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法書考 > 法書攷 2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法書考巻二
            元 盛熈眀 撰
 字源
  圖書既出書道尚矣固知文字之始非特倉頡也
  後世作者皆乘時而増損之然宇内萬國文字各
  異其源未能詳詰也嘗觀竺典云造書之主凡三
  人曰梵曰伽盧曰倉頡梵者光音天人也以梵天
[002-1b]
  之書傳於邙土其書右行伽盧創書於西域其書
  左行皆以音韻相生而成字諸蕃之書皆其變也
  其季倉頡居中夏象諸物形而為文形聲相益以
  成字其書下行未知其說果何所據也因而考之
  蓋西方以音為母華夏以文為基諸國之風土語
  音既殊而文字遂亦各異泝流窮源其法似不出
  乎此三者也嗚呼制書以載言因言以達意意苟
  相符則言可忘言假以傳而書非定法古之至人
[002-2a]
  由其習俗之殊隨宜而制作雖東西各源而傳理
  實一古今遷變而華質靡常夫豈人力所能及哉
  今以華梵創書之㫖列之於篇
   梵音
梵者不囉麻也合而言之為梵此云光音天也其字之
母凡五十曰悉曇章此云能成諸義也其中十六字為
轉聲之範三十四字為五音之祖或一或二或三至於
聮載互合而有輕重清濁非清非濁等聲其詳見於天
[002-2b]
竺字源今存其母如左
  十六聲者
 
 
  右依天竺聲明字源及諸教中有十六轉聲今所
  傳者去其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之四字惟有十
  二轉聲者蓋以此四聲已在第三第四二聲中所
  統也
[002-3a]
 
 
 
 
 
 
 
 
[002-3b]
斯乃音韻之祖因之配合而生生無窮焉其土有五天
竺文字稍異獨以中天竺為正削竹為筆以貝多樹葉
為紙其書廣有六十四種名載釋書兹不復詳
  謹按諸蕃文字雖變遷各異然其音韻莫不祖述
  梵音故今曰梵音而不曰梵書者以其音律交合
  而成字載音以導意非若華文有六義也鄭樵嘗
  言梵字有象形乃其臆説耳字母者猶倉頡之古
  文也其音韻㑹合而成字猶古文滋孕而成篆也
[002-4a]
  其轉變而為諸蕃之書者亦由行草分𨽻之變也
   華文
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
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逺取諸物於是始作八
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以統事務繁飾既萌
易以書契百工以乂萬民以察蓋取諸夬自倉頡創始
以迄五帝三皇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
代靡有同焉其書總有六義缺/ 一曰指事視而可識
[002-4b]
察而可見上下是也在上為上/在下為下二曰象形畫成其物隨
體詰詘日月是也日滿月虧/效其形也三曰諧聲以事為名取譬
相成江湖是也以類為形/配以聲也四曰㑹意比類合誼以見指
撝武信是也止戈為武/人言為信五曰轉注連類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以老受/考也六曰假借本無其字依聲記事令長
是也數言同字其聲/雖異文意一也至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
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
文其後諸侯力政不統於王分為六國制度各異秦始
[002-5a]
皇初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
斯乃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歴篇太史令胡母
敬作傳學篇頗省改古法為小篆焉至於焚書坑儒典
謨滌盡工獄事煩變𨽻趣約而古文由此絶矣是時有
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即鳥書/以書幡
信/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隨殳體八/而書之也八曰𨽻
書衛恒曰王莽時甄豐定古文復有六種一曰古文孔
氏壁中書也二曰竒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秦
[002-5b]
篆是也四曰佐書即𨽻書也五曰繆書所以摹印也六
曰鳥書所以書幡信也
  張懐瓘十體書斷各附諸/家之論
古文者黄帝史倉頡所造也頡四目通神明仰觀奎星
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衆美合而為字是
曰古文夫文字總而為言包意以名事也分而為義則
文者祖父字者子孫得之自然備其文理象形之屬則
謂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聲㑹意之屬則謂之字
[002-6a]
字者言孳乳浸多也題之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舒也
著也記也著明萬事記徃知來名言諸無宰制羣有也
三代以來咸用之秦用小篆焚燒先典古文絶矣漢文
時秦博士伏勝獻古文尚書時又有魏文侯樂人竇公
年二百八十歲獻古文樂書一篇武帝時魯共王壊孔
子宅壁間得孝經尚書等書宣帝時河南女子壊老子
屋得古文二篇晉咸寧五年汲郡人盗發魏安釐王塜
得丹書千餘萬言其書隨世已變數體周幽王時又有
[002-6b]
古文者今汲冡書中多有是也滕公塜内得石銘人無
識者惟叔孫通云凡蝌蚪書也科者上古之别名也
 吾衍學古編云科斗為字之祖象蝦蟇子形或巧畫
 形狀失本意矣上古無筆墨以竹挺㸃漆書竹木上
 竹剛漆膩畫不能行故首重尾輕似其形耳
大篆者周史籀所作也或云柱下史始變古文或同或
異謂之篆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漢藝文志史
籀十五篇並此也以史官制之用以教授謂之史書凡
[002-7a]
九千字秦趙高以教胡亥又漢元年王遒嚴延年並工
史書是也秦焚書惟易與史篇得全呂氏春秋云倉頡
造大篆非也
 學古編云欵識文者諸侯本國之文也古者諸侯書
 體各異秦始一其法世或以欵識襍篆書一篇之上
 齊楚不分人莫知其謬
 學篆博覽古器真欵識中古字神氣散樸可以助人
 亦知象形指事㑹意筆未變之妙也凡作篆之氣象
[002-7b]
 良以未嘗博古故也善見模文終不及古
籀文者史籀所作也與古文小異後人以名稱書謂之
籀文七畧曰即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與孔壁古文異
體即竒字也其跡則石鼓文存焉
 學古編云李斯既作小篆遂以籀文為大篆篆法匾
 者最佳謂之䖝音/果匾徐鉉謂非老手莫能到石鼔是
 也
小篆者秦相李斯所作也増損大篆籀文謂之小篆亦
[002-8a]
曰秦篆始皇二十年始并六國斯時為廷尉乃奏罷不
合秦文者於是天下行之畫如鐡石字若飛動作楷𨽻
之祖為不易之法其銘題鐘鼎及作符節至今用焉斯
雖草創遂造其極矣
 學古編云漢篆多變古法此許氏作説文以救失也
 必先通此則冩無謬又當考通釋然字有古今不同
 説文頗廣當先熟古編大槩得矣初學篆時當虚手心伸中指并二指於几上虚畫如此
[002-8b]
流便方可筆必須单鈎却伸中指在下夾襯方
圓平直無不可意矣世多不得師傳故字多欹斜勢不
活動若篆大字當虚腕懸筆腕着紙即不活以紙筒㯶
櫚為筆者非士大夫所為也
小篆一也而各有筆法李斯方圖廓落陽氷圓活姿媚
徐鉉如𨽻無垂脚字下如釵股稍大鍇如其兄但字下
為玉筯㣲小耳崔子玉多用𨽻法似乎不精然甚有漢
意陽氷多非古法蓋效子玉也小篆世喜長然不可過
[002-9a]
但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脚豈不
美茂或有不可者當以正脚為主餘畧收短如幡脚可
也字有一無垂脚者如生甘之等字却以上枝為出如
草木之為物正生則上出枝倒懸則下出枝凡寫匾額
畫宜肥體宜方碑蓋同此但以小篆為正不用襍體凡
口中字不可填滿但如井斗中着一字任其空可放垂
筆方不覺大圈比諸字亦須畧收口不可圓亦不可方
只以炭範子為度自好如日月等字須更放小也凡
[002-9b]
篆中包一二畫如日月之類若初一字内畫不與兩傍
相連後皆如之首尾一法若或接或否各不同者非法
也又用員圈及員㸃小篆無此法古文有之口字不可
作三角形凡鐘鼎古文錯襍為用無跡為當但以小篆
法寫之自然一法此雖易求却難襍記不熟其法未免
如百衲衣為識者笑此為逸法正用廢此可也體率有多變有起有應如此而起者當如此應各有義
理王右軍羲之字當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多至數十
[002-10a]
字無有同者然而未嘗不同也可謂所欲不踰矩矣
凡學草書先當取法張芝星象索靖等章草而結體平
正下筆有源然後倣右軍申之以變化鼔之以竒崛若
從學諸家則字有工拙云云/見前况今世哉然而襟韻不高
記憶雖多莫洗塵俗若使風神蕭散便當過人自唐以
前多是獨草不過兩字後世相連属數十字而不斷號
曰遊絲此雖出於古人不足為法更成大病古人作書
云云/見前特是引帶常考其字是㸃畫處皆重非㸃畫處偶
[002-10b]
相引帶其筆皆輕雖復變化多端未嘗亂其法度張顛
懐素最號野逸而不失此法近代山谷自謂得長沙三
昧自是又一變矣流至於今不可復觀
 唐太宗云行行若縈春蚓字字若綰秋蛇惡無骨也
 大抵用筆有緩有急云云/見前忽徃復收緩以倣古急以
 出竒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横斜曲直
 鉤環盤紆皆以勢為主然不欲相帶則近於俗横畫
 不欲太長云/云則間有之意盡則用懸針意盡雖再生
[002-11a]
 意筆不若垂露耳
草書忌横直分明横直多則如積薪束葦無蕭散之氣
時時一出為妙蔡希宗云始下筆須藏鋒轉腕止/箭不
欲遲
 以上云云並見前書學纂要
 
 
 
[002-11b]
 
 
 
 
 
 
 
 法書考卷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