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墨池編 > 墨池編 卷一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墨池編卷一      宋 朱長文 撰
  字學門
   漢許慎説文序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
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逺取諸物於是始
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
業其繁飾偽萌生黄帝之史蒼頡見鳥獸蹏迒之迹知
[001-1b]
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葢
取諸夬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君
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則忌也蒼頡之初作書蓋依類
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
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
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
禮八嵗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
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書
[001-2a]
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
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㑹意㑹意者比類合誼以
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
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
長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
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
説其後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已而皆去其
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畮車途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
[001-2b]
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
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蒼頡篇中車府令
趙高作爰歴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
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
典大發隸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
而古文由此絶矣徐鍇曰王僧䖍云秦獄吏程邈善大/篆得罪繋雲陽獄増減大篆去其繁
複始皇善之出為御史名其書曰隸書班固云謂/施之於徒隸也即今之隸書而無㸃畫附仰之勢自爾
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
[001-3a]
徐鍇曰按漢書注蟲書即鳥書以書/幡信首象鳥形即下云鳥蟲是也五曰摹印蕭子良/以刻符
摹印合為一體徐鍇以為符者竹而中剖之字形半分/理應别為一體摹印屈曲縝密則秦璽文也子良誤合
之/六曰署書蕭子良云署書漢高六年蕭何所定以題/蒼龍白虎二闕羊欣云何覃思累月然後
題/之七曰殳書徐鍇曰書於殳也殳體/八觚隨其勢而書之八曰隸書漢興有
艸書徐鍇曰按書傳多云張竝作艸又曰齊相杜探作/據説文則張竝之前已有矣蕭子良云藁書者董
仲舒欲言災異藁艸未上即為藁書藁書者草之初也/史記上官奪屈原藁艸今云漢興有艸知所言藁艸是
創艸非/艸書也尉律徐鍇曰尉律/漢律篇名也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
九千字乃得為吏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并課最者
[001-3b]
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今雖有尉律不課小
學不修莫達其説乆矣孝宣時召通蒼頡讀者張敞從
受之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
之孝平時徴禮等百餘人令説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
小學元士黄門侍郎揚雄采以作訓纂篇凡蒼頡已下
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羣書所載畧存之矣及亡
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制作
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
[001-4a]
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
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徐鍇曰李斯雖改史篇為/秦篆而程邈復同作也四曰佐
書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
書幡信也壁中書者魯恭王壊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
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倉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
往往於山川得鼎彛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
叵復見逺流其詳可得畧説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為
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虚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
[001-4b]
行以燿於世諸生競説字解經諠稱秦之隸書為蒼頡
時書云父子相傳何得改易乃猥曰馬頭人為長人持
十為斗䖝者屈中也廷尉説律至以字㫁法苛人受錢
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衆皆不合孔氏古文謬於史
籀俗儒鄙夫翫其所習蔽所希聞不見通學未嘗覩字
例之條怪舊執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為至妙究洞聖人
之㣲恉又見蒼頡篇中幼子承詔因號古帝之所作也
其辭有神仙之術焉其迷誤不諭豈不悖哉書曰予欲
[001-5a]
觀古人之象言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孔子曰吾猶及
史之闕文也今亡矣夫葢非其不知而不問人用已私
是非無正巧説衺辭使天下學者疑蓋文字者經藝之
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
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賾而不可亂也今叙篆文合以古
籀博采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證稽譔其説將以理羣
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恉徐鍇曰恉即意㫖字/㫖者美也多通用分别部
居不相雜用徐鍇曰分部相/從自許始也萬物咸覩靡不兼載厥誼
[001-5b]
不昭爰明以諭其偁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
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宋徐鉉校定說文表
銀青光禄大夫守右散騎常侍上柱國東海縣開國子
食邑五百戸臣徐鉉奉直郎守袐書省著作即直史館
臣句中正翰林書學臣葛湍臣王惟恭等奉詔校定許
慎説文十四篇并序目一篇凡萬六百餘字聖人之㫖
蓋云備矣稽夫八卦既畫萬象既分則文字為之大輅
[001-6a]
載籍為之六轡先王教化所以行於百代及物之功與
造化均不可忽也雖復五帝之後改易殊體六國之世
文字異形然猶存篆籀之迹不失形類之本及暴秦苛
政散隸聿興便於末俗人競師法古文既絶譌偽日滋
至漢宣帝時始命諸儒修蒼頡之法亦不能復故光武
時馬援上疏論文字之譌謬其言詳矣及和帝時申命
賈逵修理舊文於是許慎采史籀李斯揚雄之書博訪
通人考之於逵作説文解字至安帝十五年始奏上之
[001-6b]
而隸書行之已乆習之益工加以行草八分紛然間出
反以篆籀為奇怪之迹不復經心至於六籍舊文相承
傳冩多求便俗漸失本原爾雅所載草木魚鳥之名肆
意増益不可觀矣諸儒傳釋亦非精究小學之徒莫能
矯正唐大厯中李陽冰篆迹殊絶獨冠古今自云斯翁
之後直至小生此言為不妄矣於是刋定説文修正筆
法學者師慕篆籀中興然頗排斥許氏自為臆説夫以
師心之見破先儒之祖述豈聖人之意乎今之為字學
[001-7a]
者亦多從陽冰之新義所謂貴耳賤目也自唐末喪亂
經籍道息皇宋膺運二聖繼明人文國典燦然光被興
崇學校登進羣才以為文字六藝之本固當率由古法
乃詔取許慎説文解字精加詳校垂憲百代臣等愚陋
敢竭所聞蓋篆書湮替為日已乆凡傳冩説文者皆非
其人故錯亂遺脱不可盡究今以集書正副本及羣臣
家藏者備加詳考有許慎注義序例中所載而諸部不
見者審知漏落悉從補録復有經典相承𫝊冩及時俗
[001-7b]
要用而説文不載者承詔皆附益之以廣篆籀之路亦
皆形聲相從不違六書之義者其間説文具有正體而
時俗譌變者則具於註中其有義理乖舛違戾六書者
並序列於後俾夫學者無或致疑大抵此書務援古以
証今不徇今而違古若乃髙文大冊則宜以篆籀著之
金石至於常行簡牘則草隸足矣又許慎註解詞簡義
奥不可周知陽冰之後諸儒箋述有可取者亦從附益
猶有未盡則臣等粗為訓釋以成一家之書説文之時
[001-8a]
未有反切後人附益互有異同孫愐唐韻行之已乆今
並以孫愐音切為定庶夫學者有所適從食時而成既
異淮南之敏縣金於市曽非吕氏之精塵瀆聖明若臨
冰谷謹上
 朱長文曰徐常侍處亂離之間研精字學適從盛旦
 遂成其志可謂美矣至其謂李陽冰以師心之見而
 破先儒之祖述何其拘邪故其書多守許氏舊説罕
 所更定者以此也
[001-8b]
   晉江式論書表
臣聞庖犧氏作而八卦列其畫軒轅氏興而靈龜彰其
彩古史蒼頡覽二象之爻觀鳥獸之跡别創文字以代
結繩用書契以紀事宣之王庭則百工以叙載之方冊
則萬品以明迄於三代厥體頗異雖依類取制未能悉
殊蒼氏矣故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以六書蓋
是蒼頡之遺法也及宣王太史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
古文或同或異時人即謂之籀書孔子修六經左丘明
[001-9a]
述春秋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言其後士國殊軌文字
乖别暨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罷不合秦文者斯作
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厯篇太史胡母敬作博學
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於是秦燒
經書滌除舊典官獄繁多以趨約易始用隸書古文由
此息矣隸書者始皇時獄吏下邽人程邈附於小篆所
作也世人以邈徒隸即謂之隸書故秦有八體漢興有
尉律學復教以籀書又習八體試之課最以為尚書史
[001-9b]
字不正輒舉劾焉又有草書莫知誰始考其形畫雖無
厥誼亦是一時之變通也後漢郎中扶風曹喜號曰工
篆小異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後學皆其法也又詔侍中
賈逵修理舊文殊異藝術王教一端茍有可以加於國
者靡不悉集逵即汝南許慎古學之師也後慎嗟時人
之好奇嘆俗儒之穿鑿惋文毁於凡譽痛字敗於庸説
詭更任情變亂於世故撰説文解字十五篇首一終亥
各有部居包括六藝集羣書之詁評釋百代諸子之訓
[001-10a]
天地山川草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珍異王制禮儀世
間人事莫不畢載可謂類聚羣分雜而不越文質彬彬
最可得而論也左中郎將陳留蔡邕採李斯曹喜之法
為古今雜形詔於太學立石碑刋載五經題目書楷法
多是邕書也後開鴻都書畫奇能莫不雲集于時諸方
獻篆無出邕者魏初博士清河張緝著埤倉廣雅古今
字詁究諸埤廣掇拾遺漏増長事類抑亦於文為益者
然其字詁方之許篇古今體用或得或失矣陳留邯鄲
[001-10b]
淳亦與緝同時博聞古藝特善倉雅許氏字指八體六
書精究義理有名於緝以書教諸皇子又建三字石經
於漢碑之西其文蔚炳三體復宣校之説文篆隸大同
而古字少異又有京兆韋誕河東衛顗二家並號能篆
當時臺觀榜題寳器之銘悉是誕書咸得傳之子孫世
稱其美晉世義陽王典詞令任城吕忱表上字林五卷
尋其况趣附託許慎説文而案偶章句隠别古籀奇惑
之字文得正隸不差篆意也忱弟静别倣故左校令李
[001-11a]
澄聲類之法作韻集五卷使宫商角徴羽各為一篇而
文字與兄更是魯衛音讀楚夏時有不同皇魏承百王
之季紹五運之緒世易風移文字改變篆象謬錯隸體
失真俗學鄙習復加虚造巧談辨士以意而説炫惑於
時難以釐改乃曰追來為歸巧言為辨小兔為䨲神蟲
為蠶如斯甚衆皆不合孔氏古書史籀大篆許氏説文
石經三字也夫文字者六藝之宗王教之始前人所以
垂後今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孔子曰必也正
[001-11b]
名又曰述而不作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皆言遵循舊
文而不敢穿鑿也臣六世祖瓊家世陳留徃晉之初與
從父應元俱受學於衛覬古之篆法倉雅之言説文之
誼當時並収曽祖善譽至太子洗馬出為馮翊郡值洛
陽之亂避地河西數世傳習斯業所以不墜也世祖太
延中皇風西被牧犍内附臣亡祖文威杖策歸國奉獻
五世傳掌之書古文篆八體之法時蒙裒録叙列於儒
林官班文省家號世業暨臣闇短識淺學庸膚薄漸漬
[001-12a]
家風有忝無顯但逢時來思出願外得承澤雲津厠霑
濡潤驅馳文閣參預史官題篆宫禁猥同上哲既竭愚
短欲罷不能是以敢籍六世之資奉遵祖考之訓竊慕
古人之軌企踐儒門之轍輒采撰集古來文字以許慎
説文為主爰採孔氏尚書五經音注籀篇爾雅三倉凡
將方言通俗文字埤倉廣雅古今字詁三字石經字林
韻集諸賦文字有六書之誼者以類編聨文無重複統
為一部其古籀奇字俗隸諸體咸使班於篆下各有區
[001-12b]
别詁訓假借之義宜各隨文而解音讀楚夏之聲並逐
字而注其所不知者則闕如也脫蒙遂許冀省百氏之
觀而同文字之域典書祕書所頒之書乞垂敕給并學
士五人嘗習文字助臣披覽書生五人專令抄冩赴中
書黄門國子祭酒一月一監許議疑隠庻無紕謬所撰
名目伏聽明㫖詔曰可如所請并就太常兼教八分書
史也其有所須依請給之名目待書成重問式於是撰
書集字號曰古今文字凡四十篇大體依許氏説文為
[001-13a]
本上篆下隸
  古今文字志録目
   上卷古書三十六種
    龍書  古文篆 象形篆 繆書
    鸞鳯書 蝌斗書 龜書  十二時書
    倒薤書 虎書  鳥書  魚書
    填書  大篆  募篆  殳書
    小篆  仙人篆 麒麟書 尚方大篆
[001-13b]
    蟲書  刻符書 署書  藁書
    隸書  金錯書 蟻脚書 偃波書
    垂露書 懸針書 草書  飛白
    虬書  行書  楷書  芝英書
  古今字學二十七家一百四/十七人書勢五家
   中卷秦漢共六十人
    李斯  程邈  胡毋敬 趙高
    張敞  嚴延年 史游  司馬相如
[001-14a]
    孔光  爰禮  揚雄  漢武帝
    劉白  陳遵  杜林  劉睦
    衛宏  劉黨  曹喜  杜度
    王次仲 班固  徐幹  賈魴
    賈逵  左姫  許慎  崔瑗
    唐綜  曹壽  崔寔  尹
    羅暉  趙襲  張超  皇甫規
    李廵  蔡邕  張芝  蘇班
[001-14b]
    劉徳昇 師宜官 姜珝  梁宣
    張邕  梁鵠  張絃  張彭祖
    毛𢎞  左伯  蘇林  邯鄲淳
    韋誕  張相  杜恕  諸葛融
    韋熊  韋𢎞  郭伯道 諸葛瞻
   下卷魏吳晉宋齊梁陳共八十七人
    魏武帝 鍾繇  鍾㑹  胡昭
    吳大帝 孫皓  皇象  張昭
[001-15a]
    晉元帝 司馬攸 張緝  來敏
    何曽  傅𤣥  陳暢  楊肇
    岑泉  張𢎞  朱音  辛曠
    杜預  滿爽  楊經  衛覬
    吕忱  衛瓘  衛恒  衛宣
    郗愔  江偉  郗超  李韞
    向泰  裴邈  王導  阮咸
    索靖  裴興  羊固  辟閭訓
[001-15b]
    張炳  庾亮  庾翼  嵇康
    張越  羊悦  荀輿  王廙
    李矩  李式  王洽  劉伶
    王濛  衛夫人 李厥  王恬
    劉邵  王曠  王羲之 謝安
    阮籍  王修  王循  王凝之
    桓温  任靜  桓𤣥  王獻之
    宋文帝 羊欣  謝靈運 蕭思話
[001-16a]
    齊高帝 武帝  丘道護 王僧䖍
    梁武帝 簡文帝 元帝  邵陵王
    庾肩吾 陶𢎞景 蕭子雲
    陳文帝 沈君理 僧智永 僧智果
   唐顔真卿干禄字書序
史籀之興備存往制筆削所誤抑有前聞豈惟豕上加
三蓋亦馬中闕五逮斯以降舛謬實繁積習生常為弊
滋甚元孫季父故秘書監貞觀中刋正經籍因録字體
[001-16b]
數紙以示讎校楷書當代共傳號為顔氏字様懐鉛是
賴汗簡攸資時訛頓遷嵗乆還變後有羣書新定字様
是學士杜延業續修雖稍増加然無條貫或應出而靡
載或詭衆而難依且字書源流起於上古自改篆行隸
漸失本真若總據説文便下筆多礙當去其太甚使輕
重合宜不揆庸虚乆思編輯頃因閒暇方契宿心遂參
校是非較量同異其有義理全僻罔弗畢該㸃畫小虧
亦無所隠勒成一卷名曰干禄字書以平上去入四聲
[001-17a]
為次每轉韻處/朱㸃其上具言俗通正三體大較則有三體/非謂每字總然偏旁
同者不復廣出謂悤殳氏回舊/召之類是也字有相亂因而附焉謂/形
彤宂究椲禕/之類是也所謂俗者例皆淺近唯籍帳文案券契藥
方非渉雅言用亦無爽儻能改革善不可加所謂通者
相承乆逺可以施表奏牋啓尺牘判狀固免詆訶若須/作文
言及選曹銓試兼/擇正體用之尤佳所謂正者並有憑據可以施著述文
章對䇿碑碣將為允當進古考試理宜必遵正體明經/對策務合經注本文碑書多作
八分任例/循舊則也有此區别其故何哉夫筮仕觀光惟人所急
[001-17b]
循名責實有國恒規既考文辭兼詳翰墨升沈是繫安
可忽諸用舍之間尤須折衷目以干禄義在兹乎綆短
汲深誠未達於涯涘歧多路惑庶有歸於適從如曰不
然請俟來哲
   唐李陽冰上李大夫論古篆書
陽冰志在古篆殆三十年見前人遺跡美即美矣惜其
未有㸃畫但偏傍模刻而已緬想聖達立制造書之意
乃復仰觀俯察六合之際焉於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
[001-18a]
之形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木得霏
布滋蔓之容於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於鬢眉口
鼻得喜怒慘舒之分於蟲魚禽獸得屈伸飛動之理於
骨角齒牙得擺拉咀嚼之勢隨手萬變任心所成可謂
通三才之氣象備萬物之情狀者矣嘗痛孔壁遺文汲
冢舊簡年代浸逺謬誤滋多蔡中郎以豊同豐李丞相
將束為宋魚魯一惑涇渭同流學者相承靡所遷復每
一念至未嘗不廢食雪泣攬筆長歎焉天將未喪斯文
[001-18b]
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㫖皇唐聖運逮兹八葉天生剋
復之主人樂維新之令以淳古為務以文明為理欽若
典謨疇咨故實誠願刻石作篆備書六經立於明堂為
不刋之典號曰大唐石經使百代之後無所損益仰明
朝之洪烈法高代之盛事死無恨矣陽冰年垂五十去
國萬里家無宿舂之儲出無代歩之乘仰望紫極逺接
丹霄若溘先犬馬此志不就必將負於聖朝是長埋於
古學矣大夫銜命北闕撫寧南方苟利國家專之可也
[001-19a]
伏承處分令題簡牘及到主人寒天已暮闇燭之下應
命書之霜深筆冷未窮體勢倘歸奏之日一使聞天非
小人之已務是大夫之功業可否之事伏惟去就之陽
冰再拜
   唐唐𤣥度論十體書
古文黄帝史蒼頡所造頡首有四目通於神明觀察衆
象而為古文暨嬴氏之代法務徑㨗隸書是興古文殆
絶漢魯恭王壞孔子舊宅得尚書論語孝經皆蝌斗文
[001-19b]
字是也又河内女子壞老君屋得古文二篇乃書之秦
誓顧命也或絶塵之客高蹈逺逰深巖邃谷丹經祕訣
往往遇之今之所傳是其遺文也
大篆周宣王太史史籀所造始變古文著大篆十五篇
秦焚詩書唯易與此篇得全逮王莽之亂此篇亡失建
武中曽獲九篇章帝時王育為作解説所不通者十有
二三暨晉世此篇都廢今略傳字體而已
八分後漢章帝時上谷王次仲所造以古書字形少波
[001-20a]
勢乃作八分楷法始有楷法也其後師宜官蔡邕梁鵠
善之故蔡邕勸學篇云上谷王次仲初變古形是也
小篆秦丞相李斯所造妙於篆法乃刪改史籀大篆而
為小篆其銘題鐘鼎及作符璽至今用焉為楷隸之祖
乃不易之軌也書曰作謨作則其斯之謂也今相承或
謂之玉筯篆
飛白漢靈帝飾理鴻都門時陳留蔡邕所撰聖皇篇待
詔門下見役工以堊箒成字心有悦焉歸而為飛白書
[001-20b]
漢末魏初並以題署宫閣後有張敬禮者隠居好學獨
師邕遂備極其妙
倒薤篆仙人務光辭湯之禪隠於清冷之陂植薤而食
清風時至見葉交偃象為此書以寫太上紫經三卷光
遂逺遊時有得此者因傳焉
散隸晉黄門郎衛巨山所作祖覬父瓘皆蟲篆草隸著
名巨山幼得其法又創造散隸體及著四體書勢古今
并皆法之
[001-21a]
懸針後漢章帝建初中祕書郎曹喜所造喜工篆隸著
名尤善垂露之法後代行之用此以書題五經篇目
鳥書周史官史佚所撰粤在文代赤雀集戸降及武朝
丹鳥流室今鳥書之法是寫二祥者也用此以書題幡
者取其飛騰輕疾耳一説鴻燕有去來之信故象之也
垂露漢曹喜所造喜以工篆聞於京師章帝見而善之
又作垂露法字如懸針而勢不纎阿那若濃露之垂蔡
邕勸學篇云扶風曹喜建初稱善是也
[001-21b]
   唐韋績纂五十六種書
自三皇已前結繩為政至太昊文字生焉所以依類象
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以
代結繩之政也故字有大文一曰象形日月是也二曰
指事上下是也三曰諧聲江河是也四曰㑹意武信是
也五曰轉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又云字有
五易蒼頡變古文史籀製大篆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隸
書漢代作草是也其八體者更加刻符摹印蟲書署書
[001-22a]
殳書傳信并大小篆為八也後漢東陽公徐安子搜諸
史籀得十二時書皆象形也又加二十三體共定五十
有六種列之於後云
一龍書太昊庖羲氏獲景龍之瑞作龍書
二穗書炎帝神農氏因上黨羊頭山始生嘉禾作穗書
用頒時令
三篆書黄帝時史蒼頡寫鳥跡為文作篆書
四雲書黄帝時卿雲常見郁郁紛紛作雲書
[001-22b]
五鸞鳯書少昊金天氏作鸞鳯書以鳥紀官文章衣服
取以為象
六科斗書因有科斗之名故飾之以形不知年代或云
顓頊高陽氏所製
七人書帝嚳高辛氏以人紀事象仙人形車服書器皆
為之
八龜書軒轅氏因靈龜負圖作龜書
九鐘鼎書夏后氏作鐘鼎形為篆
[001-23a]
十倒薤書殷湯時仙人務光作倒薤篆
十一虎書周文王史佚作有虎不害人名曰騶虞因兹
作也
十二鳥書周文王赤雀銜書集戸武王丹鳥入室以紀
祥瑞故作鳥書
十三魚書周武王因素鱗躍舟所作也
十四填書周之媒氏所作魏韋誕用題宫闕時王廙王
隠皆嗜此體
[001-23b]
十五大篆周宣王史籀所作也
十六複篆亦史籀所作也武帝時用題建章宫闕因大
篆而重複之
十七殳書百氏所職文記笏武記殳因而製之銘鼎象

十八小篆周時所作漢武帝汾隂鼎所存也
十九仙人篆古之所有李斯善辨其文字改為象形
二十麒麟書魯哀公十三年西狩獲麟仲尼反袂拭面
[001-24a]
歎吾道終窮弟子為素王紀瑞因製書焉
二十一轉宿篆宋司馬以熒惑退舍所作象蓮花未開

二十二蠶書魯秋胡妻浣蠶所作也
二十三𫝊信鳥跡書六國時書節為信象鳥形也
二十四細篆李斯摸寫皇碑序皆用此體
二十五篆書秦李斯刪古文始皇以祈禱登名山皆斯
書也
[001-24b]
二十六刻符書鳥頭雲脚體秦李斯趙高皆善之用題
印璽
二十七古隸書秦程邈繫獄中十年變大篆而作獻始
皇始皇嘉之釋罪拜侍御史名徒隸之書今為八體
二十八徒隸書徒隸之書因程邈幽囚為之
二十九署書漢蕭何所作用題蒼龍白虎二闕
三十藁書草行之交也漢董仲舒欲言災異主父偃竊
而奏之晉衛瓘索靖善之亦云相間之用者也
[001-25a]
三十一氣候直時書漢文帝圉令蜀郡司馬長卿採日
辰之禽屈伸其體升伏其勢象四時為書也
三十二芝英書六國時各以異體為符信書也一説云/漢武臨
朝有靈芝三本植於/前殿又云述芝英書
三十三靈芝書漢武時有靈芝三莖植於殿前遂歌靈
芝房之曲因述又名英芝
三十四金錯書古之錢名周之泉府漢之銖兩刀布所
製也一説以銘金石/故謂之金錯
[001-25b]
三十五上方大篆程邈所述後人飾之為此法
三十六鵠頭書與偃波書俱詔版所用漢家尺一之簡
是也
三十七偃波書即版書狀如連紋謂之偃波
三十八蚊脚書尚書詔版用之其字體側纎垂下有似
蚊脚因而為名
三十九垂露篆漢章帝曹喜所作也
四十懸針篆亦曹喜所作也用題五經篇目有若針鋒
[001-26a]
因而名之
四十一章草書漢杜伯度援藁所作因章帝好名故號
韋誕謂之草聖
四十二飛白書漢蔡邕侍詔見門下吏堊箒因成字所

四十三一筆書漢𢎞農張芝臨池所作其狀崎嶇有循
環之趣
四十四八分書漢靈帝時上谷王次仲所作魏鍾繇謂
[001-26b]
之章程書
四十五蛇書魯人唐綜當漢魏之際夢蛇繞身寤而作

四十六行書正書之小偽也魏鍾繇謂之行押書
四十七散隸書晉衛恒所作跡同飛白也
四十八龍爪書晉王羲之所作也
四十九藁書及行隸書魏鍾繇變此羲獻重焉
五十晉二王重變行隸及藁體為八體書
[001-27a]
五十一草書晉王羲之飾古亦甚善
五十二虎爪書王僧䖍擬龍爪所作
五十三鬼書宋世元嘉中京口有人震死臂上有似篆
八分也
五十四外國胡書阿馬鬼魅王之所授其形似小篆
五十五天竺書梵王所作涅槃所謂四十二章經是也
五十六花書河東山𦙍所作
 朱長文曰所謂五十六種書者何其紛紛多説邪彼
[001-27b]
 皆得於傳聞因於曲説或重複或虚誕未可盡信也
 學者惟工大小篆八分楷章行草為法足矣不必究
 心於諸體爾
   唐林罕小説序
罕長興二年嵗在戊子時年三十有五疾病踰時閒坐
思書之㸃畫莫知所以乃搜閲今古篆隸始見源由旋
觀近代已來篆隸多失始則茫乎不知終則惜其錯誤
欲求端正將示同人病間有事其志不遂至明徳二年
[001-28a]
乙未復病迄於丁酉冬不瘳病中無事得遂前志與大
理少卿趙崇祚討論成一家之書昔孔安國尚書序云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
之政由是文籍生焉賈耽鎮滑州時作偏旁字原序云
降及夏殷通謂之古文至宣王太史史籀著大篆十
五篇與古文小異七國分裂篆與古文隨其所尚始皇
兼并海内丞相李斯遂収拾遺逸作蒼頡七章中車府
令趙高作爰厯七章太史胡毋敬作博學七章並約籀
[001-28b]
文篆體轉工世即謂之小篆屬秦政滋煩人趨簡易故
軍正程邈變古文大小篆作隸書然書之所興莫定何
代隸之所起始自秦時篆者取蟲篆之形隸者便徒隸
之用漢初有書師以隸合小篆為五十五章教於鄉里
平帝元始中徵通書㑹京師者百有餘人方立小學之
科揚雄采掇其可用者作訓纂八十九章至東漢班固
加十三章共一百二章二千一百二十字雖羣書并載
而目録不分惟太尉祭酒許慎取其形類作偏傍條例
[001-29a]
十五卷名之曰説文頗有遺漏吕忱又作字林五卷以
補其缺洎三國之後歴晉魏陳隋隸書盛行篆書殆将泯
滅至唐將作少監李陽冰就許氏説文復加刋正作三
十卷今之所行者是也其時復於説文篆字下便以隸
書照之名之字統開元中以隸體不定復隸書字統下
録篆文作四十卷名曰開元文字自此隸體始定矣兼
改古文尚書及無平不陂字即其類也先已有九經音
義及切韻玉篇行焉大厯中司業張參作五經文字三
[001-29b]
卷凡一百六十部其序略云以類相從務於易了不必
舊訣自非經典文義之所在雖切於時略不集録以明
為經不為字也開成中唐𤣥度以五經文字有所不載
復作新加九經字様一卷凡七十六部其序略云有偏
傍上下本所無者纂為雜辨部以統之然九經所有之
字即加訓切況是隸書莫知篆意其字注解或云説文
者即前來兩説文也或云石經者即蔡邕於國學所立
石經也或云隸省者即隸減也唐立石經乃蔡邕之故
[001-30a]
事也周禮保氏掌養國子以道教之六書謂象形指事
㑹意諧聲轉注假借六者造字之本也篆雖一體而隸
變數般篆隸即興訛舛相錯非究於篆無由曉隸六書
者非止著一意而屬一字一字之内有占六書二三四
者大都造字皆包含六意字有正者倒者横而在上中
下者豎而在左右中者向者背者並者重者順者逆者
左者右者俯者仰者横坼而裏别字者豎開而夾别字
者有一字成者有全二字三字四字五字合成者有省
[001-30b]
二字三字四字合成者隸書有不抛篆者有全違篆者
有減篆者有添篆者有篆隸同文者在篆體則可辨變
隸體則多有義異而文同篆亦有之今悉解之於後文
此不同例俗有隸書賦者假托許慎為名頗乖經史據
顔氏家訓云斯實陶先生弟子杜道士所為大誤時俗
吾家子孫不得收寫又有今古隸書端字決疑賦更不
經於隸書賦當今之世不可學之又有文下作子為學
更旁作生為蘇凡數十百字謂之野書唐有敕文明加
[001-31a]
禁斷今往往見之亦不可輒學顔真卿撰干禄字書一
卷每一字作三般即注云上正中通下俗既立標題合
有褒貶全無與奪亦無取焉其道書鬼書天篆章草八
分飛白破體行書無益於字此亦不録篆隸有筆力遒
健字勢妍麗斯乃意巧之人臨文改易或參差之長短
之屈曲之拗戾之務於奇怪以媚一時後習之人性有
利鈍致與元篆隸不同蓋病由此起今之學者但能明
知八法洞曉六書道理既全體格自實亦何必踵歐虞
[001-31b]
褚栁之惑亂哉罕今所篆者則取李陽冰重定説文所
隸者則取開元文字雖知魯鈍不失源流所貴講說皆
有依憑㸃畫自無差誤杜征南注左氏春秋以經雜傳
謂之集解何都尉論語序云今集諸家之善亦謂之集
解罕以隸書解於篆字之下故效之亦曰集解今以説
文浩大備載羣言卷軸煩多卒難尋究飜致懵亂莫知
指歸是以剪截浮辭撮其機要於偏傍五百四十一字
各隨字訓釋或有事關造字者省而難辨者須見篆方
[001-32a]
曉隸者雖在注中亦先篆後隸各隨所部載而明之其
餘形聲易㑹不關造字者則略而不論其篆文下及注
中易字便以隸書為音如稍難者則紐以四聲四聲不
足乃加切韻使學者簡而易從渙然冰釋如説文中已
十得其八九矣名之曰林氏字源編小説古人窮困湮
厄而述作興罕也臥疾數年飽食終日思有開悟貽厥
將來非欲獨藏私家實冀徧之天下乃手書刻石期以
不朽一免傳寫之誤二免翰墨之勞或有索之易為脱
[001-32b]
本審篆隸無纎毫之失質人神無愧恥之心古今所疑
坦然明白如其漏略以俟君子
   宋句中正三字孝經序
臣聞在昔漢氏營求墜典紹隆儒雅矯正人倫坦王道
於甚夷補帝載之將壞獻書闢路蠧簡復編百年之間
六藝漸備爰徵博士傳業諸生肇以燼餘始於口占逮
移簡禮文兼隸古而一經㫖義章句數家雖講解不停
矛盾膠固各從師授勿辨是非自武帝而及熹平僅更
[001-33a]
數世駁雜滋甚異端蜂起臺館納賂為改漆書俾類私
家所𫝊局愚古道無據議郎蔡邕張馴韓説党谿典光
禄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太史令單颺等奏希正
定乃以古篆隸參配相檢邕自書丹就金石刻列諸庠
序勵於學徒巨細息疑人爭觀寫接車連騎充溢康衢
慨後世故陵遲事隨磨滅至於唐室萬不一存西京雜/記云貞
觀中秘書監魏徵詳驗漢蔡邕三字石經數叚嘗有永/泰中相國馬孫上字太祖藏得榻本數紙有開元字印
即唐𤣥宗圖書之印跋尾有蘇許公姚梁公名至建中/二年内史宋游環建昌令茹蘭芳等跋尾有榻本存焉
[001-33b]
今所書文/字并準之或曰曷謂一字而駢三乎蓋以書通假借形
同而義異互字音讀理則殊貫是用交相參訂示以適
中仲古/吉之類非務筆精而尚奇怪也臣耽玩篆隸習以性
成惜兹高古忽失輕捐雖提耳於未聞特罪言於僻處
後進曹子必瞢本根旁求遺逸稍析淪胥乃得舊傳古
文孝經陸氏釋文云舊有古文孝經開元實録劉子𤣥/云古孝經出孔壁其語詳正無俟商㩁又李士
訓記異曰大厯初霸上耕得石函絹素古文孝經初傳/李白受李陽冰盡通其法皆二十二章今本亦如之與
今文小異/㫖義無别以諸家所傳古文比類㑹同尚書蔡邕石經/瞿令聞衛包裴
[001-34a]
光逺林/罕等集依開元中劉子𤣥司馬貞考詳今文十八章小
有異同亦以不取約秦許斯蔡篆文及漢魏刻石隸字
蜀文翁講堂柱上鍾㑹書范巨卿碑蔡邕石經三字榻/本篆書今謂之八分者是也知今之八分即古之隸書
明/矣相配而成莫不考古之文行秦之字注漢之制執唐
之議諒摭實之典故補黌序之缺遺揮洒丹毫淳風穆
沕永於鐫勒庶將來有以見我聖宋文變及道躋三代
邁兩漢也尚書屯田郎中直昭文館臣句中正謹上
   宋僧夢英十八體書
[001-34b]
古文者黄帝蒼頡所作有四目通於神明仰觀奎星圓
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採衆美合而為字故曰古
文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蒼頡倣象是也自秦用小篆焚
燒先典古文絶矣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壁得古文
尚書自後隨世變易又成數體矣
廽鸞篆者史佚所作粤在文代赤雀集庭降及武朝丹
鳥流室今之此法顯寫二祥合草木鳥獸山川蟲魚飛
走動隠而成其字自後季世湮謝聖哲淪往唯史氏研
[001-35a]
精功爭造化矣
雕蟲篆者魯秋胡妻所作秋胡隨牒逺仕荏苒三年鳴
垤有懷春居多思乗時閒翫集為此書亦云戰筆書其
體遒律垂畫纎長旋繞屈曲有若蟲形其狀似𤣥鳥優
游落花散漫矣
飛白書者後漢蔡邕所作漢靈帝嘉平年詔蔡邕作聖
皇篇成詣鴻都門進時方修飾鴻都門見役人以堊帚
成字有悦焉歸而為飛白書漢末魏初宫闕多用此其
[001-35b]
體有二創法於八分窮㣲於小篆蕭子雲飛白論云王
次仲飛而不白蔡伯喈白而不飛
薤葉篆者仙人務光所作務光辭湯之禪去隠清泠之
陂植薤而食清風時至見其稍偃則而為書以寫太上
闕/經三卷見行於世其為狀也若秋風逺望寒雲片
飛供世人學矣
瓔珞篆者後漢劉徳昇所作因夜觀星宿而為此法乃
存古之梗概考其規蹤體類蝌斗而不真勢同迴鸞而
[001-36a]
宏逺天假其法非學之功雖諸家之法盡殊而此書為
之首出後漢儒生悉皆學此
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始變古文或同或異謂
之篆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甄酆定六書三曰
篆書八體書法一曰大篆又漢書藝文志史籀十五篇
並此也以史官製之用以教授謂之史書凡九千字漢
元帝王遵嚴延年並工史書是也
栁葉篆者衛瓘所作衛氏二世工書善數體又為此法
[001-36b]
其跡類薤葉而不真筆勢明勁莫能傳學衛氏與索靖
並師張芝索靖得張芝之肉衛瓘得張芝之筋故號一
臺二妙
小篆者秦相李斯所作増損大篆異同籀文謂之小篆
亦曰秦篆畫如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為不易之
法其銘題鍾鼎及符印至今用焉永昌等書即李斯之
小篆也
芝英篆者漢陳遵所作陳氏每書一座皆驚時人謂之
[001-37a]
陳驚座昔六國各以異體之書潛為符信則芝英興焉
秦焚古典其文煨滅在漢中葉武帝臨朝爰有靈芝三
本植於殿前既歌芝房之曲又述芝英之書焉陳氏即
芝英之祖
龍爪篆者晉右將軍王羲之曽遊天台還至㑹稽值風
月清照夕止蘭亭吟咏之末題柱作一飛字有龍爪之
形焉遂稱龍爪書其勢若龍蹙虎振㧞劒張弩
懸針篆者漢章帝郎中扶風曹喜所作用題五經篇目
[001-37b]
抽其勢有若針之懸鋒芒故曰懸針河洛遺誥云懸針
之書亦出曹喜小篆為質垂露為紀題署五經印其三
史以為楷則傳芳千祀懸針即曹君為祖
籀文者亦史籀所作與古文大篆小異後人以名稱書
謂之史籀文七略曰史籀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與孔
子壁中古文體俱其跡有石鼓文存焉蓋諷周宣王畋
獵而作今在陳倉人少攻學
雲書者衛恒所作軒轅之代慶雲常見其體郁郁紛紛
[001-38a]
為記職文字典取諸家象書品云衛恒書如搖華美女
舞對鏡臺筆動若鳯張字張如雲集莫能傳學衛氏即
垂雲之祖
填篆者周媒氏以仲春之月判㑹男女則以此書表信
往來及魏明帝使京兆韋仲將㸃定芳林苑中樓觀王
廙王隠皆云字間滿密故云填篆亦曰方填書至今圖
書印記并用此書
剪刀篆者韋誕所作亦曰金錯書本古之錢名周之泉
[001-38b]
府厥跡不存降茲以還其文可覩若漢之銖兩新之刀
布今具存焉其為體狀若麗匣盤龍新臺舞鳯自後史
游造其極焉
蝌蚪篆者其流出於古文尚書序費氏註云書有二十
法蝌蚪書是其一法以其小尾伏頭似蝦蟆子故謂之
蝌蚪昔魯恭王壞孔子宅以廣宫室得蝌蚪尚書又禮
記論語足數十篇皆蝌蚪文字
垂露篆者漢章帝令即中扶風曹喜所作以書章表奏
[001-39a]
事謂其㸃綴如輕露漢章帝嘗重此書懸帳内謂言曹
喜之書如金盤瀉珠風篁雜雨八法𤣥妙一字千金矣
 朱長文曰古之書者志於義理而體勢存焉周官教
 國子以六書者惟其通於書之義理也故措筆而知
 意見文而察本豈特㸃畫模刻而已自秦滅古制書
 學乃缺刪煩去樸以趨便易然猶㫖趣略存至行草
 興而義理喪矣鍾張羲獻之徒以奇筆倡士林天下
 獨知有體勢豈知有源本惟顔魯公作字得其正為
[001-39b]
 多雖與説文未盡合蓋不欲大異時俗耳太宗嘗勅
 徐鉉校許愼書仁廟申命篆石經於太學欲矯偽而
 正天下之士苟安素習不能奉明詔意余素慕石經
 顧未能致竊欲歴考籀篆本㫖以古定隸近古便今
 又不得備見前代小學之説未敢輕舉今次是書擇
 以前儒論著及理者表於前庶學者不忘其本㫖蓋
 字必有象象必有意此不備耳
  筆法之一
[001-40a]
   秦李斯用筆法
秦丞相李斯曰夫書之㣲妙道合自然篆籀以前不可
得而聞矣自上古作大篆頒行於世但為世逺人多不
詳今斯刪略繁者取其合理參為小篆凡書非但裹結
流快終藉筆力輕健蒙將軍恬筆經猶有簡略斯更修
改望益於用矣用筆法先急回後疾下鷹望鵬逝信之
自然不得重改如遊魚得水景山興雲或卷或舒乍輕
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見矣斯善書自趙高已下咸見推
[001-40b]
伏刻諸名山碑璽銅人並斯之筆斯書秦望紀功石云
吾死後五百三十年間當有一人替吾跡焉一本作九/百四十年
   漢蕭何蔡邕筆法
前漢相國蕭何善篆籀與張子房陳隠等論筆道夫筆
者意也書者骨也力也通也塞也決也何為殿成覃思
三月以題其額觀者如流水何使禿筆常自為之後蔡
伯喈入嵩山學書於石室内得素書八角垂芒頗似篆
焉李斯并史籀等用筆勢喈得之不飡三日唯大呌歡
[001-41a]
喜若對古人喈因讀誦三年便妙達其理用筆頗異當
漢代善書者咸異焉喈自書五經於太學觀者如市於
㑹稽作筆論曰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
後書之若綰閒務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先黙坐静思
隨意取擬言不出口心不再思沈密若對人君則無不
善矣字體形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
起若愁若喜若春夏秋冬若鳥啄形若蟲食木若利刀
戈若彊弓矢若水火若樹雲若日月縱横有象可謂書
[001-41b]

   魏鍾繇筆法
魏鍾繇見伯喈筆法於韋誕坐自拊胷盡青因嘔血太
祖以五靈丹救之得活繇苦求之不與及誕死繇令人
盜發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繇曰筆跡者界也流
美者人也非凢庸所知臨死乃囊中取出以授其子㑹
曰吾精思學書三十年讀他書未終盡學其字與人居
[001-42a]
畫地廣數步臥畫被穿過表如厠終日亡歸每見萬類
皆書象之繇善三色書然最妙八分也㸃如山頽摘如
雨驟纎如絲毫輕如雲霧去若鳴鳯之遊雲漢來若遊
女之入花林粲粲分明遥遥逺曖者矣
   晉衛恒四體書勢
衛恒字巨山少辟司空齊王府轉太子舍人尚書郎秘
書丞太子庶子黄門郎恒善草隸書為四體書勢曰昔
在黄帝創制造物有沮誦蒼頡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
[001-42b]
蓋覩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書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
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
是也四曰㑹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考老是也六曰假
借令長是也夫指事者在上為上在下為下象形者日
滿月虧象其形也形聲者以類為形以配為聲也㑹意
者止戈為武人言為信也轉注者以老壽考也假借者
數言同字其聲雖異文意一也自黄帝至三代其文不
改及秦用篆書燒焚先典而古文絶矣漢武時魯恭王
[001-43a]
壞孔子宅得古文尚書春秋論語孝經時人已不復知
古文謂之蝌蚪書漢世祕藏希得見魏初傳古文者出
於邯鄲淳恒祖敬侯為寫尚書後以示淳而淳不别至
正始中立三字石經轉失淳法因蝌斗之名遂效其形
太康元年汲縣人盜發魏襄王塜得䇿書十餘萬言按
敬侯所書猶有髣髴古書者數種其一卷論楚事者最
為上妙恒竊悦之故竭愚思以諧其美愧不足以厠前
賢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古無别名謂之字勢云
[001-43b]
黄帝之史沮誦蒼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紀綱萬事垂
法立制帝典用宣質文著世爰暨暴秦滔天作戾大道
既泯古文亦滅魏文好古世𫝊丘墳歴代莫發真偽靡
分大晉開元𢎞道敷訓天垂其象地曜其文天地乃位
粲美其章因聲附意類物有方日處君而盈其度月執
臣而虧其傍雲委蛇而上布星離披以舒光禾卉苯䔿
以垂穎山嶽嵳峩而連岡蟲起蟄而若動鳥似飛而未
揚觀其措筆綴墨用心精專勢和體均發止無間或守
[001-44a]
正循檢規折矩旋或方圓靡則因事制權其曲如弓其
直如絃矯然特出若龍騰於川森爾下頹若雨墜於天
或引筆奮力若鴻鴈高飛邈邈翩翩或縱肆婀娜若流
蘇懸羽靡靡綿綿是故逺而望之若翔鳯厲水清波漪
漣就而察之有若自然信黄唐之遺跡為六藝之範先
籀篆蓋其子孫隸草乃其曽𤣥聊觀象以致思非言辭
之所宣
昔周宣王時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與古同或與古
[001-44b]
異世謂之籀書者也及平王東遷諸侯力政家殊國異
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損益之
罷不合秦文者斯作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歴篇
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
謂小篆者或曰下邽人程邈為獄吏得罪始皇幽繫雲
陽十年從獄中作大篆少者増益多者損減方者使圓
圓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為御史使定書或
曰邈所定乃隸字也自秦壞古文有八體一曰大篆二
[001-45a]
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
殳書八曰隸書王莽時使司空甄酆校文字部改定古
文復有六書一曰古文孔氏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
文而異者三曰𫝊書秦篆書也四曰佐書即隸書也五
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書所以書幡信也許氏撰
説文用篆書為正以為體例最可得而論也秦時李斯
號為工篆諸山及銅人銘皆斯書也漢建初中扶風曹
喜少異於斯而亦稱善邯鄲淳師焉略究其妙韋誕師
[001-45b]
淳而不及也太和中誕為成都太守以能書留補侍中
魏氏寳器銘題皆誕書也漢末又有蔡邕采斯喜之法
為古今雜形然精密不如淳也邕作篆勢曰字畫之始因以
鳥跡蒼頡循聖作則制文體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龜
文或比龍鱗紆體放尾長翅短身頹若黍稷之垂穎藴
若蟲蛇之棼緼揚波振擊龍躍鳥震延頸脅翼勢似凌
雲或輕舉内投微本濃末若絶若連似水露縁絲凝垂下
端從者如懸衡者如編杪者邪趨不方不圓若行若飛
[001-46a]
跂跂翾翾逺而望之象鴻鵠羣遊絡繹遷延近而視之
端際不可得見指撝不可勝原研桑不能數其詰屈
離婁不能覩其隙間般倕揖讓而辭巧籀誦拱手而韜
翰處篇籍之首目粲斌斌其可觀摛華豔於紈素為學
藝之範閑嘉文德之𢎞懿藴作者之莫刋思字體之俯
仰舉大略而論㫋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
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獨符印璽幡信題署用篆
隸書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靈帝好書
[001-46b]
時多能者而師宜官為最大則一字徑文小則方寸千
言甚矜其能或時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
以佳酒討錢足而滅之每書輒削而焚其柎梁鵠乃益
為版而飲之酒侯其醉而竊其柎鵠卒以書至選部尚
書宜官後為袁術將今鉅鹿宋子有耿球碑是術所立
其書甚工云是宜官書也梁鵠奔劉表魏武帝破荆州
募求鵠鵠之為選部也魏武欲為洛陽令而以為北部
尉故懼而自縛詣門署軍假司馬在秘書自效是以今
[001-47a]
者多有鵠手跡魏武帝懸著帳中及以釘壁玩之以為
勝宜官今宫殿題署多是鵠書鵠宜為大字邯鄲淳宜
為小字鵠謂淳得次仲法然鵠之用筆盡其勢矣鵠弟
子毛𢎞教於秘書今八分皆𢎞法也漢末有左子邑小
與淳鵠不同然亦有名魏初而有鍾胡二家為行書法
俱學之於劉德昇而鍾氏小異然亦各有其巧今大行
於世作隸勢曰鳥跡之變乃為佐隸蠲彼繁文崇此簡
易厥用既行體象有度煥若星陳欝若雲布其大徑尋
[001-47b]
細不容髮隨事從宜靡有常制或穹窿恢廓或櫛比鍼
列或砥平繩直或蜿蜒繆戾或長斜角趣或規旋矩折
脩短相副異體同勢奮筆輕舉離而不絶纎波濃㸃錯
落其間若鍾簴設張庭燎飛煙嶄巖崔嵳髙下屬連似
崇臺重宇層雲冠山逺而望之若飛龍在天近而察之
如心亂目眩奇譎誕不可勝原研桑所不能計宰賜
所不能言何草篆之足筭而斯文之未宣豈體大之難
覩將秘奥之不𫝊聊佇思而詳觀舉大較而論旃
[001-48a]
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時齊相杜伯度
號稱善作篇後有崔瑗崔寔亦皆稱工杜氏結字甚安
而書體㣲瘦崔氏甚得筆勢而結字小疎𢎞農張伯英
者因而轉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
書池水盡黑下筆必為楷則常曰怱怱不暇草書寸紙
不見遺至今世尤寳其書韋仲將謂之草聖伯英弟文
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穎梁孔達田彦和及韋仲將之
徒皆伯英弟子有名於世然殊不及文舒也羅叔景趙
[001-48b]
元嗣者與伯英並時見稱於西京而矜巧自與衆頗惑
之故伯英自稱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餘河間張
超亦有名雖然與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崔
瑗作草書勢曰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
章爰暨末葉典籍彌繁時之多辟政之多權官事荒蕪
勦其墨翰惟作佐隸舊字是刪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
時諭指用於卒迫兼功并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
古式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中規抑左揚
[001-49a]
右望之若﨑竦企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
或黝黭狀似連珠絶而不離畜怒奮欝放逸生奇
忽凌邃惴慄若據槁臨危旁㸃邪附似蜩螗挶枝絶筆
收勢餘綖糾結若杜白揵毒縁巇螣蛇赴穴頭沒
尾垂是故逺而望之漼焉若沮岸崩崖就而察之一畫
不可移機㣲要妙臨時從宜略舉大較髣髴若斯
   晉王羲之筆陣圖
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
[001-49b]
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颺筆者吉㓙也出入者
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夫欲書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預
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脉相連意在筆前然
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便不是書但得其㸃畫
爾昔宋翼常作此書翼鍾繇弟子繇乃叱之翼遂三年
不敢見繇濳心改跡每畫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㸃
常隠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驚蛇之曲每作一戈如
百鈞弩發每作一㸃如高峯墜石屈折如銅鐵鉤每作
[001-50a]
一牽如萬嵗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趨驟翼先來
書惡晉太康中有人於許下破鍾公墓遂得筆勢論翼
乃讀之依此法學名遂大振欲真書行書皆依此法若
欲學草書又别有法須緩前急後字體形勢狀等蟲蛇
相鉤連不㫁仍須稜側起復用筆爾不使齊平大小一
等每作字須有㸃處且作餘字總竟然後安㸃其㸃須
空中遥擲筆作草書亦須象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
得急令墨不入紙若急作意思淺薄筆即直過惟有章
[001-50b]
草及章程行押等不用此勢但用繫石波而已其繫石
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謂之隼尾波其即鍾公
太山銘及魏文帝受禪碑中已有此體夫書先須引八
分章草入隸字中發人意氣若直取俗字不能先發羲
之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後渡江北遊名山比見
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
蔡邕石經書又之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
人書徒費年月耳羲之遂改本師仍於衆碑學習焉遂成書
[001-51a]
爾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遺教於子孫耳可藏
之石室千金勿傳非其人也永和十二年四月十二日

 朱長文曰舊本謂羲之嘗渡江北遊名山之許洛觀
 碑據東晉時許洛未平逸少必不可往故刪去之凡
 事理不通者皆倣此
   晉王羲之筆勢論
告汝子敬吾觀汝書性過人仍未閑規矩父不親教自
[001-51b]
古有之今述筆勢論十篇開汝之性凡諸字勢總立十
章章有指歸定其模楷審其舛謬撮其要實録其便宜
或變體處多罕測其本轉筆者衆莫識其源懸針垂露
之法固難體制揚波騰氣之勢足可迷人故謂變其所
由堪愈膏盲之疾今書樂毅論一本筆勢論一篇貽子
藏之勿播於外窮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習精專形彰
而勢顯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成天性靈者百日即知
其本此筆勢可為家珍學者秘之世有名譽筆削乆矣
[001-52a]
始克有成研精覃思審諸規矩存其要畧以為斯論
一曰凡欲書時先乾研墨安筆水中研墨須調不得生
用生用即浸潯漫澁㸃筆之法只可大如菽麥也不宜
多㸃㸃多則不利横畫之法不得緩緩則不緊豎牽之
法不得急宜卓把筆筆頭先行筆管須卓立豎傍則曲
也倚竿之勢亦須緩干戈形勢頭尾大小輕健妙好真
書如此行草任意
二曰初學字時不可盡其形勢先想字成意在筆前一
[001-52b]
徧正其脚手二徧須形勢三徧須稍令似本四徧加其
遒潤五徧毎加抽拔使不生澁如筆下未滑不可便休
三行兩行臨之惟取滑健為能勿計其遍數也
三曰平穩為本分間布置上下齊平均其體勢大者促
之令小小者縱之令大自然寛狹得所不失其宜横則
正若長舟之截江渚豎則直如冬笋之挺寒谷
四曰作㸃之法皆須磊磊如大石當衢路或如蹲鴉或
如蝌蚪或如𤓰子凡此之類各稟其宜用之落竿之法
[001-53a]
峨峨若長松之倚谿也
五曰立人之法如鳥在柱首亻彳之類是也利脚之法
彎彎如角弓見鳥張焉為鳥是也急引疾牽如雲中之
電還逺之流是也
六曰日月白用等字之例中畫不得觸其右右又宜麤
中畫之法逺近宜均上下得所並須遞相掩蓋不可孤
露影象也一云勿令偏枯㸃畫既匀自然妙矣
七曰用筆之法復有數勢藏鋒者大側筆者乏抽筆者
[001-53b]
人態筆者必為憇筆者失矣息筆者逐逼蹙筆者於將
戰筆者合舍蹶筆者或幾翻筆者先光疊筆者時寺起
筆者不下打筆者廣度
八曰擎不宜緩緩則鈍磔筆不宜遲遲則失力復不宜
促促則欠潤啄不宜斜斜則失勢迴角不宜峻峻則拙
二字合為一體者不宜寛寛則陋重者不宜長單者不宜
小復不宜大密勝疎短勝長也
九曰字體之形不宜上闊下狹如此則輕重不相稱也
[001-54a]
太密則似痾瘵纒身不能展舒過疎則似翔禽溺水諸
處皆慢傷長則似既死之虺腰間無力傷短則似已踐
之蛙形醜而闊此為大忌
十曰學者有二種若擬倣學者要須似本緩緩臨時定
其形勢勿失規矩若擬自下要急者但少得形勢復令
快健手脚輕便衆據得所方圓大小各不觸犯或一㸃
失所若美女無一目一畫失所如壯士無一肱樂毅論
書法筆勢俱備苟能得此自外皆能勿以難學而慢之
[001-54b]
也此作初成之時有丹陽僧求吾吾不復與也
   晉王羲之書論四篇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奥莫若乎銀鈎昔秦
丞相李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歎患無其骨蔡尚書入
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羣故知達其源者少闇其
理者多近代以來多不師古縁情棄道纔記姓名學不
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費精力自非通靈感
物不可與談斯道矣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
[001-55a]
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庻將來君
子時復覽焉要先取崇山絶仞中兔毛八月九日収之
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要强者硯取煎涸新石潤
澁相兼又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
角膠十年已上强如石者紙取東陽魚卵虚柔滑浄者
然後靜神攄思揮襟作之先學執筆若真書去頭二寸
一分一本云一/寸二分若行草書去頭三寸一分一本云二/寸一分
之下墨㸃畫芟波屈曲真草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001-55b]
若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凡
書多肉㣲骨者謂之墨猪多力豐筋者勝無力無筋者
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若作横畫必須隠隠然可畏
若作蹙鋒如長風忽起蓬勃一家若飄散離合如雲中
别鶴遥遥然若作引戈如百鈞弩發若作抽針如萬嵗
枯藤若作屈曲如武人勁弩筋節若作波如崩浪雷奔
若作鈎如山將岌岌然一云一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如/高峯墜石磕磕然丿陸㫁犀象
□百鈞弩發丨萬嵗枯藤/乀崩浪雷奔勁弩筋節
[001-56a]
   又
夫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
者若執筆近不能豎者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
筆逺而急心前筆後者勝又有十一種結搆圓滿如篆
法飄颺洒落如章草兇險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
白耿介峙立如鶴頭鬰跋縱横如古隸書心存委曲每
為字各一象其形斯道妙矣書道畢矣永和四年於上
虞製記
[001-56b]
 朱長文曰自三端之妙而兩下叚舊傳右軍所作後
 見張彦逺要略以為衛夫人之辭然亦莫可考驗也
   又
論曰夫書者𤣥妙之技也自非達人君子不可得而述
之夫書大須存意思予覽李斯等論筆勢又鍾繇書法
皆是不輕恐子孫不記故序而論之夫書字不用平直
不用調端先須用筆或偃或仰或欹或側或大或小或
長或短凡作一字或似篆籀或如鵠頭或如散隸或似
[001-57a]
八分或如蟲食木或如流水態或如壯士利劍或似婦
人纎麗先搆筋力然後裝束必須汪濊詳雅起發齊密
疎闊相間每作㸃必須懸手作之或作波抑而復曵毎
作一字即須作數種意况或横畫似八分而發如篆籀
或豎牽如深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鐵鉤或上大如稈
槀或下細如針韮或轉發似鳥飛或稜側如流水作一
字横豎可連滿一行直㸔媚態第一須存筋藏鋒滅跡
隠端用尖筆如落鋒勢無毫如尖筆勢意况生舉爽爽
[001-57b]
若神為一字數體俱入若作一紙皆須字字意别勿使
相同若書虚紙用强筆若書强紙用弱筆强弱不等則
蹉跌不入必須坐書靜思令意在筆前筆居心後未作
之始結思成矣然下筆不用急而須遲何也心是鋒箭
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夫字有緩急一字之中何者
是急止如鳥字下手一㸃㸃須急橫直皆須遲欲鳥之
脚大須急不急不有形勢每書欲得十遲五急十曲五
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然後是書若直㸃急牽急裹此
[001-58a]
暫看似書久味無力又須用筆著墨不過三分不得深
浸毫弱無勢墨用松節研之乆乆不動彌佳矣
   又
晉王羲之曠之子也七嵗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説於父
枕中竊而讀之父曰爾何竊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
曰爾觀用秘筆法否父見其小恐不能秘之語羲之拜
曰今籍而用之使待成人晩矣父遂與之不盈期月書
大進衛夫人語太常王榮曰此兒必見用筆訣也妾近
[001-58b]
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意因涕流曰此子必蔽吾名晉帝
時書祭北郊文乆乃更寫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三十
三書蘭亭序三十七書黄庭經訖空中有語卿書感我
而况人乎吾是天台文人自言真勝鍾繇羲之書多不
一體永和九年作筆陣圖與子敬曰夫紙者城也筆者
主也水者兵也研者糧也恬者智也躁者形也大坐者
壘也調神者謀也輕者鉦也重者鼔也心者刀也手者
騎也並以書之經緯夫筆墨皆强者然後可行若勾者
[001-59a]
似用干將之劒陸截犀革若曳者似六鈞之弓夏服之
箭縱横若花開草野起復若雲霧去來至於主客勝負
皆須姑息而後行之先作者主也後為者客也夫用筆
似安營似用槊調墨似調弓端箭㸃水似觀象察色看
毫似砥刃合鋒畜硯似甲楯舟航用紙似突騎屯聚出
入若由門户回轉若摇旌旗挺發若號令齊整小大
若法律嚴明正直若糾察史官輕重若破賊㑹圍結字
若獻凱廟堂凡解如此可謂是書不然虚費紙筆終日
[001-59b]
屹屹何所成名筆陣圖語與前篇不同前云永/和十二年此題九年嵗月亦異
 朱長文曰晉史不云羲之著書言筆法此數篇蓋後
 之學者所述也今并存於編以俟詳擇
   晉天台紫真筆法
天台紫真因及余曰子雖至於斯仍未至於斯若書之
器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似七寳之貴垂萬古之名陽
氣明而華壁立隂氣大而風神生把筆低鋒肇於本性
有體圓則潤勢疾則澁貴𦂳而勁忌險而峻内盈外虚
[001-60a]
起不孤伏不寡面迎非近背接非逺望之惟逸發之惟
靜儆兹法也盡妙矣言訖直隱予遂鐫石以為陳跡維
永和九年九月五日晉右將軍王羲之記
   晉王羲之用筆賦
秦漢魏至今隸書其唯鍾繇草有黄綺張芝至於用筆
神妙不可得而詳悉也夫賦以布諸懷抱擬形於翰墨
也辭云何異人之挺發精傳善而含章馳鳯門而獸據
浮碧水而龍驤滴秋露而垂玉摇春條而不長飄颻逺
[001-60b]
逝浴天池而頡頏翺翔弄翮凌輕霄而接行詳其真體
正作高强勁實方圓窮金石之麗纎麤盡凝脂之密藏
骨抱筋含文包質没没汩汩若濛氾之落銀鈎耀耀晞
晞狀扶桑之掛朝日或有飄飄騁巧勢若自然包羅羽
客總括神仙季氏韜光類隠龍而怡情王喬脫屣歘飛
鳬而上征遊絲斷而還續龍鸞羣而不爭或破真成草
散而能整養徳儼如威而不猛髪指冠而眥裂據純鉤
而耿耿忽𤓰割兮互裂復交結而成族若長天之陣雲
[001-61a]
如倒松之臥谷時滔滔而東注乍紐山兮暫塞射雀目
以施巧拔長蛇兮盡力草草𦕈𦕈或連或絶如花亂飛
遥空舞雪時行時止或卧或蹷透嵩華兮不高踰懸壑
兮非越信能經天緯地毗助王猷耽之翫之功積山丘
吁嗟秀逸萬代嘉休顯允哲人于今鮮儔共六合而俱
永與兩曜而同流鬱高峰兮偃蓋如萬嵗兮千秋
   晉王羲之草書勢
昔秦時諸侯爭長簡檄相𫝊望𤇺走驛以篆隸之難因
[001-61b]
求其速遂作赴急之書蓋今草書也其先出自杜氏以
張為祖以衛為父索范者伯叔也二王父子可為兄弟
薄為庶息羊為僕隸目而叙之亦不失蒼公觀鳥跡之
措意耶但體有疎密意有倜儻或有飛走流注之勢驚
竦峭絶之氣滔滔閒雅之容卓犖跌宕之志百體千形
巧媚爭呈豈可一槩而論哉皆古英儒之撮撥豈羣小
曹吏之所為因為之狀疾若驚蛇失道遲若渌水徘徊
緩則鴉行急則鵲厲抽如雉踞㸃如兔擲乍駐乍引任
[001-62a]
意所為或麤或細隨態運奇雲集水散風迴電馳及其
成也麤而有筋似蒲萄之蔓延女蘿之繁縈澤蛇之相
絞山熊之對爭若舉翅而不飛欲走而還停狀雲山之
有𤣥玉河漢之有列星厥體難窮其類多容婀娜如削
弱栁聳秀如裊長松婆娑而同舞鳯宛轉而似蟠龍縱
横如結聨綿如繩流離似繡磊落如綾暐暐曄曄奕奕
翩翩或臥而似側或立而似顛斜而復正㫁而還連若
白水之遊羣魚叢林之掛騰猿狀衆獸之逸原陸飛鳥
[001-62b]
之戲晴天象烏雲之罩恒嶽紫霧之出衡山巉巗若嶺
血脉如泉文不謝於波瀾義不愧於深淵傳志意於君
子狀欵曲於人間蓋略言其梗槩未足稱其要妙焉
 朱長文曰張彦逺以草書勢為右軍自叙按篇中云
 二王父子可為兄弟薄為庶息羊為僕隸乃在晉宋
 之後以此言之蓋袁昻所作耳斷非右軍也
   唐僧懷素草書歌行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歩墨池飛出北𬈑魚
[001-63a]
筆鋒殺盡中山兔八月九日天氣凉酒徒詞客滿高堂
牋麻素絹排數箱宣州石硯墨色光吾師醉後倚繩床
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怳怳如聞神鬼驚
時時只見蛟龍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徧王逸少張伯英古
來幾許浪得名張顛老死不足數我師此義不師古古
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脱舞此篇本藏真/自作駕名李
[001-63b]
太白前人/已有辨證
   唐太宗論書
太宗嘗謂朝臣曰書學小道初非急務時或留心猶勝
棄日凡諸藝業未有學而不得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
専精爾朕少時為公子頻遭陣敵義旗之始乃平冦亂
執金鼓必有指揮觀其陣即知强弱以吾弱餌其强以
吾强衝其弱敵犯吾弱追奔不踰百數十歩吾擊其弱
突過其陣自背而反擊之無不大潰多用此制朕思得
[001-64a]
其理深也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唯在求其
骨力而形勢自生吾之所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唐太宗筆法
初書之時收視反聴絶慮怡神心正氣和則契於𤣥妙
心神不正字則欹斜志氣不和字則顛仆如魯廟之器
也又云為㸃必收貴𦂳而重為畫必勒貴澁而遲為擎
必掠貴險而勁為䜿必怒貴戰而雄為戈必潤貴遲凝
而右顧為環必郁貴蹙鋒而總轉為波必磔貴三折而
[001-64b]
遣毫
   唐太宗指意
夫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和則無態度也以心為筋骨
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以副毛為皮膚副若不圓則
字無温潤也所資心副相參用神氣冲和為妙今比重
明輕用指腕不如鋒芒用鋒芒不如冲和之氣自然手
腕虚則鋒含沈靜夫心合於氣氣合於心神心之用也
心必靜而已矣虞安吉云夫解書意者一㸃一畫皆求
[001-65a]
象本乃轉自取拙豈是書耶縱倣類本體様奪真可圖
其字形未可稱解筆意此乃類乎效顰未入西施之奥
室也故其始學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緩者滯而無筋太
急者病而無骨横毫側管則鈍慢而肉多豎筆直鋒則
乾枯而露骨及其悟也心動而手均圓者中規方者中
矩麤而能鋭細而能壯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
思與神㑹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也
   唐太宗筆意
[001-65b]
夫學書者先須知有王右軍絶妙得意處真書樂毅論
行書蘭亭草書十七帖勿令有死㸃盡書之道也學書
之難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便到古人以斯言之
豈易多得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遺情書不妄
想要在求之不見考之即彰
   唐虞世南筆髓
   原古
文字經藝之本王政之始蒼頡象山川江海之狀蟲蛇
[001-66a]
鳥獸之跡而立六書戰國政異俗殊書文各别秦患多
門定為八體後復訛謬凡五易焉然並不述用筆之妙
及乎蔡邕張索之輩鍾繇王衛之流皆造意精微自悟
其㫖也
   辨應
心為君妙用無窮故為君也手為輔承命竭股肱之用
故為臣也力為任使纎毫不撓尺丈有餘故也管為將
帥處運動之事執生死之權虚心納物守節藏鋒故也
[001-66b]
毫為士卒隨管任使跡不拘滯故也字為城池大不虚
小不孤故也
   釋真
筆長不過六寸捉管不過三寸一真二行三草指實掌
虚右軍云書弱紙强筆强紙弱筆强者弱之弱者强之
也遲速虚實若輪扁斵輪不徐不疾得之於心而應之
於手口所不能言也拂掠輕重若浮雲蔽晴天波撇平
匀如㣲風摇碧海氣如奔馬亦如柔鈎變化出乎心而
[001-67a]
妙用應乎手然則體約八分勢同章草而各有趣無問
巨細皆有虛散其鋒圓毫絶按轉易也真書一體當覆
腕上搶掠毫開下撒撥歴鋒則稍有筋力指端横鉤蹲
踞轉腕之狀矣
   釋行
行書之體略同於真至於頓挫磅礴若猛獸搏噬進退
鉤鉅若秋鷹迅擊故覆筆搶毫乃接鋒而直引其管則
内旋外拓而環轉紓結也旋毫不絕内轉鋒也加以掉
[001-67b]
筆聨毫若石璺玉瑕自然之理也亦如長空遊絲容曳
而來往又似蟲網絡壁勁實而復虚右軍云遊絲㫁而
能續皆契天真同於輪扁也又云每作㸃畫皆懸管掉
之令其鋒開自然勁健矣
   釋草
草則縱心奔放覆腕轉蹙懸管聚鋒柔毛外拓右為外
左為内伏連卷舒收攬吐納内轉藏鋒既如舞袖揮拂而
縈紆又如垂藤樛盤而繚繞蹙旋轉鋒如騰猿過樹躍
[001-68a]
鯉透泉一云逸/蚪得水輕兵逐虜烈火燎原或氣雄不可抑或
勢逸不可止縱狂逸放不違筆意也右軍云透嵩華而
不髙踰懸壑而態越或連或絶如花亂飛若雄若逸如
馬長奔但先緩引興心逸自急也仍接鋒取興興盡即
已又生簇鋒轉剔刓角多鉤篆體或如蛇形亦如兵陣
故兵無常陣字無常體矣
   契妙
欲書之時當收其視聴絶慮凝神正心和氣則契於妙
[001-68b]
心神不正書則欹斜志氣不和書則顛仆同魯廟之器
虚則欹滿則覆中則正正者冲和之氣也然字雖有質
跡本無為稟隂陽而動静體物象而成形達性通變不
主其常故知書道𤣥妙必資於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機
巧必須以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字形者如目之視也為
目有止限猶執字體也旣有質滯為目所視逺近不同
如水在方圓豈由其水且筆妙喻水方圓喻字所視則
同逺近則異故明執字體也字態心之輔也心悟合於
[001-69a]
妙也借如鑄銅為鏡非匠者之明假筆𫝊心非毫端之
妙必在澄心運思至㣲至妙之間神應斯徹又同鼓琴
輪指妙響隨意而生握管使鋒逸態逐毫而應學者心
悟於至妙書契於無為苟渉夫浮華終懵於斯理
   勸學
自古賢哲勤乎學而立其名不學則没代而無聞矣且
㑹稽竹箭湛盧㫁割不括而羽之淬而厲之終不見其
利用之材矣右軍云耽之翫之功積丘山張芝學書池
[001-69b]
水盡黑當學其雅趣求其真意無圖其形容滯於體質
此貴乎心意専精必有誠意也予中宵之間夢吞筆覺
後若在胸臆又因假寐見張芝指一道字用筆體斯源
也足明至誠感神信有徵矣故右軍出於山隂寫黄庭
經感三台神降其子獻之於㑹稽山見一人黑身披雲
而下左手持紙右手持筆以遺獻之獻之受而問曰君
何姓字復何遊筆計奚施答曰吾象外為家不變為姓
五常為字其筆跡豈殊吾體耶獻之佩服斯言退而臨
[001-70a]
寫向逾三載竟昧其㣲况不學乎羲之云自非通靈感
物不可與談斯㫖也夫道者學以致之飽食而無所用
心則斯道不得其門而入則苦學而難成矣故立以君
臣之體類以攻戰之勢將以近而喻逺必因蹄而得兔
務欲成其要妙啓其戸牖庶後來君子思而勉之矣
   唐歐陽詢傳授訣
傳授訣曰每秉筆必在圓正運氣力縱横重輕凝神靜
慮審字勢四面停匀八邊具備長短合度麤細折中以
[001-70b]
眼凖程疎密欹正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
骨癡又不可瘦瘦則形枯復不可肥肥則質濁詳細緩
臨自然備體此字學要妙處貞觀六年七月十二日詢
書付善奴
   唐歐陽詢用筆論
有翰林善書大夫言於寮故無名公子曰自書契之興
篆隸兹起百家千體紛雜不同至於盡妙窮神作範垂
代騰芳飛舉冠絶古今惟右軍王逸少一人而已然去
[001-71a]
之數百年内無人擬者蓋與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筆
運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歟公子乃從容歛袵而言曰僕
庸瑣愚昧命亦輕㣲無禄代耕留心筆硯至如天挺功
力誠如大夫之説用筆之趣請聞其説大夫欣然而笑
曰此難能也子欲聞乎公子曰余自少及長凝情翰墨
每覽異體奇跡未嘗不循環吟玩抽其妙思終日臨倣
至老而無倦也大夫曰夫用筆之法急捉短搦迅牽疾
掣懸針垂露蠖屈蛇伸灑落蕭條㸃綴閒雅行行眩目
[001-71b]
字字驚心若上苑之春花無處不發抑亦可觀是余用
筆之妙也公子曰幸甚幸甚仰承餘論善無所加然僕
見聞異於是輒以聞見便耽翫之奉對大賢座未敢抄
説大夫曰與子同寮索居日乆既有異同焉得不叙公
子曰向之造次濫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大夫曰
妙善異述達者共𫝊請不秘之粗陳梗槩公子安退位
逡廵緩頰而言曰夫用筆之體㑹須鉤黏攙把緩紲徐
収梯不虚發研必有由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
[001-72a]
媚若銀鉤壯則崛岉而嶱嶫麗則綺靡而清遒若枯松
之卧髙嶺類巨石之偃鴻溝同鸞鳯之鼓舞等鴛鷺之
沈浮彷彿兮若神仙來徃宛轉兮似獸伏龍遊其墨或
灑或淡或浸或燥隨其形勢隨其變巧藏鋒靡露壓尾
難討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唯截紙稜撆捩窈窕務在矜
實無令怯少隠隠軫軫譬河漢之出衆星崑岡之出珍
寳既錯落而燦爛復趢連而掃撩方圓上下而相副終
始盤桓而圍繞觀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用筆之
[001-72b]
趣信然可珍竊謂合乎古道大夫應聲而起行吟而歎
曰夫遊畎澮者詎測𬈑海之深升培塿者寧知泰山之
峻今屬公子吐論通幽洞㣲過鍾張之門入羲獻之室
重光前哲垂裕後昆中心藏之蓋棺乃止公子謝曰鄙
説疎淺未足可珍忽枉話言不勝慚懼
   唐顔真卿傳張旭十二意筆法記
予罷秩醴泉特詣京洛訪金吾長史張公請師筆法長
史于時在裴儆宅憩止有羣衆師張公求筆法或有得
[001-73a]
者皆曰神妙僕頃在長安二年師事張公即大笑而已
即對以草書或三紙五紙皆乗興而散不復有得其言
者僕自再於洛下相見眷然不替僕因問裴儆足下師
張長史有何所得曰但書得絹素屏數十軸亦嘗論諸
筆法唯言倍加功學臨寫書法當自悟耳僕自停裴家
月餘日因與裴儆從長史言話散却囘京師前請曰既
承九文奬諭日月滋深夙夜工勤溺於翰墨儻得聞筆
法要訣終為師學以冀至於能妙豈任感戴之誠也長
[001-73b]
史良乆不言乃左右盼視拂然而起僕乃從行歸東竹
林院小堂張公乃當堂踞牀而坐命僕居於小榻而曰
筆法𤣥微難妄傳授非志士髙人詎可與言要妙也書
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之可須思妙乃曰夫平謂横
子知之乎僕思以對之曰嘗聞長史示令每為一平畫
皆須令縱横有象此豈非其謂乎長史乃笑曰然而又
問曰直謂縱子知之乎曰豈不謂直者從不令邪曲之
謂乎曰均謂間子知之乎曰嘗蒙示以間不容髪之謂
[001-74a]
乎曰密謂際一作/疎子知之乎曰豈不謂築鋒下筆皆令
宛成不令其疎之謂乎曰鋒為末子知之乎曰豈不謂
以末成畫使其鋒健之謂乎曰力謂骨體子知之乎曰
豈不謂趯筆則㸃畫皆有筋骨字體自然雄媚之謂乎
曰轉輕謂屈折子知之乎曰豈不謂鈎筆轉角折鋒輕
過亦謂轉角為闇過之謂乎曰決謂牽掣子知之乎
曰豈不謂為牽為掣二掣字/作製決意挫鋒使不怯滯令險
峻而成以謂之决乎曰補謂不足子知之乎曰豈不
[001-74b]
謂結搆㸃畫或有失趣則以别㸃畫旁救之謂乎曰損
謂有餘子知之乎曰豈不謂趣長筆短常使意勢有餘
㸃畫若不足之謂乎曰巧謂布置子知之乎曰豈不謂
欲書先預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穩或意外字體令有異
勢是謂之巧乎曰稱謂大小子知之乎曰豈不謂大字
蹙之令小小字展之為大兼令茂密所以為稱乎長史
曰子言頗皆近之矣夫書道之妙煥乎其有㫖焉字外
之奇言所不能盡世之書者宗二王元常逸跡曽不睥
[001-75a]
睨筆法之妙遂爾雷同獻之謂之古肥旭謂之今瘦古
今既殊肥瘦頗反如自省覽有異衆説芝鍾巧趣精細
殆同始自機神肥瘦古今豈易致意真跡雖少可得而
推逸少至於學鍾勢巧形容乃其獨運意疎字緩譬猶
楚音習夏不能無楚過言不悒未為篤論又子敬之不
逮逸少猶逸少之不逮元常學子敬者畫虎也學元常
者畫龍也余雖不習乆得其道不習而言必慕之歟儻
有巧思思盈半矣子其勉之工精勤悉當自妙矣真卿
[001-75b]
前請曰幸蒙長史傳授筆法敢問工書之妙如何得齊
於古人張公曰妙在執筆令得圓轉勿使拘攣其次諸
法須口傳手授之訣勿使無度所謂筆法也其次在於
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紙筆精佳其次變通適
懐縱捨規矩五者備矣然後齊於古人矣敢問執筆之
理得聞乎長史曰予傳授筆法得之老舅彦逺曰吾聞
昔日説書若學有工而跡不至後聞於褚河南曰用筆
當須如印泥畫沙思所以不悟後於江島遇見沙地平
[001-76a]
浄令人意悦欲書乃偶以利鋒畫其勁險之狀明利媚
好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沈著當其用筆
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真草用筆悉如畫
沙則其道至矣是乃其跡可乆自然齊古人矣但思此
理以専想工用故其㸃畫不得妄動子其書紳余遂銘
謝再拜逡廵而退自此得攻墨之術于茲五年真草自
知可成矣平直均密鋒力轉決/補損巧稱為十二意
 朱長文曰舊本多謬誤予為之刋綴以通文義張彦
[001-76b]
 逺録十二意為梁武筆法或此法自古有之而長史
 得之以傳魯公耳
   唐徐浩書法論
周官内史教國子六書書之源流其來尚矣程邈變隸
體邯鄲傳楷法事則朴略未有能工厥後鍾善正書張
稱草聖右軍行法小令破體皆一時之妙近古以來蕭
永歐虞頗得筆勢褚薛以降自謂不譏矣人謂虞得其
筋褚得其肉歐得其骨當矣夫鷹隼乏彩而翰飛戾天
[001-77a]
骨勁而氣猛也翬翟備色而翺翔於百步肉豐而力沈
也若藻曜而髙翔書之鳯凰矣歐虞為鷹隼陸褚為翬
翟焉歐陽率更云蕭書出於章草頗為知言然歐陽飛
白曠古無比余年在齠齓便工翰墨忘寢與食胼胝筆
硯而性不能逾力不可强勁而愈拙勞而無功區區碑
石之間矻矻几案之上亦古人所恥吾豈忘情耶德成
而上藝成而下殷鑒不逺何學書為必以一時風流千
里面目斯亦愈博奕亞於文章矣發揮聖賢事業其由
[001-77b]
斯乎初學之勢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病且未
去能何有焉字不欲疎亦不欲密亦不欲長亦不欲短
小展令大大蹙令小疎肥令密密瘦令疎斯亦大經矣
筆不欲捷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側側竪令平平
峻使側捷則須安徐則須利如此則其大較矣張伯英
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永師登樓不下四十餘年張公精
熟號草聖永師拘滯終著能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
所能盡美俗云書無百日工蓋悠悠之談也宜白首工
[001-78a]
之豈可百日乎汝曹年未弱冠但當研精覃思心目想
時復臨本驗其短長可致佳境耳鍾大傅坐則畫地數
步卧則書被穿表裏由是乃為翰墨之龜鑑耳
 朱長文曰以技之至精者父子所不能教理之至妙
 者文字所不能𫝊蓋心繫而道存志専而神凝乃可
 以至矣然則書法孰為傳哉吾將為未悟者之筌蹄
 耳世𫝊諸家筆法其辭多不雅馴蓋非其親作乃後
 人袓述耳然多識而博聞之亦學者之所勉也故芟
[001-78b]
 蕪撮要存諸左方以備觀覽猶病其謬誤未盡正云
 
 
 
 
 
 
 墨池編卷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