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學林 > 學林 卷七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學林卷七
            宋 王觀國 撰
  栁子厚非國語
國語曰宣王不藉千畆富辰諫栁子厚非曰古之必藉
千畆者禮之飾也未若時使而不奪其力節用而不殫
其財通其有無和其鄉閭則食固人之大急不勸而勸
矣觀國案禮天子親耕以共粢盛王后親蠶以共祭服
[007-1b]
粢盛衣服皆備然後可以享宗廟盖王者身致其誠以
盡孝道舉此以率天下皆知勸於耕勸於蠶其意若曰
思天下匹夫匹婦有惰於耕而受其饑者有惰於蠶而
受其寒者今我以天子之尊且不敢忘耕事也我親率
之兾天下皆知勸於耕而民無受其饑者矣以王后之
尊且不敢忘蠶事也我親率之冀天下皆知勸於蠶而
民無受其寒者矣亦猶聖人躬儉以率天下也聖人豈
能必天下之不為侈靡哉吾示之以儉則天下觀而化
[007-2a]
庶幾侈靡之習可革也然則王者親耕籍實為政之大
者至於時使而不奪其力節用而不殫其財通其有無
和其鄉閭此亦為政之不可缺者豈為耕籍而遂廢之
哉若夫不能時使而奪民之力不能節用而殫民之財
以至有無之不通鄉閭之不和是人君失政治之道非
藉千畆之過也若曰藉千畆者徒舉也非實惠也則向
所謂躬儉者亦徒舉耶
國語曰穀洛鬭將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晉諫云云栁
[007-2b]
子厚非之曰壅之誠是也彼小子之譊譊者又足記耶
觀國觀太子晉諫語文而辨實可嘉秦漢以來文士未
能過非譊譊之徒也
國語曰三川震伯陽父曰周將亡矣栁子厚非曰山川
者特天地之物也隂陽遊乎其間者也自動自休自峙
自流是惡乎與我謀自鬭自竭自崩自缺是惡乎為我
設觀國竊謂天地之有山川猶人身之有支體氣血也
天地隂陽之氣不和則有山崩水竭之災一人之身隂
[007-3a]
陽之氣不和則變而為疾聖人與天地同體懼隂陽之
氣不和則為災為疾夫為災為疾者變也故春秋書沙
鹿崩梁山崩者記變也左氏傳曰國主山川故山崩川
竭君為之不舉降服乗縵徹樂出次祝幣史辭以禮焉
三川震伯陽父曰周將亡矣意謂王者不能修徳以召
和而變見焉則國有亡之道也
國語曰景王將鑄大錢單穆公不可云云可後而先之
謂之召災栁子厚非曰病大錢者吾不知周之時何如
[007-3b]
哉其曰召災則未之聞也觀國案單穆公云可後之者
其必時未宜用大錢也先之而召災者其必時未宜用
而亟用之則法有不當於民之心者也法不當於民之
心則亂之招也豈惟災而已耶
國語曰獻公卜伐驪戎栁子厚非曰卜者聖人用以敺
陋民也非常用而取信焉雖勿用之勿信之可也觀國
案聖人於卜筮有所謂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務定天
下之業㫁天下之疑者其妙至於窮神知化非但敺陋
[007-4a]
民而已也
國語曰獻公問于卜偃曰攻虢何月也對曰童謠有之
栁子厚非曰童謠無足取者君子不道也觀國案詩書
有曰古人有言有曰夏諺有曰周諺此皆與童謠一體
盖皆君子之言也特假曰古人曰夏諺曰周諺曰童謠
爾故詩三百率多婦人女子小夫賤者之所為茍其言
有理而不悖於道雖童謠何傷焉
國語曰晉饑公問於箕鄭曰救饑何以對曰信栁子厚
[007-4b]
非曰信政之常不可須㬰去也聖人獨救饑也耶其言
則逺矣觀國案箕鄭所對盖出於孔子所謂自古皆有
死民無信不立乃推本而言之也以謂晉君茍信素著
於民則饑不足患爾若曰發廩以濟之告糴於鄰國此
有司之常典非所以答晉君之問也
國語曰平公説新聲師曠曰公室其將卑乎栁子厚非
曰耳之於聲也猶口之於味也茍説新味亦將卑乎觀
國案聲音與政通故詩有所謂治世之音亂世之音亡
[007-5a]
國之音以其雅鄭異也正聲雅而鄭聲淫治世之音正
聲也亂世亡國之音淫聲也平公説新聲者舍正聲而
説淫聲則將溺於亂世亡國之音而政其頺矣師曠知
音者也因以發諷曰公室其將卑乎禮曰凡姦聲感人
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
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
冕而聽古樂則惟恐卧聽鄭衛之樂則不知倦敢問古
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子夏對曰今君之所
[007-5b]
好者其溺音乎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趨
數煩志齊音敖辟驕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徳為
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已矣由此觀之則師曠之言不
為過也書曰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夫口耳之習不慎而至於亡國喪家者有之固不特公
室卑而已也
  古賦題
司馬相如子虚賦中雖言上林之事然首尾貫通一意
[007-6a]
皆子虛賦也未嘗有上林賦而昭明太子編文選乃析
其半自亡是公听然而笑為始以為上林賦誤矣盖相
如以子虛虛言也烏有先生烏有此事也亡是公者亡
是人也故空藉此三人為因以風諫奏之其賦曰楚使
子虚使于齊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虚過
詫烏有先生而亡是公存焉其末曰二子愀然改容超
若自失逡巡避席曰乃今日見教謹聞命矣此子虚賦
始終一意不可析其半以為上林賦則意遂中絶不可
[007-6b]
讀矣班固作兩都賦序曰臣作兩都賦以極衆人之所
炫矅折以今之法度其賦始曰有西都賔問于東都主
人中曰東都主人喟然而嘆末曰主人之辭未終西都
賔矍然失容欲辭主人曰復位今將授子以五篇之詩
此首尾貫一賦也其名為兩都賦而其序亦曰兩都賦
序可以見也昭明太子乃自東都主人喟然而嘆析而
為東都賦然其文與上句相連不可析也後漢張衡傳
曰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踰侈衡乃擬班
[007-7a]
固兩都作二京賦以諷諫其賦始曰有憑虚公子者學
乎舊史氏言于安處先生中曰安處先生似不能言者
筦爾而笑末曰得聞先生之餘論則大庭氏何以尚兹
此賦首尾貫通亦一賦也衡自謂擬班固兩都作二京
賦盖與班固兩都一體通為一賦昭明太子自安處先
生似不能言析而為東京賦然其文亦與上句相連亦
不可析也左思作三都賦序曰余既思摹二京而賦三
都盖亦擬張衡二京而為三都賦其賦始曰有西蜀公
[007-7b]
子者言于東吳王孫中曰東吳王孫囅然而咍終曰魏國
先生有睟其容而其末曰先生之言未卒吳蜀二客䂄
焉相顧㥏墨而謝此賦首尾貫通亦一賦也其名為三
都賦序昭明太子亦析而為三都賦亦誤矣三都其文
上下相連不可析也析之則意亦中絶不可讀矣唯張
衡南都賦别是一賦夫賦題者綱領也綱領正則文意
通昭明太子何為其多析也
  古賦序
[007-8a]
傅武仲舞賦宋玉髙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本皆
無序梁昭明太子編文選各析其賦首一段為序此四
賦皆託楚襄王答問之語盖借意也故皆有唯唯之文
昭明誤認唯唯之文以為賦序遂析其辭觀國案司馬
長卿子虚賦託烏有先生亡是公為言揚子雲長楊賦
託翰林主人子墨客卿為言二賦皆有唯唯之文是以
知傅武仲宋玉四賦本皆無序昭明太子因其賦皆有
唯唯之文遂誤析為序也楊子雲羽獵賦首有二序五
[007-8b]
臣注文選曰賦有兩序一者史臣一者雄序詳其文第
一序乃雄序也第二序非序乃雄賦也賦中用頌曰二
字不害於義昭明析頌曰為一段乃見其有二序盖誤
析之也馬融長笛賦首尾兩處有辭曰字潘安仁籍田
賦末有頌曰字潘安仁笙賦張平子思𤣥賦鮑明逺蕪
城賦謝希逸月賦其末皆有歌曰字王文考魯靈光賦
班孟堅幽通賦王子淵洞簫賦顔延年赭白馬賦其末
皆有亂曰字謝惠連雪賦嵇叔夜琴賦既有歌曰字又
[007-9a]
有亂曰字由此觀之則羽獵賦有頌曰字乃賦也非序
也亦豈有一賦而兩序耶又文選載揚子雲解嘲有序
揚子雲甘泉賦有序賈誼鵩鳥賦有序禰正平鸚鵡賦
有序司馬長卿長門賦有序漢武帝秋風辭有序劉子
駿移書責太常博士有序以上皆非序也乃史辭也昭
明摘史辭以為序誤也
  三都賦序
左太沖三都賦序曰相如賦上林而引盧橘夏熟揚雄
[007-9b]
賦甘泉而陳玉樹青葱班固賦西都而嘆以出比目張
衡賦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假稱珍怪以為潤色攷之果
木則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則出非其所於辭則易為藻
飾於義則虚而無徴觀國案司馬相如賦言上林之盛
曰于是乎盧橘夏熟黄柑橙楱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梬
棗楊梅櫻桃蒲陶隠夫薁棣荅遝離支羅乎後宮列乎
北園盖橘橙枇杷楊梅荔枝皆南方之物非西北所産
然而上林者天子之宫苑四海之嘉木珍果皆能移植
[007-10a]
於其中不但本土所生者而已又賦之所言竒禽異獸
明珠香草天臺仙樂青琴虙妃之類亦非上林之所産
有以見上林之富麗四方之物畢致也而左太冲責以
盧橘夏熟生非其壤亦過矣揚雄甘泉賦曰翠玉木之
青葱顔師古注前漢書曰玉木者武帝所作集衆寶為
之用供神也非謂自然生之盖玉木者猶金蓮玉蘂之
義以金玉為之以象生物也左太冲意謂真有玉木玉
木非秦中所産則誤矣史記封禪書曰古之封禪鄗上
[007-10b]
黍北里禾所以為盛江淮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東海
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盖王者登封告成則四
海珍異之物畢萃焉以言其感格之所致也班固西都
賦曰招白鷴下雙鵠揄文竿出比目此言西都之盛四
海珍異之物畢萃而魚鳥之飛潛有不召而致者皆可
以弋釣而得之所以甚言西都文物之富盛無所不有
亦如封禪之致庶物也左太冲意謂東海比目之魚西
都不應有焉然班固之意則有在也張衡西京賦曰海
[007-11a]
若游于𤣥渚鯨魚失流而蹉跎五臣注文選曰海若海
神也案前漢郊祀志曰武帝好神仙李少君言海中蓬
萊仙可見之帝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拜齊
少翁為文成將軍拜欒大為五利將軍拜公孫卿為郎
于是作飛亷桂館益夀延夀館通天臺治太液池有蓬
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之宅龜魚之屬以俟神
人而張衡西京賦亦言太液漸臺瀛洲方丈蓬萊神山
靈芝仙掌與夫少君欒大之事而曰海若游于𤣥渚者
[007-11b]
盖述武帝好神仙而於海上候神人不致故即甘泉建
章作臺池仙館以象海上仙家之境則必有海若來游
實賦於𤣥渚故雖鯨魚之大亦蹉跎而駭伏矣賦言海
若來游實賦之意當如此也左太冲謂校之神物則出
非其所亦過矣潘岳閒居賦曰長楊芳枳游鱗菡蓞張
公大谷之梨梁侯烏椑之柹周文弱枝之棗房陵朱仲
之李三桃表櫻胡之别二柰曜丹白之色石榴蒲陶梅
杏郁棣葱韮蒜芋青荀紫薑堇薺蓼荽蘘荷時藿綠葵
[007-12a]
白薤盖岳退居洛涘而作此賦自言其臺池果茹之多
如此非皆洛中土産之物也而况上林甘泉西都東都
皆王者居處遊燕之地四海九州珍異之物無不畢聚
是宜賦者之所夸美而太冲獨責以假稱珍怪虚而無
驗則誤矣又王延夀魯靈光殿賦曰玉女闚牕而下視
嵇康琴賦曰天吳踴躍于重淵張衡思𤣥賦曰戴玉女
而召虙妃馬融長笛賦曰仰駟馬而舞𤣥鶴孫綽遊天
台山賦曰八桂森挺以凌霜司馬相如長門賦曰桂樹
[007-12b]
交孔雀集張華鷦鷯賦曰海鳥鶢鶋避風而至茍如左
太冲所責則若此之類皆為假稱珍怪虚而無驗矣盖
亦觀其意之所主如何耳若但責其辭而遺其意固不
可也
  甘泉賦
前漢揚雄傳甘泉賦曰翠玉樹之青葱兮壁馬犀之瞵
㻞顔師古注曰馬犀者馬腦及犀角也以此二種飾殿
之壁文選甘泉賦曰璧馬犀之璘㻞五臣注曰武帝植
[007-13a]
玉木於此宮以碧為葉青葱色又作碧馬犀牛等物為
飾觀國案漢書作壁馬犀文選作璧馬犀盖壁璧二字其
義逈不同故注釋者亦隨其字之義而訓之在漢書則
訓為殿壁在文選則訓為璧玉因以不同也前漢藝文
志有揚雄賦十二篇雄有文名當時傳雄之賦者帙不
一故其用字不能無訛至班固作史蕭統編文選各以
其所得雄賦而集録之故其賦用字有不同今讀其賦
曰仰撟首以髙視兮目𡨕眴而亡見正瀏濫以宏惝兮
[007-13b]
指東西之漫漫徒洄洄以徨徨兮魂渺渺而昏亂據軨
軒而周流兮忽坱圠而亡垠翠玉樹之青葱兮璧馬犀
之瞵㻞金人仡仡其承鐘簴兮嵌巖巖其龍鱗凡此賦
句皆以下句釋上句則璧馬犀為璧玉之璧其上下文
句通矣其曰據軨軒而周流兮忽坱圠而亡垠然後言
玉木金人者盖謂依欄檻而回顧見廣大而無際畔但
見庭中玉木之青葱金人之巖巖耳玉木植於殿庭金
人捧露盤亦在殿庭此皆言望見殿庭中物不應反言
[007-14a]
殿壁也賦句之義於此判矣案甘泉賦字不同者亦多
漢書曰不可乎疆度文選不可乎彌度漢書曰魂固渺
渺文選曰魂渺眇漢書曰鬼魅不能自還文選曰鬼魅
不能自逮漢書曰薌呹肸以棍根文選曰薌呹肸以堒
批漢書曰惟弸彋其拂汨兮文選曰惟首弸彋其拂汨
兮漢書曰鸞鳯紛其御㽔文選曰鸞鳯紛其銜㽔漢書
曰玉女無所眺其清盧兮文選曰玉女無所眺其清臚
兮漢書曰隆厥福兮文選曰降厥福兮此一賦也而漢
[007-14b]
書文選用字不同如此然他皆可以假意而讀唯壁璧
不可假意通用而注釋者又各異固不可不辨也
  四愁詩序
文選張衡四愁詩序曰張衡不樂久處機密陽嘉中出
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法度又多豪右并兼之家
衡下車治威嚴能内察屬縣奸猾行巧刼皆密知名下
吏收捕盡服禽諸豪俠游客悉惶懼逃出境郡中大治
爭訟息獄無繋囚時天下漸弊鬱鬱不得志為四愁詩
[007-15a]
觀國詳此序非衡所作也豈有為相而斥言國王驕奢
不遵法度又自稱下車治威嚴郡中大治者案後漢張
衡傳曰陽嘉元年造候風地動儀復遷侍中永和初出
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隂知姦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
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乞骸骨召拜尚書永和四年
卒以知四愁詩序乃史辭也辭有不同者盖撰後漢書
者非一家後之編集衡詩文者增損之耳序言陽嘉中
[007-15b]
出為河間相而史言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案順帝陽嘉
盡四年始改永和元年永和盡七年衡本傳言陽嘉中
遷侍中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永和四年卒其次第已不
紊詩序謂陽嘉中出為河間相者誤也五臣注文選曰
陽嘉元年為河間相亦誤也
  閒情賦
梁昭明太子作陶淵明文集序曰白璧㣲瑕者唯在閒
情一賦幸無諷諫何必搖其筆端觀國熟味此賦辭意
[007-16a]
宛雅傷已之不遇寄情於所願其愛君憂國之心惓惓
不忘盖文之雄麗者也此賦每寄情於所願者若曰我
願立於朝而其君不能用之是真譎諫者也昭明責以
無諷諫則誤矣然則讀此賦而不知其意者以為詠婦
人耶古之言美人佳人皆以比君子賢人簡兮詩曰云
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注曰美人謂
碩人大徳周室之賢者離騷曰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
人之遲暮注曰美人謂君也言恐嵗暮而不早用賢也
[007-16b]
九歌曰望美人兮未來注曰美人謂湘神也以喻望君
之使也張衡傳曰衡為四愁詩依屈原以美人為君子
以珍寶為仁義故其詩曰美人贈我金錯刀美人贈我
金琅玕美人贈我貂䄡褕美人贈我錦繡段江淹詩曰
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文選注曰佳人謂友人也閒
情賦之寄意逺矣以為㣲瑕者其不見知耶
  滕王閣序
歐陽文忠公集古録跋徳州長夀寺舍利碑曰余屢歎
[007-17a]
文章至陳隋不勝其弊而唐家致治之盛不能遽革其
弊及讀斯碑有云浮雲共嶺松張盖明月與巖桂分叢
乃知王勃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時
士無賢愚以為警絶豈非其餘習乎觀國案庾子山馬
射賦曰落花與芝盖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王勃正倣
此聮非摹長夀寺碑句也長夀寺碑亦倣馬射賦而句
格又弱者也
  羅池碑
[007-17b]
歐公跋羅池碑曰今世傳昌黎集文與碑多同惟集本
云涉有新船而碑以涉為歩荔子丹兮蕉子黄碑蕉下
無子字當以碑為是而碑云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則
疑碑之誤也觀國詳羅池碑升鶴字於與字之上則句
老而格新古人有此格屈平九歌曰蕙肴烝兮蘭藉奠
桂酒兮椒漿蕙肴烝不可以對奠桂酒而特倒其語者
取夫句老而格新也然則羅池碑云春與猿吟兮秋鶴
與飛非誤也亦當以碑為是
[007-18a]
  瘞鶴銘
歐公曰瘞鶴銘題云華陽貞逸撰刻於焦山之足常為
江水所浸好事者伺水落搨之只得其數字余所得六
百餘字獨為多也案潤州圖經以為王羲之書字亦竒
放然不類羲之筆法而類顔魯公不知何人書也華陽
貞逸是顧況道號今不敢遂以為況者碑無年月不知
何時疑前後有人同斯號者也近世士人有論碑者曰
道書陶隠居號曰華陽真逸隠居嘗在茅山修養茅山
[007-18b]
與潤州接境疑華陽真逸即陶隠居也觀國案顔氏家
訓曰學二王書之得體者有陶隠居今詳觀瘞鶴銘字
王書法也歐以為似顔魯公非也陶隠居既有華陽真
逸之號而茅山又近焦隠居又善為二王書則撰銘與
書皆隠居矣若顧況乃竊華陽真逸之號爾碑銘甚古
缺顧況生唐之中葉距今未逺決非況銘也今世所得
瘞鶴銘碑夲不過二百字未嘗有六百餘字者
  髙氏書
[007-19a]
歐公曰太原府交城縣石壁寺鐡彌勒像頌者林諤撰
參軍房璘妻髙氏書余集録婦人書惟此髙氏一人其
書此頌與安公美政碑筆畫字體逺不相類殆非一人
之書疑刋刻不同亦不應相逺如此又疑好事者寓名
以為竒也識者當為辨之觀國嘗得髙氏所書二碑盖
髙氏學逸少書甚逼真然石壁寺碑乃行書美政碑乃
楷書古之善書者楷書與行書自不相類如逸少書蘭
亭序樂毅論乃其楷而其草書見於法帖者乃大不相
[007-19b]
類其餘善書人皆如此然則髙氏二碑皆髙氏書也二
碑皆髙大想見當時建立之盛而髙氏書在當時無出
其右者故也豈有建碑工力如此其大而反假婦人書
字以為竒者亦建碑者所不肯為也
  栁子厚書
趙璘因話錄曰栁子厚善書當時重其書湖湘以南士
人皆學其書栁氏前有公權後有子厚有此二人歐公
集古録有子厚書般舟和尚碑并南嶽彌陀和尚碑歐
[007-20a]
公跋曰書既非工而字畫多不同疑喜子厚者竊借其
名以為重觀國嘗於南嶽山間見此子厚二碑詳觀之
乃子厚南貶時書也子厚書體格雖疎靜好藏鋒類崛
筆書然在唐未可以名家故唐史及唐人文集未嘗言
其善書大扺士人文章稱著則并其書亦為世所貴重
子厚嘗以文稱於朝矣及其南貶也湖湘以南士人慕
其文章又學其書此古今之常態也因話錄謂栁氏有
此二人盖奬飾子厚之過耳
[007-20b]
  千文
楊文公談苑曰千字文云勑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次
韻其字乃梁字傳寫之誤也唐顯慶中詔不經中書
門下不得稱之名始定於此觀國案梁書周興嗣
傳曰武帝以三橋舊宅為光宅寺興嗣與陸倕製寺
碑帝以興嗣所製自題又曰次韻王羲之千字並使興
嗣為文又曰興嗣直西省周捨奉注武帝所製歴代賦
啟興嗣助焉興嗣本傳自有字盖臣下以奉撰文
[007-21a]
為榮故興嗣於千文加字於官稱之首也古者天子
諭臣下以事皆稱故衛夫人奉寫急就章梁武帝
賜七夕詩與任昉昉謝啟曰昉奉賜示七夕五韻又
卞彬謝修卞忠正墓啟曰彬伏見宣修臣亡髙祖忠
正公壺墳塋唐髙祖武徳二年諸州進士隨方物入
貢房𤣥齡等刪武徳以來三十餘條然則之名久
矣非由顯慶中定也唐書顯慶詔不經中書門下不得
盖慮臣下有直取聖㫖而不由中書門下以行之
[007-21b]
則大臣未嘗商㩁而事之利害有未公者固難以行云
所以防姦邪也非定之名也楊文公豈不知此殆編
集文公談苑者誤耳歐公集古錄曰梁書言武帝得王
羲之所書千字命周興嗣以韻次之今法帖有漢章帝
書百餘字其言有海鹹河淡之類盖前世學書者多為
此語不獨始於羲之也觀國案法帖中所書千文百餘
字皆作章草體當時叙次碑帖者誤題以為漢章帝書
其實周興嗣所次之文也以為前世學書者多為此語
[007-22a]
不獨始於羲之則非也
  李瀚蒙求
唐李瀚撰䝉求五百九十八句每句著一人每人著一
事非博學不能為此然其疵在於一人而分作二句或
三句既曰孔明龍卧又曰葛亮顧廬又曰亮遺巾幗既
曰楊震闗西又曰震畏四知既曰揚雄草𤣥又曰子雲
投閣既曰杜預建橋又曰元凱傳癖既曰孫欽閉户又
曰文寶緝栁既曰平叔傅粉又曰何晏神伏既曰伏波
[007-22b]
標柱又曰馬援薏苡既曰仲宣獨步又曰王粲覆棋既
曰叔寶玉潤又曰衛玠羊車既曰子建八斗又曰陳思
七步既曰子房取履又曰張良燒棧既曰陶潜歸去又
曰淵明把菊既曰孔融遜果又曰孔融座滿凡此皆一
人而分作二句或三句者也瀚之意固患其重複故或
用姓名或用表字或用官爵盖嫌於同而欲異其語也
夫諸史中所載人姓名事蹟多矣每用一人為一句不
難也何至乃重複用之哉义其所著不皆出於經史而
[007-23a]
間取小説雜書如毛寶白龜糜竺收資皆出於搜神記
壺公摘天初平起石皆出於神仙傳孫晨藁席靈輒扶
輪皆出於類林孫鐘設𤓰黄尋飛錢宋宗雞牕皆出於
幽㝠錄龎儉鑿井出於風俗通盧充幽婚出於志怪集
張氏銅鈎出於三輔決錄王果石崖出於神怪志盖小
説雜書多妄誕不可取信而瀚取此與經史同列非訓
䝉之所先也
  三世將
[007-23b]
史記秦使王離撃趙客曰將三世必敗以其殺伐多也
後漢耿弇贊曰三世為將道家所忌觀國竊謂用兵無
常勝亦無常敗一勝一敗乃其常理要在持守之如何
爾若謂將三世必敗則將二世斯可已矣而三世猶將
者是躬蹈敗亡之地也人君茍知其將已二世矣而又
使之將者是欲置人臣於必敗而自取亡師之禍也然
則將三世必敗決無是理也王翦為秦將有功翦子賁
復有功翦孫離復將撃趙為項羽所敗當是時項兵强
[007-24a]
離輕敵遂敗當自責也非三世將之罪也䝉驁為秦將
有功驁子武復將有功驁孫恬復築長城俄而二世賜
恬死盖恬不悟趙髙之窺已貪功而及於難亦當自責
也非三世將之罪也李信為秦將有功信裔廣為漢將
有功廣孫陵復將而降匈奴陵以寡兵深入不測之地
此敗亡之道也亦當自責非三世將之罪也竇融為光
武將有功融猶子固復將有功融孫憲復將能空朔庭
而獲罪自殺憲恃國戚有軍功而陵肆不軌自取禍亡
[007-24b]
亦當自責非三世將之罪也陸遜為吳將有功遜子抗
復將有功遜孫機復將佐成都王穎以討亂鹿苑之敗
機遂遇害機力小而任重難以成功亦當自責非三世
將之罪也凡此皆將三世而敗者迹其所由皆失持守
之道而至於敗固不可歸諸天也若夫鄧禹為光武將
有功禹子鴻為和帝將有功禹孫隲為安帝將有功三
世不敗也耿況為光武將有功況子弇復將有功況孫
秉復為顯宗將有功而況孫夔恭俱為名將三世不敗
[007-25a]
也周訪為晉元帝將有功訪子撫復將有功撫子楚復
將平禍亂三世不敗也薛仁貴為唐髙宗將有功仁貴
子訥復將有功訥孫平復將討蔡疏封三世不敗也康
日知為徳宗將有功日知子志睦復將有功日知孫承
訓復為宣宗名將三世不敗者又如此則非三世必敗
矣君子當勉人以持守之道而以三世將為必敗非立
教之方也夫殺伐所以止亂也故商湯殺伐多而興商
三十世周武殺伐多而興周三十七世漢髙帝殺伐多
[007-25b]
而漢興四百年晉宣帝殺伐多而晉興一百五十年唐
髙祖殺伐多而唐興三百年使其以殺伐為戒則桀紂
秦隋之亂何以彌之哉趙客之説王離率爾之辭也後
世不可援以為信
  新唐書釋音
南北朝有復姓庫狄者周有少師庫狄峙北齊有宜都
郡王庫狄伏連古亦有獨姓庫者後漢有輔義侯厙鈞
古又有姓厙者音赦廣韻曰厙始夜切姓也台括有之
[007-26a]
今案唐史甄權傳有魯州刺史庫狄嶔是複姓庫狄也
唐書釋音乃音庫為赦然則字與音兩失之矣唐書釋
音饒州老儒董衡所進頗為詳悉然圜字當作户闗切
乃作胡官切綰字當作烏板切乃作烏管切苹字當作
蒲兵切乃作蒲萌切愎字當作符逼切乃作蒲北切丱
字音慣而乃音貫荍字音翹而乃音蕭劉文静傳曰奮
襼大呼従衣所謂袂也而衡注曰木相摩盖廣韻曰
木枝相摩也衡誤以襼為矣蕭復傳曰今阽于危阽
[007-26b]
音鹽臨危之義也衡誤音阽為都念切又注曰下也如
此類甚多盖討論之失也
  言行
聖賢言行要當顧踐無使自相矛盾唐太宗修晉書自
製晉武帝論謂惠帝可廢終使傾覆洪基然太宗不自
知髙宗之不君其傾覆尤甚於惠帝也太宗謂劉元海
當除而不除卒令擾亂區夏然太宗不能除女武之禍
其擾亂尤甚於元海也太宗對蕭瑀謂隋文帝事皆自
[007-27a]
決不任羣臣然自咤曰朕作天子常兼將相之事則與
前言異矣太宗對鄧素謂逺人不服則修文徳以來之
然自將以征髙麗卒不成功則與前言異矣白樂天代
宰相請上尊號表至外國求婚則以稟命為天子神武
樂天作䇿林欲官吏清亷然又謂凍餒切於身雖巢由
不能固其節何其言之不類耶杜子美投贈哥舒開府
翰詩曰開府當朝傑論兵邁古風先鋒百勝在略地兩
隅空又作潼闗吏詩曰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請囑
[007-27b]
防闗將慎勿學哥舒此所謂一貴一賤交情乃見者耶
雖然人各有趣茍不悖於道則勿傷於言行郅惲拜將
兵長史授以軍政惲恥以軍功取位遂辭歸鄉里而班
超投筆以嘆曰當立功異域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杜
預為荆州刻二碑一沉水中一立峴山欲示無窮而楊
㻛乃曰書名史氏足矣若碑者徒遺後人作矴石耳謝
靈運好山水尋山陟嶺必造幽峻而樂廣乃曰名教内
自有樂地王恭曰仕官不為宰相才志何足以騁而張
[007-28a]
翰乃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鮑行卿曰作
舍人不免貧而王秀之乃恐富求歸凡此其志若甚相
反然不悖於道則於言行無傷焉若夫援伊尹放太甲
之例而霍光因以廢昌邑終使霍氏不能善其宗援周
公居攝之例而王莽因以簒漢終使王氏覆其宗援周
公殺管叔之例而唐太宗因以殺建成元吉終久不能
全父子兄弟之譏凡此皆悖道而逆施者也可不慎哉
  封禪書
[007-28b]
史記封禪書曰齊桓公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
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神農封泰
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觀國案三皇謂太昊伏
羲氏也炎帝神農氏也黄帝有熊氏也然則炎帝乃神
農氏也而封禪書乃分為二人則誤矣漢髙祖名邦司
馬遷作史記為諱之悉代以國字然封禪書曰五嶽皆
天子之邦漢文帝名亘改亘山為常山故封禪書曰以
常山為郡然又曰至琅邪過亘山吕后名雉改雉為野
[007-29a]
雞故封禪書曰野雞夜鳴然又曰縦逺方竒蜚禽及白
雉凡此用字不一如此何耶太史公封禪書贊曰余従
巡祭天地諸神名山大川而封禪焉入夀宫侍祠神語
究觀方士祠官之意於是退而論次觀國案封禪具載
祠祭事太史公當取其與禮合者而叙武帝方士之言
謬悠無根至於夀宫神與人言鬭棋觸撃之類皆世俗
巫覡小數虚怪不足以示後世
  引證
[007-29b]
周禮玉府曰王齊則共食玉王荆公新義曰北齊李預
嘗得食法觀國案李預乃後魏孝文帝時人其祖宗與
其子孫世為魏人見於後魏書無在北齊者非北齊人
也新義誤也鄭氏注周禮曰玉是陽精之純者食之以
禦水氣王齊當食玉屑前漢郊祀志曰武帝作柏梁銅
柱承露仙人掌之屬顔師古注曰三輔故事云建章宫
承露盤髙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
和玉屑飲之張衡西京賦曰立脩莖之仙掌承雲表之
[007-30a]
清露屑瓊蘂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言食玉屑可以延
生也故李預羡古人餐玉法采而食之及其死也形不
壊而無穢氣然則周禮玉府王齊共食玉則古之人君
未有不食玉者至後世其法稍不傳且後世文物愈備
而食玉一事不能追古人何耶王荆公字説牷字解云
國語曰毛以告全今案國語無此惟禮記曰毛者告全
之物也牟字解云牟者爾雅曰牟進也今案爾雅無此
文惟玉篇曰牟進也芼字解云爾雅曰芼擇也今案爾
[007-30b]
雅無此文惟鄭氏詩注曰芼擇也仔字解云爾雅曰仔
肩任也今案爾雅無此文惟鄭氏詩注曰仔肩任也夫
引證之誤小疵也然作成書者固不當誤
  馬周杜甫傳
唐書馬周傳曰周舍新豐逆旅主人不之顧周命酒一
斗八升悠然獨酌又杜甫傳曰甫嘗従李白髙適過汴
州酒樓酣登吹臺慷慨懐古觀國竊謂逆旅獨酌登髙
懐古乃人之常情若因可書之事而附見於史可也今
[007-31a]
此二傳不因可書之事而特書此者所未諭也馬周窮
未遇時逆旅獨酌不知何人記此一事設當時有見周
獨酌而記之者又何足記也杜甫與李白髙適登吹臺
懐古宜有吟咏而集所不載盖兩傳所書皆不足書也
或謂自遷固而下作史者稍放春秋以一字示褒貶有
志乎懲惡而勸善其然乎其不然乎
  六出
南史宋孝武帝紀大明五年正月朔華雪降散為六出
[007-31b]
上悦以為瑞觀國案雪六出古猶今也宋孝武大明五
年正月朔雪六出孝武必以是日受元吉之賀因雪六
出乃自喜以為瑞道䛕之臣飾此説以記之後之修史
者不擇遂著於紀爾韓詩外傳曰凡草木華五出雪花
獨六出今究觀草木華亦有六出者但不若五出者多
爾如梔子花萱草花百合花皆六出也
  琥珀
張茂先博物志曰松脂淪入地千年化為茯苓茯苓千
[007-32a]
年化為琥珀劉義慶世説曰桃瀋入地化為琥珀廣雅
曰楓脂生地中深者八九尺大如斛削去皮成琥珀初
時如桃膠凝乃成元中記曰楓脂入地為琥珀酉陽雜
俎曰龍血入地為琥珀又曰寧州沙中有細腰蜂岸崩
則蜂出土人燒治以為琥珀觀國案琥珀燒之有松氣
又其中有蜂蠅狀不壊當是松脂濕時蜂蠅所粘凝結
入地嵗久而成琥珀也茯苓亦是松根氣結成如贅疣
狀其抱根者謂之茯神初生則小嵗久則大盖琥珀茯
[007-32b]
苓自是兩物非茯苓變為琥珀也二物各有大小非必
千年而後化也張茂先論物理多險怪如此其餘諸家
論琥珀所生皆非也琥珀又為虎魄字盖假借用之唐
髙祖之祖名虎唐人諱虎字故唐人文字皆改虎為武
而諱虎珀為武魄也魄又音他各切史記酈食其落魄
無依食業是也又音蒲莫切相如封禪書曰旁魄四塞
雲布霧散是也前漢律厯志曰周書武成篇惟一月壬
辰旁死霸又曰粤若來三月既死霸又曰死霸朔也生
[007-33a]
霸望也又曰惟四月既旁生霸又曰甲子哉生霸孟康
注曰魄月質也顔師古注曰霸古魄字觀國案許慎説
文魄與霸通班固好用古文字故每變其體
  扇枕
後漢黄香傳不載扇枕事陶淵明作孝士傳贊曰黄香
九嵗失母事父竭力以致孝養暑月則扇牀枕李瀚蒙
求曰黄香扇枕注䝉求者引東觀漢記曰黄香事母至
孝暑月扇枕在淵明傳則云事父在東觀漢記則云事
[007-33b]
母世患無所質正觀國案後漢書黄香傳年九嵗失母
思慕憔悴殆不免喪鄉人稱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劉䕶
聞而召之辟門下孝子香家貧内無僕妾躬執苦勤盡
心奉養遂博學經典盖本傳先云九嵗失母後云年十
二太守召為門下孝子家貧盡心奉養則香猶有父在
而盡心奉養也然則香為父扇枕可知矣香本傳字文
彊而東觀漢記字文孺嘗觀諸史所引東觀漢記其言
亦有無倫義而不可取信者盖當時所記多出於風傳
[007-34a]
如西京雜記李肇國史補之類未必皆可信而後之修史
者往往多取而編入史中不能不招瑕也
  佛教
後漢西域傳曰天竺國一名身毒國其人修浮圖道不
殺伐遂以成俗又曰明帝夣見金人長大頂有光明以
問羣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黄金
色帝於是遣使天竺問佛道法遂於中國圖畫形像焉
楚王英始信其術中國因此頗有奉其道者後漢光武
[007-34b]
子楚王英傳曰英晩節更喜黄老學為浮圖齋戒祭祀
章懐太子注引袁宏漢記曰初明帝夣見金人長大頂
有日月光以問羣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
夣得無是乎於是遣使天竺問其道術而圖其形像焉
廣韻佛字注引牟子曰漢明帝夣神人身有日光飛在
殿前以問羣臣傅毅對曰天竺有佛將其神也觀國竊
謂人君之於天下茍有可以誘民為善者無不舉而行
之漢明帝夣金人而遣使天竺以問佛道必聞其國以
[007-35a]
好生惡殺省欲去奢為事冀以此可以誘民為善之一
端也而溺信者乃至於太過梁武帝溺信太過故登殿
受佛戒宗廟薦蔬果數幸佛寺講經捨身設齋贖身此
豈人主所當為者耶武帝冀以此銷罪惡獲福利及侯
景之叛乃憂憤不能支梧則溺信無益之明驗也天下
之事太過則反傷理之必致也後魏太武帝太平真君
七年詔諸州坑沙門毁諸佛像至文成帝興安元年始
復佛法後周武帝建徳三年毁經像沙門道士並令還
[007-35b]
俗至靜帝大象二年始復佛道二教唐武宗㑹昌三年
大毁佛寺令僧尼為民至宣宗大中元年始復佛寺盖
太過反傷之理也南北朝崇信佛法而士人亦多有溺
信者南史宋武帝大舉北侵以王元謨為寧朔將軍及
魏救至元謨夜遁蕭斌將斬之沈慶之固諫乃止初元
謨將見殺夣人告曰誦觀音經千遍則免元謨誦之得
千遍明日將刑誦之不輟忽傳唱停刑北史元魏時盧
景裕兵既敗繋晉陽獄至心誦經枷鎖自脱當時又有
[007-36a]
負罪當死者夣沙門教誦經覺時如夣誦千遍臨刑刀
折主者以聞赦之此經遂行號髙王觀世音經後世奉
佛法者得以此藉口曰昔人誦某經而免枷鎖自脱誦
某經而臨刑刀折往往溺信流遁而不反所謂觀世音
經者今具有之茍使當刑人誦之欲以免死是刻舟而
求劔知其決不可也譬如李廣見石以為伏虎而射之
没矢若效李廣而射石則殆矣南朝梁遣王固聘魏宴
昆明池魏人以南人嗜魚大設罟網固以佛法咒之遂
[007-36b]
一鱗不獲此乃咒詛小數今世巫覡皆能之就使佛法
中亦有此咒固不足怪也唐髙祖時傅奕上疏極詆浮
圖法髙祖下奕議於有司中書令蕭瑀曰佛聖人也非
聖人者無法請誅之奕曰禮始於事親終於事君而佛
逃父出家以繼體悖所親瑀非空桑所出盖所謂非孝
者無親瑀不答但合爪曰地獄正為此人設矣唐憲宗
遣使者往鳯翔迎佛骨入禁中刑部侍郎韓愈上表言
五帝三王皆夀百餘嵗此時佛法未至中國漢明帝時
[007-37a]
始有佛法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以
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梁武帝捨身施佛後為侯景所
逼餓死臺城事佛求福乃更得禍表入帝大怒持示宰
相曰愈言我奉佛大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後天
子咸夭促言何乖剌耶乃貶潮州刺史觀國竊謂蕭瑀
云地獄正為是人設此閭閻猥語非大臣所當言韓愈
言太剴切乃未信之諫也耶范煜西域論曰佛道神化
興自身毒好仁惡殺蠲敝崇善所以賢達君子多愛其
[007-37b]
法然好大不經竒譎無已又精靈起滅因報相尋若曉
而昧者故通人多惑焉盖導俗無方適物異㑹取諸同
歸措夫疑説則大道通矣觀國竊謂茍可以誘民為善
而無溺信太過又何傷乎范曄之論頗通
  攝提
前漢天文志曰大角者天王帝坐廷其兩傍各有三星
鼎足向之曰攝提攝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觀國
案天文志所言攝提乃攝提星也史記厯書曰孟陬殄
[007-38a]
滅攝提無紀裴駰注曰攝提星乃隨斗杓所指建十二
月前漢律厯志曰孟陬殄滅攝提失方孟康注曰攝提
星名隨斗杓所指建十二月若厯誤當指辰而乃指已
是謂失方凡此言攝提皆謂攝提星也爾雅曰正月為
陬太嵗在寅曰攝提格盖陬者月名也攝提格者嵗名
也攝提格但主太嵗居寅一位而已若攝提星則隨斗
杓所指徧厯十二辰以正嵗時焉茍攝提無紀則潤餘
乖錯而厯數差矣屈平離騷曰攝提正於孟陬兮惟庚
[007-38b]
寅吾以降五臣注文選曰太嵗在寅曰攝提庚寅日辰
也言我攝提嵗正月庚寅日下母之體觀國案離騷云
攝提正於孟陬者盖言攝提星順乎斗杓而不失正朔
之紀也孟陬者正朔之紀始於此也言正於孟陬者不
失正朔之紀也庚寅者屈平所生之嵗也故曰攝提正
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言斗杓順序正朔不乖而我
之生也隂陽和平初無謬戾故曰皇考錫我以嘉名而
字我以靈均我之美善如此而不為人所知此作騷之
[007-39a]
意也五臣以攝提為太嵗則非也夫事有疑似如此類
者不可不審
  憮幠
前漢薛宣傳曰或以徳顯或以功舉君子之道焉可憮
也晉灼曰憮音誣蘇林曰憮同也兼也顔師古曰論語
載子夏之言廣韻曰憮音武夫切空也觀國案薛宣傳
直用憮字以當誣字耳憮有空之義可以借與誣字通
用後漢崔琦作外戚箴曰匪賢是上番為司徒荷爵負
[007-39b]
乗采食名都詩人是刺徳用不憮章懐太子注曰憮大
也音呼觀國案字書幠音呼大也憮従巾故有大之義
若憮字従心則非大也所謂徳用不憮亦當音誣為是
憮又音武字書曰憮失意也若孟子云夷子憮然為間
曰命之矣是也若夫幠字則異於是桑扈詩曰兕觥其
觩㫖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鄭氏箋曰飲酒者柔
順中和不幠敖也陸徳明音義曰幠火吳反禮記投壺
篇曰毋幠毋敖鄭氏箋曰幠敖慢也凡此言幠與憮字
[007-40a]
音既不同義亦相逺前漢五行志曰古之為享食也以
觀威儀省禍福也故詩曰兕觥其觩㫖酒思柔匪徼匪
傲萬福來求顔師古曰不徼幸不傲慢也觀國案毛詩
言彼交匪敖而漢書乃曰匪徼匪傲盖班固所引者别
本詩非毛公詩故其用字有不同也
  溢鎰
史記平凖書曰漢興接秦之弊米至石萬錢馬一匹則
百金臣瓚曰秦以一溢為一金漢以一斤為一金前漢
[007-40b]
食貨志曰秦兼天下幣為二等黄金以溢為名上幣孟
康注曰二十兩曰溢顔師古注曰改周一斤之制以溢
為金之名數也又食貨志曰漢興黄金一斤顔師古注
曰改周之制更以斤名金觀國以史記漢志之言觀之
盖謂周以斤名金秦以溢名金而漢復周之制以斤名
金也二十兩為溢十六兩為斤秦以溢名金則一溢為
二十兩漢以斤名金則一斤為十六兩矣廣韻曰溢音
逸器滿也鎰亦音逸引國語曰二十四兩為鎰盖溢者
[007-41a]
洋溢滿盛也鎰者名數也名金當用鎰字而史記漢書
用溢字者假借用之耳陳臻問於孟子曰前日於齊王
餽兼金一百而不受於宋餽七十鎰而受於薛餽五十
鎰而受國語孟子用鎰字乃其本也禮記喪禮大記篇
曰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鄭氏注曰二十兩曰溢於粟米
之法一溢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禮記漢人所集
亦用溢字與史記漢書同也國語以二十四兩為鎰而
史漢諸家注訓皆以二十兩為鎰豈非周秦之制不同
[007-41b]
歟前漢張良傳曰漢元年沛公為漢王賜良金百溢亦
以溢為名者當是時漢未改秦制故也而國語孟子亦
以鎰名金以此知周亦以鎰名金不特秦而已漢髙祖
三年與陳平黄金四萬斤以間疏楚君臣史記趙世家
曰燕王令丞相栗腹約驩以五百金為趙王酒史記貨
殖傳曰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又曰販脂辱處
也而雍伯千金漢以一斤為一金若五百金則五百斤
金也千金則千斤金也漢灌夫傳言萬金良藥者其價
[007-42a]
值黄金萬斤也此其例也
  精舍
晉書孝武帝初奉佛法立舍於殿内引沙門居之因此
世俗謂佛寺為精舍觀國案古之儒者教授生徒其所
居之舍皆謂之精舍故後漢包咸傳曰咸住東海立精
舍講授又劉淑傳曰淑少明五經隱居立精舍講授又
檀敷傳曰敷舉辟不就立精舍教授又姜肱傳曰肱道
遇冦兄弟爭死盜感悔乃就精廬求見章懐太子注曰
[007-42b]
精廬即精舍也以此觀之則精舍本為儒士設至晉孝
武立精舍以居沙門亦謂之精舍非有儒釋之别也伯
兮詩曰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毛氏訓曰諼草令人忘憂
諼本為萱故古今皆謂萱草忘憂也然春秋昭公二十
年左氏傳曰惟食忘憂晉書祖約傳曰弈棋忘憂又顧
榮傳曰酒可以忘憂則忘憂之物固多端不特萱草而
已也黄鳥哀三良乃秦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
而春秋僖公二十四年左氏傳曰鄭有三良叔詹堵叔
[007-43a]
師叔則言三良者不可不分秦鄭矣史記樗里子滑稽
多智秦人號曰智囊而漢鼂錯以辨為太子家令號智
囊則智囊有秦漢之别也後漢李膺以聲名自髙士有
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而南史袁昻傳曰入其門者
號登龍門晉謝安在官無當時譽去後為人所思而樂
廣所在為政無當時功譽每去職遺愛為人所思後漢
逸民戴良母喜驢鳴良常學之以樂母而晉孫楚好驢
鳴晉羊曼為太山守時號䵬伯而唐常衮為宰相世謂
[007-43b]
之䵬伯凡此皆名同而實異者也援引之際當有以别

  肺附
前漢劉向傳上封事曰臣幸得託肺附誠見隂陽不調
不敢不通所聞顔師古注舊解云肺附謂肝肺相附著
猶言心膂也一説肺謂斫木之肺札也自言於帝室猶
肺札附於大材木也又田蚡傳曰上初即位富於春秋
蚡以肺附為相又曰天下幸而安樂無事蚡得肺附又
[007-44a]
曰臣以肺附幸得待罪顔師古注同前又師丹傳曰哀
帝少在國邑見外家王氏僣盛常邑邑即位多欲有所
救正封拜上傳奪王氏權丹上書曰肺附何患不富貴
不宜倉卒觀國案史記惠景間侯者年表曰孝惠孝景
諸侯子弟若肺附又前漢王莽傳曰臣莽伏自惟念得
託肺腑獲爵土蜀志劉備傳曰備肺腑枝葉宗子藩翰
以此觀之則劉向田蚡師丹傳所言肺附皆肺腑也史
家或假借作附字耳肺腑謂國戚也猶人之有肺腑連
[007-44b]
繋相親也劉向乃楚元王交之後陽城侯徳之子田蚡
乃景帝王皇后同母弟武帝之舅氏師丹所論者戚里
丁氏之家王莽乃元后王家之子皆國戚也故皆言肺
腑在他人非國戚者不可言也
  曹娥碑
後漢列女傳曰孝女曹娥㑹稽上虞人父溺死縣江不
得屍娥年十四沿江號哭晝夜不絶聲旬有七日投江
而死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𦵏娥於江南為立碑焉章
[007-45a]
懐太子注引㑹稽典錄曰上虞長度尚弟子邯鄲淳弱
冠有異才為曹娥碑操筆而成無所㸃定其後蔡邕又
題八字曰黄絹幼婦外孫虀臼魏志注引語林曰楊修
為魏主曹操主簿至江南讀曹娥碑碑背有八字詞曰
黄絹幼婦外孫虀臼操不解問修曰卿知否修曰知之
操曰且勿言待朕思之行三十里乃得之令修解曰黄
絹色絲色絲絶字幼婦少女少女妙字外孫女子女子
好字虀臼受辛受辛辭字操曰一如朕意俗云有志無
[007-45b]
志校三十里觀國讀南史劉顯幼聰敏號神童齊武帝
時為尚書郎有沙門訟田帝大書曰卜下貝國諱陟/盈切有司
未辨遍問莫知顯曰卜貝文為與上人帝因忌其能出
之楊修亦以才能敏捷為操所知後操忌修而殺之書
曰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聖其心好之不啻如自
其口出是能容之魏齊二主於此有愧焉
  衍文
君牙曰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而禮記緇衣篇引書曰
[007-46a]
夏曰暑雨小民惟曰怨咨曰字衍文也太甲曰往省括
于度而緇衣引太甲曰往省括于厥度厥字衍文也太
甲曰自作孽不可逭而緇衣引太甲曰自作孽不可以
逭以字衍文也呂刑曰播刑之廸而緇衣引甫刑曰播
刑之不迪不字衍文也君陳曰未見聖若弗克見而緇
衣引君陳曰未見聖若已弗克見己字衍文也伐柯詩
曰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而禮記坊
記篇引詩曰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
[007-46b]
不得之字衍文也易无妄卦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坊記
引易曰不耕穫不菑畬凶凶字衍文也論語曰貧而樂
富而好禮而坊記曰子云貧而好樂富而好禮好字衍
文也呂刑曰欽忌罔有擇言在身而禮記表記篇引甫
刑曰欽忌而罔有擇言在躬而字衍文也秦誓曰以保
我子孫而禮記大學篇引秦誓曰以能保我子孫能字
衍文也易大傳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陳貴賤
位矣動靜有常剛柔㫁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
[007-47a]
矣而禮記樂記篇曰天尊地卑君臣位矣卑髙以陳貴
賤位矣動靜有常小大殊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則性
命不同矣每異其下句者衍文也堯典二十有八載帝
乃殂落而孟子引堯典曰二十有八載放勲乃殂落放
勲字衍文也大禹謨曰夔夔齊慄瞽亦允若而孟子
書曰䕫夔齊慄瞽瞍亦允若瞍字衍文也伊訓曰造攻
自鳴條而孟子引伊訓曰天誅造攻自牧宫天誅字衍
文也康誥曰暋不畏死罔弗憝而孟子引康誥曰閔不
[007-47b]
畏死凡民罔不譈凡民字衍文也泰誓曰有罪無罪予
曷敢有越厥志而孟子引書曰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
曷敢有越厥志惟我在字衍文也論語曰惡紫之奪朱
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而孟子引
孔子曰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
恐其亂朱也亂字恐字衍文也盤庚曰若火之燎于原
不可嚮邇而春秋莊公十四年左氏傳引商書曰惡之
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惡之易也衍文也采菽
[007-48a]
詩曰平平左右亦是率従而春秋襄公十一年左氏傳
曰詩云便蕃左右亦是帥従便蕃字衍文也仲虺之誥
曰取亂侮亡而春秋襄公十四年左氏傳引仲虺曰亡
者侮之亂者取之乃衍文也
 
 
 
 
[007-48b]
 
 
 
 
 
 
 
 學林卷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