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續茶經 > 續茶經 卷上之一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續茶經卷上之一
           候補主事陸廷燦撰
  一茶之源
許慎説文茗荼芽也
王褒僮約前云炰鼈烹荼後云陽武買荼注前為苦/菜後為茗
張華博物志飲真荼令人少眠
詩疏椒樹似茱萸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其葉以
[001-1b]
為香
唐書陸羽傳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源之具之造之
器之煮之飲之事之出之畧之圖尤備天下益知飲茶

唐六典金英緑片皆茶名也
李太白集贈族姪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余聞荆州
玉泉寺近青溪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多玉泉交流
中有白蝙蝠大如鴉按仙經蝙蝠一名仙䑕千嵗之後
[001-2a]
體白如雪棲則倒懸葢飲乳水而長生也其水邊處處
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採而飲之年
八十餘嵗顔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異於他茗所
以能還童振枯扶人夀也余遊金陵見宗僧中孚示余
茶數十片卷然重叠其狀如掌號為仙人掌茶葢新出
乎玉泉之山曠古未覯因持之見貽兼贈詩要余答之
遂有此作俾後之高僧大隠知仙人掌茶發於中孚禪
子及青蓮居士李白也
[001-2b]
皮日休集茶中雜咏詩序自周以降及於國朝茶事竟
陵子陸季疵言之詳矣然季疵以前稱茗飲者必渾以
烹之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也季疵之始為經三卷由
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設其器命其煮俾飲之者除
痟而去癘雖疾醫之未若也其為利也於人豈小哉余
始得季疵書以為備矣後又獲其顧渚山記二篇其中
多茶事後又太原温從雲武威段之各補茶事十數
節並存於方冊茶之事由周而至於今竟無纎遺矣
[001-3a]
封氏聞見記茶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太
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
食皆許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倣傚遂成
風俗起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
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色額甚多
唐韻荼字自中唐始變作茶
裴汶茶述茶起於東晉盛於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潔
其用滌煩其功致和參百品而不混越衆飲而獨髙烹
[001-3b]
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厭得之則安不得
則病彼芝术黄精徒云上藥致效在數十年後且多禁
忌非此倫也或曰多飲令人體虛病風余曰不然夫物
能袪邪必能輔正安有蠲逐聚病而靡裨太和哉今宇
内為土貢實衆而顧渚蘄陽䝉山為上其次則夀陽義
興碧澗㴩湖衡山最下有鄱陽浮梁今者其精無以尚
焉得其麄者則下里兆庶甌盌紛糅頃刻未得則胃腑
病生矣人嗜之若此者西晉以前無聞焉至精之味或
[001-4a]
遺也因作茶述
宋徽宗大觀茶論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
靈禀袪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
冲澹閒潔韻髙致静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而本
朝之興嵗修建溪之貢龍團鳯餅名冠天下而壑源之
品亦自此而盛延及於今百廢具舉海内宴然垂拱宻
勿幸致無為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薰陶徳化
咸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故近嵗以來采擇之精製作
[001-4b]
之工品第之勝烹㸃之妙莫不盛造其極嗚呼至治之
世豈惟人得以盡其材而草木之靈者亦得以盡其用
矣偶因暇日研究精㣲所得之妙後人有不知為利害
者叙本末二十篇號曰茶論 一曰地産二曰天時三
曰擇採四曰蒸壓五曰製造六曰鑒别七曰白茶八曰
羅碾九曰盞十曰筅十一曰瓶十二曰杓十三曰水十
四曰㸃十五曰味十六曰香十七曰色十八曰蔵十九
曰品二十曰外焙
[001-5a]
名茶各以所産之地葉如耕之平園台星巖葉剛之髙
峯青鳯髓葉思純之大風葉嶼之屑山葉五崇林之羅
漢上水桑芽葉堅之碎石窠石臼窠一作/六窠葉瓊葉輝之
秀皮林葉師復師貺之虎巖葉椿之無又巖葉芽懋之
老窠園各擅其美未嘗混淆不可概舉焙人之茶固有
前優後劣昔負今勝者是以園地之不常也
丁謂進新茶表右件物産異金沙名非紫筍江邊地煖
方呈彼茁之形闕下春寒已發其甘之味有以少為貴
[001-5b]
者焉敢韞而藏諸見謂新茶實遵舊例
蔡襄進茶録表臣前因奏事伏䝉陛下諭臣先任福建
運使日所進上品龍茶最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
辱陛下知鑒若處之得地則能盡其材昔陸羽茶經不
第建安之品丁謂茶圖獨論採造之本至烹煎之法曾
未有聞臣輒條數事簡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録伏
惟清閒之宴或賜觀采臣不勝榮幸
歐陽修歸田録茶之品莫貴於龍鳯謂之團茶凡八餅
[001-6a]
重一觔慶厯中蔡君謨始造小片龍茶以進其品精絶
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然金可有
而茶不可得毎因南郊致齋中書樞宻院各賜一餅四
人分之宫人往往縷金花於其上葢其貴重如此
趙汝礪北苑别録草木至夜益盛故欲導生長之氣以
糝雨露之澤茶於毎嵗六月興工虚其本培其末滋蔓
之草遏鬱之木悉用除之政所以導生長之氣而滲雨
露之澤也此之謂開畬唯桐木則留焉桐木之性與茶
[001-6b]
相宜而又茶至冬則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茶至夏而
畏日桐木至春而漸茂理亦然也
王闢之澠水燕談建茶盛於江南近嵗制作尤精龍團
最為上品一觔八餅慶厯中蔡君謨為福建運使始造
小團以充嵗貢一觔二十餅所謂上品龍茶者也仁宗
尤所珍惜雖宰相未嘗輒賜惟郊禮致齋之夕兩府各
四人共賜一餅宫人剪金為龍鳯花貼其上八人分蓄
以為竒玩不敢自試有佳客出為𫝊玩歐陽文忠公云
[001-7a]
茶為物之至精而小團又其精者也嘉祐中小團初出
時也今小團易得何至如此多貴
周輝清波雜志自熙寧後始貢宻雲龍毎嵗頭綱修貢
奉宗廟及貢玉食外賚及臣下無幾戚里貴近丐賜尤
繁宣仁太后令建州不許造宻雲龍受他人煎炒不得
也此語既𫝊播於縉紳間由是宻雲龍之名益著淳熈
間親黨許仲啟官蘇沙得北苑修貢録序以刋行其間
載嵗貢十有二綱凡三等四十有一名第一綱曰龍焙
[001-7b]
貢新止五十餘銙貴重如此獨無所謂密雲龍者豈以貢新
易其名耶抑或别為一種又居宻雲龍之上耶
沈存中夢溪筆談古人論茶唯言陽羡顧渚天柱蒙頂
之類都未言建溪然唐人重串茶粘黑者則已近乎建
餅矣建茶皆喬木吳蜀唯叢茇而已品自居下建茶勝
處曰郝源曾坑其間又有坌根山頂二品尤勝李氏號
為北苑置使領之
胡仔苕溪漁隠叢話建安北苑始於太宗太平興國三
[001-8a]
年遣使造之取象於龍鳯以別入貢至道間仍添造石乳蠟
面其後大小龍又起於丁謂而成於蔡君謨至宣政間
鄭可簡以貢茶進用乆領漕添續入其數漸廣今猶因
之細色茶五綱凡四十三品形製各異共七千餘餅其
間貢新試新龍團勝雪白茶御苑玉芽此五品乃水揀
為第一餘乃生㨂次之又有麄色茶七綱凡五品大小
龍鳯并揀芽悉入龍腦和膏為團餅茶共四萬餘餅葢
水揀茶即社前者生揀茶即火前者麄色茶即雨前者
[001-8b]
閩中地暖雨前茶已老而味加重矣又有石門乳吉香
口三外焙亦隸於北苑皆採摘茶芽送官焙添造毎嵗
縻金共二萬餘緡日後千夫凡兩月方能迄事第所造
之茶不許過數入貢之後市無貨者人所罕得惟壑源
諸處私焙茶其絶品亦可敵官焙自昔至今亦皆入貢
其流販四方者悉私焙茶耳
北苑在富沙之北隸建安縣去城二十五里乃龍焙造
貢茶之處亦名鳯皇山自有一溪南流至富沙城下方
[001-9a]
與西來水合而東
車清臣脚氣集毛詩云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注荼苦菜
也周禮掌荼以供喪事取其苦也蘇東坡詩云周詩記
苦荼茗飲出近世乃以今之茶為荼夫茶今人以清頭
目自唐以來上下好之細民亦日數椀豈是荼也茶之
麄者是為茗
宋子安東溪試茶録序茶宜髙山之隂而喜日陽之早
自北苑鳯山南直苦竹園頭東南屬張坑頭皆高逺先
[001-9b]
陽處嵗發常早芽極肥乳非民間所比次出壑源嶺髙
土沃地茶味甲於諸焙丁謂亦云鳯山髙不百丈無危
峯絶崦而岡翠環抱氣勢柔秀宜乎嘉植靈卉之所發
也又以建安茶品甲天下疑山川至靈之卉天地始和
之氣盡此茶矣又論石乳出壑嶺斷崖缺石之間葢草
木之仙骨也近蔡公亦云惟北苑鳯凰山連屬諸焙所
産者味佳故四方以建茶為名皆曰北苑云
黄儒品茶要録序説者嘗謂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
[001-10a]
葢前此茶事未甚興靈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
知惜自國初以來士大夫沐浴膏澤詠歌昇平之日乆
矣夫身世灑落神觀冲澹惟兹茗飲為可喜園林亦相
與摘英誇異制棬鬻新以趨時之好故殊異之品始得
自出於榛莽之間而其名遂冠天下借使陸羽復起閲
其金餅味其雲腴當爽然自失矣因念草木之材一有
負瓌偉絶特者未嘗不遇時而後興况於人乎
蘇軾書黄道輔品茶要録後黄君道輔諱儒建安人博
[001-10b]
學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録十篇委曲
微妙皆陸鴻漸以來論茶者所未及非至静無求虚中
不留烏能察物之情如此其詳哉
茶録茶古不聞食自晉宋已降吳人採葉煮之名為茗

葉清臣煑茶泉品吳楚山谷間氣清地靈草木穎挺多
孕茶荈大率右於武夷者為白乳甲於吳興者為紫筍
産禹穴者以天章顯茂錢塘者以徑山稀至於桐廬之
[001-11a]
巖雲衢之麓雅山著於宣歙蒙頂𫝊於岷蜀角立差勝
毛舉實繁
周絳補茶經芽茶只作早茶馳奉萬乗嘗之可矣如
一旗一槍可謂竒茶也
胡致堂曰茶者生人之所日用也其急甚於酒
陳師道茶經叢談茶洪之雙井越之日注莫能相先後
而强為之第者皆勝心耳
陳師道茶經序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
[001-11b]
始羽誠有功於茶者也上自宫省下逮邑里外及異域
遐陬賔祀燕享預陳於前山澤以成市商賈以起家又有
功於人者也可謂智矣經曰茶之否臧存之口訣則書
之所載猶其粗也夫茶之為藝下矣至其精微書有不
盡况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紙墨之間其有得乎
昔者先王因人而教同欲而治凡有益於人者皆不廢

吳淑茶賦注五花茶者其片作五出花也
[001-12a]
姚氏殘語紹興進茶自髙文虎始
王楙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
非一端也詩曰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者乃苦菜之荼如
今苦苣之類周禮掌荼毛詩有女如荼者乃苕荼之荼
也此萑葦之屬惟荼檟之荼乃今之茶也世莫知辨
魏王花木志茶葉似梔可煮為飲其老葉謂之荈嫩葉
謂之茗
瑞草總論唐宋以來有貢茶有𣙜茶夫貢茶猶知斯人
[001-12b]
有愛君之心若夫𣙜茶則利歸於官擾及於民其
為害又不一端矣
元熊禾勿齋集北苑茶焙記貢古也茶貢不列禹貢周
職方而昉於唐北苑又其最著者也苑在建城東二十
五里唐末里民張暉始表而上之宋初丁謂漕閩貢額
驟益觔至數萬慶厯承平日乆蔡公襄繼之制益精巧
建茶遂為天下最公名在四諫官列君子惜之歐陽公
修雖實不與然猶誇侈歌咏之蘇公軾則直指其過矣君
[001-13a]
子創法可繼焉得不重慎也
説郛臆乘茶之所産六經載之詳矣獨異美之名未備
唐宋以來見於詩文者尤夥頗多疑似若蟾背蝦鬚雀
舌蟹眼瑟瑟瀝瀝靄靄皷浪湧泉琉璃眼碧玉池又皆
茶事中天然偶字也
茶譜衡州之衡山封州之西鄉茶研膏為之皆片團如
月又彭州蒲村堋口其園有仙芽石花等號
明人月團茶歌序唐人製茶碾末以酥滫為團宋世尤
[001-13b]
精元時其法遂絶予效而為之葢得其似始悟古人詠
茶詩所謂膏油首面所謂佳茗似佳人所謂緑雲輕綰湘
娥鬟之句飲啜之餘因作詩記之并𫝊好事
屠本畯茗笈評人論茶葉之香未知茶花之香余往嵗
過友大雷山中正值花開童子摘以為供幽香清越絶自
可人惜非甌中物耳乃予著缾史月表以插茗花為齋
中清玩而髙亷盆史亦載茗花足助𤣥賞云
茗笈贊十六章一曰溯源二曰得地三曰乗時四曰揆
[001-14a]
制五曰藏茗六曰品泉七曰候火八曰定湯九曰㸃瀹
十曰辨器十一曰申忌十二曰防濫十三曰戒淆十四
曰相宜十五曰衡鑒十六曰𤣥賞
謝肇淛五雜組今茶品之上者松蘿也虎丘也羅岕也
龍井也陽羡也天池也而吾閩武夷清源彭山三種可
與角勝六安鴈宕蒙山三種袪滯有功而色香不稱當
是藥籠中物非文房佳品也
西吳枝乘湖人於茗不數顧渚而數羅岕然顧渚之佳
[001-14b]
者其風味已逺出龍井下岕稍清雋然葉粗而作草氣
丁長孺甞以半角見餉且教余烹煎之法迨試之殊類
羊公鶴此余有解有未解也余甞品茗以武夷虎丘第
一淡而逺也松蘿龍井次之香而艷也天池又次之常
而不厭也餘子瑣瑣勿置齒喙謝肇/淛
屠長卿考槃餘事虎丘茶最號精絶為天下冠惜不多
産皆為豪右所據寂寞山家無由獲購矣天池青翠芳
馨噉之賞心嗅亦消渇可稱仙品諸山之茶當為退舎
[001-15a]
陽羨俗名羅岕浙之長興者佳荆溪稍下細者其價兩
倍天池惜乎難得須親自收采方妙六安品亦精入藥
最效但不善炒不能發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實佳龍井
之山不過數十畝外此有茶似皆不及大抵天開龍泓
美泉山靈特生佳茗以副之耳山中僅有一二家炒法
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天目為
天池龍井之次亦佳品也地志云山中寒氣早嚴山僧
至九月即不敢出冬來多雪三月後方通行其萌芽較
[001-15b]
他茶獨晩
包衡清賞録昔人以陸羽飲茶比於后稷樹榖及觀韓
翃謝賜茶啟云吳主禮賢方聞置茗晉人愛客纔有分
茶則知開創之功非闗桑苧老翁也若云在昔茶勲未
普則比時賜茶已一千五百串矣
陳仁錫潛確類書紫琳腴雲腴皆茶名也
茗花白色冬開似梅亦清香按冒巢民岕茶彚鈔云茶/花味濁無香香凝葉内二
説不同豈岕與/他茶獨異歟
[001-16a]
農政全書六經中無茶荼即茶也毛詩云誰謂荼苦其
甘如薺以其苦而甘味也
夫茶靈草也種之則利博飲之則神清上而王公貴人
之所尚下而小夫賤隸之所不可闕誠民生食用之所
資國家課利之一助也
羅廪茶解茶固不宜雜以惡木惟古梅叢桂辛夷玉蘭
玫瑰蒼松翠竹與之間植足以蔽霜雪掩映秋陽其下
可植芳蘭幽菊清芬之品最忌菜畦相逼不免滲漉滓
[001-16b]
厥清真
茶地南向為佳向隂者遂劣故一山之中美惡相懸
李日華六研齋筆記茶事於唐末未甚興不過幽人雅
士手擷於荒園雜穢中拔其精英以薦靈爽所以饒雲
露自然之味至宋設茗綱充天家玉食士大夫益復貴
之民間服習寖廣以為不可缺之物於是營植者擁溉
孳糞等於蔬䔩而茶亦隤其品味矣人知鴻漸到處品
泉不知亦到處捜茶皇甫冉送羽攝山採茶詩數言僅
[001-17a]
存公案而已
徐巖泉六安州茶居士傳居士姓茶族氏衆多枝葉繁
衍遍天下其在六安一枝最著為大宗陽羨羅岕武夷
匡廬之類皆小宗蒙山又其别枝也
樂思白雪庵清史夫輕身換骨消渇滌煩茶荈之功至
妙至神昔在有唐吾閩茗事未興草木仙骨尚閟其靈
五代之季南唐採茶北苑而茗事興迨宋至道初有詔
奉造而茶品日廣及咸平慶厯中丁謂蔡襄造茶進奉
[001-17b]
而製作益精至徽宗大觀宣和間而茶品極矣斷崖缺
石之上木秀雲腴往往於此露靈倘微丁蔡來自吾閩
則種種佳品不㡬於委翳消腐哉雖然患無佳品耳其
品果佳即微丁蔡來自吾閩而靈芽真笋豈終於委翳
消腐乎吾閩之能輕身換骨消渇滌煩者寧獨一茶乎
兹將發其靈矣
馮時可茶譜茶全貴採造蘇州茶飲徧天下専以採造
勝耳徽郡向無茶近出松蘿最為時尚是茶始比丘大
[001-18a]
方大方居虎丘最乆得採造法其後於徽之松蘿結庵
採諸山茶於庵焙製逺邇争市價忽翔湧人因稱松蘿
實非松蘿所出也
胡文煥茶集茶至清至美物也世皆不味之而食烟火
者又不足以語此醫家論茶性寒能傷人脾獨予有諸
疾則必藉茶為藥石毎深得其功效噫非縁之有自而
何契之若是耶
羣芳譜蘄州蘄門團黄有一旗一槍之號言一葉一芽
[001-18b]
也歐陽公詩有共約試新茶旗槍㡬時緑之句王荆公
送元厚之句云新茗齋中試一旗世謂茶始生而嫩者
為一鎗寖大開者為一旗
魯彭刻茶經序夫茶之為經要矣兹復刻者便覽爾刻
之竟陵者表羽之為竟陵人也按羽生甚異類令尹子
文人謂子文賢而仕羽雖賢卒以不仕今觀茶經三篇
固具體用之學者其曰伊公羮陸氏茶取而比之實以
自况所謂易地皆然者非歟厥後茗飲之風行於中外
[001-19a]
而回紇亦以馬易茶由宋迄今大為邊助則羽之功固
在萬世仕不仕奚足論也
沈石田書岕茶别論後昔人咏梅花云香中别有韻清
極不知寒此惟岕茶足當之若閩之清源武夷吳郡之
天池虎丘武林之龍井新安之松蘿匡廬之雲霧其名
雖大噪不能與岕相抗也顧渚毎嵗貢茶三十二觔則
岕於國初已受知遇施于今漸逺漸𫝊漸覺聲價轉重
既得聖人之清又得聖人之時蒸采烹洗悉與古法不
[001-19b]
不同
李維楨茶經序羽所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
四姓譜十卷占夢三卷不盡𫝊而獨𫝊茶經豈他書人
所時有此其觭長易於取名耶太史公曰富貴而名磨
滅不可勝數惟俶儻非常之人稱焉鴻漸窮阨終身而
遺書遺跡百世下寳愛之以為山川邑里重其風足以
亷頑立懦胡可少哉
楊慎丹鉛總録茶即古荼字也周詩記荼苦春秋書齊
[001-20a]
荼漢志書荼陵顔師古陸徳明雖已轉入荼音而未易
字文也至陸羽茶經玉川茶歌趙賛茶禁以後遂以茶
易荼
董其昌茶董題詞荀子曰其為人也多暇其出入也不
逺矣陶通明曰不為無益之事何以悦有涯之生余謂
茗椀之事足當之葢幽人髙士蟬蜕勢利以耗壯心而
送日月水源之輕重辨若淄澠火候之文武調若丹鼎
非枕潄之侣不親非文字之飲不比者也當今此事惟
[001-20b]
許夏茂卿拈出顧渚陽羡肉食者往焉茂卿亦安能禁
壹似强笑不樂强顔無懽茶韻故自勝耳予夙秉幽尚
入山十年差可不愧茂卿語今者驅車入閩念鳯團龍
餅延津為瀹豈必土思如亷頗思用趙惟是絶交書所
謂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者竟有負茶竈耳茂卿能以
同味諒吾耶
童承叙題陸羽傳後余嘗過竟陵憩羽故寺訪雁橋觀
茶井慨然想見其為人夫羽少厭髠緇篤嗜墳素本非
[001-21a]
忘世者卒乃寄號桑苧遁跡苕霅嘯歌獨行繼以痛哭
其意必有所在時迺比之接輿豈知羽者哉至其性甘
茗荈味辨淄澠清風雅趣膾炙今古張顛之於酒也昌
黎以為有所托而逃羽亦以是夫
榖山筆塵茶自漢以前不見於書想所謂檟者即是矣
李贄疑謂古人冬則飲湯夏則飲水未有茶也李文正
資暇録謂茶始於唐崔寧黄伯思已辨其非伯思甞見
北齊楊子華作邢子才魏收勘書圖已有煎茶者南牕
[001-21b]
記談謂飲茶始於梁天監中事見洛陽伽藍記及閲吳
志韋曜𫝊賜茶荈以當酒則茶又非始於梁矣余謂飲
茶亦非始於吳也爾雅曰檟苦荼郭璞注可以為羮飲
早採為茶晚采為茗一名荈則吳之前亦以茶作茗矣
苐未如後世之日用不離也葢自陸羽出茶之法始講
自吕恵卿蔡君謨輩出茶之法始精而茶之利國家且
藉之矣此古人所不及詳者也
王象晉茶譜小序茶嘉木也一植不再移故婚禮用茶
[001-22a]
從一之義也雖兆自食經飲自隋帝而好者尚寡至後
興於唐盛於宋始為世重矣仁宗賢君也頒賜兩府四
人僅得兩餅一人分數錢耳宰相家至不敢碾試藏以
為寳其貴重如此近世蜀之蒙山毎嵗僅以兩計蘇之
虎丘至官府預為封識公為採製所得不過數觔豈天
地間尤物生固不數數然耶甌泛翠濤碾飛緑屑不藉
雲腴孰驅睡魔作茶譜
陳繼儒茶董小序范希文云萬象森羅中安知無茶星
[001-22b]
余以茶星名館毎與客茗戰旗槍標格天然色香映發
若陸季疵復生忍作毁茶論乎夏子茂卿叙酒其言甚
豪予曰何如隠囊紗帽翛然林澗之間摘露芽煮雲腴
一洗百年塵土胃耶熱腸如沸茶不勝酒幽韻如雲酒
不勝茶酒類俠茶類隠酒固道廣茶亦徳素茂卿茶之
董狐也因作茶董東佘陳繼儒書於素濤軒
夏茂卿茶董序自晉唐而下紛紛邾莒之㑹各立勝塲
品別淄澠判若南董遂以茶董名篇語曰窮春秋演河
[001-23a]
圖不如載茗一車誠重之矣如謂此君面目嚴冷而且
以為水厄且以為乳妖則請效綦毋先生無作此事冰
蓮道人識
本草石蕊一名雲茶
卜萬祺松寮茗政虎丘茶色味香韻無可比儗必親詣
茶所手摘監製乃得真産且難乆貯即百端珍䕶稍過
時即全失其初矣殆如彩雲易散故不入供御耶但山
嵓隙地所産無㡬又為官司禁據寺僧慣雜贋種非精
[001-23b]
鑒家卒莫能辨明萬厯中寺僧苦大吏需索薙除殆盡
文文肅公震孟作薙茶説以譏之至今真産尤不易得
袁了凡羣書備考茶之名始見於王褒僮約
許次杼茶疏唐人首稱陽羨宋人最重建州於今貢茶
兩地獨多陽羨僅有其名建州亦上品惟武夷雨前
最勝近日所尚者為長興之羅岕疑即古顧渚紫筍然
岕故有數處今惟峒山最佳姚伯道云明月之峽厥有
佳茗韻致清逺滋味甘香足稱仙品其在顧渚亦有佳
[001-24a]
者今但以水口茶名之全與岕别矣若歙之松蘿吳之
虎丘杭之龍井並可與岕頡頑郭次甫極稱黄山黄山
亦在歙去松蘿逺甚往時士人皆重天池然飲之略多令
人脹滿浙之産曰鴈宕大盤金華日鑄皆與武夷相伯
仲錢塘諸山産茶甚多南山儘佳北山稍劣武夷之外
有泉州之清源儻以好手製之亦是武夷亞匹惜多焦
枯令人意盡楚之産曰寳慶滇之産曰五華皆表表有
名在鴈茶之上其他名山所産當不止此或余未知或
[001-24b]
名未著故不及論
李詡戒庵漫筆昔人論茶以槍旗為美而不取雀舌麥
顆葢芽細則易雜他樹之葉而難辨耳槍旗者猶今稱
壺蜂翅是也
四時類要茶子於寒露候收曬乾以溼沙土拌匀盛筐
籠内穰草葢之不爾即凍不生至二月中取出用糠與
焦土種之於樹下或背隂之地開坎圓三尺深一尺熟
劚著糞和土毎阬下子六七十顆覆土厚一寸許相離
[001-25a]
二尺種一叢性惡濕又畏日大概宜山中斜坡峻坂走
水處若平地須深開溝壟以洩水三年後方可收茶
張大復梅花筆談趙長白作茶史攷訂頗詳要以識其
事而已矣龍團鳯餅紫茸驚芽决不可用於今之世予
甞論今之世筆貴而愈失其𫝊茶貴而愈出其味天下
事未有不身試而出之者也
文震亨長物志古今論茶事者無慮數十家若鴻漸之
經君謨之録可為盡善然其時法用熟碾為丸為挺故
[001-25b]
所稱有龍鳯團小龍團宻雲龍瑞雲翔龍至宣和間始
以茶色白者為貴漕臣鄭可聞始創為銀絲水芽以茶
剔葉取心清泉漬之去龍腦諸香惟新銙小龍蜿蜒其
上稱龍團勝雪當時以為不更之法而吾朝所尚又不
同其烹試之法亦與前人異然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
謂盡茶之味矣而至於洗茶候湯擇器皆各有法寧特
侈言烏府雲屯等目而已哉
虎丘志馮夣楨云徐茂吳品茶以虎丘為第一
[001-26a]
周高起洞山茶系岕茶之尚於髙流雖近數十年中事
而厥産伊始則自盧仝隠居洞山種於隂嶺遂有茗嶺
之目相𫝊古有漢王者棲遲茗嶺之陽課童藝茶踵盧
仝幽致故陽山所産香味倍勝茗嶺所以老廟後一帶
茶猶唐宋根株也貢山茶今已絶種
茶考按茶録諸書閩中所産茶以建安北苑為第
一壑源諸處次之武夷之名未有聞也然范文正公鬭
茶歌云溪邊竒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蘇文忠公
[001-26b]
云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籠加則武夷之茶在
北宋已經著名第未盛耳但宋元製造團餅似失正味
今則靈芽仙萼香色尤清為閩中第一至於北苑壑源
又冺然無稱豈山川靈秀之氣造物生殖之美或有時
變易而然乎
勞大與甌江逸志按茶非甌産也而甌亦産茶故舊制
以之充貢及今不廢張羅峯當國凡甌中所貢方物悉
與題蠲而茶獨留将毋以先春之採可薦馨香且嵗費
[001-27a]
物力無多姑存之以稍備芹獻之義耶乃後世因按辦
之際不無恣取上為一下為十而藝茶之圃遂為怨叢
惟願為官於此地者不濫取於數外庶不致大為民病
天中記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復生故俗聘婦必
以茶為禮義固有所取也
事物記原𣙜茶起於唐建中正元之間趙贊張滂建議
税其什一
枕譚古𫝊注茶樹初採為荼老為茗再老為荈今概稱
[001-27b]
茗當是錯用事也
熊明遇岕山茶記産茶處山之夕陽勝於朝陽廟後山
西向故稱佳總不如洞山南向受陽氣特専足稱仙品

冒襄岕茶彚抄茶産平地受土氣多故其質濁岕茗産
於髙山渾是風露清虛之氣故為可尚
吳拭云武夷茶賞自蔡君謨始謂其味過於北苑龍團
周右文極抑之葢緣山中不諳製焙法一味計多狥利
[001-28a]
之過也余試采少許製以松蘿法汲虎嘯巖下語兒泉
烹之三德俱備帶雲石而復有甘軟氣乃分數百葉寄
右文令茶吐氣復酹一杯報君謨於地下耳
釋超全武夷茶歌注建州一老人始獻山茶死後𫝊為
山神喊山之茶始此
中原市語茶曰渲老
陳詩教灌園史予嘗聞之山僧言茶子數顆落地一莖
而生有似連理故婚嫁用茶蓋取一本之義舊傳茶樹
[001-28b]
不可移竟有移之而生者乃知晁采寄茶徒襲影響
耳唐李義山以對花啜茶為殺風景予苦渴疾何啻七
椀花神有知當不我罪
金陵瑣事茶有肥瘦雲泉道人云凡茶肥者甘甘則不
香茶瘦者苦苦則香此又茶經茶訣茶品茶譜之所未

野航道人朱存理云飲之用必先茶而茶不見於禹貢
蓋全民用而不為利後世𣙜茶立為制非古聖意也陸
[001-29a]
 鴻漸著茶經蔡君謨著茶譜孟諫議寄盧玉川三百月
 團後侈至龍鳯之飾責當備於君謨然清逸高逺上通
 王公下逮林野亦雅道也
佩文齋廣羣芳譜茗花即食茶之花色月白而黄心清香
 隱然瓶之髙齋可為清供佳品且蕊在枝條無不開徧
 王新城居易錄廣南人以䔲為茶予頃著之皇華記聞
 閲道鄉集有張糾送吳洞䔲絶句云茶選修仁方破碾
 䔲分吳洞忽當筵君謨逺矣知難作試取一瓢江水煎
[001-29b]
 蓋志完遷昭平時作也
 分甘餘話宋丁謂為福建轉運使始造龍鳯團茶上供
 不過四十餅天聖中又造小團其品過於大團神宗時
 命造密雲龍其品又過於小團元祐初宣仁皇太后曰
 指揮建州今後更不許造密雲龍亦不要團茶揀好茶
 喫了生得甚好意智宣仁改熈寧之政此其小者顧其
 言實可為萬世法士大夫家膏粱子弟尤不可不知也
 謹備錄之
[001-30a]
百夷語茶曰芽以麄茶曰芽以結細茶曰芽以完緬甸
夷語茶曰臘扒喫茶曰臈扒儀索
徐葆光中山傳信錄琉球呼茶曰札
武夷茶考按丁謂製龍團蔡忠恵製小龍團皆北苑事
其武夷修貢自元時浙省平章髙興始而談者輒稱丁
蔡蘇文忠公詩云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嘉
則北苑貢時武夷已為二公賞識矣至髙興武夷貢後
而北苑漸至無聞昔人云茶之為物滌昏雪滯於務學
[001-30b]
勤政未必無助其與進荔枝桃花者不同然充類至義
則亦宦官宫妾之愛君也忠恵直道高名與范歐相亞
而進茶一事乃儕晉公君子舉措可不慎歟
隨見錄按沈存中筆談云建茶皆喬木吳蜀惟叢茇而
已以余所見武夷茶樹俱係叢茇初無喬木豈存中未
至建安歟抑當時北苑與此日武夷有不同歟茶經云
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又與吳蜀叢茇之説互異姑
識之以俟參考
[001-31a]
萬姓綂譜載漢時人有茶恬出江都易王𫝊按漢書荼
蘇林曰茶/食邪反則荼本兩音至唐而荼茶始分耳
焦氏説楛茶曰玉茸補/
 
 
 
 
 
[001-31b]
 
 
 
 
 
 
 
 續茶經卷上之一

[001-32a]
欽定四庫全書
 續茶經卷上之二
           候補主事陸廷燦撰
  二茶之具
陸龜蒙集和茶具十詠
  茶塢
茗地曲隈囘野行多繚繞向陽就中宻背澗差還少遥
盤雲髻慢亂簇香篝小何處好幽期滿巖春露曉
[001-32b]
  茶人
天賦識靈草自然鍾野姿閒來北山下似與東風期雨
後探芳去雲間幽路危唯應報春鳥得共斯人知
  茶筍
所孕和氣深時抽玉笤短輕烟漸結華嫩蘂初成管尋
來青靄曙欲去紅雲煖秀色自難逢傾筐不曽滿
  茶籯
金刀劈翠筠織似波紋鈄製作自野老攜持伴山娃昨
[001-33a]
日鬬煙粒今朝貯緑華爭歌調笑曲日暮方還家
  茶舍
旋取山上材架為山下屋門因水勢斜壁任巖隈曲朝
隨鳥俱散暮與雲同宿不憚採掇勞秖憂官未足
  茶竈經云竈無突/
無突抱輕嵐有烟映初旭盈鍋玉泉沸滿甑雲芽熟竒
香襲春桂嫩色凌秋菊煬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
  茶焙
[001-33b]
左右𢷬凝膏朝昏布烟縷方圓隨樣拍次第依層取山謡
縱高下火候還文武見説焙前人時時炙花脯紫花焙人/以花為脯
  茶鼎
新泉氣味良古鐵形狀醜那堪風雨夜更值煙霞友曾
過頳石下又住清溪口頳石清溪皆/江南出茶處且共薦臯盧臯盧/茶名
何勞傾斗酒
  茶甌
昔人謝塸埞徒為妍詞飾劉孝威集有/謝塸埞啟豈如珪璧姿又
[001-34a]
有煙嵐色光參筠席上韻雅金罍側直使于闐君從來
未嘗識
  煑茶
閒來松間坐看煑松上雪時於浪花裏併下藍英末傾
餘精爽健忽似氛埃滅不合别觀書但宜窺玉札
皮日休集茶中雜咏茶具
  茶籯
筤篣曉攜去驀過山桑塢開時送紫茗負處沾清露歇
[001-34b]
把傍雲泉歸將挂煙樹滿此是生涯黄金何足數
  茶竈
南山茶事動竈起巖根傍水煑石髪氣薪燃杉脂香青
瓊蒸後凝緑髓炊來光如何重辛苦一一輸膏粱
  茶焙
鑿彼碧巖下恰應深二尺泥易帶雲根燒難碍石脉初
能燥金餅漸見乾瓊液九里共杉林皆焙/名相望在山側
  茶鼎
[001-35a]
龍舒有良匠鑄此佳樣成立作菌蠢勢煎為潺湲聲草
堂暮雲隂松窻殘月明此時勺複茗野語知逾清
  茶甌
邢客與越人皆能造前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棗
花勢旋眼蘋沫香沾齒松下時一看支公亦如此
江西志餘干縣冠山有陸羽茶竈羽嘗鑿石為竈取越
溪水煎茶於此
陶榖清異録豹革為囊風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
[001-35b]
以滌滯思而起清風毎引此義稱之為水豹囊
曲洧舊聞范蜀公與司馬温公同遊嵩山各攜茶以行
温公取紙為帖蜀公用小木合子盛之温公見而驚曰
景仁乃有茶具也蜀公聞其言留合與寺僧而去後來
士大夫茶具精麗極世間之工巧而心猶未厭晁以道嘗
以此語客客曰使温公見今日之茶具又不知云如何也
北苑貢茶别録茶具有銀模銀圏竹圏銅圈等
梅堯臣宛陵集茶竈詩山寺碧溪頭幽人緑巖畔夜火
[001-36a]
竹聲乾春甌茗花亂兹無雅趣兼薪桂煩燃㸑
又茶磨詩云楚匠斵山骨折檀為轉臍乾坤人力内日
月蟻行迷
又有謝晏太祝遺雙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詩
武夷志五曲朱文公書院前溪中有茶竈文公詩云仙
翁遺石竈宛在水中央飲罷方舟去茶烟裊細香
羣芳譜黄山谷云相茶瓢與相笻竹同法不欲肥而欲
瘦但須飽風霜耳
[001-36b]
樂純雪菴清史陸叟溺於茗事嘗為茶論并煎炙之法
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綂籠貯之時好事者家藏一副
於是若韋鴻臚木待制金法曹石轉運胡員外羅樞宻
宗從事漆雕袐閣陶寳文湯提㸃竺副帥司職方輩皆
入吾籯中矣
許次杼茶疏凡士人登山臨水必命壺觴若茗椀薫爐
置而不問是徒豪舉耳余特置游裝精茗茗香同行異
室茶罌銚注甌洗盆巾諸具畢備而附以香匳小爐香
[001-37a]
囊匙箸
未曽汲水先備茶具必潔必燥瀹時壺蓋必仰置磁盂
勿覆案上漆氣食氣皆能敗茶
朱存理茶具圖贊序飲之用必先茶而制茶必有其具
錫具姓而繫名寵以爵加以號季宋之彌文然清逸高
逺上通王公下逮林野亦雅道也願與十二先生周旋
嘗山泉極品以終身此閒富貴也天豈靳乎哉
審安老人茶具十二先生姓名
[001-37b]
 韋鴻臚文鼎/ 景𤾉/ 四窻閒叟/
 木待制利濟/ 忘機/ 隔竹主人/
 金法曹研古/鑠古 元鍇/仲鑑 雍之舊民/和琴先生
 石轉運鑿齒/ 遄行/ 香屋隠君/
 胡員外惟一/ 宗許/ 貯月仙翁/
 羅樞宻若藥/ 傳師/ 思隠寮長/
 宗從事子弗/ 不遺/ 柿雲溪友/
 漆雕祕閣承之/ 易持/ 古臺老人/
[001-38a]
 陶寳文去越/ 自厚/ 兔園上客/
 湯提㸃發新/ 一鳴/ 温谷遺老/
 竺副帥善調/ 希黙/ 雪濤公子/
 司職方成式/ 如素/ 潔齋居士/
高濓遵生八牋茶具十六事收貯於器局内供役於苦
節君者故立名管之蓋欲歸綂於一以其素有貞心雅
操而自能守之也
 商象古石鼎也用以煎茶/
[001-38b]
 降紅銅火筯也用以簇火不用聮索為便/
 逓火銅火斗也用以搬火/
 團風素竹扇也用以發火/
 分盈挹水杓也用以量水觔兩即茶經水則也/
 執權準茶秤也用以衡茶毎杓水二觔用茶一兩/
 注春磁瓦壺也用以注茶/
 啜香磁瓦甌也用以啜茗/
 撩雲竹茶匙也用以取果/
[001-39a]
 納敬竹茶槖也用以放盞
 漉塵洗茶籃也用以澣茶/
 歸潔竹筅箒也用以滌壺/
 受汚拭抹布也用以潔甌/
 靜沸竹架即茶經支鍑也/
 運鋒劖果刀也用以切果/
 甘鈍木碪墪也/
王友石譜竹爐并分封茶具六事
[001-39b]
 苦節君湘竹風爐也用以煎茶更有行省收藏之/
 建城以篛為籠封茶以貯庋閣/
 雲屯磁瓦瓶用以杓泉以供煮水/
 水曹即磁缸瓦缶用以貯泉以供火鼎/
 烏府以竹為篮用以盛炭為煎茶之資/
 器局編竹為方箱用以總收以上諸茶具者/
 品司編竹為圓撞提盒用以收貯各品茶葉以待烹/品者也
屠赤水茶箋茶具
[001-40a]
 湘筠焙焙茶箱也/
 鳴泉煑茶磁罐/
 沉垢古茶洗/
 合香藏日支茶瓶以貯司品者/
 易持用以納茶即漆雕袐閣/
屠隆考槃餘事構一斗室相傍書齋内設茶具教一童
子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此幽人首務不
可少廢者
[001-40b]
灌園史盧廷璧嗜茶成癖號茶庵嘗蓄元僧詎可庭茶
具十事具衣冠拜之
王象晋羣芳譜閩人以粗磁膽瓶貯茶近鼔山支提新
茗出一時盡學新安製為方圓錫具遂覺神采奕奕不同
馮可賔岕茶牋論茶具茶壺以窰器為上錫次之茶杯
汝官哥定如未可多得則適意為佳耳
李日華紫桃軒雜綴昌化茶大葉如桃枝栁梗乃極香
余過逆旅偶得手摩其焙甑三日龍麝氣不斷
[001-41a]
臞仙云古之所有茶竈但聞其名未嘗見其物想必無
如此清氣也予乃陶土粉以為瓦器不用泥土為之大
能耐火雖猛焰不裂徑不過尺五高不過二尺余上下
皆鏤銘頌箴戒之又置湯壺於上其座皆空下有陽谷
之穴可以藏瓢甌之具清氣倍常
重慶府志涪江青石為茶磨極佳
南安府志崇義縣出茶磨以上猶縣石門山石為之尤
佳蒼䃜縝宻鐫琢堪施
[001-41b]
聞龍茶箋茶具滌畢覆於竹架俟其自乾為佳其拭巾
只宜拭外切忌拭内蓋布帨雖潔一經人手極易作氣
縱器不乾亦無大害
 
 
 
 
 續茶經卷上之二

[001-42a]
欽定四庫全書
 續茶經卷上之三
           候補主事陸廷燦撰
  三茶之造
唐書太和七年正月吳蜀貢新茶皆於冬中作法為之
上務恭儉不欲逆物性詔所在貢茶宜於立春後造
北堂書鈔茶譜續補云龍安造騎火茶最為上品騎火
者言不在火前不在火後作也清明改火故曰火
[001-42b]
大觀茶論茶工作於驚蟄尤以得天時為急輕寒英華
漸長條達而不迫茶工從容致力故其色味兩全故焙
人得茶天為度
擷茶以黎明見日則止用爪斷芽不以指揉凡芽如雀
舌榖粒者為鬭品一槍一旗為揀芽一槍二旗為次之
餘斯為下茶之始芽萌則有白合不去害茶味既擷則
有烏蔕不去害茶色
茶之美惡尤係於蒸芽壓黄之得失蒸芽欲及熟而香
[001-43a]
壓黄欲膏盡亟止如此則製造之功十得八九矣滌芽
惟潔濯器惟浄蒸壓惟其宜研膏惟熟焙火惟良造茶
先度日晷之長短均工力之衆寡會采擇之多少使一
日造成恐茶過宿則害色味
茶之範度不同如人之有首面也其首面之異司難以
槩論要之色瑩徹而不駁質縝繹而不浮舉之凝結碾
之則鏗然可驗其為精品也有得於言意之表者
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
[001-43b]
之間偶然生出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
造止於二三銙而已湏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裏昭
澈如玉之在璞他無與倫也
蔡襄茶録茶味主於甘滑惟北苑鳯凰山連屬諸焙所
造者味佳隔溪諸山雖及時加意製作色味皆重莫能
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損茶味前世之論水品者以此
東溪試茶録建溪茶比他郡最先北苑壑源者尤早嵗多
暖則先驚蟄十日即芽嵗多寒則後驚蟄五日始發先
[001-44a]
芽者氣味俱不佳惟過驚蟄者為第一民間常以驚蟄
為候諸焙後北苑者半月去逺則益晩凡斷芽必以甲
不以指以甲則速斷不柔以指則多溼易損擇之必精
濯之必潔蒸之必香火之必良一失其度俱為茶病
芽擇肥乳則甘香而粥面著盞而不散土瘠而芽短則
雲脚渙亂去盞而易散葉梗長則受水鮮白葉梗短則
色黄而泛烏蔕白合茶之大病不去烏蔕則色黄黒而
惡不去白合則味苦澀蒸芽必熟去膏必盡蒸芽未熟
[001-44b]
則草木氣存去膏未盡則色濁而味重受烟則香奪壓
黄則味失此皆茶之病也
北苑别録御園四十六所廣袤三十餘里自官平而上
為内園官坑而下為外園方春靈芽萌坼先民焙十餘
日如九窠十二隴龍游窠小苦竹張坑西際又為禁園
之先也而石門乳吉香口三外焙常後北苑五七日興
工毎日采茶蒸榨以其黄悉送北苑併造
造茶舊分四局匠者起好勝之心彼此相誇不能無弊
[001-45a]
遂并而為二焉故茶堂有東局西局之名茶銙有東作
西作之號凡茶之初出研盆盪之欲其匀揉之欲其膩
然後入圈製銙隨笪過黄有方故銙有花銙有大龍有
小龍品色不同其名亦異隨綱繫之於貢茶云
采茶之法湏是侵晨不可見日晨則夜露未晞茶芽肥
潤見日則為陽氣所薄使芽之膏腴内耗至受水而不
鮮明故毎日常以五更撾皷集羣夫於鳯凰山山有伐皷/亭日役采
夫二百二/十二人監采官人給一牌入山至辰刻則復鳴鑼以
[001-45b]
聚之恐其踰時貪多務得也大抵採茶亦湏習熟募夫
之際必擇土著及諳曉之人非特識茶發早晩所在而
於采摘亦知其指要耳
茶有小芽有中芽有紫芽有白合有烏蔕不可不辨小
芽者其小如鷹爪初造龍團勝雪白茶以其芽先次
蒸熟置之水盆中剔取其精英僅如針小謂之水芽是
小芽中之最精者也中芽古謂之一槍二旗是也紫芽
葉之紫者也白合乃小芽有兩葉抱而生者是也烏蔕
[001-46a]
茶之帶頭是也凡茶以水芽為上小芽次之中芽又次
之紫芽白合烏蔕在所不取使其擇焉而精則茶之色
味無不佳萬一雜之以所不取則首面不均色濁而味
重也
驚蟄節萬物始萌每嵗常以前三日開焙遇閏則後之
以其氣候少遲故也
蒸芽再四洗滌取令潔淨然後入甑俟湯沸蒸之然蒸
有過熟之患有不熟之患過熟則色黄而味淡不熟則
[001-46b]
色青而易沉而有草木之氣故唯以得中為當
茶既蒸熟謂之茶黄湏淋洗數過欲其/冷也方入小榨以去
其水又入大榨以出其膏水芽則以高榨壓/之以其芽嫩故也先包以布帛
束以竹皮然後入大榨壓之至中夜取出揉匀復如前
入榨謂之翻榨徹曉奮擊必至於乾淨而後已蓋建茶
之味逺而力厚非江茶之比江茶畏沉其膏建茶唯恐
其膏之不盡膏不盡則色味重濁矣
茶之過黄初入烈火焙之次過沸湯爁之凡如是者三
[001-47a]
而後宿一火至翌日遂過煙焙之火不欲烈烈則面泡
而色黒又不欲烟烟則香盡而味焦但取其温温而已
凡火之數多寡皆視其銙之厚薄銙之厚者有十火至於
十五火銙之薄者六火至於八火火數既足然後過湯
上出色出色之後置之宻室急以扇扇之則色澤自然
光瑩矣
研茶之具以柯為杵以瓦為盆分團酌水亦皆有數上
而勝雪白茶以十六水下而揀芽之水六小龍鳳四大
[001-47b]
龍鳯二其餘皆一十二焉自十二水而上曰研一團自
六水而下曰研三團至七團毎水研之必至於水乾茶
熟而後已水不乾則茶不熟茶不熟則首面不匀煎試
易沉故研夫尤貴於强有力者也嘗謂天下之理未有
不相湏而成者有北苑之芽而後有龍井之水龍井之
水清而且甘晝夜酌之而不竭凡茶自北苑上者皆資
焉此亦猶錦之於蜀江膠之於阿井也詎不信然
姚寛西溪叢語建州龍焙面北謂之北苑有一泉極清
[001-48a]
澹謂之御泉用其池水造茶即壞茶味惟龍團勝雪白
茶二種謂之水芽先蒸後揀毎一芽先去外兩小葉謂
烏蔕又次取兩嫩葉謂之白合留小心芽置於水中呼
為水芽聚之稍多即研焙為二品即龍團勝雪白茶也
茶之極精好者無出於此毎銙計工價近二十千其他
皆先揀而后蒸研其味次第減也茶有十綱第一綱第
二綱太嫩第三綱最妙自六綱至十綱小團至大團而

[001-48b]
黄儒品茶要録茶事起於驚蟄前其采芽如鷹爪初造曰
試焙又曰一火其次曰二火二火之茶已次一火矣故
市茶芽者惟伺出於三火前者為最佳尤喜薄寒氣候
陰不至凍芽登時尤畏霜有造於一火二火者皆遇霜
而三火霜霽則三火之茶勝矣晴不至於暄則榖芽含養
約勒而滋長有漸采工亦優為矣凡試時泛色鮮白隠
於薄霧者得於佳時而然也有造於積雨者其色昏黄
或氣候暴暄茶芽蒸發采工汗手薰漬揀摘不潔則製造
[001-49a]
雖多皆為常品矣試時色非鮮白水脚微紅者過時之
病也
茶芽初采不過盈筐而已趨時爭新之勢然也既采而
蒸既蒸而研蒸或不熟雖精芽而所損已多試時味作
桃仁氣者不熟之病也唯正熟者味甘香
蒸芽以氣為候視之不可以不謹也試時色黄而粟紋
大者過熟之病也然過熟愈於不熟以甘香之味勝也
故君謨論色則以青白勝黄白而余論味則以黄白勝
[001-49b]
青白
茶蒸不可以逾乆乆則過熟又乆則湯乾而焦釜之氣
出茶工有乏薪湯以益之是致蒸損茶黄故試時色多
昏黯氣味焦惡者焦釡之病也建人謂之熱鍋氣
夫茶本以芽葉之物就之棬模既出棬上笪焙之用火
務令通熱即以茶覆之虛其中以透火氣然茶民不喜
用實炭號為冷火以茶餅新溼急欲乾以見售故用火
常帶烟焰烟焰既多稍失看候必致薫損茶餅試時其
[001-50a]
色皆昏紅氣味帶焦者傷焙之病也
茶餅先黄而又如隂潤者榨不乾也榨欲盡去其膏膏
盡則有如乾竹葉之意唯喜飾首面者故榨不欲乾以
利易售試時色雖鮮白其味帶苦者漬膏之病也
茶色清潔鮮明則香與味亦如之故採佳品者常於半
曉間衝蒙雲霧而出或以甆罐汲新泉懸胸臆間采得
即投於中蓋欲其鮮也如或日氣烘爍茶芽暴長工力
不給其采芽已陳而不及蒸蒸而不及研研或出宿而
[001-50b]
後製試時色不鮮明薄如壞卵氣者乃壓黄之病也
茶之精絶者曰鬬曰亞鬬其次揀芽茶芽鬬品雖最上
園户或止一株蓋天材間有特異非能皆然也且物之
變勢無常而人之耳目有盡故造鬭品之家有昔優而
今劣前負而後勝者雖人工有至有不至亦造化推移
不可得而擅也其造一火曰鬭二火曰亞鬬不過十數
銙而已揀芽則不然徧園隴中擇其精英者耳其或貪
多務得又滋色澤往往以白合盜葉間之試時色雖鮮
[001-51a]
白其味澀淡者間白合盜葉之病也一凡鷹爪之芽有/兩小葉抱而生者
白合也新條葉之初生而白者盜葉也造揀/芽者只剔取鷹爪而白合不用况盜葉乎
物固不可以容偽况飲食之物尤不可也故茶有入他
草者建人號為入雜銙列入柿葉常品入桴檻葉二葉
易致又滋色澤園民欺售直而為之試時無粟紋甘香
盞面浮散隠如微毛或星星如纖絮者入雜之病也善
茶品者側盞視之所入之多寡從可知矣嚮上下品有
之近雖銙列亦或勾使
[001-51b]
萬花谷龍焙泉在建安城東鳯凰山一名御泉北苑造
貢茶社前芽細如針用此水研造每片計工直錢四萬
分試其色如乳乃最精也
文獻通考宋人造茶有二類曰片曰散片者即龍團舊
法散者則不蒸而乾之如今時之茶也始知南渡之後
茶漸以不蒸為貴矣
學林新編茶之佳者造在社前其次火前謂寒食前也
其下則雨前謂榖雨前也唐僧齊巳詩曰高人愛惜藏
[001-52a]
巖裏白甀封題寄火前其言火前蓋未知社前之為佳
也唐人於茶雖有陸羽茶經而持論未精至本朝蔡君
謨茶録則持論精矣
苕溪詩話北苑官焙也漕司嵗貢為上壑源私焙也土
人亦以入貢為次二焙相去三四里間若沙溪外焙也
與二焙絶逺為下故魯直詩莫遣沙溪來亂真是也官
焙造茶嘗在驚蟄後
朱翌猗覺寮記唐造茶與今不同今採茶者得芽即蒸
[001-52b]
熟焙乾唐則旋摘旋炒劉夢得試茶歌自傍芳叢摘鷹
嘴斯湏炒成滿室香又云陽崖陰嶺各不同未若竹下
莓苔地竹間茶最佳
武夷志通仙井在御茶園水極甘冽每當造茶之候則
井自溢以供取用
金史泰和五年春罷造茶之防
張源茶録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㸃之得宜
優劣定於始鐺清濁係乎末火
[001-53a]
火烈香清鐺寒神倦火烈生焦柴疎失翠乆延則過熟
速起却還生熟則犯黄生則著黒帶白㸃者無妨絶焦
㸃者最勝
藏茶切勿臨風近火臨風易冷近火先黄其置頓之所
須在時時坐卧之處逼近人氣則常温而不寒必湏板
房不宜土室板房温燥土室潮蒸又要透風勿置幽隠
之處不惟易生溼潤兼恐有失檢㸃
謝肇淛五雜組古人造茶多舂令細末而蒸之唐詩家
[001-53b]
僮隔竹敲茶臼是也至宋始用碾若揉而焙之則本朝
始也但揉者恐不及細末之耐藏耳
今造團之法皆不傳而建茶之品亦逺出吳㑹諸品下
其武夷清源二種雖與上國爭衡而所産不多十九贗
鼎故遂令聲價靡復不振
閩之方山太姥支提俱産佳茗而製造不如法故名不
出里閈予嘗過松蘿遇一製茶僧詢其法曰茶之香原
不甚相逺惟焙之者火候極難調耳茶葉尖者太嫩而
[001-54a]
蔕多老至火候匀時尖者已焦而蔕尚未熟二者雜之
茶安得佳製松蘿者每葉皆剪去其尖蔕但留中段故
茶皆一色而工力煩矣宜其價之高也閩人急於售利
每觔不過百錢安得費工如許若價高即無市者矣故
近來建茶所以不振也
羅廩茶解採茶製茶最忌手汗體膻口臭多涕不潔之
人及月信婦人更忌酒氣蓋茶酒性不相入故採茶製
茶切忌沾醉
[001-54b]
茶性淫易於染著無論腥穢及有氣息之物不宜近即
名香亦不宜近
許次杼茶疏岕茶非夏前不摘初試摘者謂之開園采
自正夏謂之春茶其地稍寒故湏待時此又不當以太
遲病之徃時無秋日摘者近乃有之七八月重摘一番
謂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少薄他山射利多摘梅茶以
梅雨時采故名梅茶苦澀且傷秋摘佳産戒之
茶初摘時香氣未透必借火力以發其香然茶性不耐
[001-55a]
勞炒不宜乆多取入鐺則手力不匀乆於鐺中過熟而
香散矣炒茶之鐺最忌新鐵湏預取一鐺以備炒毋得
别作他用一説惟常煑飯者佳既無鐵鍟亦無脂膩炒
茶之薪僅可樹枝勿用榦葉榦則火力猛熾葉則易焰
易滅鐺必磨洗瑩潔旋摘旋炒一鐺之内僅可四兩先
用文火炒軟次加武火催之手加木指急急鈔轉以半
熟為度微俟香發是其候也
清明太早立夏太遲榖雨前後其時適中若再遲一二
[001-55b]
日待其氣力完足香烈尤倍易於收藏
藏茶於庋閣其方宜塼底數層四圍磚研形若火爐愈
大愈善勿近土牆頓甕其上隨時取竈下火灰候冷簇
於甕傍半尺以外仍隨時取火灰簇之令裏灰常燥以
避風濕却忌火氣入甕蓋能黄茶耳日用所湏貯於小
磁瓶中者亦當箬包苧紥勿令見風且宜置於案頭勿
近有氣味之物亦不可用紙包蓋茶性畏紙紙成於水
中受水氣多也紙裏一夕既隨紙作氣而茶味盡矣雖
[001-56a]
再焙之少頃即潤鴈宕諸山之茶首坐此病紙帖貽逺
安得復佳
茶之味清而性易移藏法喜温燥而惡冷溼喜清凉而
惡鬱蒸宜清觸而忌香惹藏用火焙不可日曬世人多
用竹器貯茶雖加篛葉擁䕶然篛性峭勁不甚伏帖風
溼易侵至於地爐中頓放萬萬不可人有以竹器盛茶
置被籠中用火即黄除火即潤忌之忌之
聞龍茶箋嘗考經言茶焙甚詳愚謂今人不必全用此
[001-56b]
法予構一焙室高不踰尋方不及丈縱廣正等四圍及
頂綿紙宻糊無小罅隙置三四火缸於中安新竹篩於
缸内預洗新麻布一片以襯之散所炒茶於篩上闔户
而焙上面不可覆蓋以茶葉尚潤一覆則氣悶罨黄湏
焙二三時俟潤氣既盡然後覆以竹箕焙極乾出缸待
冷入器收藏後再焙亦用此法則香色與味猶不致大

諸名茶法多用炒惟羅岕宜於蒸焙味真藴藉世競珍
[001-57a]
之即顧渚陽羨宻邇洞山不復倣此想此法偏宜於岕
未可槩施諸他茗也然經已云蒸之焙之則所從來逺

吳人絶重岕茶往往雜以黒篛大是闕事每藏茶必
令樵青入山採竹箭篛拭淨烘乾䕶罌四週半用剪碎
拌入茶中經年發覆青翠如新
吳興姚叔度言茶若多焙一次則香味隨減一次予驗
之良然但於始焙時烘令極燥多用炭箬如法封固即
[001-57b]
梅雨連旬燥仍自若惟開罈頻取所以生潤不得不再
焙耳自四月至八月極宜致謹九月以後天氣漸肅便
可解嚴矣雖然能不弛懈尤妙
炒茶時湏用一人從傍扇之以袪熱氣否則茶之色香味
俱減此予所親試扇者色翠不扇者色黄炒起出鐺時
置大磁盆中仍湏急扇令熱氣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
入鐺以文火炒乾之蓋揉則其津上浮㸃時香味易出
田子藝以生曬不炒不揉者為佳其法亦未之試耳
[001-58a]
羣芳譜以花拌茶頗有别致凡梅花木樨茉莉玫瑰薔
薇蘭蕙金橘梔子木香之屬皆與茶宜當於諸花香氣
全時摘拌三停茶一停花收於磁罐中一層茶一層花
相間填滿以紙篛封固入淨鍋中重湯煑之取出待冷
再以紙封裹於火上焙乾貯用但上好細芽茶忌用花
香反奪其真味惟平等茶宜之
雲林遺事蓮花茶就池沼中於早飯前日初出時擇取
蓮花蕊畧綻者以手指撥開入茶滿其中用麻絲縛紥
[001-58b]
定經一宿次早連花摘之取茶紙包曬如此三次錫罐
盛貯紥口收藏
邢士襄茶説凌露無雲采候之上霽日融和采候之次
積日重陰不知其可
田藝衡煑泉小品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
更近自然且斷烟火氣耳况作人手器不潔火候失宜
皆能損其香色也生曬茶瀹之甌中則旗鎗舒暢清翠
鮮明香潔勝於火炒尤為可愛
[001-59a]
洞山茶系岕茶采焙定以立夏後三日陰雨又需之世
人妄云雨前真岕抑亦未知茶事矣茶園既開入山賣
草枝者日不下二三百石山民收製以假混真好事家
躬往予租采焙戒視惟謹多被潛易真茶去人地相京
高價分買家不能二三觔近有采嫩葉除尖蔕抽細筋
焙之亦曰片茶不去尖筋炒而復焙燥如葉狀曰攤茶
並難多得又有俟茶市將闌采取剩葉焙之名曰修山
茶香味足而色差老若今四方所貨岕片多是南岳片
[001-59b]
子署為騙茶可矣茶賈衒人率以長潮等茶本岕亦不
可得噫安得起陸龜蒙於九京與之賡茶人詩也茶人
皆有市心令予徒仰真茶而已故余煩悶時每誦姚合
乞茶詩一過
月令廣義炒茶毎鍋不過半觔先用乾炒後微灑水以
布捲起揉做
茶擇淨微蒸候變色攤開扇去溼熱氣揉做畢用火焙
乾以篛葉包之語曰善蒸不若善炒善曬不若善焙蓋
[001-60a]
茶以炒而焙者為佳耳
月令廣義採茶在四月嫩則益人粗則損人茶之為道
釋滯去垢破睡除煩功則著矣其或採造藏貯之無法
碾焙煎試之失宜則雖建芽浙茗祇為常品耳此製作
之法宜亟講也
馮夢禎快雪堂漫録炒茶鍋令極淨茶要少火要猛以
手拌炒令軟淨取出攤於匾中略用手揉之揉去焦梗
冷定復炒極燥而止不得便入瓶置於淨處不可近溼
[001-60b]
一二日後再入鍋炒令極燥攤冷然後收藏
藏茶之罌先用湯煑過烘燥乃燒栗炭透紅投罌中覆
之令黒去炭及灰入茶五分投入冷炭再入茶將滿又
以宿箬葉實之用厚紙封固口更包燥淨無氣味甎
石壓之置於高燥透風處不得傍牆壁及泥地方得
屠長卿考槃餘事茶宜篛葉而畏香藥喜温燥而忌冷
溼故收藏之法先於清明時收買篛葉揀其最青者預
焙極燥以竹絲編之每四片編為一塊聽用又買宜興
[001-61a]
新堅大罌可容茶十觔以上者洗淨焙乾聽用山中采
焙囘復焙一番去其茶子老葉梗屑及枯焦者以大盆
埋伏生炭覆以竈中敲細赤火既不生烟又不易過置
茶焙下焙之約以二觔作一焙别用炭火入大爐内將
罌縣架其上烘至燥極而止先以編篛襯於罌底茶焙
燥後扇冷方入茶之燥以拈起即成末為驗隨焙隨入
既滿又以篛葉覆於茶上每茶一觔約用篛二兩罌口
用尺八紙焙燥封固約六七層擫以方厚白木板一塊
[001-61b]
亦取焙燥者然後於向明淨室或高閣藏之用時以新
燥宜興小瓶約可受四五兩者另貯取用後隨即包整
夏至後三日再焙一次秋分後三日又焙一次一陽後
三日又焙一次連山中共焙五次從此直至交新色味
如一罌中用淺更以燥篛葉滿貯之雖乆不浥
又一法以中罈盛茶約十觔一瓶每年燒稻草灰入大
桶内將茶瓶座於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築實
用時撥灰開瓶取茶些少仍復封瓶覆灰則再無蒸壞
[001-62a]
之患次年另換新灰
又一法於空樓中縣架將茶瓶口朝下放則不蒸縁蒸
氣自天而下也
采茶時先自帶鍋入山别租一室擇茶工之尤良者倍
其雇值戒其搓摩勿使生硬勿令過焦細細炒燥扇冷
方貯罌中
采茶不必太細細則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可太青青則
葉已老而味欠嫩湏在榖雨前後覔成梗帶葉微緑色
[001-62b]
而團且厚者為上更湏天色晴明採之方妙若閩廣嶺
南多瘴癘之氣必待日出山霽霧瘴嵐氣收淨采之可

馮可賓岕茶牋茶雨前精神未足夏後則梗葉太麤然
以細嫩為妙湏當交夏時時看風日晴和月露初收親
自監采入籃如烈日之下應防籃内鬱蒸又湏傘蓋至
舍速傾於淨内薄攤細揀枯枝病葉蛸絲青牛之類
一一剔去方為精潔也
[001-63a]
蒸茶湏看葉之老嫩定蒸之遲速以皮梗碎而色帶赤
為度若太熟則失鮮其鍋内湯湏頻換新水蓋熟湯能
奪茶味也
陳眉公太平清話吳人於十月中采小春茶此時不獨
逗漏花枝而尤喜日光晴暖從此蹉過霜凄鴈凍不復
可堪矣
眉公云采茶欲精藏茶欲燥烹茶欲潔
吳拭云山中採茶歌凄清哀婉韻態悠長一聲從雲際
[001-63b]
飄來未嘗不潜然墮淚吳歌未便能動人如此也
熊明遇岕山茶記貯茶器中先以生炭火煅過於烈日
中暴之令火滅乃亂插茶中封固甖口覆以新甎置於
高爽近人處霉天雨候切忌發覆湏於晴燥日開取其
空缺處即當以箬填滿封閟如故方為可乆
雪蕉館記談明玉珍子昇在重慶取涪江青石為茶
磨令宫人以武隆雪錦茶碾焙以大足縣香霏亭海棠
花味倍於常海棠無香獨此地有香焙茶尤妙
[001-64a]
詩話顧渚湧金泉每嵗造茶時太守先祭拜然後水稍
出造貢茶畢水漸減至供堂茶畢已減半矣太守茶畢
遂涸北苑龍焙泉亦然
紫桃軒雜綴天下有好茶為凡手焙壞有好山水為俗
子粧㸃壞有好子弟為庸師敎壞真無可奈何耳
匡廬頂産茶在雲霧蒸蔚中極有勝韻而僧拙於焙瀹
之為赤滷豈復有茶哉戊戌春小住東林同門人董獻
可曹不隨萬南仲手自焙茶有淺碧從敎如凍栁清芬
[001-64b]
不遣雜花飛之句既成色香味殆絶
顧渚前朝名品正以採摘初芽加之法製所謂罄一畆
之入僅充半環取精之多自然擅妙也今碌碌諸葉茶
中無殊菜瀋何勝括目 金華仙洞與閩中武夷俱良
材而厄於焙手 埭頭本草市溪菴施濟之品近有蘇
焙者以色稍青遂混常價
岕茶彚鈔岕茶不炒甑中蒸熟然後烘焙縁其摘遲枝
葉微老炒不能軟徒枯碎耳亦有一種細炒岕乃他山
[001-65a]
炒焙以欺好竒者岕中人惜茶决不忍嫩采以傷樹本
余意他山摘茶亦當如岕之遲摘老蒸似無不可但未
經嘗試不敢漫作
茶以初出雨前者佳惟羅岕立夏開園吳中所貴梗觕葉
厚者有簫箬之氣還是夏前六七日如雀舌者最不易

檀几叢書南岳貢茶天子所嘗不敢置品縣官修貢期
以清明日入山肅祭乃始開園采造視松羅虎丘而色
[001-65b]
香豐美自是天家清供名曰片茶初亦如岕茶製法萬
厯丙辰僧稠䕃遊松蘿乃仿製為片
馮時可滇行記略滇南城外石馬井泉無異惠泉感通
寺茶不下天池伏龍特此中人不善焙製耳徽州松蘿
舊亦無聞偶虎丘一僧往松蘿菴如虎丘法焙製遂見
嗜於天下恨此泉不逢陸鴻漸此茶不逢虎丘僧也
湖州志長興縣啄木嶺金沙泉唐時每嵗造茶之所也
在湖常二郡界泉處沙中居常無水將造茶二郡太守
[001-66a]
畢至具儀注拜勅祭泉頃之發源其夕清溢供御者畢
水即微減供堂者畢水已半之太守造畢水即涸矣太
守或還斾稽期則示風雷之變或見鷙獸毒蛇木魅陽
晱之類焉商旅多以顧渚水造之無沾金沙者今之紫
筍即用顧渚造者亦甚佳矣
高濓八牋藏茶之法以篛葉封裹入茶焙中兩三日一
次用火當如人體之温温然而溼潤自去若火多則茶
焦不可食矣
[001-66b]
陳眉公太平清話武夷屴崱紫㡌龍山皆産茶僧拙於焙
既採則先蒸而後焙故色多紫赤只堪供宫中澣濯用
耳近有以松蘿法製之者既試之色香亦具足經旬月
則紫赤如故蓋製茶者不過土著數僧耳語三吳之法
轉轉相效舊態畢露此湏如昔人論琵琶法使數年不
近盡忘其故調而後以三吳之法行之或有當也
徐茂吳云實茶大甕底置篛甕口封閟倒放則過夏不
黄以其氣不外泄也子晉云當倒放有蓋缸内缸宜砂
[001-67a]
底則不生水而常燥加謹封貯不宜見日見日則生翳
而味損矣藏又不宜於熱處新茶不宜驟用貯過黄梅
其味始足
張大復梅花筆談松蘿之香馥馥廟後之味閒閒顧渚
撲人鼻孔齒頰都異乆而不忘然其妙在造凡宇内道
地之産性相近也習相逺也吾深夜被酒發張震封所遺
顧渚連啜而醒
宗室文昭古瓻集桐花頗有清味因收花以熏茶命之
[001-67b]
曰桐茶有長泉細火夜煎茶覺有桐香入齒牙之句
王草堂茶説武夷茶自榖雨采至立夏謂之頭春約隔
二旬復采謂之二春又隔又采謂之三春頭春葉粗味
濃二春三春葉漸細味漸薄且帶苦矣夏末秋初又采
一次名為秋露香更濃味亦佳但為來年計惜之不能
多采耳茶采後以竹筐匀鋪架於風日中名曰曬青俟
其青色漸收然後再加炒焙陽羨岕片祇蒸不炒火焙
以成松蘿龍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純獨武夷炒焙兼
[001-68a]
施烹出之時半青半紅青者乃炒色紅者乃焙色茶采
而攤攤而摝香氣發越即炒過時不及皆不可既炒既
焙復揀去其中老葉枝蒂使之一色釋超全詩云如梅
斯馥蘭斯馨心閒手敏工夫細形容殆盡矣
王草堂節物出典養生仁術云榖雨日採茶炒藏合法
能治痰及百病
隨見録凡茶見日則味奪惟武夷茶喜日曬
武夷造茶其巗茶以僧家所製者最為得法至洲茶中
[001-68b]
采囘時逐片擇其背上有白毛者另炒另焙謂之白毫
又名夀星眉摘初發之芽一旗未展者謂之蓮子心連
枝二寸剪下烘焙者謂之鳯尾龍鬚要皆異其製造以
欺人射利實無足取焉
 
 
 
 續茶經卷上之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