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明史 > 卷二百九十八
[479-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史卷二百九十八

  大學士張廷玉等奉 敕修

  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隠逸

  韓愈言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而蠱之上九曰髙尚其
事由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徳不同夫聖賢以用世
為心而逸民以肥遯為節豈性分實然亦各行其志而
[479-1b]
已明太祖興禮儒士聘文學搜求巖穴側席幽人後置
不為君用之罰然韜迹自逺者亦不乏人迨中葉承平
聲教淪浹巍科顯爵頓天網以羅英俊民之秀者無不
觀國光而賔王廷矣其抱瓌材藴積學槁形泉石絶意
當世者靡得而稱焉由是觀之世道升降之端係所遭
逢豈非其時為之哉凡徴聘所及文學行誼可稱者已
散見諸𫝊兹取貞節超邁者數人作隠逸𫝊

  張介福     倪 瓚

[479-2a]
  徐 舫      楊 恒陳 洄

  楊 引      吳 海

  劉 閔      楊 黼

  孫一元      沈 周

  陳繼儒

  張介福字子祺自懐慶徙吳中少受學于許衡二親早
終遂無仕進意家貧冬不能具夾襦或遺以紵絮不受
纎介必以禮張士誠入吳有卒犯其家危坐不為起刀
[479-2b]
斫面仆地醒復取冠戴之坐自若卒怪以為異物走去
介福恐發其先墓往廬焉士誠聞而欲致之不可使其
弟往問答曰無樂亂無貪天禍無忘國家饋之力辭已
病革謂其友曰吾志希古人未能也惟無汚於時庻幾
哉遂卒

  倪瓚字元鎮無錫人也家雄于貲工詩善書畫四方名
士日至其門所居有閣曰清閟幽迴絶塵藏書數千卷
皆手自勘定古鼎法書名琴竒畫陳列左右四時卉木
[479-3a]
縈繞其外髙木修篁蔚然深秀故自號雲林居士時與
客觴咏其中為人有潔癖盥濯不離手俗客造廬比去
必洗滌其處求縑素者踵至瓚亦時應之至正初海内
無事忽散其貲給親故人咸怪之未幾兵興富家悉被
禍而瓚扁舟箬笠往来震澤三泖間獨不罹患張士誠
累欲鈎致之逃漁舟以免其弟士信以幣乞畫瓚又斥
去士信恚他日從賔客遊湖上聞異香出葭葦間疑為
瓚也物色漁舟中果得之抶幾斃終無一言及吳平瓚
[479-3b]
年老矣黄冠野服混迹編氓洪武七年卒年七十四
徐舫字方舟桐廬人幼輕俠好擊劍走馬蹴踘既而悔
之習科舉業已復棄去學為歌詩睦故多詩人唐有方
干徐凝李頻施肩吾宋有髙師魯滕元秀號睦州詩派
舫悉取步驟之既乃逰四方交其名士詩益工行省參
政蘇天爵將薦之舫笑曰吾詩人耳可羈以章紱哉竟
避去築室江皋日苦吟於雲烟出没間翛然若與世隔
因自號滄江㪚人宋濂劉基葉琛章溢之赴召也舟溯
[479-4a]
桐江忽有人黄冠鹿裘立江上招基而笑且語侵之基
望見急延入舟中琛溢兢讙謔各取冠服服之欲載上
黟川其人不可乃止濂初未相識以問基曰此徐方舟
也濂因起共歡笑酌酒而别舫詩有瑶林滄江二集年
六十八以疾卒於家

  楊恒字本初諸暨人外族方氏建義塾館四方逰學士
恒幼往受諸經輙領其旨要文峻潔有聲郡邑間浦江
鄭氏延為師閱十年退居白鹿山戴椶冠披羊裘帶經
[479-4b]
耕烟雨間嘯歌自樂因自號白鹿生太祖既下浙東命
欒鳳知州事鳳請為州學師恒固讓不起鳳乃命州中
子弟即家問道政有缺失輙貽書咨訪後唐鐸知紹興
欲辟起之復固辭宋濂之為學士也擬薦為國子師聞
不受州郡辟命乃已恒性醇篤與人語出肺肝相示事
稍乖名義輙峻言指斥家無儋石而臨財甚介鄉人奉
為楷法焉時有陳洄者義烏人幼治經長通百家言初
欲以功名顯既而隠居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復與塵
[479-5a]
事接所居近大溪多修竹自號竹溪逸民常乗小艇吹
短簫吹已叩舷而歌悠然自適宋濂俱為之𫝊

  楊引吉水人好學能詩文為宋濂陶安所稱駙馬都尉
陸賢從受學入朝舉止端雅太祖喜問誰教者賢以引
對立召見賜食他日賢以褻服見引太息曰是其心易
我不可久居此矣復以纂修徴亦不就其教學者先操
履而後文藝嘗掲論語鄉黨篇示人曰吾教自有養生
術安事偃仰吐納為乃節飲食時動息迄老視聴不衰
[479-5b]
既殁安福劉球稱其學探道原文範後世去就出處卓
然有陶潛徐穉之風

  吳海字朝宗閩縣人元季以學行稱值四方盜起絶意
仕進洪武初守臣欲薦諸朝力辭免既而徴詣史局復
力辭嘗言楊墨釋老聖道之賊管商申韓治道之賊稗
官野乗正史之賊支詞艷説文章之賊上之人宜敇通
經大臣㑹諸儒定其品目頒之天下民間非此不得輙
藏坊市不得輙粥如是數言學者生長不涉異聞其於
[479-6a]
養徳育才豈曰小補因著書一編曰書禍以發明之與
永福王翰善翰嘗仕元海數勸之死翰果自裁海教養
其子偁卒底成立平居虚懐樂善有規過者欣然立改
因顔其齋曰聞過為文嚴整典雅一歸諸理後學咸宗
仰之有聞過齋集行世

  劉閔字子賢莆田人生而純慤早孤絶意科舉求古聖
賢禔躬訓家之法率而行之祖母及父喪未舉斷酒肉
遠室家訓徒鄰邑朔望歸號哭殯所如是三年婦失愛
[479-6b]
於母出之獨居奉養疾不解衣母或恚怒則整衣竟夕
跪榻前祭享奠獻一循古禮鄉人莫不欽重副使羅璟
立社學搆養親堂延閔為師提學僉事周孟中捐俸助
養知府王弼每祭廟社必延致齋居曰此人在座私意
自消置田二十餘畝贍之並受不辭及母殁即送田還
官廬墓三年弟婦求分産閔闔户自撾婦感悟乃已𢎞
治中僉都御史林俊上年伏見皇太子年踰幼學習處
宫中罕接外傅豫教之道似為未備今講讀侍從諸臣
[479-7a]
固已簡用然百司衆職山林隠逸不為無人以臣所知
則禮部侍郎謝鐸太僕少卿儲瓘光禄少卿楊㢘可備
講員其資序未合徳行可取者二人則致仕副使曹時
中布衣劉閔是也閔臣縣人恭慎醇粹孝行髙古日無
二粥身無完衣處之晏如監司劉大夏徐貫等恒敬禮
之臣謂可禮致時中為宫僚閔以布衣入侍必能涵育
薫陶禆益睿質時不能用其後巡按御史宗彞饒瑭欲
援詔例舉閔經明行修閔力辭知府陳效請遂其志榮
[479-7b]
以學職正徳元年遥授儒學訓導

  楊黼雲南太和人也好學讀五經皆百遍工篆籕好釋
典或勸其應舉笑曰不理性命理外物耶庭前有大桂
樹縛板樹上題曰桂樓偃仰其中歌詩自得躬耕數畝
供甘膬但求親悦不顧餘也注孝經數萬言證羣書根
性命字皆小篆所用硯乾將下樓取水硯池忽滿自是
為常時人咸異之父母殁為傭營葬畢入雞足棲羅漢
壁石窟山十餘年夀至八十子孫迎歸一日沐浴令子
[479-8a]
孫拜曰明日吾行矣果卒

  孫一元字太初不知何許人問其邑里曰我秦人也嘗
棲太白之巔故號太白山人或曰安化王宗人王坐不
軌誅故變姓名避難也一元姿性絶人善為詩風儀秀
朗蹤跡竒譎烏巾白帢携鐵笛鶴瓢遍逰中原東踰齊
魯南涉江淮歴荆抵吳越所至賦詩談神仙論當世事
往往傾其座人鉛山費宏罷相訪之杭州南屏山值其
晝寢就卧内與語送之及門了不酬答宏出語人曰吾
[479-8b]
一生未嘗見此人時劉麟以知府罷歸龍霓以僉事謝
政並客湖州與郡人故御史陸崑善而長興吳珫隠居
好客三人者並主於其家珫因招一元入社稱苕溪五
隠一元買田溪上将老焉舉人施侃雅善一元妻以妻
妹張氏生一女而卒年止三十七珫等葬之道場山
沈周字啟南長洲人祖澄永樂間舉人材不就所居曰
西荘日置酒欵賔人儗之顧仲瑛伯父貞吉父恒吉並
抗隠搆有竹居兄弟讀書其中工詩善畫臧獲亦解文
[479-9a]
墨邑人陳孟賢者陳五經繼之子也周少從之逰得其
指授年十一逰南都作百韻詩上巡撫侍郎崔恭面試
鳳凰臺賦援筆立就恭大嗟異及長書無所不覽文摹
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游字仿黄庭堅並為世所愛
重尤工於畫評者謂為明世第一郡守欲薦周賢良周
筮易得遯之九五遂決意隠遁所居有水竹亭館之勝
圖書鼎彞充牣錯列四方名士過從無虚日風流文彩
照映一時奉親至孝父殁或勸之仕對曰若不知母氏
[479-9b]
以我為命耶奈何離膝下居恒厭入城市於郭外置行
窩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跡惟恐不深先後巡撫王恕彭
禮咸禮敬之欲留幕下並以母老辭有郡守徴畫工繪
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攝或勸周謁貴逰以
免周曰往役義也謁貴逰不更辱乎卒供役而還已而
守入覲銓曹問曰沈先生無恙乎守不知所對漫應曰
無恙見内閣李東陽曰沈先生有牘乎守益愕復漫應
曰有而未至守出倉皇謁侍郎吳寛問沈先生何人寛
[479-10a]
備言其狀詢左右乃畫壁生也比還謁周舍再拜引咎
索飯飯之而去周以母故終身不逺逰母年九十九而
終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徳四年卒

  陳繼儒字仲醇松江華亭人幼頴異能文章同郡徐階
特器重之長為諸生與董其昌齊名太倉王錫爵招與
子衡讀書支硎山王世貞亦雅重繼儒三吳名下士争
欲得為師友繼儒通明髙邁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
棄之隠居崑山之陽搆廟祀二陸草堂數椽焚香晏坐
[479-10b]
意豁如也時錫山顧憲成講學東林招之謝弗往親亡
葬神山麓遂築室東余山杜門著述有終焉之志工詩
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致兼能繪事又博文强識經史
諸子術技稗官與二氏家言靡不較覈或刺取瑣言僻
事詮次成書逺近兢相購寫徴請詩文者無虚日性善
奬掖士類屨常滿戸外片言酬應莫不當意去暇則與
黄冠老衲窮峯泖之勝吟嘯忘返足跡罕入城市其昌
為築來仲樓招之至黄道周疏稱志尚髙雅博學多通
[479-11a]
不如繼儒其推重如此侍郎沈演及御史給事中諸朝
貴先後論薦謂繼儒道髙齒茂宜如聘吳與弼故事屢
奉詔徵用皆以疾辭卒年八十二自為遺令纎悉畢具





[479-11b]







  明史卷二百九十八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