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農政全書 > 農政全書 卷十二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農政全書卷十二
            明 徐光啟 撰
  水利
   總論
荒政要覽論禁淤湖蕩曰古之立國者必有山林川澤
之利斯可以奠基而蓄衆川主流澤主聚川則從源頭
逹之澤則從委處蓄之川流淤阻其害易見人皆知濬
[012-1b]
治者萬頃之湖千畝之蕩堤岸頽壊鮮知究心甚有縱
豪强阻塞規覓小利者不知澤不得川不行川不得澤
不止二者相為體用易卦坎為水坎則澤之象也為上
流之壑為下流之源全繫乎澤澤廢是無川也况國有
大澤澇可為容不致驟當衝溢之害旱可為蓄不致遽
見枯竭之形必究晣於此而水利之説可徐講矣
荒政要覧曰水利之在天下猶人之血氣然一息之不
通則四體非復為有矣故大而江河川澤微而溝洫畝
[012-2a]
澮其小大雖不同而其疏通𨗳利不可使一息壅閼則
一也故成周溝洫之制與井田並行匠人之職方井之
地廣四尺者謂之溝十里之成廣八尺者謂之洫百里
之同廣二尋者謂之澮夫自四尺之溝積而至於二尋
之澮其捐膏腴之地以為溝洫者凡㡬也小司徒經土
地而井牧其田野説者謂田税之所出則百井之地出
田税六十有四而三十六井則治洫也萬井之地出田
税者四千九十有六井而五千有奇則治溝與洫也夫
[012-2b]
自一成之地積而至於一同萬夫之衆其捐賦税之入
以治溝洫者凡㡬也成周之君豈不愛膏腴之地賦税
之入而棄以為無用之溝洫哉誠以所棄者小而所利
者大也然其所以得溝洫之利者治之者非一官領之
者非一人營溝行水之制則職之匠人俾任浚𨗳之功
止水蓄水之令則領之稻人俾專儲蓄之利夫既有以
浚之又有以積之此所以旱澇均無患也自經界之不
明而先王溝洫之制漫無可考至於後世與水争地貪
[012-3a]
尺寸之利而遂遺無窮之害矣
荒政要覽曰按地平天成禹錫𤣥圭後畢世經營只是
濬渠築岸以養稼穡夫子稱之曰卑宫室而盡力乎溝
洫此論王夏之日也或疑言疏瀹不兼言封築則堤岸
似屬餘事不知井田之制百步為畝深尺廣尺為田間
水道而不立封限百畝為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
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
川川上有路言致力溝洫則畛涂在其中禹貢稱九澤
[012-3b]
必曰既陂是彭蠡震澤之底定亦藉陂障圍瀦成澤開
濬封築信非兩事也於此想見唐虞三代之用民力專
用之於此而已𤣥扈先生曰商君傳曰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税平必非破壊而平夷之也
   西北水利
郭守敬傳曰守敬字若思順徳邢臺人習水利巧思絶
人世祖召見靣陳水利六事其一中都舊漕河東至通
州引玊泉水以通舟歲可省顧車錢六萬緡通州以南
於藺榆河口徑直開引由䝉村跳梁務至楊村還河以
[012-4a]
避浮雞盤淺風浪逺轉之患其二順徳達泉引入城
中分為三渠灌城東地海内如是/者甚多其三順徳灃河東至
古任城失其故道没民田千三百餘頃此水開修成河
其田即可耕種自小王村徑滹沱合入御河通行舟栰
其四磁州東北滏漳二水合流處引水由滏陽邯鄲洺
州永年下經雞澤合入灃河可灌田三千餘頃其五懐
孟沁河雖澆灌猶有漏堰餘水東與丹河餘水相合引
東流至武陟縣北合入御河可灌田二千餘頃其六黄
[012-4b]
河自孟州西開引少分一渠經由新舊孟州中間順河
古岸下至温縣南復入大河其間亦可灌田二千餘頃
每奏一事世祖嘆曰任事者如此人不為素餐矣授提
舉諸路河渠四年加授銀符副河渠使至元元年復張
文謙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中興者一名唐來其長四
百里一名漢延長二百五十里他州正渠十皆長二百
里支渠大小六十八灌田九萬餘頃兵亂以來廢壊淤
古今之際/可恨如此守敬更立牐堰皆復其舊二年授都水少
[012-5a]
監守敬言舟自中興沿河四晝夜至東勝可通漕運及
見查洎兀郎海古渠甚多冝加修理又言金時自燕京
之西麻峪村分引蘆溝一支東流穿西山而出是謂金
口其水自金口以東燕京以北灌田若干頃其利不可
勝計兵興以來典守者懼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
按視故蹟使水得東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廣
京畿之漕又言當於金口西預開減水口西南還大河
令其深廣以防漲水突入之患帝善之十二年丞相伯
[012-5b]
顏南征議立水站命守敬行視河北山東可通舟者不/行
視誰則知之非/其人若何行視自陵州至大名又自濟州至沛縣又南
至吕梁又自東平至綱城又自東平清河逾黄河古道
至與御河相接又自衛州御河至東平又自東平西南
水泊至御河乃得濟州大名東平泗汶與御河相通形
勢為圗奏之二十八年有言灤河自永平挽舟踰山而
上可至開平有言瀘溝自麻峪可至㝷麻林朝廷遺守
敬相視灤河不可行瀘溝舟亦不通守敬因陳水利十
[012-6a]
有一事一相視即言者莫敢妄言不相視而直指為妄/言即郭生亦無由自見第非郭生固不諳相視
耳/其大都運糧河不用一畝泉舊原别引北山白浮泉
水西折而南經甕山泊自西水門入城環滙於積水潭
復東折而南出南水門合入舊運糧河每十里置一牐
比至通州凡為牐七距牐里許上重置斗門互為提閼
以通舟止水帝覽奏喜曰當速行之於是復置都水監
裨守敬領之帝命丞相以下皆親操畚牐倡工待守敬
指授而後行事置牐之處往徃於地中偶值舊時甎木
[012-6b]
時人為之感服船既通行公私省便先是通州至大都
陸運官糧歲若干萬石方秋霖雨驢畜死者不可勝計
至是皆罷之三十年帝還自上都過積水潭見舳艫蔽
水大悦名曰通惠河守敬又言於澄清牐稍東引與北
壩接且立牐麗正門西令舟楫環城往來志不就而罷
大徳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議開鐵幡竿渠守敬奏山水
頻年暴下非大為渠堰廣五七十步不可執政吝於工
費以其言為過縮其廣三之一俗吏之為/害如此明年大雨山
[012-7a]
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廬帳幾犯行殿成宗謂宰
臣曰郭太史神人也自然之理何/神之有哉守敬在西夏常挽舟
溯流而上究所謂河源者又嘗自孟門以東循黄河故
道縱廣數百里間各為側量地平或可以分殺河勢或
可以灌溉田土具有圗誌又嘗以海而較京師至汴梁
地形髙下之差謂汴梁之水去海甚逺其流峻急而京
師之水去海至近其流且緩其言信而有徴此水利之
學其不可及者也
[012-7b]
丘濬曰井地之制雖不可行而溝洫之制則不可廢北/方
正可井田正可如古人/之制但不必限田耳今京畿之地地勢平衍率多洿
下一有數日之雨即便淹没不必霽潦之乆輙有害稼
之苦農夫終歲勤苦盻盻然而望此麥禾以為一年衣
食之計賦役之需垂成而不得者多矣良可憫也北方
地經霜雪不甚懼旱惟水潦之是懼十歲之間旱者什
一二而潦恒至六七也旱非不懼其所傷不如潦多耳/旱而蝗大可懼也而蝗又生於
潦/也為今之計莫若少倣遂人之制每郡以境中河水為
[012-8a]
主又隨地勢各為大溝廣一丈以上者以達於大河又
各隨地勢各開小溝廣四五尺以上者以達於大溝又
各隨地勢開細溝廣二三尺以上者委曲以達於小溝
其大溝則官府為之小溝則合有田者共為之細溝則
人各自為於其田每歲二月以後官府遣人督其開挑
而又時常巡視不使淤塞如此則旬月以上之雨下流
盈溢或未必得其消涸下流何故盈溢/乃可不為措置若夫旬日之間
縱有霖雨亦不能為害矣朝廷於此又遣治水之官疏
[012-8b]
通大河使無壅滯又於夾河兩岸築為長隄髙一二丈
許則衆溝之水皆有所歸不至溢出而田禾無淹没之
苦生民享收成之利矣是亦王政之一端也
徐貞明請亟修水利以預儲蓄疏曰臣惟神京鞏據上
遊以御六合兵食厥惟重務冝近取諸畿甸而自足乃
食則轉漕兵則清勾皆若取給於東西不可一日缺者
豈西北古稱冨强之地不足以裕食而簡兵乎夫賦税
所出括民脂膏而軍船之費夫役之煩常以數石而轉
[012-9a]
一石東南之力竭矣而河流多變運道時梗忠於謀國
者鏡勝國之往事以慮變於將來竊有隠憂焉是竭東
南之力而不能保國計於無虞此西北水利所當亟修
者也軍丁遣戍雖有骨肉而軍裝出於户丁幇解出於
里遞每軍不下百金東南之民困而軍非土著志不乆
安輙賂衛官以私回衛官利其初見之賂又可以頂軍
而冒糧也輙縱之而使囘又皆冒支存恤月糧是困東
南之民而不能使軍政之有賴此東南軍勾所當議停
[012-9b]
者也臣待罪該科水利修舉職掌攸關先任山隂時於
軍勾之苦又嘗目擊敢竭愚衷為皇上陳之西北之地
夙號沃壤皆可耕而食也惟水利不修則旱潦無備旱
潦無備則田里日荒遂使千里沃壤莽然彌望徒枵腹
以待江南非䇿之全也臣聞陜西河南故渠廢堰在在
有之山東諸泉可引水成田者甚多今且不暇逺論即
如都城之外與畿輔諸郡邑或支河所經或澗泉所出
可皆引之成田北人未習水利惟苦水害而水害之未
[012-10a]
除者正以水利之未修也盖水聚之則為害而散之則
為利棄之則為害/用之則為利今順天真定河間等處地方桑麻之
區半為沮洳之塲揆厥所由以上流十五河之水而泄
於猫兒一灣欲其不泛濫而壅塞勢不能也今誠于上
流疏渠濬溝引之成田以殺水勢下流多開支河以泄
横流其淀之最下者留以瀦水淀之稍髙者皆如南人
圩岸之制則水利興而水患亦除矣此畿内之水利所
冝修也臣又嘗考元史學士虞集建議欲於京東瀕海
[012-10b]
地方如浙人築塘捍水成田惜其議中格及末年海運
不繼始有海口萬户之設已無救於元事矣臣嘗臨文
歎惋恨集言不早售於當時今自永平灤州以抵滄州
慶雲之境地皆萑葦土實膏腴集議斷然可行當全盛
之時河漕歳通而思患預防紛然獻議獨於集議尚廢
焉未講若倣其意招撫南人築塘捍水雖北起遼海南
濵青齊皆可成田有不煩轉漕於江南而自足者其思
患預防之深意又不止於開河通漕而已此瀕海之水
[012-11a]
利所冝修也議者或以水利乆廢驟而行之必役重而
民擾勢逆而功難臣以為不然盖施為緩急在當時酌
而行之耳民所素業者姑置勿問而荒蕪不治人所共
棄者而經畧其端則不棄者羣起以效力矣功力難施
者姑置勿問而勢順費省功力易成者從而經畧其端
則難成者以漸而就緒矣順民之情因地之勢亦何憚
而不為哉伏乞勅下工部酌議覆請特命憲臣實心為
國為民者假以事權不沮浮議需以歲月不求近功將
[012-11b]
畿輔諸郡及京東瀕海水利相度土冝率先修舉或撫
窮民而給其牛種或任冨室而緩其科税或選健卒而
分建屯管或招南人而許其占籍諸凡招徠勸相俱許
便冝行事俟行之稍有成績次及山東河南陜西等處
地方將江南歲運酌量改折助其費而究其功東南之
歲運漸減西北之儲畜常裕不惟民力可紓而國計永
保于無虞矣東南之民素稱柔脆本不冝於逺戌也勾
補無用莫不知之而軍伍日漸虛耗又不能舉其法而
[012-12a]
盡廢今徒致嚴於勾補之中而不議處於勾補之外非
計之得也各處軍戸除户絶法當除豁及户内消耗止
有老弱不堪法當紀錄外其有應解軍户丁田衆多不
願逺戍者如匠班事例量徴軍班行分其户為三等而
上下其班行上户若干中户若干下户若干俱解赴應
戍之所以資召募班行既定可免歳歲清勾軍户無逺
戍之苦里逓免解送之勞此班行之有益於民所當議
者也歲徴班行或類解京師或轉發該衛就便召募土
[012-12b]
著則可揀擇壯丁不至老弱充數得備禦之實用土著
安居永無逃亡之患存恤月糧又可裁革併資召募此
班行之有益於國所當議者也議者或以清勾則解丁
永戍班行則每歲誅求似於軍政有礙臣以為不然夫
所裨於軍政者不當眩於勾補之虛數當求召募之實
用耳今軍班歲出不甚多然積數歲以通募則一軍之
班雖募兩軍可也軍户畏於軍補漸脱户而隠丁若止
徴班行軍户必無隠脱則一時之召募遂為經制可也
[012-13a]
較之清勾有虛數而無實用所得不又倍哉伏乞勅下
兵部酌議覆請查照先年匠班事例將應解軍丁免其
解補每年量徴班行以資召募將存恤月糧裁革以杜
虛冒使南北之勾補永罷西北之行伍漸充不惟民困
獲甦而軍政坐見其有賴矣又照畿内諸郡邑統轄既
分事多牽制先因亟拯民溺以奠内地事冝議欲専遣
憲臣一員竟以畿内差多未經允行臣以為水利重務
必専其事權方克有濟各省清軍先有専差近浙江南
[012-13b]
直𨽻雲貴四川因先差御史養病陞任停差令各巡撫
御史兼攝惟湖廣廣東廣西江西福建尚有專差是以
政體未一伏乞敕下都察院酌議覆請専差老成憲臣
一員經畧畿内水利如畿内差多則裁減别差并歸水
利亦便將前各省清軍御史取囘别差俱令巡按御史
兼攝則水利之事權専而清軍之政體一矣豈有一年/一差而能
經畧此事者若乆任按臣又不可盖此撫院之事所/冝乆任而責成功焉耳但得其人又何煩别設耶
   徐貞明西北水利議即潞水/客談
[012-14a]
徐子徴入諫垣居無何以罪逐客有唁於潞水之湄者
見徐子屏居野寺中讀書意適無懟色則數徐子曰子
以外吏一朝列侍從之班際聖明在上固希世之遇也
曽不能卑節馴行效尺寸以圗報塞乃抱釁而徃將自
棄於明時且子嘗欲乞身以奉菽水使子亟成其志寧
有今日哉奔走竄逐間負國恩而違親養忠孝兩無當
也予竊為子悲之徐子聞言零淚緣纓坐客而與之語
曰客之數予予則悲矣客亦惡知予哉予始待罪垣中
[012-14b]
首疏西北水利事水衡當事者迂其言置不省予乃撫
膺而嘆曰當今經國訏謨其大且急孰有過於西北水
利者乎雖然概而行之則效逺而難臻驟而行之則事
駭而未信盖西北皆可行也盍先之於畿輔畿輔諸郡
皆可行也盍先之於京東永平之地京東永平之地皆
可行也盍先之於近山瀕海之地近山瀕海之地皆可
行也盍先之數井以示可行之端則效近而易臻事狎
而人信又恐其難於遙度也則又褁糧屬二三解事者
[012-15a]
走永平瀕海近山之境相度而經畧之既得其水土之
性疆理之詳始信其事之必可行而猶冀其言之獲售
也欲再疏以請草具將上適與罪㑹使予得罪稍緩則
疏必再上或庻幾其言之獲售使予不欲再疏以售其
言則乞養以退當在始疏報罷之時寧濡忍以及罪譴
負國恩而違親養誠如客言予則悲矣客亦惡知予哉
客曰予聞天下事諫官皆得言之今天子鋭意化理子職
諫數月即水利報罷寧無崇論竑議可以動聴而中當
[012-15b]
事者之指乃諰諰焉惟計水利之復行亦左矣徐子曰
禹功茂矣而濬畝距川乃其盡力而終身者騶孟談王
田里樹蓄厥惟先務客惡得以水利而左之予將為客
悉其利夫雨晹在天而時其蓄洩以待旱潦者人也乃
西北之地旱則赤地千里潦則洪流萬頃惟寄命於天
以幸其雨晹時若庻幾樂歲無飢耳此可以常恃哉惟
水利興而後旱潦有備其利一也神京北鞏財賦取給
於東南忠於謀國者鏡勝國之徃事懐杞人之隠憂尚
[012-16a]
有出於河流外者惟興水利近取常裕視東南為外府
可也中人之治生必有附居常稔之田始可以安土而
無飢乃國家全盛之勢㨿上游以控六合獨待哺於東
南近廢可耕之田逺資難繼之餉豈計之全哉今運早
而積乆儲蓄信有賴矣然運早而收之不及其熟有浥
損之患乆積而散之恒過其期有紅腐之憂水利既興
則田疇之間要皆倉庾之積其利二也東南轉輸每以
數石而致一石民力竭矣而國計所賴欲暫紓之而未
[012-16b]
能也惟西北有一石之入則東南省數石之輸所入漸
冨則所省漸多𤣥扈先生曰此條西北人/所諱也慎弗言慎弗言先則改折之
法可行乆則蠲租之詔可下東南民力庻㡬獲甦其利
三也昔禹播九河而溝洫之修尤盡力固以利民亦以
分殺支流而不以助河之虐河之無患溝洫其本也周定
王以後溝洫漸廢而河患種種矣今河自關中以入中
原合涇渭漆沮汾泌伊洛瀍澗及丹沁諸川數千里之
水當夏秋霖潦之時諸川所經無一溝一澮可以停注
[012-17a]
曠野洪流盡入諸川其勢既盛而諸川又㑹入於河流
則河流安得不盛流盛則其性自悍急性悍則遷徙自
不常固勢所必至也今誠自沿河諸郡邑訪求古人故
渠廢堰師其意不泥其迹疏為溝澮引納支流使霖潦
不致泛溢於諸川則並河居民得水利成田而河流漸
殺河患可彌矣其利四也古人之畫地而國也曰我疆
我理南東其畝既順土而宜民亦設險而禦侮也晉之
邀齊也必曰盡東其畝以為戎車之利晉之利齊之害
[012-17b]
也今西北之地平原千里寇騎得以長驅若使溝洫盡
舉則田野之間皆金湯之險而田植以榆栁棗栗既資
民用又可以設伏而避敵其利五也往者劉六劉七之
亂持竿一呼從者數萬則游惰歸之也盖業農者縻其
田里惟游惰之民輕去鄉土而易於為亂今西北之境
土曠而民游識者常惴惴焉誠使水利興而曠土可墾
而游民有所歸消釁彌亂深且逺矣其利六也東南之
境生齒日繁地若不勝其民而民皆不安其土乃西北
[012-18a]
蓬蒿之野常疾耕而不能徧蘇子謂聚則爭於不足之
中散則棄於有餘之外其不均固如此也今若招撫南
人修水利以耕西北之田則民均而田亦均矣其利七
也東南多漏役之民而西北罹重由之苦則以南之賦
繁而役減北之賦省而由重也使田墾而民聚民聚則
賦增而北由可輕其利八也徐公但見江淛之役而未/見他方之役耳若三吴之
苦忍言哉/忍言哉沿邊諸境有轉輸不能至者招商以代輸盖
有數頃之國國於一商遂棄業以他徙其有曲避轉輸
[012-18b]
之苦者則私以折色兌軍商得茍安軍無宿儲即承平
勿論設有烽警何以待之惟近邊田墾轉輸不煩其利
九也屯田之成熟者多屬隠占乆則難稽矣然亦不必
稽也西北非無田之為患而不墾之為患彼既墾而熟
矣何必歸官始為國家之利哉惟自其荒蕪不理者召
募墾之則新屯固種種也兵之壯悍者既心恥於負耡
而其羸弱者又力疲於荷戈驅兵為農勢固難行惟募
之為農而簡之為兵則心安而力奮屯政無不舉矣不/必
[012-19a]
言簡只是人衆便可召募其自為保聚者聴可也/今邊人但足衣食便招為家丁此將官之詐局今天
下浮户依富家以為田客者何限募而集之可立致
也募農以修水利修水利以舉屯政其利一也塞上
之卒土著者少不得已而有募軍則居行給餉為費不
貲又不得已而有班軍則春秋逓往疲於奔命又不得
已而按籍勾補解檄方登逃亡旋報閭閻重困行伍又
虛若近塞水利既修屯政大舉田墾而人聚人聚而兵
足可以省逺募之費可以蘇班戍之勞可以停勾補之
[012-19b]
苦其利十有一也宗禄勢將難繼咸切憂之而莫肯任
其議將以難遺後人而後之難更有甚於今日此不可
不亟為之圖也世有勇於建議者則曰裁其禄弛其禁
而已夫不資之以謀生而徒曰裁其禄則飢寒者孰恤
不定之以安居而徒曰弛其禁則流離者孰依我聖天
子睦族展親之仁必不忍其至是也昔范文正以兩府
禄入尚能廣義田以廪族人矧以國家之大而不能使
天潢之派皆飽食而安居乎今西北之地曠土彌望於
[012-20a]
其間擇人所棄者官為墾闢分井而田如中尉以下量
歲禄之意授田若干使得安居而食其土其後支庻漸
繁田不再授盖既授之以田開其治生之端彼知田不
再授則皆及其始授之時勤儉明農於其間以歲食之
餘漸墾田而擴産為長子孫之計其雄桀者不失為冨
家翁即庸拙者亦可以依田力穡其與坐食多餒散處
失所者相去逺矣其利十有二也昔之有志者嘗欲倣
井田之遺意授民之産而惜其時之不可痛豪强之兼
[012-20b]
并限民之田而恨其勢之難行今若於西北空閑之地
修舉水利則倣古井田亦可也限民名田亦可也古昔
養民之政以漸可舉其利十有三也但真治田是即/井田之法舍此
别無法矣故實有意為民民田自均不必限民名田且/今之舉事正須得豪强之力而先限之田可乎何時無
豪强與下民何害顧用之何如耳禹治/水土建萬國其后王君公皆豪强也古者以井畫地
度地居民比閭族黨井自為界民不可多得尺寸之地
而地亦不可多得一介之民民與地均相適也今通都
大邑之民踵接肩摩而争繁習靡多梗化而敗俗其争
[012-21a]
少習樸者惟寥廓之鄉為然今若畫井居民裒益其多
寡使民與地均如古比閭族黨之意則敎化可興而俗
尚自美其利十有四也客曰信如子言水之利溥矣西
北皆可行獨先於京東者何居徐子曰京東輔郡而薊
又重鎮固股肱神京緩急所必須者矧今地負山控海
負山則泉深而土澤控海則潮淤而壤沃利水尤易易
也予所屬二三解事者盖遍歴山海之境閲兩月而返
披圖出示如指諸掌也為言諸州邑泉從地湧一决而
[012-21b]
土人謂之仰泉彼中隨地/可得㝷覓但大小異耳水與田平一引而至流泉/也
比比皆然姑摘其土膏腴而人曠棄即可修舉以兆其
端者自西歴東如蜜雲縣之燕樂莊平峪縣之水峪寺
及龍家務莊三河縣之唐㑹莊順慶屯地皆其著者薊
州城北則有黄厓營城西則有白馬泉鎮國莊城東則
有馬伸橋夾林河而下城南則有别山舖及夾隂流河
而下至於隂流淀疏渠皆田也遵化西南平安城夾運
河而下及沙河舖地方又鐵厰湧珠湖以下至韭菜溝
[012-22a]
上素河下素河百餘里夾河皆可成田遷安縣北徐流營
山下湧出五泉合流入桃林河又三里橋湧泉流出灤
河又蠶姑廟湧泉成河遷安萟桑甚盛故冝有蠶姑廟/耶然聞其人萟桑者皆剝皮造
紙恐昔人曾治/蠶而後稍廢耳與灤河相接夾河皆可田之地盧龍縣
燕河營湧泉成河及營東五泉湧漫四出至張家莊撫
寧縣西臺頭營河流亦自燕河營湧泉而來皆可田自
西而東如豐潤縣南則大寨及刺榆坨史家河大王莊
之地東則榛子鎮西則鴉洪橋夾河五十餘里皆可田
[012-22b]
玊田縣清莊塢𨗳河可田懐柔縣之髽髻山/下可作水田百頃後湖莊疏
湖可田三里屯及大泉小泉引泉可田其間有民所不
業之地有屯地有牧馬草地屯草之地屬於官官為闢
其蕪而收其利不難也至於民不業者召民業之官為
助其力何至連阡以棄鞠為茂草乎召民應有鼓舞之/方官出費則不可
恐人以為/口實也至於瀕海可田則自水道沽關黒崖子墩起
至開平衛南宋家營之地東西度之百餘里南北度之
百八十里皆𨽻豐潤其地與吴越瀕海之沃區相等此/田
[012-23a]
成則東南一大郡也寶坻静海皆/如是静海之葛沽髙地皆已田今萑葦彌望而繫名
於勢族然葦之利微即勢族亦無厚入於其間也若如
吴越人田而耕之則利十倍於葦即捐其一以與勢族
使不失其舊入勢家亦何憾焉令勢族即十倍何害愚/意止求粟多價賤耳
昔虞文靖公之議東極遼海南濵青徐瀕海皆可田之
地今豐潤實其中境欲舉其議而行之兹非其先當致
力者乎盖先之京東數處以兆其端而京東之地皆可
漸而行也先之京東以兆其端而畿内而列郡皆可漸
[012-23b]
而行也先之畿内列郡而西北之地皆可漸而行也在
邊陲則先之薊鎮而諸鎮皆可漸而行也至於瀕海則
先之豐潤而遼海以東青徐以南皆可漸而行也夫事
有小用則宜大則局而不通大用則冝小則窘而難布兹
其試之一井究之天下無不利者事有旦夕計功而逺
猷不存積乆考成而近效難覩兹其暫之歲收乆之永
賴無不利者特端之于京東數處因而推之西北一歲
開其始十年究其成而萬世席其利矣客曰西北之人
[012-24a]
歲苦水害奈何利之且彼宿苦其害而子驟言其利其
不信亦何異乎徐子曰嗟乎水在天壤間本以利人非
以害之也惟不利斯為害矣以利為害/何事不然人實貽之而咎
水可乎盖聚之則害而散之則利棄之則害而用之則
利如血之在人身流貫於肢節而潤澤其肌膚一有壅
注則上而為癰下而為痔又或溢出於口鼻而因以戕
其軀遂曰血之於人害也亦舛矣今之咎水之害者即
山川之委原未悉胡不引人身觀之也古昔盛時列國
[012-24b]
分布畫井而田甽逹於溝溝逹於洫洫逹於澮澮逹於
川縱橫因其地勢以取利於水今西北皆其故疆也豈
古以為利而今以為害乎且東南之民爭涓流於尺寸
之間何者彼固利之也謂水利於南而獨為北害此必
無之理也客曰南北均利水矣而北之視南亦有難易
乎徐子曰北易客乃咤曰子固好奇甚言北之利於水
耳烏得而稱北易也徐子曰客何異予言哉南方之民
披簔而耕抱濕而穫盖恒與雨相值也長夏苗將立槁
[012-25a]
則訟風伯而祝雨師盻盻焉以一沾濡為快乃西北之
雨多於長夏而耕穫之時少雨其易於南天時則然也
説南北難易利/害未盡事理西北地曠而水夷稍一疏引水即為利
東南之地髙下相懸有轉水於數仞之深者再日不雨
則桔橰之深徹於郊原竭人力以資灌溉苦且難地勢
使然也考之古昔甽深尺許遂深二尺溝深四尺洫深
八尺澮深二仭而已未有如東南轉水於數仭之深者
遂溝洫澮皆以去/水非以奠水也至如京東山之湧泉溢地而出河之
[012-25b]
支流等地而平其于西北尤為易易也東南瀕海歲多
潮患盖海之勢趨於東南也遼海以及青徐有海之饒
而鮮潮之患其難易又彰彰矣潮患於東南等特未饗/其利故未覩其害耳惟
仲秋之潮挾風雨而至者則西北/所少西北之雨多在伏秋之間也奈何目為萑葦之塲
而棄之不田乎予謂北易盖有㨿而言之也客曰南北
水利修癈頓殊亦有由乎徐子曰水利修廢由于人之
聚散而旋轉之機上實握之西北在三代盛時溝洫時
修農功畢舉厥後魏史起引漳水溉鄴鄴以富秦開鄭
[012-26a]
國渠溉舄鹵之地四萬餘頃關中為沃野秦以富强至
漢文翁溉灌繁田千七百頃而蜀饒白公穿渠引涇水
溉田四千五百餘頃而民以饒冨馬援引洮水種秔稻
而狄道並塞之民得以樂業虞詡復三郡激河浚渠為
屯田而省内郡之費盖三代之時溝洫遍於列國水之
為利也宏魏秦國擅其利文翁以下諸子人興其利水
之為利也専然皆在西北之境若東南稱水利者在漢
以前惟馬臻開鑑湖而已他未有聞也及五胡之亂中
[012-26b]
原生齒漸耗從晉室而東徙者謂之僑人乆則安其土
而樂其生西北民散而東南利興非細故也即如東南
之饒三吴稱最在禹貢揚州之域厥土塗泥厥田下下
而已漢之時亦一澤國耳惟晉室既東民日聚而利漸
興然其財賦亦未至於今日之盛也至五代時錢鏐竊
㨿以稱饒及南宋偏安以致冨則民益聚利益興而財
賦遂甲於天下矣靖康之亂北人/南來者更多嘗考宋紹興五年屯
田郎中懋賔言荆湖江南與兩浙膏腴之田彌亘數千
[012-27a]
里無人可耕則地有遺利中原士民扶擕南渡㡬千萬
人則人有餘力若使流寓失業之人盡田荒閒不耕之
田則地無遺利人無遺力以資中興由此觀之則宋室
方南之時東南尚有曠棄之地及其季年人多而田少
豪右擅陂湖以自殖地利盡而民不聊生者聚故也東
南地利盡而西北曠厥有由哉南宋以東南支軍國之/費故其民窮然其正賦
亦止如今五/分之一耳今國家當全盛時兵戈不試者二百餘年
西北生齒日漸繁夥而東南之民争附於輦轂之下誠
[012-27b]
勞來安集於其間則民聚而利無不興矣即畫井而溝
洫之亦不難也矧秦漢以下其興利而足民者獨不能
㝷其迹師其意而行之乎何至待哺於江南也彼其竊
據稱饒偏安致冨者亦不得已耳乃今國家奚賴焉其
機固在一旋轉間也客曰西北水利吾固知其舊矣然
吾聞懐慶紀守嘗因丹沁支流疏渠成田民頗利之紀
去而田亦遂廢又如真定楊中丞之家居也亦嘗募南
人緣水墾田歲入甚饒及滹沱旁决桑田之變祇瞬息
[012-28a]
間耳豈乆廢之餘固難卒舉者乎徐子曰是所謂廢食
於噎非通論也夫利水之法髙則開渠卑則築圍急則
激取緩則疏引其最下者遂以為受水之區因其勢不
可强也然其致力當先於水之源源則流微而易御不/在
源即在委源恒流委恒瀦故無驟溢驟乾之患若非源/非委在其中流者亦必恒流不絶不溢或絶而可引溢
而可捍/者也田漸成則水漸殺水無汎溢之虞田無衝激之
患彼懐慶當丹沁之下流而真定尤滹沱所必衝者也
安能乆而無患哉盖不先於其源之故也嘗考桑乾水
[012-28b]
發於渾源州經保安之境則自懐來夾山而下至瀘溝
橋狼窩地方衝溢為患漫至彰儀門先朝屢經修築為
費不貲今保安境上聞有用土牛逼水成田者恐亦不
能乆而無患也若督責有人多方招募使桑乾上流皆
引成田則豈惟保安之田恃以無患而懐來以下水患
亦殺矣予又嘗物色瀛海之間如元城窪羅家灣窪郝
家莊窪髙橋舖窪章家橋窪皆連阡黒壤廢為水區非
不可田顧以下流受黒洋等九河之水非先致力於水
[012-29a]
源未可徼利旦夕而終貽水患也西北之水一開濬遂/可無患而為利大要
濬上流入濬下流入海而已余嘗為有司及/鄉縉言之以為然而當事者不知此理遂中止客曰子
論甚悉然世之疑而不遽行者亦有説焉一難於得人
二憚於費財三畏於勞民四忌於任怨五狃於變習子
亦不可不察也徐子曰微子言予亦籌之夫畏事者既
因循而不理喜事者又輕率而罔功固矣得人之難也
是必有經畧之功而無紛更之擾使利興而民不知則
善矣世固有能任之者亦不如宋人専以勸農之名亦
[012-29b]
不如今制責以水利之職盖勸農而興水利牧養斯民
之首務也今若另設勸農而水利又有專職則若于牧
養斯民之外増勸農水利一事彼之號為牧養斯民者
又將何為耶今之開府持節與藩臬守令皆以牧養斯
民也勸農水利責將誰諉惟於開府持節者得人以擇
藩臬以擇守令乆任而責成之殿最繫焉利興而民不
知者可坐而致也世之言費者吾惑焉夫捐數萬金之
費於春而收數萬石之穫於秋費於帑而償於田此庸
[012-30a]
人操十一之利者尚甘心焉曾謂善於謀國者而顧以
費為憚乎欲行此必不冝費公帑彼躭躭者日/欲害我若用公帑即其口何可支耶且始而
為穫繼是有興即以所穫者為資漸而廣焉不煩再費
也畏於勞民雖蘇文忠公嘗有是論文忠公之言曰天
下乆平民物滋息四方遺利皆畧盡矣今欲鑿空尋訪
水利所謂即鹿無虞豈惟徒勞必大煩擾所在追集老
少相視可否吏卒所過雞犬一空審如文公之言民信
勞矣予謂不必於牧養斯民之外而専設勸農水利者
[012-30b]
亦恐其喜事勞民如文忠公之言也誠得牧養斯民者
擇其勢順而功省之處暫出官帑募願就之民經畧其
端以示倡率之機使民灼然知水利可興則必有兢勸
而争先者庻令不煩而事自集若概以水利役民使貧
民苦於追呼妨其生業而富家反擅其利予嘗見水利
使者檄下諸邑閲治水利輙飽吏胥之槖而害及閭左
此文忠公所以極論而深嘆也怨生有二妨小民之業
怨隠而害深奪豪右之利怨顯而謗速既不概以水利
[012-31a]
役民民無追呼之擾怨不叢於小民矣而豪右之利亦
國家之利也即此言推之便可不/勞小民而事集矣何必奪之周禮使世
禄地主之有力者與其廣瀦鉅野之可以利民者曰主
以利得民曰藪以冨得民彼小民欲自利而力有所不
逮官為倡率豪右從而兢勸於其間則借豪右之力以
廣小民之利固主與藪之遺意也方欲藉之矧曰奪乎
此何以任怨為也北之治田也逸南之治田也勞彼其
以惰心而乗之以逸習卒以驅之冝有未從者然彼之
[012-31b]
鹵莽而耕亦鹵莽而穫所入固㣲也以南之勞治北之田則
一畝之入倍於數畝而旱潦可以無憂北之治田獨有田者安/於故習耳其力作之人
何嘗不勞苦哉盖其勞不下南人而淡泊/過之夫越人治水田大都用北人之力也誠一驅之其
嗜利之心必濳易其好逸之習且相率而為逸者以其
習之故然比閭族黨皆然也官為倡率有能争先力田
者稍優異之則皆恥於逸而趨於勞矣昔張全義起于
羣盗其尹河南也當喪亂之後白骨蔽地荆棘彌望居
民不滿百户全義擇人以修屯政招徠農户流民漸歸
[012-32a]
逺近趨之如市全義為政寛簡出見田疇美者輙下馬
與僚佐共覩之召田主勞以酒食有蠶麥善收者或親
至其家悉呼出老幼賜以茶綵衣物民間言張公不喜
聲伎見之未嘗笑獨見佳麥良蠶則笑耳有田荒蕪者
則集衆杖之或訴以之人牛則召鄰里責之曰彼乏人
牛何不助之由是鄉里相助比户有積蓄在洛四十年
遂成冨庻盖其勸農力本生聚教誨變荒墟為冨壤非
偶然也誠使西北牧養斯民者能以全義之心為心未
[012-32b]
有狃於故習而不變者不一日倡率而遂曰習之難變
可乎夫得人而任捐公帑以募就役之民冝怨讟不生
惰習可變而田功畢舉矣乃若不費公帑不煩募民而
田功自舉者予又得而熟籌焉邊地屯田以餉軍也其
道有三倡力耕之機定賞功之典廣世職之法而已内
地墾田以阜民也其道有三優復業之人立力田之科
開贖罪之條而已盖大將固偏裨卒伍所望而趨也今
諸邊沃土多大將養亷之地使大將肯以其地畫井以
[012-33a]
田以率偏裨卒伍無不響應而競耕者昔郭子儀因河
中軍嘗乏食乃自耕一畝將較以是為差于是士卒皆
不勸而耕是歲河中野無曠土軍有餘糧昔宋廖給事
中剛亦嘗首陳是説也將卒捐生而赴敵者冀以功而
獲賞也今若計田行賞又如廖給事所謂執耒而安方
之操戈之危豈不特易此賞一行萬頃不難得者信然
矣今冨民得納貲以列武弁冗職而軍政無裨也若倣
虞公靖公之意聴冨民欲得官者能以萬夫耕則為萬
[012-33b]
夫之長千夫百夫亦如之先試以虛銜緩其征科俟其
田入既饒積蓄漸充則命以官而量征其税就所征者
給以禄佩之印綬得世其官練集其耕夫以寓兵於其
間真良法也第一冝戒此人衆何患無/兵而先以此遂沮之乎民之流離棄其
業而畏不敢復盖瘡痍未起科督又嚴甚則舉其宿負
者而取盈焉此冝上有以招徠之蠲其負寛其征時其
賑貸則流離兢復荒蕪漸墾矣寓兵於農此是古人不/及今人處徃以為美談
而欲效之可謂習而不察也平/居聴其教習以防禦盗賊則可漢之盛時孝弟力田同
[012-34a]
科盖務本重農以寓勸率之微權也今若定為之制有
能於荒蕪之鄉墾田而井者田得自業而輸其税於官
官因税而稽田因田而定等上者如納粟待銓次者遥
授散職納粟官得理民治/事此方今最弊也又其次者補胥吏而役於官
則力田者兢起矣贖罪有條借貪墨以行私者何限也
使令罪而有力者捐貲墾田官課其墾田之費與贖罪
相當則歸其田而收其税即無力冝逺配者亦得近屬
於田畝之間以力墾田而贖其罪此固法行而人亦樂
[012-34b]
從也言墾田而借資於鬻爵贖罪猶病弱者以參苓為/劑而以鴆毒為引也愚意欲以世爵誘人則文靖
之意而稍斟酌之非鬻爵而使之治事也此兩策相去/逺矣若今之軍徒有名無實則以田作當擺站差操甚
善乂律文流罪正欲徙民以實空虛也營/田之䇿行可以復行流罪之法尤大善也倘舉數者而
行之屯田可興墾田可多又何必費出公帑而役煩募
民哉客曰就子數説尚有可疑者捐生而獲邊賞積汗
馬之勲而獲世職欲以田畝之勞並之可乎𤣥扈先生/曰為此論
者蕭何不得與/韓彭論功乎力田贖罪田固彼之田也税入㡬何恐
無以足經費而佐司農之急談何容易子更籌之徐子
[012-35a]
曰審時度勢各有攸當也敵刄既接軍功為先邊烽稍
寧屯政急矣倘屯政舉而邊地墾食足兵强虜來而應
之有勝算虜去而守之有長策又何軍功之足羡乎若
徒尚軍功則忽内修而啟外釁非國家之福也且邊人
之剽悍者勇於赴其椎魯者樂於力田各以其長邀上
之賞又何妨焉今邊地乆蕪師不宿飽非懸殊格亦何
望屯政之修乎即兵興之時轉餉勤勞亦得與對疊者
論功客何疑之至於世職之法所繫于今日之邊務者
[012-35b]
尤非小也今之武弁能因世閥以樹功名者固亦有之
然其間困乏孱弱僅存者種種矣惟其先世汗馬之勞
不忍遽廢則可耳欲藉以練卒而應敵必不能也彼冨
民欲得官者能以萬夫耕則其財力智識已出於萬人
之上能以千百人耕者亦出于千百人之上其財力智
識既足以為主帥之倚用使之部耕夫以為勝卒又皆
其衣食安養者心附而力倍其與今之武弁困乏孱弱
剝羸卒以自肥固天壤懸也子孫席其世業亦不至於
[012-36a]
遽替即有替者又必有財力智識之人代其業而繼其
官邊圉之間轉弱為强兹其大端矣瀕海之地國初皆
設墩臺分戍瞭守以備南倭今草頭沽關之水道沽關
以至於新橋海口赤洋海口等處遺址尚存日漸圮廢
遐想國初設墩分戍固將備倭亦以其地勢懸使瀕海
墩戍連絡于其間則内地有梗此路可通行又防微慮
逺之深意也惟其初設墩戍稀少冀後日漸増然無田
可耕則墩戍漸廢勢必至也今若於瀕海闢田以世職
[012-36b]
之法屯駐於其間其中更多/委曲須議乆之田益闢而人益衆則
海上為樂土瀕海有通道即内地有梗南北不至懸隔
于國初設墩分戍之意固相成也國家分兵而屯授之
以田統於衛所之官法非不詳然乆則田隠占而屯亦
漸廢盖田授于官兵非已業也惟冨民得官屯駐則其
田固已業子孫相承稽覈自詳無隠占之患盖井田而
寓封建之意也如此勝于封建封建者生殺爵禄自制/也今予之空名如封君而不得治事理
民欲其治事理民或將兵也我又得選而用之也/謂封建為美而慕之亦猶向者寓兵勸農之説乎夫冨
[012-37a]
民捐己之貲闢荒區以輸税養耕夫以寓兵其利于國
者多矣就其所入給以禄朝廷御之以虛名使之世其
職而守其業有増課之饒無養兵之費又何靳而不與
乎彼即汗馬之勛者禄入兵費皆仰給于縣官歲縻而
無補安可以此例論也今民間子弟入胄監者例得輸
三百五十金若使力田者扵荒蕪之野墾田三百五十
畝得比輸三百五十金者而同科則國家一時雖未得
三百五十金之入而歳收三百五十畝之税歲歳積之
[012-37b]
其得更倍諺謂千鏹而家蔵不若銖兩而時入此尤易
也田少而殺與贖罪而入者即是可推也若恐力田可
同於輸金則必有偽増田畝以欺上或始而墾旋而廢
難以一一稽之則又不然夫民間始繋名於胄監距其
入銓得官之時多者三十年少亦不下二十年所墾之
田歲入官税總而計之當不止於三百五十金彼既墾
田歳以其田之入而輸官不難也亦何樂於偽田増税
歲以厲己乎即有田偽而税負者有司將時稽而除其
[012-38a]
名彼亦何利焉若謂國用方詘經費之内歲少三之一
必賴開納以紓其急不能徐徐以待歲税之入則亦思
之未詳也盖經費之廣由于各邊主客兵餉所費為多
若各邊屯政漸舉則經費自省况力田者得以田自利
而歲税又取足于田之所入其從之固易則以力田而
應者比今輸金之人必且數倍果數倍則/選法如何其願輸金者
仍輸金不因此而廢彼二者並行國用又何患焉事例/非所
以足也乃所/以不足也行之積乆田闢而税廣費省而用足則力
[012-38b]
田之科與輸金者皆可漸罷此漸可行鄉舉里/選之法何時可罷又不必
商盈詘于財賄酌多寡于開納也客曰勝國都燕且百
年虞文靖公之議格焉未行我國家定鼎于兹又二百
年矣通漕理財紛然建議而西南水利未聞舉其議而
行者子何惓惓於今日也徐子曰勝國往事已無足論
虞文靖公之言既不獲售於泰定可為之時及季年東
南有梗思其言倣其意設海口萬户已無救於元事矣
可勝慨哉今國家承平既乆竭東海之力尚不足以裕
[012-39a]
西北之儲幸外夷之欵貢修内地之水利千載一時不
可失也若駭然而圗之其將及乎此予之所以惓惓也
客曰時信可行矣然子方以罪逐冝引咎緘晦庻㡬補
過乃又鼓舌談國家之大計非所謂位卑而言髙者乎
是益其罪也徐子愀然曰子何言葵藿在崖谷之隂見
日則傾者植性之定也人臣居江湖之逺憂時益切者
秉義之常也茍補國計即閭閻尚得言之矧予固聖天
子所嘗置諸左右而責以獻納者安敢以一出遂自逺
[012-39b]
哉且與客談而私識焉又何罪也客於是起而嘆曰嗟
乎子去矣其有味於子之言而冀其復行者予日望之
徐子曰是非予所敢知也然予曩上疏報罷大司馬譚
公惜予言未行公又自言乆歴塞上深知其必可行也
王開府寓書於予肯身任其事戚元戎欲減南兵之願
農者惟開府是用吾輩不足信譚王戚諸公亦不/足信耶有何長慮直是短見耳盖往
時塞上少南人今南人應募至者成市其方待募而未
收與募退而不願還者皆可驅之為農即數千人呼吸
[012-40a]
而集也夫開府抱濟時之畧而元戎有銷兵之心乃大
司馬公又握石畫于其間即予去二三同志多是予言
倘有再疏以請者西北水利庻其興乎惟國是裨奚必
言之自予也予曩冀言行遲回未去適罹兹罪客謂負
國恩而違親養予亦何以自解倘人有舉其言而行者
予因得以效其區區又或予之罪狀乆而稍紓將陳情
以遂其私力耕以奉老親歌詠太平竊比於擊壤之遺
民豈不幸與客意良厚予將黽勉於君親間以無忘客
[012-40b]
之大賜談已客散徐子拏舟南去𤣥扈先生曰北方之/可為水田者少可為
旱田者多公只言水田耳而不言/旱田不知北人之未解種旱田也
 
 
 
 
 
 農政全書卷十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