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大學衍義補 > 大學衍義補 卷一百五十
[150-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學衍義補卷一百五十
             明 丘濬 撰
 治國平天下之要
  馭外蕃
   守邉固圉之略上/
詩小雅出車之三章曰王周/王命南仲大/将往城於方朔/方
車彭彭旂交龍/為旂旐央央鮮/明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威/名
[150-1b]
光/顯南仲儼狁于襄除也言/勝之
 程頥曰城朔方而玁狁之難除守備為本不以攻戰
 為先也
  臣按朔方之地自三代已為邊地漢人城之以遏
  敵之内侵宋始廢其城而棄其地程氏謂禦敵之
  道守備為本不以攻戰為先乃帝王之要法萬世
  所當遵守者也
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命有司坏補其/闕薄城郭戒門閭脩鍵
[150-2a]
鎖/須鎖/筒慎管籥鎻/匙固封疆備邊竟境/同完要塞謹闗境上/門
橋/也塞徯徑
 陳澔曰城郭欲其厚實故言坏門閭備禦非崇故言
 戒鍵閉或有破壊故云修管籥不可妄開故云慎要
 塞邊城要害處也徯徑野獸往来之路也陸氏佃曰
 坏城郭而門閭不戒無益也修鍵閉而管籥不慎無
 益也固封疆而邊境不備無益也完要塞謹闗梁而
 徯徑不塞無益也
[150-2b]
  臣按月令于孟冬之月既命百官謹盖藏命有司
  循行積聚無有不歛而又命有司坏城郭戒門閭
  修鍵閉慎管籥者此盖兼中外而言也至於固封
  疆備邊境完要塞謹闗梁塞徯徑則専為邊境言
  焉然邊境之中亦有城郭而其城郭也則有門閭
  焉門閭之或啓或閉則有鍵閉管籥以司之故既
  坏其城郭之闕薄使其堅而厚而又戒其門禁之
  出入于鍵閉管籥也則又脩而理之慎而守之所
[150-3a]
  以防内之出而外之入也若夫封疆之固邊境之
  備則其所防者内恐盗賊之竊發外恐敵國之侵
  陵雖以無事之時亦必嵗嵗為先事之備於要塞
  也則完之以扼其要衝扵闗梁也則謹之以嚴其
  出入然非但於人馬可行之地而致其備也凡野
  獸往來之徑茍可容足者亦無不致其謹焉可見
  古人於封疆之守邉防之備其嚴且密也如此後
  世為政茍且目前而於邊塞之地無事則一切置
[150-3b]
  之不問一有事焉則急遽之際倉惶無措者多矣
  甚者以槱薪之故而翦其䝉翳以營造之故而伐
  其障蔽以游畋之故而廢其險隘殊不思王公設
  險以守其國無其險尚百計以營為之况其有險
  而自去之以為敵除道邪智者不為也後之君子
  尚思所以為先事備而毋貽臨時噬臍無及之悔
  臣竊以為今京師切近邊塞所恃以為險固者内
  而太行西來一帶重岡連阜外而渾蔚等州髙山
[150-4a]
  峻嶺蹊徑狹隘林木茂宻以限馳突不知何人始
  於何時乃以薪炭之故營繕之用伐木取材折枝
  為薪燒柴為炭致使木植日稀蹊徑日通險隘日
  夷設使國家常如今日之無事固無所用之不幸
  一旦而有風塵之警将何以扼其來而拒其入乎
  失今不為之限制臣恐日甚一日雖有智者不能
  善其後矣臣請下工部稽考洪武永樂年間以来
  其所用材木薪炭取於何所掌於何人凡其可以
[150-4b]
  措置之方用度之數與夫愛惜減省之節目一一
  以聞必湏無損於邊闗無虧于國用定為經久之
  計其事雖小所係實大考諸司職掌其工部抽分
  條止云抽分竹木場如遇客商興販竹木柴炭等
  項照例抽分若不敷定奪奏聞給價收買或差人
  砍辦則是祖宗之時遇有營造不敷方行買辦然
  亦止言營造而不知當時大庖之㸑内臣之炊何
  所取材意者洪武之初建都江南沿江蘆葦自足
[150-5a]
  以供時之用也蘆葦易生之物刈去復生沿江千
  里取用不盡非若木植非歴十數星霜不可以燃
  取之湏有盡時生之必待積久况今近甸别無大
  山茂林不取之邊闗将何所取耶夫自立柴厰於
  易州以来恒聚山東西北直𨽻數州民夫數千于
  此取柴炭以供國用又役順天之民以為挑柴夫
  府縣添設佐貳官以専管之又特勑侍郎或尚書
  一員以總督之此事非特今朝無有定制而前代
[150-5b]
  亦所未聞也然則前代皆不舉火耶古之人必有
  善處之法然而史籍不載無從稽考意者以此為
  非要之務隨時制宜固取足用正不必顓顓設官
  拘拘督責因吾口食之奉以奪民衣食之資也為
  今之計宜移置易州柴厰於近京之地散遣丁夫
  各還原籍量其州縣大小人民多寡定為薪炭之
  數分𣲖輸納内外衙門毎嵗定為限期俾其依期
  運納一如户部糧草例取納足通闗以憑稽考又
[150-6a]
  必痛為禁革除去印烙茍薪柴可以燃燎即與收
  貯不必問所從來限以式様如宋之末世所取之
  炭必如核桃紋鸕鷀色以困吾民也如此非獨可
  以為邊闗之固而京畿及山東西之民亦可以少
  甦矣雖然木生山林嵗嵗取之無有已時茍生之
  者不繼則取之者盡矣竊恐數十年之後其物日
  少其價日増吾民之採辦者愈不堪矣臣又竊有
  一見請於邊闗一帶東起山海以次而西於其近
[150-6b]
  邊内地隨其地之廣狹險易沿山種樹一以備柴
  炭之用一以為邊塞之蔽于以限敵人之馳騎于
  以為官軍之伏地毎山阜之側平衍之地隨其地
  勢髙下曲折種植榆栁或三五十里或七八十里
  若其地係是民産官府即于其近便地撥與草場
  及官地如數還之其不願得地者給以時價除其
  租稅又先行下法司遇有犯罪例應罰贖者定為
  則例徒三年者種樹若干二年者若干杕笞以下
[150-7a]
  以次逓減照依繕工司運水和炭事例就俾専業
  種植之人當官領價認種某樹若干長短大小皆
  為之度以必成為效有枯損者仍責其賠其所種
  之木必相去丈許列行破縫參錯蔽虧使馬足不
  得直馳官軍可以設伏仍行委所在軍衛有司設
  法看守委官巡視嵗遣御史一員督察之不許作
  踐砍伐違者治以重罪待其五七年茂盛之後嵗
  一遣官採其支條以為薪炭之用如此則國用因
[150-7b]
  之以舒民困因之以解而邊徼亦因之以壮固矣
  又今京城軍民百萬之家皆以石煤代薪除大官
  外其惜薪司當給薪者不過数千人之烟㸑無京
  民百分一獨不可用石煤乎儻以為便乞下辦納
  挑運州縣計其買辦雇覔工價所費㡬何俾其辦
  價送官量給與之市石煤以㸑是亦良便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楚囊瓦城郢沈尹戍曰古者天子
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諸侯諸侯守在四鄰諸侯卑守
[150-8a]
在四竟境/同慎其四竟結其四援民狎安/習其野三務春夏/秋三
時之/務成功民無内憂而又無外懼國焉用城夫正其疆
場脩其土田險其走集邊境/壘壁親其民人明其伍候部伍/相為
候/望信其鄰國慎其官守守其交禮不僣不貪不懦不耆
强/也完其守備以待不虞
  臣按楚人畏呉之彊而城郢郢者楚之國都也不
  能逺撫邊境惟欲近守城郭故沈尹戍告之以此
  夫諸侯之守固在四鄰天子之守固在四夷然近
[150-8b]
  者未備何以服逺内者未脩何以攘外宋范仲淹
  欲修京城執政者引囊瓦城郢之事以沮之泥古
  人之陳言而不知當世之事宜者也
秦始皇三十三年䝉恬於西北斥逐匈奴單于不勝秦
北徙盡收河南地並河以東屬之隂山因河為塞築長
城因邊山險塹谿谷可繕者治之起臨洮至遼東萬餘

  臣按長城之築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其為
[150-9a]
  計也亦勞矣然此豈獨始皇築也昭王時已于隴
  西北地上郡築長城矣亦非盡秦築也趙自代並
  隂山下至髙闕為塞燕自造陽至襄平亦皆築長
  城是則秦之前固有築者矣豈但秦也秦之後若
  魏若北齊若隋亦皆築焉盖天以山川為險隘有
  所不足増而補之亦不為過然内政不修而區區
  於外侮之禦乃至于竭天下之財以興無窮己之
  功是則不知所務矣雖然長城之築雖曰勞民然
[150-9b]
  亦有為民之意存焉設使漢之繼秦因其已成之
  勢加以脩葺魏之繼漢晉之繼魏世世皆然則天
  下後世亦将有以賴之矣奈何後之人懲秦人起
  閭左之失慮䝉恬絶地脉之禍而廢其已成之功
  豈不可惜哉後世守邊者扵邊塞之地無山川險
  阻之限而能因阸陿之闕順形勢之便築為邊墻
  以扼敵人之馳突亦不可無也但不可速成而廣
  擾爾若就用其守禦之人而限以三十年之久徐
[150-10a]
  徐而為之其成雖遲猶勝於不為也
始皇又使䝉恬渡河取髙闕陶山北假地/名中築亭障以
逐戎人恬居上郡十餘年威振匈奴
 水經曰趙武靈王自代竝隂山下至髙闕為塞山下
 有長城長城之際連山刺天其山中㫁兩岸若闕焉
 自闕北出黄中闗口有城跨山結局謂之髙闕戍自
 古迄今常置重捍以防塞道
  臣按所謂髙闕者其山中㫁兩岸若闕焉今之邊
[150-10b]
  闗皆是萬山綿亘之間忽然中斷可以往來故厯
  代設為重城屯士卒以戍守之使外之冦賊不得
  入而内之姦細不得出也按史髙闕在古朔方臨
  戎縣北連山中㫁兩峰俱峻若城闕焉朔方古夏
  州也今地在黄河套中世不知其所在就以今日
  邊闗言之其最大而要者居庸紫荆松亭鴈門是
  也前代闗隘之設皆為守邊惟今日邊闗則咫尺
  神京之側非但守邊也盖開闢之初天造地設此
[150-11a]
  連亘之山以為内外之限而又遣巨靈擘開兩山
  以通出入盖以億萬載之前豫有待乎我朝開國
  于億萬載之下也自古建都于燕者前有召公奭
  後有金元然王氣之降正有在乎今日漢人繼秦
  之後則以秦為鑒唐人繼隋之後則以隋為鑒彼
  秦與隋豈漢唐所可匹哉而以為鑒者儆戒生於
  不足也臣嘗觀元人進金史之表曰勁卒擣居庸
  闗北拊其背大軍出紫荆口南搤其吭此古今都
[150-11b]
  燕者防患之明鑑也然擣居庸而謂之拊背出紫
  荆而謂之搤吭則其立言之間輕重緩急不問可
  知盖背乃人身之所倚負而吭則呼吸飲食所必
  經死生之係也况今六軍億兆聚於京師北倚居
  庸即為重鎮而紫荆乃南出之路疾騎抵吾運道
  數日可到是尤不可不加之意焉議者往往急居
  庸而後紫荆此不知大勢者之言也伏望聖明深
  以前代為鑒防患于未然宗社生靈不勝大幸
[150-12a]
漢書賈誼傳曰斥堠望熢燧不得卧将吏被甲胄而睡
 文頴曰邊方備胡寇作髙土櫓櫓上作桔臯桔臯頭
 兠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冦即火燃舉之以相
 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燃之以望其煙曰燧
 顔師古曰晝則燔燧夜則舉烽
  臣按烽燧之制自漢已有之
鼂錯言於文帝曰逺方之卒守塞一嵗而更不如選常
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以便為之髙城深塹具藺石
[150-12b]
布渠荅鐵蒺/藜復為一城其内城間百五十步要害之處
通川之道調立城邑毋下千家為中周虎落外/藩
 如淳曰藺石城上雷石也
 蘇林曰渠荅鐵蒺藜也作虎落于塞要下以沙布其
 表旦視其迹以知匈奴来入
文帝十四年匈奴十四萬騎入朝那蕭闗殺北地都尉
昻虜人畜甚多遂至彭陽使騎兵入燒回中宫候騎至
雍甘泉詔以中尉周舍郎中張武為将軍車千乗騎卒
[150-13a]
十萬軍長安而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将軍甯侯魏遫為
北地将軍隆慮侯周竈為隴西将軍屯三郡上親勞軍
勒兵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聴皇太后固要上乃止以
張相如欒布為将軍撃逐出塞而還
  臣按漢文帝一聞邊報即欲勒兵自征匈奴帝之
  奮發則有矣然非帝王禦邉之常道也盖備邊有
  其要不在于臨時而在於平日禦邊有其道不在
  於自用而在於用人是以自古聖帝明王于封疆
[150-13b]
  之守尤盡心焉故於無事之時謀為措置㑹計考
  驗凡吾土宇之内臨邊之地若干處其延衺㡬何
  某處為總㑹某處為要害某部最為强悍沿邊之
  城堡若干戍卒若干斥候若干某處當何如而守
  某部當何如而備某人可用為将帥某人可用為
  偏禆彼侵某處當用何處兵以緩之彼若深入當
  於何所而扼其歸某城與某城相接某寨與某寨
  相連里數之逺近山川之險易人力之勇怯儲峙
[150-14a]
  之多寡具而為圖書而為䇿寘於座右則人君雖
  居九重之上深宫之中不出殿門而邊寨城堡将
  卒戎落皆懸著於目睫之間輾轉於心胸之内一
  有警報即按圖運謀因機生智隨能命将合衆人
  之長集羣䇿之要正不必親駕六飛躬臨沙漠之
  區自親矢石之用屈帝王之尊為么麽之敵勝之
  不足以為武不幸而敗焉豈不長㓂暴之威而貽
  中國之恥哉然則㓂準勸真宗幸澶淵亦非歟曰
[150-14b]
  聖人處事於其常而不於其幸夫以漢髙祖英雄
  之主而一時名将多在尚㡬危於平城真宗視髙
  祖如何㓂準視陳平如何髙瓊視樊噲如何必有
  能辨之者
文帝後六年匈奴入上郡雲中所殺略甚衆烽火通於
甘泉長安遣将軍令免屯飛狐蘇意屯句注張武屯北
地周亞夫次細栁劉禮次霸上徐厲次棘門以備胡上
自勞軍至霸上
[150-15a]
  臣按漢都長安上郡雲中皆近邊之地烽火通於
  甘泉盖傳報耳非敵至甘泉也飛狐句注之屯以
  備雲中北地細栁霸上棘門之屯以備上郡盖古
  人守邊既於臨塞之地建城寨築亭障屯戍卒命
  将専守其地遇敵來冦既自禦之又通報於朝廷
  朝廷遣将屯其要害以備之所以為邊将之聲援
  耳不必親臨其地也使敵聞之知吾有備縱得入
  塞不敢馳突其塞垣守禦一責之邊将非其力不
[150-15b]
  能支所遣之将不輕出也大抵内地之兵與戍邊
  之卒異内兵不經戰陣不曉地利且多驕脆但可
  以為聲援耳不若生長邊陲者慣戰而耐苦不徒
  為國而又亦各自為其家一卒亡一丁補知其必
  不可己所以肯捐軀拒敵也不然一旦命貴将統
  内軍以臨之兵不識将将不知兵情既不通教又
  非素甚者乃至未戰則用邊兵以供役臨戰則驅
  邊兵以當先遇有功次又攘而有之此戍邊将士
[150-16a]
  所以解體也臣請遇有邊儆宜如漢文遣将屯軍
  故事而責其功於邊将彼此相應以為聲援使知
  吾内外有備則自然退縮矣
武帝太初四年遣光祿勲徐自為築五原塞外列城數
百里逺者千里築城障列亭至盧朐
 顔師古曰漢制毎塞要處别築為城置人鎮守謂之
 候城即此障也
昭帝時匈奴行攻塞外亭障略取吏民去是時漢邊郡
[150-16b]
烽火候望精明匈奴為邊宼者少利希復犯塞
元帝時單于上書願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傳之無窮
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下人民天子令下有司議議
者皆以為便郎中侯應習邊事以為不可許上問状應
曰周秦以來匈奴暴桀㓂侵邊境漢興尤被其害臣聞
北邉塞至遼東外有隂山是其苑囿也至孝武世出師
征伐斥奪此地攘之於幕北建塞徼起亭隧深開/小道築外
城設屯戍以守之然後邊境得用少安夫邊人之情困
[150-17a]
則卑順彊則驕逆天性然也前以罷外城省亭隧今裁
足以候望通烽火而已古者安不忘危不可復罷中國
有禮義之教刑罰之誅愚民猶尚犯禁又况單于能必
其衆不犯約哉自中國設建闗梁以制諸侯所以絶臣
下之覬欲也設塞徼置屯戍非獨為匈奴而已亦為諸
屬國降民本故匈奴之人恐其思舊逃亡也近因𦍑保
塞與漢人交通吏民貪利侵盜其畜産妻子以此怨恨
起而背畔世世不絶今罷乘塞乗登之/而守也則生慢易分爭
[150-17b]
之漸往者從軍多没不還者子孫貧困一旦亡出從其
親戚又邊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日聞匈奴中樂無奈
候望急何與夫盜賊桀黠羣輩犯法如其窘急亡走北
出則不可制也起塞以來百有餘年非皆以土垣也或
因山巖石木柴僵落謂山上樹木/枯僵墮落谿谷水門稍稍平之
卒徒築治功費久逺不可勝計議者不深慮其終始欲
以壹切省繇戍十年之外百嵗之内卒有他變障塞破
壊亭隧滅絶更發屯繕治累世之功不可卒復開邊疆
[150-18a]
之隙虧中國之固非所以永持至安威制百蠻之長䇿

 顔師古曰隧謂深開小道而行避敵鈔寇也
  臣按班史武紀所謂城障列亭匈奴傳所謂建塞
  徼起亭隧是乃古人候望之所今世所謂營堡墩
  臺之類也賈誼傳所謂斥候烽燧鼂錯所謂藺石
  渠荅虎落是乃古人候望之具今世所謂烟火信
  礟礌石之類也大抵斥候以逺為宜以髙為貴以
[150-18b]
  簡為便盖近則緩不及事低則候不及逺繁則人
  少而費多臣請以今日邉事言之且如宣府一處
  腹裏墩口二百七十二所沿邊共四百五十六所
  即此一處以例其餘其城塞之設皆當要害之處
  固無容議但墩臺之類則恐失之太多矣臣愚以
  為設墩臺以候望也其相去之逺近當以火光可
  見礟聲可聞為恨夫以方丈之土堆十數之孤卒
  持一二日之水米出于數百里之外其孤危甚矣
[150-19a]
  茍非地險而逕迂勢髙而食足其乘障者㡬何不
  為敵持首去如狄山也哉臣竊以為宜遣行邊大
  臣㑹同守邊将帥躬行邊地相其事勢審其形便
  于凡舊日墩臺可省者省之可増者増之可併者
  併之大抵主於簡而逺聲聞可相接目力可相及
  處則立為一墩及於衆墩之間要害處立為一堡
  使之統其附近諸墩有事則相為接應墩統於堡
  堡統於城如臂指之相使如氣脉之周流于外墩
[150-19b]
  之内毎二三十里各為總臺数處以次通報於城
  中其墩之制髙必極望墩之下于三四里間四週
  俱築為土牆髙四五尺長七八尺許横斜錯亂彼
  此相入人湏委曲然後可行使敵騎不能侵近其
  墩之上除候卒自持口糧外常蓄一月水米以防
  不測若夫烽燧之制古人晝則燔燧夜則舉燧偶
  遇風勁則煙斜而不能示逺值霖雨則火鬱而不
  能大明宜於墩臺之上立為長竿分為三等上懸
[150-20a]
  紅燈以燈數多寡為緩急衆寡之候所謂紅燈者
  煆羊角及魚魫為之而染以紅遇夜則懸以示逺
  數百里之間舉目可見矣
 
 
 
 
 
[150-20b]
 
 
 
 
 
 
 
 大學衍義補卷一百五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