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太平寰宇記 > 卷八十八
[088-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八十八

  宋 樂史 撰

  劍南東道七

  瀘州

  瀘州瀘川郡今理瀘川縣禹貢梁州之域春秋戰國時
為巴子國秦為巴郡漢為犍為郡之江陽符二縣後漢
因之晉於此立為江陽縣宋齊因之梁大同中置瀘州
[088-1b]
逺取瀘州為名華陽國志云瀘州川縣本漢江陽是昔
漢光武微時過江陽生一子望氣者言江陽有貴兒王
莽求之縣人殺之後光武怒為子立廟祠謫江陽人不
使冠帶按郡地則江山所合故水經注云綿水至江陽
縣方山下入江謂之綿水口隋煬帝時州費置瀘川郡
唐武徳元年復為瀘州郡領富世江安綿水合江來鳳
和義六縣武徳三年置總管府管一州九年省來鳯縣
貞觀元年置思𨽻思蓬施陽三縣二年置隆越縣榮州
[088-2a]
八年割和義屬榮州仍置涇南縣又省施陽縣十三年
省思𨽻思蓬二縣十七年置淎珍二州儀鳯二年又置
晏納奉淅鞏隂六州載初二年置順州天授元年置思
義州永觀元年置淯州大定元年置能州並屬瀘州都
督凡十州天寳元年改為瀘州郡依舊都督乾元元年
復爲瀘州皇朝乾徳五年並綿水縣入江安縣割富義
縣為富順監

  元領縣六 今三

[088-2b]
  瀘川 江安 合江 一縣割出 富順為監 二
縣廢 綿水并入江安經南舊縣入瀘州

  州境

  東西四百七十八里 南北五百六十三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水陸四千一百九里 東北至西京二
千八百二十里 西沂至資州六百三十里自資州
陸路至長安二千三百三十里計二千九百六十里
[088-3a]
 東至渝州七百六十里 南至土納州都寧縣界
三百二十里 西至戎州三百二十里 北至合州
五百四十一里 東南至土納州四百五十里 東
南至戎州南溪縣界一百七十七里 西北至榮州
四百六十里 東北至渝州萬夀縣二百九十里

  户

  唐開元戸一萬六千五百九十四皇朝管溪户主
二千四十七獠戸二千四百一十五

[088-3b]
  風俗

  地無桑麻毎嵗畬田刀耕火種其夷獠則與漢不同
性多獷戾而又好婬祠巢居岩谷因險慿髙著班布
擊銅皷弄鞘刀男則露髻跣足女則椎髻横裾夫亡
婦不歸家葬之岩穴刻木為契刺血為信銜寃則累
代相酬乏用則鬻賣男女其習俗如此

  人物

  侯馥不屈于李雄者 漢光武微時過江陽生一子
[088-4a]
望氣者言江陽有貴兒縣人殺之光武後封為廟祠
謫江陽人不使冠帶

  土産

  大黄 杏仁 班布 花竹簟 茶

  按茶經方瀘州之茶樹獠常攜瓢具穴其側每登樹
採摘芽茶必含於口待其展然後置于瓢中旋塞其
竅歸必置於暖處其味極佳又有粗者其味辛而性
熱彼人云飲之療風通呼為瀘

[088-4b]
  瀘川縣元八鄉本漢江陽縣地屬犍為郡地蜀志曰魏
武入漢中諸葛亮出屯江陽是也隋大業元年改江陽
為瀘川縣 汶江水漢書地理志云汶江出徼外從江
安縣西南入縣界東流入合江縣 支江水從富義縣
鴛鴦池屈曲方至城下與汶江合流 赤水溪從漢昌
縣昌元縣界流入去合支江 瀘江按郡國志瀘江水
中有大闕焉季春三月則黄龍堆没闕即平黄龍堆者
昔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後母譖之自投江中衣苔帶藻
[088-5a]
忽夢見水仙賜其美樂揚聲悲歌船人學之吉甫聞船
人之聲疑似伯奇授琴作子安之操在此 瀘津闗有
瀘峯髙三千丈地多瘴氣若三四月經之必死非時猶
令人悶吐若五月上旬渡之却無害故諸葛亮五月渡
瀘是也

  合江縣東一百二十里元三鄉本漢符縣地梁于安樂
溪置安樂戍于此周武帝保定四年改為合江縣唐元
和十二年移于舊縣以便水陸貿遷之宜從東川節度
[088-5b]
李逢吉之請也 樂溪水從䍧牁生獠界流來入汶江
 方山唐天寳六年勅改為迴峯山在縣東二十里山
形八角 廢綿水縣在縣江陽縣地晉置綿水縣溪口
因以為縣皇朝乾徳五年並入江安縣 悦州江水從
戎州部落悦州流下縣界 思晏水從晏州流下合流
至綿水 廢洷南縣唐貞觀八年分瀘川縣置在洷水
之南今廢入瀘州縣按峽城記云瀘合遂蜀四郡皆峽
之郡自蠻江桔柏池導等江至此二百八十江會于峽
[088-6a]
前次荆門都四百十五灘即有清水重峰湖灘漢灘忽
雷閃電叱灘瀨灘狼尾使君主簿灘皆使君主簿沈舟
之所遂以為名其他不悉謂之三峽者即明月峽巫山
峽廣澤峽其有瞿唐灧澦鷰子屛風之類皆不預三峽
之數

  元管溪洞羈縻州一十六計縣五十一

  一州割入戎州

  扶徳州唐開元十八年七月割入

[088-6b]
  領縣三

  扶徳 宋水 牱隆

  二州連接黔府及柘在生蠻承前不輸稅課

  能州唐大定元年置

  領縣二户十二

  曲水 甘泉

  淅州唐儀鳯二年置

  領縣四戸二十四

[088-7a]
  淅源 越賓 洛山 鱗山

  四州輸納半稅其州在邊徼溪洞不伏供輸

  納州儀鳳二年開山洞志天寳元年改為都寧郡乾
元元年復為納州

  領縣七戸一百六十八

  羅圍 播羅 施陽 羅當 羅藍 都寧 羅掌
藍州儀鳳二年置

  領縣一戸五十一

[088-7b]
  胡茂

  順州載初二年置

  領縣四戸五十九

  曲水 順山 靈岩 來猿

  宋州

  領縣四戸六十九

  河龍 牱支 宋水 盧吾

  九州在溝井監供輸紫竹

[088-8a]
  髙州

  領縣三戸二十一

  牱巴 移甫 徙西

  奉州儀鳯二年置

  領縣三戸三十九

  牱理 牱巴 蓬羅

  思峨州天授元年置

  領縣二戸三十七

[088-8b]
  多溪 洛溪

  薩州儀鳳二年招生獠置天寳元年改為黄池郡乾
元元年為薩州

  領縣三

  枝江 黄池 播陵

  晏州儀鳳二年開生獠置天寳元年改為羅陽郡乾
元元復為晏州

  領縣七戸七十七

[088-9a]
  思峨 牱隂 新賓 扶來 哆岡 羅陽 思晏
長寧州

  領縣四戸三十八

  婆員 婆居 青盧 羅門

  鞏州儀鳯二年開山置天寳元年改為因忠郡乾元
元年復為鞏州

  領縣五戸一十五

  哆樓 比求 都善 播郎 波婆

[088-9b]
  淯州永觀元年置

  領縣二戸一十五

  新定 固城

  定州

  領縣二戸一十六

  友江 扶徳

  富順監

  富順監晉富世縣以縣下有監井人獲厚利故曰富世
[088-10a]
貞觀二十三年改為富義縣按井深二十五尺鑿石以
達鹽泉口俗謂之玉女泉華陽國志云陽有富義彊井
以其出鹽最多商旅輻輳言百姓得其富饒故名也皇
朝乾徳四年割為富順監其縣廢

  監境

  東西一百九十里 南北二百一十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四千七十里 東至西京三千六百七十
[088-10b]
里 東至長安二千八百七十里 東至昌州昌元
縣二百四十里 西至榮州公井縣一百三十里
南至瀘州瀘川縣二百八十八里 西南至戎州南
溪縣二百四十里 東北至榮州和義縣一百二十
里 西北至榮州公井縣一百里

  户

  舊戸瀘州籍皇朝户主二千二百九十八客三千
一百二

[088-11a]
  風俗

  同瀘州

  管鹽井大小六井嵗出鹽貨三十餘萬貫 雞足山
在城東隔水三里 同心山在城東五里

  昌州

  昌州昌元郡今理昌元縣唐乾元元年左拾遺李鼎祚
奏以山川闊逺請割瀘普余資榮等界地昌州至二年
張朝陽琳作亂為兵火廢大厯十年西川節度使崔寧
[088-11b]
奏復置以禦蕃戎舊理賴婆溪南以昌元縣為倚郭景
福元年移就大足縣即今理

  元領縣四 今三

  大足 昌元 永川 一縣廢 靜南分入二縣
州境

  東西二百六十里 南北三百二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三千八百三十里 東北至西京三千
[088-12a]
七百里 東北至長安二千三百里 西至資州二
百三十里 東至合州一百八十里 北至普州二
百六十里 南至瀘州七百二十里 東南至渝州
七百二十里 西南至榮州三百七十里 西北至
資州四百一十里 東北至普州四百里

  户

  唐管戸一千一百九十皇朝户主一千一百八十
客一萬二千七百

[088-12b]
  風俗

  有夏風有獠風悉住叢菁懸虚構屋號閣籣男即蓬
頭跣足女即椎髻穿耳以生處山水為姓名以殺為
能事父母喪不立几筵

  人物無

  土産

  班布 筒布 金貢絹

  大足縣舊三鄉今一鄉本合州地與州同置以界内大
[088-13a]
足川為名今理在河樓湍東臨赤水 赤水溪源從普
州安居縣界來 牛鬬山在縣東南八十里山長三百
里崖石巉岩有雙峯對伍如牛之狀 望鄉山在縣西
北四十里千衆山中最髙可以望鄉

  昌元縣西一百里舊四鄉今三鄉與州同置東接賴婆
溪 井九山在縣南一百五十里側有鹽井土人呼井
九山 賴婆溪在縣南五十步源自靜南縣來多有石
磧不通舟行因賴婆村為名舊為州所理 賴按山在
[088-13b]
縣南九十里四面懸絶大厯四年在山置行州

  永州縣東一百五十里元管二鄉本渝州壁山在縣地
與州同置枕侯溪水山川闊逺因名永川縣 鐵山在
縣南八十里其山出鐵 綾錦山在縣一百里山水之
花木如錦 侯溪在縣西南一百八十里 廢靜南縣
在州西五十里與州同置西接龍溪地名靜南鎮因為
縣以地流民少皇朝倂入大足縣等三縣 銅皷山在
縣八十里 綾波羅山在縣西三十里 始龍溪在縣
[088-14a]
東七十五里








[088-14b]








  太平寰宇記卷八十八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