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管子補注 > 管子補注 卷五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管子補注卷五
            明 劉績 撰
  八觀第十三        外言四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
横通謂從/旁而通也閭閈不可以毋闔闔扇/也宫垣關閉不可以不
脩故大城不完則亂賊之人謀郭周外通則姦遁踰越
者作里域横通則攘奪竊盗者不止閭閈無闔外内交
[005-1b]
通則男女無别宫垣不備關閉不固雖有良貨不能守
也故形勢不得為非則姦邪之人慤愿禁禦周固形勢/不得為非則姦
邪之人無從生/心而變為慤愿禁罰威嚴則簡慢之人整齊憲令著明
則蠻夷之人不敢犯賞慶信必則有功者勸教訓習俗
者衆則君民化變而不自知也習俗而善不知善之為/善猶入芝蘭之室不知
芳之為/芳也是故明君在上位刑省罰寡非可刑而不刑非
可罪而不罪也明君者閉其門塞其塗弇其迹使民無
由接於淫非之地既閉出非之門又塞生過之塗成罪/之迹莫不掩匿如此則自然端直欲
[005-2a]
接淫非之地/其路無由也是以民之道正行善也若性然故罪罰寡
而民以治矣
行其田野視其耕芸計其農事而飢飽之國可以知也
其耕之不深芸之不謹地宜不任草田多穢耕者不必
肥荒者不必墝以人猥計其野猥衆也以人衆之多/少計其野之廣狹也
田多而辟田少者雖不水旱飢國之野也若是而民寡
則不足以守其地若是而民衆則國貧民飢以此遇水
旱則衆散而不收彼民不足以守者其城不固民飢者
[005-2b]
不可以使戰衆散而不收則國為丘墟故曰有地君國
而不務耕芸寄生之君也故曰行其田野視其耕芸計
其農事而飢飽之國可知也
行其山澤觀其桑麻計其六畜之産而貧富之國可知
也夫山澤廣大則草木易多也壤地肥饒則桑麻易植
也薦草多衍則六畜易繁也薦茂革也荘周/曰麋鹿食薦山澤雖廣
草木毋禁壤地雖肥桑麻毋數薦草雖多六畜有征征/賦
閉貨之門也無貨可出/若閉門然故曰時貨不遂金玉雖多時貨/謂穀
[005-3a]
帛畜/産也謂之貧國也故曰行其山澤觀其桑麻計其六畜
之産而貧富之國可知也
入國邑視宫室觀車馬衣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夫國
城大而田野淺狹者不足以養其民城域大而人民寡
者其民不足以守其城宫營大而室屋寡者其室不足
以實其宫室屋衆而人徒寡者其人不足以處其室囷
倉寡而臺榭繁者其藏不足以供其費囷倉所蔵不足/以供臺榭之費
故曰主上無積而宫室美氓家無積而衣服脩氓家謂/民家也
[005-3b]
乘車者飾觀望步行者雜文采本資少而末用多者本/資
謂穀/帛侈國之俗也國侈則用費用費則民貧民貧則姦
智生姦智生則邪巧作故姦邪之所生生於匱不足匱
不足之所生生於侈侈之所以生生於毋度故曰審度
量節衣服儉財用禁侈泰為國之急也不通於若計者
若計謂審/度量以下不可使用國故曰入國邑視宫室觀車馬衣
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
課凶饑計師役觀臺榭量國費而實虛之國可知也凡
[005-4a]
田野萬家之衆可食之地方五十里○績按方/一本作百可以為
足矣萬家以下則就山澤可矣萬家以下其人少可/以就山澤逐便利
家以上則去山澤可矣萬家以上其人多則去山/澤就原陸而山澤有禁也彼野
悉辟而民無積者國地小而食地淺也田半墾而民有
餘食而粟米多者國地大而食地博也國地大而野不
辟者君好貨而臣好利者也君臣好貨利則妨/農功故其野不辟辟地廣
而民不足者上賦重流其藏者也上賦重則人/藏流散也故曰粟
行於三百里賦重則粟賤故人逺行/而糶之或逺人來糴也則國毋一年之積
[005-4b]
粟行於四百里則國毋二年之積粟行於五百里則衆
有飢色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凶三分常稼而亡其/一時有凶災故也
故謂小/凶也小凶三年而大凶比三年不孰/故曰大凶也大凶則衆有大
遺苞矣時既大凶無復蓄積雖相振/濟但苞裏升斗以相遺也什一之師什三毋
事則稼亡三之一師法也十一而税周禮之通法今乃/十三而税無事於舊稼亡三之一也
○績按前作計師役則此師乃師役也謂興師役一分/則相逮者衆而為三分是十分中有三分無事農之人
而亡稼三/之一矣稼亡三之一而非有故蓋積也則道有損瘠
既已亡三之一又無故積則/道行之人有毁損羸瘠者也什一之師三年不解非
[005-5a]
有餘食也則民有鬻子矣既師十一三年而不解比當/有餘食而不餘則以遇歳凶
故也所以人有鬻子者○績按别本註什三之税三/年不解弛若非蓄積有餘又遇嵗凶則民必鬻子矣
曰山林雖近草木雖美宫室必有度禁發必有時是何
也曰大木不可獨伐也大木不可獨舉也大木不可獨
運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墻之上凡此必資衆力則妨農/事故宫室須有度禁發
須有/時也故曰山林雖廣草木雖美禁發必有時國雖充盈
金玉雖多宫室必有度江海雖廣池澤雖博魚鼈雖多
罔罟必有正多少小/大之正舩網不可一財而成也必多財/然後成
[005-5b]
私草木愛魚鼈也惡廢民於生穀也故曰先王之禁山
澤之作者博民於生穀也彼民非穀不食穀非地不生
地非民不動動謂發/生穀物民非作力毋以致財天下○績按/當作夫
財乃字/之誤也之所生生於用力天下所以存其/生各由用力也用力之所生
生於勞身是故主上用財毋已是民用力毋休也財從/力生
故用財不已則/用力不休也故曰臺榭相望者其上下相怨也上怨/下不
供下怨/上多税民毋餘積者其禁不必止民飢貧則為盗/賊故禁不止也衆有
遺苞者其戰不必勝戰士飢則力/屈故戰不勝道有損瘠者其守不
[005-6a]
必固損瘠則死期將/至故守不固也故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戰不必勝
守不必固則危亡隨其後矣故曰課凶飢計師役觀臺
榭量國費而實虚之國可知也
入州里觀習俗聽民之所以化其上君斯作矣人胥效/矣故人莫不化上
而治亂之國可知也州里不鬲無阻/鬲也閭閈不設出入毋
時早晏不禁則攘奪竊盗攻擊殘賊之民毋自勝矣自/從
也既不設備則/盗賊無從而勝食谷水巷鑿井谷水巷井則出/汲者生其婬放場圃接
鄰家子女/易得交通樹木茂婬非者/易為宫墻毁壊門户不閉外内交
[005-6b]
通則男女之别毋自正矣鄉毋長游什長游/宗也里毋士舎
士謂里尉每里當/置含使尉居焉時毋㑹同鄉里每時當有㑹/同所以結恩好也喪蒸不
蒸冬/祭名禁罰不嚴則齒長輯睦毋自生矣鄉里長弟/當以齒也
昏禮不謹則民不脩廉論賢不鄉舉則士不及行貨財
行於國則法令毁於官請謁得於上則黨與成於下鄉
官毋法制百姓羣徒不從此亡國弑君之所自生也故
曰入州里觀習俗聽民之所以化其上者而治亂之國
可知也
[005-7a]
入朝廷觀左右本求朝之臣謂原本尋求/朝之得失論上下之所
貴賤者而强弱之國可知也功多為上禄賞為下則積
勞之臣不務盡力戰功日多謂積勞之臣論其功多則/居於衆上及行禄賞翻在衆下故不
務盡/力也治行為上爵列為下則豪傑材臣不務竭能便辟
左右不論功能而有爵禄則百姓疾怨非上賤爵輕禄
左右不論能而有爵禄則百姓/非但疾怨又非上輕賤爵禄也金玊貨財商賈之人不
論志行而有爵禄不論志行能使/在爵禄之位也則上令輕法制毁權
重之人不論材能而在尊位則民倍本行而求外勢彼
[005-7b]
積勞之人不務盡力則兵士不戰矣豪傑材臣不務竭
能則内治不别矣百姓疾怨非上賤爵輕禄則上毋以
勸衆矣上令輕法制毁則君毋以使臣臣毋以事君矣
民倍本行而求外勢則國之情偽竭於敵國矣人既倍/本求外
則國之情偽盡在/於敵矣竭盡也故曰入朝廷觀左右本求朝之臣論
上下之所貴賤者而强弱之國可知也
置法出令臨衆用民計其威嚴寛惠行於其民與不行
於其民可知也法虚立而害䟽逺謂其立法但能害疏/遠而不行親近故曰
[005-8a]
虚立/也令一布而不聽者存不聴者存/是令不行賤爵禄而毋功者
無功者富則/有功者貧也然則衆必輕令而上位危輕令則有無/君之心故上
位/危故曰良田不在戰士三年而兵弱良田所以賞戰士/不賞則士無戰志
故兵/弱也賞罰不信五年而破上賣官爵十年而亡倍人倫
而禽獸行十年而㓕戰不勝弱也地四削入諸侯破也
離本國徙都邑亡也有者異姓滅也有其國者異姓之/人則宗廟滅若齊
之陳氏/是也故曰置法出令臨衆用民計威嚴寛惠而行於
其民不行於其民可知也
[005-8b]
計敵與量上意察國本觀民産之所有餘不足而存亡
之國可知也敵國强而與國弱諫臣死而諛臣尊私情
行而公法毁○績按一/本作公道然則與國不恃其親謂黨與之/國不恃已
以為/親也而敵國不畏其彊冦敵之國不畏/已以為强也豪傑不安其位
而積勞之人不懐其禄悦商販而不務本貨則民偷處
而不事積聚豪傑不安其位則良臣出積勞之人不懐
其禄則兵士不用民偷處而不事積聚則囷倉空虚如
是而君不為變不改常/而更化然則攘奪竊盗殘賊進取之人
[005-9a]
起矣内者廷無良臣豪傑不/安其位兵士不用積勞之人不/懐其禄故也
倉空虚民偷處而不/事積聚故也而外有彊敵之憂則國居而自毁
居然自/致㓕毁故曰計敵與量上意察國本觀民産之所有
餘不足而存亡之國可知也故以此八者觀人主之國
而人主無所匿其情矣
  法禁第十四        外言五
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君出法制下不敢議則/人奉公而不相與為私刑殺毋
赦則民不偷於為善有過必誅則善惡明/故不為茍且之善爵禄毋假則
[005-9b]
下不亂其上爵必有德禄必有功不妄假人則/人知君我者必賢徳故不亂於上三者藏
於官則為法施於國則成俗其餘不强而治矣三者即/法刑爵
也藏於官謂下不得擅其用如此則法施俗成自斯之/外雖不勉强莫不從理矣○績按藏於官謂收於君府
也/
君一置其儀則百官守其法上明陳其制則下皆㑹其
度矣君之置其儀也不一則下之倍法而立私理者必
多矣是以人用其私廢上之制而道其所聞既廢上之/制故競道
其所聞冀/遂其私欲故下與官列法而上與君分威國家之危必
[005-10a]
自此始矣下謂庶人上謂權臣列亦分也○績按言此/用私之人自立一法是下與守法官並陳法
上與制法君並操/權而分其半矣
昔者聖王之治其民也不然廢上之法制者必負以恥
負猶被也廢法制者/必被之以恥辱也財厚博惠以私親於民者正經而
自正矣臣厚財而作福則正禮/經以示之其人自正矣亂國之道易國之常賜
賞恣於已者聖王之禁也賜賞者人君所獨用也/臣為君事故須禁之也
聖王既没受之者衰嗣君/不徳君人而不能知立君之道以
為國本則大臣之贅下而射人心者必多矣越職行恩/曰贅福下
[005-10b]
者君之事也今臣為之故曰贅臣之作福所邀射人心/必使歸已也○績按别本註君既失徳則大臣必作福
作威以射人心/使之歸己也君不能審立其法以為下制則百姓之
立私理而徑於利者必衆矣徑謂邪行/以趣疾也
昔者聖王之治人也不貴其人博學也欲其人之和同
以聴令也博學而不聴令/姦人之雄也泰誓曰紂有臣億萬人亦有
億萬之心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故紂以億萬之心亡
武王以一心存故有國之君茍不能人心一國威齊士
義通上之治以為下法則雖有廣地衆民猶不能以為
[005-11a]
安也
君失其道則大臣比權重與權重/者相比以相舉於國小臣必
循利以相就也故舉國之士以為亡黨為叛亡/之黨也行公道
以為私惠費公以/樹私也進則相推於君退則相譽於民各便
其身而忘社稷以廣其居容受/博也聚徒威羣蓄黨以/威衆上以
蔽君下以索民求人/附己此皆弱君亂國之道也故國之危

擅國權以深索於民者聖王之禁也其身毋任於上者
[005-11b]
聖王之禁也進則受禄於君退則藏禄於室毋事治職
但力事屬私其所勉力事務/者但屬意於私王官私君事去王之官私/事則營之
君事則去之也○績按别/本註王官既私君事去矣非其人而人私行者聖王之
禁也臣既非其人故其人但/為私行所以禁之也修行則不以親為本簡孝/敬也
治事則不以官為主邀虚/譽也舉毋能進毋功者聖王之禁
也交人則以為己賜臣或下交於人恃/之以為己之恩賜舉人則以為己
為國舉賢恃之/以為己之功勞仕人則與分其禄者薦人令仕得/禄與共分也
王之禁也交於利通而獲於貧窮臣所與交通者皆貨/利末業則農桑廢政
[005-12a]
獲於/貧窮輕取於其民而重致於其君下取於人輕然不難/上致於君偽飾成重
削上以附下枉法以求於民者削上戚用附下成恩枉/君公法求人私悦也
聖王之禁也用不稱其人家富於其列其禄甚寡而資
財甚多者列業也臣有用少而家業富禄寡/而資財多則以枉法取於人故也聖王之禁
也拂世以為行非上以為名常反上之法制以成羣於
國者拂世非上反違法制以結連/朋黨亦所謂姦人之雄也聖王之禁也飾於貧
窮而發於勤勞權於貧賤内富而外飾於貧窮内逸而/外發於勤勞可以致勢而權
於貧/窮也身無職事家無常姓列上下之間議言為民者聖
[005-12b]
王之禁也姓生也身既無職事家又無常生自列於上/下之間其有言議毎輒為人以求名譽非純
粹之道故聖/王禁之也壺士以為亡資脩田以為亡本毎以壺飱/濟士以為
亡去之資若趙孟之為又脩/營田業以為亡去之本也則生之養私不死既有所/備預則
私養其生雖/亡而不死也然後失矯以深與上為市者自恃其備然/後君失必矯
其有不從則示之以去就之/形而要之故曰與之為市聖王之禁也審飾小節以
示民釣虚/譽也時言大事以動上示君以/不測也逺交以踰羣假爵
以臨朝者逺交四鄰以越羣黨虚/假髙節威臨本朝也聖王之禁也卑身雜
不簡/儔類隠行辟倚倚依也自隠其行以避所依也○績/按隠索隠行怪之隠辟倚皆邪不正
[005-13a]
也/側入迎逺側身而入閾/挺出而迎逺遁上而遁民者卑身雜處所/以遁上隱行
辟倚所/以遁民聖王之禁也詭俗異禮大言法行大為言譽以/為法使人遵
行/也難其所為而髙自錯者錯置/也聖王之禁也守委閒居
博分以致衆守其委積以間居/博分其財以致衆勤身遂行説人以貨財
勤勞其身以遂其行/施其貨財以悦於人濟人以買譽濟施人貨財所/以買其聲譽其身
甚静而使人求者静而多財/故人求之聖王之禁也行僻而堅言
詭而辯術非而博順惡而澤者所順習者惡事善/潤飾之令有光澤聖王
之禁也以朋黨為友以蔽惡為仁朋黨有惡相為/隠蔽用此為仁以數
[005-13b]
變為智以重斂為忠以遂忿為勇者聖王之禁也固國
之本其身務往於上深附於諸侯者毎國自有其本臣/無境外之交今雖
身務歸於上而心有/異託外深附於諸侯聖王之禁也聖王之身治世之時
徳行必有所是道義必有所明故士莫敢詭俗異禮以
自見於國莫敢布惠緩行脩上下之交以和親於民從/容
養民謂/之緩行故莫敢超等踰官漁利蘇功以取順其君飾詐/以釣
君利謂之漁利因少搆/多謂之蘇功蘇生息也聖王之治民也進則使無由得
其所利退則使無由避其所害必使反乎安其位樂其
[005-14a]
羣務其職營其名而後止矣能如上事則/止而循常也故踰其官而
離其羣者必使有害不能其事而失其職者必使有恥
是故聖王之教民也以仁錯之以恥使之脩其能致其
所成而止故曰絶而定絶邪僻/之事也静而治安而尊舉錯而
不變者聖王之道也
  重令第十五         外言六
凡布國之重器莫重於令令重則君尊君尊則國安令
輕則君卑君卑則國危故安國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
[005-14b]
令行令在乎嚴罰罰嚴令行則百吏皆恐罰不嚴令不
行則百吏皆喜故明君察於治民之本本莫要於令故
曰虧令者死益令者死增益令者/殺無赦不行令者死留令者
令當行而/故留之不從令者死五者死而無赦惟令是視設/令
者必不赦/此五死也故曰令重而下恐為上者不明令岀雖自上
而論可與不可者在下不明之君雖曰出令至於可否/必與下論而後定如此者臣反
制君何/令之為夫倍上令以為威則行恣於己以為私百吏奚
不喜之有倍公則得成私虧/令而喜不亦冝乎且夫令出雖自上而論可
[005-15a]
與不可者在下是威下繫於民也可否定於下則/是威下繫也威下
繫於民而求上之毋危不可得也下强則/上危也令出而留者
無罪則是教民不敬也王言如絲其出如綸所謂/敬也留者不誅是教不敬令出
而不行者毋罪行之者有罪是皆教民不聴也不行無/罪行之
反誅人之不聴/上敦之然也令出而論可與不可者在官是威下分
官謂百官可否定於/百官則是威下分也益損者毋罪則是教民邪途也
益謂増令者損謂虧令者二者/不罪人為邪途上敦之然也如此則巧佞之人将以
此成私為交比周之人将以此阿黨取與貪利之人将
[005-15b]
以此收貨聚財懦弱之人将以此阿貴事富便辟伐矜
之人將以此買譽成名几此皆上間其隙則/下得縁隙而成姦也故令一出
示民邪途五衢五衢謂上之五死也死之/則五衢塞生之則五衢開而求上之毋
危下之毋亂不可得也五衢開/故也
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飢餓之色末生謂以末/業為生者也
工以雕文刻鏤相稺也謂之逆稺驕也人有飢色不息/末以殺之反以雕文相
驕故謂/之逆布帛不足衣服毋度民必有凍寒之傷而女以
美衣錦繡綦組相稺也謂之逆萬乗藏兵之國卒不能
[005-16a]
野戰應敵社稷必有危亡之患而士以毋分役相稺也
謂之逆社稷有危人人皆當效死今/反以無分役相驕故謂之逆爵人不論能禄人
不論功則士無為行制死節爵不論能故不為行制禄/不論功故不為死節也
而羣臣必通外請謁取權道行事便辟以貴富諂事便/辟以得
貴/富為榮華以相稺也謂之逆不義富貴志士所以恥反/以為榮華而相驕故以為
逆/
朝有經臣國有經俗民有經産經常/也
何謂朝之經臣察身能而受官不誣於上無能受官/謂之誣上
[005-16b]
於法令以治不阿黨撓法從私/謂之阿黨竭能盡力而不尚得不/貴
茍/得犯難離患而不辭死致身/受命受禄不過其功不以少/求多也
位不侈其能不以小/居大也不以毋實虚受者有功勞而/後受禄朝之
經臣也何謂國之經俗所好惡不違於上從君/欲也所貴賤
不逆於令遵法/制也毋上拂之事拂違/也毋下比之説毋侈泰
之養節而/適也毋踰等之服禮而/度也謹於鄉里之行信而/悌也而不
逆於本朝之事者行君/令也國之經俗也何謂民之經産畜
長樹蓺畜長謂/畜産也務時殖榖力農墾草禁止末事者民之
[005-17a]
經産也故曰朝不貴經臣則便辟得進毋功虚取奸邪
得行毋能上通賤經臣則/邪臣進國不服經俗則臣下不順而
上令難行俗無常/故也民不務經産則倉廩空虚財用不足
輕本務/故也便辟得進毋功虚取奸邪得行毋能上通則大
臣不和小人/好事臣下不順上令難行則應難不捷人心/不一
廩空虚財用不足則國毋以固守人飢則/逃散也三者見一焉
則敵國制之矣見一尚制/况兼有乎
故國不虚重兵不虚勝民不虚用令不虚行凡國之重
[005-17b]
也必待兵之勝也而國乃重凡兵之勝也必待民之用
也而兵乃勝凡民之用也必待令之行也而民乃用凡
令之行也必待近者之勝也而令乃行先勝服近習/今乃得行
禁不勝於親貴罰不行於便辟法禁不誅於嚴重而害
於䟽逺慶賞不施於卑賤三二而求令之必行不可得
也能不通於官受禄賞不當於功號令逆於民心動静
詭於時變有功不必賞有罪不必誅令焉不必行禁焉
不必止在上位無以使下而求民之必用不可得也將
[005-18a]
帥不嚴威民心不專一陳士不死制卒士不輕敵而求
兵之必勝不可得也内守不能完外攻不能服野戰不
能制敵侵伐不能威四鄰而求國之重不可得也徳不
加於弱小威不信於强大征伐不能服於天下而求霸
於諸侯不可得也威有與兩立下亦有/立威者兵有與分争征/伐
有自諸/侯出徳不能懐逺國令不能一諸侯而求王天下不
可得也
地大國富人衆兵彊此覇王之本也然而與危亡為鄰
[005-18b]
矣天道之數人心之變所以與危亡為鄰則以天/道數終人心變易故也天道
之數至則反終於下者/則反於上盛則衰日中則昃/月盈則蝕人心之變有
餘則驕不足者/必謙驕則緩怠夫驕者驕諸侯驕諸侯者諸
侯失於外天子驕則/諸侯叛緩怠者民亂於内緩怠必輕於/始故民亂
侯失於外民亂於内天道也驕怠者必失外亂/内此天之道也此危亡
之時也若夫地雖大而不并兼不攘奪人雖衆不緩怠
不傲下國雖富不侈泰不縱欲兵雖强不輕侮諸侯動
衆用兵必為天下政理此正天下之本而霸王之主也
[005-19a]
凡先王治國之器三攻而毁之者六明王能勝其攻故
不益於三者而自有國正天下明王雖勝攻於三器亦/不加益即勝能自有其
國兼正天下○績按此/言自諸侯而為天子亂王不能勝其攻故亦不損於
三者而自有天下而亡亂王既不能勝攻三器自毁更/不滅此三㫖縱有天下之大而
遂滅亡也○績按此/言自天子而取滅亡三器者何也曰號令也斧鉞也禄
賞也六攻者何也曰親也貴也貨也色也巧佞也玩好
也三器之用何也曰非號令毋以使下非斧鉞毋以威
衆非禄賞無以勸民六攻之敗何也言六攻能敗三/器者謂何也
[005-19b]
雖不聴而可以得存者謂親/貴也雖犯禁而可以得免者謂/貨
色/也雖毋功而可以得富者謂巧佞/玩好也凡國有不聴而可以
得存者則號令不足以使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則
斧鉞不足以威衆有毋功而可以得富者則禄賞不足
以勸民號令不足以使下斧鉞不足以威衆禄賞不足
以勸民若此則民毋為自用既有罪不誅有功不賞/故人不自用其力也
毋為自用則戰不勝則守不固守不固則敵國制之矣
然則先王將若之阿曰不為六者變更於號令不為六
[005-20a]
者疑錯於斧鉞不為六者損益於禄賞若此則逺近一
心逺近一心則衆寡同力衆寡同力則戰可以必勝而
守可以必固非以并兼攘奪也以為天下政治也此正
天下之道也
 
 
 
 
[005-20b]
 
 
 
 
 
 
 
 管子補注卷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