31a]
句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而脫簡缺一反字故
朱文公章句注云王肅本作小人之反中庸也程子亦
以為然今從之蓋小人之所以反中庸者以其有小人
之心而又無所忌憚也當増一反字為正大學末章彼
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
之何矣朱文公章句云彼為善之此句上下疑有闕文
誤字今以文理推之當是脫一不字蓋指言為不善之
小人也何以知之大學第六章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
[001-31b]
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大學卒章
彼為不善之小人是蓋復第六章小人為不善之辭亦
猶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亦以復上句小人反中庸之
語耳此兩字乃小人的切之要故詳明之
  詩諱國惡
洪氏容齋隨筆謂元稹連昌宫詞有規諷勝如白居易
長恨歌然余竊謂前賢歌詠前世之事可以直言而當
代君臣則宜諱國惡如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子曰知
[001-32a]
禮蓋為國惡諱也司敗曾不知之乃云君取於吳為同
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何其謬哉唐明皇
納壽王妃楊氏本䧟新臺之惡而白樂天所賦長恨歌
乃謂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
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則深没壽邸一段蓋得孔子答
司敗之遺意矣春秋為尊者諱此歌深得之
  致知格物
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此最是要切交㑹融
[001-32b]
貫處蓋欲致其知全在格物而物不能格何由可以致
其知求諸孔聖之言惟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也此一句最於致知格物極其淵妙蓋松柏物也察其
因何而歲寒之際獨後凋是欲格其物理也茍能格之
則然後知之三字為真致其知矣何以見其格之正如
禮器所謂如松柏之有心居天下之大端故貫四時而
不改柯易葉則知其為得氣之本而歲寒後凋矣是也
 學齋佔畢卷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