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歷算全書 > 歷算全書 卷六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厯算全書卷六
             宣城梅文鼎撰
  厯學答問
   答祠部李古愚先生
厯算之學散見經史固儒者所當知然其事既不易明
而又不切於日用故學者置焉博覽之士稍渉大端自
謂已足欲如絳縣老人能自言其生之四百四十四甲
[006-1b]
子者固已鮮矣况能探討其義類乎明公夙夜在公日
懋勤於職業而心閒若水孜孜好學用其心於人所不
用之處真不易得鼎雖疎淺無似敢不勉竭鄙思以仰
答下問之勤乎謹條於左
   問授時大統二厯厯元並嵗實積日日法諸數
按厯元云者厯家起算之端也然授時厯元之法與古
不同請先言古法古人治厯必先立元元正然後定日
法法立然後度周天其法皆據當時實測以驗諸前史
[006-2a]
所傳又推而上之至於初古之時取其嵗月日時皆㑹
甲子又在朔旦而日月五星皆同一度以此為起算之
端是謂厯元自厯元順數至今造厯之時凡厯幾何嵗
月是為積年既有積年即有積日而此積日若用整數
則遇﨑零難以入算而不能使厯元無餘分故必析此
一日為若干分使七曜可以通行而上可以合厯元下
不違於實測是為日法即一日之細分也用此細分自
一日積之至於二百六十五日又四分日之一弱使一
[006-2b]
嵗之日盡化為分是為嵗實古厯太陽每日行一度則
日法即度法於是仍用此細分自一度積之至於三百
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弱使其度亦盡化為分是為
周天數者相因乃作厯之根本自漢太初厯以後厯晉
唐五代宋遼金諸家厯法代有改憲然其規模次第皆
大同而小異耳
   右古法厯元等項
惟元授時厯不然其説以為作厯當憑實測而必逆推
[006-3a]
上古虚立積年必將遷就其畸零之數以求密合既有
遷就久則易差故不用積年之法而斷自至元十七年
辛巳嵗前天正冬至為元上考往古下驗將來皆自此
起算棄虚立之元用實測之度順天求合一無遷就可
謂開拓萬古之心胸者矣至於大統則以洪武十七年
甲子為元然特易其名而已一切歩算皆本授時名雖
洪武甲子實用至元辛巳也
   右授時大統厯元
[006-3b]
惟授時不用積年故日法亦可不立而徑以萬分為日
萬分者日有百刻刻有百分故一萬也古諸家厯法雖
皆百刻而刻非百分其日法皆有畸零授時以萬分為
日竟是整數故曰不用日法然即此是其日法矣
   右授時日法大統同
授時既以萬分為日故其嵗實三百六十五萬二千四
百二十五分其數自辛巳嵗前天正冬至即庚辰年十/一月中氣
積至次年壬午嵗前天正冬至即辛巳本年/十一月中氣共得三百
[006-4a]
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也若逆推前一年亦是
如此如是庚辰年十一月冬至逆推至巳卯年十一月/冬至亦是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
此嵗實之數大統與授時並同
然授時原有消長之法是其新意其法自辛巳元順推
至一百年則嵗實當消一分依法推至洪武十四年辛/酉滿一百年其嵗實消一
分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四分若自辛巳元逆推至一百年則嵗
實當長一分依法推至宋孝宗淳熙八年辛丑滿一百/年嵗實長一分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
刻二十/六分每相距増一百年則嵗實消長各増一分以是
[006-4b]
為上考下求之準
大統諸法悉遵授時獨不用消長之法上考下求總定
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此其異也
   右授時大統嵗實
嵗實即一年之日數也自一年以至十年百年共積若
干是為積日亦謂之中積分上考下求皆距/至元辛巳立算
假如今康熈庚午嵗相距四百零九算自辛巳元順推/至今康熈庚午
四百一十年法以積年減/一得實距四百零九年依授時法推得積日一十四
[006-5a]
萬九千三百八十四日零一刻八十九分因距算四百/以上嵗實當
消四分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一分以乘距/算四百零九得如上數是為庚午嵗前天正冬至上距
辛巳嵗前天正冬至之積日若以日為萬分則所得化/為一十四億九千三百八十四萬零一百八十九分謂
之中/積分大統法不用消長則積日為一十四萬九千三百
八十四日一十八刻二十五分中積分一十四億九千/三百八十四萬一千八
百二十/五分兩法相差一十六刻三十六分以命冬至日辰/授時得癸卯日
丑初三刻大統得癸卯日卯/初三刻 兩法皆加氣應
   右授時大統積日
[006-5b]
   以上數端並在歩氣朔章是太陽項下事也其
   厯元七曜同用乃根數所立之處也
   問授時大統二厯月法轉周交周諸數
按月法者即朔䇿也亦曰朔實其法自太陽太隂同度
之刻算至第二次同度為兩朔相距之中積分平分之
則為望䇿四分之則為弦䇿望者日月相望距半周天
弦者近一逺三上弦月在日東下弦月在日西皆相距
天周四之一授時朔䇿二十九萬五千三百零五分九
[006-6a]
十三秒即二十九日五十三刻零六分弱也大統同
   右月法
月平行每日十三度有竒然有時而疾則每日十四度
竒有時而遲則每日只十二度竒是為月轉初入轉則
極疾疾極而平平而遲遲極又平平而又疾以此遂有
疾初疾末遲初遲未四限滿此一周謂之轉終授時轉
終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十六分大統同
   右轉法
[006-6b]
月不正行黄道而出入其内外故謂之交交者言其道
交於黄道也月行天一周其交於黄道只有二處其始
從黄道内而出於其外此時月道自北而南在黄道上
斜穿而過謂之正交自正交行九十一度就整/數離黄道
南六度自此再行九十一度又自黄道外而入於其内
此時月道自南而北亦斜穿黄道而過謂之中交中交
行至九十一度時離黄道北亦六度自此再九十一度
又自黄道内而出於其外復為正交矣其法以正交後
[006-7a]
半周為陽厯中交後半周為隂厯滿此一周謂之交終
授時交終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十二分二十四秒大
統同
   右交道
   以上三端朔䇿在歩氣朔章轉終在歩月離章
   交終在歩交㑹章並太隂項下事也
   問授時厯有氣應何義
按氣應為授時四應數之一其法創立古厯所無也古
[006-7b]
厯立元皆起初古故但有積年而無根數即應/數授時既
不立積年而用截算不得不有四應數以紀當時實測
之數為上考下求之根而氣應居一焉氣即中氣節氣
二十四中節皆始冬至故氣應者即冬至相應之真時
刻也當時實測辛巳嵗前天正冬至是己未日丑初一
刻故曰氣應五十五萬零六百分即五十五日零六刻
也其法自甲子日為一數起挨算至戊午日得滿五十
五日又加子正後六刻則為己未日丑初一刻矣
[006-8a]
氣應之外又有閏應以紀經朔轉應以紀月之遲疾厯
交應以紀月之隂陽厯亦是截算皆實測辛巳年天正
冬至氣應己未日丑/初一刻所得上距經朔及距入轉距正交
各相應之數也 依法推到辛巳年天正經朔三十四
日八十五刻半為戊戌日戍正二刻在氣應冬至前二/十日二十刻五十
分/及己未冬至氣應則為經朔之二十一日 凡此皆
厯經所未明言兹特著之
   問推歩交食之法
[006-8b]
按厯家之法莫難於交食其理甚精其法甚備故另為
一章若知交食則諸法盡知矣然必能推歩而加以講
究然後能由其當然以知其所以然是謂真知茍未能
然則所知或未全耳請言其槩葢厯法代更由疎漸宻其
驗在於交食約畧言之有宜知者二端其一古者只用
平朔平朔者一大一小相間故漢晉史志往往有日食
不在朔而在朔之二日或晦日者自唐李淳風麟徳厯
始用定朔至一行大衍厯又發明之始有四大三小之
[006-9a]
月而蝕必在朔此是一層道理其一自北齊張子信積
候合蝕加時立入氣加減唐宣明厯本之立氣刻時三
差至今遵用即授時厯之時差及東西南北差也此又
是一層道理前一説由平朔改為定朔其根在天葢以
日躔有盈縮月離有遲疾天上行度應有之差天下所
同也後一説於定朔之外又立三差其根在地葢以日
髙月卑正相掩時中間尚有空隙人所居地靣不同而
所見虧復之時刻與食分之淺深隨處各異謂之視差
[006-9b]
非天上行度有殊而生於人目一方所獨也知此兩端
而交食之理思已過半即厯法古疎今宻之故亦大槩
可見矣至於入算須看假如諸書中具有成式然但能
依法推歩者亦未必盡知其理故謹以拙見畧疏大意
不知於來諭所謂已明其理者同異何如統容晤悉
   問發斂加時之法
發斂加時之法按此即九章中通分法也授時厯以一
日為一萬分整數今欲均分為十二時每時各得八百
[006-10a]
三十三分三三不盡故依古法以十二通之每一分通
為十二小分則日周一萬通為一十二萬而每時各得
一萬故每遇一萬為一時也然滿五千亦進一時者時
分初正各四刻竒厯家以子正四刻為今日子初四刻
為昨日今滿五千即是半時以當子正之四刻輳完昨
夜子初之四刻而成一時故命起子初算外即丑初乃
借算也遇有五千進一時者一時算外是/丑初二時算外是寅初餘倣此若以一萬為
一時者命起子正算外即丑正乃本算也無五千進一/時者一時算
[006-10b]
外是丑正二時算/外是寅正餘倣此其取刻數又仍以十二除之何也曰
此通分還原也時下零分是以十二乘過之小分今仍
以十二除之十二小分收為一大分復還原數則所存
者即日周一萬之分而每百分命為一刻矣
一法加二為時減二為刻即是前法但以加減代乘除
非有二也何以言之乘法是兩位俱動而數陞者位反
降加法則本位不動而但加二數於下位也減二亦然
凡珠算十二除當一歸二除今用減二則本位不動但
[006-11a]
於下位減二即定身除也臺官不明算理往往於此處
有誤但知以加減代乘除則了然矣是故算數者治厯
之本也
又按發斂二字乃日道發南斂北之謂葢主乎北極為
言則夏至近極為斂冬至逺極為發而自冬至以至夏
至則由逺而近自夏至以至冬至則由近而逺總謂之
發斂古諸家厯法皆以發斂另為一章其中所列為二
十四氣七十二候之類而加時之法附焉故曰發斂加
[006-11b]
時言發斂章各節候加時法也元統作通軌誤以十二
通分為發十二除收刻為斂則以發斂為算法之名失
其㫖矣而律厯攷因之以訛不可不知也
   問以授時法上推春秋魯隠公三年辛酉嵗距
   至元辛巳二千年中積七十三萬零四百八十
   九日天正冬至六百零六刻閏餘二十九日四
   十八刻經朔三十六日五十七刻今依法以滿
   甲子除中積而求冬至則合以月䇿除中積而
[006-12a]
   求經朔則不合有一日三刻之差其經朔應在
   冬至前耶抑冬至在經朔前耶
按此以百年長一之法上推往古中積諸數原自不錯
惟求經朔閏餘則誤加為減故有一日三刻之差而所
以差者由於未深明經朔閏餘立法之源也今具論之
經朔者日月合朔之常日也冬至者日軌南至而影長
之日也日南至而影長是日與天㑹也日月合朔是月
與日㑹也月㑹日謂之一月日㑹天謂之一年二者常
[006-12b]
不齊此厯法所由起也古厯十九年七閏謂之一章章
首之年至朔同日其餘則皆不同日矣故天正經朔常
在冬至前冬至常在經朔後自經朔至冬至其間所歴
日時謂之閏餘以閏餘減冬至得經朔以閏餘加經朔
得冬至理數之自然也
[006-13a]
 
 
 
今自至元辛巳逆推隠公辛酉法當以所得中積七十
三萬零四百八十九日在位用至元閏應二十○日二
十○刻半減之餘七十三萬零四百六十八日七十九
刻半為閏積以朔䇿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分九十
三秒為法除之得二萬四千七百三十六個月仍有不
[006-13b]
滿之數四刻六十五分五十二秒用以轉減朔策餘二
十九日四十八刻四十○分四十一秒為其年之閏餘
分即是其年冬至在經朔後之日數也
凡求經朔之法當於冬至内減閏餘今推得其年冬至
是六日零六刻不及減閏餘故以紀法六十日加冬至
而減之得三十六日五十七刻五十九分五十九秒為
其年天正經朔是庚子日子正後五十七刻半强也
復置經朔三十六日五十七刻五九五九以閏餘二十
[006-14a]
九日四十八刻四零四一加之得六十六日零六刻除
滿紀法去之仍得六日零六刻即是其年冬至為庚午
日子正後六刻也
庚午距庚子整三十日即知其年冬至在次月朔為至
朔同日之年而年前閏十二月矣
今誤以閏餘去減經朔為冬至所以差一日三刻也經/朔
二十六日五十七刻内減去閏餘二十九日四十八刻/餘七日零九刻以校先得冬至六日零六刻實多一日
三/刻
[006-14b]
   問閏月宜閏嵗前十二月乎或閏正月乎先儒
   辯之今不得其解
按閏月之議紛紛聚訟大㫖不出兩端其一謂無中氣
為閏月此據左氏舉正於中為説乃厯家之法也其一
謂古閏月俱在嵗終此據左氏歸餘於終為論乃經學
家之詁也若如前推隠公辛酉冬至在經朔後三十日
宜閏嵗前十二月即兩説齊同可無疑議然有不同者
何以斷之曰古今厯法原自不同推歩之理踵事加宻
[006-15a]
故自今日言厯則以無中氣置閏為安而論春秋閏月
則以歸餘之説為長何則治春秋者當主經文今考本
經書閏月俱在年終此其據矣
   問至元辛巳至隠公辛酉二千年中閏月幾何
按此易知也前以朔䇿除閏積得二萬四千七百三十
六月内除二萬四千月為二千年應有之數其七百三
十六即閏月也此與古法十九年七閏之法亦所差不

[006-15b]
   問二千年中交泛若干次入食限若干次及交
   泛字義何解經朔合朔何所分别
按月與日㑹謂之合朔然有平朔有定朔三代以上書
籍散軼不可深考所可知者自漢以來祗用平朔唐以
後乃用定朔定朔與平朔有差至一日之時然必先求
平朔然後可求定朔今曰經朔即平朔也以其為合朔
之常數故謂之經得此常數再以盈縮遲疾加減之即
定朔矣是故合朔者總名也因有定朔故别之為經朔
[006-16a]

交者月道出入於黄道也授時之法二十七日二十一
刻二十二分二十四秒而月道之出入於黄道一周謂
之交終以此為法而除中積則得其入交次數矣今依
本法求到魯隠公辛酉正月經朔入交十七日三十八
刻九六七○自此下距至元辛巳凡滿交終二萬六千
八百四十三其出入於黄道也各二萬六千八百四十

[006-16b]
至於食限則不可以預定何也入交雖有常數而其食
與否又當以加減差及氣刻時三差諸法定之
又按入交亦有平日有定日此云泛者亦平義也因先
求平日次求定日故命之曰泛泛者以别於定也然厯
經本文謂之入交汎日或省文曰入交或曰汎交未有
稱交泛者其稱交泛則臺官之語以四字節去首尾而
中撮兩字為言文理不安所當改正者也
   問周髀算經牽牛去極樞共積九百九十二億
[006-17a]
   七千四百九十五萬分以一度積八億五千六
   百八十萬為法除之復原度一百一十五度一
   千六百九十五里二十一歩又一千四百六十
   一分歩之八百一十九用何算法還原
按此乃通分法也凡算家通分之法所以齊不齊之分
便乘除也若如郭太史以一萬分為度則分有百秒秒
有百㣲皆以十百為等自然齊同通分之法可以不用
而古厯不然各有所立之法其法又不同母此通分之
[006-17b]
法所由立也即如周髀所立度法是一千九百五十四
里二百四十七歩又一千四百六十一分歩之九百三
十三度下有里里下有歩歩下有分其法不同故必以
里通為歩乃以零歩納入歩又通為分乃又以零分納
入此所謂通分納子也然後總計其分以為度法即度/積
法曰置一千九百五十四里在位以每里三百歩為法
乘之得五十八萬六千二百歩如是則里通為歩可以
納子矣於是以零歩二百四十七加入共得五十八萬
[006-18a]
六千四百四十七歩復置在位以歩之分法一千四百
六十一為法乘之得八億五千六百七十九萬九千零
六十七分則歩又通為分可以納子於是再以零分九
百三十三加入共得八億五千六百八十萬分是為度
法言滿此分為一度也其外衡去璿璣即牽牛/去極數二十二
萬六千五百里亦以每里三百歩乘之得六千七百九
十五萬歩是里通為歩也又置為實以每歩一千四百
六十一分乘之得九百九十二億七千四百九十五萬
[006-18b]
分是歩又通為分也以為實於是以法除實得滿法之
數一百一十五命之為度其不滿法之數仍餘七億四
千二百九十五萬分不能成一度當以里法收之為里
法曰置每里三百歩以每歩一千四百六十一分乘之
得四十三萬八千三百分是為里法以里法為法餘分
七億四千二百九十五萬分為實實如法而一得一千
六百九十五命為里 仍有餘分三萬一千五百不能
成一里當以歩法收之為歩
[006-19a]
法曰置餘分三萬一千五百為實以每歩一千四百六
十一分為法除之得二十一歩 仍有餘分八百一十
九不能成一歩即命為分
用上法求得一百一十五度一千六百九十五里二十
一歩又一千四百六十一分歩之八百一十九適合原

縁實數是里數牽牛去極二十二萬六/千五百里是里數也法數有里有歩
有分不便乘除故必以里通為歩歩又通為分乃可乘
[006-19b]
除故曰齊同法實乘以散之也
其不滿法者以里法收之為里又不滿里法者以歩法
收之為歩再不滿歩法命為零分故曰不滿法者以法
命之又曰位盡於一歩故以其法命餘為殘分也通分
之法不過如此乃正法也
今周髀所載之法其初通法實並為分末以法命殘分
並同惟中間收餘分㣲異則古人截算之法也具如後
凡算有除兩次者則以兩次除之之法相乘為法以除
[006-20a]
之謂之異除同除如以三除又以四除則以三乘四得
十二為法除之變兩次除為一次除也若算有法數太
多者則變為簡法兩次除之謂之截法如以七十二除
之者則以八除之又以九除之即與七十二除同此兩
者正相對而其理相通也
如餘分七億四千二百九十五萬不滿一度宜收為里
法當以每里三百歩乘每歩一千四百六十一共化為
四十三萬八千三百分此即異除同除之法也周髀經
[006-20b]
則先以每里三百歩除之得二百四十七萬六千五百
為里實再以周天分即歩/法為法除之得一千六百九十
五里不盡一百○五此即截法變一次除為兩次除也
古所得里數與前法不異所異者前法餘分三萬一千
五百而今用截法只一百○五此何以故因前法所餘
是實分今用截法則餘分是用每里三百歩除過者則
此餘分一數内各蔵有三百之數也是以三百/分為一分
餘分内既各𢃄有三百之數則當以三百乘之復還原
[006-21a]
分之數然後可以收為歩此亦正法也何以言之葢餘
分有二頭一次是不滿一度之分則當收為里此餘分
又是不滿一里之餘分故當收為歩然而歩之法是周
天一千四百六十一分乃實數也此所餘一百○五是
三百分為一分非實數也若仍以三百乘之則亦為實
數而可以乘除矣故曰正法也
周髀之法則又不然雖亦以三乘之而不言百以三百/乘一百
零五該三萬一千五百今以/單三數乘之只三百一十五則每餘分内仍𢃄有一百
[006-21b]
之數餘分為實者既以百分為一分則其滿法而成一
歩者即是百歩既是以百分為一分則其滿一千四百/六十一之法而成一歩者即是滿了一
百箇一千四百六/十一而成百歩也故曰不滿法者三之言以單三數乘
不滿法之餘分也又曰如法得百歩言此餘分既以三
乘則其滿法者為百歩也又自疏其義曰上以三百約
之為里之實此當以三百乘之為歩之實而言三之者
不欲轉法更以一位為一百之實故從一位命為百也
此葢自明其不以三百乘而以三乘之故是欲以得數
[006-22a]
為百歩也得數為百歩則其實亦百歩之實也故曰省
算也刻本三百乘之句遺百字而言三之句遺三字
既言如法得百歩而今之餘實只三百一十五在一千
四百六十一之下是不能滿法也不能滿法者即不能
成百歩也於是以餘分進位三百一十五變為/三千一百五十為實而
以滿法為十歩何也原一分内有百分今雖進位以一
分為十分然仍未復原數仍是十分為一分故得數即
為十歩也
[006-22b]
法曰置三百一十五進位為實變三千一/百五十以法一千四
百六十一除得二數命為二十歩不盡二百二十八
經曰不滿法者又上十之如法得十歩亦省算也上之
即進位也此餘分既各𢃄有十分故復以十乘之即得
本數
法曰置二百二十八又進位為實變為二千/二百八十以法一千
四百六十一除得一數命為一歩不盡八百一十九經
曰不滿法者又上十之得數為一歩又自䟽之曰又復
[006-23a]
上之者便以一位為一實故從一實為一言末次進位
則適得本數為實而得數亦為本數也
凡看厯書與别項文字不同須胸中想一渾圓天體併
七政旋行之道了了在吾目前則左右逢源有條不紊
故圖與器皆足為看書之助右所䟽數條言雖淺近然
由淺入深庶幾有序天下最深㣲之理亦即在最粗淺
中舍粗淺無深㣲矣謹復
   答嘉興髙念祖先生
[006-23b]
律厯天官具載二十一史南北國學並有雕版國家試
士發䇿多有及此者本學者所當知也然或者以其不
切於辭章之用又其義難驟知讀史者至此則寘而不
觀先生獨能縷舉其異同分合之端以為問可見其留
心之有素不愧家學之淵源請陳其管蠡之愚以求正

   問史記八書三曰律四曰厯分律與厯言之也
   前漢書合稱律厯改書為志而後漢書晉書北
[006-24a]
   魏書隋書宋史並因之宋書新唐書遼金元三
   史則皆有厯志而不及律何歟
按律厯本為二事其理相通而其用各别觀於唐虞命
官羲和治厯䕫典樂各有専司太史公本重黎之後深
知其理故分為二書班書合之非也獨是厯書所載非
當時所用之法乃殷厯也非漢厯也其四年而増一日/即四分厯之所祖
又謬以太初元年丁丑為甲寅干支相差二十三年葢/禇先生輩所續余於厯法通攷中已詳辯之兹不具悉
而漢太初厯八十一分日法反載於班志意者孟堅以
[006-24b]
其起數鍾律遂從而合之歟後世言厯者率祖班志故
史亦因之厥後漸覺其非而不能改直至元許衡郭守
敬乃始斷然以測驗為慿不復以鍾律卦氣言厯一洗
諸家之傅㑹故其法特精此律厯分合之由也人有恒/言漢厯
莫善於太初唐厯莫善於大衍殊不知漢厯至劉洪乾/象厯始精若太初則最踈獨其創始之功不可没耳若
大衍本為名厯測算諸法至此大備後世不能出其範/圍特以易數言厯反多牽附其失與太初之起數鍾律
同也明水公云以律配厯可也而以生厯則不可又云/僧一行頗稱知厯而竄入於易以眩衆此誠千古定論
而經生家所/不能知也至於稱書稱志之不同葢太史公合記古
[006-25a]
事故名史記班孟堅専述本朝故踵虞書夏書之日而
稱漢書全部既稱書不得不别其類為志無深意也
   問厯書之次曰天官書前漢書改為天文志後
   漢書晉書宋書南齊書隋書唐書宋金元史並
   仍之而晉書宋史天文在律厯之前金元二史
   亦在厯前北魏則改為天象遼史則合厯與天
   象稱厯象有以異乎
按言天道者原有二家其一為厯家主於測算推歩日
[006-25b]
月五星之行度以授民事而成嵗功即周禮之馮相氏
也其一為天文家主於占驗吉凶福禍觀察祲祥災異
以知趨避而修救備即周禮之保章氏也班史析之甚
明故雖合律厯為一志而别出天文也易天官為天文
者星象在野象物在朝象官故星在赤道以内近紫㣲
垣者古謂之中官在赤道外者古謂之外官天官之説
葢取諸此也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其改稱天文本
諸易也易又曰天垂象見吉凶北魏改名天象亦本易
[006-26a]
也占與測雖分科亦互相為用故遼史合之也至于晉
天文志在律厯之前以日月交食五星凌犯皆厯家所
據以為推測之用故先之又晉志出李淳風之手其星
名占法視古加詳而亦有同異爾後言占者悉本淳風
故其次序亦因之也
   問史書中有一代總無律厯天文志者果盡出
   於史闕文之意乎
按史之有志具一代之典章事事徴實不可一字鑿空
[006-26b]
而談較之紀傳頗難故三國無志誠為闕事而范氏後
漢書本亦無志今志乃劉昭續補也至於天文厯法尤
非専家不能故晉隋兩志並出淳風新唐書厯志五代
史司天考並出劉羲叟其餘則既無其人又無其書雖
欲不闕而不可得此亦史臣之不得已也五代則五十
餘年而六易姓紀載無徴故僅有司天職方二考他皆
闕如而司天又止有王朴欽天厯法其交蝕凌犯並無
可稽故不復稱志而名之曰考也
[006-27a]
   問五行志創始班書乃史記所未有而後漢晉
   宋南齊隋唐宋金元九史並仍之其義何居
按虞書惟言六府洪範始言五行其以五事配五行又
以襍占祥異皆件係之而以時事言其應其説葢濫觴
于夏侯氏之治尚書而詳於劉向父子太史公時其説
未著故始見班書而諸史因之要其説亦有應不應當
其應也固足以為警戒及其不應反足以啟人不信之
心唐書以後但紀災祥不言事應有合於春秋之義此
[006-27b]
可以為法者也
   答滄州劉介錫茂才
   問左右轄距軫宜平今左近右逺又狼星之邉
   有弧矢錯亂不齊不其經星亦常移位耶
按自古以列宿為不動故曰經星又謂之恒星乃占書
中往往有動移之説愚竊疑其未然葢既曰動移則必
先知其不移之位然後可以斷其實移而古本圖象大
約傳久失真人所目擊不過數十年之内何以知今日
[006-28a]
之星座必與古異而謂之動移哉又必暫見其移未幾
即復本位始謂之變若數十年中所見盡同則常也而
非變也查崇禎厯書右轄距軫南右星凡二度竒左轄
距軫北左星只半度竒一逺一近誠如尊諭又弧矢天
狼不甚整齊皆如所測夫厯書成於前戊辰距今六十
四年而星座之經緯如故亦足以徴其非動矣至於厯
法中亦自有經星東行之法其理與嵗差相應非如占
書之言動移也弧破矢折之論似宜更詳
[006-28b]
   問本年閏七月初八夜太隂食心前星不知何
   應第三日初十夜大風雨雷電是有解散否
查閏七月太隂犯心前星當是初七日戍亥二時月加
丁未坤之地非初八也此時月正上弦行至心宿三四
度間值月半交在黄道南五度竒與心宿東星逼近理
得相為掩犯然皆月道當行之道非失行也
又按古人云三日内得雨則解此葢為暈珥虹霓之屬
多為風雨之氣所結故應在本方若七政之凌犯多方
[006-29a]
共覩殆難一例
   問十數年前親見太白過午者累日是經天耶
   晝見耶主何休祥
按太白星繞日為輪離太陽前後不得過五十度故夕
見西方仍沒於西晨出東方仍没於東非不過午也其
過午必與日偕為日光所掩故也若日光㣲而星光盛
在晝漏明是為晝見晝見不必盡在午地也若在午地
則為經天矣然亦有非晝見而能經天者此又别自有
[006-29b]
説不知所見過午者是晝乎是晨夕乎嘗考前史所載
經天之事不一而足占書之説未免過于張皇非其質
也愚不敢輙信占書亦正謂此等處耳
   問來年元旦日食五分十七秒一曰五榖貴一
   曰主大水孰為實應抑别有徴也又十數年前
   長星見久應在何時
按日食元旦古亦多有然其數可以預推與凌犯同理
若長星之見自是災變然聖人遇災而懼實有修省轉
[006-30a]
移之道故古人言占必兼人事若執定占書一兩言以
斷其休咎將修徳彌災語為虛設而天亦可量矣是固
不敢妄談
   問厯法最難解者未宫鬼金羊為主今未宫全
   係井度而鬼反在午室火猪只十度在亥而餘
   皆入戍不知天運何年西下諸宿移而天盤動
按列宿移而天盤動即嵗差之法也周天列宿分十二
宫古今厯法各各迥異要其大端之改易有三自隋以
[006-30b]
前未用嵗差故天之十二宫皆隨節氣而定如冬至日
躔度即為丑初之類一也唐一行始定用嵗差分天自
為天嵗自為嵗故冬至漸移而宫度不變以後厯家遵
用之所以明季言太陽過宫以雨水三朝過亥二也若
今西厯則未嘗不用嵗差而十二宫又復隨節氣而移
三也三者之法未敢斷其孰優然以平心論之則一行
似勝何以言之葢既用嵗差則節氣之躔度年年不同
故帝堯冬至日在虚而今在箕已差五十餘度若再積
[006-31a]
其差冬至必且在尾在心在氐房在角亢顧猶以冬至
之故而名之曰丑宫則東方七宿不得為蒼龍而皆變
𤣥武北方宿反為白虎西方宿反為朱鳥而南方朱鳥
為蒼龍名實盡乖即西法之金牛白羊諸宫皆將易位
非命名取象之初㫖即不如天自為天嵗自為嵗之為
無弊矣故新厯之推歩實精而此等尚在可酌不無俟
於後來之論定耳先生於此深疑實與鄙意相同至若
十二生肖及演禽之法别有本末與厯家無渉亦無與
[006-31b]
於星占可無深論
以星推命不知始於何時然吕才之闢禄命只及干支
至韓潮州始有我生之時月宿南斗之説由是徴之亦
在九執以後耳每見推五星者率用溪口厯則於七政
躔度疎逺若依新法則宫度之遷改不常二者已如枘
鑿之不相入又安望其術之能驗乎夫欲求至當則宜
有變通然其故多端實難輕議或姑以古法分宫而取
今算之七政布之則既不違其本術亦不謬乎懸象雖
[006-32a]
未知驗否何如而於理庶幾可通矣請以質之髙明
   問冬夏致日以土圭求日至之景是也而春秋
   又以致月其説何如
按日行黄道有南至北至月亦有之月之北至則隂厯
是也月之南至則陽厯是也夫月之隂陽厯隨時變遷
而必於春秋測之何耶凡言至者皆要其數之所極則
必有中數以為之衷如日道有南至有北至相差四十
七度竒而其中數則赤道也月有隂厯有陽厯出入於
[006-32b]
黄道各六度弱而其中數則黄道也夫黄道之在冬夏
既自相差四十七度竒則已無定度又何以為月道之
中數乎惟春秋二分之黄道與赤道同度則其東出西
沒及過午之度並與赤道無殊於此測月可得隂陽厯
出入黄道之真度矣假如二分之望月在其衝春分之/望月必
在秋分之宿度秋分之/望月必在春分之宿度則日沒於酉正而月出於卯正
日出於卯正而月没於酉正其出沒方位必居卯酉正
中與日相等然而或等焉或不等焉或有時而出沒於
[006-33a]
酉正卯正之南則知其在陽厯也有時而在卯正酉正
之北則知其在隂厯也又此時日之過午也必與本處
之赤道同髙即冬夏二至日軌/髙度折中之處則月亦宜然然而月之
過午或有時而髙於日度則知其在隂厯也有時而卑
於日度則知其在陽厯也若月之出沒在卯酉之正而
不偏南北月之過午一如日軌之度而略無髙卑則為
正當交道而有虧食故曰惟春秋可以測月也
康成註曰冬至日在牽牛景丈三尺夏至日在東井景尺
[006-33b]
五寸此長短之極此言冬夏致日也
又曰春分日在婁秋分日在角而月弦於牽牛東井亦
以其景知氣至此言春秋致月也
賈疏云春分日在婁其月上弦在東井圓於角下弦於
牽牛秋分日在角上弦於牽牛圓於婁下弦於東井鄭
并言月弦於牽牛東井不言圓望義可知也按此賈䟽
增成鄭義足與愚說相為發明葢但以日軌為主則春
秋致月亦致日之餘事即於兩弦立説亦足以明若正
[006-34a]
言致月之理則必將詳攷其交道出入之端與夫隂陽
厯逺近之距則兼望言之其理益著也
問隂陽厯之法於兩弦亦可用乎曰可凡冬夏至表景
既有土圭之定度夏至尺五寸即土圭之定度也冬至/景丈三尺葢亦以土圭之度度之而
知/則月亦宜然而今測月景每有不齊則交道可知
假如春分日在婁而月上弦於東井秋分日在角而月
下弦於東井則是月所行者夏至日道也其午景宜與
土圭等又如春分日在婁而月下弦於牽牛秋分日在
[006-34b]
角而月上弦於牽牛則是月行冬至日道也其午景
宜與土圭所度冬至長景等而徴之所測或等焉或不
等焉其等於定度者必月交黄道之度也其短於定度
者必月在日道之北而為隂厯也其長於定度者必月
在日道之南而為陽厯也是故兩弦亦可以測隂陽厯
也然則隂陽厯之變動若此又何以正四時之叙曰日
道之出入赤道也距逺至二十四度月道之出入黄道
最逺止六度距二十四度故景之進退也大夏至尺五/寸冬至一
[006-35a]
丈三尺相/去懸絶距止六度故景之進退也小隂厯陽厯之月/景所差於日景
者不過尺/許而已假如月上下弦在東井而景更短於土圭其
為夏至之隂厯更無可疑即使是陽厯而景長於土圭
其長不過尺許無害其為夏至之黄道也又如月上下
弦在牽牛景加長於土圭所定之度其為冬至之陽厯
已成確據即使是隂厯而景短於土圭所定之度其短
亦不過尺許無損其為冬至之日道也夫兩弦之月道
既在二至之度則日躔必在二分而四叙不忒故曰舉
[006-35b]
兩弦立說亦足以明也
或疑洛下閎製渾儀止知黄道至東漢永元銅儀始知
月道至隂陽交道之説後代始宻周禮所言致月或未
及此曰洪範言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是古有黄道也
十月之交見于詩是古知交道也洛下閎等草創于祖
龍煨燼之餘故制未備而以此疑周禮乎夫謂厯術屢
變益精者如嵗差之類必數十年始差一度故久而後
覺若月之隂陽厯月必一周視黄道之變尤為易見而
[006-36a]
謂古人全不之知吾不信也
或又疑土圭只尺有五寸則惟北至時可用餘三時何
以定之曰經固言日北景長日南景短矣其長其短亦
必有數則皆以土圭之尺寸度之耳然則夏日至景如
土圭者冬日至景必數倍於土圭而以土圭度之無難
得其丈尺故冬夏並言致日也
   問嘗攷春秋厯法訛舛甚多不知左氏之誤抑
   古厯不如此也夫驗於古然後可施於今今以
[006-36b]
   最踈之古厯尚不可攷則太初以下其疑難當
   更何如
按厯法古踈今宻乃古今之通論葢謂天體無窮天道
幽逺踵事漸増斯臻其善非謂古人之智不及後人也
夫攷古厯之踈宻必須得其立算之根今自秦火以來
並無一書能言三代以上之厯法所謂殷周六厯率皆
偽撰不足為據春秋左氏之不合又何疑焉若夫三代
以下太初厯始創規模洛下閎等之功自不可沒自是
[006-37a]
以後屢代加詳由後之宻厯觀之遂覺其前之為最踈
耳厯家之言曰驗天以求合無為合以驗天是故治厯
者必當求之天驗求之天驗則當以近代之宻測者為
憑而詳徴算術以得其當然之理又知其所以然之故
然後備攷古術徐求其改憲源流博稽經史以攷其徴
信合者存之疑者闕焉斯不為用心於無益矣尊著以
春秋二百四十年月日列序以攷其得失用功甚勤與
氏族官制地名等攷皆有功於經傳其書自可孤行若
[006-37b]
但以厯法言仍當從事於郭太史授時法與今西法庶
可以得其門户矣
余初學厯原從授時入手後復求之二十一史始知古
人立法改憲各有根源見史志僅載算法而無一語注
釋因稍稍以所能知者解之遂以成帙最後始得西術
此事益明然卷帙既多又竄改無定亦欲俟稍暇再加
繕冩以請正髙明耳
   問日食古無其法漢日食每多先天終漢四百
[006-38a]
    年無人修改則洛下閎張衡皆夢夢歟
按古日食每不在朔者以古用平朔耳古所以用平朔
者以日月並紀平度也東漢劉洪作乾象厯始知月有
遲疾北齊張子信積候二十年始知日有盈縮有此二
端以生定朔然而人猶不敢用也至唐李淳風僧一行
始用之至今遵用乃驗厯之要然非有洛下閎之渾儀
張衡之靈憲則測驗且無其器又何以能加宻測愚故
曰古人之功不可沒也
[006-38b]
   問五星遲疾逆留
按五星之遲疾逆留漢以前無言之者漢以後語焉而
不詳雖授時厯號為至精而於此未有精測至西厯乃
能言之此今厯勝古之一大端也
    問月食地景
按月食地影之説肇於泰西驟言之若可駭細審之確
有實據然必於厯學深究其根乃知其説為不誣耳
   問平差立差
[006-39a]
按平差立差定差之法古無其術乃郭太史所創為以
求七政盈縮之度所以造立成之根本也其法日月五
星並有之亦非如平朔定朔之用厯家用字偶同如此
者多徴實言之乃知其故耳據云依立招差又云依垜
疊立招差則似古算術中原有其法而今採用之然不
可攷矣愚嘗因李世兄之問而為之衍算頗覺其用法
之巧焉
   與錫山友人楊學山書
[006-39b]
厯算之學弟生平癖嗜聞有同此者即不憚褰裳相從
然如先生之實用其力於幾何三角以溯其根者未多
見也前年奉晤吳門不勝喜慰以為可得留連旬日以
深領誨益塵事之相牽失於交臂至今悵惘兹年已八
三神明消蝕啓處艱難不知仍能續晤否也承借書五
本當即抄付但未經重校故僅以抄本奉而留其原稿
寶蔵之以代靣誨前曽以此意告之吕令親屬為轉致
厥後吕返錫山弟鄉居不知遂遲至今幸勿深罪書五
[006-40a]
種驗收是望承賜問數端皆弟所積疑内日差一事向
因日躔表說甚是䝉混嘗為之論辨累紙謂既有二根
當定二表以相加減友人皆以為然既而熟思覺其非
確宜只用月離交食二表為是大抵厯書表說多是後
來所増故往往與表不應若日差表則又不然葢西厯
之傳亦各有師授之不同日躔表之兼用二根或是初
說其平時定時乃測驗之實用必是後來之說日躔表
中日差誤用初說而强為之辭故愈解而愈支拙見如
[006-40b]
此不知髙識以為何如也月二三均數不與厯指之説
相應惟王寅旭嘗論及之餘人但知用表未有求其根
者今先生以次均之外設又次均數既合表理復精當
誠為創見敬服敬服火星半徑與視學相反真是難解
然彼皆得之積候非鑿空之論五星中分亦然皆不敢
輕為置論嘗謂厯學至今益宻其理亦愈推明若集中
土之賢才以専心致志而為之必更有可觀而無如其
不能羣萃州處何也火星借象之圖世人多泥舊說先
[006-41a]
生輙深信之不疑古所謂一人之知非耶然此圖是與
袁惠子先生論辨而作亦頗承其虚懐今惠兄久不得
音問心甚念之若先生之知我葢尤深於惠兄安得拏
舟溯洄一遂鄙懐乎此學甚孤而學者多執成見或得
少為足而遂欲自立門庭惟薛儀甫王寅旭兩先生能
兼中西之長而且自有發明然生雖同時而並未得相
見庚寅奉過始得一見令祖坤翁先生少伸企懷而鮑
燕翌先生又已先歸道山殊為憾事弟又景逼桑榆故
[006-41b]
圖晤之心甚切非同泛泛也鴻便往來勿吝郵致乙未
三月十九日
   擬璿璣玉衡賦有序/
    易言治厯䇿數當期典重授時中星紀嵗葢
    七政璇璣之制類先天卦畫之圖原道必本
    乎天儒者根宗之學制器以尚其象帝王欽
    若之心理至難言以象顯之則理盡意所未
    悉以器示之則意明故揚雄覃思渾天用成
[006-42a]
    𤣥草平子精探靈憲聿闡元樞覆矩仰規一
    行以之衍䇿天根月窟堯夫於焉弄丸此聖
    學之攸先匪術家之私尚也况姬公之法受
    於商髙而神禹之疇肇諸河洛平成永頼實
    資句股圜方才藝碩膚爰有南車記里髙深
    廣逺寸矩以御幾何律度量衡萬事斯為根
    本既圜頂而方趾敢忘髙而負深茍俯察而
    仰觀必徴理而稽數家傳大易竊慕韋編世
[006-42b]
    際清寧恭鉅製竭歐邏之巧力紹蒲坂之
    芳型洵心理之胥同中西脗合亶後來之居
    上今古無雙雖株守山陬遲睹靈臺之美而
    心儀法象遥忻神器之成僭擬短章臆闚鴻
    典無禆采聽聊當衢歌云爾
至哉渾儀之為器也體天地之撰類經緯之情微顯闡
幽窮髙極深殆更僕莫殫其藴累牘難悉其能者矣粤
自道生宇宙肇為大圜健運無息東西斡旋七政錯行
[006-43a]
宿離糾紛交光羅絡終始相嬗雖有離朱孰闚其端聖
喆挺生仰俛觀察積候成悟賾探隠索諗六虚之曠邈
詎目營兮可獲廼範金兮為儀縱若衡兮八尺厯㠯之
治兮象㠯之覈堯命羲和四隅分宅制閏成歳釐工熈
績匪有器以御之孰所憑而推䇿虞帝受之璣衡以設
敬天勤民兩聖一轍嗣三統兮迭更兹重器兮㒺䙝陳
東序兮天球羌大訓兮為列河之圖兮莫先况琬琰與
𢎞璧嬴秦力政㒺畏天常遷周九鼎焚燬舊章球圖湮
[006-43b]
沒莫知其鄉厯紀乖次伏隂愆陽及夫漢造太初渾天
初置唯意匠兮經營未詳徴乎昔制曽黄赤兮未分矧
歳差兮能治厯唐逾宋代有討論小異大同踵事而増
說存掌故約畧可陳外周六合子午為經卯酉交加日
月之門三輪八觚象地者衡是立郛郭以挈三辰黄倚
赤而相結剖二至與二分判發斂兮南北距紫極兮為
言小環四游又居其内左右周闚兩簫更代低昻斜側
折旋唯意儀三重兮共樞亶推歩兮精義亦有銅球實
[006-44a]
惟渾象列星綴離三家殊狀或附益之兩曜類蟻行兮
磨上遲速行兮一機或水轉兮磨盪非不研精覃思窮
神盡智象重大兮易膠每機闗兮弗利儀重環兮掩暎
頗未宜乎闚視加以代異人湮乍成旋廢作之也何難
壞之也何易若乃元祖初服廣徴碩儒有美魯齋王郭
之徒既作授時備器與書髙表四丈承以景符簡儀候
極離立扶踈二綫代管分秒乘除度百刻兮天腹旋立
運兮四虛闚几兮測月蓮花兮挈壺正方有案兮定南
[006-44b]
北懸正座正兮九服之須仰儀兮虚而似釡度斜絡兮
南極攸居可謂酌古凖今洵美且都者矣厯年未百有
明膺命雖大統兮殊稱實授時兮為政屬作都兮石城
旋京邑兮北定既觀臺兮屢遷地更寘兮乖應豈儀器
兮多迕抑疇人兮弗敬轉測之或未嫺兮址漸傾兮蔑
正寧不善厥初兮歳薦更兮滋釁經生既非所習兮又
申之以厲禁専科不相通兮有憤悱兮誰問遂使靈臺
徒為文具交食或乖誰知其故帝謂兮草澤疇明理兮
[006-45a]
習數爾乃理難終隠道有必開天相其衷西儒朅來如
禮失兮求埜似問郯兮識官此珍秘兮勿洩彼菽粟兮
非難於是吳淞太史仁和水部夜譯晨鈔心追手歩亦
得請而開局集歐邏與儒素擷西土兮精英入中算兮
罏鑄屢清臺兮襍候良占測兮可据怵巧拙兮相形新
術精兮羣妒慨萬里兮作賔兼十年兮發覆厯成兮弗
用良書兮徒著何人事兮多違或蒼穹兮有待唯我
盛朝度越千代正朔初頒適逢斯㑹唯欽若以為懷奚
[006-45b]
畛域乎中外洞新法之宻合命遵行為定制哂䜿儒兮
固陋謬執古兮非今若肓不杖兮聾别竽笙斯術之無
弊兮經指摘兮益明乃詔太史乃咨禮臣謂新厯兮允
臧顧儀器兮未成式采銅兮名山鳩哲匠兮上京備製
兮六儀各錫兮嘉名赤道兮法動天之西轉黄道兮儷
七曜之東征古二道為一器兮景交羅而莫分今别其
用兮法以簡而倍精黄既麗赤而左旋兮復自轉而右
奔緯度之各異兮亦異其經黄自有極以運兮誠振古
[006-46a]
之未聞游表所指兮太陽之心時時可驗節候兮若影
於鐙地平之儀辨方正位轉線參直三光所至出没之
度漸升之意秒忽微茫具可别識象限平轉兮測髙與
庳割圓八線兮於是焉施合四為一兮周天在兹度唯
九十兮厥數已全紀限六十兮於以參焉正反隅角兮
靡幽弗宣用稽距度兮兩星之間弧三角之法兮推其
所然五者相資多人分測片晷之餘各盡目力假變行
之迅速無須臾之或失别有渾球全賦星躔循黄之極
[006-46b]
碁罫珠聯列曜逺近南北八度小輪之限凖斯無捂亦
依赤極出地有恒或正升兮斜降或正降兮斜升晰伏
見之先後諳里差之所因黄緯之列兮百世無改宫分
迤差兮恒星東滙以度計年兮六十六載下設旋輪兮
水激自動刻漏㒺僭兮機發於踵爰有髙弧繋之天頂
地平經緯兹焉互審或象限兮平觀或紀限兮斜距或
黄赤儀之所窺絜之球而參遇爛若軒轅之寶鏡兮縮
圜形而周布衆儀得其散兮球徴其聚正求兮反暎宛
[006-47a]
轉兮廻互測量有書兮或不能句摩娑斯器兮曠如揭
霧更旋宫兮十二隨道里兮攸殊際地之極南北兮以
為之樞子午及平環兮以限四隅隅各三宫兮東方為
初次第右環兮大權以區三合六合之照兮凶吉分途
惟斯球而可暏兮攷歩笇之宻疏致用萬端未克枚舉
洵天府之竒珍永作則乎來者若其鎔金有法棄滓取
精磨礲砥礪光輝熒熒旋之中規直之中繩擘劃勻細
度萬其分寘儀衡重測重求心力相扶兮㒺偏積歳年
[006-47b]
兮弗傾趺交之以銅龍兮或海獸以相承為水凖與螺
柱兮常消息焉取平天矯兮騰踔攫拏兮猙獰詎美觀
兮一時永奠定兮千春乃至崇臺百歩迥出闤闠周以
儲胥纎埃攸避上列六臺方圓式異相依兮交讓旋觀
兮罔閡施窺筒之竒巧眄千里兮如對晝候兮日靣之
星夜占兮句已之態折照浮光兮氣水水氣清濛厚薄
兮地心相配交食淺深兮起虧進退地景厚薄兮青綠
明昧視差有多少兮命天九重月有弦望兮太白攸同
[006-48a]
抱日為輪兮互入相容超西法之舊兮信天能之弗窮
登斯臺也軒豁洞逹耳目開通揮斥兮八極廣攬兮無
終意氣兮飛揚凌虚兮御風習其器也陸離瀟灑繽紛
磊砢燦爛兮朝霞孔明兮朱火照曜兮焜煌周流兮軒
翥戄對越兮於穆遊吾心兮太古帝載之虛無兮陟降
其所垓埏之遼絶兮斂之一黍匪重黎之誕降兮曷其
臻乎要眇邈祈姚之不作兮疇則探斯奥窔伊崇效而
卑法兮協至徳於太灝定百代之猶豫兮踵危微於帝
[006-48b]
道畢逺臣之精思兮備前王之所少璿璣玉衡之不傳
兮乃今而獲聖人之大寶亂曰巍巍穹窿帝所則兮父
乾母坤不敢不及兮寫以良金如塑像兮朝斯夕斯期
勿忘兮子之於父視無形兮瞻兹肖貌曷敢以寧兮兢
兢業業承天休兮奉若不違升大猷兮祈天永命從兹
始兮億萬斯年昊天其子兮
   學厯說
或有問於梅子曰厯學固儒者事乎曰然吾聞之通天
[006-49a]
地人斯曰儒而戴焉不知其髙可乎曰儒者知天知其
理而已矣安用厯曰厯也者數也數外無理理外無數
數也者理之分限節次也數不可以臆說理或可以影
談於是有牽合傅㑹以惑民聽而亂天常皆以不得理
數之真蔑由徴實耳且夫能知其理莫堯舜若矣堯典
一書命羲和居半舜格文祖首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豈非以敬天授時固帝王之大經大法而精一之理即
於此寓哉曰然則律何以禁私習曰律所禁者天文也
[006-49b]
非厯也曰二者異乎曰以日月暈抱珥虹蜺彗孛飛流
芒角動揺預斷未來之吉凶者天文家也本躔離之行
度中星之次以察發斂進退敬授民事者厯家也漢藝
文志天文二十一家四百四十五卷厯譜十八家六百
六卷固判然二矣且夫私習之禁亦禁夫妄言禍福惑
世誣民耳若夫日月星辰有目者所共睹古者率作興
事皆用為候又何禁焉楚邱之詩曰定之方中作于楚
宫夏令曰修而場功偫而畚挶營室之中土功其始火
[006-50a]
之初見期于司里春秋傳曰凡土功龍見而戒事火見
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畢此版築之候也豳風之
詩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此裘褐之候也申豐曰古者
日北陸而蔵氷西陸朝覿而出之火出而畢賦則蔵氷
用氷之候也龍見而雩則雩候也農祥晨正則畊候也
三星在天則㛰候也單襄公曰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
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解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
寒雨畢除道水涸成梁草木節解而備蔵隕霜而冬裘
[006-50b]
具清風至而修城郭宫室是故有一候則有一候之星
有一候之星則有一候之政令田夫紅女皆知之矣又
何禁焉自梓慎禆竈之徒以星氣言事應乃始有灾祥
之占而其説亦有騐有不騐有星孛於大辰禆竈曰宋
衛陳鄭將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瓚則不火子産弗與
已而火作竈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子産曰天道逺人
道邇竈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卒不與鄭亦
不火梓慎以日食占水昭子曰旱也已而果旱慎言不
[006-51a]
效是故唯子産昭子深明乎理數之實乃有以折服矯
誣之論雖挾術如慎竈而不為所動故厯學大著則禨
祥小數無所依托而自不得行其於政教不無小補與
律禁私習之指固殊塗而同歸矣曰世皆謂天文厯數
能前事而知以豫為趨避而子謂厯學明則占家無所
容其欺妄言之徒不待禁而戢其説可得聞乎曰有説
也葢古之為厯也疎久而漸宻其勢然也唯其踈也厯
所歩或多不效於是乎求其說焉不得而占家得以附
[006-51b]
㑹於其間是故日月之遇交則食以實㑹視㑹為斷有
常度也而古厯未精於是有當食不食不當食而食之
占日之食必於朔也而古用平朔於是有食在晦二之
占月之行有遲疾日之行有盈縮皆有一定之數故可
以小輪為法也而古唯平度於是占家曰晦而月見西
方謂之朓朓則候王其舒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仄
慝則侯王其肅月行隂陽厯以不足二十年而周其交
也則於黄道其交之半也則出入於黄道之南北五度
[006-52a]
有竒皆有常也而古厯未知於是占家曰天有三門猶
房四表房中央曰天街南間曰陽環北間曰隂環月由
天街則天下和平由陽道則主䘮由隂道則主水夫黄
道且有歳差而况月道出入於黄道時時不同而欲定
之於房中央不已謬乎月出入黄道既有南北而其與
黄道同升也又有正升斜降斜升正降之不同唯其然
也故月之始生有平有偃而古厯未知也則為之占曰
月始生正西仰天下有兵又曰月初生而偃有兵兵罷
[006-52b]
無兵兵起月於黄道有南北一因也正升斜降二因也
盈縮遲疾三因也人所居南北有里差則見月有蚤晚
四因也是故月之初見有初二日初三日之殊極其變
則有在朔日初四日之異而古厯未知則為之占曰當
見不見又曰不當見而見魄質成蚤也食日者月也不
闗雲氣而占者之説曰未食之前數日日已有謫日大
月小日髙月卑卑則近髙則逺逺者見小近者見大故
人所見之日月大小略等者乃其逺近為之而非其本
[006-53a]
形也然日月之行各有最髙卑而影徑為之異故有時
月正掩日而四靣露光如金環也此皆有可攷之數而
占者則以金環食為陽徳盛五星有遲疾留逆而古法
唯知順行於是占者以逆行為灾而又為之例曰未當
居而居當去不去當居不居未當去而去皆變行也以
占其國之灾福五星之出入黄道亦如日月故所犯星
座可以預求也而古法無緯度於是占者以為失行而
為之例曰凌曰犯曰鬬曰食曰掩曰合曰句已曰圍繞
[006-53b]
夫句已凌犯占可也以為失行非也五星離黄道不過
八度則中官紫微及外官距逺之星必無犯理而占書
皆有之近世有著賢相通占者刪去古占黄道極逺之
星亦既知其非是矣至於恒星有定數亦有定距終古
不變而世之占者既無儀器以知其度又不知星座之
出入地平有濛氣之差或以横斜之勢而目視偶乖遂
妄謂其移動於是為占曰王良䇿馬車騎滿野天鉤直
則地維坼泰階平人主有福中州以北去北極度近則
[006-54a]
老人星逺而近濁不常見也於是古占曰老人星見王
者多夀以二分日候之若江以南則老人星甚髙三時
盡見而疇人子弟猶歳以二分占老人星宻䟽貢諛此
其仍訛習欺尤大彰明者矣故厯學不明而徒為之禁
以嚴之終不能禁也或以禁之故而私相傳習矜為秘
授以售其詐若厯學既明則人人曉然於其故雖有異
説而自無所容余所以數十年從事於斯而且欲與天
下共明之也且子不徴之功令乎經史語孟士之本業
[006-54b]
也而魯論言辰居星拱行夏之時孟子言千歳日至可
坐而致易言治厯明時大傳言五歳再閏三百有六十
當期之日堯典中星分測驗之地璣衡之製為萬世法
辰弗集房載于夏書詩稱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春秋紀
日食三十六禮載月令大戴禮述夏小正皆詳日所在
宿及恒星伏見昏旦之中與其方向低昻之狀用為月
節以布政教而成百事又自漢太初以來造厯者數十
家皆具其説於史若是者既刋布其書使學者誦習之
[006-55a]
矣三年而試之程式發䇿往往有及於律厯者其於律
之禁寧相背乎是故律禁私習妄言而未嘗禁士之習
經史也而顧諉之為星翁卜師之事而漫不加察反令
術士者流得挾其不經之說以相炫誘而不能斷其惑
是亦儒者之過也故人之言天以占驗為竒吾之言厯
以能辯惑為正曰然則占騐可廢乎將天變不足畏邪
曰惡是何言也吾所謂辯惑者辯其誣也若夫王者遇
灾而懼側身修省以答天戒固欽若之精意也又可廢
[006-55b]
乎古者日食修徳月食修刑夫徳與刑固不以日月之
食而始修也遇其變加警惕焉此則理之當然未敢以
數之有常而或懈也此又學厯者所當知
   厯學源流論
梅子殫心厯學數十年而嘆心之神明無有窮盡雖以
天之髙星辰之逺有遲之數千百年始見端緒而人輙
知之輙有新法以追其變故世愈降厯愈以宻而要其
大法則定於唐虞之時今夫厯所歩有四曰恒星曰日
[006-56a]
曰月曰五星治厯之具有三曰算數曰圖象曰測驗之
器由是三者以得前四者躔離朓朒盈縮交蝕遲留伏
逆掩犯之度古今作厯者七十餘家踈宻代殊制作各
異其法具在可攷而知然大約三者盡之矣堯命羲和
厯象日月星辰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厯者算數也
象者圖也渾象也璿璣玉衡測驗之器也故曰定於唐
虞之世也然厯之最難知者有二其一里差其一歳差
是二差者有微有著非積差而至於著雖聖人不能知
[006-56b]
而非其距之甚逺則所差甚微非目力可至不能入算
故古未有知歳差者自晉虞喜宋何承天祖冲之隋
劉焯唐一行始覺之或以百年差一度或以五十年或
以七十五年或以八十三年未有定説元郭守敬定為
六十六年有八月回回泰西差法略似而守敬又有上
攷下求増減歳餘天周之法則古之差遲而今之差速
是謂歳差之差可謂精到若夫日月星辰之行度不變
而人所居有東南西北正視側視之殊則所見各異謂
[006-57a]
之里差亦曰視差自漢及晉未有知之者也北齊張子
信始測交道有表裏此方不見食者人在月外必反見
食宣明厯本之為氣刻時三差而大衍厯有九服測食
定晷漏法元人四海測驗二十七所而近世歐邏巴航
海數萬里以身所經山海之程測北極為南北差測月
食為東西差里差之說至是而確是葢合數千年之積
測以定歳差合數萬里之實驗以定里差距數逾逺差
積逾多而曉然易辨且其為法既推之數千年數萬里
[006-57b]
而凖則施之近用可以無惑厯至今日屢變益精以此
然余亦謂定於唐虞之時何也不能預知者差之數萬
世不易者求差之法古之聖人以日之所在不可以目
視而器窺也故為之中星以紀之鳥火虚昴此萬世求
歳差之根數也又以日之出入發斂不可以一方之所
見為定也故為之嵎夷昧谷南交朔方之宅以分候之
此萬世求里差之定法也嗚呼至矣學者知合數千年
數萬里之心思耳目以治厯而後能精宻又知合數千
[006-58a]
年數萬里之心思耳目以為之精宻者適以成古聖人
未竟之緒則當思羲和以後凡有能出一新智立一㨗
法垂之至今者皆有其所以立法之故及其久而必變
也又皆有所以變之説於是焉反覆推論必使理解氷
釋無纎毫疑似於吾之心則吾之心即古聖人之心亦
即天之心而古今中外之見可以不設而要於至是夫
如是則古人之精意可使常存不致湮没於耑已守殘
之士而過此以往或有差變之微出於今法之外亦可
[006-58b]
本其常然以深求其變而徐為之修改以衷於無弊則
是善於治厯者也
 
 
 
 
 
 厯算全書卷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