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 >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 卷三十四
[036-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三十四
          頭等侍衛納喇性徳編
離上/離下
 伊川先生曰離序卦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
 以離離者麗也陷於險難之中則必有所附麗理自
 然也離所以次坎也離麗也明也取其隂麗於上下
 之陽則為附麗之義取其中虚則為明義離為火火
[036-1b]
 體虚麗於物而明者也又為日亦以虚明之象易/傳
  東萊吕氏曰序卦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盖言
  人居坎陷之地欲出其險必有所附麗乃可易/説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伊川先生曰離麗也萬物莫不皆有所麗有形則有
 麗矣在人則為一无/為字所親附之人所由之道所主之
 事皆其所麗也人之所麗利於貞正得其正則可以
 亨通故曰離利貞亨畜牝牛吉牛之性順而又牝焉
[036-2a]
 順之至也既附麗於正必能順於正道如牝牛則吉
 也畜牝牛謂養其順徳一无/徳字人之順徳由養以成既
 麗於正當養習以成其順徳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以柔麗乎中正故利貞易/説
  白雲郭氏曰坎為險為水離為明為火險與明足
  以見坎離之情水與火不足以盡坎離之象而論
  坎者必先水言離者復先明何哉盖坎險難明而
  水易見由水以知險由險以知坎斯得坎之義矣
[036-2b]
  離明易見不必因火而後知故直言其明也離之
  道柔中柔中失之无守故必利貞而後亨牝牛性
  順而従人柔中之道也然其强力足與有守復有
  貞固之象是以吉也離之與坤道雖不同而性略
  相類故坤之牝馬自順而健離之牝牛自柔而强
  馬乾象也故坤之黄裳元吉見於六五牛坤象也
  故離之黄離元吉見於六二君臣之辨觀二五之
  象斯得之矣易/説
[036-3a]
  漢上朱氏曰離畜牝牛離中之隂即坤之隂也坎
  為馬脊坎中之陽即乾之陽也叢/説
  新安朱氏曰離麗也隂麗於陽其象為火體隂而
  用陽也物之所麗貴乎得正牝牛柔順之物也故
  占者能正則亨而畜牝牛則吉也本/義 離便是麗
  附著之意易中多説做麗也有兼説明處也有單
  説明處明是離之體麗是麗著底意思離字古人
  多用做離著説然而物相離去也只是這字富貴
[036-3b]
  不離其身東坡説道剰箇不字便是這意古來自
  有這般兩用底字如亂又喚作治 離字不合單
  用並語/録
  東萊吕氏曰利貞亨言人有所附麗不可不附於
  正人如孔子微服過宋乃主司城貞子為陳侯周
  臣則所附得其正可知故必貞乃亨畜牝牛吉畜
  字最要看大抵人欲附麗人必恭順和柔乃可故
  曰禮恭然後可以言道之方然人之恭順豈一朝
[036-4a]
  一夕所可致必畜養有素乃可易/説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
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伊川先生曰離麗也謂附麗也如日月則麗於天百
 穀草木則麗於土萬物莫不各有所麗天地之中无
 无麗之物在人當審其所麗麗得其正則能亨也
 重明以麗乎正以卦才言也上下皆離重明也五二
 皆處中正麗乎正也君臣上下皆有明徳而處中正
[036-4b]
 可以化天下成文明之俗也 二五以柔順麗於中
 正所以能亨人能養其至順以麗中正則吉故曰畜
 牝牛吉也或曰二則中正矣五以隂居陽得為正
 乎曰離主於所麗五中正之位六麗於正位乃為正
 也學者知時義而不失輕重則可以言易矣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日月草木麗天地麗附著也易/説
  藍田吕氏曰離明而有所麗也火之為物麗於物
  而後見故離為明為麗離之二陽麗於一隂以為
[036-5a]
  明陽麗於隂正也重離之明皆麗乎正其文明其
  義正此所以化成天下也二柔皆中故利貞利貞
  故亨柔體故也牛順而畜於人牝又其柔者柔而
  麗於物故畜之吉
  龜山楊氏曰離為火火无常形麗物而有形故離
  麗也夫盈天地之間皆物也未有无所麗而能有
  成者故曰日月麗乎天而明生焉百穀草木麗乎
  土而利成焉皆麗得其正而亨者也重明合二體
[036-5b]
  言也上下一徳麗乎正也明則誠矣故能化成天
  下惟天下至誠為能化也柔麗乎中正以六二言
  也柔不中則茹不正則邪不足以有行矣故麗乎
  中正乃亨夫隂以順成為徳柔麗中正順之至也
  故畜牝牛吉牛順物也牝牛順之至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坎陷也離麗也剛則有體陷乎隂中
  所以為坎柔則无質麗乎陽中所以為麗重卦也
  故日月麗乎天在上者也言日月則星辰従可知
[036-6a]
  也百穀草木麗乎土在下者也言百穀草木則山
  林川澤従可知也重明以麗乎正人道之離也人
  者天地之合也天一生水於北方水為精地二生火
  於南方火為神其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
  各有所麗焉故合則渾離則散方其合也氣聚而
  成形於有方其離也氣散而神合於无是以離附
  物則生去物則滅聖人以是而知鬼神之情状原
  始反終知死生之説是故或以言文明或以言物
[036-6b]
  化皆其象也至於言化成天下者又推其人道之
  相資而成功於久也畜牝牛吉何也曰乾為馬坤
  為牝馬坤為牛離為牝牛亦事象之宜也柔之麗
  乎中者六五也柔之麗乎正者六二也兼乎中正
  之道惟六二則然故利貞亨成卦之本在二也二
  有牛之象而爻之辭曰黄離元吉又從可知也牛
  者强力而順象六二之方故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離附麗也萬物莫不有所麗在天之
[036-7a]
  日月在地之百穀草木皆是也舉日月百穀則萬
  物在天地之中有形有象者其麗皆一也推而上
  之雖天地聖人不能不麗乎道而道亦不能不麗
  乎天地聖人矣離之為義亦大矣而彖不言者盖
  坎險難明而離明易見不待言而知也是以坎以
  險而陷離以麗而明重明麗乎正者在卦為二五
  在人為君臣以明相繼是以化成天下也書曰元
  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康哉則化成天下矣
[036-7b]
  柔謂二五也麗乎中正者貞也貞故亨此畜牝牛
  吉之義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離自遯初六三變而成二五皆一隂
  而麗二陽物之情未有不相附麗者也柔必麗乎
  剛弱必麗乎强小必麗乎大晦必麗乎明故曰離
  麗遯一變六之三成无妄再變六之四成家人三
  變六之五成離自六之四言之離有坎日降而月
  升也自六之五言之坎復成離月降而日升也乾
[036-8a]
  為天故曰日月麗乎天自六之三言之有震巽震
  為百穀巽為草木乾策三十六坤策二十四震三
  爻凡八十有四百穀舉成數也坤為土故曰百穀
  草木麗乎土觀天地日月百穀草木附麗如此則
  萬物之情有不相附麗者乎此推原卦變以明離
  為麗之義也兩離重明也君臣上下皆有明徳之
  象重明而不麗乎正則以察為明重明而麗乎正
  以之化天下成文明之俗矣初二三正麗乎正也
[036-8b]
  三爻在乾天之下有巽順服従之象化成也故辭
  曰利貞彖曰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此舉成
  卦言離明之所麗也柔之為道不利逺者不麗乎
  中正則邪佞之道其能亨乎六居五柔麗乎中而
  亨也六居二柔麗乎中正而亨也言柔麗乎中正
  則二五舉矣中正者人之本心也天下之心必麗
  乎中正則重明而麗乎正化成天下也必矣故辭
  曰亨彖曰柔麗乎中正故亨此以二五言離柔之
[036-9a]
  所麗也兩者離之才也坤為牛順也六二以隂居
  隂為牝牛至順也畜養也以剛正畜養之成其至
  順而麗於中正則吉是亦柔之利也故辭曰畜牝
  牛吉彖曰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此
  以内卦終言柔之所麗也在卦氣為四月故太𤣥
  準之以應易/傳
  新安朱氏曰離麗也釋卦名義柔麗乎中正以卦
  體釋卦辭本/義 問離卦是陽包隂占利畜牝牛便
[036-9b]
  也是宜畜柔順之物否先生曰然 彖辭重明自
  是五二兩爻為君臣重明之義大象又自説繼世
  重明之義不同 問火體隂而用陽是如何先生
  云此言三畫卦中隂而外陽者也故象為隂水體
  陽而用隂葢三畫卦中陽而外隂者也惟六二一
  爻柔麗乎中而得其正故元吉至六五雖是柔麗
  乎中而不得其正特借中字而包正字耳並語/録
  東萊吕氏曰大抵人不可須臾離於正如日月之
[036-10a]
  不麗天則失其所以明百穀草木之不麗乎土則
  失其所以生然則麗乎正者非明者莫能也欲附
  麗人必先知其正乃能附麗不知其為人安能附
  麗乎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離卦葢
  言人欲出險雖不可獨立然必求附麗於正以一
  卦觀之一隂居二陽之中故上下相輔所以為麗
  然五君位而以六居之似乎非正殊不知六雖柔
  弱得五則為剛以六居五正所謂柔麗乎中正易/説
[036-10b]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伊川先生曰若云兩明則是二明不見繼明之義故
 云明兩明而重兩謂相繼也作離明兩而為離繼明
 之義也震巽之類亦取洊隨之義然離之義尤重也
 大人以徳言則聖人以位言則王者大人觀離明相
 繼之象以世繼其明徳照臨于四方大凡以明相繼
 皆繼明也舉其大者故以世襲繼照言之易/傳
 横渠先生曰明目逹聰繼明之道也人患墮於博覧
[036-11a]
 惟大人能勉而繼之易/説
  龜山楊氏曰一則无所麗兩而後有麗焉故曰明
  兩作離離麗也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如大明文
  王有聲之詩是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説者謂上下為重明則五君也二臣
  也不得言重明麗乎正也謂先後為重明則前明
  已熄後明方來不得言繼明照四方也在書有之
  堯曰放勛舜曰重華不害其為重明也惟文王武
[036-11b]
  王宣重光奠麗不害其為繼明也是以天下明徳
  皆自虞帝始陳教則肄周之所以化成天下也堯
  舜君臣也而並文武父子也而繼所遇之時異也
  易/説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堯曰放勛舜曰重華君臣也
  而並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父子也而繼此所謂
  繼明雍曰聖人立象以盡意意盡而止耳不必同
  也坎之險難明故象言水洊至因水而知險也離
[036-12a]
  之明易見故直言明兩作離葢不必因火而後知
  其明也大人者與日月合其明故論繼明必以大
  人為言大人非必君父也總君臣父子有是明者
  皆兼言之如乾之二五皆為大人是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明兩作者麗乎明也鄭康成曰作起
  也明明相繼而起大人重光之象堯舜禹文武之
  盛也兊有伏震離有伏坎震東兊西坎離南北照
  四方也易/傳
[036-12b]
  新安朱氏曰作起也本/義 如日然今日出了明日
  又出是以謂之兩作葢只是這一箇明兩番作非
  明兩乃兩作也猶云水洊至習坎 明兩作猶言
  水洊至今日明來日又明若説兩明却是兩箇日
  頭並語/録
  東萊吕氏曰象不曰二明乃曰明兩此以明繼明
  之義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正如堯舜之相授受
  文武之相繼如曰重華協于帝此是以明繼明如
[036-13a]
  曰明明在上赫赫在下此亦以明繼明大抵天下
  道理本自相續以明繼明自是常事後世徒見堯
  舜禹湯之後有太康文武成康之後有穆王遂以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以明相繼為異殊不知以明
  繼明却是常事至於太康穆王昬亂乃是異常事
  雖不見而理常在易/説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伊川先生曰陽固好動又居下而離體陽居下則欲
[036-13b]
 進離性炎上志在上麗幾於躁動其履錯然謂交錯
 也雖未進而跡已動矣動則一无/則字失居下之分而有
 咎也然其剛明之才若知其義而敬慎之則不至於
 咎矣初在下无位者也明其身之進退乃所麗之道
 也其志既動不能敬慎則妄動是不明所麗乃有咎
 也 履錯然欲動而知敬慎不敢進所以求辟免過
 咎也居明而剛故知而能辟不剛明則妄動矣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履錯然與之者多也无應於上无所朋
[036-14a]
 附以剛處下物所願交非敬慎之甚何以免咎易/説
  藍田吕氏曰初九始與二比剛麗乎柔其履交錯
  然剛柔之際瀆亂生焉欲辟乎咎非敬不可能敬
  之道非剛而何
  龜山楊氏曰履踐也藉也履物為踐履於物為藉
  初在下以陽藉隂也二以隂麗陽故履錯然也錯
  然謂交錯也二以柔麗剛為文明之主錯然而不
  敬則上下紊矣能无咎乎故敬之然後无咎易/説
[036-14b]
  兼山郭氏曰初九文明之初錯然者也不敬何以
  行之子入太廟每事問亦其意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文明之初錯然者也不敬何
  以行之子入太廟每事問亦履錯之敬與雍曰履
  下道也故為離之初錯然之文過則有弊敬所以
  救其弊也使文之弊无自而生焉非辟咎之道與易/説
  漢上朱氏曰遯艮為指指在下體之下為趾五來
  踐初履也初欲麗四交巽巽為進退故其履錯然
[036-15a]
  進退動則失正失正則有咎故敬之不敢動以辟
  有咎榮辱安危繫於所麗君子處離之始安其分
  義守正而已故无所麗是以无咎管寜逡巡於萬
  乗之招王丹偃蹇於三公之貴以辟咎乎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剛居下而處明體志欲上進故有
  履錯然之象敬之則无咎矣戒占者宜如是也本/義
  東萊吕氏曰大抵人之念慮雖未發於外要當制
  之於未動之先葢離是火九是剛火則炎上剛則
[036-15b]
  欲進火與剛在乎用之如何耳善用之則火為明
  不善用之則為炎上剛善用之則為正不善用之
  則為躁進故必敬於先然後能无咎易/説
六二黄離元吉象曰黄離元吉得中道也
 伊川先生曰二居中得正麗於中正也黄中之色文
 之美也文明中正美之盛也故云黄離以文明中正
 之徳上同於文明中順之君其明如是所麗如是大
 善之吉也 所以元吉者以其得中道也不云正者
[036-16a]
 離以中為重所以成文明由中也正在其中矣並易/傳
  藍田吕氏曰六二二陽來麗不失乎中中即本也
  故曰黄離元吉
  龜山楊氏曰黄中色也美在其中而暢於外者也
  二以柔順中正麗乎陽而為文明之主故曰黄離
  元吉黄與黄中通理義同易/説
  兼山郭氏曰六二離之所以亨柔麗乎中正故亨
  也黄離之所以元吉文明而用中故元吉也故盡
[036-16b]
  一卦之美其惟六二乎易/説
  白雲郭氏曰離之六爻二五為美五得中而非正
  柔麗乎中正者惟六二盡之經曰君子黄中通理
  正位居體美在其中則黄為中之色而徳之至美
  者也美徳在中故能暢於四支發於事業極美之
  至是以元吉也六二之美雖未及乎天下而黄中
  之理有必至焉故言元吉其義之美與坤六五相
  類而其道則中庸之教也易/説
[036-17a]
  漢上朱氏曰黄者地之中萬物必有所麗六二坤
  柔在下麗乎中而與五合一得中道也夫中者天
  地萬物之所共由天地之長久日月維斗之不息
  聖人之道亘古今而无弊者也六二得之故能守
  正而不遷乗剛而不懼抱明徳而獨照是以元吉
  易/傳
  新安朱氏曰黄中色柔麗乎中而得其正故其象占
  如此本/義 六二中正六五中而不正今言麗乎正
[036-17b]
  麗乎中正次第説六二分數多此卦惟這爻較好
  然亦未敢便恁地説語/録
  東萊吕氏曰六二以文明柔中之才居下體之中
  故曰黄離元者善之長元吉葢无以復加之吉然
  六二之所以吉者正以得中道大抵才過乎中則
  是智者過之極髙明而不能道中庸致廣大而不
  能盡精微者也易/説
九三日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象曰日
[036-18a]
之離何可久也
 伊川先生曰八純卦皆有二體之義乾内外皆健坤
 上下皆順震威震相繼巽上下順隨坎重險相習離
 二明繼照艮内外皆止兊彼已相説而離之義在人
 事最大九三居下體之終是前明将盡後明當繼之
 時人之始終時之革易也故為日之離日下
 明也則将沒矣以理言之盛必有衰始必有終常
 道也達者順理為樂缶常用之器也鼓缶而歌樂其
[036-18b]
 常也不能如是則以大耊為嗟憂乃為凶也大耊傾
 沒也人之終盡達者則知其常理樂天而已遇常皆
 樂如鼓缶而歌不達者則恐怛有将盡之悲乃大耊
 之嗟為其凶也此處死生之道也耊與昳同 日既
 傾明能久乎明者知其然也故求人以繼其事退
 處以休其身安常處順何足以為凶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人向衰暮則尤樂聼聲音葢留連光景
 視桑榆之暮景不足則貪於為樂惟鄭衛之音能令
[036-19a]
 人生此意易謂不鼓缶而歌則大耊之嗟凶悲衰暮
 故為樂不為則復嗟年景之不足也 明正将老離
 過於中故哀樂之不常其徳凡人不能久也故君子
 為徳夭夀不貳並易/説
  藍田吕氏曰九三陽過乎中日之象日之時
  明始退矣必至於沒而後已處斯時也亦姑謀樂
  以待其終可矣不及時以自娱至於耊老則无及矣
  與詩云今我不樂逝者其耊同義
[036-19b]
  龜山楊氏曰居下體之終前明将盡矣離為日故
  有日之象焉在人則死生終始之變也故不鼓
  缶而歌則大耊之嗟凶夫缶常用之器也明者安
  常而處順故无常變昧此則大耊之嗟凶矣易/説
  兼山郭氏曰九三位已過中故云日若不能與
  時進退不憂而樂其能忘大耊之嗟乎故葉公問
  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云爾若孔子
[036-20a]
  者又安有大耊之嗟乎易/説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
  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将至云爾若孔子者又安有大耊之嗟
  乎雍曰離日也三已過中是為日之時以人言
  之則衰矣於斯時也不能忘憂而従樂則大耊之
  嗟至而凶矣衆人以歌為樂故此爻従衆言之血
  氣既衰之時使絶滅衆念惟鼓缶而歌以待終焉
[036-20b]
  則良心可復誠日著而偽日去矣是所以逸其老
  也聖人感人之意深矣然聖賢之樂亦豈鼓缶而
  歌哉孔子不復夢見周公而述作六經是聖人之
  樂也顔子不以簞瓢陋巷為憂而不改其樂是賢
  人之樂也聖賢之樂其心與衆人同其所以為樂
  則異故接輿歌而過門林類歌而拾穗荘周之鼓
  盆二子之臨尸雖狂蕩不法以極其矯枉之心終
  不異於衆人日之歌矣葢未能安之者也是以
[036-21a]
  孔氏之門皆无有焉易/説
  漢上朱氏曰離為日在下也九三明盡當繼之
  際故曰日之離盛必有衰始必有終生必有死
  晝夜寒暑之變達人觀此知窮必有變乃理之常
  孰知生之可羨死之可惡吉凶泯矣故鼓缶而歌
  缶者常用之器歌之者樂其得常也九三離腹變
  坤為缶艮手擊之鼓缶也兊變震而體離口舌動
  有聲成文歌也昧者不知變不鼓缶而歌則大耊
[036-21b]
  近死戚嗟之憂不安於死則凶矣九三不變乾首
  巽白處明盡當繼之際大耊也八十曰耄九十曰
  耊離三爻乾坤之䇿九十有六故曰耊陽為大耊
  也大耊猶言大老三失應而憂嗟也夫日之光
  斯須入於地雖欲附麗何可久也是故君子頺然
  委順不以死生累其心巽為長巽變何可久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重離之間前明将盡故有日之象
  不安常以自樂則不能自處而凶矣戒占者宜如
[036-22a]
  是也本/義 或問日之離先生曰死生常理也若
  不能安常以自樂則不免有嗟戚曰生之有死猶
  晝之必夜故君子當觀日之象以自處先生曰
  人固知常理如此只是臨時自不能安耳語/録
  東萊吕氏曰九三居下體之上前明将盡後明将
  繼之時是猶死生之際也不鼓缶而歌則大耊之
  嗟者彼畏懼者其凶固明至於鼓缶而歌者雖自
  謂達死生之際殊不知死生乃常事耳初无可樂
[036-22b]
  才鼓缶而歌則亦為死生所動矣故皆凶也象曰
  何可久也此一句最要看日之既自然傾沒雖
  千數萬計亦不能留此何可久也之義易/説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象曰突如其來如无
所容也
 伊川先生曰九四離下體而升上體繼明之初故言
 繼承之義在上而近君繼承之地也以陽居離體而
 處四剛躁而不中正且重剛以不正而剛盛之勢突
[036-23a]
 如而來非善繼者也夫善繼者必有巽讓之誠順承
 之道若舜啓然今四突如其來失善繼之道也又承
 六五隂柔之君其剛盛陵爍之勢氣燄如焚然故云
 焚如四之所行不善如此必被禍害故曰死如失繼
 紹之義承上之道皆逆徳也衆所棄絶故云棄如至
 於死棄禍之極矣故不假言凶也 上陵其君不順
 所承人惡衆棄天下所不容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處多懼之地而以乗剛故其來也遽其
[036-23b]
 處也危无所容安如見棄逐皆所麗之失中也三剛
 而不可乗五正而不見容易/説
  藍田吕氏曰離之四五與坎相反坎之四五皆當
  位離之四五皆不當位剛柔不當位則剛必陵柔
  下必陵上不順之勢物所不容也離於下體其明
  再生故突如其来如物所不容不戢自焚故焚如
  死如棄如六五為四所陵不堪其逼然處尊居中
  不失王公之義物必助之故吉
[036-24a]
  龜山楊氏曰九四以炎上之性當繼明之時而麗
  非其正則循㳂不休流金焦山勢之必至也故突
  如其來如焚如无善繼之道也古人善繼者如舜避
  堯之子禹避舜之子是也无善繼之道則天下所
  同疾宜无所容矣故死如棄如然不言凶者凶不
  足道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九四離互體之大過之象易/說
  白雲郭氏曰火性炎上而九四近君當慄慄危懼
[036-24b]
  如臨深淵可也反肆其剛暴突如其來若火之焚
  不能自制速死之道无踰於斯矣自蹈禍機雖三
  尺之童亦知其非而棄之矣故雖至於死地而人
  无傷怛之心焉方其突然而來烈如猛火人人将
  望而畏之其有見容者乎故象曰无所容也古之
  君子於進也必有漸是以有三揖而進一辭而退
  之義況居近君多懼之地者乎易/説
  漢上朱氏曰九四重剛而不中正又處不當位不
[036-25a]
  善乎繼而求繼者也四之五成乾巽乾為父巽為
  子子凌父突也突字古文作倒字不順之子也凌
  突而往其能來乎言逆徳也巽木為火焚如也火
  王木死死如也退復三兊毁之其下反目而視棄
  如也言不容於内外者如此故曰突如其來如无所容
  也先儒謂古有焚刑刑人之喪不居兆域不序昭
  穆焚而棄之易傳曰禍極矣凶不足言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後明将繼之時而九四以剛廹之故
[036-25b]
  其象如此無所容言焚死棄也本/義 焚死棄只是
  説九四陽爻突出來逼桚上爻焚如是不戢自焚
  之意棄是死而棄之之意 問九四突如其來如
  先生曰九四以剛廹柔故有突來之象或曰突如
  其來如與焚如自當屬上句死如棄如自當做一
  句先生曰説時亦少通但文勢恐不如此 九四
  突如其來如自是一句焚如死如棄如自成一句
  恐不得如伊川之説並語/録
[036-26a]
  東萊吕氏曰九四處近君之位聖人於此一爻嚴
  其義峻其辭正天下之大分明君臣之大閑謂九
  四大臣苟侵君位突然而來則受莫大之罪焚者
  古之極刑然六十四卦近君之位皆不明此意獨
  於離一卦言之何哉盖離有相繼之義九四以剛
  强之才上逼君下繼下體之上大抵人臣之繼君
  必如舜繼堯禹繼舜乃可无舜禹之心即是莽卓
  易/説
[036-26b]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伊川先生曰六五居尊位而守中有文明之徳可謂善
 矣然以柔居上在下无助獨附麗於剛强之間危懼之
 勢也唯其明也故能畏懼之深至於出涕憂慮一作/虞
 深至於戚嗟所以能保其吉也出涕戚嗟極言其憂懼之
 深耳時當然也居尊位而文明知憂畏如此故得吉若自
 恃其文明之徳與所麗中正泰然不懼一作/慮則安能保其
 吉也 六五之吉者所麗得王公之正位也據在上之勢
[036-27a]
 而明察事理畏懼憂虞以持之所以能吉也不然豈
 能安乎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言王公之貴人之所附下以剛進已雖
 憂危終以得衆而吉者柔履中正也易/説
  龜山楊氏曰四近君王公之位也位逼炎上而五
  乗之危難之勢也故出涕沱若戚嗟若憂懼之至
  也然以柔順之資離之弗違故吉唐之太宗殺建
  成元吉而以尉遲敬徳持兵入侍可謂突如其來
[036-27b]
  如也髙祖咈而拒之則禍不可測矣能无憂懼乎
  惟順而不違故卒成授受之美焉然太宗无死如
  棄如之禍者以其退就臣子之位而不遽進故不
  及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五雖得中而非正焉又麗乎二剛之
  間未足以致六二之臣以大明徳於天下故自傷
  而出涕以至憂戚嗟若也夫堯以不得舜為己憂
  舜以不得禹臯陶為己憂方其不得而為己憂也
[036-28a]
  豈六五出涕戚嗟之時歟天下之急務莫急於斯
  也人君之明徳莫明於斯也其為吉也亦孰大於
  是焉是惟離明之君乃有戚嗟之吉庸君闇主何
  足以知之聖人慮學者不知戚嗟之明故又曰離
  王公也言六五之戚嗟葢王公思欲相麗之意也
  孟子又言堯舜急親賢所謂親賢其離王公之義
  與易/説
  漢上朱氏曰離目兊澤出涕也鄭康成曰自目出
[036-28b]
  曰涕巽為長沱若也五失位為憂戚也兊口嗟若
  也六五柔居尊位九四凌突故出涕戚嗟然有吉
  之道九四突五離王公則吉四五相易上離王位
  正也下麗三公用利也據正而用利以順討逆何
  憂乎九四哉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隂居尊柔麗乎中然不得其正而
  廹於上下之陽故憂懼如此然後得吉戒占者宜
  如是也本/義 問郭沖晦以為離六五乃文明盛徳
[036-29a]
  之君知天下之治莫大於得賢故憂之如此如堯
  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臯陶為己憂是否
  先生曰離六五陷於二剛之中故其憂如此只為
  孟子説得這兩句故人便取以為説恐不是如此
  於上下爻不相通 六五介於兩陽之間憂懼如
  此然處得其中故不失其吉並語/録
  東萊吕氏曰以柔順文明之才居君之位自可怡
  然燕處然位雖髙而理實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036-29b]
  苟恃其尊則必底於敗故曰撫我則后虐我則讎
  惟離之六五能泣涕戚嗟而不敢安若書謂予臨
  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所以致吉易/説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象曰王用出
征以正邦也
 伊川先生曰九以陽居上在離之終剛明之極者也
 明則能照剛則能斷能照足以察邪惡能斷足以行
 威刑故王者宜用如是剛明以辨天下之邪惡而行
[036-30a]
 其征伐則有嘉美之功也征伐用刑之大者 夫明
 極則无微不照㫁極則无所寛宥不約之以中則傷
 於嚴察矣去天下之惡若盡究其漸染詿誤則何可
 勝誅所傷殘亦甚矣故但當折取其魁首所執獲者
 非其醜類則无殘暴之咎也書曰殱厥渠魁脅従罔
 治 王者用此上九之徳明照而剛斷以察除天下
 之惡所以正治其邦國剛明居上之道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有嘉折首服而舍之也獲匪其醜執訊
[036-30b]
 弗賔示威以正邦而已離道已成然後不附可征易/説
  龜山楊氏曰上九處離之終剛明之極也然以剛
  居柔无逸徳矣王于出征用此道也故有嘉折首
  獲匪其醜脅從罔治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上九文明之極乃可有征若舜征有
  苗是也又曰離為甲胄為戈兵互體有兊兊為毁
  折王者之師有征无戰故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猶
  殱厥渠魁脅從罔治如𦙍征羲和是也夫當嘉㑹
[036-31a]
  之時而下有不麗於正者是宜有征尚且折首獲
  匪其醜者明黷武之戒也若是則何必用師乎葢
  不得已而用之正邦故也故左氏曰兵猶火也弗
  戢将自焚也於離明用師之時是宜發也洪範八
  政終之以師亦聖人之深意易/説
  白雲郭氏曰聖人以離明之徳繼照四方天下无
  不仰其化成又豈争地争城而欲威强天下也哉
  葢有不得已之師出焉且征者正也各欲正己也
[036-31b]
  謂之出征正己而己必不得已而至於戰不過折
  獲非其善類者耳如殱厥渠魁脅従罔治葢非玉
  石俱焚之師也謂之有嘉在此而已非嘉其勝敵
  之功也故知舜征有苗啓攻有扈成王伐淮夷皆
  非得已之師用以正邦而已惟出於不得已故无
  咎若得已而不已則過矣正邦者非利人民土地
  之師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上九麗極有不麗者焉上五相易六
[036-32a]
  以正行王用之以出征也上有剛徳而明故王用
  之兊毁折乾為首陽為美九五美之至嘉也言用
  之有功王嘉其折首書曰殱厥渠魁脅従罔治折
  首者殱渠魁也醜類也隂又為醜上六下應九三
  陽也陽非隂之類獲匪其醜也醜脅従者乎王用
  出征非樂殺人也正其不附者所以正邦也離上
  三爻不正上五相易而正獨九四不正四諸侯位
  四正成坤土則邦正矣王肅易本曰獲匪其醜大
[036-32b]
  有功也疑今本脱之易/傳
  新安朱氏曰剛明及逺威振而刑不濫无咎之道
  也故其象占如此本/義 有嘉折首是句語/録
  東萊吕氏曰上九一爻正如成湯天乃錫王勇智
  表正萬邦然上九以剛毅奮發之才是天錫之勇
  也以離而居上是聦明睿智出於天錫以之出征
  則東征西怨南征北怨是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
  咎亦如成湯伐桀簡賢附勢實繁有徒其時罪惡
[036-33a]
  非不衆湯但放桀而已書曰廸簡在王庭有服在
  大僚則其餘皆无罪象曰以正邦也此亦表正萬
  邦之義易/説
 
 
 
 
 
[036-33b]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三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