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性理大全書 > 性理大全書 卷五十四
[054-1a]
欽定四庫全書
 性理大全書卷五十四
 學十二
  讀書法二
朱子曰讀書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立其
 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
 微妙處大學一篇有等級次第總作一處易曉宜先
 看論語却實但言語散見初看亦難孟子有感激興
[054-1b]
 發人心處中庸亦難讀看三書後方宜讀之又曰中
 庸工夫密規模大讀書且從易曉易解處去讀四書
 道理粲然人只是不去看若理㑹得此四書何書不
 可讀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處 學者於庸學論孟
 四書果然下工夫句句字字涵泳切已看得透徹一
 生受用不盡只怕人不下工雖多讀古人書無益書
 只是明得道理却要人做出書中所說聖賢工夫來
 若果看此數書他書可一見而决矣 大學一篇乃
[054-2a]
 入徳之門户學者當先講習知得為學次第規模乃
 可讀語孟中庸先見義理根源體用之大畧然後徐
 攷諸經以極其趣庶㡬有得盖諸經條制不同工夫
 浩博若不先讀大學論孟中庸令胷中開明自有主
 宰未易可遽求也為學之初尤當深以貪多躐等好
 髙尚異為戒耳然此猶是知見邉事若但入耳出口
 以資談說則亦何所用之既已知得便當謹守力行
 乃為學問之實耳 論孟中庸待大學通貫浹洽無
[054-2b]
 可得看後方看乃佳道學不明元來不是上面欠却
 工夫乃是下面元無根脚若信得及脚踏實地如此
 做去良心自然不放踐履自然純熟非但讀書一事
 也 問初學當讀何書曰六經語孟皆聖賢遺書皆
 當讀但初學且須知緩急大學語孟最是聖賢為人
 切要處然語孟却是隨事答問難見要領唯大學是
 曽子述孔子說古人為學之大方門人又傳述以明
 其㫖體統都具玩味此書知得古人為學所鄉讀語
[054-3a]
 孟便易入後面工夫雖多而大體已立矣 為學須
 是先立大本其初甚約中間一節甚廣大到末梢又
 約孟子曰博學而詳說之将以反說約也故必先觀
 論孟大學中庸以考聖賢之意讀史以考存亡治亂
 之迹讀諸子百家以見其駁雜之病其節目自有次
 序不可踰越近日學者多喜從約而不於博求之不
 知不求於博何以考驗其約 論孟中庸大學乃學
 問根本尤當專一致思以求其指意之所在今乃或
[054-3b]
 此或彼泛然讀之此則尤非所以審思明辨而究聖
 學之淵源也此四書者當以序進每畢一書首尾通
 貫意味浹洽然後又易一書乃能有益其餘亦損其
 半然後可以研味從容深探其立言之㫖而無迫切
 泛濫之累矣 某嘗說讀書之序須是且著力去看
 大學又著力去看論語又著力去看孟子看得三書
 了這中庸半截都了不用問人只略略恁看過不可
 掉了易底却先去攻那難底中庸多說無形影如鬼
[054-4a]
 神如天地參等類說得髙說下學處少說上達處多
 若且理㑹文義則可矣 程氏教人以論孟大學中
 庸為本學者須於此數書熟讀詳味有㑹心處方自
 見得如其未然讀之不厭熟講之不厭煩非如指理
 為障而兀然坐守無義之語以俟其僥倖而一得也
  看孟子與論語不同論語要冷看孟子要熟看論
 語逐文逐義各是一義故用子細静觀孟子成大段
 首尾通貫熟讀文義自見不可逐一句一字上理㑹
[054-4b]
 也 講學莫先於語孟而讀論孟者又須逐章熟讀
 切已深思不通然後考諸先儒之說以發明之如二
 程先生說得親切處直須看得爛熟與經文一般成
 誦在心乃可加省察之功盖與講學互相發明但日
 用應接思慮隠微之間每每加察其善端之發慊於
 吾心而合於聖賢之言則勉勵而力行之其邪志之
 萌愧於吾心而戾於聖賢之訓則果決而速去之大
 抵見善必為聞惡必去不使有頃刻悠悠意態則為
[054-5a]
 學之本立矣異時漸有餘力然後以次漸讀諸書旁
 通當世之務盖亦未晚 或問讀書之法其用力也
 奈何曰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可也曰然則敢問
 循序漸進之說曰以論孟二書言之則先論而後孟
 通一書而後及一書以一書言之其篇章文句首尾
 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亂也量力所至約其程課而
 謹守之字求其訓句索其㫖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
 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漸進焉則
[054-5b]
 意定理明而無疎易凌躐之患矣不惟讀書之法是
 乃操心之要尤學者不可不知曰其熟讀精思者何
 耶曰論語一章不過數句易以成誦成誦之後反復
 玩味於燕閒静一之中以須其浹洽可也孟子每章
 或千百言反復論辨雖若不可涯者然其條理疎通
 語意明潔徐讀而以意隨之出入往來以十百數則
 其不可涯者将可以得於指掌間矣大抵觀書先須
 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
[054-6a]
 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至於文義有疑衆說
 分錯則亦虚心静慮勿遽取舎於其間先使一說自
 為一說而隨其意之所之以驗其通塞則其尤無義
 理者不待觀於他說而先自屈矣復以衆說互相詰
 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則似是而非者亦
 将奪於公論而無以立矣大抵徐行却立處静觀動
 如攻堅本先其易者而後其節目如解亂繩有所不
 通則姑置而徐理之此讀書之法也 為學之序為
[054-6b]
 已而後可以及人達理然後可以制事故程夫子教
 人先讀論孟次及諸經然後看史其序不可亂也若
 恐其徒務空言但當就論孟經書中教以躬行之意
 庶不相逺至於左氏奏疏之言則皆時事利害而非
 學者切身之急務也 凡讀書須看上下文義是如
 何不可泥著一字如揚子於仁也柔於義也剛到易
 中又将剛來配仁柔來配義如論語學不厭智也教
 不倦仁也到中庸又謂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此等須
[054-7a]
 是各隨本文意看便自不相礙 凡看文字少看熟
 讀一也不要鑚研立説但要反復體驗二也埋頭理
 㑹不要求效三也三者學者所當守 看文字傷太
 快看不子細須是理㑹得底更須将來看此不厭熟
 熟後更看方始滋味出 看文字須是如猛将用兵
 直是鏖戰一陣如酷吏治獄直是推勘到底决是不
 恕他方得 大凡文字有未曉處須下死工夫直要
 見得道理是自家底方佳 看文字當如髙艤大艑
[054-7b]
 順風張帆一日千里方得如今只纔離小港便著淺
 了濟甚事文字不當如此看 問看文字為衆說雜
 亂如何曰且要虚心逐一說看去看得一說却又看
 一說看來看去是非長短皆自分明譬如人欲知一
 箇人是好人是惡人且隨他去看隨來隨去見他言
 語動作便自知他好惡 凡人看文字初看時心尚
 要走作道理尚見得未定猶没奈他何到看得定時
 方入規矩又只是在印板上面說相似都不活不活
[054-8a]
 則受用不得須是玩味反復到得熟後方始㑹活方
 始㑹動方有得受用處若只恁生記去這道理便死
 了 看文字若便以為曉得則便住了須是曉得後
 更思量後面尚有也無且如今有人把一篇文字來
 看也未解盡知得他義况於義理前輩說得恁地雖
 是易曉但亦未解便得其意須是看了又看只管看
 只管有 看文字有兩般病有一等性鈍底人向來
 未曽看看得生卒急看不出固是病又有一等敏鈍
[054-8b]
 底人多不肯仔細易得有忽略之意不可不戒 看
 文字須仔細雖是舊曽看過重温亦須子細每日可
 看三兩段不是於那疑處看正須於那無疑處看盖
 工夫都在那上 看文字要急迫不得有疑處且漸
 漸思量若一下便要理㑹得也無此理 看文字須
 是退步看方可見得若一向近前迫看反為所遮蔽
 轉不見矣 看文字先有意見恐只是私意謂如粗
 厲者觀書必以勇果强毅為主柔善者觀書必以慈
[054-9a]
 祥寛厚為主書中何所不有 看文字不可過於疎
 亦不可過於密盖太謹密則少間看道理從那窮處
 去更揷不入不若且放下放開濶看 看文字須逐
 字看得無去處譬如前後門塞定更去不得方始是
  文字大節目痛理㑹三五處後當迎刄而解學者
 所患在於輕浮不沈著痛快 學者初看文字只見
 得箇渾淪物事久久看作三兩片以至於十數片方
 是長進如庖丁解牛目視無全牛是也 看文字且
[054-9b]
 自用工夫先己切至方可舉所疑與朋友講論假無
 朋友久之能自見得盖蓄積多者忽然爆開便自然
 通此所謂何天之衢亨也盖蓄極則通須是蓄之極
 則通 問看文字只就本句固是見得古人本意然
 不推廣之則用處又易得不相浹如何曰須是本句
 透熟方可推若本句不透熟不惟推便錯於未推時
 已錯了 凡看文字諸家說異同處最可觀某舊日
 看文字專看異同處如謝上蔡之說如彼楊龜山之
[054-10a]
 說如此何者為得何者為失所以為得者是如何所
 以為失者是如何 看文字須大段著精彩看聳起
 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劒在後一般就一段
 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
 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却 凡看文字專看
 細宻處而遺却緩急之間者固不可專看緩急之間
 而遺却細密者亦不可今日之看所以為他日之用
 須思量所以看者何為非只是空就言語上理㑹得
[054-10b]
 多而已也須是切已用功使将來自得之於心則視
 言語誠如糟粕然今不可便視為糟粕也但當自期
 向到彼田地爾 看文字不可落於偏僻須是周匝
 看得四通八達無些窒礙方有進益某解語孟訓詁
 皆存學者觀書不可只看𦂳要處閑慢處要都周匝
 今說求放心未問其他只此便是博學而篤志切問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方是
 讀書却說仁在其中盖此便是求放心也 看文字
[054-11a]
 且依本句不要添字那裏元有縫罅如合子相似自
 家只去抉開不是渾淪底物硬去鑿亦不可先立說
 牽古人意來湊 看文字專要看做裏面去如何裏
 面也更無去處不著得許多言語這裏只主一無適
 敬以直内涵養去嘗謂文字寧是看得淺不可太深
 寧是低看不可太髙盖淺近雖未能到那切近處更
 就上面推尋却有見時節若太深逺更無回頭時
 凡看文字先須曉其文義然後可求其意未有文義
[054-11b]
 不曉而見意者也 某嘗說文字不難看只是讀者
 心自嶢崎了看不出若大著意思反復熟看那正當
 道理自湧出來不要将那小意智私見識去間亂他
 如此無縁看得出如千軍萬馬從這一條大路去行
 伍紀律自是不亂若撥數千人從一小路去空攪亂
 了正當底行陣無益於事 凡看文字須看古人下
 字意思是如何且如前輩作文一篇中須看他用意
 在那裏如杜子羙詩云更覺良工用心苦一般人看
[054-12a]
 畫只見得是畫一般識底人看便見得他精神妙處
 知得他用心苦也 看注解時不可遺了𦂳要字盖
 解中有極散緩者有緩急之間者有極𦂳要者某下一
 字時直是稱輕等重方敢寫出 讀書須是将本文
 熟讀字字咀嚼教有味若有理㑹不得處深思之又
 不得然後却将註脚看方有意味如人飢而後食渇
 而後飲方有味不飢不渇而强飲食之終無益也又
 曰某所集註論語至於訓詁皆仔細者葢要人字字與
[054-12b]
 某着意看字字思索到莫要只作等閑看過了凡人讀書
 若窮得到道理透處心中也替他一本作/潜他快活若有疑處須
 是參諸家解熟看看得有差互時此一段終是不穏
 在心頭不要放過 前輩解說恐後學難曉故集註
 盡撮其要已說盡了不須更去註脚外又添一段說
 話只把這箇熟看自然曉得莫枉費心去外面思量
  看講解不可專徇他說不求是非便道前賢言語
 皆的當如遺書中語豈無過當失實處亦有說不及
[054-13a]
 處又云初看時便先斷以己意前聖之說皆不可入
 此正當今學者之病不可不知 聖人言語本自明
 白不須解說只為學者看不見所以做出註解與學
 者省一半力若註解上更看不出却如何看得聖人
 意出又曰凡看文字端坐熟讀久久於正文邉自有
 細字註解迸出來方是自家見得只於外面捉摸箇
 影子說終不濟事 問明道說話曰最難看須是輕
 輕地挨傍他描摸他意思方得若将來解解不得須
[054-13b]
 是看得道理大段熟方可看
東萊吕氏曰讀書有思索人往往不茍不曽讀書與曾
 讀書識理趣者觀其所為便可見 凡讀書必務精
 熟若或記性遲鈍則多誦遍數自然精熟記得堅固
 若是遍數不多只務强記今日成誦來日便忘其與
 不曽讀誦何異 凡為學之道必先至誠不誠未有
 能至焉者也何以見其誠居處齊荘志意凝定不妄
 言不茍笑開卷伏讀必起恭敬如對聖賢掩卷沉思
[054-14a]
 必根義理以閑邪僻行之悠久習與性成便有聖賢
 前輩氣象 為學之本莫先於讀書讀書之法須令
 日有課程句讀有未曉大義有未通不惜與人商確
 不惜就人授讀凡人多以此為恥曽不知不如是則
 有終身之耻也 後學讀書未曽識得目前大略便
 要說性命此極是害事為學自有等級 後生學問
 聰明强記不足畏惟思索尋究者為可畏耳
象山陸氏曰大抵讀書訓詁既通之後但平心讀之不
[054-14b]
 必勉加揣量則無非浸灌培益鞭䇿磨勵之功或有
 未通曉處姑缺之無害且以其明白昭晰者日加涵
 泳則自然日充日明後日本原深厚則向來未曉者
 将亦有渙然冰釋者矣 讀書作文亦是吾人事但
 讀書本不為作文作文其末也有其本必有其末未
 聞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則所謂文者亦
 可知矣
勉齋黄氏曰平居當以敬自持令心慮寧静至於讀書
[054-15a]
 則平心定氣端荘儼肅須以吾心黙觀聖賢之語常
 使聖賢之意自入於吾心如以鏡照物妍醜自見鏡
 何心哉今人所以不善讀書非是聖賢之意難明乃
 是吾心紛擾反以汩亂聖賢之意讀書只是沉静精
 密則自然見得分明切不可萌輕易自喜之心便解
 得六經通徹亦何足自喜亦豈敢輕易纔如此便不
 足以任重後生且收歛静退慊然常若不足方能有
 進 觀書者最怕氣不平且如公冶長一章謝上蔡
[054-15b]
 則謂聖人擇婿驚人如此楊龜山則謂聖人所以求
 於人者薄可免於刑戮而不累其家皆可妻也上蔡
 氣髙者也龜山氣弱者也故所見各别如此要之當
 隨文平看方見得聖人之本意此觀書之大法
北溪陳氏曰讀四書之法毋過求毋巧鑿毋旁搜毋曲
 引亦惟平心以玩其㫖歸而切己以察其實用而已
 爾果能於是四者融㑹貫通而義理昭明胸襟灑落
 則在我有權衡尺度由是而稽諸經與凡讀天下之
[054-16a]
 書論天下之事皆莫不冰融湅釋而輕重長短截然
 一定自不復有錙銖分寸之或紊矣
范陽張氏曰朋友講習固天下樂事不幸獨學則當尚
 友古人可也故讀論語如對孔門聖賢讀孟子如對
 孟子讀杜子羙詩蘓文則又凝神静慮如目擊二公
 如此用心雖生千載之下可以見千載人矣
程子曰凡看書各有門庭詩易春秋不可逐句看尚書
 論語可以逐句看以下讀/諸經法 六經之言在含蓄中黙
[054-16b]
 識心通精義為本 讀書者當觀聖人所以作經之
 意與聖人所以為聖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求聖人
 之心而吾之所以未得焉者晝誦而味之中夜而思
 之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其必有見矣 古之學者
 皆有傳授如聖人作經本欲明道今人若不先明義
 理不可治經盖不得傳授之意云爾如繫辭本欲明
 易若不先求卦義則看繫辭不得 聖人之道如河
 圖洛書其始止於畫上便出義後之人既重卦又繫
[054-17a]
 辭求之未必得其理至如春秋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不過只是當年數人而已學者不觀他書只觀春秋
 亦可盡道 卦爻始立義既具即聖人别起義以錯
 綜之如春秋已前既已立例到近後來書得全别一
 般事便書得别有意思若依前例觀之殊失之也
 蘓季明嘗以治經為傳道居業之實居常講習只是
 空言無益質之兩先生伯淳先生曰脩辭立其誠不
 可不子細理㑹言能脩省言辭便是要立誠若只是
[054-17b]
 脩飾言辭為心只是為偽也若脩其言辭正為立己
 之誠意乃是體當自家敬以直内義以方外之實事
 道之浩浩何處下手惟立誠纔有可居之處有可居
 之處則可以脩業也終日乾乾大小之事却只是忠
 信所以進徳為實下手處脩辭立其誠為實脩業處
 正叔先生曰治經實學也譬諸草木區以别矣道之
 在經大小逺近髙下精粗森列於其中譬如日月在
 上有人不見者一人指之不如衆人指之自見也如
[054-18a]
 中庸一卷書自至理便推之於事如國家有九經及
 厯代聖人之迹莫非實學也如登九層之臺自下而
 上者為是人患居常講習空言無實者盖不自得也
 為學治經最好茍不自得則盡治五經亦是空也今
 有人心得識達所得多矣雖亦好讀書却患在空虚
 者未免此弊
張子曰經籍亦須記得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
 聾盲之指麾故記得便說得便行得故始學亦不可
[054-18b]
 無誦數
龜山楊氏因言秦漢以下事曰亦須是一一識别得過
 欲識别得過須用著意六經六經不可容易看了今
 人多言要作事須看史史固不可不看然六經先王
 經世之迹在焉是亦足用矣必待觀史未有史書以
 前人以何為據盖孔子不存史而作春秋春秋所以
 正史之失得也今人自是不留意六經故就史求道
 理是以學愈博而道愈逺若經術明自無工夫及之
[054-19a]
 使有工夫及之則取次提起一事便須斷遣處置得
 行何患不能識别
朱子曰讀六經時只如未有六經只就自家身上討道
 理其理便易曉 人惟有私意聖賢所以留千言萬
 語以掃滌人私意使人人全得惻隠羞惡之心六經
 不作可也裏面著一㸃私意不得 看經書與看史
 書不同史是皮外物事没𦂳要可以劄記問人若是
 經書有疑這箇是切己病痛如人負痛在身欲斯須
[054-19b]
 忘去而不可得豈可比之看史遇有疑則記之紙邪
  問為學只是看六經語孟其他史書雜學皆不必
 看如何曰如此即不見古今成敗便是荆公之學書
 那有不可讀者只怕無許多心力讀得六經是三代
 以上之書曾經聖人手全是天理三代以下文字有
 得失然而天理却在這邉自若也要有主覷得破皆
 是學 看經傳有不可曉處且要旁通待其浹洽則
 當觸類而可通矣 治經者必因先儒已成之說而
[054-20a]
 推之借曰未必盡是亦當究其所以得失之故而後
 可以反求諸心而正其繆此漢之諸儒所以專門名
 家各守師說而不敢輕有變焉者也但其守之太拘
 而不能精思明辨以求真是則為病耳然以此之故
 當時風俗終是淳厚近年以來習俗茍偷學無宗主
 治經者不復讀其經之本文與夫先儒之傳註但近
 近時科舉中選之文諷誦摹倣擇取經中可為題目
 之句以意扭揑妄作主張明知不是經意但取便於
[054-20b]
 行文不暇恤也 大抵所讀經史切要反復精詳方
 能漸見㫖趣誦之宜舒緩不迫令字字分明更須端
 荘正坐如對聖賢則心定而義理易究不可貪多務
 廣涉獵鹵莽纔看過了便為已通小有疑處即便思
 索思索不通即置小冊子逐日抄記以時省閲俟後
 日逐一理㑹切不可含糊䕶短恥於資問而終身受
 此黯暗以自欺也今之談經者往往有四者之病本
 卑也而抗之使髙本淺也而鑿之使深本近也而推
[054-21a]
 之使逺本明也而必使至於晦此今日談經之大患
 也 六經浩渺乍難盡曉且見得路逕後各自立得
 一箇門庭問如何是門庭曰是讀書之法如讀此一
 書須知此書當如何讀伊川教人看易以王輔嗣胡
 翼之王介父三人易解看此便是讀書之門庭縁當
 時諸經都未有成說學者乍難捉摸故教人如此或
 問如詩是吟詠情性讀詩者便當以此求之否曰然
  讀書只就一直道理看剖析自分曉不必去偏曲
[054-21b]
 處看易有箇隂陽詩有箇邪正書有箇治亂皆是一
 直路逕可見别無嶢﨑 學者只是要熟工夫純一
 而已讀時熟看時熟玩味時熟如孟子詩書全在讀
 時工夫孟子每章說了又自解了盖他直要說得盡
 方住其言一大片故後來老蘓亦拖他來做文章說
 須熟讀之便得其味今觀詩既未寫得傳且除了小
 序而讀之亦不要将做好底看亦不要将做惡底看
 只認本文語意亦須得八九 聖人作經以詔後世
[054-22a]
 将使讀者誦其文思其義有以知事理之當然見道
 義之全體而身力行之以入聖賢之域也其言雖約
 而天下之故幽明巨細靡不該焉欲求道以入徳者
 舎此為無所用其心矣然去聖既逺講誦失傳自其
 象數名物訓詁凡例之間老師宿儒尚有不能知者
 况於新學小生驟而讀之是亦安能遽有以得其大
 指要歸也哉故河南程夫子之教人必先使之用力
 乎大學論語中庸孟子之書然後及乎六經盖其難
[054-22b]
 易逺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亂也 問看易曰
 未好看易自難看易本因卜筮而設推原隂陽消長
 之理吉凶悔吝之道先儒講解失聖人意處多待用
 心力去求是費多少時光不如且先讀論語又問讀
 詩曰詩固可以興然亦自難先儒之說亦多失之某
 枉費許多年工夫近來於詩易略得聖人之意今學
 者不如且看大學語孟中庸四書且就見成道理精
 心細求自應有得待讀此四書精透然後去讀他經
[054-23a]
 却易為力 問近看胡氏春秋初無定例止說歸忠
 孝處便為經義不知果得孔子意否曰某嘗說詩書
 是隔一重兩重說易春秋是隔三重四重說春秋義
 例易爻象雖是聖人立下今說者用之各信已見然
 於人倫大綱皆通但未知曽得聖人當初本意否且
 不如讓渠如此說且存取大意得三綱五常不至廢
 墜足矣今欲直得聖人本意不差未須理㑹經先須
 於論語孟子中庸意看他切不可忙虚心觀之不須
[054-23b]
 先自立見識徐徐以俟之莫立課程 問左傳疑義
 曰公不求之於六經語孟之中而用功於左傳且左
 傳有甚麽道理只看聖人所説無不是這箇大本如
 云天髙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
 而化而樂興焉不然子思何故説箇天命之謂性率
 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此三句是怎如此説是乃天
 地萬物之大本大根萬化皆從此出人若能體察得
 方見得聖賢所説道理皆從自己胸襟流出不假他
[054-24a]
 求又曰人須是於大原本上看得透自然心胷開濶
 見世間事皆𤨏𤨏不足道矣又曰每日開眼便見這
 四箇字在面前仁義禮智這四箇字若看得熟於世
 間道理沛然若决江河而下莫之能禦矣若看得道
 理透方見得每日所看經書無一句一字一㸃一畫
 不是此理之流行見天下事無大無小無一名一件
 不是此理之發見如此方見得這箇道理渾淪周遍
 不偏枯方見得所謂天命之謂性底全體今人只是
[054-24b]
 隨所見而言或見得一二分或見得二三分都不曽
 見那全體不曽到那極處所以不濟事 學者觀書
 先須讀得正文記得註解成誦精熟註中訓釋文意
 事物名義發明經指相穿紐處一一認得如自己做
 出來底一般方能玩味反復向上有透處若不如此
 只是虚設議論如舉業一般非為己之學也曾見汪
 端明說沈元用問和靖伊川易傳何處是切要尹云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此是切要處後舉似李先生先
[054-25a]
 生曰尹說固好然湏是看得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
 爻都有下落方始說得此話若學者未曽子細理㑹
 便與他如此說豈不誤他某聞之悚然始知前日空
 言無實不濟事自此讀書益加詳細云
魯齋許氏曰講究經㫖須是且将正本反復誦讀求聖
 人立言指意務於經内自有所得若反復讀誦至於
 二三十遍以至五六十遍求其意義不得然後以古
 註證之古註訓釋不明未可通曉方攷諸家解義擇
[054-25b]
 其當者取一家之說以為定論不可汎汎莫知所適
 從也 誦經習史須是專志屏棄外物非有父母師
 長之命不得因他而輟
程子曰凡解文字但易其心自見理理只是義理甚分
 明如一條平坦底道路且如隨卦言君子向晦入宴
 息解者多作遵養時晦之晦或問作甚晦字曰此只
 是隨時之大者向晦則宴息也更别無甚義或曰聖
 人之言恐不可以淺近看他曰聖人之言自有近處
[054-26a]
 自有深處如近處怎生强要鑿教深逺得以下論/解經
 漢儒之談經也以三萬餘言明堯典二字可謂知要
 乎惟毛公董相有儒者氣象東京士人尚名節加之
 以明禮義則皆賢人之徳業矣
朱子曰經之有解所以通經經既通自無事於解借經
 以通乎理耳理得則無俟乎經今意思只滯在此則
 何時得脫然㑹通也且所貴乎簡者非謂欲語言之
 少也乃在中與不中爾若句句親切雖多何害若不
[054-26b]
 親切愈少愈不達矣某嘗說讀書須細看得意思通
 融後都不見註解但見有正經幾箇字在方好 聖
 經字若箇主人解者猶若奴僕今人不識主人且因
 奴僕通名方識得主人畢竟不如經字也 解經當
 如破的 經書有不可解處只得闕若一向去解便
 有不通而謬處 後世之解經者有三一儒者之經
 一文人之經東坡陳少南輩是也一禪者之經張子
 韶輩是也 解經須先還他成句次還他文義添無
[054-27a]
 𦂳要字却不妨添重字不得今人新添者恰是重字
  某解書如訓詁一二字等處多有不必解處只是
 解書之法如此亦要教人知得看文字不可忽略
 問解經有異於程子説者如何曰程子説或一句自
 有兩三説其間必有一説是兩説不是理一而已安
 有兩三説皆是之理盖其説或後嘗改之今所以與
 之異安知不曽經他改來盖一章而衆説叢然若不
 平心明白自有主張斷入一説則必無衆説皆是之
[054-27b]
 理 程先生經解理皆在解語内某集註論語只是
 發明其辭使人玩味經文理皆在經文内易傳不看
 本文亦自成一書杜預左傳解不看傳經文亦自成
 一書鄭箋不識經大㫖故多隨句解 解經不必做
 文字止合解釋得義文通則理自明意自足今多去
 上做文字少間説來説去只説得他自一片道理經
 意却蹉過了要之經之於理亦猶傳之於經傳所以
 解經也既通其經則傳亦可無經所以明理也若曉
[054-28a]
 得理則經雖無亦可 解經已是不得已若只就註
 解上説将來何濟如畫那人一般畫底却識那人别
 人不識須因這畫去求那人始得今便以畫喚做那
 人不得 凡學者解書切不可與他看本看本則心
 死在本子上只教他恁地説則他心便活亦且不解
 失忘了
程子曰某每讀史到一半便掩卷思量料其成敗然後
 却看有不合處又更精思其間多有幸而成不幸而
[054-28b]
 敗今人只見成者便以為是敗者便以為非不知成
 者煞有不是敗者煞有是底以下/讀史 讀史須見聖賢
 所存治亂之機賢人君子出處進退便是格物今人
 只将他見成底事便做是使不知煞有誤人處 凡
 讀史不徒要記事跡須要識治亂安危興廢存亡之
 理且如讀髙帝一紀便須識得漢家四百年終始治
 亂當如何是亦學也
朱子曰今人讀書未多義理未至融㑹處若便去看史
[054-29a]
 書攷古今治亂理㑹制度典章譬如作陂塘以溉田
 須是陂塘中水已滿然後決之則可以流注滋殖田
 中禾稼若是陂塘中水方有一勺之多遽決之以溉
 田則非徒無益於田而一勺之水亦復無有矣讀書
 既多義理已融㑹胷中尺度一一已分明而不看史
 書攷治亂理㑹制度典章則是猶陂塘之水已滿而
 不決以溉田若是讀書未多義理未有融㑹處而汲
 汲焉以看史為先務是猶決陂塘一勺之水以溉田
[054-29b]
 也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讀史當觀大倫理大機㑹
 大治亂得失 凡觀書史只有箇是與不是觀其是
 求其不是觀其不是求其是然後便見得義理 史
 且如此看讀去待知首尾稍熟後却下手理㑹讀書
 皆然 讀書有不可曉處劄出待去問人便且讀過
 有時讀别處撞著有文義與此相闗便自曉得 先
 看語孟中庸更看一經却看史方易看先讀史記史
 記與左傳相包次看左傳次看通鑑有餘力則看全
[054-30a]
 史只是看史不如今之看史有許多嶢崎看治亂如
 此成敗如此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知
 得次第 凡讀書先讀語孟然後觀史則如明鑑在
 此而妍醜不可逃若未讀徹語孟中庸大學便去看
 史胸中無一箇權衡多為所惑 讀史之法先讀史
 記及左氏却看西漢東漢及三國志次看通鑑温公
 初作編年起於威烈王後又添至共和後又作稽古
 錄始自上古然共和以上之年已不能推矣獨邵康
[054-30b]
 節却推至堯元年皇極經世書中可見温公又作大
 事記若欲看本朝事當看長編若精力不及其次則
 當看國紀國紀只有長編十分之二耳 史亦不可
 不看看通鑑固好然須看正史一部却看通鑑一代
 帝紀更逐件大事立箇綱目其間節目疏之于下恐
 可記得 通鑑難看不如看史記漢書史記漢書事
 多貫穿紀裏也有傳裏也有表裏也有志裏也有通
 鑑是逐年事逐年過了更無討頭處一云更/無蹤跡問通鑑
[054-31a]
 厯代具偹看得大槩且未免求速耳曰求速却依舊
 不曽看得須用大段有記性者方可且如東晉以後
 有多少小國夷狄姓名頭項最多若是看正史後却
 看通鑑見他姓名却便知得他是某國人某舊讀通
 鑑亦是如此且草草看正史一遍然後却來看他
 觀史只是以自家義理斷之大槩自漢以來只是私
 意其間有偶合處爾只如此看他已得大槩范唐鑑
 亦是此法然稍疎更看得密如他尤好然得似他亦
[054-31b]
 得了 問陳芝史書記得熟否蘓丞相頌看史都在
 手上輪得他那資性直是㑹記芝曰亦緣多忘曰正
 縁如此也須大約記得某年有甚麽事某年有甚麽
 事纔記不起無縁㑹得浹洽芝曰正縁是不浹洽曰
 合看兩件且看一件若兩件是四百字且看二百字
 有何不可 人讀史書節目處須要背得始得如讀
 漢書髙祖辭沛公處義帝遣沛公入闗去韓信初説
 漢王處與史賛過秦論之類皆用背得方是若只是
[054-32a]
 略踔看過心下似有似無濟得甚事讀一件書須心
 心念念只在這書上令徹首徹尾讀教精熟這説是
 如何那説是如何這説同處是如何不同處是如何
 安有不長進 楊至之患讀史無記性須三五遍方
 記得而後又忘了曰只是一遍讀時須用功作相别
 計止此更不再讀便記得有一士人讀周禮疏讀第
 一板訖則焚了讀第二板則又焚了便作焚舟計若
 初且草讀一遍準擬三四遍讀便記不牢 士居平
[054-32b]
 世處下位視天下之事意若無足為者及居大位遭
 事㑹便覺無下手處信乎義理之難窮而學問之不
 可已也病中信手亂抽得通鑑一兩卷看正值難處
 置處不覺骨寒毛聳心膽墮地向來只作文字看過
 却全不自覺真是枉讀了他古人書也 匡衡傳司
 馬温公史論稽古録范唐鑑不可不讀
南軒張氏曰觀史工夫要當考其治亂興壞之所以然
 察其人之是非邪正至於幾微節目與夫疑似取舎
[054-33a]
 之間尤當三復也若以博聞見助文辭抑末矣 于
 定國為廷尉天下無寃民史氏将誰欺趙盖韓楊之
 死皆在定國之手寃莫大焉大凡看史不可被史官
 謾過張釋之為廷尉有驚乗輿馬者上欲誅之釋之
 以為當罰金且曰法者天下之公共也且方其時上
 使誅之則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釋之知
 廷尉為天下之平而不知人君為天下之平 問讀
 通鑑之法曰治亂得失源流人才邪正是非財賦本
[054-33b]
 末用兵法制嘉言善行皆當熟究之
東萊吕氏曰觀史先自書始然後次及左氏通鑑欲其
 體統源流相承接耳
范陽張氏曰如看唐朝事則身若預其中人主情性如
 何所命相如何當時在朝士大夫孰為君子孰為小
 人其處事孰為當孰為否皆令胸次曉然可以口講
 而指畫則機㑹圓熟他日臨事必過人矣凡前古可
 喜可愕之事皆當蓄之於心以此發之筆下則文章
[054-34a]
 不為空言矣
魯齋許氏曰閲子史必須有所折衷六經語孟乃子史
 之折衷也譬如法家之有律令格式賞功罰罪合於
 律令格式者為當不合於律令格式者為不當諸子
 百家之言合於六經語孟者為是不合於六經語孟
 者為非以此夷考古之人而去取之鮮有失矣 閲
 史必且專意於一家其餘悉屏去候閲一史畢厯厯
 黙記然後别取一史而閲之如此有常不數年諸史
[054-34b]
 可以偹記茍閲一史未了雜以他史紛然交錯於前
 則皓首不能通一史矣惟是讀三傳當叅以史記讀
 史記當叅以前漢文辭繁要亦各有法不可不知
 看史書當先看其人之大節然後看其細行善則效
 之惡則以為戒焉所以為吾躬行之益徒記其事而
 誦其書非所謂學也
 
 性理大全書卷五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