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難經本義 > 難經本義 卷上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難經本義卷上
             元 滑夀 撰
一難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藏六府死
生吉㐫之法何謂也
 十二經謂手足三隂三陽合為十二經也手經則太
 隂肺陽眀大腸少隂心太陽小腸厥隂心包少陽三
 焦也足經則太隂脾陽眀胃少隂腎太陽膀胱厥隂
[001-1b]
 肝少陽膽也皆有動脈者如手太隂脈動中府雲門
 天府俠白手陽眀脈動合谷陽谿手少隂脈動極泉
 手太陽脈動天窻手厥隂脈動勞宫手少陽脈動禾
 窌足太隂脈動箕門衝門足陽眀脈動衝陽大迎人
 迎氣衝足少隂脈動太谿隂谷足太陽脈動委中足
 厥隂脈動太沖五里隂㢘足少陽脈動下闗聽㑹之
 類也謂之經者以榮衛之流行經常不息者而言謂
 之脈者以血氣之分袤行體者而言也故經者徑也
[001-2a]
 脈者陌也越人之意盖謂凡此十二經經皆有動脈
 如上文所云者今置不取乃獨取寸口以決藏府死
 生吉㐫何耶
然寸口者脈之太㑹手太隂之脈動也然者答辭/諸篇倣此
 此一篇之大指下文乃詳言之寸口謂氣口也居手
 太隂魚際却行一寸之分氣口之下曰闗曰尺云者
 皆手太隂所厯之處而手太隂又為百脈流注朝㑹
 之始也五藏别論帝曰氣口何以獨為五藏主岐伯
[001-2b]
 曰胃者水穀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
 以養五藏氣而變見於氣口也靈樞第一篇云脈㑹
 太淵玉版論云行奇恒之法自太隂始注謂先以氣
 口太隂之脈定四時之正氣然後度量奇恒之氣也
 經脈别論云肺朝百脈又云氣口成寸以決死生合
 數論而觀之信知寸口當手太隂之部而為脈之大
 㑹眀矣此越人立問之意所以獨取夫寸口而後世
 宗之為不易之法著之篇首乃開卷第一義也學者
[001-3a]
 詳之
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
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
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隂亦二十五度為
一周也故五十度復㑹於手太隂寸口者五藏六府之
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承上文言人謂平人不病而息數匀者也呼者氣之
 出陽也吸者氣之入隂也内經平人氣象論云人一
[001-3b]
 呼脈再動一吸脈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
 命曰平人故平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
 吸定息脈行六寸以呼吸之數言之一日一夜凡足
 萬三千五百息以脈行之數言之則五十度周於身
 而榮衛之行於陽者二十五度行於隂者亦二十五
 度出入隂陽叅交互注無少間斷五十度畢適當漏
 下百刻為一晬時又眀日之平旦矣迺復㑹於手太
 隂此寸口所以為五藏六府之所終始而法有取於
[001-4a]
 是焉盖以榮衛始於中焦注手太隂陽眀陽眀注足
 陽眀太隂太隂注手少隂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隂
 少隂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隂計呼吸二
 百七十息脈行一十六丈二尺漏下二刻為一周身
 於是復還注手太隂積而盈之人一呼一吸為一息
 毎刻一百三十五息毎時八刻計一千八十息十二
 時九十六刻計一萬二千九百六十息刻之餘分得
 五百四十息合一萬三千五百息也一息脈行六寸
[001-4b]
 毎二刻二百七十息脈行一十六丈二尺毎時八刻
 脈行六十四丈八尺榮衛四周於身十二時計九十
 六刻脈行七百七十七丈六尺為四十八周身刻之
 餘分行二周身得三十二丈四尺總之為五十度周
 身脈得八百一十丈也此呼吸之息脈行之數周身
 之度合晝夜百刻之詳也行陽行隂謂行晝行夜也
二難曰脈有尺寸何謂也然尺寸者脈之大要㑹也
 尺說文云□度名十寸也人手郤十分動脈為寸
[001-5a]
 口十寸為尺䂓矩事也古者寸尺只尋常仭諸度量
 皆以人之體為法故以□以□象布指之状□十分
 也人手郤一寸動脈謂之寸口従□従一今按如說
 文所紀尤可見人體中脈之尺寸也尺隂分寸陽分
 也人之一身經絡榮衛五藏六府莫不由於隂陽而
 或過與不及於尺寸見焉故為脈之大要㑹也一難
 言寸口為脈之大㑹以肺朝百脈而言也此言尺寸
 為脈之大要㑹以隂陽對待而言也大抵手太隂之
[001-5b]
 脈由中焦出行一路直至兩手大指之端其魚際郤
 行一寸九分通謂之寸口於一寸九分之中曰尺曰
 寸而闗在其中矣
從闗至尺是尺内隂之所治也從闗至魚際是寸口内
陽之所治也
 闗者掌後髙骨之分寸後尺前兩境之間隂陽之界
 限也従闗至尺澤謂之尺尺之内隂所治也従闗至
 魚際是寸口寸口之内陽所治也故孫思邈云従肘
[001-6a]
 腕中横文至掌魚際後文却而十分之而入取九分
 是為尺此九分者自肘腕入至魚際為一尺十分之/為十寸取第九分之一寸中為脈之尺位
 従魚際後文却還度取十分之一則是寸此寸字非/寸闗尺之
 寸乃従肘腕横文至魚際却而取十分中之一是一/寸也以此一寸之中取九分為脈之寸口故下文云
 寸十分之而入取九分之中則寸口也
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
 寸為陽尺為隂陽上而隂下寸之下尺也尺之上寸
 也闗居其中以為限也分寸為尺分尺為寸此之謂
[001-6b]
 歟分猶别也
故隂得尺内一寸陽得寸内九分
 老隂之數終於十故隂得尺内之一寸此尺字指魚/際至尺澤通
 計十寸/者而言老陽之數極於九故陽得寸内之九分此寸/字指
 入手郤/寸而言
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寸為尺之始尺為寸之終云尺寸者以終始對待
 而言其實貯寸得九分尺内一寸皆隂陽之盈數也
[001-7a]
 龎安常云越人取手太隂之行度魚際後一寸九分
 以配隂陽之數盖謂此也
三難曰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隂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闗
有格何謂也有/圖
 太過不及病脈也闗格覆溢死脈也闗格之說素問
 六節藏象論及靈樞第九篇第四十九篇皆主氣口
 人迎以陽經取決於人迎隂經取決於氣口也今越
 人乃以闗前闗後言者以寸為陽而尺為隂也
[001-7b]
然闗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
過減者法曰不及
 闗前為陽寸脈所動之位脈見九分而浮九陽數寸
 之位浮陽脈是其常也過謂過於本位過於常脈不
 及謂不及本位不及常脈是皆病脈也
遂上魚為溢為外闗内格此隂乘之脈也
 遂者遂也徑行而直前也謝氏謂遂者直上直下殊
 無迴旋之生意有㫖哉經曰隂氣大盛則陽氣不得
[001-8a]
 相營也以陽氣不得營於隂隂遂上出而溢於魚際
 之分為外闗内格也外闗内格謂陽外閉而不下隂
 従而内出以格拒之此隂乘陽位之脈也
闗以後者隂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沈過者法曰太過
減者法曰不及
 闗後為隂尺脈所動之位脈見一寸而沈一寸隂數
 尺之位沈隂脈是其常也過謂過於本位過於常脈
 不及謂不及本位不及常脈皆病脈也
[001-8b]
遂入尺為覆為内闗外格此陽乘之脈也
 經曰陽氣大盛則隂氣不得相營也以隂不得營於
 陽陽遂下陷而覆於尺之分為内闗外格也内闗外
 格謂隂内閉而不上陽従而外入以格拒之此陽乘
 隂位之脈也
故曰覆溢
 覆如物之覆由上而傾於下也溢如水之溢由内而
 出乎外也
[001-9a]
是其真藏之脈人不病而死也
 覆溢之脈乃孤隂獨陽上下相離之診故曰真藏之
 脈謂無胃氣以和之也凡人得此脈雖不病猶死也
  此篇言隂陽之太過不及雖為病脈猶未至危殆
 若遂上魚入尺而為覆溢則死脈也此遂字最為切
 𦂳盖承上起下之要言不然則太過不及隂陽相乘
 闗格覆溢混為一意漫無輕重矣或問此篇之隂陽
 相乘與二十篇之說同異曰此篇乃隂陽相乘之極
[001-9b]
 而為覆溢二十篇則隂陽更相乘而伏匿也更之一
 字與此篇遂字大有逕庭更者更互之更遂者直遂
 之遂而覆溢與伏匿又不能無辨盖覆溢為死脈伏
 匿為病脈固不可同日語也 此書首三篇乃越人
 開卷第一義也一難言寸口統隂陽闗尺而言二難
 言尺寸以隂陽始終對待而言闗亦在其中矣三難
 言覆溢以隂陽闗格而言尤見闗為津要之所合而
 觀之三部之義備矣一二難言隂陽之常三難言隂
[001-10a]
 陽之變
四難曰脈有隂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
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
 呼出為陽吸入為隂心肺為陽肝腎為隂各以部位
 之髙下而應之也一呼再動心肺主之一吸再動腎
 肝主之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脾之候也故曰
 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在中者在隂陽呼
 吸之中何則以脾受穀味灌溉諸藏諸藏皆受氣於
[001-10b]
 脾土主中宫之義也
浮者陽也沈者隂也故曰隂陽也
 浮為陽沈為隂此承上文而起下文之義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濇者
肺也腎肝俱沈何以别之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濡舉
指来實者腎也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隂陽之法也
 心肺俱浮而有别也心為陽中之陽故其脈浮而大
 散肺為陽中之隂其脈浮而短濇肝腎俱沈而有别
[001-11a]
 也肝為隂中之陽其脈牢而長腎為隂中之隂其脈
 按之濡舉指来實古益袁氏謂腎屬水脈按之濡舉
 指来實外柔内剛水之象也脾說見前
脈有一隂一陽一隂二陽一隂三陽有一陽一隂一陽
二隂一陽三隂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脈俱動耶然此言
者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沈長短滑濇也浮者陽也滑
者陽也長者陽也沈者隂也短者隂也濇者隂也所謂
一隂一陽者謂脈来沈而滑也一隂二陽者謂脈来沈
[001-11b]
滑而長也一隂三陽者謂脈来浮滑而長時一沈也所
謂一陽一隂者謂脈来浮而濇也一陽二隂者謂脈来
長而沈濇也一陽三隂者謂脈来沈濇而短時一浮也
各以其經所在名病逆順也
 又設問答以眀隂陽脈見於三部者不單至也惟其
 不單至故有此六脈相兼而見浮者輕手得之長者
 過度本位滑者往来流利皆陽脈也沈者重手得之
 短者不及本位濇者往来凝滯皆隂脈也惟其相兼
[001-12a]
 故有一隂一陽又一陽一隂如是之不一也夫脈之
 所至病之所在也以脈與病及經絡藏府叅之某為
 宜某為不宜四時相應不相應以名病之逆順也
五難曰脈有輕重何謂也然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
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
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
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来疾者腎部也故曰
輕重也
[001-12b]
 肺最居上主候皮毛故其脈如三菽之重心在肺下
 主血脈故其脈如六菽之重脾在心下主肌肉故其
 脈如九菽之重肝在脾下主筋故其脈如十二菽之
 重腎在肝下主骨故其脈按之至骨舉指来實腎不
 言菽以類推之當如十五菽之重今按此法以輕重
 言之即浮中沈之意也然於樞素無所見将古脈法
 而有所授受耶抑越人自得之見邪廬陵謝氏曰此
 寸闗尺所主藏府各有分位而一部之中脈自有輕
[001-13a]
 重因舉陵陽虞氏說云假令左手寸口如三菽之重
 得之乃知肺氣之至如六菽之重得之知本經之至
 餘以類推之夫如是乃知五藏之氣更相溉灌六脈
 因兹亦有准繩可以定吉㓙言疾病矣闗尺皆然如
 十難中十變脈例而消息之也
六難曰脈有隂盛陽虚陽盛隂虚何謂也然浮之損小
沈之實大故曰隂盛陽虚沈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
盛隂虚是隂陽虚實之意也
[001-13b]
 浮沈以下指輕重言盛虚以隂陽盈虧言輕手取之而
 見減小重手取之而見實大知其為隂盛陽虚也重
 手取之而見損小輕手取之而見實大知其為陽盛
 隂虚也大扺輕手取之陽之分重手取之隂之分不
 拘何部率以是推之
七難曰經言少陽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長陽眀之至
浮大而短太陽之至洪大而長太隂之至𦂳大而長少
隂之至𦂳細而微厥隂之至沈短而敦此六者是平脈
[001-14a]
耶将病脈耶然皆王脈也
 六者之王說見下文
其氣以何月各王㡬日然冬至之後得甲子少陽王復
得甲子陽眀王復得甲子太陽王復得甲子太隂王復
得甲子少隂王復得甲子厥隂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
百六十日以成一嵗此三陽三隂之王時日大要也
 上文言三陽三隂之王脈此言三陽三隂之王時當
 其時則見其脈也厯家之說以上古十一月甲子合
[001-14b]
 朔冬至為厯元盖取夫氣朔之分齊也然天度之運
 與日月之行遲速不一嵗各有差越人所謂冬至之
 後得甲子亦以此歟是故氣朔之不齊節候之早晩
 不能常也故丁氏注謂冬至之後得甲子或在小寒
 之初或在大寒之後少陽之至始於此餘經各以次
 繼之紀氏亦謂自冬至之日一陽始生於冬至之後
 得甲子少陽脈王也若原其本始以十一月甲子朔
 合冬至常例推之則少陽之王便當従此日始至正
[001-15a]
 月中餘經各以次繼之少陽之至陽氣尚微故其脈
 乍大乍小乍短乍長陽眀之至猶有隂也故其脈浮
 大而短太陽之至陽盛而極也故其脈洪大而長陽
 盛極則變而之隂矣故夏至後為三隂用事之始而
 太隂之至隂氣尚㣲故其脈来𦂳大長少隂之至隂
 漸盛也故其脈𦂳細而㣲厥隂之至隂盛而極也故
 其脈沈短而敦隂盛極則變而之陽仍三陽用事之
 始也此則三陽三隂之王脈所以周六甲而循四時
[001-15b]
 率皆従㣲以至乎著自漸而趨於極各有其序也袁
 氏曰春温而夏暑秋涼而冬寒故人六經之脈亦隨
 四時隂陽消長迭運而至也 劉温舒曰至真要論
 云厥隂之至其脈弦少隂之至其脈鈎太隂之至其
 脈沈少陽之至大而浮陽眀之至短而濇太陽之至
 大而長有隨天地之氣卷舒也如春弦夏洪秋毛冬
 石之類則五運六氣四時亦皆應之而見於脈爾若
 平人氣象論太陽脈至洪大而長少陽脈至乍數乍
[001-16a]
 疎乍短乍長陽眀脈至浮大而短難經引之以論三
 陽三隂之脈者以隂陽始生之淺深而言之也 篇
 首稱經言二字考之樞素無所見平人氣象論雖畧
 有其說而不詳豈越人之時别有所謂上古文字耶
 將内經有之而後世脫柬耶是不可知也後凡言經
 言而無所考者義皆倣此
八難曰寸口脈平而死者何謂也然諸十二經脈者皆
係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
[001-16b]
謂腎間動氣也此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
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氣者人之根本也根
絶則莖葉枯矣寸口脈平而死者生氣獨絶於内也
 腎間動氣人所得於天以生之氣也腎為子水位乎
 坎北方卦也乃天一之數而火木金土之先也所以
 為生氣之原諸經之根本又為守邪之神也原氣勝
 則邪不能侵原氣絶則死如木根絶而莖葉枯矣故
 寸口脈平而死者以生氣獨絶於内也 此篇與第
[001-17a]
 一難之說義若相悖然各有所指也一難以寸口決
 死生者謂寸口為脈之大㑹而穀氣之變見也此篇
 以原氣言也人之原氣盛則生原氣絶則寸口脈雖
 平猶死也原氣言其體穀氣言其用也
九難曰何以别知藏府之病邪然數者府也遲者藏也
數則為熱遲則為寒諸陽為熱諸隂為寒故以别知藏
府之病也有/圖
 凡人之脈一呼一吸為一息一息之間脈四至閏以
[001-17b]
 太息脈五至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之脈也其有増
 減則為病焉故一息三至曰遲不足之脈也一息六
 至曰數太過之脈也藏為隂府為陽脈數者属府為
 陽為熱脈遲者属藏為隂為寒不特是也諸陽脈皆
 為熱諸隂脈皆為寒藏府之病由是别之
十難曰一脈為十變者何謂也然五邪剛柔相逢之意
也假令心脈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脈㣲急者膽邪干
小腸也心脈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脈㣲大者小腸
[001-18a]
邪自干小腸也心脈緩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脈㣲緩者
胃邪干小腸也心脈濇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脈㣲濇者
大腸邪干小腸也心脈沈其者腎邪干心也心脈㣲沈
者膀胱邪干小腸也五藏各有剛柔邪故令一脈輒變
為十也
 五邪者謂五藏五府之氣失其正而為邪者也剛柔
 者陽為剛隂為柔也剛柔相逢謂藏逢藏府逢府也
 五藏五府各有五邪以脈之来甚者属藏㣲者属府
[001-18b]
 特以心藏發其例餘可類推故云一脈輒變為十也
十一難曰經言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一藏無氣者何
藏也然人吸者隨隂入呼者因陽出今吸不能至腎至
肝而還故知一藏無氣者腎氣先盡也
 靈樞第五篇曰人一日一夜五十營以營五藏之精
 不應數者名曰狂生所謂五十營者五藏皆受氣持
 其脈口數其至也五十動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氣四
 十動一代者一藏無氣三十動一代者二藏無氣二
[001-19a]
 十動一代者三藏無氣十動一代者四藏無氣不滿
 十動一代者五藏無氣予之短期按五藏在下吸氣
 是逺若五十動不滿而一止者知腎無所資氣當先
 盡盡猶衰竭也衰竭則不能隨諸藏氣而上矣
十二難曰經言五藏脈已絶於内用鍼者反實其外五
藏脈已絶於外用鍼者反實其内内外之絶何以别之
然五藏脈已絶於内者腎肝氣已絶於内也而醫反補
其心肺五藏脈已絶於外者其心肺脈已絶於外也而
[001-19b]
醫反補其腎肝陽絶補隂隂絶補陽是謂實實虚虚損
不足益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靈樞第一篇曰凡将用鍼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
 可以治之也又第三篇曰所謂五藏之氣已絶於内
 者脈口氣内絶不至反取其外之病處與陽經之合
 有留鍼以致陽氣陽氣至則内重竭重竭則死矣其
 死也無氣以動故静所謂五藏之氣已絶於外者脈
 口氣外絶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輸有留鍼以致其隂
[001-20a]
 氣隂氣至則陽氣反入入則逆逆則死矣其死也隂
 氣有餘故躁此靈樞以脈口内外言隂陽也越人以
 心肺腎肝内外别隂陽其理亦由是也  紀氏謂
 此篇言鍼法馮氏玠謂此篇合入用鍼補瀉之類當
 在六十難之後以例相従也
十三難曰經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者
即死得相生之脈者病即自巳色之與脈當叅相應為
之奈何
[001-20b]
 靈樞第四篇曰見其色知其病命曰眀按其脈知其
 病命曰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色脈形肉不得相
 失也色青者其脈弦赤者其脈鈎黄者其脈代白者
 其脈毛黒者其脈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脈謂色脈之
 不相得也色脈既不相得看得何脈得相勝之脈即
 死得相生之脈病即自巳巳愈也叅合也
然五藏有五色皆見於面亦當與寸口尺内相應假令
色青其脈當弦而急色赤其脈浮大而散色黄其脈中
[001-21a]
緩而大色白其脈浮濇而短色黒其脈沈濡而滑此所
謂五色之與脈當叅相應也
 色脈當叅相應夫如是則見其色得其脈矣
脈數尺之皮膚亦數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
膚亦緩脈濇尺之皮膚亦濇脈滑尺之皮膚亦滑
 靈樞第四篇黄帝曰色脈已定别之奈何岐伯曰調
 其脈之緩急大小滑濇肉之堅脆而病變定矣黄帝
 曰調之奈何岐伯答曰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
[001-21b]
 之皮膚亦緩脈小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脈大尺之
 皮膚亦賁而起脈滑尺之皮膚亦滑脈濇尺之皮膚
 亦濇凡此變者有㣲有甚故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
 脈者不待於色能叅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上工
 十全九行二者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為下工
 下工十全六 此通上文所謂色脈形肉不相失也
五藏各有聲色臭味當與寸口尺内相應其不相應者
病也假令色青其脈浮濇而短若大而緩為相勝浮大
[001-22a]
而散若小而滑為相生也
 若之為言或也舉色青為例以眀相勝相生也青者
 肝之色浮濇而短肺脈也為金尅木大而緩脾脈也
 為木尅土此相勝也浮大而散心脈也為木生火小
 而滑腎脈也為水生木此相生也此所謂得相勝之
 脈即死得相生之脈病即自已也
經言知一為下工知二為中工知三為上工上工者十
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謂也
[001-22b]
 說見前三謂色脈皮膚三者也 此篇問答凡五節
 第一節為問辭第二第三節言色脈形肉不得相失
 第四節言五藏各有聲色臭味當與寸尺相應然假
 令以下但言色脈相叅不言聲臭味殆闕文歟抑色
 之著於外者将切於叅驗歟第五節則以所知之多
 寡為工之上下也
十四難曰脈有損至何謂也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
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絶此至
[001-23a]
之脈也何謂損一呼一至曰離經再呼一至曰奪精三
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絶此損之脈也至脈従下
上損脈従上下也
 平人之脈一呼再至一吸再至呼吸定息脈四至加
 之則為過減之則不及過與不及所以為至為損焉
 離經者離其經常之度也奪精精氣衰奪也至脈従
 下而逆上由腎而之肺也損脈従上而行下由肺而
 之腎也謝氏曰平人一呼再至脈行三寸今一呼三
[001-23b]
 至則脈行四寸半一息之間至九寸二十息之間一
 百八十丈比平人行逺過六十丈此至脈之離經也
 平人一呼脈二至行三寸今一呼一至只得一寸半
 二十息之間脈遲行六十丈此損脈之離經也若夫
 至脈之奪精一呼四至則一息之間行一尺二寸損
 脈之奪精二呼一至則一息之間行三寸其病人甚
 矣過此者死而命絶也
損脈之為病奈何然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
[001-24a]
損於血脈血脈虚少不能榮於五藏六府三損損於肌
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
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牀反此者至於收
病也従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牀者死従下上者皮聚
而毛落者死
 至於收病也當作至脈之病也於收二字誤肺主皮
 毛心主血脈脾主脾肉肝主筋腎主骨各以所主而
 見其所損也反此為至脈之病者損脈従上下至脈
[001-24b]
 則従下上也
治損之法奈何然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
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温損其肝者緩其中損
其腎者益其精此治損之法也
 肺主氣心主血脈腎主精各以其所損而調治之榮
 衛者血脈之所資也脾主受穀味故損其脾者調其
 飲食適其寒温如春夏食涼食冷秋冬食温食熱及
 衣服起居各當其時是也肝主血血虚則中不足一
[001-25a]
 云肝主怒怒則傷肝故損其肝者緩其中經曰肝苦
 急急食甘以緩之緩者和也
脈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
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
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
有呼吸再至脈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此再舉損至之脈為問答也盖前之損至以五藏自
 病得之於内者而言此則以經絡血氣為邪所中之
[001-25b]
 㣲甚自外得之者而言也其曰呼吸再至即一呼一
 至一吸一至之謂疑衍文也
然脈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
一吸三至為適得病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大
即胸滿短氣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脈洪大者苦
煩滿沈細者腹中痛滑者傷熱濇者中霧露一呼五至
一吸五至其人當困沈細夜加浮大晝加不大不小雖
困可治其有小大者為難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
[001-26a]
脈也沈細夜死浮大晝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
人雖能行猶當着牀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再呼
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此四字即/前衍文名曰無魂無魂者
當死也人雖能行名曰行尸
 一息四至是為平脈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是一息之
 間脈六至比之平人多二至故曰適得病未甚也然
 又以前大後小前小後大而言病能也前後非言寸
 尺猶十五難前曲後居之前後以始末言也一呼四
[001-26b]
 至一吸四至病欲甚矣故脈洪大者苦煩滿病在髙
 也沈細者腹中痛病在下也各以其病脈言之滑為
 傷熱者熱傷氣而不傷血血自有餘故脈滑也濇為
 中霧露者霧露之寒傷入榮血血受寒故脈濇也一
 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困矣若脈更見浮大沈細則
 各隨晝夜而加劇以浮大順晝陽也沈細順夜隂也
 若不見二者之脈人雖困猶可治小大即沈細浮大
 也一呼六至一吸六至増之極也故為死脈沈細夜
[001-27a]
 死浮大晝死隂遇隂陽遇陽也一呼一至一吸一至
 名曰損以血氣皆不足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謂兩
 息之間脈再動減之極也經曰形氣有餘脈氣不足
 者死故曰無魂而當死也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
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樹之
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将自生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
知不死
[001-27b]
 譬如二字當在人之有尺下 此又以脈之有無眀
 上下部之病也紀氏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是邪實
 并於上即當吐也若無吐證為上無形而下氣竭故
 云當死東垣李氏曰下部無脈此木鬱也飲食過飽
 填塞於胸中太隂之分而春陽之令不得上行故也
 是為木鬱木鬱則達之謂吐之是也謝氏曰上部無
 脈下部有脈者隂氣盛而陽氣㣲故雖困無能為害
 上部無脈如樹枝之槁下部有脈如樹之有根惟其
[001-28a]
 有根可以望其生也 四眀陳氏曰至進也陽獨盛
 而至數多也損減也隂獨盛而至數少也至脈従下
 上謂無隂而陽獨行至於上則陽亦絶而死矣損脈
 従上下謂無陽而隂獨行至於下則隂亦盡而死矣
  一難言寸口以決藏府死生吉㓙謂氣口為五藏
 主也四難言脾受穀味其脈在中是五藏皆以胃為
 主其脈則主闗上也此難言人之有尺譬如樹之有
 根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則以尺為主也此
[001-28b]
 越人所以錯綜其義散見諸篇以見寸闗尺各有所
 歸重云
十五難曰經言春脈弦夏脈鈎秋脈毛冬脈石是王脈
耶將病脈也然弦鈎毛石者四時之脈也春脈弦者肝
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之来濡弱而長
故曰弦夏脈鈎者心南方火也萬物之所茂垂枝布葉
皆下曲如鈎故其脈之来疾去遲故曰鈎秋脈毛者肺
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
[001-29a]
若毫毛也故其脈之来輕虚以浮故曰毛冬脈石者腎
北方水也萬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時水凝如石故其脈
之来沈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時之脈也
 此内經平人氣象玉機真藏論叅錯其文而為篇也
 春脈弦者肝主筋應筋之象夏脈鈎者心主血脈應
 血脈来去之象秋脈毛者肺主皮毛冬脈石者腎主
 骨各應其象兼以時物之象取義也来疾去遲劉立
 之曰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於皮膚之際氣之升而
[001-29b]
 上也去者自皮膚之際而還於骨肉之分氣之降而
 下也
如有變奈何
 脈逆四時之謂變
然春脈弦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来實强是為太過
病在外氣来虚㣲是謂不及病在内氣来厭厭聶聶如
循榆葉曰平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病急而勁益强如
新張弓弦曰死春脈㣲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
[001-30a]
無胃氣曰死春以胃氣為本夏脈鈎反者為病何謂反
然其氣来實强是謂太過病在外氣来虚㣲是謂不及
病在内其脈来累累如循琅玕曰平来而益數如雞舉
足者曰病前曲後居如操帶鈎曰死夏脈㣲鈎曰平鈎
多胃氣少曰病但鈎無胃氣曰死夏以胃氣為本秋脈
毛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来實强是謂太過病在外
氣来虚㣲是謂不及病在内其脈来藹藹如車盖按之
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按之蕭索如風吹
[001-30b]
毛曰死秋脈㣲毛曰平毛多胃氣少曰病但毛無胃氣
曰死秋以胃氣為本冬脈石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
来實强是謂太過病在外氣来虚㣲是謂不及病在内
脈来上大下兊濡滑如雀之啄曰平啄啄連属其中㣲
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彈石曰死冬脈㣲石曰平石多
胃氣少曰病但石無胃氣曰死冬以胃氣為本
 春脈太過則令人善怒忽忽眩暈癲疾不及則令人
 胸痛引背下則兩脇胠滿夏脈太過則令人身熱而
[001-31a]
 膚痛為浸淫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秋脈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愠愠然不及則令人
 喘呼吸少氣而欬上氣見血下聞病音冬脈太過則
 令人解㑊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不及則令人心懸
 如饑䏚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赤此岐伯之言也
 越人之意盖本諸此變脈言氣者脈不自動氣使之
 然且主胃氣而言也循撫也按也春脈厭厭聶聶如
 循榆葉弦而和也益實而滑如循長竿弦多也急而
[001-31b]
 勁益强如新張弓弦但弦也夏脈累累如環如循琅玕
 鈎而和也如雞舉足鈎多而有力也前曲後居謂按
 之堅而摶尋之實而据但鈎也秋脈藹藹如車盖按
 之益大㣲毛也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毛多也按之蕭
 索如風吹毛但毛也冬脈上大下兊大小適均石而
 和也上下與来去同義見前篇啄啄連属其中㣲曲
 石多也来如解索去如彈石但石也大扺四時之脈
 皆以胃氣為本故有胃氣則生胃氣少則病無胃氣
[001-32a]
 則死於弦鈎毛石中毎有和緩之體為胃氣也此篇
 與内經中互有異同馮氏曰越人欲使脈之易曉重
 立其義爾按内經第二卷平人氣象論篇云平肝脈
 来軟弱招招如掲長竿末梢平肺脈来厭厭聶聶如
 落榆莢平腎脈来喘喘累累如鈎按之而堅病腎脈
 来如引葛之益堅死腎脈如發奪索辟辟如彈石此
 為異也
胃者水穀之海主稟四時皆以胃氣為本是謂四時之
[001-32b]
變病死生之要㑹也
 胃属土土之數五也萬物歸之故云水穀之海而水
 火金木無不待是以生故云主稟四時稟供也給也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見衰乃見耳来如雀之啄如
水之下漏是脾衰見也
 脾者中州謂呼吸之間脾受穀味其脈在中也其平
 和不得見盖脾寄王於四季不得獨主於四時四藏
 之脈平和則脾脈在中矣衰乃見者雀啄屋漏異乎
[001-33a]
 常也雀啄者脈至堅銳而斷續不定也屋漏者脈至
 緩散動而復止也
十六難曰脈有三部九候有隂陽有輕重有六十首一
脈變為四時離聖乆逺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
 謝氏曰此篇問三部九候以下共六件而本經並不
 答所問似有缺文今詳三部九候則十八難中第三
 章言之當属此篇錯柬在彼隂陽見四難輕重見五
 難一脈變為四時即十五難春弦夏鈎秋毛冬石也
[001-33b]
 六十首按内經方盛衰篇曰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隂陽
 而持之奇恒之勢乃六十首王註謂奇恒六十首今
 世不存則失其傳者由来逺矣
然是其病有内外證
 此盖答辭然與前問不相蒙當别有問辭也
其病為之奈何
 問内外證之詳也
然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内證臍左有
[001-34a]
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有是
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得肝脈診得肝脈也肝與膽合為清浄之府故善潔
 肝為将軍之官故善怒善猶喜好也面青肝之色也
 此外證之色脈情好也臍左肝之部也按之牢若痛
 謂其動氣按之堅牢而不移或痛也馮氏曰肝氣䐜
 鬱則四肢滿閉傳曰風淫末疾是也厥隂脈循隂器
 肝病故溲便難轉筋者肝主筋也此内證之部属及
[001-34b]
 所主病也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喜笑其内證臍上有動
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有是者心
也無是者非也
 掌中手心主脈所過之處盖真心不受邪受邪者手
 心主耳啘乾嘔也心病則火盛故啘經曰諸逆衝上
 皆属於火諸嘔吐酸皆属於熱
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證當臍
[001-35a]
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
惰嗜卧四支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靈樞口問篇曰噫者寒氣客於胃厥逆従下上散復
 出於胃故為噫經曰脾主四肢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内證
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嗽咳洒浙寒熱有是
者肺也無是者非也
 岐伯曰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為嚏洒浙寒熱
[001-35b]
 肺主皮毛也
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黒善恐欠其内證臍下有動氣
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寒而
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腎氣不足則為恐隂陽相引則為欠泄而下重少隂
 泄也
十七難曰經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連年月不
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然可盡知也
[001-36a]
 此篇所問者三答云可盡知也而止答病之死證餘
 無所見當有闕漏
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强急而長而反
得肺脈浮短而濇者死也
 肝開竅於目閉目不欲見人肝病也肝病見肺脈金
 克木也
病若開目而渇心下牢者脈當得𦂳實而數反得浮濇
而㣲者死也
[001-36b]
 病實而脈虚也
病若吐血復衂血者脈當沈細而反浮大而牢者死

 脫血脈實相反也
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脈
沈細而㣲者死也
 陽病見隂脈相反也
病若大腹而泄者脈當㣲細而濇反𦂳大而滑者死也
[001-37a]
 洩而脈大相反也大腹腹脹也
十八難曰脈有三部部有四經手有太隂陽眀足有太
陽少隂為上下部何謂也
 此篇立問之意謂人十二經脈凡有三部每部之中
 有四經今手有太隂陽眀足有太陽少隂為上下部
 何也盖三部者以寸闗尺分上中下也四經者兩兩
 相比則每部各有四經矣手之太隂陽眀足之太陽
 少隂為上下部肺居右寸腎居左尺循環相資肺髙
[001-37b]
 腎下母子之相望也經云藏真髙於肺藏真下於腎
 是也
然手太隂陽眀金也足少隂太陽水也金生水水流下
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隂少陽木也生手太陽
少隂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為上部手心主少陽火
生足太隂陽眀土土居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
母更相生養者也
 手太隂陽眀金下生足太陽少隂水水性下故居下
[001-38a]
 部足少隂太陽水生足厥隂少陽木木生手少隂
 太陽火及手心主火火炎上行是為上部火生足太
 隂陽眀土土居中部後生肺金此五行子母更相生
 養者也此盖因手太隂陽眀足太陽少隂為上下部
 通推廣五行相生之道越人亦以五藏生成之後因/其部分之髙下而推言之非
 謂未生之前必待/如是而後生成也而又演為三部之說即四難所謂
 心肺俱浮肝腎俱沈脾者中州之意但彼直以藏言
 此以經言而藏府兼之以上問答眀經此下二節俱
[001-38b]
 不相蒙疑他經錯簡
脈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然三部者寸闗尺也九候者
浮中沈也上部法天主胸已上至頭之有疾也中部法
人主鬲以下至臍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
之有疾也審而刺之者也
 謝氏曰此一節當是十六難中答辭錯簡在此而剔
 出脈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十字審而刺之紀氏云
 欲診脈動而中病不可不審故云審而刺之刺者言
[001-39a]
 其動而中也陳萬年傳曰刺候謂中其候與此義仝
 或曰刺鍼刺也謂審其部而鍼刺之
人病有沈滯乆積聚可切脈而知之耶
 此下問答亦未詳所属或曰當是十七難中或連年
 月不已答辭
然診在右脇有積氣得肺脈結脈結甚則積甚結㣲則
氣㣲
 結為積聚之脈肺脈見結知右脇有積氣右脇肺部
[001-39b]
 也積氣有㣲甚脈従而應之
診不得肺脈而右脇有積氣者何也然肺脈雖不見右
手脈當沈伏
 肺脈雖不見結右手脈當見沈伏沈伏亦積聚脈右
 手所以候裏也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異也
 此承上文復問外之痼疾與内之積聚法將同異
然結者脈来去時一止無常數名曰結也伏者脈行筋
[001-40a]
下也浮者脈在肉上行也左右表裏法皆如此
 結為積聚伏脈行筋下主裏浮脈行肉上主表所以
 異也前舉右脇為例故此云左右同法
假令脈結伏者内無積聚脈浮結者外無痼疾有積聚
脈不結伏有痼疾脈不浮結為脈不應病病不應脈是
為死病也
 有是脈無是病有是病無是脈脈病不相應故為死
 病也
[001-40b]
十九難曰經言脈有逆順男女有恒句/而反者何謂也
 恒胡登反常也 脈有逆順據男女相比而言也男
 脈在闗上女脈在闗下男子尺脈恒弱女子尺脈恒
 盛此男女之别也逆順云者男之順女之逆也女之
 順男不同也雖然在男女則各有常矣反謂反其常
 也
然男子生於寅寅為木陽也女子生於申申為金隂也
故男脈在闗上女脈在闗下是以男子尺脈恒弱女子
[001-41a]
尺脈恒盛是其常也有/圖
 此推本生物之初而言男女隂陽也紀氏曰生物之
 初其本原皆始於子子者萬物之所以始也自子推
 之男左旋三十而至於巳女右旋二十而至於已是
 男女昬嫁之數也自已而懐娠男左旋十月而生於
 寅寅為木陽也女右旋十月而生於申申為金隂也
 謝氏曰寅為木木生火又火生在寅而性炎上故男
 脈在闗上申為金金生水又水生於申而性流下故
[001-41b]
 女脈在闗下愚謂陽之體輕清而升天道也故男脈
 在闗上隂之體重濁而降地道也故女脈在闗下此
 男女之常也
反者男得女脈女得男脈也
 男女異常是之謂反
其為病何如
 問反之為病也
然男得女脈為不足病在内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
[001-42a]
在右隨脈言之也女得男脈為太過病在四肢左得之
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此之謂也
 惟其反常故太過不及在内在外之病見焉
二十難曰經言脈有伏匿伏匿於何藏而言伏匿邪然
謂隂陽更相乘更相伏也脈居隂部而反陽脈見者為
陽乘隂也脈雖時沈濇而短此謂陽中伏隂也脈居陽
部而反隂脈見者為隂乘陽也脈雖時浮滑而長此謂
隂中伏陽也
[001-42b]
 居猶在也當也隂脈尺陽脈寸也乘猶乘車之乘出
 於其上也伏猶伏兵之伏隠於其中也匿藏也丁氏
 曰此非特言寸為陽尺為隂以上下言則肌肉之上
 為陽部肌肉之下為隂部亦通
重陽者狂重隂者癲脫陽者見鬼脫隂者目盲
 此五十九難之文錯簡在此
二十一難曰經言人形病脈不病曰生脈病形不病曰
死何謂也然人形病脈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謂息數不
[001-43a]
應脈數也此大法
 周仲立曰形體之中覺見憔悴精神昬憒食不忺美
 而脈得四時之従無過不及之偏是人病脈不病也
 形體安和而脈息乍大乍小或至或損弦𦂳浮滑沈
 濇不一戕賊沖和之氣是皆脈息不與形相應乃脈
 病人不病也仲景云人病脈不病名曰内虚以無穀
 氣神雖困無苦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無生氣卒
 眩仆不識人短命則死 謝氏曰按本經答文詞意
[001-43b]
 不属似有脫誤
二十二難曰經言脈有是動有所生病一脈變為二病
者何也然經言是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氣氣
為是動邪在血血為所生病氣主呴之血主濡之氣留
而不行者為氣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為血後病也故
先為是動後所生也
 呴香勾反濡平聲 呴煦也氣主呴之謂氣煦嘘往
 来薫蒸於皮膚分肉也血主濡之謂血濡潤筋骨滑
[001-44a]
 利闗節榮養藏府也此脈字非尺寸之脈乃十二經
 隧之脈也此謂十二經隧之脈每脈中輒有二病者
 盖以有在氣在血之分也邪在氣氣為是而動邪在
 血血為所生病氣留而不行為氣病血壅而不濡為
 血病故先為是動後所生病也先後云者抑氣在外
 血在内外先受邪則内亦従之而病歟然邪亦有只
 在氣亦有徑在血者又不可以先後拘也詳見靈樞
 經第十篇
[001-44b]
二十三難曰手足三隂三陽脈之度數可曉以不然手
三陽之脈従手至頭長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隂之脈
従手至胸中長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
二丈一尺足三陽之脈従足至頭長八尺六八四丈八
尺足三隂之脈従足至胸長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
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兩足蹻脈従足至目長七尺
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脈任脈
各長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脈長一
[001-45a]
十六丈二尺此所謂十二經脈長短之數也
 此靈樞廿七篇全文三隂三陽靈樞皆作六隂六陽
 義尤眀白按經脈之流注則手之三陽従手走至頭
 手之三隂従腹走至手足之三陽従頭下走至足足
 之三隂従足上走入腹此舉經脈之度數故皆自手
 足言人兩足蹻脈指隂蹻也隂蹻脈起於跟中自然
 骨之後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隂股入隂循腹上胸裏
 行缺盆出人迎之前入頄内㢘属目内合太陽脈
[001-45b]
 為足少隂之别絡也足三陽之脈従足至頭長八尺
 考工記亦云人身長八尺盖以同身尺寸言之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何始何窮也然經脈者行血氣通
隂陽以榮於身者也其始従中焦注手太隂陽眀陽眀
注足陽眀太隂太隂注手少隂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
隂少隂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隂厥隂復還
注手太隂别絡十五皆因其原如環無端轉相灌溉朝
於寸口人迎以處百病而決死生也有/圖
[001-46a]
 因者隨也原者始也朝猶朝㑹之朝以用也因上文
 經脈之尺度而推言經絡之行度也直行者謂之經
 旁出者謂之絡十二經有十二絡兼陽絡隂絡脾之
 大絡為十五絡也謝氏曰始従中焦者盖謂飲食入
 口藏於胃其精㣲之化注手太隂陽眀以次相傳至
 足厥隂厥隂復還注手太隂也絡脈十五皆隨十二
 經脈之所始轉相灌溉如環之無端朝於寸口人迎以
 之處百病而決死生也寸口人迎古法以俠喉兩旁
[001-46b]
 動脈為人迎至晉王叔和直以左手闗前一分為人
 迎右手闗前一分為氣口後世宗之愚謂昔人所以
 取人迎氣口者盖人迎為足陽眀胃經受穀氣而養
 五藏者也氣口為手太隂肺經朝百脈而平權衡者
 也
經云眀知終始隂陽定矣何謂也然終始者脈之紀也
寸口人迎隂陽之氣通於朝使如環無端故曰始也終
者三隂三陽之脈絶絶則死死各有形故曰終也
[001-47a]
 謝氏曰靈樞經第九篇曰凡刺之道畢於終始眀知
 終始五藏為紀隂陽定矣又曰不病者脈人迎應四
 時也少氣者脈口人迎俱少而不稱尺寸也此一節
 因上文寸口人迎處百病決死生而推言之謂欲曉
 知終始於隂陽乃能定之盖以陽經取決於人迎隂
 經取決於氣口也朝使者朝謂氣血如水潮應時而
 灌溉使謂隂陽相為用也始如生物之始終謂生物
 之窮欲知生死脈以候之隂陽之氣通於朝使如環
[001-47b]
 無端則不病一或不相朝使則病矣況三隂三陽之
 脈絶乎絶必死矣其死之形状具如下篇尤宜叅㸔
二十四難曰手足三隂三陽氣已絶何以為候可知其
吉㓙否然足少隂氣絶即骨枯少隂者冬脈也伏行而
温於骨髓故骨髓不温即肉不着骨骨肉不相親即肉
濡而却肉濡而却故齒長而枯髪無潤澤無潤澤者骨
先死戊日篤已日死
 此下六節與靈樞第十篇文皆大同小異濡讀為軟
[001-48a]
 腎其華在髪其充在骨腎絶則不能充於骨榮於髪
 肉濡而却謂骨肉不相着而肉濡縮也戊巳土也土
 勝水故以其所勝之日篤而死矣
足太隂氣絶則脈不榮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脈
不榮則肌肉不滑澤肌肉不滑澤則肉滿肉滿則唇反
唇反則肉先死甲日篤乙日死
 脾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脾絶則肉滿唇也肉滿
 謂肌肉不滑澤而𦂳急䐜膹也
[001-48b]
足厥隂氣絶則筋縮引卵與舌卷厥隂者肝脈也肝者
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隂器而絡於舌本故脈不營則筋
縮急筋縮急引卵與舌故舌卷卵縮此筋先死庚日篤
辛日死
 肝者筋之合其華在爪其充在筋筋者聚於隂器而
 絡於舌本肝絶則筋縮引卵與舌也王充論衡云甲
 乙病者生死之期常於庚申
手太隂氣絶即皮毛焦太隂者肺也行氣温於皮毛者
[001-49a]
也氣弗營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即皮節
傷皮節傷則皮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日篤丁日

 肺者氣之本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肺絶則皮毛焦而
 津液去皮節傷以諸液皆㑹於節也
手少隂氣絶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色
澤去故面色黑如黧此血先死壬日篤癸日死
 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心絶
[001-49b]
 則脈不通血不流色澤去也
三隂氣俱絶者則目眩轉目瞑目瞑者為失志失志者
則志先死死即目瞑也
 三隂通手足經而言也靈樞十篇作五隂氣俱絶則
 以手厥隂與手少隂同心經也目眩轉目瞑者即所
 謂脫隂者目盲此又其甚者也故云目瞑者失志而
 志先死也四眀陳氏曰五藏隂氣俱絶則其志喪於
 内故精氣不注於目不見人而死
[001-50a]
六陽氣俱絶者則隂與陽相離隂陽相離則腠理泄絶
汗乃出大如貫珠轉出不流即氣先絶旦占夕死夕占
旦死
 汗出而不流者陽絶故也陳氏曰六府陽氣俱絶則
 氣敗於外故津液脫而死
二十五難曰有十二經五藏六府十一耳其一經者何
等經也然一經者手少隂與心主别脈也心主與三焦
為表裏俱有名而無形故言經有十二也
[001-50b]
 此篇問答謂五藏六府配手足之隂陽但十一經耳
 其一經者則以手少隂與心主各别為一脈心主與
 三焦為表裏俱有名而無形以此一經并五藏六府
 共十二經也謝氏曰難經言手少隂心主與三焦者
 凡八篇三十一難分豁三焦經脈所始所終三十六
 難言腎之有兩左曰腎右曰命門初不以左右腎分
 兩手尺脈三十八難言三焦者原氣之别主持諸氣
 復申言其有名無形三十九難言命門者精神之所
[001-51a]
 舎男子藏精女子係胞其氣與腎通又云六府正有五
 藏三焦亦是一府八難六十二難六十六三篇言腎間動
 氣者人之生命十二經之根本也其名曰原三焦則
 原氣之别使也通此篇叅互觀之可見三焦列為六
 府之乂惟其有名無形故得與手心主合心主為手厥
 隂其經始於起胸中終於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若手少
 隂則始於心中終於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此手少隂與心
 主各别為一脈也 或問手厥隂經曰心主又曰心包絡
[001-51b]
 何也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手厥隂代相火行事以用
 而言故曰手心主以經而言則曰心包絡一經而兩名實
 相火也 虞庶云諸家言命門為相火與三焦相表
 裏按難經止言手心主與三焦為表裏無命門三焦表
 裏之說夫左寸火右寸金左闗木右闗土左尺水右尺火職
 之部位其義灼然於乎如虞氏此說則手心主與三
 焦相為表裏而攝行君火眀矣三十六難謂命門其氣與
 腎通則亦不離乎腎也其習坎之謂歟手心主為火之
[001-52a]
 閏位命門則水之同氣歟命門不得為相火三焦不
 與命門配亦眀矣虞氏之說良有㫖哉諸家所以紛
 紛不決者盖有惑於金匱真言篇王注引正理論謂
 三焦者有名無形上合手心主下合右腎遂有命門
 三焦表裏之說夫人之藏府一隂一陽自有定耦豈
 有一經兩配之理哉夫所謂上合手心主者正言其
 為表裏下合右腎者則以三焦為原氣之别使而言
 之爾知此則知命門與腎通三焦無兩配而諸家之
[001-52b]
 言可不辨而自眀矣若夫診脈部位則手厥隂相火
 居右寸之分而三焦同之命門既與腎通只當居左
 尺而謝氏據脈經謂手厥隂即手少隂心脈同部三
 焦脈上見寸口中見於闗下焦與腎同也前既云初
 不以左右腎分兩手尺脈矣今如脈經所云則右尺
 當何所候耶
二十六難曰經有十二絡有十五餘三絡者是何等絡
也然有陽絡有隂絡有脾之大絡陽絡者陽蹻之絡也
[001-53a]
隂絡者隂蹻之絡也故絡有十五焉
 直行者謂之經傍出者謂之絡經猶江漢之正流絡
 則沱潛之支派毎經有絡十二經有十二絡如手太
 隂属肺絡大腸手陽眀属大腸絡肺之類今云絡有
 十五者以其有陽蹻之絡隂蹻之絡及脾之大絡也
 陽蹻隂蹻見二十八難謂之絡者盖奇經既不拘於
 十二經直謂之絡亦可也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
 三寸布胸脇其動應衣宗氣也四眀陳氏曰陽蹻之
[001-53b]
 絡統諸陽絡隂蹻之絡統諸隂絡脾之大絡又總統
 隂陽諸絡由脾之能溉養五藏也
二十七難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也然
有陽維有隂維有陽蹻有隂蹻有衝有督有任有帶之
脈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
 脈有奇常十二經者常脈也奇經八脈則不拘於十
 二經故曰奇經奇對正而言猶兵家之云奇正也虞
 氏曰奇者奇零之奇不偶之義謂此八脈不係正經
[001-54a]
 隂陽無表裏配合别道奇行故曰奇經也此八脈者
 督脈督於後任脈任於前衝脈為諸陽之海隂陽維
 則維絡於身帶脈束之如帶陽蹻得之太陽之别隂
 蹻本諸少隂之别云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
於經也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天雨降
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霶霈妄作聖人不能復圖也此
絡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也
[001-54b]
 經絡之行有常度矣奇經八脈則不能相従也故以
 聖人圖設溝渠為譬以見絡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
 而為此奇經也然則奇經盖絡脈之滿溢而為之者
 歟或曰此絡脈三字越人正指奇經而言也既不拘
 於經直謂之絡脈亦可也 此篇兩節舉八脈之名
 及所以為奇經之義
二十八難曰其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起
何繼也然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裏上至風府
[001-55a]
入属於腦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裏上
闗元至喉咽衝脈者起於氣衝並足陽眀之經夾臍上
行至胸中而散也帶脈者起於季脇迴身一周陽蹻脈
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隂蹻脈者亦起於跟
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陽維隂維者維絡於
身溢畜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故陽維起於諸陽㑹
也隂維起於諸隂交也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
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
[001-55b]
而不環周故十二經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氣畜則腫熱
砭射之也
 繼脈經作繋 督之為言都也為陽脈之海所以都
 綱乎陽脈也其脈起下極之俞由㑹隂厯長强循脊
 中行至大椎穴與手足三陽脈之交㑹上至瘖門與
 陽維㑹至百㑹與太陽交㑹下至鼻柱人中與陽眀
 交㑹任脈起於中極之下曲骨穴任者姙也為人生
 養之本衝脈起於氣衝穴至胸中而散為隂脈之海
[001-56a]
 内經作並足少隂之經按衝脈行於幽門通谷而上
 皆少隂也當従内經此督任衝三脈皆起於㑹隂盖
 一原而分三岐也帶脈起季脇下一寸八分回身一
 周猶中帶然陽蹻脈於足跟中中脈穴循外踝而行
 隂蹻脈亦於跟中照海穴循内踝而行蹻者捷也以
 二脈皆起於足故取蹻捷超越之義陽維隂維維絡
 於身為隂陽之綱維也陽維所發别於金門以陽交
 為郄與手足太陽及蹻脈㑹於臑俞與手足少陽㑹
[001-56b]
 於天及㑹肩井與足少陽㑹於陽白上本神臨泣
 正營腦空下至風池與督脈㑹於風府瘂門此陽維
 之起於諸陽㑹也隂維之郄曰築賓與足太隂㑹於
 腹哀大横又與足太隂厥隂㑹於府舎期門又與任
 脈㑹於天突亷泉此隂維之起於諸隂交也溢畜不
 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十二字當在十二經亦不能
 拘之之下則於此無所間而於彼得相従矣其受邪
 氣畜云云十二字謝氏則以為於本文上下當有缺
[001-57a]
 文然脈經無此疑衍文也或云當在三十七難闗格
 不得盡其命而死矣之下因邪在六府而言也
二十九難曰奇經之為病何如然陽維維於陽隂維維
於隂隂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陽維為病苦寒熱隂維為病苦心痛隂蹻為病陽緩而
隂急陽蹻為病隂緩而陽急衝之為病逆氣而裏急督
之為病脊强而厥任之為病其内苦結男子為七疝女
子為瘕聚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此奇經八
[001-57b]
脈之為病也陽維為病云云十四/字說見缺誤總類
 此言奇經之病也隂不能維於陽則悵然失志陽不
 能維於隂則溶溶不能自收持陽維行諸陽而主衛
 衛為氣氣居表故苦寒熱隂維行諸隂而主榮榮為
 血血属心故苦心痛兩蹻脈病在陽則陽結急在隂
 則隂結急受病者急不病者自和緩也衝脈従闗元
 至咽喉故逆氣裏急督脈行背故脊强而厥任脈起
 胞門行腹故病苦内結男為七疝女為瘕聚也帶脈
[001-58a]
 回身一周故病狀如是溶溶無力貌此各以其經脈
 所過而言之自二十七難至此義實相因最宜通玩
三十難曰榮氣之行常與衛氣相隨不然經言人受氣
於穀穀入於胃乃傳與五藏六府五藏六府皆受於氣
其清者為榮濁者為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營周不息
五十而復大㑹隂陽相貫如環之無端故知榮衛相隨

 此篇與靈樞第十八篇岐伯之言同但穀入於胃乃
[001-58b]
 傳與五藏六府五藏六府皆受於氣靈樞作穀入於
 胃以傳與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氣為少殊爾皆受於
 氣之氣指水穀之氣而言五十而復大㑹說見一難
 中四眀陳氏曰榮隂也其行本遲衛陽也其行本速
 然而清者滑利濁者慓悍皆非濇滯之體故凡衛行
 於外榮即従行於中是知其行常得相隨共周其度
 滹南王氏曰清者體之上也陽也大也離中之一隂
 降故午後一隂生即心之生血也故曰清氣為榮天/之
[001-59a]
 清不降天之濁能降為六隂驅而使/之下也云清氣者總離之體言也濁者體之下也
 隂也水也坎中之一陽升故子後一陽生即腎之生
 氣也故曰濁氣為衛地之濁不升地之清能升為六/陽舉而使之上也云濁氣者總
 坎之體/言也經云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
 出天氣此之謂也愚謂以用而言則清氣為榮者濁
 中之清者也濁氣為衛者清中之濁者也以體而言
 則清之用不離乎濁之體濁之用不離乎清之體故
 謂清氣為榮濁氣為衛亦可也謂榮濁衛清亦可也
[001-59b]
 紀氏女云素問曰榮者水谷之精氣則清衛者水谷
 之悍氣則濁精氣入於脈中則濁悍氣行於脈外則
 清或問三十二難云血為榮氣為衛此則榮衛皆以
 氣言者何也曰經云榮者水谷之精氣衛者水谷之
 悍氣又云清氣為榮濁氣為衛盖統而言之則榮衛
 皆水谷之氣故悉以氣言可也析而言之則榮為血
 而衛為氣固自有分矣是故榮行脈中衛行脈外猶
 水澤之於川澮風雲之於太虚也
[001-60a]
 
 
 
 
 
 
 
 
[001-60b]
 
 
 
 
 
 
 
 難經本義卷上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