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太平寰宇記 > 卷三十七
[037-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三十七

  宋 樂史 撰

  闗西道十三

  㑹州廢 鹽州 夏州 通逺軍 保安軍

  㑹州

  㑹州㑹寕郡今理㑹寕縣禹貢雍州之域右西羌地秦
屬隴西漢昭帝分天水隴西張掖各二縣為金城安定
[037-1b]
二郡此為枝陽縣地屬金城郡後漢屬金城武威二郡
後魏廢帝元年置㑹寕縣其地所屬不改西魏為邱㑹
州尋廢至後周保定二年移於鳴沙省縣改置㑹寕防
隋改㑹寕防為鎮尋又廢鎮却復縣以屬平凉郡唐武
徳二年平李軌置西㑹州貞觀八年以此州倉儲殷實
改為粟州其年又為㑹州天寶元年改為㑹寕郡乾元
元年復為㑹州

  元領縣二

[037-2a]
  㑹寕 烏蘭

  州境

  東西五百一十里 南北三百三十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二千四百七十里 東南至西京二千
五十里 東至長安一千一百九十里 東至原州
四百里 西至涼州六百里 南至蘭州四百二十
里 北至靈州六百里 東南至原州三百九十里
[037-2b]
 西南至蘭州三百八十里 東北至靈州五百三十
里 西北至涼州五百四十里

  户

  開元戸三千五百四十蕃漢雜

  風俗

  同原州 人物無

  土産

  鹿胎 野馬皮 覆鞍氊 鹿尾 靴 白角簞
[037-3a]
駞褐已上為貢

  㑹寕縣五鄉本漢鶉隂縣地周太祖置㑹寕縣屬㑹州
隋大業二年改為涼州縣唐武徳二年又改為㑹寕
黄河自西南蘭州金城縣界流入注水經云河水又東
北過勇士縣北東流是此處也 黄河堰唐開元河流
漸逼州城刺史安敬忠率國團練兵起作㧞河水向西
北流遂免渰沒 㑹寕關東西去州一百八十里 河
池其地生鹽西去州一百二十里

[037-3b]
  烏蘭縣州西北驛路一百八十里其直路一百四十里
三鄉本漢祖厲縣屬安定郡後屬武威郡前涼張軌収
其縣入於涼州别置祖厲縣周武帝西巡於此置烏蘭
闗又置縣在㑹寕闗西南四里後移於東北七里平川


  鹽州

  鹽州五原郡今理五原縣禹貢雍州之域春秋至戰國
皆為戎狄所居史記曰梁山涇漆之水北有義渠朐衍
[037-4a]
之戎謂此地也及秦始皇併天下以此地屬雍州今州
即漢馬嶺縣地漢置五原郡地有五原所故為名故城
在今榆林縣界尋廢後魏太武平赫連昌之後初置大
興郡至西魏改為五原郡復立漢名尋改為西安州東
有安州故此加西字廢帝三年以其地北有鹽池又為
鹽州隋開皇初廢之大業中為鹽川郡唐武徳元年改
為鹽州領五原興寕二縣其年改州及縣寄理靈州四
年省興寕入五原縣貞觀元年廢鹽州五原縣入靈州
[037-4b]
平梁師都復於舊城置鹽州及五原興寕二縣𨽻夏州
都督府其年改屬靈州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五原郡
乾元元年復為鹽州永泰元年十一月升為都督府元
和八年𨽻夏州

  元領縣二

  五原 白池

  州境

  東西二百四十八里 南北二百七十八里

[037-5a]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二千四百三十里 東南至西京三千
一十里 南至長安一千五百五十里 東至綏州
六百八十里 南至慶州五百五十里 西至㑹州
八百里 北至宥州四十里 東南至延州五百三
十里 西至靈州七百里 西北至靈州三百里

  户

  唐開元戸三千三十五

[037-5b]
  風俗

  以牧養牛馬為業

  人物無

  土産

  地居沙鹵無果木不植桑麻惟有鹽池百姓採漉以
為業

  五原縣三鄉今州南抵慶州馬嶺縣北界即舊馬嶺縣
地貞觀二年縣與州同立以地勢有五原舊有五原䦨
[037-6a]
因為郡邑之稱 五原龍逰原乞地千原青嶺原可嵐
貞原横槽原 鹽池四所烏池白池出鹽唐増収利其
瓦窑池細領池並廢 五原鹽川按郡國志云胡人謂
之霞沒城在郡邑内

  白池縣北九十里三鄉按其地舊為蕃戎之地隋得之
以其地有鹽遂以城之即開皇九年置鹽池也唐貞觀
二年改置興寕縣至景龍二年又為白池縣取鹽白池
為名又水名白池烏池 井城葭蘆澤按郡國志云井
[037-6b]
城葭蘆澤在興寕縣亦鹽池之異稱耳

  夏州

  夏州朔方郡今理朔方縣禹貢雍州之域春秋及戰國
時屬魏秦併天下屬上郡漢分置朔方郡故武帝紀曰
元朔二年遣將軍衛青李息出雲中至高闕遂西至符
離収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按地理志朔方理三封屬
并州部莽曰溝搜是也漢之三封縣今在長澤縣有三
封故城是自漢至今常為闗中之根柢西晉亦為朔方
[037-7a]
郡後赫連勃勃據之僭稱大夏蒸沙以築其城號為統
萬按十六國春秋録云鳯翔元年勃勃下書發嶺北夷
十萬人於朔方水河北黒水之南營起京城以一統天
下君臨萬國為意故立名其城土白而堅南有亢敵峻嶮
非人力所攻迄今雉堞雖久崇墉若新至後魏始光元
年為太武所滅置統萬鎮孝文太和十一年改置夏州
西魏置𢎞化郡至隋開皇初復為夏州煬帝初復為朔
方郡唐貞觀二年平涼師都為夏州都督府領夏綏銀
[037-7b]
三州其夏州領徳静巖銀寕朔長澤四縣其年改巖銀
為朔方縣七年於徳静縣置長州都督府八年改白開
州為化州十年廢化州及長州以徳静長澤二縣來屬
天寶元年改為朔方郡乾元元年復為夏州至五代陷
於蕃皇朝太平興國八年歸順今為定難軍節度

  元領縣四 今三

  朔方 寕朔 徳静

  一縣割出

[037-8a]
  長澤入宥州

  州境

  東西二百一十五里 南北七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一千四百八十里 東南至西京一千
六十里 東南至長安一千五十五里 東至銀州
二百里 南至延州三百八十三里 西至靈州五
百五十里舊記云西至延州三百里 北至黄河八
[037-8b]
百里舊記云至安北府八百里 東南至綏州四百
里 西至慶州五百九十一里 東北至勝州九百
里 西至豐州七百五十里

  户

  唐開元户九千二百皇朝管漢户二千九十六蕃户
一萬九千二百九十

  風俗

  漢武帝好大喜功開邊置郡多從闗中貧民或報怨
[037-9a]
犯法者以充牣其中故習俗頗殊地廣人稀逐水草
蓄牧以兵馬為務酒醴之㑹上下通焉

  人物無

  土産

  角弓 氊 蘇 麻布 羊 馬 駞 苣霜虀
有乞物魚 葱味辛

  朔方縣四鄉本漢縣漢末廢後魏真君六年更名巗銀
縣屬化政郡隋開皇三年廢化政郡以巖銀縣屬夏州
[037-9b]
唐貞觀三年改為朔方縣 統萬城水經注赫連勃勃
於無定河北黒水之南築北城勃勃書曰今城都已建
宜立美名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國宜以統萬為名其
城土色白而牢固有亢敵峻嶮非人力可攻酈元云統
萬城蒸土加工雉堞雖久崇墉若新其城南門曰朝宋
北門曰平朔東門曰招羌西門曰服涼其子城在羅城
東門曰鳯陽本有三門夷人多尚東故東向門 真珠
樓通天樓皆勃勃建在城内 呉城在縣北一百二十
[037-10a]
五里赫連昌因山所築隋置吳城鎮後廢 什賁故城
在縣理北即漢朔方縣故城詩所謂王命南仲城彼朔
方是也漢武帝元朔二年収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使
校尉蘇達築朔方公孫𢎞數諌以為疲弊中國以奉無
用之地願罷之使朱買臣難𢎞廢十䇿𢎞不得一由是
卒城之自漢至今常為闗中根柢 黄河西自靈州懐
逺縣界流入 契呉山在縣七十里十六國春秋赫連
勃勃北遊契呉而嘆曰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流吾
[037-10b]
行地多矣自馬嶺已北大河已南未有若斯之壯麗
雕山連亘郡界 無定河一名朔方水亦曰奢延水源
出縣南即漢李陵失利於此河之外 烏水舊名黒水
以周太祖諱名曰烏水源出縣北平地亦契呉之麓
䝉水按注水經云朔方縣有濛水合金河而流是也
茄蘆水

  寕朔縣東南一百二十里二鄉亦漢朔方縣地後周武
帝於此置朔方縣屬化政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改
[037-11a]
屬夏州唐武徳六年於此立南夏州貞觀八年廢 三
交城按赫連勃勃夏録云龍昇五年秋九月勃勃率衆
來拒十一月戰於青石北原秦師敗績降其衆四萬獲
戎馬二萬匹因築此城 賀蘭山在縣東北三十里
秦長城在縣界

  徳静縣東北一百里二鄉亦漢朔方地按其地在縣西
北按今朔方縣界有什賁故城是也後周建徳二年於
此置彌渾縣以縣南有彌渾水為邑名又立六胡州在
[037-11b]
邑之北隋開皇三年改彌渾縣為徳静鎮至大業九年
廢鎮立縣仍立朔方 無定河自朔方縣界流入長城
在縣西二里

  雲中都督府黨項部落寄在朔方郡朔方縣界管小州
五合利州思璧州阿史那州綽部州㫖登州户一千四
百三十

  廢呼延州都督府黨項部落寄在朔方縣界管小州三
賀魯州那言州跌州户一百五十五

[037-12a]
  廢桑乾都督府寄朔方縣界管小州四郁射州藝失州
畢失州叱畧州户二百七十四

  廢定襄都督府寄治寕朔縣界管小州四阿徳執失蘇
農州㧞延州户四百六十

  廢達渾都督府延陀部落寄在寕朔縣管小州五姑衍
歩訖若嵠彈州鶻州低粟州户一百二十四

  廢安化州都督府寄在朔方縣界户四百八十三

  廢寕朔州都督府寄在朔方縣界户三百七十四

[037-12b]
  廢僕固州都督府寄在朔方縣界户一百二十四

  已上八都督府唐朝所置今並廢

  通逺軍

  通逺軍本西蕃界靈州方渠鎮晉天福四年建為威
州仍割寜州木波馬嶺二鎮𨽻之至周廣順二年避
御名改為環州顯徳四年以地里不廣人户至簡降
為通逺軍管通逺一縣併木波石昌馬嶺等三鎮徴
科人户

[037-13a]
  領縣一

  通逺

  軍境

  東西一十里 南北一百二十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約三千里 東南至西京一千六百八
十里 東至東原稜蕃部界三里 西至甜水堡蕃
部界五里 南至木波鎮界四十里 北至靈武路
[037-13b]
烏崙寨三十里元無漢户四面並是蕃部 東南至
蕃部獨家族一十五里 西南至蕃部掶利族一十
三里 東北至蕃部鼻家族一十里 西北至蕃部
傍家族一十五里

  户

  皇朝管户主二千七百二十二客二千二百三十五

  風俗

  蕃漢相雜

[037-14a]
  土産

  生甘草 土山並無果木

  通逺縣無鄉以四鎮管人户與州同置在郭下 鹹河
從土橋歸徳州同家谷三處發源來鹹苦不堪 甜河
在城西從蕃界部鼻家族北界來供軍城人户 古長城
去城一里秦長城是也 古太州在軍西北二里

  保安軍

  保安軍本延州之古栲栳城唐咸亨年中曽駐泊禁軍
[037-14b]
于此至貞元十四年建為神䇿軍尋改為永康鎮屬延
州扼截蕃界迨至皇朝太平興國二年升為保安軍管
三鎮一十九寨

  軍境

  東西一百里 南北一百九十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一千七百一十里 東至西京一千三百
五十里 東南至長安六百里 東至蕃部末族七
[037-15a]
里至延州金明縣界七十里 西至蕃部悉逋族一
十里至慶州金湯鎮界三十里 南至延州敷政縣
界一百一十里至延州一百五十里 東北至蕃部
族一十里至宥州八十里

  户

  皇朝管户主七百一十四客二百七十

  風俗

  蕃漢户相雜

[037-15b]
  土産

  羊 地寒霜早不宜五榖

  吃莫河在軍北一十里源出蕃部吃莫川南流至軍
地四十六里入洛河不勝船筏 聖人道在軍城東
七里從蕃界末家族來經軍界一百五里入敷政
縣界即赫連勃勃起自夏臺入長安時平山谷開此
道土人呼為聖人道

  太平寰宇記卷三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