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西湖遊覽志 > 西湖遊覽志卷一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西湖遊覽志巻一

  明 田汝成 撰

  西湖總叙

  西湖故明聖湖也周繞三十里三面環山谿谷縷注下
有淵泉百道瀦而為湖漢時金牛見湖中人言明聖之
瑞遂稱明聖湖以其介於錢唐也又稱錢唐湖以其輸
委於下湖也又稱上湖以其負郭而西也故稱西湖云
[001-1b]
西湖諸山之脈皆宗天目天目西去府治一百七十里
髙三千九百丈周廣五百五十里蜿蟺東来凌深拔峭
舒岡布麓若翔若舞萃於錢唐而崷萃於天竺従此而
南而東則為龍井為大慈為玉岑為積慶為南屛為龍
為鳳為吳皆謂之南山従此而北而東則為靈隱為
姑為履泰為寳雲為巨石皆謂之北山南山之脈分為
數道貫於城中則巡臺藩垣帥閫府治運司黌舎諸署
清河文錦夀安弼教東園鹽橋褚塘諸市在宋則為大
[001-2a]
内徳夀宗陽佑聖諸宫隠隠賑賑皆王氣所鍾而其外
邏則自龍山沿江而東環沙河而包括露骨于茅山艮
山皆其䕶沙也北山之脈分為數道貫於城中則臬臺
分司諸署觀橋純禮諸市在宋則為開元景靈太乙龍
翔諸宫隠隠賑賑皆王氣所鍾而其外邏則自霍山繞
湖市半道紅衝武林門露骨于武林山皆其䕶沙也聮
絡周匝鈎綿秀絶鬱葱扶輿之氣盤結鞏厚濬發光華
體魄閎矣潮擊海門而上者晝夜再至夫以山奔水𨗳
[001-2b]
而逆以海潮則氣脈不解故東南雄藩形勢浩偉生聚
繁茂未有若錢唐者也南北諸山峥嶸迴繞滙為西湖
洩惡停深皎潔圓瑩若練若鏡若雙龍交度而頷下夜
明之珠懸抱不釋若蓮萼層敷柎瓣莊嚴而馥郁花心
含讓甘露是以天然妙境無事雕飾覿之者心曠神怡
遊之者畢景留戀信蓬閬之别墅宇内所稀覯者也六
朝已前史籍莫攷雖水經有明聖之號天竺有靈運之
亭飛来有慧理之塔孤山有天嘉之檜然華艷之蹟題
[001-3a]
詠之篇寥落莫睹逮於中唐而經理漸著代宗時李泌
刺史杭州憫市民苦江水之鹵惡也開六井鑿隂竇引
湖水以灌之民賴其利長慶初白樂天重修六井甃函
筧以蓄洩湖水溉沿河之田其自序云每減湖水一寸
可溉田十五餘頃每一復時可溉五十餘頃此州春多
雨夏秋多旱若隄防如法蓄洩及時即瀕湖千餘頃無
凶年矣又云舊法洩水先量湖水淺深待溉田畢却還
原水尺寸往往旱甚則湖水不充今年築髙湖隄數尺
[001-3b]
水亦隨加脱有不足更決臨平湖即有餘矣俗忌云決
湖水不利錢塘縣官多假他辭以惑刺史或云魚龍無
託或云茭菱失利且魚龍與民命孰急茭菱與田稼孰
多又云放湖水則城中六井咸枯不知湖底髙井管低
湖中有泉百道湖耗則泉湧雖罄竭湖水而泉脈常通
乃以六井為患謬矣第六井隂竇往往堙塞亦宜數察
而通之則雖大旱不乏湖中有無税田數十頃湖淺則
田出有田者率盜決以利其私田故函筧非灌田時並
[001-4a]
須封閉漏洩者罪坐所由即湖水常盈蓄洩無患矣吳
越王時湖葑蔓合乃置撩兵千人以芟草濬泉又引湖
水為湧金池以入運河而城郭内外增建佛廬者以百
數蓋其時偏安一隅財力殷阜故興作自由宋初湖漸
淤壅景徳四年郡守王濟增置斗門以防潰溢而僧民
規占者已去其半天禧中王欽若奏以西湖為放生池
祝延聖夀禁民採捕自是湖葑益塞慶厯初郡守鄭戩
復開濬之嘉祐間沈文通守郡作南井于美俗坊亦湖
[001-4b]
水之餘派也元祐五年蘇軾守郡上言杭州之有西湖
如人之有眉目也自唐以来代有濬治國初廢置遂成
膏腴熙寧中臣通判杭州葑合纔十二三到今十六七
年又塞其半更二十年則無西湖矣臣愚以為西湖有
不可廢者五自故相王欽若奏以西湖為放生池每嵗
四月八日郡人數萬集湖上所活羽毛鱗介以百萬數
為陛下祈福若任其堙塞使蛟龍魚鱉同為枯轍之鮒
臣子視之亦何心哉此西湖不可廢者一也杭州故海
[001-5a]
地水泉鹹苦民居零落自李泌引湖水作六井然後民
足取汲而生聚日繁今湖狹水慳六井漸壊若二十年
後盡為葑田則舉城復食鹹苦民將耗散此西湖不可
廢者二也白居易開湖記云蓄洩及時可溉田千頃今
縦不及此數而下湖數十里菱芡禾麥仰賴不貲此西
湖不可廢者三也西湖深廣則運河取藉於湖水若湖
水不足則必取藉於江潮潮之所經泥沙渾濁一石五
斗不出三嵗輒調兵夫十餘萬開濬而舟行市中蓋十
[001-5b]
餘里吏卒騷擾泥水狼藉為居民大患此西湖不可廢
者四也天下官酒之盛未有如杭州者也嵗課二十餘
萬緡水泉之用仰給於湖若湖水不足則當勞人遠負
山泉嵗不下二十萬工此西湖不可廢者五也今湖上
葑田二十五萬餘丈度用夫二十餘萬工近者䝉恩免
上供額斛五十餘萬石出糶常平亦數十萬石臣謹以
聖意斟酌其間增價中米減價出賣以濟飢民而增減
折耗之餘尚得錢米一萬餘石貫以此募民開湖可得
[001-6a]
十萬工自四月二十八日開工蓋梅雨時行則葑根易
動父老縦觀以為陛下既捐利與民活此一方而又以
其餘興久廢無窮之利使數千人得食其力以度凶年
蓋有泣下者但錢米有限所募未廣若来者不繼則前
功復堕近蒙聖恩特賜本州度牒一百道若更加百道
便可濟事臣自去年開濬茅山鹽橋兩河各十餘里以
通江湖猶慮缺乏宜引湖水以助之曲折闤闠之間便
民汲取及以餘力修完六井南井為陛下敷福州民甚
[001-6b]
溥朝議従之乃取葑泥積湖中南北徑十餘里為長堤
以通行者募人種菱取息以備修湖之費自是西湖大
展至紹興建都生齒日富湖山表裏㸃飾浸繁離宫别
墅梵宇居舞榭歌樓彤碧輝列豐媚極矣嗣後郡守
湯鵬安撫周淙京尹趙與潜説友遞加濬理而與
復因湖水旱竭乃引天目山之水自餘杭塘達溜水橋
凡歴數堰桔橰運之仰注西湖以灌城市其時君相淫
佚荒恢復之謀論者皆以西湖為尤物破國比之西施
[001-7a]
云元懲宋轍廢而不治兼政無綱紀任民規竊盡為桑
田國初籍之遂起額税蘇隄以西髙者為田低者為蕩
阡陌縦横鱗次作乂曾不容刀蘇堤以東縈流若帶宣
徳正統間治化隆洽朝野恬熙長民者稍稍搜剔古蹟
粉繪太平或倡濬湖之議憚更版籍竟致閣寢嗣是都
御史劉敷御史吳文元等咸有題請而浮議蜂起有力
者百計阻之成化十年郡守胡濬稍闢外湖十七年御
史謝秉中布政使劉璋按察使楊繼宗等清理續占𢎞
[001-7b]
治十二年御史吳一貫修築石閘漸有端緒矣正徳三
年郡守楊孟瑛鋭情恢拓力排羣議言于御史車梁僉
事髙江上疏請之以為西湖當開者五其畧曰杭州地
脈發自天目羣山飛翥駐於錢唐江湖夾抱之間山停
水聚元氣融結故堪輿之書有云勢来形止是為全氣
形止氣蓄化生萬物又云外氣横形内氣止生故杭州
為人物之都會財賦之奥區而前賢建立城郭南跨吳
山北兜武林左帶長江右臨湖曲所以全形勢而周脈
[001-8a]
絡鍾靈毓秀于其中若西湖占塞則形勝破損生殖不
繁杭城東北二隅皆鑿濠塹南倚山嶺獨城西一隅瀕
湖為勢殆天塹也是以湧金門不設月城實倚外險若
西湖占塞則塍徑綿連容奸資冦折衝禦侮之便何藉
焉唐宋已来城中之井皆藉湖水充之今甘井甚多固
不全仰六井南井也然實湖水為之本源隂相輸灌若
西湖占塞水脈不通則一城將復鹵飲矣况前賢興利
以便民而臣等不能纂已成之業非為政之體也五代
[001-8b]
已前江潮直入運河無復遮捍錢氏有國乃置龍山浙
江兩閘啓閉以時故泥水不入宋初崩廢遂至淤壅頻
年挑濬蘇軾重修堰閘阻截江潮不放入城而城中諸
河專用湖水為一郡官民之利若西湖占塞則運河枯
澁所謂南柴北米官商往来上下阻滯而閭閻貿易苦
於擔負之勞生計亦窘矣杭城西南山多田少穀米蔬
蔌之需全賴東北其上塘瀕河田地自仁和至海寧何
止千頃皆藉湖水以救元旱若西湖占塞則上塘之民
[001-9a]
緩急無所仰賴矣此五者西湖有無利害明甚第壊舊
有之業以傷民心怨讟將起而臣等不敢顧忌者以所
利於民者甚大也部議報可乃以是年二月興工先是
郡人通政何琮常繪西湖二圖并著其説故温甫得以
其槩上請蓋為傭一百五十二日為夫六百七十萬為
直銀二萬三千六百七兩斥毁田蕩三千四百八十一
畞除豁額糧九百三十餘石以廢寺及新墾田糧補之
自是西湖始復唐宋之舊蓋自樂天之後二百嵗而得
[001-9b]
子瞻子瞻之後四百嵗而得温甫邇来官司禁約浸弛
豪民頗有侵圍為業者夫陂隄川澤易廢難興與其浩
費于巳隳孰若旋修於將壊况西湖者形勝闗乎郡城
餘波潤于下邑豈直為魚鳥之藪遊覽之娛若蘇子眉
目之喻哉按郡志西湖故與江通據酈道元水經及駱
賔王楊巨源二詩為証竊謂不然水經云漸江出三天
子都北過餘杭東入於海註云漸江一名浙江出丹陽
黟縣南蠻中東北流至錢唐縣又東經靈隠山山下有
[001-10a]
錢唐故縣浙江徑其南縣側有明聖湖又東合臨平湖
經槎瀆注於海夫水經作於漢魏時巳有明聖湖之號
不得于唐時復云湖與江通也水經又言始皇將遊㑹
稽至錢唐臨浙江不能渡乃道餘杭之西津後人因此
遂指大佛頭為始皇纜船石以徵西湖通江之説殊不
知西津未必指西湖也至于駱賔王靈隠寺詩有云樓
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楊巨源詩有云曽過靈隠江邊
寺獨宿東樓看海門與水經所稱浙江東經靈隠山相
[001-10b]
合而西湖通江之説泥而不解夫巨源與樂天同時使
泥其詩以為江潮必經靈隠山以通西湖也則明聖之
號不當豫立於漢魏時而樂天經理西湖時未聞有江
潮浸嚙之患况自靈隠山而南重岡複嶺隔截江漘者一
十餘里何縁越度以入西湖哉要之漢唐之交杭州城
市未廣東北兩隅皆為斥鹵江水所經故今闤闠之中
街坊之號猶有洋前洋後洋之稱所謂合臨平湖經
槎瀆以入於海者理或有之若西湖則自古不與江通
[001-11a]
也乃今江既不徑臨平繞越州而東注而靈隠之南吳
山之北斥鹵之地皆成民居而古蹟益不可考矣






[001-11b]








  西湖遊覽志巻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