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醫壘元戎 > 醫壘元戎 卷七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醫壘元戎卷七
            明 王好古 撰
太隂證 先足經從湯液 後手經從襍例
仲景理中例
仲景理中湯主治修製並見金匱并/傷寒論及諸方雜例
  人參 白术 乾薑 甘草
 後本經加減八法 錢氏減乾薑為温中丸 仲景
[007-1b]
 甘草乾薑湯 仲景治霍亂改理中丸活人枳實理
 中丸 局方消飲丸 理中湯去人參加茯苓為調
 中丸亦為調中湯並見隂陽論/桂枝湯觧表四逆湯
 温裏 仲景加桂為人參桂枝湯 活人加靑陳皮
 治胞膈病名和中湯 許學士蜜和此六味為補脾
 丸 虚則補其母未有子富而母貧者也
 脾者太隂濕土脾不足隂濕之劑以補之如何用乾
 薑白术以燥之是反泄濕也如何是補脾 海藏云
[007-2a]
 黄茋湯加減隂證論與四物各半湯補氣血本方言
 丸不及湯海藏云大便耎者宜湯大便結者宜九以
 其腸胃燥濕不同也 如何仲景用丸以治霍亂泄
 㵼理中去參加朴為和中湯
 衍義云今人使理中湯倉卒之間多不効者何也是
 不知仲景之意為必效之藥盖用藥之人自有差殊
 耳如治胸痺心下痞堅氣結胸滿脅下逆氣搶心理
 中湯主之人參白术乾薑甘草四物等共十二兩水
[007-2b]
 八升煑取三升毎服一升三服以和為度或作丸須
 雞子黄大皆可竒效今人使一丸如楊梅許服之病
 既不去乃曰藥不神非藥之罪用藥之罪也今引以
 為例他可效此然年高及素虚人當逐宜加減甘草
  飲冷傷胃吐血以理中湯理治中脘分利隂陽安
 定血脉只用本方並無血藥在王氏易簡條下楊氏
 飲冷㵼血服對金㪚止亦理中脘分利隂陽安定血
 脉之意也飲冷酒過多啖炙煿熱食發衂者理中湯
[007-3a]
 一料加川芎一兩服之平昔素不飲冷者梔子黄芩
 湯之類 海藏云楊師三朝三大醉至醒發大渴飲
 冷水三巨杯次又飲氷茶三碗後病便鮮血四次約
 一盆先以呉茱萸丸翌日又與平胃五苓各半㪚三
 大服血止復白痢又與神應丸四服白痢乃止其安
 如故或問曰何為不用黄連之類以解毒所用者濕
 熱之劑予曰若用寒藥其疾大變難療寒毒内傷復
 用寒藥非其治也况血為寒所凝浸入大腸間而便
[007-3b]
 下得温乃行所以用濕熱其血自止經云治本病必
 求其本此之謂也胃既温其血不凝而自行各守其
 鄉也
衍義云有一男子暑月患血痢醫妄用以凉藥逆治專
 用黄連阿膠木香治之此藥始感便治則可今病乆
 膓虚理不可服踰旬不㡬至委頓故曰理當别藥知
 是論之誠在醫之通變矣循經則萬無一失引此為
 例餘皆倣此 海藏云暑月乆血痢不用黄連隂在
[007-4a]
 内也
王氏易簡理中湯
 治脾胃不和飲食減少短氣虛羸而復嘔逆或大病
 之後胸中有寒時喜咳唾霍亂之後氣虚未禁熱藥
 並宜服之
  人參一/兩 乾薑一/兩 白术一/兩 甘草一/兩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服為寒氣濕氣
 所中者加附子一兩名附子理中湯霍亂吐㵼者加
[007-4b]
 橘紅青橘各一兩名治中湯乾霍亂心腹作痛先以
 鹽湯少許頓服候吐出令透即進此藥
 嘔吐者於治中湯内加丁香半夏一兩毎服生薑十
 片煎泄㵼者加橘紅茯苓各一兩名補中湯
 溏泄不已者於補中湯内更加附子二兩不喜飲水
 榖不化者再加砂仁一兩共成八味 若霍亂吐
 下心腹作痛手足逆冷於本方中去白术加熟附子
 名四順湯若傷寒結胸先以桔梗枳殻等分煎服不
[007-5a]
 愈者及諸吐利後胸痞欲絶心膈髙起急痛手不可
 近者加枳實茯苓各一兩名枳實理中湯 若渇者
 再於枳實理中湯内加括蔞根一兩 一法霍亂後
 轉筋者理中湯加火煆石膏一兩 一臍上築者腎
 氣動也去术加官桂一兩半醫恐燥故去术恐作奔
 豚故加官桂 悸多者加茯苓一兩 渴欲飲水者
 添加术半兩 若寒者添加乾薑半兩 腹滿去术
 加附子一兩 一法治飲酒過多及啖炙熱食發
[007-5b]
 為鼻衂加川芎一兩 一法專治傷胃吐血以此藥
 能理中脘分利隂陽安定血脉只用本方 中附子
 毒者亦用本方 或止用甘草乾薑等分煎服仍以
 烏荳煎湯解之
韓氏温中篇
 夫傷寒病之說始自皇帝以開其端由至於仲景方
 陳其條目自後膚淺之學莫知其數立言者云病在
 表可發汗病在裏可下之或云不可汗不可下即未
[007-6a]
 嘗有温中之説仲景傷寒論傷寒例云尺寸俱沉細
 太隂受病也尺寸俱沉少隂受病也尺寸俱㣲緩厥
 隂受病也又辨太隂證云太隂病脉浮可發汗宜桂
 枝湯又自利不渴宜四逆湯又腹滿時痛桂枝芍藥
 湯辨少隂證云始得之發熱脉沉麻黄細莘附子湯
 又少隂病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湯又少隂病身體
 痛手足寒骨節痛脉沉附子湯又少隂病吐利手足
 厥逆冷煩燥欲死呉茱萸湯又少隂病脉沉急温之
[007-6b]
 宜四逆湯今舉仲景論中數條最是治三隂之良法
 於今世用之尚有未盡證者愚嘗校量自至和初歲
 迄於今三十餘年不以歲之太過不及毎夏至以前
 有病傷寒人十中七八兩手脉俱沉細數多是胸隔
 滿悶或嘔逆或氣寒或腹鳴或腹痛與仲景三隂病
 之説脉理同而證不同因兹豈敢妄投仲景治三隂
 病藥醫者方見脉沉及胸滿便投藥下之往往不救
 嘗酙酌仲景理中丸與服之其病勢輕者即胸中便
[007-7a]
 快病勢重者半日許滿悶依然或有病人脉沉細遲
 投仲景四逆湯温之多藥力大熱後必發煩躁因校
 量此形證今别立方以治之多得病不可不傳焉
 病人但兩手脉沉細數或有力或無力或關脉短及
 力小胸膈塞閉氣短不能相接者便可隨脉證投温
 中藥以治之
 病人兩手脉沉遲或𦂳或緩皆為胸中寒也若寸脉
 短及力小於關尺者此是隂盛陽虚也或胸膈滿悶
[007-7b]
 腹中脹痛身體拘急手足逆冷宜急温之若立春以
 後至清明以前宜温中湯主之清明以後至芒種以
 前宜橘皮湯主之芒種以後立秋以前宜七物理中
 丸主之
温中湯方
  舶上丁香皮一/兩 乾薑炮二/分 白术二/分
  陳橘皮二/分   丁香二/分  厚朴薑炙去柤/皮一兩
 右㕮咀毎服二錢水一盞入葱白三寸荆芥五穗煎
[007-8a]
 至七分去滓熱服如三兩服未快尚手足逆冷嚥吐
 更加舶上丁香皮二分乾薑二分炮
 橘皮湯 七物理中湯 厚朴丸 白术湯
 橘葉湯 以上五方並見韓氏㣲㫖及隂證論
仲景七物厚朴湯
  厚朴半/斤 甘草二/兩 大黄二/兩 大枳實五/枚
  生薑二/兩 大棗十/枚 桂二/兩
 右水一斗煎取四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嘔者加半
[007-8b]
 夏五兩 下痢者去大黄 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
三物厚朴湯治腹脹/脉數
  厚朴半/斤 枳實五/枚 大黄四/兩
 右水一斗二升煎二物取五升内大黄四兩再煎取
 三升温服一升腹中轉動更服不動勿服
平胃㪚此當在陽明例以其與太隂/相為表裏故列太隂條下
  蒼术八/兩 甘草三/兩 陳皮五/兩 厚朴五/兩
 加茯苓丁香白术為調胃㪚此藥亦㵼脾濕一法加
[007-9a]
 霍香半夏 加減數例並見活法 正氣飲續局方
  局方平胃㪚加乾薑為厚朴湯 平胃㪚此方大
 抵治脉緩濕勝中寒者效 温疫時氣温毒傷寒頭
 痛壯熱加連鬚葱白五寸豆豉三十粒煎三二服㣲
 汗出愈如未得汗以稀粥投之取汗為度若中風自
 汗者不宜出汗 五勞七傷脚手心熱煩燥不安肢
 節酸痛加柴胡 痰𠻳瘧疾加乾薑製半夏 本藏
 氣痛加茴香 水氣腫滿加桑白皮 婦人赤白帶
[007-9b]
 下加黄耆 酒傷加丁香 飲冷傷食加髙良薑
 滑脱泄㵼加肉豆䓻 風痰四肢沉困加荆芥 腿
 膝冷痛加牛膝 渾身拘急及虚壅加地骨皮腿膝
 濕痺加兎絲子 白痢加呉茱萸赤痢加黄連 頭
 風加藁本 轉筋霍亂加楠木皮 已上佐使止加
 一銖此藥不問老㓜胎前産後五勞七傷六極八邪
 耳鳴眼昏夢泄盗汗四肢浮腫腿膝酸痿婦人宮臓
 乆冷月脉不調者加官桂若能毎空心一服注顔容
[007-10a]
 容豐肌體調三焦壯筋骨祛冷氣快心胸常助元陽
 益真氣徤脾飲進食和氣祛痰自然榮衛暢寒暑不
 侵此藥去厚朴加防風療四時傷寒極有神效已上
 法並用水煎
陶隠居厚朴湯治心下至/小腹痞滿
  厚朴 甘艸 枳實 桂
 右為細末生薑水煎
易簡平胃㪚
[007-10b]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膨脹刺痛口苦無
 味胸滿短氣嘔穢惡心噫氣吞酸面色痿黄肌體瘦
 弱怠惰嗜卧體重腹痛常多自利或發霍亂及五噎
 八痞膈氣反胃並宜治之
  蒼术八/ 甘草三/ 厚朴五/ 陳皮五/
 右㕮咀毎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五片棗一枚煎至六
 分去滓食前服 惟大便秘小便多中不寒者别加
 潤劑 常服調元陽暖胃氣化食消痰飲辟風寒冷
[007-11a]
 濕四時不正之氣 一法加茯苓丁香各三兩共成
 六味 治胃寒嘔吐多加生薑煎服 一法若其人
 氣不舒快中腕痞塞加砂香附子各三兩共八味
 生薑煎服其效尤速 一法去蒼术餘各等分白水
 煎服 治酒食所傷眼睛頭面遍身黄色服之神效
  一法加草果烏頭各一枚治脾寒痞瘧平胃㪚與
 五苓㪚相合名對金㪚與六一㪚相合名黄白㪚與
 錢氏異攻㪚相合名調胃㪚 欲進飲食加神麯麥
[007-11b]
 蘖呉茱萸蜀椒乾薑桂為呉茱萸湯
 胃㪚加減大畧 加藁本桔梗為和觧㪚 加藿香
 半夏為不換金正氣㪚 已上二藥通治傷寒吐利
  腸滑者加肉豆䓻 瘧疾寒熱者加柴胡 小腸
 氣痛者加苦棟茴香
調胃㪚
  藿香葉 陳皮 甘草炙/厚朴製/半夏製各/等分
 右為細末毎服三錢生薑水煎
[007-12a]
調胃丸 已上調胃㪚細末薑糊丸梧桐子大生薑湯
 下三十丸
肉應㪚治胸膈不伏腹痛/下痢不嗜飲食
  青皮去白/二錢生薑一/錢乾薑炮二/錢陳皮去白/一錢甘草炙二/錢
 右作一服入棗二枚水煎服之
易簡養胃湯
 治外感風寒内傷生冷増寒壯熱頭疼目昏肢體拘
 急不問風寒二證並冝服之先用厚被盖睡連進此
[007-12b]
 藥數服加以薄粥熱湯之類佐之令四肢㣲汗濈濈
 然候乾則徐徐去被謹避外風自然解㪚若先自有
 汗亦須温潤以和觧之或有餘熱則以參蘇飲欵欵
 調之或尚頭痛則以濃煎生薑湯加葱白下聖餅子
 二證既除則不必服藥但節其飲食適其寒温自然
 平復大扺感胃古人不敢輕易用發汗者止緣麻黄
 能開腠理用或不得其宜則導泄真氣因而致虗變
 生他證此藥乃和平之劑止能温中解表而已初不
[007-13a]
 致於妄擾也兼能辟山嵐瘴氣四時温疫或飲食傷
 脾發於咳瘧或中脘虚寒嘔逆惡心悉能治療
  厚朴 蒼木 半夏各半/兩甘草一/分茯苓 人參
  藿香各半/兩  橘皮去白/五分草果子半/兩
 右㕮咀毎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烏梅一個煎
 至六分去滓熱服或發寒瘧或感寒疫及惡寒者並
 加附子足為十味不換金㪚藿香止氣㪚皆此藥也
 然不若此方大備
[007-13b]
易簡滲濕湯
 治寒濕所傷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澀或利大
 便溏泄皆因坐濕處或因雨露所襲或因汗出衣裏
 冷濕乆乆得之腰下重疼兩脚酸痛腿膝或腫小便
 利及不渴悉能治之
  蒼术一/兩 甘草一/兩 乾薑一/兩 白术一/兩 茯苓一/兩
  橘紅一/分 丁香一/分
 右㕮咀毎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
[007-14a]
 六分去滓温服 此藥兼治脾胃不和嘔逆惡心大
 便時時溏泄尤得其宜 一方加橘紅丁香名腎着
 湯腰重而疼者大宜服此 或不因濕氣所傷止是
 風寒相摶以致腰疼宜服生料五積㪚加桃仁數箇
 煎服若腎虛致疼當服補藥
活人厚朴黄連香薷湯
 治隂陽不順清濁相干氣射中焦名為霍亂或飽食
 豚膾復飲酩漿海陸諸品無不食之或多飲冷或卧
[007-14b]
 當風痛傷脾胃食結不消陽不能降隂不能升二氣
 相反交錯不通所以變成吐利也百脉昏亂榮衛俱
 虚冷摶於筋轉筋注下
  厚朴製二/兩 黄連二/兩 香茹穗一兩/五錢
 右厚朴黄連二味入生薑四兩同炒紫色杵為細末
 與香茹同煎毎服三大錢水一盞酒半盞同煎至七
 分去滓用新汲水浸換極冷頓服之冷則效速煎時
 不犯銅鐵器慢火熬非時病者亦治井中沉冷者尤
[007-15a]
 妙
局方香薷丸 香薷㪚二藥主療修/製並見本方
錢氏異功㪚
  人參 陳皮 甘草 茯苓 白术
四君子湯
 錢氏異功㪚内減陳皮餘四味是也
四君子湯
  人參 甘草 白茯 砂仁
[007-15b]
 右方在四物八珍湯後
易簡四君子湯
 治大人小兒脾胃不和中脘停飲大病之後宜服此
 藥但味甘恐非快脾之劑増損之法見於方後
  人參一/兩 茯苓一/兩 白木一/兩 甘草五/錢
 右㕮咀水一盞薑七片棗一枚煎至六分去滓服
 一方加橘紅等分名異功散尤宜病後調理
 一方去人參加官桂等分甘草等减半名甘草湯治
[007-16a]
 停飲目眩 一方去甘草加枳殻橘紅半夏等分名
 六君子湯專治素有痰飲胸膈痞滿脾胃虛寒不嗜
 飲食服燥藥不得者大宜服之 一方去甘草加木
 香熟附名加味四柱飲治丈夫元藏氣虛真陽耗㪚
 兩耳常鳴臍腹冷痛頭眩目暈四肢倦急小便數滑
 泄㵼不止加薑棗煎服大痛之後尤宜用此調理
 一方加黄芪白匾豆等分大治腸風並五痔下血面
 色痿黄 耳鳴脚軟力乏口淡無味薑棗煎服碾
[007-16b]
 為細末尤佳 此方人未之信服者頗效李次仲云
 看不在面自有竒功
易簡惺惺㪚
 治小兒風寒瘡疹傷風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
 嗽氣麄臭寒清涕
  白术 桔梗 細辛 𤓰蔞仁 甘草
  茯苓 人參
 右㕮咀毎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入薄荷三葉煎
[007-17a]
 至半盞時時與服錢氏方小兒壯熱昏睡傷風風熱
 瘡疹傷食皆相似未能辨認間服惺惺㪚小柴胡湯
 升麻湯用乾葛升麻芍藥甘草等分白术煎服此數
 藥均能治療用之甚驗惟傷食則大便酸臭水榖不
 化畏食吐食宜以藥下之加巴豆感應丸并參蘇飲
 治諸般發熱尤為切當并耳冷骫冷手足乍冷乍熱
 面赤噴嚏驚跳不安皆瘡疹之候也已發未發升麻
 湯消毒飲皆得其宜若三日未見形跡當以生酒塗
[007-17b]
 其身上時時看之狀如蚤㾗者是也或發不透或倒
 壓黒䧟極為利害紫草木通甘草桔梗等分白水煎
 服之名曰如聖㪚更有小児頭昏頰赤口内熱氣小
 便赤澁大便秘結此為裏熱當用大黄當歸芍藥甘
 草等分白水煎服名四順飲若審是瘡疹之證不宜
 用此
易簡白术㪚
 治小児泄㵼胃熱煩渴不問隂陽並宜服之
[007-18a]
  人參 藿香 甘草 乾葛 木香 茯苓
  白术各一/兩
 右㕮咀毎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半盞量大小與服仍
 用香連丸間之渴欲飲水者時時煎服任意飲之彌
 多彌佳
白术㪚一方/治嘔
  白术一/兩 人參一/兩 半夏一/兩 乾薑半/兩
  甘草半/兩 茯苓半/兩 薑棗煎服
[007-18b]
錢氏方謂小児吐瀉當温補之毎用理中丸以温其中
 五苓㪚以導其遂連進數服兼用四君子加陳皮調
 之若以虛損用金液丹雜以青州白丸子為末米飲
 調服多服乃有效吐㵼之後發熱必作驚風二藥服
 之累有神效若胃氣已生則旋減金液丹却以異功
 㪚等藥徐徐調之若食不消脾胃虛寒嘔吐惡心者
 當服益黄㪚用陳皮半夏青皮訶子肉甘草各一分
 丁香一錢量大小煎服小児暑月吐㵼其證不一詳
[007-19a]
 審用藥不可差謬 有伏暑者小便必不利宜五苓
 㪚香茹㪚 有傷食其吐并糞必酸臭氣宜服感應
 丸 若虛冷者泄㵼必多宜服六神㪚加附子服之
 用人參茯苓山藥白术白扁豆甘草等分薑棗煎服
  風證加天麻 痢者加罌粟殻 吐㵼初定當以
 天南星為細末毎服和冬瓜子七粒煎服以防變癎
 若㵼色青當用驚藥小兒之病與大人無異用藥一
 同當量力用之惟中惡臍風夜啼重舌變蒸客忤驚
[007-19b]
 癎觧顱魃病疳氣不行數證大人無之並見錢氏方
 半夏湯 後有小七氣湯
  人參 白术 甘草 桂 半夏 茯苓 附子
易簡四獸飲
 治五臓氣虛喜怒不節勞役兼致隂陽相勝結聚涎
 飲與胃氣相搏發於瘡疾悉能主之兼治瘴瘧最有
 神效
  人參 白术 甘草 草果 半夏 茯苓
[007-20a]
  橘紅各等/分
 右同棗子烏梅生薑煎等分㕮咀以塩少許淹食頃
 厚皮紙裹用水濕之慢火炮令香熟焙乾毎服半兩
 水二盞煎至六分去滓未發前連進數服 一方治
 脾寒名快脾飲用草果人參白术橘紅半夏厚朴
 砂仁附子等分甘草減半毎服四錢薑十片烏梅一
 箇棗子一枚煎至六分去滓不以時候服用此藥下
 紅丸子尤妙 兼治脾胃虛弱中脘停塞不進飲食
[007-20b]
 四肢無力並熱多痰飲風飲用前胡柴胡各一兩官
 桂桔梗厚朴各三分黄耆甘草乾薑各半兩右㕮咀
 毎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二箇煎至六分去
 滓熱服 一方名七寳㪚用常山陳皮青皮梹榔草
 果仁甘草各等分毎服半兩酒水各一盞煎至八分
 於當發日侵晨服之此藥既有常山必須吐人而後
 愈當日大作世謂劫藥是也虛怯人不宜服此脾胃
 素虛寒者用小附子一隻炮以塩浸再炮再浸如此
[007-21a]
 七次去皮切作片用水二盞薑七片棗七箇煎至七
 分當發日空心温服名七棗湯 痞疾多因中脘有
 飲用常山作效者以其能吐之不若用辰砂黄丹軰
 墜之為佳 其方用黄丹一兩大蒜去皮碾膏丸作
 三丸當發日臨晨嚼一丸用井花水或熱水嚥下一
 法用生硫黄辰砂各為細末寒多倍硫黄熱多倍辰
 砂寒熱等者勻用毎服三錢臘茶清調服臨發日早
 晨進之當日或作或不作皆是其效須早用之為佳
[007-21b]
易簡斷下湯治下痢赤白無/問新乆長㓜
  白术半/錢 茯苓半/錢 甘草半/錢 草果連皮/一兩
 右㕮咀用罌粟殻十四枚去筋膜并蕚蒂剪碎用醋
 淹為麄末同煎作一劑水一大碗薑七片棗子烏梅
 各七箇煎至一大盞分二服服之赤痢者加烏豆二
 粒白痢者加乾薑半錢用罌粟殻治痢服之如神但
 性𦂳澁服之令人嘔逆既用酸製加烏梅不致為害
 然嘔逆吐人則不可服大率痢疾古方謂之滯下多
[007-22a]
 因腸胃素有積滯而成此疾始得之時不可遽止先
 以巴豆感應丸十餘粒用白梅茶下令大便㣲利仍
 以前藥服之無不應手而效若脾胃素弱用肉豆䓻
 橘紅罌粟殻各等分為末醋煮米糊為丸桐子大毎
 服五十丸烏梅湯下兼治泄㵼暴下不止一服即愈
 更令藥力相倍為佳如覺惡心却以理中湯四君子
 湯加豆䓻木香軰調其胃氣仍以二陳湯水煮木香
 丸定其嘔逆 大凡痢疾乃腹心之患尊年人尤非
[007-22b]
 所宜若果首尾用平和之劑決難作效必致危篤雖
 已欲服此則已晚矣其如地榆秦皮黄蘖若木桐之
 類其性苦寒却難輕服 血痢當服胃風湯并膠艾
 湯之類 血者宜服附子理中湯震靈丹之屬更宜
 審而用之 若五色雜下泄㵼無時當用熟烏頭一
 兩厚朴甘草乾薑各一分生薑煎服 今人治痢多
 用駐車丸黄連阿膠丸之類其中止有黄連阿膠其
 性本冷若所感稍輕及餘痢休息不已則服之彌效
[007-23a]
 若病稍重非此可療若謂其穏當則悠悠服之乃自
 取困頓也
海藏黄耆湯主治並見/隂證畧例
 本方無藿香治三焦氣虛自汗
  人參 白术 黄耆 白芍 茯苓 甘草
  陳皮 藿香 乾生薑
 黄耆湯與四物湯各半名托裏湯 加桂名十全㪚
  本方去茯苓加川芎當歸名黄耆解肌湯 去芍
[007-23b]
 藥加白扁豆為君子湯加藿香葉以理氣此即補脾
 湯也
錢氏白术㪚 和中㪚
養脾丸
  人參一/兩 白术半/兩 乾薑炮二/兩砂仁二/兩
  甘草一兩/半茯苓一/兩 麥蘖麫二/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弹子大細嚼生薑湯下
調中人參湯
[007-24a]
  人參半/兩 木香二錢/二分 茯苓半/錢 葛根麵一/兩
  甘草二錢/二分藿香一錢三/分煉浄兼治酒毒加白术一味
 右為麄末生薑水煎如細末坐薑㸃服
解酒毒例
葛華湯治酒之/仙藥
  葛根麫  小豆花  藿香葉  白豆䓻
  益智子  砂仁  香附子  車前子
  葛花   葛葉   白檀   木香
[007-24b]
  丁香   沉香   橙皮   陳皮
  薑屑   官桂   白术   澤㵼
  茯苓   甘草   人參各等/分
 右為細末湯㸃服酒調亦得薑糊丸桐子大酒下之
 亦得
橙香丸一名萬杯丸
  木香二/錢 白檀  白豆䓻三十/枚益智子三十/枚
  橙皮一/兩 葛麵一/兩 砂仁三十/枚橘紅一兩/半
[007-25a]
  甘草半/兩 沉香二/錢 生薑四兩切破塩淹一宿/晒乾或焙乾秤五錢
 右為細末水浸蒸餅為丸桐子大細嚼一二十丸白
 湯下或減甘草用甘草膏子丸
不醉丹
  白葛花 天門冬 白茯苓 牡丹蕋 小豆花
  砂仁 葛根  官桂  甘草  海塩
  木香  澤瀉  人參  陳皮  枸杞
 右為細末煉蜜丸弹子大毎服一丸細嚼熱酒下一
[007-25b]
 丸可飲十盞十丸可飲百盞
百杯丸
  砂仁一/兩 高茶一/兩 訶子一/箇 麝香一/錢
  腦子少/許
 右為細末煉蜜丸毎一兩作一十丸未飲酒先細嚼
 一丸酒下
局方勻氣㪚
  丁香 藿香 甘草 白豆䓻 木香 檀香
[007-26a]
  等分為末/白湯調服
集香丸海藏云損其氣/者以此藥接之
  白豆䓻 砂仁 藿香葉 白茯苓 丁香
  白檀  沉香 益智  烏藥  陳皮
  甘草  人參
 一法噎食加柿霜一法加廣荗一法加香附子一法
 加乾薑隨證定奪分兩為末㸃服
局方七香丸主治修製/並見本方
[007-26b]
  丁香 廣荗 益智 砂仁 木香 甘松
  甘草 香附子
五膈寛中㪚主治修製/並見本方
  白豆䓻 砂仁 香附子 陳皮 丁香 青皮
  甘草  木香 丁香分兩依/上文
烏沉湯主治修製/並見局方
  沉香 烏藥 甘草 人參
小烏沉湯主治修製/並見局方
[007-27a]
 調中快氣治心腹刺痛
  香附子二/兩 烏藥一/兩 甘草一/分
 右為細末薑湯㸃服
益脾丸一名三花丸飲酒不醉當/在不醉丸下
  小豆花一/兩 菉豆花半/兩 葛花二/兩 木香二錢/半
 一法加紅花二錢半右為細末蜜丸桐子大毎服十
 丸煎紅花湯下夜飲津液下三五七丸不醉
東垣先生治飲酒心下痞三製三黄丸
[007-27b]
  黄芩去桔心酒浸一半火/炒一半生用一半
 右三停分兩細末糊為丸桐子大毎服三十丸温水
 下量輕重加減治熱酒所傷若傷冷酒則下神應丸
 主之
七香丸治脉伏不見心/腹痛欲死者
  木香半/兩 丁香半/兩 乳香半/兩 藿香半/兩 沉香
  檀香各半/兩人參二錢/半梹榔二錢/半零陵香半/兩
 右為細末蜜丸桐子大量數目細嚼米飲下
[007-28a]
大七香丸
  砂仁二兩/半 香附一兩八/錢二分甘草 麥蘖炒一/兩
  橘紅二兩/半 藿香二兩/半 肉桂二兩/半丁香二兩/二錢
  甘松
 右同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毎服三十丸毎一兩
 分作八丸亦可毎服一丸細嚼湯酒任下
集香丸
  砂仁半/兩 丁香二錢/半 木香三錢/半甘松二兩/五錢
[007-28b]
  香附子一兩/半白檀二錢/半 蓬术三錢/半甘草七錢/半
  白豆䓻三錢/半丁香半/兩  廣荗三錢/半沉香三錢/半
  麥蘖七/錢  益智二錢/半 一方加神麯
 右為末薑汁浸蒸餅丸如鷄頭大細嚼下
水香餅子
 與前集香丸俱能寛中理氣消酒逐痰飲進羙飲食
  香附子炒/ 川芎一/兩 术香 呉白芷 甘松
  甘草一兩/半 砂仁一/兩 薑黄洗/焙 桂去皮/一兩
[007-29a]
 右為細末水浸蒸餅為丸生薑白湯任下十餅至十
 五餅
易簡蘇合香丸主治修製之/法並見局方
  白术  丁香  硃砂  白檀  沉香
  烏犀  蓽撥  龍腦  麝香  蘇合油
  青木香 安息香 薫陸香 香附子
  訶黎勤子
 右毎服一大丸沸湯少許化服治卒中昏不知人及
[007-29b]
 霍亂吐瀉心腹撮痛鬼疰客忤癲癎驚怖或顛撲傷
 損氣暈欲絶凡是倉卒之患悉皆療之此藥隨身不
 可暫闕辟諸惡氣併禦山嵐瘴氣無以踰此若弔䘮
 問疾尤不可無但市肆所賣多用腦子當用火上辟
 去能飲者以酒調服當用心過度夜睡不安尤宜服
 之功效最捷筆舌難窮
木香餅子
  丁香二錢/半 木香四兩/半 砂仁十二/兩 廣荗十/兩
[007-30a]
  檀香四/兩  甘松五兩/水洗
 右為細末甘草膏丸毎兩作二百五十丸揑作餅子
丁沉煎丸
  丁香一兩/一錢 丁皮一/錢 白豆䓻九錢/半 木香一錢/半
  沉香二/錢
 為末薑糊丸桐子大酒下二十丸
沉香降氣湯治脅下支結脾/泄溏泄脚氣
  沉香一兩八/錢半砂仁四兩/八錢甘草十二/兩香附四十/兩
[007-30b]
 右為細末毎服一錢入塩少許沸湯㸃服已上三味
 通治凌晨霧露之氣去惡邪諸瘴治酒尤佳
調中沉香湯
  沉香一/兩 木香一/兩 麝香五/分 甘草二錢/半
  龍腦二錢/研白豆䓻一/兩
 右為細末龍腦和勻沸湯㸃服半錢入生薑一片鹽
 少許
金匱下痢病脉證并治
[007-31a]
 後代名醫諸書所説者皆以此為法 夫六腑氣絶
 於外者手足寒上氣脚縮五臟氣絶於内者痢不禁
 不甚者手足不仁 下痢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為
 末止脉㣲弱數為欲自止雖然發熱不死下痢手足
 厥冷無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還反㣲而喘者死少
 隂跌陽調者為順也 下痢有㣲熱而渴脉弱者當
 自愈 下痢脉數有㣲汗出今當自愈設脉𦂳為未
 解 下痢脉數而渴者當自愈設不解者必清膿血
[007-31b]
 以有熱也 下痢脉反弦發熱自汗者自愈 下痢
 氣者當利小便下痢脉反浮數尺中自濇者必清膿
 血 下痢清榖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下痢脉
 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㣲熱 下痢清榖者必鬰冐
 汗出而解 病人必㣲厥所以然者其面帶陽下虛
 故也 下痢後脉絶手足厥冷時時脉還手足温者
 生脉不還者死 下痢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必温其
 裏後攻其表温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四逆湯/見上
[007-32a]
桂枝湯方
  桂枝去皮/三兩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劈 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右㕮咀以水七升煑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須臾飲
 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取㣲汗
下痢三部皆平按之心下堅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方見/陽明
 病/中
下痢脉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止急下之冝大承氣湯
[007-32b]
下痢脉反滑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
下痢瘥至半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大
 承氣湯以上數承氣湯本虛者當以别議
下痢讝語者有燥屎故也小承氣湯主之方
  大黄四/兩 枳實三枚/炙 厚朴三兩/炙
 右㕮咀以水四升煑成一升二合去柤分温再服一
 服讝語止若更衣者停後服
下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方
[007-33a]
  赤石脂一升半完/用末半用乾薑二兩/切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煑米熟去滓温取七合内赤石脂
 末一方寸七日再服若一服愈餘勿服
熱痢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方
  白頭翁二/兩 黄連 黄蘗 秦皮各二/兩
 右四味以水七升煑取一升去滓毎服一升不愈更
 服
下痢後更頓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梔子豉湯主之
[007-33b]
 方
  肥梔子一十四/枚劈 杏䜴四兩/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煑梔子取二升半内豉煑取一升
 去滓分再服温進一服得快吐止後服
下痢淸榖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附子大小/一枚
 右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煑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
 服其脉即出者愈
[007-34a]
下痢腹痛紫參湯主之方
  紫參半/兩 甘草二兩/炙
 右二味㕮咀水五升先煑紫參取二升内甘草煑一
 升半去滓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主氣痢訶黎勒㪚方
 右一味細末粥飲和頓服疑非仲/景方
大便不通噦數讝語小承氣湯主之方見千/金翼
乾嘔下痢黄芩湯主之方玉函經云人/參黄芩湯
[007-34b]
  人參三/兩 黄芩三/兩 大棗十二/枚劈 乾薑三/兩
  桂枝去皮/二兩
 右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煑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見
 外㙜
 右此下痢一章内有治傷寒數方仲景用治雜病今
 全錄之使後人知云治傷寒有法治雜病有方者非
 也傷寒雜病同一治法矣當在太隂下卷/後今録於此
王朝奉治喘例
[007-35a]
夫喘者麻黄湯表證也小青龍湯挾水證也然麻黄湯
 主喘也太陽證下之喘者表證未解桂枝加厚朴杏
 仁湯 喘家用桂枝湯加厚朴杏仁亦佳發汗下後
 不可更行桂枝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用麻黄杏
 仁甘草石膏湯太隂桂枝證醫反下之麻不止脉促
 者表未解喘而出汗者葛根黄芩黄連湯
活人舉華佗喘説
 活人舉華佗云喘者肺氣有餘也梔子黄芩湯主之
[007-35b]
經云帝曰人有逆氣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
 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又有得卧而行
 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而喘者皆
 何臟使然願聞其故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
 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不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
 也陽明者胃脉也胃者五臟之海也其氣亦不行陽
 明逆而不得從其道故不得卧也胃不和則卧不安
 此之謂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氣之脉絡
[007-36a]
 逆也脉絡不得隨經上下故畱經而不行脉絡之病
 人也㣲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則喘者
 是承氣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衍流也腎者水臓
 主津液主卧與喘也帝曰善
前太陽門麻黄升麻湯壞證藥後有王朝奉傷寒喘例
 諸喘皆屬於上當在手太陽例然内經云五臟皆有
 喘故例在此後
經曰驚恐喜怒勞動静皆為之變喘是以夜行則喘出
[007-36b]
 於腎滛氣於肺故有墮恐喘出於肺滛氣傷脾有所
 驚恐喘於肺滛氣傷心度水跌仆喘出於腎與骨當
 是之時勇者氣行則以怯者着而病也故動静勇怯
 皆能成疾形志苦樂各有受病不可不知
聖惠方治十種水氣喘滿不得卧
 右螻蛄五個曝乾為末米飲調下半錢至一錢小便
 通快為便
潔古老人方
[007-37a]
 右用螻蛄去頭尾與蒲萄心同搗露七日曝乾為末
 澹酒調下暑月温用尤佳
喘饑脾胃虛調飲食持重少血飽氣滯乆勞飲食勞傷
 則主脾主氣不及接行動而火上行卧氣上衝不下
 水飲也
諸病喘嘔皆屬於上諸病吐啘皆屬於中諸病下痢皆
 屬於脾諸病腫滿皆屬於濕故手足太隂病手足陽
 明病嘔吐喘促傷胃虛實寒熱傷寒雜病俱混説於
[007-37b]
 太隂條下
 
 
 
 
 
 
 醫壘元戎卷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