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歷算全書 > 歷算全書 卷十七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厯算全書巻十七
             宣城梅文鼎撰
  火緯本法圖説
熒惑一星最為難算至地谷而其法始宻圖表具在可
攷而知也何嘗云火星天獨以太陽為心不與餘四星
同法乎作厯書者突發此語遂令學者沿譌是執圖以
觀圖而不以算理觀圖也不知厯算家有實指之圖有
[017-1b]
借象之圖地谷氏之圖火星所謂借象也非實指也錢
唐友人袁惠子士龍受黄三和先生𢎞憲厯學以厯指
為金科余故為作此以極論之而徴之切綫分角之法
以著其理袁子虛懐見從已復質諸睢州友人孔林宗
興秦亦以為然而手抄以去又旁證諸穆氏天歩真原
王氏曉菴厯法大㫖亦多與余合
[017-2a]
 火星本法發厯書之覆/
 據厯指萬厯癸丑年太陽在降婁宫一十四度有
 半
 地谷測火星體㑹合於井宿第五星
 經度為鶉首四度半
 緯度在黄道北二度十一分
 火星平行在壬
 距冬至二百一十七度半強
[017-2b]
 火星最髙在丙
 引數自丙厯丁至壬三百三十八度半弱
[017-3a]
 
 
 
 
 
 
 
 
[017-3b]
圖説 乙為地心 即為各天平行之心亦黄道心/
 大圈為火星平行之天 内圈為太陽平行天皆以
 地為心其度皆應黄道/ 太陽在本天自春分壁向
 婁順行 火星嵗輪心在本天自丙過丁至壬順行
  太陽行速而火星行遲今太陽在後火星在前是
 太陽與星已過相冲之度而從後逐星也 火星在
 嵗輪上亦自戌順行過亢至申 合伏時星在戊冲
 日時星在亢今在申是星己過冲日之限而復向合
[017-4a]
 伏也 太陽距星實行為婁張亦即心氐/以減半
 周為張角為黄道上星距日冲之度亦即氐未/
 太陽在黄道上自婁仍順行其冲亦自角順行星亦
 自氐順行而日速星遲故其距漸近而星距日冲漸
 逺則星在嵗輪上距合伏之度亦漸近距冲日之度
 亦漸逺其嵗輪上漸逺漸近之度皆與黄道上距度
 相應然黄道上婁張是日在後追星嵗輪上是星向
 合伏申/戌黄道上日冲度漸離星角/張嵗輪上是星離冲
[017-4b]
 日申/亢
本法以平行壬為心作子癸小輪自最髙子過癸左行
 為引數之數至丑 又以丑為心作夘辰小均輪自
 辰最近右行過夘歴寅復過辰歴夘至寅為引數之
 倍減去全周得嵗輪之心到寅
 先以丑寅壬三角形求得丑壬寅角及壬寅線
 次以寅壬乙形求得寅乙線為嵗輪心距本天心之
 數 又求得壬乙寅角為平行實行之差即前均也
[017-5a]
 因在後六宫其號為加得寅乙申角為實行視行之
 差
  此以上厯書之法並同以下則異
次以寅為心作嵗輪戊申亢圏也戊為最逺合伏之度
 也亢為最近冲日之度也今太陽在降婁火星在鶉
 首是已過冲日之度而日反在後以逐星也其日星
 之距為降婁至鶉首之度在嵗輪上則為申戊弧乃
 星行嵗輪末至合伏之度也厯家謂之距餘盖順數/自戊合伏過亢冲日至
[017-5b]
 申為距合伏行度以/全周得申戊為距餘以申戊減半周得申亢
 巳過冲日之度即申寅亢角或申寅乙角/
末以申寅乙三角形求申寅半徑 此形有先求得寅
 乙距心線又有申乙寅角為先測火星視行與所算
 實行之差度有申寅乙角為嵗輪上己過冲日之度
 有兩角自有寅申乙角法為申角之正弦與乙角之
 正弦若寅乙線與申寅線也此以測得視差而求半/徑
 若先有申寅半徑而無視差度求乙角者則以切線
[017-6a]
 法求之以申寅邉乙寅邉并之得戊乙為總數一率/
 又以申寅減乙寅得亢乙為較數二率/以申戊
 半之為距餘半求其切線為三率/法為總數與較數
 若半距餘角即半總角/之切線與半較角之切線也
 求得四率查切線得其度以減距餘半之度餘為申
 乙寅視差角乃以視差角減實徑為視徑已過日冲/其差為減
  此本法也厯書所載求法得數並同而其圖迥異
  盖巧算耳下文詳之
[017-6b]
厯書之法亦是用兩角一邉以求餘邉星過日冲弧度/是一角測得視
行與實行之差是一角算得寅乙距心線/是一邊今以法取嵗輪半徑為所求一邊然不正作申
乙寅視差角而反作乙寅甲為視差角故亦不正作申
寅乙星過冲日角而作寅乙甲為星距冲日角然則用
本法者惟寅乙距心一線耳
然既有寅乙線為主又有寅乙甲為星距日冲度有乙
寅甲角為視差度則乙寅甲三角形與申乙寅三角等
而甲乙邉必與申寅半徑同矣此倒算㨗法與加減差
[017-7a]
法不作角於心而作角於邉同一樞軸也
其法以先得寅乙線為三角之底其兩端各作角即先/得兩
角/
各引其邉遇於甲則甲乙為半徑寅甲亦即為星體距/心與申乙之距同矣
 又大陽心在降婁其冲未在壽星星實行在氐氐末/為氐乙未角即星實行己過日冲之真距也正與
 嵗輪上申亢度等故用氐乙未角為黄道上星距/日冲之度與用嵗輪上申寅亢同此為借象之一根
然又以甲為地心而作圏周分十二宮何也曰此則借
象也其法妙在作甲己線與寅乙平行何也先依寅乙線
[017-7b]
作三角形其寅甲原與申乙平行今己甲又與寅乙平
行則寅甲己角與申乙寅角等度而且等勢矣寅甲線/斜交於
寅乙及甲己兩平行線中則所作寅甲己及甲寅乙兩/角等寅乙線斜交於申乙及寅甲兩平行線中則甲寅
乙與申乙寅角亦等而寅甲己角與申乙寅不得不等/矣○角之度既相等而寅乙線即原用之線也今巳甲
與寅乙平行故不惟/等度而且等勢也由是而自甲心作春秋分横線井
箕直線即與乙心所作大圏上降婁夀星横線及冬夏
至直線悉為平行而等勢横與横平行直與/直平行則其勢等於是而勻
分十二宮即無一不與乙心所作大圏等
[017-8a]
十二宮既與大圏等勢而寅甲己角又與大圏之申乙
寅角等度等勢則己甲線即指星實行度寅甲線即指
星視行度而可以命其宮度不爽矣推此而辛甲為星
最髙指線及作平行線於己甲實行之内一一皆真度

又以乙為太陽體何也曰太陽實行降婁宮度原在大
圏其離降婁之度為乙角今太陽指線過乙至甲則甲
角與乙角等度而乙㸃在次圏上甲心所/作之甪距春分之度
[017-8b]
與大圏等圏有大小/而角度等即太陽真度可以命之為日矣
乙既命為日則次圏可命為太陽所行之天而乙心所
作大圏以太陽之冲處割小圏有火星行嵗圏最近侵
入太陽天内之象故遂以大圏命為星行之圏也
又寅乙甲角原為星距日冲之度與申寅乙角同而甲/己既與寅乙平行甲未即甲乙之截線則己甲未角又
與寅乙甲角同而己亥與嵗/輪上申亢同為星距日冲之
此一圖也有嵗輪半徑之數甲/乙有火星實行視行差度
寅甲/己角有周天宮度有太陽度及火星最髙卑度又有火
[017-9a]
星行最近入太陽天内之象可謂簡而該巧而妙矣非
地谷精於測算神明於法不能為也
然則何以謂之借象曰以其一圖而備數端故知之也何以
言之甲乙者嵗輪之半徑也不得與日距地心同數一也寅
乙距心之線從兩小輪求出而兩小輪在火星本天是從乙
心起算不從甲心起算二也因寅乙距心之線以得視差之
角亦為乙心之角非甲心之角三也若甲真為地心則與
乙太陽有距數太陽乙心所見之差角至地心必不同觀四也
[017-9b]
視行實行之差角為地面實測非乙心之數不得兩處悉
同五也又大圏既為本天而侵入太陽天内則將為嵗輪之
心若冲日之時嵗輪心既在太陽天内星又在嵗輪最近將
越過地心如金水之退伏合而不得冲日矣六也由是觀之
此圖但為借象巧算之用而非以是為真象也或者不察
遂真以乙為日體則死于古人句下矣
或問五星新圖亦以火星天用太陽為心而冲日之處
割入太陽天内又何以説焉曰火星之行圍日而能割
[017-10a]
太陽天者乃嵗輪上周行之跡耳非本天也盖火星本天在太
陽之外能包太陽之天因嵗輪之行合伏時在嵗輪之頂去太
陽益髙合伏以後離太陽漸逺則行於嵗輪中半與本天齊及
其冲日則行嵗輪之底而在本天之内去地益近其去地益近
者為日所攝也此理五星所同故土木火三星皆可為圍日之
象今新圖五星不以地為心者是也火星則嵗輪最大冲日時
稍侵入太陽之天其實嵗輪之心仍係本天在太陽天外耳七
政小輪周行於天遂成不同心之圏嵗輪周行於天成圍日之
[017-10b]
形一而已矣今以實數攷之火星嵗輪半徑約為本天半徑十
之六其合伏時則兩半徑相加成十六冲日時兩徑相減只餘
十之四其侵入太陽天内約為一二分則太陽天半徑只得火
星天半徑十之六有竒而火星合伏時在太陽上約為十分冲
日時在太陽下亦約十分而成圍日之形矣是故以日為心者
嵗輪上星行之軌迹也非本天也圖見下/
  火星嵗輪上軌跡圍日之圖 土木二星因嵗輪之度而/成圍日之形與此同理但
   其天更大而嵗輪小故/不致侵入餘里之天
[017-11a]
 
 
 
 
 
 
 
 
[017-11b]
 丁庚寅辛為太陽天 戊癸己壬為火星本天
 甲丑嵗輪以戊為心 丙子嵗輪以己為心
 丁為日體 甲丙皆星體
 甲癸丙壬為嵗輪上星行軌跡成一大圈而以丁日
 為心
 星天日天各有小輪髙卑其本天則皆以地為心
 星在嵗輪甲為合伏而去地極逺 星在丙為冲日
 冲日之時庚丙辛割入太陽天庚寅辛之内而去
[017-12a]
 地極近
 星在嵗輪丙時已割入日天然嵗輪心則在本天已
 若如衆説以割入日天内者為本天則冲日時當以
 丙為嵗輪心矣而星在嵗輪之上又當向日豈不越
 地心乙而過之乎必不然矣
 切線法解在後
[017-13a]
 
 
 
 
 
 
 
 
[017-13b]
火星次均解 火星次均用切線求嵗輪/上視差角乃三角法也
欲明火星次均用切線之法當先明三角形用切線之

甲夘乙三角形有甲鈍角一百五十度有甲乙邉六十
有甲夘邉一百整求夘角
法曰以甲角減半周得餘三十度為癸甲乙外角 半
之得十五度為丙甲辛角 其切線辛癸二六七/九五并甲
六/十甲夘一/百共得丙夘一百六十為首率總數/ 以甲
[017-14a]
乙減甲夘餘得辰夘四十為二率較數/ 半外角之切
線辛癸為三率 二率乗三率為實首率為法除之得
辛夘六六/九八為四率即辛甲壬減之切線也 以四率
查切線表得三度五十分弱為辛甲壬減角 以所
得辛甲壬減角三度五十分減半外角十五度餘壬
甲丙角十一度一十分即夘角也
今以火星言之丙乙辰圏則嵗輪也甲為嵗輪之心丙
甲辰夘過心線即星實行度分也
[017-14b]
夘為本天之心 甲夘者距心線也即表中/距日數 甲丙甲
乙甲辰皆嵗輪半徑也即表中半徑合日/差而成星數也
先以前均求到星之實行在甲矣然此嵗輪之心而非
星也星則自丙合伏順行過辰冲日而漸近合伏其體
在乙則丙辰乙為星在嵗輪上行之度與星距太陽實/行之度相等
即相距度也
乙丙則距餘度半之為辛丙則距餘半也 乙辰
星巳過冲日之度則甲角度也
[017-15a]
今已知嵗輪心實行之度又已知星在嵗輪上行之度
所不知者視差角耳盖自本天心夘作實行線過甲心
至黄道又從夘作視行線過乙星體至黄道其差為夘
角是故求次均者求此夘角也
用上法以距日即距/心為一邉甲/夘以星數為一邉甲/乙以星
行過冲日之度即乙/辰為一角甲/角成甲夘乙三角形依上
法得夘角即次均也
一率 距日與星數之總即甲夘并甲乙亦即甲丙/
[017-15b]
二率 星數減距日之較即辰夘/
三率 距餘半之切線即半夘角之切線辛癸盖乙甲/丙角為距餘即乙甲夘角之餘
 度半之為辛甲/丙角即距餘半
四率 減之正切線即辛壬其角為辛甲壬/
末於辛甲丙距餘/半角内減去辛甲壬/角餘成壬甲癸角
與夘角等得視差之度如所求
既知三角形用切線之法尤當進而明其所以用切線
之理
[017-16a]
 如後圖乙甲夘三角形 甲角一百五十度 甲乙
 邉六十甲夘邉一百 兩邉之總一百六十為首率
  兩邉之較四十為次率 甲角之餘角半之求切
 線為三率即率/癸 求得四率為半較角之切線辛壬
 求其度以減半餘角得夘角
何以用切線也曰此分角法也凡外角乙甲丙為乙甲/夘之餘角亦為
外/角内兼有形内餘兩角之度乙甲丙外角兼有夘/角及甲乙夘角之度
試作壬甲線與乙夘平行分外角為兩則壬甲丙角如
[017-17a]
夘角矣以壬申及乙夘皆平行線而丙/甲夘未一直線故其作角必等
外總角内減去同夘角之壬甲丙角則其餘壬甲乙角
必為甲乙夘角矣
今但有外角為總角而不知其分角故以比例分之而
切線則其比例也
又試作乙丙線為外角之通弦又從乙作正線至丁為
乙甲壬大角之正弦從丙作正線至戊為壬甲丙小角
之正弦而通弦遇壬甲分角線於子成乙子及子丙兩
[017-17b]
線此大小兩線之比例與大小兩角之正弦比例等何
也乙子丁勾股形與丙子戊勾股形以子為交角則相
似而乙子大/弦與子丙小/弦若乙丁大/股與丙戊小/股
又甲夘大邉與甲乙小邉原若所對之大角正弦乙/角
小角夘/角正弦凡三角形邉之比例與/對角正弦之比例皆等即乙丁與丙戊也
角同則/正弦同則甲夘與甲乙亦若乙子與子丙矣
又試作辛甲線分外角為兩平分而各作切線為辛癸
為辛己即半外角/之切線則兩切線聨為一己/癸而與乙丙平行
[017-18a]
又引壬子線割之則分為二線而己壬與壬癸之比例
若乙子與子丙亦若甲夘與甲乙矣
又作庚甲線使庚己如壬癸則庚壬為兩線之較己癸
為兩線之總
而甲乙甲夘兩邉之較為辰夘其總為丙夘
甲夘大邉與甲乙小邉之比例既若大線己/壬與小線壬/癸
則兩邉之總與較亦必若兩線之總與較矣
一率 丙夘即甲乙甲夘兩邊之總/
[017-18b]
二率 辰夘即兩邉之較/
三率 己癸即己壬壬癸兩線之總/
四率 庚壬即兩線之較/    今各半之
 辛癸半總即半外角辛甲癸之切線/
 辛壬半較即半較角辛甲壬之切線/
既得辛壬切線查表得其角度即半較角也以半較角
辛甲/癸半外角即半角也
若以半較角加乙甲/辛半外角亦即甲乙夘角矣
[017-19a]
火星測算本法圖説明厯書之倒算/
 嵗圏半徑六四七三八/甲乙
 查加減表八宫十九度四十分/ 半徑數六四○八/七三
 太陽引數星紀二十三度加六宫為六宫二十三度
 日差一○一六/相並得六四一八八/為星數與所測
 㣲差
 若用實引得半徑六四四二五/其數益相近
 距心數九九六九七/寅乙
[017-19b]
 平引八宫一十九度四十二分二十秒/
 加均數 一十度三十三分三十秒/
 實引九宮初度一十五分五十秒/
 查加減表八宫一十九度四十分/距日九九七○一/
 所差不多若用實引則距心一○一六七四/差稍大
 然按圖用乙寅線宜用實引
[017-20a]
 
 
 
 
 
 
 
 
[017-20b]
圖説本宜用寅㸃為嵗輪之心以寅乙申角為嵗輪上
 視差角即寅未
 寅申線則嵗輪之半徑也此為本法
今厯書所載地谷圖不於寅心作嵗輪圏而以甲為心
盖因戌寅亥角與寅乙申視角同度切線法用此/角以代乙角而甲
寅乙角者戌寅亥之交角也凡交角皆同大則甲寅乙
角亦即寅乙申視角矣既以甲寅乙角為所測視角則
乙㸃即可為嵗圈之心而甲乙寅角可代乙寅申角矣
[017-21a]
故以嵗圏上星過冲日之度冲日即近㸃亢星過日冲/即乙寅申角亦即亢申
移作寅乙甲角自乙嵗圏心依角度作乙甲線與寅甲
線遇於甲先有乙寅甲角/自有寅甲線則甲㸃即嵗輪上星所到度
可代申㸃而甲乙即嵗輪半徑可代寅申矣故以甲乙
線為半徑者巧法也
然則當以乙為嵗輪之心用代寅㸃矣何又以甲為心
乎曰甲乙既為半徑則以乙為心甲為界或以甲為心
乙為界其半徑等為甲乙也故倒以甲為心其法與諸
[017-21b]
加減表説作差角於圏界者同也先倒作均角於寅界/法同两術中慣用此
倒算/之法
然則以甲為地心何也曰此則其移人耳目之法也何
以言之彼固言甲乙為嵗輪半徑矣又以甲心乙界之
輪為嵗輪矣甲既為嵗輪之心又安得為地心乎
然則地心安在曰以理論之仍當以乙㸃為地心耳何
也星之實經在寅其視經在未寅未之成寅乙未角
此固實測之度也實測差角從地上得之安得不以乙
[017-22a]
為地心乎若謂乙為日體則日之去地逺矣日體所見
之差角與測所見之差角必有分也而今不然故不得
以乙心徑為日體也
非地心而地心之何也盖所以使人疑也其使人疑奈
何嵗輪心之非地心易見也乙㸃之非日體難知也以
其所易見例其所難知疑則思思則得矣 地心既非
地心則日體亦非日體然則其中機彀固以示之矣
又論曰借甲為地心妙在作戊己線與乙寅平行
[017-22b]
葢甲己既與乙寅平行則己甲寅角即甲寅乙角亦
即寅乙申均角而甲地心所作之十二宫度一切皆與
乙心所作之度相應矣此用法之巧也
先以乙寅甲角代寅乙申視角而取甲乙線以代寅申
半徑是倒算也復以甲為心乙為界作嵗圏以甲心代
乙心亦倒算也兩番倒算而倒變為順故甲可代乙為
地心即本天心也而甲己線與寅乙平行即地心所指
實行之度也己甲寅角即視差角也寅甲線即視行指
[017-23a]
線與申乙同也故天度皆應可作十二宫分細度也
若於乙作嵗圏則但能得半徑而十二宫之向皆反矣
故借甲為心法之巧也
乂取甲為心影出火星能入太陽天之象其實火星入
太陽天者乃其嵗輪上度非嵗輪心也若真以此為嵗
輪心則火星體将過地心而與日同度如金水矣
又用甲為心作十二宫則細度可不碍書若用本法則
有兩小輪各線相襍而不能詳書細數故移乙心於甲
[017-23b]
移寅乙申角為己甲寅角也嗚呼可謂巧之至矣但未
説破故後學遂妄為作解耳
論曰既火星初均在寅即當以寅為嵗輪心而今不然
何耶曰此巧算也甲寅乙角即寅甲己角也何也甲己
與乙寅平行也即均角也又乙寅者嵗輪心距日數也
乙甲者半徑也寅乙甲角者先有之角即星日相距之餘
數也即己過日冲之度本法以距日數及半徑為兩邉
與先有之角求均數角今先測得均角而無半徑故反
[017-24a]
用其法以求半徑法之巧也盖先有兩角一邉而求餘
邉之法也
 一率 甲角之正弦 有乙寅兩角自有甲角/
 二率 乙寅邉   即距日數實為嵗輪心距本/天心
 三率 寅角之正弦 即均角乃所測視行與實行/之差度
 四率 甲乙邉   即嵗輪半徑包有日差在内/
由是言之甲乃嵗輪心耳非地心也若甲真為地心則
甲乙非嵗輪半徑矣
[017-24b]
火星次均解 查火星嵗輪半徑與本天半徑略如六
 與十宜即用為比例作圖則所得均角亦近後數係/初稿存
 例非火/星正用
[017-25a]
 
 
 
 
 
 
 
 
[017-25b]
圖説 乙甲夘三角形有甲角一百二十度有甲夘邉
 一百 乙甲邉四十一 求夘角 乙角 乙夘邉
法曰以乙甲甲夘二邉并得一百四十一為總即丙/夘
 一率又相減得五十九為較即辰/夘為二率 丙甲乙
 外角六十度半之得三十度即辛甲/丙角其切線五七七
 三五即辛/癸為三率求得壬/辛為四率得二三九八八查
 表得十三度二十九分四十秒収作三十分即辛甲/壬角
 以辛甲壬角減半外角辛甲/丙角得壬甲丙角十六度三
[017-26a]
 十分即夘角也 又以辛甲壬角加辛甲丙即辛/甲己
 壬甲己角四十三度三十分亦即甲/乙夘角末以甲乙夘角
 四十三度三十分之正弦六八八三五為二率乙甲
 四十一為三率全數為一率法為全數與乙角之正
 弦若乙甲與甲午也得甲午 又甲乙夘角之餘弦
 七二五三七為二率乙甲四十一為三率全數為一
 率法為全數與乙角之餘弦若乙甲與乙午也得乙
 午 用勾股以甲午冪減甲夘冪餘數 開方得數
[017-26b]
   為午夘乃併乙午午夘共為乙夘邉
一系甲夘如火星距心線即表中距日數/
  甲乙即如火星嵗輪半徑即表中半徑加日差為/星數之數
  丙甲乙外角即如火星行嵗輪上離合伏之度即/日
  星相/距度
  丙甲辛角即如火星半距度辛癸其切線/
  壬甲辛角即火星減壬辛其切線/卯角即均角
一系丙㸃如嵗輪合伏度 甲為嵗輪心 夘為本天
[017-27a]
  心 丙甲夘線即嵗輪心平行線
一系丙夘乙均角在前六宮是平行線東為加
一系嵗輪上加減以夘亥切線所到為限自丙㸃以至
  亥㸃距合伏度漸從小至大其均度漸増過亥㸃
  至辰冲日距度漸從大至小均度漸減盖距合伏
  度大則半距亦大反之則小也
一系星行嵗輪過亥㸃則距度大而減更大故均數
  漸減
[017-27b]
  如圖星行至未成甲未夘三角丙甲未外角半之
  於酉而壬甲酉為減其得均角夘與星行在乙等
若欲知未甲辰角法用三率求之
  一率 甲未邉  二率 夘角正弦
  三率 甲夘邉  四率 未角正弦
既得未角以并夘角而減半周其餘即甲角也
星行到乙與星行到未同以夘角為均度
[017-28a]

[017-29a]

[017-30a]
一系星之離日有定距
一系星之嵗輪與日天略等
一系日距星為日離星而東日速故也
  星距日為星離日而西星遲故也
一系日距星為日天之度星距合伏為嵗輪之度
一系論右旋則日速星遲若左旋則星反速於日故嵗輪
  心漸逺於日可稱左旋而嵗輪上圍日之象亦左旋也
一系星有遲速皆嵗輪心之行而星行嵗輪邉成圍日之行則
[017-30b]
  五星一理
一系星本天右旋星在嵗輪上亦右旋而星圍日之行左旋
 此外仍有自行之髙卑故土星能至甲木能至乙至丙火能
 至丁各天故不甚相逺
自人所見五星所當宿度則距日有逺近之殊而五星在天以
徑線距太陽終古如一以此圖觀之見矣
所異者五星各有髙卑本輪則有微差而火星則兼論太陽髙
卑要不能改其徑線相距之大致
[017-31a]
算火星前均及距地心線用簡法 依表説用兩小輪圖
設平引三十度依表説算得均角四度五十分加減表四度五
十分七秒 表説差七秒
今用簡法得四度五十分十秒 只差三秒
表説又算距心一十○萬九千九百○三加減表是一十一萬
○○一十三差十萬分之一百一十數見表首巻第四章稱為/火星年嵗圈心距地心數
今用簡法得一十一萬○○一十九只差十萬分之單六
又原法用勾股作垂線以求角求邉
[017-32a]
今用簡法以半外角切線乗兩邉之較為實兩邉之總為法除
之即得半較角以減半外角即為均角工力較前省半
其小輪上加減之角用小輪半徑四與一之比例乗除工力尤
省數倍
求邉之法只用對角之正弦比例工亦省半
竊意立表時當是用此法
凡諸表數或是西人成法翻譯成書或是厯局依法算演俱不
可攷然是入用之數當以為主
[017-32b]
火星平引三十度算得均角四度五十分/十秒距心線一十一萬/○○一九
表均角四度五十分七秒/只差三秒距心十一萬○○一三只/差十萬分之單六可謂宻近
丙戊甲三角形 求甲角 及戊甲邉 丙甲為一四八四○
 丙戊三七一○ 其比例為四與一
簡法其總為五其較為三 丙角六十度引數/之倍 先求甲角
法以丙角減半周得餘外角一百二十度半之六十度查其切
線一七三二○五以較三/因之總五/除之得一○三九二三查
切線表得其度為四十六度六分○八秒為半較角
[017-33a]
以半較角減半外角六十度餘一十三度五十三分五十二秒
為丙甲戊角
表説甲角十三度五十四分是不用秒數也
次求戊甲邉
法以甲角之正弦二四○/二○為一率 丙戊邉三七/一○為二率 丙
角之正弦八六六/○三為三率 求得戊甲邉一三三/七六為四率
次戊甲丁三角形 有甲丁邉一○○/○○○ 有先求到戊甲邉一/三
三七/六 有甲角以求到戊甲丙角加引數丙乙三十度共得四/十三度五十四分弱為戊甲乙外角餘一百三
[017-33b]
十六度六分/强為甲丙角
 先求丁角即三十度/視差角
法并甲丁/戊甲兩邉得總一一三/三七六為一率 又兩邉相減得較八六/六二
四/為二率 半外角得二十一度五/十七分弱之切線四○三/○○為三率
求得半較角切線三○七/九○為四率
查表得角十七度六/分五十秒以減半外角餘四度五十分/一十秒即丁角
 次求戊丁線即表距日數實即嵗/輪心距地心之數
法以丁角之正弦八四/二六為一率 戊甲邉一三三/七六為二率 甲
[017-34a]
用餘角四十三/度五十四分弱正弦六九三/三八為三率 求得戊丁邉二○○/一九○
為四率
一系凡兩小輪有比例者俱可用簡法求角七政並同
一系凡三角形有一角在兩邉中者遇其邉有比例可用簡法
土星 自行輪半徑八七二一小均圏半徑二九○七 其比
 例為三與一 其總為四 其較為二 總與較之比例為
 折半簡法但以半外角之切線/折半即得半較角
木星 自行輪半徑七一五五 小均圏半徑二八三五 其
[017-34b]
 比例亦為三與一法同土星/
金星 自行輪半徑二四○六 小均半徑八○二 其比例
 為三與一法同土木/
水星 地谷宻測自行輪半徑六八二二 小均輪一一三七
 其比例為六與一 總為七較為五 法用五因七除
 多禄某舊法自行輪九四七九 小均輪一五八○ 其比
 例為六與一而强
太隂 本輪半徑八千/七百三平分之二為新本輪半徑五千/八百一為
[017-35a]
 均輪半徑二千/九百其比例為二與一其縂為三其較為一法用
 三為法以除半外角切線得半較角
 朔望次輪半徑二千一百七十舊為二千三百一十此朔望
 輪地谷轉用於地心之上
 太隂朔望次輪全徑四千三百四十以全加於本輪半徑則
 一萬三千○四十故兩弦之加減至七度四十分 然以比
 五星嵗輪則太隂最少
太陽 兩心差三五八四 折半一七九二
[017-35b]
 王寅旭法兩心差三八八三八八收作三五八四 小均輪
 半徑為兩心差四之一 第一均輪半徑為兩心差四之三
 兩均輪之比例為三與一 其總四其較二亦折半比例也
 與土木金三星並同
 加減差圖説以兩心差折半作角盖謂此也
兩均輪比例
 求七政各小輪半徑法具厯書今只定其大小之比例
兩心差火星最大為一萬八千五百竒 次土星一萬一千六
[017-36a]
 
 
 
 
 
 
 
 
[017-36b]
百竒 又次木星○萬九千九百九十 又次太隂八千七百
又次水星七千八百五十 太陽數少三千五百八十四 金
星更少只三千二百○六
上三星軌跡成繞日圓象
五星本天並以地為心與日月同至若嵗輪即古法遲/留逆伏之
叚/日則惟金水二星繞太陽左右而行其嵗輪直以日為
心土木火三星則不然並以本天上平行度為嵗輪心
金水以太陽為嵗輪心亦以/二星之平行與太陽同度也然其軌跡所到並於太陽
[017-37a]
有一定之距故又成繞日左行之圓象西人所立新圖
不用九重天而五星並以太陽為心盖以此也然金水
嵗輪繞日其度右移上三星土木/火軌跡其度左轉若嵗
輪則仍右移耳
七政前均簡法訂火緯表説/因及七政
西法用表如古法之用立成不得其列表之根表或筆
誤無從訂改矣故有表説以發明之然或表説所用之
數有與表中互異者則是作表者一人作表説者又一
[017-37b]
人也余因查火星之表而為之推演然後知立表之法
甚簡洵乎此心此理不以東海西海而殊
 
 
 
 
 
 厯算全書巻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