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學林 > 學林 卷一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學林卷一
            宋 王觀國 撰
  書篇
揚子法言曰昔之説書者序以百而酒誥之篇俄空焉
今亡矣觀國案古書百篇秦焚書至漢濟南伏生口傳
裁二十餘篇魯共王壊孔子宅於壁中得所藏書皆科
斗古文至孔安國始以𨽻古定之増多伏生二十五篇
[001-1b]
凡五十九篇蓋酒誥之篇不在伏生口傳之數而在科
斗之文則有之揚雄見伏生口傳之書而未嘗見科斗
書故曰酒誥之篇俄空焉孔安國尚書序曰科斗書廢
已乆時人無能知者又曰并傳凡五十九篇悉上送官
藏之書府則科斗古書當在秘府也魯共王者景帝之
子壊孔子宅而得科斗書雄生西漢末科斗書出已乆
矣雄又嘗校書天祿閣而於科斗書初未之見耶雄號
為識竒字夫識竒字者必能讀古文茍不識科斗古文
[001-2a]
惡在其為識竒字也春秋莊公八年左氏傳引夏書曰
臯陶邁種徳成公十六年傳引夏書曰怨豈在明不見
是圗襄公十四年傳引夏書曰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又
二十一年傳引夏書曰念兹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
兹允出兹在兹又引書曰聖有謨勲明證定保又二十
六年傳引夏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昭公元年傳
引太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又十七年傳引夏書曰
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哀公十八年傳引
[001-2b]
夏書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龜以上左氏傳所引
書杜預解皆曰逸書也觀國按杜預所謂逸書者今書
皆有之當是伏生口傳之書所無而在科斗古文則有
之杜預亦未嘗見科斗書爾禮記坊記篇引君陳曰爾
有嘉謀嘉猷入告爾后于内爾乃順之于外曰此謀此
猷惟我君之徳鄭康成注曰君陳盖周公之子伯禽弟
也名篇在尚書今亡觀國按今書君陳篇不亡是亦伏
生書所無而科斗書有之鄭康成亦未見科斗書爾孟
[001-3a]
子引書曰洚水警予又引書曰湯一征自葛始又曰葛
伯仇餉又引書曰后來其蘓又引書曰后來其無罰又
引書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又引書曰天降
下民作之君作之師又引書曰祗載見瞽瞍又引伊訓
曰天誅造攻自牧宫朕載自亳又引太誓曰我武惟揚
侵于之疆以上孟子所引書趙岐注皆曰尚書逸篇也
觀國按孟子所引書今書皆有之是亦伏生書所無而
科斗書有之趙岐亦未見科斗書爾當西漢時周之遺
[001-3b]
風未逺以揚雄之博學名儒於科斗書且不能究况於
後世屢歴兵火識古文者愈少古文道㡬熄矣
  繫辭
易曰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又曰繫辭焉以
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又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繋辭
焉所以告也又曰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觀國按孔
子自言繫辭焉者乃卦爻彖象之辭也有卦故繋之以
卦之辭有爻故繫之以爻之辭有彖故繫之以彖之辭
[001-4a]
有象故繋之以象之辭卦爻彖象皆繋之以辭然後占
筮者即其辭而考吉凶也今世傳王弼易第七第八卷
分繫辭上下者誤也此非繋辭也乃孔子所作易之大
傳耳孔子自稱聖人設卦觀象繫辭者聖人謂虙犧文
王也乾坤卦與大傳中有子曰之稱者乃孔子嘗為訓
傳而門弟子纂集成書故有子曰之稱前漢儒林傳曰
孔子晩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絶而為之傳今繫辭當謂
之易大傳而後世以治易名家者分其卷帙誤名以為
[001-4b]
繋辭耳諸卦六爻在彖與大象之後而乾六爻在彖與
大象之前諸卦六爻有小象而乾六爻無小象者盖文
言訓説已詳足以包小象也文言足以包小象而文言
之辭不可析在諸爻故乾六爻無小象而列六爻於彖
之前也坤亦有文言然坤見彖而後列六爻六爻復有
小象與諸卦同者坤之文言一章也一章則簡而不足
以包小象故坤與諸卦爻象之列同也乾之文言五章
也五章則詳而足以包小象故獨於乾則無小象而列
[001-5a]
六爻於彖之前也諸卦惟六爻而乾坤於六爻之外復
有用九用六者乾純陽而能變九者陽之能變者也坤
純隂而能變六者隂之能變者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
四爻隂陽各居其半陽爻一百九十有二皆乾用九之所
變也隂爻一百九十有二皆坤用六之所變也古之揲
蓍者以九為老陽以六為老隂老陽生七為少陽老隂
生八為少隂以蓍揲之十有八變觀九六七八辨隂陽
而一卦成焉六十四卦咸如此也故於乾言用九於坤
[001-5b]
言用六諸卦皆由九六之變以生也九者何一三五是
也六者何二四是也一二三四五天地之大萬物之多
隂陽之妙不逃於此矣諸卦無文言而惟乾坤有文言
者諸卦皆由乾坤九六而生則於乾坤訓說特致其詳
也古本易彖象文言不分在諸卦案前漢藝文志曰虙
犧氏始作八卦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子為之彖
象繫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以此觀之則彖象文言不
分在諸卦盖别為篇簡者也歐陽文忠公崇文總目叙
[001-6a]
釋曰田何之易始自子夏傳之孔子卦象爻彖與文言
説卦等離為十二篇費直之易專以彖象文言參解易
爻凡以彖象文言雜入卦中者自費氏始古十二篇之
易遂亡其本王弼為注亦用彖象相雜之經以此觀之
則今世所行王弼易乃彖象相雜之易非古本易也盖
教授之家各宗其師之説而自晉以後唯王弼之學獨
傳故也
  詩書序
[001-6b]
詩序本自為一編不在衆篇之首至毛公為詩傳乃分
序於衆篇之首詩序謂之義所謂有其義而亡其辭是
也詩曰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白華孝子之潔白也華
黍時和嵗豐宜黍稷也有其義而亡其辭由庚萬物得
由其道也崇丘萬物得極其髙大也由儀萬物之生各
得其宜也有其義而亡其辭鄭氏曰孔子論詩雅頌各
得其所時俱在耳遭戰國及秦之世而亡之其義則與
衆篇之義合編故存至毛公為詁訓傳乃分衆篇之義
[001-7a]
各置於其篇端由此觀之則詩序本不在衆篇之首至
毛公始分置於衆篇之首亦可知矣詩序子夏之所作
而王荆公以謂讀江有汜之詩雖子夏無以知其美媵
然子夏與孔子同時文籍未淪䘮必有所受而作也史
記孔子世家曰古詩三千餘篇孔子取三百五篇歐陽
文忠公崇文總目叙釋曰孔子刪詩三千餘篇取其三
百十一篇著於經秦楚之際亡其六然則古詩三千而
取者三百則十取其一耳餘皆逸詩也逸詩書史亦多
[001-7b]
引之書序本自為一篇不在衆篇之首至孔安國作傳
乃分序於衆篇之首故孔安國尚書序曰并序凡五十
九篇書序序所以為作者之意昭然義見宜相附近故
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是也前漢藝文志有周
書七十一篇顔師古注曰劉向云周時誥誓號令也盖
孔子所論百篇之餘也今之存者四十五篇矣按班固
作漢書時周書有七十一篇自後復經兵火書籍散亡
至晉時盜發汲郡冡得竹簡書有周書束晳校讎而訛
[001-8a]
滅脫散不可考者甚多故顔師古曰今之存者四十五
篇盖至於唐所存者四十五篇耳皆逸書也逸書者虞
夏商書皆有之不特周書也
  故什箋
今毛詩詁訓傳三十卷觀國按前漢藝文志曰毛詩故
訓傳三十卷顔師古注曰故者通其指義也詩家又有
魯故二十五卷齊后氏故二十卷孫氏故二十卷韓故
三十六卷漢魯申公有詩訓故以此觀之則今毛詩當
[001-8b]
為故訓傳改故為詁者後人妄改之也國風不言什而
雅頌言什者盖詩以十篇為什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
篇弼十九篇鄘十篇衞十篇王十篇鄭二十一篇齊十
一篇魏七篇唐十二篇秦十篇陳十篇檜四篇曹四篇
豳七篇凡此皆多寡不等故不稱什也雅頌皆十篇為
聨故皆稱什惟魚藻之什十四篇蕩之什十一篇閔予
小子之什十一篇亦謂之什者過乎十則亦稱什舉其
成數耳若夫不及十則不稱什故駉頌止四篇那頌止
[001-9a]
五篇而皆不稱什此其可見也後漢衞宏傳曰鄭康成
作毛詩箋章懐太子注曰箋薦也薦成毛義也引張華
博物志曰鄭注毛詩曰箋不解此意或云毛公嘗為北
海相鄭康成是郡人故以為敬云觀國按諸家字書箋
子堅切表識書也亦作牋㮍盖古人牋牘以竹或木為
之故箋字從竹牋字㮍字皆從木謂之牋表者以此牋
牘而表出己意也西漢時傳詩有三家申公作魯詩后
蒼作齊詩韓嬰作韓詩三家皆列於學官而毛公之學
[001-9b]
未得立及中興後謝曼卿衞宏鄭衆賈逵馬融鄭康成
等皆宗毛公學於是毛詩盛行鄭康成作毛詩箋者盖
毛公有不訓者鄭氏訓之毛公有訓未盡者鄭氏續之
毛公有誤訓者鄭氏證之盖以箋牘顯出巳意而又不
沒毛公之學也故謂之箋雖若薦成毛義而箋則非薦
也毛公為北海相有年矣至鄭康成乃以郡人之故而
以箋為敬此好事者為之辭也
  奚斯
[001-10a]
班孟堅兩都賦序曰臯陶歌虞奚斯頌魯同見采於孔
氏列於詩書王文考魯靈光殿賦序曰詩人之興感物
而作故奚斯頌僖歌其路寢而功績存乎辭徳音昭乎
聲觀國按閟宫之詩曰松桷有舃路寢孔碩新廟奕奕
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毛氏傳曰大夫公子奚
斯者作是廟也鄭氏箋曰奚斯作者教䕶属功課章程
也盖魯人新姜嫄之廟而公子奚斯董其事爾所謂作
者作廟也非作頌也閟宫之頌非奚斯之作也班孟堅
[001-10b]
王文考賦序皆以魯頌為奚斯所作則誤矣揚子法言
曰顔嘗晞夫子矣正考甫常晞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嘗
晞正考甫矣觀國按尹吉甫作大雅崧髙烝民之詩以
美宣王考甫能得商頌十二篇歸以頌湯之徳二人皆
有功於詩教者也若奚斯者徒能作魯廟而已於詩頌
固無預焉當奚斯作廟之時閟宫之頌未作也廟成之
後詩人始頌之則奚斯與正考甫二人非同類揚雄豈
亦誤以閟宫之詩為奚斯所作耶不然何以言晞也李
[001-11a]
軌注揚子曰奚斯魯僖公之臣慕正考甫作魯頌此言
正誤也
  獻犧
周禮司尊彛曰其朝踐用兩獻尊其再獻用兩象尊鄭
氏注曰獻讀為犧犧尊飾以翡翠象尊以象鳳凰陸徳
明音義曰獻犧同素何反司尊彞曰凡六尊六彞之酌
鬱齊獻酌鄭氏注曰獻讀為摩莎之莎摩莎泲之出其
香汁也陸徳明音義曰獻素何反觀國案司尊彞曰春
[001-11b]
祠夏禴用獻尊象尊此兩尊相須之尊也秋嘗冬烝用
著尊壺尊此兩尊相須之尊也追享朝享用大尊山尊
此兩尊相須之尊也獻尊即犧尊是也舉其事則謂之
獻尊舉其名則謂之犧尊一物而兩名爾春秋左氏傳
曰犧象不出門禮記曰君兩酌犧象又曰尊用犧象又
曰犧象周尊也然則犧象二尊相須可知矣盖犧尊為
牛形象尊為象形犧音羲獻音憲二字各讀如本字其
義灼然無可疑者毛詩疏引王肅注禮曰犧象二尊全
[001-12a]
刻牛象之形鑿背為尊其説是巳司尊彞變犧為獻者
盖朝踐乃始獻之禮舉祀事言之故謂之獻尊若舉其
名則謂之犧尊也鄭氏既讀獻為犧又以獻犧二字皆
音莎既謂犧尊飾以翡翠又謂象尊以象鳳凰皆誤矣
陸徳明循鄭氏之說以獻犧二字並音莎而於他經凡
言獻言犧處悉音以為莎不能訂正其義而反播其疑
於後世使後學愈疑良可怪也南史劉杳傳曰杳嘗於
沈約坐語及宗廟犧尊約云鄭康成答張逸謂畫鳳凰
[001-12b]
尾婆娑然杳曰此言未必可信古者犧尊彞皆刻木為
鳥獸鑿頂及背以出納酒魏時魯郡地中得齊大夫子
尾送女器犧尊作犧牛形晉永嘉中賊曹嶷於青州發
齊景公冢得二尊形亦為牛象二處皆古之遺器也約
以為然以此觀之則犧尊為牛形可以不疑矣
  木𤓰詩
詩曰投我以木𤓰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
瑶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毛氏傳曰木𤓰楙木可食
[001-13a]
之木也觀國按詩之意乃以木為𤓰為桃為李俗謂之
假果者盖不可食不適用之物也亦猶畫餅土飯之義
爾投我以不可食不適用之物而我報之以瓊玉可貴
之物則投我之物雖薄而我報之實厚衞國有狄人之
敗出處於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服衞人思
之欲厚報之則投我之物雖薄而我思報之實欲其厚
此作詩者之意也鄭氏以木𤓰為楙木則是果實之木
𤓰也誤矣爾雅曰楙木𤓰郭璞注曰實如小𤓰酢可食
[001-13b]
此即果實之木𤓰也後世文士多引木𤓰之詩以為果
實之木𤓰皆誤矣如初學記六帖於果實木𤓰門類皆
引衞風木𤓰之詩亦皆誤矣前軰有詠木𤓰詩曰翻思
成實為嘉惠擬把瓊瑶作報章此正誤用之也昔之記
言者謂孔子曰吾於木𤓰見苞苴之禮行焉觀國按木
𤓰詩設投報之辭以為喻爾未嘗真有投報也而記言
者遂以為苞苴恐非孔子之言也淇澳詩曰緑竹猗猗
緑竹青青緑竹如簀毛氏傳曰緑王芻也竹萹竹也觀
[001-14a]
國按緑與竹二物也非笋竹之竹而世多誤用緑竹為
笋竹之竹采緑詩曰終朝采緑不盈一匊毛氏傳曰緑
王芻也盖爾雅曰菉王芻又曰竹萹蓄此乃詩所謂緑
竹也禮記大學篇曰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此正用
菉字毛詩借用緑字其義則通也先達詩集中有緑竹
詩曰自得東南號猗猗相悦同盖用東南之竹箭事乃
用為笋竹之竹也誤矣
  宗彞
[001-14b]
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彞
藻火粉米黼黻絺繡盖日月星辰山龍華蟲此六章作
會於衣也宗彞藻火粉米黼黻此六章絺繡於裳也此
舜之十二章而孔安國乃以作會宗彞四字為一句又
訓曰宗廟彝尊亦以山龍華蟲為飾觀國按宗彝者即
周禮司尊彝所謂祼用虎彞蜼彞是也刻畫虎蜼之形
於彞器之上祀宗廟則用此二彞故謂之宗彞若舜之
十二章則絺繡彞器於裳而彞器之飾則以虎以蜼此
[001-15a]
禮有定制不可易也孔安國初不曉其義既誤合尚書
句讀又誤訓以謂彞尊亦以山龍華蟲為飾其紊經也
甚矣今世廟貎塑像及畫壁凡法服止畫一虎一蜼而
不見彞器亦誤也當先畫彞器而後飾虎蜼之形於彞
器之上乃為合禮盖自唐以來禮文寖弊畫工沿襲舊
格初不識制度不足怪也禮記明堂位曰夏后氏以雞
夷鄭氏注曰夷讀為彞此記禮者假借用字耳中庸引
詩曰憲憲令徳表記引詩曰瑕不謂矣此類是也
[001-15b]
  二王
振鷺詩曰二王之後來助祭也毛氏傳曰二王夏商也
其後把也宋也觀國按禮記曰武王克商未及下車而
封黄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
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後於把封商之後於宋盖武王克
商有天下而封黄帝堯舜夏商之後者繼絶世也方周
人祭於廟之時黄帝堯舜之後皆在本國未來助祭而
二王之後適來助祭周人美之故振鷺之詩所為作非
[001-16a]
萬世不易之法也後世不察乃以謂王者必當存二王
後故漢魏南北隋唐之際皆舉二王之典夫繼絶世者
奚必止於二代耶鄭氏曰王者存二代此盖未嘗深考
其由也後漢百官志曰建武二年封周後姬常為周承
休公五年封商後孔安為商紹嘉公且二王一體也漢
不封夏而封商周何耶若曰繼絶世則髙帝滅秦而為
漢則秦為絶國矣捨秦不封而逺取商周又何耶唐以
周隋為二王後且拓拔之魏髙氏之齊與周隋同為絶
[001-16b]
國而專取周隋又何耶此皆循名而失實者也
  祥瑞
賈誼新書曰詩云一發五豝于嗟乎騶虞騶者天子之
囿也虞者囿之司獸者也歐陽文忠公五代史蜀書曰
騶虞古不知其何物也詩曰于嗟乎騶虞賈誼以謂騶
者文王之囿虞虞官也當誼之時其説如此然則以之
為獸者其出於近世之說乎觀國按毛氏詩傳曰騶虞
義獸也白質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徳則應之詳觀
[001-17a]
騶虞詩辭則獸是已詩曰仁如騶虞又曰徳如羔羊又
曰徳如鳲鳩又曰信厚如麟趾盖皆指物而言也秦漢
之際言詩者各自名家其説皆有異同賈誼必遵其師所
授之說未必當也歐公曰以之為獸者其出於近世之
說乎觀國按賈誼在文帝時為長沙傅前漢儒林傳曰
毛公治詩為河間獻王博士則在景帝時為博士與賈
誼同時人也然則以騶虞為獸者非出於近世之説矣
五代時王建據蜀龜龍麟鳳騶虞之類畢出於其國歐
[001-17b]
陽文忠公修五代史破之以為非瑞白龍見於水是失
職也可以為妖矣鳳凰或出於謬政危亡之時非瑞也
麟人罕識之獸魯哀公西狩窮山竭澤獵而獲之非其
自出春秋譏之非瑞也龜汙泥川澤不可勝數其死也
貴於卜官觀國按易以龍喻君之徳取其神變也鳳者
文明之物故曰鳳兮鳳兮何徳之衰傷無文明之時也
麟信也故詩以麟之趾麟之定麟之角喻信厚之子龜
夀而前知也此四物者以喻聖人之有徳者故禮以為
[001-18a]
四靈而史亦記之耳非謂治世必出而亂世必藏也譬
猶玉者至貴之寳而君子比徳焉寧有治世則玉見而
亂世則玉隠耶離騷以香草譬君子以惡鳥譬小人寧
有治世則無惡鳥而亂世則無香草耶然則麟鳳龜龍
頻出於五代亂世之蜀何傷乎
  勺藥
溱洧詩曰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毛氏傳曰
勺藥香草也其别則送以勺藥結恩情也觀國按崔豹
[001-18b]
古今注曰勺藥一名將離將行則送之以勺藥以此觀
之則勺藥離草也離别則贈之以見志也江淹别賦曰
下有勺藥之詩淹用為離别事盖可見矣若曰香草則
草之香者多矣奚必勺藥而後可以結恩情也司馬相
如子虚賦曰勺藥之和具而後御之服䖍注曰勺藥以
蘭桂調食文頴注曰五味之和也晉灼注曰南都賦云
歸鴈鳴鵽香稻鮮魚以為勺藥酸甜滋味百種千名顔
師古注曰諸家之說皆未當也勺藥藥草名其根主和
[001-19a]
五臟又辟毒氣故合之於蘭桂五味以助諸食因呼五
味之和為勺藥耳今人食馬肝馬腸者猶合勺藥而煮
之豈非遺法乎觀國按子虚南都二賦言勺藥者勺音
酌藥音略乃以魚肉等物為醢醬食物也與溱洧詩所
言勺藥異矣詩之勺藥乃草類也今勺藥花是已廣韻
曰勺市若切又張略切藥以灼切又良約切二字各有
二音子虚賦曰勺藥之和具而後御之所謂御者御食
物也未有御五味者也南都賦曰歸鴈鳴鵽香稻鮮魚
[001-19b]
以為勺藥盖以鴈鵽魚稻為食也又按枚乗七發曰於
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調和熊蹯之濡勺藥之醬薄耆之
炙鮮鯉之鱠五臣注文選曰勺音酌藥音略又按張景
陽七命曰窮海之錯極陸之毛伊公爨鼎庖子揮刀味
重九沸和蒹勺藥晨鳬露鵠霜鵽黄雀五臣注文選曰
勺音酌藥音略然則讀勺藥為酌略者是以魚肉等物
為醢醬食物非溱洧之勺藥明矣子虚賦諸家注説皆
誤以為溱洧之勺藥也韓退之偃城夜會聨句詩曰兩
[001-20a]
廂鋪氍毺五鼎調勺藥又曰但擲顧笑金仍祈却老藥
盖前句勺藥字音酌略後句藥字音瀹二藥字不同音

  箕子
前漢儒林孟喜傳曰蜀人趙賔好小數書後為易飾易
文以為箕子明夷陰陽氣亡箕子者萬物方荄茲
也顔師古注云易明夷卦彖曰内難而能正其志箕子
以之六五爻辭曰箕子之明夷利貞此箕子謂商父師
[001-20b]
說洪範者也賔妄為說耳觀國按虙犧作八卦而文王
重之為六十四則爻辭乃文王所作也方文王重爻之時箕子
之明未夷至紂不道箕子奴然後箕子之明始夷武王
伐紂一戎衣而天下大定乃反商政釋箕子囚封比干
墓式商容閭當此時箕子之明雖夷而利貞故明不可
息也以此考之則箕子之明夷其在武王之時乎文王
重爻之時於明夷六五之辭不應預言箕子之明夷此
學者素以為疑也趙賔訓易欲避此疑故謂箕子者隂
[001-21a]
陽之氣萬物方荄茲非商紂之箕子也顔師古不悟其
意乃引明夷卦爻之辭以釋之夫學者豈不知商之有
箕子耶趙賔之說雖鑿而師古原不曉其因也或說謂
文王重卦而其辭則周公孔子之作如此則明夷言箕
子不礙矣
  介雞
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左氏傳曰季郈之雞鬭季氏介其
雞郈氏為之金距杜預注曰𢷬芥子播其羽或曰以膠
[001-21b]
沙播之為介雞觀國觀史記魯世家曰季氏與郈氏鬭
雞季氏介雞羽郈氏金距司馬遷改介為芥而杜預用
其說以訓左傳耳觀國按介與芥不相通用介者介胄
之介也介其雞者為甲以蔽雞之臆則可以禦彼之金
距矣司馬遷誤改介為芥而杜預循其誤既自以為疑
又増膠沙之説夫以膠浹沙而播其羽是自累也又惡
能勝彼雞大率司馬遷好異而惡與人同觀史記用尚
書戰國䇿國語世本左氏傳之文多改其正文改績用
[001-22a]
為功用改厥田為其田改肆覲為遂見改宵中為夜中
改咨四嶽為嗟四嶽改協和為合和改方命為負命改
九載為九嵗改格姦為至姦改慎徽為慎和改烈風為
暴風改克從為能從改濬川為決川改恤哉為靜哉改
四海為四方改熈帝為美堯改不遜為不訓改胄子為
穉子改維清為維靜改天工為天事改底績為致功改
降丘為下丘改納錫為入賜改孔修為甚修改夙夜為
早夜改申命為重命改汝翼為汝輔改敕天為陟天改
[001-22b]
率作為率為改宅土為居土如此類甚多又用論語文
分綴為孔子弟子傳亦多改其文改吾執為我執改毋
固為無固改指諸掌為視其掌改性與天道為天道性
命改未若為不如改便便為辯辯改滔滔為悠悠如此
類又多子長但知好異而不知反有害於義也
  臧否
臧否之否音鄙臧者善也否者不善也書曰格則承之
庸之否則威之陸徳明音義曰否音鄙易遯卦九四好
[001-23a]
遯君子吉小人否王弼注曰否音臧否之否君子好遯
故能舎之小人繫戀是以否也鼎卦初六鼎顛趾利出
否王弼注曰否不善之物也抑詩曰於乎小子未知臧
否烝民詩曰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小旻詩曰國雖靡
止或聖或否春秋昭公五年左氏傳曰一臧一否其誰
能當之諸葛孔明出師表曰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張平
子西京賦曰街談巷議彈射臧否以上否字皆音鄙俗
或讀音缶則誤矣嵇叔夜幽憤詩曰民之多僻政不由
[001-23b]
己惟此𥚹心顯明臧否五臣注文選曰否平鄙切若如
五臣注則平鄙切乃音備是泰否之否非臧否之否矣
今禮部韻略上聲㫖字部内否音鄙注曰臧否也新制
云按詩未知臧否釋文音鄙如此之類全句即詩於此
韻内押如散押臧否之類即許於有字韻内否字通押
觀國按有字韻内否字音缶若散押臧否亦是音鄙豈
可遽變而音缶耶凡上有臧字則下當音鄙此一定不
可易也新制乃元祐五年太學博士孫諤校對禮部韻
[001-24a]
略而奏請引周易師卦曰師出以律否臧凶釋音曰否
鄙惡也馬鄭王肅曰否音方九反左傳隠公十一年曰
師出臧否亦如之釋音曰否音鄙又方九反觀國按周
易左傳皆存兩音者蓋陸徳明不能稽考訂正之而存
兩音使後人自擇之也孫諤奏請又不能決於去取故
有許通押之文且音鄙音缶二字音與義皆不同實不
可通押
  胥靡
[001-24b]
史記儒林傳曰申公為楚太子戊傅戊不好學胥靡申
公徐廣注曰胥靡腐刑前漢儒林傳曰胥靡申公顔師
古注曰胥靡相係而作役前漢楚元王傳曰王戊與呉
通謀申公白生諫不聴胥靡之應邵注曰詩云若此无
罪淪胥以鋪胥靡刑名也晉灼注曰胥相也靡隨也古
者相隨坐輕刑之名顔師古注曰聮繫使相隨而服役
之故謂之胥靡猶今之役囚徒以鏁聨綴耳而云隨坐
輕刑非也史記賈誼傳鵩鳥賦曰傅説胥靡兮乃相武
[001-25a]
丁徐廣注曰胥靡腐刑也前漢賈誼傳鵩鳥賦曰傅説
胥靡兮乃相武丁張晏注曰胥靡刑名也傅說被刑築
於傅巖顔師古注曰胥靡相隨之刑也觀國按書説命
曰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說築傅巖之野惟肖
孔安國傳曰傅氏之巖在虞虢之界通道所經有澗水
壊道常使胥靡刑人築䕶此道說賢而隠代胥靡築之
以供食以此知鵩鳥賦云傅說胥靡者乃服役之刑也
莊子曰胥靡登髙而不懼遺死生也又曰築十仞之城
[001-25b]
城者既十仞矣則又壊之此胥靡之所苦也咸元英疏
曰胥靡徒役人也揚雄解難曰胥靡為宰寂寞為尸盖
胥靡者刑役之人於死生則輕而無顧藉故登髙而不
懼不畏險也胥靡為宰無重累也城既十仞而又壊之
則築役之勞未已此胥靡之所苦也凡此又以見胥靡
者服役之刑也腐刑无役若以胥靡為腐刑則傅說不
應有版築之役矣史記佞幸傳曰李延年坐法腐然則
史記正言腐不謂之胥靡也又胥靡亦邑名春秋哀公
[001-26a]
十八年左氏傳曰蒍子馮公子格率銳師侵費滑胥靡
杜預注曰胥靡鄭邑又昭公二十六年左氏傳曰王入
于胥靡杜預注曰胥靡周邑本鄭地又定公六年左氏
傳曰鄭於是乎伐馮滑胥靡負黍狐人闕外晉閻沒戍
周且城胥靡杜預注曰鄭伐周六邑諸史地理書亦不
言胥靡地名之義盖不可考也
  孔子生
史記孔子世家魯世家十二諸侯年表皆曰魯襄公二
[001-26b]
十二年嵗在庚戌孔子生魯哀公十六年嵗在壬戌孔
子卒享年七十有三然公羊傳曰襄公二十一年十有
一月庚子孔子生何休解曰嵗在己夘又榖梁傳曰襄
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孔子生然則公羊榖梁與史記
世家年表皆不同也觀國按春秋襄公二十一年十月
庚辰朔日有食之盖十月朔為庚辰則二十一日為庚
子也十有一月無庚子矣公羊謂十有一月庚子者誤
也魯襄公二十一年嵗在己酉而何休謂嵗在己夘者
[001-27a]
誤也孔子享年七十三以嵗計之當魯襄公二十二年
生是嵗周靈王二十一年嵗在庚戌也而公羊榖梁皆
云襄公二十一年誤矣史記五帝紀曰舜年二十以孝
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
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廵狩崩於
蒼梧之野觀國以史記文考之舜夀百嵗也然尚書舜
典曰舜生三十登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盖三
十登庸三十在位服堯䘮三年其一在三年之數為天
[001-27b]
子五十年凡夀一百一十有二嵗此孔子所定之書也
則知史記為誤矣史記六國年表周元王元年徐廣曰
元年乙丑皇甫謐曰元年癸酉又周貞定王元年徐廣
曰元年癸酉皇甫謐曰元年癸亥觀國按章衡編年通
載周元王元年嵗在乙丑周貞定王元年嵗在癸酉以
此知徐廣之說為是而皇甫謐之說非也
  納幣
禮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徴請期親迎謂之六禮而不謂
[001-28a]
之納幣春秋榖梁傳曰禮有納采有問名有納徴有告
期四者備而後娶禮也范寗解曰納采者采擇女也問
名者卜吉凶也納徴者納幣也吿期者告迎期也然則
納幣者禮之納徴是已周官媒氏曰凡嫁子娶妻入幣
純帛無過五兩鄭氏注曰納幣也五兩十端也引雜記
曰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然每端二丈觀國按束帛
為十端毎端二丈則是以四丈為一兩中屈之成兩端
五兩為十端矣不謂之十端而謂之五兩者盖用五兩
[001-28b]
而中屈之成十端其本則用五兩而束之則見其有十
端也或曰入幣或曰納幣者周官媒氏通言嫁子娶妻
用幣之數故曰入幣若夫問名納吉而後納幣者問名
納吉則事已定矣事已定則男家納幣於女家致恭以
成禮盖男下女之意也故春秋書納幣者皆親事已定
而後納幣也春秋又書逆女乃先納幣而後逆女禮之
序當如此耳春秋莊公二十二年冬公如齊納幣左氏
無傳杜預解曰母䘮未再期而圗婚非禮也公羊榖梁
[001-29a]
曰親納幣非禮也觀國按僖公二十一年秋七月戊戌
夫人姜氏薨至二十二年冬公如齊納幣方是時母䘮
一年有半是母喪未再期而圗婚故春秋書納幣以見
其非禮也又春秋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齊納幣左氏
傳曰襄仲如齊納幣禮也凡君即位好舅甥修婚姻娶
元妃以奉粢盛孝也孝禮之始也觀國按僖公三十三
年十二月乙巳公薨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齊納幣則
自僖公薨至文公二年冬未滿二十五月是亦居䘮而
[001-29b]
圗婚與莊公居喪納幣一也左氏乃曰襄仲如齊納幣
禮也有以見左氏之誤也公羊傳曰公子遂如齊納幣
譏長娶也榖梁傳曰公子遂如齊納幣范寗解曰喪制
未畢而納幣非禮也以春秋文及三傳攷之左氏之誤
昭昭矣
  古文
唐李濟翁資暇録曰古文使字作左氏春秋傳言行
李乃是行使後人誤變為李字觀國按春秋僖公三十
[001-30a]
年左氏傳曰若舎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徃來共其乏
困杜預曰行李使人也又襄公八年左氏傳曰亦不使
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杜預曰行李行人也又昭公十三
年左氏傳曰諸侯靖兵好以為事行理之命無月不至
杜預曰行理使人通聘問者然則左氏傳或言行李或
言行理皆謂行使也但文其言謂之行李又謂之行理
耳以此知非改古文字為李也古文字多矣李濟翁
不言字出何書未可遽爾泛舉而改作也唐書藝文
[001-30b]
志曰今文尚書三十卷開元十四年明皇以洪範無偏
無頗聲不協詔改為無偏無陂盖古文尚書曰無偏無
頗遵王之義明皇以頗字與義字不協韻故改為無陂
與義字協聲於文意雖亦通而於改作之譏未能免也
明皇不好𨽻古天寳三載詔集賢學士衛包改古文尚
書從今文故有今文尚書今世所傳尚書乃今文尚書
也今文尚書多用俗字如改說為恱改景為影之類皆
用後世俗書良因明皇不好𨽻古故有司亦隨俗鹵莽
[001-31a]
而改定也司馬遷班固作史亦或用古文字史記商本
紀曰湯既勝夏歸仲作誥乃古文虺也又周本紀
曰穆王命伯臩申誡太僕作臩命臩乃古文冏也又孔
子弟子有曽蒧蒧乃古文㸃也前漢古今人表有伯㷩
㷩乃古文也又百官公卿表曰□作朕虞□乃古文
益也又郊祀志曰天墬神祗之物皆至墬乃古文地也
又禮樂志曰屮木零落屮乃古文草也又刑法志曰
之以行乃古文悚也又藝文志有大三十七篇
[001-31b]
乃古文禹也又地理志曰隨山栞木栞乃古文刊也又
平原郡安惪縣惪乃古文徳也又清河郡題縣
古文莎也又北地郡大□縣□乃古文要也又路温舒
傳曰者不可復属乃古文絶也又叙傳曰東厸虐
而殱仁厸乃古文鄰也又召信臣傳曰晝夜㸐藴火㸐
乃古文然也又五行志曰王心弗乃古文堪也又
揚雄傳反離騷曰纍既□夫傅説兮□乃古文攀也後
漢輿服志曰乾巛有文巛乃古文坤也諸史如此類甚
[001-32a]
多然則作史者尚不忍廢古文而况古文經書其可輕
改作乎許慎說文序曰依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
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
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盖古者帝王登封泰山
必有金石之刻其文字形體各不同歴時既乆罕有傳
者今世所傳秦皇時李斯所篆嶧山碑如御史大夫篆
作御史夫夫竊意夫字亦必有大音李斯用古文篆後
世不知其用字之因也又今世所得古器秦時鐘鼎篆
[001-32b]
銘有字皆篆為彐如有秦篆為彐秦之類後世字書彐
字為又字諸字書未嘗讀又為有也許慎説文屮字丑
列切兩艸相並為艸即今之草字而漢書乃用屮字為
草字凡此類皆不可以字書考證之也
  其記已忌
揚之水詩曰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彼其之子不與我
戍甫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羔裘詩曰彼其之子舎命
不渝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彼其之子邦之彦兮汾沮洳
[001-33a]
詩曰彼其之子美無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
如玉候人詩曰彼其之子三百赤芾彼其之子不稱其
服彼其之子不遂其媾鄭氏箋曰其或作記或作已讀
聲相似禮記表記篇曰彼記之子不稱其服韓詩外傳
曰彼己之子舎命不渝彼己之子邦之司直彼己之子
邦之彦兮彼己之子碩大且篤大叔于田詩曰叔善射
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縱送忌叔馬慢忌叔發罕忌
抑釋掤忌抑鬯弓忌鄭氏箋曰忌讀如彼己之子之巳
[001-33b]
陸徳明毛詩釋音曰其音記觀國按詩用其字忌字禮
記用記字韓詩外傳用巳字四字雖不同然其原意則
四字皆助辭也其義相附近故四字讀為四聲何傷乎
若循鄭氏之箋陸氏之音則四字者當讀而為一音誤
矣經書中用字如此類者尚多有之書曰聖有謨訓春
秋左氏傳曰聖有謩勲訓字去聲勲字平聲二字不同
音而義則通也詩曰顯顯令徳宜民宜人中庸曰憲憲
令徳宜民宜人顯字上聲憲字去聲二字不同音而義
[001-34a]
則通也詩曰心乎愛矣遐不謂矣表記曰心乎愛矣瑕
不謂矣變遐為瑕也詩曰有覺徳行四國順之緇衣曰
有梏徳行四國順之變覺為梏也書曰自作孽不可逭
孟子曰自作孽不可活變逭為活也書曰克明俊徳大
學曰克明峻徳變俊為峻也詩曰駿命不易大學曰峻
命不易詩曰駿極于天孔子閒居曰峻極于天變駿為
峻也書曰髙宗亮隂喪服四制曰髙宗諒闇乃用闇字
也詩曰假樂嘉成王左氏傳曰晉侯賦嘉樂變假為嘉
[001-34b]
也詩曰凡民有䘮匍服救之檀弓曰凡民有䘮扶服救
之變匍為扶也書曰㒺有擇言在身表記曰罔有擇言
在躬變身為躬也凡此雖或變其字然各從其音而讀
之不害於義若必繩之以一音則将亂天下之字音非
所以示後學也
  洒
新臺詩曰新臺有洒河水浼浼毛氏曰洒髙峻也浼浼
平地也陸徳明音義曰洒七罪反觀國按新臺詩第一
[001-35a]
章曰新臺有泚河水瀰瀰泚與瀰協韻故第二章曰新
臺有洒河水浼浼毛氏欲以洒浼二字協韻乃讀洒為
七罪反而訓之曰洒髙峻也然字書洒無七罪反之音
亦無髙峻之義按字書洒字音先禮切與洗同而與浼
字亦協韻盖泚者鮮明貎也洒亦有潔靜之意於詩之
義通當讀洒為先禮切則音與義兩得之矣春秋哀公
二十一年左氏傳曰在上位者洒濯其心音義曰洒先
禮反前漢平帝紀曰洒心自新之意也又昌邑王賀傳
[001-35b]
曰以湔洒大王顔師古皆曰洒先禮反史記貨殖傳曰
洒削薄技也孟子曰願為死者一洒之此皆讀與洗同
而俗或讀作沙下反者非也洒又音先典反玉藻曰君
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陸徳明音曰洒先典
反史記范睢傳曰羣臣莫不洒然變色易容徐廣曰洒
先典反盖洗字亦音先典反洒亦如之也洒又音色懈
反與灑同為洒掃亦作灑埽東山詩曰洒埽穹窒伐木
詩曰於粲洒埽抑詩曰洒埽庭内周禮𨽻僕曰掌五寢
[001-36a]
之埽除糞洒之事論語曰子夏之門人當洒埽應對禮
記内則曰灑埽室堂凡此或用洒字或用灑字其義則
一而皆讀音色懈反各隨其音而生義也
  如罄
春秋僖公二十六年左氏傳曰齊孝公伐我北鄙公使
展喜犒師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
齊侯曰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杜預曰如而
也言居室而資糧垂盡觀國按字書如而也似也徃也
[001-36b]
若也經書用如字各有一義室如之如當訓似又此罄
字非訓盡許慎説文曰罄器中空也室如懸罄者如懸
一器其中空而無物耳罄亦訓盡詩曰缾之罄矣是也
杜預以如訓而以罄訓盡則室而垂盡語不成文今以
如字之義考之莊公七年夏夜中星隕如雨盖言星隕
而且雨也此如字訓而者也左氏傳曰如火之燎于原
又曰如農夫之務去草又曰今亦如之又曰邑亦如之
凡此如字訓似者也公如齊觀社公如齊納幣公如齊
[001-37a]
逆女公如晉至河乃復夫人姜氏如齊凡此如字訓徃
者也左氏傳曰同之不可也如是又曰唯有徳者能以
寛服民其次莫如猛凡此如字訓若者也室如懸罄者
如似也似懸空器若家徒四壁之義也於意則順而成
文杜預所訓於字義雖通而於左氏文句則不順盖誤
訓如為而故并與罄字訓誤也先達謂漢人如而通用
盖如字所訓非一如而通用者特如字之義一端耳至
於如齊觀社如農夫之務去草其次莫如猛之類又可
[001-37b]
以如而通用訓之耶
  蓐
周禮夏官圉師掌養馬春除蓐釁廐鄭氏注曰蓐馬茲
也觀國按爾雅釋器曰蓐謂之茲郭璞注曰茲者蓐席
也又按春秋桓公十六年十有一月衞侯朔出奔齊公
羊傳曰衞侯朔得罪于天子越在岱隂齊属負兹舎不
即罪耳何休解曰諸侯有疾稱負茲士稱負薪由此觀
之則馬茲者以草蓐為馬席以禦寒至春則除去之釁
[001-38a]
祭其廐以祓除疾疫也許慎説文曰蓐陳草復生也一
曰蔟也玉篇廣韻蓐音辱草蓐也薦也然則所謂茲所
謂蔟所謂薦皆席之異名盖皆以草蓐為之也春秋文
公七年左氏傳曰秣馬蓐食濳師夜起杜預注曰早食
於寢蓐中又宣公十二年左氏傳曰軍行右轅左追蓐
杜預注曰追求草蓐為宿備又成公十六年左氏傳曰
蓐食申禱又襄公十六年左氏傳曰簡兵蒐乗秣馬蓐
食前漢韓信傳曰晨炊蓐食張晏注曰未起而牀蓐中
[001-38b]
食後漢廉范傳曰令軍中蓐食晨徃赴之章懐太子注
曰蓐食早起食於寢蓐中也凡此皆謂以草蓐為席者
也禮記月令秋曰其神蓐收者方秋時草已陳而收斂
金之性也故謂之蓐收春曰勾芒者木性達生也夏曰
祝融者火性昭𣪚也冬曰𤣥㝠者水性幽復也中央曰
后土者土性專靜也五官之神其名各有義初不徒設
  釐
禮記經解篇引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釐繆以千里史
[001-39a]
記太史公自序引易曰失之豪釐差以千里前漢東方
朔傳引易曰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前漢
司馬遷傳引易曰差以豪釐繆以千里觀國按今易中
無此語顔師古曰易象之别記者也盖古之以易名家
者各有訓説而為之傳記故宗其學者皆以易曰稱之
今其所引易其字有不同如禮記司馬遷皆言差若豪
釐而太史公東方朔皆言失之豪釐禮記司馬遷皆言
繆以千里而太史公東方朔皆言差以千里又班固作
[001-39b]
漢書於司馬遷傳言差以豪釐而於東方朔傳則言失
之豪氂於司馬遷傳言繆以千里而於東方朔傳言差
以千里班固所引兩傳用字皆不同以此知為易説者
已久後人相傳襲而用之故其用字有不同也按字書
釐字里之切理也福也氂字十毫也所謂毫氂者當用
氂字而太史公用釐字者假借用之也世用毫氂絲忽
者皆假釐字用盖釐氂二字古今通用之也前漢五行
志曰天漢二年八月天雨白氂顔師古注曰凡言釐者
[001-40a]
毛之彊曲者志用氂字而顔師古注用釐字以此知氂
釐二字通用久矣僖者諡也禧者福也史家於僖禧二
字皆用釐字以代之故春秋僖公史家皆變為釐公漢
文帝受釐宣室是也思文詩曰貽我來牟而劉向傳上
封事引周頌曰飴我釐麰變來為釐顔師古注曰釐讀
與來同觀國按鄭氏箋詩謂來者以榖俱來也盖天遺
我祥榖之意劉向云釐麰義亦通然不謂讀釐音來也
顔師古誤矣
[001-40b]
  雅疋
禮記緇衣篇引君雅曰夏暑雨冬祁寒鄭氏注曰君雅
周穆王司徒書序作牙假借字也觀國按孔子作書序
所謂穆王命君牙為周大司徒作君牙盖君牙本君雅
也古文用牙字其實音雅後之變古文為𨽻者亦用牙
字耳然許慎說文雅字烏加切楚烏也秦謂之雅則古
人初不以雅字為大雅小雅之字也古文唯用疋字為
大雅小雅之字故許慎說文曰疋所菹切古文以為大
[001-41a]
雅字以此觀之則古文以疋為大雅小雅字以雅為烏
鳥而音烏加切及後世變古文為𨽻古又變𨽻古為今
文遂各用他音字或俗字以易之而雅字遂專為大雅
小雅之雅矣疋音雅又音所菹切是也胥字楚字疏字
字皆從疋也疋又音山吕切與所字同音字書曰已
也然則疋字一音雅一音疏一音所而後世文士不復
用此字者盖後世書籍皆用今文而無古文此古文之
所以不復用也
[001-41b]
  容頌
史記儒林傳曰學者多言禮而魯高堂生最本禮自孔
子時其經不具至秦焚書於今獨有士禮髙堂生能言
之而魯徐生善為容孝文時徐生以容為禮官大夫傳
子至孫徐延徐襄襄善為容不能通經皆為禮官大夫
及徐氏弟子公户滿意威生單次蕭奮皆為禮官是後
能言禮為容者由徐氏前漢儒林傳曰漢興魯髙堂生
傳士禮十七篇而魯徐生善為頌以頌為禮官諸言禮
[001-42a]
為頌者由徐氏蘇林注曰漢舊儀有二郎為此頌貎威
儀事有徐氏後有張氏不知經但能盤辟為禮容天下
郡國有容史皆詣魯學之顔師古注曰頌讀與容同觀
國按字書頌字亦音容而頌亦作額有形容之義故詩
序曰頌者美盛徳之形容史記用容字漢書用頌字其
義一也漢書惠帝紀曰有罪當盜械者皆頌擊之顔師
古注曰頌與容同又刑法曰當鞠繫者頌繫之顔師古
注曰頌讀曰容寛容之也又揚雄傳河東賦曰麗鈎芒
[001-42b]
與驂蓐收兮服𤣥㝠及祝融敦衆神使式道兮奮六經
以穗頌隃於穆之緝熈兮過清廟之雝雝賦以融字頌
字雝字為韻則讀頌為容也容頌通用可知矣所謂士
禮十七篇者今儀禮是也儀禮所載皆髙下俯仰疾徐
疏數之節故漢書藝文志曰禮經三百威儀三千顔師
古注曰禮經周禮是也威儀儀禮是也儀禮雖載髙下
俯仰疾徐疏數之節而其名實皆道徳性命之理及措
諸事業然後見於容貎威儀之際孔子曰禮云禮云玉
[001-43a]
帛云乎哉言以道徳性命為本而容貎威儀乃其末也
漢之學者乃專以禮容為事至有不能通經而唯以容
為禮官者乃祝史之能也亦何貴於禮官耶嗚呼禮學
之敝久矣
  月令數祭
月令春曰其數八夏曰其數七中央曰其數五秋曰其
數九冬曰其數六鄭氏注引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木生數三成數八火生
[001-43b]
數二成數七金生數四成數九水生數一成數六但言
八言七言九言六者舉其成數也土數五者土以生為
本觀國按鄭氏謂月令舉五行之成數可也土生數五
而成數十若曰舉其成數則中央土當言其數十而月
令反言其數五則與四時舉成數異矣鄭氏知有此礙
乃為之說曰土以生為本夫水火金木豈不以生為本
奚獨土以生為本耶觀國按一二三四五者五行本生
之數也土數五分旺於四時故月令舉五行本生之數
[001-44a]
而兼之以土數也春之木數三兼五為八也夏之火數
二兼五為七也秋之金數四兼五為九也冬之水數一
兼五為六也中央土數五分旺於四時無所兼也故其數五
而已此皆五行之生數也而成數在其中矣豈有捨生
數而遽舉其成數者乎此理灼然五行在天則配五方
在人則配五臟是故春主木在人為肝夏主火在人為
心秋主金在人為肺冬主水在人為腎中央主土在人
為脾此不易之道也月令則不然春則祭先脾夏則祭
[001-44b]
先肺中央則祭先心秋則祭先肝冬則祭先腎乃與五
行不相應觀國按月令所祭者五祀之神户竈門行中
所陳之俎也非五臟之所配也春曰其祀户祭先脾
者祀户之禮其俎以脾為先夏曰其祀竈祭先肺者祀
竈之禮其俎以肺為先中央曰其祀中霤祭先心者祀
中霤之禮其俎以心為先秋曰其祀門祭先肝者祀門
之禮其俎以肝為先冬曰其祀行祭先腎者祀行之禮
其俎以腎為先其在一人之身則脾在上肺次之心又
[001-45a]
次之肝又次之腎居下五祀之俎以此為次盖祭禮也
非五行五臟相配之法也此其所以不同
  子卯
春秋昭公九年左氏傳曰晉荀盈卒未葬晉侯飲酒樂
膳宰屠蒯曰辰在子卯謂之疾日杜預注曰疾惡也紂
以甲子䘮桀以乙夘亡故國君以為忌日檀弓曰知悼
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杜蕢自外來歴
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公曰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知
[001-45b]
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鄭氏注曰紂以甲子死
桀以乙卯亡王者謂之疾日不以舉樂為吉事陸徳明
音義引賈逵曰桀以乙卯日死紂以甲子日亡故以為
戒又引張晏曰子刑卯卯刑子相刑之日故以為忌玉
藻曰子卯稷食菜羮鄭氏注曰忌日貶也觀國按日之
吉凶與嵗月遷轉固無常也禮云外事以剛日内事以
柔日在人所擇耳不應常以子卯為忌日設有數十君
如桀紂者何忌日之多也十二辰皆有刑有害不特子
[001-46a]
卯而張晏以謂子卯相刑之日非也後魏道武皇帝以
甲子日出師討賊有言紂以甲子亡不宜出師者道武
曰周武不以甲子日興乎遂出師有功唐李愬討蔡軍
吏曰徃亡請避之愬曰賊以徃亡謂吾不來正可擊也
及戰克捷宋髙宗為太傅日平江陵加領南蠻校尉將
拜校尉遇四廢日佐史白遷日帝不許以此觀之則吉
凶惟人所召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唐后妃傳曰憲宗懿
安皇后郭氏元和元年進冊貴妃羣臣請立為后帝以
[001-46b]
嵗子午忌故報罷觀國竊謂憲宗意未欲立后故託子
午忌為言耳古以正月五月九月為斷屠月著於刑統
律書而時君生辰及祖宗忌日皆斷屠不舉樂唐書刑
法志曰武徳二年頒新格五十三條凡斷屠日及正月
五月九月不行刑又房𤣥齡等損益隋律斷屠月皆停
死刑事固有歴世循襲毋傷於治道而不必削去者此
類是也
  三易
[001-47a]
周禮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其經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杜子春注曰連山虙犠
歸藏黄帝雖有此説而無據學者未然其說也觀國按
隋書經籍志有歸藏十三卷注曰晉太尉參軍薛正注
唐書藝文志有連山十卷司馬膺注歸藏十三卷南史
梁元帝著連山三十卷以此觀之則連山歸藏周易乃
三書也爾雅釋羊屬有牡羭郭璞注引歸藏曰兩壺兩
羭初學記雲部引歸藏曰有白雲出蒼梧入于大梁舉
[001-47b]
此可以見矣禮記云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把而
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商道是故之宋而不足
徵也吾得坤乾焉鄭氏注曰得夏四時之書其書存者
有小正得商陰陽之書其書存者有歸藏後之學者遂
以三易繫之三代謂夏曰連山商曰歸藏周曰周易連
山以艮為首歸藏以坤為首周易以乾為首而謂今之
周易一書分其名為三若然則傳註所引連山歸藏之
辭果何書耶大卜曰其經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言
[001-48a]
皆者三書皆有經有别也若以三代繫之則文王重卦
為六十四夏商烏得有六十四耶盖三易自是三書不
疑矣
  啖助
唐啖助傳曰助愛公榖二家以左氏解義多謬其書乃
出於孔氏門人且論語孔子所引率前世人老彭伯夷
等類非同時而言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丘明者盖如
史佚遲任者又左氏傳國語屬綴不倫序事乖剌非一
[001-48b]
人所為盖左氏集諸國史以釋春秋後人便傳丘明著
非也歐陽文忠公贊曰左氏與孔子同時以魯史附春
秋作傳而公羊髙榖梁赤皆出子夏門人三家言經各
有回舛然猶悉本之聖人其得與失盖十五義或謬誤
先儒畏聖人不敢輒改也啖助摭訕三家不本所承自
用名學慿私臆決趙陸從而唱之遂顯於時令後生穿
鑿詭辨訕前人捨成説而自為紛紛助所階已觀國按
啖助所疑者以論語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謂左丘明
[001-49a]
在孔子前故孔子思其與己合而稱之非同時人既非
同時人則左氏傳非丘明所為既非丘明所為則必有
姓左而不得其名者為此傳也周末戰國以來著書之
人無不傳其姓名者下至隂陽縱横巫醫卜祝雜技之
書亦皆傳其姓名豈有作春秋傳顯顯如此而其名不
傳者而况春秋傳非當時名儒不能作若謂姓左而失
其名則所慮過矣雖然春秋經所書者左氏或無傳經
所不書者左氏或列諸傳盖經所書而在魯史無他辭
[001-49b]
者左氏亦無傳經所不書而左氏亦列諸傳者託此以
見諸國之史也左氏春秋傳内傳也國語外傳也内傳
附於經故訛謬者鮮外傳世俗相傳訛謬且多栁宗元
嘗改定其語然亦或與内傳乖異固不免也啖助乃以
為屬綴不倫序事乖剌盖求瑕過矣自孔子作春秋後
列國之史語唯有左氏内外傳其餘無聞焉何乖剌之
多責耶
  疑異
[001-50a]
周禮考工記車人之事半矩謂之宣鄭氏注曰頭髪皓
落為宣易曰巽為宣髪而今世所傳王弼易曰巽為寡
髪盖俗書寡字下為四㸃作寡與宣字相疑考其義則
宣髪之義為多也夬卦大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
祿及下居徳則忌王弼注曰夬者明法而決斷之象也
忌禁也法明斷嚴不可以慢故居徳以明禁也弼乃以
則字為明字考夬之義則明禁之義為多也前漢劉向
上封事述災異引春秋曰七月降霜草木不死春秋無
[001-50b]
此文唯僖公三十三年冬十有二月隕霜不殺草劉向
所引疑若春秋傳註之言也春秋昭公七年左氏傳曰
晉侯夢黄熊入於寢門而國語則言黄能盖鼈三足為
能與熊大異左氏傳國語皆左丘明所纂國語傳本訛
謬最多春秋傳與經相傳當以春秋傳為正也許慎説
文曰許介切忽也引孟子曰孝子心不若是今世
所傳孟子曰孝子之心為不若是恝趙岐注曰恝無愁
貎公明髙以為孝子不得意於父母自當怨悲豈可恝
[001-51a]
恝然無憂哉孟子音義曰張古黠切丁音界觀國按
與恝義雖皆通然許慎作説文用前世古文字纂集成
之所引孟子亦古文孟子當以許慎説文字為正也
鶡冠子學問篇曰中流失舩一壺千金劉子隨時篇曰
中流失舩一瓠千金按前漢藝文志有鶡冠子一篇韓
愈讀鶡冠子文曰鶡冠子稱賤生於無所用中流失舩
一壺千金予三讀其辭而悲之以此觀之則鶡冠子有
是語乆矣劉晝竊其語也壺亦作瓠李瀚䝉求曰周勃
[001-51b]
織畚按史記漢書周勃傳皆曰勃以織薄曲為生未嘗
言織畚而注䝉求者引史記周勃傳勃少以織畚為事
史記烏有是言耶周禮挈畚以令糧畚草器可以貯糧
而薄曲乃蠶具非類之物也孝經曰甫刑云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禮記緇衣篇引甫刑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按今在書吕刑篇者吕侯為穆王司冦作刑書曰吕刑
後為甫侯故或稱為甫刑也禮記緇衣篇引尹吉曰惟
尹躬及湯咸有壹徳尹吉曰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按
[001-52a]
今在書太甲篇太甲者伊尹所作之書故禮記者或稱
尹吉鄭氏謂吉當為告伊尹之誥也君奭曰在昔上帝
割申勸寧王之徳禮記緇衣篇引君奭曰昔在上帝周
申觀文王之徳鄭氏注曰古文為割申勸寧王之徳漢
博士讀為厥亂勸寧王之徳三者皆異按今尚書乃變
古文為𨽻者當以古文為是
  茷
泮水詩曰魯侯戾止言觀其旂其旂茷茷鸞聲噦噦毛
[001-52b]
詩傳曰茷茷言有法度也鄭氏箋曰僖公來至於泮宫
其旂茷茷然釋音曰茷蒲害反觀國按玉篇廣韻茷字
分三音一音扶廢切與吠同聲一音博盖切與貝同聲
一音房越切與伐同聲雖分三音而同訓以為草木葉
茂多之貎也然則訓詩者乃以為有法度據詩曰其旂
茷茷有盛多之義未見其有法度之義訓詩者思之未
審耶又詩釋音曰茷蒲害反按蒲害反者讀與斾同音
字書茷字亦無此音唯春秋定公四年左氏傳曰分康
[001-53a]
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杜預注曰綪茷大赤取染草
名也釋音曰茷步貝反案步貝反者亦與斾同音此與
詩茷茷同義當讀音貝也若讀音斾則詩云其斾茷茷
文不順矣左氏凡人名茷者皆音扶廢反成公二年傳
曰宛茷為右又十六年傳曰囚楚公子茷又襄公十五
年傳曰師茷師慧又哀公二十六年傳曰宋樂茷納衞
侯凡此茷字皆人名陸徳明皆音作扶廢反其音是也
成公十年傳曰晉侯使糴茷如楚釋音曰茷扶廢反又
[001-53b]
蒲發反案糴茷乃晉大夫名茷亦當音扶廢反陸徳明
不能决而設兩音則非也文選有劉安招隠文曰木輪
相紏兮茷骩五臣注曰茷蒲末反按此茷字亦當音貝
骩與委通用茷骩者木之枝葉茂盛也五臣音非也
  上下
上時亮切又時掌切下胡駕切又胡雅切上字時亮切
下字胡駕切者定位之上下也上字時掌切下字胡雅
者升降之上下也定位之上下一上一下不可易也升
[001-54a]
降之上下則有自上而下者有自下而上者自上而下
則降而下也自下而上則升而上也其義大不同矣易
曰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又曰上天下澤履又
曰有君臣然後有上下詩曰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
又曰能慎㣲接下無不自盡以奉其上書曰光被四表
格于上下又曰達于上下敬哉有土禮有上大夫下大
夫上士下士凡此類皆定位之上下也詩曰雄雉于飛
下上其音又曰燕燕于飛下上其音又曰紹庭上下陟
[001-54b]
降厥家周禮藳人以下上其食而誅賞司儀以二等從
其爵而上下之凡此類皆升降之上下也易益卦彖曰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天保詩曰君能下下以成其政所
謂下下者降已以接下也前下字胡雅切後下字胡駕
切凡言下下者二字當二音理之不易者也凱風詩曰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采苦詩曰采
苦采苦首陽之下殷其靁詩曰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
斯違斯莫或遑處宛丘詩曰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
[001-55a]
無夏值其鷺羽東門之枌詩曰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
仲之子婆娑其下采蘋詩曰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
尸之有齊季女陸徳明釋音曰下字協韻則音户後皆
倣此觀國案諸詩下字與苦字女字鼓字處字羽字栩
字同章故云協韻則音户然擊鼓詩曰爰居爰處爰喪
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東山詩曰蜎蜎者蠋烝在桑
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凡此下字與馬字野字同章未
嘗與户字協韻則知餘詩下字不必讀音户也又七月
[001-55b]
詩曰十月蟋蟀入我牀下穹窒薰䑕塞向墐户此詩一
章内同用下户二字則知下户二字當讀為兩音明矣
  聖
洪範思曰睿睿作聖孔安國曰通㣲謂之睿於事無不
通謂之聖盖土主思也五行唯土分王於四時五事唯
思兼通於視聴言貎果能聰明睿智兼通乎天地萬物
人倫性命之理斯為聖矣思有上達之義為其能至於
聖也凡人能致思而通㣲則其明睿皆可至於聖苐患
[001-56a]
弗思耳書曰惟聖㒺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又曰凡人
未見聖若不克見既見聖亦不克由聖爾其戒哉秦誓
曰人之彦聖其心好之傅說告髙宗曰木從繩則正后
從諫則聖盖后未必聖也惟從諫然後能兼天下之善
而至於聖也春秋左氏傳曰春秋之稱㣲而顯志而晦
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脩之聖
人謂孔子也凡有聖徳者不必有天下故孟子曰伯夷
聖之清伊尹聖之任栁下恵聖之和孔子聖之時然則
[001-56b]
聖其難矣仁次之故孔子自謙之辭曰若聖與仁則吾
豈敢古之人精通一事者亦或謂之聖漢張芝精草書
謂之草聖宋傅琰仕武康山隂令咸著能名謂之傅聖
梁王志善書衞協張墨皆善史書皆謂之書聖隋劉臻
精兩漢書謂之漢聖唐衞大經邃於易謂之易聖嚴子
卿馬綏明皆善圍棋謂之碁聖張衡馬忠皆善刻削謂
之木聖盖言精通其事而他人莫能及也後漢光武紀
建武七年詔曰百僚各上封事無有所諱其上書者不
[001-57a]
得言聖明帝永平七年詔曰先帝詔曰禁人上事言聖
而間者章奏頗多浮詞自今若有過稱虚譽尚書皆宜
抑而不省觀國按謂有天下者當有聖徳以居之毋過
稱虚譽可也禁言聖則非也
  五祀
曲禮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嵗徧諸侯
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嵗徧大夫祭五祀嵗徧士祭其先
祭法曰王為羣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
[001-57b]
行曰泰厲曰户曰竈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
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
適士立二祀曰門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
竈鄭康成注曰五祀户竈中霤門行也曲禮商制祭法
周制觀國按五祀在曲禮則天子諸侯大夫皆祭在祭
法則諸侯立五祀而大夫則三祀者盖曲禮所言者嵗
徧之祭也祭法所言者家祭也嵗徧之祭天子諸侯大
夫皆有五祀為民祭也家祭則有等降之類故或七或
[001-58a]
五或三或二或一其祭止於家而已而言立者立其祀
於家亦猶立廟也祭法又曰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
大夫立三廟適士二廟官師一廟庶士庶人無廟其等
降之數亦與七祀五祀三祀二祀一祀之數同盖立廟
者立家廟也立祀者立家祀也故祭法等降之數所以
與曲禮之祭不同曲禮大夫祭五祀而祭法大夫立三
祀者鄭康成釋王制曰大夫有地者祭五祀無地者祭
三耳禮運曰降於五祀之謂制度又曰五祀所以本事
[001-58b]
也王制曰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前漢
郊祀志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諸侯祭其疆内名山
大川大夫祭門户井竈中霤五祀後漢祭祀志曰國家
亦有五祀之祭然則五祀之祭上下通未嘗有商周之
别鄭氏乃以曲禮為商制祭法為周制非也周禮大宗
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鄭司農曰五祀五色之帝
鄭康成曰五祀五官之神又小祝曰分禱五祀鄭康成
曰王七祀祀五者司命泰厲平生出入不以告觀國按
[001-59a]
天子亦祭中霤户竈門行之五祀而諸家乃指他説以
釋之何耶月令天子之令也曰其祀户其祀竈其祀中
霤其祀門其祀行則天子正祭五祀或變行為井者行
井皆属水神之祀乃其類也
  唐常棠
何彼襛矣詩曰何彼襛矣唐棣之華常棣詩曰常棣之
華鄂不韡韡甘棠詩曰蔽芾甘棠或曰唐棣或曰常棣
或曰甘棠者觀國按爾雅釋木篇曰唐棣栘常棣棣郭
[001-59b]
璞注曰唐棣似白楊江東呼夫栘常棣今山中有棣木
子如櫻桃可食爾雅又曰杜甘棠杜赤棠白者棠郭璞
注曰杜甘棠今杜梨也赤棠白棠者棠色異異其名也
以此觀之則唐棣者栘也常棣者棣也甘棠者杜也乃
三物也玉篇曰榶徒郎切棣也栘余支切棣也棣徒計
切栘也棠徒郎切棠梨也廣韻曰榶徒郎切榶棣木爾
雅為唐棣栘栘扶栘木也棣徒計切子似櫻桃可食也
棠徒郎切棠梨也以字書考之則唐棣亦為栘也常棣
[001-60a]
亦為棣也甘棠亦為杜也亦三物也然則唐也常也棠
也三字同音而為三物其取義亦不同焉何彼襛矣美
王姬之詩也何彼襛矣唐棣之華者襛猶戎戎也栘華
戎戎然以喻王姬顔色之美此唐棣者栘也論語曰唐
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逺而子曰未之思也
夫何逺之有此言道在邇而不思則求諸逺故有唐棣
之喻也常棣之華鄂不韡韡此言有鄂以承葉則韡韡
然盛喻兄弟之相親也蔽芾甘棠者南國之人思召伯
[001-60b]
教而欽愛其甘棠不忍翦伐之也此三事其義各有所
指本不同也鄭康成箋常棣之詩曰鄂不韡韡不當作
拊拊鄂足也鄂足得華之光明則韡韡然盛以喻兄弟
恩義之顯古聲不跗同陸徳明釋音曰跗方于反觀國
按文王詩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毛氏訓曰不顯顯也不時時也鄭氏箋曰周之徳不光
明乎光明矣天命之不是乎又是矣大明詩曰造舟為
梁不顯其光毛氏訓曰造舟為梁然後可以顯其光輝
[001-61a]
韓奕詩曰八鸞鏘鏘不顯其光鄭氏箋曰不顯顯也生
民詩曰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毛氏
訓曰不寧寧也不康康也那詩曰我有嘉客亦不夷懌
鄭氏箋曰夷懌說懌也亦不說懌言說懌也推此例以
觀之則鄂不韡韡者言韡韡也棫樸旱麓詩皆曰遐不
作人言作人也下武詩曰不遐有佐言有佐也隰桑詩
曰遐不謂矣言謂矣也南山有臺詩曰遐不眉夀言眉
夀也遐不黄耉言黄耉也凡此不字與鄂不韡韡之不
[001-61b]
同鄂不韡韡者言韡韡也詩之用不字其義類皆同豈
於鄂不韡韡特變跗為不耶古聲不跗雖同而鄂不韡
韡則難於改易鄭氏此箋贅矣
 
 
 
 
 學林卷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