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格物通 > 格物通 卷二十四
[024-1a]
欽定四庫全書
 格物通卷二十四    明 湛若水 撰
   慎言動中
論語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臣若水通曰君子之道大矣而孔子於子貢之問惟
 以言行先後言之者何哉易曰言行君子之樞機不
 可不慎故行之於先則行專而能力言之於後則言
 切而有孚君子之於學也察見天理體之於身心而
[024-1b]
 有得焉然後立訓以告人或出言以答問無非體貼
 吾心所得之實理則行有恒而言有物言顧行行
 顧言慥慥君子矣臣聞之先師翰林檢討陳獻章曰
 夫學自我得之自我言之可也其意與此暗合惟聖
 明留神焉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臣若水通曰孔子此章之言至為明白痛切所以警
 悟學者之意至矣夫行不及言古人所恥是何今人
[024-2a]
 之不古若哉道理平鋪良心固有世之學者豈無所
 見也不肯體之於身徒事講説之煩競為文字之學
 依附仁義道徳之説與身心畧不相涉而莫之耻焉
 何心哉其習使之然也孔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
 君子則吾未之有得盖有歎於當時矣無變俗之權爾
 仰惟聖明居皇極之位握轉移之機使天下學者徳業
 合一篤其實而藝者書之則道徳一而風俗同矣天
 下幸甚
[024-2b]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臣若水通曰白圭之詩乃衛武公作之以自警者也
 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其嚴於
 自飭如此此其所以徳躋於睿聖也南容獨取其言
 而三復焉蓋深有意於謹言矣夫言者心之聲也君
 子能存其心則言與心應而自無不謹之言矣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
仁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024-3a]
 臣若水通曰司馬牛問仁而夫子告之以謹言者何哉
 張載曰戯言出於思也言心口一致也蓋言者心之
 聲心隨言以出入者也言不謹則心放心放則天理
 滅而仁亡矣故為仁之要在於訒其言而不放也不
 易其言即是不放其心心存理得則仁在是矣故謹
 言係於為仁之要有以仁為難之心即有言不易放
 之心易其言者乃易其心者也然則訒其言則亦有
 隨處體認之功而心當自存矣於此又有以知内外
[024-3b]
 合一之學云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臣若水通曰古之人非貴於言也言以宣其身心之
 得以達於用爾已實無得而徒言之是欺天㒺人矣
 豈不可恥乎然聖人之言通乎上下世之人主有徒
 致飾於制誥命令之間無躬行仁義之實而欲以致
 大用於天下協神人動天地豈不難哉
中庸庸徳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
[024-4a]
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臣若水通曰此中庸引孔子之言所以推明忠恕違
 道不逺之意也蓋忠與恕初不相離但欲行乎恕當
 養其忠言行之謹正所以養其忠也忠立而恕出矣庸常
 也存於身者謂之常徳發於口者謂之常言以其天
 理之自然故謂之常即上文君子之道也致謹於言
 行之常皆隨處體認乎此爾如是而君子之道有不
 造其實者哉能造其實道斯一矣然聖人論道恒以
[024-4b]
 言行言者何歟易曰言行君子之樞機所關者大矣
 學者皆然人君為甚自一話言之出以至於制誥命
 令之發皆言也自一念慮之動以至於家國天下事
 為之著皆行也易曰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
 乎逺又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禮曰天子動
 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噫人君一身之言動近
 則書之史冊逺則及乎人民大焉則動乎天地然則
 君天下者尤當致謹於斯云
[024-5a]
孝經曰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徳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
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臣若水通曰所謂法者徳者皆天理也由是而言則
 為法言矣由是而行則為徳行矣皆云先王者先王
 能由之先得我心之同然者也故非法則不敢言使
 口無可擇之言而免於口過矣非道則不敢行使身
 無可擇之行而免於怨惡矣免於口過怨惡蓋得乎
[024-5b]
 民心之所同然者也人君能如是是之謂能脩其身
 是之謂能孝其先君
左傳文公十七年襄仲如齊拜榖之盟復曰臣聞齊人
將食魯之麥以臣觀之將不能齊君之語偷臧文仲有
言曰民主偷必死夏五月戊戌齊人弑其君商人
 臣若水通曰偷薄也茍且之謂也人之有言皆本於
 心言之病者心之疚所由發也孟子知言審諸此爾
 齊侯以茍且之心發茍且之言因言以察其心根本
[024-6a]
 病且蹙矣魯人之麥未食而死不旋踵人主之於心
 聲可不謹哉
襄公二十五年子産獻㨗于晉戎服將事晉人問陳之
罪陳及鄭平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
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逺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
不為功慎辭哉
 臣若水通曰孔子嘗謂賜不幸言而中則知君子之
 不貴言也至於鄭人入陳之役乃多子産之文辭者
[024-6b]
 何居孔子亦曰辭達而已矣子産之辭順則達達足
 以感人矣君子所以取之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可
 以不慎乎
哀公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繹來奔曰使季路要我吾無
盟矣使子路子路辭季康子使冉有謂之曰千乗之國
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臣若水通曰千乗之國不信其盟而信仲由之一言
 者何也蓋自其無宿諾之信以孚之也言諾之於人
[024-7a]
 豈小也哉雖然信所以成義者也不義之信君子弗
 之貴也小邾雖信仲由之言而仲由不往者守義以
 成信也然則仲由之言豈不益可信哉
國語周語襄王曰夫政自上下者也上作政而下行之
不逆故上下無怨
 臣若水通曰襄王惠王之子鄭也政者謂命令禁戒
 之言自上下言當從上出也書曰令出惟行弗惟反
 易曰渙汗其大號管夷吾亦曰出令當如流水以順
[024-7b]
 人心故上以順作之而下以順行之言得其心也否
 則怨讟用興其何以信於國襄王不從晉文之請以
 誅衞侯可謂慎於詞令矣為人主者所當致其慎以
 利於行豈曰惟其言而莫予違而已哉
周語晉孫談之子周適周事單襄公言敬必及天言忠
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義必及利言知必
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辯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
龢言讓必及敵
[024-8a]
 臣若水通曰言敬必及天者象天之敬乾乾不息也
 言忠必及意者出自心意為忠也言信必及身者先
 信於身而後及人也言仁必及人者博愛於人為仁
 也言義必及利者易曰利物足以和義也言知必及
 事者能處事物為知也言勇必及制者以義為制勇
 而不義非勇也辯别也言教必及辯者能别是非乃
 可以教也言孝必及神者孝於鬼神則存者信矣言
 惠必及和者致和睦乃能親愛也言讓必及敵者謂
[024-8b]
 雖在匹敵猶以禮讓也若周者其言如此真可謂善
 言也己語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詩曰徳音秩秩周
 蓋有之夫以言詞之善而襄公稱之故夫言者真榮
 辱之主也
周語單穆公曰國無經何以出令令之不從上之患也故聖
王樹徳於民以除之
 臣若水通曰經者常也謂常行不易之道也樹徳即
 常道也除謂除去令而不從之患夫令之以常道則
[024-9a]
 上令而下從令之不以常道則所令反其所好而民
 不從民不從令上必危矣故聖王樹徳所以立常道
 以令於民也伏惟聖明於勅㫖命令之發必審當於
 道以順民心然後發焉天下幸甚
周語仲山父曰出令不可不慎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
行而不順民將棄上
 臣若水通曰仲山父王卿士令不行則政不立矣至
 於民棄其上由其不慎順也可不懼乎夫人君居萬
[024-9b]
 民之上皆若有忽棄小民之心仲山父民將棄上之
 一語深足為為民上者之警也歟
晉語寗嬴氏曰夫貌情之華也言貌之機也身為情成
於中言身之文也言文而發之合而後行離則有釁
 臣若水通曰寗晉邑嬴其姓容貌者情之華采言語
 者容貌之樞機合謂容貌言三者合而後行也夫聽
 言觀行聖人之至訓也寗嬴氏以言與貌而知陽子
 不褰裳以赴賈季之難其知哉君子於此可不謹言
[024-10a]
 行以為脩身之要乎
唐髙祖武徳元年六月上嘗有勅而内史不時宣行上
責其遲蕭瑀對曰大業之世内史宣勅或前後相違有
司不知所從其易在前其難在後臣在省日久備見其
事今王業經始事繫安危逺方有疑恐失機㑹故臣每
受一勅必勘審使與前勅不違始敢宣行稽緩之愆實
由於此上曰卿用心如是吾復何憂
 臣若水通曰朝廷之上出其言善則天下從之出其
[024-10b]
 言不善則天下違之故不可不慎也君之出令不貴
 於速而貴於善臣之奉令不患其遲而患其未允君
 失之臣脩之所以交濟其善而期於允也故有臣如
 蕭瑀君之令不患其不善矣有君如唐祖臣之奉令
 不患其不允矣後世君以逆令罪其臣臣以順令媚
 其君及詔令行而天下怨咨所謂言悖而出者亦悖
 而入也豈非上下不謹言之過歟
唐太宗貞觀元年春正月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
[024-11a]
直擢為太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勅令自首不
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勅者出於一時
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也陛下忿選人
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
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法朕復何憂胄前後犯
顔執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寃獄
 臣若水通曰書云令出惟行弗惟反夫詐冒法止於
[024-11b]
 流爾而太宗令以死戴胄執而不行豈非所謂反邪
 語曰君子貞而不諒太宗以胄之執法而使己失信
 豈非所謂諒邪以喜怒行令遂至於如此可不戒乎
 雖然太宗卒能從胄之言以存先王所傳之律令猶
 為善補過也矣
唐貞觀二年六月太宗曰朕每臨朝欲發一言未嘗不
三思恐為民害是以不多言給事中知起居事杜正倫
曰臣職在記言陛下之失臣必書之豈徒有害於今亦
[024-12a]
恐貽譏於後上悦賜帛二百段
 臣若水通曰以後世觀之人皆壯正倫之言矣以臣
 觀之正倫殆不及太宗也太宗之謹言恐貽害於民
 為實也正倫戒太宗之失言恐貽譏於後為名也以
 名相期其不相率於偽乎是不信也夫言心聲也人
 君誠能謹於心非法不道自無言語之失矣徒使畏
 史官之記而不發不知深宫廣内無所忌憚之時將
 何所警而不妄發也邪況臨朝之時少燕居之時多
[024-12b]
 乎易曰脩辭立其誠其内外合一之道也
貞觀三年夏四月上始御太極殿謂羣臣曰中書門下
機要之司詔勅有不便者皆應論執比來唯睹順從不
聞違異若但行文書則誰不可為何必擇才也房𤣥齡等
皆頓首謝故事凡軍國大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
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中書侍郎中書令省審之給事
中黄門侍郎駁正之上始申明舊制由是鮮有敗事
 臣若水通曰書云大哉王言一哉王心夫詔勅王言
[024-13a]
 也天下因言以知其心也可不慎乎唐太宗初御太
 極責中書門下乆不論執詔勅之不便者卒脩五花
 判事中書令侍郎給事交駁之典所謂詢謀僉同者
 矣王言其有不善乎書曰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
 庶人所以求人心之同然也仰惟聖明聦明天縱凡
 有命令尤宜詢之輔臣採其衆論而後行則三代之
 隆可復而貞觀之治有不足為矣
貞觀十八年夏四月劉洎諫曰陛下每降恩㫖假慈顔
[024-13b]
凝旒以聽其言虚襟以納其説猶恐羣下未敢對敭況
動神機縱天辯飾辭以折其理引古以排其議當令凡
庶何階應答且多記則損心多語則損氣心氣内損形
神外勞初雖不覺後必為累須為社稷自愛豈為性好
自傷乎至如秦政彊辯失人心於自矜魏文宏才虧衆
望於虚説此材辯之累較然可知矣上飛白答之曰非
慮無以臨下非言無以述慮比有談論遂致煩多輕物
驕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氣非此為勞今聞讜言虚懐以改
[024-14a]
 臣若水通曰王者尊重如天王言所以代天語也多
 記多語非人君之學縱辯飾辭非人君之體語曰天
 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彊辯虚説與天不相似
 矣為天之子者固當爾耶太宗納劉洎之諫而改焉
 此所以致貞觀之治也歟
唐徳宗建中四年十二月上以中書所撰赦文示陸贄
贄上言以為動人以言所感已淺言又不切人誰肯懐
今兹徳音悔過之意不得不深引咎之辭不得不盡洗
[024-14b]
刷疵垢宣暢鬱堙使人人各得所欲則何有不從者乎
 臣若水通曰書云辭尚體要徳宗當播亂之時人心
 怨詈悔過引咎之辭此其體要也頼有陸贄之言下
 罪已之詔宜乎民之感泣矣使非其言出於至誠惻
 怛何以動人耶雖然事變甫定徳宗遂忘前日之詔
 縱恣愈甚雖以贄之賢忠言在耳猶不能安其身人
 心惟危有如是夫故人君之學脩辭以立其誠則始
 終如一矣
[024-15a]
 
 
 
 
 
 
 
 
[024-15b]
 
 
 
 
 
 
 
 格物通卷二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