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宣明方論 > 宣明方論 卷五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宣明方論卷五
            金 劉完素 撰
  傷寒門
   主療説
傷寒表證當汗而不可下裏證當下而不可汗半在表
半裏則當和解不可發汗吐下在上則通之在下則泄
之傷寒無汗表病裏和則麻黄湯汗之或天水散之類
[005-1b]
亦佳表不解半入於裏半尚在表者小柴胡湯和解之
或天水凉膈散甚良表裏熱勢俱甚者大柴胡湯微下
之更甚者大承氣湯下之表熱多裏熱少者天水一凉
膈半和解之裏熱多表熱少未可下之者涼膈天水一
半調之勢更甚者小承氣湯下之凡此諸可下者通宜
大承氣湯下之凡此諸可下者通宜三一承氣湯下之
發汗不解下後前後别無異證者通宜凉膈散調之以
退其熱兩感倣此而已傷風自汗表病裏和者桂枝湯
[005-2a]
解肌半在表半在裏白虎湯和解之病在裏者大承氣
湯下之 一法無問風寒暑濕有汗無汗内外諸邪所
傷但有可下諸證或表裏兩證俱不見而日深但目睛
不了了睛不和者或腹滿實痛者或煩渇或譫妄或狂
躁滿者或畜熱極而將死者通宜大氣氣湯下之或三
一承氣湯尤良傷寒大發汗汗出不解反無汗脈尚浮
者蒼术白虎湯再解之 或中暑自汗大出脈虚弱頭
痛口乾倦怠煩躁或時惡寒或畏日氣無問表裏通宜
[005-2b]
白虎或裏熱勢甚腹滿而脈沉可下者宜大承氣湯或
三一承氣湯傷寒表熱極甚身疼頭痛不可忍或眩或
嘔裏有微熱不可發汗吐下擬以小柴胡天水凉膈之
類和解恐不能退其熱勢之甚或大下後再三下後熱
勢尚甚不能退本氣虚損而脈不能實擬更下之恐下
脱而立死不下亦熱極而死寒凉之藥不能退甚熱勢
之甚者或熱濕内餘下利不止熱不退者或因大下後
熱退利不止熱不退脈弱氣虚不可更下者或諸濕熱
[005-3a]
内餘小便赤澁大便溏泄頻併少而急痛者必欲作利
也須宜黄連解毒湯 或裏熱極甚而恐隂氣不能退
者或已下後熱不退者或畜熱内甚陽厥極深以至陽
氣沉細而不能營運於身隂欲絶而以致徧身青冷痛
甚不堪項背拘急目赤睛疼昏眩恍惚咽乾或痛躁渇
虚汗嘔吐下利腹滿實痛煩痞悶亂喘息急聲脈雖疾
數以其畜熱極深而脈道不利以致脈沉細而欲絶俗
未明其造化之理而反傷熱寒極隂毒者或始得之陽
[005-3b]
熱暴甚而便有此證者 或兩感勢甚者通宜解毒湯
加大承氣湯下之熱不退者再下之然雖古人皆云三
下熱不退即死矣亦有按法以下四五次利一二十行
熱方退而救活者免致不下退其熱而必死也下後熱
稍退而未愈者黄連解毒湯調之或微熱未除者凉膈
散調之或失下熱極以至身冷脈微而昏冒將死者若
急下之則殘隂暴絶陽氣後竭而立死不下亦死當以
凉膈散或者黄連解毒湯養隂退陽畜熱漸以消散則
[005-4a]
心胸腹䁔脈漸以生至陽脈復有力者方可以三一承
氣湯微下之或解毒加大承氣湯尤良或下後微熱不
解者凉膈散調之愈後但宜退熱之藥忌發熱諸物陽
熱易為再作也
 論風熱濕燥寒
   諸風
風本生熱以熱為本風為標言風者即風熱病也
   諸熱
[005-4b]
熱甚而生風或熱微風甚即兼治風熱或風微熱甚但
治其熱即風自消也
   諸濕
濕本土氣火熱能生土濕故夏熱則萬物濕潤秋凉則
濕復燥乾也濕病本不自生因於火熱怫鬱水液不能
宣行即停滯而生水濕也凡病濕者多自熱生而熱氣
尚多以為兼證當云濕熱亦猶風熱義同雖病水寒不
得宣行亦能為濕雖有此異亦以鮮矣或跗腫體寒而
[005-5a]
有水者以為畜熱入裏極深本非病寒也及夫寒熱吐
瀉因得濕而成也
   諸燥
燥乾者金肺之本肺藏氣以血液内損氣虚或風則皴
掲風能勝濕熱能耗液皆能成燥故經云風熱火兼為
陽寒濕燥同為隂又燥濕亦異也然燥金雖屬秋隂而
其性異於寒濕燥隂盛於風熱火也故風熱甚而寒濕
同於燥也然中寒吐瀉亡液而成燥者亦以此矣故經
[005-5b]
云諸澁枯涸乾勁皴掲皆屬於燥也
   諸寒
寒者上下所生水液澄徹清冷穀不化小便清白不澁
身凉不渇本末不經有見陽熱證其脈遲者是也此因
飲食冷物過多隂勝陽衰而為中寒也或冷熱相併而
反陽氣怫鬱不能宣散怫熱内作以成熱證者不可亦
言為冷當以成證辨之夫濕熱吐瀉當見陽脈若亡液
氣虚亦能反見諸隂脈也當以標本明之不可妄治或
[005-6a]
熱證誤服白术調中湯溫藥亦能開發陽氣宣通而愈
别無加害也
   傷寒表證
夫傷寒之候頭項痛腰脊强身體拘急表熱惡寒不煩
躁無自汗或頭而痛肌熱鼻乾或胸滿而喘手足指末
厥脈浮數而𦂳者邪熱在表皆麻黄湯發汗之證也或
天水散之類甚佳
   傷寒表裏證
[005-6b]
傷寒身熱為熱在表引飲或小便黄赤熱在裏身熱渇
或小便黄赤為表裏俱有熱涼不渇小便清白為表裏
俱無熱身疼拘急表熱惡寒而脈浮者皆為熱在表也
引飲譫妄腹滿實痛發熱而脈沉者皆為熱在裏也胸
脇痞痛或嘔而實熱往來脈在肌肉者邪半在表半在
裏也
   内外傷
始得病脈便沉而裏病表和者内傷也脈浮而表病裏
[005-7a]
和者外傷也病在身體頭面四肢為表病在胸腹之内
為裏病也
   傷寒論
夫風寒者百病之始也是四時八節不正疫癘之氣故
云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凉冬氣氷冷乃四時之
正氣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
之者乃傷耳春應煖而反寒夏應熱而反冷秋應凉而
反熱冬應寒而反溫非時而邪氣是以辛苦之人一嵗
[005-7b]
之中病無少長始自一日巨陽膀胱受之巨陽者三陽
之首故先受之二日陽明胃受之三日少陽膽受之未
入其藏可汗之四日太隂脾受之五日少隂腎受之六
日厥隂肝受之其入藏可泄之經云其未滿三日汗之
而已其滿三日泄之而已故聖人論汗下大槩言之以
脈分别三四日脈沉伏亦當下六七日脈浮滑亦可汗
故傷寒𫝊足經不𫝊手經未詳耳且自人身十二經絡
分布上下手足各有三隂三陽禀天地之氣天樞之上
[005-8a]
同天之陽天樞之下同地之隂至眞大論云身半以上
其氣三矣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其氣三矣地
之分也地氣主之注云/當隂之分冷病歸之當陽之分
熱病歸之有八節邪氣所中於人陽邪為病𫝊手經隂
邪為病𫝊足經其邪自何而入自風池而入為脊骨兩
傍一寸五分是十二經之俞穴春夏應陽秋冬應隂至
真大論云寒暑溫凉盛衰之用其在四唯故陽之動始
於温盛於暑隂之動始於凉盛於寒春夏秋冬各差其
[005-8b]
分易云水流濕火就燥熱論云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
人之傷於寒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太隂陽明論云陽受
風氣隂受濕氣注云/同氣相求耳又曰傷於風者上先
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注云/陽氣炎上故受風隂氣
潤下故受濕蓋同氣相合耳故風熱火為陽寒濕燥為
刺熱論云/五臟俱有熱病肝熱病左頰先赤心熱病
顔先赤脾熱病鼻先赤肺熱病右頰先赤腎熱病顋先
甲乙熱論云/有手足太隂熱病有手足少隂熱病有
[005-9a]
手足厥隂熱病熱論其三隂三陽五臟六府皆受病榮
衛不行五臟不通則死矣未嘗則𫝊足經不𫝊手經
麻黄湯 治傷寒頭痛發熱體痛惡風無汗喘滿
又治太陽病脈浮𦂳無汗發熱身疼八九日不解表證
在此當發其汗其人發煩目瞑必衂衂者陽氣重也
  麻黄一兩半/去節桂枝一兩/去皮甘草半兩/炙剉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
  或濕病身煩痛小便自利/者加白术四分微汗之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
[005-9b]
 計時候衣覆以取汗
桂枝湯 治傷寒發熱惡寒乾嘔頭痛太陽中風陽浮
隂弱解肌脈浮𦂳鼻鳴者
  桂枝三分/去皮芍藥三/分甘草三/分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三
 箇煎至七分不計時候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未罷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
咳或渇利小便不利小腹滿喘
[005-10a]
  麻黄去節湯炮去黄汗焙乾三錢利者去麻/黄加芫花彈子大噎者去麻黄加附子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半盞生薑
 棗同煎不計時候溫服
瓜蒂散 治傷寒表證罷邪熱入裏結於胸中項滿而
飢不能食四肢微厥而脈乍𦂳者宜以吐之經云在上
吐之在下洩之
  𤓰蒂 赤小豆等/分
 右為末香䜴半合豆鼔/是也水一盞半煑取汁半盞調下
[005-10b]
 錢七不吐加服
五苓湯五苓散/是也治傷寒中暑大汗後胃中乾煩躁不得
眠脈浮小便不利微熱煩渇及表裏俱熱飲水反吐名/曰
水/逆或攻表不解當汗而反下之利不止脈浮表不解自
利或一切留飲不散水停心下并兩感中濕而昏躁霍
亂吐瀉驚風
  猪苓去/皮茯苓去/皮白术各半/兩一分/去皮澤瀉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下愈妙加滑石二兩甚佳
[005-11a]
 喘𠻳煩心不得眠者加阿膠半兩枯夏月大暑新水
 調服立愈
 
 
 
 
 
 
[005-11b]
 
 
 
 
 
 
 
 宣明方論卷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