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傷寒微旨論 > 傷寒微旨論 卷下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傷寒㣲㫖論卷下    宋 韓祗和 撰
  總汗下篇
凡治傷寒病若能辨其汗下者即治病之法得其十全
矣今之醫者則不然但憑其熱論云未滿三日可汗而
已其滿三日者可泄而已又云脈大浮數病為在表可
發其汗脈細沈數病為在裏即可下之此古人立理之
綱維而今人執之為定法又全不辨脈尺寸之陰陽邪
[002-1b]
氣之虚盛及内外證之輕重但未滿三日即投發表藥
已滿四日即投下藥其間或有辨脈之浮沈投汗下藥
者以為能事矣殊不知未滿三日亦有可下者已滿四
日後亦有可汗者又不知脈浮有不可汗者脈沈有不
可下者熱論云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强
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故身熱目疼而鼻乾不得卧
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故胷脅痛而耳聾三陽經絡
皆受其病未入于蔵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陰受之故腹
[002-2a]
滿而咽乾五日少陰受之故口燥舌乾而渇六日厥陰
受之故煩滿而囊縮此三陰三陽受病之日乃是聖人立
條目之法不必一日巨陽二日陽明為次也但會三陰
三陽所直之日與邪氣相逢即各有形證也假令一日或耳
聾或鼻乾或頭痛或腹滿或舌乾而渇或囊縮此是邪
氣隨陰陽之經絡所𫝊也餘日倣此
雖見此三陰三陽病證若兩手三部脈或浮或沈寸關
尺力齊等者不得妄投發表藥及投下藥當侯兩手脈
[002-2b]
浮沈中或關前大關後小或關前小關後大此是陰陽
氣之偏勝即依脈證投藥治之仲景傷寒論傷寒例云
尺寸俱浮太陽受病也尺寸俱長陽明受病也尺寸俱
弦少陽受病也尺寸俱沈細者太陰受病也尺寸俱沈
者少陰受病也尺寸俱㣲緩者厥陰受病也此亦是因
邪氣𫝊受三陽三陰之經故見此脈亦不可妄投發表
藥及投下藥當候兩手脈浮沈中或關前力小關後力
大或關前力大關後力小此亦是陰陽氣之偏勝即依
[002-3a]
脈證投藥治之且黄帝作三陽三陰證在前仲景述三
陽三陰脈在後本為邪氣所𫝊故設此語非務求法治
之恐後人悞投藥也今人纔見病人有此三陰三陽病
證及脈便急投藥求愈則失之逺矣熱論云七日巨陽
病衰頭痛少愈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愈九日少陽病
衰耳聾㣲聞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十一
日少陰病衰渇止不滿舌乾已而嚏十二日厥隂病衰
囊縱少腹㣲下大氣皆去病日已矣且傷寒病若見三
[002-3b]
陽三陰證及脈合用藥調治古人何言大氣皆去病日
衰矣即知是不須用藥妄調治也仲景傷寒論辨太陽
證云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又曰十二日厥陰病衰大氣皆去病人精神爽慧矣且
素問經中黄帝與岐伯問荅病證莫知其數皆各立法
治之惟熱論中傷寒病最為大疾却云七日太陽病衰
又云大氣皆去若是傷寒病須用法調治即聖賢皆不
言自愈也今之醫者纔見人病傷寒多不辨脈之理趣
[002-4a]
又不分證之是非便妄投藥以調治往往變成壞病至
于横夭誠可傷也
傷寒病稱可汗者非謂病人三日以前也葢謂邪氣在
表或陰氣勝于陽氣即寸口脈力小于關尺令人惡風
或自汗出即可投發表藥以助陽消陰若陽氣勝于陰
氣即寸口脈力大于關尺令人發熱冒悶可投解表藥
以助陰消陽非謂求汗出為愈若邪氣在表脈浮三部
力齊等惡風不汗出不冒悶發熱又何必投發表及解
[002-4b]
表藥也
傷寒病稱可下者非謂病人第四日以後也但見邪氣
在裏伏于胃中或陽氣勝于陰氣即寸脈力大于關尺
令人口燥咽乾腰重發熱甚至于譫語可投大黄等藥
以助陰消陽若邪在裏陰氣勝于陽氣即寸脈力小于
關尺令人胷滿悶或時嘔吐可投溫中藥以助陽消陰
不可求取積為愈若邪氣在裏脈沈三部力齊等不譫
語不口燥咽乾不胷腹滿悶又何必投藥下之及温中
[002-5a]
藥也
世人為見素問云三日以前可汗四日以後可下乃執
為定法今深戒醫流不可將病人三日以前妄投汗藥
四日以後妄投下藥切宜慎守仲景曰發汗吐下之相
反其禍至速信矣且古之聖賢立汗下二字本謂調解
陰陽偏勝之氣而今醫者執汗下二字妄為主治傷寒
求愈之功則失之逺矣况仲景治傷寒病未嘗有失汗
下之戒失下之過但責其下之太早此仲景之心也後
[002-5b]
人或各擅家技或自持已能殊不究仲景心萬分之一
誠可罪焉
  辨汗下藥力輕重篇
凡醫者治傷寒病遇其邪氣在表並不分邪氣之輕重
脈理之虚盛只憑脈浮便將發表藥一例投之務期汗
多為快藥力過劑遂致衂血吐血發斑汗漏四肢拘攣
因成亡陽之患也
病人無汗發熱三部脈浮寸脈大于關尺者此是陽盛
[002-6a]
陽邪既盛若入于胃中即變成瘀熱之患當用解表藥
以消陽氣解表藥者石膏甘草芍藥生薑豆豉薄荷柴
胡葛根之類是也
病人汗出惡風脈浮見陰盛者可投發表藥消陰氣發
表藥者桂枝麻黄荆芥棗葱當歸附子乾薑之類是也
但不可全用桂枝耳
凡投發表藥只要消解陰勝之氣不務汗多為法若汗
出太過則成亡陽之病仲景桂枝湯證云令遍身漐漐
[002-6b]
然㣲似有汗不可如水流漓令旣見可汗證當投發表
藥古人何故却云汗不可如水流足知發表藥不謂汗
多為愈也
凡醫者治傷寒病遇其邪氣在裏並不分邪氣之輕重
脈理之虚盛只憑脈沈便將下藥一例投之務期大便
快利為法既過劑遂成噫噦嘔吐四肢逆冷及拘攣之

病人發熱冒悶或譫語脈見陽盛者可投下藥以消陽
[002-7a]
氣陽氣既消則無忽變之證消陽藥者大黄芒硝梔子
甘草枳實之類是也如用大黄芒硝須用少兼厚朴以
和之若一服未中再服之不可務期快利切宜慎守也
凡投下藥只要消陽毒之氣不務取積為快今既見可
下證古人何故却罪下之太早及太過足知不務快利
為法也
今立此篇校量藥力輕重者葢謂醫流執守古方不能
隨形證淺深増減藥味也若能辨藥輕重隨證用藥何
[002-7b]
慮太過不及之責也葛氏肘後篇曰傷寒有數種初覺
作葱䜴湯頓服取汗如不汗加葛根升麻更加作麻黄
豉湯以此校之即古人豈一端而治病故其輕重出此
篇以明之
  温中篇
夫傷寒病之說始黄帝以開其端由至于仲景方陳其
條目自後膚淺之學莫知其數立言者只云病在表可
發汗病在裏可下之或云不可汗或云不可下未嘗有
[002-8a]
溫中之說仲景傷寒論云尺寸俱沈細太陰受病也尺
寸俱沈少陰受病也尺寸俱㣲緩厥陰受病也又辨太
陰證云病脈浮可發汗宜桂枝湯又自利不渇宜四逆
湯又腹滿時痛桂枝加芍藥湯辨少陰證云少陰病始
得之發熱脈沈麻黄附子細辛湯少陰證二三日麻黄
附子甘草湯又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沈附
子湯又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吳茱茰湯又
少隂病脈沈急温之宜四逆湯今舉仲景論中數條最
[002-8b]
是治三陰病之良法于今世之用尚有未盡證者愚嘗
校讐自至和初嵗迄于今三十餘年不以嵗之太過不
及每夏至前以有病傷寒人十中八七兩手脈俱沈細
數多是胷臆滿悶或嘔吐或氣塞或腹鳴或腹痛與仲
景三陰病之說脈理同而證不同因不敢妄投仲景治
三陰病藥醫者才見脈沈及胷膈滿便投藥下之往往
不救嘗斟酌仲景理中丸與服之其病勢輕者即胷中
便快其病勢重者半日許悶依然或有病人脈沈細遲
[002-9a]
投仲景四逆湯温之多藥力太熱後必發煩躁因校量
此形證今别立方以治之多得對病不可不𫝊焉按王/好古
陰證畧例云此一條非四逆熱而不當/也仲景當漢末韓氏當宋隆時勢異也
病人但兩手脈細數或有力或無力或關脈短及小者
胷中膈塞悶氣不能相接者便可隨證與脈投温中藥
以治之按王好古云此/一條法甚活
病人兩手脈沈遲或緩或𦂳皆是胃中寒也若寸脈短
及力小于關尺脈者此是陰盛陽虚也或胷膈滿悶腹
[002-9b]
中脹痛身體俱急手足逆冷急宜溫之若立春以後至
清明以前宜溫中湯主之清明以後至芒種以前宜橘
皮湯主之芒種以後至立秋以前宜七物理中丸主之
温中湯
  舶上丁香皮  厚朴各一/兩  乾薑  白术
    丁香枝  陳皮各二/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葱白三寸荆芥五穂煎
  至七分去滓熱服如三服未快及手足逆冷嘔吐更
[002-10a]
  加舶上丁香皮二分乾薑一分炮
橘皮湯
  陳皮  厚朴各一/兩  藿香三/分  白术
  葛根各二/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薑一塊如棗大劈破同
  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如三兩服後未快手足逆冷
  嘔吐不止加半夏三分丁香枝半兩葱白三寸同
  煎服
[002-10b]
七物理中丸
  人參三/分  生薑屑二/兩  藿香三/分  白术二/兩
  桔梗三/分  葛根三/分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煎至
  七分和滓熱服如兩三服後未快及手足逆冷嘔
  吐加半夏二分乾薑二分炮
病人兩手脈沈細無力雖三部脈力停亦是陰氣盛也
更不須候寸脈短治之或胷膈痛身體拘急疼痛手足
[002-11a]
逆冷宜用溫中藥和之按王好古云此條不須候寸脈/短一句難解當云三部旣沉便
是無寸/口也若立春以後至清明以前宜厚朴湯主之清明
以後至芒種以前宜白术湯主之芒種以後至立秋以
前宜橘葉湯主之按王好古陰證畧例云此一條李思/訓舉和觧因時一說與韓氏相似然
湯液仲景四時之法固已備矣以其後人不識故韓李/為是丁寧也此亦大槩耳若應見違時只可隨應見而
治之海蔵云仲景既言春為温病夏為熱病長夏為大/熱病隨經之藥加減輕重便為因時和觧也至治應見
便是活法韓李因時定葯是則然矣證復違時定藥難/用若用定藥却是不因時也假令立春清明芒種立秋
即嵗之主氣也定時也若嵗之客氣司天在泉太過不/及勝復淫至而不至未至而至豈可定時為則邪主氣
[002-11b]
為病則只論主氣客氣為病則只論客氣主氣相勝上/下相召有萬不同之變人之稟受虚實亦猶是也以此
言之則仲景六經之言盡矣但患時氣醫者不知耳此/亞聖言簡而意有餘也後之賢者辭多而意少務救一
時之弊此韓李為是因時一說也是說也又為庸醫執/方療病者設非敢為仲景别立一法也噫二公雖不足
為漢之仲景亦足/以為今之仲景也
厚朴湯
  當歸  厚朴  甘草  丁香枝  乾薑
  各半/兩  細辛一/分  人參三/分
 右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煎至七
[002-12a]
  分和滓熱服如三五服後脈尚細及寸脈未有力
  加葱白三寸同煎按王好古陰證畧例云此一條/言寸脈小者陽不及九天也加
  葱以/通經
白术湯
  白术  半夏  當歸  厚朴  生薑屑
  各半/兩  舶上丁香皮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一塊如棗大劈破
  同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如三五服後未有力及寸
[002-12b]
  脈力尚小加細辛半兩葱白三寸同煎服
橘葉湯
  橘葉  半夏  厚朴各半/兩  藿香
  葛根二味分/兩原脫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一塊如棗大劈破同
  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如三五服後脈尚力小手足
  逆冷加細辛三分
病人胷膈滿悶時時嘔逆支節疼兩脇下痛腹中鳴此
[002-13a]
是停飲宜二苓湯主之
二苓湯
  赤苓  豬苓 白术   桂枝各半/兩滑石一/兩
  白豆仁 通草各一/分丁香皮三/分陳皮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小便
  未快加瞿麥三分嘔未止加半夏半兩寒甚加葱
  白三寸按王好古云此與李/思訓調小便例同
病人八九日後服汗下藥太過兩手脈沈細而無力好
[002-13b]
踡足卧多惡明與人聲身有粟起時時發戰一如
宜羊肉湯主之
羊肉湯
  當歸  牡礪 芍藥各一/兩  龍骨半/兩
  桂枝去皮/二分  黑附子二箇每箇五錢/重泡去皮臍
 右杵為麤末每服用末二兩羊膐肉四兩生薑二兩
  葱白五寸同剉爛以水五升同熬至二升半以來
  淨絞去滓分作三盞服
[002-14a]
病人服藥胷中滿者此是上焦有陽也或藥力太過上
焦覺氣熱腹滿虚鳴時時㽲痛此是被陽藥消逐上焦
陰氣併入下焦也雖是下焦積寒今上焦陽盛更難投
溫下焦藥也當用炭灰或桑柴灰二三升許入好醋拌
和乾濕得所于銚内炒令灰熱以帛包裹置臍下熨之
頻换灰包常令熱以腹不痛為度或初用灰熨病人不
肯受者勿聽但令極熨之勿住炭包如因炭包熨後得
下利一兩行或小便二三升或㣲有汗此是陰氣外出
[002-14b]
或下泄也當勿疑之病輕者乃得瘥愈
病人三部脈沈寸脈力小于關尺為陰盛當投溫中藥
以消陰氣温中藥者厚朴橘皮人參白术藿香當歸乾
薑細辛之類是也按王好古陰証略例云感霜露山嵐/雨濕霧霿之氣而飲冷寸口脈小同
診一法神术湯後舉此韓氏三部脈沈寸口小于關尺/為證一體 病人若因服下葯太過两手脈沉細數肢
體逆冷煩躁而渇者此是陽氣下陷入丹田陰氣厥逆/滿上二焦故令人躁此名陰躁也醫者見病人煩躁又
不詢其端由亦不詳其脈理便用涼藥治之涼藥既下/病勢愈甚至於困極不救者多矣 病人因下之太過
兩手脈沈遲細而無力或遍身及四肢逆冷煩躁而渇/引飲不休好泥水中卧者須用性熱藥治之凡投性熱
[002-15a]
藥皆須冷服何故如是葢為病人腹中陰氣太盛若投/熱藥湯劑即陰陽相爭葯下即吐須候湯劑極冷即投
之投之不吐者以腹中陰氣與冷飲相逄即同氣相從/爾故藥下不吐也藥雖冷久則必熱所謂始同而終異
也故醇酒冷飲久即發熱假令投仲景四逆湯之類一/依前說若病人不煩躁即熱藥亦可温服之若躁渇引
飲不休雖傷冷只好冷飲同意氣此一條本是陽證下/之成陰非陽氣上行而躁乃陽 下陷而躁即同伏陽
脈也叔和云短脈陰中有伏陽無海蔵云熱藥冷服内/有伏陽則可若脈已虚按之全 力或病人素無所養
只可温服不然陰氣必不/能醖釀囘陽利害非輕
  小便大便篇
治傷寒病常調觧病人小便流利及色不黄赤最為醫
[002-15b]
之大要也
病人二三日以後頻體問病人無令小便黄赤色及淋
瀝才似小便少及黄色即據證便投藥以調治之切勿
令凝滯也
病人邪熱積於胃中又遇天氣炎盛内外熱氣相干併
走于下焦流下入膀胱為熱所結即滲漉過遲故小便
因而色黄赤及澀少也若熱氣盛則藥力愈難通也傷
寒論曰熱結膀胱其人如狂病人小便色或變黄雖未
[002-16a]
赤澀便可投瞿麥湯每日二三服亦無害也
凡治病傷寒常令放行小便勿令放行大便况小便難
導也而大便易導也假令陽明病胃中熱實止不過調
胃承氣湯投之藥既得下泄去熱毒之氣不為難也假
令小便凝滯若證輕尚慮快藥之勿及况證重乎此乃
傷寒要妙之門不可不思之况古人無失下之過無禁
小便之法何今人不究其深趣也
瞿麥湯治病人二三日以後至未大汗以前若小便
[002-16b]
黄色者
  瞿麥  扁蓄  豬苓  黄芩  茯苓各/一
  兩/  木通兩/半  滑石三/兩  甘草三/錢
  通草一/錢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同煎至八分去滓放溫涼
  時時服若覺渇或發熱加根一兩若小便赤
  色加黄芩半兩若小便少加車前子三分若小便
  澀如淋莖中痛者加石葦半兩冬葵子三分續隨
[002-17a]
  子半兩若臍下悸動加茯苓桂枝各半兩並依前
  法服
七物調中丸
  白术  乾薑炮各/一分  人參一/兩  厚朴
  舶上丁香皮各半/兩
 右杵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棗
  二箇劈破煎至六分去滓早服
六物瀉心湯
[002-17b]
  黄連  半夏各一/兩  甜葶藶炒/  杏仁
  乾薑各半/兩  栝蔞實剉如泥/一枚
 右剉如豆大合一處分作六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半
  淨紐去滓放温作兩次相續服如半日胷中未快
  及未通利再投之再煎藥成傾在碗入芒硝末三
  錢攪匀去滓温服取其快利也
茯苓陷胷湯
  茯苓  黄連各一/兩  冬葵子  續隨子各/一
[002-18a]
  分/  大黄  杏仁各半/兩  半夏三/分
 右剉如豆大合一處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淨
  紐去滓溫服如半日許未快利更投一服以胷中
  快及下利為度病人二三日兩脈沈數㣲濇寸脈
  不甚浮大胷腹滿悶按之不痛宜服厚朴瀉心湯
厚朴瀉心湯
  半夏兩/半  黄連  厚朴各一/兩 乾薑
  白术各二/兩  人參三/分
[002-18b]
 右剉如豆大分作八服每服水二盞半生薑二分切
  為片同煎至盞半去滓放温兩次服如半日許未
  得利再一服
  畜血證篇
傷寒病有畜血證自仲景立法之後醫流未嘗有信其
言者逮仁宗朝采仲景法以治傷寒其間遇病有畜血
證用仲景法治之若與證相當即病無不愈病人或太
陽或陽明證至六七日或表證未觧或狂或饑或喜或
[002-19a]
妄或不大便此乃瘀熱走於下焦因而畜成積血及令
小腹滿也傷寒論云太陽病不觧熱結膀胱其人如狂
宜桃仁承氣湯又論太陽病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
小腹當鞕滿小便自利瘀熱在裏故也抵當湯主之太
陽病身黄脈沈結少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
諦也抵當湯主之又傷寒有熱小腹滿悶應小便不利
今反利者為有血也宜抵當湯又陽明證其人喜忘者
必有畜血屎雖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
[002-19b]
又病人無表裏證發熱至七八日熱則消穀善饑至六
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主之仲景立此數方
治畜血而云小便自利乃血證諦也病人本因瘀熱結
在膀胱即小便不利但血逢瘀熱淖溢而併走於下遂
積聚於下焦血積既多陽氣乃極極則必反陽氣旣消
陰乃來復血遇陰氣凝結如豚肝其血常冷膀胱為冷
血所氷乃滲漉易過即小便自利也故仲景曰小便自
利血證諦也
[002-20a]
病人有畜血證若現餘證而小便未利是陽氣尚盛而
血未足也即未可便投湯丸治之候小便利乃可投藥
 凡治畜血證抵當湯丸方中皆用蝱蟲水蛭及桃仁
之類盡是破血藥若非此藥則不能下之今之用者往
往投之太過葢為不審其病之輕重與其人之老少强
弱也如遇畜血證與仲景方對即可全用其法治之若
病勢少輕人又老弱倣傚抵當湯丸别用破血藥治之
亦可知此變通庶免後患 熙寧五年壬子長安縣君
[002-20b]
李氏年六十餘自來瘦弱患傷寒病至第九日變成畜
血來召及到胗之兩手脈沈遲細力㣲膚冷小腹滿昏
迷不省人事再三詢其所由來其主病者云自得病後
服發汗藥至第六日喜妄發狂至第八日身體冷臍下
滿昏迷失次既得此言知為畜血證矣又問病人曾遺
小便否曰病後小便常不利愚甚疑之因用紙針内其
兩鼻中遂嚏數聲及令驗之小便已自利余謂向來小
便不利者因其年老氣弱不能降下也若端坐候小便
[002-21a]
自利不以法驗之豈不後時也但血雖積聚日多若投
仲景抵當湯丸慮藥勢太過血下之後尚有藥之餘力
因而損壞臓腑變成血痢大為後患愚因别立地黄湯
主之連投之其血大下次日乃愈 元豐四年辛酉親
戚孫氏姙娠第八月患傷寒至五六日熱極第七日墮
胎不及半日惡露遂絶至中夜臍下滿喜妄譫語至次
日兩手脈沈細數膚冷小便自利此畜血證具也但病
人年少血氣充盛又因産畜血深慮仲景抵當湯力薄
[002-21b]
别處生漆湯令服三次共服藥一升半其血乃下痛遂
愈今之醫者治畜血病依仲景方投抵當湯丸若病熱
輕及病人年老氣弱其血大下之後病雖得愈往往下
血不止何况太平之人五臓柔脆苦不任蝱蟲水蛭之
藥非仲景藥之過也乃醫者不審其時代又不量病人
之强弱也若叅酌其病能倣傚抵當湯丸方别立藥治
之即免病人後患矣今人纔見畜血將謂不可調治即
將抵當湯丸倍増而投之或連綿而投之畜血雖出而
[002-22a]
蝱蟲水蛭勢力未盡遂損壞腸胃日夕㽲痛下血不止
至於不救者十中八九矣醫者既見病人下血云是蔵
毒尚不知自己投藥太過之罪也又盛衰論篇云胗有
十度形度脈度蔵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血人病自
具注云胗備盡陰陽虚盛之理則人病自知之又五常
政大論篇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無使過之傷
其正也若醫者能叅酌藥力量病投之乃為良工矣
[002-22b]
病人七八日以後兩手脈沈遲細㣲膚冷臍下滿或喜
或妄或狂躁大便實而色黑小便自利者此畜血證也
若年老及年少氣虚弱者宜地黄湯主之
地黄湯
  生地黄自然汁一升/或末二兩重  生藕自然汁如無用小/薊汁半升再無用
  小薊末/一兩  蝱蟲二十箇去足/翅麩炒黄  桃仁半/兩
  藍葉一握切令/乾作末  水蛭十箇/麸炒  乾漆半兩炒/煙盡
  大黄一兩剉如/骰子大
[002-23a]
 右藥入水三升半慢火熬及二升以來放冷分三服
  投一服至半日許血未下再投之此比抵當丸
  力勢甚輕如無地黄與藕汁計升數添水同煎
病人七八日後兩手脈沈細而數或關前脈力大臍下
滿或狂走或喜妄或譫語者不大便小便自利若病人
年少氣實血凝難下恐抵當湯丸力不能及之宜生漆
湯主之
生漆湯
[002-23b]
  生地黄汁一升如無/用三兩半  大黄二兩/剉  犀角半/兩
  桃仁三十/箇
 右藥用水三升好酒一升慢火熬及三升以來傾出
  濾去滓再入鍋内㸃生光漆兩半再熬至二升即
  住火淨濾去滓放冷分作三服每投一服候半日
  許血未下再投一服候血下即止後服如無生地
  黄汁更添水一升同煎
  陰黄證篇
[002-24a]
傷寒病發黄者古今皆為陽證治之往往投大黄梔子
蘖皮黄連茵陳之類亦未嘗得十全愚每於懷衞二郡
其病傷寒人有黄證風俗相𫝊多以新汲水浴之其病
有愈者有不愈者又於邢磁二郡間病傷寒人有黄證
風俗相𫝊以熱湯浴之或以湯漬布搭其胷腹或以湯
盛瓢中坐在臍下熨之其病亦有愈者有不愈者其醫
流莫能知其不愈之故見此二端愚深惑之且黄病既
為陽證何故以湯浴之既有得愈者豈不謂治黄病有
[002-24b]
證者乎嘗遍討諸醫書並無熱藥治黄病及無治陰黄
法且仲景治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者傷寒發汗已身目
為黄所以然者寒濕在裏不觧故也不可以下之於寒
濕中求之仲景只云於寒濕中求之即不曽别立方藥
後有傷寒類要治黄疸門中夫熱發黄已久變成桃花
色心下有堅嘔逆不下飲食小便極赤少四肢逆冷脈
深沈極㣲細遲者不宜服茵陳湯使下必變噦也宜與
大茵陳湯除大黄與生地黄五兩服湯盡消息看脈小
[002-25a]
浮出形小見不甚沈㣲便可治也脈浮見者黄當明不
復桃花色浮指下自覺也此類要中但只云脈浮大可
治脈沈細不可治又於本卷治陰黄門中病源陰黄候
陽氣伏陰氣盛熱毒加之故身面色黄頭疼而不發熱
者名為陰黄也論中雖稱陽伏陰盛即可服茵陳散方
内却用茵陳大黄梔子黄連紫雪之類亦皆寒藥却與
本病相違且陰黄者乃心病也心火為濕所折即遍身
發黄與傷寒黄病異矣傷寒病發黄本自脾弱水來凌
[002-25b]
犯又胃中空虚而變為黄是與陰黄不同耳病人始於
二三日務求汗下為勝或服發汗温中藥太過加以厚
衣葢覆仍於陰濕不通風處坐卧或以火刼之變為黄
病此乃陽黄也當投寒藥以治之藥證仲景論中悉具
病人三五日後服下藥太過虚其脾胃亡津液引水漿
脾土為陰濕加之又與暑相㑹至第六七日變為黄病
此乃陰黄也當投湯藥治之治法具在後說
病人六七日兩手脈沈遲㣲細肢體逆冷皮有粟起時
[002-26a]
或嘔吐舌上白胎身發黄煩躁欲於泥水中卧小便赤
少醫者見病人黄生更不審察脈理便投寒藥其病愈
甚愚因是而别撰成治陰黄病證并方六七首凡十餘
年不逢病陰黄者自疑無憑元豐二年己未六月中
淦陽人趙宗顔病傷寒至六七日發黄來召及到胗之
其脈沈細遲無力皮膚涼發躁欲於泥水中卧喘嘔小
便澁再三問病人曰得非服下藥太過乎病人曰然予
見此深喜之此乃陰黄也先投茵陳橘皮湯不及劑喘
[002-26b]
嘔止次日投小茵陳湯半劑脈㣲出不欲於泥水中卧
次日又投茵陳附子湯半劑四肢發熱小便二三升當
日中大汗 元豐五年壬戌五月中淦陽趙塤秀才病
傷寒亦是醫者投下藥太早又投觧利涼藥過劑至六
七日轉發黄病至第七日來召及到胗之兩手寸脈不
見關尺脈沈遲細㣲腹滿小便澁四肢遍身冷面如桃
花一身盡黄先投茵陳茯苓湯半劑小便得利次服茵
陳四逆湯脈出四肢熱目中黄先退次日大汗當年似
[002-27a]
此證者十餘人不能一一寫錄愚向日所思陰黄病處
方六首初慮不能為用今既治數人皆得中病不可不
𫝊焉
傷寒病嘗校之每遇太陽或太陰司天嵗若下之太過
往往變成陰黄何故如是葢因辰戌嵗太陽寒水司天
寒化太過即水來犯土丑未嵗太陰濕土司天土氣不
及即脾氣虚弱又水來凌犯多變斯證也醫者宜審察

[002-27b]
茵陳茯苓湯治病人五六日脈沈細㣲身温四肢冷小
便不利煩躁而渇者
  茯苓  桂枝各一/兩  豬苓三/分  滑石兩/半
  茵陳蒿二/兩
 右為末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放温分作四服如脈
  未出加當歸半兩
茵陳橘皮湯治病人脈沈細數身熱手足寒喘嘔煩躁
不渇者
[002-28a]
  橘皮  生薑  茵陳蒿各一/兩  白术一/分
  半夏  茯苓各半/兩
 右為末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放温分為四服
小茵陳湯治病人脈沈細遲四肢及遍身冷
  附子一箇破/作八片  甘草一/兩  茵陳蒿二/兩
 右為末水二升煮取升半去滓放温分作三服
茵陳四逆湯治病人脈沈細遲肢體逆冷腰以上自汗

[002-28b]
  甘草  茵陳蒿各二/兩  乾薑兩/半  附子一/箇
  破八/片
 右為末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放温作四服
茵陳附子湯治病人服茵陳四逆湯身冷汗出不止者
  附子二箇破/八片  乾薑  茵陳蒿各兩/半
 右為末水二升煮取升半去滓放温分作三服
茵陳茱茰湯治病人附子湯證尚未退及脈伏者
  呉茱萸  木通各一/兩  乾薑  茵陳各兩/半
[002-29a]
  當歸三/分  附子二箇作/八片
 右為末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放温分作四服
  勞復證篇
傷寒病大汗後餘熱未盡或飲酒或食肉或喫熱食太
過與熱毒相逢便成勞復之患熱論篇曰熱病巳愈時
有所遺者何也歧伯曰諸遺者熱甚而强食故有所遺
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熱有所蔵因其穀氣相薄兩熱相
合故有所遺也帝曰治遺奈何歧伯曰視其虚實調其
[002-29b]
逆從可使必已矣又歧伯曰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
則遺此其禁也注云是所謂戒食勞也熱雖少愈猶未
盡除脾胃氣虚未能消化内堅食駐故熱復生復謂復
舊病也仲景傷寒論大病差後勞復者枳實梔子湯又
傷寒差已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脈浮以汗觧之脈
沈實以下觧之又大病差後喜唾久而不了了胷上有
寒當丸藥温之宜理中丸
病人大病差後勞復者多是因熱所致即再成𫝊汗之
[002-30a]
疾其間有胃中寒者只可與温中藥即更不𫝊汗也温
中藥者可用温中篇内七物理中丸或温中湯可也
病人大病後勞復者纔三二日以後脈沈實若寸脈差
大於關尺脈或寸關尺脈三部力停皆可下之况勞復
病只有失下並無下之太早亦無下之太過何者葢胃
中有瘀熱在也更與熱飲食相合若下之晩及下藥力
少時雖得汗汗罷必成勞復至於三四發也
病人二三日以後服下藥畢至第八九日未汗纔見有
[002-30b]
證即便宜下之不可候時也凡治勞復患投下藥不得
與傷寒初受病人一法治之也
病人若因飲食所勞傷復至第二三日兩手脈沈實有
力或寸脈力大於關尺脈或胷已上濈然汗出者當急
下之宜大承氣湯如一服下利未快即再作調胃承氣
湯服之並用仲景方
病人勞復三四日以後兩手脈沈數大有力或發熱煩
躁咽乾而渇或面塵齒垢或目中及遍身皆發黄者宜
[002-31a]
丹砂丸主之
丹砂丸
  丹砂水飛/過  馬牙硝各半/兩  砂石一/兩
  麥門冬去/心  犀角各三/錢  金箔方寸許/三十片
  牛黄一/錢
 右合研匀用濕紙裹爛粳米飯於溏火内燒紙乾為
  度和前藥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砂糖水化下如
  黄甚者煎茅根湯放冷入砂糖一塊如棗大同化
[002-31b]
  下如黄未退來日再服之
病人用承氣湯下之後至四五日兩手脈沈數有力或
潮熱或譫語者更宜下之或再投承氣湯又謂胃中若
不甚實宜用丹砂散下之
丹砂散
  丹砂一/粒  膩粉一錢氣弱年/老人減半
 右合研匀用桃栁心共一把許細切研爛紐取自然
  汁入砂糖一塊如棗大更入新汲水通前成半盞
[002-32a]
  化前藥下之如經一晝夜不利動再作服之此藥奇
  妙不得與尋常下藥為比也如冬月無桃枝栁條
  用生地黄一兩剉碎水一升煎取半升化藥服
  凡中諸藥毒者用新銅錢一個口内含之一二時
  辰許如錢色黑是中毒驗也用丹砂一粒膩粉一
  錢砂糖一塊如棗大同研匀以藍葉取自然汁化
  下日一服重者不過三服當下血如豚肝也如無
  藍葉汁只用藍葉末三錢匕入在藥内以東流河
[002-32b]
  水同調下 凡小兒陽癎潮搐涎盛及角弓反張
  者量大小每用丹砂丸一粒分作三服只用砂糖
  水化下如要利動每服入膩粉量少許同化下此
  藥極有神效今特錄示諸病于此者恐醫流悮治
  傷寒汗下畜血黄病及勞復也
 
 
 傷寒微㫖論卷下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