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疑獄集 > 疑獄集 卷五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疑獄集卷五
             明 張景 撰
   漢武明經
漢景帝時廷尉上囚防秊繼母陳殺防秊父防秊因殺
陳依律以殺母大逆論帝疑之武帝時秊十二為太子
在帝側遂問之對曰夫繼母如母明不及母縁父之故
比之於母今繼母無狀手殺其父下手之日母恩絶矣
[005-1b]
宜與殺人同不宜以大逆論
  謹按大明律云凡繼母殺其父聽告不在干名犯
  義之限今觀漢史所云防秊繼母宜與殺人同不
  宜以大逆論竊詳此實倫理之變若比殺常人則
  故殺者斬若比父母為人殺而子孫擅殺行兇人
  者杖六十其即殺死者勿論盛世倫理修明固無
  此事萬一遇此所司當體究的確比擬奏請
   袁安别繫
[005-2a]
袁安永平中守楚郡時楚王英謀逆辭連繫者數千人
安到郡不入府先案獄理其無明驗者條上出之府丞
掾吏皆爭以為阿附反虜法與同罪安曰如有不合太
守自當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明帝感悟即報許得
出者四百餘家
   揚牧笞巫
後魏李崇為揚州刺史有定州流人解思安背役亡歸
其兄慶賓䂓絶名貫乃認城外死屍詐稱是弟為蘇顯
[005-2b]
甫李葢所殺有女巫楊氏託鬼附説思安被害之苦李
葢等不勝其楚各自欵服崇疑之乃遣二人偽從外來
詣慶賔寄弟口信慶賔悵然失色崇乃攝而問之即自
引伏數日間思安亦為人縳至崇笞女巫一百遂釋葢

   曹攄明婦
晉曹攄為臨淄令日有寡婦養姑甚謹姑以其秊少勸
令改適婦守節不移姑愍之宻自殺親黨乃誣其婦婦
[005-3a]
不勝拷訊即自誣服攄初到疑其寃更加辯究具得實
情時稱其明
   戴爭異罰
唐戴胄為大理少卿時長孫無忌被召不解佩刀入東
上閣右僕射封徳彞論監門校尉不覺察罪死無忌當
贖胄曰校尉與無忌罪均臣子於君父不得稱誤御湯
藥飲食舟船誤不如法皆死陛下録無忌功原之可也
若罰無忌殺校尉不可謂刑帝曰法為天下公朕安得
[005-3b]
阿親戚詔復議徳彞固執冑駁之曰校尉縁無忌以致
罪法當從輕若皆過誤不當獨死由是無忌與校尉皆
免死
  謹按大明律云若罪人自首告及遇赦原免或䝉
  特恩減罪收贖者亦准罪人原免減等贖罪法注
  云謂因人連累皆依罪人全免減等收贖今觀唐
  戴胄所諍長孫無忌事則我朝律文已備載之矣
  嗚呼至哉
[005-4a]
   至遠憶姓
唐李至遠典選疾令吏受賕多所㸃易吏亦歛手有王
忠者被黜放而吏乃謬書士姓欲擬訖增成之至遠曰
調者三萬人無士姓者此決王忠也吏叩頭伏罪
   竇阻免䘮
唐竇參初為奉元尉男子曹芬兄弟隸此軍醉暴其妹
父救不止恚赴井死參當兄弟重辟衆請俟免䘮參曰
父由子死若以䘮延是殺父不坐皆殺之
[005-4b]
   崔黯捜帑
唐崔黯鎮湖南有惡少不為鄉里所容乃自髠鉗依佛
教假託焚修幻誘愚俗積財萬計公初到懼事露乃投
牒請脱鉗歸俗公問曰爾教化三秊所得幾何曰旋得
旋用公曰費用造設㡬何曰三千餘貫公曰給者既知
納者不記決有隱欺乃捜其積蓄有妻子滿室遂劾其
矯妄之罪以財物施之貧下
   栁寃瘖奴
[005-5a]
唐栁渾為江西察判時僧有夜飲火其廬者歸罪瘖奴
軍候受財不詰獄其渾與其僚崔祐甫白奴寃於觀察
使魏少游促訊其僧僧乃首伏
   崔公仁恕
唐崔仁師貞觀初遷殿中侍御史時青州有男子謀逆
有司捕支黨纍係填獄詔仁師按覆始至悉去囚械為
具食飲以情訊之坐止魁惡十餘人它悉原縱大理少
卿孫伏伽謂曰原雪者衆誰肯讓死就決而事變奈何
[005-5b]
仁師曰治獄主仁恕豈有知枉不申為身謀哉吾以一
介易十囚命固願也及勑使覆訊諸囚咸叩頭曰崔公
仁恕無枉者舉無異辭由是知名
   李嶠列枉
李嶠髙宗時為給事中會來俊臣搆狄仁傑李嗣真裴
宣禮等獄將抵死敕嶠與大理少卿張徳裕侍御史劉
憲覆驗徳裕等内知其寃不敢異嶠曰知其枉不申是
謂見義不為者卒列其枉狀
[005-6a]
   唐臨不寃
唐臨髙宗時按獄交州出寃繫三千人遷大理卿帝嘗
録囚臨占對無不盡帝喜曰國之要在用法刻則人殘
寛則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稱朕意他日復訊餘司斷者
輒紛訴不服獨臨所訊無一言帝問故答曰唐卿斷囚
不寃所以絶意帝歎曰為獄者固當若是乃自述其考
曰形如死灰心若鐵石云
   真卿感雨
[005-6b]
顔真卿𤣥宗時再遷監察御史使河隴時五原有寃獄
久不決天且旱真卿辯獄而雨郡人呼御史雨
   次武各驅
周于仲文字次武為趙王屬安固有任杜兩家各失牛
後有一牛兩家爭之州郡不能決益州長史韓伯携曰
于次武少年聰察可令決之仲文乃令兩家各驅牛羣
到放所得牛遂入任氏羣又使人微傷之任氏嗟惋杜
氏自若杜即伏罪
[005-7a]
   栁設榜牒
周栁慶有胡家被劫莫知賊所鄰人被囚者衆慶謂可
以詐求之乃作匿名書多貼官門曰我等共劫胡家徒
侣混雜終恐泄露今欲首伏恐不免誅若聽先首免罪
便欲來告慶乃復出免罪之榜居二日廣陵王欣家奴
面縛自告榜下因獲黨與甚衆
   楊津獲絹
周楊津為岐州刺史有武功人齎絹三百匹去城十里
[005-7b]
為賊所劫時有使者馳騎而至被劫人告之使者到州
以狀白之津乃下教曰有人著某色衣乘某色馬在城
東十里被殺若有家人可速來告有一老母行哭而至
云是己子於是收捕并絹俱獲
   齊賢易財
張文定公齊賢真宗時為相戚里有分財不均者更相
訴訟又因入宫自理於上前更十餘斷不服齊賢曰是
非臺使所能決也臣請自治之齊賢坐相府召訟者曰
[005-8a]
汝非以彼分財多汝所分財少乎皆曰然即命各狀結
實乃召兩吏趨徙其家令甲家入乙家乙家入甲家貲
財皆按堵如故分書則交易之訟者乃止明日奏狀上
大悦曰固知非卿莫能定者
   蘇渙折取衣
蘇渙郎中知衝州時耒陽民為盜所殺而盜不獲尉執
一人指為盜渙察而疑之問所從得曰弓手見血衣草
中呼其儕視之得其人以獻渙曰弓手見血衣當自取
[005-8b]
衣以為功尚何呼他人此必為姦訊之而服他日果得
真盜
   錢冶牀足
錢冶屯田為潮州海陽令時郡之大姓某氏火迹其來
自某家吏捕訊之某家號寃不服太守刁湛曰獄非錢
令不可治問大姓得火所發牀足驗之疑里仇家物因
率吏入仇家取牀足合之是仇家即服曰火自我出故
遺其跡某家者欲自免也其家乃獲釋
[005-9a]
   薛向正尉
薛向樞宻提㸃河北刑獄時深州武强縣有盜殺人而
奪其財尉以失盜為負捕平人掠服之置贓於外以符
其語向得而疑之親引問直其寃免死者六人正其尉
故入之罪
   王和甫校書
左丞王和甫尹京日市有匿名書誣告一富家有逆謀
都城稍恐和甫不以為然不數日果有㫖根治和甫捜
[005-9b]
驗富家無迹因詢其怨耦答以數日前有鬻狀人馬生嘗
有所貸弗與頗積怨言和甫乃宻以他事綰馬生至對
款即取謗書字校之畧無少異因而訊鞠其事果馬生
所作
   王文正酒吏
東封車駕在道夜有堂吏被酒忿爭皆倉皇入白王文
正公卧不答既入對上出臣僚奏狀千乘萬騎在外可
斬首以令衆公曰此止小人一時醉毆若斬之是禁人
[005-10a]
飲酒令飲酒皆懼車駕在外人情焉得安已捕歸京府
繫治後府以此申覆公曰若輕斷亦恐縱人今霈大赦
可原之矣止減死一等
   仲孫疑里胥
姚龍圖仲孫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及第為許州司理參
軍時王嗣宗知州事民有被盜殺者其妻訴里胥嘗責
賄於其夫不與而怨此必盜也乃捕繫獄將推以死而
仲孫疑之嗣宗怒曰若保非盜也邪然亦不敢遽決後
[005-10b]
數日果得真盜者嗣宗方喜曰審獄當如是也再調卭
州軍事推官改資州轉運使檄往富順監按疑獄而全
活者數十人
   薛奎疑踐血
薛簡肅公奎為隰州軍事推官民嘗聚博僧舎者一日
盜殺寺奴取財去而博者四人至啓戸踐血汙衣遽驚
走邏者因捕送州考訊引伏奎獨疑之使緩其獄後數
日果得殺人者
[005-11a]
   清獻原情
趙清獻公抃景祐中為武安推官有偽造印者吏以為
當死公獨曰造在赦前用在赦後赦前不用赦後不造
法皆不死遂以疑讞之卒免死
   程顥辯翁年
程顥察院知澤州晉城縣時有富民張氏子其父死未
㡬晨起有老父在門曰我汝父也來就汝居具陳其由
張氏子驚疑莫測相與詣縣請辨之老父曰業毉遠出
[005-11b]
治疾妻生子貧不能養以與張氏某年月日某人抱去
某人見之顥謂曰歲久矣爾何說之詳也老父曰某歸
而知之書于藥法冊後因懷中取冊以進其記曰某年
月日某人抱兒與張三翁顥問張氏子爾年㡬何曰三
十六爾父在年㡬何曰七十六謂老父曰是子之生其
父年四十人已謂之三翁乎老父驚駭服罪
   純仁戒情殺
范忠宣公純仁知慶州諸院罪人皆滿公詰其所以坐
[005-12a]
屠販盜竊而督償者三分之二公曰此何不責保在外
使之輸納耶通判州事起白公曰非不知此第以此輩
兇暴不可釋釋之不旋踵復累官司矣公曰終當如何
曰往往以其疾斃於獄中是亦與民除害耳公蹙然曰
法不當死而在位者以情殺之豈理也耶遂盡呼出立
于庭下戒飭之曰爾輩為惡不悛在位者不欲釋汝懼
為良民害復累官司也汝等自能悔過自新我欲釋汝
皆叩頭曰敢不佩服教令遂釋之歡呼而出轉相告語
[005-12b]
公之仁恩浹於一境之内矣是歲犯法者減舊歲之半
   謝麟鞠親殺
謝安撫麟移䖍州會昌令民有酒酣夜與仇鬭既而為
所親殺之其家因誣仇麟知死者無子所親利其財訊
鞠輒服邑人皆稱神明
 
 
 疑獄集卷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