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攷古編 > 考古編 卷二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攷古編卷二
            宋 程大昌 撰
   詩論六
漢人贅目國風以㕘雅頌其源流正自况出也何以知
其然也漢之詩師莫有出申公之先而其詩派亦無能
與魯詩為匹者申公之師則浮丘伯而浮丘伯者荀况
門人也髙后時浮丘伯嘗逰京師文帝時申生又以精
[002-1b]
詩為博士即劉歆所謂詩始萌牙者也漢詩自毛公以
外得立學官者凡三家轅固齊詩景帝始為博士獨韓
嬰在燕申生在魯最為蚤出然終西都之世魯派之盛
如王臧孔安國王式韋賢賢子𤣥成嘗皆以詩顯名為
世所宗轅韓之學絶不能抗則漢世詩派大抵皆自况
出也譬之水然源濁則流濁所受則然何怪乎况說之
蔓衍扵漢哉左氏之生在况先後則未易亟㫁然而剏
標風名以比雅頌則二子同扵一誤也抑嘗深求其故
[002-2a]
則亦有自盖札之言詩嘗曰其衞風乎又曰泱泱乎大
風也哉是語也謂康叔太公之餘風形見扵是者若此
其盛云云左荀之在當時其必尊信札言而不究其所
以言意札之謂風者與雅頌配對又㑹十三國者徒詩
而無他名徒國而無附語遂並齊衞二詩槩取風名加
配諸國扵是乎風與雅頌遂有名稱與之相敵後儒因
又加國其上而目曰國風毛氏正采國風之目分寘十
三國卷首而作大序者又取司馬遷四始而擴大之
[002-2b]
遂明列其品曰風雅頌分為四詩是謂四始詩之至也
四始立而國風之體上則揜没二南使其體不得自存
又上則包并后稷平王使王業王位下齒侯國其失如
此究求所始皆左荀二子誤認季札本意而已此其誤
之所起而可攷者如此然是說也予雖有見而去聖人
絶逺乃欲以百世末學囬數千載積乆尊信之語扵儒
家俱無疑議之後多見其不知量也矣然其敢扵自信
者季札夫子格言遺訓交相證定非予而出臆說焉耳
[002-3a]

   詩論七
周官之書先夫子有之其籥章所龡逸詩有豳雅豳頌
而無豳風則又可以見成周之前無風而有詩雅頌正
與季札所見名稱相應也太師比次詩之六義曰風也
賦也比也雅也頌也興也列以為六盖類而暢之猶曰詩之
各有其理者如此而已耳鄭司農扵此遂取季札衞風
一語以實其說而曰國風者古固已有如大師所掌也
[002-3b]
是鄭氏亦覺六經夫子無言詩之有風者而特並㳂六
義以證夫風之有本耳故予得以㫁謂左荀之失起扵
誤認札語也且鄭不知此之六目特釋其義而未嘗以
命其名也試言其類吉甫之贈申伯也自叙所著曰其
詩孔碩其風肆好是正六義中取風以為之義者也然
而夫子釐雅頌以正其所而崧髙部彚自屬大雅足以
見雅之體可以包風風之義不得抗雅其證甚明也若
㕘六義言之謂雅頌與風俱居六義之一而風當匹敵
[002-4a]
雅頌則夫賦比興三體者今無一詩以行扵世豈夫子
而肯不論當否盡刪剟無遺矣乎此皆可以理推而知
其不然者若不信周官季札夫子而堅據荀况左氏漢
儒以為定則正恐舍形徇影失本大逺也
   詩論八
周禮籥章龡豳詩豳雅豳頌則豳宜入扵樂矣然予嘗
取周官凡嘗及樂者反覆推考以類證類然後知籥章
之謂豳詩豳雅豳頌者非今七月等詩也盖自大司樂
[002-4b]
以下詩之入樂者皆枚數其篇若名如九夏之王夏肆
夏大射之騶虞貍首是其證也而未嘗有如籥章所龡
槩舉詩雅頌三體無分其為何篇何名者也夫既扵篇
章無所主指固不可臆㫁其為詩矣設如所云即詩雅
頌自是三類使一類但有一詩豈其不為三詩乎今考
諸豳為詩凡七獨七月一篇與迎氣祈祭相入至鴟鴞
已下六篇皆明指周公居東時事既與迎氣祈祭絶不
相類又無縁可混雅頌以為名鄭氏必欲附㑹乃取七
[002-5a]
月而三分之曰此風也此雅也此頌也一詩而雜三體
吾不敢臆㫁其然乎不也然獨質諸論語夫子以雅頌
得所始為樂正則雅頌混為一詩其得為正乎其既不
正豈不為夫子之所刋削也乎且又有不通者用以入
樂其全奏乎抑㫁章而龡乎使其全奏則一樂所舉凡
三奪其倫籥章其失職矣使斷章而取自應别七月而
三奏之不應雜三體以為一詩也鄭氏既欲曲取七月
以實籥章而籥章所龡詩也雅也頌也是已鼎立為三
[002-5b]
細而推之三者之中詩之名既可以該括雅頌而七月
一詩又域扵諸儒所謂國風中若從籥章之舊而謂之
詩則是扵四始獨遺國風於是又捨籥章本文而自出
已語獨改豳詩以為豳風而曰此詩即籥章氏所龡者
也此可以見其遷就無據之甚矣歐陽文忠公疑别有
豳詩扵今不存所謂理至之言不得不服者吾取以為
斷也盖古今事有偶相類者夫子聞韶於齊而齊亦有
角招徴招釋者讀招為韶後世因其語而和之曰角招
[002-6a]
徴招是誠韶之遺音在齊者今去古日逺安知前人此
說不有傳授亦不敢必謂其非也賴孟子載此詩本語
曰畜君何尤又從而辨之曰畜君者好君也然後今世
得以知其為景公君臣相說之樂而非舜韶也今鄭氏
以籥章所龡之豳詩雅頌適與豳同而遂取是三體扵
七月一詩則夫招同扵韶且又在齊其可亦指以為虞
舜九成者矣天下事正不可如此牽合也
   詩論九
[002-6b]
詩序世傳子夏為之皆漢以後語本無古據學者疑其
受諸聖人噤不敢議積世既乆諸儒之知折中夫子者
亦嘗覺其違異而致其辨矣予因㕘已意而極言之夫
子嘗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是說也夫子非以言
詩也或者魯太師摯之徒樂及關雎而夫子嘉其音節
中度故曰雖樂矣而不及扵淫雖哀矣而不至扵傷皆
從樂奏中言之非以叙列其詩之文義也亦猶賔牟賈
語武而曰聲淫及商者謂有司失傳而聲音奪倫耳非
[002-7a]
謂武王之武實荒放無檢也今序誤認夫子論樂之指
而謂關雎詩意實具夫樂淫哀傷也遂取其語而折之
曰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
焉是關雎之義也其與夫子之語既全不相似又按之
關雎樂則有之殊無一語可以附著於淫哀傷也夫其
本聖言而推之者尚破碎如此其他何可泥名失實而
不敢加辨也歟至他序失當與詩語不應則有昭然不
可掩者矣蕩之詩以蕩蕩上帝發語召旻之詩以旻天
[002-7b]
疾威發語盖采詩者摘其首章要語以識篇第本無深
義今序因其名篇以蕩乃曰天下蕩蕩無綱紀文章則
與蕩蕩上帝了無附著於召旻又曰旻閔也閔天下無
如召公之臣也不知閔天疾威有閔無臣之意乎凡此
皆必不可通者而其他倒易時世舛誤本文者觸類有
之又如絲衣之序引髙子曰以綴其下自是援引他師
觧詁以釋詩意决非古語世儒於其不通者則姑歛黙
而闕疑焉大抵疑其傳授或出聖門焉耳然則不能明
[002-8a]
辨著序者之主名則雖博引曲諭深見古詩底藴學者
亦無敢主信也矣
   詩論十
謂序詩為子夏者毛公鄭𤣥蕭統輩也謂子夏有不序
詩之道三疑其為漢儒附託者韓愈氏也詩之作託興
而不言其所從興美刺雖有指著而不斥其為何人子
夏之生去詩亡甚逺安能臆度而補著之歟韓氏所謂
知不及者至理也范曄之傳衛宏曰九江謝曼卿善毛
[002-8b]
詩宏從受學作毛詩序善得風雅之㫖于今傳於世而
鄭𤣥作毛詩箋也其致著傳授明審如此則今傳之序
為宏所作何疑也然而以子夏而較衞其上距古詩年
嵗逺近又大不侔既子夏不得追述而宏何以能之曰
曄固明言所序者毛傳耳則詩之古序非宏也古序之
與宏序今混并無别然有可攷者凡詩發序兩語如關
雎后妃之徳也世人之謂小序者古序也兩語以外續
而申之世謂大序者宏語也鄭𤣥之釋南陔曰子夏序
[002-9a]
詩篇義合編遭戰國至秦而南陔六詩亡毛公作傳各
引其序冠之篇首故詩雖亡而義猶在也𤣥謂序出子
夏失其傳矣至謂六詩發序兩語古嘗合編至毛公分
冠者𤣥之在漢盖親見也今六序兩語之下明言有義
亡辭知其為秦火以後見序而不見詩者所為也毛公
於詩第為之傳不為之序則其申釋先序辭義非宏而
孰為之也以鄭𤣥親見而證先秦故有之序以六序綴
語而例三百五篇序語則古序宏序昭昭然白黑分矣
[002-9b]
   詩論十一
宏之學出扵謝曼卿曼卿之學出扵毛公故凡宏序文
大抵祖述毛傳以發意指今其書具在可覆眎也若使
宏序先毛而有則序文之下毛公亦應時有訓釋今惟
鄭氏有之而毛無一語故知宏序必出毛後也鄭氏之
扵毛傳率别立箋語以與之别而釋序則否知純為鄭
語不竢表别也又况周自文武以後魯自定哀以前無
貴賤朝野率皆有詩詩之或指時事或主時人則不可
[002-10a]
槩定其决可揆度者必因事乃作不虛發也今其續序
之指事喻意也凡左傳國語所嘗登載則深切著明歴
歴如見茍二書之所不言而古書又無明證則第能和
附詩辭順暢其意未有一序而能指言其人其事也此
又有以見序之所起非親生作詩之世目擊賦詩之事
自可以審定不疑也然范曄謂續序之為宏作真實録
矣且夫詩之古序亦非一世一人之所能為也采詩之
官本其得扵何地審其出扵何人究其主扵何事具有
[002-10b]
實狀致之大師上之國史國史扵是采案所以綴辭其
端而蔵諸有司是以有發篇兩語而後世得以目為古
序也詩之時世上自周下迄春秋歴年且千百數若使
非國史隨事記實則雖夫子之聖亦不得鑿空追為之
說也夫子之刪詩也擇其合道者存之其不合者去之
刪采既定取國史所記二語者合為一篇而别著之如
今書序之未經散裂者史記法言叙篇傳之同在一帙
者其體制正相因也經秦而南陔六詩逸詩雖逸而序
[002-11a]
篇在毛公訓傳既成欲其便扵討求遂釐剟諸序各寘
篇首而後衞宏得綴語以紀其實曰此六詩者有其義
而亡其辭也此又其事情次比可得而言者然也
   詩論十二
予論二南國風既與左荀漢儒大戾而世之信四子盖
略與夫子等若非即四子之說而有以屈服之則予猶
不能自信而能取信扵人乎左荀漢儒其理若事既詳
辨之矣而予意所鄉欲求典刑來自夫子或如季札觀
[002-11b]
魯之類辨之而極其明措之而不可易乃有以立今信
而釋前疑也世逺無古書可攷則不免試扵毛傳乎求
之求之既乆忽扵析類標卷之間見其名稱略與礼同
而時有贅出者因從贅出者而刪削之其類例所列乃
遂上與札語配合無間因得以確然自信曰季札所見
品式其尚未磨而毛公之誤其尚可正也哉盖自周南
以及召南邶豳十三國小雅大雅頌此古詩之名品次
第略見札語而亦毛傳散在篇卷者然也毛氏之標篇
[002-12a]
記卷也於二雅三頌每一更卷特曰某詩之什卷第若
干而其或雅或頌則别出一簡列寘左方未嘗舉而加
諸記卷之首也獨至扵周南召南十三國者則皆枚數
國名升而繫諸各卷詩名之上如曰周南關雎傳第一
邶柏舟傳第三而後别出國風一目布之左簡二體既
異而其書類例由此不能自相㕘合且多與札語牴牾
矣以毛氏之所自標者而㕘較言之則二南十三國者
之比雅頌既皆長添國土於毎卷之上矣以札語而較
[002-12b]
毛傳則二南十三國之左遂又贅添國風一名以己例
則自為差戾眎札語則有所增溢盖嘗詳而求之則知
其所從差而正其所以誤削去國風二字而下周南召
南與夫自邶至豳凡十三國名者補寘今毛氏國風部
位則二南十三國二雅三頌皆列至毛詩二字之下而
標卷悉用詩名截然一貫無有殊異而三百十有一篇
者與季札所見名稱位置色色相合矣其樂名之附國
土者則周南召南周頌魯頌商頌同為一類其徒詩之
[002-13a]
繫國土者則十三國而無樂名又自一類其小大二雅
不繫國土獨志音調又自一類彼此㕘㑹悉無舛誤此
予所以得循毛傳以正毛失而喜古則未冺者此也毛
傳篇卷散裂難攷今取其本目著之扵前而用予所意
定者隨著之後茍信予說而即此觀之不待求之毛傳
固已昭昭可曉已
 
 
[002-13b]
 
 
 
 
 
 
 
 攷古編卷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