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趙氏鐵綱珊瑚 > 趙氏鐵網珊瑚 卷五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趙氏鐵網珊瑚卷五
            明 趙琦美 編
  楊椿書虞秦公祺傳
祺字齊年蜀之隆州仁壽縣人逺祖永興公世南仕唐
為𢎞文館學士由越徙京兆至七世孫殷僖宗中和中
為仁壽郡通守有惠政號仁壽使君卒于官子孫因家
焉嵗久家富族滋大率好善積徳又七世至祺父軒尤
[005-1b]
推行仁義家素倚牢盆為助宋熙寧末廢不舉軒出私
錢二百萬以復之嵗均所以入給諸親戚及鄉故之貧
乏者坐是益困踣而軒夷然自得後生祺甫丱嵗知孝
敬父母四嵗口誦數百言既長學愈力咸以為軒陰徳
所致軒亦曰吾為善能責報于天殆是子也祺後登徽
宗政和四年進士第初主華州蒲城簿改資州文學敎
授瀘州司刑曹事又加安撫司幹辦公事擢太常博士
成都鈐幹成都通守除利州運判丐祠提舉華州雲臺
[005-2a]
觀未閲嵗起為潼川府路轉運判官尤多善政改漕䕫
後復漕潼川以疾卒于官年七十一子允文聰慧夙成
蚤由祺任補官祺年老遂棄官不仕祺卒後允文始擢
紹興二十三年進士第歴官至左丞相祺後以允文貴
贈太師秦國公允文宋史自有傳贊曰易曰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其弗信矣乎虞氏自仁壽使君而下世世積
善而始發于祺至其子允文資兼文武蔚然為宋代中
興賢相自是子孫彬彬蟬聨簪組雖宋社墟而猶有人
[005-2b]
焉不絶慶澤所逮不其久乎傳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者殆有時而不然也至正十三年春正月布衣眉山楊
椿謹書
  楊維禎虞相古劍歌
 宋相虞忠肅公八世孫堪謁予雲間草𤣥閣自云先
 丞相有古遺器四曰瓦琴石磬蜀王硯與此劒也劒
 長古赤三握具五寸弱握有二稜起欵識可辨者曰
 千萬嵗其鐔横寸二狀饕餮末甚銳縵文為水銀古
[005-3a]
 中末間黝漆色芒可吹毛星月下出之艷發孚尹廩
 廩然可寒鬼膽是誠千載物也於是酌堪以酒酒酣
 為作虞相古劍歌使與古虞公劍同傳為家寶云
昔聞虞公古劒可以追騰空迴落日千年宗社已丘墟
子姓西來傳不失江淮都督憤國讐八陵痛骨三千秋
采石江頭一提出寒芒夜走完顔酋堪兮堪兮傳八葉
價金不售山西俠牀頭寶匣不敢開黄蛇上天走雄雷
持謁雲間銕龍父灑以延津拭以赤堇土虹光一道裂
[005-3b]
蛟胎上指黃星落黄雨鳴呼舞鴻門刺魚肚二豎佞何
足數我將假霜鍔伐天矛西山斫白額二東海斬蛟三
頭然後裂蚩尤殪羅㬋大開太陽照九州堪兮堪兮勿
失汝劍兮使我徒請上方斬馬之具於朱游至正二十
五年青龍集乙巳王正上日抱遺叟楊維禎在雲間草
𤣥閣書
雍公孫子氣甚清示我楊顛古劍行劒鋒詩律兩奇絶
秋蓮光彩玉庚庚楊顛健筆老縱横是亦銕中之錚錚
[005-4a]
吐詞鬱嵂鳴不平鳳皇來為盛世鳴一代惟數虞翁生
予也學書學劍既老何由而成名倪瓚己酉冬
 至正庚寅十月予游錢塘過四壁山中與青城山樵
 遇出示予古劍乃其先公雍國所遺也予為樵作古
 劍歌以歌之
古劍古劍元非銕亦非干將與鏌鋣自從混沌鑄成來
出鞘入鞘何生滅輝天地不須磨肅氣稜稜凛霜雪
是以曾將破敵酋采石江頭建勲業海晏塵清歌太平
[005-4b]
瑶匣藏之在岩穴或時拈出與人看千古萬古欽猛烈
野人鄧羽
 吾友虞勝伯隠居南山讀書耕釣不求人識所與游
 者皆岩穴之士也其先丞相雍國公忠義立朝具在
 史册所佩古劍以貽子孫代不乏賢而餘風遺烈猶
 未泯也至正乙巳嵗勝伯自山中來命予賦此劍為
 虞相古劒歌與勝伯歌以發其所藴云匡廬陳惟寅
虞山人何入城訪我衡門下要作古劍行云是雍公所
[005-5a]
遺之古劒采石江頭大破完顔兵匣藏累世不敢動忽
然光怪夜夜蛟龍鳴憑軒拔鞘自起舞皎如月下秋霜
明横磨泰山石直斬東海鯨何不獻書見天子快意一
掃風塵清吁嗟此劒亦神物又于堪也同垂萬古名
 雍國丞相虞公古劍一具今藏其孫勝伯家毘陵倪
 元鎮匡廬陳維寅既作歌詩詠之且要予同賦焉秦
 約
雍公古劍射日星銕冶鑄出秋霜硎寒光耿耿試一掃
[005-5b]
魑魅网象都逃形匣藏繡澀不敢動龜鱗虎文驚且竦
閱歴星霜三百年社稷闕/ 自兹重雍公磊磈雲夢胸
白虹紫電符采同有時呼酒醉踏月浩歌起舞多英風
采石江頭却鐵騎一戰突營誰可比材官勇將號如雲
每視奇功獨懷媿劒鋒猶漬佞血鮮神物不隨陵谷遷
只愁雷霆破屋壁化作蒼龍飛上天
  歐陽𤣥雍虞公文集序併扎
斯文與造化功用相彌綸國家氣象相表裏故文人生
[005-6a]
于世有數文章用于世有時斯言若夸理實然也皇元
混一之初金宋舊儒布列館閣然其文氣髙者崛强下
者委靡時見舊習承平日久四方俊彦萃于京師笙鏞
相宣風雅迭唱治世之音日益以盛矣于時雍虞公方
回翔胄監容臺間吾䣊有識之士見其著作法度謹嚴
辭指精覈即以他日斯文之任歸之至治天厯公仕顯
融文亦優裕一時宗廟朝廷之典冊公卿大夫之碑版
咸出公手粹然自成一家之言山林之人逢掖之士得
[005-6b]
其贈言如獲拱璧公之臨文隨事酬酢造次天成初無
一毫尚人之心亦無拘拘然步趨古人之意機用自熟
境趣自生左右逢源各識其職故自其外觀之如深山
窮林葱蒨蓊鬱莫測根抵鉅野大澤汪洋澹泊不為波
濤試㓨其中則日月之精凝結嵗久皆成金珠龍虎之
氣變化時至即為風雲孰能窮其妙也哉太史夏臺劉
君伯温蚤嵗鼓篋從公成均及為江右肅政使者近公
寓邑乃裒公之文將傳諸梓書來京師屬𤣥為序言惟
[005-7a]
李漢於昌黎子瞻於廬陵皆能知而能言者是豈為前
人役乎苐于公有世契生平敬慕公之文以附著姓名
為幸又髙劉君政事之暇敦篤夙誼如是遂不敢辭而
為之序至正六年二月翰林學士承㫖榮禄大夫知制
誥兼修國史歐陽𤣥序
𤣥頓首再拜伯温監司相公仁契𤣥去嵗數四附書憲
府邃嚴未審一一達几下否春和逺惟履候勝常殊慰
詹遡書來知刻虞先生文足見髙誼作序當求名筆乃
[005-7b]
稱雅意諒切不敢力辭因便輒供藳去刻成千萬見惠
一本為感賤跡遂丐閒之請鄉里距貴治稍近專容修
竿牘之敎未中惟順序善葆不具備辱契歐陽𤣥頓首
再拜二月十一日謹空
  虞邵菴小像題贊
昔梓潼虞使君有陰徳其殁其子雍公哭之公輒蘇止
雍公哭以為人死而得為佛樂莫大焉乃更哭之耶後
從吏入㝠乃知使君死為更生佛今青城公集中有所
[005-8a]
謂更生佛祠前瑞竹生是也雍公既相孝廟其府第在
吳下公諸孫有名堪字克用者猶能讀書績學世其家
克用於青城公為再從諸孫從江西畫史得公小像裝
緝之俾人題詠於卷後青城公既以文章師表當世題
詠之者豈易易著語若克用於公為子姓表章其家世
則不得不然
紫芝眉宇鳳麟姿自是文章百世師何必凌烟畫冠劒
雲仍翼翼奉烝祠遂昌鄭元祐
[005-8b]
松栢蕭蕭墓上秋衣冠猶識舊風流雄深典雅文章在
酷似唐人柳柳州淮南潘純
復見玉堂真學士眉山草木必重枯古心古道文章古
試問丹青畫得無壺中陸行直
頭戴玉冠攜竹杖龎眉丹頰白髯鬚久知後夢非前夢
方信今吾即故吾已約耆英開洛社更尋歸路問成都
堂堂一代文章伯千載還應再有無趙郡蘇大年
  山居圖為虞克用賦
[005-9a]
玉堂仙人虞學士家住青城洞天裏一隨雲霧起從龍
遂掌絲綸佐天子五色製成雲錦裳黼黻皇庭躋虞唐
自騎黄鵠歸帝鄉霓旌羽葢森翺翔空留舊宅青城下
草木猶餘雨露香諸孫久作東吳客每憶青城歸未得
故人焦粲妙丹青為寫山居懸素壁學士今陪石與丁
往來多在芙蓉城五闕/丈人時送迎它年或復游人世
應與諸孫宴幔亭陳基
郭髯予所愛詩畫總名家水際三乂路豪端五色霞米
[005-9b]
顛船每泊陶令酒能賒猶憶相過處清吟夜煮茶 天
錫掾郎與余交最久死别忽忽二十餘載念之恨恨如
何可言錫山弓河上𤣥元道館錫麓𤣥丘精舍其畫壁
最多今或為軍旅之居或為狐兔之窟頽垣遺址風景
亦異雖予之故鄉乃若異鄉矣不歸吾土亦已十年因
勝伯徵君攜此卷相示為之展玩感慨并叙述其疇昔
相與之所以然者其中有不能自已也捉筆淒然久之
至正二十三年嵗在癸卯十二月十日夜笠澤蝸牛廬
[005-10a]
中寫倪瓚
  倪髙士詩帖
仙臺有髙士聞在最髙峯濯足五湖水結巢千嵗松霞
扉雲扄不可到落花如雪絲吹濛醉顔生酡日曈曈飛
花蹴踏金芙蓉綘綃為裳玉鍊容往來倐忽其猶龍伊
誰貌此世外蹤青城山人仙中翁運筆直與天同功倪
生作詩以詠歎凌跨倒景他日期相從倪瓚
   留别勝伯先生
[005-10b]
清才卓行虞徵士食粥三年致母喪詩法道園能繼武
畫傳洪谷早升堂獨髙落落松筠節不逐悠悠雁鶩行
此日别君江海去波光鷗影思微茫倪瓚
江渚暮潮初落楓林霜葉渾稀倚杖柴門閴寂懷人山
色依微至正癸卯秋九月望日戲為勝伯徵君寫此并
賦小詩倪瓚海雲菴燈下記
  元人諸帖
文原頓首再拜總管相公本齋先生閣下文原不意慶
[005-11a]
門為福所倚堂上忽以微疾奄至大故聞訃驚怛曷能
為情然壽母以貞節終始有子克盡孝道為時良二千
石亦可無憾九泉矣銘文見委義不得辭屬體中略苦
風寒而來使以河氷不能久留未免力疾屬稿且繕寫
納去其于發潛徳則未之有取也遺貺益重愧恧地逺
不能引却悚然而已人還率爾具復冬令嚴寒惟順理
節哀是禱總干照察文原頓首再拜 來諭一一為嗣
言之自有書奉荅銘文中為字有失筆别篆紙末壽康
[005-11b]
菴記來使趣行當俟驛使便納上來使勞中統一定
本頓首再拜尚書相公本齋先生文侍舊臈率易晉拜
旌麾之下辱賜與潔殊慰積年仰慕之心宴贐稠叠禮
意隆重何以克堪惟深愧感而已别來伏想福祥至止
百神衞大萬士民之望旋膺鈞樞之任至慰至慰本擬
以正初抵杭方聞江上有阻遂自泰興江陰展轉留滯
二月初方達吳門得㑹季野舍人同到金井山中瞻視
岡巒形局寛大氣勢雄偉與聞相合謂為福壽之基亦
[005-12a]
頗如諸名公所論而鄙淺之見尚有可疑者葢入首山
脉直下稍長則乗氣勁急倘稍加轉換庶合古人增髙
益下趨吉避凶之說必欲如閩中龜蛇之地山盡水聚
生意藏蓄則未能悉其造化之妙亦非面對不能詳盡
惟髙明裁察兹因人便謹奉起居以致謝私併投獻其
一得之愚蕪率伏祈恕亮餘惟為國家衞愛式副對揚
不備二月十八日客吳中杜本頓首再拜上呈
集頓首再拜上狀總管大尹相公閣下即辰嵗事告成
[005-12b]
天地方泰蹔弭皇華之節尚系白雲之思神明夾扶履
用清吉集今夏復過姑蘇不能少候騎氣之還已覺悵
惘及承珍灑乃知追及惠泉益重不敏之罪然而千里
明月通夕台星何異瞻對顔色也亭中清話秋仲間翁
自上京還方面及之節次當已達聽兹不復贅觀僧辱
位置造就倍費神用不勝感激集與弟兄皆宦游四方
先隴寄彼動輒曠引時嵗無由一至托此於一二隣近
而已而食不足贍給今得此稍慰其望則集可以少抒
[005-13a]
其情然則閣下錫類之仁何可忘也引墨陳謝未究下
忱之萬一惟冀保嗇方今龍飛御天求賢共理有若閣
下治最久當簡在行膺大用匪朝伊夕集雖不武尚能
泚筆來賀謹奉狀不備集再拜狀上
   至正丙戌暮春亞相王公本齋之子季境補淮
   東宣閫奏差以公事乗傳至京師訪予玉堂之
   署臨别求贈言為賦唐律一首
南來驛騎錦障泥春雨都門雁影低淮漕慣迎鄰使節
[005-13b]
浚郊曾築相君隄道逢棠茇思親憩家視槐陰與屋齊
江左夷吾吾舊友羨君年少躡雲梯廬陵歐陽𤣥
胄出名門正妙年置身聊爾奉藩宣塵生驛路頻驅馬
雨溢官河穩放船后土祠中花綴玉平山堂下柳飛綿
遄歸公館應多暇好對芸牕理舊編晉陽馮思温
春滿維揚十萬家先公曾此駐髙牙官寂寂留芳樹
舊館陰陰閉落花祠下繫鞍尋芍藥樓前騎鶴聽琵琶
歸來不異當時事一路東風帽影斜齊張起巖
[005-14a]
   季境舍人歸維揚朝中名公各贈以詩看雲八
   十翁閑閑吳全節作唐律一首以授之
相君五馬牧饒時玉樹秋香生桂枝日麗鳳毛延世澤
風培鵬翼運天池平山堂北看紅藥析木津頭識紫芝
文獻通家遺逸老塗鴉贈别寫烏絲至正六年丙戌三
月廿又三日
公子翩翩英妙時蹔煩訝使到京師長河春漲魚龍水
别驛風生鳥隼旗家自烏衣通世譜人從鳳閣識朝儀
[005-14b]
舊游賔客頭如雪屬目雲霄未厭遲
逺憶淮南后土祠君歸春已發璚枝好尋月下吹簫處
猶及花前把酒巵錦瑟金錢餘舊伴烏絲紅袖有新詩
故人相見如相問老盡當年杜牧之季境歸㑹克明元
璋二老友出似一笑張翥
予識本齋三十年文章宦業世所稱道今年其子季境
于維揚有善繼述忠孝之家其可尚哉趙期頤書
   史局先生示以季境京師贈行卷輒題一絶卷
[005-15a]
   錦
校書苦借青黎杖下馬笑拈金屈巵好是淮南師弟子
錢唐相見落花時方外張雨書以丁亥二月
僕自歸田後當時故人俱在天府而集以目𤯝又不能
起居遂成路逺近紫巖自維揚來出示此卷遂知大參
本齋公之子季境自京還一時臺閣羣公贈行之詩也
令人誦之神清氣爽飄然欲仙掩卷慨想復徵予題葢
季境已曾作字說寄之矣今重為書于是卷聊寓觀感
[005-15b]
云伯生
𤣥頓首再拜季野府判相公仁友𤣥於左右雖疎而英
譽稔甚矧于先清獻公實有一日之雅向歆克肖契誼
不殊相望千里之遥情親對晤有以也夫近者闕/季道
盛雅以清獻神道碑見屬既而傳㫖下諭不敢以病憊
控辭已繕寫付季徳今聞託張徳常轉達第愧兵後罹
憂百感交集何能發潛光之萬一太湖多善碑材刻成
以拓本見寄為幸徳常附海艎行匆匆函奉起居草略
[005-16a]
併干台照客京歐陽𤣥頓首再拜 季耕照磨同致再
三意𤣥又白
翥頓首上記季京郎中相公契友閣下奉違晤言已閱
數嵗比聞使馭上三山尋又聞在武林而一皆平安之
報良用自慰區區備員翰讀近又承乏胄監昬嬾日侵
告歸未允其貧而無子猶故吾也僕滿意季徳之迴豈
意有此凶憂為之痛心況手足至親其終天之恨當何
如也尚在以人生有數少自寛解為禱季野令兄相公
[005-16b]
如㑹萬萬叱名不及顓狀燕吳相望海航往來動以年
期惟珍䕶自强前即逺大不宣中秋日老蛻張翥頓首
上記
   近覽鏡白鬚漸多戲作滿江紅長短句繡江先
   生拜參上馬敢録呈醜幸乞一笑鮮于樞頓首
詩酒名塲人都羨紫髯如㦸今已矣星星滿頷不堪重
摘衰老自知來有漸窮愁誰道尋無迹笑劉郎辛苦覓
仙方終何益 東逝水西飛日年易失時難得賴此身
[005-17a]
健在寸陰須惜生死百年朝有暮盛衰一理今猶昔問
人間誰是魯陽戈杯中物
   奉寄都運大參相公聊致久别企仰之萬一采
   覽幸甚虞集頓首
計相淮南重幨帷海上還頻煩紆智略周慮及疲孱調
鼎公宜早歸耕自得閒常攜相贈策扶老向江山
   集至逍遥山見饒紫巖間將適瓊華之囿當以
   舊闕/瞻承風采因得附此起居紫巖𤣥門耆宿
[005-17b]
   之士退食之暇必能少從清靜無為之論遥為
   傾企集又拜二月五日
我尋天上張公子新買江南宅一區桂樹小山金作粟
芙蓉秋水錦成株青龍繞屋瀦三㘰翠鳳當門啣一珠
世事紛紛何日了好將真樂問堯夫
   至正丙午秋七月四日放舟龍江入艾浦訪文
   湘翼之張侯飲于真樂齋席上賦詩一律率坐
   客子山徳昻兩進士用韻成什㑹稽抱遺叟楊
[005-18a]
   維禎明日在任老人讀易齋試新製銕心頴書
   四韻詩奉荅大章貢士見寄
臘日放船歸泖上滄灣遲子渺愁予河東有賦煩傳送
此月無冰又可書老鐡一經能取紫庾郎三韭豈忘魚
明嵗門生求坐主相看喜色動皇居臘月八日客埬上
余日强再拜
   又一詩奉上鐵厓先生先録去一過覽後當别
   寫上也
[005-18b]
揚子十年官不調才髙白首尚為郎因觀禹跡多留越
為愛西湖又入杭仕宦豈無三語掾風流誰似四明狂
水南山北題詩遍猶憶吳中錦繡坊
   豫章熊公自得攜所著書入都城西山齋堂村
   山深民淳地僻俗美隱者之所宜居崇真張宜
   相真人偕往作詩送自得兼柬宜相平心老人
   歐陽𤣥
先生去隱齋堂村境趣佳處如桃源西出都門二百里
[005-19a]
山之盩厔水浩亹一重一掩一聚落一溪十渡深而渾
羊腸險徑挂山腹蜂房小屋粘雲根立當阨塞若闗隘
視入衍沃同川邍市朝甚邇俗塵逺土産雖少人烟繁
鉏畬藝陸宜菽麥樹柵作圏能雞豚園蔬地美夏不燥
煤炭價賤冬常温前年熊郎入賣藥施貧者藥人感恩
熊君攜笈今就子繞舍木葉書繽繙崇真真人又繼往
況是偓佺之子孫紫簫夜吹遼鶴至林響谷應松風喧
登髙東望直沽口海日湧出黃金盆應憐㬅倩戀象闕
[005-19b]
坐羨龎公歸鹿門
   次韻圭齋先生寄贈松雲隱君老蛻翥上
燕垂趙際中有村正在西湖之上源源頭花落每流出
亦有浴鳬時在亹隠君葺茅據幽勝髣髴小莊如陸渾
環之蒼松數十樹拔出太古虚無根攢峯叠壁何盤盤
地多磽磝少平原先生生計雖苦薄最喜靜無人事繁
黃精本肥术苗膬疆場有瓜牢有豚吟詩作畫百不理
一家笑語常春温功名秖遣世途累飽煖已荷皇天恩
[005-20a]
近聞京志將脫藁貫穿百氏手自繙朱黃堆案墨滿硯
鈔寫況有能書孫雲晴輒尋羽客去榖熟方來山鳥喧
土牀暖炕石窯炭黍酒香注田家盆要知精舍白鹿洞
不待公車金馬門
  趙魏公二帖
孟頫上復 丈人節幹丈母縣君孟頫一節不得來書
每與二姐在此懸思而已伏想各各安佳孟頫寓此無
事不煩憂念但除授未定卒難動身恐二老無人侍奉
[005-20b]
秋間先發二姐與阿彪歸去幾時若得外任便去取也
今因便專此上覆聞鄉里水澇想盤纒生受未有一物
相寄二姐歸日自得整理一書與鄭月窗望逓達不宣
六月廿六日孟頫上覆
   手書上覆丈人節幹丈母縣君孟頫謹封
孟頫頓首希魏判簿鄉兄足下孟頫奉别誨言倐彌兩
嵗追惟從游之樂丹青之贈南望懷感未知所報惟是
官曹雖閒而應酬少暇以故欲作數字道區區之情而
[005-21a]
不可得希魏愛我甚至當不以為譴也即日毒熱伏想
水精宫中夷猶自得履候安勝孟頫賴庇如昨秋間欲
發拙婦與小兒南歸以慰二老之思是時又當致書併
以繆畫為獻也家間凡百悉望照拂因便奉狀不宣六
月廿六日孟頫再拜
今人觀趙承㫖書但見其晩筆縱逸為勝殊不知妙年
應規入矩有如此帖者不由規矩而縱逸是猶疾行無
善步也識者試與評之至治二年九月廿五日後學錢
[005-21b]
良右敬題
松雪老人書法在中年時一筆不苟怡怡然得天趣此
唯識者能知之泰定元年八月廿日隴西李皓見于氏
文房
李西臺書名重一時而東坡乃謂雖可愛終可鄙雖可
鄙終不可棄吾嘗妄意借為子昻方寸大字之目聞者
瞿然固難為淺見寡聞者道也至其尺牘揮灑奕奕有
晉人一種風氣亦不可掩且未易及哉未能上下古今
[005-22a]
書畫之變而窺其妙遂欲出意品題恐不免紛紜兒輩
之侮也泰定甲子季秋蜀梁子寅書
吳興公字畫之妙不待贊詠而知也是帖葢在兵部時
所與江南故人者王謝沓柁風氣不可復作撫卷為之
太息吳郡陸友仁記
自晉唐以來法帖其事率皆飛問通叙施於家人朋友
之間不過數行而已其初非用意而逸筆餘興淋漓揮
灑百態横生使人驟見驚絶徐而視之其意度愈無窮
[005-22b]
故後世傳之往往以為竒玩而想見其人今觀松雪仙
人與月窗判簿手帖宛有古意濃纖剛柔皆與人意㑹
真希世之珍又非獨傳玩而已也淳卿其善保之泰定
某年九月九日隴西李叔書于靜寄東軒
鐵鎖銀鈎到者稀鷗波亭上墨如飛後人何處求書法
華表千年待鶴歸南陽張遜
餘不溪邊采白蘋鐵網珊瑚寸寸珍天上玉樓盛不住
虹光夜夜貫星辰遂昌鄭元祐
[005-23a]
書中若說候除官客舍幽州六月寒近接阿彪歸後語
婦翁强健縣君安吳僧嗣益
吳興松雪公名髙當代而書法之妙葢牢籠古今出入
羲獻也此二帖雖盛年所書然其輕清流麗之畫得超
邁入神之變有非後人所可及者淳卿寶之無斁泰定
五年三月一日梁溪王禮實觀
松雪先生翰墨之妙名冠一代其下筆之勢出規入矩
灑落超逸非鍾王不足與議也至其晩年筆力猶為妙
[005-23b]
絶金石所刻後學之士多所師法今觀此二帖前人風
流餘韻典刑具存不覺起敬吳門丘宗
杜少陵云斯人已云亡草聖固難得及兹煩見示滿目
動悽惻斯言盡之載閱此卷令人悼痛不能巳巳後學
張淵
書法自唐顔柳以來多尚筋骨而乏于風韻然務筋骨
者則失於狂趮喜風韻者則過於輭媚求其兼善而適
中者亦難矣至宋李建中蔡君謨輩追蹤六朝見稱於
[005-24a]
時論者猶謂未能盡善本朝趙魏公識趣髙逺跨越古
人根抵鍾王而出入晉唐不為近代習尚所窘束海内
書法為之一變後進咸宗師之或緘之篋笥或傳之金
石不能悉數也此二帖規摹羲獻其第一帖絶與聖敎
序相類非有墨池筆塚之功者豈易及此披玩歎伏因
識其後至正二十五年秋七月既望盧熊書
  趙松雪諸帖
僕在西州日為劉簡州作埋文今其子賫軸來欲干先
[005-24b]
生一言以發幽堂之光幸賜數語為荷為荷鄙文不足
道也伏乞㸃竄李源道再拜松雪學士先生
   跋李仲淵所為劉簡州墓銘後
余讀仲淵之文知劉簡州之為人有用世之才因劉簡
州之行事見仲淵叙事有稽古之學葢古之為文者實
而不譎簡而不奥理而不詡若仲淵之文真古文也哉
若劉簡州者真可於古人中求之也哉趙孟頫
   奉題晉齋小稿
[005-25a]
少年文藻發天葩錦繡機成自一家春日故應繁草木
空山元自足烟霞詞源浩蕩無終極理窟淵深豈有涯
知子苦心參道妙可能從我鍊丹砂吳興趙孟頫
   乘月過西郊渡
逺山含紫氣春野靄雲暮值此歸時月留連西澗渡謬
當文墨㑹得與羣英遇賞逐亂流翻心將清景悟行車
儼未轉芳草空盈步已舉候亭火猶愛村原樹還當守
故扄恨恨乖幽素子昻
[005-25b]
南谷先生杜尊師余自兒時識之居昇元觀未十年昇
元葢文子舊隠其地常有光恠亦仙靈所栖勝處也師
屬余作老子及十子像併采諸家之言為列傳十一傳
見之所以明老子之道將藏諸名山以貽後人余謂兹
事不可以辭乃神交千古彷彿此卷用成斯美師名道
堅南谷其自號云至元二十三年元日吳興趙孟頫
胡汲仲天資髙爽發言便自超詣此賦為南谷所作文
與事稱其自邇至逺則似晉問其琢詞造語則似鵩賦
[005-26a]
其髙舉寥廓則似逺游過此以往吾不知所擬矣尊師
既仙去重為季安師聖書一通刻石山中吳興趙孟頫
詩止唐人公論一定以不易集存丁部私藏幾何而能
傳欲免徧觀盡閱之勞可無精選重編之舉因奮吾志
遂成此書自武徳以迄乾符歴三百載始古風而終絶
句餘二千篇繕寫實難流布未廣將俾衆工以鋟木必
藉諸賢之揮金借力猗陶相與作新于文印齊名李杜
共看興起于騷壇鄭君子封出所編唐詩六十卷選擇
[005-26b]
之精甚便後之學者惜其無力板行因為書此子昻
右宋人十一家書皆表表著見者嘗試評之李西臺書
去唐未逺猶有唐人餘風歐陽公書居然見文章之氣
蔡端明書如周南后妃容徳兼備蘇子美書如古之任
俠氣直無前東坡書如老熊晝游百獸畏伏黄門書視
伯氏不無小媿耶秦少游書如水邊游女顧影自媚薛
道祖書如王謝家子弟有風流之習黄長睿書如山澤
之癯骨體清澈李博士書如五陵貴游非不秀整政自
[005-27a]
不免於俗黃太史書如髙人勝士望之令人敬歎米老
書如游龍躍淵駿馬得御矯然拔秀誠不可攀也丙戌
十一月廿一日大梁趙孟頫
 薛道祖薛昻之子黃長睿黃履道之子二父皆邪人
 而其子乃以善書知名士亦不可不游于藝哉子昻
 此評乃是效米老也紫陽山人方回題
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今人但知用筆纖
細傅色穠艷便以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虧百病横生
[005-27b]
豈可觀也吾所作畫似乎簡率然識者知其近古故以
為佳此可為知者道不為不知者說也子昻跋
舜舉作著色花妙處政在生意浮動耳邇來日夕沉埋
醉鄉吾恐久乃不復可得覺非其深藏之同郡趙孟頫

僕與伯機同學書伯機過僕逺甚僕極力追之而不能
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處稱尊耳必明
持鵞羣帖見示使人歎賞不能去手而又甚慶其有子
[005-28a]
也至大三年八月廿三日將赴杭州車橋寓舍題子昻
余臨王獻之洛神賦凡數百本間有得意處亦自寶之
顧善夫余之愛友其家所藏者皆得意筆也揚州何進
士每以髙價求余書可謂好事者遂書此賦一通贈之
至治二年秋孟子昻記
  鮮于伯機遺墨
   游髙亭山廣嚴院記
元貞元年四月廿日送客臨平鎮晨起買舟堰下出東
[005-28b]
新橋自髙亭山以北岸多野酴醾香氣酷烈薰人欲醉
晩宿廣嚴院僧普聞好奇喜客置酒西有樓下夜分乃
罷明日遍歴殿廡得唐𤣥覽法師碑於東廡之下乃開
元廿三年集賢學士徐安貞撰諫議大夫禇庭誨書云
師姓禇氏其先河南人食采錢唐因家焉師生而慧解
從慧昶出家本邑有故隋華嚴寺乃師俗縁之地因成
此院後改今名碑經焚燬全不可讀寺有録本遂得其
詳僧又指䕶伽藍神曰此𤣥覽法師之祖褚河南也是
[005-29a]
日行者過期未出普聞者煮筍薦酒復飲故處大出書
畫誇客中有淨師草書四大幀圓熟有師法殊可喜問
之乃寺僧也紹興初嘗被召作草首書名花傾國兩相
歡宋主不悦賜罷今錢唐人家所收稱王逸老合作者
皆其書也又東坡趙令鑠唱和真蹟一卷坡詩集中有
之令鑠有詩聲集不行世因全録之序云子瞻和予致
齋詩有端向甕間尋吏部老來惟欲醉為鄉之句因送
薄酒兼成斐章冀發笑也古人醉以酒葢亦有所寓一
[005-29b]
飲百憂忘陶陶朝復暮公欲醉為鄉甕間尋吏部惜取
青銅錢濁醪安足酤敢竊好事名聊資子雲具巧手斧
鼻端此情知有素東坡和云伯堅惠玉膏兩壺且枉佳
篇次韻戲荅神仙無石髓生世悲轉寓坐持玉膏流千
載真旦莫青州老從事鬲上非所部惠然肯見從知我
困市酤開瓶自洗盞肴核誰與具門前聽剥啄烹魚得
尺素伯堅又詩云子瞻辭免起居之命令鑠復用前詩
之韻一首以勉之登州與儀曹到官如旅寓螭陛鳳凰
[005-30a]
池翺翔未云莫冰雪照人清黃色盈中部譬如千日釀
一宿陋清酤載筆無多時公真濟時具歎息賀徳基猶
知我尸素自此次韻題其後者一人劉握以詩跋者四
人湯思退孫仲和葛立芳陳之茂以子孫題者四人蘇
籍蘇嶠趙伯醇劉岑觀覽署名者十人陳相汪應辰鄭
作肅范彦輝芮燁徐度淩景夏尹熺劉㢸姚述堯最後
王明清題云英宗潛龍日居穆親宅與宗屬溜恭憲王
游從最厚慶厯八年嵗在戊子兩家各生子同年月日
[005-30b]
時其後英宗入繼大統所誕即神宗既即天位以是日
為同天節恭憲所育廼太僕伯堅也為本朝登進士第
之冠易文階最先子孫蕃衍世科相望聲華焜燿以至
于今五行之說其可不信哉僧云伯堅子孫今居臨平
貧不能自振此卷近年以粟易之其他無可録者是晚
始與行者别明日將還普聞曰此去佛日十里而近有
寺曰淨慧山水最佳寺有東坡題名真跡不可不一到
于是自下山乗馬沿田塍轉村塢詰曲行香篆中如是
[005-31a]
者數里過黃鶴山地始平路漸廣峰巒秀拔林麓深邃
夾道清泉如奏琹筑是時小雨蹔止雲日鮮潤四顧閴
然惟聞一鳥啼長松間同行者人人自失謂真在武陵
桃花源也少東遥見飛閣出木末導者云已到山門矣
乃揖蒼髯叟酌甘露泉而後入時已破午羣僧皆醉住
持覺老入城遂徑造方丈得東坡真跡于法堂東壁云
祖老入山之十三日述古赴南都率景達原叔子中子
瞻㑹别于此熙寧七年八月十二日字方四寸許又有
[005-31b]
贈榮公五絶句石刻詩見集中循東廡下入庫堂觀渥
洼池池泉玉色出東北山之麓有石坡陀半在水中因
公有不堪土内埋山骨未放蒼龍浴渥洼之句遂名回
抵西廡人藏殿觀元豐間所書經藏有巨蛇不敢近者
久矣將出得兩石於山門之左乃揚無為司馬才仲秦
少游之詩云元祐元年六月十五日還自海上入佛日
山淨慧道塲瞻禮懷禪師時長老弼公即阿育王大覺
禪師之嗣也送余出山酌甘泉而别因留詩曰佛日山
[005-32a]
前水行人甘露杯須如源派逺直自四明來才仲云石
冷苔生暈風髙竹度涼道人何處去春色半滄浪少游
云五里喬松徑千年古道塲泉聲與嵐影收拾入僧房
楊則手書才仲少游皆范石湖追寫初約元仁同行及
期元仁以事不果故僭述所見以告拙詩數首附後仍
乞呈似巖翁山村井西存博善之仲實無逸諸同志寵

   留題廣嚴寺
[005-32b]
送客臨平古佛祠聞公房裏住多時驪歌不見金閨彦
濁酒聊參玉版師龍像彫零餘故塔蛟鼉斷缺有殘碑
藕花未發風蒲短空詠參寥七字詩
   髙亭道中一絶留題淨慧壁
野酴醿發氣薰然睡起時驚雪入船安得䲭夷三百乗
空令饞客口流涎
   淨慧寺四絶
寂寂僧房半夢中蕭蕭修竹四山風惟應門外蒼髯叟
[005-33a]
解亂儋州秃髩翁
晩雨纔收日已西石梁沙路淨無泥清泉㶁㶁千峯迥
緑栁陰陰一鳥啼
壞壁蒼蒼上緑苔籠紗無復䕶塵埃只應枉駕游山客
總為坡仙寶墨來
學道能知髓與皮聖門壼奥要探窺十年來往臨平道
爭信山中有許奇
   又戲題廣嚴僧房壁
[005-33b]
幾年門外策征驂不料能來共一龕壁上未須書嵗月
褚河南是䕶伽藍鮮于樞頓首
伯機子書法用功極深至每數日相見輒云近見子某
帖孰離孰合言語心相劘切率以為常伯機仙去十載
非特書法如伯機者不可得而朋友箴規之道亦使人
慨然此詩乃元貞乙未游髙亭廣嚴寺所作用筆遒勁
與詩律精嚴是或一道卷中所及巖翁井西無逸亦相
繼云亡交游凋謝雅道寥落益增隕涕至大辛亥十二
[005-34a]
月望日巴西鄧文原書於素履齋
書法不講百餘年至元間伯機子昻二妙特起古意復
見於今予嘗謂後有尚論國家文藝之盛必來取斯伯
機殁既久時人購藏殆欲家有其書而其合作未有如
此卷者亦有錢唐佳山水當時神情朗潤以至此昔人
云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非耶詩逼王半山
叙事類崔徳符手評豈妄盍就子昻學士正之延祐五
年四月二日髙郵龔璛書
[005-34b]
  虞邵菴書誅蚊賦
 平江水鄉蚊蚋坌集予方窮居日以為苦因裒腹笥
 得蚊事廿有七古聖賢無一言之褒是為可誅也作
 誅蚊賦其詞曰
惟朱明之肇序兮迨白藏之紀時火流金而方熾露潄
玉而易晞眷曦和之自東起咸池日所/出處而徂西邁崦嵫
日所入山/也見離騷以頓轡歸曚汜日所宿處也/見選襍體詩而匿暉旋羣陰
之綽綽襲夜氣之索索爰有黍民古今註號蚊/蚋為黍民出于廬
[005-35a]
霍呼朋引儔訝雷車之殷殷聚蚊成雷/見前書填空蔽野疑雲
陣之漠漠梅聖俞/詩云利嘴喻麥芒之纖狹翅過春冰之薄
其賦形而至眇其為害而甚博非泰山之能負荀子䖟/負山
詎九牛之可搏漢書搏/牛之蝱較爾力以何施念爾欲而甚約
飲不過于滿腹性無饜而肆蠚若乃皓魄之亭亭萬木
之欣欣悼永晝之執熱徙緑蔭以怡情遽見而稍稍
復輕颺以營營白鳥營營/見下註念炎熇之未去曾須臾而靡
寧伺人于燕息則東家之夢何緣而見姬旦嬲人于尊
[005-35b]
俎則鹿鳴之燕何由而娱嘉賔宋子京有蚊/蚋嬲人之句以是而肆
毒于人何名乎仁載引其類載鼓其翅但知進而忘退
不顧害而貪利葬仙鼠之腹而莫追莫悔投秋虫之网
而自捐自棄古今注以蝙蝠為仙鼠/羅隠賦謂蜘蛛為秋虫衝鬱攸而致燔望
銀缸而還墜以此而速禍于巳孰名乎智仁既不足以
强名智又不足以自蔽徒肆情以饕餮競鼓吻而唼噬
宜先哲之永歎謂通夕而不寐老子曰蚊䖟噆膚則/通夕不寐見莊子
蠢蒙其何識亦炎涼而絶義故有蓀壁琰㮰椒房璇題
[005-36a]
疏寮豁其文綺繡甍煥其陸離圍鮫綃以雲障焚椒蘭
而霧迷乃戢翼以逺遯縱含毒而莫施以貴嬪之被寵
而不噆不螫南史孔/貴妃傳畏長遜之當路而莫近莫窺南史/孫長
遜本/傳其或柴扉槿居蓬室桑樞方親闈之定省政黌堂
之卷舒或漂流于羈旅或促迫于郊墟乃引利喙以競
進共逞貪心而自腴致晉室孝子獨嘗以身晉書展/勤云云
髙郵貞女莫全其軀髙郵有露筯/小娘子廟嗟乎蚊乎貴者要者
既屏息以逺止貧者賤者又窮欲而紛如顧余躬而何
[005-36b]
較念爾虐其有餘其間别種禀性尤酷實尖其嘴實斑
其腹實細其身實豐其毒感變化于天工載惆悵于羽
族仙禽逺害必翔于九臯神鳥覽輝乃集于王谷傳信
之雁目斷而莫至報喜之鵲日聆而不足此固曠然而
難見爾乃頹然而難逐可憐爾之輕而翾不恥人之厭
且辱也葢嘗究厥譜系考于典集實蚩尤之餘孽始涿
鹿之誅殛僅存膚血之遺餘致兹種類之蕃息見幽/㝠録
别派于腐壞或聚族於幽濕惟可夜游鮮從門入驟致
[005-37a]
身于雲臺而羽翼翾翾鶡冠子雲臺之髙/蚊蚋適以翾翾遽逞威于河
内而人馬籍籍古今注河内有人嘗見黍米許大人/馬滿地取火燒之皆化蚊蚋飛去
類非于華胄實盡銜于毒螫宜見憎于世俗夫豈間于
今昔惟小日之昏昏卧柏寢而悒悒念白鳥之阻饑褰
翠㡡而聽入見金/樓子曾醜類之莫去宜竪刁之僭逼此鑒
既明汝惡既極將不復汝容而搏之特吾一振手之力
爾固又將驅空中之蛂挫汝之精空中有物其名為蛂/聞蚊蝱之聲則挫具
精/僇江東之鷏而不復孕汝之形爾雅江東呼鷏為蚊/母此鳥吐蚊因以名
[005-37b]
舉所謂蚋者而族烹于秦鑊秦為/蚋取所謂蚊者而築觀
于楚廷楚謂/蚊永滅蚩尤之裔庶使天下之為人臣者得
以安其君大慰勤猛之志又使天下之為人子者得以
寧其親不復使無用之物無窮之毒存于世此誅蚊賦
之所以名也
 右先太師丞相雍國忠肅公所著也先公文集舊刋
 蜀中成書未久焚于兵火曾叔祖寶慶府君將求而
 刻之湖南亦未及如志而運革而内附後先參政廣
[005-38a]
 求之不能得眉州故人史公孝祥守興化聞黃伯固
 家有之邈不可得也集在京師屬閩敎授謝中物色
 之來報云有軍官好書購得此欲藉手與集相見然
 終不能得之先參政至淛從親戚韓大則得誅蚊藁
 于侯頤軒道士處葢大徳庚子嵗也故人閒上人亦
 蜀中同出東南之家以舊故自吳門訪集臨川山中
 問此物所在出而示之則三十六年矣而先參政亦
 棄諸孤十七年詩書之緒不絶如綫感慨今昔血涕
[005-38b]
 隨之偶得此卷録送上人貴得存遺珠于既失尚故
 物之可求也元統乙亥三月廿七日集謹識
宋之南其宰執唯虞雍公為最賢觀其誅蚊賦所謂使
天下之為人臣者得以安其君天下之為人子者得以
寧其親則知公之志誅惡鉏姦者欲以寧君親也其以
忠孝敎天下後世者至矣伯生世其家學能於聖時致
身西清被寵眷也殊甚及閑寂中乃書先太師此賦以
贈人其志亦有所在乎閑上人再見伯生其為我諗之
[005-39a]
和林魯威叔重父謹題
因讀誅蚊賦深憐愛國情三公登闕/諜四海失昇平早
覺文章貴爭期徳業成雲仍蒙世禄翰墨負時名丹丘
柯九思賦
黍民肆毒不勝誅屈宋文章太史書滄海遺珠留得在
白雲深處伴僧居洛生王敬方
父作更生佛兒為命世英西州睹威鳳南國剪長鯨不
厭朝廷小終扶日月明誅蚊賦重録妙墨世從衡遂昌
[005-39b]
鄭元祐
右邵菴虞公手書其先丞相誅蚊賦稿也賦藁初藏于
道士侯頤軒家後為韓大則所得獻于公之先君子井
齋先生後公至吳侯道士因龍興閑上人謁公于寓所
一見具言賦藁公軒然而笑曰我已得之矣侯道士為
之惘然葢韓大則初假之于侯而即以歸于公家而侯
初不知也元統乙亥閑上人謁公于西江遂書此以贈
焉頤軒本洞庭仙壇觀道士其度師楊紫霞與侯亦蜀
[005-40a]
人宋季來吳一時名士之寓吳者若中書劉公丞相吳
公皆與之交游名重於時寶祐間自吳游天台中書公
為之倡首作詩以餞其行而先少師平舟先生亦次韻
焉先子與侯交游粗深每出以示之先子求至懇切而
侯迄不與先子殁後三年侯亦相繼而逝其徒李碧山
與樁相知因樁之請即以歸之至正甲午冬十月閒上
人因持此卷訪樁於家而徴樁言樁惟侯之平日靳吝
於兩家遺墨眎若永為其有既而卒各歸於其後人豈
[005-40b]
故家文獻不絶如綫而天固假侯之靳吝以待我後人
耶所惜者公之先君子猶克親得賦藁而樁先子雖獲
一見平舟遺墨而終不能得之於生平也今公既即世
而閒上人已老樁恐事之或湮故為詳著於此云眉山
楊椿謹跋
觀雍公少年之作可以豫見報國之志觀邵菴詳書之
意可以深惟追逺之情忠孝藹然萃于一門嗚呼盛哉
閒上人同是蜀人故獨得之當刻石寺中以傳永久庶
[005-41a]
不為他時夜壑舟也至正十有五年乙未三月後學蘇
大年頓首再拜謹書
  虞雍公誅蚊賦刻石疏
宋丞相雍國虞忠肅公嘗作誅蚊賦内傳後公之六世
孫翰林侍講學士以文儒顯既告老還江右而白雲閒
上人與之有舊自吳訪之於臨川葢雍公文集舊嘗刻
于蜀而版遄毁學士後雖貴而雍公集求之不得竟不
復刋學士之文參政公大徳庚子嵗亦嘗至浙物色雍
[005-41b]
公集竟不可得而僅于道士侯頤軒處得誅蚊賦藁然
竟藏于家上人以賦藁為請學士為發篋取讀上人曰
丞相真蹟不敢望得學士手書一通東還吳則幸矣學
士遂為草草騰録而仍記顛末于賦後上人念學士詩
文好事者已悉為刋板若雍公之功業雖不繫于文字
有無而誅蚊賦僅存耳兼聞江右近經冦亂百不一存
于是上人欲以學士所書賦勒之金石庶永久弗墜而
上人老矣力弗逮廼以此賦歸于公之八世孫戡字勝
[005-42a]
伯者俾刻之勝伯既績學克世其家以世故棘囏益貧
困固宜寶而藏諸而猶慮夫冺而不傳抑亦負上人之
意敢以是干諸好事君子見助焉則賦刻諸石無難者
矣敢請至正十七年秋八月遂昌山樵鄭元祐書
  虞邵菴書擬峴臺記
尚書司門員外郎晉國裴君治撫之二年因城東隅作
臺以游而命之曰擬峴臺謂其山谿之形擬乎峴山也
數與其屬與州之寄客者游而間獨求記於予初州之
[005-42b]
東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谿其隅因客土以出谿上其
外連山髙陵野林荒虚逺近髙下壯大閎廓怪奇可喜
之觀環撫之東南者可坐而見也然而雨隳潦毁葢藏
棄委於榛藂茀草之間未有即而愛之者也君得之而
喜增甓與土易其破闕去榛與草發其亢爽繚以橫檻
覆以髙甍因而為臺以脫埃氛絶煩囂出雲氣而臨風
雨然後谿之平沙漫流微風逺響與夫浪波洶湧破山
拔木之奔放至於髙桅勁艣沙禽水獸下上而浮沉者
[005-43a]
皆出乎履舄之下山之蒼顔秀壁巔崖拔出挾光景而
薄星辰至于平岡長陸虎豹踞而龍蛇走與夫荒蹊聚
落樹陰晻曖游人行旅隠見而斷續者皆出乎袵席之
内若夫煙雲開斂日光出没四時朝暮雨暘明晦變化
之不同則雖覽之不厭而雖有智者亦不能窮其狀也
或飲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靚觀微步傍徨徙倚則得于
耳目與得之于心者雖所寓之樂有殊而亦各適其適
也撫非通道故貴人蓄賈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旱螟
[005-43b]
螣之災少其民樂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馬之牧於山谷
者不收五榖之積於郊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枹鼓之
警發召之役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簡靜故得以休
其暇日而寓其樂於此州此州之人士女樂其安且治
而又得游觀之美亦將同其樂也故予為之記其成之
年月日嘉祐二年之九月九日也南豐曾鞏記
君作新臺擬峴山羊公千載得追攀歌鍾殷地登臨處
花木移春指顧間城似大隄來宛宛溪如青漢落潺潺
[005-44a]
時平不比征吳日緩帶猶宜向此閒郡人王安石為裴
使君作
南豐先生以嘉祐二年九月九日作此記先生是年登
進士第而歸鄉之時也裴侯名材記不書名亦致敬邦
君之意後七十八年其從子紆守撫重刻之久之石又
亡又後二百年雍虞集書并附王文公詩一首
  虞邵菴南豐曾氏新建文定公祠堂記
君子之欲行其道者時王之制有所不得為則推其法
[005-44b]
意之所得為而為之此聖賢所以無不可行之時也昔
者諸侯之國其昆弟子孫得以公族為大夫為士有田
有禄以養之國有宗廟世守其祭祀百世之子孫祭于
大宗五世之子孫祭于小宗而祖考之神靈葢有所歸
矣後世貴為公卿而無國邑惠澤無以徧及其族人於
久逺君子原本而充類䀌然傷其心焉是以有置義田
以待後人之冠婚喪祭者矣宗廟不立祭享無所君子
酌於賢賢尊尊之意而不得有所為焉於其賢者則縁
[005-45a]
夫尸而祝之於社之義而致其敬則亦庶幾而已南豐
曾氏自魯國公有六子其顯者三人文定公子固最賢
子開之文如其兄而子宣最貴子固之學在孟氏既殁
千五百年之後求聖賢之遺言帝王之成法於六經之
中沛然而有餘淵然而莫測赫然而為時儒宗其文章
深追古作而君子猶以為特公之一事云爾魯公殁時
公弱冠未仕也家甚貧嫁孤妹九人必得其所奉母夫
人至孝老死不衰葢其根于天性者純明得于經學者
[005-45b]
深至所以行其道者衆人固不盡識也是以官爵不過
於郡守俸入無踰于常僚猶悉其貲力置義田於臨川
郡城之後湖與屬邑金谿之南原立為規約以惠利其
族垂三百年矣此所謂能行其法意于可為者乎不然
何其能久也今其族孫元翊以其父正子之遺命作公
祠堂于後湖之上使其族之人食焉而思其本居焉而
敬其身則公之遺意雖去之百世而烏有終窮者哉烏
乎公之至元翊八世矣于廟則已逺於社則已疏即其
[005-46a]
所遺田而祠之使羣情之渙者尚有所萃也不亦可乎
元統癸酉祠堂成適予自京師歸臨川來求文以為記
故為書此俾附諸義田規約之後而刻諸祠下云雍虞
集記
南豐先生記擬峴臺謂其山谿之形擬乎峴山也使他
人屬筆必更引羊叔子事而先生終篇但述風物游觀
之勝及夫裴使君簡靜之治而已葢衆人之所必言乃
先生之所不必言也王文公詩則終始引叔子以致美
[005-46b]
裴君葢賦詠之作與紀實不同各一奇也邵菴虞公並
取而書之厥有㫖哉又嘗聞先生既為臺記裴君畀田
若干畝即先生所置義田今在臨川後湖者此亦奇事
虞公記先生祠叙義田而不及此必别有謂然書以附
於臺記之後豈亦牽聯可見之意邪太樸親得此卷于
公當有以知之范文正公置義田于蘇子孫遵守至今
不廢嘗竊歎以為世之若此者一家耳今讀學士虞公
所著南豐先生祠堂記知先生亦有義田在臨川金溪
[005-47a]
世守規約與范氏同兩家盛徳之長異哉夫以范公之
忠義功名天下所倚賴而甫參大政以殁位不滿徳焉
曾氏三兄弟子宣為相子開翰林先生止西掖名位亦
有差子開雖賢而魁然以儒學文章重者又莫先生若
也嗟夫宋之賢人君子若范公之與先生者希矣其君
之國有不能保而二家之田獨至今存且將傳之無窮
則當時不究其施有不足恨而其子孫所以為憑藉扶
持者又豈竭其勢力之所可能哉觀于此者可以有省
[005-47b]
矣至正元年嵗辛巳十月下旬東陽吳師道書于京師
居賢坊官舍
右奎章閣侍書學士虞公書曾文定公擬峴臺記及公
自作新建曾公祠堂記附以王文公臺詩以遺臨川危
素太樸甫積昔從公於京師自天厯以後公日在閣下
而又總裁史事非大制作多不及親書又苦目昬今觀
此㢧遒粹整密所罕見也至元三年正月十又六日門
人九江方積同豫章楊鎰觀于鄔子柴
[005-48a]
明年夏五月廿又六日晩生清江俞立同廬陵文容敬
觀于金陵䕶龍河僧舍
金華黃溍觀
文定公初置義田令本房子孫不得食文昭公増置田
乃令食之太樸熟見其家規約云爾文定之不自私文
昭之均其施皆可書也吳師道又識
虞公篆法八分楷書暨文章皆萃美于兹卷而南豐先
生之文行又因以起百世敬慕于無窮焉非苟玩其詞
[005-48b]
翰而已至元六年嵗次庚辰夏四月十八日金華王餘
慶識于吾友太樸危君京師迎陽坊之寓舍
至元六年嵗在庚辰十月廿有一日泲南張引同豫章
楊鑄敬觀于京師寓舍之湛然齋
曾文定公擬峴臺記王文公詩奎章閣學士虞公所製
文定祠記三者又皆虞公手書之虞公蜀人今家臨川
文學與曾王兩公相望而此卷實具有之烏乎美矣太
樸宜與曾氏子孫求貞石使吳中石工并刻之臨川有
[005-49a]
榮觀焉晉安陳旅
前賢不苟作落筆便可傳世今觀元虞文靖公所書曾
文定公擬峴臺記附以王文公詩而跋之又書所作文
定祠堂記于後一記一詩議論根據鏗然金石聲文章
家取為楷式者是豈苟云乎哉元統癸酉適公病目歸
田之後年六十有一矣而篆隷書皆端整若此非其平
日運意精密筆路純熟惡能爾邪卷尾有元儒吳師道
諸名人跋皆當公存日為危太樸先生題者蠅頭細書
[005-49b]
無一筆苟師道凡三跋尤精確有深意真可以繼公而
無媿也公書此卷後十七年而捐館又後百三十有四
年璟觀於翰林修撰吳君原博所原博屬題因得留几
格間臨玩數月乃敬識而歸之連城之璧不足多也成
化壬寅中秋泰和羅璟于紫垣西之冰玉齋敬題
觀擬峴臺記跋語當是文靖為之重書而欲重刻于石
道園學古録文定祠堂記末有并書篆三字則此卷疑
亦當時書石之副今南豐曾氏祠下石刻有無不可知
[005-50a]
然陳衆仲跋云太樸宜與曾氏子孫求吳中石工并刻
之豈當時固未嘗刻耶當訪之臨川之賢璟再題
右虞邵菴先生擬峴臺記四隷字南豐曾氏新建文定
公祠堂記十二篆字楷書記文一通詩跋各一首書家
者流所謂人品髙師法古者殆兼有之此危太樸家物
傳至庶子吳君原博蓋百四十年于今矣祠堂記及跋
皆先生所著臺記出文定者皆世所傳誦而王荆公詩
筆亦與此時作者不同然則此卷雖謂之三絶可也原
[005-50b]
博博古能文且邃書法其以予言為將無同乎卷尾有
黄晉卿題名宋景濂陳衆仲吳師道跋語又出三絶之
外詩所謂尚有典刑者竊有嘅焉姑識其紙隙以俟後
來君子𢎞治元年戊申日南至長沙李東陽書
南豐先生曾公文章在宋稱四大家今觀虞邵菴作公
祠記稱公孝友至有義田之舉而作郡之政又往往載
諸史冊有不可誣者則公之所謂文章其亦異乎後世
之文章矣昔人有謂公行義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
[005-51a]
其信然哉此卷今吳庶子原博先生所藏蓋危太樸家
物也噫太樸不能不有愧于二公顧以歸之原博其亦
有由然哉𢎞治己酉秋九月朔台人謝鐸題
  虞邵菴書豆腐三徳贊
虞先生以老病謁告還臨川山中故人父老賔客鄰曲
及族人昆弟子孫咸喜喜其歸也雞豚之饋狎至不敢
不為之盡歡而齒豁目昏又性不喜殺生食飲之際未
皆如其意山中人有鬻豆腐以進者欣然樂之蓋盤飡
[005-51b]
至前目昏不能有所選擇隨匕挾所獲精粗骨肉不能
辨也而豆腐盈豆如一隨取皆佳一徳也齒豁每食肉
輒填齒隙非極潄剔不能去間濡乾皆費咀嚼可取飽
無是苦二徳也柔潔澹潤無殺生之惡三徳也吾鄉仁
壽在萬山中地髙不宜稻而宜豆鄉中人食豆葢多于
粟成都人皆靳吾邑為食豆人而鄉語謂豆腐為菜
云懷故鄉風物之美縁老年食物之便作豆腐三徳贊
贊曰掇山腴治仙漿軟于雲潔于霜舌生肥齒不傷君
[005-52a]
子食之壽而康肘後服玉舊有方傳之天下匪私吾鄉
元統元年十月十九日橫舟中書
  虞邵菴詩帖
   九月二日移柴門向水辱𤣥卿外史鍊師賦詩
   相屬及於老易之要佩服雅意忻懌亡已輒次
   韻一首為謝仙凡之語頓不類矣皇恐皇恐集
   再拜
老寄池邊舍新移竹下門髙人知獨樂妙語枉相存衣
[005-52b]
食隨年嵗文章付子孫惟求園綺輩白髪共清尊
   喜陳克紹自蜀中持舍姪書至用韻就呈上
有客持鄉信殷勤逺及門枯桑同我老慈竹賴誰存萬
里迷歸夢蒼茫念老孫偏呼小兒子一 一話親尊
   先丞相暨秦國夫人墓上枯桑駐烏羣以孝感
   所致雍公有辨烏賦荅公所示詩也近年來更
   生大悲閣先公祠前生竹一本中間兩枝合而
   後分鄉人以為集當歸之祥鄉中及朝士皆有
[005-53a]
   詩也是日榻中書
黃金鑄為鴨焚蘭夕殿中窈窕轉斜月逶迤動微風綺
席列珠樹華燈連玉虹無眠待顧問不知清漏終邵菴
   奉寄白雲閒公講師鄉契尊宿虞集上
古寺白雲門鐘聲竹樹間唐詩留屋壁蜀道憶鄉關橘
柚霜前送袈裟雨裏還至今三十載刻石玉遮山至正
乙酉十月六日榻中書
 
[005-53b]
 
 
 
 
 
 
 
 趙氏鐵網珊瑚卷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