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易象圖說 > 易象圖說 外篇卷下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象圖說外篇卷下
             元 張理 撰
[005-2a]
   右周天厯象氣節之圖
 革之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四時變化
 革之大者治厯數者推日月星辰之遷易以明四時
 之序而於澤中有火言之何也說卦離為火為日兌
 為澤為水而邵子經世書以兌為月離為星星者日/之餘也
 由是言之則離兌二卦有日月星三辰之象焉故彖
 曰水火相息水為月火為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水
 為寒火為暑寒暑相推而嵗成焉夫懸象著明莫大
[005-2b]
 乎日月天垂象而聖人象之觀周嵗日月之行所會
 為辰辰十有二前代之厯更革不一今據授時厯孟/春之月日月會于𤣥枵仲春會于陬
 訾季春㑹于降婁孟夏會于大梁仲夏會于實沈季/夏㑹于鶉首孟秋㑹于鶉火仲秋㑹于鶉尾季秋㑹
 于夀星孟冬會于大火仲冬會于析木季冬㑹于星/紀凡十有二辰案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斗建在
 寅故寅與亥合仲春之月日在降婁斗建在卯故卯/與戌合餘月次第推之今日月行度旣有差移建辰
 不復相合而欲依古候氣/造律或者有所不侔矣所次為舍舍二十有八東/方
 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𤣥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
 鳥七宿井鬼栁星張/翼軫是為二十八宿所歴為度度三百六十有五度
[005-3a]
 四分度之一天本無度因日之行而有度其二十八/宿宿度多寡之不同又以日行有淺深
 東方七宿凡七十五度北方七宿凡九十八度西方/七宿凡八十度南方七宿凡百一十二度合之為三
 百六十/五度由是敘之為四時正之為八節建之為十二
 月分之為二十四氣定之為七十二候期之為三百
 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一嵗周矣夫易者範圍天
 地之化而不過者也易有四象以應四時少陽為春/太陽為夏
 少隂為秋/太隂為冬易有八卦以應八節立春為艮春分為震/立夏為巽夏至為離
 立秋為坤秋分為兌立冬為/乾冬至為坎八卦以應八節卦有十二辟以應十二
[005-3b]
 辰復十一月臨十二月泰正月大壯二月夬三月乾/四月姤五月遯六月否七月觀八月剥九月坤十
 月為十/二辟卦八卦二十四爻以應二十四氣辟卦七十二
 爻以應七十二候反易之卦二十有八以應二十八
 舍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當期之日以應周天三
 百六十五度是故履端於始表正於中歸餘於終合
 氣朔虚盈而閏生焉
 傳曰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洪範曰日月之行則有冬
 有夏冬至日行北陸而寒夏至日行南陸而暑春行
[005-4a]
 西陸秋行東陸而晝夜平溫凉均是故馮相氏冬夏
 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叙致日之法樹八尺之
 杙於地四維四中引八繩以正之夏至景長一尺五
 寸而日極長冬至景長一丈三尺而日極短極長極
 短之間相距一丈一尺五寸冬至後日漸長至春分
 則景減五尺七寸半而晝夜等又減至夏至而景正
 一尺五寸夏至後日漸短至秋分則景比夏至而長
 五尺七寸半而晝夜平又長至冬至而仍得一丈三
[005-4b]
 尺其晷為如度而嵗美人和晷不如度者嵗惡人偽
 晷進則水晷退則旱進尺二寸則月食退尺二寸則
 日食日行出黄道外則晷長長則隂勝故水日行入
 黄道内則晷短短則陽勝故旱進尺二寸則月食者
 月以十二為數以勢言之宜為月食退尺二寸則為
 日食者日之數備於十晷進為盈退為縮故為日食
 致月之法案天文志月有九行黑道二出黄道北赤
 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東
[005-5a]
 赤青出陽道白黑出隂道月失節度行出陽道則旱
 風出隂道則雨雲九行者通黄道而數之也夏時月
 在黄道南謂之赤道進入黄道北謂之黑道春時月
 行黄道東謂之青道進入黄道西謂之白道冬時月
 行黄道北謂之黑道進入黄道南謂之赤道秋時月
 行黄道西謂之白道進入黄道東謂之青道此皆不
 得其正故曰出陽道則旱出隂道則雨若行黄道則
 是其正也鄭康成云春分日在婁秋分日在角而月
[005-5b]
 弦於牽牛東井亦以其景知氣至不通卦驗云夫八
 卦氣驗常不在望以入月八日上/弦不盡八日下/弦候諸
 卦氣隂氣得正而平以此而言則致月景亦用此日
 矣謂如春分日在婁則月上弦於東井下弦於牽牛
 秋分日在角上弦於牽牛下弦於東井蓋春分婁星
 昏在酉秋分角星昏在酉以是推之而月令中星皆
 可知矣今春分日在壁秋分日在軫則月弦於參井
 箕斗之間為不同者嵗差然也案授時厯冬至日在/箕八度出辰初一刻
[005-6a]
 入申正三刻小寒日在斗十四度出辰初初入申正/四大寒日在女初度出卯正四入酉初初立春日在
 虚五度出夘正三入酉初一雨水日在危十度出夘/正二入酉初二驚蟄日在室十一度出卯正一入酉
 初三春分日在壁八度出卯初四入酉正初清明日/在奎十四度出夘初三入酉正一榖雨日在婁十度
 出夘初二入酉正二立夏日在胃十二度出夘初一/入酉正四小滿日在畢一度出寅正四入戌初初芒
 種日在畢十五度出寅正三入戌初初夏至日在井/三度出寅正三入戌初一小暑日在井十八度岀寅
 正四入戌初初大暑日在栁初度出夘初初入酉正/四立秋日在星一度出夘初一入酉正三處署日在
 張九度出夘初二入酉正二白露日在翼七度出夘/初三入酉正一秋分日在軫一度出夘初四入酉正
 初寒露日在軫十七度出卯正一入酉初三霜降日/在亢二度出卯正二入酉初二立冬日在氐七度出
[005-6b]
 夘正三入酉初一小雪日在心初度出辰初初入申/正四大雪日在尾十度出辰初一入申正三此晝夜
 長短刻/數也天地之氣周流六合日往則月來寒徃則暑
 來前圖圓方二象中建八卦八卦左右相錯一順/一逆
 陽相推一往/一來陽為晝為溫為熱隂為夜為凉為寒晝
 夜相感而萬物生寒暑相代而四時成是故五日謂
 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嵗一歲二
 十四氣故八卦二十四爻爻直一氣下體八卦為貞
 上體八卦為悔其爻初與四為應二與五為應三與
[005-7a]
 上為應冬至始於復之初九䷗震下/坤上一陽動於重
 隂之下隂盛而陽微以前後十分約之一陽而九隂
 以前後各二氣併看之始冬至則兼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併本位凡五氣共十爻約之餘氣故夜
 長晝短天氣至是而極寒六二六三爻應皆隂小寒
 大寒隂沍重極而春氣應立春始於賁之初九䷕
 離下/艮上以前後十分約之三陽而七隂故氣漸溫六二
 九三雨水驚蟄春分中於節之初九䷻兌下/坎上隂陽
 均齊以前後十分約之五陽而五隂天氣至是而和
[005-7b]
 煦晝夜平分九二六三清明穀雨積溫生熱而夏氣
 應立夏起於小畜之初九䷈乾下/巽上以前後十分約
 之七陽而三隂氣候向暑九二九三小滿芒種天氣
 盛熱夏至至於姤之初六䷫巽下/乾上一隂生於重陽
 之下陽多隂少以前後十分約之一隂而九陽故晝
 長夜短天氣至是而大熱九二九三爻應皆剛小暑
 大暑熱盛鬱變而秋氣應立秋起於困之初六䷮
 坎下/兌上以前後十分約之三隂而七陽天氣漸凉九二
[005-8a]
 六三處暑白露秋分中於旅之初六䷷艮下/離上剛柔
 中分以前後十分約之五隂而五陽天氣至是而清
 凉晝夜平均六二九三寒露霜降清極為寒而冬氣
 應立冬起於豫之初六䷏坤下/震上以前後十分約之
 七隂而三陽天氣向寒六二六三小雪大雪隂氣盛
 極而一陽復生於下如環無端周而復始由是八卦
 相盪一貞而八悔八八六十四卦圜轉周流而天度
 畢矣六十四卦圓/圖見内篇
[005-8b]
 案復姤節旅賁小畜困豫在八卦宫變皆為一世之
 卦復姤當二至乾坤以初爻變也節旅當二分坎離
 以初爻變也賁當立春艮以初爻變也小畜當立夏
 巽以初爻變也困當立秋兌以初爻變也豫當立冬
 震以初爻變也二至二分以乾坤坎離變者四正不
 易之卦也四立以艮巽兌震變者四隅反易之卦也
 又易中惟此八卦初四隂陽相應而二五三六爻皆
 不應是以嵗有二十四氣而節僅止於八也
[005-9a]

[005-10a]
   右地方萬里封建之圖
 比之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王者
 疆理天下封建邦國以藩衞王室親諸侯所以比天
 下也夏殷之制蓋不可考矣今因周禮辨方正位體
 國經野之文而圖次王畿千里鄉遂都鄙甸稍縣疆
 之制而諸侯分封大小侯甸男采衞要夷鎮藩九服
 逺近因以併見焉疏太平之世土廣萬里中國七千
 中平之世通夷狄七千中國五千衰末之世通夷狄
[005-10b]
 五千中國三千故孟子謂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公
 侯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分土三等葢夏
 殷之制而周初因之至周公相成王斥大九州増封
 有功諸公之地方五百里諸侯之地方四百里諸伯
 之地方三百里諸子之地方二百里諸男之地不能
 百里而附於諸侯者為附庸王制云州建二百一十
 國八州千六百八十國則大較言之耳
周禮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
[005-11a]
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
西則景朝多隂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
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隂陽之所和也
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
 右言度地中建王國之制土圭以玉為之長一尺五
 寸測土深度日景長短之深也昔周公度土中於潁
 川陽城立八尺之表以夏至之日晝刻半表北得景
 長一尺五寸與土圭等求得地中以為中表中表南
[005-11b]
 千里又置一表為南表夏至晝刻半表北景長一尺
 四寸不及一寸為景短其地多暑中表北又置一表
 為北表夏至晝刻半表北景長一尺六寸過一寸為景
 長其地多寒中表東千里又置一表為東表其地近
 日夏至晝漏半已得夕景故多風中表西千里又置
 一表其地逺日夏至晝漏半始得朝景故多隂如是
 則寒暑隂風偏而不和惟陽城土中隂陽風雨和會
 為得中也日景於地千里而差一寸者案三光考靈
[005-12a]
 耀云四游升降於三萬里之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
 為地中則是半三萬里而萬五千里與土圭等是千
 里而差一寸也算法亦然
匠人建國水地以縣置𣙗以縣眂以景識日出之景與
日入之景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營
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
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右言建國正位之法水地以縣者於建國之處四角
[005-12b]
 立柱而懸之以水準平其地之高下也置𣙗以縣眂
 其景者𣙗臬也古字通立八尺之臬於地中於臬之
 四角四中縣八引而垂之其引皆附於柱則柱正矣
 然後於日出日入之時眂柱之景而識其端則東西
 正矣又晝參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則南北亦正而
 朝夕正矣此辨方之法也方里而井九井則九里之
 地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道為緯九經而九緯之則
 四旁各三門凡十二門以通十二子經緯之涂皆容
[005-13a]
 九軌軌轍廣也乘車六尺六寸兩傍各加七寸凡八
 尺是為徹廣九軌積七十二尺則此涂廣十二步也
 門有三涂男子由左女子由右車從中央左祖右社
 在中門之左右宗廟是陽故在左社稷是隂故在右
 三朝皆是君臣治政之處陽故在前三市皆是競利
 行刑之處隂故在後市朝一夫百畝之地此正位之
 法也
載師掌任土之法以廛里任中國之地以場圃任園地
[005-13b]
以宅田士田賈田任近郊之地以宫田牛田賞田牧田
任逺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
以小都之田任縣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右言畿内鄉遂都鄙之制王畿之内地方千里中置
 國城四面至畺各五百里百里為一節五十里為近
 郊百里之内為逺郊郊地四同中置六鄉七萬五千
 家其餘地以任九等之田郊地四同周有萬井三萬/家四同當有十二萬家今
 以七萬五千家為六鄉其餘/則四萬五千家任九等之田逺郊之外為甸甸地十
[005-14a]
 二同中置六遂七萬五千家其餘地以任公邑之田
 田有溝洫遂人掌之甸地十二同當有三十六萬家/今以七萬五千家為六遂其餘
 則二十八萬五千/家任公邑之田甸外為稍稍地二十同以任家邑
 之田稍外為縣縣地二十八同以任小都之田縣外
 為畺畺地三十六同以任大都之田田有井牧小司
 徒經之司馬法曰王國百里為郊二百里為州三百
 里為野四百里為縣五百里為都
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與人民之數辨其邦國都鄙令
[005-14b]
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
之相𦵏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賙五州
為鄉使之相賓
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溝之以其室數制之不易之
地家百畝一易之地家二百畝再易之地家三百畝
 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之采地也其制三等公在大
 都采地方百里卿在小都采地方五十里大夫在家
 邑采地方二十五里親王子弟與公同次疏者與卿
[005-15a]
 同次更疏者與大夫同
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為伍五伍為兩
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以起軍旅以
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貢賦
 六軍之士出自六鄉六鄉之内有比閭族黨州鄉五
 家為比凡起徒役無過家一人故五人為伍五比為閭
 閭二十五家故二十五人為兩四閭為族族百家故
 百人為卒五族為黨黨五百家故五百人為旅五黨
[005-15b]
 為州州二千五百家故二千五百人為師五州為鄉
 鄉萬二千五百家故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也以起軍
 旅謂征伐也以作田役謂田獵役作也以比追胥追
 謂逐寇胥謂伺捕盗賊以令貢賦貢謂九穀山澤之
 材賦謂出車徒給繇役也
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鄙形體之法
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酇五酇為鄙五鄙為縣五
縣為遂皆有地域溝樹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嵗時
[005-16a]
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簡其兵器敎之稼穡
 野謂甸稍縣都之野案大司徒云比閭族黨州師即
 此名鄰里酇鄙縣遂也故鄭註遂之軍法如六鄉鄉
 之田制如六遂亦謂其相通也
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頒田里上地夫一廛田
百畝菜五十畝餘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畝菜百
畝餘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畝菜二百畝餘夫亦
如之
[005-16b]
 上地夫一廛田百畝菜五十畝據大司徒不易之地
 家百畝無菜田五十畝蓋菜者休不耕之地也一易
 之地家二百畝則耕者百畝休不耕者百畝休一年
 而後耕故謂之一易再易之地家三百畝則耕者百
 畝休不耕者二百畝休二年而復耕故謂之再易上
 地則無休不耕者故也
[005-17a]
 
 
 
 
 
 
 
 
[005-17b]
 右萬夫之地地方三十三里少半里此圖一方當百
 夫百夫有洫一行當千夫千夫有澮九澮而川周其
 外若以百夫之圖觀之則一方為一夫夫間有遂以/洫
 作遂/觀之一行為十夫十夫有溝以澮為/溝觀之亦九溝而達于
 洫以川為/洫觀之其溝澮廣深鄭註與井田相準但井田法
 溝澮稀少而此溝洫法溝澮稠多此川廣深當亦倍
 澮與自然之川異彼則百里之間一大川耳
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
[005-18a]
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
路以達于畿
 十夫二鄰之田百夫一酇之田千夫二鄙之田萬夫
 四縣之田遂溝洫澮皆所以通水於川也徑畛涂道
 路皆所以通車徒於國都也徑容牛馬畛容大車涂
 容乘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萬夫者方三十三
 里少半里九萬夫而方一同以南畝圖之則遂縱溝
 横洫縱澮横九澮四川周其外焉
[005-18b]
 師之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夫水不外
 乎地兵不外乎農畜衆養民之道必都鄙有章閭井
 有伍田有封洫孟子謂仁政必自經界始故因地中
 有水之象兼考周官之說而圖敘井田之法以附大
 易之義云
[005-19a]

[005-20a]
 右地方十里為田一成若以為一同百里之地觀之
 則以邑作甸以丘作縣以甸作都以溝為澮以洫為
 川也案匠人為溝洫耜廣五寸二耜為耦一耦之伐
 廣尺深尺謂之田首倍之廣二尺深二尺謂之遂
 九夫為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方十里為成
 成間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洫方百里為同同閭廣二
 尋深二仞謂之澮
 縱遂横溝縱洫横澮縱自然之川横
[005-20b]
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
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
令貢賦凡稅斂之事
 此謂造都鄙采地制井田異於鄉遂衍沃之地為井
 隰皋之地為牧九夫為牧率二/牧而當一井地方一里畫為九區
 區各百畝一夫受百畝是九夫為井四井為邑邑方
 二里四邑為丘丘方四里四丘為甸甸方八里四旁
 加一里則十里為一成積百井九百夫其中六十四
[005-21a]
 井五百七十六夫出田稅旁三十六井三百二十四
 夫治洫四成為縣經作四甸據一成之中而/言此通四旁而以甸為成縣方二
 十里四縣為都都方四十里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
 里乃得方百里為一同積萬井九萬夫其中六千四
 百井五萬六千七百夫出田稅三千六百井三萬二
 千四百夫治澮井田之法備於一同今止於都者采
 地食者皆四之一其制三等百里之國凡四都一都
 稅入於王五十里之國凡四縣一縣稅入於王二十
[005-21b]
 五里之國凡四甸一甸稅入於王也司馬法田六尺
 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十
 為通據一成之内一里一截縱横各/十截為一行一行十井為一通通三十家通為
 匹馬士一人徒二人通冇九十夫言三十家者宫室/涂巷三分去唯有六十夫而地
 有不易一易再易之異通率三夫受六夫之地則六/十夫地當止有三十家使出馬一匹士一人徒二人
 通十為成成方十里百井三百家革車一乘士十人
 徒二十人成十為終終千井三千家革車十乘士百
 人徒二百人終十為同同方百里萬井三萬家革車
[005-22a]
 百乘士千人徒二千人同十為封封十萬井井三十
 萬家革車千乘士萬人徒二萬人封十為畿畿方千
 里百萬井三百萬家革車萬乘士十萬人徒二十萬
 人魯頌公車千乘公徒三萬兼士而言也
 
 
 
 
[005-22b]
 
 
 
 
 
 
 
 易象圖說外篇卷下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