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寶眞齋法書贊 > 寶真齋法書贊 卷十一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寳真齋法書贊卷十一
             宋 岳珂 撰
 宋名人真蹟
  王文公赴官修學二帖苐三帖行書七行第/二帖行書十一行
安石啟承誨累幅豈勝感慰初謂優游園宅足慰新懷
乃知營從赴官不乆煩暑尚在冀倍自調嗇令兄想侍
奉佳幅安石啟推官足下
[011-1b]
吾在此粗如常得弟書喜安佳歳莫豈勝憂想不知行
李何時至此日以企佇切好將息累得十姪書切有便
更寄書來也十四十六念一等孫安佳思億思憶十五
切修學有便寄書來也六第日夕往來七八姪十一姪
常相見諸不一一思憶思憶押送七弟
 右熙寜宰相維師荆國王文公安石字介甫赴官修
 學二帖真蹟一卷士所患無學問無氣節無望實無
 力量以達其志以得乎君以澤乎天下以被乎後世
[011-2a]
 公盖兼而有之而又遇有為之主伸可為之願顧其
 效獨反是予每竊慨歎嘉定乙卯之十月言登鍾山
 其麓有隱君子焉卒然問公之為人答曰如其字札
 退而訪遺墨又一年而得之僅致數帖熟復有感因
 重歎曰是隱者其知言歟
 贊曰態騰踔而多疎意軒昂而多趣倐焉如薾電之
 駒沛然如縱壑之魚使之為山澤之癭抱自道以自
 娛聞清風而興起望膏澤之沾濡膚寸所形粃糠金
[011-2b]
 朱豈不毅然大丈夫然而律之以芝繇之法度攷之
 以羲獻之範模嫓行楷而已變質𨽻草而多拘顧欲
 以之擅八體教六書合天下同軌之車而不容有一
 轍之殊兹其所以僨于康莊之衢吁
  吕參政示諭帖行書/三行
示諭云云良紉厚意孤生乃今知所芘賴矣逺書不復
覼縷也惠卿上
 右熙寜參政觀文殿學士吕惠卿字吉甫示諭帖真
[011-3a]
 蹟一卷嘉泰甲子四月得之霅上
 贊曰發知己之私書謂其自隱于齊年彼云云者使
 或人亦指以詭祕之跡夫熟曰不然事君有義本無
 黨偏當熙寜側席以求質惜公之所芘頼求諸人而
 不求諸天也
  韓獻肅詞垣陛對二帖並楷書第一帖八/行第二帖七行
綘再拜久别瞻渴向在京師以待罪不敢通問比來穎
尾亦以省咎之餘京師交親亦不敢致書雖聞進陟詞
[011-3b]
垣但深慰抃春韓尊候萬福末由展晤㐲望為國自重
不宣絳啓上提舉修注舍人閣下九日辰刻
絳啓前辱臨貺未陛對尚稽謁悟重有餉饋但增悚刻
餘留面悉不宣絳啓上知軍内園仁弟
 右熙寜宰相司空康國韓獻肅公絳字子華詞垣陛
 對二帖真蹟一卷有藏書家四印先君舊藏云得之
 南澗韓元吉家維桐隂之韓氏族鼎盛與相之畫錦
 對公又以材輔神祖光于芝蘭蓋天相耆徳之門而
[011-4a]
 以世業名稱亢其宗者
 贊曰東坡先生嘗贊王仲儀歴叙家世起晉城魏而
 以其佩玉劒履而當與窶人子齒尚攷此言則是狐
 貉足以起縕袍之羡輕肥足以致簞瓢之恥子意未
 必爾也觀獻肅書清婉遒美雍容自喜同而不倚流
 而不靡以筆勢而格風議即字法而沂源委蓋當其
 家廷詩禮之間已具此廊廟大臣之體然則即真觀
 似以彼視此其有㫖哉其有㫖哉維桐之隂中條旎
[011-4b]
 旎寳是幅紙與鸞鵠峙
  韓獻肅古法書詩帖楷書/五行
高賢忠義古今同手筆遺篇法甚工寳軸得家當不朽
追懷予思凛生風 潁川韓絳題
 右韓獻肅古法書詩帖真蹟一卷韓氏文獻之盛甲
 于本朝寳軸之藏象籖錦繰意其矜富耾奇落落珠
 璧俱不在乙品惜乎徒見其詩而不知其所傳家者
 為何等書也予生平有好古癖嘉定乙丑五月在蕭
[011-5a]
 寺偶得此帖撫而歎曰酸鹹土炭固有嗜好愈于予
 者耶是不可不贊
 贊曰韓氏之寳軸文獻相續蔚其君屋曷知夫高賢
 之何以見取忠義之孰為並録遺篇之若禇若柳手
 筆之或顧或陸想其錦繡在篚璵璠韞櫝名蹟爭麗
 榮光相屬既追懷古今之不朽見嗜好酸鹹之可卜
 是故詩者題品之攸寓贊者歌詠之不足即此帖之
 藏于寳真殆所謂同工而異曲者矣
[011-5b]
  吳參政炎溽帖律書/五行
奎啟炎溽未遑祇謁悚仄悚仄人至辱手韓兼惠鹽鼓
海物已收感激感激拜聞不宣奎拜啟君玉修注學士
 右熙寜參政資政殿大學士呉文肅公奎士長文炎
 溽帖真蹟一卷公以政君經國之學絶世知人之識
 歴輔三聖翊參萬微風績照宣具記史牒遺墨所在
 宜乎流傳百年共識傳寳君玉者氏王名琪仕至密
 學歴東南名鎮有聞于時其視公蓋君子朋也紹熙
[011-6a]
 庚戌先君在從班見此帖于羅春伯點家云其家尚
 有子孫居于江右故得之因輟以遺
 贊曰公以四闕/近事三朝絶識岩嶢心畫以昭帖出于
 近世撫臣之家又得以記先友于嘗僚也
  沈壑達書簡帖七帖並行書第一帖十一行尾批/四行第二帖十三行尾批四行第
  三帖十四行第四帖十一行第五帖五/行尾批二行第六帖三行第七帖六行
十郎得示問承酷暑佳勝閣中安裕甚為慰也二弟皆
在成均治家事想亦不易親舊上下不能無勞來恩意
[011-6b]
也何時調官一亦不久思毎煩埀䘏今幸得代而薦者
足以為令雖出于尊府亦頼推轂也甚喜甚喜老夫山
間粗如常待盡其餘日爾不足道也人還匆匆不一不
一遼書寄齋郎五月二十八日
文叔必不輟有書秀叔聞已解臨渙今在何許第二䖏
有訊託申意未及别書也今歳大扺多發瘡疹永仲兒
女皆病兹亦見安矣
遼啟比奉書相各徹侍史前辱賜教及二山詩若見顔
[011-7a]
色所道昔遊甚詳已如坐吾庵中矣誦玩無斁尢深感
愜也即日動止何似十四縣君安勝新婦煩舅姑愛恤
不見其尤甚幸甚幸遼于此如故來春得張郎成婚了
便無復累胷中者人生正為業來夙息能修證必不及
此正當一念不動如枯木如死灰當來初有分爾咄咄
無益也歳方終氣候凝凛千萬為國加愛加愛不宣遼
上穎叔閣下十月二十八日
示諭倉使者已許諾至感獻父更冀終之得一職則尤
[011-7b]
佳復爾忘想忘想近得巴陵一格知書子公已善過彼
乆矣今想已至舂陵也
遼啟京師區區人事日繁不奉書遂五十日感節懷思
但有悁結即日不審履此夏暑動止何似太夫人萬福
門中眷愛安勝遼即此粗遣愛間多病官局亦無事乗
興即往不然杜門數日亦無吏責卜居城西地名桃源
小有園林亭榭之樂足以養妻子度歳時進無所營退
有所得而庭闈不逺其餘尚復何求哉但未聞召命日
[011-8a]
以遲俟爾未卜相見千萬善愛善愛不宣遼再拜頴叔
閣下五月五日
小兒為吏無狀所以庇于大廈者不止逃謗也又蒙其
上官薦寵之衰門弱植豈其所宜當此穎叔之惠為不
淺矣感刻感刻十四縣君安勝齋郎以下諸眷計無恙
安行南出遂成姻事否駢蕃託于慶門尤為所幸素道
有兒女在其外氏甚無聊此雖攻苦食淡為不足度亦
可養其一二今有書託安行與𢃄來更煩穎叔為一言
[011-8b]
女子荷慈顧舉家銜感銜感遼上
大鏡方鏡二匣籹合先送去照臺并枕近晚可得般必
未行有定日希示及遼送十甥
拜依元約兩數昨日當面上
十郎十一郎安勝諸眷無恙修婦安否前謝十一哥書
不知何時西上也企渴企渴遼
十四縣君安勝不别書也知盡室遂至都下胃暑渉秋
佳否十郎調何處官十一千郎必各已試歸聞在南廟
[011-9a]
必遂高輟行聽喜報也廿娘安否此中粗遣山間殊無
京塵但朝夕不忘思想耳向冷千萬多愛未及專作千
郎書老懶不訝不訝
 右熙寜審官西院主簿沈公遼字叡達書簡帖七幅
 真蹟一卷公以善書稱王文公㑹文肅公師其筆法
 王得其清會傳其楷再世三秀厥惟聞家不幸以罪
 廢其事見于王明清揮塵銀卜居池陽名與齊山俱
 高遺帖固可寳也淳熙壬寅予兄大用守池得之以
[011-9b]
 遺先君有藏書家印十有二
 贊曰夢溪筆談載公之論書曰書之神韻雖得于心
 書之法度必資于學分制有法均停相若三四合體
 上下齊腳多寡不牽乃異世作今視其帖信乎其嗜
 之專而見之卓也雖然藝在當家習亦有源存中瞻
 前文通比肩顧翰墨文章之不殊而俱未若公之知
 言知言伊何以神合天古人之良意在筆前
  沈叡逹昭君詩帖銀硃界行紙冩楷書/二十四行尾記三行
[011-10a]
圓明師為余鼓琴作昭君操因感其意辭以贈之
王昭君漢宫女生如桃李華皖皖託朝露不向春風荣
摧折在泥土耻將黄金市顔色空得君王一廻顧黄門
扶我上車去遙望漢宫隔烟霧十年簾下學畫眉不知
還為蛾眉誤中間悲怨或易忘如今覊愁那可諭夢中
時復作歌舞滿目異類誰與語胡風日夜驚吹沙不知
春來復秋去一生此恨終難言獨自援琴傳作譜傳作
譜一曲未終淚如雨我來都城下黄塵厭覊旅道人為
[011-10b]
我試一彈使我超然為懐古
熙寜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在普淨僧舍冩錢塘沈遼叡

譙國曹誦貫通嘗觀叡達書元豐辛酉上巳日題楷書/二行
 右沈叡達昭君詩帖真蹟一卷昭君之詩出于文人
 才士之手葢不可勝數而公獨託琴以弔古即古以
 寓情是有足稱者曹誦本濟陽王佾諸孫戚里家子
 紹聖間仕至摳宻副都承㫖與公歳月僅相後先而
[011-11a]
 已知敬慕如此則公之書名葢已乆矣帖與寳晉四
 詩同得之京口
 贊曰玉微十三維以寓聲支郎何心寫脂粉情漢塚
 春青塞霜曉白千年之悲表此遺墨
  唐林夫經由還家二帖並行書第一帖十/行第二帖七行
坰拜啟坰比者經由屢承埀訪意愛之厚戴荷何言敝
舟當侯别親賔相餞送至連日解繂此心瞻望清風不
勝戀戀春氣漸和惟千萬保重以副頌慕謹奉狀少代
[011-11b]
面違不宣坰拜啟僧監吉祥上人座前謹空二十五日
坰啟昨夕還家遂四鼓矣其荷延寵之厚固可知也經
夕尊體想佳已而聞辰刻東亭傋早饌上邀車馭望枉
臨幸甚坰再拜彦逺尊兄事早刻
 右熙寜同知諫院唐公坰字林夫經由還家二帖真
 蹟一卷公初以新法進賜第奉常階清顯矣既乃以
 人心之未合者廷斥大臣至叩殿陛甘貶黜而不之
 顧元祐間僅厯鄂湖臬三郡而不迄用豈以其悔之
[011-12a]
 晚耶公葢知制誥彦猷之子父子有能書名東坡有
 詩曰二妙凋零筆法空忽驚雲海戲羣鴻清詩不敢
 私囊篋人道黄門有父風葢以公比晉衛桓也嘻斯
 亦足珍矣前帖得之僧元明次帖得之吳越錢氏皆
 在京口時
 贊曰國朝之士夫子書鮮留意而况乎父子之懿如
 公亦可謂善繼者矣東坡謹許可比之晉二衛質之
 斯帖其有風致雖子亦將謂之無愧也
[011-12b]
  張子野詩藁帖行書藁木第一帖/六行第二帖七行
韻和上先頓首前題一行/紙捐不存
池上飛橋亭外山野禽偷静上鈎欄晚花露重香偏細
春女衣輕體尚寒曲水略殊今日事南湖曽奉昔人歡
郡圖可許増新致幾處模傳畫様㸔此地舊南湖是越/王弟嘗分主茲土
南湖即有弟賞尚有當時亭觀材存焉/案此注湖字舊字賞亭字下俱有閧文
前題紙損惟/存一射字
射藝功多暮未疲欲將庭火繼西暉弦聲應手破竹響
[011-13a]
旗影翻風戲鳥飛竟日中支矜互勝傍人如堵見終稀
不知雙燭沙河上誰得牛心一割歸師望有雙燭沙河/引騎歸之句昔王
凱音牛名八百里駮與王濟對射賭/之一發中的遂探牛心一割而去
張子野在熙寕間致政來徃杭霅兩郡是時東坡先生
楊元素李公擇為守倅陳令舉栁子玉皆在葢一時文
章鉅公也子野年八十餘視諸公為文人行東坡次韻
春畫一篇推抑之意至矣此卷有池上飛橋亭外山野
禽偷静上鈎欄又射弓詩云弦聲應手裂竹響旗影翻
[011-13b]
風戲鳥飛絶類張文昌也毎展卷想見其多才潦倒良
可秘護耳庚戌十二月吉雪溪老人門演子長行書十/一行
東坡祭張郎中文云微詞宛轉葢世之裔謂其精于詩
詞也此書風流藴藉又詩詞之餘波云建炎四年十二
月初七日㑹㮷關注書行書/四行
 右熙寜郎官張公光字子野手書詩二篇真蹟一卷
 公詞名滿天下三影之作膾炙迨今方熙寜時垂車
 自怡往來浙右霅上六客公葢預其一壽俊耆耋風
[011-14a]
 流藴藉葢尉然承平典型也帖以粉牋字跡已半磨
 落二關子長子東跂語具焉紹定戊子三月得之高
 平范氏
 贊曰觀水以心本于知者之樂取射以藝譬諸巧者
 之中時雖後先之不同意或迭取而互用句葩體莊
 字謹心縱是曰仁祖太平之詞人遺帖之存固宣後
 世之知所重也
  王文恭易漕帖楷書六行/尾批二行
[011-14b]
十五姨縣君玉履萬福聞所苦猶未平嘗記揚州法雲
寺有一居院有素傳膏藥傳瘡腫無不愈試一用之郡
君再三申懇不及别書謝惠𤓰姜今附酥一桶子珪上
閒郡無所施當且易要路一漕也
 右元豐宰相維師岐國王文恭公珪字禹玉易漕帖
 真蹟一卷舊藏京師士人司馬若谷家有蔵書家二
 即慶元己未嵗六月偕諸帖見㫒自官制之行公為
 首相終始事神宗實膺睿簡文鳴三朝位冠百辟書
[011-15a]
 固不可無傳也
 贊曰以文致身以恭奉上錙銖筆態矩心匠論其
 鈎格則得紆餘曲致之體攷其縱逸則妙雍容不迫
 之狀儼佩玉之度肇官儀之創百辟班見大廷宏敞
 方觚穎之發揮葢已具此氣象曰誰之書元豐首相
  吴正憲嵗端帖楷書/八行
充啟嵗端之履福茨來集未遑修染先枉書縢感懌之
深何可勝道未諧欵晤更冀為時自壽以迓裒擢不宣
[011-15b]
充頓首知府司勲左右
 右元豐宰相觀文殿大學士太一宫使侍中呉正憲
 公充字冲卿嵗端帖真蹟一卷神宗勵精政事公以
 元臣握輔㩞雖屢造排濟而君臣之際獨無間然始
 必有得乎帝心者慶元己未嵗六月中都士人司馬
 若谷以數帖授于是書在焉亦有藏書家印二
 贊曰濃如夏木森葱蒨淡若秋波横組練端方亭亭
 復妡婉有肉不俗骨不軟情真字楷意蕭散如在竹
[011-16a]
 宫樂閒燕九光玉藉觀文殿字曰沖卿謚正憲
  司馬文正集序帖楷書/九行
集序前日已白景仁更請一簡咨之光非敢憚煩但以
荒惡冠于相公文筆之前太為不知量故也惶悚惶悚
曏承示論以相公作御史時曽乞台還孔范其草在否
得所資也光再拜太傳十九日
 右元祐相國維師温國司馬文正公光字君實集序
 帖真蹟一卷公以道自任以致君以拯民積之于身
[011-16b]
 達之天下如洪河大川由源迄流初匪二木故其在
 伊洛則宻雪屯膏而四海望其澤在廟朝則九鼎作
 鎮而神姦不能窺至矣哉合内外貫天人感通混融
 一誠而已予彚羣帖乆未得公書日夕以為恨紹定
 戌子三月容有持以示予者亟取羣玉帖較之筆勢
 毫髪無小差再拜驚喜遂贖以傋祕笈詳考帖語恐
 是答宋莒公家子孫之求集序者孔范以言事去位
 在明道末莒公時為諫官目為御史或記憶之訛
[011-17a]
 贊曰道本于身真蹟乃全貫以一誠雖人實天元祐
 之初帝賚良弼匪康其躬為民而出龍起于洛雲興
 于嵩有澤其膏四海之豐方其未驤一念下土九闗
 雖扃編此守虎及其既用草偃惟風羣賢鱗差滃然
 而從天以誠開民以誠格混融流通何索何獲有崇
 南山太平之基巖巖具瞻維公宜之平生不欺涵泳
 浹洽心畫之作為天下法取人以直持已以謙豈徒
 幅箋二徳之兼榮光屬天公書在櫝有徳有言温其
[011-17b]
 如玉
 
 
 
 
 
 
 寶真齋法書贊卷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