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大學衍義補 > 大學衍義補 卷二十三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學衍義補卷二十三
             明 丘濬 撰
 治國平天下之要
  制國用
   經制之義上/
周禮太宰以九賦上取於/下曰賦聚/也財賄帛布/也一曰邦中之
在城/郭者二曰四郊之賦去國/百里三曰邦甸之賦去國二/百里
[023-1b]
曰家削之賦去國三百里/大夫家也五曰邦縣之賦去國四/百里六曰
邦都之賦去國五/百里七曰闗市之賦闗征貨出入/市征貨所在八曰山
澤之賦虞衡/所掌九曰幣餘之賦職幣所/掌餘財
 葉時曰邦中之賦如載師所任田里場圃之地四郊
 之賦如載師任逺郊近郊之地亦使閭師征之所謂
 國中四郊以時征其賦是也邦甸家削之賦如載師
 所任公邑家邑之地邦縣邦都之賦如載師所任小
 都大都之地乃使縣師征之所謂邦鄙稍甸以時征
[023-2a]
 野之賦貢是也闗市之賦如司市闗之地使㕓人斂
 市布㕓布皮角筋骨與夫司闗所掌征㕓闗門之征
 是也山澤之賦如山虞澤虞之地使角人斂齒角骨
 物羽翮於山澤之農以當邦賦是也幣餘之賦如職
 幣斂官府都鄙與夫凡用邦財者之幣振掌事者之
 餘財是也葢穀粟之賦出於井田特以禄諸臣兵車
 之賦出於丘乘特以供軍賦雖有邦國之貢只以待
 弔用九職之貢只以充府庫至於國之大事有祭祀
[023-2b]
 賔客有喪荒羞服有工事幣帛有芻秣匪頒好用不
 調之民而責之誰乎是以九賦之目常與九貢九職
 並行而其貨賄之入則太府受而頒之内府藏而待
 之司㑹則令而㑹之其賦斂之目則掌於道揆之大
 臣名色寧至於巧立輕重寧至於過差出入寧至於
 相悖費用寧至於無藝乎
  臣按古者賦於民有穀粟之賦有兵車之賦而又
  以九賦斂財賄者穀粟兵車之賦其常也此九者
[023-3a]
  不在常賦之數焉自一至六平地之賦自七至九
  興作之賦盖古者賦取於民皆十分而取一凡上
  供與受采者各就所得一分之中分而為十自用
  其八而以其二賦於國與夫闗市之所收虞衡之
  所獲及官府用度之所贏餘凡諸所有貨賄幣帛
  皆以歸之太宰而畀以斂頒之權遇國家有事當
  用財賄則以給焉
以九式用財/節度均節財用一曰祭祀之式其祀有大小/其禮有豐殺
[023-3b]
曰賓客之式諸侯之君為/賔其臣為客三曰喪荒之式喪禮賵賻荒/年散利之屬
四曰羞服之式飲食/衣服五曰工事之式百工/之事六曰幣帛之
所以贈/勞者七曰芻秣之式養牛/馬者八曰匪頒之式匪分也/頒賜也
九曰好用之式燕好/所用
 楊時曰先王所以禮財者非盡籠天下之利而有之
 其取之有道其用之有節而各當於義之謂也取之
 不以其道用之不以其節而不當於義則非理矣故
 周官以九職任民而後以九賦斂之九賦之入各有
[023-4a]
 所待不相侵紊而太宰又以九式節之下至芻秣工
 事匪頒好用之微咸有式焉雖人主不得而踰也嵗
 終制國用則量入以為出此之謂制度有不如式則
 太宰得以均節之所謂王及后世子不㑹者特有司
 之事耳世儒此指王/安石以謂至尊不可以法數制之非
 正論也
 葉時曰太宰以九賦斂財賄之後而繼之以九式均
 節財用未見其理財先見其節用則是周公之節財
[023-4b]
 乃所以理財也何者財非天雨鬼輸必取之民民之
 所供有限國之所用無窮茍不於其經費之際而品
 節之必至於汎用無度苛取無厭而非正辭禁非以
 為理也九式均節之法其周公理財之道歟
  臣按太宰以九式均節財用式者用財之節度也
  均節之使多不至於有餘寡不至於不足立為中
  制以為用財之法度也夫財用供於有司所以為
  天子用也而其式法則掌於太宰焉何也盖有司
[023-5a]
  職卑不能抗尊而制衆大宰以道佐君為天子之
  大臣下得以制有司使之不敢逆式法而擅供上
  有以約王后世子俾其不敢違式法而過用凡所
  以用度取予一付於九式之成法故雖一尺之帛
  一束之芻一飲食之㣲一燕好之私而皆不得以
  過差焉是以上之人侈心有所憚而不生欲心有
  所節而不縱非徒以惜民財裕國用政所以養人
  主恭儉之徳而致之於無過之地焉昔人謂以九
[023-5b]
  式均節財用正太宰格心之業大臣之事也吁此
  三代盛時所以君無失徳國有餘財而世底隆平
  也歟
大府治藏/之長掌九貢九賦九功即九/職之貳貢賦皆大宰所/掌此其副貳
以受其貨賄之入金玉曰貨/布帛曰賄頒其貨於受藏之府内/府
其賄於受用之府外/府凡官府都鄙之吏及執事者受財
用焉凡合用財物/皆受之大府凡頒財如下文/所云以式法授之式謂用/財之式
法謂治/財之法闗市之賦以待王之膳服膳即/羞邦中之賦以待
[023-6a]
賓客四郊之賦以待稍秣即芻/秣家削之賦以待匪頒邦
甸之賦以待工事邦縣之賦以待幣帛邦都之賦以待
祭祀山澤之賦以待喪紀幣餘之賦以待賜予凡邦國
之貢以待弔用以九貢之財/給凶喪之禮凡萬民之貢以充府庫以/九
職之財充/實府庫凡式九/式九/貢之餘財以供玩好之用凡邦之
賦用取具焉賦謂當入之數/用謂當出之數嵗終則以貨賄之入出㑹
入謂所收出謂所用/嵗終總計其大數也
 李覯曰太宰以九賦之財給九式王日一舉其膳六
[023-6b]
 牲祀兵朝甸其服有九故闗市之賦以待王之膳服
 諸侯來朝卿大夫來聘致之則有積饔接之則有饗
 食燕故邦中之賦以待賔客牛馬之食其用芻禾車
 乘之數皆眡牢禮故四郊之賦以待稍秣功懋懋賞
 以馭其幸所受之物邦之大用故家削之賦以待匪
 頒冬官百工取財非一五庫之量毋或不良故邦甸
 之賦以待工事問勞贈賄酬爵侑食皆為篚實將其
 厚意故邦縣之賦以待幣帛大祀小祀事神之禮牲
[023-7a]
 帛器玉不奢不儉故邦都之賦以待祭祀股肱或虧
 君之所痛賵襚含賻闕一不可故山澤之賦以待喪
 紀王及冢宰時有所善燕好之用亦以頒恩故幣餘
 之賦以待賜予王於諸侯分烖救患凶禮五事其費
 則多故邦國之賦以待弔用國家閒暇要在多積積
 貯之道天下大命故萬民之貢以充府庫難得之貨
 饑不可食燕游所用非國之急故式貢之餘財以共
 玩好之用凡其一賦之出則給一事之費費之多少
[023-7b]
 一以式法如是而國安財阜非偶然也
 吕祖謙曰闗市之賦待王之膳服則膳服雖不㑹要
 不出闗市之賦而已
  臣按太府之職兼總内外二府凡貨賄入太府而
  其物則仍分置於内外焉遇有用度則有司於此
  請受而太府頒之其頒之也以九賦之材給九式
  之用稽其事合其式然後隨其所賦以待之隨其
  所用以給之至嵗之終則計其一嵗之中凡取於
[023-8a]
  九賦而收之於官合於九式而用之於人者而總
  㑹之焉誠以國家貨賄出於民而藏於官固非一
  人之所能致亦非一日之所能積也是以賦之於
  民也必有定制而用之於官也必有定式有此式
  則用此賦則事無廢而用不闕矣茍非先有以待
  之則臨時何所取具哉
玉府主藏金/玉器用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善/也貨賄之藏
凡王之獻謂有獻/於賔客金玉兵器文織良貨賄之物受而藏
[023-8b]
之凡王之好賜共其貨賄
内府主藏在/内者掌受九貢九賦九功之貨賄良兵良器以
待邦之大用凡四方之幣獻之金玉齒革兵器凡良貨
賄入焉
外府主藏在/外者掌邦布之入出布泉/也以共百物而待邦之
用凡有法者無法不/可用共王及后世子之衣服之用
 李覯曰玉府内府之職掌天子器用財賄燕私之物
 及受貢獻以備賞賜此帑藏之在宫中官職之最私
[023-9a]
 䙝者然而為冢宰之屬列大府之下與凡治藏之官
 不異者何也盖王者無外以天下為家尺地莫非其
 土一民莫非其子財物之在海内如在槖中况於貢
 賦之入何彼我之云哉漢湯沐邑為私奉養不領於
 經費靈帝西園萬金聚為私藏皆衰亂之俗非先王
 之法也惟周公皆入於太府則司書之要貳司㑹之
 鉤考而廢置誅賞之政行焉如此則用安得不節財
 安得不聚若以御府禁錢捐之親倖之手省闥之中
[023-9b]
 外人弗睹法制所不行校比所不及則傷財害民非
 細事也
  臣按成周之制内府在内所供者乃邦之用外府
  在外所供者乃王及后世子衣服之用内外交相
  稽考用之於外者取之於内用之於内者取之於
  外此宫中府中共為一體而内外之情通而不至
  於相隔絶外有所費内無不知内有所費外無不
  知或者深宫之中燕好之私欲有所妄費恐外人
[023-10a]
  知而或至於中止也亦有之矣此古人之深意後
  世所以不及歟
司㑹㑹大/計也掌邦之六典即大宰所掌治/典以下六者八法即官屬以/下八者
八則即祭祀以/下八者之貳副/也以逆邦國都鄙官府之治以九
貢之法致邦國之財用以九賦之法令田野之財用以
九功之法令民職之財用以九式之法均節邦之財用
掌國之官府郊野縣都之百物財用凡在書紀載/為書合/驗
為/契具人民/之數畫土地/之形者之貳副/也以逆羣吏之治而聽
[023-10b]
其㑹計以參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嵗㑹考嵗成
以周知四國之治以詔王及冢宰廢置
 劉彛曰司㑹職財計者也而必先掌六典八法八則
 之貳以逆邦國都鄙官府之治者聖人以為職㑹計
 以進身者不顧國政之是非不度民情之弊疚惟利
 是積則或傷於仁惟節是求則或害於義故禮樂衰
 微黎民困弱則非所以存國之體也於是擇中大夫
 之賢取其道徳猷為亞於冢宰而才於列卿者以司
[023-11a]
 計㑹是故必知六典八法八則之本然後施九貢九
 賦九功九式之法知其治之本而不失之則財用可
 致而不害乎王之所以皇建其極於天下者矣故冢
 宰施其法於上者也司㑹察其法於下者也則有傷
 於國有蠧於民盖得以卷舒裁成王道焉然後參互
 以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嵗㑹考嵗成防吏之姦
 欺非以戕吾民也不明乎是者則務刻削於民國利
 雖贏而下増弊疚蠧於王體非所以建大中也以周
[023-11b]
 知四國之治者謂八州諸侯之國禮樂刑政能致中
 和於其民者必周知之則嵗㑹雖不足而其法有可
 旌者焉嵗㑹雖贏而其治有可廢者焉故以詔王及
 冢宰廢置者以治為本也其財用之姦弊則其下吏
 當之嗚呼盛哉其制治之方也財足以周天下之用
 而治不失其本焉
  臣按成周設司㑹之官以職財計而必先之掌六
  典八法八則者何盖六典八法八則皆大宰佐王
[023-12a]
  之職六典治邦國者也八法治官府者也八則治
  都鄙者也必先知六典八法八則之本然後可以
  施九貢九賦九功九式之法茍不知其本而徒施
  其法則取之不應其式供之不以其正用之不合
  其禮何所折𠂻哉是故大宰總其法於上司㑹察
  其法於下有所施用於邦國有所施用於官府有
  所施用於都鄙皆必合於六典八法八則之典禮
  然後致之令之均節之使財足以周天下之用而
[023-12b]
  用之各得其宜焉
司書㑹計/簿書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則九職九正即九職/九賦
即九/式邦中之版土地之圖以周知入出百物或入而/藏或出
而/用以叙其財受其幣使入於職幣
 林之竒曰司書目九貢九賦為九正而書稱文王以
 庶邦惟正之供盖古之王者必正經賦以足經用而
 未見其有無名横斂焉
  臣按司㑹掌鉤考司書掌書記二者之職交相參
[023-13a]
  互以此所掌稽彼所錄多寡虛實昭然矣所以然
  者葢以國家之大用度之夥其出入之數必為籍
  以紀之設官以稽之所以防有司之奸欺也
職内掌邦之賦賦是九賦九/貢等總名入辨别/也其財用之物而執
其總總要/簿書以貳副/也官府都鄙之財入之數以逆邦國之
賦用
職嵗掌邦之賦出以貳官府都鄙之財出賜之數以待
㑹計而攷之或出以給用/或用以賜予
[023-13b]
職幣掌式法以斂官府都鄙與凡用邦財者之幣振掌
事者之餘財皆辨其物知其色/類善惡而奠定/也其錄籍/也以書掲
之以詔上之小用賜予上有小可用/度及賜予嵗終則㑹其出
 黄庶曰周公設官理財者居其半財用之數驗之以
 書契督之以要成證之以貳令考之以參互制之以
 式法辨之有類執之有總小數之則乘大數之則㑹
 職嵗所叙職幣所振雖餘財而加肅焉
  臣按職内以掌邦之賦入職嵗以掌邦之賦出而
[023-14a]
  職幣又以振掌事者之餘財也夫財之入而藏也
  既有官以主其數及其出而用也亦有官以主其
  數至於既用之餘又有官以振舉之謂之振者興
  起之謂也盖掌事者所用有餘財既不復用則乾
  沒矣故振興之以為他用則財無沈滯者焉吁先
  王之世吝惜民財以為國計無或棄之物此所以
  無不足之用也
廪人主藏米/之官掌九穀之數九榖黍稷稻梁/秫苽麻麥豆也以待國之匪
[023-14b]
分/也賜/也賙賜賙給/賜予稍食禄/廪以嵗之上下上謂豐年/下謂歉嵗數邦
用以知足否足與/不足以詔穀用以治年之凶豐凡萬民之
以民數計度/所食之數食者人四鬴上也六斗四升曰鬴毎人/一日食穀四鬴則年
之上/也人三鬴中也年之/中人二鬴下也年之/下若食不能人
二鬴則令邦移民就穀移民之不足以/就榖之有餘詔王殺減/省邦用
凶年邦用/宜從減省凡邦有㑹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行/道
曰糧止/居曰食
  臣按成周設廪人之職以嵗之豐歉計國之用度
[023-15a]
  知其足與不足之數以告之於上年適豐雖粒米
  狼戾不使侈於有餘年適凶雖饑饉薦臻不使苦
  於不足所以然者以有治之之法豫為之防也然
  其所以專為之計豫為之治者必以民食為本盖
  君以養民為職人君所以儲財積榖凡以為民而
  已所謂匪頒賙賜稍食豈直為己哉故必於一歳
  之中逐郡之内因其年嵗之上下計其民數之多
  寡毎口月食其穀幾何毎年口食其數幾何若其
[023-15b]
  數不足夫下年之食則令移民之不足以就粟之
  有餘具其數原其故以詔告於王曰凶年邦用不
  足凡事皆宜從減省然臣於是知三代盛王設官
  分職積財備用無非以為民也後世之所儲峙者
  專以為宫禁之用官府之用兵衛之用邊鄙之用
  而所以為民者特於此數用之外而别有所謂常
  平義社之倉僅千百之一二耳吁先王之所重後
  世之所輕先王之所後後世之所先民何幸而生
[023-16a]
  三代之時哉
倉人掌粟入之藏辨九穀之物以待邦用若穀不足則
止餘法用止殺也止餘法用者謂法式所當用者/有不足則殺之待有餘財而後用之有餘
則藏之以待凶而頒之
 鄭𤣥曰九穀盡藏焉以粟為主
 吳澂曰廪主藏倉主散也
  臣按成周之時設為倉廪之官廪人掌九穀之數
  倉人辨九穀之物所謂穀者凡有九焉入則掌其
[023-16b]
  數出則辨其物數之入也不一物之出也不同後
  世所謂穀者不過三四品而已江南止於一稻江
  以北有粟有麥有豆三者然豆麥止於京儲外郡
  亦少焉夫古之所儲非止一穀葢古人因其土宜
  雜種百穀以備旱潦穀有多種隨其所成熟而取
  舍多寡焉非若後世各以一穀為賦他穀雖狼戾
  不取也是以取之於民者專而聚之於官者恒不
  足臣愚以為今日之取於民者除江南嵗運實京
[023-17a]
  倉者外凡北方之賦無問粟麥黍豆之類隨年所
  有皆用為糧一以時價為準原額輸粟者估以時
  直如粟直六百文豆直三百則以二石準一石焉
  他皆放此毎年支散先其易腐者亦準粟價而給
  之以或多或寡諸穀之中惟粟為耐久地窖藏之
  可踰十年隋人於洛口穿窖三千三百/窖容八千此古人窖粟之驗宜别設倉
  儲之必待雜穀盡絶然後發之若其廪人之職擇
  武臣中之家計優足者授之葢久其任武臣不計
[023-17b]
  資考故也萬一臣言有可采者乞下有司參酌行
  之是亦便民足國之一得也臣嘗因是而通考周
  禮一書誠周公致太平之典也其間理財之法居
  多而其制用之柄則付之大臣有太宰以制其出
  有司徒以制其入而其官屬之置於太宰者尤為
  詳焉有職内以㑹其入有職嵗以㑹其出有職幣
  以㑹其餘而其大要則總之以司㑹則掌之以司
  書其所以參校鉤稽之者日有日要月有月成嵗
[023-18a]
  有嵗㑹若夫司徒之屬則又有所謂泉府廪人舍
  人倉人者焉或以分其財守或以取其財用豈古
  昔聖君賢輔固屑屑然為是不憚煩哉葢以財之
  有無國之貧富民之休戚兵之彊弱世之治亂繫
  焉是固人君治世之大用而大臣經國之要務也
  原其所以經治之大要有三焉生財有道取財有
  義用財有禮而已先儒謂自其繫之九兩一曰牧/二曰長
  三日師四曰儒五曰宗六曰/主七曰吏八曰友九曰藪以定其業任之九職
[023-18b]
  一曰三農二曰園圃三曰虞衡四曰藪牧五曰百/工六曰商賈七曰嬪婦八曰臣妾九曰閒民轉移
  執/事以厚其生雖無常職者猶使之轉移執事以食
  其力凡此皆生其財者也財足矣然後制九賦之
  法以取之輕重多寡内外逺近皆酌以為中制而
  無一毫之過焉而又制為九式之法以用之自祭
  祀賓客以至好用又從而均節之焉夫有道以生
  財有義以取財有禮以用財然後有以服天下則
  諸侯莫敢不來享而邦國之用可得而制矣故九
[023-19a]
  貢又次之由是觀之則知周禮經制之法非義不
  取而所取者皆合乎天理之正非禮不用而所用
  者不為乎一己之私以義為利以禮制欲萬世安
  民生裕國用之常經大道誠不出乎是書若王莽
  假之以禍天下王安石竊之以促國脉皆周禮之
  罪人也孔子曰若欲行而法則周公之典在王通
  亦曰如有用我執此以徃後世君子有志於為國
  為民者宜究心焉
[023-19b]
詩曰小雅甫/田之篇明/貌彼甫大/也田嵗取十千萬畆之/入也我取其
舊粟/也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豐年/也
 朱熹曰詩言於此大田嵗取萬畆之入以為禄食及
 其積之久而有餘則又存其新而散其舊以食農人
 補不足助不給也盖以自古有年是以陳陳相因所
 積如此然其用之之節又合宜而有序如此所以粟
 雖甚多而無紅腐不可食之患也
 謝枋得曰民生於三代之前其命制乎君民生於三
[023-20a]
 代之後其命制乎天吾求其所以制命之道矣取民
 常少與民常多斂散得宜豐凶有備新者方收入廪
 陳者即取以食農人補不足助不給皆取其陳者也
 從古以來豈無水旱霜蝗吾民常如有年者上之人
 斂散得其道也
  臣按甫田之詩雖是述公卿有田禄者力於農事
  以奉祭祀之意章首五句實有以見夫成周盛時
  取民之義而用民之仁用之既合其宜散之又有
[023-20b]
  其序上有以致天之常稔下不至棄物於無用謝
  枋得所謂三代以上制民之命在君三代以下制
  民之命在天尤為切至人君受天命以為生民主
  烏可付民命於天而不思所以制之於己哉制之
  以己者奈何盖民以食為命資貨以生足其食用
  則是延其生命也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
貉北方夷/狄之國名欲輕之於堯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
[023-21a]
於堯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朱熹曰什一而税堯舜之道也多則桀寡則貉今欲
 重輕之則是小貉小桀而已
 胡宏曰易曰節以制度必先言中正以通盖堯舜之
 道中正而已重之輕之皆非中也可行於夷狄不可
 通於天下可行於一時不可通行於萬世
  臣按上之取於下固不可太過亦不可不及觀孟
  子此言則知人君過取於民固非中正之道而寡
[023-21b]
  取之亦不得為中正也雖然與其過也寧不及茍
  國家無事倉廪充牣或時下詔減除若漢文帝之
  三十税一盡除田租君子亦不以為非也
孟子曰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
緩其二用其二一時併用/二端也而民有殍用其三一時併用/三端也
而父子離
 尹焞曰民為邦本取之無度則其國危矣
 朱熹曰征賦之法嵗有常數然布縷取之於夏粟米
[023-22a]
 取之於秋力役取之於冬當各以其時若并取之則民
 力有所不堪矣今兩税三限之法亦此意也
  臣按自古征取於民者其目有二其限有三唐有
  兩税宋有三限亦此意但其名雖同於古而其實
  則異爾我朝夏税以五月望開倉而七月終齊足
  秋糧以十月朔開倉而十二月終齊足盖得古人
  期限之意惟所謂力役之征則無定制亦無定限
  焉夫漢承秦制有丁口之賦唐有家調民不役者
[023-22b]
  計日出絹宋有身丁絹及丁鹽等錢我朝皆無之
  惟所謂戸口食鹽鈔盖計日出錢而償之以鹽非
  空取也但有司失於奉行近日徴鈔如舊而民得
  鹽食者盖鮮矣陸贄所謂此時弊非法弊也振舉
  之則民受實惠矣
    以上經制之義上/
 
 大學衍義補巻二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